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精选8篇)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篇1

程 宗 燕

四川省人民医院手术室(610072)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 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针对手术室常见的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 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保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力求将职业危害降至最低限度。结论 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

【关键词】手术室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新型传染病的增多,致使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她们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就此方面的问题略作初探,并提出一些防护措施。

1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1生物性危害

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增多。如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危害, 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手术人员存在意外的血液接触,如术中意外发生针刺伤、刀刺伤、污血溅落到眼里等。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还可传播疾病,易感染肝炎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同时存在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险。[1]

1.2 化学性危害

1.2.1消毒灭菌防腐剂手术室常用于消毒器械、浸泡标本的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粘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溶液可引起慢性咽炎,急性大量接触可引起肺水肿,同时能使细胞突变、致畸、致癌;2%戊二醛可引起皮肤、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剂可损害皮肤甚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

1.2.1挥发性麻醉气体手术室使用的麻醉气体主要有乙醚、安氟醚、异氟醚等, 麻醉气体可从面罩活瓣、螺纹管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空气。长期接触可导致麻醉废气在机体内逐渐蓄积而达到危害机体健康的浓度,并易产生慢性氟化物作用和致突变、致畸和致癌的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等症[2]。长期吸入微量的麻醉气体会影响肝肾功能,可引起胎儿畸变、自发性流产和生育率降低,同时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读数字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也产生影响。[3]

1.2.3抗肿瘤药化疗药物的影响癌症患者手术过程中往往在局部或全身配合使用抗肿瘤药物。护士在准备或给药时不慎暴露的剂量虽小,但日常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不但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而且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研究证明:女性医护人员职业性接触抗肿瘤药物可致胎儿流产,接触组自然流产率为26%,明显高于对照组[4]。

1.3 物理环境性危害的影响

1.3.1电离辐射及激光手术的影响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准确性。但术中摄片、C型臂下复位、透视下手术,使手术室人员接触射线机会较多,若长期对电辐射防护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或使胎儿畸形流产。激光手术也可对皮肤及眼球造成光化效应损害。[5]

1.3.2废气 主要是安氟醚、异氟醚等的代谢产物,另外还有术中使用电刀、双极电凝时产生的烟雾,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泄漏,关节置换术中骨水泥释放的气体、碘仿纱条释放的气体等,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刺激。长时间呼吸诸多有毒气体,可引起人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应变能力差、心情烦躁等。

1.3.3噪声污染 手术室内噪声主要来自使用的各种监护仪、麻醉机、高频电刀、电锯、吸引器和器械车轮摩擦等发生的噪声[6]。长时间的噪声可引起头昏、耳鸣、失眠、焦虑等症状,对人体听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人的情绪都有一定影响。噪声不仅可引起机体的生理改变和损害,还会影响心理健康,如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等,增加了意外事故和差错的发生概率。

1.3.4燃爆因素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

1.4生理、心理因素危害

1.4.1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点是经常连续性工作,因为长期超时站立,可致下肢静脉血流回流不畅,造成下肢静脉曲张。另外,搬动较重器械易引起肌肉拉伤和腰肌劳损。而长时间空腹,饮食不规律等易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偏头痛等。

1.4.2手术室护士每日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工作节奏快,所面临的工作性质具有高风险、高强度、无规律性, 频繁的轮班,长期处于此环境中易造成严重心理压力。

1.4.3各种创面、坏死组织、恶性肿瘤等刺激可导致不良心理状态,引起焦虑、烦躁、心理疲劳等。整天面对的是疾病、痛苦、创伤和死亡,对医护人员的身心是一种潜在的刺激。2 防护措施

2.1生物性危害的防护

2.1.1规范手术病人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HI V、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防护工作。对澳抗阳性及有特异性感染者应作特别记录并安排在固定的手术间,门口设有隔离标志。台上医护人员要戴双层口罩,有条件的医院可使用防护眼镜。

2.1.2建立手术室护士的健康档案,定期查体,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劳动防护的知识教育。做好个人防护,如工作人员有皮肤破损暂不参加特异性感染手术,尽量避免与病人皮肤、黏膜等损伤部位或体液直接接触。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和双层手套。急诊手术未来得及进行病毒检测的按阳性处理[7]。

2.1.3防止针头、刀片或锐利器械损伤。在手术全程操作中,传递手术刀、穿刺针头等锐利器械时要取消“手—手”传递,而采用无接触技术,避免误伤任何一方。如在工作中不慎被刺伤,应立即脱去手套,用肥皂水或流动水冲洗,挤出少量血液,用0.5%碘伏处理伤口,尽早检测抗

体,并依据免疫状态及抗体水平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接种疫苗等。

2.1.4术中尽量使用一次性用物。手术完毕后要分类处理感染物品,器械先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再清洗;针头、刀片放入回收盒内;一次性用物用1∶200的84消毒液浸泡、毁形;丢弃物品装入黑袋送焚化炉焚烧,手术间进行终末消毒。

2.2化学性危害的防护

2.2.1在保证手术间无菌的条件下,改善手术室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安装空调,安装层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合理安排三氧消毒机的消毒时间,改善手术室空气净化质量。

2.2.2配制戊二醛、福尔马林熏箱液时,应戴好口 罩、帽子、手套及防护眼镜,取用熏箱内物品时,先看准放置位置再操作,动作要迅速、准确,尽量一次完成。有条件可装置有负压抽吸装置熏箱[8],减少气体外漏。固定标本时,须戴上手套,注意勿将其固定液(1 0%福尔马林)泼翻,要使用标本密封袋防止液体溢出。消毒灭菌时,容器要加盖,尽量减少在空气中暴露时间。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化学消毒剂的使用范围。

2.2.3实施麻醉前,麻醉师要检查麻醉机的性能,防止漏气,重视麻醉废气的排放管理,麻醉机废气出口安装废气集中回收器。麻醉机应定期检测,防止气源管道漏气。

2.3. 4 在接触抗肿瘤药物时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乳胶手套,必要时戴防护眼罩。孕妇停止接触此类药物[9]。熟练操作规程,防止药液溢出。如药物溅到眼里或皮肤,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流动水彻底清洗。

2.3物理性危害的防护

2.3.1需要使用C型臂进行X线摄片的手术,应安排固定手术间,并设置铅屏风,C型臂由专人操作,使用时注意距离防护和时间防护。无法回避的医护人员应穿好铅衣,其他人员尽量避开射线范围,在病人病情许可情况下可暂避室外。合理排班, ,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做激光手术时配合人员必须戴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以确保安全[10]。

2.3.2使用电刀电凝时及时吸尽烟雾,避免烟雾在局部过浓。关节置换手术更换为非骨水泥材料要及时清理干净;腹腔镜手术时,严格检查气腹机与二氧化碳容器衔接处,防止二氧化碳泄漏。

2.3.3为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尽量做到操作准确、轻柔,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轻。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新设备。定期检查器械车,使用润滑剂加强保养。吸引器应做到即用即开,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保持室内安静, 严格限制参观人员,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话。

2.3.4燃爆因素的防护请专业人员定期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

2.4生理、心理性危害的防护

2.4.1实行人性化管理 通过合理设计工作流程,改善优化工作环境,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合理安排巡回和上台次数,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实行弹性排班制,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护士的职业风险。

2.4.2工作中应重视姿式自我调节,尽量避免被动操作,保持良好工作姿势。洗手护士需长时间站立时可穿上高弹袜,减轻静脉淤血,减少静脉曲张发生。传递器械用物时,尽量做到身体与颈部同时转动,以减少颈部转移的幅度和次数。巡回护士在做降低身体高度的动作时,尽量屈膝下蹲,避免重复做单纯的弯腰动作。平时加强腰背肌及颈部运动,预防颈椎病及腰肌劳损。

2.4.3加强自身防护 注意合理饮食,如长时间的大手术,术前应进行高热量、高营养饮食。下班后,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减少身体疲劳和睡眠不足。注重营养,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预防生理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2.4.4加强心理训练, 不断培养心理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调节情绪,保持良好心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缓和工作压力,消除工作带来的心理障碍。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保持心理健康。

3小结

外科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手术室护理技术的进步,与此同时要注重随之而来的一些问 题,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危害与自身防护,是近年来业界较为关注的话题,本文就相关问题作了以上阐述,针对手术室存在的职业危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希望手术室护理人员从自身入手,不断强化职业防护教育,提高自身防护意识,把职业伤害降到最低限度,使我们的环境与工作处于一个最佳状态,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合格的手术室护士。

参考文献

[1]王毓萍、范晓莉.职业性HIV感染不容忽视.中华护理 杂志,1988.33(11):673 [2]魏君.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J].中国护理管理,2005,5(5):20-23

[3]程月娥、叶志霞.手术室的麻醉废气污染与防护[J ].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26 [4]戴青梅,王立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3

[5]王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79

[6]何振慧.手术室危险因素及防护的进展.广西医药,2003,25(6):973.[7] 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0):819-820.[8]程珊、潘更生、罗惠.手术室护士身心健康的潜在影响因素及防范措施.护理学杂志,2001.16(6):368

[9]戴青梅,王立英,等.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2-533

[10]王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90-292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篇2

1 手术室常见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

手术患者的血液和体液都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 而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和体液, 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危险;术中频繁传剃刀、剪;术后处理器械等环节中极易受到损伤, 刺伤或患者血液、体液溅到皮肤或眼睛里, 特别是锐器伤, 不但造成自身伤害, 还可直接感染感染性疾病, 如乙肝、艾滋病、丙肝等。

1.2 物理性危害

1.2.1 噪声污染

手术室内存在大量产生噪声的因素, 如高频电刀的使用, 负压吸引器, 骨钻、颅钻等, 长时间各种噪声的刺激可引起机体的生理改变和损害, 如出现烦躁、听力下降、头痛等, 从而增加差错的发生概率。

1.2.2 电离辐射

如术中摄片、透视下手术, 使手术室护士接触射线机会较多, 可致癌或导致血液系统的改变和致畸等。激光手术也可能对皮肤及眼球造成光化效应损害。

1.3 废气及烟雾的危害

手术室环境的废气主要有气体麻醉药异氟醚、安氟醚等的代谢产物从面罩、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 污染手术室空气。长期吸入麻醉废气可能导致肝、肾功能损害, 致头晕、头痛、白细胞减少、致畸等。高频电刀、激光的广泛运用, 使人体组织热破坏产生的烟雾越来越多, 手术烟雾中的有害物质能引起头晕、头痛, 使工作人员受到潜在的健康威胁。

1.4 生理心理因素危害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点是经常连续性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 可导致长时间空腹, 饮食不规律等而导致胃病、偏头痛等;长期站立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 高强度的工作及生活、晋升、家庭问题等可使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 情感脆弱, 使焦虑抑郁发生率高于普通护士。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安全教育, 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手术室护士处于特殊的环境, 应更新观念, 从自我做起, 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 科学防护,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培训, 增强对各类职业危害的认知, 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2.2 生物因素防护

2.2.1 坚持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对特异性感染的手术做好

必备的防护措施, 如佩戴面罩、护目镜, 戴双层手套等, 不用手直接接触手术刀、针头、剪等锐利器械。

2.2.2 掌握各种意外伤的处理方法, 如发生意外伤害后, 掌握处理流程, 特殊感染者按规定进行血液监测及应用药物。

2.2.3 操作熟练正规, 手术室护士要熟悉各项操作流程和

器械, 保证在工作中有条不紊, 沉着冷静, 术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一律焚烧, 废弃的缝针、刀片投入到硬质锐器盒销毁。

2.3 物理因素防护

2.3.1 防止或减轻噪声污染, 加强手术室管理, 工作人员

在手术过程中禁止大声谈笑, 保持室内安静, 限制参观人员, 使手术环境安静、和谐。使用中的各种监护仪器音量大小适宜, 加强设备检修。

2.3.2 电离辐射的防护。手术室应设有特殊防护措施的手

术间, 配置铅屏风;参加手术人员做好符合规定的防护措施;孕期护士不参与骨科透视手术以确保安全。激光手术时固定手术间, 参加人员带护目镜以保护眼睛。

2.4 有害气体及烟雾的防护

定期检查麻醉机管道是否漏气, 使用吸入麻醉时要加装废气排放系统, 将废气连接管道通到室外, 吸入麻醉药应现用现配, 合理安排孕期护士工作, 尽量不参与全麻手术。助手及洗手护士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尽电刀电凝后所产生的有害烟雾。

2.5 生理因素防护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重视自我调节, 在手术配合中, 借力省力, 在不违犯无菌操作原则下, 自行调节姿势, 以有效减轻下肢静脉曲张;合理饮食, 预防胃肠道疾病;注意营养搭配、劳逸结合, 保证充足的休息, 是预防生理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2.6 心理防护

手术室护士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 劳逸结合,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保持心理健康, 缓和工作压力, 培养及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总之, 正确认识和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所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可以维护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使其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篇3

【摘要】目的: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通过对各种手术室危害因素一一举例的方法。结果:认识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提出相应的自我防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采取对相关危险因素的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Operating room Nurses, Occupational Hazards and Self-protection

Liao Huiqin

【Abstract】Objective:To improve operating room nurses,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Methods: The risk factors for a variety of operating room 11 for example the method. Result: self-protection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self-protective measures. Conclusion: operating room nurses to take on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very necessary and practical.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e; Ocupational hazards; Drotection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手术室护士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连续工作时间长、环境密闭、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经常接触各种危害性物质及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职业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对职业危害及防护作以下探讨。

1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因素:手术室使用的化学性消毒剂种类繁多对人身体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过氧乙酸、甲醛、环氧乙烷戊二醛、吸入性麻醉剂等污染空气,可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炎、哮喘、厌食症、降低人体抵抗力易造成真菌感染[1]。

1.2 物理性因素:噪音:手术室的噪音来源较多如负压吸引器、空调、高频电刀、心电监护仪、麻醉机等,长期处于噪音高的环境容易引起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烦燥、睡眠障碍。电离辐射: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过程中越来越多地使用X射线,手术室护士接触射线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少量多次接触X射线易致癌、胎儿畸形[2]。

1.3 生物性因素: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痰液、分泌物,而且手术室工作经常使用刀、剪、钩、针容易造成利器刺伤,有关文献报道:在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着针刺或利器伤造成HIV病毒从患者传播给医务人员的危险性其发生卒在0.1%~0.3%,肝炎、结核等的发生率将会更高[3]。

1.4 心理、生理、社会性因素:手术室护士连续工作时间长、长期站立、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社会地位低,因为工作不定时及繁忙而造成家庭压力大等使手术室护士易患胃溃疡、下肢静脉曲张、腰、颈椎疾病、膀胱炎、肾炎、心脏病、睡眠障碍等。

2自我防护措施

2.1 化学因素的防护:接触化学性物品时要戴手套、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挥发性消毒剂要加盖防止有毒气体挥发污染空气,外科洗手消毒液应选用对皮肤刺激及毒性少但消毒效果好的消毒剂。使用吸入性麻醉剂时避免泄漏,完善麻醉废气的排污系统,完善手术室的通风系统保持手术室空气洁净,并定时对手术间进行有毒气体的浓度监测。

2.2 物理性因素的防护:保持各种仪器的性能完好状态,选择噪声少的机器,尽量将电刀、监护仪麻醉机等仪器的报警声调小,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使用X光透视或摄片时应在设有防X线的专用手术间,摄片时护士尽可能离开手术间,并应备有防辐射服或挡板。

2.3 生物性因素的防护:择期手术病人完善甲、乙、丙肝、HIV病毒梅毒等传染病的检测,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时要戴手套、口罩、帽子、必要时戴防护眼镜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传播。手术台上的器械要规范摆放、传递避免刺伤自己或他人,使用后的注射器针头不要回套和分离针头以免刺伤。如不慎刺伤应立即清洗、消毒处理伤口并上报院感科,查看患者的传染病相关检验项目并采取相应措施。

2.4 心理、生理、社会性因素的防护:手术室护士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加强自身修养、保持良好心态,以乐观、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工作和生活,以更高的技术服务于患者。

3讨论

通过以上举例,我们认识到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且危害严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手术室护士被化学性物质、物理性因素的伤害及减少被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维护手术室护士的心理、生理建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而且是切实可行的,也是保证我们身心健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葛翠花. 浅谈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J ]. 内蒙古中医药, 2010, 19:146~147

[2]曾其玉, 多桂元. 手术室利器致护士皮肤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6, 1:53

[3]张廷霞, 陆龙, 袁康. HIV感染患者的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9, 9(1):46~47

ICU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篇4

关键词: 护士;ICU;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49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3-0235-01

ICU是收治各类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专科病房,ICU护士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各种体液、化学消毒剂和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噪音、放射线等多种有害因子,使ICU护士成为高危群体[1]。ICU护士的职业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现就ICU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进行介绍。职业危害因素

1.1 医源性因素:近年来,由于乙肝、丙肝、梅毒、克萨奇病毒以及流感和支原体病毒等患病率明显提高,经常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和各种分泌物的ICU护士被感染的危险性增加。ICU护士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在时间上不允许护士进行自我防护。

1.2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包括锐器伤、辐射、职业性腰背痛、噪声。①锐器伤:锐器伤大都是玻璃损伤和针刺伤手。②辐射:X线、同位素、激光等放射性元素及各种医疗仪器对人体有不同程度的辐射,这些辐射可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对神经系统、皮肤和造血系统。而ICU因为病人不易搬动,或是病情不允许,经常床旁摄片。③职业性腰背痛:有研究表明:护士的职业性腰背痛大约有2/3是在搬抬患者时发生的[2]。ICU病人病情危重,大部分卧床不能自己翻身,不能自理,而搬运病人和为病人翻身是ICU护士不可缺的两项工作。④噪声:ICU集中了先进的医疗仪器和设备,如:生命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抢救设备。由于ICU的患者病情危重,要求护士必须掌握识别各种仪器的报警声和声音传导的方向,护士长期处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势必会受到损伤。有报道称:噪音可引起医护人员心理紧张,从而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改变,还可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中易出错等现象。

1.3 化学因素: 一些药物和消毒剂的挥发气体在ICU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循环,可引起呼吸困难、眼睛和呼吸道炎症、接触性皮炎、头痛、记忆力分散甚至生理功能异常[3]。水银是医院常见且易被忽视的毒性垃圾,来自于体温计、血压计以及电池等医疗用品的水银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和肾毒性。

1.4 社会心理因素: 护士这一职业主要是女性承担,女性特殊的生理心理状况、家庭的重担、工作压力等是护士职业危险因素中的社会心理因素。尤其是在ICU工作的护士,仪器的更新,抢救治疗手段的层出不穷,给护士提出了新的挑战。另外ICU护士经常是在应急的情况下完成各项抢救工作的,需无条件的全身心投入,工作持续紧张和刺激,导致精神不稳定、心烦意乱。有资料报道ICU护士的身心健康率明显低于普通科室的护士[4]。加之多年来对护士强调奉献精神和不怕脏的教育,自我防护问题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致使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防护措施

2.1 医源性因素的防护: 入室前认真查阅患者资料,对传染病患者要做好防护工作,严格终末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正确使用七步洗手法。完善相关的检查项目,减少医护人员院内感染的发生。

2.2 物理因素的防护: ① 熟练掌握锐利器械的操作技术,防止刺伤,为不合作的病人做治疗时,必须有他人协助。勿将针头朝向自己或他人,正确使用利器盒,放置2/3满时立即盖好盖子,密封后处理。② 做好X射线的防护,减少辐射损伤,定期进行照射剂量检测等。③掌握正确的搬抬患者的方法,协调用力,防止腰扭伤,平时加强腰背肌运动,加强肌肉韧带等组织的韧性。④ 加强仪器管理,合理设置报警限,定期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检查和维修,特别是对易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改进。

2.3 化学因素的防护: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应用挥发性消毒剂时,明确消毒剂的注意事项,注意严格管理。一旦出现水银溅洒,立即疏散人员,关闭门窗及内部通风系统,戴橡胶手套,用镊子捡起尖锐物品或玻璃碎片,放置于纸巾上,折好纸巾放入垃圾袋中密封并做好标识,确定水银珠位置,使用纸板收集,较大水银珠用注射器抽吸后注入塑料容器中加盖,放入密封袋贴好标识。黑暗房间中使用手电筒寻找水银珠并收集,肉眼难看到的小水银珠用输液贴收集后放入可密封袋内做好标识,肉眼很难看到的小水银珠用硫磺粉末覆盖,清理结束后,所有使用过的物品放入一个垃圾袋密封并标识,送到安全地区,被污染区域保持通风至少24小时,如有不适立即就医。

2.4 社会心理因素的防护: 不断加强新业务、新技术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科理论和专科技术水平。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ICU护士在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同时,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小结

综上所述,ICU护士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体魄和强烈的好学精神,才能更好地胜任工作。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篇5

(李英新 山东禹城市

十里望卫生院 山东 禹

城 手机 ***)

摘要:目的.分析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进一步探讨防护对策,方法:于2011年7月对50名妇产科护士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等分泌物污染,不同程度的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刺伤过。结论:妇产科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防护知识缺乏,防护措施不力,应加强妇产科护士职业防护教育。关键词妇产科护士 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处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妇产科护士因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处于羊水.血液.分泌物及锐器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危害高危人群。临床资料 调查对象为妇产科护士在职护士50人,年龄22-53岁,平均年龄(31.5-+ 6.5)岁,护2a-30a,平均护龄(14.5+_7.5),技术职称:护士12 人,护师28 人,主管护师10 人。学历:中专26 人,大专24 人。.经过调查,多数妇产科护士被羊水。血液污染过,不同程度的被针刀刺伤过受过多种危害因素影响,这多种有害因素主要表现在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四方面,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我们就这些问题中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妇产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2.1物理性因素 医护人员最常见的损伤是针刺伤.负重伤及辐射电伤害。2.1.1护士是针刺伤和锐器伤发生率最高的职业群体,各种注射.输液.缝合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妇产科护士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由于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损害而引发血液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正日趋严重【1】。目前,已证实20余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针刺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就可以是受伤者感染HBV。引起针刺的因素主要(1)妇产科护士在操作过程中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技术不熟练等。

(2)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个人防护意识较弱。(3)妇产科护士在回收废弃针头.毁形浸泡及拔出针头.加药及重套针帽等环节中均容易发生针刺伤。(4)如在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或会阴缝合时,因孕产妇不配合不慎被针头刺伤等。2.1.2负重伤 护理工作是一种集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由于妇产科护理人员常因配备不足,经常加班加点,饮食起居毫无规律,再加上经常性的护理操作,站.座等不同姿势常常带给椎间盘不同的压力,所以妇产科护士易患下肢静脉曲张.胃溃疡,还易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及颈椎病等。2.1.3噪音的污染 妇产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电器使用的噪音,人为的噪音可以使护理人员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甚至影响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听觉系统的生理功能。2.1.4医院这个特殊的工作场所也存在着潜在的职业安全因素,如用电.用氧不慎导致的火灾及患者暴力等。

2.2化学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经常接触一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

等挥发性消毒剂刺激皮肤粘膜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可导致中毒或致畸,另外,妇产科护士若长时间.小剂量暴露在紫外线下,也可因蓄积致癌或致畸。

2.3生物性因素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经常接触血液.羊水.恶露.大小便.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受到侵害的危险性高,常见的传染病,如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以及孕产妇阴道分泌物中的真菌.滴虫.淋球菌等都有可能造成感染。

2.4 心理性因素 主要为精神紧张和心理疲劳。妇产科护士的每项操作均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压力大,精神紧张,工作中遇到紧急事件,如经产妇宫口开全急诊入院,新生儿窒息抢救,产后大出血的抢救,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痫抽搐的急救,羊水栓塞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急救等。都会给妇产科护士心理造成很大的刺激。妇产科护理工作琐碎繁重,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是很多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多疑.神经质等。

3.防护对策

3.1医院管理 3.1.1,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对妇产科护士进行上岗防护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进程,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改善和引进新的安全医疗用具,对已发生者进行治疗,认真登记,不断总结治疗经验,积极采取措施。3.1.2 改善工作条件,医院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工作环境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及监督管理,为医务人员提供安全.健康.清洁的工作环境,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完善排污系统,提供个体保护装置,以减少职业暴露【2】。3.2防止物理性损伤 3.2.1避免针刺伤.锐器伤等造成的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严格管理各种锐器,针头随时套上针帽,用过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该容器放在方便实用的地方,或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理,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在工作场所不得用双手直接拾取破碎的玻璃器皿。一旦针头刺伤,立即在近心端挤出伤口的血液,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局部用2%的碘伏,75%乙醇消毒,包扎伤口,并报告质监部门进行相关检测,根据结果48h内免费注射高价免疫制剂。3.2.2避免负重伤 合理安排班次,既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安全性,又减少了因工作姿势.负重带来的疾病,同时鼓励护士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3.2.3防止电离辐射.电损伤.噪音污染 正确使用各种监护仪,合理使用消音功能,有条件的尽量使用噪音小.功能好的新仪器设备,对妇产科使用的各种车定期进行保养。用紫外线或臭氧消毒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紫外线定时开关应装在房间外,便于控制,掌握工作用电用氧知识,保护自己。3.3防止化学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好口罩.帽子及手套。准确操作,避免直接接触。如不小心弄到眼睛里或皮肤上,应在流水下反复冲洗,把影响降到最低。对孕期和哺乳期的护士给予特别照顾。工作间在密封消毒后应开窗通风,这样,既达到了消毒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对护理人员的伤害。另外,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使用范围,逐步由化学消毒剂过渡到物理灭菌。3.4 防止生物损伤 妇产科护士在接触病人的血液.羊水.排泄物时,带防护手套.脚套。应用肥皂和流水冲洗双手,洗手是预防传染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要正确使用六步洗手法,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废弃物要严格处置,放在专用的包装袋内,放规定地点进行集中处理。此外,建立健康档案,定期查体,预防接种,也是预防生物性损伤的有效措施。3.5 心理因素的防护 在工作管理上,护士长根据护士的性格.特长和能力大小,合理安排班次,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为护士提供感到安全.宽松的工作环境,另外,妇产科护士应掌握一些缓解工作压力的方式,在工作中培养良好的个人兴趣爱好,多与朋友交流,适当的宣泄,紧张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有必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心理技巧,提高对紧张刺激的承受能力【3】,还要合理的改善营养,创造积极融洽的人际关系,加强护士的自身修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都是避免心理损伤有效措施。讨论: 妇产科护士在工作中要保持高度的自我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护理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仔细,提高工作中的慎独性和自律性,保证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危害的发生。同时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职业防护工作,给予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减轻护士的负担,提供有力的职业保障,为护理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医院应规范管理,强调从预防入手,加大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可大大提高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妇产科护士应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休息时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习心理应对技巧,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业务学习,以精湛的护理技术,熟练的工作流程,面对紧张繁忙的工作,在工作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时刻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随即应变能力,保障自我的职业安全。参考文献

1.王凤兰 王淑美 栾树荣 王庆华 李霞 产科护士针刺伤的现状及防护[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6):86

2.王秋红.助产士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与职业防护【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6):113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数及防护 篇6

汉寿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毛广平

一、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

1、意外损伤

手术配合中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Johanet调查指出: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在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术中意外针刺伤,刀割伤,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在可经针刺传播的20余种疾病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和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传播的效率最高,一次即可感染。已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

2、护士的工作姿势、站立时间与处理重物

专家们已证实:护士的工作姿势与能量消耗有一定关系,工作姿势与疲劳也有一定关系。我院手术室洗手护士配合手术时保持颈椎前屈15~20℃。连续站立均6.5h/日或更长、巡回护士均用240步/min的急速行走工作,累计时间4h/日或以上。处理重物,如按20例/日手术计算,需搬动约5kg重的器械包20余次,约为6kg重的敷料包20余次,2kg重的手术衣包50余次,以上合计约为350kg重的物品由夜班两名护士完成。疲劳、从职业因素比例高的项目看,有心情焦虑、精神紧张等因素。身体局部症状,如腰疼受工作姿势、处理重物的影响、全身症状中胃症状与心情焦躁、责任感、处理重物、饮食不规律、超负荷工作有关系。

3、麻醉气体的不良影响

手术室护士每日工作在其空气中存在低浓度挥发性化学消毒剂和残余吸入麻醉药的环境中,约为6.5h/日或更长,每周工作日5天为32.5h/周。Cohn指出,麻醉气体对于手术室工作人员有不良的生育结局。如吸入较高浓度的麻醉气体会引起流产。1976~1984年间,我院曾有7名手术室护士生育,有4名护士的孩子均在身体不同部位长有海绵状血管瘤或其它问题。

4、燃爆因素

手术室内有多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和化学制剂不可忽视。同时使用多种高频电器也是可能导致燃爆的因素。麻醉气体,其它挥发性有机溶剂在手术室工作中频繁接触,如酒精、碘酒、乙醚、丙醇、安息香酊及火胶绵,一般都不标有其可燃性而易被忽视,应防止铺巾被这类溶液沾湿而致燃爆。

5、激光手术的不良影响

目前,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矫形外科需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

6、福尔马林(甲醛)溶液的危害

在国内还有相当多的手术室里使用40%的甲醛溶液,可刺激粘膜引起职业性哮喘,急性大量接触更可导致肺水肿,同时也是职业性皮炎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7、电离幅射的影响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率,但如对其产生的电离幅射保护措施不当,可因蓄积作用而致癌。

8、消毒灭菌剂的影响

各种消毒灭菌剂在手术室工作应用较多。污染手术后器械,一次性物品的初步处理均要使用各种化学消毒液。2%碱性戊二醛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及鼻窦炎。含氯消毒液对皮肤也有轻度损害。

9、心理疲劳

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遇有重、急症及复杂手术、抢救等更为明显。责任上的压力来自多方面,医护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是精神压力和轮班。

二、防护措施

1、锐利仪器使用的防护

我们抽吸药液时严格遵守用未接触过患者的无菌针头,抽吸后必须立即戴上针帽。静脉给药时须去除针头经三通给予。术后处理必须戴针帽毁去针头等规定确保了安全。我们还根据数万例手术配合体会,总结出一套手术中刀、剪、针摆放及传递的规定,在新护士上岗时,严格带教,规范每名护士的基本操作。规范手术患者术前生化检查项目,准确了解其肝炎和艾滋病病毒携带情况,并重点做好此类手术围术期的安全防护。对术前无法确定其情况的患者,一律按此类患者处理术中用物。

2、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在工作安排中,我们注意合理安排和适当调整洗手和巡回工作的次数,既要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注意缓解护士因工作姿势带来的身心疲劳,教育和传授年青护士学会恰当的选择工作速度,缓解紧张程度。尽量减轻行为负荷,借助有效客观条件,注意节约体力和能量,不断地改善工作条件,简化人工运作的行程和程序,减少无效劳动,合理设计工作流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1993年以来,我们在护士工作的班次,时间安排方面打破了几十年的常规。根据次日手术情况,合理调整,灵活安排人员。使以往上午护士多,下午人员紧张的状况有了明显改观,既保证手术的安全配合,也为安排工作提供更宽松,更有利的条件。

3、污染气体的处理

手术室使用的仪器要保证泄漏量为最小。将泄漏气体尽可能排放至室外。改善通风条件。我们将每个麻醉机的废气连接管通至室外,室内装有负压抽吸装臵,定期抽吸。对孕期的护士合理安排工作,从1984年至今,10余名护士的孩子出生未发现异常情况。

4、电器使用的管理

我们定期请专业人员检修手术室专用线路和电器。电器安装在防漏电的安全插座上。每个仪器配有操作程序卡,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程无误后方可使用。1996~1999年,手术例数每年

递增,保证了无一例因操作不慎引起意外。我们坚持每日两次湿式清扫手术间,保持术间湿度,防止静电效应。我们将易燃爆的气体,统一放臵于走廊一端,专人管理,检查泄漏和使用情况。

5、激光手术的防护

我们规定凡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镜。操作时关闭房门,在房门上并注明“激光”字样。在术间内有明显标牌示:用氧浓度要低于40%,必须使用水溶性润滑剂,防止引起火灾。并将激光手术固定在一个手术间,保证安全。

6、消毒剂使用管理

手术室护士常年接触甲醛。因做标本固定防腐等需要接触时,我们要求必须戴上防护手套,注意勿泼翻。按照配制方法,明确注意事项。1995年我们将最污染手术室空气的福尔马林熏箱重新安装在有负压抽吸装臵的柜里,彻底改变了污染空气的状况,极有效地防止污染手术室内的空气和操作时给护士带来的损害。

7、X射线的管理

术中需要行X线透视的手术,上台前必须穿好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的范围内设臵铅屏风。对于人员的安排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集中接受X线照射。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年青护士较多的情况,在孕期妥善安排好她们的工作。

8、适当调整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篇7

1.1 生理心理因素

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创伤重、病情急、变化快, 手术室护士要掌握急救措施并进行手术的配合, 必须争分夺秒投入工作, 他们长期处于工作繁重、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经常要抢救处理一些危重患者、加班加点的环境中, 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下肢静脉曲张、胃下垂、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如精神紧张、焦虑烦燥等诸多因素导致身心疲劳, 使得她们心理负担较重。

1.2 生物因素

特殊的工作性质, 决定手术室护士每天频繁接触手术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而且受感染的机会很多, 如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 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 还可传播疾病, 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 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TV) , 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害。

1.3 化学因素

(1) 化学消毒剂危害:手术室使用的有些化学消毒剂, 长期接触对人的皮肤、神经系统、胃肠道及呼吸道都存在一定不良影响, 可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如:麻醉废气, 长期吸入微量的麻醉废气, 使麻醉废气在机体组织内逐渐积累, 易引起早产、流产等生育障碍[1]; (2) 消毒防腐剂:茂二醛是手术室常用的高效消毒浸泡灭菌剂, 甲醛是病理标本的防腐剂, 这些消毒防腐剂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 甚至可诱发恶性肿瘤;使用最频繁的酒精、碘酒、洗手液、手消剂等, 对皮肤黏膜也有刺激作用, 易引起过敏性皮炎。电刀烟雾及异味:由于高频电刀具有操作方便, 减少手术中出血, 缩短手术时间的特点, 绝大多数外科手术均使用高频电刀, 但电刀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烟雾及异味, 长期接触使人心情压抑, 精神疲乏, 注意力、应变力下降。

1.4 物理因素

(1) 射线辐射: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治疗效果, 进行内固定的大部分骨科手术需要术中进行X光照片定位;长期受放射线辐射, 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和畸变, 影响白细胞的功能和数量, 导致抵抗力下降甚至诱发肿瘤[2]; (2) 噪音污染:手术室的噪声来源于手术室机器设备的使用[3], 如空调、风机、麻醉机、监护仪及工作人员的活动、谈话声等。长期处于高分贝噪音下极易引起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心悸、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甚至引起噪音性耳聋。

2 防护对策

2.1 提高适应能力

(1)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协作精神, 提升能力和增强体质;能够有效地抗衡工作压力, 面对要求自信及高效率的手术室护理工作, 提高自尊是最重要因素, 它可以舒缓工作压力, 促进精神健康, 不断提高心理承受力和适应能力; (2) 为了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拥有充沛的精力, 人员应配备充足, 采用弹性排班制, 减少工作时间,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2 血源性感染的防护

增强护士的职业防护措施, 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是减少血源性感染最有效的防护措施。手术前防止针刺伤, 手术过程中谨慎操作, 正确使用和传递器械, 防止皮肤破损, 如果发生针刺或皮肤破损应立即轻挤污血,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破损部位, 并搽消毒液。对于患者血液或羊水溅入眼内应立即蘸生理盐水清洗, 对疑似hbv、hcv、hiv感染者, 除紧急处理外, 应做好血清学监测, 并立即报告给疾控中心, 做相关处理。进行感染性、传染性手术时, 手术间所有医务人员必须穿隔离衣, 戴好手套 (必要时戴双层) , 器械护士还须戴防护眼罩, 操作完毕彻底洗手。

2.3 减少化学因素的污染

(1) 取消用甲醛熏蒸术间及器械消毒的方法, 选用环氧己烷灭菌器时, 防止气体泄露, 定期监测空气中环氧己烷浓度; (2) 护士在配制抗肿瘤药时, 应戴口罩、帽子、手套, 开启安瓿时应防止划伤手, 配制溶液时防止药物溢出。操作完毕后用清水冲洗双手、前臂, 洗脸。

2.4 减少物理因素

加强防护意识, 将具有一定放射性损害的机器尽量放在固定手术间内;术中用X线摄片或术中进行放射治疗时, 手术室前后门均要挂上“放射性危害”牌, 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采取必要防护措施, 如在四周为铅墙的专用手术间进行手术, 参加手术的人员要穿铅衣, 未穿铅衣的医护人员使用铅屏风遮挡, 条件允许可暂时回避以免射线危害;定期检查X线残留量, 对手术室护士的安排应保证定期轮换, 以确保工作人员所受的X线照射率在安全照射率内;护士在怀孕期间禁止接触X射线。

3 讨论

手术室护士处于特殊的环境, 存在职业危害的因素较多, 对患者负责的同时, 也要对自己负责, 没有健康的身体, 没有自我防护意识是不行的, 细致、周到、科学的防护是保证手术圆满完成的首要条件, 也使确保患者满意的重要因素。

摘要:探讨目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医院手术室护士是一类处于多种有害因子的环境与各种手术患者及各类病原微生物零距离接触的特殊工作群体, 另外还存在着血源性疾病的危害, 各种化学剂及医疗仪器的应用给工作环境造成的污染, 工作紧张、劳动强度大导致身心疲惫等多种潜在职业危害因素, 从而严重地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现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 就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做一探讨。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

参考文献

[1]景华.实用外科重症监护与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999, 442.

[2]周元恺.核武器损伤防治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7, 77.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篇8

职业危害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妇女职业卫生研究的热点 [1]。护士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其职业的特殊性。笔者对所在地区的13所二甲医院,2家三甲医院手术室护士93.3%为女性,其中在手术室工作期间内妊娠生产占35%,随着手术室专科护士模式的建立,手术室工作期间内的妊娠生产比率成上升趋势,手术室作为手术治疗、抢救的重要场所,工作接触范围广、疾病种类多,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2],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锐器损伤、放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3],怎样做好手术室护士孕期职业防护,探讨手术室护士孕期人性化管理,保证孕期护士安全和健康是手术室护士长的必修课。

1.手术室孕期护士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性危害因素

① 噪声污染麻醉呼吸机、手术吸引器、各种现代化仪器设备输出和报警声、洁净系统循环运转空调声等等。当噪音达85分贝时,胎儿听觉损伤,达100分贝时,子代智力下降噪音[4]。另外,噪音能使孕妇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使脑垂体分泌的催产素增加,引起子宫强烈收缩导致流产、早产。②辐射污染 随着现代外科手术微创化、精确化的发展,X光机和激光和在手术室的使用率迅速提高,而常因管理和防护不当,导致手术室护士受到X线照射和激光危害的机会增多,尤其是孕妇,核辐射可导致小头症、神经发育迟缓、身体发育减慢等[4]。③消毒因子 大多数医院仍然沿用臭氧原理进行消毒,臭氧具有很强的杀菌效果,但臭氧吸入人体后,可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且高浓度臭氧吸入可引起气急、胸闷、肺水肿等[5],进而危及孕妇及胎儿健康。

1.2.化学因素性危害因素。

①化学剂和防腐剂 手术室长期大量使用挥发性化学制剂,可通过皮肤、呼吸道和消化系统等进入人体,对机体的生殖发育免疫系统产生多方面影响。长期暴露于多种微量的有害气体之下会出现有害气体的相加现象,对于孕妇及胎儿的健康严重受到威胁。②手术废气污染手术室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洁净手术室循环风的作用原理使得室内空气更易受到化学挥发性气体的污染。残余的麻醉废气、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废气、使用气腹机导致的CO2泄露等 ,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等污染环境可以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6]。

1.3. 生物性危害因素

①病毒为最常见的生物性危害因素,以HBV及艾滋病病毒为主。手术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手术中存在多种锐利器械,针刺伤极易发生。孕期护士因生理原因行动较为不便,易出现误伤暴露。②特异性感染病例的危害手术室急诊手术多,创伤性患者的紧急救治以及急诊病人的术前检查常难到位,由此病人潜在的特异性感染情况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常难显现出来,面对这样的情况,孕期护士及胎儿健康常受着极大的威胁。

1.4.自身性因素

①职业紧张手术室护士每日高度紧张,遇有危重急症抢救及复杂手术心理压力尤为明显,害怕器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腔内,担心与医生沟通不良不能配合好手术,担心延误手术时间,长期的职业紧张可以使孕妇处于一种不愉快的精神状态。②生活不规律繁忙的工作和短缺的护士编制致使孕期护士仍然参与轮班,轮班作业改变了人的生物节奏,可引起疲劳、睡眠障碍等,由于胎儿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母体生殖内分泌紊乱、生理节律失调及其由轮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均可以对胎儿生长发育产生作用。③体能的消耗 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满负荷运作,怀孕后的护士很难得到相应的照顾和休息,不少孕期护士仍需配合大手术、摆放体位、参与抢救,而耗费体力的工作与早产、高血压、子痫前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早产与长时间站立也有关系。

2.手术室孕期护士安全防护建议

2.1加强手术室孕期护士职业安全教育

手术室护士长更应对孕期护士重点关注,重点教育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和防范对策,告知苦干不如巧干,风险不等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并不可取。通过教育使孕期护士认识到在手术室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的自我防护与孕期职业安全的重要性,避免或减少接触这些危险因素,确保顺利度过妊娠期。

2.2建立健全护士孕期健康评价系统

对孕期护士的健康状况建立档案,及时识别影响护士孕期健康的危险因素,保障孕期安全。

2.3人文关怀

重视护士孕期心理卫生保健,手术室护士长应在全科室营造一種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倡导全科室护士共同关心、爱护、体贴孕期护士,使其保持舒畅、愉快的心情和适量的劳动。尽量安排好孕期护士的工作,并尽量不参与轮班。同时做好家庭的教育支持工作,使其家庭成员了解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明白怀孕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适当的工作活动利于孕产妇和胎儿健康,从而避免对孕妇的过分关注,减轻其心理压力。

2.4 制定孕期工作管理计划

护士长切实重点做好孕期护士工作管理,对护士妊娠期工作制定可行性计划。如早期妊娠可根据科室工作情况,安排在工作环境较好的五官科等专科担任巡回工作,避免噪声污染和繁重的体能消耗以及各种化学性危害因素、避免早孕流产和胎儿发育不良等现象的发生。中期妊娠可担任一些中小型手术的洗手、巡回工作,此时胎儿发育基本处于稳定状态,这样不仅可以缓解科室繁重的工作任务同时也能保证孕期护士有主人翁意识和较好的价值感,而不至于沉迷被照顾的角色中产生抑郁感或者过分依赖。晚期妊娠可参与一些辅助的工作,如敷料、器械的准备,药品耗材的管理等工作,避免因体力耗能而出现早产等不良现象。

2.6防范各类因素危害

①做好辐射防护,妊娠护士做好预防x线、激光的安全教育,避免接触,确保胎儿正常发育。②提高孕期护士对麻醉废气污染的重视,手术间应配备良好的排气设备,健全麻醉废气排放系统,对术中因使电刀切割组织产生的烟雾及异味可采用吸引器负压抽出活加大室内强排风功能,减少空气污染。③尽可能减少孕期护士与抢救或特异性感染手术配合。必要时配备助手,做好个人防护。④重视孕期护士的心里疏导,可在工作之余安排有经验的年资高的已为人母的护理人员相互交流孕期经验,加强积极的情感体验,减弱消极情绪,使其在生活、工作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职业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护士孕期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受到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手术室护理工作在极大地方便和满足病人需要的同时,也应保护好每一位孕期的手术室护士健康和安全,教会她们做好自身防护和调节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团队的温暖和关爱,平安度过妊娠期达到圆满结局。

参考文献

[1]黄爱群.纺织厂工效学因素与女性生殖健康的流行病学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2]郑新玲,赵东卫,何雪英.手术室人员防护意识的调查及安全教育措 施 [ 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1,18(3);35-36.

[3]赵体玉.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的现状调查[J].现代护理,2003,9(4 ); 32 3-324

[4]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2,299.

[5]艾秀琴.医务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J].天津护理,2004,12(1):58.

上一篇:给消防官兵的感谢信下一篇:养鱼小学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