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青少年犯罪,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有人将其列为世界性难题。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80%以上。而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是民族的希望, 肩负着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因此, 认真思考和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 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对家庭的和睦稳固、学校的宁静、社会的稳定,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对初中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1初中生的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 也是正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这时候他们容易接受正确的法律意识, 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 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中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2011年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关于法律知识的培养目标: (1) 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 了解法律在个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 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因此, 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是课程目标的要求。

当前使用的苏教版的思想品德课本编写的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七、八、九三个年级都分布有关法律知识, 并且都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编写的, 使学生能够容易接受。教材中有许多法律的内容, 如七年级的第五单元“遵纪守法”、八年级的第五单元“与法同行”, 九年级的第三单元“崇尚法律”, 涉及到《宪法》、《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婚姻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继承法》等方面的法律内容。

2当前初中生法律意识培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对待成绩差的学生经常给予打击, 或者放弃他们, 而不是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结果导致这部分学生破灌破摔, 厌学、辍学, 他们一旦流向社会, 受到不良因素的诱发和影响, 就会发生违法犯罪行为。

学校只注重课本知识的教育, 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制教育课教学效果不佳, 很多学生学习了法律知识用来应付考试, 而不是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例如有些学生会背什么是违法犯罪, 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但在生活中, 还会做出违纪违法的事件, 这并不是没有学, 而是没有真正的把所学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

学科教育的限制, 法律知识的培养多数只在思想品德课中出现, 而其他学科几乎没有涉及到法律知识, 更谈不上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了。中考分数决定思想品德课在各学科中的地位不高。因此, 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也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重视。

3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选用适当的案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 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更接近, 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选择非常重要,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内容, 注重整合应用那些跟学生密切相关、学生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图片、案例、链接等素材;另外也可以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 选取一些时政性较强的素材来补充教学, 时政性的素材更具吸引性和时效性,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到强化教学主题的作用。比如, 在讲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 选取影响全国、妇孺皆知的“三鹿奶粉”事件, 生活化的素材加上时政性极强的案例, 完全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完全可以把法律知识学习、法律意识的培养以及案例引发的启示等诸多问题比较轻松地完成, 达成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学习法律的作用。一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 从内容到形式的选择与预设, 从教学方式到学习方式的确定, 从教师主导地位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等等各个方面都应该是为课堂的有效教学服务的。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 甚至十分反感, 实践中, 我们可以采用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小辩论会、小品表演等形式, 在不知不觉中法律知识潜入脑海、深入人心。例如在讲未成年人民事权利时,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时, 采用知识竞赛形式, 教师先要提前准备好很多典型案例, 而学生先自学课本中的知识点, 在课堂中进行小组PK, 如果对方错了, 自己方要说出错误的原因, 可以加分。通过知识竞赛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自己应该享有哪些民事权利, 那些事自己可以做, 哪些事必须在征得监护人同意的基础上可以做。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来扣住了孩子们的心, 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了自己要做一名学法、守法、护法、用法的好公民。

在课外活动中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学生的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中学到知识, 更要在生活中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因此, 针对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 可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法制教育活动。如:组织观看法制教育专题展览、法制教育片;组织改造表现好的青少年罪犯对学生进行现身讲法;开展模拟法庭;请校外法制辅导员作报告;选择一些青少年劳教机构, 设立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基地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教育。

针对不同的学生, 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待品性较差的学生应该以预防为主, 因为品行较差的学生如果放松法律教育, 更易成为犯罪苗子。教师要对差生从思想上诱导、情绪上疏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督导。可以建立档案实施跟踪教育, 实行目标管理, 重视过程管理。对其他学生, 则要进行必要的法律知识的教育, 让他们能够做到明辨是非, 能严格的控制自己, 管理自己。

总之, 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 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 培养守法习惯, 学会运用法律, 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 也是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因此认真思考和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理对策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中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把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 本文对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法律,思想品德,法律意识,教学方式,活动

参考文献

[1] 胡俊文.青少年犯罪心理原因剖析及教育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6.10.

[2]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

上一篇:社会互动理论视角下旅游虚拟社区互动机制建设探析下一篇:保山市城北防洪河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