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若干问题探究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毕业生人数与日俱增, 其中,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毕业生的数量也是水涨船高。同时, 我国正处于由注重发展速度到注重发展效益的过渡时期, 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部分行业招工规模大幅缩减, 这就给高职毕业生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背景下,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压力的适应能力, 成长为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概述

1. 家庭因素

原生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方面, 家庭因素也是首要影响因素。在父母的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情况下, 子女往往就业压力小, 就业心理也会相对平和;而在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经济较为拮据的情况下, 出于养家糊口的需要, 子女就会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 难以保持平和的就业心态。

2. 社会因素

人是社会动物, 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 因此, 高职毕业生的心理问题也是由社会大环境所致。严峻的就业形势, “笑贫不笑娼”等不良的社会价值观, 用人单位就业性别、学历等方面的歧视, 都给初入社会的高职毕业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也对其健康就业心理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危害。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常见问题综述

1. 盲目自大、手高眼低

在当前部分行业技术工人供应尚存在缺口的情况下, 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尤其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 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是天之骄子, 由此盲目将自己的职业选择局限于薪水高、环境氛围好、工作压力小的岗位, 殊不知按照这种挑剔、观望的心理脱离了对自身的客观评价, 往往会导致其在求职道路上错失良机, 难以实现职业理想。

2. 盲目悲观、焦虑自卑

与上述情况相反, 另外还有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虽然在校期间进行了刻苦学习、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操作能力, 但因自己不是名牌正规高等本科学校出身, 加上部分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这些毕业生不免产生了自我否定和怀疑, 影响其正常能力水平的发挥, 甚至难以求得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

3. 急于求成、消极迷茫

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 还有部分的高职院校毕业生, 走向社会后发现自己所学知识难以用于生产实践, 同时这部分毕业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眼前权利地位的获取, 而不是自身实践经验的累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上, 由这种急功近利心态引发的焦虑不安, 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不良就业心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1. 转变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理念, 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抓手, 增加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力

正如前文所述, 高职院校是我国技术人才教育的主要阵地, 其主要目标也是培养面向各行各业生产实践的人才。为了破解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尴尬局面, 高职院校必须着力破除“教师板书-学生笔记-课后复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加大资金扶持, 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也可安排毕业生就业实习和职业能力实训,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 以此形成广泛的、实用的、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网络体系。为毕业生学会角色的转变, 自信勇敢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工作, 以及走向岗位后取得成功增加砝码, 为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提供根本途径。

2.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以完善相关就业培训为切入点, 增加毕业生对就业严峻形势的适应力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频发、跳楼自杀等极端事件屡见不鲜的严峻局面, 校方应在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 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力度。学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可培养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 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关怀和辅导, 尤其对家境较为贫寒、就业压力较大的毕业生, 学校更应建立或完善相关关怀、帮扶制度, 切实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为学校创新就业思路、提高就业质量、塑造教学品牌提供良好支撑。

3. 改善就业环境, 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就业机制为根本, 净化培养健康就业心理的社会环境

有关政府部门应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心理问题、用人单位需求进行详尽现状调研的基础上, 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把高职生的就业工作纳人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保证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需统筹协调社会各有关部门, 促使用人单位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努力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途径, 创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就业环境, 优化配置毕业生资源, 形成全社会关爱高职院校毕业生成长就业的工作大格局, 为改善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心理不健康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 更会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的繁荣昌盛产生一定影响。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盲目自大、手高眼低, 盲目悲观、焦虑自卑, 急于求成、消极迷茫等种种困境, 校方应转变轻实践重理论的教学理念, 以强化学生职业技能为抓手, 增加毕业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力;同时校方还应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以完善相关就业培训为切入点, 增加毕业生对就业严峻形势的适应力;政府应改善就业环境, 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就业机制为根本, 净化培养健康就业心理的社会环境.多措并举, 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摘要:高职院校是为国家培养输送一线技术人才的主战场, 就业率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评价指标, 直接关系到各行各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 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阐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影响因素入手, 随后对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分析, 最后在对问题深入剖析的基础上, 探索提出培养高职院校毕业生健康心理的措施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詹中新.浅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自卑心理[J].黑龙江教育, 2006, (11) :35-36.

[2] 伏建平.高职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 2008, (6) :26-28.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初探下一篇:基于三维有限元的海上风力发电四桩基础动力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