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的发展趋势(精选8篇)
2008级护理专业
韩立华
710300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家庭模式也由传统的主干家庭为主逐渐被核心家庭取代,这就使我国国情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为适应国情的改变,全面、快速、规范的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支持、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发展趋势
社区护理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1]。它以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最终目的,集可及性、持续性、综合性、协调性、保健性服务为一体[2],是公共卫生中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领域,涉及到的面不仅仅是医疗,而重在人群的预防和保健,是适应社会发展、维持和促进人群健康的有效途径[3][4]。
1、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1.1 我国社区护理工作范畴
1.1.1家庭医疗护理
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门诊和出诊为主要形式[5]。1.1.2社区预防 包括传染病和多发病的预防卫生监督和管理。
1.1.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活动和教育活动,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1.4社区保健 以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对社区特定人群和婴幼儿、妇女、老人进行保健。
1.1.5社区康复 采取医学和社会的综合措施,恢复残疾患者的功能,使之重返社会。1.1.6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计划生育是计划生育工作的前哨阵地。1.2 我国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1.2.1人员短缺 发达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之比是1:6,而我国是6:1,正好是一个倒置。按照我国社区卫生组织提出2010年社区护士的配置要达到3-4名/万居民要求,据统计我国目前的配置还未达到1名/万居民[6][7],因此我国社区护士人员短缺还较严重。
1.2.2 学历偏低 目前我国在城市从事社区护理的公共人员中,还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学历层次上的调整与提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里面的社区护士50%以上是大专毕业,30%以上是中专毕业,本科和研究生只占社区护士的1%左右,这就说明社区护理人员大多数没有受过专门的教育及培养,他们虽然有良好的工作热情,但缺乏社区护理的知识、技能,对社区护理的特点及工作方法掌握不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承认,不少国家对于 1 社区护士教育有相当的配套措施,并不断对社区护士的教育模式进行改革,从事社区护理的护士学历水平已达到本科、硕士。而在中国,由于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不够重视,因此缺乏有关培养社区护士的规定及指导,发展社区护理的意向不明确,影响了有关单位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各医学院校的高等护理专业,表现得更为突出。全国20多个高护专业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的寥寥无几,而且即使开设有社区护理课程,也没有一本统编教材,各学校各地区按照自己对社区护理的理解自己编写教材,因而难免出现对社区护理的歪曲理解[8][9];其次,护理人员本身观念仍未转变,还停留在“以疾病为中心”的院内服务,而不是“以病人为中心”的社区家庭护理,护理专业价值和专业信念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缺乏自觉性、责任心和紧迫感;加之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辛苦、待遇低,甚至工资都难以保证,易挫伤护士的工作积极性[10]。
1.2.3 部分社区居民健康保健意识欠缺 根据社区人口、文化、宗教等的不同,其保健意识差异较大,还有很大部分社区居民的防病及保健意识淡漠,卫生习惯差,“能吃、能睡、能工作即是健康”的观点依然存在。在社区,尽管老年病、慢性病及伤残者越来越多,但由于种种原因,也难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健。
1.2.4 社区保健项目不健全,标准不统一,新政策未落实 由于我国的社区护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的发展也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保健项目开展不健全,社区护理的服务标准及质量控制标准尚不完善,也没有正规的法律条文来保障社区服务对象及护士双方的利益[11]。
1.2.5 缺乏适应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在我国目前地区与地区,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差异还很大,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规范、统一的护理模式[12]。
1.2.6 医疗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的组织及管理工作基本上是由各个医院或当地地段的卫生所承担,国家卫生部门对此没有统一的规划,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组织及管理机构,且各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较差,所服务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的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13],受益的人群非常有限。
1.3 社区护理发展的必要性
1.3.1 人口增长及老龄化 ①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从40年代末端35岁上升到现在的71.4岁。②自2000年以来,我国已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15年老龄人口系数将达到14%,2025年将达到18.4%。③在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前提下,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年人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14]。
1.3.2 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卫生部日前发布的2006年的卫生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医药费用仍持续增长,门诊病人及人均医疗费用在6年间增长了40%[15]。
1.3.3 疾病谱的改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疾病谱已发生了较大变化:传染病及营养不良→慢性病及意外伤害→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升高,1996年城市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34.59/10万,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10.92/10万,占农村死亡原因第二位。
1.3.4 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 随着家庭模式的转变,传统家庭逐渐由核心家庭所代替,以及计划生育国策实施,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减弱,老年人将更多的依赖于社会。
1.4 社区护理发展的基本原则
1.4.1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多方筹资。
1.4.2坚持为社区人群健康服务的宗旨,依据社区居民的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1.4.3坚持以区域卫生规划为指导,引进竞争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1.4.4坚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发展。1.4.5坚持在社区卫生服务总目标下进行社区护理。1.4.6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服务。2 我国社区护理的发展趋势
2.1 社区护理不断推广、完善及发展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加强卫生保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人口素质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16]。社区护理的研究将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防治,也开始注重对健康的促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精神、心理和行为因素更应得到重视。随着区域卫生规划的实施,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功能将逐步得以调整,各部门、各地区之间的合作得以加强,快速有效应对各种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政府宏观调控及组织管理
在理顺社区护理管理体制的同时,卫生行政部门内部应加强部门协调,明确社区护理管理职责,社区卫生将会纳入整个社区统筹计划中,政府将对社区卫生进行统一的规划、组织及管理。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及制度,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财政支持
[17]。
2.3 完善社区护理教育体制
社区护理人员的培训及教育将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一方面将对目前的社区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系统培训,如规范转岗培训:重点在于帮助护士转变观念,了解社区卫生相关政策,补充社区实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需要
[18]
;另一方面各护理院校系在专业设置中将增加社区护理专业,以系统的培养社区护理人员,专业设置中将注意硕士、本科及专科社区护理人员的比例问题,以培养社区所需要的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国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将会有统一的认证资格考试[19]。
2.4 社区护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及计算机网络化
社区护理的管理将逐步走上正规,相应的政策、法规及管理标准将逐步形成及完善。社区护理质量监督及控制将会采取统一的标准。社区护理管理的资料将通过计算机联网,以便为社区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信息,并有利于社区健康资料的及时传递、交流、分析及评价,以合理应用 3 资源,并减少资源的浪费。
2.5 家庭及老年人的护理不断发展、完善及提高
随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及完善,卫生资源的重新调配,许多慢性病人、经医院紧急救治后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将进一步回到家中进行休息及康复,同时许多老年人的家庭护理也成为护理的重点,使家庭护理得到不断的发展及完善。
2.6 多层次社区卫生保健体制的建立
社区保健服务中心将由护理、医疗、心理、营养、理疗等方面的专家、社区的社会工作者、地方性的社团及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的参与共同完成[20]
。并会根据社区居民的年龄及保健需要,建立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及促进康复等不同层次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秋利主编.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3.2.何国平,张静平,实用社区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40.3.何国平,郭佳,贺达仁,社区护理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1A):63-64.4.刘宇,何国平, 浅论阻碍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3,10:6-7.5.李赞,周立,社区卫生服务中护理工作的作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2.6.袁立,焦红霞,焦庆萍,社区护理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社会护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4,4(5):28-31.7.杨辉,陈娜,从澳大利亚护理实践的演变看中国社区护理的发展
手术部是一项高造价, 高运行成本的医疗建筑设施, 其内部医疗设备价格昂贵。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资源节约的大环境下, 大型综合性医院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手术部, 并非间数越多越好, 面积越大越好, 设施越豪华越好, 而是越来越讲求按需建设。
1. 以理智的态度规划手术部建设
因地而宜, 因单位特点而宜, 根据收治情况, 对日常手术量进行科学计算和系统研讨, 既要考虑医院今后收治规模扩展的可能, 也要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 反复论证, 不盲目攀比手术室间数, 不盲目追求手术部规模, 而是科学合理的决策, 确保充分利用资源, 确保医院良性发展。
2. 通过高效管理缩小建设规模
手术部的规模大小与建成后日常运行管理模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手术室的使用率与手术量成正比, 而与手术室间数成反比。同样的手术室间数, 日运行时间越长, 日手术量就越大, 同样的日手术量, 运行时间越长, 手术室间数相对就可以减少, 也就是说, 提高使用率, 规模就可以相对缩小, 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也就可以减少, 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也实现了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目标。
3. 通过技术措施扩大手术室的使用范围
按照手术室建设规范, 通常为了实施传染病手术和给患传染病的患者进行手术, 大型综合性医院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负压手术室。最新的设计思路是, 采用调节排风量或增设排风机等简易、有效的手段, 使洁净手术室由正压变成负压, 从而扩大了洁净手术室的用途, 也可以有效减少手术室间数, 压缩手术部建设规模。
二、布局合理路径便捷
手术部是整体医疗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与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辅助科室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患者对医疗流程的关注, 和手术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手术部建设位置、手术部内部布局越来越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 手术部位置选择合理科学
首选远离污染源和有可能被污染的地点, 同时尽可能减少风对手术部的影响。无论规模大小均自成一区, 并与手术量大的主要外科护理单位临近, 与影像中心、血库、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路径短捷。一般情况下尽量不要设置在建筑物的首层和顶层, 避免外环境的不利影响。
2. 手术部内部布局合理
洁净手术部平面组合的重要原则是内部功能流程合理, 洁污流线分明, 并便于疏散。同时有利于减少交叉感染, 便于组织空气净化系统。洁净等级最高的手术室处于干扰最小的区域, 刷手间一般分散布置, 通常两个手术室之间设刷手间, 也有设置在洁净走廊侧墙处, 以便清洁手后能最短距离进入手术室, 防止因距离而造成二次污染手的外表。设置专用的手术后污物集中地点。电梯一般不设在洁净区, 只能设在洁净区时, 出口处必须设置缓冲室。非洁净辅助用房必须设在非洁净区。
3. 手术部内部分区明确
手术部内部一般均设置“三区两通道”, 即:手术区、辅助用房区、其他用房区, 洁净走道和清洁走道。按照规范要求, 手术部内部必须分为洁净区与非洁净区,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必须设置缓冲室或传递窗, 不同级别洁净区之间设置分区隔断门。洁净区包括分级手术室, 以及直接为手术服务的分级辅助用房区。非洁净辅助用房区, 主要包括办公、教学、值班、更衣、浴厕等。
4. 净化分级明确
规范将洁净手术室分为四级, 特别洁净手术室 (Ⅰ级) , 适用于关节置换、器官移植及脑外、心外和眼科等手术。标准洁净手术室 (Ⅱ级) , 适用于胸外、整形、泌尿外科、肝胆胰外科、骨外科和部分普外科手术。一般洁净手术室 (Ⅲ级) , 适用于普通外科一般手术及妇产科等手术。准洁净手术室 (Ⅳ级) , 适用于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对部分辅助用房区域按照感染控制要求, 也实施相应的净化, 需要无菌操作的特殊实验室要达到Ⅰ级, 体外循环灌注准备室要达到Ⅱ级, 刷手间、消毒准备室、预麻室、一次性物品、器械、洁净走廊、护士站等要达到Ⅲ级, 麻醉苏醒室、更衣室、清洁走廊等要达到Ⅳ级。
三、功能配套适应医疗
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手术部的功能不断完善, 一个完整的现代手术部是由各类功能空间, 各类设施设备组合成的系统集合体, 在医疗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各种功能用房设置合理
除了设置不同级别的洁净手术用房满足各类外科手术需求外, 还按照手术展开以及服务管理实际需要设置各类辅助用房, 包括直接为手术服务的无菌敷料存放室、麻醉室、泡刷手间、器械贮存准备室和护士站等。间接为手术服务的办公室、会议室、教学双摩室、值班室、家属协谈室, 家属等候区等。这些功能用房保证了手术全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室各项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
2. 基本装备配备齐全
基本装备主要是指为满足手术需要, 在手术室内进行建筑装配和安装的设施, 设备包括无影灯手术台, 多功能节塔, 嵌入式观片灯、药品柜、器械柜、麻醉柜, 计时器, 免提对讲电话, 清洗消毒灭菌装置, 输液导轨或吊钩, 记录板等。不包括可移动的各类医疗设备、辅助用房内的装备, 这些与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的基本装备给各类手术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3. 净化空调系统完备可靠
针对手术室人员及物品接触感染, 病人自身感染, 手术室空气感染等容易造成手术感染的问题, 传统的方式是在手术前用化学方法消毒和紫外线照射, 从而达到手术室的初始静态无菌状态。但在手术过程中病人、医护人员及自然环境散发的细菌又会污染空气, 使手术室消毒后的初始无菌状态被破坏, 很容易造成手术患者被感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新建及改扩建手术室均采用专用的净化空调系统, 可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严格的过滤, 除去空气中的浮游细菌, 同时加上科学的气流组织, 可将手术室内人员等产生的细菌随气流带走, 实现手术室的有效净化, 同时还能控制手术室的温湿度, 净化空调系统是建设现代化手术部的核心装备。
4. 水、电、医用气体、消防等设施配置到位
冷热两路供水, 管路采取防洁露措施, 刷手水除菌处理, 排水口设置高水封装置, 洁净区内不设地漏;双路供电, 当双路供电有困难时, 设置备用电源, 并能自动切换, 直接从建筑物配电中心专线供给, 在非洁净区设总配电框, 每个手术室干线单独敷设, 每个手术室设独立专用配电箱, 各手术室必须有可靠接地系统, 特别是心脏外科手术室必须设置有隔离变压器的功能性接地系统。从中心供应站单独接入医用气体, 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装置必须安装, 可根据需要设置氧化亚氮、氮气、二氧化碳、氩气以及废气回收装置等, 气体终端可选用悬吊式或暗装壁式, 为确保使用安全, 进入手术室的各种气体管道均要做接地。手术部应划分为单独防火分区, 洁净区与非洁净区相连通处采用防火门, 由于氧气为乙类助燃气体, 手术部内应设置能紧急切断集中供氧干管的装备。
四、视屏示教智能控制
手术部是医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医学和工程学的发展, 手术部建设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提高, 其核心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1. 将各种医学检查图像、数据引入手术室
这样医生能够实时获得大量与患者相关的重要信息, 特别是医学影响技术的迅速发展, 各类三维成像技术为手术计划的制定和手术过程的引导提供了丰富的工具, 大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同时给手术操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将手术实况引出手术室
用于教学观摩、远程医疗等, 由于受手术室面积限制和手术规程要求, 手术室内不可能容纳太多人员, 此时通过在无影灯和墙面上的摄像系统, 将危重急救手术和大型手术的现场情况实时、全面传到教学、观摩、远程医疗专家会诊场所, 也可以将手术实施情况进行记录、保存, 为教学观摩会诊提供宝贵资料。
3. 一体化解决方案
一体化解决方案也被称为一体化手术室。随着视音频储存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影像信息、检验信息、HIS、LIS信息等与病人的生命体证有关的手术动静态信息采取一体化整合, 无论是浏览PACS图片, 还是对术后病人的监护, 无论是远程手术指导还是病理学部门或ICU组织进行实时的研究讨论, 所有信息都可以随时接收和传送, 大大提高手术管理水平。一体化手术室可以称之为手术室建设史上又一次新的革命。
4. 手术部建筑设备智能控制
手术部建筑设备智能控制, 除了医疗设备外, 现代手术部自身就是一个强弱电控制的运行复杂的系统, 对各种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集中控制和显示, 是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 手术部的护士站也是中心控制室, 采用电视墙和控制电脑对空调、灯光、影像、手术信息, 人员流动等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如空调系统, 就可监制和控制每间手术室的温度、湿度、压力、通风量、新风量等参数, 并维持不同洁净区域的压差。监控系统可以随时了解每个手术室的进展情况, 优化管理, 合理安排手术。医护对讲系统可以通过及时方便的沟通, 提供急需药品和工具, 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五、以人为本体现关怀
当今社会, 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医院的建设也越来越体现人性化, 在手术部的建设中更能体现这一点。现代手术部不仅有高标准的硬件设施, 以人为本, 以病人为中心的要素也充分显现。
1. 环境的设计
在环境的设计上逐步改变了传统手术室单调冷清的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宜人的色彩和灯光设计, 还配以轻松的背景音乐播放等, 能够有效活跃手术室气氛, 让病人感到温馨、亲切, 有利于消除紧张情绪, 促进患者心理平衡。让医务人员感到舒适、放松, 有利于消除疲劳, 提高工作效率。
2. 功能的设置
在功能的设置上, 处处为患者和医务人员着想。充分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保持手术室内恒温恒湿, 实施全面监护, 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输液通道畅通, 使病人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充分应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优化设置各类设施, 使医务人员感到工作的极大方便, 有效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3. 装备的配备
在装备的配备上, 越来越适应专科化的要求。在进行手术部布局和手术室面积安排时, 就充分考虑到日后不同类型手术需要, 对于医疗装备和手术室基本设备较多的手术间相应扩大面积, 对于简单的手术间的面积相对就可以缩小。从近年来国内新建的手术部看, 一间手术室内配备2~3个无影灯、多功能吊塔的情况已很常见。有些规模较大的医院, 为了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已将电子手术导航、核磁、血管造影机等先进设备和大型医疗设备引入手术室, 当然这只是一种趋势, 不能盲目仿效, 要切实根据专科手术需要而定。
六、节能先导绿色运行
洁净手术部由于设备众多、系统复杂、运行费用昂贵, 导致医院营运成本增加, 一些医院管理者对此提出质疑, 手术室建设的标准是不是定得过高, 是不是脱离了我们的国情, 我认为还是要辩证的看清这个问题, 科学发展观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 不断改善医院手术部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人民群众应该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同时, 手术部的发展也会相应带动医院的发展, 关键是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 努力降低运行成本。因此, 在手术室的建设和运行管理中有许多积极的措施。
1. 尽可能选择节能设备
手术部各种建筑设备市场品牌较多, 医院管理者在选择这些设备时, 除了考虑其性能、价格, 也要考虑能耗, 在性能、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 优先选用能耗低的产品, 这是确保降低运行成本的第一道关口。
2. 进行最大限度的节能设计
要采取优化平面布局, 科学控制用水、用电设施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减少能源消耗。特别是在进行洁净手术部的核心装备净化空调系统设计时, 在满足洁净手术部保障体系要求的前提下, 通过采取合理划分空调系统, 根据不同功能用房的冷热负荷特点采用变频技术等节能方法, 不仅可以提高净化空调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 而且可以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率, 降低设备成本和运行费用、节约能耗。
3. 实行科学的运行管理
科学管理也是手术室节能运行的重要环节, 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 加强与各手术科室的协调与衔接, 合理安排各类手术, 提高手术室的利用率。严格水电气等消耗控制, 实行消耗计量和评估, 从而达到既满足使用要求, 又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
七、规范装饰环保安全
洁净装修装饰是手术部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装修材料的选择, 装修构造及做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结合手术部的自身特点, 选择适合手术室环境的材料, 采用适合手术室环境的做法, 才能使手术室建成后很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1. 选择合适的建筑装饰材料
一般情况下要符合表面平滑, 耐磨, 不易附着灰尘, 有良好的热绝缘性, 不吸湿透湿, 不产生和积聚静电, 不产生眩光, 不易变形和易于修理及更换等要求, 常用的材料有不锈钢、铝合金、塑料、瓷类板材、水磨石、稳定漆料等, 木材和石膏板不宜用于手术室装修。有些手术室的装修常常陷入追求高档化的误区, 一律选用高级饰面, 进口材料, 不仅造价高, 而且还不一定符合洁净手术室要求。因此, 手术室装修材料应选择合适的, 而不是选择最贵的。地面一般选用橡胶, 聚胺脂涂料、树脂类板材, 也可做成水磨石;墙面选择硬度较大、整体性好、拼缝少、缝隙严密的材料, 常用的有不锈钢板, 铝合金板或其他复合型板材等。顶棚以轻钢龙骨及大块面板材料为宜。
2. 确定合理的构造和做法
洁净手术室的装修构造及做法有其特殊的要求, 因避免积聚尘菌, 地面要平整、防滑, 墙面要求垂直地面, 与各种器械柜、控制柜、药品柜等嵌入式设施设备组合成整体, 吊顶上风管等振动影响较多, 要控制振动脱落, 所有接缝要平整密封, 以确保气流的正常流动, 洁净走廊与手术室的门应做成自动延时。另外, 技术夹层内有净化设备, 与手术室有相通的机会, 也要干净防尘, 围护结构要按一定要求密封处理。
八、打包施工统一验收
洁净手术部工程是一个特殊的施工项目, 不仅设施设备繁杂, 而且在材料选择上非常严格, 构造做法上非常专业, 一般情况下, 手术部工程在施工前要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 目前, 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专门承揽手术部设计施工的企业, 手术部专业设计施工呈一体化发展趋势。然而既然是市场行为, 不可忽视的就是合理选择, 严格监管, 认真验收, 确保质量。
1. 注重企业的设计施工实力
首先是看资质条件, 目前国家还没有手术部设计施工统一资质要求, 但是相应的资质代表企业在该行业的实力, 我们认为具备装饰设计、装修装饰施工、机电安装、建筑智能化等资质是非常必要的。其次要看深化设计方案, 要进行充分的比选, 要审查方案是否符合规范, 是否完整系统, 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是否便于运行管理。再次是要看施工业绩, 这是选择施工企业最重要的条件之一, 要考察工程实例, 要听取用户反应, 通过实地察看对其设计施工水平进行准确评估, 决定取舍。
2. 注重现场监管
这是手术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的同时, 医院管理人员也要高度重视现场管理, 关键工序要跟班作业。现场监管的目的是及时发现不合理的设计和做法, 及时研究改进措施和办法, 手术室的医护人员也要参与现场管理, 从使用者的角度监督施工企业规范施工。
3. 注重全面验收
要按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和项目的具体设计要求, 组织相关机构及专家, 对手术部各类设施设备和各类控制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验收。特别是洁净化空调系统, 要对洁净度、温湿度、风量风速、气流分布流向、空气梯度压差等技术指标进行严密的检测, 供水、供电、供气的验收也要认真对照规范逐项查验, 消防施工一定要通过行业的验收。总之, 竣工验收是手术部建设质量和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口, 任何细节都不能放过, 任何一个不合格的问题都有可能对日后的运行带来隐患, 甚至造成医疗事故或安全事故。
4. 注重维保维修
要保证手术室的各类设施设备常年处于良好状态, 确保正常安全使用。日常的维保维修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的做法是延续施工承包的模式, 实行一体化承包维保维修, 这样做既简便易行, 又可分清责任主体, 避免分专业维保维修造成责任界限不明确的弊端, 影响维保维修效果。在选择手术室工程施工企业时, 就可以考察其日后的服务管理体系是否非健全, 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等问题, 由施工承包企业承担运行维保维护也是一种通行的方式, 因其对设施设备情况的全面掌握, 有利于维保维修工作的开展。
资料链接: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始建于1954年, 在中央领导、军委和海军领导的直接关怀下,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拓与发展, 已建设成为一所技术先进、设备精良、专科齐全、人才优势、服务竭诚, 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医院。经国家评审, 首批列为“三级甲等医院”, 首批纳入北京市“大病统筹”定点医院, 首批确认为国家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医院曾连续三年获得“全军优质服务白求恩杯”, 连续五年被评为“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
医院始终奉行“以病人为中心, 科技为动力, 人才为根本, 质量为生命”的宗旨, 紧密跟踪医学前沿技术, 积极培育优势学科群体。医院现有54个专业科室, 其中耳鼻喉科、神经外科、高压氧科、优生优育指导中心为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药剂科为全军临床药理基地;航空潜水医学科、核医学科、骨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为海军医学专科中心。医院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100余项, 在机器人辅助脑立体定向手术, 心、肝、肾等器官移植, 脑、脊髓、心脏等组织的干细胞移植, 以及耳鼻咽喉、眼科、脊髓关节手术, 氩氦刀治疗晚期癌症等方面形成了技术优势, 累计获国家与军队科技成果奖600余项, 一批技术成果济身国际国内的先进行列。
医院座落在玉渊潭湖畔, 毗邻三环路主干线, 占地约16万m2, 能够展开床位近千张, 年收治病人1.5万余人;新建现代化门诊大楼, 实行就诊、检查、治疗“一条龙”服务, 年门诊量近50万人次;医院拥有大型高压氧舱群、全身伽玛刀、氩氦刀、准分子激光、尼亚加拉大瀑布激光等一批高精尖设备, 装备总值近3亿元。
摘要:自1846年, 首例麻醉状态下的手术出现, 手术室就随着社会科技进步, 在功用上和效能上不断改进, 从简易型、分散型、集中型、发展到当今的洁净化、数字化和人性化的有机统一。本文对大型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的规划、布局、建造、配置、维护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并提出作者独特观点, 值得其他医院借鉴。
参考文献
[1]许钟麟, 梅自力, 于冬等.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GB50333-2002.
[2]潘兆岳.医院现代手术部建设与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4.
【关键词】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28-01
对于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可以归为健康教育的延伸形式,在护理中主要借助于登门拜访、电话、电子邮件等手段。出院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并且密切了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加快了患者身体康复的进程。当前,不少医院已经都在积极推进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工作,并实践了形式各样的护理方法[1]。为此,我院选取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00例特需病房出院患者的护理资料,对延续护理中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回归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00例特需病房出院患者的护理资料,男125例,女75例。年龄在24—84岁,平均50.3岁。其中,高血压66例,糖尿病36例,颈椎病手术治疗28例,普外手术27例,腰椎键盘突出手术23例,化疗手术10例,其他疾病20例。
2、方法
2.1延续护理内容
对于以上出院患者,各个科室设立延续护理登记档案,其内容除了患者的基本资料外,还包括入院诊断及日期、出院诊断及日期、家庭地址及联系电话、电子邮件地址,血液检查异常指标、最希望联系的方式与时间段、延续护理的满意度以及病人出院状况的反馈等。在情况反馈中,又可以分为患者出院后的意识、睡眠以及病情恢复状况,饮食、大小便等日常生活状况,还包括用药情况、对随访的满意程度以及购买药品等特殊需求。
2.2延续护理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一天,责任护理应当耐心、详细的为病人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比如饮食禁忌、规范用药、体育锻炼等内容,对于延续护理登记本上的内容也需要规范的进行填写。其次,在患者出院后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以及第一个月时,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随访,并按照延续护理登记本来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适时实行不定期的随访。同时,按照患者最希望联系的方式与时间,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网络聊天工具等与患者保持互动,及时掌握患者的最新动态。在以上随访的调查中,不仅要详细记录患者的身體恢复状况,还要认真总结,遇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各个科室的负责医生,防止不良现象的恶化[2]。
二、结果
(1)200例出院患者随访内容以及护理质量。如表1所示,在随访质量满意度上,第1天为85.0%,第30天则提高到98.0%,表明延续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按时复诊人数上,出院30天时已经达到184人,占比92.0%。
(2)在出院随访方式和随访时间上。大约66.5%的患者选择电话随访,16.0%的患者选择网络聊天工具随访,12.5%的患者选择电子邮件随访,还有5.0%的患者选择登门随访;在随访时间段上,选取:00—21:00的患者最多,占比52%,还有40%的患者选择在14:00—16:00,剩下8%的患者选择为9:00—11:00。
三、讨论
目前,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得到广大医疗机构的重视,并得到比较深入的实践。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延续护理的对象上,主要为心脑血管类慢性疾病、骨科手术等患者,尤其是病情恢复时间较长的患者;在延续护理方法上,包括家庭访视、电话随访、基于网络技术的健康教育、开设专家门诊、成立延续护理中心、组建患者俱乐部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结合本次关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现状的研究,发现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电话号码错写或者无人接听;随访时间与患者其他事物相冲突;部分经管医生在延续护理中参与度不高;健康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等问题。同时,我院在延续护理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问题,而且改善随访质量。结果也表明,在随访质量满意度上,第1天为85.0%,第30天则提高到98.0%,表明延续护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在按时复诊人数上,出院30天时已经达到184人,占比92.0%。
另外,结合本次研究,归纳出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发展趋势:(1)不断扩展延续护理的服务内容。由于患者出院后通常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所以延续护理中必须加强心理干预的上的内容。(2)对延续护理的内容,尤其是操作流程予以规范化管理,特别是对延续护理人员开展针对性的培训。(3)借助于网络平台等先进技术,进而为各类疾病的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护理服务,网络化、信息化也是今后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重要发展方向[3]。
综上所述,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上,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应紧密联系患者及其家属,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11,14(10):141-142.
[2]王世英,席淑华,吕一刚,等.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干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6(2):24-25.
【摘要】目的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1月~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试验所需把200例患者分为两组,把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的组别定义为对照组,把在手术治疗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的组别定义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对于手术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手术护理措施的采取,对照组患者对手术护理的满意人数有81例,是总研究人数的81%,研究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的人数有96例,是总研究人数的96%。此外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对于研究组。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舒适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于加快患者的恢复的意义重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所以在医疗在机构的经营中,需要对舒适护理进行关注。
【关键词】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干预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效果明显,相关医疗机构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与应用。和常规护理方式相比,舒适护理方法可以提升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此外舒适护理更加注重患者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这对于手术的顺利推进是极为重要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20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月~201月期间所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患者,20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2例,女性患者82例,20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2.5±1.8)岁,其中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2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8岁。患者所进行的手术类型有所不同,其中进行普通外科手术的患者人数有70例,手术类型为妇科手术的患者有34例,手术类型为骨科手术的患者人数有46例,手术类型为眼科手术的人数有24例,手术类型为脑外科手术的人数有16例,手术类型为其他类型的患者人数有10例。所有患者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所选择的麻醉方式要符合患者自身手术的需求,在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主要为静脉复合麻醉、局部麻醉以及全身麻醉等。这一次的研究,基本都已得到了家属的统一,在统计学上,因为已经对数据作过排他性,所以得到的数据足以反映实际的真实情况。
1.2方法
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手术医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正常情况下,我们会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但是除了这些普通的护理之外,我们还需要进行舒适护理。采取舒适护理的干预措施的采取,在整个舒适护理的过程中要时刻把患者的需求与感受放到第一位,所有的护理措施在保证基本治疗需求的基准上,尽可能的对患者精神层面以及情感层面进行满足,这对于患者手术的顺利推进极为重要。在对患者进行舒适手术室护理中要把目光集中在对患者良好手术环境的营造以及良好手术心态的`维护上,尽可能的让患者能够以相对舒适的状态参与手术,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1.3统计学方法
我们在研究中,主要使用到的是SPSS19.0软件,通过软件对数据集宁分析,得到的数值可以真实的反应情况,另外,使用这种数据统计工具,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之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非常满意的患者人数有30例,是总研究人数的30%,对于护理过程表现为满意的患者人数有51例,是总研究人数的51%,对于护理过程表现为不满意的患者人数有19例,是总研究人数的19%。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之后,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非常满意的患者人数有46例,是总研究人数的46%,对于护理过程表现为满意的患者人数有50例,是总研究人数的50%,对于护理过程表现为不满意的患者人数有4例,是总研究人数的4%。此外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恢复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良好的舒适护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对于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并缩短患者的手术恢复时间,推动了患者的及时康复。和常规手术室护理方式相比,舒适护理的着重点更偏向于对患者心理以及精神层面的满足,下面就手术室舒适护理的要点进行分析。(1)积极开展手术前探视在手术开展前一天,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以及医务人员都应该到患者的病房对患者进行探视,让患者能够和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有个提前熟悉的过程中,这对于缓解患者心理焦虑以及手术恐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探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手术流程以及手术注意点的讲解,对患者进行术前禁食禁水时间进行明确。另外,手术之前,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时的对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排解,尽可能的对患者的需求进行满足,在不破坏手术室原则的基准下最大程度的使得患者的感受能够被顾及,这对于手术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相关护理人员也应该对进行手术的手术室进行准备,对手术所需要的设备以及药物进行核对。此外护理人员还应该对手术室的温度、光线等进行调整,这对于患者舒适度的保证极为重要。在术前准备工作中彻底落实手术室灭菌杀毒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相关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2]。(2)手术中的舒适护理措施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称呼患者时要尽可能的亲切友善,这对于缓解患者内心焦虑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对患者进行运送的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运送过程的平稳性,要对患者的头部以及手足进行良好的保护。在患者运至手术台后,相关护理人员要对自己以及麻醉师的工作进行介绍,然后告知患者手术室的环境,让患者能够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3]。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体位进行安置时,要保证动作的协调性以及轻柔性,所安置的体位在能够满足医生手术操作要求的基准上要加以对患者舒适度的提升,在对患者进行输血输液时,要对其温度进行调整,以免患者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此外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对患者的内心感受进行了解,尽可能的体贴患者的想法,及时的对患者进行开导,让患者能够树立相对比较正确的对待手术的态度。在手术过程中要尽可能的缩小患者的裸露部位,这对于患者自尊心的维护极为重要。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多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在不确定因素产生之后,护理人员要采取言语鼓励、握手鼓励等形式增强患者的自信,为手术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4]。(3)术后舒适护理在手术快要结束的阶段,患者都处于麻醉的苏醒时期,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采取温和的态度对患者名字进行呼唤,从而达到让患者回神的目的,在患者有意识之后,护理人员要亲切的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能够安心恢复。此外在手术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伤口进行细致的包扎,并对创口附近的血迹进行清理,帮助患者整理好衣物,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5]。在把患者移出手术室时,要避免磕碰现象的产生,并尽可能的避免对引流管的触碰,在和住院部人员交接时,要把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注意事项对交接人员进行详细的阐述,在移交后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回访,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情况进行了解。
参考文献
[1]王子珊.浅析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11(22):74.
[2]李彭宇.对舒适护理的几个探讨和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9(7):81.
[3]谭松明.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状况的探讨[J].上海中医药,2015,19(12):473.
[4]赵鹏鹏.浅析手术室护理要点[J].北京现代医药探讨,,2(7):1369.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与整体护理满意度,且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焦虑评分
临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手术室护理,其对满足患者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手术室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的主要内容是护理人员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因而缺乏整体护理的理念与优质护理服务的意识[1]。本文将我院收治80例行择期手术患者实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0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41.4±6.2)岁;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20~71岁,平均(40.7±5.4)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健康宣传、术前准备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具体为:①术前访视:为患者介绍手术环境与麻醉方面的知识了,消除器对麻醉的恐惧心理。将手术室湿度、温度调节到适宜状态,术前通过安慰消除患者不安情绪。做好心电监护工作,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状况[2];②术中护理:认真、严格执行手术操作流程,保持手术室安静,做好各种引流管理;③术后随访:手术后1 d开展随访,询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安慰患者存在的不安心理,同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④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安全管理进行加强: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定与手术部位标识,严格执行交接、输血、手术室等等流程的制度,为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提供保障;⑤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识,同时开展相关护理培训[3]。护理人员应从温柔、耐心、礼貌、细心等方面进行自我认识与提高。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焦虑评分,记录患者在手术期间的配合状况,并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整体满意度,级别为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4±4.1)分,干预后(30.2±3.8)分;对照组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7.2±3.8)分,干预后(34.8±2.4)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手术36例,基本配合3例,勉强配合1例,满意38例,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主动配合手术28例,基本配合9例,勉强配合3例,满意31例,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要求护理人员依据优质护理服务的要求实施护理内容,这不但能够提升手术室相关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与护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医疗护理工作效率,有利于患者术前恐惧与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缓解与消除,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操作的配合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4]。
本次研究中,观察观察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恐惧、焦虑情绪的缓解起到良好作用;观察组患者主动配合手术的比例以及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美好的医患关系,从而大大提高了围手术期医院护理服务的规范化及人性化,最终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需求[5]。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心理,提高患者对手术的配合度及满意度,而且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现选择205月至20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0例手术患者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患者年龄21~86岁,男性和女性分别有547例和453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过程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护理管理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管理。具体措施如下所示:首先,建立良好的手术室工作环境,手术室护理工作较为特殊,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要能够做好基础护理工作之外,要能够综合考虑患者自身因素,因此,其工作强度较大、责任心较大、精神高度集中,导致其情绪容易出现波动[2]。手术室大都选择团队作战的治疗方案,管理工作人员作为团队运行的支柱所在,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协调好护士之间、医师与护士之间以及护士与麻醉师之间的关系,从而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手术室环境。护理管理者还要能观察护士存在的变化,给予其较为显著的情感支持。手术室护理要能够具备相应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管理者要能够引导护士参与到相应的培训工作中,让所有的护士都能够达到安全护理的要求,培养护士形成良好的自我协调能力,让他们能够以较为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其次,要能够合理分工,护理管理者工作人员要能够从根本上了解所有护士的特点,并结合其业务专长、特长做好合理分工,从根本上降低护士的工作强度,尽可能让每位护士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特长,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豪感以及自尊心[3]。护理管理者还要能够为所有的护士进行职业规划,选派优秀的护士进行学习和进修,利用传帮带的方式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在充分考虑所有护士工作状况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弹性排班,从而解决他们的家庭生活问题,保证他们工作生活两不误。最后,要能够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护理管理工作制度,为了能够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护理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制定并引导护理人员遵循相应的规章制度[4]。为了能够减少事故、差错的发生,护理管理人员要能够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他们严格按照操作标准来进行相关工作,强化护士形成相应的法律意识,对其护理操作进行评比以及考核,从根本上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潜力,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来激发其创造性。
1.3统计学方法:本文患者相关资料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比较,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来表示,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当统计学相关数据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都得到康复,其中实验组满意患者为487例,满意度为97%;对照组满意患者为407满意度为81.4%;两组患者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管理有着较为显著的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于护理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减员增效、医院改革、行手术技术、新仪器运用较为普遍的今天,护理患者通过人性化管理措施能够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医疗护理工作能够更加安全、高质量的完成,为手术室创造较为和谐的环境,保证患者能够尽早康复[5]。本文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之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得以提升,并减少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激发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升护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总之,手术室护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运用人性化管理可以降低各种护患纠纷以及医患纠纷,对于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有着显著的作用,值得在今后的护理人员管理工作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作者:李金华 单位:山东省聊城冠县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慕旭琴,刘力嘉.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1):144.
[2]徐同芬.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结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28-30.
[3]黄文莲.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17(5):152.
[4]牛凤彩,李萍.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4):256-257.
1 护理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学员自身的问题
1.1.1 学习动机
许多学历偏低的在职护士选择继续教育不排除是为了提高护理专业知识, 促进与患者的沟通, 满足自我学习与价值实现的需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在这类人群中还是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员更多看中的是考试的通过率以及学位的获得率, 而后者的实现可以加快职称晋升的年限, 相应的工资水平也会得到提高;还有现在社会上虽然护理中专学历是否需要废除的讨论仍在继续, 但是目前很多省市级的医院对中专护理人员的招聘工作实际上已经逐渐停止;同时, 学历层次的提高也可以相应的增加社会地位。
1.1.2 压力
刘宇等[4]总结绝大部分的研究表明, 护理工作方面的问题是中国临床护士最主要的压力源, 其中工作量太大是大多数调查中护士不约而同提到的, 居于第一位的压力源。工作强度大, 经常加班, 工作紧张, 致使很多在职护士只能牺牲休息时间或者小夜班甚至大夜班结束后来参加面授听课, 再加之学员一般都为女性, 来自家庭的负担也都较重, 课堂上甚至会出现年轻母亲带着孩子上课的现象。刘桂萍等[5]的调查就提出有67.9%的成人学生认为环境障碍是最大障碍, 这类障碍主要是由家庭和工作引起, 导致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1.2 教学的问题
1.2.1 教学模式形式化
刘桂萍等[5]的调查指出有73.4%的学生认为成人教育的理想教学模式应为面授与自学相结合, 这种教学模式也正是国家所提倡的, 然而, 事实上很多成人继续学院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面授情况, 并且把面授的评估标准往往放在了学生的到课率上, 为了增加学生的到课率, 常常会把其作为平时成绩或者平时成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考虑到在职护士工作和家庭的压力, 可以说这只是个隔靴挠痒的做法。增加了到课率不一定就能增加听课效果, 很多下了夜班就到课堂听课的护士常常会出现无精打采, 或是打瞌睡的现象, 既没听到课也没得到好好的休息, 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面授固然如此, 自学自然也名存实亡, 布置课后作业或是解答习题每每是最常见的方式。
1.2.2 教学方法单一
面授课程的实施方式大多是采用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6], 加之多数高校对成人教育的监管力度不够, 课堂上的听众又寥寥无几, 使教师对成教授课采取随意的态度, 课前备课不充分, 课堂讲授内容枯燥乏味, 多为教本宣科, 致使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缺乏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
1.2.3 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 成人护理教育的教学计划仍然沿袭或模仿普通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变成普通教育的“压缩翻版”[7], 课程内容只重视概念、定义的解释和刻板原理的罗列, 不能及时向成人护理学生传授最新的护理理念、专业知识和技能[8]。
1.2.4 考试形式缺乏创新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护理成教学员学习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变得很强, 为了获得文凭, 可以不择手段, 作弊现象十分普遍[9]。然而这种作弊现象的盛行, 也恰恰说明了护理成人教育考试制度的诸多漏洞。学校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往往管理松懈, 措施不得力, 这也就使得多数授课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中往往采取出张普通考卷以闭卷或开卷的方式来考核学生, 根本不会花心思思考其他考查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方法。
2 护理成人教育的进展
2.1 国家的作用
中国的护理成人教育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 想要改革现存的种种弊端, 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它的运行方式, 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大力的宏观调控。2008年5月12日, 新的《护士条例》颁布实施。其中对于护士执业注册这一章进行了较大的修改。新条例中规定: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专业课程学习, 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 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即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2009年我国第一次对护理本科学生组织进行了全国统一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是一项体现国家关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全新举措, 说明我国的护理事业正在沿着与国际护理接轨, 学习其先进之处的道路上迅猛前进。所以在面对探索我国护理成人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国家可以同样组织进行全国统一的中升专, 专升本毕业或学位考试, 但是报名考试的条件是必须完成相关的国家规定课程, 参考诸多西方以及欧美国家实行的护士注册考试, 成人护理学生为了满足护理人员和助产士注册的要求必须完成欧洲指南中提出的相关学习课程:产妇护理、儿童护理、心理健康和精神病学[10]。有了规定的课程限制, 同时, 获得学位或通过毕业又必须参加全国的统一考试, 而统一考试的内容又是规定课程的综合测评, 这样的设置无形中就会给护理成教学员带来努力增长知识的压力。与此同时, 这也是对承担护理成人教育高校的一个考验, 促使其无论在课程设置、授课质量还是监管力度等方面都要有较大程度的改善。
2.2 教学模式
护理成教学员都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的在职护士, 她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后的学习过程中不容小觑。许多研究证明自主学习是护理继续教育中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它灵活便捷的形式、经济合理的花费受到护士和护理教育者的欢迎[11]。所以我们在关注面授质量的同时, 也要强调自主学习的作用。面授与自学相辅相成, 但是, 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必须是教师指导式学习和自主式学习达到平衡,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的方式, 当然职业机构的需要限制以及特殊内容是否有所涵盖也是非常重要的[12]。只有考虑到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因素, 才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获得所需要的知识, 而不是为了形式疲于奔命。
2.3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模式的中心意想来改变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就必须从面授和自主学习两方面的教学方法来探索发展。面授的教学方法, 如徐静等[13]研究PBL教学法的应用。采用临床案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出诊疗和护理的初步意见, 然后再分配学习任务由各个学员自行搜集信息, 最终再次讨论, 将个人的认知拓展为集体的认知, 形成集体的研究成果。这种PBL教学法在护理成人教育中的探索, 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社会交流与合作、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还有角色扮演法, 可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 更重要的是亲身体会病人的感受和不适, 从而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加体贴、关心病人[8]。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例如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 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 它借助先进的通讯技术传递信息, 可以实现不同地点实时地、交互地或者有选择地进行学习[14]。国内王清等[15]曾对护理专业远程教育情况作过调查, 发现护士参加远程教育的主要原因是认为此种学习方式方便灵活, 可以自主学习。Ward等[10]也曾对英国大学卫生和社会服务学院的超过400名的成人护理学生采用多媒体传输在线教育, 得出了这种有弹性的学习机会是为学生所推崇的结论。
2.4 考核办法
考核只是手段, 而不是目的, 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了解其真实的学习效果, 杜绝考试作弊盛行的现象, 护理成人教育的考核办法应淡化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策略。例如, 按照教学模式的原则, 总评成绩分为面授成绩和自主学习成绩, 一般来说自主学习的成绩都应较高, 而面授成绩考虑到学员工作和家庭一系列的因素可以稍稍偏低, 但只要协调好二者的比例, 就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还有邹淑珍等[9]采用的方法为结束考试、平时成绩各占50%, 平时成绩的评定为:学员平时作业成绩占20%, 学员面授期间考勤和学习态度占15%, 自学测验成绩占15%。平时作业在上学期期末考核后由任课老师布置, 自学测验在课程面授开始前由教务部门统一组织, 最终的研究结果得出此种考核方法下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主动性强, 问题多, 到课率高。
摘要:护理成人教育源于社会对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它为大量的护理在职人员巩固了护理专业知识, 提高了沟通和管理能力, 同时也拓宽了视野, 增强了职业自信。然而, 由于种种客观或主观原因, 我国的护理成人教育还存在着种种弊端, 仍需要广大护理工作者在根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考核办法等方面不断改革、尝试。
[关键词]整体护理;应用;手术室;注意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S-68-02
1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1.1术前访视病人
术前访视病人是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术前一天手术室器械护士同巡回护士应当到病房内对手术病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阅读病历可以对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术前准备有所掌握,其中特别注意的是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以及术前相关的化验及检查有无异常,还要和该病人的主管医生做一个沟通,了解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以及是否需要准备特殊手术器械。
和病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缓解病人的紧张和恐惧情绪,由于大部分手术病人是第一次行手术治疗,心中难免有所顾忌,护理人员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掌握患者所担心的手术问题和对手术的顾忌,然后有针对性的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缓解病人的思想压力,用一份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手术。教会患者在手术室内配合麻醉师摆好体位,例如在硬膜外麻醉时所采用的双手抱膝,头紧贴胸部侧卧位,此种体位是有利于增宽椎间隙,方便穿刺针进入-硬膜外,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配合病人练习熟悉该体位,还可以简单的介绍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比如术中的感觉,在脏器受到牵拉时会有不适和牵拉痛,进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减轻痛觉反应。在术中存在的风险比较高,心理压力大的患者,要放松心态。可以请已经做过类似手术的患者介绍手术经验,这种方式直观效果比较好,通过病人家属向病人讲明手术必要性,使患者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根据收集的患者资料和手术种类,总结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且制定出一套详尽科学的护理计划。
1.2手术过程中对患者的整体护理
手术室的环境除应保持无菌外,还应尽量让病人感到舒适,术前访视的护理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间,把室温控制在22℃~24℃之间,湿度尽量保持在55%左右。以迎接亲人的态度将病人接人手术间,使病人能迅速解除戒备心理,以一种平稳的心态等待手术的开始。辅助麻醉师帮病人摆好体位,弯腰、低头、抱膝以及防止病人摔下手术床,安抚病人的情绪,减轻恐惧心理,达到最佳的麻醉体位和手术体位,注意维护病人的尊严,防止过分暴露。
同时器械护士应当做好准备,术前将手术过程中所需的物品及器械准备完毕,提前20min上台,配合好与术者的器械传递,以保证手术能顺利完成。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防止病人在术中出现灼伤、压伤等意外情况,患者用药后的情况及反应,并及时补充和提供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物品。
1.3术后对病人的护理
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后的72h内,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定期随访病人,关心病人的术后心理状态,切口处的疼痛、感染和愈合情况,病情的恢复情况,还要关注有无手术并发症,收集手术、麻醉过程、手术体位的摆放、手术过程中护理的后续效果,以此为依据,对手术的整个过程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全面了解患者家属对手术室的意见,并与他们进行讨论,发现的问题应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2注意要点
2.1术前注意查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是否正确,切勿接错病人,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2.2术中巡回护士要坚守岗位,注意观察手术病人的生命体征,对于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要用适当的语言去关心病人,缓解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觉,切勿使用加重病人恐慌情绪的语言。
2.3手术室的工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医生,护理人员既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更要为医生服务,从而保证手术过程能够保质保量、顺利的进行,而患者在手术室内的停留时间比较短,让护理人员很难按照传统的护理模式实施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更先进的护理理念去面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手术室护理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手术室病人的护理07-14
急诊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的价值分析06-30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11-24
腹腔镜手术室护理路径探讨的论文11-29
手术室护理礼仪09-13
手术室护理工11-12
手术室护理服务12-23
手术室护理病案分析11-04
手术室护理质控小组11-18
骨折病人的手术后护理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