高职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思政教育途径探讨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成效,也可以升华学生对语文知识内涵的理解,从而实现学生精神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双重提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人才的定位,不再单单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排在首位,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格局,通过协同育人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文章主要论述了高职语文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教育;语文教学;

高职院校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他们在社会各个行业领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责。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面临着急剧的变革,多元化的思想冲击着当代人的价值观念,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对思想意识较为薄弱的大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储备人才力量。

一、结合语文教材开展思政专题教育

深入研究现行的高职语文教材,对教材中的思政内容进行挖掘,然后把这些思政内容提炼转化成全新的教学模块,并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适当添加真实案例,形成兼具思政内涵和语文内涵的课程体系。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涉及个人素质、爱国情怀、人间真情、人生思考、自我成就等素质教育内容,可以寻找到思政教育的映射点,从而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1。

就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语文教材来说,在“倾听生命的声音”这一章节,教师可以结合《我的世界观》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爱因斯坦在这篇自述性文章中表达了自身对内在美德和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各国大众乃至精英阶级争名逐利的蔑视,表达了对生命体验的重视,其中当属对亲友和家人的爱最让人觉得珍贵,还提出不论工职的高低贵贱,性格是否相投,都通过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间接增益于我们,应当感恩这些事,生活俭朴,积极回馈,不因自己的身份或财产而歧视别人。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有着共通之处,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在古典长廊模块,可以结合《庄子·秋水》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文中蕴含了古人的修身处世哲理,在此基础上,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庄子·秋水》中传达出的为人处世哲理——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教导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受益无穷。通过上述途径将语文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友善、和谐、文明等结合成全新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使学生明白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当代高职生普遍较为年轻,在与人相处时难免缺少谦虚的心态。而通过《庄子·秋水》的学习,学生能明白“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也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不论是校园的学习生活,还是社会的工作生活,都要保持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求学态度,从而提升自身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爱国诗歌与思政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而努力,自觉报效祖国。还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通过历史人物分析,使学生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尤其是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对语文课程思政的宽度和深度进行拓展,并与思政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充分融合,从而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

2。

二、布置语文课程思政任务

任务教学法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以任务为载体的知识体系,通过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执行力,这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在学习任务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把语文课程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充分联系,与学生的未来职业生涯进行充分联系,能使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深刻体会语文课程思政的内涵,自觉认同语文课程思政的内容,并把生硬的说教与灌输转换成亲身体验。而且语文课程思政的任务教学模式,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相匹配。高职生的生源较为复杂,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且传统思政教育和语文教学都局限于课堂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教学法把课堂教学进行了延伸,把学习的自主权交付到学生手中,同时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把思政内容与语文内容进行了有机融合,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融合。

设计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任务,需要依据思政元素、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维度来进行,从而实现德育、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的目标。以《庄子·秋水》这篇文章的教学为例:以小组为单位,对这篇文章所表达的道理进行总结,然后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和看法。经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主要得出了以下观点: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有自知之明;谦受益,满招损;自大由于无知;知耻近乎勇;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有比较才能有鉴别等。由此可见学生进行了发散性思考,并在自主讨论过程中,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有效结合。

教学任务的设计,把思政教育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进行了充分结合,且教学目标非常明确,使学生参与了整个过程,主动进行知识的探究学习,实现了知识能力培养与思政教育的目的,教学效果更佳。

在应用文教育模块也可以通过任务教学法促进应用文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通过创设具体的任务情境,使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氛围,在应用文的写作中,体会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比如可以与学生的专业方向相结合,设计任务情境,如与专业结合进行求职信教学,其中除了要体现格式、排版、内容等,还要体现专业特点、职业精神等,最后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开展交流互评活动

3。

三、打造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环境氛围

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思政教育,都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应通过全方位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来达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效果,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实现对课堂教学的补充。高职生对于实践类活动的兴趣较高,学校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开展一些参观展览、实践调查等活动。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亲身体验博物馆和古城遗址,从而更好地感受历史的兴衰变迁,更深地体会国家命运、城市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进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

4。

校园竞赛活动、校园社团活动,也是大学校园最普遍、最具有吸引力的活动之一,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思政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一系列校园活动,如传统节日活动(穿汉服、习汉文、行汉礼等)、红色文化诗歌朗诵活动、古诗词竞赛活动(飞花令等)、社会热点话题辩论活动等,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与思想道德的升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拓展课程的教学活动,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针对学生兴致较高的内容开设专题讲座、选修课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5。

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深刻贯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体现了语文学科“文以载道”的人文特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把语文的人文情怀与思政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结合,用语文学科的感染力,使思政内容变得生动深刻,能通过学科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使学生在多元化思想价值的冲击下,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释

1[1]朱辉,殷娟.高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职业,2020(32):92-93.

2[2]杨琴.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J].科技资讯,2021(3):130-132.

3[3]谢悦辰.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改革路径思考与实践[J].品位经典,2021(1):96-98.

4[4]全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11):78-79,86.

5[5]李海青.高职学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策略探讨[J].青年与社会,2020(7):184-185.

上一篇:广播电视采访课程“金课”探索与实践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实践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