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与德育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2022-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自信是我们新时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文化认同与传承的使命, 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品德修养, 同时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有效方式。德育教育应当突破传统的理论教育为载体的教育模式, 而可以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传播中融入德育教育。以期在德育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 在传承文化中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为了解当前学院德育教育现状, 探索高职院校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相关调查。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法在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7个专业中发放问卷500份, 有效回收475份, 有效回收率95%。其中男生样本271人, 女生样本204人, 调研对象中男生比例比女生比例多14%, 主要因为调研对象以工科类学生为主, 因此在本次调查的结果中, 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本校德育教育的认识在性别上不存在明显的倾向性;大一学生样本280人, 大二学生样本195人。

一、现状调查

(一) 传统文化认知调查

被调查的学生大部分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认为应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 同时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自身有一定帮助。但在传统文化应当包含哪些内容的调查中发现, 选传统节日的占13%, 琴棋书画、传统文学各占12%, 汉字汉语占11%, 中国建筑占9%, 传统中医、中华武术各占6%, 地域文化占5%, 民风民俗、民间工艺等也占一定的比例。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多样的, 并没有体现出认知的局限性。

在调查“大学生应该学习哪些传统文化”时发现22%的学生选了汉字汉语, 21%的学生选了琴棋书画, 19%的学生选了传统文学、地域文化。而传统节日这一非常重要的内容, 仅有17%的学生选择。

(二) 德育教育开展情况调查

53%的学生认为学院开展的德育教育效果一般。在调查德育教育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时, 21%的学生选择道德品质教育, 19%的学生认为包括民族精神教育、文明行为教育, 17%学生认为应是理想信念教育, 14%学生认为是遵纪守法教育, 10%学生认为是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认为, 目前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授课, 占35%, 其次是主题班会, 再到第二课堂活动。

(三) 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91%的学生认为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有关联。24%的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能获得为人处世的品德素质, 认为获得遵纪守法、文明守礼的品德素质的占22%, 提高民族精神、理想信念品德素质的分别占14%、15%。

32%的学生认为利用专业授课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效果比较好。65%的学生认为目前在专业课上进行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效果很好, 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进行教育的效果较好。除此之外, 学生认为专题讲座、板报宣传、外出观摩也可作为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教育模式。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总体情况比较乐观, 但不知该如何学习传统文化

调查结果显示, 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是有所了解的。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是多元的, 传统节日、传统文学以及琴棋书画在日常生活中要比其他项目的内容接触得多, 因此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其自身体会成正相关, 换言之, 学生自身接触的文化元素越多, 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也就越高。但事实上, 除了学生们熟知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学以及琴棋书画, 如何让其它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们了解并认同, 这也是在本课题中通过探究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新方向。

(二) 学院德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 但效果一般

目前, 学院的德育教育形式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授课、第二课堂活动以及班级主题班会上。据调查, 专业课程中融入德育教育的过程较少, 课堂基本上都是专业知识贯穿始终。高职学院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传授, 因此在这样的氛围影响下, 学生在思政教育的课堂上, 听课专注度相对较弱, 继而听课效果并不尽人意;第二课堂活动的举办, 对学生而言, 更多地是增加见识和提高交际组织能力, 活动形式基本一成不变, 学生的参与度也不高, 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是被“强迫”参加的。这样的活动氛围, 想从中获得品德提升, 获取文化传播, 更是难事。

此外, 通过班级主题班会进行德育教育的, 多数也是应付了事。因为现在学生活动太多, 各种要求各种工作都需要班会来落实, 很多班级同学甚至班主任老师在召开班会时候, 经常是几个内容一起布置召开, 导致需要详细传达的内容或需要达到的德育教育的目标未实现。因此, 目前学院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开展的效果也并不好。

(三) 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能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 但不懂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传统文化对自身品德有影响。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能获得诸如为人处世、文明守礼、遵纪守法、理想信念等多方面品德修养的提高。但学生在对如何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如何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方面, 知之甚少。从调查中得知, 学生希望从课程讲授中获取知识和提升自身素质, 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习到的却不多。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 学生理论水平较本科院校的差, 很多德育教育的课程讲授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这对高职学生来说, 从中能有收获的就更少了。

三、对策建议

(一) 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

一方面, 学院应积极开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调查显示, 学生更愿意通过从课堂上获取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知识。我们就更应顺应学生的要求, 从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开始, 增设相应课程。例如, 可以通过网络学习方式, 引入相应的传统文化课程网络资源, 让学生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获取相应学分。另一方面, 多举办讲座、专题报告, 组织学生外出观摩, 改变教育形式, 以期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同时, 在校内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加大学院文化建设的同时, 借助大众传媒如广播、显示屏、微信等进行线上宣传, 用直观、生动的宣传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学习。

(二) 增加专业授课形式中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入环节

高职教育注重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 也可以适当引入传统文化内容, 从传统文化内容的讲授传播中, 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取传统文化精髓,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升品德素质修养, 做到真正的教书育人。例如, 设计类专业课程, 可增加传统文化赏析内容、增加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内容讲授, 也可通过传统文化设计作品, 让学生在动手学习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如,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堂上, 通过融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 了解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

(三) 营造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阵地的作用

通过构建“德育日历”的形式, 在中国传统节日时举办相应的节日活动, 运用节日的氛围, 举办既有中国传统特色又有现代特点的节日文化活动[1]以及文化产品制作等, 使学生在轻松地活动氛围中, 获取知识, 用活泼的形式替代说教式的活动形式,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德育教育阵地作用, 通过多样的活动, 让学生从传统节日氛围中做到“知、情、行”的统一。

四、结语

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与德育教育现状调查结果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传播还需加强, 德育教育的形式应更活泼更生动, 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结合路子应继续探索。

摘要:为了解当前学院德育教育现状, 探索高职院校将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简称“传统文化”) 元素融入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 本研究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相关调查。经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总体情况比较乐观, 认为学习传统文化能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 但是学院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效果一般。同时, 也发现不足之处:少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一些偏差, 学生对传统文化融入德育教育的实施方法认可度不高等。由此, 提出多形式开展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工作, 加强专业授课形式中的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入, 营造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学习氛围,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教育阵地的作用等建议, 探索在专业课程中进行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的新路子。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胥青.构建以“德育日历”为载体的高校德育模式[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4) :77-80.

[2] 陈言爽, 牛娟等.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现状调查研究——以西藏大学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 2 (2) :136-137.

上一篇:基于低碳理念的室内设计教学研究与实践下一篇:全面预算管理在汽车经销商集团应用中的难点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