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共10篇)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1

2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现状

3影响大学生社会道德的因素

4如何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有着自己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判断,而他们的社会道德意识状况却有喜有悲,需要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氛围,使大学生能真正引领我们社会的主流道德力量。

1自身追求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处于人生的黄金时代,是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自身修养是确立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我们所提倡的修养,是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武装头脑,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真、善、美”的统一,不断完善人格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脱离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把良好社会道德作为提高自身修养追求的核心方向,弘德扬善,到达“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核心是集体主义,先公后私的精神。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的科技骨干和栋梁,应当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模范。要做到知行一致,严于律己,见贤思齐,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希望大家都能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向先进人物学习,增强修养,朝着“真、善、美”统一的崇高境界迈进。2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现状

在市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个人利益的实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传统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发展。

(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存在矛盾

在这个科技发展,思想开放的时代,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他们是非分明,崇尚奉献,注重中华优良传统美德,能对个人和社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鞭笞,而对于自己在社会道德失范上往往缺失自律或放任自流,在学习生活上也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很多大学生行动上缺乏具体实践,导致道德行为和认识存在滞后于经济向上,出现断裂和脱节现象。

在公共生活中,文明礼貌、说话和气、待人热情、自觉维护公共秩序等道德行为和伦理规范,会令人满意并受到赞扬。但有少数大学生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没有。一是表现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缺陷。比如,在校内反映在:教室垃圾视而不见、墙上脚印无故出现、桌上涂写、图书撕页、购饭插队、水电浪费等缺乏文明的倾向;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乘车无序、待人无礼、随心所欲、自私自利等社会公德的缺失行为。也有的大学生明哲保身,面对他人不文明的行为往往不闻不问、熟视无睹、甚至见怪不怪。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在自己上学的城市在社会公共道德还比较关注,经常可以看到公交车上大学生给老弱妇残让座,又礼貌的关心需要帮助的人,而到了不在公共场合下,或不会被更多人关注下,一部分大学生就会抛开心中的社会道德意识,忽视公共道德规范,对社会公共问题置之不理,例如很多大学生到了

自己家乡在公交车上就不会再主动让座了;还有很多大学生自己很注重自身卫生却对身边的公共环境卫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例如很多大学生在假期回家在车站等车乱扔自己用来擦座

位的餐巾纸和吃的零食等,这些小的细节都影响着大学生社会道德形象。也许很多人是受环

境影响,把自己心中的道德意识掩藏了起来,没有了那份“美好的冲动”,没有了乐于助人的勇气,没有了付出的精神,总而言之还是社会公共道德意识薄弱,需要加强和提高。

大学生是一个高知识水平的群体,有着自己的价值导向和价值判断,而他们的社会道德

意识状况却有喜有悲,需要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氛围,使

大学生能真正引领我们社会的主流道德力量。现实生活中的越界行为由于价值和道德的约束

才不致发生,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要擅闯道德底线,维持好我们的社会公共道德体系。

3制约大学生社会道德意识的因素

(二)大学生道德标准被动化

传统的德育注重外塑过程。师生间隐含着森严的等级关系,教育者居高临下,强制性的灌输现成的道德规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大学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现象严重,尤其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问题,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

太重视人格的培育,即德育目标和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品德心理的严重背离,把学生驯

化成了绝对服从者。当然,这种“权威性、约束性、强制性、被动性、他教性”的传统道德

教育模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于培养青少年责任感和义务感、更好的运用道德的约束功

能制约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积极作用。然而伴随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手段的突飞猛进,传统的学校德育模式日益呈现出其明显滞后的一面。在网络时代,德育工作对象的人际交往

频繁,在对外界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的同时,他们对单纯灌输的内容与外界现实的矛盾差异

感到迷惑,他们对现实中师生尊卑与网络所赋予的民主、自由感到不解,从而导致其道德价值观的混乱,进而会感到现实社会的虚伪产生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排斥和逆反,致使学校德 育收效甚微甚至难以开展.(三)责任意识淡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独立化程度越来越高,加之不良的社会风气使社

会失去了过去那种强大的凝聚力,权力金钱化现象也使人们对社会的离心力逐渐增大,个人

只要权利,不要责任、义务,这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必然的也是严重的。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

89.3%的学生所追求的人生目标是“为自己”,很多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在人生

奋斗目标上表现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淡漠已

渐成必然,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第一、“无兴趣”。

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消极,情

感萎顿、空虚,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

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

起”的虚无主义态度。第三、“无意义”。有些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

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阴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四)人生价值错位

人生的价值取向是贯穿于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的个人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倾向性,主要取

决于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关系。由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调整和变革,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价值主体日益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化,从注重理想到更多地注重现实和功利、从无私奉献或奉献与索取并重到更多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的享受,淡化了社会责任和集体观念。

4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的责任感.(一)加强学生德育意识培养是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效果的根源。

诚信教育是重中之重,深刻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公共道德的实现。借鉴先进经验,创新大学德育教育,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法规制度,使大学生确立“诚信是立身之本”,树立“有信用者荣,无信用者耻”的信念。其次,创新德育教育。我们要把社会、家庭、学校三个重要阵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个阵地的优势,灵活采用适合各阵地的教育方式。创新道德教育的方法,这是克服空洞说教取得诚信教育成功的关键。一是从社会角度来说,必须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不断赋予诚信以新的“内涵”,做到与时俱进。二是从家庭教育角度来说,父母是孩子的天然的启蒙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影响,他们的诚信意识如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身体力行。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时时处处加以正确引导。三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来探讨,首先应建立一个有诚信内涵的校园大环境,建立起严谨、求实、创新的校园诚信文化。真诚的诚信教育不应该把起点放在要不要诚信上,而应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诚信,怎样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诚信。实际上,这种思考就是在追求诚信,坚持诚信,而且会从社会责任感的高度设计个人诚信,培养的是思想独立和精神自由,培养的是诚信道德的自觉。让学生实践诚信,从而实践自己心中的社会道德责任。

(二)增强大学生将道德意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责任感。

意识就是人在头脑意念中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德育是指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就学校而言,德育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说,是培养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等种种心理意识,从而让学生的意识正确地支配自己的言行活动,逐步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仅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更是当代青年必备的基本素质。“道德”并不单纯是外在行为的枷锁和规范,更主要是内在情感的认同和顺从。我们大学生要加强道德信念,身体力行,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勇于付出,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抛弃,不放弃,坚持生命的原则与道德理念。

(三)培养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认知。

“道德”并不单纯是外在行为的枷锁和规范,更主要是内在情感的认同和顺从。“生态”是真善美的体验。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具有生态文明的社会,关键是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态道德氛围,而大学生自作为高知识水平群体更应该引领这股风尚的主流。公众的生态道德已经成为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者潘懋元教授曾指出:“许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应负主要责任者很多是我们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栋梁和明天的决策者,对我们的环境现状应该有着更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重视其生态道德的养成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生态教育,德育先行。在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中,努力改善个体生态知识与生态行为相脱节的状况,做到知行统一。

对于道德教育,蔡元培的看法是,“道德不是记熟几句格言就可以了事的”,而是要注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2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的现状

我们组织了一次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状况的抽样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知道, 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其发展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主流

1.热爱祖国、弘扬正气的爱憎观

他们不断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爱国主义情感稳中有升。他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 有着为祖国奉献青春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2.奋发进取、自强不息的义利观

他们积极投身于“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行列, 有理想、有追求、独立自主成为他们的主体形象。

3.勤学苦练、奉献社会的公私观

他们日益表现出了“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崇尚知识、锻炼才能”等优良品质。同时社会责任感强烈, 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二) 一些消极表现

1.个人主义倾向有所抬头

他们的思想上萌生了一定的功利化色彩, 在社会活动中“喜欢出风头”, 不愿当配角, 主张奉献了就应该索取。

2.诚信意识有点淡薄

考试作弊现象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还有就是拖欠学费或助学贷款, 甚至抄袭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

3.中华传统美德有些缺失

爱护公物的意识有所淡化, 尊老爱幼、见义勇为等传统美德也逐渐远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范畴。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生正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 正置身于利益主体多元、思想道德多元和价值取向多元的历史背景中。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带来意识形态的转变, 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及世界观、价值观等产生着前所未有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寻求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多元意识形态和异质文化渗透的冲击和挑战, 这也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产生很大的冲击和挑战。

3.传统的应试教育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消极影响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和牵引, 我们的学校教育往往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养成教育和道德教育,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教育尤其薄弱。

4.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学生有综合素质突出, 社会活动能力较强, 思维活跃的特点, 同时又存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自律观念较差, 有一些自卑情绪等问题。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培植的对策

1.切实加强道德意识教育

我们必须始终紧紧围绕理想信念教育,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深入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旗帜鲜明地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面引导。我们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使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切实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荣辱意识, 并对他们加强以基本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

我们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的教育和培植, 必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要求, 必须要把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 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把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作为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教育和培植的关键环节。

2.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环境

以人为本, 加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崇尚文明礼仪, 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我们可以把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活动, 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寓诚信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从而有效推动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道德意识教育。

比如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弘扬国学传统文化, 呼唤人文精神, 加强自身修养, 促进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发展的有机结合, 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情操、气质、修养和职业道德, 从而营造活泼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

3.构筑道德意识培植的立体模式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简称纲要) 曾经就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体系作出了概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中的道德建设, 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可见, 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包含多方面的内容, 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个人 (自我) 的密切配合, 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道德教育离不开家庭的熏陶, 离不开学校的教育, 更离不开社会大熔炉的锻炼, 当然也离不开个人自我的实践。因此, 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自我通力合作过程中, 独立学院对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培植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

摘要: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教育工作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发展的现状出发, 引出关于如何有效培植独立学院大学生道德意识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意识,培植

参考文献

[1]景国际.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分析及“两课”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 2008, (31) :84-85.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3

一、公共空间意识缺乏的现状分析

(一)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不分

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不可避免地带有空间性。人们根据空间私密性将空间分成以下几个部分:公共空间、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公共空间的特点是其公众性、共享性强。公共空间不同于私人空间。比如一家人坐电梯,在电梯里就是你的私人空间,一到大厅里,有了外人,马上就进入了公共空间,应该小声说话,为什么?怕干扰到别人,但是这一点很多大人孩子都没有做到。一个人在公共空间的行为,反映了个人的素质,更体现了其公德意识。在车厢内大声喧哗、吃零食、打电话,都是没有公共空间意识的表现。

(二)玩耍空间与学习空间不分

学习空间是学习发生的任一场合,在学校,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与游戏的时空划分界限。按日常课表的安排来看,每40分钟上一节课,这40分钟和课堂为规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课间休息、午间休息和玩耍的地方为玩耍的时间和空间。然而,有的学生根本分不清学习与玩耍的时间与空间,午间与课间休息时做作业,课堂作业时间忙着玩耍。在家里独立作业时也是一边玩耍,一边做作业,导致作业时间过长,养成做事拖拉的习惯。双休日,因为忙于这样那样的兴趣班、补习班,大部分孩子再也没有自由去探索树林、田野,做自己喜欢的游戏与探索。活动和休息时间被取消,孩子们更分不清什么是玩耍空间、学习空间了。除此之外,孩子们数小时坐在屏幕前一动不动——看电视、电子玩耍、电脑游戏时,才会把这些归类为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而如果一旦是查找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时,大部分孩子心里却想着与此无关的内容,很容易在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里做玩耍的事情。

(三)一般场合与重要场合不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形成了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大家习惯于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样的话,在什么样的场合做什么样的事,约定俗成。早在远古,孔夫子便这样教导我们:“慎言寡尤、慎行寡悔。”说话做事要分时间和场合,这一常识大家都耳熟能详。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话要注意,有些话有些事在一些场合不可以说不可以做。这就要区分清楚重要场合与一般场合。比如各种大型活动的开幕式、周一升旗仪式、音乐会、少代会活动等,都是比较严肃庄重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中,要求保持肃穆。可是,开幕式与升旗仪式中有的孩子却做不到这一点,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谈笑风生,你推我挤,没有做到安静地聆听,这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音乐课上、少代会上吃零食,也是对音乐家与他人付出的漠视。一旦违背这种规则,就会使人反感。而这个规则非常简单,却又需要我们时时提醒学生才能做到的。

二、公共空间意识培养的对策

(一)“引导式”策略

对于学生“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不分的状况,我们采取“引导式”的策略,以杜绝学生完全把“公共空间”私人化,随意叫喊,随意走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产生“随心所欲”的现象。

1.“人文讲堂”宣讲

为了在三、四年级孩子的心田播下“树立公共空间意识”真善美的种子,培育公共空间规则意识,提升学生公民素质,学校开设了以“公共空间”为主题的系列“人文讲堂”活动。讲座的主题是“树立公共空间意识,做文明的小公民”,分为“我们在公共空间中表现如何”“我们怎么看待不文明行为”“面对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办”“告别不文明行为——我们在行动”“文明需要我们树立公共空间规则意识”“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六部分内容,并分别由德育处老师、市交警队的工作人员、市人民法院的法官等有识人士主讲。

2.心理日记交流

“心理日记”是以学生的日记本为载体,在师生间搭起一座“心桥”,引导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心理日记是学生真实心理的写照,是学生心理的“晴雨表”。班主任们以心换心,笔下生花,细心疏导,帮助低年级孩子理解遵守公共空间规则的意义,促使孩子自发地相互动员,相互监督,自觉地做公共空间里的文明小天使。

3.开展研究调查

社团活动课中,我们组织高年级的小记者们到广场上进行“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居民们在公共空间里的卫生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较为薄弱,表现在一些不良现象发生的频率还比较高,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从而让学生初步培养起明辨是非的能力,加深对“公共空间”概念的认识,对遵守公共秩序有更深刻的理解,并能影响所在班级同学以及自己家长的观念与行为的改变。

(二)“职责化”策略

无论是升旗仪式上,还是其他重要的集会里,总能看到一些孩子随意地转过头、伸出手和同伴聊天玩耍,即使有小干部提醒他们也总是不以为然。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职责化”策略,转变孩子的角色,把这些特殊的孩子一个一个变成规则遵守的监督者、宣传者。

1.编写《校本课程》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校本课程《我的责任100条》,把责任教育的内容作如下的分类:学习的责任、管理的责任、家庭的责任、生态的责任、自我的责任等,我们认为责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总体目标包括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内容又都包含了十大公共空间行为准则的内容。对自己负责,包括学会自理与自立、学会学习与反思、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包括学会关心与爱护、学会理解与尊重、学会诚实与守信;对社会负责,包括学会负责与承担、学会合作与交往、学会探索与创造。

2.岗位职责体验

要内化公共空间规则意识,就必须重视体验感悟。而岗位轮值制,创设了各种岗位角色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形成规则意识,养成负责的精神。具体做法有:

(1)校园岗位职责体验

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规则,学校首先开展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校园责任牌标语的征集活动。然后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张贴师生创作的环保标语和责任牌,营造了浓郁的德育环境。舞蹈房是六年级的包干区,他们每天把舞蹈房打扫得一尘不染;小花圃是二年级的包干区,他们在这儿写下“美丽的花草需要你我的呵护”的宣传牌,不但自己很珍惜,还教育别的学生不要损坏花草……每一块宣传牌上都有一条体现着童趣的标语,每一条标语都表达着同一个规则:爱护花草树木,不任意踩踏绿地,不随意摘折花木果实。校园处处有责任牌,让三、四年级中不懂得爱护环境的孩子成为环保小卫士,担当规则遵守的宣传者,意识不知不觉地内化于心;让每一位环保小卫士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职责,班级的责任,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与责任,遵守规则与责任是紧密相连的。

(2)班级岗位职责体验

五、六年级班级管理中,我们推行岗位轮值制,创设各种学生岗位:卫生、文明、节能、作业、纪律、活动等小干部岗位,明确各种岗位的职责,让学生轮流担任小干部,体验履行岗位职责的酸甜苦辣。为明确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平时细小的班级工作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负责精神,我们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班级中实行班干部包干制。班干部是班级的特殊个体,他们的责任心增强,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个体的团结和谐。为了充分调动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激起他们为班级服务的高度责任心,特地制定岗位责任制条例,这些条例包含了公共空间的规则。在方法上,主要采用干部轮流制,使每个人都有体验的机会,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主动干,事事抢着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配合班干部的工作,可以将非班干部学生分组,固定地安排在每个值周班长名下,对他们的工作(包括卫生、纪律等)进行明确分工,以便工作管理和责任追查,从而使每位学生都成为规则遵守的监督者与自觉者。

(三)“榜样式”策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班专门开辟一个“中队角光荣栏”,定期围绕一个有关公共规则意识的主题表扬优秀学生,鼓励那些后进的学生。学校每周一进行周颁奖仪式,对于表现十分出色的学生,不但安排他们当学校的升旗手,还当着全体师生的面上台领奖或留影。除了校内的榜样,我们还将触角延伸至校外,将一些临安名人邀请到学校,举办讲座,说说自己的成长故事,聊聊遵守公共空间规则的意义,鼓励学生做有公德的人……

公共空间意识教育不能仅仅体现在学校的学习、活动中,还应该遵循“认识、实践、体悟、内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锻炼,不断拓宽公共空间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应用领域。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4

1、您的年级是

□大一□大二□大三

2、您在教室里上课所产生的垃圾,下课后您会

□扔进纸篓□放桌上□随地扔□扔窗台上□都有□其他

3、您在宿舍洗衣服时,会让水龙头一直开着到把盆放满都不关吗?

□会,一向这样做□有时候会,看情况□不会

4、有事离开宿舍时,您会继续让电脑开着吗?

□离开就关□若离开时间不长,会开着

□若离开时间较长,会关闭□即使离开时间较长,也会开着

5、您有参与2011年3月26日的“地球一小时”活动

□自愿参加了□想过但没参加□没想过也参加□宿舍其他同学带动参加了

6、您认为“地球一小时”的活动是否有意义

□有□没有

7、您有动员家人、同学和朋友参加“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吗?

□有□没有

8、请问您认为中国今年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与环境被破坏有联系吗?

□联系很大□有一定联系□没有联系□不清楚

9、请问您认为“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很小。□对人类健康有危害,但无大碍

□对人类有较大危害,且破坏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必然产物,无法解决。

10、对于低碳生活,请问您有哪些行动?(多选)

□少坐私家车,多坐公交车,骑自行车或者步行□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用具 □尽量少用高功率,高能耗电器□其他响应低碳的行动□没什么行动

11、夏天的时候,请问您一般会把空调调到多少度?

□≧26℃□24~25℃□≦23℃□一般不用空调

12、您对现在实行使用的可降解塑料袋有

□支持□反对,因为要收费□希望有更好的环保产品取代□无所谓

13、您有以下哪几个环保好习惯(多选)

□人离开时随手关灯□循环用水□少用空调□少用一次性用品□不随手乱丢垃圾 □不随地吐痰□出门购物自带购物袋□正反两面用纸张

14、如果学校组织有关环保公益活动,您是

□非常愿意□看情况□不怎么参加□无所谓

15、您去餐厅吃饭的时候,会使用哪一种筷子?

关于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调查报告 篇5

调查时间: 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25日

调查地点: 新疆乌鲁木齐市

调查对象: 各高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

调 查 人:电大北校区2010秋法学专科学员 周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逐步建立及完善,社会对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依法办事,已成为人们的共同信念。一个国家的法律体制完善与否也日益成为衡量这个国家现代化程度高低的标志。然而,根据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可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对大学生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我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归类分析,对当前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一定的计策。我还通过直访大学生,更加直接、清楚地了解到大学生的心里话,从而更加深入了解到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情况。

一、调查问卷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

对新疆各大院校学生进行了法律意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0份,收回68份。男女比列1:1。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很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里的总和。法制观点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当前,非法律专业大学生法律知识匮乏,就容易产生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淡薄的法制观念。在这种错误意识和观念支配下的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法预料。

(三)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在乎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问题时,却因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比如说在评优评奖、入党、就业、担任干部等具体切身利益面前,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在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考试作弊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理容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的勇气。

(四)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上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除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只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主要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作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类似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

(五)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设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该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中,如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犯罪率高的客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好,有些是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袒护和娇纵,致使孩子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产生“合理感”;有些是孩子出现问题后采用极端粗暴方式管教,无情的谩骂毒打,甚至赶出家门。另外有的家长有不良嗜好的也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学校教育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视学生的智育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重视不够。为了应付考试,有压缩、挤占其它非考试科目课的现象发生。虽然学校有教给学生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却只局限与课本或书面上,未能真正教会学生运用法律,导致学生只会口头上的法律知识。

(三)、社会诱因的侵蚀。

近几年来,社会上不良风气对大学生有很大的腐蚀作用,文化部门有时对文化市场管理不够严格。另外,当前社会很多市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重视,导致有些大学生由于存在侥幸心里而走上的犯罪的道路。

三、大学生犯罪率高的主观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有的大学生法律观念淡薄,不学法、不懂法,往往从一些影视作品、电脑游戏、书刊杂志中,吸收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加上他们有的认识问题的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看问题简单、片面,待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很少经过深思熟虑,常常不计后果。

(二)有的大学生性格内向、孤僻,加上来自学校、家长、社会等方面的压力大,心理长期受压抑,缺乏倾诉对象,平时又得不到正确的引导,成为违法犯罪的心理动因。再加上易冲动,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以致造成明知故犯的严重后果。

(三)有的大学生虽然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受他们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影响,往往会因为克制不住私欲而忽视了法律做出违法的事情。

由此可见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因素有很多。根据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很多孩子心目中的榜样。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行为一直都是持认可和信任的态度。家庭里面各成员与孩子接触的时间较多,其法律意识也必定会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觉得学校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学校是每个学生知识的发源地,大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都会吸收转变为自己的观念。一个人走到大学生这一身份,在学校经历的时间也很长,对其影响也是很大的。有些大学生觉得社会对他们法律意识的影响较大。他们觉得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学生只是这一大家庭中一个微小的部分,如果全社会的法制意识高,大学生作为知识的先驱,其法律意识也必定不低;如果社会的法律意识低,大学生由于其阅历不多,分辨能力不足,也很难在社会中起到“逆反”的作用。

调查指出,同学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弱,知识也比较缺乏,从数据上看,同学们都没有太在意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也许他们觉得,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是必然的,并不是法律问题,也有可能受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影响。另外,调查中男生的法律意识显然高于女性,这可能是性别的不同致使他们的爱好也不同,所关心的也不一样,男孩子可能要广阔一些,看法要强烈一些,女孩子要缓和得多。有些大学生虽然对法律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好好运用。

例如我们的问卷中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当你在车上遇到骚扰时,你会如何去做?同学们的答案很多,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自己会默默离开,不与理会,一个大学生是如此,那么我们国家各族人民呢?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提倡依法治国,可是杀人放火、抢劫、拐卖妇女儿童等等犯罪行为比比皆是,甚至乎知法犯法,遇到这种情况时又有多少人会站出来说一句或者出来阻止呢?这说明在同学们心中运用法律的意识还非常的弱。但是调查结果仍有令人满意的地方,例如有79%的同学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而且有78%的同学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有用,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72%的同学会首先想到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这些是以上统计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人说“掌握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跨入21世纪的名片,而具备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才是跨入21世纪的通行证”。

一个没有遵纪守法的意识与习惯的人,很难说他能成为一个守法的公民。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促进生产力发展,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它的根本任务是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学法才能明确哪些是可以做或必须做的,哪些是不该做或禁止做的,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大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状况如何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关系极大。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学法才能知法,知法才能守法,知法才能用法,知法才能护法,只有全体人民的法制意识加强了,才能实行依法治国,我们的国家才能不断强大。然而,目前我国一部分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还比较低,未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大学生虽然认识法律知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未能将其合理运用,这也是当前大学生在法律层面上的一大弊病。

四、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措施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这样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能力。家庭方面父母应营造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作为家长,首先要多与孩子沟通,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动向和去向,时刻注意孩子法律意识的情况,在孩子对法律有不好的认识时几时予以纠正,第二、家长要起好榜样示范作用,以自身良好的法律意识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方面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方面的知识。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要只停留在上课、考试这个基本层面上,不要只教会学生认识法律,更重要的是从更深层次上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法律。社会方面也要努力改造社区环境。

首先,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加强道德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倡导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法制教育,关心和重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大学生成为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一份子,实现由学生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成功转变。

法律是我们维护正当权益的武器,只有充分运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而拥有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是运用法律的前提。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21世纪高级人才,其法律意识是否健全呢?于是我利用工作之余时间在乌鲁木齐市各大中专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法律知识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形成正确的信仰起到关键的作用。所谓学以致用,只有将学到的东西用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只要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增加对法律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

为了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犯罪,就需要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法制教育,正确引导、让他们能懂法、守法、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养成守法习惯,培养守法意识,提高守法能力 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是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需要维护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要运用好这个权利,只有学法懂法,才能认清和揭露违法犯罪行为 遵纪守法,学法护法是一种被人们公认的美德 调查人:周 峰 2012年10月5日

附 大学生法律意识问卷调查表及汇总

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有了基本了解,调查情况如下:

(1)、你生长在()

a、农村 74% b、城市 26%(2)、在你所有的经历中,曾经运用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吗?()a、有 18% b、没有 82%(3)、你能区分违法和犯罪吗?()

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 篇6

最近,看了一则新闻,说的是有一公交车司机在行车的时候发现前方有一老太倒地,所以就停车把老太搀扶了起来,可是事后老太却一口咬定是那个司机把她给撞倒,向司机索要赔偿,所幸的是司机车内正好有当时的录像,才为其洗脱罪名。

这个事件与前段时间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的彭宇和许云鹤案相似,看似是关于当事双方的诚信问题,但是,毫不夸张的说,此类事件的本身已经上升成了一个社会道德事件,这反映出了现在社会的道德。而对于此类案件的法律判决,由于双方各自的证据不足,无法认定到底谁说的是事实,所以法律大多判双方都承担责任。而这种类似各打五十大板的判决无疑是在道德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通过这类事件,我们从各方的反应上来看,就透露出了一种担忧。以前,学校家庭都是以要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来教育我们的,但是从现今的社会,我们似乎在乐于助人的同时还要考虑会不会为自身带来麻烦,这也违背了助人的最初实质,成了一种道德冷漠。

有些人可能会这样感叹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普遍无德的时代。公共汽车上无人让座,接受资助者对于资助者甚至连声谢谢也不说,不会贪污的官员好像在官场就无法生存下去。看了这类的事件,看了法官的判决,他们不禁要问,在这个世界上谁还敢做好人?

这些,就体现出了现代人普遍的道德匮乏的现状。不难看出公众道德感麻木和冷漠本质上是人们一种特定的畸变状态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人们怀疑、漠视道德行为等对道德的冷漠感情,以及拒绝、推卸道德义务等消极性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

关于大学生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

道德本是做人的基本,而社会的道德冷漠频频出现,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如何直接关系到了今后和谐社会的建设,所以,大学生对道德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那么现今大学生对道德冷漠的态度是什么?他们的道德现状又是什么呢?

对此,我在做了一份针对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的调查报告,以下是此次调查的内容及统计结果:

1、对于现在的彭宇案和许云鹤案,根据您的了解,您是怎么看待此事的? A现在好人难做;B只能算当事人倒霉;C法院按常理判决不当;D说不清

结果:有62.64%选择A,有2.20%选择B,有27.47%的人认为C,有7.69%

选D。

2、发生了这类的事件,您以后若是遇到是否会出手相助?

A会毫不犹豫的出手;B先确定旁边是否有人证,再帮扶;C询问情况,再决定帮扶;D坚决不做这傻事;E直接拨打110或通知其家人

结果:有10.99%选A,有27.47%选B,有19.78%选C,有15.38%选D,有

26.37选E。

3、公交上如果发现有人行窃,您会怎么做?

A上前制止;B暗中提醒;C报警;D视而不见

结果:有18.33%选择了A选项,有约65%选择了B选项,有11.67%的人选

择了C选项,有5%选择了D选项。

4、您觉得雷锋精神是否过时?

A不是,现在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B是,现在是商业社会,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C其他

结果:有75.82%的人选择A,有9.89%的人选择B,有14.29%选择 C。

5、您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的评价是?

A优秀;B良好;C一般;D很差

结果:有8.33%选A,有38.33%选B,有51.67选C,有1.67%选D。

6、您认为在学校里发生的不道德的行为有?

A考试作弊;B说脏话;C在宿舍或者公共场合大声喧哗;D随地吐痰扔垃圾;E打饭插队或者不排队;F在图书馆等地没有把手机调静音;G打架;H情侣在公共场所亲热

结果:有16.67%的人选A,有6.67%选B,有8.33%的人选C,有36.67%的人选D,有6.67%的人选择E,有1.67%的人选F,有11.67%的人

选择G选项,有11.67%的人选择H。

7、您认为对自己道德影响最大的是?(排序题)

A家庭教育,包括父母的言传身教;B周围的环境影响;C学校教育,包括老师的影响;D个人阅历;E社会文化氛围;F媒体,如影视作品的影响;H朋友的影响

结果:大多数人把家庭教育放第一位,第二位的为学校教育,第三重要的是

周围环境的影响,排在第四的为朋友的影响,第五位的是个人阅历,排在第五的为社会文化氛围,排名最后的是媒体的影响。

8、您认为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品质是什么?(排序题)

A自强不息的精神;B仁义孝顺的美德;C乐观自信的态度;D知恩图报的品德;E拼搏进取的意志;F发愤求学的精神;G勤劳简朴的品格结果:大多数人认为自强不息的精神最重要,其次是仁义孝顺的美德,第三

是乐观自信的态度,第四是拼搏进取的意志,第五位是知恩图报的品格,第六位是勤劳简朴的品格,第七的为发愤求学的精神。

9、您认为目前我国的公民道德现状是什么?

A差;B中;C不知道;D良;E优

结果:有10%选A,有43.33%的人选B,有23.33%的人选择了C选项,有21.67%的人选择D选项,有1.67%选择了E选项。

从对以上的调查问题的结果的分析中,我发现当代大学生是认同主流社会所 倡导的价值观与道德观,责任感,社会感,正义感等都不同程度上在这份调查 报告中体现出来,这说明大学生的主流道德观念是积极地健康的。

但是从他们对现在社会的道德水平评价上来看,大多都能意识到现今社会中 的种种道德缺失,并对这种缺失有自己的看法,对社会的道德水平并不是有太高 评价,这说明不道德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是比较常发生的。

而且在最近发生的彭宇之类的事件,对大学生的行为也是有些影响的,在帮 助他人的时候也会有不敢施救的心态,但是大多能够理性的做出自己的判断,不 过不难看出,某些人的道德诚信问题已经影响了大多数人的观念,大叹好人难做。虽然大多数大学生有比较健康的社会道德观念,可是大学生发生道德 缺失 的事件也不少,就如前段时间的那个“我爸是李刚”和药家鑫的事件,说明当今 大学生的道德现状还是问题频出,至于其中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 第一,是道德认知并没有与实际行为接轨,即我们都能在社会的教育下基本上

明白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但是我们在实践的时候还是与自己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就如我们知道乱丢垃圾是错的,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会也是不对的,但是,有些人却在做这些事情是无意识下的,说明某些道德的观念并没有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帝固,与实际行为结合在一起。第二,在这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影响最深的就是家庭因素

和学校教育,由于现在某些家庭和学校的在道德教育的缺失,让当代大学生对某些问题认识模糊,甚至得到了错误的观念,从而会导致了其行为的失范。

第三,从这份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做某一行为的同时,大多

会依情况而定,这说明了,环境和行为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就如在一场考试中,若知道了自己的作弊行为可能会记录到自己的档案上影响今后找工作之类的事,自己作弊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再如现在社会上,发生了彭宇这种事件的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在面对有老人跌坐在地上的话,我们就会考虑诸多是否要施救,会不会为自己招惹麻烦,反而成为被告,好人没好报。从中我们发现现在的法规或一些道德规范甚至法律就是一条重要的杠杆,每个人在其采取行动前都会考虑为此付出的成本。一旦觉得自己要付出的成本大,就会不去实施。

第四,当道德行为和自己的利益相冲突的时候我们如何取舍,当在无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我们通常会遵守道德行为,但一旦道德行为和自身的利益冲突时,我们的选择就会很艰难,如在校园里,大家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环境听课或自习,大多会发生用书本抢占座位的情况。这不是说明我们不知道这种抢占座位是一种不道德行为,而是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为。

结论

通过以上关于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我们可以明白现在社会上的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现在的社会上大力呼吁要进行道德教育,可是,表面上的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这可以从我们这样一代的大学生的某些行为就可以看出,我们小时候虽然也上过道德教育课,阅读过道德教育的书籍,观看过道德教育的影片,但这些道德观念是否已经在我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么,却没有人检验,我们只能检验我们表面上的道德理论、道德认知,而更重要的思想和行为、认知和实践的一致我们却没有学会。

中学生公共设施社会调查报告 篇7

人们对大多数的公共设施采取满意的态度,比如高女士对海港公园的娱乐健身的设施比较满意。“不但让我们锻炼了身体,而且健身设施的质量过关,不会发生在运动时因设施不完善而造成的事件。”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公共设施不满意,一位先生认为路旁边的公用电话应该拆除,他的理由是现在基本上每一个人都人手一部手机,甚至有的时候看到许多小孩子都有手机,公用电话在现在这种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已经落伍了。

一位老爷爷说他经常看见许多公共设施被破坏,建议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整治这些破坏设施的人。笔者也曾在纪念路超市旁边的小花园里发现原本是类似于“过桥”的健身器材竟然被一些人改成了秋千,本来应该有两个的脚踏器变成了一个!

我们都认为破坏公共设施是不齿的行为,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来管这件事情呢?李先生说在公司门前的路上原本有一个公用电话亭,可是最近一段时间,公用电话竟然被人拆除了,他原以为是政府派人把它给拆除掉的,可是询问了几个人,都没有听说政府发布了这样的公告,他才意识到有人把电话给拆除了。

在调查人群中建议加大公共设施的管理力度占近60%。有一位孕妇建议公共设施在建设时应该多多关照一下像孕妇、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她还建议在马路旁边的红绿灯上安装一种设备,让看东西有障碍的人知道现在是红灯还是绿灯。笔者认为这个建议很好。

林爷爷和这位孕妇的意见和建议基本上保持相同,他说前些天**为了争取在全国文明城市中胜出,在检查团来临之际,让各个单位在门前的台阶上建造供走路有障碍人上去的无障碍通道。可是这些无障碍通道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根本不管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其中有些无障碍通道很陡,健康人要走上去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坐着轮椅的残疾人。林爷爷建议既然是建了无障碍通道,就应该建好,不管**有没有评选上全国文明城市,都应该考虑残疾人的情况,不能只在那里摆摆样子,给领导看。我想林爷爷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人的观点。

一位带着小狗出来散步的女士建议,现在很多人都养了小宠物,最好建设一些可以供小宠物活动的公共设施。笔者认为这个建议也算可以。毕竟现在**的宠物也不在少数,如果真建设了一些让宠物活动的公共设施的话,说不定很多人对公共设施的满意度会上升。

大学生法律意识社会实践报告简短 篇8

为此做了一个大学生法律意识调查问卷:问卷发放40份,回收40份,有效问卷40份调查问卷结果如下:

1、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A、明哲保身,视而不见30%B、立刻告知被偷者20%C、打电话报警45%D、上前抓小偷5%

2、如果你购物时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你随携带的物品你会:A、拒绝,强烈抗议55%

B、忍让,不跟他一般风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0%

C、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45%

3、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50%B、用武力解决5%C、通过关系解决.15%D、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15%E、根本没有在意过15%4、你认为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

A、非常有用40%B、一般35%C、基本没用10%D、法律不如权力有用15%5、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A、电视上30%B、报纸上15%C、学校的课本上40%D、家庭的影响5%E、其他10%6、你希望多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吗?A、希望90%B、不希望10%

7、你觉得现在书本上的法律知识内容够吗?

A、够20%B、不够60%C、无所谓20%8、你希望法律基础课要如何上?

A、尽可能介绍能解决社会生活的法律法规35%

B、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55%

C、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进行教学5%

D、最好取消这门课,与日常学习生活无关5%9、你觉得法律的权威性是否依旧神圣?

A、依旧神圣20%B、稍有逊色80%C、不副存在

10、法律意识简单点说就是:碰到问题能从法律角度去思考、分析、判断这种思维。对此你认为你和你周围的同学对法律意识认识的强度

A、强5%B、一般65%C、薄弱15%D、难以判断15%

这些调查题目都是与我们生活学习中有接触的。从中可以看出有喜有忧。例如“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这种问题如果去问雷锋那个时代的人,他们的选择大多都是义无返顾的抓小偷,但现在的人选择保护自己为首要目的。问及调查者,多是因为怕报复而选择不正面冲突,但他们内心还是有一分良知,多是会打个电话报警。而对于无理的人生攻击及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已经学会了爆发而不是隐忍。从中可以发现,当今大学生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的。但其中又有一个受害者对象的问题,这归结于道德范畴,暂不加讨论。

法律的作用很多,如规范作用与社会作用。对于法律的作用的理解,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法的“无用论”和“万能论的”谬误。这两个极端都是要尽量避免的。对于在这类问题,从调查报表中反映出“非常有用”和“一般”占了决大多数,说明了大学生对法律这工具还是经常接触并应用实际的,这就要更好的让大学生认识法律,如此才能使法律成为我们健康成长的助手而不是引导我们成为高智商罪犯的工具。

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书本是对大学生传播法律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数据也告诉我们现在的课本有点“落伍”了。同学们急切需要对法律知识进行充电。并且上课的形式也需要改进。我国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仅限于守法教育和法律条文教育,没有把它作为一种个人素质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国中小学的政治、社会课程中仅涉及了一点点法律基本知识,简单地介绍了少量的法律基本概念,实用性、操作性不强,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尤其是到了高中,政治课中法制理论、法律意识内容很少。在教育方式上,中学的政治课老师也只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而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导致了青年学生法律知识明显不足,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大学进来也是温习初中高中那套无聊的教学法则对于实际事例没什么接触,它严重阻碍着当代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极大地制约着大学生的现代法律精神的培育,并使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偏低,适法、用法、识别违法犯罪的能力较低,与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顺应性较差。所以许多同学更喜欢从案例中说明相关法律理论,类似于《今日说法》这样的认知过程。法制教育需要改进。我们可悲的发现法律在大学生心中已经不是那么神圣无比了,为什么呢?纵观我国目前的法治建设状况,权力腐败没有得到有效地遏制。社会治安状况也不容乐观,车匪路霸时而横行,抢劫、盗窃、诈骗防不胜防,暴力犯罪、高智商犯罪让人吃惊,团伙犯罪触目惊心。甚至有个别干部利用职权贪赃枉法、徇私舞弊。这些现象无形中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身处其间,耳濡目染,有较深的感性认识,消磨着大学生们对法治的信心。一般的法律说教很难打动大学生的心,只有加大力度严惩犯罪,建立健全的权力监督机制,从根本上消除权力腐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用铁的事实来劝导大学生追崇法治文明,才能使现代法律意识真正转化成为大学生自觉守法的行动纲领和精神动力。为此需要完善法制来提高大学生对法的重视。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研报告 篇9

汉语国际教育151班 惠艳娇

调查时间:2016年6月29日——2016年8月23日 调查地点:图书馆、家中、街道 调查人员:惠艳娇

调查对象:身边同学、图书馆中的大学生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调查目的: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大学生是我们为社会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能否树立强烈而牢固的社会责任感,与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悠悠相关。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并分析原因,找出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

【内容提要】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切美德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石,也是大学生不断成熟和完善的重要标志。通过社会调查的数据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未来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及认识状况。调查显示社会责任感现状总体较好,但是它在很多方面得不到体现。同时,针对调查的问题,我们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通过调查能够得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初步材料,提出具体可行的社会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建议、相应教育方案,为我们的学生工作部门制定工作思路提供参考。最后呼唤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

【正文】“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社会责任感则是人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强烈的自觉意识和崇高的情感、意志,或者说是一个社会成员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及使命的态度。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切美德的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集中表现是社会得以存继的基石。年轻一代是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前途和未来。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是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的开始,因此如何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使他们关心社会的发展,并把它与自身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种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感,是我们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通过查阅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从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水平并不容乐观,问题很多,主要存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和缺失,但是针对个别地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却很少,这难免造成了研究结果的片面性。但因其各地大学生、各个学校的大学生因其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家庭的差异,各自的社会责任感也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以下我将研究现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并讨论如何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基本现状

我们的调查分为责任认识、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三个维度。(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认识调查(1)针对“你认为怎样才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65%的同学认为致力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25%的同学认为会赚钱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表现,7%的同学认为不依赖别人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只有3%的同学认为无所谓。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大的方向比较明确,责任感应包括:家庭责任感、他人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国家(民族)责任感、人类社会责任感等几个层次。

(2)针对“你觉得现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如何?”这个问题,调查的结果如下:27%的额同学认为非常缺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65%的同学认为“有一点”,并且只有4%的人认为“不缺失”。由此可见,大家对大学生现状不是很乐观,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对以上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被试大学生大部分认为好好学习为国家做出贡献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比较多的同学认为奉献社会、乐于助人、孝敬父母是社会责任感的主要体现,可见被试大学生大部分都对社会责任感有自己的认识。但是,从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92%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从其他同学的答案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多数同学认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盲目或者不易显现,只有4%的同学认为当代大学生不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是对于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现状不容乐观。

(二)、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调查

(1)对于大学生对社会的满意度,我们的调查结果如下:60%的大学生认为贪污腐败是他们最不满意的地方,17%的认为是不民主,13%的学生对于贫穷落后的社会不满。

(2)而对于如何对待社会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时,调查学生的态度却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对于社会上的不足之处,不同的学生所持的态度不同,但从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对于社会的不同之处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的,只有33%的学生选择“立志要去改变不足之处”,其余的67%的学生都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或者不去理会,或者选择适应。

但是,针对生活中的事情,大学生的观点都比较一致,77%的同学会主动关注他人安危,“非常担心,并会打电话给他,以确保安全”反映出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是有的,但是对于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倒不是学生认为社会贪污腐败严重,导致了对社会的不满意,而这种腐败导致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学生采取回避的态度。

(三)、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与调查

对于大学生的行为,我们从学校、社会、家庭、恋爱、公共生活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很多学生都有过熬夜上网、逃课兼职的经历,但是大部分不会认为这些是可取的行为。在自己与集体利益相冲突时,大部分以集体利益为重。由此可见大学生有明确的是非观,但是在具体情况发生的时候却采取了灵活的方式,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再一定程度上并不局限于已有的规定等等。

二、对于当代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的建议(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向导,加强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成的主旋律,反映了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趋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此,高校必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进入学生头脑,进而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激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用集体观念、爱国主义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

(3)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以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4)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网络已给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戴勒了巨大的冲击,正在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要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修养,增强网络道德意识。

(5)重视家庭、家长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家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塑造性格、意志和品德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始终影响终身。

(6)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是家庭和学校的责任,而且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三、总结

大学生社会公共道德意识现状调查报告 篇10

前言: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系统的认识和看法。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却在下降,尤其体现在我们当代大学生身上。作为知识青年的我们应增强我们的道德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现代大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水平,我们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要求,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展开活动,在12月5号晚的教学楼506对晚修的大学生派发些调查问卷,从而收集有关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主体:大学生是新生代的力量,是未来社会的主要生力军,所以对于社会而言,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如何,将会影响社会的整体结构,也会对和谐社会产生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是怎样的,它既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在就业、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压力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是值得思考的。

我们对于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的调查问卷主要从四个方面综合考虑,情况如下:

一,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大学生对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有26%表示清楚,69%的大学生表示很模糊,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的目的,有21%表示是为以后进入相关行业打基础,也有74%表示是为应付相关资格的考试,,也有少部分的大学生只为了应付老师的要求;大学生是否有意识地在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有74%的大学生肯定自己在主动地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也有13%的大学生分别表示自己没有或还没想过自己在培养职业道德;最后一项,大学生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习得职业道德知识,主要是通过各专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校组织的专家讲座和政治课理论课堂教学,也有少数大学生通过自学,自费参加相关讲座等方式。

从以上的情况分析,很明显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认为职业道德对自己以后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影响因素,也为自己以后要从事的职业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以便能获得美好的未来,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可能认为现在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点早,所以还没想好什么去做些准备工作。在以上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有不少的大学生并没有关注职业道德,或许是他们还没接触过职业环境的气氛。我们建议大学生能有序地去了解自己该追求的目标,并认真着去完成,不要在大学这段美好的生活荒废梦想的田园。

二,大学生对职业道德在工作的看法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过打工或社会时间活动经历,我们从这一方面调查得出这样的数据。在打工或社会时间活动中,有82%的大学生表示他们体会到职业道德素质在工作中很重要,并表示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易被开除,而剩下的18%没有填答,主要是他们还没工作过,在82%有过工作经历中的43%表示表示他们现有的职业道德水平与单位要求相差较大,因为他们仅懂一点基本职业道德规范,对具体行业的一点不懂,而其余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现有的职业道德水平与单位要求相差不大,基本上能符合单位的要求,从而胜任单位的工作;有88%的大学生对于课堂职业道德教育,也就是思想品德教育与实际要求很贴近,而12%的大学生表示课堂职业道德教育与实际要求仅有很少部分有用,从这得到的情况,可想而知学校开展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大部分的同学还是很有用,并且能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继而改善他们的职业道德。同样的,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他们最反感的是什么呢?48%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反感的是做事吊儿郎当,用人单位提供薪酬,如果我们不认真做事,这样用人单位还需要我们吗?15%的大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反感的是缺乏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团队或小组里最重要的,没有好的团队精神就没有好的效率,还有20%和17%的大学生分别认为用人单位最反感的是打工者对薪酬要求过高和频繁跳槽,这些都是打

工者对自己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准则和基本原则。

三,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看法

在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水平,有91%的大学生认为大多数人讲诚信,还有7%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普遍不讲诚信,且仅1%的大学生表示在严格的监督下就讲诚信,否则就不讲,从这数据中可以得出,大学生的“诚信”水平表现良好,即大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和谐,且和善,“诚信”是职业道德的其中一个主要方面,如果在社会中,人人不讲诚信的话,社会的整体结构还有完整吗?在不完整的整体结构的社会,人人没有真实可言,都生活在虚假的世界,就像电脑中的虚拟空间,是故人人得重视道德的培养。你认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所含的主要方面最重要是什么,我们提供了四个选项,分别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和睦互助,团结协作;勇于竞争,不断创新。我们根据调查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别得到72%,12%,11%,5%,从调查数据的情况统计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所含的主要方面最重要的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因为对于工作单位而言,他们需要的是敬业,即能忠于自己的职业,也有不少的大学生认为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等不可缺少,在职业道德上各有重要的价值,是体现一个人身上最基础的素质。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行业不断涌现,随之新的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出现,大学生如何适应这一变化,98%的大学生表示要不断学习以适应各种能力,也有2%的大学生认为只具有最基本的道德修养即可,还有一个好的情况,即没人选择不闻不问。是的,在21世纪的世界,不论经济,还是政治总是在快速的发展,我们总得快速适应这一变化,而不断学习以适应各种能力,便是快速适应这一变化。在中国的大学中,每位新生在开学的第一学期都得上思想品德政治课,从这可以看出,国家满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那么我们看看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的看法,65%认为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有必要,以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为教材了解更多,也有32%认为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只要在现行教材已有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即可,3%的大学生对学校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认为是不必要的,现行课程中所含的内容已足够。

四,大学生对学校的职业道德课的想法

在调查问卷中最后的三项,我们对调查数据的情况统计分析,得到大学生普遍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从大一开始,也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在大学三年都应该有且有各自的侧重点,大学生认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所采取的重要方式是76%的到相关企业或实习基地学习,3%的二课课堂教学,13%的专家讲座,8%的各专业课教学中渗透。加强自身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是我们认为大学生应该最起码要做的基本原则,只有自身的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道德修养的提高,才能获得前进的动力,即不会荒废大学的时光。总体而言,大部分的学生对学校的职业道德课还是蛮认可,认为他们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也能培养自身道德践行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

结束语:通过调查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我们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提高自身道德水平。在我们的小组工作中,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但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终于把这份调查做完,使我们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12电子6班

组员:李浩涛李楚豪李仕俊梁树超罗家宇

上一篇:中世纪的城市读书笔记下一篇:劳务工入职通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