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带教现状及对策论文(共13篇)
1护理带教现状
1.1学生因素
1.1.1心理素质差,缺乏学习主动性
由于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护生对手术室既好奇又恐惧,加上综合手术室的特殊性,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相对别的科室来说比较独特,无菌技术操作相当严格,护生常感到无所适从。有的护生选择护理专业不是本人的真实愿望,抱着以后不从事护理行业的态度,把实习当作走过场,完全没有主动性。
1.1.2缺乏感性认识,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结合
护生在学校多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对实习工作中的各项操作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将理论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加上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专业性,导致护生在手术室实习中不敢动手操作等,从而降低了护生临床实习的积极性,影响实习效果。
1.1.3无菌观念不强,职业暴露防护能力差
手术室的无菌技术要求高,虽然带教老师经常强调无菌观念的重要性,但护生在手术实践中仍经常不经意间违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同时由于手术室护士常常与手术缝针、刀剪等锐利器械接触,是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因此手术室是传播血源性疾病的高危场所,护生对这方面的自我防护意识较低,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1.2带教老师的因素
1.2.1缺乏带教技巧,不注意带教方式
有些教师只注重操作能力而忽略了理论,使护生只懂做而不懂得思考;有些带教老师担心护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而影响手术,凡事亲力亲为,减少了护生的动手机会;还有些带教老师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古板,千篇 一律,不能发挥护生的潜能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据调查,仅66.7%的带教老师对护生能做到系统讲解、因人施教。
1.2.2缺乏责任心,指导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带教老师缺乏带教意识,教学过程中只是按护生实习大纲一板一眼地进行教学;甚至出现带教老师随便支使护生做些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者因为夜急诊连台手术多,带教老师常常不带学生参与手术,而是让学生一人专职在清洗器械等;或是在护生实习的中后期,有些带教老师认为护生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就大胆放手让其独立操作,不进行严格的指导监督,增加了安全隐患,无疑影响教学质量及实习生的工作热情。
2对策
2.1护生方面
2.1.1帮助护生尽快适应环境,消除心理压力
当护生轮转到手术室时,护士长或带教老师首先向护生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并逐一介绍对应的带教老师,对护生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其次带领全体护生观看《手术室护理技术》录像,看完录像后带着全体护生参观手术室,同时结合观看录像的内容简要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和一般规则,促使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初步印象。
2.1.2提高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在带教过程中,指导护生对第2天将参与的手术相关内容进行预习,第2天实践中随时提出相关问题,使护生积极参与到手术相关知识系统体系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有争议的问题,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并让学生通过运用自己的知识回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提高护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
2.1.3强化护生的无菌观念,提高防护意识
手术室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无菌操作,带教老师应不厌其烦地强调无菌观念的重要性,强化护生的无菌意识。同时也要强调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在处理污染物时,要多提醒戴手套及其他防护用品等进行,避免自身受到感染或病原体扩散;分离刀片用钳子夹住,传递器械时应使用无菌弯盘,使用后的锐器如针头、刀片、缝针应丢进不可倒出耐刺防漏的锐器盒统一焚烧。
2.2带教老师方面
2.2.1完善带教计划,采取互动式带教方法
落实具体带教计划以及带教方案,定期征求护生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解决带教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实习护生采取集中式带教方法,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后,再采取一对一的带教方式。在带教的过程中将“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分步指导,主动参与”的互动式带教方法应用于岗位带教中,以达到从开始的被动学习到主动配合,提高对手术配合的预见性和应急性,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2.2.2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手术室的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起到带教的作用,带教老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好榜样作用,做到语言亲切诚实而不失身份,态度和蔼而不失严肃,遇到问题冷静面对,做到有条不絮,并尽量保持精力充沛,情绪稳定。
3小结
1 临床护理教学现状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带教水平与快速发展的护理教育存在着差距, 制约了临床护理教学水平的提高。
1.1 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科学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而目前很多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体制不健全, 缺乏科学统一的临床护理教学评价体系, 很难对带教教师做出客观的评价, 不能有效激发带教教师的教学热情。此外, 医院管理中“重临床, 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 将带教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归为义务劳动, 未与考评、奖金和职称挂钩或权重过小, 使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挫, 教学效能感下降, 从而影响了临床教学质量。因此,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是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当务之急。
1.2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结构不合理
目前, 我国还未建立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制度, 带教教师的认定一直缺乏统一的标准, 随机性很大, 中专教大专、大专教本科的现象较为普遍。带教教师的知识结构也不完善, 特别在理论知识和护理教育方面有所欠缺, 这对培养本科与大专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不利的。另外,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在从事复杂、动态的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 还要承担临床护理教学任务, 时间和精力有限, 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1.3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落后
现阶段的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大多为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并通过学历补偿形式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临床护理骨干。但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临床工作、接触的学科前沿信息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 使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落后, 理论知识相对欠缺, 缺乏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思想, 在执行带教任务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1.4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带教方法与带教模式落后, 带教内容单一
传统的带教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 不注重发挥护生的主动性和潜能, 忽视护生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多采用“一带一”的传统带教模式。带教内容多侧重于护理知识与技能, 对护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整体护理能力、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健康教育及社区护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且在临床护理教学中, 带教教师和护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2]。
1.5 教育层次区分不清
现行的高等护理教育根据培养的护理人才的学历层次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护理教育, 各级培养目标不同。然而, 许多医院忽视不同学历层次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随意安排带教教师, 各个学历层次的带教内容、方式雷同, 带教效果差, 无法满足高层次护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 严重影响了护生的学习热情。
2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培训现状
2.1 缺乏完善、高效、可持续的培训体系
我国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培训主要由各医院护理部组织进行, 通常以短期集中培训为主, 缺乏持续性, 且各个医院对培训的内容、模式及培训结果的评价均无明确、完整的表述和统一的标准, 也没有设置专门的带教教师培训机构。
2.2 缺乏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护理师资的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范畴, 而新时期继续教育的重点不是新知识的传授而是能力的培养。在培训方式上, 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法, 带教教师被动听课, 他们接受培训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效果不明显;在培训内容上, 重视对带教教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 但是忽视对人文素质以及护理科研能力的培训[3]。
2.3 缺乏层次分明的培训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中, 除了新护理带教教师的岗前培训方法特别指出其特殊性以外, 采取何种模式对不同年资护理带教教师进行培训的研究未见报道。因此,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合于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带教教师的培训模式, 以达到节省教育资源, 取得最佳培训效果的目的[4]。
3 加强临床护理师资建设的对策
3.1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 客观、公正、行之有效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护理部、护士长、科带教组长、带教教师应把好教学关,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统一考评标准, 并由护理带教教师的同事、管理者、护生共同参与教学考评, 以期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学质量。同时, 应引入激励机制, 将临床带教工作与选拔、晋升、出国深造、工资待遇等挂钩, 在工作安排上, 合理排班, 保证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学, 使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在得到激励的同时, 也满足其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 从而有效地调动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教学热情, 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3.2 建立临床护理教师准入制度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素质与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是保证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基础。建立教师准入制度可对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资格进行严格把关, 根据带教教师的教学资格和综合能力让其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 有效避免了低学历、见习护士参与临床带教的现象, 在规范教学管理秩序的同时也有助于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带教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提供有针对性、分层、可持续的培训平台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培训是提高临床教学水平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在培训前做好前期的临床带教教师培训需求调查, 科学设计有针对性的、能够满足临床护理带教教师临床教学需求的培训方案, 建立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法、培训时间安排以及培训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培训体系, 使培训有针对性、分层、可持续, 以满足不同层次带教教师的培训需求, 全面提高带教教师的护理实践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 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为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平台;重视青年带教教师的培训, 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授课培训、带教培训、试讲、听课、外出学习、集体备课、授课基本功比赛等, 为他们开展教学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帮助青年带教教师积累教学经验,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能力[5];鼓励临床带教教师在职学历提升, 选派骨干教师脱产学习、进修以及进行国内外交流。另外, 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兴起的、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教育也成为受临床护理带教教师欢迎的继续教育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吕岩, 于艳秋.本科护理专业临床教师行为特质评价与分析[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5) :43-44.
[2]颜春英, 黄凯.高等院校护理教师信息素质及其培养方法[J].护理研究, 2005, 19 (10A) :1975-1976.
[3]徐东娥.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培训现状与需求的调查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 22 (6) :42.
[4]李华.护理教师队伍专业综合素质培训现状及提高策略初探[J].护理管理, 2011 (15) :158-159.
县级医院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状
(1)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安排在手术前1天的下午进行,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目的是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和准备情况,尤其是药物过敏与各项化验结果。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谈,可增加病人對手术室护士的信任感,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有利于安全度过手术期。同时介绍手术室情况,如手术间的布置、先进设备等,使其了解麻醉方式、手术体位的摆放等。
术前评估:①患者的一般生理、心理和发育情况;②患者事先对手术的了解程度、接受手术的态度、对医疗的配合程度。
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访视护士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手术种类预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2)术中配合:①手术当天早会,由访视护士汇报病历,列出护理问题和相应护理措施,然后由护士长和其他护士加以补充,使计划更趋完善。②准备常用物品、药品,严格检查手术间的设备是否齐全、功能是否良好;调节适宜的手术间温、湿度,根据手术类型准备特殊的器械及辅助设备等。③热情迎接患者进入手术室。严格核对患者及术前准备情况,清点随患者带入手术间的物品,再次向患者讲明手术配合的注意事项。④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术中输液、输血通畅。安置手术体位,尽量减少患者身体的暴露,以维护患者的自尊心和减少体液的丢失;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按照术前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防止病人术中出现压伤、灼伤等意外,保证病人舒适,掌握术中所用药物的作用,观察不良反应,及时提供和补充手术所需用品,全程陪护患者,同时整理护理记录。⑤器械护士准备手术器械,熟悉手术步骤,力求做到稳、准、快。术中不谈论无关话题、不议论患者病情,以免伤害患者的自尊心或加重其疑虑心理。手术结束前,认真清点纱布、缝针、器械,保管手术切除标本等。
(3)术后随访:①术后48~72小时到病房了解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疼痛及感染情况。征询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不满意之处,填写手术室整体护理反馈表。②收集有关手术操作、麻醉、手术体位、术中护理带来的后续效果的资料,从而对手术期护理做出客观评估。③术后随访后,通过手术护士自评、护士长对手术护士工作及术后有无并发症的评审、患者的评价、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对手术护士配合质量的评价,以确认整体护理计划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
存在的问题
(1)护理人员素质偏低,护理观念陈旧:开展整体护理,手术室的护士不但需要具备传统的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的能力,还要求具备“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具备在生理上及社会心理健康方面评估患者的能力及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而过去县级医院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无法满足现在患者的需求。另外,整体护理虽然已在我国临床推行和应用,但目前大多数手术室仍以传统的护理观念和模式服务于患者,即医生-护士-仪器-患者模式。
(2)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①教育内容片面、肤浅,缺乏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②教育方式单一,健康教育多停留于口头宣教,影响了患者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③教育时机把握不当:对不同的对象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同一对象在不同的阶段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及方式。
(3)手术室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环境限制了整体护理的开展:①手术室护理工作时间性强、工作量大、抢救任务多、要求高;②手术室护士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医生和患者,手术室护士既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优质服务,又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手术配合;③患者在手术室停留时间短暂,使护士难以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④手术室长期的传统护理模式影响护士的价值观、短程更新和才能发挥。
(4)管理缺陷:整体护理要求护理管理实行分层、能级化、金字塔式的管理方式。目前县级医院对护士的管理仍然是简单的,即所有护士不论学历、职称、职务都值同样的班,做同样的工作,承担同样的责任。这种管理方式不利于开展整体护理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长缺乏有关整体护理的管理技巧,缺乏与下属沟通,限制了护士参与计划和决策的权利,导致整体护理在县级医院手术室难以实施和开展。
对 策
(1)转变护理观念:组织大家学习整体护理理论知识,接受模式训练,使大家认识到,手术室护士从术前访视到术中给予患者的关心、支持中的作用是其他科室护士所无法代替的。
(2)加强在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素质鼓励护士参加各类专科、本科的学习,提高知识层次:加强在职培训,拓宽知识面;强调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功能,即:顾问指导角色、安全卫士角色、体贴的亲人角色、协调管理角色等,使手术护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1]。
(3)加强健康教育:①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②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讲解相关知识和护理技巧;③选择健康教育的恰当时机。
(4)努力创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护士压力:如多配备工人,加强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使手术室护士从一些非护理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医院从上到下在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都真正形成护理与医疗平等、互助、配合的格局,才能使手术室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中发挥自主行为,提高护理水平和整体护理的效果[2]。
(5)提高管理水平:首先,护理管理者加强自身修养。其次,充分运用现代管理学知识、方法,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力因素和特殊魅力(知识、才能、品格的情感),加强管理中的计划职能和沟通联络,成立各种质量管理小组和贵重物资管理小组等,使管理职能下放,从而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推动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谢卫.巡回护士在整体护理中的角色功能.九江医学,2000,15(1):54~55
摘要:呼吸科是众多科室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室,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病情的变化快而多变,护理工作复杂繁重,护理工作人员需要非常高的专业知识技能,而实习生因对工作流程不熟悉,缺乏实践经验在工作中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因此,护理带教成为医院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实际护理教学效果却不太明显。本文通过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带教;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096-01 呼吸科是一个集多发病、危重症、常见病为一体的科室,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的下降,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呼吸内科每天接触不同的患者,护理工作复杂繁重,特别是对于患呼吸衰竭的病人以及老年人的护理,因管道较多,病情复杂多变对护理技能的要求特别高。护理实习是学生们走向社会,将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需要有经验的导师指导,护理实习生能否更快的进行角色的转变,适应繁杂的护理工作将对以后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带教工作重要繁琐。随着呼吸内科护理实习生人数的增多,如何提高带教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将成为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主动性差实习生大多是90后,这一代的孩子大多被捧在手心里长大,从小娇生惯养,含在嘴里怕化了,没有做过脏活累活,也没有受过一丁点委屈,还有好多是独生子女,不仅连自己都照顾不了而且任性、娇气。在呼吸内科实习失去了学校的约束后变得懒散,每天被动的跟着老师上下班,对病人缺乏耐心,不积极主动的学习,老师说什么才做什么,对于脏活累活总想偷工减料、避而远之。呼吸道疾病会通过唾液、喷嚏的形式进行传播,一些实习生害怕自己被传染不敢或是不愿进行操作。
2.欠缺专业技能知识学生们在学校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因为课程较多、较紧,学习不够深入,导致学生们进入实习后对许多学过的课程记忆模糊,不能很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病情相联系,另外,由于学校资源的限制,学生的实践操作仅限在小动物身上,操作水平欠佳,面对活生生的人有胆怯心里。而患者看着是实习护士,因其经验不足,缺乏对其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产生排斥心里,打击实习护士的积极性,给其造成巨大的心里压力。
(二)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1.带教老师自身素质不高现在的实习生大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而有的带教老师虽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没有经过正规的教育培训,或者带教时间不长,缺乏带教经验,不能根据每个实习生自身的特点来对其进行引导。有的带教老师缺乏责任心,对带教概念认识不到位,把实习生当作自己的私人助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2.带教老师工作压力大呼吸疾病不分年龄段,因此呼吸科的患者本身就多,带教老师的临床护理工作强度非常高,加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要求的提高和医院不定期的对护理工作进行考评,占用了带教老师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带教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指导实习生,其次,有的带教老师怕实习生出错影响护理工作的评比进一步影响自己的荣誉和利益,凡事都亲力亲为,只是让实习生做一些如量血压、量体温、换药、生活护理等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另外,实习生说话做事欠考虑,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医疗事故,激化医患矛盾,因此带教老师要不觉得带教是一种负担,要不就不让实习生参与重要的护理工作。
二、解决对策
(一)培养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
带教老师可以在查房的时候对实习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一来谁都不愿在众人面前丢脸,肯定会在下面做功课,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二来带教老师可以发现实习生的不足之处,对其不足进行加强培训。另外,带教老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指导实习生熟悉护理程序,并且充分给予实习生动手机会,从最易操作的患者进行实践,逐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二)加强学习,提高护理质量
及时更新知识库是提高护士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改变以往的护士长做报告的形式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作用,高年资的护士将实习生分组让其广泛阅读资料并且组织学习、讲解、汇报、提问,这样不仅提高了高年资护士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其更勤思善考,也可以手把手的带教实习生,使其更快的适应护理工作。
(三)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
带教工作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工作,带教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我院呼吸内科护理质量和护理队伍的发展,因此应加强带教老师队伍的选拔与培训,制定带教老师的准入制度,带教老师必须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还要具备崇高的医德和精湛的技能;对于资历比较低的护士,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后才能参与带教工作。护理部要对带教工作进行监督指引,督促护士不断的提高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并且采用长短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素质。最后,对优秀的带教老师应予以奖励,增强老师带教的积极性,提高带教质量。
三、小结
成员
组长:杜雯
副组长:寸娇
组员:陈雁娥赵娟华黄玉莲韩月华苏相平寸娇 组长职责:1、2、3、4、负责实习生带教老师的分配。按照手术室实习生带教计划对实习生进行教学和培训。完成实习生在手术室的技能操作培训及考核。实习结束,敦促带教老师填写实习生鉴定手册,收集整理后交给护士长签字。
5、定时收集实习生意见反馈并对有针对性对实习带教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
组员职责:
1、若组长休息则由副组长负责实习生带教工作。
2、在组长的安排下完成科室小讲课、操作培训。
手术室
1 临床护理带教方法的现状
朱雪梅等[3]调查结果显示: (1) 80%以上的护生希望带教教师以讲授及提问的方式在实习期间随时讲解相应知识; (2) 70%以上的学生希望在实习初期带教教师能跟随, 允许的情况下待离开病房后再给予指导。在实习一段时间后护生对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都比较熟练, 不希望有教师跟随。陈龑等[4]研究表明, 本科护生的临床带教方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期教学法; (2) 应用人本原理的教学方法; (3) 培养综合能力的教学, 包括实施循证护理的带教方法、以护生授课为主体的带教方法; (4) 应用个性化临床带教模式的带教方法; (5) 应用临床路径的带教方法。童淑萍等[5]研究表明, 对本科护生采用“全程导师制”临床带教方法, 对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实习质量、培养良好素质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吴素清等[1]认为, 开展模拟演练的带教形式, 既能提高护生的临床实践水平, 也能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冯岚等[6]调查结果显示, 在临床带教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 感到新鲜、乐于接受者达100%,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制作合格率达100%。他们认为多媒体在临床教学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效率, 它是一种新型、科学、可行的教学手段。林羡枝等[7]认为, 二对一的带教方法能调动临床师生的积极性, 达到教与学的互动, 使护生在较短的实习期内熟悉工作环境和程序, 使学习效率得到提高。童淑萍等[8]研究表明, 应用“双导师制”带教、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学、做好预知性教学查房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这些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有利于临床教学目标的实现, 使教与学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沈卫英[9]认为, 我国的临床护理教育应以多样的教学方法改革带教模式。 (1)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魏红蕾等[10,11]指出PBL教学法的精髓是发挥问题在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 可以调动护生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掌握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有助于培养护生的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有助于培养团队精神。 (2) 分层递进教学法:主要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运用低起点、小步子、多台阶、快递进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带教质量、融洽师生关系、提升带教教师与护生双方的满意度有很大的帮助[12]。 (3) 角色扮演法 (RPT) :李述平[13]认为, RPT有利于激发护生的学习想象力和兴趣, 有利于唤起护生对病人的同情和共鸣, 增强护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体现教与学的开放性, 顺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趋势。 (4) 小组学习法:有利于克服自身不足, 发挥团队精神, 提高自身素质, 增进同学间的友谊。 (5) 情感激励法:欧阳艳侠等[14]在临床带教中运用情感激励法, 加强师生之间沟通, 互相听取意见和建议, 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临床带教变得更轻松愉悦, 教与学的目标更明确, 更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护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护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提高实习效率。 (6) PDCA教学法:宋雪等[15]将PDCA循环应用于本科实习生的带教管理, 研究指出运用PDCA循环可以调动和激发护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而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达到护理教学的目标。 (7) 实践反思讨论法:段功香等[16]指出反思性学习有利于提高护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助于护生证实自己的专业技能, 可以促使护生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 并有利于护生明确护患关系。
笔者认为, 在临床护理教学活动中运用一对一、跟人跟班的带教方法, 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 如教学查房、病案讨论、模拟演练等, 可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能有效发挥护生的主观能动性, 有利于实现临床教学目标,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这与周敏等[17,18]的研究相一致。
2 展望
【关键词】护理;带教;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72-02
在整个临床护理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给学生一个可以结合实际进行学习的机会,还在以下方面对学生有帮助: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和道德观,构建自己的角色,建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专业化思维模式,本文主要针对笔者今年临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1 影响临床带教质量因素
1.1 实习环境
目前医院的实习环境表现为:忽视实习学生,重视经济效益,这样很容易影响学生实习效果。学生的实践机会、带教教师的教学质量会受到医院病人数量以及病种数量的影响。病人过多,带教老师就没有多余的精力管理学生;病人过少,那么护生就没有充足的实践机会。
1.2 带教老师工作带教时间不足
带教老师主要的责任除了管理护生的实习、进行及时指导之外,还要管理一些患者,这样就导致带教老师压力过大,放在护生身上的时间不足,指导不到位。另外,带教老师还要对学生的行为担责任,这样就导致老师精神压力过大,不能很好的按照“放手不放眼”原则进行教育。因此要给予带教老师一定的教学时间。
1.3 各种带教内容缺乏规范
每个带教科室虽然按照实习大纲进行带教,但是并没有结合自己科室的特点对实习生提供完整、规范、具体、文字性的带教内容;且无法保证连续整体的带教,一旦需要抢救患者或有其他事物就会影响带教质量。
1.4 实习护生方面的因素
每个护生的个人水平不一样,在校期间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也不一样;在不同实习阶段(初期、中期、后期)护生的心理状态有差异,导致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过程中的依从性不同。一些学生会受到就业形势以及求职形势的影响,会在实习后期无法安心实习,这对教学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2 临床护理带教的对策
2.1建立良好带教环境
要想提高医院的思想行风、提升患者人数和病种数量,就必须将医院的整体素质进行完善和提高,仅靠护理工作是不行的。还要在医院的科教科找人专门管理实习管理组和科室小组,力求完善臨床教学工作水平,帮助临床教学的开展。
2.2 重视带教老师的管理
要想保证有高质量的带教工作,就必须保证教学老师的水平。这就要求带教老师不但要热衷于带教专业,还要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临床经验丰富,沟通能力强,能够掌控学生行为,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力保患者以及病人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带教老师最低也要是护师,或者已经有至少5年的护理经验。带教老师在进行临床带教过程中还要结合整体护理观,使用护理程序理论,每隔一段时间就与其他带教进行经验交流,发现不足,共同进步。要严格监督带教老师,可以采用问卷、无记名评价方式对不同科室的带教老师进行考核,并将结果上交给科教科,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上交过程不能经过护士长。
2.3 对临床师资进行重点培训,不断提升带教水平
因为临床带教老师的学历水平以及教课水平都和护理教育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距离,要想更加快速的提升带教老师的整体教学水平,首要的措施就是对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1]。我们可以选择下面几种方法:1).提倡护士进入到护理本专科学校进行深造学习;2).选择优秀的护理人员到国外参观学习经验;3).护理部可以带领全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查房,彼此之间可以进行交流沟通。上述这些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临床教学质量的提升。
2.4 对带教内容进行整理规范
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对于每个科目来说,要根据相关的专科知识特点,突出每个专科的重点理论知识以及疾病护理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这样的话能够使带教目标更加准确,同时内容更加规范,最终可以让带教老师能够根据最终目标完成带教任务,同时还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每个专科的特点,这样的话不但能够提升实习护士的临床经验,还能够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
2.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整个带教过程中应该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不断地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比如学生刚开始和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都会脸红,而且声音特别小。通过带教老师的指导以及科室之间的业务交流学习,学生就会逐渐从被动转为主动,而且老师有时候会带护理学生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这样的话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思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2]。在整个带教过程中,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对护理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提升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
2.6改进护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方法
(1)为了更好地提高对护生的监督和管理,我们使用以下的评价方法:评价人员包括患者、带教老师、患者家属、护理人员、护生自己、其他护生,借助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护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发挥所长避其所短。(2)护生的考试范围要与学生的实习大纲以及实习科室特点相符。之后总结学生在不同科室的实习成绩和问题,结合护生的建议将问题告知给科室医生以及带教老师,力求及时解决问题,弥补带教过程中的不足。
要想更好地深化护理水平,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护理教师队伍素质高、层次水平高,另外还要求带教老师层次高、技术精湛、素质好,因为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十分重要且特殊,除了要传授专业技术之外还要传授情感态度。所以,我们要对临床教学方式进行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传红. 临床护理带教问题及对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B05): 257-258.
首席医学网2007年03月15日 15:57:48 Thursday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征稿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 八届全国帕金森病会 期刊社的网站运营专家 医学类核心期刊征稿 全国抗菌药物会 国际病毒性肝炎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 第五届世界癌症会 国际神经科技大会 全用药学术会议 国际药师论坛 基因组活动周 第四届抗体大会 亚太临床微生物
作者:张英姿 梁葵香 姚丽娟 孙 莉
加入收藏夹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医学会主办,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航空航天医药在线征稿
[先天性唇裂儿护理][编辑达人办公省事e族]
·新形势下传染病专科医院保卫现状及其对策
·逐瘀化痰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
·泪道激光联合眼膏治泪道阻塞性疾病护理
·普刊、核心论文抢排年内发表
·超声诊断睾丸微小结石 护理考试在线助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征稿
[综合医学期刊-成都医学院学报][医学会议]
·写作技巧 | 护理论文中论题的来源
·医学会快讯 | 《中华普通外科》征稿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教学;问题;对策
【关键词】妇产科;临床教学;问题;对策
妇产科见习是高等医学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见习,医学生对临床课的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充分理解课上内容,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近几年,由于社会需求的增加,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但教学医院规模、数量及教学条件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再加上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使教学病人匮乏,而受传统意识影响甚深的妇产科病人更是如此,使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更加困难。本文对妇产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现总结如下。
1妇产科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带教老师带教意识不强,对医疗/教学/科研三者关系处理不平衡医学院校的教学医院具有救死扶死和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必须完成教学/医疗/科研三项主要工作,三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际工作中,为数不少的临床医生只重视医疗工作,忽视临床教学,尤其临床见习,往往是只见不习,完成任务式的看过,寥寥数语即过。或者把讲课内容重复一遍,达不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
12医学生对妇产科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医学院校的学生报考的目的是将来带听诊器,握手术刀,对妇产科的感觉是接生婆,不值一提,毕业后不想做妇产科医生;部分学生的目的就是考研,认为理论课第一,见习第二,主动放弃见习的机会或人在而神飞。部分学生认为医疗行业高风险、低收入、工作不分白天晚上、且就业前景不容乐观,故根本就
不想从事医疗工作,诸多因素使医学生对妇产科见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13医患关系的紧张让临床见习更加困难在临床见习过程中,常发生学生被拒的情形,最常见的原因一是病人认为对其诊疗没有实际意义,只是把其当作示教对象,二是病人害怕学生检查对其带来伤害,另外,有些病人拒绝第三者在场的查体,除非她认为有必要。而医患关系的紧张也使临床见习更加困难,带教老师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够提供给见习学生当场讲解分析的病人也越来越少,不能满足临床见习的需要。
14医学院校招生数量的增加,加剧了临床见习的难度见习课学生人数过多,增加了病人的畏惧心理,增加了只是示教对象的感觉,增加了病人的抵触情绪。另外,增加了带见习老师控制见习现场的难度,本来能够小声讲解的病情和知识不得不像讲大课一样,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操作必须延长时间让学生轮流观看,加剧了病人的抵触情绪。
2解决妇产科临床见习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21加强临床教师的带教意识现代化的检查手段简化了对疾病诊断治疗的步骤。虽然教科书、专业书有传播作用,但实践知识的示范和传承对临床医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人类医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每个临床医师都具有医生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应随时做到言传身教,把自己临床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学生,不断提高临床教学水平。教学本身也督促教师加强自身学习,更新知识,做到教学相长,医教并重。
22提高学生对妇产科实习重要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必须在实践中经过严格训练,这是一个医学生走向临床医生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中必将接触到病人身体,并将在其身体上学习视、触、叩、听等临床检查方法。而妇产科临床教学又涉及到病人的隐私部位,因此,在临床教学中势必对病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等方面造成某些负面影响,从而使一些妇女对到教学医院就医产生一种矛盾的心理,既信任医疗水平高、就医环境较好的教学医院,又担心自己“运气不好”成为教学示范对象。因此,关心和同情病人,及时与病人做好沟通是医学带教的重要任务[1]。
23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特点多媒体代替了传统的挂图、板图、标本、模型、照片,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适时插入图片、动画、录像,使一幅幅画动静结合,实现了文字、图像、声音的同步输出,超越时空界限,提供了视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信息量大大的增加了,使学生大脑皮层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在愉快的环境中观察、思考,从不同层次、侧面加深对讲授对象的认识,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24模拟病人法根据妇产科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针对性、真实性的典型病例,带教亲自整理,全面阅读,归纳总结,使病例恰到好处的结合理论知识,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思考布置的问题并适当查阅参考书。见习可由带教老师或见习学生模拟病人结合所布置的典型病例提供病史,由1名或2名学生以临床医生的身份进行问诊,其他同学旁观,必须时补充。问诊结束模拟临床医生汇报病史,提出需要进一步了解的病史、检查及辅助检查,作出初步诊断。讨论后带教老师总结,提出初步诊断所需要的病史询问要点。然后学生面对病人,实际问诊并作必要的检查结合老师提供的必要的检查结果进行讨论,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治疗计划。最后
由带教老师根据学生们的讨论分析,启发指导,总结归纳。模拟病人使学生学习了问诊的过程,增加了问诊者的积极性;模拟病人使学生对病人的心理也有所体验,让学生们认识到真诚的关心、体贴和同情病人是问诊真实简便和避免被拒的重要因素。
手术室收到次日手术通知单后,由护士长安排好该手术患者的责任护士-洗手和巡回护士名单,负责术前访视、术中配合和术后随访工作。一般尽量由巡回护士负责术前访视,这样,当护士和患者在手术室再见面时,就不会觉得陌生了。若两位护士没有机会访视患者,应由护士长安排代访者,并向责任护士提供口头或书面交班。如遇神志清楚的急诊患者,可在术前做短暂的交流沟通。
1.1 术前访视 术前访视的主要目的除向患者自我介绍外,还要提供信息、回答 问题 等,了解患者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等方面的资料并进行评估,所以术前访视就显得特别重要。责任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和术前访视单,一般于手术前1天下午进行术前访视(应避开患者就餐、午休、医生大查房的时间),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访视时间不宜过长,一般约10~20min,以不引起患者紧张和不快为宜。对患者不适、病情严重者或特殊患者(聋哑人),可向家属或亲属了解其相关病情。
1.1.1 查阅病历 责任护士首先应阅读病历。核对手术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拟定的手术名称、麻醉方式;了解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功能情况,各项临床生化检查的结果;既往史、过敏史以及精神、营养状况和职业、经济 情况等社会背景;手术和麻醉同意书是否知情并完善签字等。
1.1.2 向病房主管医生和护士了解相关情况 向护士了解护理计划,向主管医生了解该手术入路、特殊体位,术中所需的特殊器械、敷料及设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
1.1.3 进行心理护理 访视时应着工作服,行为端庄得体,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良好的礼仪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可信度和安全感。亲切地称呼患者,勿用床号、病名或手术名称代替患者姓名。首先向患者做自我介绍,说明访视目的,用交流技巧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介绍参与其手术的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和麻醉师,使其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交谈中忌用交流忌语及医学术语。针对不同的心理,有的放矢地作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和心理疏导,关心、鼓励患者,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减轻焦虑、紧张感。1.1.4 护理体检 查看患者面部表情;口腔牙齿是否松动、有无义齿;皮肤、黏膜营养情况;语言、听力和肢体有无功能障碍;女性是否处于月经期。1.1.5 进行术前指导 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职业、性格等恰当而合理地向其解释病情、手术的必要性及预后情况,不随意夸大病情或手术效果;简单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布局、有关麻醉知识,消除患者对麻醉的恐惧或依赖感;简单介绍手术经过以及术中一些存在的感觉和配合手术所需注意的事项,宣讲术前禁食、禁饮的重要性及贵重物品、金银首饰等不能带入手术间。对患者提出手术中的一些需求,应尽可能地满足。对不明白的事情不要含糊回答,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以礼貌、委婉的方式拒绝,避免以后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1.6 做好患者的家庭护理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身心整体护理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对其家庭的护理,以发挥家庭在促进及保护患者身心健康中的作用。患者亲属的喜、怒、哀、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继而影响患者身体的康复 [2]。因此,患者家庭作为患者主要的支持系统,对患者心理及身体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1.7 合理运用护理程序 根据护理程序的五步骤,责任护士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和相关手术种类进行 科学 地评估,然后拟定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一般术中常见有13种护理问题,例如:恐惧、焦虑、潜在性的电灼伤等。再根据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如潜在的体位性损伤,采取的正确措施为:(1)正确安置体位,其目的是充分暴露手术野,既便于医生操作,又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2)安置体位时动作应轻柔,协调一致,注意负重点和支点是否正确;(3)禁忌将患者安置在超过其忍受程度的强迫体位上,避免神经、血管损伤。
1.2 术中整体护理 手术中除了护士应密切配合手术外,还应将制定的护理计划继续贯穿于手术全过程中并加以实施,使手术顺利完成。
1.2.1 热情、安全地将患者接入手术间 手术当天,责任护士持手术通知单在手术室交换大厅,热情接待由病房护士送来的已做过术前访视的手术患者,并再次核对,安全地将患者接入手术间,同时检查、核对是否附带有x线片、ct、磁共振片以及术中所需的一些药物,此项优质的护理服务深受患者的好评。
儿科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新护士因素:①专科理论知识缺乏:新护士在校时不重视儿科理论学习或选择性学习书本上的内容,实习时在儿科时间较短,有些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新护士来说是空白。入科前没有系统复习儿科理论知识,所以大多新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极为缺乏。②主动性差:进入21世纪后,护理队伍中独生子女护士在不断壮大,其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及主动性等方面明显不足,绝大部分新护士不愿意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其沟通技巧和工作适应能力也差。
带教老师因素:儿科护士相对年龄较年轻,学历不高,理论知识较薄弱,教学能力相对不足,对带教任务认识不深,这些都影响了新护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教学质量。且儿科工作高度紧张,劳动强度大,锁碎细致,个别老师为了防止护理纠纷和差错或嫌新护士动作慢,一般只给新护士做一些基础性护理工作,不让新护士动手参与专科技术操作,从而降低了新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社会因素:①独生子女患儿与家长对儿科工作要求更高更严。儿科患者90%以上是独生子女,即使是几乎对小儿没有伤害的护理体检项目,家长一看到婴儿哭闹便不让实施,从而使新护士失去更多的动手机会,进而造成操作技能的缺乏。②课程安排与教育不能满足新发疾病的需要:《儿科护理学》对最新出现的各种疾病如肠道EV71病毒感染、甲型H1N1流感、性传播疾病等缺少描述,且小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各项正常值都有不相同,而各医学院对《儿科护理学》的学时、实习时间的安排上,相对其他学科来说显得有些不足。③临床教学中的法律问题:在我国法制尚未健全,与护理有关的法律课程尚未普遍开设的情况下,带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另一方面,新护士多数没有资格证,随着患儿家长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逐年递增。因此增强带教老师及学生的法律意识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对 策
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做好心理护理:通过请医生讲解儿科病理、生理、诊断等,高年资护士讲述专科护理心得,并要求新护士自学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使新护士对儿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有系统的认识。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经常提问,使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记忆。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为教学计划所要求掌握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在临床观察力方面的培养:因为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与患者接触最多,如果善于及时观察、及时分析、及时处理,就会给患者赢得抢救的机会。而且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病情观察更显重要。在临床带教中,老师更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充分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指导新护士。对患者应观察什么,重点观察什么,是否对每个细节都观察到位,怎样观察才能得当,使新护士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观察病情的技巧。儿科是一个对专科护理技术要求极高的学科,特别是穿刺技术,成功率往往不够理想,以致使儿科的新护士都有紧张、恐惧的心理。所以在新护士刚进行专科性强的护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带教老师要在旁协助,并以自己的经验加以指导,令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提高技术水平,增加自信心。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小儿身体稚嫩,耐受力差,一旦病情需要住院,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且又亲眼目睹其他小朋友接受注射等治疗,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而新护士的专科心理知识局限,所以一定要尽快了解住院患儿的心理特点。并根据患儿的年龄和性格,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不断满足患儿和家属的心理需要,消除他们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恐惧心理,使他们主动配合治疗和检查,為新护士开展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新护士进行岗前教育加强入科教育:由护士长或带教老师详细讲解科室环境、布局、物品放置、主要病种、工作流程及工作特点,以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儿科环境和设施;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医用垃圾分类以及操作中的自我保护等。强化医德医风教育,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新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注重带教老师的选拔:带教老师是儿科新护士临床实践的启蒙者,在临床教学中师德、师风直接影响着新护士的心理和行为,选好带教老师是提高临床教学的根本保证。因此,选择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工作责任心强、语言表达能力好、护师以上职称人员为带教老师,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和责任感。
探索新的带教方式护理带教不再是传统技术层面上的传帮带,更讲究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做到技术立体化,内容综合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以症状护理为主线,解决课程内容和结构问题:以实例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课内容按照临床常见症状的护理归类:即以“常见症状-常见疾病-主要疾病-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的思路设计教学的内容。从而达到重视能力培养,重视素质教育的目的。②体现“人性化”带教:人性化的带教要求带教老师既严格按照带教计划执行带教任务,又要具备良好的自身素质和职业态度,从生理、心理两个方面关心和爱护护生,对护生的从业态度有正确引导作用。我科采用“一对一”的带教方式,以“一对一”的方式指导学生实习。带教老师应通过主动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的权威化的教师角色模式,强调人性化的教学管理。③采用双向评价法:即通过定期发放自制评价表由新护士对教师,教师对新护士进行教与学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主观能动性。聘用前带教老师及科护士长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
进行安全护理教育提高法律意识:在临床带教中,从新护士第1天踏入病房就对其加强安全教育,并根据儿科特点强化易引起失误的要点。结合实际案例向新护士讲解有关法律知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我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在临床工作时,注意以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依法做事的思维或行为习惯。
由于儿科的特殊性给带教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患者对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目前儿科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不断总结和改进儿科护理的临床带教水平,可使儿科护理临床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护生,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影响因素,对策
临床带教是培养护生实践能力的关键阶段, 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培养能够适应临床护理实践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一直是护理教育关注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 随着护理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以及医院临床护理要求的持续提高, 护生走向临床岗位和面临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在这种背景下, 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已势在必行。
一、临床带教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
护理教育涉及到的内容较广, 护生所掌握的护理学知识全而不精, 具体体现为未能融入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理念、教育层次不明确等, 这种现象造成护生知识局限、视野狭窄、定位不明, 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就临床带教而言, 其对护生的培养应是引导其学会运用知识和技术来独立解决问题, 而在实际带教过程中, 因缺乏有效控制, 受到学历层次、学习阶段、实习场所等多种情况的限制, 难以对护生进行系统的培养, 在管理方面, 教学目标缺乏规范性, 带教评价系统缺乏科学性, 严重影响到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在带教教师方面, 高级护理人才和职称人员较为缺乏, 临床带教面临师资不足的窘境, 一些带教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又相对有限, 尚无资质的人员担任带教教师, 直接影响到带教质量;在教学方法方面, 仍存在带教内容单一、模式和方法落后的问题, 难以发挥护生的主体作用, 挖掘其潜能。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受社会因素、带教教师以及护生和患者因素的影响, 要想提高带教质量, 应从多方面入手, 使带教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1]。
二、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对策
1. 转变教学观念, 加强目标控制
临床带教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要求带教教师协助护生树立整体护理和循证护理的理念, 在带教过程中应分清护生层次, 对本科生和大专生进行分层管理和按层施教, 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带教内容包括护理教学查房、个案病例分析、床旁巡视、临床讨论会等, 根据培养目标, 校院协商, 共同制定指导性教学目标, 由带教教师进行目标控制[2]。以手术室护理为例, 根据手术室实习大纲要求, 合理安排带教路径项目, 包括洁净手术室环境、无菌技术操作、信息核对、巡回和器械等工作流程、术前和术后访视等, 通过带教表对各时段内容加以明确, 制定统一带教目标、计划, 规范教师带教行为, 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更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2. 健全评价体系, 优化师资队伍
临床带教施行逐级管理, 管理机构层级通常由教学领导小组、临床教学小组和临床带教护士组成, 分别充宏观和微观对临床带教质量、内容、计划等进行实时质控, 保证临床带教任务顺利完成;与此同时, 应建立起科学的临床带教评价系统分别对带教教育和护生进行评价, 前者包括教师素质、专业水平、带教态度、临床技能等内容, 后者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带教期间定期召开座谈会, 广泛征求带教教师和护生对临床教学工作的意见, 重视信息反馈, 健全临床带教激励制度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充分调动带教教师的工作积极性[3]。对于带教教师的选择, 应打破资格框架和论资排辈的旧观念, 打造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的带教师资队伍,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 逐步提高带教教师的综合素质, 优化整个队伍的知识层次结构, 同时着力提高带教教师工作待遇, 稳定教师队伍, 持续为护士提供更好地指导和提高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
3. 改革带教模式, 强化岗前培训
临床带教应逐步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性,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 引入个案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疑难护理病例讨论会、PBL教学法等, 重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尝试新的带教模式, 以分级管理模式为例, 临床护理带教可分为院级管理、护理部管理、临床科室管理和带教老师管理共4个级层, 建立新型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体系, 根据带教内容和科室特点, 重新制定各级制度, 明确各层级人员职责, 同时重视护生的岗前教育和培训, 主要包括护理技术操作、沟通技巧、职业素质、心理学知识、法律知识等, 使其认识到护理工作的专业性、技术性和服务性, 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选拔的带教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能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能够以身作则, 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以现代护理观指导学生, 因人施教, 量才培养, 更好地调动护生的积极性, 使其投入到工作岗位中[4]。
三、小结
综上所述, 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到护生实习效果和护理教育整体质量, 因受社会、带教老师、护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临床带教仍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正视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 才能保证临床护理带教质量, 为此, 有必要转变教学观念、健全评价体系和改革带教模式, 使带教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 为护生生今后独立走上临床岗位和培养适应临床护理实践需求的实用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兰英.影响护理临床带教质量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3 (4) :492-494.
[2]朱凌燕, 许燕玲, 胡三莲, 等.临床护理带教老师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 17 (9) :660-662.
[3]芦燕.临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有效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 2014, 5 (22) :5032-5033.
林如群
摘要 目的 提高手术室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方法:将190名护生随机分为两组。在4周的实习中,对照组按常规带教,即护士跟班学习,实验组相对固定带教老师,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
结论,护生相对固定带教老师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实习效果。
关键词 护生 手术室 护理教学 带教方法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与新中国同龄,先后培养了很多届大中专护校实习生。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阶段,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是促进护理基础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时期„1‟。手术室的工作与临床其他科室有很大差别,护生对手术室总体流程和手术过程认识不够,影响实习效果。为此,我科改进了带教方法,我选取了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来我科实习生,实行不同带教方法,并对带教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护校护生92人,男5人,女87人,年龄18-22岁,均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轮转了普通病房,在手术室实
习时间为4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两组均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手术室带教计划安排,对照不安排固定带教老师。每周三安排讲课1次,最后周后两天召开招生座谈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反馈,实验组由总带教老师负责护生的接待与管理,进科前3天,由总带教老师集中培训,内容为熟悉环境,入科安全教育和制度教育,正确戴帽子、口罩,如何划分三区,认识常用器械的名称及用途,学会无菌包的打包,认清各类一次性使用物品、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以及如何铺置无菌台及清点物品等,接养进入手术间,一对一带教,并讲解有关知识,熟悉手术间的环境及仪器使用,如电刀、吸引器、巡回及洗手护士的职责,常用体位的摆放,手术中与麻醉医生的配合,清点物品的原则等,每周三的小讲课,也由总带教教师按质按量完成,护生有任何问题可与总带教老师随时沟通,也可以随时与自己的带教老师沟通,意见及时改进及解决,后两天,由总带教老师进行操作和理论考试,护生写小结,以座谈会形式总结,同前。
1.2.2效果评价 第四周后两天,理论考试,两组护生采用相同席卷进行考试,操作考试、考核包括无菌台的铺法,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戴无菌手套及取用无菌
溶液专项,接接理质量评价标准考核。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
2、结果,两组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比较见表 表,两组护生理论,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分×±s 组别
人数
理论成绩
操作成绩 对照组
84.56±7.93 83.82±6.07 实验组
87.61±5.34 86.84±4.09 七
2.67
3.45 P
<0.01
<0.01
3、讨论
以前的带教模式,使护生学习存在商业性,不了解手术室的工作流程,操作技术能力较差,自从改进带教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及操作选出1到2名总的带教老师,负责护生的接待、管理及考核工作,再选出具有带教能力的老师进行一对一带教,要求与护生之间交流,做到“耐心、细心、爱心”,要严格执行“慎独”精神和“放手不放眼,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案,确保了医疗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对固定带教老师,使教师也能了解教与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护生的问题,减轻护生的压力,树立信心,有助于提高护生的动手能力,手术室工作是一个多学科相互协作的领域,护生通过手术配合,麻醉配合,逐步形成和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手术过程中严格的查对制度,手术
用物清点次数、时间、记录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强化了护生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带教过程也是我们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2‟,好的带教方法,不仅使护生受益,而且我们自身也受益,使自己得到一次巩固理论并联系实际的好机会,促进了业务学习。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全麻 腹部手术 呼吸 影响因素 护理
近年来,全身麻醉随着理论和技术的日益完善,已被广泛用于各种腹部手术。但全麻是较诸其它麻醉影响病人的生理状态最为显著者[1],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更为明显,这种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碍。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全麻腹部手术后,不同部位的手术对呼吸所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同。为此,我们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术病人,分为上、下腹部二组,对术后相关的呼吸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对照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全麻腹部术后的病人进行有效的呼吸系统监测和护理,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下面就将我们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19998-20008间,分别选择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术患者各25例,无严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龄26岁-66岁,平均57岁,其中胃手术7例、胆道手术10例、脾脏手术4例、贲门手术2例、胰腺手术2例。下腹部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龄25岁-68岁,平均56岁,其中结肠手术12例、直肠手术13例。
1.2方法:
1.2.1呼吸功能指标测定:二组患者分别在术前1天和术后6h,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和氧饱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Micro Medical Lid,US)仪测定肺功能指标,并观察呼吸情况。二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术后6h分别收集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标,其中VC、FVC因受年龄、性别、身高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故用实测值占预计正常值的百分比(A/p)来表示。统计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用SSpS统计软件包处理,统计结果显著性标准定为p<0.05。
1.2.2临床症状评定:术后6h至术后第1天分别观察患者胸闷、气急、咳嗽、呕吐、呃逆等症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五级评分制(见表1)[2]进行评分,由护士向患者说明评定的方法,理解后患者自己独立打分,不带任何诱导和暗示。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用平均秩和表示。
表1 症状自评量表5级评分
1.3结果:
全麻上、下腹部手术后6h各项呼吸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看,二组在pCO2、SaO2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术后6h,受麻醉抑制、体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响,上、下腹部手术患者所表现的VC和FVC都比正常预计值有明显的下降,其中,VC比较有明显差异性。从表3看,二组术后胸闷、气促、呕吐、呃逆症状程度量化比较有明显差异。
表2 术后6h两组呼吸指标比较
表3 术后症状二组比较
2. 讨论
人们认为术后肺部并发症与术后肺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有关[3]。全麻上腹部手术由于手术部位邻近胸腔,创伤刺激、神经反射和炎症反应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大,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1膈肌和胸廓的影响。膈肌运动是维持正常胸腔压力和肺部膨胀所必需的。上腹部手术横膈向头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减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内径的缩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约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缩小[4],导致胸肺顺应性降低。这种影响虽然会随手术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却需要在术后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另外术后腹腔的膈下积液、膈下感染,会引起膈肌痉挛。术后胃肠胀气、胃潴留、胃扩张,致腹内压增高,膈肌上升。从表3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更易引起呕吐、呃逆的发生,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碍。从表2测定的VC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有明显的下降(p<0.05)。
2.2切口疼痛。上腹部手术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随着术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会越来越明显,患者由此惧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浅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时将气管分泌物咳出,而影响有效呼吸。从表3看,上腹部手术更易导致术后胸闷、气促。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紧张,导致肺胸顺应性下降,肺通气不足,产生低氧血症[5]。从表2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术SaO2有明显的降低,虽然绝对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视,必然影响呼吸生理功能。
2.3神经反射刺激。手术操作时,牵拉、损伤、压迫上腹部相关神经,反射性刺激肋间神经、膈肌神经以及其它辅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经使胸廓、肋骨架内径缩小。加之全麻手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从而抑制了呼吸中枢与肺脏之间正常的反射传导。虽然在术中,可以通过麻醉师的辅助呼吸,保证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术后仍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肺功能减退。
2.4肺动脉压增高。上腹部手术时,由于内脏血管收缩,引起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上腹部术后肺动脉压可有增高,可增高达70%之多,同时,肺静脉压亦可增高,引起肺血流的再分布使肺血液较多的分布于(通气功能较差的)肺上叶部分,从而形成较明显的分流,这可能是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6]。
从表2发现,二组VC、FVC都有明显的下降,说明都存在不同的程度的通气功能障碍,由于全麻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引起部分阻塞肺通气功能障碍,二组FVC都有明显下降。从表3发现,二组咳痰症状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术后咳痰大多受全麻的影响,而非手术部位的影响。因此,全麻下腹部手术对呼吸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3. 护理对策
3.1重视呼吸功能锻炼。对于上腹部大手术患者,术前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1)深呼吸运动。鼓励患者在术前一周练习深而慢的吸气,在吸气末停滞1-2秒后缓慢地呼气,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每分钟8-12次。2)有效咳嗽训练。教会患者先做深吸气后关闭声门,尔后胸腹肌骤然收缩,将气冲出呼吸道。3)束腹胸式呼吸训练。使用腹带绑住病人腹部,松紧适宜,以制造术后生理状态,加强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以代偿因术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3.2加强生命体征监测。术后6h内,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复情况,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幅度、肺部罗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术后,48h内持续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定时测定动脉血气,并观察中心静脉压的变化,避免加重心肺负荷。
3.3及时给予氧疗。由于麻醉和手术刺激反应,使患者总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缺氧,因此全麻腹部手术后病人,常规必须给予吸氧24h,流量2-4升/分,具体视情况而定。上腹部手术,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术后氧疗时间适当延长,停止时采取间断过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3.4采取早期半卧位。半卧位是腹部手术后最佳的医疗体位,特别对于上腹部手术患者,可防止膈下感染。早期半卧位不但有利于腹部引流,同时因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一般能使血氧饱和度提高1-2%。一般术后病人回病房,第一个血压测定在正常范围,即可抬高床头30-450,使病人处于半卧位或斜坡位。
3.5减少疼痛刺激反应。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刺激呼吸次数代偿性增加,但长时间的呼吸功能增加可能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因此术后有效镇痛非常重要,应客观评估患者术后疼痛。防止患者因对镇痛药的副作用的误解而强忍疼痛。对于上腹部大手术患者,尽可能使用pCA泵镇痛减轻术后疼痛刺激反应。
3.6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时,要防止窒息,对大手术患者,床边准备吸引器,及时吸出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醒后,因患者无力咳嗽咳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辅以雾化吸入,用糜蛋白酶1支、庆大霉素8万、地塞米松5mg,氧气雾化,每次15分钟,每天二次,以稀释痰液,易于咳出。由于手术当天机体应激反应水钠潴留可以引起血管外肺水的增高,对于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如手术当天咳嗽泡沫痰多、心率增快要注意心衰发生,并需注意中心静脉压。
3.7有效地控制感染。术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畅,特别是上腹部手术,要防止膈下积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响呼吸运动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术患者偶尔会发生顽固性膈肌痉挛,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如针灸、镇静剂等,否则对呼吸功能影响是很大的。同时,要合理使用抗菌素,促进腹部和肺部炎症消退。
总之,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特别是上腹部手术,对呼吸功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遵循预防为主、护患配合、综合护理的原则,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参考文献:
1.谢荣主编 麻醉学 第3版 科学出版社 1994.170
2.吴文源,等症状自评量表 中华精神科杂志 1986,19(5):121-293
3.Wanba RWM perioperative functional residual capacity CJ Anaesth 1991.38.384
4.谢荣主编 麻醉学 第三版 科学出版社 1994.227
5.应隽综述 术后镇痛与手术康复的研究进展 临床麻醉学杂志 1999.8.15.4.214
【手术室护理带教现状及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浅谈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体会11-10
手术室三级护理教学管理论文12-15
手术室护理缺陷原因及防控措施11-15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11-24
腹腔镜手术室护理路径探讨的论文11-29
骨科手术护理论文01-01
手术病人交接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分析09-15
心脏手术中精细化护理的干预论文01-18
手术室护理礼仪09-13
手术室护理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