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初探

2022-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金融是在金融抑制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兴的金融形式, 与传统金融的最大区别在于二者的媒介不同。

传统金融通过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网点办理金融业务, 互联网金融则是将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 依托大数据和云计算, 以实现资金融通、资金支付和投资的新型金融模式, 其中介是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

我国互联网金融最初表现为传统金融互联网化, 如今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P2P网贷、手机理财APP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层出不穷。

1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意义

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金融业融合是大势所趋, 其促进小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优势是现有传统金融业无法比拟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有利于扩大金融业务范围, 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能力, 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创新, 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1]。

互联网金融从传统金融业衍生出来, 与传统金融业一样, 都需要进行监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业有相似的地方, 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与传统金融的监管也具有相似性。但是, 互联网金融中包含了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 因此和传统金融业的监管相比, 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时代的进步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体现了监管的必要性, 要防范风险, 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2]。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金融最初起源于美国, 之后才传入中国, 最早的交易平台是Zopa、Prosper。我国互联网金融业的起步较晚, 大致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第一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这一阶段的传统金融业实现了操作的互联网化, 如银行间信息传输、信息共享。

(2) 第二阶段是2005—2012年, 该阶段是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的阶段, 如支付宝、微信支付软件的推广和应用。

(3) 第三阶段是2012年至今, 互联网实质性业务发展迅速, 行业发展越来越规范, 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 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冲击, 引发了“鲶鱼效应”[3]。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各类型银行都涉及了互联网直销业务, 甚至出现了纯网络直销的银行。具体情况见表1。

3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要点

3.1 监管目标

监管目标由我国经济水平、文化水平, 社会福利水平等决定。要保证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增强市场信心。

同时, 要保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股东、投资者、参与者等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3.2 监管主体

监管主体可以是政府机构, 也可以是非政府机构。从业务属性看,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是中央银行。此外, 行业自律组织、社会舆论等都可以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监管主体多样。

3.3 监管对象

监管对象主要是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 包括传统金融业、互联网平台、第三方代理销售商、互联网金融门户等。

3.4 监管内容

监管内容包括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和退出、业务范围、技术安全、从业人员及行业的持续发展等。

3.1监管方式

监管采用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的方式, 传统金融业强调现场监管, 而互联网金融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性强, 所以更注重非现场监管。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管方式, 更加偏向于事前、事中监管。

4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4.1 监管法规体系不健全

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业的突破性发展, 虽然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短暂, 但也急需健全法规体系。互联网金融始于传统金融业, 现有法规在某些方面仍然适用。虽然传统金融业的法规体系庞大, 但现有的法律和司法解释等存在较大的漏洞, 一些模糊事项难以解释。

4.2 监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金融监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兴金融模式更是缺乏能胜任的工作人员。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监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现有监管人员大多缺乏对潜在甚至已有风险的洞察力与前瞻性。有的人员为了谋求私利, 与被监管方之间形成了不正当的利益关系, 这不仅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也破坏了我国金融的稳定。

4.3 监管方法落后

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手段单一, 缺少多样性和现代化元素, 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缺乏联系。因此, 要采用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监管手段, 由单一的依靠行政监管手段向经济性、法律性监管手段共同监管转变。由于互联网金融涉及面较为广泛, 因此目前的监管规则尚未完善, 业务监管范围也尚未明确, 存在不确定性[4]。

5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建议

5.1 健全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

要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 就要完善法律法规, 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相关立法部门应加强互联网金融法律体系的建设, 确认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对其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和退出、资金流动、监督管理、处罚措施等进行规范。这样可以利用现有法规和制度, 修订和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

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法律, 这是互联网金融对技术水平高要求的结果。因此, 应尽快健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 规避风险。

5.2 积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监管人才

互联网金融作为传统金融和互联网的结合体, 对监管人员要求更高。因此, 要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监管人才, 这些人才要拥有金融知识和互联网技能。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监管人员才能进行有效的预测并主动采取监管措施。同时, 互联网技术发展较快, 监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提高自己的能力, 成为高素质监管人员[5]。

5.3 明确监管原则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有合理性、一般性和特殊性, 应牢牢把握这些原则, 兼顾适度监管和协调监管, 加之以审慎监管。根据不同的风险标准和不同的业务类型划分等级, 区别对待。由于互联网金融存在特殊性, 因此要明确业务范围和监管主体[6]。从分业监管出发, 发挥中央银行及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的作用, 依据业务的特点和模式, 明确分工, 制定合乎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监管制度。

5.4 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2014年3月, 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 同年4月, 互联网金融协会成立。虽然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不是互联网金融业的自律组织, 但其在一定程度上肩负着自律组织的作用[7]。相对于政府监管来说, 行业的自律组织更灵活, 工作效果更明显, 更具有自觉性。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应积极吸收证券业协会、银行保险业协会的监管经验, 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行业自律组织作为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 影响着监管的态度和强度, 在树立行业导向、实现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8]。

5.5 吸收借鉴他国先进监管经验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 所以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各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存在共性, 所以可广泛借鉴国际经验, 加强对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众筹融资的监管, 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如日本主要通过立法对资金借贷进行管理, 英国成立P2P金融协会, 并将P2P纳入FCA的监管范畴[9]。对于这些国际经验, 相关人员不能全盘接受, 应在广泛吸收经验的基础上, 建立适用我国经济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6 结束语

由于互联网金融发展时间短、影响日益突出, 所以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管必不可少。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 必然对监管体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此来发挥互联网金融对于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加大金融创新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10]。

摘要: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现实意义、发展历程、监管要点, 论述了互联网监管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帮助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挥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乏力,法规体系,人才培养,行业自律

参考文献

[1] 苏欣慰.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中国商论, 2017 (19) :39-40.

[2] 年志远, 贾楠.互联网金融监管与传统金融监管比较[J].学术交流, 2017 (1) :117-122.

[3] 刘宪权.论互联网金融刑法规制的“两面性”[J].法学家, 2014 (5) :77-91+178.

[4]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14 (8) :3-9.

[5] 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 2014, 19 (7) :3-9+16.

[6] 袁义炜.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传导机制及监管问题研究[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 2017.

[7] 靳文辉.互联网金融监管组织设计的原理及框架[J].法学, 2017 (4) :39-50.

[8] 彭岳.互联网金融监管理论争议的方法论考察[J].中外法学, 2016, 28 (6) :1 618-1 633.

[9] 尹海员, 王盼盼.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体系构建[J].财经科学, 2015 (9) :12-24.

[10]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 2014 (8) :3-9.

上一篇:美术课《我们的T型舞台》教学点滴谈下一篇:基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话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