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的榜样作用

2024-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新时期的榜样作用(共8篇)

论新时期的榜样作用 篇1

抓典型,树榜样,发挥先进典示范作用,这是我们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时期,榜样效应的社会功效仍然是巨大的,它将教育和鼓舞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断创造出新业绩,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向前发挥。

一、榜样作用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不仅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指导,而且需要榜样精神和行动楷模来带动,在党的哺育下,为实践真理和理想而献身的英雄模范人物层层不穷,特别是在艰难时期或关键时刻,榜样的作用尤为重要。榜样教育的形式一般为两种:一是以英雄人物和劳动模范为榜样,通过宣传推动各企业和各条战线“比学赶帮”的群众性活动;二是党员、干部发扬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激励广大群众奋勇前进。树立榜样,典型示范是我们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战斗英模和革命先烈,这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平凡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成绩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都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客观事物都存在矛盾,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先进和落后的存在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在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各项工作中,人们对事物认识总存在着有深有浅,思想觉悟有高有低,现实表现有好有差,实际贡献有大有小,不可能齐头并进,一切榜样都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在榜样身上既包含着普遍的共性,也代表着个体特性,又集中表现比一般人更为突出的精神面貌,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正确方向和一般规律,在不同时期,不同层次都有不同和先进典型,他们是是在时代前列的战士,其先进思想和模范行动,既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也是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动力。

榜样是一种非常直观、现实的引导和教育,其形象直观具体,易于学习和理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起到正面引导的积极作用。同时,榜样所体现和代表的先进思想,深刻地寓于具体事例之中,易于接收和信效,有着很强的感召力,能够产生正面激励作用。例如,我企业中树立起来的筑漏大王——

同志,他带领的筑漏班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自己的技术优势、赢得了用户高度评价,为企业创出了效益,为班组走向市场,打出了品牌,由于他的品牌效应,我们中标了

万平方米的住宅公寓,在招投标这项工程前,我们大力宣传沈文良班组的筑漏本领,当万科业主知道八公司有这种绝活工种,将以前外省市施工的公寓房因施工质量问题,造成的外墙面渗水,屋面漏水,交给老沈他们去解决,沈文良同志亲临现场,找出问题的症状,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彻底将其修复好,在修复过程中,他们做到不抽客户一支烟,不吃客户一顿饭,不给客户带来一点麻烦,就是靠

同志的榜样作用,带领全组的同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根,就是靠他们自己过硬的本领和服务至上的职业道德,赢得了一片赞扬声,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就抓着这个典型,广泛宣传教育,使之成为我们班组建设的一面旗帜。

树立榜样不仅仅是对先进事迹和人物本身进行肯定和褒奖,更重要的是能形成学先进,赶先进,人人争先进的主动局面,开展学习,宣传先进典型的群众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在实践活动中善于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为群众指明努力的方向,并运用其英雄模范事迹来宣传,组织和鼓舞群众,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人们学有榜样,双有参照,赶有目标,我们必须坚持灌输的原则。用马列主义、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武装我们的干部和群众,并使之与榜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二、榜样作用在新时期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

榜样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其具体表现在:

1、它对于唤醒群众,激励群众具有巨大的号召力和鼓舞力,榜样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如雷锋、焦裕禄、王进喜等都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铁人精神等都是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表现出忠于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这种时代精神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并起着持久而巨大的作用,榜样业迹的精神源泉是他们崇高思想和品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精神风范,在本质上讲,则是共产主义思想光辉的闪耀。榜样作用以民族精神为基础,它的价值能为整个民族和民众所接受,榜样效应使广大群众的人生观、世界观有了明确的目标,即追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美好社会,这是一种民族自主意识觉醒的体现。

2、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榜样都以它的实际行动展现崇高的形象,用鲜血和生命谱写高尚的人类精神文明之歌,榜样的事迹是平凡的,但平凡中蕴含着伟大的人生哲理;榜样的作用是朴实的,但朴实中映射出夺目的光彩;榜样在物质上是清贫的,但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把人类精神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来说,体现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历史经验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特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上的贫穷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求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应随之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要求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这恰恰正是榜样精神的基本要求,这可以使人们越不定期越深刻地认识到榜样的价值,更加珍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加努力地在实践中继承与发扬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榜样作用不仅在过去,而且在今天和将来,都将教育改造和重塑人民的思想,调整着人们的行动,催人奋进,与时俱进。

3、它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改进人际关系,促进经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具有发达的生产力和日益富裕物质需求,同时要有高尚的社会道德,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要讲价值规律,讲物质利益原则,但不只是讲个人的、局部的、暂时的经济利益,还要讲集体的、社会的、全局的、长远的利益,在主张二者相结合的同时,提倡个人和局部的利益,服从社会和全局的利益,面对着形形色色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思潮,有人在困惑中发扬:我们的时代还需不需要艰苦奋斗,毫不利己、无私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我们对此作出鲜明而肯定的回答: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照需要追求崇高,需要浩然正气,厉行节约,在榜样面前,那些作风漂浮,不干实事者应当深刻反省,只顾自己,对社会和他人冷漠者应当自惭形秽,以权谋私,贪脏枉清之徒应当无地自容,因此,我们不仅要大力倡导和坚持榜样作用,而且要将这一活动深入,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逐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应具备的平等竞争,互助合作,安定团结文明环境以及自主、自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三、发挥榜样作用的基本途径的探讨

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一整套较为科学、完整、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其中,榜样教育是用来对广大群众进行正面教育、正面引导的最基本、最生动的方法,榜样作用发挥就其自身发展不同的阶段来看,基本上是一个发现、树立、培养、教育的过程。笔者认为,发样榜样作用,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善于发现典型。所谓发现典型,实际上是一个正确认识典型的过程。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具体典型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达到,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人民群众蕴芷着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蕴芷着丰富的典型,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现典型,首先,必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投身于群众的实践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发现典型和识别典型的能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不愿同群众打成一片,不愿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是无法发现和认识典型的,其次,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敏锐感和鉴别能力,要调察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时代的脉博和前进的方向,善于慧眼识珠,才能及时发现身边的先进典型。

2、要善于树立榜样,所谓树立榜样,是通过宣传和推广逐渐树立起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形象,使群众学有对象,赶有目标,一般说来,树立榜样必须往过一个群众与领导相结合,上下级相结合,从下而上的推荐和反复筛选的过程。首先要注意榜样的先进性、真实性、代表性和群众基础。先进性就是榜样必须是群众中的优秀人物,能反映先进的思想,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具有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故榜样不可树得太多太滥或者轮流坐庄、分配指标;真实性就是榜样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其事迹真实可靠,决不能随意拨高,树所谓“高、大、全”的形象,更不能把榜样神化,万能化、终身化;代表性就是榜样要能体现某一方面或者一行业的特征和风貌,应防止死搬硬套,千篇一律,群众基础就是榜样必须具有群众认可的先进事迹,在群众心目中不应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不可及,而应该是有血有肉,可歌可泣,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其次,要运用多种形式和多种宣传工具进行推广,树立榜样形象,要通过宣传先进事迹和英雄模范人物,提倡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宣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有纪律的人讲纪律,这样最有说服力。再次,要注意树立为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榜样,这样才能做到人人都有学习的对象,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抓好一个点牵动一个面,树立一个人带动一批人”的目的。

3、要加强对榜样的培养。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善于发现榜样,更重要的是善于培养榜样。培养榜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领导要为榜样的成长“浇水施肥”,在政治上,要做到对榜样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要帮助他们不断总结提高,继续保持先进,以带动更多的人;在工作上,要重视采纳他们的意见和建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把他们放在最能发挥培养作用的岗位上去,不断支持他们大胆地开展工作,在生活上,要切实解决好他们个人、家庭生活诸方面的实际困难,解除其后顾之忧,使他们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领导干部要为榜样的成长尽职尽责,这样培育,扶植起来的榜样才会不例,不、不会昙花一现,才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4、要引导群众正确对待榜样。榜样发现,树立、培养起来以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任务是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虚心地向榜样学习,逐步形成一个热爱榜样,支持榜样、尊重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的良好风气。对于一些嫉妒榜样,贬低榜样,甚至散布流言淫浯,讽刺打击榜样的种种不良倾向,各级领导必须坚持予以制止,理直气壮地扶正怯邪,并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护榜样。同时,还要教育我们的党员、干部、群众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学习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学习榜样重要是学习他们的高尚精神,以激励自己的进步,而不要简单模仿,搞形式主义,要把学习榜样与提高思想觉悟和推动本职工作密切相结合。这样,学习榜样的活动才能深入持久开展下去,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论 文 提 要

我们已跨入新的历史时期,要在新的时期里展示榜样的时代风貌。展示榜样的自身价值,展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发挥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光荣传统和优势,就必须抓好先进典型,树立榜样的形象,发样好榜样的作用。

实践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榜样效应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它仍然具有巨大的功效,它不断地教育和鼓舞着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出新的业绩。

论新时期的榜样作用 篇2

榜样教育效果显著, 应用广泛。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所涉猎。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 在各种教育方法中, 榜样是最简明有效的办法。榜样、榜样教育、榜样示范等在不同学者的眼中有不同的理解。王道俊教授认为:“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这里榜样是一种教育方法, 与榜样教育、榜样示范法等同。张耀灿教授指出:“榜样示范法就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 以典型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来教育人们, 提高人们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的一种方法。”张耀灿教授也将榜样示范法与榜样教育等同, 但是他却未将榜样与榜样教育等同。从张教授的文字表述上看, 榜样教育应以榜样为前提。榜样是榜样教育的内容。在西方,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榜样教育, 就是教育者通过树立模仿对象, 让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某个人或某团体行为进行观察学习, 获取社会技巧, 掌握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以促使个体顺利实现社会化的道德教育方法。”班杜拉认为教育者为被教育者树立的模仿对象就是榜样。对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解析, 各位专家学者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从查阅的资料来看, 国内学者对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探讨几近于无。很多学者并未将大学生榜样教育作为专门课题研究, 只有少许期刊文献探讨大学生榜样教育的途径策略。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 我们大胆提出自己关于大学生榜样教育内涵的理解, 即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正面的榜样人物或事例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方式方法。

二、大学生榜样教育的特征

1.导向性

导向性是榜样教育的鲜明特征。“导”即疏通, 引导。“向”就是奔向, 趋向。导向就是使事情朝某方向发展。何东平等学者认为“榜样能帮助青年确立最初的生活指向……每个青年总会在其人生的道路上, 默默地寻找到一个清晰的榜样, 唯其如此, 他们眼中迷朦的世界, 才会逐渐袒露出来, 才会找寻到生活的指向。”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受教育者寻找人生的方向, 而不是纯粹地去树立一个虚幻的偶像。为大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首先要明确榜样的内在精神指导方向。例如, 2009年10月24日, 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英勇牺牲的动人事迹中, 三位少年英雄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才是大学生学习的重点。每个大学生的人生理想都是不同的, 榜样教育要有明确的导向性, 因人而异。

2.时代性

时代性是指大学生榜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体现时代的主题, 包含时代的鲜明特色。大学生榜样教育是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当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化时, 大学生榜样教育也随之变动。不同时代的榜样体现着不同时代主流的社会道德观。古代, 忠君爱国人士是榜样;建国初期, 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人是榜样;改革开放以来,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先进分子是榜样。榜样不是一成不变的, 这个时代的榜样在另一个时代不一定是榜样。榜样是特定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3.实践性

实践性是指大学生榜样教育最终落脚点在“做”上。大学生榜样教育不是纯粹地理论研究。大学生要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榜样的行为。各大高校在践行榜样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尝试。每年的“雷锋日”, 校园内外, 处处是“雷锋”。学校也在不遗余力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如结对帮扶、义卖助学等。榜样教育效果好不好最终要看学生践行的力度。苏霍姆林斯基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用真实来教育。还原一个真实的情景, 让学生们自觉实践榜样行为比空洞的说教强百倍。如果只有教育者在大肆宣传榜样, 而受教育者不能感同身受, 榜样教育注定失败。实践的主体是学生, 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 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需求。由于生活环境、教育环境等的差别, 同学们思想觉悟必然参差不齐, 榜样教育的实践效果也必然不同。在践行榜样教育过程中,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不同对象区别对待。

三、大学生榜样教育的历史烙印

中国的大学教育由来已久, 从建国初期到现在经历60多年的风风雨雨。唯有十年“文革”期间即1966~1977年大学教育陷入困境, 停止招生。直至1977年才恢复高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高校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改革开放初期——榜样至上的纯情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 社会组织形式、经济结构、社会生活领域等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东西方思想文化碰撞融合。高校大学生是恢复高考后新一代的天之骄子。进入大学就等于拥有了铁饭碗。国家毕业包分配的政策, 让他们无需再为毕业找工作而烦恼。这一时代的大学生激情澎湃, 理想高远, 以报效祖国为己任。这一时期, 也涌现出许多大学生榜样人物, 其中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就是典型的代表。

1982年7月11日, 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为救落入粪池的69岁老农魏志德献出了24岁的年轻生命。第四军医大学党委决定给张华追记一等功, 批准他为革命烈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2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江林、王宗仁合写的长篇通讯《当代大学生的榜样——记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张华》。同年, 中央军委发文, 授予张华“富于理想勇于献身的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这样评价张华, “张华、蒋筑英等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鼓舞着全国青少年和亿万人民。”张华的事迹传遍大街小巷。张华成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生榜样。虽然此后引发了一场大学生救老农到底值不值的社会大讨论, 但是张华的行为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最铿锵有力的回答。在生命的价值上从来没有等价交换原则。“生命至上”, 每个生命都是无价的。

张华的榜样事迹是我们进行榜样教育的优秀素材。这一时期教育者不仅树立了大学生身边的榜样, 也树立了社会各行各业的榜样去激励鼓舞大学生。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以具有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优秀人物为榜样。

2.上世纪90年代——偶像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经济体制进一步发展, 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悄然抬头。雷锋、张海迪、张华等的榜样力量在逐渐削弱, 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独具特色的影视歌坛偶像明星。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变得功利、世俗。偶像趋于主流化, 传统榜样被逐渐边缘化。高校树立的榜样与学生自觉选择的偶像很难重合, 甚至相冲突。对榜样顶礼膜拜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榜样教育举步维艰。

3.新世纪——榜样多元化时代

21世纪, 信息社会飞速发展。大学生都是根据自身的喜好、性格特点等选择自己的榜样。榜样呈现多元化趋势。人们不再对雷锋、张海迪等道德榜样一呼百应。高校榜样教育进一步显露其弊端, 也在不断寻求出路。榜样教育开始突破传统的桎梏, 利用网络电视等宣传榜样。如各地优秀大学生评选活动,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等都是利用网络投票等方式选出学生心中的榜样。榜样多元化的时代, 优秀大学生也在不断涌现。如携妹上学的洪战辉、进入边远山区支教的徐本禹、勇斗小偷的杨昌济、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的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等。

四、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分析

为了更客观地了解新时期大学生榜样, 我们以2002~2009年度“感动中国”和2005~2008年“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的资料为准来分析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

“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品栏目, 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活动从2002年首次举办, 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为主题, 评选出最具震撼力的十大年度人物。从2002年至2009年, 共评选出80个榜样人物, 其中有大学生两名。他们是2004年度“感动中国”榜样人物徐本禹和2005年度榜样人物洪战辉。

为了全面落实贯彻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 人民网和大学生杂志社于2005年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这项评选活动, 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为目标, 寻找大学生身边的榜样, 以此来展现和凝聚中国众多青年的力量。

1.性别特征

从“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的数字资料上看, 从2002年至2009年这七年间, 大学生人数只占总人数的2.5%。两位获奖人都是男性。男性比例高达100%。从“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的数字资料上看, 男性比例72.5%, 女性比例27.5%。女生人数远少于男生人数。总体看来, 新时期, 大学生男性榜样人物比例远大于女性榜样人物。

2.个性品质特征

从评选上年度人物的大学生事迹来看, 大学生榜样人物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 艰苦奋斗型

评选上年度人物的大学生很多都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优秀学生。如湖南怀化学院大学生洪战辉曾经说过, “苦难不是被人同情的, 奋斗才是最重要的”。他在自身生活非常窘迫的情况下, 依然坚持带着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上学。

(2) 舍己为人型

榜样人物的高贵品质在于危急时刻舍身忘我的精神。如张华奋不顾身跳下粪坑去救老农、徐本禹放弃优越的大都市生活到边远山区支教。

(3) 才华卓著型

在大学生榜样人物中, 有一类特殊的群体。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取得非凡的成就, 称为人们的楷模。如2005大学生年度美丽人物——智慧美女贺楠。她在2005年环球小姐中国赛区总决赛中气质出众, 知识功底良好, 使得知识女性的形象光彩照人。还有2005年大学生年度震撼人物——《千手观音》的手语主持人姜馨田。她在春晚直播节目中, 用手语表达“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 感染了亿万观众。

五、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榜样对于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就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赢得大学生, 就赢得未来, 因此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大学生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 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都要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反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这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法和策略, 体现了榜样教育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讲, 运用榜样教育, 挖掘健康向上、全面发展的榜样案例, 可以引导和鼓舞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世界观。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阶段。“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一些网友在网络上撰写“中国大学生九大缺点”等文章揭露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诸如有些大学生生活腐化、盲目攀比、超前消费甚至浪费;有些大学生迷信拜金主义, 一切向“钱”看, 女大学生傍大款屡见不鲜;有些大学生学术意识淡薄, 肆意抄袭拼凑学术论文, 只为换取一张毕业证书……社会现象纷繁复杂, 青年大学生置身其中, 难辨真假甚至有时不知何去何从。教育者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树立各类榜样模范, 引导大学生去伪存真, 分清是非曲直, 善恶美丑。利用榜样的力量, 教育大学生勤俭节约、奋勇拼搏、刻苦钻研, 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有利于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从高校角度来讲, 科学合理地运用榜样教育可以丰富校园文化, 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学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对大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敏锐而清醒的头脑。教育者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榜样教育形式, 例如, 学校可在各类校园图书杂志、校刊、院刊上撰写榜样事迹, 宣传榜样, 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榜样故居, 深入调研榜样事迹, 或者举办各类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大力宣传榜样。大学生榜样教育在校园的充分利用, 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存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从社会的角度来讲, 充分运用榜样教育的示范和激励功能, 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 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现设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榜样教育的目标就是将大学生塑造成具有榜样素质的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群体中有11名是大学生, “大学生道德模范”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模范大学生造福于人民, 充分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他们的事迹激励鼓舞着无数青年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摘要:大学生是榜样教育的特殊群体, 正处于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断乳期。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榜样教育, 探讨新时期大学生榜样形象, 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榜样教育,新时期大学生,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王道俊, 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3]班杜拉著, 郭占基等译.社会学习心理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8.

[4]何东平、刘方生.论新时期的榜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0, (7) .

[5]范中杰.论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时代特征[J].教育科学, 2001.18, (2) :49-50.

论新时期高校教工小家建设的作用 篇3

关键词 高校;教工小家;校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09-0022-03

On Role of Small Home of Faculty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Guan Hanzhang

Abstract Campuses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has been formed in new period,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ode of Staff Home cannot be adapted to the new needs of the situation. The labor union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conform to the situation and innovative ideas to strengthen Small Home of faculty construction. The Small Home of facult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rengthening democratic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labor union education functions, safeguarding worker’s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Key word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mall home of faculty;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Author’s addres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China 21004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已形成多校区办学的局面。这一格局拓展了高校办学空间,扩大了办学规模,提高了综合实力,但同时也给高校内部管理提出了挑战,特别是给高校工会工作开展带来许多新问题和新困难。工会法定的教育、参与、维护、建设等职能仅依靠传统的“教工之家”建设模式已远不能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应顺应形势,创新思路,把“教工之家”建设向基层延伸和拓展,大力加强“教工小家”建设(以下简称“二级建家”)。“二级建家”工作在学校教育、管理等事业发展中具有特有的作用。

1 丰富学校制度建设内容,促进基层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工作开展

工会、教代会制度是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二级建家”工作的开展对健全和完善工会、教代会等制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通过推进“二级建家”工作,制定《学院(单位)“教工之家”评审标准》等制度文件。在“二级建家”评审标准中,二级教代会工作一般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二级教代会是二级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教代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南京师范大学制定的《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办法》,对二级教代会的建立、职权、换届等作出明确的规定,把加强学院(单位)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这些做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工会、教代会制度,促使学校工会、教代会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1.2 “二级建家”利于推进院务公开

“二级建家”工作要求学院建立源头参与机制。学院在讨论研究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时,院工会主席参加会议,及时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有的学院还建立二级工会主席参与学院(单位)党政联席会议的工作制度,这就保证了院工会主席不仅直接参与研究、讨论关系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方面的问题,还直接参与学院重大事项的决策,使教职工的愿望和要求能够得到实现。工作中凡是有关学院(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措施、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有关决定等,都提交二级教代会审议或通过,避免了暗箱操作,有力推进了院务公开。

1.3 “二级建家”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和监督

目前许多高校是二级管理模式,管理重心下移,学院(单位)在人、财、物等方面权力较大。针对二级管理模式的学校来说,大力加强“二级建家”中的二级教代会建设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在加强校教代会建设的同时,把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当作一项十分重要工作来抓,明确二级教代会为学院(单位)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保障教职工在本学院(单位)行使民主权利、参与民主管理、进行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形式。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立,并真正能够履行职责,使决策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有力促进基层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2 深化维权机制,构筑关心服务教职工的平台

2.1 “二级建家”利于及时维权,深化维权

“二级家”处于教学科研的前沿阵地,二级工会通过“二级家”与教职工密切接触,能够及时倾听教职工的呼声,反映教职工的诉求,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如南京师范大学在学院(单位)工会“教工之家”评审标准中,“关心教职工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比例占40%,这说明在“二级建家”中维权工作的重要性。工作中“二级家”能够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相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尽最大努力帮助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尽最大责任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建立主动维权、科学维权的机制。

2.2 “二级建家”便于把关心教职工落到实处

“二级家”方便为教职工做好事、办实事,及时做好教职工的慰问和为困难教职工送温暖等工作。例如,为弘扬团结互助、济贫帮困精神,号召教职工加入校“教职工重大疾病医疗费用互助会”,为患重大疾病的教职工提供切实帮助。“二级家”还便于号召大家为生活特别困难的师生员工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对处于困境者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二级家”还可将教职工的愿望和诉求及时反映给学校,并把学校政策传达给教职工,做到上情下传,下情上达,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尽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

3 便于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3.1 “二级建家”便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

校工会通过举办教职工多种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但在多校区办学情况下,由于校区分散,教职工人数多,组织全校性、经常性的文体活动难度较大,效果较差,且教职工在不同校区之间奔波,耗费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都较大。而“二级家”的教职工人数较少,人员比较集中,开展活动相对容易。另外,“二级家”成员都是本院职工,学院(单位)党政愿意把更多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工会活动经费充足,便于开展活动,且不同学院(单位)可根据自身特点,开展独具特色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教职工健身意识,激发教职工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院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3.2 “二级建家”利于开展“教师回报社会”等社会公益活动,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

各“二级家”可根据本学院(单位)学科特点和教职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教师回报社会”等社会公益活动,如开展免费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家政服务、送科技下乡等社会公益活动,开展与偏远(落后)地区贫困生帮扶结对活动等。另外,还可号召工会会员向慈善总会、国内外重灾区捐款、捐物等。通过教师回报社会等公益活动的开展,展现教职工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关爱他人的精神风貌,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为和谐社会建设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4 利于发挥工会教育职能,提高工会干部素

质,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教育职能是工会的重要职能。“教工之家”就是工会发挥教育职能的“学校”,“二级家”就是“分校”。

4.1 “二级建家”利于提高全校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校工会通过开展学习培训班、开设讲座、外出学习交流和考察调研等学习教育活动,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增强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单靠校工会举办的学习教育活动很难让全校所有专兼职工会干部都能接受教育,特别是二级工会干部的教育,往往只能依靠学院(单位)工会自身来完成,而“二级建家”是最好的途径。特别是在学院(单位)工会班子组建过程中,学校要求各学院(单位)要把政治思想好、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热心为教职工服务的同志推选为工会干部。这保证了二级工会班子有较高的素质,有较强的参与学院(单位)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职工和学院领导之间真正起到很好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2 “二级建家”便于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二级家”设在各学院(单位),便于充分发挥二级工会的“学校”作用。二级工会可利用会议、培训班、学院网站、简报等多种形式和载体在教职工中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宣传党和国家以及学校的政策,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和组织教职工积极参加“厚德”工程建设、师德建设,积极开展“二争一树”等主题教育活动;还可利用身边先进事例进行示范教育,发挥榜样作用。通过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

5 促进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形成党政工共建

“教工之家”局面

“二级家”是学校“教工之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组织密切联系教职工群众的前沿阵地。在新时期高校多校区办学的形势下,只有从“二级建家”入手,夯实根基,才能为建设好学校“大家”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会才能真正成为职工群众依赖的组织[1]。“二级建家”对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形成党政工共建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5.1 “二级建家”提高二级工会干部的自觉意识

在学校只有校“教工之家”建设的情况下,有些二级工会干部会认为“建家”工作是校工会的事情,“家”建得好坏与己无关。通过“二级建家”工作的开展,二级工会干部转变了观念,由原来的“事不关己”变为“以我为主”开展工作,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特别是通过学校在学院(单位)中开展“二级建家”工作考核评比活动,掀起你争我赶的“建家”热潮,大家争相为本单位的“小家”建设献计出力,极大调动学院(单位)工会干部的工作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二级工会的活力。

5.2 “二级建家”增强教职工主人翁意识

通过“二级建家”工作的开展,工会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为职工说话办事、排忧解难,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把教职工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好、发挥好、引导好,使教职工感觉到“家”的存在,体验到“家”的温暖,增强对“家”的信任。在广大教职工中逐步形成以院为家、爱院如家、说主人话、办主人事、尽主人责的氛围[2],增进教职工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有力促进学院(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

5.3 “二级建家”促进党政工形成“共建”意识

学校党委通过加强领导,制定二级“教工之家”评审标准,规范“建家”工作,把“二级建家”工作作为学院(单位)党委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校行政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校工会制定规章制度,提出明确要求,进行指导督促,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校报、校园网、工会网站、教工报等大力宣传“二级建家”工作的意义和作用。并通过召开二级“教工之家”建设工作交流会、开展二级“教工之家”建设考核评比等活动,大力推进“二级建家”工作。各学院(单位)积极整合现有资源,挤出科研、办公用房用于“建家”,有的学院(单位)还通过自筹资金、校友捐赠、教职工捐赠等多种方式,添置活动器材和生活设施,大力加强“建家”工作。通过“二级建家”工作的开展,学院(单位)党政领导认识到“建家”实质就是建院,建家活动搞好了,受益的是单位和职工,提高了“共建”意识。

总之,通过“二级建家”活动的开展,为教职工建立了通畅的民意沟通和表达渠道,为切实维护好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为关心服务教职工构建良好的平台,有力促进学校民主政治、校园文化、和谐校园等建设,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各项事业发挥着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晖.新时期高校工会“教工小家”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职业圈,2007(6X):47,65.

[2]冯秋萍.刍议高校基层工会“小家”建设[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77-79.

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篇4

颜宪源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需要全民族具备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的精神动力,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伟大实践成功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证。这一伟大实践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努力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拥有基本的精神动力,大力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们的灵魂,激发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振兴中华的热情。其中爱国主义乃是时代精神的主旋律,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

一、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必须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历史上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事迹如群星闪烁着不朽的光芒,几千年来爱国主义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华夏数经倾危而复兴的力量所在,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振兴华夏而奋发图强,拼搏进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华民族正是凭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欺凌,不畏强暴,前仆后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拯救中华民族于危难之中,从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依靠爱国主义形成的凝聚力取得的。今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传统美德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在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也诱发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人灵魂扭曲,人生价值观受到冲击。面对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消极现象,我们必须做好各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充分显示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及深远意义。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塑造人们的灵魂,荡涤精神垃圾,净化社会风气。

人的行动是受思想支配的,一个人如果没有纯洁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那么,当个人与国家、社会发生矛盾冲突时,就有可能做出有损于社会、有损于国家的事情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人灵魂扭曲,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国家民族观念淡薄,责任心、使命感不强,究其根源,就在于缺少强烈的爱国意识,为此,我们就要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用这一传统美德所形成的精神力量,来净化人们灵魂,美化社会风气,这样,才能使人们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用纯洁而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支配自己的行为,为国家、为社会而忘我的工作。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祖国共命运。

人是社会的人,是国家的一员,离开国家和社会,孤立的个人是无法生存的。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时刻都应具有整体意识,要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努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使我国尽快走向富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每个人的真正幸福。进行爱 1

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时刻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结在一起,自觉地投身于市场经济建设的宏伟事业中去,为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事业而奋斗。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素以团结和睦而著称于世,各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并积累了包括爱国主义在内的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传统美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中华民族正是凭着爱国主义情感所铸就的凝聚力,赶走了帝国主义,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更应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中华民族巨大的创造力,使中华民族继续前进走向繁荣富强。

三、新形势下,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各有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激发人们树立坚定的爱国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的重要方法,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作为永恒的教育主题。

1、教育人们正确认识和了解中国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人们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作为炎黄子孙,只有通过学习祖国的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方能培养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并从中吸取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将爱国的种子深植于人民的心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注重中国国情与现状教育。

通过国情教育,帮助人们系统地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步骤和宏伟前景,并从中国和世界其它不同类型国家的对比之中,看到我国的优势和差距,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从而使人们面对国家的贫穷、落后,在差距面前不是责怪挑剔,怨天忧人,而是看到自己责任的重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改变中国落后现状,使我们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起来。

3、广泛宣传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

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事件和爱国主义人物的先进事迹,往往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爱国主义好教材,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爱国仁人志士所具备的精神、品质、情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食粮。如中国历史中的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涌现出来的李大钊、刘胡兰、王进喜、孔繁森等爱国主义先进人物。通过学习这些先进人物的爱国事迹,使人们有一个明确的学习榜样和努力方向,唤起人们的觉醒,用先进人物的事迹鞭策自己,把自己的行动自觉地融合到爱国主义的事业中去,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重点是对青少年的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教育,重点是广大青少年。比起中老年,我们的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兴

衰成败的历史知之较少,对新中国发展壮大来之不易的征程也体验不深,所以青少年尤其需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上好这一课,各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学校都要把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5、必须创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爱国主义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全社会的各方面都要共同努力。要使爱国主义成为时代精神的主旋律,成为社会的永恒主题,必须努力创造一个浓郁的爱国主义氛围,增强全民的爱国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介对爱国主义内容的宣传报导;鼓励弘扬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发行;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搞好爱国主义基地的建设,把各类纪念馆、烈士纪念碑、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激发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意识。

总之,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的传统美德,积极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谱写振兴中华民族新的壮丽篇章。

新时期党员榜样讨论稿 篇5

2、所谓形象,是指一个人的形状相貌。 党员的形象,就是党员的精神风貌, 是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 我们的党是由千千万万个信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党员组成的 ,人民群众就是通过无数个党员的形象来认识整个党的形象的,党的形象就是无数党员形象的集合。

世界上千人各面,共产党员的形象也会因人而异,有的内向,有的外露,有的深沉,有的活泼,有的善于思考,有的勇于拼搏,有的精于组织,有的工于技术„„但由于各人所处环境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经历不一,因此,共产党员的形象也不可能统一模式。党员的形象是千姿百态的,带有各人独特的音容笑貌、个性特征和职业特点,但是共产党员作为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是具有共性的,他们的内在素质应该有基本的要求,那就是党员标准。党员的形象就是党性的体现。

3 、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共产党员形象自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在每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共产党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舍小家、顾大家,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激情奔涌的改革开放新时代,共产党员奉献在前、名利在后,争先进、创一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更有其特殊的要求。共产党员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一种形象?十六大确定的新《党章》中有明确的定义:“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

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邓小平同志也曾把党员言简意赅地概括为:第一是普通人,第二是普通人中的先进分子。 党员的形象体现着着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蕴涵着时代要求的鲜明特征, 我通过学习,认为共产党员的形象应该是以下三种形象的统一体。

( 1)共产党员是一个自然人,具有人之常情。

共产党员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共产党员是一个自然人,必然有着每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人之常情。俗话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共产党员也重视亲情、关爱家人。我们无法想象一个连父母、家庭、亲人都不爱的人,能有多大的责任心去对待事业,去服务于人民。党员作为一个普通人,有家庭,有父母、有配偶、有子女、有朋友,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相应的角色,应该把一个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作为自己事业的坚强后盾和工作的驱动力。党员作为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谦逊有礼,举止文明,乐于助人,讲究社会公德,做一个受人尊敬、值得信任的好人。

( 2)共产党员是一个先进分子,处处作出表率。

每一位党员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每一位党员都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通过每个党员在岗位中的具体工作得到体现。因此,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应该不怕苦、不怕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默默奉献、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创造一流业绩,使周围群众能够通过党员的表现感受到党员所起的作用,感受到党员确实不同于一般群众。

当今社会物质丰富,诱惑众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善于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党员也有可能走错路、做错事,自毁形象。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和地位观,经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完善,常思贪欲之害、常抑非份之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 3)共产党员是一个带头人,体现时代需求。

共产党员要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象地说,就是争做“头雁”和“头羊”。 现今世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新技能、新管理在各行各业的运用比比皆是,共产

党员应该是企事业中优秀的人力资源,要带头适应新的形势,做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善于掌握新知识的带头羊,做聚精会神搞教育、一心一意搞建设的领头雁。

三、以 例明理 激发感情

1、纵观我们党的光辉史册,广大共产党员谱写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且不说为建立新中国而光荣献身的千千万万革命先烈,拿当今社会来说,就有许多令人心悦诚服的优秀党员。你觉得在我们党员群体中,最令你动容、最让你心悦诚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谁?请用一句话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事先准备好一些优秀党员的照片,党员提到一个名字,即用实物投影仪打出)

孔繁森两次进藏,历时十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直到把一腔热血抛洒在西藏这片土地上。

焦裕禄一心为人民,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他生前的最后几年里,忍受着肝病的折磨,坚持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公安局长任长霞,深入虎穴,化装侦察,誉为“警界女神警”,以她的忠实履行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神圣职责。

郑培民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心为民,模范实践“三个代表”,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楷模。

牛玉儒 杨怀远„„ „„他们都是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 。

2、今天我要向大家隆重推出的是为建设新普陀,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追求卓越,努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几名普通党员。(放光盘)4人的事迹

于井子 是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于井子护理小组”的护士长。作为一名白衣天使,她时刻把病人的苦乐放在心上,凡是她护理过的病人都对她赞不绝口。除了本职工作外,自 92年参加工作以来,她还义务献血7次,共计1600毫升。去年她报名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与一位白血病患者配对成功,捐献了100毫升骨髓造血干细胞,及时挽救了这位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在“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于井子第一个报名参加“抗非”战斗,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非定点医院的筹备和发热门诊之中。 于井子的奉献,让一个个生命得以重生。这样的奉献,至高无上!

陈扣娣是普陀区环卫局作业一队女子清道班班长,是一个整天和扫帚打交道的普通共产党员。她带领一班人负责宜川、志丹、志长路段

平方米道路和 50 只废物箱的清扫保洁工作。在陈扣娣身上有一股永不服输、勇创第一的精神,十几年来,她从严带队伍、从严抓业务、关心组员生活。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她和姐妹们从实践中制定出“有风顺风扫,无风两头扫,商店门口来回扫,公交车站招呼扫”等道路保洁作业规程,还先后向社会推进了“挂牌服务法”、“温馨服务法”和“爱心服务法”,不断提高清扫技能。她们用手中的大扫帚和小推车为一条条城市大道“梳妆打扮”,发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的精神,以马路天使的爱,无私地向社会播洒文明。

肖兆明 是我们石泉路街道社会保障科科长,“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长期奋斗在社区保障工作第一线。他无比热爱民政工作,勤勤恳恳、无怨无悔地默默耕耘在这个“百管部长”的岗位上,不断探索社区民政工作的新思路。他把社区中的困难群众视为至爱亲朋,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的好事实事不计其数。他曾使 155家困难户生活有了着落,为110个特困户子女建立了“托底助学金”,帮助无数个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安排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着“一辈子做让人民满意的孺子牛”的神圣诺言。

郭海英是我们教育战线的优秀党员,师范学校一毕业就选择了特殊教育事业,一干就是十六年。在特教岗位上,她勇于探索求创新,大胆改革求发展,为残障孩子撑起一片绿荫。她说:“现实生活中充满了繁华和诱惑,处在新时代的我,论物质条件真的很落伍。但人活着不光是为了自己,有的人活着,为了别人能更好地活,我就要做这样的人。”十多年来,她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特教事业服务,以自己踏实的工作,忘我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影响着周围的人,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些优秀的共产党员是全区共产党员的代表,是普陀建设大军的楷模。他们以自己的青春年华告诉我们:共产党员是热爱生活的人;共产党员是乐观开朗的人;共产党员是积极进取的人;共产党员是精神富有的人。

3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党员离我们太远。其实大家只要看看自己周围、自己身边,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随处可见。你的领导、你的同事、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他们在点滴小事上有没有表现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呢?让我们来夸夸自己身边的共产党员吧!(上下互动)说得真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尽心尽职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义务,他们默默奉献的点点滴滴同样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

四、质疑辨析 提高认识

也许又有人会说,现在优秀党员是不少,但那些腐败分子又怎么解释呢?报纸上、电视里经常会看到某些领导干部由于贪污受贿沦为阶下囚,甚至被判处死刑,说明党内出现了不少腐败分子。你认为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1、这些人之所以会一步步堕落,成为腐败分子,主要原因是没有重视世界观改造,滥用手中的权利,使自己陷入犯罪的深渊,严重损坏了党的形象。

2、我们的党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的各种思想也会影响到党内来,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党员的形象同新时期提出的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群众对党员,包括对党员干部的形象产生这样那样的议论也是不足为奇的。说明 在革命战争年代,做一个无产阶级先锋战士不容易,今天,当一个执政党的党员同样很不容易。

3、要认识到,虽然党内有腐败分子,但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是占到绝大多数,共产党员的总体形象是好的,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一切正直的共产党员善于总结经验,勇于纠正错误,对于不良现象是深恶痛绝的。

五、展开讨论 引发共鸣

新时期需要各种各样的先进人物迅速成长,要开辟出一个有利于党员个性发展的土壤,让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在追求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道路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那么,新时期的共产党员到底应该塑造什么形象呢? (最好大家讨论,后归纳)

1、树立党员新形象,做努力学习、与时俱进的排头兵。

“群雁高飞头雁领,群羊奋进头羊带。”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共产党员只有真正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学好、学深、学透,跟上时代步伐,才能体现共产党人的新形象。我们要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带头人,带领群众开拓争先、富而思进;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筑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要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虑,急群众之所难,谋群众之所求。

• 树立党员新形象,做信念坚定、理想远大的明白人。

没有理想与信念,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前进的路标。当前,每个党员都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反对迷信反对邪教;要坚定顽强的革命意志,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精神饱满不空虚;要 讲求人情味,真心暖人,把党的关怀、温暖及时送到群众心坎上。

3、树立党员新形象,做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生力军。

共产党员必须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立足本职岗位,无私奉献,争创一流业绩。在工农业战线,党员既要带头勤劳致富,又要不忘帮助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社区,党员要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在开展社区服务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我们教育战线,共产党员要站在改革前沿,积极参加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人才。

4、树立党员新形象,做善于创新、勇攀高峰的开拓者。

共产党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否定不合时宜的东西,从传统的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敢于否定自我,从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敢于否定原有的经验,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敢于否定陈规旧矩,从传统的运行方式中解放出来。发扬好学深思、敢于创新、祟尚科学的精神,做一名真正的时代开拓者。

5、树立党员新形象,做拒腐防变、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无论形势怎么变化,无论在什么时候,共产党员都要有清醒的头脑,都要坚定地把握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禁得起艰苦。 在对待个人利益上,要摒弃贪心、私心,不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襟怀坦白、廉洁自律,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生活作风上,能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不为金钱、美色、虚荣所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坚强的党性和共产党员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一尘不染、洁身自好,永葆革命者的浩然正气。

六、总结全课 认识升华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不会自然产生,也不能期待别人塑造,只能靠每个党员自己来塑造;共产党员的形象不是凝固的,是变化发展的; 塑造共产党员形象,一定要从各人的实际出发。作为共产党员先锋队的一员,必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为基本内容,继承光荣传统,并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完善,体现出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使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形象同改革、开放、搞活的时代特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试论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素质构成 篇6

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的快速 发展 和高等 教育 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素质构成要素,对于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 政治 经济 文化的快速 发展 和高等 教育 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新时期高校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新时期高校教师的素质构成要素,对于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素质和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把高校教师素质界定为基础性素质、发展性素质和创造性素质三个梯级层次的指标体系。

一、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基础性素质

新时期高校教师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品质和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导引者。具备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质最基本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热爱教育事业、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材,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以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作为衡量教师价值的重要依据。同时,要求教师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责任心。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和人文素质。人格是人的一切品质的总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具有高尚健全的人格。高校教师要具有自爱、自尊、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高校教师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认知、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心理素质方面全面修养自己,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高校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与智能结构。既具备精深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进行教学和 科学 研究,做学者型的教师。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永远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和技能水平,拥有知识的活水源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校教师除了具备本身所从事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良好的人文修养,需要懂得文史哲等多方面的知识。人文修养是高层次人才全面素质的基础。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要善于学习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和文化传统,善于接收、分析、判断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提高对 历史、文学、艺术 和 哲学 精神的理解、把握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自我人文素养。

二、新时期高校教师的创新性素质

高校教师的创新性素质,是指高校教师基于自身的角色特点和岗位特点,必须具备更高层次的创新性要求,才能更好地承担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高校教师必须善于观察、发现本学科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为重大社会发展命题和原创性科技难题的解决提供支持。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不能再简单满足于一般教学,必须在更高的层次和发展要求来审视高校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对于本学科最新的发展潮流和脉络的把握,最新学科动态和信息的了解,对于创新性命题的敏锐触角和研究欲望,时刻站在学科发展的最前沿关注审视学科的发展。同时,高校教师必须学以致用,关注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与自我学科背景相关的重大科技命题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提高高校教师的素质,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论新时期的榜样作用 篇7

关键词:高校教学工作,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21世纪是中华民族蓬勃发展、逐步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 在新的历史时期, 我们面临着来自各界的压力与问题,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领导者的中国共产党既责无旁贷, 又任重而道远。

孔子曰:“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而不从, 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邓小平同志也曾说:“在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的先导和带动之下, 才能对群众做好表率, 才能使我们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更好的实施。”所以, 站在时代前沿的中国共产党也必须要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以适应变化发展中的新环境, 切实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本文将以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主题, 并结合高校教学工作的具体情况及我的切实体会, 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新时期共产党员在高校教学工作当中所起到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一、克己奉公、爱岗敬业

对每个行业的工作者来说, 热爱自己的岗位, 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而对于高校的普通教学工作者而言, 每当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无数青年学子的时候, 就会顿时感到责任与压力, 因为教师不但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 而且肩负着民族振兴的重任, 所以说这个岗位平凡而又不平凡。

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怎么样, 经常的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我们说共产党员要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要爱岗敬业, 勤奋学习, 开拓进取, 埋头苦干, 为周围的群众作出表率, 努力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所以对于高校党员教师来说, 就更应该做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努力进取, 无私奉献, 不求回报, 以自己的工作热情去感染和带动周围的教职工作人员。党员教师们常说, 既然选择了教师, 就应该甘于奉献, 甘于清贫, 无怨无悔, 在工作中就必须要坚守这份信仰, 牢记责任, 发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的物质、经济观念悄然发生着变化, 的确有人不愿意从事教师职业, 而是希望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并以此为人生价值, 这本身无可厚非, 但是高校教师, 尤其是党员教师, 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 就必须做到从始至终坚定信念和理想, 不让这份神圣的职业沾染上任何污点, 淡泊名利, 常怀律己之心, 常修为师之德, 坦然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 筑牢自己的思想防线, 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捍卫人民教师的理想与尊严。

二、树立高尚的师德

人们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个比喻不但给教师赋予了崇高的形象, 而且给教师赋予了艰巨的任务;而“学校无小事, 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是楷模”, 这又说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需要非常谨慎, 教师言行可能会给学生产生极大影响。所以, 作为教育工作者, 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具备教师的职业素养, 言行举止要符合教师的规范, 而对于高校党员教师而言, 就必须更加模范遵守“师德”, 从两个基本方面着手, 做好典范与楷模。

1. 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

高校教师不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 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 在教学工作中, 这些素养会伴随着课堂讲授知识的过程一同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教重于言教”, 讲授课程是一个方面, 而这其中教师的言谈举止、思维谈吐、意识的灌输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那些不经意的错误言论和行为, 不符合教师规范的举动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 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而教师一旦触犯道德法规, 则马上会造成大范围的恶劣影响, 可见教师形象的树立和师德的维护是多么重要, 所以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体现出文明守法、诚实守纪的风范, 在学生面前做出表率。

“身正”方可为“范”, 党员教师更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文明修养, 以及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 必须牢记职责与使命, 以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作出表率, 成为学生的楷模。

2. 以崇高的理想感染学生。

大学本科生一般都处在18—24岁的年龄段, 已经具有基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形成了独立人格, 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也更希望得到人文精神和素养的熏陶, 从教师那里得到一种人格的培养与升华。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人格去感染学生, 以端正学术态度教学, 以严谨求实的精神、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信念、为探索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孜孜以求的理想来切实地感化学生, 让他们从教师这里体会到榜样的影响, 这就是所谓的“育人”, 这也是为人师者永恒的主题, 并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另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 社会各领域的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就与“八零后”有很大不同, 党员教师则更有必要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不断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教学是教师最本职的任务, 只有“学高”方可“为师”, 而且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 进而决定了教学本身的成败。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理论素养, 要有丰富的实践技能经验, 能够游刃有余地讲授专业课程, 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 解答学生的问题, 并帮助学生就专业方面的发展作出远景的规划。这同时就要求每个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要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 要有“学无止境”、“活到老, 学到老”的态度, 秉承老一辈教学科研工作者孜孜不怠、力争上游的优良作风, 不断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并勇于探索学术前沿和科研的高峰。

由于现代社会科技日趋发达, 已经形成了高度的信息化和技术化, 众多学科出现了边缘与交叉的整合, 学科内容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这对于每个教师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把握最新专业发展方向, 努力汲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掌握学术前沿;同时, 对其他学科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涉及, 力争做到博学广识、触类旁通。不但通过图书馆、网络媒体了解学术动向, 而且要加强同教师、学生之间的学习和沟通, 相互取长补短, 做到教学相长。通过不断学习, 弥补不足, 才能跟得上现代教育的步伐, 适应时代的要求。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以及党员成分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部分党员对党的先锋模范作用意识也逐步呈现淡薄之势, 尤其是年轻党员, 对党员历史使命感的领悟程度不高, 在高校教师中也有如此情况。那么, 在高校这个肩负着民族教育和科研创新的特殊阵地, 党员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 切实做好本职工作, 在各个方面力争上游, 真正做到亲力亲为和模范带头, 发挥一个党员应该起到的作用, 给周围的群众做好表率, 这其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 高校也是党员较为集中的群体, 有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 这对于开展党的工作非常有利, 也便于党员更好地发挥在高校阵地的积极影响和带头作用。我认为, 高校党员教师应该树立起模范带头的意识, 处处以身作则, 在面向新世纪的历史时期也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 利用高校便利的图书资源认真地研读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书籍, 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净化心灵, 在全校师生中切实以党员的先锋模范影响和感染他人, 更好地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六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1997.06.21, (1) .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周元武.《中国共产党章程》学习读本[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论新时期的教师职业形象 篇8

摘要:新世纪的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着,而是整个教育过程中的研究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应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树立起新的职业形象。

关键词:教师新形象;反思;差距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5-5843(2009)06-0031-03

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是教师,教师自身的建设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中并成为关注的中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我们需要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定位,塑造新时期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教师职业形象的历史溯源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论述教师职业形象的思想。如“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谈到了作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师者,人之楷模也”,谈到了教师职业形象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阐明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实施者一直为人们所尊重,树立了教师职业的光辉形象;孔子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对教师职业及其教师风范有着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他认为理想的教师要有为理想而“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著奋斗精神;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精神,如“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要有优良的教师风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重于“言教”;“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日:‘一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有高度责任感,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后来的教育大师们也对教师形象做了论述,如孟子提出“乐教之师”;董仲舒提出“圣化之师”;朱熹提出“指引之师”;陶行知提出“创造之师”等,这些论述都为后世的教师树立了典范。

二、教师职业形象的时代内涵

新世纪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概括地说,教师的职业形象不仅包括一般专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而且还要有作为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特有的的形象。

(一)作为专业工作者的形象

随着19世纪普及教育运动的兴起,教师职业日益受到重视,有学者将教师职业与医生、律师和神甫职业并称为“四个伟大的传统专业”。

所谓专业,是指通过特殊的教育或训练掌握了业经证实的认识(科学或高深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的特殊技能,从而按照来自非特定的大多数公民自发表达出来每个委托者的具体要求,从事具体的服务工作,借以为全社会利益效力的职业。作为专业,至少应具备如下条件:运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经过长期的培训与训练;强调服务的;理念和职业道德;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形成坚强的专业团体组织;需要不断的学习进修。专业是与职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专业是一门专门的职业,但职业不等于都是专业。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的职业,这种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的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

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的一分子,同其他专业工作者一样要做到遵纪守法;要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教师,更要体现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敬业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终身教育风靡全球的今天,更应该倡导教师率先成为终身学习的模范,真正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高超精湛的业务能力。而且要广泛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忠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并为之奋斗;坚守职业道德。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等。

(二)作为教师职业特有的形象。

1以教育、培养他人为神圣职责,时刻牢记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教师职业的首要特点在于其本质是“育人”,这是由教师的根本任务和职责决定的。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是一群有思想、有主见的活生生的个体,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给学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还要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真正凸显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哲学取向。教书只是“育人”工作的一部分,教学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没有尽到育人的本职,那他就是不称职的教师形象。“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指引,却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如果说学生产生了美好的生命情感,这与教师对他早期的育人工作是分不开的。

2尊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和生活氛围。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感情、要求、思想、意见,有其独立的生活价值。“尊重个体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尊重个人,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谈得上个体生命情感的化育”教师要尊重个体的受教育权,他们都是未来的希望。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我要时时记着,在我面前的学生都是准备参加建国事业的人”。新时期要突破“师道尊严”的传统师生观,“教师应具备一种开放的人生姿态,教师作为曾是受教育者的人的形象,并非完成时,应该保持一种自我本身也‘有待教育的心态,这不仅仅是指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更是指教师应保持一种与学生平等的开放的学习心态,真诚地接纳学生,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指引者、建议者,而不是单方面的控制者、督导者、支配者。

3密切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包括与学生家庭的合作,与社会一起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需要交往合作,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教师不仅要加强与同行的合作交流,而且还要与社会关注教育人士沟通联系,使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关注教育事业,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

4丰富提高自己的修养,确立教师的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楷模。高尚的人格魅力是塑造教师形象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学生的榜样,也是学生用以观察自己和设计自己的一面镜子。要培养教育学生,教师首先要成为有良好修养的人,用进取精神、务实作风、诚实品质润化学生。

5教师职业技能方面的形象,如声音清晰、普通话标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娴熟等。有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学富五车”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才高八斗”的能力素养,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批判性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等等。

6教师外在的形象,如得体的仪容仪表、丰富的语言感染力、准确的姿态语言等。教师的仪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由于职业的要求,教师的着装应庄重大方又不失

亲和感,总的原则是整洁、端庄、大方、得体,在整洁中透着美观,在大方中孕育着典雅,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和尊重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用语言作为载体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遵守语言的规范性,做到语言准确扼要、生动形象、富有节奏。

在推进教师形象建设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师德建设也给予了很大关注。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都是加强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较之以前更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更是一种义务”,老师“少些权利的思想,多一些义务的思想;少施一些权威,多加一些热爱”,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对学生充满信心和希望,是师德的灵魂与依据所在,也是当前师德建设的关键;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让学生在有形或无形的感染和熏陶中受到教育;锐意进取,当今教师不再满足于“老黄牛”的形象,教师在严谨治学的基础上,更要锐意进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前沿教育信息,努力钻研,勇于创新。

三、对于教师形象流行说法的反思

步入新时代,我们有必要对教师这一职业形象历来的种种说法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为新世纪教师崭新形象的出现打好基础。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说法肯定了教师的辛勤工作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但人们理解这句话时,往往和社会现代化建设事业联系起来,把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称为“螺丝钉”或“零件”,把社会活动称为“工程”,把教师称为“工程师”,如果每个教师像工程师对待零件那样机械地对待学生,那就没有爱可言,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相反还会抹杀掉受教育者萌芽中的创新热情。因此,“绝不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应该说是人类灵魂的导师”。

“教师就是蜡烛,照亮别人,牺牲自己”,“教师要甘当人梯”这些生动的比喻歌颂了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付出无怨无悔、甘心情愿和无私奉献,这是当今仍值得提倡的教育精神,但作为教育思想,是不值得称道的。撇开教师作为个体的人的需求和尊严不说,教师主要不是通过燃烧自己来给别人光辉,而是要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他们对知识进行不断探索的热情和希望,不必要作出燃烧这样的牺牲,如果学生没有探究科学的激情,那么老师作出的终是无谓的牺牲;教师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共同进行知识的探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也不必非得充当学生学习知识的梯子这样悲剧性的角色。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种“桶杯”说放在新世纪来讨论教师作用已不合时宜,当今教师的使命与职责并不是把多少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宽阔的胸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的灌与输的关系,不完全在于知识储备的量多量少。教学是一门艺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找准水源”,还要会运用思维创新“取到优质水源”,利用“取到的水”进一步开拓创新。也就是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桶装水”,而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容忽视,可以这样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教师自己就应当成为常流常新的小溪”。

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

注释:

①《中国古典教育理论体系一孔子教育语义集解》[M]高时良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见《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③《春秋繁露·玉杯》

④《朱子语类辑略》

⑤陶行知提出教师应当成为有“创造”和“开辟”精神的一流教育家。见《陶行知教育文选》,第7,279,267,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⑥《中国教育报》,2002-1-3-10,

⑦教育部师范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9

⑧《古希腊教育论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02

⑨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刘铁芳[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⑩走在教育的边,刘铁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⑾杂草集—顾明远教育随笔,顾明远[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

⑿刘良慧、张先华,教育观念的革命,[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90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等,教师教育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

[2]顾明远,杂革集—顾明远教育随笔[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5

[3]张传隧、周卓莹,论教育传统与教育创新[C],教育学,2007,9

[4]刘湘溶,简析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专业化[M],中国高教研究,2004,(7)

上一篇:《省试湘灵鼓瑟》阅读答案和赏析下一篇:申报实习证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