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背景下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构建成熟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针对全国人民心理健康服务需要,满足全民自爱、平和、向上的社会心理,对促进我国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健康人才队伍;研究现状

1核心概念界定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MentalHealthServiceSys-tem),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根据心理健康的次序向全社会组织成员提供的心理推进工作,以及由围绕此项工作开展的投资、教育、管理、培训、监督等组成的系统。

2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新时代,我国对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非常重视。但是,现有的社区服务虽已包含了心理健康工作,但其具体内容和操作仍不够清晰,有待进一步完善。

笔者在中国期刊网的期刊库和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库进行信息检索。在中国期刊网中以“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词检索,共得出0条期刊记录;在硕士博士论文库中也没有查询到相关学位论文。依然输入“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查询,有关“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相关期刊记录较多,而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期刊论文为零。

经梳理概括,关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下的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现状为:国内研究成果较少,专门针对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几乎为零。

2.1国内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建设现状

我国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机构有:大部分综合医院的神经科、精神科、心理科、康复科、神经内科、康复科以及精神卫生中心,各级各类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社区服务机构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私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组织和单位组建的心理健康服务部门或机构等。

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主要分为医学、教育、社会三种。这三种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各自独立,尚未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缺乏职业化体系的教育培训[1]。在学历教育方面,目前开办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心理学类相关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他们大多相对较为重视科学训练,而对临床和实践的训练重视不够。在继续教育方面,主要由相关培训机构承担,或由高校和相关培训机构共同承办。部分培训机构资质鉴定环节薄弱,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和考评程序,商业化气息较重。培训机构自身的资质也参差不齐,整体专业水准不高,这样势必降低受训人员的专业素质[2-3]。

2.2国内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暂且未见公开发表的关于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成果。关于其他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内容较多,例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袁金霞,2008;李丽,2011;米银俊,林惜文,李进民,2014)、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张光鹏,2012;王洁,赵莹,郝玉玲,江全生,2012)以及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吴高波,陈新,左守志,2007;李晓东,2015)等。涉及其他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文献记录多达上百项,而关于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却寥寥无几。

存在的问题:理论综述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没有较普遍使用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工具;有对现状的研究分析,但缺少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或建议。

2.3国外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建设现状西方部分发达国家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工作体系相对完善,在心理健康服务途径、运行机制和服务管理方面有值得借鉴的做法[4]。例如,新西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非常完整的全国心理健康工作方案和心理健康服务计划,确保全国心理健康立法的一致性,同时保证国家其余部门的立法和国家心理健康政策相同。这些国家认为心理健康服务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是一项由公共事业服务机构在职人员完成的、根本目标在于满足社会群众需要的有计划的行动,是一种在政府掌控下的机构。发达国家强调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公平,强调对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早期干预,鼓励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积极参与。

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在西方已经发展成正规的职业化体系(职业心理学)。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人员主要有:临床心理学家、学校心理学家、咨询心理学家、职业心理学家、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师等[5]。比如在美国,拥有博士学位是对临床心理学独立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3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3.1理论意义:完善国内心理健康工作人才制度体系我国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初步建成。但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全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面临着很大挑战:(1)技术体系不成熟,从业机构复杂,设施设备不完善;(2)从业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不强;(3)从业职员的培训、认证、继续教育,从业机构的资格与监督,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等均未明确。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很难满足社会和群众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6]。

当前关于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下的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研究成果很少,开展针对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可丰富该领域的理论研究。对其他行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虽然较多,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没有较普遍使用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研究工具、缺少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等。

3.2实践意义: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完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深入学习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健康中国建设战略计划,完善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加大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做好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培养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识,最大限度地满足全国人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要。

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制度,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良性发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心理健康服务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水准和品质。

3.3研究价值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个体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引起的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一方面,心理行为特别和精神障碍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多,个人极端情绪行为引发的恶性事件也时常发生,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和公共安全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当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制还不全面,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够完善,社会心理疏导功能还没有形成,心理服务和管理能力比较落后,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因此,健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加大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乔志宏.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J].心理学通讯,2019,2(1):17-21.

⑵吕小康,汪新建.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构想[J].心理科学,2018,41(5):1026-1030.

[3]辛自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定位与思路[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8,6(5):257-261.

[4]樊富珉,吉沅洪.日本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培训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8):588-593.

[5]姚萍,钱铭怡.北美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培训与管理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144-147.

[6]肖汉仕.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的社会心理服务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20(4):146-154.

上一篇:盆底肌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和干预措施下一篇: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