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精选12篇)
一、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理论
源泉中学生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教育,尽管它们同属于大德育(广义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各自有着自己的独立性,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它们在内容、方式方法、出发点、直接目标、角色要求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但二者都属于育人的工作,在总目标上是一致的,即塑造一个完整的人。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简而言之,即在“以德育德”“以心育心”的同时,注意“以心育德”和“以德养心”,为新时期我国的道德教育注入新的“源头活水”。
二、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整合的实践探索
1.聚焦内容创新的切入点:主题呈现。要使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机结合,各学校必须根据本校实际,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在最佳结合点上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如责任教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任务,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正是从这个意义讲,责任教育是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促进的结合点。可以提出分阶段的研究主题,建立并落实研究制度。
2.回应活动创新的融合点:载体搭建。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实践过程中,具体的活动有 5 种。
①军训。通过队列训练既练“形”,更练“神”。体魄更强健,意志更顽强。军训虽然是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却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活动。军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培养艰苦奋斗、刻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②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③校园文化艺术节。艺术节作为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在无形中贯穿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心灵的放松和分享。
④社团建设。社团活动对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繁荣校园文化,展示学生风采,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团活动中逐步锻炼出来的自主管理也为学生的阳光人格奠定了有益的基础。自主管理、自觉参与又反过来推动着社团发展,滋润着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⑤走进社区。如走进敬老院,学生每次从敬老院回来,感触都很深刻,他们明白该如何与老人相处,也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和家人之间的这份亲情,这是很好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3.凸显课程创新的活化点:学科渗透。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主要是积极推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将知识的传授融进人的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例如,在高中音乐鉴赏中,更多的是要在欣赏课中去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注重情感熏陶,让欣赏课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突出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在美术中,抽象的审美对象形与色的真、善、美与情感、道德品质的真善美相一致。
4.强化方法创新的突破点:多样互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主要有:倾听、自由讨论、鼓励、会谈、心理测量、角色扮演法、行为矫正法和沟通分析,等等。这些方法注重宣泄和暗示,具有个别性、保密性等特点。道德教育可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使道德教育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道德教育的实践锻炼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实现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互通,取长补短,相互结合,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三、展望心理健康理念的倡导在现实、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必须和可行的。
一、教育者要提高思想认识, 转变教育观念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在智力、品德、身体诸方面的开发与养成, 这早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 也被教育实践所证明。多数发达国家在学校开办了心理训练中心,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为心理患者提供治疗帮助与服务。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部分学校, 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 总结了不少经验;但对于相对闭塞的学校来说, 还处在起步阶段, 究其原因, 应试教育难逃其咎。
二、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教育水平
针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在师范院校中开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要通过教师培训提高在岗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 开足、开齐心理健康教育课, 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 才能更好地落实教育计划,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三、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厌学是现代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 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 不断更新观念, 不断改变教学方式, 尊重学生, 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不灵活、嘲讽、相互间缺乏心理沟通, 都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抑。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消除师生心理障碍的关键, 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 师生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 学生就会喜欢上你的课, 学习就有了兴趣, 学业成绩也就随之有了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 也就会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 又能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情绪状态、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四、优化心理品质, 改变评价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弱点和不足, 每个人都有受到他人肯定和尊重的心理欲望, 中学生更是如此。教育过程中, 教师需要用“放大镜”看待每一个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 并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和表扬, 逐步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 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正视缺点, 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改正缺点, 完善人格。不少学生的自卑心理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 个别教师凭主观感情, 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 对中等生不管不问, 对学困生全盘否定, 出言不逊, 这无疑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思想和心理压力, 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学校和社会环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口头说教是不行的, 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 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和教育。校园中亭阁假山、名人雕像、书画长廊、名人名言、校风校训以及各种宣传橱窗都会给学生美的享受和理性的思考。生物园里生机盎然, 校园里繁花点点, 绿草茵茵, 无时无刻不在触动学生的感官, 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道德的感染, 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六、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 影响着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应彻底改变只重智育, 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意志和能力,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障碍、曲折, 让孩子去磨炼意志, 增强自信;要重视对孩子精神生活的引导, 加大对家庭文化生活的投入;要从感情上、心理上尊重孩子, 不能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 爱之则宠, 恨之则打, 溺爱型和打骂型的教育方式可直接导致孩子心理疾病的发生等等。
七、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室工作, 配备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 进行倾吐和宣泄, 释放心理压力, 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老师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 尊重、理解学生, 保护学生的隐私;要给咨询学生温暖, 指导他们自我调控, 做到既是学生的倾诉者, 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 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心理咨询外, 学校还可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B-0006-0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进城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绝大部分把孩子留给老人看护,给学校的管理和教育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
一、留守儿童的在校表现
第一类是沉默寡言。这类学生不合群,平时不与同学说笑,显得很沉闷。他们的情感容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缺乏活力。因为父母不在家,他们有苦恼没有地方诉,有喜悦无法与父母共享。所以这类学生的内心十分渴望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
第二类是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学生父母在柳州市打工,有的在柳江县城打工,与学校距离比较近,坐一个多小时的车就到了。这类学生在课堂上有时容易走神,心思总飞到父母身边,尤其一到星期五就更不安心学习了。星期五最后一节课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把行李包已放在课桌下面了。下午上体育课时。有些学生就把行李包放在操场边,以便下课后能尽快回到父母身边。
第三类是大手大脚地花钱,缺乏节俭意识。留守儿童的父母总想多给些钱来弥补缺失的爱,有的孩子平时零花钱总有几十上百元。这些孩子有了钱,平时课间就买很多零食,有时也请同学吃,到星期五身上没钱了,就去向别的同学借,有的干脆饿着肚子等放学。这样一来,他们很难安心听课,对学习影响很大,对自己的健康成长也很不利。
第四类是玩性大,喜欢上街玩。这类学生身上有钱,在学校玩觉得不过瘾。就千方百计地上街花费。学校领导、班主任查夜,他们就等查夜后爬围墙出去。学生上街的次数多了,就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经常与“朋友们”浪迹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玩至深夜不愿回学校,双休日不愿回家。这类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更甚者,因为流连网吧而交上损友,逐渐堕落。
二、对留守儿童的辅导方法
在班级工作中,针对以上的现象,我采取了以下的辅导策略和相应的措施。
沉默寡言的学生缺少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父母、老师及同学的关心爱护是医治他们心灵的良药。所以,我经常家访,要求他们的父母在工作之余多打电话给孩子,和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关心孩子在学校的生活,也要求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而是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让亲情温暖孩子的心,让他们的孤独感逐渐消失,敞开心灵去感受生活。
我常常和他们谈心,引导他们理解父母:父母外出打工,都是为了他们好,从而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
在生活上,我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如,经常了解他们伙食情况;冬天天气寒冷,我及时询问他们是否有御寒衣服;如果学生生病,及时送他们去医院……让他们享受到亲情的温暖,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
对于不安心学习的留守儿童,我采取了这样的教育方法:1.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要求他们的监护人,在双休日里多安排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洗衣服、买菜、做饭等,从而消除他们对父母依赖的思想。2.经常用“树大分权,仔大分家”的俗语开导他们,让他们懂得孩子大了与父母分离是常事,不要整天想着跟父母生活。初中学习任务重,一味想跟父母生活,势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星期五最后一节课是我的课,我尽量上得轻松活泼,让课堂收拢他们归家之心。3.禁止学生把行李包带到教室、带到操场上课,在班里经常强调此种现象的负面影响,如影响别的同学安心学习等。
对于大手大脚,没有计划用钱的留守儿童,我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1.经常与他们父母、监护人联系,让他们懂得给孩子过多的零用钱,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利;2.经常给学生讲述有关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让他们意识到生活节俭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让他们养成有计划用钱的习惯。
对于玩性大,经常出校去玩的留守儿童,我这样做:1.切断他们去玩的资金来源。告诉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给够他们日常生活开销就行了。同时告诉全班学生,不能借钱给爱出去玩的同学,如午睡、晚上,发现他们不在宿舍。马上告诉老师。交代各科任老师,发现他们不在教室上课,马上告诉班主任。2.切断他们与校外人员的联系、交往。在班会课,邀请政治老师给他们进行法制教育,让他们知法、懂法。3.在课外活动,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
农村留守儿童虽然有诸多的不良表现,但我们只要细心地观察、认真地研究、耐心地进行心理辅导和教育,就能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向心理健康之路迈进。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本人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做法:
一、坚持正面教育,寓教于乐。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单纯的讲道理是行不通的,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不太理解那些道理,另一方面是讲多了他们会感到厌烦,根本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孩子们都是喜欢听故事的,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到讲故事,肯定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即孩子的好奇心理,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地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他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懂得道理。如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
二、联系实际,寓教于实践活动中。
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可以结合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道理,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让学们明白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
三、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
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因为,表扬是为了让学生们都向那位受到表扬的同学学习,也是寓批评于表扬中,达到教育和激励学生的效果。
五、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
平时对于班里少数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上表现不积极,听课不专心的学生,要与家长及时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同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与家长一齐商量对策与家长联系,交换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长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确理念和方法。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对问题儿童有更多的关爱、呵护,不能训斥、指责,一棒子打死。老师要用爱心去滋润孩子幼小的心灵,细心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发现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并采用“奖星制”,让他们享受进步的快乐。经过我的努力,以及家长的帮助,这些问题孩子有了一定进步。
四、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进行德育教育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极大影响,对于传承文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都起着重要作用,它包括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国学经典是一种新兴的幼儿教育流派。以台大老师王财贵为首,于九八年起在香港提出的。他认为国学经典作品承载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伦理观念、审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丰富的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内涵,更富于审美的情趣。阅读国学经典,无论对文化学习还是心灵熏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国学经典,对学生进行德育与养成教育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润物细无声”
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因此,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人格教育才是教育领域的根本问题,作为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老师虽然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权力,但对学生最有效的影响并非权力因素,而是老师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在班级中倡导国学经典诵读并将此运用于班级的德育教育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培养学生感恩教育,爱的教育,孝文化人生素养。知书达礼。待人接物,现代礼仪文明培养。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教育
主要是语文课堂,个人素养要得到提升,诵读国学经典是十分有利的,它对学生成语、格言警句以及精美语句的积累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说与写的能力,还能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沐浴学生的心灵。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1、在古诗学习中渗透
诗歌自古就是传统和弘扬中华文化最形象的载体,诗歌更是千百年来塑造炎黄子孙人格气质最独特而有效的方式。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诗文化,古诗语言简练精辟,每一首诗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反复诵读,悟出情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指的是通过反复朗读,就能明白文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语文教材中有些意境优美、情感浓郁的文章特别适合用多读的方法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只有把课文读通、读熟了才能很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人物的思想感情。读的方式很多种在把课文读熟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课文内容,更加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从中深切感受到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作者的高尚品格,从而情不自禁的受到感染。
3、通过分析词句领会内涵
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在教学中,抓住文章中重点的字词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充分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德育素材,灵活运用,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到和谐自然的情感氛围中,让他们自己去体会人性的光辉。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
第三、处理班级事务中的教育
班主任在班级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应表现出非凡的教育艺术,即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意志的果断性三位一体的独特结合。在班级事件中适当运用国学经典,水到渠成。像“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利用国学经典的道理,教师既可以迅速有效的平息事端,化干戈为玉帛,而且能提高教师的威信。
第四、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每日早读十分钟背诵。背诵内容提前准备好的“一周一诗一语一言一经”内容(即一首古诗、一个成语、一句名言、一句三字经),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或某一个细小的环节之中。结合节假日、时令节气等,精心设计各种各样的课题活动,学生们在活动
中,搜集相关的信息,感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让国学真正融入学生生活。
记得在2011年第一学期赴白庙学习洋思教学的时候,我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问题,在课间操做完之后,各班有序带回,接下来不是马上解散,也不是唱歌、班主任的总结,而是背三字经或弟子规,当时觉得多此一举,后来才明白,这是对国学经典的一种渗透与学习。
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文化内涵。学校的楼道以孔子的《论语》《弟子规》为标语,能体现学校特色、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每天都能听到学生诵读经典的朗朗书声,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国学经典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它,可以修身养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因此,在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人的一生最早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和奠基。面对21世纪新的挑战,未成年人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在家长的呵护下成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已趋于弱化,也缺乏心理锻炼和意志磨练,这是极需我们值得担心和关注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对孩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有优越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也将成为家长面临的重任。那么将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
第一,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是转变观念。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毋庸置疑,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孩子是谈不上有良好道德的。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像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情感淡薄、意志薄弱、性格脆弱,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潜力却极为有限。教育实践的大量事实证明,理想、志气、进取心、勤奋、刻苦、毅力、虚心等优良的个性品质,对促进孩子的学习、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人父母者必须把心理健康作为孩子的培养目标和内容加以充分重视。家庭教育应当由片面注重书本知识向注重如何教孩子正确做人的方向上转变。作为启蒙教师的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教育上做到爱而不宠,严而有度。
第二,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是了解孩子。家长必须了解孩子的个性、理想、情感、兴趣和能力等个体素质。一般儿童好活动、好模仿、好奇、好问,还具有喜欢成功、喜欢称赞、渴望得到同情和理解的心理等。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其内心深处常常充满各种矛盾。他们与外界也常常发生各种冲突,处于不稳定状态,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心理行为问题。这是家庭教育中要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问题儿童都是心理不健全的结果。显然,他们的问题不是突如其来的,常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也总会有一些表现。如过分自卑或孤僻、经常与父母及同伴发生争执,敌对,不合作等。如果在初期予以注意,防微杜渐,就可以使这些儿童获得重新适应生活环境、发展良好品德和性格的新的有利因素。
第三,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是信任孩子。父母同子女的关系,既是长辈和晚辈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子女对父母应当尊敬、体谅、爱惜;父母对子女更应当尊重、信任、爱护、帮助。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同子女之间意见不统一或产生矛盾时,应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采用民主协商的方法,并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多尊重孩子的人格,信任他们,关心他们的日常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正当愿望和要求,使他们真正感到父母可亲、可爱、可以信赖。这样使孩子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心里的秘密讲给父母听,以取得了孩子的最大信任。同时,家长要充分相信孩子的潜能,他们或许有意想不能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凡孩子的事,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做父母的切忌越俎代庖,而应给予更多的启发性的帮助。
第四,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对孩子长期的心理惩罚。儿童缺乏生活经验,偶尔做错一件事,父母就天天骂或时常提及此事,长时间表示拒绝,就会使孩子情绪异常忧郁,甚至延续到成年。有的问题儿童本身就有情绪上的障碍,如果家长自身容易冲动,就会更加严重。更不要在学习上、升学上对孩子施加压力,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主要标准,久而久之,使孩子产生厌恶学习、憎恨考试等心理障碍。
一、身正为范,以身作则
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治学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体育教师上课时穿皮鞋、牛仔裤、戴墨镜,却要求学生穿运动鞋裤,这怎能使学生信服。育人先育己,育人先正己,教师只有先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以自身行为去感染学生。而且体育教师终日在户外坚持上课,不论严寒还是酷暑,不怕苦与累的精神也能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自觉地将文明习惯内化为自身的需求,并使之升华为道德认识。
二、抓住时机,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由于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在不断地变化,会经常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有一娇气的孩子磕破膝盖却不哭,这种情况应在课后小结时,加以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要像他一样坚强;又如,在组织班级郊游时,有个别学生将红领巾扎在腰里,这时就须严厉批评,并针对这一事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再如,有个别学生纠缠打架,要及时处理,处理时一定要分清是非,做到公平公正,以理服人。
三、结合教材的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1. 在耐久跑教学中渗透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缺乏锻炼,怕长跑、怕吃苦,教师要认真地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如在耐久跑教学时,笔者采用这样的教学手段:按学生的体能分组,每组推荐一个体能较好的学生作为队长,在他的带领下按照不同的方式练习。此时各组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自觉、主动、积极地练习起来,其坚强的毅力、勇于拼搏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2. 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教学中渗透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3. 在游戏教学中渗透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游戏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游戏教学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先决条件。体育游戏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一活动。对于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小团体行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在这里,结合这几年的生物教学实践,谈谈自己是怎样利用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从初一的第一堂课绪言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对初一学生来说,教师上好第一堂生物科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今后学好生物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学生们感到了既学到了活生生的生物知识,又有意义。在这一节课里我主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向学生阐明生物是自然界中一切有生命的植物,动物等等。它是丰富多彩的,美妙无穷的。大的能看到的,小的肉眼看不到的,大自然界中这些纷纭众多生物现象,是多么奇妙,饶有趣味,怎样去探索,揭示这些奥秘呢?在进生物这个“宝库”之前,我让学生掌握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让学生从书本上自学知道什么是生物,再结合平常接触的一切植物、动物等等体会生物这一重要概念。例如:一切有生命的植物,上至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下至地面上的小草;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上至空中的飞鸟,下至水里的游鱼,它们统统都是生物。最后得出结论,自然界中,凡是有生命的物体都叫生物。这样把一个栩栩如生的概念展示在学生眼前,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
第二,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生物?即重要性。首先让学生从自己的衣、食、住、行来理解,我们吃的粮、菜、肉、蛋及造屋用的木材,还有行路马车、,木船等都是取自于生物,更重要的是青少年健康成长,预防疾病,没有生物知识是不行的。从国家建设来看生物知识就更重要了。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农林牧生产、医疗、环境保护,以及酿造工业、食品工业等等,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仿生学等等更是离不开生物知识;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人们种的树、花草、保护自然动物,有利于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审美观念。我们天天从电视里看到昆明世界博览园、张家界风光,就更说明了这一点,生物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重要。
第三,怎样学好生物知识?首先让学生多观察多实验。微小的生物用眼看不到,要借助显微镜观察。要用学到的生物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现象,利用课外时间动手做实验,多看科普读物,看电视,多上网。
二、生物教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上的理论知识,离不开自然界中的标本来证实。例如:在学“组织和器官”一课时,我就采购了一颗完整的绿色植物体,让同学们细细观察,同学们能够答出它是由六种器官构成的。即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同时让他们再想想,日常生活中你还接触到哪些完整的植物体?它们各部分又有什么作用呢?
课堂上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掌握牢靠,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种从实践中诱寻,开阔了学生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系的眼界,充分体现生物教学的特点。
三、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和亲手做实验能力
观察和实验师研究生物问题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它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让同学们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观察,是进一步获得来自大自然的知识。例如学“细胞”一课时,为了研究细胞,我让每个学生带一个洋葱来,到实验室里做实验。让同学们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然后放到实验台上,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再用镊子撕下洋葱内侧表皮——透明薄膜,放在载玻片上,展平,盖上盖玻片,在一侧滴入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全部,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得出结论: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以及看书理解它们分别得作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动手的实验能力。
四、重视第二课堂教学和课外小组活动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多到书店找些有关生物知识方面的书看,组织他们多到野外旅游,观察可爱而美丽的自然界,了解更多的生物知识,在那妙趣横生的世界里,展开同学们理想的翅膀,获得真实可靠地知识,为中华之富强树立远大的理想,为进一步改革开放增添力量。
单位:东莞市大朗镇水口小学 姓名:陈淑萍
国内多种调查提醒我们: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随机抽取的3万名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科学检测发现,32%的学生有心理异常表现;又据某种心理测检组检测,只有43%的中小学生自认为朝气蓬勃的,27%的学生认为有心理问题。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首先是学习方面的问题,现在的学生中常有缺乏自信、厌学和学习困难的现象;其次是普遍存在不良性格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的性格问题表现为依赖他人、固执任性,行为问题表现为讥笑别人、说谎、注意力不集中;再次是心理承受能力差,责任心不强,面对难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受不了委屈、挫折。此外,在情绪、人际交往方面也有明显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的约占10%,人际交往方面突出的问题是自我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
近年来,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导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由此可见,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确实存在问题,这是不容回避、不争的事实。而造成小学生这些心理问题,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不开。
(一)学校教育心理水平不高
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层面上来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迟,并且处于推动发展阶段。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或者作为点缀,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社会与学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远没有到位,绝大多数人对此感到神秘和陌生。心理测量工具还有待科学化。个别辅导的方法如咨询还停留在一般的谈话,缺乏一定的咨询技巧,专业化水平不高。特别是专业人员缺乏,也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个较大的障碍。
另一方面,我国小学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教师虽然基本上能够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然而,大部分教师都将之视为品德或思想问题,用德育的方法来处理。如,把孤僻看作脱离集体,把焦虑看成患得患失,把性格内向看作不暴露思想,用简单说教和行政方法加以解决,因此教育效果非常差,甚至适得其反。
(二)家庭教育不足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一方面,不少家庭不懂得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关心、教育孩子,对子女经常训斥,缺乏感情交流,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另一方面,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限制其学习生活中的自由,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的家长不能接受孩子在学习中的失败,不注意方式地指责、羞辱孩子,给孩子加大了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需要。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绝大部分只停留在身体健康上,而没有注重心理上的健康。忽视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长期以来,人们要么耻于谈到心理健康问题,要么认为没什么大不了。以至整个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使得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此外,没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目前从事儿童精神科工作的医生整个中国也还不到100名,社会资源配置的不足也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瓶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基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任务:一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对少数在成长过程中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面向全体的系统工程。而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将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落实在家庭、社会活动的全方位,才能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更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教育方面,对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可避免地出现的心理问题,应该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和调整。如我是这样处理学生的心理障碍的。“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从小右腿就有跛,走路一拐一拐的。他的很多时光是在伙伴们的嘲笑中度过的,自卑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在班里停滞不前。我也曾叫他的母亲家长会后单独留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太严重了!”对此,他的母亲也倍感无奈,我看在眼里,暗想对策,等待捕捉教育时机。一天,学校举办运动会,班里的同学都积极报名参加各项比赛,惟有他坐在一边默默无语。“罗军,老师替你报了名参加长跑比赛!”我在他写作业时轻轻地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他惊呆了,神情呆滞地想了一会,然后放下手中的作业本低下头默默地抹眼泪,我顺手摸了摸他的头说:“试一试,就试一试,好吗?”“可我没有跑鞋!”他为自己找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没关系,我去给你借!”谁知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第二天早上,我在校园一角看见他,为了给他借跑鞋淋成重感冒的我咳嗽着捧着跑鞋对他说:“穿上,去吧,不管结果怎么样,老师都会为你骄傲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第一次走上了人生赛场,在我一声声的咳嗽中,孩子的眼睛湿了,他心里仿佛涌出一股力量在催他:跑啊,快跑啊„„跑着,跑着,他忘记了自己的缺陷,在同学们惊奇的目光中他向终点跑去。
奇迹出现了,孩子在全校得了第三名!同学们跑过来,簇拥着他,给他鼓掌,他却站在领奖台上放声大哭起来。哭着哭着,他又笑了,他看到了台下的老师在向他挥手,突然他大声地喊:“老师,我赢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他不再自卑,他的成绩也一天天进步。
张世禄老师是我们郭小湖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师掌握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软件心检系统的操作方法,平时负责心理咨询室接受学生心理咨询的常规工作,对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相当熟悉。每学期,张世禄老师作为该课题的主要负责老师,都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对全校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以下是最近三学期张世禄老师的国旗下讲话稿。
关注心理健康,让微笑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各位老师、同学,上午好!
在今天国旗下讲话之前,张世禄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做个小游戏。游戏的名称就叫做《雨点变奏曲》,张世禄老师先来说一下游戏的规则。“小雨----手指互相敲击,中雨----两手轮拍大腿,大雨----用力鼓掌,暴雨----跺脚。”你们呆会儿听到老师讲小雨、中雨、大雨、暴雨,你们就作出相应的动作,听到雨过天晴,同学们就站好了。好,开始,“现在开始下小雨,小雨变成中雨,中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暴风雨,暴风雨变成大雨,大雨变成中雨,又变成了小雨,最后雨过天晴。”同学们,这个游戏好玩吗?你觉得开心吗?同学们,手指团结合作,能产生响亮的声音,我们同学们团结合作,就能取得事情的成功,团结合作是人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今天,张世禄老师就和我们同学们谈谈有关心理的话题。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而且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
回想奥运赛场,世界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由于心理调适的成败,导致了比赛过程中的各种戏剧花絮,不仅令比赛更加扣人心弦,也令世人回味无穷感慨万千。射击运动员埃蒙斯在前9枪一路领先的大好形势下,最后一枪仅仅打出
4.4环,使得心理素质稳定的中国运动员邱健意外登顶,可以说,雅典噩运已经成了埃蒙斯心中的魔障,他又一次在最后时刻把金牌拱手相让,不是输在射击技
能实力上,而的是输在关键时刻的心态上。奥运会正式开赛第一天,杜丽肩负着为中国军团“射”下首金的重任,但是重压之下,杜丽卫冕失败,痛失奖牌。不过,杜丽很快调整心态,在随后的步枪三姿中,他终于为中国代表团添上一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心理调节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学习中也是如此,同样一次考试,一些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却能发挥出色,而有些平时成绩优异的同学可能会考的并不是很理想。面对挑战,只有始终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夺取最终胜利。
在我们同学中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作业抄袭或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遵守集体规则,不能融洽地与同学相处;也有的学生会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心胸狭窄,胆怯害羞,嫉妒他人,容易发火;还有的学生会说谎、搞恶作剧,好冲动等等心理素质不成熟的现象。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连续体,没有绝对的心理健康,也没有绝对的心理不健康,和我们的身体一样,我们的阳光的心灵偶尔也会“感冒”,同学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你们活泼、开朗、富有激情和朝气,然而这充满朝气的季节,也会时常飘落着苦涩的花瓣雨。身体感冒了,体魄好的人可以自我治愈,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人则需要求助于医生,心灵的“感冒”也一样,同学们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但是,当我们无法独自面对时,我们也要学会求助于老师、同学、家长等。
我们常说,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深处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结果。同学们,当你有满溢的幸福需要分享时,当你有满腔的心事需要倾诉时,请别忘了,设在行政楼四楼的“知心小屋”的大门在向你敞开着!在那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心理辅导室的老师们将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坚持保密的原则,帮助你战胜心理困扰,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同学们,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心灵的“感冒”更不可怕。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心理健康,用真诚和热情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我们的精神健康。
最后祝我们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微笑面对每一天,天天都有好心情。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让微笑写在每个孩子的脸上》。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
拥抱健康 阳光成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拥抱健康 阳光成长。同学们,人生什么最可贵?有人说金钱,有人说时间,有人说理想,但我觉得健康与生命最可贵,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什么是健康呢?有些同学认为,健康就是不生病,不进医院,其实,要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身体要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具有良好心理状态,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今天,张世禄老师主要和同学们谈谈如何具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其实,在我们同学中间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有的学生极易产生焦虑、紧张、恐惧、说谎话等心理问题,有的学生害怕与他人交往等等。
作为一名学生如何拥有阳光般的健康心态,我有一些想法要和大家分享: 首先要善于正确地评价自己,并能通过别人来认识自己,能够愉悦地接纳自己,并能及时地控制自己的一些消极的想法与行为。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学会微笑地问候,学会热情地帮助,学会宽容地待人,学会友善地相处。
在学习上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复习,预习功课,长期坚持努力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获取了知识的营养,让视野更加开阔,让思路更敏捷,让心灵更充实,当遇到挫折时做一个坚强勇敢的人,忘记失败,勇敢的抬起头来,迎接新的朝阳。就像踢足球,多跑一步未必能进球,但如果不出脚,就永远没有一脚定乾坤的壮举。只有经历风雨,才可能见到美丽的彩虹。
今天张世禄老师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上学期已经通过菏泽市合格心理咨询室的创建验收,这学期从本星期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11:45---12:45开放,地点在行政楼四楼。当同学们遇到烦恼的时候,有快乐想要与他人分享时,不妨到心理聊天室与
我们的老师聊聊天,谈谈心,老师期待着能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并一定替你保守秘密哦,如果你觉得谈心不方便,也可以写信给老师,老师将会对每一封信认真答复,请相信,老师会珍视每一颗信任老师、渴望得到慰藉的心灵,并一定替你保守秘密。
同学们 “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打开心窗,让阳光进来。” 让我们行动起来,把健康、快乐的种子播下,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精神健康。
最后祝大家身心健康,学习愉快,天天都有好心情。
温馨五月天,感悟母亲节
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你们知道有什么歌能表达母爱吗?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是呀,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出了人间最深的亲情。五一长假过后,我们不能忘记了一个最应该纪念的节日,那就是“母亲节”。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今年的母亲节就在5月10日。
母亲,是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和最美好的呼唤。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母亲为我们做了太多太多。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他们的脑海中永远是自己的孩子。同学们,妈妈爱我们,我们爱妈妈吗?我们能理解妈妈的心意吗?下面,张世禄老师向同学们展现几个镜头: 每天上学出门前,妈妈总会说上一句:上课认真听讲,多听老师的话,你肯定觉得妈妈是那样的唠叨;每天晚上妈妈不让你看电视,叮嘱你背英语单词,你肯定觉得妈妈是那样地不尽人情!每个周末,妈妈严格控制你的上网时间,拒绝上网打游戏,你肯定觉得妈妈是那样的不可理喻;当你做错了一件小事而撒谎,蒙骗妈妈,妈妈知道真相后生气地把你打了一顿;当你一时糊涂,跟着中学生去网吧上网而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妈妈担心地以至于想要报警,从此天天守在校门口等你放学,和你一起回家;当你考试不理想时,而一度对学习失去信心时,妈妈却轻松地说: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同学们,一幕幕的镜头中,是妈妈对你不厌其烦地教诲和严格的要求,是妈妈在培养你优秀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我们穿上合身的衣服、吃着可口的饭菜,幸福地点燃生日蜡烛时,是否想到了亲爱的妈妈?想到我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忙碌和粗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太多的母爱。当母亲节再一次来临时,唤起了我们对母亲的爱,同学们,请把你心中涌动着的感激、祝福、愧疚„„都说给妈妈听吧!让情感在温馨的五月天尽情地渲泄,让我们说妈妈,我爱您!母亲节的到来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爱妈妈、了解妈妈的好机会,让我们好好地爱自己的妈妈吧,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共同走入他们的心灵世界,做妈妈的好孩子。
你的妈妈一定有许多心愿,比如说想要得到某个漂亮的台灯,或许是一条裙子,或许是你的一句问候,或许是你优异的学习成绩,有些当然是你现在还没有办法帮他办到的。但有些你一定可以办到,比如他希望你能每天按时完成回家作业,比如他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个有特长的孩子;比如他希望你能静下心来看书,把你在书中得到的快乐与妈妈一起分享;比如他希望你能多参加锻炼,把身体练得棒棒的;比如他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得干干净净,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他希望你能把心灵朝向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母亲节每年就一天,就在这一天,下定决心用行动告诉他,你能在这些方面,从此不让亲爱的妈妈再操心。
关键词:德育教育 渗透 贯穿 成效 不断完善 率先垂范 健康成长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随着商品的流通,人们原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变化。这种冲击与变化也直接影响到青少年一代。因此, 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摆在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为培养合格的一代新人,我国在《教育法》、《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上体现了德育的内容,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的勤劳智慧;了解和热爱革命领袖及中国共产党……其它学科包括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大纲中也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和任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德育教育的。
一、挖掘教材内涵,把德育教育渗透于课堂之中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就德育教育也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教学知识和德育教育的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学科教材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特别是语文学科,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写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范文,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语文学科内容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语文第8册《桂林山水》时,首先要使学生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篇章里体会桂林的山:奇、险、秀;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紧接着激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最后再通过中国历代文人笔下的桂林山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学习《夜莺的歌声》,通过阅读讨论,使同学们了解小夜莺在战斗中的表现,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学会赏识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 我们在工作中要用诚挚的情感去熱爱、尊重、信任、理解每一个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恰当运用表扬,使学生的积极因素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要做的事是发现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向上的一面。鼓励他们乐观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快乐地生活,做自己命运的掌舵者。总之,要运用情感和爱心来引导教育学生。
三、尊重人格,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后进生虽然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能够转变的。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凡此种种,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爱的温暖而使心灵蒙受创伤,正常成长遭到压抑。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后进生在爱的滋润下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成长。
四、注重师德教育,做到率先垂范,以师德和爱慰籍孩子的心灵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为师的底线,是教育的生命线,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保障线。林崇德老师说得更好,师德是教育的灵魂,激活了我的智慧,唤醒了我的思想,给我以启迪,给我以动力,师德精神是我永恒的追求。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业以其强烈的形象性和示范性,从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影响着学生。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所以作为教师在各个方面都严格约束自己, 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典范。
五、在实际德育教育中要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既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也是学生个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班级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对转化小学生的德育行为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能使他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我所任的班级,每个学期我都要组织开展一些有关德育教育的活动。如:讲故事比赛,从故事中人物的品质受到教育;观看有关德育教育短片,唱歌比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彼此间加深情感,建立友谊,使大家和谐相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互相理解。为使德育工作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还利用法定节假日、传统节日等开展各种各样、活泼生动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月”、“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
六、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争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生命教育,主题活动
当我们面对中职生动辄以拳头、砍刀解决争端的时候, 当我们目睹中职生无视交规在公路上横冲直撞的时候, 当我们痛心于中职生虐待同学或虐杀动物的时候, 当我们看到中职生在课堂上无所事事虚度光阴的时候……作为一名德育教师, 我们或许应该想想, 我们的教育忽视了什么内容?
产生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不知道珍惜生命, 关爱生命, 所以生命教育是德育课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其实, 中国很早就产生了对生命珍视和留恋的传统。“生”在孔子的教育和治国方略中是一个基本的出发点。《论语·子路》:“子路问曰:‘既庶矣, 又何加焉?’子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孔子的“庶”、“富”、“教”三部曲, 即把生存列为第一, 富裕列为第二, 教养 (发展) 列为第三。确实, 生存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珍视生命, 才能敬畏生命, 才会追求生命的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佩克·库西在《人, 这个世界》中说:“争取生存的学说应当列入所有国家所有学校的教学大纲中。”这一点甚至比教会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更为重要, 可见探究生命真谛比一切都重要。
那么什么是生命教育?它对中职生有什么意义呢?中职德育课又该如何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呢?
生命教育的内涵
从狭义来说, 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生命及其存在的价值, 包括保护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生命包括自然界的一切存在。
生命教育包含师生的生命教育, 重点是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也可以说, 生命教育是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唤醒、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 培养学生科学的生命观和尊重、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自我发展的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为营造和谐的生存环境奠基。其次是培养学生关爱人的生命, 包括本人生命、亲人生命、他人生命, 进而从关爱人的生命到关爱动物的生命。
生命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意义
第一, 生命是整个教育的元基点。关注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 更与德育课培养目标相吻合。因为求生是人的第一本能, 如何生存, 便是教育所要研究和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 所以职业教育要避免成为一种单纯的行为修正过程, 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各类学生成长, 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 从而在质量上进一步满足学生及家长的愿望, 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让中职生真正实现他们的生命价值。德育课更要避免成为假、大、空的说教, 可以选择通过主题探究活动等形式, 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学会感恩、主动规划人生, 从而拓展生命的宽度, 提升生命的价值。
第二, 生命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奠基, 为和谐社会奠基, 对完成职业教育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中职生具有良好的生命意识才能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长, 而健康成长就是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命过程, 而教学生学会做人, 帮助他们认识自我, 树立生涯目标,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德育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第三, 生命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减少校园暴力事件。当学生拥有生命意识时, 他们就会知道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密切合作、携手共创的群体中。这个群体是一个整合的共同体, 人们被一个共同的文化联系在一起, 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与整个共同体息息相关, 是一种共生的关系。这种共生的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抹去彼此之间认知的裂痕, 解决冲突, 进而减少校园暴力事件。
德育课对中职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措施
弗洛姆认为, 求生的冲动与破坏的冲动, 是一种相互交替、互相依赖的关系。因为生命有其内在动力, 有生长、表现自身的倾向。一旦受阻, 则以发展生命为目的的精力便会走上分解的过程, 并且转变为以破坏为目的的精力。求生的冲动受阻越大, 想要破坏的行为则越强;生命实现得越多, 则破坏行为的力量越小。故弗洛姆得出结论:压抑生命的种种个人及社会的环境, 产生了想要破坏的欲望, “破坏行为是生命受阻的结果”。弗洛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生命意识与建设 (愿望实现) 和破坏 (愿望受阻) 关系的若干思想, 是富有启示性的。
中职生在中学因为学业的不成功而被教师放弃, 他们“求生的冲动 (愿望) ”因此受阻, 从而导致他们的行为不合规范。他们需要在这“破坏 (愿望受阻) ”中实现自身的生命, 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 中职学校进行生命教育最主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求生 (愿望实现) ”的平台, 给他们表现自身的机会。中职德育课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进行生命教育。
(一) 还原课堂主体, 尊重生命
随着新一轮的中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改革的深入, 德育课的课程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无论是“三段式”的教学模式探究, 还是“学乐悟”教学方式的践行, 都是以提高德育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目的。在改革实践中, 本着尊重生命, 还原课堂主体, 彻底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由原来的“演员”转变为“导演”, 学生由原来的“观众”转变为“演员”。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情境, 设置各种主题活动, 预设任务, 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 进行自我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 在课堂中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 并在整个活动中有一定的感悟。这样, 才能真正将学生还原成为课堂主体和自主学习的主体。活动初期, 一方面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愿望,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他们的手脚和头脑被束缚, 可能会无所适从。这时教师要将探究任务明确具体化, 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 使学生逐步放开手脚, 去体验和感悟活动过程。
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的唯一手段是考试分数成了升学的主要依据, 而中职生在中学因为学业的不成功而被定性为后进生, 长久的被否定使得他们缺少自信, 对参与主题活动, 进行自主探究缺乏信心, 可能影响他们主题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因此, 中职德育课还要从评价方式上进行改革, 改变过去只强调结果的评价, 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每一次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 不断的赏识和被认可, 能帮助学生逐步正确认识自己, 树立自信, 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成为真正的课堂主体和自主学习的主体。
(二) 主题活动探究, 体验过程, 感悟生命
内化生命的意识, 构建生命的意义 (1) 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活动探究, 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存在 (关爱自己) 。德育课要教学生学会做人, 首先应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的存在。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自然人, 来到这个世界, 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因此, 德育课可以开展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游泳安全、远离毒品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案例收集与展示、演讲、制作手抄报、问卷调查、访谈等。学生通过参与这些主题活动, 能真正体会到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所以要尊重生命, 善待生命。 (2) 开展以共生为主题的活动探究, 帮助学生构建生命的社会意义 (关爱他人) 。德育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认识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的中职生多数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 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 对他人和社会冷漠、没有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 同时由于中学时学业的失败, 感觉前途渺茫, 整天沉迷于网络来打发时间。因此, 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尤为重要。德育课可以开展以共生为主题的系列探究活动, 如教师可以围绕孝道、感恩等设置一些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亲情, 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要勇于承担家庭责任。另外, 可组织学生关注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撰写心得体会, 与大家交流。同时, 还可以借助德育拓展课组织一系列的团队活动, 如“翻越必越墙”、“信任被摔”、“心灵感应”等活动, 帮助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 体验到每个人无论是在小团队还是社会这个大团队, 都充当着一定的角色, 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生命的价值更在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构建生命的社会意义。
规范生命的行为, 减少破坏的冲动人的天性中本能地呼应心灵, 当人被他人的痛苦感动时, 会本能地哭泣;当人感受到他人的善意时, 会本能地尊敬他人;当人见识到他人工作的美丽时, 会本能地敬仰他人。所以, 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幸福有所贡献, 甚至可以为更多人的美好生活而服务时, 他会越发自觉地发挥人类的美德和社会道德, 久而久之, 这些行为便成为了习惯, 而此时他的生命价值也就得到了实现, 破坏的冲动也将会减少。对中职生规范生命的行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 利用知法、懂法、守法探究活动, 在群体规范的心理气氛中规范生命的行为。
群体规范有两种:一是正式的规范, 即社会的法律或教育目标要求决定的, 具有法律或行政约束力;二是非正式的规范, 即群体成员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不成文的规范, 非外力强加, 主要通过群体内部褒贬而迫使成员遵守的要求。具体来说, 一方面, 可以开展以知法、懂法、守法为主题的探究活动, 进行法制教育, 如观看各类法制节目谈启示、收集案例进行分析谈感悟、听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制作法制手抄报、庭审旁听、模拟法庭等, 帮助学生了解法律制度的强制性和规范性, 产生对法律的敬畏之情, 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生命行为, 自觉守法。另外, 通过这些主题探究活动, 也有助于学生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树立法制观念, 增强法律意识。另一方面, 可以和班主任一道组织学生一起制定班级公约、学习探究小组共同约定, 通过德育课堂的探究活动及班级的各项活动, 对于活动中的一些积极的行为和现象进行大力鼓励和表彰, 在班级中形成更多的正能量, 引导学生自觉形成以自觉遵守各项公约为荣, 以违背公约为耻, 从而养成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习惯。可以说, 这些规范是生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因为这些规范是一种习惯的培养, 是一种生命意识的训练, 也是中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
2. 利用角色换位的实践探究活动来规范生命的行为, 减少学生破坏的冲动。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设置一系列角色换位探究活动, 给学生提供多种角色的选择。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展示自身的舞台,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换位思考的习惯, 通过身处不同角色的体验, 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认识社会和他人, 以此达到理解他人, 减少破坏的冲动。例如, 我校旁边是一条市区快线, 过马路要走地下通道, 部分学生经常不听交通协管员的劝导, 有时还与协管员发生冲突。初中部一名马上要参加中考的学生, 因为不走地下通道横穿马路, 被汽车撞伤。为此, 笔者让学生分小组在中午放学后去体验协管员的工作, 一周后, 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心得, 学生都收获颇多。有的学生说协管员太辛苦, 他们每天吸着汽车尾气, 拿着微薄的薪水, 但他们为大家的生命安全服务, 所以协管员的工作应该得到大众的尊重;有的学生说这个工作看似简单, 碰到不听从劝导的人时也很难办, 有时为了别人的生命安全还要挨骂, 他们是最美的交通协管员;还有的学生说希望所有的行人都能遵守交通规则, 珍爱自己的生命。之后, 笔者又让他们站在受伤的学生家长、撞伤人的司机的角度去感受这次交通事故。通过这次角色换位的体验活动, 学生能真正认识到自觉遵守交规的重要性, 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 要珍爱生命。事后学生拟定了一份自觉遵守交规的联合签名承诺书。通过角色换位探究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在行动之前多角度地去考虑事情的后果, 规范自己的行为, 冷静地分析, 减少破坏的冲动, 也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后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理解他人, 化解矛盾。
规划人生, 提供求生的途径主要有以下途径:
1.开展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找准生命的方向。在笔者和中职生的日常交往中, 发现学生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有很多职业理想和目标, 有自己人生崇拜和追求的偶像, 但到了中职阶段, 问到他们的职业目标时, 他们迟疑了, 似乎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究其原因, 一方面, 学生的心理成熟了, 他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原来的有些职业目标是不现实的 (积极因素) ;另一方面, 学业的失败让他们缺乏自信, 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不可捉摸, 所以在学习上表现为懒散,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明确 (消极因素) 。因此, 引导学生树立人生目标, 才能帮助他们找准生命的方向。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认同的对象, 让他们在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时有仿效和参照的对象。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开展主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去收集本专业内的行家里手或自己崇拜的商界精英的职业生涯案例, 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和交流, 谈谈从他们的事例中得到什么人生启示。另外, 还可以请一些成功的校友到校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 与在校中职生进行“零距离”交流, 帮助他们认识自己, 了解专业和职业, 尽早树立职业目标。相信这些对象一旦被学生认同, 就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激励力量, 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克服成长中的困难, 成熟他们的人格, 明确人生目标, 找准生命的航向。
2.开展主题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探究活动, 培养学生学会规划人生, 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 要学会规划人生, 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百胜。“知己”即客观认识自己。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中考考场上的失败者, 因为学业的失败, 导致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也是失败的, 所以对自己的认识更多是消极和否定的评价。德育课可以进行主题为“我是谁”的系列实践活动, 如新生第一节课进行自我介绍, 一个月后同桌介绍他眼中的你, 一个学期后德育教师收集各位任课教师眼中的你, 并与同学交流, 专题活动之余辅之以平时素养训练和主题活动后同学和教师的评价。通过系列自评和他评等活动, 帮助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认清“现实的我”, 找准“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的差距, 制定缩小差距的措施, 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 为生涯规划做好准备。“知彼”即了解专业和职业,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大多数学生在选报专业时仅就专业名称的字面理解, 对该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专业对应的职业群并没有做深入的了解。因此, 德育课要帮助学生认识专业和职业。可以通过学生上网搜索, 找从事本行业的亲朋好友、专业课教师访谈, 校友座谈等主题实践活动, 了解自己所选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从而找准差距, 制定措施缩小差距, 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在客观认识自己、专业和职业及就业形势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为“我的人生我做主”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前期对自我、职业及就业形势的分析和认识, 制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 确定长远目标, 细化阶段目标, 并根据阶段目标制定具体的行之有效的行动措施, 教师和其他同学成为在校期间践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监督者, 监督其认真践行人生规划, 并及时进行修正。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主题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 找准生命的方向, 提高自我塑造的能力, 成为一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真正实现和提升自己的社会存在价值, 这也是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倪敏.新时期怎样做好班主任[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8.
[2]张先华.先进的教育策略[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3]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4]班华.心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
【对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11-04
如何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德育07-12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09-26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01-16
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10-08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07-07
德育(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09-14
音乐德育教育论文07-04
德育教育论文免费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