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推荐9篇)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1

【摘要】本文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特点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展开的研究,在研究后认为,商业银行要获得发展就要主动的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转变经营的理念,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提升管理能力,积极拓展业务渠道,才能有效的克服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业务支付平台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公司;不耐撤随务进行骊,不仅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支付宝、财付通等服务,还推出了与商业银行存款类似的功能的的余额宝、小金库等业务,互联网金融公司借助其在互联网机上优势,不断的推出与商业银行类似的服务的推出抢夺了商业银行现有的客户,对商业银行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

就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言,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如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和腾讯旗下的财富通为代表;第二种是近几年出现的众筹模式。该模式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需求,但随着众筹模式的不断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服务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三种,个人对个人(P2P)的网络信贷模式,这种模式使得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直接面向资金的所有者进行,不仅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影响,对存款业务也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种为大数据金融模式,该种模式以阿里小贷为代表,大数据金融模式;充分的使用与大数据相关的技术,开发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二)互联网金融特点

由于互联网金融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而由于互联网的独特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大众性和高效注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主要特点。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直面客户,并且由于互联网细服务的提供企业使:用大数据和智能Agem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反馈,不仅能够同时处理大量客户的业务请求,并且能够使客户养成特定的使用习惯,使得互联网金瞧大众性和高效性为一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三)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

互联网金融在最初的发展中,仅仅是传统商业银行线下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扩展以及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推出的担保支付服务,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商业银行对互联网金融缺乏深人的认识,提供的服务无法满足电子商务发展的需要,也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互联网金融,并且,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一经推出就受到用户追捧,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影响

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形成挑战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主要有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基金销售模式和P2P信贷服务,尤其是余额宝模式不仅具有传统存款的特点,并且具有比银行存款更高的利息和更好的流动性,获得了广大用户的青睐,直接降低了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竞争力,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P2P贷款和众筹模式。P2P贷款和众筹模式的出现,为潜在的贷款需求企业和个人在融资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与商业银行复杂的贷款手续不同的是,使用P2P贷款和众筹的方式进行贷款不仅手续简单,而且贷款的流程也大为简化,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影响

支付业务是商业银行提供的传统服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我国政策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在和发展,使得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支付业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费用较低,而商业银行提供的支付业务,手续复杂,不同的商业银行间办理支付业务时还面临较多的困难,而互联网金融服务有效的克服了商业银行支付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对商业银行支付业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一)转变经营理念

针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产生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再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势必会对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针对这一情况,商业银行应当转变现在的经营理念,积极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商业银行应当全面认识技术变革对银行的影响,并对技术变革可能对商业银行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对于商业银行而言,积极转变经营理念是商业银行有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挑战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二)调整经营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的话语权不断减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商业银行未能根据互联网的发展需求,推出相应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致使互联网企业有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机会,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当调整现有的经营策略,调整商业银行在市场上的定位,根据当前金融市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更新战略规划,主动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

(三)提升管理能力

与商业银行庞大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是,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的使用智能Agent技术,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效率,与商业银行较低的业务办理效率和较高的业务办理成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在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过程中,要获得竞争优势,就不得不提升管理能力,积极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提升管理效率,降低商业银行的管理成本,以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对金融服务的必然需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中不断的丧失其应有的话语权,与商业银行未能充分的认识到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当前的研究和现实已经表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当前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金融服务已经对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和支付业务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如果商业银行还不能充分的认识到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对自身进行变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将越来越严重。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2

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1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业链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选择了多家合作单位, 积极优化产业利率, 着实发挥产业链的优势, 各项产业链之间的利率差距逐渐缩小, 但是商业银行始终保持原本产业链的方式, 无法保障客户的经济效益。近几年, 互联网金融在基金、保险等方面有明显的产业优势, 导致商业银行在产业链方面逐步失去竞争优势, 大量的产业链被互联网金融取代。

1.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影响

以互联网金融中的余额宝为例, 分析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通过分析余额宝上线以来的数据, 明确商业银行受到的冲击影响, 如余额宝开通后的一个月内, 运行资产已经超出百亿标准, 用户数量超过8 000万, 而且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 余额宝以日化的收益为主, 利润远高于商业银行, 再加上其受到阿里保护, 经常使用第三方支付的用户很容易接受余额宝并体会到余额宝的优势, 所以其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 导致商业银行内的资产呈现流失状态, 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1.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市场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市场中的信贷业务受到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最大, 互联网金融内的小额贷款具有明显的优势, 申请流程简单, 而且信贷的种类多, 增加商业信贷的压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用户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信贷业务, 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种类较多, 拓宽用户的选择途径, 商业银行在市场业务方面面临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不仅仅表现在信贷方面, 所以商业银行的市场业务能力, 表现出了下降趋势。

2 基于互联网金融影响商业银行的解决措施

结合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 借鉴到商业银行中, 降低互联网金融在商业银行方面的影响, 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2.1 推出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应注重金融产品的推出, 借鉴互联网金融基金、保险合作, 拓宽金融产品的服务类型, 促使用户通过一张银行卡, 实现多项金融服务, 包括:消费、缴费等。例如:各大银行推进网上银行及客户端服务, 用户利用银行客户端进行交易操作, 而商业银行还可通过客户端, 发布银行的活动信息, 邀请客户参与, 由此客户会在第一时间得知银行的动态信息, 积极参与银行的产业链服务。

2.2 提高服务能力

服务是商业银行的一大优势, 其在资金结构方面, 应着重提高服务能力, 通过服务吸引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将客户服务放在首位, 诚信对待业务客户, 例如:某银行柜台在工作时间内安排人员轮流值班, 以免客户来访无人接待, 由此提高客户心理上的积极性, 消除商业银行造成的风险意识, 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誉度。风险是金融客户关注的核心问题, 商业银行应利用客户的风险心理, 促使客户能够优先选择商业银行。

2.3 采取合作发展的方式

商业银行利用合作的方式稳固自身的业务市场, 不仅要实现各大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 还要与互联网金融建立部分业务, 如此在稳定商业银行结构的基础上, 引入互联网金融的用户, 在吸纳互联网优势的过程中不断拓宽市场业务[3]。例如:商业银行与支付宝合作, 实现快捷支付, 而且一个支付宝账号下可以关联多个商业银行卡, 创建便捷消费, 部分用户直接利用银行卡进行消费, 而支付宝则属于支付途径, 由此商业银行稳固了客户基础。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更具备优势, 着实提高商业银行运营的稳定性, 统一银行发展的步调, 既可以提高市场占据力, 又可以提升自身竞争力, 削弱互联网金融的影响。

3 结语

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确实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产生大规模影响, 所以商业银行必须深入分析金融市场的需求, 规划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另一方面, 拓宽金融客户市场, 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商业银行需找准自身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便于获得市场机遇, 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 2013 (4) :24-26.

[2]巴曙松.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 2012 (24) :90-92.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 创新与转型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利用平台大数据和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不断推出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争抢银行客户,分流银行存款,进入小微贷款等业务领域,逐步打破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领域的垄断,对商业银行带来一定冲击。下面,本文以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方面令人瞩目的阿里金融为例,分析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特征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探讨应对策略。

1 阿里金融的发展现状

2002年,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开始在金融领域创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阿里巴巴旗下逐渐形成支付宝、阿里小贷、余额宝、担保、投资等为一体的阿里金融帝国,覆盖支付结算、信贷、担保、保险等业务领域。

1.1 第三方支付 2003年10月18日,基于淘宝网而建立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诞生。创立之初,支付宝主要是单纯的通道支付工具,随着业务的拓展,已经具备了第三方支付、转账、归还信用卡欠款和贷款、水电气缴费、手机充值等多项功能。

1.2 小额贷款 阿里金融于2010年和2011年6月成立浙江和重庆阿里小额贷款公司,产品包括淘宝小贷和阿里小贷,前者为淘宝和天猫的客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后者为阿里巴巴的客户提供信用贷款。

1.3 其他金融服务 ①余额宝 2013年6月13日,阿里巴巴高调推出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其账户的本质是基金账户,收益为投资天弘增利宝货币基金的收益,账户内的资金能随时用于网上购物、转账等。②保险 2013年11月6日,中国首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有限公司正式开业,阿里巴巴http://weibo.com/aligroup?zw=finance以19.9%的持股比例任最大股东。众安在线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其业务主要包括电商交易的保险和理赔、互联网支付安全保险以及网上小微金融保险等。③担保 2012年9月,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重庆成立,阿里巴巴持股70%。该担保公司主要为重庆中小企业贷款和融资提供担保,如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等业务。

2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

从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看,其主要特征如下:

2.1 用户体验至上,简单、方便、快捷 一是高度重视用户体验,方便、快捷。如余额宝与支付宝、基金公司三方联动,从货币基金账户开立、购买到赎回,然后购物、支付、结算提供一站式服务,集购物支付、资金结算、投资理财、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简单、方便、快捷。二是效率高、灵活性强。如淘宝小贷网上审核快,经审核通过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余额宝可购买基金,也可以转账、支付、归还信用卡欠款。

2.2 成本低,门槛低 一是成本低。支付宝具备的转账、购买基金、便民服务等业务大部分是免费服务,一部分业务虽然收费,但价格显著低于竞争对手。二是进入门槛低。阿里小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阿里集团下C2C里的大量小卖家以及支付宝的一些个人客户,这类客户通常为无法在传统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弱势群体。余额宝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户理财门槛,1元起购的优势是银行或基金公司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理财产品的起购门槛无法比拟的。

2.3 对数据平台的依赖性强 阿里巴巴集团以淘宝网、天猫、阿里巴巴及支付宝的客户信息及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大数据平台——阿里云,无论是余额宝的开发上线还是阿里小额贷款的贷前评估、贷中、贷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阿里云这个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利用数据采集和模型分析等手段进行,这些平台数据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阿里金融业务拓展的空间以及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3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主要影响

3.1 短期内难以对商业银行业务形成大的冲击 ①第三方支付功能受银行制约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业务仅是电子银行支付的补充,用户必须开通网上银行,其转账限额、客户认证、资金划拨和清算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家银行。② 难以与银行传统贷款业务构成正面竞争 首先,阿里小额贷款的对象大部分属于传统商业银行不能或不愿提供贷款的企业或个人,与银行核心客户没有交集。其次,阿里小额贷款受制于资本金额规模和数据限制,贷款规模暂时只能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最后,受限制于淘宝和支付宝客户的规模、素质,其数据仅来源于单一的网站交易明细,距离真正大批量、多维度的大数据还有很远的路要走,业务拓展的空间有限。③面临较大的风险 从实践来看,支付宝、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游走在监管政策的边缘地带,涉嫌违法违规,一旦监管或银行控制风险措施落地,将受到极大的影响。余额宝是支付宝在不具备基金销售资格的情况下推出的服务,本质是基金账户而非无风险的存款利息,支付宝涉嫌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互联网交易的资金安全一直备受关注。有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进行大额资金汇划时,只需客户录入绑定手机收到的动态校验码,甚至是第三方支付的账户密码即可完成大额资金的划转,风险控制措施薄弱,近年来就曾多次发生过未经客户授权就从客户账户上划走资金的案例。

3.2 加大银行转型和创新的压力 ①加快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为了反击余额宝以及类余额宝产品继续从银行搬存款,大型银行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类余额宝产品,如交行推出“快溢通”,工行推出“天天益”,银行的负债成本提高了。同时,互联网上的货币基金将一般存款转化为利率至少高一倍的银行同业存款。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步伐,对商业银行定价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②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创新和重视用户体验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商业银行缺乏创新压力和动力,产品服务综合化、一站式运营程度不高,从流程设计到风险控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切实关心关爱客户需求做得不够,在用户体验至上的互联网金融强势攻击下,传统商业银行机构改革、产品开发、流程优化压力陡增。

4 商业银行的对策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商业银行必须清醒认识,理性看待,既不盲目跟风,也不误判形势,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核心竞争力。

4.1 理性看待,恰当采用竞争与合作策略 一是谨慎看待互联网金融带来的诱惑,避免盲目跟进。从阿里金融的发展来看,其核心目标是建立多维度的数据平台而不是和银行抢业务。商业银行必须谨慎对待、清醒认识,不能乱了分寸,胡乱上马投资或与之盲目合作。在电子商务领域,商业银行大可不必盲目跟随互联网企业的脚步,再用十年时间造一个银行系高大全的淘宝商城,而应该专心专注做好金融主业。

4.2 转变观念,满足低净值客户的有效金融需求 一直以来,传统商业银行更重视拓展中高净值客户,但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定位在刚参加工作不久的80、90后,对于已经被互联网深度教育的这一代来说,这群人未来购买基金、理财、相关的金融产品很可能会以互联网的形态进行,得年轻人者得未来,银行应改变轻视低净值客户的传统做法,重视年轻一代的平民需求,提前介入客户理财的生命周期,开发定制化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重视并满足低净值客户的有效金融需求。

4.3 强化专业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是细分客户需求,提供简便、高效、快捷的服务。实现从“管理为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和业务流程的转变,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二是强化综合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数据应用效果。银行应高度重视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增强数据挖掘能力,综合应用数据分析结果推进产品和服务的更新、营销和管理。三是提供综合化、多功能、集约化服务。立足于线下优势,发展线上业务,打造立体服务,加强综合业务处理,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务。对于标准化程度高、风险较低的产品逐步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发挥互联网交易成本低、方便快捷的优势,将线下的资源释放到更专业、更增值的专业金融服务上。四是整合资源,优化物理网点布局。随着电子渠道逐渐成为银行服务的主渠道,银行应考虑对物理网点实行收缩战略,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对物理网点进行有计划的、逐步的清理和淘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参考文献:

[1]朱宣宣.中国商业银行转型的内涵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3(07).

[2]邱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J].金融发展研究,2013(09).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 篇4

当前,微信支付、手机银行、云金融等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快速发展,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等业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将会对传统金融机构带来剧烈的冲击与碰撞,未来甚至可能转变传统金融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转格局。

以银行业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该如何应对这一新情况呢?本文拟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内涵及特征的探讨,分析其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最后针对银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应对的倡议及措施。

二、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互联网金融是指依托于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等业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企业组织形式主要为小额贷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以及金融中介公司等。

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将业务拓展至金融领域,构建出信息技术与金融资本相结合的创新型互联网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及特征

互联网金融在融资模式上,有别于传统的金融模式,如间接融资、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等,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

但二者皆是金融,拥有价值流通的共性,因此,在本质上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并无差别。

互联网金融交易信息相对对称,且交易成本低。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基于互联网公开、透明的特点,资金供应方能够通过网络搜索到对方全面的财力与信用状况信息;交易无传统中介,借助互联网平台省去了银行等中间环节,挤掉了中间成本,有效的降低了双方投融资成本。

另外,效率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是在网上处理,业务处理速度快,办事效率高。

如阿里的“信贷工厂”等。

(三)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目前状况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势头很猛,阿里巴巴、腾讯、苏宁等互联网公司对金融业务的强势进入,以及余额宝、P2P、微信支付等基于互联网的应用不断涌现,令我国传统金融机构颇感压力。

传统金融业务在线化服务、P2P模式、众筹模式,分别以各自拥有的优势,逐渐吞食着市场的份额。

当然,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也有自身的理由存在,如信用风险、非法集资风险等。

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抢占商业银行市场份额

面对互联网金融迅猛的进攻态势,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份额缩减。

永隆银行董事长马蔚华表示,互联网金融在支付方式、平台及跨界金融方面,对银行造成冲击,银行可能基本上抵不过互联网企业的进攻,被抢去市场份额。

同时,地产大亨史玉柱也表示,互联网金融可能蚕食掉银行20%的市场份额。

这可以很好理解,新事物的发展过程,必将会导致旧事物的缩减、退让。

互联网金融本身就有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效率高,加之无传统中介,挤掉了中间成本,而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市场份额减少成为必定。

(二)减弱商业银行中介功能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企业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金融搜索平台,为客户提供支付款业务,使资金供需双方利用搜索平台自主寻找交易对象,并完成交易,这与传统银行支付业务形成替代,致使传统银行在金融业务往来中资金中介的功能逐渐减弱,也就是说,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脱媒,加速商业银行的资金中介功能的边缘化。

未来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的作用,将会逐渐削弱,直至被取缔。

(三)迫使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方式、范围上,都已固定成型,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冲击着商业银行传统的发展模式。

中国银行原副行长李礼辉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机制创新将迫使商业银行作出转变。

马云也表示,银行不转变,我们转变银行。

商业银行如果自身不发展创新,适应这个新时代,那么,就会有更多像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创新,倒逼商业银行进行改革,否则,商业银行这位传统金融机构的“老师傅”,很有可能会被“乱拳打死”。

四、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银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以直面金融非中介化为起点

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明显下降很多,央行数据公布2014年上半年已不足六成。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强势发展,使得金融脱媒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因此,我国银行业应该直面这一理由,并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综合服务能力,拓展银行业务,收入来源多元化。

通过加强资产管理、债券承销、财务顾问等多项金融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服务。

其次,完善银行业务机构,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收入,特别是发展理财、开放式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业务。

在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美国、日本、英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益比重均在40%左右,美国花旗银行收入的80%更是来自于中间业务,由此可见,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巨大潜力。

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式,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通开展代收代付、债券发行、证券买卖、融资租赁等业务,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并寻求规避风险的策略,争取更大的获利空间。

最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信贷资产相对占比,挖掘新的盈利空间。

通过向小微企业客户、零售客户推广银行理财产品,加强银行业务精细化运作。

(二)以重视客户体验为核心

互联网金融利用自身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紧紧拴牢了客户的心,致使商业银行面对大量的客户流失的尴尬局面,因此,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经营模式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首先,银行在在开发设计新的产品服务时,就应该做足功课。

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开发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金融产品;其次,对银行流程进行整合、优化和创新,以保证对客户服务的高效性以及体验的舒适性。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5

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电子支付业务方面,传统的商业银行并没有开发这种业务,这种支付形式主要是非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贸易中将其作为第三方支付业务开展的,在互联网上进行支付可以使社会的资金流动的更快,而且这种资金的使用方式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第三支付平台,传统商业银行可以宣传自己推出的金融产品,这种支付中介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办理金融业务的习惯有所改变。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支付企业的创新,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企业开始把这种支付扩展到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在教育、交通等领域都开始使用第三方支付,这些变化不仅给金融机构带来很多经济利益,而且对于广大的用户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互联网的网购需要贸易双方在网络上完成支付,然而现在人们在购买基金时也可以在网上进行支付,这可以节约金融机构的人力资源。一些新的支付方式的出现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说移动支付和预支付使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一些业务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2.2 融资领域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融资领域的创新,P2P模式的出现可以调节资金的余缺,从总体上看,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人都会选择这种模式来进行直接的信贷,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借贷的周期比较短,而且涉及的资金量比较少,而且用户获取信息的平台也比较多,这种个人对个人的信贷方式有很多具体的.模式,线上无担保模式可以发布信息,网络平台在这种模式中相当于一个中介,没有担保的性质。同时拥有发布信息和担保职责的是线上担保模式,客户在这种融资模式下可以获得网络平台的本金和利息,这样就一定程度上相当于金融机构。还有一种涉及借贷双方的债权转让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借款人先从公司获得资金,然后再将这些资金转让给资金出借人,而主要的转让形式是理财产品,在这种借贷关系不会出现债权债务合同。

2.3 投资理财领域

支付宝的余额宝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种重要的理财产品,余额宝需要用户存入一定的资金,这种行为和购买货币市场基金有很大的相似性,余额宝和支付宝是有密切的联系的,用户在网上进行交易的时候可以使用支付宝进行虚拟支付,他们也可以把余额宝作为一个支付选择。以前互联网是没有理财业务的,然而支付宝的出现为余额宝的兴起提供了网络平台。传统的基金理财户在人均投资额上远远高于余额宝的人均投资额,但是余额宝的出现却分流了传统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而且传统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也相应地减少了。为了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第三方支付企业开始寻求与基金公司的合作,不断拓宽自己的直销渠道,这样传统银行的销售渠道便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金融就是将金融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上,这就使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大的风险,金融行业的资金链涉及到很多领域,因此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而互联网从出现到现在,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其本身也有很多风险,因此互联网金融所承担的风险会更加复杂。互联网在交易的过程中涉及的利益方都是以虚拟的身份出现的,因此通过用户所填写的信息很难鉴别他们的身份,所以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安全问题,现在存在一些机构利用互联网的缺陷进行洗钱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大笔金额交易的时候一定要使用安全检查工具,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发展也给用户带来了很多的资金使用风险,互联网平台很难检测这些资金的来源。有些互联网融资公司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严重的信用风险,这些公司一直对外宣传自己的违约率很低,这些公司的行为加大了互联网金融的融资风险。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余额宝虽然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理财产品的选择,然而在宣传的过程中过分强调高收益,对于产品潜在的风险会可以隐瞒,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导致资金在流动时出现风险,当投资者不知道这种理财产品存在很大的风险时,他们面对货币市场的不稳定情况时便会很容易赎回自己的产品,这样会对自己投入的资金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理财产品在互联网金融领

域直销时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说利率的下降,面对这些问题,第三方支付企业要采取应对的措施,从而保证公司的理财产品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

4.1 实施战略合作

传统的商业银行在时代的要求下开始不断寻求新的经营发展战略,一直以来,银行都认为在互联网上开拓业务会很容易产生金融风险,然而互联网金融的数据表明银行可以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广泛空间来发展新的业务。银行可以开展与证券公司的合作,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双方可以建立一些账户平台让客户实现互通,而且双方的客户还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账户,这种高效的金融服务也需要双方开拓线上渠道,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真正的对接。

4.2 利用自身优势

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然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银行在很多方面受央行的货币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的货币环境比较宽松,银行在与互联网金融竞争时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保障资金稳定的同时可以优先吸收同行的资金,这样对于银行的“宝宝”来说会有很大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收益率的提高上。银行出现的时间比互联网金融更早,在多年的发展经验中,传统银行有比较完善的理财体制,而且资金的流动也更加安全,这对于风险较高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很多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安全性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些时候银行会受到货币资金流动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会选择吸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资金,这样银行才能提高自身资金流动的安全性。

4.3 发展直销银行

很多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面临严重的金融危机时开始发展新的银行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是通过远程渠道来进行的。直销银行这种银行经营模式有着自己显着的优势,比如说成本较低,虽然直销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但是通过独立的团队运作,它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且很多金融产品在利率方面也更优惠,这种模式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时能够经得住考验,我国银行在运用这种经营模式时可以充分借鉴外国的经验,这样才能使自身的业务拓展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有着雄厚的资产,并且面对风险有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案,这些方面的优势可以为直销银行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

5 结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6

——基于湖北省京山县鄂村的调查

【1】刘燕舞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根据农民外出务工的时间段及其原因,可以将农民工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一类为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一类为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金融危机对这三类农民工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因其在城市能够安身立命已不足为虑;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因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为他们从城市退回农村生存提供了最大的保障,从而也不会引起严重的问题;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一方面因其不能在城市安身立命,一方面又失去了作为退回农村生存保障的土地,因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金融危机、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

近半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长三角、珠三角甚至内地,大量外向型的中小企业倒闭或大量裁员,而农民工首当其冲。农历2009年春节前夕,大规模农民工因失业或工资待遇降低而纷纷提前返乡过年。人保部2008年12月初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1月底,十省份(四川、重庆、河北、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甘肃等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最新数据显示则有近1200万名农民工返乡。到目前为止,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继续延烧,对农民工的影响仍将持续,农民工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其返乡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明显增多。因此,研究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中国农村的情况是非常复杂且非均衡的,我们不能简单划一地认识某一个问题,对待金融危机下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是如此。农民工有着不同的类型,金融危机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其影响是不一样的。本文以我们在湖北省京山县鄂镇鄂村的调查经验为材料,拟从农民外出务工的原因与时间段为切口,以他们对土地的处理为具体分析对象,探讨金融危机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工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京山县位于湖北省中部,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是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鄂镇位于京山县东南,地处应城、京山、天门二市一县交汇处,东与应城市接壤,南与天门市毗邻。鄂村是鄂镇的镇中心村。鄂村现有人口1757人,现有耕地计税面积3762亩,实际面积(含开荒的荒地)超过5000亩。鄂村人均耕地在2.5亩到3亩之间。

根据我们的调查经验,我们发现鄂村农民外出务工大致有三个时间段,我们根据这三个时间段将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类型划分为三种,分别为: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以下分述之。

第一次抛荒潮是1987年至1992年。1987年,鄂乡开始撤乡建镇。因为新的集镇的建立,市场的放开,给农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空间。作为镇中心村的鄂村便开始有部分农民抛荒农田涌入集镇,这是第一次出现的抛荒潮并持续到1992年。这一轮抛荒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市场吸纳型抛荒,农民抛荒的目的是为了进入市场发展,因而,相应的我们可以将这一时间段外出的务工人员称之为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 按照学术惯例,本文县级以下的地名和人名均做了技术化处理。

刘燕舞(1983-),男,湖南平江人,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生,主要从事农村社会学与乡村治理研究。【1】

市场吸纳型抛荒导致鄂村离村外出的有40户,其中外出最多的是靠近集镇的1组,从1988年至1992年约出去30户,占这一时期鄂村外出村民总数的近70%。这一时期外出的人主要是到鄂镇集镇,去往京山县城的有10户。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他们都不是普通的村民,一般都是村中的精英。二是这批人大多数有一技之长,即使没有技术的也是比较聪明的和胆子比较大的。三是他们之所以敢抛荒出去发展说明他们都是有出路和退路的,而不是盲目外出。四是他们出去的主要项目都是经商,成为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五是到目前为止,他们没有一户回村的,也就是说,他们当中没有一户在外面生活得很困难,他们中现在生活过得最差的如果放在鄂村来看也属于中上水平的家庭。为应付第一轮抛荒潮,鄂村开始接受外来移民,抛荒土地的农户则将自己的房子卖给外来移民,同时将土地送给外来移民耕种。在村庄的内部规范里,这种卖房子的同时送土地,相当于是将土地“买断”了。

第二次抛荒潮是1995年至1997年。此一轮抛荒主要是由于农业税费太高所致,我们可以将此轮抛荒称之为税费逼迫型抛荒,相应的我们将因此而外出务工的人员称之为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

1988年时,农民负担已经开始增长。一位村干部介绍说当时他有18亩田,为了想减少田亩数从而减少上缴税费,他便向村上提出要退5亩田出来,但村上没有同意,理由是干部不能带头这样做。1988年时,鄂村的亩平负担是75元,水费每亩是15元,两者相加,当时的亩平负担达到90元。此后亩平负担不断增加,到1997年第二轮土地延包时,亩平负担达到280元左右。各个组的负担不一样,有的组甚至还多一些,最少的亩平负担也达到260元左右。1995年至1997年农民负担的快速增加,使得土地成了烫手的山芋,大家都不愿意要,很多人就索性抛荒外出务工,土地随便村干部怎么处理,只要不找他们要农业税费就行。因此,1995年至1997年是鄂村的第二次抛荒潮,这次抛荒的情况比第一次严重得多,抛荒面积达到了20%,也就是说整个鄂村抛荒的实际面积达到了将近1000亩。

1995年至1997年第二批外出务工高潮掀起,外出务工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躲避农业税费负担。用村民的话说就是当时种田没有利润可言,除掉成本和税费后,每亩大约能盈余200至400斤稻谷,而粮食价格持续低迷不起,因此,在高税费与低粮价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宁愿选择外出务工。这个时候出去的人处理土地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自己把房子卖给外来移民,土地则免费送给外来移民耕种。另一种是自己丢下土地不管了,直接外出,因此,土地荒在那里,这种情况的土地流转最终靠村干部处理,村干部的办法就是到四川和重庆去招徕移民,为他们办理落户手续,条件只有一个,就是交齐农业税费。由于抛荒的情况严重,当时从四川和重庆过来的移民其接受的田亩数户均在36亩左右。与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相比,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有几个特点:一是他们仍然是村中脑子比较灵活的,基本上仍然可以算得上是村里的精英,如果与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相比,他们算得上是二类精英。二是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的出路没有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好,因为他们主要是以为其他老板打工为主,不像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可以当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所以,他们的境况要差一些。

与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以及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不同的是,税费改革后,仍有大量村民外出务工,相应地我们将这一时间段外出的务工人员称之为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对待土地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与前述两种类型的外出务工人员是不一样的,他们既不会将土地“卖”给外来移民,也不会将土地抛荒不管,而是将土地转包给在村的村民或免费转包给自己的父亲或岳父或其他亲戚。其中,将土地转包给本村村民是按每亩100元的价格计算,但土地补贴则由土地承包经营户所得,并不随土地一起实现流转。将土地转包给父亲或岳父的往往是那些父亲或岳父还有劳动能力的人,农田补贴不随土地流转,只是不要父亲或岳父出转包租金。

我们弄清外出务工人员的上述三种类型后,结合土地二轮延包再来分析与探讨他们逐渐所面

临和出现的问题,我们的分析线索仍以土地为基点。1997年实行二轮延包时,上述三种类型的务工人员对待土地的态度是不同的。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因其本身可以在城市安身立命,所以他们不在乎能否再次分到土地。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此时则都还在家里,他们的土地是没有变化的。而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此时并不想回来,因为他们谁也看不到税费改革会有后来的走势,他们当时的经验是税费负担在逐年增加,且数额高昂,因此,即使要确权确地,该抛荒出去的仍然照样出去。也正因为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众多,从而使得1997年的二轮延包并没有落实,而仅仅只解决了将抛荒的土地转包给外来移民的问题,因此,外来移民当时可以任选好的土地。

真正将土地确权是在2004年。此时的形势已经不一样了,农业税费取消了,而且开始实行粮食种植补贴,每亩各种补贴总共31元。由于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将近1000亩田抛荒了,所以,外来移民接管土地后占的田亩数都比较多。2004年确权确地时因为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需要口粮田,因此,需要从外来移民那里拿出一部分田作为口粮田的分配。事实上,在2004年,村上确权确地时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种是按照《土地法》将外来移民赶走,把土地退还给抛荒的人,但这样做村民不同意,认为当时抛荒的农户一走了之,将负担留在了村里,而村上则面临着要返还这10多年来从外来移民那里征收的农业税费,这不是小数目,以村上现在负债80万的财力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村上提出要保护外来移民的利益为理由而最终拒绝了这一方案。方案二是将外来户赶走,但土地也不分给抛荒的人,而是重新分配给本地人,这最符合本地人的利益,有不少本地人就打这一主意,不过,面临如第一种方案相同的问题,村上仍然将这种方案否决掉了。方案三就是不将外来移民赶走,但需要外来移民按人均分配土地后将仍然多余的地“吐”出来,村里将这些“吐”出来的土地集中,然后以户均2亩的方式分给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这种方案在2004年时是一种最为折中的方案,因此,村上最终决定采取这一方案。具体执行情况如下:2组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据不完全统计有20户。14组只有2亩口粮田的有2户。7组最多,有2亩口粮田的有12户。整个鄂村只有2亩口粮田的约有150户,占整个鄂村人数的近30%。全村外来移民户据不完全统计有57户。应该说,当时的操作是比较顺利的,原因就在于:一是外来移民即使吐出一部分田其所占的田亩数仍然要比本地人多。二是外出务工的人因为当时田亩的补贴不是很多因而不是非常在乎是否要田,有2亩口粮田就可以了。三是当时国家的宏观经济走势是比较好的,外出务工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然而,当支撑上述方案顺利执行的条件改变后,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现在上述条件改变主要是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不如以前那么理想。二是涉农补贴持续几年迅速增加。这两个条件的改变对于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与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与对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市场吸纳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来说,由于他们早已在城市安身立命,他们不会因为这两个条件的改变再重新回到农村。对于税费改革后外出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回到农村可以随时收回他们自己的土地,而涉农补贴本来就没有随他们的土地一起流转,所以,这种符合中国常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安排为他们提供了在金融危机下可以从城市退回农村生存的最大保障。

因此,我们探讨金融危机对农民工的影响最大的当属于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与2004年相比,现在的情况是,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随着沿海甚至包括内地的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倒闭,大量的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最终会返回村庄,他们需要有土地耕种。从粮食补贴来看,这两年的涨幅是比较明显的,鄂村今年每亩的补贴总共达到了140元。从土地流转看,土地不是十年前烫手的山芋,而是现在的香饽饽,现在每亩的流转费用100元,而且还有上涨的趋势。因此,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如果能将土地要回来的话,每亩的空手利润会达到250元左右。按照人均3亩田地分配的方案,四口之家的农户12亩田至少能空手获得3000元的利润。因此,那些只有2亩口粮田的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

已经不甘心只有2亩口粮田了,而是要求村里重新平均分配土地。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回来要回自己的土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如果真的走上司法诉讼的渠道,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在法律意义上要回自己的土地。特别是对于那些抛荒外出后其土地由村级组织负责流转给外来户的情况。不过,这在村庄内部是不合理的,村支书的话很能表明观点:“当土地作为负担时,你们纷纷逃避,当土地作为利润时,你们纷纷回来要,这是坚决不允许的事情。”村支书的话也代表了一直未外出而未将土地抛荒的人的看法,也就是说,现在占有土地的村民与现任的村组干部在这个问题上意见是高度一致的。

然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从而迫使更多的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不得不返回农村务农。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农业政策上释放出越来越多的利益,比如,会不断提高粮食收购的保护价,不断提高粮食补贴与其他惠农综合补贴,从而不断刺激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的利益神经。因此,金融危机、涉农补贴、土地需求等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形成多重压力,基层组织面对此种形势感到非常棘手。村支书说在我们调查期间,就已经有3户农民向他打电话了,说不能在外面打工了,要回来种田,要支书帮忙解决,或者直白点说就是这些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现在想要回他们的农田。因此,现实形势会给村组干部造成非常大的压力,更何况他们原来处理土地的方式并不符合土地法的规定,尽管他们有道理,但当税费逼迫型外出务工人员因遭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外面遇到生存问题要回来种田时是不会和村干部讲道理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生存就是最大的道理。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到,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严重以及涉农补贴的进一步增加,税费逼迫型抛荒所致的大量外出务工人员的无地或少地与现有的村庄原住民占有的大量土地和外来移民所占有的大量好地必然会产生严重矛盾,而这种矛盾仅凭现在的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

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是特定的时空背景所制成的问题,金融危机对他们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我们认为,要妥善并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对于那些户口完全迁出村庄的农户,不管其迁出去一个还是举家迁出,只要他们迁出后与村庄不发生任何关系,就应该将其所有土地收归集体所有。

其次,应维持现有的土地占有格局不变,以维持整体稳定,因为现有的土地占有格局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刚性结构,现在如果想重新调整既不符合现行土地法的规定,也不具有操作性。

第三,在维持前两条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应将第一条中收归集体所有的土地重新分配给税费逼迫型抛荒外出务工人员,让他们能得一点是一点,以尽可能化解他们的不满情绪,从而维护社会稳定。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7

一、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 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业务的主导地位下降

商业银行目前的支付平台是相对封闭的内部循环系统, 体现了银行间的竞争性形成的传统防卫型经营模式特征, 这是确保客户信息和资金安全的需要, 但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共享的经营模式造成了各家商业银行只能靠自我积累来吸引和维护客户。至2015年, 已经有269家机构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2013年我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5万多亿元。2014年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超过8万亿元, 同比增长了50%。2015年一季度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就达2.4万亿, 规模增长迅速。消费者显然更愿意选择便捷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方式进行支付结算。这无疑使互联网金融拥有的雄厚客户基础和未来成长性对商业银行构成了明显挑战。

(二) 商业银行的金融中介地位受到威胁

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较高, 但是互联网金融, 尤其是P2P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阿里小贷、人人贷、宜信债权转让和陆金所等网络借贷也风生水起。2013年我国P2P网贷平台有713家, 2014年P2P网贷平台达1613家, 增速达1.26倍, 2015年截至2月末P2P网贷平台就达2143家。成交量也从2013年的1058亿元升至2014年的2528亿元, 而2015年上半年网贷平台的成交量已达3006.19亿元。当前, 金融脱媒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阿里小贷和人人贷的高效运营让人们开始相信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主渠道未来未必是银行业, 互联网金融在货币资源配置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上都要高于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参与货币信用创造过程, 商业银行的中介作用已经逐渐减弱。

(三) 商业银行的融资受到影响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存款大多来源于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和银行间同业拆借, 吸引的存款资金越来越少。2013年6月, 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联手天弘基金推出理财产品“余额宝”, 继余额宝之后, 同类产品“活期宝”“现金宝”“百度百发”“e祖宝”“快钱支付”等陆续上线。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由于具有流动性强、收益高、安全性好和使用便捷等特点, 使人们纷纷将自己的存款投入到互联网金融中, 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也变得越来越难, 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存款量逐年下降。

商业银行如果能够积极迎接挑战, 正视现实顺应变化, 多方面进行金融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 互联网金融也将使商业银行面临发展的新机遇, 即客户结构将明显优化, 信息处理的自动化将有效削减人工成本, 信息盲区大大减少有利于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 能够更贴近客户的需求树立银行服务的良好品牌形象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产生冲击的原因分析

(一) 互联网金融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

银行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但也需要较高的市场交易成本, 如贷款信息收集成本、合同费用、信用评价、信用风险管理成本等。但在互联网金融机构中, 主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完成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价以及风险管理, 并且通过网络来进行资金供求的合作, 使成本大大降低。

(二) 互联网金融使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弱

商业银行主导的市场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对称。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实现了对借贷资金、物流等信息的全天候监控, 交易双方信息高度透明, 可以得到充分的信息沟通, 使得管控风险的难度和成本都大大降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深入发展, 未来“互联网直接融资市场”或“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形成一个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运行机制。

(三) 互联网金融拥有强大的网络支付功能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持续增长, 支付业务模式也呈多样化趋势, 不仅可以为客户提供境内网络支付的便捷服务, 还可以提供跨境网络支付服务等, 客户在互联网金融机构可以体验全面细致的服务。然而商业银行由于地域、时间和交易成本的限制其支付结算能力已越来越不如互联网金融。

(四)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传统, 业务流程繁琐僵化, 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灵活便捷

商业银行的贷款流程主要包括:借款人提出申请, 提供贷款资信, 并向银行提交财务报告、抵押物清单及证明等材料;银行对借款人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对其信用等级进行评估, 判断借款人目前的经营状况、中期盈亏和长期发展, 进而按照规定权限进行逐级审批;签订借款合同, 并约定贷款的种类、用途、金额、利率、期限、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纠纷处理等事项。不仅事项繁琐, 而且审批时间少则数天, 多则数周。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 以阿里信贷为例, 其淘宝商户贷款流程仅包括:三分钟网上申请, 没有人工审批, 一秒到款。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逐渐呈现出潜在的缺点和风险。至2014年底有183家P2P网贷平台出现问题, 至2015年4月末多达253家平台公司出现问题, 使得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触到了法律的红线。当前急需法律法规和专门的机构来规范互联网金融, 建立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 使我国的金融环境更加健康有序, 也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公平竞争, 但也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积极利用互联网提供便捷服务, 做好信息系统的全面升级改造

互联网金融时代, 银行信息系统必须具有易接入性、高开放性、能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等, 以交易便利、分享自由和安全可控为银行全新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银行应该积极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对银行新业务进行前期宣传, 并且加强移动互联网银行业务的推广, 简化交易手续, 使很多以前必须去银行柜台办理的业务可以通过网络自助办理, 推进去柜台化进程的同时, 增加支付和办理业务的便捷程度。

(二) 调整贷款结构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紧张, 信贷收紧的情况下, 为了严控不良贷款, 银行大多将贷款投向有实力的大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应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占比, 适度放宽贷款标准, 扩大贷款规模, 完善抵押担保制度, 允许企业以知识产权和专利等多种形态的抵押物作为担保。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制造类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还可以巩固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的稳定性。

(三) 重新定位目标客户

商业银行在信贷领域一般选择信誉良好的中大企业客户, 而中小微企业或大多数个人客户因没有达到商业银行的信贷要求而不能获得贷款, 无法满足大多数社会公众的需求。我国超过一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 商业银行能够拥有这些企业客户, 那么商业银行的利润就应该可以大大增加。不同客户有不同的金融服务需求, 商业银行必须设计出不同的产品来提供给客户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四) 商业银行应提供综合化的服务

一般企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表现为:一是融资需求, 二是结算、咨询等非融资服务需求。与互联网金融机构相比, 商业银行有着更为丰富的资源基础和经验积累, 使商业银行比互联网金融更具优势。当前商业银行简单的存贷业务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应该不断拓展新业务, 如资产管理等业务, 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化服务。

(五) 加速产品创新

首先, 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不仅要了解理财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其他互联网金融同质产品定价, 更要听取一线营销人员的建议, 做到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讨论和决定;其次, 要结合专业知识, 利用科学的评定方法来研发新的产品, 或者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升级。

摘要: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功能、金融中介主导地位、信贷融资业务均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原因主要包括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低、交易双方信息透明度高、网络支付功能强大、业务流程灵活便捷。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应与互联网金融相互合作并积极参与网络时代的竞争,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利用互联网提供便捷服务、调整贷款结构、重新定位客户、提供综合化服务和加快产品创新等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

参考文献

[1]曹胜.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纵横, 2014, (06) , 43-47.

[2]王筠权, 王国成, 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 2013, (12) :3-5.

[3]王军.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

[4]袁博, 李永刚, 张逸龙.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中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3, (12) :66-70.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对策 篇8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影响;对策

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正值我国金融业改革的关键时期,是金融体制改革与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对原有商业银行带来"去中介化""泛金融化"和"全智能化"的新的挑战,商业银行需大力发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渠道创新和平台模式创新以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挑战。据此,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若想稳步、健康发展,应采取针对性的应对对策。

三、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一)对金融中介地位的影响

1.分解融资中介业务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应用,导致信息传输形式和途径发生了一定的转变,这为金融交易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广泛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今天,将会完整保存和详细记录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全部信息,可从多个方面判断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和信用情况,其获得成本较低。在此种条件下,商业融资业务逐渐被分解,不再依赖商业银行。

2.削弱了支付中介地位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支付中介平台,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扮演着中介角色,流转资金。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入,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并对原有的支付中介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对资产业务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渗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信贷业务。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相比,在中小型规模和个人信贷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贷款流程简单、贷款时间简短、贷款类型多样。

(三)对收入渠道的影响

1.利差收入

在商业银行中,利差收入是主要收入渠道,据相关数据调查统计表明,利差收入在其总收入渠道中比重达到70%。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渗入,强烈冲击了银行的原有盈利模式,导致大量中小规模客户资源流失,互联网理财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银行的利差收入,其中最为代表的便是余额宝。

2.中间业务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的今天,存货款利差呈现逐渐缩减的态势,中间业务地位日益凸显。然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对银行的中间业务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具体表现如下:

(1)银行原有结算和支付业务逐渐被网购支付、代理收费等手段挤占,第三方平台支付和商业银行支付相比,具有支付成本低的显著优势,并具有一定的延后功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大力支持和认可。

(2)商业银行原有代理和理财业务与代理基金、保险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中第三方支付价格优势明显。

(四)对传统经营服务模式的影响

1.完善传统服务模式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中,满足用户需求是首要问题,它以用户需求为切入点,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服务,它注重客户体验,提倡平台的开放,强调互联网科技和现代金融技术的有效融合。在此种条件下,商业银行传统用户服务模式与之相比,稍显落后,不再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2.健全小微信贷模式

对于中小规模企业而言,融资困难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一直以来,商业银行无法分解小微信贷风险,互联网金融却在小微信贷中具有显著的优势,这有助于小微信贷企业信用的挖掘,减小了信贷风险,并降低了信贷成本。

四、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应采取的对策

(一)重新界定金融发展方向,形成互联网思维

在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中,应合理融入互联网思维,不断调整经营模式,优化银行信息系统,创新网络平台,最大限度地利用互联网,不断创新金融业务,拓展金融市场,增强银行综合竞争实力。我国商业银行应合理把握时代发展特点,仅仅抓住互联网金融,形成互联网思维,促进银行的持续、健康發展。

(二)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业务

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物联网技术,从网络支付、理财、融资和移动金融为切入点,在支付方式、服务功能、服务途径等方面进行创新优化,率先占领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有利位置。

1.创新支付方式 在从线下逐渐向线上过渡的过程中,坚持安全、快捷、顺畅、定制的原则,不断创新支付方式,构建合理的线上结算体系,线上收单、电子账单支付是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应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良好、标准的合作关系,制定统一的管理标准和制度。

2.创新服务功能 最大限度地利用最新技术手段,创新信贷产品、业务流程、工具和体制,着重建设在线供应链融资、网上融资和网络独立循环贷款,构建现代化、在线化的运作模式。

3.创新服务途径 着重推广移动金融业务,其中近场支付、移动理财和商务是重点,围绕银行构建移动金融服务商圈,为用户提供及时、贴心、有效的掌控金融服务。

4.创新平台模式 有效融入至互联网服务商圈,妥善处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关联方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取长补短,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三)加强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

商业银行应加强和互联网科技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从技术、用户资源、信息等多个层面进行协调。首先,加强技术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开发出更多可行、科学的信息系统和软件;其次,加强用户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商业银行掌管着不同行业领域中大规模企业的信息资源,互联网企业具备广泛的网络用户信息,这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资源共享,并能实现优势互补;最后,针对小微业务加强交流合作。互联网企业和商业银行相比,在小微信贷中具有优越的信息优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而商业银行具有雄厚的资本,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出资模式与互联网企业共同协作建设小微企业融资平台,进而开拓小微信贷市场。

(四)注重客户体验

互联网金融具有方便性、快捷性和广泛性,它得到了广大用户的广泛喜爱和待支持,导致商业银行用户资源大量流失。为扭转现状,商业银行应注重用户体验,构建围绕用户的经营模式。首先,商业银行应全面调查、统计用户个人情况,并借助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发用户需求,以此为依据,研发产品;其次,商业银行因尽可能地简化业务流程,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快速的服务。因此,在不干扰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效果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尽量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应强化营销工作,加强与用户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而全面掌握用户需求。

五、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商业银行若想在激烈的冲击中稳步发展,应紧密结合自身发展特点,明确时代发展特点,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合理借鉴成功经验,不断优化经营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增强综合竞争力,进而保证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篇9

1.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 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从发展路径与用户积累途径来看,目前市场上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运营模式可以归为两大类:一类是独立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全独立于电子商务网站,不负有担保功能,仅仅为用户提供支付产品和支付系统解决方案,以快钱、易宝支付、汇付天下、拉卡拉等为典型代表。

另一类是以支付宅、财付通为首的依托于自有B2C、C2C电子商务网站提供担保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公司主要有交易手续费、行业用户资金信贷利息及服务费收入和沉淀资金利息等收入来源。

此模式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最普遍模式。

第三方支付的兴起,不可避开地给银行在结算费率及相应的`电子货币/虚拟货币领域给银行带来挑战。

第三方支付平台与商业银行的关系由最初的完全合作逐步转向了竞争与合作并存。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走向支付流程的前端,并逐步涉及基金、保险等个人理财等金融业务,银行的中间业务正在被其不断蚕食。

2.P2P网络贷款平台

P2P(Peer-to-Peer lending),是指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

P2P平台的盈利主要是从借款人处收取一次性费用以及向投资人收取评估和管理费用。

贷款的利率确定或者是由放贷人竞标确定或者是由平台根据借款人的信誉情况和银行的利率水平提供参考利率。

目前阿里金融已经开发出订单贷款、信用贷款等微贷产品。

客户从申请贷款到贷款审批、获贷、支用以及还贷,整个环节完全在线上完成,零人工参与。

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金融,截至,阿里金融服务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13万家。

3.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控方面有的放矢。

阿里小贷以“封闭流程+大数据”的方式开展金融服务,凭借电子化系统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核定,发放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及应收账款抵押贷款,单笔金额在5万元以内,就是典型的业态。

4.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

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

众筹的规则有三个:一是每个项目必须设定筹资目标和筹资天数;二是在设定天数内,达到目标金额即成功,发起人即可获得资金;项目筹资失败则已获资金全部退还支持者;三是众筹不是捐款,所有支持者一定要设有相应的回报。

众筹平台会从募资成功的项目中抽取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

目前国内对公开募资的规定及特别容易踩到非法集资的红线使得众筹的股权制在国内发展缓慢,很难在国内难以做大做强,短期内对金融业和企业融资的影响非常有限。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特点:(1)成本低。

资金供求双方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别、匹配、定价和交易,无传统中介、无交易成本、无垄断利润。

(2)效率高。

互联网金融业务主要由计算机处理,操作流流程完全标准化,客户不需要排队等候,业务处理速度更快,用户体验更好。

商户从申请贷款到发放只需要几秒钟,日均可以完成贷款1万笔,成为真正的“信贷工厂”。

(3)覆盖广。

互联网余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

(4)发展快。

依托于大数据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长。

以余额宝为例,余额宝上线18天,累计用户数达到250多万,累计转入资金达到66亿元。

据报道,余额宝规模500亿元,成为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5)管理弱。

一是风控弱。

互联网金融还没有接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不具备类似银行的风控、合规和清收机制,容易发生各类风险理由,二是监管弱。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监管和法律约束,缺乏准入门槛和行业规范,整个行业面对诸多政策和法律风险。

(6)风险大。

一是信用风险大。

现阶段中国信用体系尚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还有待配套,互联网金融违约成本较低,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理由。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大。

中国互联网安全理由突出,网络金融犯罪理由不容忽视。

一旦遭遇黑客攻击,互联网金融的正常运作会受到影响,危及消费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1.对传统融资系统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完全可以取代目前的融资模式。

因为随着社交网络、搜索引擎、云计算等技术的出现,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以通过社交网络揭示和传播,又能被搜索引擎捕获,并在云计算的高速信息处理能力保障下实现快速、准确匹配,从而使投融资活动不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而直接在互联网上完成,大幅降低了交易双方资金、期限及风险收益的匹配成本。

互联网金融的上述特征使原先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服务支持的群体,如小微企业、个人客户等,也可以较容易地得到金融支持。

上一篇:08年奥运圣火传递思想汇报下一篇:征兵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