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但掌握良好的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国际合作与交流,如果是由语言上
造成的误解和问题是可以被解释和消除的,但由于文化不同带来的错误则会给交际双方带来深远的心理上的隔阂,从而影响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因此,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文化间的互动与交流应成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职院校;中国文化
1培养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年月和月由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指明了方向,要求高职学校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开展校际对话与交流,加强国际理解,促进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同时,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在年月介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新闻发布会上,曾将“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概括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这里的“国际可交流”与“一带一路”倡议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都是“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职业教育模式、标准和资源,向世界中心走去,与大家共舞”高靓[1]。
在此背景下,国家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应用技术,还需要有沟通不同文化的技能。这里的“沟通不同文化”的技能,不仅指深刻理解目的语文化,也包括了要对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良好的宣传能力。
2制约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提升的原因
2.1课程设置原因
《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将“熟悉跨文化商务交际和国际商务礼仪知识”列为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将《跨文化商务交际》列为专业必修课。但只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并且只设置一学期的课时量,在课程内容上也较为随意和基础,主要是从衣、食、住、行等贴近生活的角度选取主题。这部分主题虽然是文化中最富有特色并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部分,但是也会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差异仅仅存在于生活的表面。这样肤浅的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本质是缺少对跨文化交际内涵的思考以及对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2.2学生心理原因
英语教学应结合英美国家的文化来进行这一点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共识,所以跨文化交际常常被理解为教授英美国家文化知识。在对外语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往往过分强调对目的语文化的认同,却忽视了对母文化的维护和传通能力雷买利:[2]。英美文化的强势输入以及中国文化的长期缺失使得英语专业学生在与英美文化成员交际之前就产生心理上的自卑以及畏惧感,有的学生会一味鼓吹英美文化,而有些学生则会因为畏惧进而拒绝沟通。
2.3教学目的原因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高职院校的英语专业学生。不论是外界或是这类型院校的老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根本上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和能力是不信任的,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更加看重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但是好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学习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唯一前提,这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对文化的了解会激发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兴趣,而对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接触“原汁原味”文化的可能。
3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策略
3.1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异文化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影响他的沟通方式。对不同文化保持开放心态的人往往更愿意与人交往、沟通。“刻板印象”是跨文化沟通常见的误区。例如“美国人都很自大”,“法国人都很浪漫”,“德国人都一丝不苟”等。这种“刻板印象”会让人陷入先入为主的境地,然后掉入“自我实现”的预言。在跨文化沟通中,我们应尊重这种凝练起来的民族个性,也要认识到沟通对象的个性化,不可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英美文化了解甚少,也鲜有机会与来自这些文化的成员交际。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英美文化保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同时拥有好奇和探索精神,对英美文化进行批判性吸收,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尊重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差异。
3.2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如果一个人连对自己都认识不足,便不能理解与自己存在差异的他人。对中国文化、价值观、思维方式的深入理解,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的敏感性和包容度。而对中国文化做到自豪和自信,可以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处于平等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入中国主流文化,训练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分析的能力。例如对比具有广泛认知度的爱情悲剧中的主人翁: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通过对这两对情侣爱情故事的了解,对比分析两个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人物个性和社会文化等因素,可以了解导致两个故事发生的各种因素中,既有相似的部分,也有相异的部分。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文化之间的“和而不同”,没有哪种文化是凌驾于另一种文化之上的,多元文化是可以共同存在及发展的。来自不同文化的成员在初识阶段是陌生的,也对对方抱持防备心态。如果对母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良好的表达能力,可以在交往初期引起对方的兴趣,引起沟通的话题。这也可视为良好的跨文化沟通的开端。
3.3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行为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系统传授文化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通过设置实际工作情景来进行教学。学生在特定的跨文化情景下扮演不同角色,这种亲身体验和感受会让他们在跨文化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好的认知和共情能力。优秀影视作品的导入可以极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好的影视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缩影,反映了人们的情感和价值观。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提升语言应用能力并学习副语言层面的文化知识。
4培养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实践路径
4.1开设专门课程
如前文所述,《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标准》将《跨文化商务交际》列为专业必修课。这意味着跨文化沟通类的课不能仅仅是“摆设”和“凑数”课,而是要真正肩负专业课的责任,目的是培养学生跨文化终身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中,应把握“文化洋葱”模型原则。该原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习广度方面。在学习初级阶段,可以挑选一些贴近生活的主题,如吃穿住行、节假日、旅游等,让学生沉浸在目的语社会中,对该文化有感性认知,感觉自己是其中一员。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提升学习难度,将学习主题逐步延伸到历史、社会、价值观、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等层面。第二是学习深度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文化表层符号,对同类型的文化符号进行整理。通过对比分析,进而深入了解到这些符号受到哪些深层次价值观或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外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充分地将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对母文化的学习和反思紧密结合潘亚玲[3]。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化间的对比应该是中立的,他们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但不论是相似或相异,文化之间都是平等的。
4.2与现有课程结合
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必开的课程有听说课、阅读课、翻译课和写作课等。对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完全可以与这一类课程相结合,通过对听说读写译能力的锻炼来加深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
在听说教材中,通常会有“接机用语”单元的设置。在这样的情景下,中国人通常会用“这一路辛苦了,你应该很累了吧”这样的语句来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其言下之意是体谅对方的辛苦,并且为给对方“洗尘”做好了准备。而“”这样的表达会让外国人,尤其是英美国家的人产生困扰,他们会认为是自己气色不好,看起来“风尘仆仆”,所以对方才会这样说,从而认为这样说话的人是在评价他们的外貌。在听说课上,老师会告诉学生接机的时候可以用“’”来表达问候和关心,但一般只是让学生记住这种表达方式,并没有过多解释或者拓展背后的文化差异。所以碰到类似的例子的时候,听说课的老师可以带着学生分析其中的跨文化交际部分,探索不同语境中恰当的外语表达方式。或者是,听说课的老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抛弃”教材里的“实验室式”英语,选择一些真实语境中的对话,如新闻报道、脱口秀、影视剧等。这样真实语境的听力素材可以帮助学生拥有更好的文化“语感”。
阅读课的教材大多选取的是“罐头文章”,这类文章没有时效性,缺少真情实感,也缺乏实际教育意义。教师可以自行选择一些适应学生阅读水平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包括具有社会意义的时事新闻、具有文化意义的文学作品等。笔者建议可以选择一些“用英文表达的中国故事”,例如诗词的翻译、名家名作的翻译版本、中国媒体发布的英语新闻。通过对这类文章的学习,既可以阅读“故事”本身,也可以提升阅读能力,更可以了解怎么样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翻译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之一,翻译的目的就是寻求沟通,翻译就是为了促成不同文化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加入对文化的比较和理解部分是必要且有意义的。只有对源语和目的语文化的深入理解,才能避免因文化偏差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在翻译素材的选择上,除了商务活动中可能用到的素材之外,还可以选择一些介绍中国文化、历史、景点的材料,一是锻炼了学生的翻译能力,二是加深理论学生对自己国家的了解,增加了“文化自信”。通过对翻译技能的传授,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中外之间的思维模式差异,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用英语进行地道的翻译,而不是字对字、句对句之间死板的转换。
在英语写作课上,“邮件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不少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都会从事外贸类的工作,这类工作会大量涉及商务信函的写作。因此在这类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输出商务信函的写作规范之外,还要培养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让他们做到“用正确的语言、正确的格式表达正确的意图”。
5结束语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内涵是培养一批对不同文化和思想抱持开放态度、具有文化共情能力与敏感度、善于学习和研究的人。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门课程就能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应该贯穿整个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跨文化交际并不是简单地“输入”,而是共同创造以及平等对话。所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不是简单地灌输英美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包容态度、共情能力,对母文化的坚定和自信,从而成为一个勇于探索新事物,并且能够保持终身学习态度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高靓“.双高计划”这趟职教发展快车怎么搭[N].中国教育报,
[2]2雷01买9-利04-论16母(4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教学中的地位[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2(3):134-136.
潘亚玲.跨文化能力内涵与培养——以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为例[M].北京: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6.
推荐阅读:
高职高专就业前景最好的专业10-07
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与探索09-12
1,什么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06-05
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思考09-18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语用失误分析10-24
高职高专生的自我鉴定范文11-16
电子商务高职高专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