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预防及控制

2022-05-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手术室感染预防及控制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行手术治疗患者76例(2019.01-2020.12),随机分成甲、乙组,各38例。予以常规管理、手术室精细化管理。比对、分析两组效果。结果 乙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甲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高于甲组(P<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用效果确切,能预防医院感染,提升医疗质量,值得优选。

[关键词]: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手术室为医院重要疾病救治场所,存在环境复杂、性质特殊、风险高等特点[1]。现阶段,随医疗技术发展,手术类型和方式的增加,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术治疗是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案,手术期间患者组织、器官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故感染风险增高,影响病情恢复的同时,加重身心痛苦,影响预后质量。因此,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至关重要。研究显示[2],在手术室管理,应用精细化护理管理,能提高护士综合能力,能有效预防感染,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01-2020.12医院的76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6例患者,随机分成甲、乙组,各38例。甲组:男/女24/ 14;年龄20-83(avg,49.56±2.45)岁。乙组:男/女22/ 16;年龄20-85(avg,49.71±3.64)岁。两组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甲组:强化教育,帮助患者熟悉环境,介绍各项规章制度、手术及流程,并告知手术相关事宜,使患者明确手术相关注意事项。遵医嘱协助用药,确保用药规范。规范饮食,遵守多餐少食原则。

乙组:①成立精细化护理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专科护士组成,小组集中塔伦护理问题,探讨护理难点,查阅书籍和文献,整合护理方式,并根据患者病情以及实际情况,明确护理管理方案具体内容。②加强制度培训:不断优化制度,包括:预防手术感染制度、手术室器械消毒管理等,要求坚持“七步法”洗手,加强手术室物品(器械、空气等)细菌监测工作,及时灭菌消毒。组员定期接受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培训内有巩固知识、学习护理知识、解决护理问题,并进行考核。③手术室消毒与灭菌:规范消毒灭菌流程,不定期抽查消毒灭菌质量,并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保证手术室消毒质量。④手术室器械管理:手术器械灭菌消毒后,应按照规范进行贮存与使用,防止因手术器械污染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⑤加强监督机制:实施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形成监督机制并落实,保证手术室护理行为规范。除此之外,成立奖惩机制,以提升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严格遵守者,给予奖励,形成典范予以表扬。未严格遵守者,给予严惩,并于绩效挂钩,进而保证护理管理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医院感染(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泌尿道感染,三项和为总发生率)发生率、医院感染质量(安全管理、环境管理等,100分,其分数与医院感染质量呈正相关,即:分数高,医院感染质量高)。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5.0,计数(%)、计量(±s)资料,为c2、t检验; α=0.05,P<0.05,表明数据有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

乙组低于甲组(5.26%vs21.05%)(c2=4.145,P=0.042),见表1。

2.2对比两组医院感染质量

乙组高于甲组(P<0.05),见表2。

3讨论

手术室护理具有任务重、技术强等特点,患者器官组织呈程度不一的暴露现象,故有较高的感染风险[3]。再加上,手术室环境等因素影响,增加医院感染概率,从而增加身心困苦,加重经济负担。因此,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已成为手术室感染防控的重要研究内容。

虽然传统常规管理有预防医院感染的作用,但管理措施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管理效果欠佳。本组研究示:乙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甲组,医院感染质量评分高于甲组(P<0.05)。提示: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能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4]。相比常规护理,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更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成立管理小组,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能定期探讨护理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保证现存问题的不断改进,保证护理质量管理的规范性。同时,在此基础上,提高护士的职业素养,并对护理管理流程予以完善,加强手术室器械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祛除常见诱发感染因素,其效果十分显著。此外,开展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能规范护士的自身护理行为,提高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对患者病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手术室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应用效果确切,,能预防医院感染,提升医疗质量,值得优选。

参考文献

[1]凌洁,丁国芳. 手术室细节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效果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9):181-182.

[2] 刘晓艳,刘晓蓓,高倩,等.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2):1557-1560.

[3]盛婷. 精细化理念在控制医院手术室院内感染护理管理中的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19,43(7):809-810,815.

[4]沈剑英,舒姗红.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174,179.

作者:唐梅

第2篇:探讨手术室的感染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

【摘要】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同时也是医院感染易发地段,手术感染不仅使病人的痛苦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同时还对病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因此,了解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加强预防与护理,控制手术感染是非常的关键的,必须对手术室进行常规清洁、消毒,严格规范手续程序,采取无菌操作,科学管理,切断感染源,从而确保手术成功。本文主要对医院感染进行了调查监测,通过感染病例来分析手术室感染的成因,以此提出预防护理措施,控制手术室感染。

【关键词】手术室;感染原因;预防护理

0引言

手术室承载着对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及危重患者抢救的重要使命,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手术室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患者手术与抢救的效果,然而,许多医院由于对手术室的管理不够或管理水平较低,在手术中接触传播和空气浮游菌通过各种途径降落于手术创面,出现手术室感染状况,严重危及患者生命,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可以看出,加强手术感染的有效控制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通过研究分析能引起感染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护理管理,减少空气中的菌落数量,提高护理人员无菌意识,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院管理水。

1目的与资料

为了探讨手术室可能存在的感染因素及预防措施,选取了医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相关资料,根据记录调查监测统计出感染率分别为1.34%和2.85%,其中发病科室由高到低为内科、外科、儿科,主要发生部位分别为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等。

2方法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医院存在的感染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2.1手术室感染因素分析

2.1.1空气因素

引起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很多,其中空气为手术室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手术室设计不合理,地面灰尘污染严重,大多数手术室没有设置污物通道,造成无菌物品、患者污染同构同一条通道,产生交叉感染,手术室清洁度大打折扣。同时,对于空气消毒不够彻底,空气中的飞沫、尘埃有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浮游菌落数增多,并直接落于手术物品与切口上,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感染率。

2.1.2手术室防护因素

手术医护人员缺乏防护意识是我国医院对于人员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手术中,由于手术工作人员对自我保护不够,自己受到创伤会受到感染,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同时,手术人员及工作人员所戴的口罩、帽子、手套等消毒不彻底,太多毛发、皮屑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有许多浮游物,很容易发生感染,这也是手术切口最主要的病原菌来源。此外,在手术中,对于手术操作不规范,如麻醉穿刺、气管插管的操作没有按照标准执行,误用未消毒或没有彻底消毒的器械、敷料等都会造成严重感染。对手术后所产生的污染物、患者脓血分泌物及手术物品清洁不彻底也会引起感染。

2.2手术室感染预防护理措施

2.2.1创造无菌环境

建立医护人员无菌观念,增强无菌意识,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常规护理中要严格遵守手术室各项操作规程,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对感染的认知度。定期举办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培训,加强手术室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消毒隔离技术的培训,让全体人员对手术室无菌、清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增强责任心,加强人员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提高,落实消毒、隔离护理制度,明确划分手术室、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手术相关人员要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按照规定要求更换衣帽,使用消毒剂要达到标准。此外,还应对手术相关物品进行科学管理,根据物品性能进行灭菌消毒,从而创造无菌环境。

2.2.2严格规范手术

加强对手术室感染的有效监测,通过有效的监测预防措施及设备来控制和降低手术室感染率。监测后应按照实际情况来进行消毒或隔离处理,并找出感染问题,根据疾病传播途径,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术室三通道线路和单项流程,并对洁污流线进行严格區分,确保手术室清洁、无污染。加强对手术中污染扩散的控制,做好局部清理,对血液、体液所溅到的器械或地面应及时消毒处理,被感染的物品及器械必须进行严格灭菌合格后才可以使用。手术中所产生的垃圾,如手术过程中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等,应在手术后进行统一的无害化处理。此外,在手术后,手术间的地面、台面等其他物品都应该做彻底的消毒,可采用湿式清洁,清洁还包括送风口板、无影灯、回风口的擦拭等。

2.2.3加强医护管理

建立完善的手术室管理与监督体系,由于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可以由医务科与护理部直接领导,设立由科室及专职人员组成的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完善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及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并加以执行,确保手术室室内、室外清洁,空气流通,物体表面无灰尘。同时,还应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完善消毒隔离,做好监测与清扫记录,采取每周卫生的随机抽查,抽查次数不限,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改进。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防治宣传,制定医护人员护理细则,要求每一位手术室护理人员做到细致、明确,可以掌控到手术室的整体情况,避免出现失误造成误操作,将手术室感染预防护理真正落到实处。

3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制度的培训,人员的管理,内部环境的优化,物品的严格消毒,是控制手术室感染的有效措施。通过调查数据的统计,我院对于手术室感染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采取了有效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充分实行严格消毒防范措施与隔离制度,全程监控手术过程,对手术室感染进行严格控制,降低感染率,争取日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达到百分之零。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手术室感染对于手术成败具有重要的影响,必须得到所有医护人员的重视。医院必须要加强手术室管理护理,分析与研究手术室感染的因素,加强医疗护理工作,督促预防医院感染的落实,健全各职责任,严格术前、术中、术后的消毒与清洁,执行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切断感染菌传播途径,促进医院手术室科学化、规范化,才能降低手术室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白岩峰.手术室切口感染预防的护理干预[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21)

[2] 李文红,李丽娜,刘真,徐艳如.手术室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J]. 齐鲁护理杂志. 2012(26)

[3] 郑艺.手术室的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 中国现代医生. 2012(03)

[4] 郑花花,佟燕,何文.浅谈手术室感染的主要原因及预防管护措施 [J].维吾尔医药. 2011(09)

作者:陈红霞 李叶红

第3篇: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术后感染护理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205

手术切口部位感染(SSI)是医院感染的一种主要形式,大量数据已表明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占医院感染的比例达到10%及以上,影响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的预后。

影响切口感染的因素

内源性因素:①年龄:年龄对切口感染有影响,一方面是由于年龄越高,免疫功能越下降的原因;另一方面,年龄的增高,组织代偿、修复能力减低;②病人自身体质:如糖尿病人易致切口感染,延迟愈合;③恶性肿瘤:改变了免疫状态的同时,恶液质状态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④远部位感染;⑤其他:如营养不良、肥胖等是引起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

外源性因素:①吸烟:由于吸烟可以使毛细血管收缩,引起切口血液循环减少,不利于切口修复;②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长短与发生切口感染危险性是成正比的;③手套破损:手术时手套破损易造成切口感染;④急症手术:经2万例手术病人调查分析,急症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与择期手术病人切口感染发生率比例为6∶1;⑤腹部手术;⑥伤口的污染:伤口的污染与切口感染有关;⑦术前备皮:可预防切口感染;⑧抗生素的应用;⑨手术室空气洁净度不达标易造成切口感染。

预防术后感染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要求:①手术人员术前准备:手术人员要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手臂皮肤破损有化脓感染时,不能参加手术。②患者的术前准备:通过术前访视向患者介绍手术环境、术前须知、术前注意事项、进出手术室的过程、要求等,使患者减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③手术间的合理安排:手术室应设有感染手术间,无感染手术间的应将感染手术安排在非感染手术之后进行。在污染的或污秽切口手术后不要实施特殊的清洁切口手术,应关闭手术室进行消毒。④手术物品的准备:术前30分钟准备好术中需要的各种器械、物品及术后工作人员泡手和擦拭物品及消毒液,备物应尽量齐全,以尽最大可能减少手术过程中与外室的接触,仅在病人治疗物品需立即使用时才进行闪蒸灭菌(术中无意跌落的需要再灭菌的器械)交流或手术结束后未经消毒处理就人员外出,以免造成周围环境污染。

术中护理:①一般护理:患者入手术室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②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感染手术一般不安排人员参观。③防止交叉感染:手术过程中手术间人员不能任意外出,如必须外出时须按术后处置方法经特殊处置后方可外出。手术过程中临时借用其他手术间的物品器械时,应由室外专人向室内人员传递,进入室内的器械物品必须经相应处置后方可拿出。④加强自我防护措施:特殊感染手术(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和艾滋病等)室内工作人员要戴手套,穿隔离衣,术中使用过的敷料、引流液、冲洗液、切除组织和脏器等应集中放置于无渗漏的袋或容器中,污染液体的抽取和放出动作应轻柔,尽量减少对工作环境及工作人员的污染。⑤做好术中护理记录:严格物品清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术前、术中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前,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与第二助手严格清点各物品数字,核对无误方可关闭体腔或深部创口,缝合至皮下时再清点1次,并做好登记工作。手术完毕再清点复核,保证与手术前的物品数目相符,严防异物遗留在体腔或组织腔内。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尿量、生命体征、术中特殊用药及用量、术中置入物等均应准确记录。

术后处置:①工作人员的处置: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人员于手术结束后脱除手术衣、手套后即可外出,传染性强的特殊感染手术,手术结束后,手术间人员脱除手术衣、手套或隔离衣后,必须用消毒液浸泡双手,在手术间门口更换清洁鞋后方能外出,并经沐浴、更换口罩和帽子后方可参加其他工作。②术后伤口护理:用灭菌敷料保护术后切口24~48小时,这样切口可以达到初步愈合;在更换敷料前后、与任何外科手术部位接触后均须洗手;当更换切口敷料时,须注意无菌操作。③手术器械、物品的消毒:手术中使用的器械、物品均应先经有效消毒后再清洗,无菌物品实行双消毒制,即先消毒后清洗,再送灭菌。不能浸泡灭菌的物品,如手术床、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等可使用同样浓度的消毒液擦拭其表面,或对物体表面进行喷洒,作用30~60分钟,也同样能起到消毒效果。④污染布类的处理:一般化脓性感染手术中使用过的布类物品,于手术结束后拆下单独包裹送洗衣房处理,其他感染手术中使用过的布类物品(包括厌氧菌、绿脓杆菌、破伤风、炭疽、气性坏疽等)必须经有效浸泡消毒后,或用清洁单严密包裹后送高压蒸汽处理后送洗衣房洗涤。⑤污染环境的处理:地面、墙壁用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室内空气用紫外线照射,一般细菌感染的消毒时间为1小时,病毒感染或需杀灭细菌芽孢时,照射时间可达2小时。⑥污物的处理:引流物冲洗液等污染液体按1∶5加入含氯消毒剂干粉搅拌均匀,静止后2~6小时后弃去;敷料、清除的病残组织及少量液体可用不渗漏袋严密包裹后焚烧;消毒地面、物体表面时使用的拖把、抹布经有效消毒后方能再次使用。

术后患者的护理:术后3天回访患者。①继续服务保障,促进患者康复:对手术历时长、特殊体位或身体瘦弱者,重点观察局部皮肤是否受损、有否受压等,及时发现并协助解决。②解释患者提出的护理问题:重点是术后镇痛对肠蠕动的影响,留置管道对局部的刺激,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卧床的具体要求等。③征求反馈意见:征询护理服务质量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评估术中护理效果,针对问题与不足制定措施,做好手术室全程护理。

讨论

外科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监控人群,这类人群获得侵入性操作机会多,身体创伤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高于非手术人群。预防术后医院感染,应采取综合有效措施,对患者术前进行宣教,术中严格的无菌技术、手术操作精细,缩短手术时间,选择针对性抗菌药物,降低感染发生率。留置导管患者,能定期进行定植细菌监测,尽早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控制感染,缩短病程。因此,提高对手术后感染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2.

2李学增.外科护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88.

作者:赵 巍 鲁延君

第4篇: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控制及预防

摘 要: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及时进行手术是最好的手段。外伤手术很容易发生切口感染,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容易造成炎症反应,患者的伤口愈合就会很困难,还会引起其它的并发症。那样就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严重的还会给其带来生命危险。如果能够在临床手术的处理过程中,采用预防控制,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的几率就会明显降低。本文通过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感染途径和因素、进行科学的医学实验来探索控制及预防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预防及控制

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在不断加大。生活中,意外伤害、交通事故等突如其来的变故会给人们增添痛苦。医院中需要进行外科创伤手术的患者也明显增加。由于急诊手术情况都会比较复杂,为了能够更早地给患者实施手术,切口的污染处理有时就会处理得不是特别好。如果有细菌进入到病人的血液当中,就可能会引发感染。控制和预防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在当前的急诊处置过程中显得戊为重重。

一、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经过手术治疗的急诊创伤病例有很多。常见的像多发外伤、复合外伤、还有开放性骨折脱位及脑部损伤等。病人一旦发生这些事故,往往情况都比较紧急。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手术处理时,不管是检查,还是清创,还有安排和准备手术,这些工作最好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来往往不能给患者的创口完整地实施清理。患者发生这类情况时,多数都是由一些突发的事故造成的,病人在受伤还有被紧急送往医院的过程中细菌就会对受伤部门造成污染。从事故发生地到医院的送诊过程中,需要经过或短或长的一段路程,这个过程就给细菌进入患者血液提供了可乘之机。到医疗进行手术时,大多数受伤部位又会被作为手术的切口。这些都是切口发生感染的直接原因。如果患者的手术切口发生感染就非常容易造成炎症反应,患者的伤口愈合就会很困难,还会引起其它的并发症。那样就会增加患者的治疗难度,严重的还会给其带来生命危险。

二、易造成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及途径

患者手术中的切口来还有受到的开放性创伤,会使人体内正常的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外部细菌更容易侵入到皮下组织,甚至是直接到达人体更深部位,就会引起感染。在一些突发

[2]

[1]

意外事故中,患者的开放性创伤通常还会伴有血管损伤,甚至是脏器破裂或穿孔等其它病症,人体失血过多,会使病人血容量下降,随之而来的就是机体防御能力的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造成感染的危险系数就更高。

我们通过长期的总结和分析总结出在急诊手术中容易造成切口感染的途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病人本身皮肤携带病原菌造成感染。因为病人受到伤后,情况紧急,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术治疗,这时就很难进行术前皮肤清洁准备,还有对开放性伤口进行更多的清洗和消毒,这时候本身皮肤上携带的寄生菌、致病菌就会通过切口进入组织,从而造成感染。二是手术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器械用品灭菌不严格造成感染。手术过程中医生的手必然要各创口直接接触,这也是切口感染的一个主要病原菌来源。在紧急情况下,病情发生也是非常突然的,为了争取时间,医生手术前的刷手也必须会有些草率,不可能完全按规范进行。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碎骨或者器械很可能刺破手套,这样手指上的病菌就会成为重要菌源。另外为了争取时间抢救生命,手术过程中所要用到的一些特殊手术器械也可能会发生灭菌时间不够的问题,这就使伤口感染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

三、预防和控制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实验研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中造成的切口感染,我们选取300例急性创伤患者进行了医学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给中各有150名患者,男性90人,女性60人,年龄在21一66岁之间。每一组中都有90名患者是上肢创伤,另外60名患者是下肢创伤。

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实验组在患者送诊之后,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医师查看、器械检测,使用生理盐水、清创液及双氧水等进行清理清洗,抗生素四环素口服,0. 2s - 0. s g/次,6h使用一次使用治疗,同时给予患者抗感染药物毗呱酸片口服,每次1-2g,或是毗呱酸注射液,每次1一2 ml肌内注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操作前只是用常规消毒方法来对创伤部位进行清洗,使用的是生理盐水、清创液,还有双氧水。经过对这些患者的长期跟踪记录,得出的结果是:在实验组患者当中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的有5例,对照组患者中有35例患者出现了切口感染。

四、预防控制的主要手段

在上述两组患者的选组过程中,一般资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手术前患者的创伤处理方法上有一些不同,实验组使用预防感染控制治疗,结果患者的切口感染情况明显少于采取常规清理的对照组患者。而且在发生对切口感染后患者的治疗中还发现,实验组治疗处理效

[3]

果非常明显,没有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情况。急诊创伤患者手术处理后,一旦切口造成感染多数情况会形成多发症状,对于治疗非常不利。这就说明在临床手术的处理过程中,积极地进行预防控制,就会使患者的切口发生感染的几明显降低。 4.1进一步加强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控制感染的意识

对人员全面进行感染知识培训,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详细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熟知消毒技术与规范。使护理人员逐渐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4.2联合控制

手术室与院感办及时沟通,定期统计创伤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收集统计数据,组织工作人员分析讨论,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工作。手术室值班人员在接通通知后,立即按术式准备各类手术物品,用快速灭菌器对特殊专科器械进行高压蒸汽火菌。规范清除病人身上的污物和血迹,监督医生正确洗手。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要区别对待患者的病症,最好是选用直观简便的手术方法,最大限度缩短手术时间,动作处理要轻柔,尽量少使用驱血带,避免血管暴漏。 总结

在急诊外科创伤的手术前后,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这样就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恢复和治疗。还有很多有效的手段,需要医护人员不断地去总结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莲花,李跃先.急诊创伤病人的心理护理.当代护士,2009.4(09) :67一8. [2]郎学礼.针刺治疗胸腹部于术后肠麻痹120例.新猖中医药,2009.1(01):11. [3]刘海聪.严重胸腹多发伤的救治体会.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12.1 (O1) : 21 23. [4]刘丹平,向友华,朱通伯,等巧例0度开放性骨折创口医院感染分析1,12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 9 (4) : 234- 2351。

[4]

第5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及消毒与隔离工作制度

1.建筑布局和设施管理

⑴医院手术部(室)应当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手术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医院手术部(室)应当具备与医院等级、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仪器设备、药品、手术器械、相关医疗用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手术工作安全、及时、有效地开展。

功能分区应当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医护人员刷手区;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区标志明确,设专用通道,区域之间有实际屏障,避免交叉污染。

洁净手术部的建筑布局、基本配备、净化标准和用房分级等应当符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的标准

⑵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⑶手术部的物品应分别采取有效的净化流程,各通道应符合功能流程。 ⑷手术部的净化空调系统应当在手术前30分钟开启,手术部清洁工作应在每天手术结束后。

⑸各级手术间应设置感应式自动推拉门,并设有自动延时关闭设置,室内温度宜22—25℃,湿度以40c- 60%为宜。手术间的门,除物品及人员通过时均应关闭。

2.人员管理

⑴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⑵进入手术部清洁区内的人员应当更换手术部专用的产尘少的工作服。手术人员不能戴首饰、耳饰、擦亮甲油或戴假指甲,不允许有自己的衣服外露。外出人员及时更换鞋、衣。

⑶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刷手方法和消毒剂详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⑷穿好无菌手术衣的医务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⑸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人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⑹参观人员应佩戴标识,由专人领至指定位置。人数控制在2-4人。 ⑺手术室工作人员患有上呼吸道疾病或皮肤病(如痈、疖)时一律不准进人手术间。

⑻手术病人进入手术部,必须更衣、戴帽、换鞋,接送病人采用双车法。 3.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⑴手术室实施标准预防并根据疾病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的隔离预防措施。非触摸式洗手设施,严格手卫生管理。洗手刷或海绵块、擦手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

⑵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保持清洁无尘、无血迹。私人物品或书报一律不准携入,严禁在手术间内做敷料。因抢救借出的物品,一律经消毒处理后方可放回原处。

⑶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血液、体液的污染扩散,一旦污染,立即实施控制措施。 ⑶术后污染的器具应送消毒供应中心按《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程序处理后备用。

⑷手术中对病人做好手术护理记录,若发生清洁切口感染情况,协同相关科室及医院感染控制科分析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⑸接送病人手术平车应用交换车,并保持清洁,平车上的铺单要防水、防渗,一人一换。

⑹手术室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0-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⑺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

⑻手术室应当选用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根据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资料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周期性更换,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⑼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和敷料等用品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①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无菌,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储存区域。

②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③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者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或肉眼可见污垢的器械、敷料和物品不得使用。

④获准进入手术室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对其进检查,应按手术器械的性能、用途做好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后方可使用。 ⑤进人手术室无菌区和清洁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

⑥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掌握器械清洗、消毒相关知识。

⑦连台手术需重新按照外科手术刷手法刷手后再进行下一台的手术。 ⑧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其为污染;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平面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⑨术后的废弃物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4.备注

其他管理要求参考《医院手术室管理规范》 附 Ⅰ 感染性手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1.术前

(1)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

(2)感染性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性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台。

(3)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戴外科口罩实施转运。

(4)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遵循相应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若为甲类传染病患者,手术人员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应加穿抗湿的防护服;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手术人员应戴呼吸防护面具(如N95口罩),若可能发生体液暴露,应穿抗湿防护服和鞋套,戴防护面罩。 2.术中

(1)凡参加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后不得随意外出,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

(2)术中应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 (3)严禁参观手术。 3.术后

(l)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手术用的物品、仪器等进行单独终末消毒。 (2)传染病人的体液、洗液必须经消毒处理后废弃。

(3)手术中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手术间外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注明感染性标志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4)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具和物品集中处理。 (5)普通手术间: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 4.环境清洁

(1)空气:普通手术间动态空气净化器应继续开启至少30分钟。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拭各种物体表面,再次擦拭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保留30分钟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⑶地面:无明显污染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去除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当天手术完毕后,应对手术间进行及时的清洁消毒处理。

附 Ⅱ

接台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1.物品 (1)标本:由专人使用清洁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

(2)废弃物:将分类收集的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将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人下水道(有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人下水道。每日清洁消毒容器。

(3)医疗器械: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应集中处理。

(4)手术床单位:立即拆卸床单、被套等织物,置于抗湿污物袋内,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出手术间。手术床、床栏等没有明确污染时,清洁消毒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去除污染后再清洁消毒。

(5)仪器表面: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微量注射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乙醇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6)常用诊疗用品: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没有明显污染时,清洁消毒即可;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去除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

2.地面

无明显污染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被血液体液污染时,还应去除污染物后,及时清洁消毒。

3.人员

(1)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更衣、戴外科手套。

(2)接台麻醉师和巡回护士等应重新洗手,根据需要戴手套。

(3)口罩:手术人员应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一次性使用防护口罩、防护面罩,口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空气

普通手术室:有人情况下应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且可连续消毒的方法,无人情况下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

5.清洁用具

(1)不同区域的清洁用具专区专用,用后专池或专室清洗、消毒、晾干。 (2)抹布应做到每清洁一个单位一清洗,不得一块抹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医疗表面。

(3)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宜超过20m2,清洁过程中应随时清洗拖布或更换清洁的拖布,不得一把拖布连续擦拭两个不同的手术间。

(4)清洁与感染手术室用洁具应分室分池清洗。

第6篇:手术室感染控制与预防

一、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手术室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臵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人员进出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措施,降低发生感染的危险。

1、手术器械及物品使用 手术室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文件的要求,使用手术器械及物品,保证医疗安全。

2、环境清洁 手术室的工作区域,应当每24小时清洁消毒一次。连台手术之间、当天手术全部完毕后,应当对手术间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实施感染手术的手术间应当严格按照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3、感染预防 手术室应当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预防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等。

4、无菌技术 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过程中,必须遵守无菌技术原则,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标准预防。

5、职业防护 手术室应当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工作,制订具体措施,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6、医疗废弃物管理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

控制手术部位感染应以预防为主,在细菌繁殖和局部感染发生及扩散前及时阻止,使机体免于感染。具体措施包括增强患者的抗感染能力、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能、注意手术操作的技巧、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抓好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防范感染的措施,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一)管理要求

应当制订并完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要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应当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评估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二)手术前预防措施

1、术前皮肤清洁 术前应彻底清洁手术切口和周围区域,去除所有污物、有机碎屑以及暂住菌,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

2、术前备皮 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是否需要进行备皮,应取决于手术患者的毛发数量、手术切口位臵、手术方式、是否影响手术薄膜粘贴以及是否干扰电极板粘贴等综合因素。备皮前先评估手术患者皮肤情况,

2 如手术部位皮肤有破损、痣、疣、疹等特殊情况,应谨慎处理。备皮时间应尽量接近手术开始时间,同时备皮不应在手术间中进行。

3、皮肤消毒和准备 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按照不同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范围进行消毒。

4、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切口感染和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手术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5、外科洗手 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保持较短的指甲,不戴首饰。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法进行洗手。

6、感染或潜在感染手术人员的管理 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重视术前手术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7、术前预防其他措施 劝导手术患者术前应戒烟,控制血糖水平,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天数;不减少和中断一些药物的使用,不建议单纯通过营养支持控制感染(包括输血),不提倡通过提高伤口周围氧含量等预防感染。

(三)手术中预防措施

1、手术室环境管理 手术间内人员的活动可能增加微生物的传播,手术间空气中的细菌会附着于灰尘、棉絮、皮肤碎屑以及呼吸道飞沫上。保证手术室良好的环境必须从以下两方面控制:

3 (1)控制微粒及微生物数量:术中手术门关闭;定期维护清洗空调过滤网。尽可能减少手术人员出入手术房间的频率,工作人员避免交谈,正确佩戴口罩,避免物品表面长时间在空气中的暴露,尤其是各种植入物。手术室内的人员包括台上及台下人员尽量使用不会脱落颗粒的物品(如无粉手套)。

(2)维持地面环境清洁:手术过程中及时清除滴落在地面上的血迹、体液等,保持手术环境清洁。手术日晨或当日手术全部结束后,均采用湿性方式清扫地面,清洁物品表面。

2、手术人员仪表要求 手术人员进入手术间前,应规范佩戴外科口罩和帽子,口、鼻、头发不外露。外科手消毒后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如手术衣被污染或潮湿应立即更换,以避免术中微生物从手术人员的头发、暴露的皮肤和粘膜等向手术患者和无菌区域转移。手术人员避免直接接触手术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保证自身安全。

3、手术技术和管理 手术中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手术操作中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尽可能减少坏死组织、异物的产生。手术过程中应维持手术患者正常体温,预防低体温的发生。放臵引流管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臵管位臵合适,引流管切口应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处;切口缝合前后,均应用消毒剂再次进行消毒,然后粘贴敷贴或按常规处理。

4、物品灭菌要求 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

4 菌水平;常规采用供应室灭菌器灭菌物品。只在紧急情况下采用小型快速灭菌器灭菌。植入物不能采用小型快速灭菌器灭菌。

(四)手术后预防措施

病区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接台手术的感染控制

随着医院手术量的不断提升,手术室护士应在保证接台手术合理时间间隔的前提下,对接台手术的环境、物品及手术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实施接台手术的感染控制。

(一)接台手术环境管理

当手术间的地面无明显污染时,用清水擦拭即可;当地面被血液或体液污染时,除将污渍擦净外,还应使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拖地。普通手术室的空气消毒,在无人情况下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方可进行下一台手术。

(二)接台手术物品管理

1、手术标本 由巡回护士按《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将装有手术标本的容器或标本袋运送至标本间放臵。

2、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通过污染走廊或采取隔离转移措施,运送到污物间;液体废弃物通过专用池直接倒入下水道(有完善污水处理系统的医院),或者消毒后倒入下水道。

3、手术器械 使用后的器械应初步清理,立即臵于器械栏或整理箱内,使用干净的手术巾遮盖,通过污染走廊送往供应室进行集

5 中处理。

4、仪器表面 如呼吸机、监护仪、输液泵等,尤其是频繁接触的仪器表面如按钮、操作面板等,应用75%酒精擦拭或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要求进行保洁、消毒处理。

(三)接台手术人员管理

手术人员应在手术间内脱掉手套、手术衣、非接台手术人员洗手后方可离开手术室;接台手术人员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再按要求穿无菌衣,戴外科手套。接台手术人员的口罩或防护面罩潮湿或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四、感染手术的管理

感染手术是指手术部位已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直接暴露于感染区的手术,以及一些特殊化验指标异常的手术患者的手术。常见的一般感染手术有脓肿切开或切除,胃、肠、阑尾穿孔,烧伤感染、甲类传染病、结核、铜绿假单胞菌、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艾滋病、非典、破伤风、梅毒、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血液、引流液、排泄物对周围环境和术者造成污染,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交叉感染,甚至引起某一菌种所致疾病的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做好感染手术的标准预防,防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一)术前准备

1、术前访视 对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室护士应于手术前一天进行术前访视,较为全面地了解手术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基础健康问题,皮肤准备情况、肠道准备情况、备血、配血、各项检查情况

6 以及手术方案等,取得手术患者及家属理解和配合。密切关注手术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如肝功能指标、HBV、HCV等。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次日的手术排班,如时间、手术房间、手术用物及人员等。

2、手术安排 已知具有感染或传染性的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性疾病名称。感染手术应安排在感染手术专用手术间内实施,条件受限时则应安排在当日最后一台。有条件的医院,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手术尽量安排在设有负压系统的感染手术间,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手术必须安排在设有负压系统的感染手术间。对于急诊手术患者,缺少各项检查报告,应按感染手术进行处理。

3、物品准备 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空气隔离、接触隔离等。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室外,术前充分备好术中所需各种手术器械及物品,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卫材用品等。若遇到艾滋病、外渗引流物较多、有皮肤感染型疾病等情况时,应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开包后所有器械必须与器械单核对,无误后签字。

4手术患者转送 患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患有接触传播疾病的手术患者应更换清洁患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同时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手术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

5、隔离措施 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必须提高防护意识,做好个人防护,手术室应备好各类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面罩、防渗透

7 隔离衣等。当血液、体液可能飞溅到手术人员面部时,应戴防渗透的口罩和防护眼镜;当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和污染手术人员身体时还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有皮肤破损的手术人员应避免安排参加感染手术;台上所有手术人员应戴双层手套及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二)术中管理

巡回护士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负压手术间应经常观察其负压维持情况。手术过程中手术成员要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洗手护士应使用持针器装卸刀片,禁止用手装卸刀片;传递锐器时不能将锐利面直接放到手术者手中;禁止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戴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针头、刀片等锐器。术中使用的敷料、引流液、冲洗液、切下的组织等集中放臵于无渗漏的袋或容器中,尽量减少周围坏境和工作人员的污染。

(三)术后处理

1、工作人员处理 手术人员将脱下的一次性手术衣、手套、鞋套、口罩、帽子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在手术间门口更换清洁鞋、口罩、帽子方可外出,经淋浴后更换洗手衣裤方可参加其他工作。

2、手术器械、物品处理 再次与器械单核对数目并签名,将器械进行双层打包。第一层袋口在手术房内扎紧,第二层在手术房外套上,并表明感染种类,送供应室规定清洗机特殊程序处理;特殊感染手术后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转运车及手术间内的一切物品,包括手术床、器械台、无影灯、吸引器、电刀等,如为严

8 重特殊感染必须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

3污物的处理 交换车、手术床床单床套、被套使用后立即更换,非一次性的敷料包括手术巾、手术衣、床单、被套等布类,应放在黑色袋中,袋口分层扎紧,标明敷料种类、数量、感染种类,送洗衣厂特殊处理;一次性医疗废弃物,包括一次性的敷料、一次性布类、一次性物品、纱布等用双层黄色医用垃圾袋分层严密包扎,统一回收处理;引流液加水加含氯消毒片配制成2000mg/L含氯溶液侵泡1小时后倒净;针头、刀片和缝针等损伤性废物立即放入利器盒内;防护用品如防护镜、面罩、隔离衣等侵泡于2000mg/L含氯溶液1小时后洗净,晾干备用。

4、污染环境的处理 一般感染手术后房间的地面、墙壁用2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特殊感染必须采用5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墙面要求擦到2.5M以上,擦拭顺序为先干净后污染。当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用消毒剂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

手术间内污染物品送出后,封闭手术间,采用层流过滤设施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毒。经空气传播的感染手术或特殊感染手术,如结核手术,术后的负压手术间应手术结束后至少负压持续运转30分钟后,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进行清洁擦拭,并更换回风口过滤网,开启正压层流12小时后,空气培养阴性后开放手术间使用。

手术室感染管理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马道分院手术室

目 录

一、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1

二、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2

三、接台手术的感染控制---------------------5

四、感染手术的管理---------------------------6 11

第7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第一条 医院手术室的建筑布局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原则。功能分区包括:无菌物品储存区域;医护人员刷手、患者手术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各个区域应有明显的标志,区域间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条 环境卫生学管理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部的墙壁、地面光滑、无裂隙,排水系统良好;

(二)手术部用房的墙体表面、地面和各种设施、仪器设备的表面,应当在每日开始手术前和手术结束后进行湿式擦拭方法的清洁、消毒,墙体表面的擦拭高度为2—2.5M。未经清洁、消毒的手术间不得连续使用;

(三)不同区域及不同手术用房的清洁、消毒物品应当分开使用。用于清洁、消毒的拖布、抹布应当是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每周固定卫生日;

(四)手术部应当选环保型中、高效化学消毒剂,周期性更换消毒剂,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导致微生物的耐药性。

第三条 医务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一)在手术部的工作人员和实施手术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更换手术室专用的工作衣、鞋帽、口罩;

(三)在无菌区内只允许使用无菌物品,若对物品的无菌性有怀疑,应当视为污染;

(四)医务人员不能在手术者背后传递器械,用物,坠落在手术床边缘以下或者手术器械台以下的器械、物品应当视为污染;

(五)实施手术刷手的人员,刷手后只能触及无菌物品和无菌区域; (l六)穿好无菌手术衣的衣物人员限制在无菌区域活动;

(七)手术室的门在手术过程中应当关闭,尽量减少人员的出入;

(八)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应当限制进入手术部工作;

(九)手术结束后,衣物人员脱下的手术衣、手套、口罩等物品应当放入指定位置后,方可离开手术室。

第四条 手术使用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一)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以及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要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二)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三)接触病人的麻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四)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应当检查外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有效日期,包装不合格或超过灭菌有效期限的物品不得使用。 第五条 手术后的废弃物管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第六条 进入手术部的新设备或者因手术需要外带的仪器、设备,应当对其进行检查、清洁处理后方可进入和使用。 进入手术部洁净区域的物品、药品应当拆除其外包装后进行存放,设施、设备应当进行表面的清洁处理。无菌物品应当存放于无菌物品区域中。

第七条 传染病患者的手术应当在隔离手术间进行手术。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并根据治病微生物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防护。手术结束后,应当对手术间环境及物品、仪器等进行终末消毒。

第8篇:手术室感染预防与控制理论考核

一、单选题:

1、特殊感染病人(如破伤风等)用过的器械预处理的含氯消毒剂浓度为(

d ) A:500mg/L

B:200mg/L

C:1000mg/L

D:2000mg/L

2、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手术间控制参观人数,一台手术不超过多少人,并距手术者距离为多少(

d)

A:2人

20cm

B:3人

15-20cm

C:1-3人

20-30cm

D:2-3人

30cm以外

3、百级层流手术区周边级别为(

d)

A:百万级

B:十万级

C:万级

D:千级

4、气性坏疽术后器械有明显污染时应采用浓度为(

d)ml/L的含氯消毒剂 A:2000-3000

B:3000-4000

C:4000-5000

D:5000-10000

5、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手术室,Ⅰ类手术环境的空气细菌数应为(沉降法)?(

b)

A:手术区0个/30min·90皿

B:手术区0.2个/30min·90皿

C:手术区0.3个/30min·90皿

D:手术区0.1个/30min·90皿

6以下不属于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的是(

c) A:住院时间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

B: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入院后48小时发生的感染 C:无明确潜伏期的疾病,入院后24小时发生的感染

D:新生儿在经过母体产道时获得的感染

7、动脉瘤切除术的手术切口属于(

a)

A:清洁切口

B:污染切口

C:清洁-污染切口

D:污秽-感染切口

8、以下不属于清洁-污染切口的是(

d)

A:胃大部分切除

B:食道癌根治术

C:无污染的阑尾切除术

D:甲状腺大部切除

9、手术室空气洁净程度衡量标准(

c)

A:新风量

B:细菌含量

C:含尘浓度

D:回风量

10、浅表手术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要求感染时间应在手术后(

c)天内 A:10天

B:15天

C:30天

D:40天

二、多选题:

1、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颁布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准则》指出的以下正确的是(

ace)

A:不涉及到的手术区,毛发可以不去除

B:术前无论如何都要去除毛发 C:去除的时间距离手术越近越好

D:去除的时间距离手术越久越好 E:最好使用剪刀的去毛方式

2、手术室每月必做的监测项目有(

bcde)

A:清洁用具细菌培养

B:物体表面细菌培养

C:灭菌后无菌物品细菌培养 D:手术人员手培养

E:空气细菌培养

3、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abcde)

A:手术区皮肤的准备

B:手术人员应进行刷手

C: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 D:术前加强营养

E:手术室空气消毒

4、浅表手术切口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包括(

abe)

A:表浅切口有红肿,压痛或脓性分泌物

B: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C: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

D: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E:医师有意打开手术部位,无论承认与否

5、洗手的指针包括(

ade) A: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B:接触不同病人间或从病人身体的清洁部位移动到污染部位时 C:处理清洁或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之前 D: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E: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敷料后

第9篇: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培训记录

时间: 地点: 人员: 主持人: 内容:

一、环境管理

1、 手术室人员出入管理

(1) 手术人员按“手术通知单”上名单、核对无误后进入手术室,如有手术参观者,须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参观者姓名,方可进入。

(2) 一台手术参观人员不超过3人次,每天不超过10人次。 (3) 外来参观手术者,需提前与医务科联系,并填写“参观手术申请单”,凭申请单换参观卡方可进入。

(4) 参观手术室建设或管理者,应提前1日向医务科申请,征得手术室同意后方可参观。一般只允许参观半限制区及经参观廊参观限制区。需进入限制区的,一般不超过3人。

(5) 正在施行手术的手术间禁止参观。病人的亲友、无关人员、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

2、 手术室着装管理

(1) 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手术室所备的衣、裤、鞋、帽、口罩等,离开时将其放在指定位置。

(2) 手术患者一律空穿干净病号服(门、急诊病人空穿一次性隔离衣)由交换车接送,戴隔离帽,步行者换鞋。

3、 手术室物流管理

(1) 严禁在手术间折叠各种布类敷料或将私人物品和书报等带入手术间。 (2)各类药品、液体及一次性物品去掉外包装箱后进入物品库房存放备用。

(3)保证各类物品分类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 (4)一次性医疗用品禁止重复使用。

4、 严格管制手术间门户

(1) 手术人员及参观者进入手术室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尽量减少人员走动,不可互窜手术间。

(2) 手术过程中保持前后门关闭,如无人员进出,将门暂时控制在关闭状态,以避免频繁开关门时空气流动污染。

(3) 通向外走廊的门,术中禁止打开。按专科相对固定手术间,所用物品定位放置,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

5、 严格分离洁、污流线

(1) 设立手术室工作人员通道、手术病人通道和污物通道。 (2) 将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洁净物品作为洁净流线;手术后器械、敷料、污物等作为污物流线,严格区分,以保证洁净手术部空气的洁净度及手术流程的需要。

(3) 划分无菌、急诊和感染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在手术部的最外边。感染手术间靠近污物通道,有侧门、缓冲间,以便于隔离和消毒。接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感染手术。特殊感染手术必须在感染手术间施行。

二、卫生清洁管理

1.一切清洁工作,均要在净化系统运行过程中采用湿布擦拭。 2.进入手术间的各种仪器设备,应在进入前安装完毕,擦拭干净。 3.每天手术前、后用消毒液擦拭无影灯、器械车、麻醉桌、手术床、回风口过滤网、壁柜等各种器材表面及地面。

4.每周末对手术室工作区域的地面、天花板、墙壁、物体表面彻底擦拭消毒、清洁保养1次。

5.每台手术结束后清除各种污物,医疗废物分类袋内密封,从污物通道运出。

6.对工作人员穿过的隔离鞋,用毕进行清洁消毒。 7.每周对回风口过滤网拆卸清洗2次。

8.每季度对洁净手术部空气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物体表面的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三、手术器械、敷料包灭菌管理

1.应用追溯系统严格实施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及使用。 2.耐热、耐湿手术器械、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脉动真空灭菌器每日第一锅要做BD 试验,每锅必须有工艺监测、每包有化学监测、每周有生物监测记录。

3.不耐热、不耐湿的器械、物品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每锅要有物理监测, 每包有化学监测,每日要有生物监测记录。

4.严格外来器械及植入性器械的登记、清洗、消毒灭菌的管理,并做好生物监测记录。

四、手卫生管理

1.严格按照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洗手,后消毒的原则。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3.每季度对手术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抽查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五、手术间的使用管理

1、 温湿度 一般以22~25℃,相对湿度为40~60%最为理想,在霉雨季节适当在早晨开机时调低温度1~2℃,以利抽湿,保证质量。

2、 接台手术设备连续运行,接台间隔要保证足够自净时间。百级净化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万级净化时间不超过25分钟。

3 层流手术间空气净化系统应在术前30分钟开机,长时间不用的手术间应提前3 h开机,以提高空气净化度,保证手术质量。

上一篇:施工技术员自我鉴定下一篇:xz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