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现状的理性思考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前言

职业精神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职业特征的精神与操守,从事这种职业就该具有精神、能力和自觉[1]。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职业作风等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分别从特定方面反映着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特定本质和基础,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严谨的职业精神模式。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实践内涵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吸纳具备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素养的学生是企业的发展之需,因此高职院校应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养,切实为社会输送具有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职业劳动者。

二、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涵

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2]

落实到高职教育实践中,就要既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等“硬实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学生“软素质”的提升,既满足企业对高职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要求,也为高职学生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奠定一定的基础。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敬业、勤业、创业、立业四个方面,要着力于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要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切实将职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将职业当成终生奋斗的目标,严格按照职业精神的内容要求自身,立足本职岗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现状的分析

(一)高职院校重就业率,对学生职业精神评价过高

高职教育过程中,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提高就业率,通常对学生的评价描述进行加工,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提供方便,因此很多学生的毕业评价中都写着:该生职业技能优秀,职业素养高,具有符合本职业的职业精神。但较多学生进入到企业以后,其职业精神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的表现明显与学校评价不相符,缺乏合作意识、职业探索意识和诚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高职生的隐形标签,影响了学生就业的同时,也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质量。

(二)高职院校对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认知不清晰,导致学生对职业精神的理解有偏差

据学生问卷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很少会涉及到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教育内容。近些年,职业精神在高职各专业的教材中都有所体现,甚至有的专业中的教材用一整个章节进行职业精神的介绍和本专业应具备的职业精神内容,其目的是对学生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工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比较重视,而对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基本不涉及,即使有也通常是一带而过,从考试到学生评价基本也不会涉及到职业操守方面的内容,导致学生与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一直存在脱节的情况[3]。学校不重视,学生自然也不重视,接近一半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认为职业精神是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去培养,在学校只要学好职业技能就好。

(三)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缺失,影响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学生的职业发展

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生存[4]。而据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高职学生进入到企业实践以后,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方面的缺失体现得比较明显。首先是,学生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到企业岗位以后,对岗位内容缺乏探索欲望,会习惯性地按照已有的思维模式去处理问题,一旦遇到新问题、新情况就会出现推诿和懒惰心理,不愿意用探索的精神去解决问题。其次是学生缺乏服从态度。部分高职学生的个性化比较明显,缺乏对权威的服从性,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愿意遵守,甚至嗤之以鼻;从被调查的企业反馈来看,不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和命令不服从是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高职学生虽然也会执行相关规定,但在具体执行方面积极性不高,执行效果不理想,干活拈轻怕重、不懂得协作共处、不讲诚信、频繁跳槽等都是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缺失的主要表现,这些表现也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策略

(一)做好职业规划,明确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内容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培养应注重围绕职业规划展开,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明确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到职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匹配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内容,同时了解社会主义职业精神与职业发展的关系[5]。

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一直在开展,也是高职教学重要的课程之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有的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内容与学生就业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情况,缺少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其主要是以普遍职业发展规律为主,没有结合具体的专业,也没有以学生个体需求为主导,导致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未来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学校要以明确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内容为契机,做好职业规划教学改革,一方面从职业规划教学内容突出社会职业教育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升华为社会职业精神,在帮助学生规划好职业发展的过程中,让其明白职业精神是促进未来职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辅以典型案例教学法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未来的顺畅发展。另一方面将社会职业精神的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更多地凸显“职业”的本质特征,将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人文素质等内容融合到一起,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二)注重校企合作,推动订单式人才培养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过程中,只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应结合高职教育实际情况,学校应积极利用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融入理想、态度、责任、技能、纪律、作风等要素,提升学生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促使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游刃有余,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从而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现今,订单式培养是高职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校企合作的一种创新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利用好订单式培养,通过人才培养的方式提升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素养。具体来说,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中,学生的培养是“学校+企业”联合的方式,除了基础的技能培训外,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以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明显增加,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素养也有明显的提升。同时,订单式培养的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做好学生的培养工作,围绕企业文化需求、企业岗位需求等内容与学校进行积极的沟通,在培养的过程中定期派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到班级进行企业文化的宣讲工作,在宣讲的过程中融入职业精神的内容,同时也应定期派遣一线技术人员、一线管理者到学校进行宣讲,包括技术宣讲和职业宣讲,通过企业的多梯次的宣讲让学生从理论方面感受到企业文化和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意识,为学生毕业后进入到企业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加强顶岗实习,激发职业精神意识

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到就业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到的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通常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实践体验,因此,学校应积极通过校企合作等渠道,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岗位,通过顶岗实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尽快融入到职业环境中,在具体的职业实践中去体会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内涵,有效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认知程度[6]。

近些年,许多高职院校也认识到了顶岗实习对培养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因此将顶岗实习与学生实践学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提高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教育效果。一方面,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掌握了职业中的一些内容,对提高自身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具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顶岗实习也是学生毕业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进行事件,在这个过程中是对学生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验,也是提升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学校和企业应切实做好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精神。

(四)依托校园文化,营造职业精神氛围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职业精神氛围。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做好校园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切实利用校园文化的优势,做好职业精神的融入[7]。一方面高职院校在校园基础设施上,要增强学校的文化内容,突出职业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校园内部时刻受到职业精神教育的熏陶,了解职业精神的相关内容,让职业精神内容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当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积极利用校园内部活动、各类组织竞赛做好职业精神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应积极围绕“职业精神”为核心做好主题教育工作,职业精神是一个宽泛的内容,并不是简单几句话和几个方面就能完成,因此高职院校针对职业精神教育应做好具体的规划,做好主题教育安排,在校园内形成持续性宣传和引导。另外,各类专业组织的竞赛也是职业精神教育的好场地,学校应积极利用各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精神内容做好主题宣讲工作,将职业精神教育内容融入到具体经死啊当中,让学生在竞赛中了解职业精神的内容和重要性。

五、总结

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工作非常重要,学校和教师应本着以学生职业发展为本的原则,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从学校、企业、学生等多个角度理性分析影响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形成的因素,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找出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教育的好方法、好策略,从而切实做好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养工作。

摘要:立德树人思想明确了社会主义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明确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引下,现代职业教育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在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从目前来看,高职学生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培养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点,需要在后续的教育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为社会提供具有社会主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职业劳动者。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精神,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 何应林,眭依凡.高职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7):104-108.

[2] 王美荣.职业精神培养与职业技能提升融合现状调查及思考——以江苏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8(27):72-75.

[3] 黄倩.延安精神视域下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的融合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34):253-254.

[4] 黄爱娃.高职教育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405-406.

[5] 王美荣.高职学生“特性”职业精神培养路径——以江苏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2019(20):63-65.

[6] 何应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融合培养的理论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18(1):35-40.

[7] 王媛.职业化视野下基础教育音乐教师职前培养研究——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2019(5).

上一篇:影响中学体操教学效果的因素及改进措施下一篇:工业甲醇纯度测定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