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推荐11篇)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1

边旭 贾岩 张莉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 手术室

关键词:手术病人

交接

安全隐患

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保障系统日趋完善,我院手术病人俱增。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手术病人在交接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怎样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本文就手术病人接送过程中安全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并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1临床资料

我院2013年 1月至2013年 3月手术病人 2214 例。病人交接过程中与护理过失相关的安全隐患

9例。其中假牙和饰物未取的3例。输液路断开2例。连台手术病人顺序接错1例。手术前未配血1例。未带X光片2例。2安全隐患及原因分析

2.1术前交接,查对不严导致的安全隐患(1)接错病人,由于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未按规范当面进行病历、病人交接,未进行逐项核对,尤其是同名、同姓,换床病人,术前紧张,使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病人;连台手术,术前手术患者先后顺序安排不清。外接护士未带手术通知单接患者。(2)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未签名,术前未配血,主管医未按常规操做,年轻护士也无经验未提醒医生,带着病人连同病历到手术室就完事.巡回护士查对时才发现再提醒主管医生,耽误手术时间;(3)饰物及活动假牙未取,术前病房护士未做好宣教工作,术日也未再次强调,由手术室护士再次核对病人才发现病人带有饰物及假牙,或麻醉师在插管时才发现假牙;(4)术前镇静剂、围术期抗生素漏注,常见于连台手术,由于时间不能确定,病房护士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才执行医嘱,匆忙中遗忘;我院部分手术科室在术前于病房给手术病人注射抗生素,部分科室又带入手术室于术前使用,未统一时间用药,术前准备工作繁忙也容易忽略;(5)未携带X光片,与接患者的护士对手术不了解或者责任心不强有关。

2.2病人运送途中:护送途中病人管道脱落、坠床、跌倒等,主要是由于术前、术后对病人评估不足,准备不当引起。搬移病人前未理顺各种引流管,移动时步调又不一致,使得引流管牵拉造成脱落。

2.3术后交接:(1)如术中出血量、生命体征、特殊用药或有无抢救等麻醉师未逐项与病房护士进行交班,导致观察不到位,病人有并发症出现。(2)管道管理不到位。对各种留置管道的数量、引流部位等交待不清。(3)护理记录不全面:护理文书是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1]。术中护理问题护士未记录;病人入室、出室的时间不准确;引流道管、皮肤情况漏记等术后交接存在的安全隐患。3防范措施

3.1将强安全防范教育:科室定期进行的安全防范讨论,大家谈感受和经历,共同研究防范措施。强调把病人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严格操作规程,提高护士在病人交接转运方面各项工作标准的的执行力。3.2规范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3.2.1严格执行患者安全核查,认真填写手术患者病房与手术室的交接记录单。手术室护士携带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接患者。并和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患者四方核对。核对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查对手术部位标识、腕带、生命体征、手术同意实施签名单、输血同意签名单、化验单、带入药物、医学影像资料 等。还必须与清醒的患者交谈,询问病人是否有活动性假牙及禁食、禁饮情况,有否贵重物品或首饰,有无注射术前针,有无留置胃管、尿管等引流管,既往史、过敏史等。

3.2.2以腕带作为识别标志。对实施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行为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我院的腕带需注明科室、床号、住院号、患者姓名、年龄,过敏史、血型。并且用男兰女粉区分性别,手术患者腕带与通知单、病志相符才可以接患者。

3.3加强运送途中的管理:对躁动、意识不清的病人,接送过程中要加床栏,必要时加约束带,且有麻醉师陪同;搬运时要查看各管路是否从固定的架上取下、是否妥善固定、有无扭曲脱落;

3.4强调麻醉后交接病人。由于麻醉、手术的刺激及药物的作用,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意外等。离开手术室前15分钟由巡回护士通知患者所要返回的病区,由病房护士为手术后患者准备床位、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床边监护仪等,调整病房环境温度,防止患者回到病房更换一个较冷的床位,而加重患者低体温的状况。患者被安全护送回到病区并安置妥当、生命体征检测后,巡回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床边交接,包括手术情况介绍、有无皮肤压伤情况、病历、x光片等物品的交接,并请病房护士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签字,但要注意床边交接时,交接的内容对患者有无不良心理影响,注意交接转运前已输入药物或已执行的治疗措施。全麻病人转出PACU时,外接护士应与PACU护士按照手术病人交接记录逐项核对,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特殊关注点,再与病房护士进行妥善交接。3.5有效使用手术交接记录单:护理文件是医疗事故处理中的法律依据和凭证,患者救治的真实反映,也是评价治疗效果的科学依据。要对所以实施手术的病人都填写手术交接表,即病房护士将术前病人的准备情况、术前用药、术中带药、物品准备、各种管路(胃管、尿管,输液路等)以及皮肤情况。入手术室时间记在手术交接表上,术后手术室护士再将病人的情况记在表上,回病房后护士和麻醉师交接的同时核对表上各项记录是否与病人的情况相符,并双方签名。4体会

患者术后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我们需要强调科与科之间的协作,加强手术病人交接环节的安全管理,规范交接流程,遵守交接核对制度,才能保障护理安全,保障病人安全,预防和减少手术差错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临床护理文书规范.专科篇.临床护理文书的作用[M】.广东科技出版社.

作者:边旭

单位:本溪市中心医院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2

1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1.1 术前护理安全隐患

①接错病人: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由于肿瘤占位性病变及高颅压, 术前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程度的意识、认知能力、躯体或语言障碍, 伴有生命体征改变及精神症状等[3], 对查对病人造成困难, 易发生接错或错放手术间;②坠床的危险: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常因意识不清或癫痫发作而发生坠床, 导致摔伤、跌伤等意外伤害;③体位不当:使用约束带过紧, 局部长时间受压, 上肢过度外展, 均会导致皮肤损伤或压疮发生, 严重者导致呼吸受限、血管神经损伤。

1.2 术中的安全隐患

①手术部位错误: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导致手术部位模糊, 特别是颅脑的左右侧混淆, 造成责任事故;②仪器设备使用不当:神经外科手术使用的仪器设备越来越多, 如高频止血电刀, 手术前未试机, 没有定期维护, 临时出现故障;负极板粘贴不牢固造成脱落;病人身上有金属物品均可造成电灼伤。③物品器械准备不全, 清点不清:脑棉片大小不一, 大量使用, 或手术部位较深, 医护人员疏忽, 这些都是导致脑棉片丢失和清点不全的因素;④医院交叉感染:手术间空气消毒效果差, 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 器械物品消毒方法选择不当等, 均可造成医院感染。

1.3 术后的护理安全隐患

①护送不当:护送途中发生管道和引流管脱落, 术后病人的X线片、CT片、手术衣裤等用物遗漏于手术间;②手术标本保存不当或遗失。

2 防范对策

2.1 健全各项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2.1.1 严格执行手术室查对制度

加强工作责任心是保证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护理安全、避免差错的关键。①神经外科手术病人均应佩带身份腕带, 以便于手术室护士进行核对, 并把好“四关”:接病人之前, 与病房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前, 与巡回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后, 与麻醉医生查对;麻醉之前, 与手术医生查对。②巡回护士与手术医生在开始手术前必须根据病历、CT及磁共振等资料, 再次核对手术部位, 防止手术部位的错误[4]。③严格执行手术物品的查对清点制度, 认真做好每台手术4次清点查对, 并准确真实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 如术中增减脑棉片时, 必须反复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

2.1.2 严格执行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加强无菌观念

神经外科手术最危险的并发症是颅内感染, 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慎独精神,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杜绝感染因素, 从细小环节着手,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

2.1.3 规范操作流程, 落实常规制度

①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律使用带护栏的平车, 并加强手术病人的交接, 杜绝病人无人看护的情况发生, 搬动病人时需2人或3人平移, 用力均匀、动作轻柔, 避免擦伤、碰撞。②预防手术体位损伤。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常用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等, 由于神经外科手术视野小、手术难度大、时间比较长, 术中为保证良好的视野常需调动床的倾斜度来调整病人体位。因此, 固定病人一定要牢固。为防止压伤骨突处如眼眶及颧骨部位, 所用体位垫、拉肩带及腿带下面均应垫有棉垫。双眼涂红霉素眼膏并用输液贴膜遮盖, 防止消毒液流入眼内损伤眼睛;双耳用棉球塞好, 以免流入清毒液或血液损害听力。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医生习惯摆放好手术所需的合适体位, 确保其身体各处皮肤不接触金属物, 避免因术中用电刀等操作时灼伤病人, 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5]。③加强标本管理。神经外科手术病人标本大小不一, 小的如米粒般大小, 为避免遗失, 应做好标本的存放和登记, 并由专人送往病理科。④各种仪器设备如显微镜、双极电凝机、高频电刀等均应按常规保养良好, 定期维护, 以备手术顺利进行。

2.2 强化手术室护士法律意识, 强化护理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

手术室护士除做好本职工作外, 还应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在维护好病人权力的同时, 也要学会用法律自我约束, 自我保护。手术室护士应适应新形势下的职业需要, 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

2.3 加强护理安全监控及护理质量管理

手术室定期组织召开护理安全讨论会, 落实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缺陷进行整理分析, 制定相应护理安全制度及操作流程, 监控这些制度和流程的落实情况。保证护理安全, 提高护理质量, 防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唐秀花, 张军红.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3) :69.

[2]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49.

[3]王春丽, 王淑芬.显微颅脑手术护理要点探讨[J].现代护理, 2002, 8 (4) :263-264.

[4]王方.现代洁净手术部护理工作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58.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3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日益进步,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法律意识也随之日益增强,影响护理工作不安全的因素也日益增多,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不仅要承担挽救患者生命的重任,还要面对诸多护理安全隐患。因此,探讨有效的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点。现将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做如下总结:

1 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手术室护理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原有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无法适应现代手术室的管理要求。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严重影响到了手术成功率以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1.2 护理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新技术、新业务以及新的医疗设备的不断应用,对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技术及操作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士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也有所加大, 护士缺乏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将会对护理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

1.3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 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士的责任心有很高的要求,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会严重影响到护理安全,易引发医疗纠纷。例如:混淆手术患者及部位,清点手术器械时出现差错,用药时未注意核对药名、剂量、用法及不良反应,输血、输液查对有误等。

1.4 手术室环境 手术室环境布置有与病房不同, 从色调到布局,以及麻醉机、吸引器等手术设备都给患者带来了陌生感,加之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疗设备带来的噪音,不仅增强了患者对手术的焦虑恐惧感, 而且使医护人员造成不良心理反应而降低工作效率[2]。

2 防范对策

2.1 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强化安全意识 完善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如:术前访视制度、手術患者核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以及无菌操作制度等,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手术室应在醒目位置张贴相关的管理制度,由专门的质控小组监管护理人员的行为,并配套相关的奖惩制度。在手术室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教育,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的规章制度, 使每位护士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患者和自我保护[3],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护理安全。

2.2 夯实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面对手术室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引入,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完成繁重艰巨的护理任务,保证护理质量。管理人员应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培训的方式对护士进行教育培训,介绍新的理论知识和设备的使用方法,此外还可以通过举办技能操作大赛的方式,不断提高技能操作水平。对新进的护士要重视岗前专科培训工作,以胜任手术室护理工作,组织有潜力的护士去高级医院参观学习,学习理论知识、操作技巧以及手术室管理理念。

2.3 强化责任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手术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手术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有可能导致重大的医疗事故发生,因此,责任心对手术是护士而言尤为重要。护士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在护理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细心谨慎,将安全意识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同时对患者也要有责任心,关心体贴患者,以亲切的口吻和患者交谈,加强护患沟通,消除患者术前的恐惧和术后的担忧,消除护患之间的距离感,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2.4 改善手术室环境,消除患者心理压力 舒适的手术室环境不仅可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积极配合手术的进行,还可以缓解医护人员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4]。首先,应对手术室各种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降低噪声,消除患者患者的焦躁心理。其次,改变手术室单调的布局,墙面采用暖色系的颜色,并张贴温馨标语,增加患者安全感。再次,定期对手术室内空气进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防范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

3 讨论

手术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安全和人体健康, 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风险是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前提[5]。手术室管理者需以预防为主,制定科学的安全隐患防范对策,查找并及时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形成制度,持续质量改进,将可能的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6]。护理人员应强化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将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杨 柳.手术室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及防范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4):360-361.

[2]黄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J].当代护士,2010,(5):80-81.

[3]刘琼,江云英.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0,5(4):268-270.

[4]葛艳.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138-139.

[5]李凤华.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505-3506.

[6]何玉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37-138.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4

科室职称

姓名

年月日

一、生活工作压力较大:

护士承担着多重角色、多种责任,既要处理好各种关系,又要把工作做好,而手术室的工作又常常是超负荷的连续工作,长时间的夜班,导致护士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工作疏忽等,导致发生护理安全隐患。

二、质量管理问题: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根本,也能体现一个科室护士的素质。如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约束力不强、质量监控不到位、人力搭配不合理等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接错病人,护送病人不当:接错病人常发生于同一病区有重名病人且同日手术时;由于手术病人术前紧张、睡眠欠佳及应用镇静剂,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易发生接错病人;接病人者未认真核对手术通知单信息,导致错接病人或接错手术间。护送病人过程中,由于方法不当会发生各种管道和引流管脱落,病人坠床;术后病人X线片、CT片等贵重物品遗失。

三、手术体位安置不当:

手术体位放置不妥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就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压疮、桡神经、坐骨神经、腓总神经的损伤等,或影响患者的呼吸及血液循环,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

四、清点有误,操作不当:

①忽略检查校对,导致异物遗留;缝针弹出方向不明,寻找困难,造成医疗事故。②术中注意力不集中,手术前、中、后物品清点有误,术中物品添加未及时登记,造成物品数目清点错误。

五、手术部位错误:

术者、麻醉师、巡回护士术前未按病历记载核对或未认真核对患者手术部位,术者凭印象错误为患者施行手术而导致手术部位上的错误,其中对称性器官手术容易出错。

六、用药错误: ⑴病人手术中病情变化快,用药品种多,且要求及时。尤其是体外循环及器官移植手术,病人输液路径多,护士缺乏药品知识,加上不熟悉病人病情,易发生用药错误,造成不安全因素。⑵有的执行口头医嘱有误,而用错药、输错血或用错剂量。术中用错药、输错血:①外用药、静脉用药标志不明显;②药物未定位放置,使用时未认真核对;③执行口头医嘱有误;④输血时未认真执行输血查对原则。

七、切口感染: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术间空气消毒不达标,参观人员太多或有感染人员进入手术间。

八、医护间缺少沟通:医护间未进行有效沟通,造成术前物品准备不足或过多,如有的医生习惯用吸收缝线,有的习惯用不吸收缝线;个别护士贪图方便把所有的一次性用物递上手术台,结果医生未用,造成浪费。

九、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身修养,保证充足的休息睡眠,使自己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发挥最佳水平,配合手术完成。

(2)术前访视:术前1天手术室护士凭手术通知单到病房查阅患者的基本情况。进病房时仪态端庄,态度热情亲切,向患者说明来意,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次日将为患者手术所承担的任务,称呼患者时用文明礼貌用语,可轻握患者手部减轻患者恐惧感。与患者交流时语言轻柔、通俗易懂,给予患者关怀与支持,树立信心。进入手术间后再次核对病人信息,就彻底避免了接错病人,手术部位错误。

(3)接送病人签字:器械护士接病人时将病历、X线片、CT片、疝气补片等带齐并签字。我科还建立了手术流程制度,并对各种器械、仪器设备设置专人专管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严格查对:术前、术中、术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详细记录在《手术器械物品清点单》上,除记录各种物品的基数外还应注意完整性与完好性。如需替换手术护士,则替换的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要与当前的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共同确定所有物品的完整性与完好性后方可替换。

(5)预防切口感染: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绝对分室存放,专人定期检查,及时重新灭菌。外用药与静脉用药分室放置。手术人员手部消毒液及手术间定期作细菌培养。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参观者应固定手术间,限制参观人数,减少走动和开关手术门。禁止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参观。术毕,手术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再刷洗打包,手术间内物品、操作台、地面、墙面可用含氯消毒液擦拭并紫外线照射1小时,空气消毒机消毒1小时后手术间方可使用。废弃物焚烧处理,以彻底杀灭病原体,避免交叉感染[3]。(6)安全用药、输血:为避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使用任何药物时,应与麻醉师共同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及有效期。执行口头医嘱时,执行前需复述1遍,并做好三对(对药名、剂量及用法)。准备取血时将输血单内容与病人病历核对且每次只能取一个人的血,避免取错。取血后与麻醉师再次检查、核对无误。输血时密切观察。

(7)安置手术体位时既要充分暴露术野又要避免肢体过度外展内收。截石位时腿下垫好棉垫防止压伤肌肉和神经;俯卧位时,头部置头圈,肩下、胸部、腹部、会阴、膝下及足下垫软枕;仰卧位时,耳后、肩下、尾骨、足后跟处垫软枕;侧卧位时,颈下、腋下、肩下、髂骨、脚踝处。

油品罐区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篇5

摘要:通过对炼油厂油品罐区消防、安全设施进行分析和改进,消除其对罐区的危害;对油罐主体腐蚀及加热器泄漏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实用的改进措施;完善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为油品罐区标准化改造创造条件。

关键词:罐区 隐患 技术改造 安全控制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九江分公司炼油厂现有油品储罐95台、8 个罐区,1980 年底投入生产,运行20 多年,已逐渐呈现出许多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生产,甚至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因此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制定防范措施,以达到油品罐区安全运行的目的,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1 安全、消防隐患分析及改进 1.1 安全、消防隐患分析

油罐投入生产已20 多年,油罐的安全附件、消防设施趋于老化,隐患不断增加,加之当初某些设计安装上的不合理,严重威胁油罐的安全生产。如消防水线接头距罐壁较近,难以满足油罐灭火的要求;消防水线快速切断接头和铅封时常被盗,严重影响油罐灭火作业;泡沫发生器腐蚀严重,影响灭火时产生泡沫的效果;消防管线长周期不使用底部易堆积大量锈渣;油罐防火堤的密封不严,不能有效阻止事故状态油品的外泄;明沟水封器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油罐照明亮度不够,影响操作员正常作业等。1.2 改进措施 为消除油罐区的这些安全隐患,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改进和整治措施。改进情况见表1。2 设备故障分析及改进 2.1 油罐主体腐蚀

据统计资料分析,轻污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罐顶板、上壁板、底板,以顶板腐蚀最严重;重污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下壁板、顶板,以顶板腐蚀较严重;柴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罐顶板;渣油拱顶罐局部腐蚀发生在罐顶板。可以看出拱顶罐顶板腐蚀较为普遍和严重,其规律是油品较轻腐蚀越重。轻重污油腐蚀最重,柴油较重,重油较轻。轻重污油腐蚀周期约10 年,而柴油、渣油腐蚀周期约15 年。改进建议:①轻、重污油,中间轻组分原料罐设计时应采取整体内防腐的方案,柴油、渣油应采取顶部或局部防腐的方案。②根据储罐使用检修规程每3 ~ 6 年进行1 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③将轻油拱顶罐改造为内浮顶罐,对量油管底板增设隔板设施。④储罐修理时,采用局部更换加防腐的措施。

项目改进前改进后消防水线快速切断接头泡沫发生器消防管线防火 水封器照明监控接头距罐壁较近,无法满足灭火的要求接头和铅盖时常被盗挡板、网罩腐蚀严重没有底部排渣口安全间距相对较小,有效容量相对较小,强度不够原水封器使用效果不理想亮度不够无宏观监控设施消防水线加长并延伸到消防栓附近,满足灭火的要求更换塑料盖和用铆钉加固接头定期更换网罩、挡板立管下部增设锈渣清扫口,法兰连接,每年清扫一次设计时都采用新规范适当增加防火间隔,增大有效容积,无法改造的防火堤采取增加防火堤的高度和厚度满足生产逐步更新罐区明沟水封器设施,确保事故状态下油品被封存在防火堤内新增四座高架灯新增二台工业监视器对罐区动态进行宏观监控 表1 罐区安全、消防设施改进措施 图1 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示意图 安全技术与管理 2.2 加热器泄漏

重质油品储罐内设有加热设施,加热器在长期使用中,不断出现泄漏导致无法正常加热,影响产品质量及流动性,影响安全生产。以分段式加热器为例其泄漏原因有:结构不合理,对接处为马鞍口,焊口多,应力集中,易疲劳,焊缝质量难以保证;耐腐蚀性能差,加热器日常无法检查与维护,隐患无法及时处理。对策及措施:①加强操作与技能培训,加温时先打开加热器排气阀,排尽冷凝水,再缓慢打开加热器的给汽阀。②改造加热器的材质,由20# 钢改为不锈钢,增加抗腐蚀能力。③采用耐高温、耐腐蚀的涂料进行外部防腐。④进行技术改造,把马鞍口焊接改为三通型焊接。2.3 阀门故障

油品罐区大小阀门近2 000 个,由于使用多年,存在着部分阀门打不开、闸板脱落、关不到位、气缸串风、手动风动转换失灵等现象。先后采取更换阀门、更换气缸驱动装置、修复气缸、更换密封圈、修复风动开关等手段进行防范。3 完善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 油品罐区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就是将生产管理、过程控制、安全控制、事故预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采用流程管理,多层次安全控制及环境监视手段,防止相互冲突的流程同时进行,阻止事故规模的扩大,实现生产、安全双重控制功能,为罐区生产提供全新的综合生产运行系统。其功能见图1。

目前,我厂3 个罐区已完成生产控制系统,正在逐步完善安全控制系统。随着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将逐步实现罐区生产与安全双重控制系统。4 结束语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6

风电机组的整机质量及性能与机组部件有关,也与现场管理和质量控制有关。在机组生产时,生产的各道工序如不严格把关可能会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对风电场机组改造时,如果设计方案考虑不够全面,或现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则更可能造成质量问题,使机组性能变差,故障几率增加,甚至还可能因机组改造而带来安全隐患,最终导致机组烧毁、倒塌等重大事故。本文将分析近期发生的一例因改造而引发的机组烧毁事故。

某风电场机组烧毁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16 年5 月,内蒙古某风电场发生了一起机组烧毁事故。该风电场于2006 年开始吊装兴建,于2007 年10 月,该风电场的33 台双馈1.5MW 风电机组全部投运并进入质保服务期,按照合同约定质保期为两年,应在2009 年年底全部出保。在2011 年,该风电场实施了主控和变频器的低电压穿越改造,2015 年5 月至7 月,又再次实施了变频器定子接触器改造。

事发时,主控报“变频器错误”停机,停机过后又报了一次“变频器错误”。在事故发生过程中,箱变低压侧断路器自动跳闸,最终机舱、轮毂、叶片等全部烧毁。事后勘察,塔筒内电缆未见电气打火及其他异常;轮毂也未找到起火的可能;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均处于断开状态,变频器功率模块和低电压穿越部分等未见异常和烧毁;箱变及箱变到变频器接线电缆也未见短路、打火及其他异常。

如图1 所示,事故机组发电机定子接线箱的右侧,与发电机定子接线相对应的三相接线铜排的右侧被击穿,出现了3 个孔。如图2 所示,发电机定子接线盒内部三相的接线电缆烧毁严重,3 相12 根其中有7 根电缆已经断裂,定子接线箱内部有烧熔物。

二、主控信息及事故简要分析 事发前一天,事故机组报“变频器错误”停机,其后手动停机。事发当天17 点54 分42 秒,手动复位后;17 点59 分44 秒,主控报“变频器错误”;18 点09 分47 秒,“变频器错误”自动复位,启机,在18 点14 分49 秒再次报“变频器错误”停机;在18 点19 分17 秒,主控报“机舱温度偏高”(主控设定的参数值为50℃);18 点20 分01 秒,机组又报“变频器电网错误”;18 点20 分02 秒,报“变频器断路器断开”;18 点20 分06 秒,“机舱温度过高”(主控设置的参数值为55℃)。

主控在17 点59 分44 秒、18 点14 分49 秒和18 点20分01 秒,分别报过三次“变频器错误”,其对应的变频器信息为:17 点59 分44 秒,变频器报“机侧启动转子三相电流瞬时值过流”,并在励磁后因存在故障机组不能励磁并网;18 点14 分49 秒,变频器报“chopper 开通超时”,即:变频器网侧报故障,在此之前,机组处于正常并网状态;18点20 分01 秒,变频器报“15V 电源故障”,在1 秒之后,即:18 点20 分02 秒,变频器断路器断开。

由主控和事故勘察得到的信息可知:

第一,在报故障的次数和时间间隔上,主控所报的三次 “变频器错误”与变频器内的记录能完全对应。由此说明,主控所报相关信息是可信的。

第二,在18 点14 分49 秒,主控报“变频器错误”停机;但变频器断路器未断开,直至18 点20 分02 秒,主控报“变频器断路器断开”时才断开。

第三,由箱变低压侧断路器自动跳闸,以及发电机定子接线箱和箱内的电缆烧毁状况可知:发电机定子三相在接线箱处拉弧、打火,应是在变频器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均未断开时产生的。

第四,在机组定子接线箱严重打火、过流时,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未能断开,过流严重以至于箱变过流跳闸。

第五,机舱内着火问题:从故障信息看,18 点09 分47 秒“变频器错误”自动复位启机,到18 点14 分49 秒主控报“变频器错误”停机。现场勘察发现变频器功率模块和低电压穿越部分均未损坏或烧毁,说明在主控停机后,或停机后机组转速还很高时,定子接触器断开,变频器脱网。

在18 点14 分49 秒机组停机,其后不到5 分钟,主控报“机舱温度偏高(18 点19 分17 秒)”,又经历49 秒,“机舱温度过高(18 点20 分06 秒)”,其间温度升高5℃。由以上信息可知,在机组停机后,机舱温度不断升高。在变频器脱网后,定子接线箱不再拉弧、打火时,机舱温度还在不断上升,并且温度的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停机过后机舱已有明火产生,起火的时间应在机组停机之前,或停机之后不久产生。

三、事故分析解读出的安全隐患和疑问 机组改造后留下与本次事故相关的缺陷有:

第一,在定子接触器改造时,仅是通过变频器内部改线实现对定子接触器的控制,定子接触器改造厂家没有要求低电压穿越改造厂家修改变频器的控制程序,增加相应的定子接触器控制板件及控制电路。两个改造厂家之间未进行任何沟通和协调。

第二,对于保护措施完善的变频器来讲,当机组并网后,只要定子、转子电缆对地或相间出现较小电流的拉弧、打火,变频器就会迅速脱网,且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都会断开。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定子、转子回路出现短路,通常很难成为起火点。而事故机组的变频器,在发电机定子回路出现严重打火、过流时,变频器的断路器和定子接触器没有及时断开,因其短路、打火还造成了箱变低压侧断路器跳闸,可见事发时发热消耗的功率很大。

第三,一般情况下,当变频器并网后,如果是因变频器报故障停机,那么变频器的断路器应

迅速断开。然而,在18 点14 分49 秒变频器报“chopper 开通超时”时,事故机组的断路器并没有断开,而是18 点20 分01 秒再次报“变频器故障”后,到18 点20 分02 秒,变频器断路器才得以断开。这也说明变频器的控制程序和保护措施不够完善,或事故机组变频器存在某种缺陷和安全隐患。本次事故调查留下的疑问有:

第一,按照事故机组的主控参数设定,当箱变与变频器三相之间的电流差超过70A,主控就应该报“三相电流不平衡”,然而,发电机定子接线箱处三相均出现了严重拉弧、打火,为何主控没有报“三相电流不平衡”故障?

第二,如果定子接线箱的拉弧、打火是本次事故的起火点,从发电机接线箱到机舱的其他有机可燃物还有相当的距离,火势又如何扩散蔓延到机舱的其他部位?是发电机润滑油管及润滑油泵受热起火扩散?而润滑油泵在定子接线箱的左侧,且距定子接线箱3 个打火孔的距离在1m 以上。第三,是否因发电机轴承内部的油脂受热蒸发导致火势迅速蔓延?还需进一步求证。如果成立,油脂蒸发的热量来自定子接线箱打火、变频器没有及时脱网定子线圈加热所致,还是在轴承处导电、电击加热,或其他原因造成?仍需进一步分析。

第四,是何种原因造成发电机定子接线箱内的拉弧、打火?打火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呢? 机组在经过风电场的擅自改造后,众多性能已经改变,仅变频器就涉及多个厂家,该机组及变频器已不单属于哪一个厂家的产品,因不了解其性能,又缺乏此类机组的运维经验,加之,在短时间所能收集的信息有限。因此,不能准确锁定此次事故定子接线箱打火的原因及火势得以扩散、蔓延的整个过程。

为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该风电场机组首先应该尽快规范变频器“定子接触器改造”,重点检查变频器改造存在的安全隐患。该风电场机组的原配置状况及特点

该风电场的风电机组在国内投运较早,技术也很成熟。在技术引进时,根据与REpower 厂家签订的“Licence 协议”,机组如有任何改动,必须通知REpower 厂家确认,这既是对用户负责,同时又是质量管控不可或缺的环节。

该风电场机组的基本配置为:LUST 直流变桨轮毂系统,丹麦Mita 公司WP3100 主控,德国ALSTOM 公司生产的1.5MW 双馈变频器,通讯控制器为IC500,后台软件为Gateway,以上机组部件均为国外原装进口。这些配置和技术参数均由REpower 厂家确定。主控、变频器均能与通讯控制器的软硬件配套,主控和变频器数据可通过互联网实时地传到设备厂家的公司总部,主控的远程故障诊断工具也较为完善,因此,能便捷地实现“集中监控,区域维修”。

该机型虽然技术成熟、保护电路完善。也正因如此,在维修变频器及机组时,技术难度较大。如果运维人员技术水平不够高,往往会因机组故障判断困难造成备件消耗量大,停机次数多等问题;而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严重缺乏;充分了解、运用和体会到该机型优点的从业人员更少。因此,该机型并不普遍被业主看好,这可能是业主实施机组改造的原因之一。机组改造的原因及隐患

一、机组改造的原因及问题

国家电监会于2012 年3 月1 日印发的《关于加强风电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并网风电机组应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并具备一定的过电压能力。”

为了适应电网的要求,该风电场也实施了低电压穿越、数据上传和功率管理改造。于是,把Mita 公司WP3100 主控及面板(人机界面)全部更换、ALSTOM 变频器的控制板件全部更换,并增加低电压穿越部分。同时,因主控更换、数据上传和功率管理要求,通讯控制器IC500

与后台Gateway 软件也全部更换。

经过对变频器、主控和环网改造之后,尽管达到了部分目的,但改变了原机组的整体性能,更给现场机组维修、远程故障诊断和安全检查等带来了不便,机组运行安全和运行质量难以保证。

二、机组的现场改造其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机组改造的实施过程欠科学与严谨,应是此次事故产生的重要原因。机组在进行低电压穿越把原ALSTOM 变频器的控制板件全部更换,完全改变了原机的控制逻辑和安全保护,致使质量优异、保护措施完善的变频器性能和安全性大大降低。

此外,这些机组的大规模改造都是在现场进行,工作条件差,改造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的严谨程度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也没有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改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带来问题和安全隐患。

例如:某风电场在实施“轮毂电池更换”整改方案时,厂家派了专职人员到风电场更换轮毂电池,而这些人员因为没有机组维修经验,不会对机组进行检查。当更换了9 台轮毂电池后,设备厂家维修技术人员因处理机组故障来到现场,顺便对更换后的机组作了检查,结果发现:有2 台分别有一支叶片不能电池顺桨,还有一台有2 支叶片不能电池顺桨。从该事例可以看出,如没有专业人员的检查,从表面上看现场整改的实际效果,是为了机组安全;而实际情况则是更换电池之后,机组安全性降低。结语

在实施风电机组的技术革新与风电场机组改造时,需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重大事故。

老年病人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篇7

病人安全是医疗安全的核心目标, 是病人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 有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摆在了我们面前[1,2], 综合护理、有效护理、安全护理成为针对老年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护理目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规范护理行为, 强化安全意识, 做到以病人为中心, 防患于未然, 从而更好地维护老年病人的合法权益, 以利于医院综合护理水平的提高[3]。

1 老年病人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主体因素

老年病人作为医院护理的特殊群体, 普遍存在自身的安全隐患。随着病人年龄的增长, 特别是老年病人, 其感觉器官、中枢神经系统及骨骼肌肉功能逐渐下降, 出现耳聋、眼花、弯腰驼背、语言迟钝、行动缓慢等现象[4], 机体的各项功能日渐衰退, 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5], 直接导致了老年病人行动不便、感觉功能缺失, 个别还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 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老年护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存在着跌倒、滑倒、烫伤、坠床、误吸[6,7]甚至轻生的安全隐患。

1.2 客体因素

医疗机构在技术、资源、设备等方面存在客观条件的限制所引发的安全隐患。表现为:医院的地板、瓷砖不防滑, 病室环境差、照明差;过道存有障碍物[8], 无扶手及警示标记;床边无呼叫器;病房坐椅不稳;浴室无扶手及防滑垫等。

1.3 医护因素

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中由于护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差异所致安全隐患, 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薄、服务态度偏差等, 也是导致老年病人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之一。

1.4 管理因素

主要表现为医疗机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对安全隐患无工作预案;岗位责任制不明确;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不重视新护士岗前培训、在职护士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等, 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全隐患。

1.5 其他

安全隐患的引起受多方面原因影响, 除了以上因素外, 还存在着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变化未能及时发现或对病情发展缺乏预见性, 失去抢救时机;服务意识不强, 缺乏同情心;护患沟通不协调;法律意识淡薄[9];知识陈旧、业务水平不扎实;工作量大;新设备和高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等。

2 措施

2.1 掌握老年病人常见疾病的特点

老年病人由于疾病发生的突发性、严重性、复杂性, 存在着护理难度大、隐患预见弱的特点, 护理人员要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老年病特点, 增加疾病防控知识, 遇到突发事件做到有的放矢。对性格不同的老年病人提供不同的心理护理, 及时解决病人的需要, 满足病人生活基础护理。老年病人由于身体、心理等自身因素影响, 生理功能退化, 行动不便, 反应迟钝, 容易发生意外。一旦发生意外, 容易激化护患矛盾, 医护人员应该充分认识这一特殊群体, 针对不同个体实施护理措施。

2.2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不断加强个人自身素质修养和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以良好的技术和态度促使护患关系的良性发展。护患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搞好护患关系的基础, 这种交流不同于一般的社交, 它是以病人为中心, 属于情感关怀和治疗, 是医护人员帮助老年病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10], 也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必要条件。

2.3 增强防范措施

对新入院的老年病人均做入院评估, 包括意识、步态和平衡感、心智状况[11]。属于高危的老年病人, 护理人员要在其床头卡上标有醒目标志, 让所有工作人员注意。在判断病人属易跌伤、坠床的高危险状态时, 应将可能情况及措施向家属说明, 并予以配合。对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安装护栏, 对躁动型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定期更换床单, 厕所安装夜间照明灯, 浴室安装扶手, 地面做到防湿, 防止路面高低不平, 病人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12]。对尿频病人就寝前应先去厕所, 或在床上排便, 上下床及步行时应有人陪伴, 护士经常巡视病房, 了解病人的要求, 所需物品放在病人容易拿到的地方。此外, 制订控制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落实病区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谢绝传染病病人进入病房。

2.4 设立护理安全小组

护理安全小组由科内护士长、各主管护师等人员组成, 以护士长为负责人。安全小组要定期召开安全质量会议, 把护理安全隐患的检查作为日常工作重点, 对每次意外要分析原因, 查缺补漏, 采取有效措施, 使不良后果降到最低[13]。

2.5 完善医院管理

医院要做好规范管理工作, 一是实行安全检查制度。通过护理查房, 提出指导性意见, 发现和解决好各种隐患。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有关法律、安全制度, 制订安全防范措施, 提高护士安全意识[14]。二是重视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制订完善的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方案, 经常性地进行专业技术理论培训,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考核。三是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 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 做好护理人员多重角色的转变工作。四是重视医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五是保持医院环境的干净整洁, 设备的完好使用, 定期检修, 及时更换, 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6 实施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 动员社会参与

通过知识宣传调动病人主动参与, 达到共同了解[15]、社会参与、消除隐患的效果。充分发挥护士的主导作用和老年病人的主体作用, 让病人成为健康教育的主人, 营造全员参与的学习氛围, 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的学习效果。

2.7 落实人文主义精神, 做好护理工作

在日常护理中针对不同的病人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 及时满足他们的生活基础护理, 在病房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性关怀、以病人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16]。

2.8 出院指导

老年病人由于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和疾病、环境的影响, 常伴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现象, 这将不同程度地影响康复。护理人员应针对个体差异, 使用有效的教育方法, 将疾病康复指导、正确用药、饮食起居、功能锻炼方法、复诊须知等告知老年病人及其家属。

3 小结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07-02

一、研究综述

手术室是对患者实施治疗手术、检查、诊断、抢救等医学工作的重要区域。它承载着大量的任务,且大部分病情都较为严重、病种较多,在护理工作上十分繁杂。所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会存在许多隐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许多新型手术也开始频繁地在手术室里展开,这种情况下无疑会增加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和意外。随着患者的法律意识不断加强,维权观念不断更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在目前手术护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伤害,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和解决。

二、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3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男患者有34例,女患者有26例;年龄在18~65岁不等,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对照组的患者中男患者有35例,女患者有25例;年龄在19~66岁不等,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根据两组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情况进行比较,其差异并没有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

实验组: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期先做好手术室安全评估工作准备,根据常见的护理安全问题来制定护理方案。

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的患者进行对比,根据手术期间的非安全事件发生率做排查,采用本院设计的护理满意程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从而总结护理的效果。

4.结果

在实验组中有1例患者因为配合护士工作发生失误情况,导致意外损伤,其他情况均正常。在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在手术期间没有得到充足的护理,护士注意力不集中发生了手术物品的清点错误。通过上述调查笔者发现,实验组的非安全时间发生机率要低于对照组。

通过相关的调查统计表显示,患者对实验组的护理情况较为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三、总结

手术室作为对患者采取抢救和治疗的重要医用场所,有着病情种类多、病情严重且护理工作复杂的特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有着许多安全隐患是我们难以预料的。随着新型手术不断引进、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使用,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手术过程中因配合工作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这就提醒医院要对护士的专业素养、护理能力应提出更严苛的要求。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护理工作合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室的安全事故发生,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优化也能够提升患者对医院的满意程度。

根据诸多文献中记载,手术室安全护理工作与护理工作的压力大有关,护工在面对多种医疗器材,病情严重的病人时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护工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不高的情况下,就会忽略自身的工作状态。例如对患者的接送、手术体位的摆放上都达不到要求。护士没有良好的责任心,缺乏对制度的落实,手术中仪器摆放不当、清点失误等等都是手术室护理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隐患。

本院在了解手术室护理常见问题上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加强对医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强对手术仪器的检查与规范工作、加强了风险防范系统的建设,从根本上降低了因手术室护理不当而发生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在近些年来,手术室中潜在的安全隐患也被提到了议程当中,医院部门需要及时地给予防护和干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证手术室时的安全,不断提升医疗工作的质量,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合理科学地安排医院的人力,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排,这是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长要坚持合理科学的人力管理方式,实行年轻护士和老护士搭档合作,排班工作要富有弹性,根据不同的手术情况来安排人员进行休息,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尽可能地让护士在一个心情放松、充满活力的状态下工作,这是对患者负责的体验。与此同时,医院部门也要做好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从“制度”和“情感”两方面入手,有效地完成对护士的教育和培训工作。

能够正确地处理手术体位的摆放工作,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手术体位安置中,要尽可能地摆放手术体位,护理人员要认真落实对体位摆放位置的学习,根据不同的手术需求,正确地摆放不同的体网。在暴漏手术区域的情况下,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收到了影响,摆放的体位是否压迫了血管或者神经。在手术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生硬的动作,如拉、拖等情况,床位的床单要摆放平整。手术的过程中要注重身体部位的循环和受力情况,尽可能地降低对局域皮肤的压力。在手术过程中合理地使用体位垫和约束带,使用约束带时要保持每两小时帮助患者放松一下,促进患者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实现患者的身体安全和舒适。

在医疗环境日益丰富的今天,护理工作也要注重法律意识的增强。手术室的安全与否成为患者在选择医院时最重要的依据和标准。手术室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需要不断提升安全系数,完善护理工作,从加强护工人员的法律意识入手,完善护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入手,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让护理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让患者在医院中获得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施康康. 手术室护理潜在安全隐患与防护管理对策[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2:264-266.

[2]韩育红. 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护措施分析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744-746.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篇9

1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

1.1 手术室制度不健全

旧的制度不能随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及时修订和补充, 导致护理人员执行困难, 没有依据, 影响规范操作。

1.2 护理业务知识及操作技能不足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 对护士知识面要求较高, 包括每台手术部位的系统解剖, 手术特殊器械的准备, 手术步骤等, 都必须掌握。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 手术室各种先进医疗设备的大量使用, 以及各专科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 手术室护理工作难度加大, 技术要求提高, 但手术室护士难以及时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业务的知识, 手术配合不熟练, 导致手术时间延长, 加大患者感染的概率。

1.3 责任心不强, 执行查对制度不到位。

1.3.1 体位摆放不合理, 造成意外伤害

体位安置不当影响患者血液循环、呼吸, 压迫外周神经;受压部位垫衬不合理, 导致压疮的发生。

1.3.2 手术部位错误及接错患者

患者接入手术室时查对不严格, 手术部位标识不清, 导致错误。

1.3.3 清点不认真, 导致用物遗留体腔内

清点物品有误, 术前、关闭体腔前后, 器械、敷料、缝针等清点有误;手术中添加的敷料、器械未及时记录、核对。

1.3.4 标本留存处置不当

未及时固定标本而影响取材;标本名称与标本不符。

1.3.5 用药、输血有误

药物摆放有错, 标识不清导致误用;输血前未进行认真核对, 导致错误。

1.4 仪器、器械准备不足或维护不当

对手术步骤不熟悉;手术器械准备不足或未能对手术器械逐一检查;部分器械性能不良, 影响手术进程, 延长手术时间;仪器使用中出现故障, 导致医疗事故。

2 防范措施

2.1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科室规章制度, 定期修改, 并及时补充修订新的制度, 如外来器械管理制度, 植入物安全管理制度, 接送患者制度, 查对制度等。

2.2 加强继续教育和业务学习, 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素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 是护理安全的重要保证, 护理人员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 过硬的护理操作技术, 才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安全护理。科室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外出短训等方式加强继续教育学习, 并定期进行专科知识理论考试, 专科技术操作考核。对新业务、新技术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设备、仪器、操作步骤和流程的讲座,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减少护理差错, 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2.3. 合理安置体位

体位安置正确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术中舒适度,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手术体位安置原则: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不影响患者呼吸、血液循环, 不压迫患者外周神经, 不过度牵拉患者肌肉、骨骼, 避免发生体位相关并发症;安置手术体位时要加强对骨突部位的保护, 如骶尾部、足部等, 使用透明敷料、无痛保护膜。暴露清晰的手术视野, 以适合手术者操作。仰卧位摆放时, 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 手臂在身体前面, 压腿带固定于患者膝关节上3 cm~5 cm, 上肢外展小于90°。俯卧位安置时, 双髋双膝关节屈曲20°, 远端关节低于近端关节, 膝关节及小腿下垫软垫, 头部置于有槽啫喱头垫上, 踝部背曲, 足趾悬空, 男性患者注意悬空会阴部, 避免压迫阴囊。

2.4 加强责任心,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各项护理操作查对的目的是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医务人员在执行各项治疗、护理等工作之前, 必须执行查对制度, 必要时需2人查对[2]。①患者查对:接到手术通知单, 去病房与病房护士认真查对病历, 核对患者的各项检查、检验结果, 并核对患者腕带, 确认无误后将患者送入规定的手术间内。经三方核查, 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麻醉、手术。②手术部位查对:为确保手术部位准确无误, 询问患者病变部位并查看手术部位标识, 手术前与麻醉师、手术医师共同核对手术部位, 核对无误后方可手术。标注方法:a) 在手术部位标以手术切开线或“十”字, 并标明左右侧 (眼科手术左右以OS/OD表示, 余以L/R表示) 。如左眼手术则在左侧额部皮肤上画“十”字形标示, 并标明“OS”;右前臂手术, 则在右前臂手术画切开线, 并标明“R”。b) 手术部位已有纱布、石膏、牵引架等时, 统一标记在包扎物上方5 cm左右 (约2~3横指) 处, 以“十”字标示并标明左右侧。标示需由手术医师进行, 主刀确认。③手术物品的查对:术前、术中、关闭体腔前、关闭切口后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纱垫等的数目并记录, 术中需临时增加物品时, 必须核对清楚并及时记录。核对时2人以点唱方式清点, 洗手护士大声点唱, 巡回护士复述。术中所用敷料尽可能选择显影敷料, 手术台上使用的敷料, 一律放置在专用敷料收集袋内。手术台上器械滑落, 巡回护士应将器械集中于固定地点, 便于清点。清点过程中, 发生用物清点不清现象, 手术室护士必须告知手术医师, 共同寻找。如寻找未果, 可去放射科行X线摄片寻找。④手术患者药品的查对:用药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药品要摆放合理, 分类保管, 标识清楚, 严禁混装。药物与标签一一定位对应, 做到专人管理, 每日检查, 按失效期“先进先出”。高风险类药物在存放位置贴红色醒目标识, 以提醒配药人员特别注意。麻醉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抢救药品定量、定位放置, 标签清楚, 按时清点, 交接, 用后及时检查补充, 以保证随时使用。⑤防止输错血:输血前应做好三查八对制度。输血时需2人共同核对并签名, 密切观察输血反应。核对者必须是本院护士或医生, 实习人员不得参与核对。输血完毕保留血袋24 h, 以备查对。同时,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 入病历保存。⑥防止病理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是提供患者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 妥善保存和处理标本尤为重要[3]。弄错或丢失手术标本可造成诊断困难或错误, 从而引起治疗上的错误, 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必须严格防止。

手术取下的病理标本需放入标本袋内, 用固定液固定处理后贴上标签, 注明患者姓名、床号、病理标本名称, 登记齐全后由专人送检, 标本送病理科后由送检人和病理科人员双签名。

2.5 加强仪器设备、手术器械的管理

手术器械是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为了器械能正常发挥功能, 必须加强对手术器械和仪器的管理。手术所需器械应定期进行保养、维护, 保证器械性能良好。手术室护士定时检查仪器运转是否正常, 并掌握仪器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避免因使用不当或故障引发医疗事故。新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操作培训, 由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负责培训仪器的特点、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3 结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 安全护理是安全医疗的前提和保障。应不断强化护理安全管理, 制定严格的制度, 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控制或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从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刘纯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护理学专业社区护理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93-95.

[2]黄文霞, 谭永琼.图解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26-37.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10

1 社区卫生服务站常见护理安全隐患

1.1 护理人员方面

1.1.1 责任心不强, 职业操守淡漠

主要表现在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简化程序, 如操作后不按规定进行手消毒;单独值班时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1.1.2 社区护士职责不清

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有其特定的工作范畴和技术性规范。然而,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护理工作中, 社区护士却承担着一些非护理性工作, 如药物、器材的领取, 清洁卫生工作等等[4], 导致护理人员不够, 影响护理质量, 降低了安全系数。

1.1.3 业务水平不高, 技术操作不熟练

目前存在社区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的现象。社区护士要向个体、群体、家庭提供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护理服务, 因此, 她们应具备多种技能。然而, 目前在社区卫生服务站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医院分流人员, 缺乏社区护理系统和正规化培训。

1.1.4 法制观念薄弱,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1.1.4. 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 忽视患者的权益, 对患者实施

治疗和护理时, 没有及时履行告知义务, 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在上门访视过程中, 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随意谈论患者的病情及转归或随意评价以往的诊治过程。

1.1.4. 2 护理记录中存在安全隐患

如在上门出诊输液过程中, 在输液瓶上不标明滴速、药名;在社区服务站输液中存在补液单上无滴速或记录的滴速与实际不符合等, 如果发生纠纷, 不能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 护理人员将十分被动。

1.2 患者方面

1.2.1 医患沟通不够

轻视人性化服务, 不主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护患交流的信息量过少, 缺乏患者迫切想了解的信息如有关病情、用药、治疗、预后;语言失度, 解释工作不到位等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 甚至护患纠纷。

1.2.2 不遵医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站处在社区第一线, 直接面对患者和家属, 特别是老年患者、家庭生活相对困难以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出诊的患者, 由于他们不理解医疗行业高技术、高风险的性质, 往往出现不遵医行为。表现在:有些患者不按照医师的要求配合治疗, 任意点药;在家庭治疗、护理的过程中, 患者或家属要求输注血制品等一类的药, 如果护士出于好意而执行, 一旦出现反应或意外, 将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1.2.3 社区家庭患者安全隐患

一些家庭中家居环境也存在着安全问题, 如有些患者家中无防滑物品无扶手;有些家属缺少对压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预防知识。

1.3 医院方面

1.3.1 监督力量薄弱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 作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各种原因无法覆盖区域的补充, 因此, 目前出现社区护理管理者监督的覆盖面不广, 特别是对上门护理治疗的质量监控不严, 督查不力。

1.3.2 基础设施不完备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地面、地板不防滑;电线老化, 插座不牢, 以及卫生间无挂钩等, 这些因素将导致不安全结果。

2 防范对策

2.1 加强社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2.1.1 定期进行社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和开展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教育十分重要。

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自觉的遵守医德规范, 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诊疗技术规范。切实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1.2 广泛宣传并加强学习高尚职业道德的典型事例, 使社区护理

人员们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卫生行业新风尚。

2.1.3 经常组织学习各种新闻媒体报道的值得深思和引以为诫的典型事例并开展讨论, 以此来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2.2 建立社区护理安全三级管理网络

2.2.1 社区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的组成

由社区护理部主任任组长, 社区护士长为副组长, 推选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为安全员。

2.2.2 社区护理安全管理网络职责

2.2.2. 1 排查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安全隐患

包括基础设施安全隐患;仪器设备状态是否完好安全隐患;上门护理治疗中的安全隐患;院内感染安全隐患;护理记录中的安全隐患;患者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

2.2.2. 2 实行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安全检查

制定检查项目表[5], 下发各社区卫生服务站, 由各站点护士时时自查, 网络成员定期抽查, 有书面记录, 并及时对检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制订对策, 提出整改措施, 再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2.2. 3 定期召开网络成员工作会议

网络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分析安全隐患原因, 并制定相关预案, 以书面形式反馈至各个服务站。

2.2.3. 4 加强重点环节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要特别注重抓好关键点, 即有可能影响全局或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护理管理者要善于识别这些关键点, 进行重点监督和管理[6]。如对于新上岗护士要加强安全管理;对上门护理治疗的护士要加强安全管理;对站点治疗患者较多时要加强安全护理等。

总之, 患者住院寻医就诊, 是带着生存健康之希望跨进医院的大门。作为社区护理管理者应具备超前意识, 使护理人员树立法制观念, 养成遵纪守法以患者安全为第一的行为习惯, 加强监督管理, 严把护理质量关。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以优质的服务态度, 丰富的理论知识, 精湛的护理技术为社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 以适应现代护理事业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保证社区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潘绍山, 孙方敏, 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1:349.

[2]何国平, 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8-12.

[3]邝星驰.社区护理在实践中的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4) :306.

[4]梁艳彩, 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护理, 2004, 10 (3) :255.

[5]梁化歧, 张朝元.护士在预防医疗差错、事故中的作用与方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 (7) :297-299.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 篇11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我国已步入了老年化社会[1]。由于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合并有一些内科疾病, 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胃肠道疾病等, 加上泌尿外科患者常有多根管道, 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存在诸多的护理安全隐患。现将如何做好老年泌尿外科手术患者的安全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安全隐患分析

1.1 生理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患者的身体功能日渐衰退, 健康状况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表现为身体虚弱, 行动迟缓, 坐姿不稳, 听力减退, 视力差, 应激能力下降, 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安全, 易造成坠床、跌倒、烫伤等意外伤害。

1.2 疾病因素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 因血管性和神经性病变致皮肤感觉减退, 血液循环不良, 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泌尿外科患者在膀胱痉挛、尿急时常有尿液溢出, 皮肤受到尿液的刺激, 出现酸碱度的改变, 致使表皮角质层的保护力下降。

1.3 沟通障碍

由于老年人的听力、视力、记忆力等方面的下降;或一些老年人不会说普通话或当地话, 使得沟通有障碍, 无法达到有效沟通, 对一些交代的检查或手术前后的特殊注意事项, 不能很好地了解、掌握, 使得发生意外的情况增加, 用药方面也易发生意外。

1.4 药物因素

住院老年患者年龄大, 记忆力减退, 视力减弱, 分辨能力差, 行动迟缓, 所服药物的种类繁多, 在服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呛咳及意外伤害等安全隐患, 不仅延误治疗, 还给患者造成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1.5 管道因素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特点是管道多, 如持续膀胱冲洗、膀胱造瘘、肾造瘘、留置导尿管等, 由于其反应能力、控制力的下降, 在改变体位时常发生管道脱落、受压、扭曲, 造成引流不畅, 而有些患者由于留置导管的刺激常感觉腹部不适感、尿路疼痛而产生无意识反射性对抗, 在翻身、下床、麻醉未清醒、夜晚睡觉时常发生管道脱落现象, 严重者可造成大出血、手术失败。

1.6 跌倒隐患

泌尿外科患者以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前列腺癌、结石等疾病为主, 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患者在匆忙行走、起身困难或夜问光线偏暗的情况下易发生跌倒。

1.7 压疮隐患

老年患者常合并糖尿病, 而糖尿病患者因血管性和神经性病变致皮肤感觉减退, 血液循环不良, 增加了压疮发生的危险。有研究表明, 浸渍状态的皮肤易受压力所伤, 致压疮发生的比例增高[2]。由于麻醉、术后害怕疼痛、引发出血等因素, 迫使患者持续较长时间的平卧位, 皮肤组织易受损 [3]。

2 护理措施

2.1 护理风险识别与评估

使用风险评估表对有可能发生风险的高危患者进行系统评估。泌尿外科常见的风险因素有跌倒、误吸、压疮、坠床、烫伤、输入药液外渗和静脉穿刺与插管失败等技术操作失败。护理人员可建立压疮评估表、跌倒评估表等来评估风险因素, 也可利用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寻找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

2.2 加强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提高护士风险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应对风险能力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 医院管理者在平时的风险管理中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及风险管理系统。重点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强化专科理论及操作技术、急救技能, 提高法制观念, 提高护理人员防范风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对低年资护士工作的质量控制, 对低年资护士做好帮、带, 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可定期组织考核, 成绩与奖金挂钩,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及护士对风险的预见性和防范技能。

2.3 切实做好基础护理

对住院老年患者, 要预防压疮的发生, 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无屑, 定时翻身、按摩, 或给予气垫床,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要根据需要做口腔护理, 防止口腔感染。留置尿管期间每天擦拭尿道口2~3次, 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 严格无菌操作, 定期更换无菌引流袋, 防止尿路感染。根据情况, 为患者提供床上擦浴及床上洗头等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的情况, 协助患者服药及进食, 以免发生误吸等意外。为患者提供安全的保暖方式, 避免发生烫伤意外。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具体的、个体化的生活护理, 是提高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2.4 用药安全护理

护士掌握科室常用药途径、用法、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遵医嘱下发口服药, 每天口服药严格按时分次发给, 以免造成老年患者误将全天药物一次性服用。护士发药时要交代清楚, 严格分开口服药和外用药。写清服药时间、用法, 以免造成误服。发药后护士给患者送温开水将药服下。

2.5 加强管道管理

妥善固定引流管, 保持引流管通畅。护士对带有管导患者做到班班交接, 责任护士教会老年患者或家属管道的护理, 妥善固定, 防止脱落, 引流管的高度适当, 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返流诱发上行性感染, 同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保持通畅, 保证有效引流。

2.6 加强心理护理

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 为他们创造一个与之相适应、安静优雅的生活环境, 安排睡带有防护栏的床铺, 病友之间多沟通、交流, 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流通的房间。护士要有同情心、爱心, 对老年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 尊重、关心、爱护[4]。做到精心护理, 细心照料, 耐心解释, 常与患者谈心, 从而取得患者的信任, 消除恐惧和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乐观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2.7 各类标识的管理

做好病区各区域的标识, 让患者对陌生的病区环境尽快熟悉, 明确各区域的方位, 避免患者发生走失和迷路。对有可能走失的患者挂胸牌, 写明病区、床号、姓名及电话。做好警示性标识, 提醒患者注意周围环境, 避免发生意外。

2.8 加强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使患者依从性增强的有效措施, 而依从性增强是减少意外的有效方式。所以, 护士要根据患者的情况, 给予患者有关环境、疾病、治疗、检查、用药、饮食、安全等方面的指导, 使患者能了解更多住院期间的知识, 得到其更好的配合, 减少意外的发生。患者在住院期间, 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沟通, 才能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病情及各种需求, 全面评估患者。

参考文献

[1]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67.

[2]曾桂兰.糖尿病合并褥疮护理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2) :66.

[3]刘彦丽.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7, 4 (6) :78-79.

上一篇:社会稳定风险自查报告下一篇:机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