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精选12篇)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1

摘要:目的 剖析急诊手术中运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供临床借鉴。方法 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急诊手术患者共76例随机等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SAS与SD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可帮助其缓解焦虑等不良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

关键词:应用价值;急诊手术;满意度;手术室优质护理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6例急诊手术者,收录时间:2014年5月~2015年11月。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76例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龄23~76岁,平均(45.2±7.6)岁。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3例;年龄25~78岁,平均(45.8±7.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实验组 手术室优质护理:①查看患者病例,评估其病情。待接到相应的急诊手术通知后,立即安排责任护士去探望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向其简单介绍自己,以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及麻醉的相关知识向患者作出详细的解释,比如:麻醉方法;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若患者表现出焦虑等负面情绪,需给予其心理辅导。②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接受以及配合度。若患者不能接受手术,需与其交流知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劝导患者接受手术。③按要求严格执行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合理调整手术室温、湿度;将手术所需的液体进行适当加温;为患者准备好体位枕;置备抢救药物。④入室后,核对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禁食情况。查看患者的导尿管是否发生折叠、弯曲等不良情况。做好输血准备。⑤手术过程中,监测患者基础体征,维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度,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帮助其疏解不良情绪。及时、准确的将手术用具递交到主刀医师手中,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麻醉后,对患者暴露在外的皮肤进行遮盖保暖。手术期间,严禁大声喧哗,避免闲谈与碰撞医疗器械。⑥术后,利用温生理盐水擦净患者创口周围的血迹,同时为其盖好被单。待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后,和管床护理人员进行交接工作。搬运患者时,严禁拽、托与过度震动。监测患者基础体征,若有异常,需给予对症处理。患者苏醒后,询问其主观感受,了解其疼痛情况。若患者疼痛较剧烈,需及时和麻醉及手术医师沟通,以采取措施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将术后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同时指导其做一些适当的运动,以促进其病情的恢复。

1.2.2对照组 常规护理:心理教育;病情观察;常规宣教

1.3临床观察指标 采取SAS以及SDS量表,对两组术前/后的焦虑以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注:得分越高,提示焦虑或抑郁情况越严重。利用院制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患者对本研究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调查的所有数据均以SPSS 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比较以t作为检验标准;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SAS与SDS比较 实验组护理后的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患者而言,术中的每一个操作都极易使其产生应激反应,再加之大部分患者对手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使得其容易在术前产生忧虑、紧张与恐惧等不良情绪,进而提高了手术风险。另外,术后并发症的出现,还会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手术创口难以良好愈合。

优质护理的核心为“以人为本”,即:尊重、理解患者,给予其人文关怀,并结合手术要求及患者自身情况,为其提供最佳的手术室护理服务,以降低手术风险,促进患者病情的痊愈。本研究证实,实验组护理后的SAS与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总之,手术室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舒解不良情绪,维持其基础体征的稳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3例。对照组患者中, 女17例, 男26例, 年龄11~71岁, 平均 (47±7) 岁, 其中锐器割伤5例, 高处坠落9例, 交通事故27例, 其他原因2例;观察组患者中, 女18例, 男25例, 年龄12~72岁, 平均 (48±7) 岁, 其中锐器割伤6例, 高处坠落8例, 交通事故26例, 其他原因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创伤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 具体如下: (1) 护理人员术前需充分准备手术工具、手术器材、手术设备、手术所需药品, 并将其告知主治医师, 避免出现细微差错;同时, 护理人员需熟悉药品、手术工具、手术器材、手术设备等摆放位置, 并注意提升与手术医师之间的配合度, 以提高手术效果。在手术开始前, 护理人员需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待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为患者建立2条或以上静脉通道, 一般情况下, 选择较粗血管进行穿刺。 (2) 护理人员需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内血液以及分泌物, 从而有效确保呼吸道畅通[1];给予有效吸氧并确保呼吸道通畅, 失血性休克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缺氧症状, 氧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缺氧症状, 改善因缺氧而对重要脏器的损伤。 (3) 做好患者的病情护理工作, 在对患者补液时, 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情况, 若患者突然心率减慢或血压增高, 需调整输液速度, 并采取合理措施, 以预防肺水肿、脑水肿、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 具体如下: (1)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 要能够做好患者扩容工作, 对于供血不足患者, 可给予血浆代用品;待患者休克症状缓解后,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因输液速度过快而导致其发生心力衰竭、急性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皮肤颜色、体温、血压、脉搏等进行密切观察, 尤其是对老年人和儿童;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主治医师的工作, 在主治医师的有效指导下为患者实施药物抢救治疗[2,3]。 (2) 在为患者开展手术过程中, 手术室中护理人员要严格配合主刀医师贯彻无菌操作理念, 对手术物品仔细清点, 手术结束后, 为防止出现物品遗漏, 要对手术中所应用到的物品进行清点。 (3) 术后, 在对患者伤口进行缝合前, 护理人员需要对缝针、手术器械、纱布等进行仔细核查;同时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心电图变化、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 如果出现异常, 需及时向主治医师报告, 进行相应处理;待患者苏醒后, 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有效心理护理, 多鼓励和安慰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 非常满意:90~10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总满意度 (%) = (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生命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生命质量进行评估, 包括总体健康、疼痛不适、积极感受、正常生活能力, 总分均为100分, 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命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总体健康评分、疼痛不适评分、积极感受评分、正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表2、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重度失血性休克常见于妇产科疾病、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外伤等, 患者病情较重, 且易出现失血性休克。一旦患者发生重度失血性休克, 易出现不同程度缺氧症状, 从而导致患者出现酸中毒、乳酸蓄积等, 需要立即为患者开展呼吸道清理, 保证其呼吸道通畅, 需注意保证患者的氧供;针对酸中毒现象应予以相应处理。大量出血容易引起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心音无力、动脉压下降、脉搏快而弱等症状, 这就需要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 及时为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提升其心肌收缩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总体健康评分、疼痛不适评分、积极感受评分、正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中,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提升手术室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涛, 梁燕, 邵永强.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24 (6) :427-429.

[2]崔惠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4, 26 (15) :516-518.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3

关键词 心理特征 护理 急诊科 手术

急诊手术多数为意外伤和突发病,多为病情急重、发病时间短、患者术前无心理适应过程,多易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很好配合手术,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故在术前和术中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对126例急诊手术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并总结了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手术患者126例,年龄8~58岁。手术类型:阑尾切除术52例。剖腹产57例。胃穿孔5例。清创缝合9例。眼球摘除术3例。职业:学生、工人、农民、干部等。

术前心理问题:通过临床观察,了解到多数患者对手术都会产上焦虑、紧张、恐惧、不安、忧郁、消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特别是急诊患者,由于起病急,患者在短时间内不能接受自身疾病,内心惶恐不安,对自己的伤病极为敏感,常会产生过度紧张。患者在这种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可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精神变化还可通过下丘脑及由它控制分泌的激素影响免疫功能,从而减低机体对病毒。细菌。过敏物质的抵抗力而致病,同时减低了机体对手术的耐受性,增加了手术后并发症的机会。因此,应该在术前仔细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对症处理与对因治疗。患者术前究竟对什么感到焦急与恐惧,每一个患者都有不同的原因[1]。

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

对术中出现事故的恐惧:由于急诊患者发病急,因此常会担心病情难以控制,患者平时所听到的手术中出现事故的种种传说就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手术成功与否产生怀疑,甚至有抵触情绪,担心自己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事故,严重者担心事故导致死亡,轻者害怕麻醉效果不好产生疼痛或后遗症。护士应该针对急诊手术患者的具体情况向患者介绍诊断和手术方案都是科学合理的,同时耐心仔细地向患者解释手术的方法和成功的经验,并且有意识地请已手术过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和悲观情绪,引导患者正确对待自身疾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接患者进手术室时,护士应主动、热情、大方,和蔼可亲,并且对患者讲解一些术中配合要点和术后注意事项,同时有意识向患者介绍手术医师、麻醉师的情况,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以增加其安全感[2]。

对机体伤残的恐惧: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患者的机体部分缺失,这对于患者,特别是青年患者的打击是巨大的。例如:患者,女,24岁,工人。因工伤致眼球穿通伤行眼球摘除术,开始患者不愿接受该手术,强烈要求医生治好他的眼睛。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她解释,你的眼睛伤得很重,现在必须摘除,否则会影响全身情况导致不良后果,等伤好后可装假眼而不影响美观。此时,护士应理解患者的心情,对患者抱以极大的同情心,护士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给患者精神上的支持。要激发患者的意志,建立起信心,引导患者对手术充满希望,通过上述护理,患者情绪稳定,能较好的配合手术,术后恢复也较好[3]。

对分离的恐惧:有些患者因为手术必须与亲人、朋友、得心应手的工作和习以为常的环境分离,也会产生恐惧。如一产妇,因急性阑尾炎入院,她害怕与20天的儿子分离不愿手术。我就耐心的向他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如不做手术,阑尾会穿孔而导致腹膜炎这样就会更长时间见不到儿子,如及时手术很快就会见到儿子。通过与患者交谈,获得了患者的信赖,得到了患者的支持和合作,消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以最佳心态和愉快的心情接受手术[4]。

对疾病预后的恐惧:由于外伤造成预后效果不好的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如:患者,女,26岁,因车祸而致面部损伤。患者担心手术后脸会留下瘢痕有碍于今后的美观而害怕手术。对这类患者,关心她。尊重她。理解她的处境,要她敢于面对现实,设法消除伤害患者的各种因素,如歧视、害怕丈夫变心等,并积极的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同时帮助患者想一些补救措施,如术后有瘢痕可行整形术等,最后,患者自愿手术。

对缺少知识与信息的恐惧:这通常是最为严重的恐惧,患者不仅表现为对手术,对疾病不了解,甚至还会不相信医生、护士,因而很难在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为此就需要护士通过术前指导给与患者足够的信息,以及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对有关手术的知识了解得越多,手术后的行为调节也越容易[5]。

除此之外还有如经济问题,家庭责任问题,就业问题等,使患者增加对手术的顾虑与恐惧。凡此种种恐惧,虽轻重不一,但都会严重干扰患者的生活规律,唯有及时解决,才能有效的解除恐惧,取得心理平衡。因此,护士应根据不同病因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作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这就要求护士自身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对患者要有爱心,同时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随时处理患者的各种突发情绪,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稳定,从而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讨 论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4

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500例腹部手术产妇,依据是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各125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2.153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治疗护理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方面,而是更加全面的、完整的、细节性的护理工作逐渐得到开展[1,2]。本研究将优质护理服务引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中,现对本院收治的进行手术的2500例产妇进行观察分析,拟探讨优质护理对术中应激及满意度的影响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源市龙川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2014年1月~2015年1月2500例腹部手术产妇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各125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36.1±5.4)岁,体质量指数(BMI)20~24 kg/m2,平均BMI(21.6±1.1)kg/m2;麻醉风险评分(ASA)Ⅰ级650例,Ⅱ级600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患者年龄21~41岁,平均年龄(37.7±5.9)岁,BMI 20~25 kg/m2,平均BMI(20.7±1.2)kg/m2;ASAⅠ级710例,Ⅱ级540例。两组腹部手术均为剖宫产手术。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有效的配合和出院指导[3]。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措施,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加强产妇术前心理指导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缓解产妇的负性心理情绪,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②术中护理:腹部手术过程中不仅需要向产妇及家属交代手术方式,同时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提供舒适性护理配合和人性的护理措施,进而能够更好的完成手术[4]。③术后护理:主要是加强产妇术后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提高产妇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另外加强生活、饮食习惯的指导,做好腹部手术产妇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小结

手术属于应激源,会引起产妇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剧烈的应激性反应,从而对产妇的神经、循环、内分泌系统等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进而对产妇的手术、麻醉造成不良影响。优质护理是一种以现代护理价值观作为指导,以产妇为中心,以手术室护理程序作为框架,针对手术产妇术前、术中、术后的生理、心理变化,结合社会、精神、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制定的一种护理措施[5]。优质护理模式主要是通过阅读产妇的病历,护理人员可以充分的掌握产妇的个人特点,了解围手术期产妇可能潜在的风险性事件,为产妇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进而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优质护理还可以向产妇提供手术、麻醉和护理方面的各项信息,提高了产妇对于手术的了解程度,进而提高了产妇的手术应激能力[6,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组感染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和产妇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产妇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5

刘忠俊 李虹芬

【摘 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口腔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 60例, 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循证组各30例, 常规组采用常规术前口腔护理,术后口腔冲洗法, 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检索有关医学文献, 根据循证获得的证据, 对患者实施最佳的护理, 并观察其效果。结果 两组行改良UPPP手术鼾症患者的口腔感染,口腔溃疡、污垢残留、口臭、创口出血等问题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临床护理实践, 应用于鼾症手术患者的护理, 能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的污物残留, 降低口腔感染,减少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鼾症;口腔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 based Nursing in Oral Health Care of Patients with modified UPPP surgery liu zhongju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men city, Jingmen ,448000,Hubei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vidence based nursing in oral health care of patients with modified UPPP surgery.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modified UPPP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30 patients)and evidence based group(30 patients).Norm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preoperative oral care and postoperative oral rinse , and evidence based group with evidence based nursing methods.problems in clinical practice was identified and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from the medical literature was retrieved.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best care and the effect observed.Resul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esidual dirt , bad breath, oral ulcer , and other issues ,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 0.05).Conclusion As an ideal method applied to patients with snoring surgery, evidence based nursing practic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sidual dirt inside the oral cavity, oral ulcer,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To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t an early date.【Key words】Evidence based Nursing;Oral Care;Snoring surgery;

循证护理是新医学模式下护理实践的工作模式,是护理发展的趋势,是 20 世纪 90 年代护理领域中兴起的新观点,新思维。它是整体护理的延伸和完善,这个观念同整体护理一样,渗透到各个领域,使护士行为产生巨大转变,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循证护理(evidence based nursing, EBN)又称实证护理, 其定义为: 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 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 考虑患者的价值、愿望和实际情况, 三者结合制定出完整的护理方案[1]。目前, 循证护理正在成为现代护理发展的方向, 被逐步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我科将循证护理应用于鼾症手术患者口腔护理中, 收到良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 2012 年 3月-2015年 10月行改良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60例 ,其中男性 56例, 女性 4例, 36~ 62岁,平均49岁,病程3~ 24年。按入院日期, 随机分为常规组30例, 循证组 3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患者均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SG)图、上气道CT、纤维喉镜检查,诊断为OSAHS。体检时软腭过低、松弛、肥厚,悬雍体粗长,扁桃体、舌根、舌体肥大,气道阻塞主要位于口咽软腭平面,均具备手术适应证。常规组采用术前常规口腔护理,术后常规口腔冲洗法, 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

1.2 循证护理方法

1.2.1 循证护理小组的建立 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 1名、主管护师 2名、护师 2名、护士4名,学历为大专和本科。在项目实施前接受相关循证护理知识培训, 并要求达到在作出临床判断时, 会查询研究证据、评鉴科研证据、并利用科研证据, 同时将所得到的科研证据与临床经验、患者需求结合, 做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1.2.2 明确临床护理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行改良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由于术后吞咽咀嚼功能受限, 口腔处于开放状态, 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唾液减少、污垢残留、使口腔的自净作用和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 会使大量细菌在口腔内繁殖, 易引起口腔感染,口腔溃疡、污垢残留、口臭、创口出血等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维护口腔卫生,提高口腔洁净度,降低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循证护理小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2.3 针对临床护理问题,查阅资料, 寻找循证支持,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作出评价, 确定结论。选出最佳证据, 指导护理。1.2.4证据的综合分析

口腔护理的方法 有擦拭法、冲洗法、机械干预法。其中擦拭法将棉球蘸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擦洗,韩珮莹等[2]在传统的口腔护理基础上,用止血钳缠绕 20 cm × 30 cm的无菌纱布环形擦拭咽喉部,后者更能有效清洁咽颊部及彻底清除舌根部食物残渣,降低定植菌数量,减少误吸,口腔护理的有效率为 90.0%。口腔冲洗法是用冲洗液冲洗口腔内的分泌物、污垢、牙菌斑,可以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黄苑玲等[3]利用冲吸式吸痰管为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口腔护理,提高患者口腔清洁舒适度,彻底清洁口腔、减少口臭及口腔炎症的发生,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等优点。

口腔护理液的选择 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具有清洁口腔但不改变口腔 pH 值,不会导致菌群失调的作用,是最常用的口腔护理液。侯冉等[4]研究表明,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冲洗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口咽部细菌定植,降低 VAP 的发生率及延迟发生时间。1% 聚烯吡酮碘液: 肖炜[5] 报道,1% 聚烯吡酮碘液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对细菌、病毒、真菌等具有很好的杀灭能力,同时还有使创面收敛、减少渗出、促进新生肉芽生长,不良反应较小、无刺激、味道清香、无泡沫等优点。

1.2.5 循证护理小组综合分析评价以上证据, 并结合临床实际操作,制定了临床循证护理方法如下:

术前在传统的口腔护理基础上,用止血钳缠绕 20 cm × 30 cm的无菌纱布环形擦拭咽喉部,并常规行口腔洁治,同时治疗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以尽量减少口腔感染的来源。

术后利用冲吸式吸痰管进行口腔冲洗, 护士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 向患者解释口腔冲洗目的, 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糜烂、溃疡, 头偏向一侧, 先用 50 m l注射器抽吸1% 聚烯吡酮碘液从牙垫处缓慢注入口腔, 从不同方向对患者创口、牙面、颊部、舌面、咽部、硬腭进行缓慢冲洗, 掌握好吸引压力, 调节负压范围在 0.04 ~0.06M Pa, 再用冲吸式吸痰管从一侧口角处吸出, 边冲洗边抽吸, 直至冲洗液澄清无味为止, 冲洗同时用组合吸痰管的海绵头擦洗粘附在创口、黏膜、牙面上的残留物和污物,同法冲洗另一侧。冲洗过程中动作一定要慢、轻柔,避免患者出现呛咳、呕吐。同法用 50 m 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再次冲洗,最后用石蜡油润口唇。

观察两组患者污垢残留、口臭、口腔感染、口腔溃疡、创口出血。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 SPSS 11.0软件, 以 α= 0.05为水准, 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结果

循证组污垢残留、口臭、口腔感染、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 1。

表 1 常规组与循证组口腔护理比较(n= 30)组别 n 污垢残留 口腔溃疡 口腔感染 口臭 创口出血 x P 常规组 30 9 10 7 7 5 14.614 < 0.01 循证组 30 3 5 4 3 1 讨论

循证护理是护理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 为广大从事临床护理、护理教育、管理及科研的人员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思维、新途径、新视角, 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同时将有限的医疗保健资源发挥最大价值。循证

[6-7]护理的核心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依据的现代护理发展。

行改良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患者,由于术后吞咽咀嚼功能受限, 口腔处于开放状态, 容易造成患者口腔黏膜干燥, 唾液减少, 污垢残留, 口腔缺乏咀嚼,自净能力大大减弱,加上分泌物堆积,易产生硫氧基及氧化物质等,为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条件,致使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同时局部黏膜抵抗力减弱, 从而引起口腔感染,口腔溃疡、口臭、创口出血。

对于行循证护理的患者,术前在传统的口腔护理基础上,用止血钳缠绕 20 cm × 30 cm的无菌纱布环形擦拭咽喉部,并常规行口腔洁治,同时治疗口腔疾病如:龋齿、牙周病,以尽量减少口腔感染的来源。术后采用冲吸式吸痰管进行口腔冲洗也就是采用了口腔冲洗法 + 口腔擦洗,通过水流在口腔中不断地循环, 使细菌在黏膜、口咽部的吸附能力明显下降, 并随着不断的冲洗而排出, 冲洗法使口腔清洁后, 口腔细菌株数明显减少, 然后再通过组合吸痰管的海绵头擦洗粘附在黏膜上的残留物和污物, 两者结合对预防口腔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 对行改良性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后鼾症患者的口腔护理采用循证护理, 达到了显著降低患者口腔内的污物残留, 降低口腔感染,减少口腔溃疡、创口出血,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的目的, 有积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Bonell C.Ev idencebased nursing: a stereotyped v iew of quantitative and experim enta l research could w ork against professional autonomy and authority[J].JAdv Nurs, 1999, 3(1): 1823.[2]韩珮莹,沈小芳. 改良口腔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 64-66.

[3]黄苑玲,邓少军,马爱平,等. 冲吸式吸痰管应用于气管插管危重病人口腔护理的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17): 1557-1559 [4]侯冉,齐凤鸣,闫子星,等.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口鼻咽腔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 270-271.

[5]肖炜,张献珍,刘海燕. 不同口腔护理液的护理效果对比研究[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8): 20-21.

[6]朱朝晖, 肖柳红, 王舜娟.循证护理在经口气管擦管口腔并发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J].现代护理, 2008, 14(3): 395396.[7]张晓珍, 段晓侠, 李敏, 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出血再出血中的应用 [J].实用全科医学, 2008, 6(6): 645646.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湖北 荆门 448000)

作者:刘忠俊(1972~),女,本科,副主任护师,护士长

通讯:0724-2305785

*** 通讯作者:李虹芬(1980~),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通讯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优质护理对手术室的临床效果评价 篇6

靖远煤业煤业集团职工总院手术室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择期手术开展60例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措施。出院前对患者进行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情绪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升,护士综合素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效果评价

优质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建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里,社会灵魂上达到最佳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而手术是治疗某些重大疾病的直接有效的手段。手术对手术室要求较高,术前护理是围绕手术这一特定时期针对手术和麻醉,对病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模人造成心理,生理功能紊乱而采取的各种有效护理措施,随着医学的模为本“的整体护理并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4—10月,选择60例患者,实践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30~48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40~55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因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临床护理

1.2.2.1建立护患沟通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的服务。落实基础护理内涵,提供个性化服务重组、细化护理工作流程,规范护士行为,实施规范有效的术前访视,制定规范化术前指导语,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术前访视技巧培训,保证术前访视有效实施。根据术前访视的目的意义制作专科访视卡,内容为: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及专科疾病了解相关知识是术前访问有针对性提高术前访视的有效性。按患者需求时段实行弹性排班,增加护理工作量大时段的护理人力,通过自查和护理部检查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分析与改进。要求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紧密结合,展现手外科手术室护理特色。1.2.2.2术中陪护,做好细节护理,注重手术前护理细节的落实。制定人性化护理措施: 如实施一对一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心理指导。在操作前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取得理解与配合,减少患者手术的紧张恐惧操作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提供有效的保温措施,对安置特殊的手术体位的患者避免压疮的发生。手术结束后将患者皮肤上的消毒剂和血迹搽干净并保持切口辅料的干净无污迹,后将其送往病房及麻醉复苏室。

1.2.2.3术后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术后2-3d对患者进行访视,对患者的切口情况、疼痛感觉、体会摆放情况进行了解,若有不适感给予恰当处理,就手术的良好效果向患者讲明,克服掉术后抑郁反应,实施健康教育,使其与病房护理较融合。同时做好并发症发生的避免和预防,并鼓励患者注意好日常饮食的结构调整,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保持个人良好的卫生,以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完成满意度调查留下患者的联系方式,手术室护士定期做电话随访。

1.2.2.4为小儿患者提供母爱式服务,手术室添置各种安全性强的玩具供患儿玩耍。提供凝胶床垫避免压伤,允许患儿家长着装规范进入等候室,复苏室陪伴患儿,以减少术前患儿的哭闹,降低复苏期患儿风险的发生。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到对手术患儿的日常护理中倍加呵护与关爱。

1.2.2.5为医生提供个性化,专科化,人性化优质服务。提供个性化服务根据手术医师的手术要求购置专科器械,满足手术医师对器械的个性化的需求并掌握手术医师操作特点及习惯达到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工资率的目的。改革护理人员排班方式体现动态管理在手术室的运用,根据专科特点施行弹性排班,夜班要求新老搭配, 每班有经验丰富的高年资责任护士值班。加强基础护理质量管理修订、完善规范化的标准操作规程: 包括无菌技术、生命体征测量、麻醉后护理、手术后护理等。在原有基础护理质量评分标准的基础上,细化病人基础、安全管理等内容,建立护士业务档案。

1.2.2.6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患者安全,建立意外危险因素评估系统。对入手术室患者及时进行评估, 对存在压疮、跌倒、坠床等高危病人,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建立警示标识卡,重视与患者沟通构建和谐护患关系,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重视首次沟通, 从患者利益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并及时与医生沟通,让患者及家属理解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初衷, 让家属感受到护士对患者的关心, 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放心。1.2.2.7简化护理文件书写简化文字记录,遵循责任、安全和简化的原则,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履行护士的职责。多以表格式为主,减少了护士文字书写的时间, 保证护士每天护理文件书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1.2.2.8根据手术室的具体情况开展特色服务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从强化细节服务, 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满足患者知情需求出发,开展了“细节服务与提高护理质量”课题研究,建立温馨提示卡、将健康教育路径纳入随访系统管理,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手术室坚持“个性化”的健康教育, 根据单病种健康教育路径, 制定出适合专科患者的健康教育小册子,使患者通过自己阅读,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所患疾病的功能锻炼方法。

2结果

护理服务形象、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明显改善, 护理服务综合满意度从 2013年上半年的97.2%提高到下半年的 98.9 %。

3结论

3.1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实施优质护理改革, 手术室秩序进一步好转,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与患者接触增多,患者享受到了更贴近的服务。医疗护理质量进一步得到保障护士能够更加细致、全面地掌握患者病情, 包括患者心理状况在内的细微变化, 护士也能发现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3.2通过改进护理服务, 对患者进行个性化, 全面综合护理, 使护理工作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使医院患者满意度有新的提高。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增, 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更加用心, 与患者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

3.3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 改善了护理服务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走进示范区, 护士们精神饱满,笑容可掬, 病人感觉到护士随时的关心,感受到护士随时的服务。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可加强患者对护士的信赖, 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从而建立和谐配合的护患关系, 增加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7

关键词: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手术室优质护理,应激反应,不良心理

无缝隙管理源于上世纪90年代,该护理管理方案的本质是找到整个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一切缝隙,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堵漏和改进,从而保证整个护理服务过程的全面性和优质性。将其应用到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可有效找出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使护理工作做到环环相扣,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为明确将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应用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具体价值,笔者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选择了92例在我院择期行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分组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共92例。将患者按照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应疾病的诊断标准,并且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糖尿病患者,且于术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观察组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年龄(46.8±5.2)岁;手术类型:开腹手术23例,胸腔手术1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4例,颅脑手术2例。对照组患者男24例,女22例;患者年龄21岁~65岁,平均年龄(47.3±4.8)岁;手术类型:开腹手术25例,胸腔手术1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5例,颅脑手术1例。2组在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首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定,以评定结果分组,每组均需设置1名护士长、1名责任护士以及若干名普通护士,严格按照分层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并明确各自职责。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1术前访视以小组为单位在手术前1 d的下午进行访视,与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交谈,明确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既往史、家族史以及各个脏器功能;告知患者术前应注意的各个细节,例如禁饮、禁食等;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尽量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1.2.2术中护理手术室医护人员在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核查患者的身份,并且明确患者的相关资料,例如药物过敏史、手术部位等。微笑着与患者打招呼,适当地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协助患者取合适的手术体位,做好患者身体隐私部位保护工作和保温工作。应用“双人四目”的检查原则核对所有的手术用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做好器械消毒准备,保证手部卫生,避免感染。术中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工作,熟练掌握基本手术操作技能[1]。术后及时清点手术用品,保证所有的器械数量正确、完整无缺,避免遗留在患者手术部位。患者未苏醒前必须留1名护士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3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通过专用通道将患者送回病房,在运输过程中需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将患者送回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告知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及术后注意事项。于术后1 d对患者进行随访,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命体征、伤口有无感染,有无压疮等。

1.4评判指标于麻醉前和访视前分别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越严重。于麻醉前监测患者的各项手术应激指标,主要内容包括心率、舒张压、收缩压以及皮质醇。术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共设20题,每题5分,分数低于60分为不满意,60分以上80分以下为一般,80分以上为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2结果

2.1 2组患者访视前和麻醉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2组患者访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各项手术应激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的各项手术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比与对照组76.09%的护理满意率相比,观察组95.65%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对比例(%)

3讨论

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手术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运而生。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大、难度高、时间长、风险大,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护理模式来达到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主要理念是以患者为本,主要目的是满足患者的一切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让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2]。

我院引进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后将其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并以科学管理为原则成立了无缝隙护理小组,让患者在整个手术期间接受到一体化的无缝隙服务过程。护理小组根据护理人员的能力进行合理搭配,并且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具体职责,给每一位患者都配备了固定的医护人员,便于对患者进行动态监护。护理人员分级监督,保证了所有护理人员都能主动投身到护理工作中,并且增强了其工作责任感[3]。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监督机制,护理人员逐渐树立了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进行积极主动的改善,从被动护理转换为主动护理,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使整个护理工作井然有序地展开。

本研究中,2组患者访视前的SAS评分、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的各项手术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76.09%的护理满意率相比,观察组95.65%的护理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减少手术应激,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龚锦,岑刚,普鹰,等.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3,22(3):70-72.

[2]刘国蓉,刘红艳.全程无缝隙优质服务在骨科疾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5(14):105-106.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8

【关键词】急性胆道疾病: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434-01

优质护理注重给予患者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尤其可以缓解在手术前,患者往往会因对手术过程及结果的未知而感到害怕和恐惧,广泛存在着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优质护理不仅可以使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理舒适度有所改善,同时也可以使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有所提高。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语言要亲密,让患者能感受到正真的关怀,心里得到温暖。护理人员应该针对不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护理工作,视患者不同的病情进行护理。专业性的护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是否以患者为中心,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要紧紧抓住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高效、优质、优质的护理服务,并能够及时预测患者的现时需求,主动向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本文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普外科急性胆道疾病手术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9月进行胆道手术老年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龄在70岁至8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76.4±5.1)岁。患者的病龄为4—8年之间,平均病龄为7.2年。平均住院时间52.3h,其中,有29例为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15例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例为胆囊息肉,6例肝内外胆管梗阻,3例肝内外胆管肿瘤。73.5%的患者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2优质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很多老年患者在患病后有不想拖累家人的想法,认为老年人不适宜进行手术治疗而放弃配合治疗。所以,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除了要热情、耐心细致介绍医院环境,做到及时周到的护理,进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还要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正确对待手术,耐心解释手术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有效的预防措施,一定想办法取得患者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医护人员还要掌握好沟通技巧,使患者身心得以放松,消除术前紧张或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常规性护理:首先询问患者的患病史,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必要时要进行营养不良纠正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节,然后并仔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意识是否清楚、反应是否迟缓、有无黄疸和其他伴随症状。术前7天禁止饮食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嘱咐患者清洁身体、做好术前肤准备。术前2d禁食豆类、牛奶等易产气食物,术前排空大小便,做好药物敏感试验,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2.2手术中护理

在进行手术当日,护士应面带微笑热情及亲切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可与患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护士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具体信息,并将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到最佳的状态,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后,护士应该将患者缓慢平稳的放在手术床上,让患者保持有一种舒适感。在患者刚被推进手术室后,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情绪,护士应面带微笑与患者进行交流,稳定住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并使患者尽快熟悉手术室的环境,满足患者基本需求。此时,护士应给予患者一个支持的眼神或者握住他的手,告诉病人护理人员站在你旁边守侯,如果有什么需求请尽管讲,护士会尽力帮助解决,并向他们说明医生的技术是非常棒的。此外,在手术中,护士应该尊重病人的隐私,尽量减少身体部位的暴露。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时,应该做到轻、柔、稳、准,在麻醉后进行手术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观察心电图的变化,及时查看电极板并防止其发生松动,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师。

2.3手术后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护士给患者穿好舒适的衣裤,并注意患者的保暖。待患者神志复苏后,将其送回病房,并将患者放在最适合的体位。护士应该给患者一些鼓励的语言,夸奖患者今天手术表现不错,让患者注意术后多休息。手术结束后,护士应该定期对患者进行探视,以了解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手术后指导。

3结果

经过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痊愈28例,2例症状缓解,无死亡,痊愈率达93.3%。对照组22例痊愈,7例症状缓解,l例死亡,痊愈率达73.3%。P<0.05,痊愈率具有显著差异,如表1。

表1两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期间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痊愈症状缓解死亡P观察组2820<0.05对照组2271<0.054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要了解手术患者的护理心理需求,营造人性化的环境,并将其融人护理过程之中。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时,应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建立一个先进的护士团队,使护士能各尽其职,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护士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要想实施优质护理,就必须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从而可以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总之,优质护理对治疗老年急性胆道疾病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秀芳.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30)

[2]陈丹红,谢碧兰.老年胆道感染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0)

[3]伍碧华.81例高龄胆道疾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07).

[4]刘智云.老年胆道外科疾病围手术期护理[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6).

门诊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根据医院护理部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精神,门诊手术室从工作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优质护理示范工作”为契机,以“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内容,充分调动手术室护士的积极性,改变手术室护士的服务理念,扩大服务范畴,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二、工作目标:门诊手术室通过开展优质护理,让手术室护士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从“以手术为中心”走向“以病人、医生和手术需要为中心”,从手术间走向病房,努力践行“四不”(不抱怨、不放弃、不让病人孤独和恐惧、不让医生等待)的工作理念。

三、门诊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内容

1、简化门诊手术收费流程,避免病人来回交费,在门诊医生工作站系统中增加门诊手术收费套餐,医生直接开单交费。

2、3、制作门诊手术工作流程,方便医生随时合理安排手术。建立“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登记本,收集手术医生以及手术的特殊需要信息,做好充分的器械、物品准备。

4、制作门诊手术术后康复指导宣传单,放在门诊手术家属等候区阅览架中方便取阅。

手术室优质护理工程实施方案 篇10

根据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1‟89号文件精神及护理部工作部署,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手术室十大安全目标为核心内容,手术室拟对手术患者更进一步深化优质服务,具体方案及措施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卫生部有关优质护理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护理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施方案,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医疗安全,促进与外科各科室的临床合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手术室护理服务。

二、活动主题:务实手术室基础护理,推行人性化护理,提供满意服务。

三、活动目标:为手术患者提供术前、术中、术后连续性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术前健康宣教

1、针对各专科不同的疾病及手术方式,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2、继续开展重点病人的术前访视工作,对特殊病例(对术中护理有特殊要求的病例)做出个案护理计划及成效分析、总结。

二、手术室护理

1、患者接诊:要求全体护理人员使用规范的文明用语,以标准的仪容、仪态接诊患者(亲属),与患者(亲属)交谈(核对)认真、关注,以示对患者(亲属)的重视和尊重,增加他们的安全感;

2、术前等候:安排专职护士7:30上班接诊及全程陪同患者,解答患者疑问,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3、术中护理:针对“十大安全目标”内容及患者重点反馈的问题进一步细化我们的工作:

1)保暖:手术间温度维持在夏天23-25℃、冬天24-26℃;给患者提供加厚的盖单;提醒非下肢手术患者穿保暖长筒袜;加强手术开台及转运过程中保暖,尽量减少体温丢失;

2)尊重患者、做好隐私保护:在需要暴露患者身体进行操作时尽可能关闭手术间大门,对需采取膀胱截石体位的手术患者提醒穿一次性内裤,在消毒前剪开,避免体位摆放时患者私密部位的暴露;

3)安全管理:手术护士全程负责患者的安全,手术中途无特殊情况不交接,术中用物专人配送,减少护士离开手术间的工作机会;拟建立手术患者核对信息系统,利用电子扫描系统核对相关信息,提高准确率及工作效率;开发病理标本处理条形码管理系统,杜绝病理标本送检错误;手术铺单一人一用,杜绝了交叉感染。

4、术后护理:制定手术患者出手术室标准,要求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擦干净患者体表残留的消毒剂、血迹等,尽可能穿戴整齐,各管道妥善固定,护送患者到手术室大门与运送人员做好交接班。

五、行动计划

1、动员、准备阶段:2012年1月4日-1月15日;

2、培训阶段:1月16日-1月26日

3、实施:1月27日正式实施

手术室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11

【关键词】护理标识;手术室;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562-01

护理标识是医院为了防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心理、生理、环境、社会等多种不确定性因素或者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意外事件的发生,同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所制作的文字与图案相结合的特殊标识[1]。而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由不确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它具有风险水平高、复杂性的特点,并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2]。而护理标识的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并且还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因刺激本研究采用在手术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手术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的11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8.7±2.1)岁;护理时间8-41d,平均护理时间(23.2±2.4)d;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手术室未实施护理标识的1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8例,女性51例;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47.3±1.8)岁;护理时间7-43d,平均护理时间(25.6±2.1)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护理实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标识应用方法

1.2.1患者腕带标识的应用:腕带制作的材质为PVC塑料,柔软舒适,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前一日可以通过腕带信息对患者信息逐实查对,包括其姓名、年龄、病区、床号、病症、手术部位等。而且根据手术需要避免手术侧、输液侧肢体佩带腕带。腕带标识普通患者一般采用蓝色,婴儿采用浅蓝色,重症患者采用红色,来进行区别。

1.2.2药物标识的使用:①过敏药物标识:凡对青霉素等药物过敏的患者,用长方形标牌写明过敏药物名称,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进行交接后带入手术间悬挂在输液架上,提醒医务人员。②普通药物警示标识:手术室护士在配置手术所需的药物时,注射器贴上不同色彩、不同形狀的标签予以区分,并标明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浓度等。而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以及内用外用的药物必须分开存放。③手术中用药警示标识:手术台上常需多种药物,对于颜色以及质地都非常相近的药物,应用不同的颜色且容易分辨的标签,写明白药品名称,再经高压灭菌消毒,然后应用于手术台,于注射器张贴无菌标签,避免错误用药。

1.2.3环境标识:在手术室的通道注明“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提示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到了相应的区域应有相应的着装规范。

1.3统计学处理

3.讨论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室护理标识,不仅能够降低安全隐患,而且还能够增加用药的安全性以及护理质量[3]。患者的身份标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减少其接错、用药错误以及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在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标识之后,其护理风险的比例大大下降。药物标识的使用,能够使医务人员注意到患者正在使用的特殊药品,尤其是手术中的药物,用错药物对于患者来说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而在手术室护理标识中对相近药物的药物贴上颜色不同且容易分辨的颜色,可以减少药物用错的几率;而环境标识的应用,可以使医务人员在进入手术室时很容易辨清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提高医务人员的警觉,能够约束自己。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应用手术护理标识,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的发生,减少护理差错,而且还提高了护理质量以及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马黎容.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应用的效果探讨[J].中外医疗,2013,10(2):25-26.

[2]陈蕾,张育森.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0,17(6A):32-34.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颅脑外科收治的80例择期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研究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28~67岁, 平均 (43.65±4.17) 岁;对照组男24例, 女16例, 年龄27~66岁, 平均 (43.15±4.26) 岁。疾病类型:垂体瘤28例、脑膜23瘤例、胶质瘤17例、颅咽管瘤12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试验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颅脑外科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模式: (1) 成立由颅脑外科主任、副主任护师、高年资医师、护师组成的临床路径护理方案制定及监测小组。 (2) 科室内骨干力量参考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路径相关文献, 收集本科室患者主要临床资料, 制定方案框架, 修改后予以核查, 得出临床路径表格, 内容包含诊断/辅助检查、疾病知识普及、药物/手术方案、围术期护理、出院计划。 (3) 首次接诊护士讲解临床路径基本情况及实施细则, 提高患者对流程及注意事项的认知, 说明完成一项诊疗措施需表格内签名, 对需改变或退出流程者详细记录退出原因, 总结后护士及低年资医师向上级医师反馈, 并将具体工作分配至每一名管床护士。 (4) 全程护理干预:遵守严格首诊负责标准, 患者在住院期间由负责护士全程负责, 为患者提供全程护理干预。 (5) 心理干预:结合患者实际心理状态, 制定合理心理护理方案, 并对心理波动大患者及时予以心理疏导, 每天与家属协商护理过程中的不足处, 严谨并及时调整方案。

1.3 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住院情况 (卧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压疮、肺部/泌尿系统感染、脑疝、消化道出血) 。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对比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行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研究组卧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颅脑外科研究范畴包括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外伤、感染、肿瘤等疾病诊疗方法, 由于大脑神经关系人体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转, 治疗时需对每个步骤严格控制, 并在治疗基础上予以专业护理干预, 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2,3]。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80例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临床路径护理模式,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常规护理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促进手术顺利进行, 但该方法没有从患者实际情况出发, 只采用适用于大部分颅脑外科疾病的固定护理模式, 因此难以取得理想护理效果。而临床路径护理模式贯穿患者入院至出院全程, 从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实际病情、家庭经济情况等实际出发, 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 并对其就医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质控, 因此可有效提高患者手术配合度, 加强手术临床疗效[4]。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卧床、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表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恢复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与时会云临床研究结果类似, 进一步验证临床路径护理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临床路径模式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被用于美国临床医学, 近年来为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该模式逐渐应用于我国大型医院。临床路径模式以颅脑外科科室骨干整合的表格 (基于循证医学) 为依据, 针对性、实用性较强, 患者入院至出院所进行的一系列诊疗操作均依照发放的表格完成, 其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在表格里得到严格规范, 该措施可有效保障患者自身权益, 减少医疗纠纷[6,7]。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32.50%, 表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原因可能是临床路径护理模式使颅脑外科手术患者护理整体性与连续性提升, 每个护理环节均得到严格质量控制, 故护理过程中发生失误与疏忽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 患者产生压疮、脑疝等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也显著减少[8]。关于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证实。

综上所述, 临床路径护理模式可有效减少颅脑外科手术患者住院及术后恢复时间, 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 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谭爱娇.临床路径在颅脑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4) :726-728.

[2]张碧先, 王建华.分组护理制度对颅脑手术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4, 18 (12) :48-50.

[3]曲薇.综合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颅脑术后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5) :1384-1386.

[4]张小琴.促醒护理对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昏迷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1) :131-133.

[5]时会云.护理干预对颅脑手术后昏迷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8) :48-49.

[6]邵觉黎.丙泊酚预防颅脑术后躁动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14) :1674-1676.

[7]刘娟, 廖天治, 伍林飞, 等.1462例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观察及并发症护理[J].四川医学, 2013, 34 (5) :765-766.

上一篇:中考作文指导审题立意下一篇:齐齐哈尔中考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