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22-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推进土鸡产业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近年来,湖北省谷城县畜牧兽医局紧紧围绕谷城县委、县政府确立的“重点发展生态土鸡产业,争创全省土鸡养殖第一县”的产业发展目标,举全县之力,多管齐下,大力扶持,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产业。目前,土鸡产业已成为谷城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湖北省名列前茅、位居襄阳市第一。总体来看,谷城县生态土鸡养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畜禽产业由追求数量增长到追求质量和效益提升的新形势下,做大做强生态土鸡养殖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根据谷城县实际情况就如何推进土鸡产业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供参考。

1 谷城县土鸡养殖的现状

据统计,2010年谷城县土鸡饲养总量突破千万只,在湖北省名列前茅。禽蛋产量1.5万t,土鸡产业产值达到3.48亿元,占谷城县畜牧生产总值的19.94%,占农业总产值的10.91%。2011年1~8月,全县生态土鸡饲养量达到1 300万只,同比增长85.71%,禽蛋产量1.95万t,同比增长93.65%。谷城县土鸡养殖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龙头企业在内培外引中不断增多。对内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吸引本地资金和人才发展土鸡产业,先后组建了春羽养殖公司和绿洲牧业公司,积极做大产业规模,为产业的初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春羽养殖公司在城关镇江家洲村、冷集镇李洲村投资扶持指导养殖户采取标准化鸡舍、标准化饲料、标准化保健措施、标准化饲养管理等“四个标准化”模式发展滩涂、林下土鸡养殖达5万多只;绿洲牧业公司采取“发展一户,扶持一户,成功一户”的方式,带动300余农户养殖土鸡近10万只。对外全力招商引资,2009年成功引进荆山源公司在谷城县投资。经过两年的发展,该公司已投资上千万元建成标准化土种鸡舍20栋、标准化孵化车间1栋,截止2011年8月份,10万套存笼土鸡全部开产,孵化土鸡苗380多万羽,带动发展土鸡规模养殖户620家,成为全县土鸡养殖的领军者,是市级畜牧产业龙头企业,也是湖北省最大的土鸡父母代种鸡场,下一步还将再建土种鸡舍30栋,建设333.3hm2生态土鸡放养基地,筹建20万t饲料厂和土鸡深加工厂,力争到2015年公司总产值达到12.5亿元。积极探索建立“龙头+基地+农户+市场”的合作模式,提供“产—供—销”一条龙式服务,形成较为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当地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实惠。

(2)品牌效应在规范竞争中不断提升。为了提高土鸡产品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谷城县积极创建了“荆山源”、“魏家山”、“赵湾”、“玉皇剑”、“林源山扒鸡”等品牌,注册了相应商标,申请了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抢占市场先机,如“魏家山”牌生态土鸡蛋售价达1元/枚,比普通土鸡蛋贵0.2~0.3元,但市场依然供不应求,土鸡及土鸡蛋被销售到武汉、上海、广东等地各大超市、农贸市场,一年可为养殖户增加产值400多万元,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提升了产业的发展水平,为全县土鸡产业做大做强插上腾飞的翅膀。

(3)规模养殖在集约集聚中不断扩大。由于标准化规模养殖在疫病防控、科技推广、日常监管、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近年来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谷城县大力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创建。经过几年发展,全县土鸡养殖已由传统的零星分散养殖向现代适度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转变,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土鸡规模养殖大户已达到729家,比2010年增加178家,其中饲养量在万只以上的规模户9家,5 000~

9 999只的25家,4 000~4 999只的43家,3 000~

3 999只的66家,2 000~2 999只的91家,1 000~1 999只的158家,500~999只的337家。

(4)组织化程度在创新中不断提高。目前谷城县土鸡养殖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已建立养殖基地10个,种鸡场3个,土鸡育雏孵化场14个,土鸡养殖协会、土鸡养殖合作社及土鸡养殖公司8个,带动数千农户发展土鸡养殖,如赵湾乡把生态土鸡作为全乡“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成立土鸡养殖协会,发展200只以上的养殖户近500户,养殖土鸡100多万只,为广大农民群众增加经济收入、加快致富奔小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2 谷城县土鸡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谷城县生态土鸡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与县委、县政府要求的争创“湖北省土鸡养殖第一县”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大多数养殖户受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没有充足资金扩大养殖规模,而且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土鸡养殖户贷款存在手续繁杂、门槛较高等因素,无法享受到贷款贴息,从而影响了农户养殖土鸡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规模养殖水平较低。从谷城县土鸡养殖发展来看,由于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饲养量在

1 0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所占比例还比较低,散户养殖仍占主要地位。由于规模小,经济效益不明显,导致部分农户缺乏进一步发展土鸡养殖的动力。

(3)科学养殖水平不高。由于小农意识强,小富即安思想严重,加之科技素质差,仍有部分农户习惯于用传统方式养殖土鸡,而且依赖性强,政府扶持就发展,没有扶持就顺其自然。

(4)龙头带动力不强。目前谷城县的几家龙头企业,如荆山源、春羽、绿洲等公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短期内不能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土鸡养殖;而且由于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全县缺乏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土鸡销售还是以鲜活为主,导致产业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不高。

(5)配套服务体系跟不上。基层畜牧兽医服务人员少,任务繁重,而且大多知识陈旧,知识面狭窄,年龄老化,技术服务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需求。

3 谷城县土鸡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政策,激励发展。切实按照本地土鸡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继续落实各项奖扶措施,如重奖土鸡养殖大户、加强与金融信贷部门沟通、加强对土鸡养殖大户的贷款贴息、扶持孵化育雏场建设、增加孵化设备、协调降低用电价格等;县、乡镇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老区扶助资金要重点向土鸡产业倾斜,不断增加产业开发的投入;利用对养殖用地、生产经营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向土鸡产业聚集,独资或联办土鸡养殖场,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创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土鸡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新机制。

(2)扶优壮强,规模发展。没有规模就没有名气,就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要以发展规模化生产为根本,要把发展规模化生产作为实现“技物结合”,提高产业生产水平,转变土鸡养殖业发展方式的最有效手段来抓,积极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改变兼营兼业的习惯,逐步向专业化方向转变。积极推动饲养方式由粗放向集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大力发展土鸡专业养殖大户、规模化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通过专业大户、规模化养殖场和规范化养殖小区的快速发展,提高谷城县土鸡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对各类专业化小区、规模养殖场实行立项优先、建设规范、服务配套等扶持政策,全面推行 “统一规划建设,统一饲养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管理和统一环境治理”模式。根据各乡镇不同地貌特点,对山区乡镇,重点扶持3 000~5 000只的规模养殖户,对平原丘陵乡镇,重点发展1 000~2 000只的规模养殖户,既要保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增加经济收入,又尽可能避免给环境带来较大压力。

(3)多元投入,加快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土鸡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金融信贷部门应放宽对土鸡养殖户的信贷门槛,提高信贷额度,广大养殖户也应采取“联保”形式或以合作社、养殖公司名义申请贷款,县、乡镇财政应建立土鸡养殖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养殖大户奖励及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等。还应进一步完善各种招商引资机制,落实土鸡产业专项优惠政策,吸引品牌响亮、实力雄厚、市场占有率高、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来谷城县投资发展土鸡产业,主要从事土鸡及其产品的精、深加工行业,提高全县土鸡产业的附加值,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收益和实惠。

(4)整合品牌,抱团发展。目前,市场竞争经历了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已过渡到品牌竞争阶段,品牌竞争的核心体现在是否塑造了强势品牌,是否培育出了名牌。畜禽产品与工业品相比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小而杂的品牌结构已经显现出了种种弊端,要使我们现有的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进行品牌资源的整合,进而提升产品的集中度和知名度。建议对目前已有的品牌进行整合,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按照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组织好生产,同时利用先进科技,为每枚蛋、每只鸡编制“身份证”——对鸡蛋喷注编码和生产日期,对土鸡加套电子信息脚环,建立产品信息可追溯体系,切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让消费者真正吃上绿色环保、无公害的土鸡产品,还要对包装进行升级换代,开发出更多产品系列,并加强对新品牌的培育,主要是精深加工产品品牌的创建,让全县土鸡产业攥成一个拳头,形成合力效应。

(5)强化服务,推进发展。首先要加强技术服务。根据谷城县禽病流行及土鸡生长的特点,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疫病防治、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加强重大疫病的防治及保温育雏管理。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解决土鸡养殖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其次是要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有效地向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供求、先进技术、重大疫情等信息,指导他们合理安排生产、科学养殖。要大力推广“两阶段式生态土鸡养殖”、“茶园生态土鸡养殖”、“林下生态土鸡养殖”、“竹间生态土鸡养殖”等科学养殖模式,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摸索与研究,如“草-蝗虫-鸡”、“粮+草+虫-鸡-猪-果(菜)”、“粮+草+虫-鸡-牛-蚯蚓-黄鳝—菜(果)”、“草-蝗虫-鸡-猪-沼-肥-果(菜)”等,打造低碳高效循环土鸡养殖产业。三是要积极因势利导,及时组建土鸡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引进发展土鸡精深加工企业,促使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龙头企业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提高土鸡产业市场化程度,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逐步形成“政府推动、龙头带动、市场拉动”的土鸡产业发展格局,实现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带动千家万户增收致富的目标。

作者:方雪丽 方向阳 马福林 李明

第2篇:推进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摘 要]煤炭城市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发展创新的客观要求,又是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确定战略重点,发展的关键环节,采取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性措施。

[关键词]煤炭企业;循环经济;对策措施

[

1 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重点

1.1 健全完善循环经济发展体制

以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和龙煤(集团)发展战略为指导,充分利用各项扶植政策,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推进企业改制重组和产业调整,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起高效、廉洁、创新的管理机构和科学、现代、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机制、经营机制、决策机制、用人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采取重组、分离、分流、改制的方式,对企业社会性负担、不良资产及枯竭矿井,采取优劣分离、主次分离、破产清算等战略,优化资源配置,集中优质资产,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基于循环经济特色的产业格局,实现企业效益由生产拉动向内涵增值转变。

1.2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立足龙煤七台河分公司实际,采用收购、研发、合作的方式,引进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科学合理安排好矿井、矿区的接续,延长服务年限。大力发展以煤为龙头的煤—电—建材、煤—焦—化工、煤—焦—供气、煤—电—供热等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价值含量。

1.3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积极推广绿色开采技术,立足于煤炭开采全过程,根据资源赋存条件,科学合理进行采区布置和开拓掘进,降低井巷工程量;采用先进的开采方法和开采工艺,降低开采成本,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和开采效率;因地制宜地推广采空区及地面沉陷区治理技术,减少外排矸石,缓解采空区沉陷危害,实现土地有效复垦;大力推进节约型生产模式,对主要采选设备和输变电设备进行节能改造,降低无效能耗,彻底扭转煤炭生产的低效率、高投入、高消耗的缺陷。

2 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

2.1 煤矿掘进和开采

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除了要大力发展机械化,提高单产单进水平,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回收率外,还要综合开发利用煤层附近分布的有价值的共、伴生资源,如煤层气、矿井水等。综合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煤层气、水等可能对煤炭生产产生的危害。

2.2 矿物加工与利用

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产业共生等形式,尽可能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或转化效率。例如,可以采取热电联产的形式,发展供热供气产业;采用洁净煤技术,减少煤炭消费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发展煤化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竞争力。要根据矿区的煤质特点和用户市场需求情况,加大煤炭洗选力度,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大力发展煤炭精深加工、煤化工、热电联产等,改变原来靠卖原煤维持财务平衡的做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废弃物加工处理。也就是要把握煤炭生产环节的后端,要多途径地开发利用低劣质煤炭。综合利用煤矸石、中煤、洗煤等低热值燃料,既可以用于发展、生产建筑材料,也可作其他用途。对于难开采的尾煤,可采用地下气化的方法加以利用,从而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低劣质煤炭,达到提高资源生产率的目的。

2.3 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

要切实改善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大力开展塌陷区治理和复垦工作,利用矿业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矸石等废弃物进行回填复垦,不仅可以减少采煤过程中废弃物的继续占地,而且还能腾出被占的土地,用于生产或建设;要认真做好矿区的绿化工作,增加绿化面积,改善提高矿区的环境质量,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秀美的矿区。

3 采取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性措施

3.1 保持煤炭产量的稳定

七台河分公司的循环经济项目,主要是以煤炭产品为中心的短链循环利用,煤炭生产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因此,保证公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的稳产高产,是整个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关键。公司要本着“西部挖潜、东部稳产、建设新区”的原则,抓好现有矿井的挖潜开采和补充勘探,对接续资源的精查勘探,加快接续矿井的新井建设,确保原煤产量稳定在1000万~1200万吨水平。

3.2 加强技术的引进与研发

煤炭生产和洗选加工所生产的伴生资源,利用难度都很大,如果没有高端技术支持,很难实现有效利用。因此,核心技术是循环经济战略的根本保障。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为近期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主要包括中低浓度瓦斯发电技术及工艺设备、一次码烧矸石砖生产技术及生产线、煤焦油处理技术及工艺设备、粗苯精制技术及工艺设备、大功率煤矸石发电机组(单机300MW以上,配套锅炉1000T以上)、矿井水净化设备等;采用与黑龙江科技学院等院校相结合的科技合作模式,建立技术研发机构,集中多方力量,开展新技术的研发,取得核心技术,为循环经济产业向更高阶段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3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由于受历史的原因及原有经营管理模式的制约,龙煤七台河分公司人才结构单一,层次不合理,使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十分短缺,特别是焦化、煤化工及建材生产方面,几乎没有具有本科学历的现场专业和管理人才,多由经验型和转行型的人员代替,使产业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受到制约。因此,要保证发展战略顺利实施,就必须建立起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逐步改变企业僵化的人事管理机制,构筑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引进适合矿区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应用和管理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高技能的人才,鼓励和支持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完整的培训体系,扩大循环经济专业人才队伍,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力资源支撑。

3.4 争取国家与地方政策和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是制约龙煤七台河分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公司的循环经济项目,普遍因为资金不足,投入不到位,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有达到最佳的利用状态,还有很大的挖潜余地。规划中的瓦斯发电项目、矿井水项目、矸石电厂、矸石空心砖厂等项目也需要大笔的资金进行建设,要保证循环经济战略的顺利实施,资金保证是关键。因此,七台河分公司要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提档升级,应该积极抓住国家东北振兴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政策支持的有利时机,在资源税减免和返还,矿产资源争取,历史欠税豁免,国债资金补助和项目贷款贴息,集体企业改制,项目立项以及资源型城市转型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

作者:孙 雷

第3篇: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的措施

【摘 要】 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具有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等特点,同时也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节约能源、推进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基本现状,并对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即在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的基础上,增强公众对生态节能建筑的认同度,进而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与环保节能技术。

【关键词】 生态环保;节能;建筑;措施

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在能源资源日趋紧张背景下,更加凸显出开展建筑节能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是国家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两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具有能耗低、能效高、污染少等特点,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限制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不可逆转的损害,同时也是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节能标准、建筑节能认证等方面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标准、规定和要求,而我国这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建是构建生态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保型建筑旨在最大程度限制和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推进环境保护、减少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探讨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的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外,发达国家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已有四十年的发展历程,而在我国,关于建筑节能的研究起步较晚,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缺乏有效的激励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公众节能意识不强等等。目前,我国环保型节能建筑普及率非常低,大多数新建的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在整体上呈现出总量巨大、增势迅猛、资源利用率低与污染严重等几个特点,辟如我国现在每年都有超过二十亿的建筑量,已接近于整个发达国家建筑量的总和,但建筑的能耗比率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且相关部门对环保型节能建筑的重要性认识也还不够,面对国内建筑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的严峻现状,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已经得到整个建筑行业的重视,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发展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过程中,必须遵循几个基本原则:其一、因地制宜地利用外部环境;其二、树立正确的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理念;其三、大力发展绿化,注重建筑内外环境的和谐。同时,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

由于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使企业在建筑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建筑成本,导致某些企业对发展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和投入性不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发展节能建筑需要在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等方面制定相关激励机制,以鼓励广大企业自觉发展节能建筑,如对节能建筑给予税收优惠等。此外,政府还要为节能建筑制定科学的综合标准体系,并在建筑施工监管和验收过程中对环保不达标的建筑进行严格惩处,严禁不符合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标准体系的建筑投入使用。因此,现阶段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惩罚制度是推动企业发展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关键内容。

第二, 要增强公众对生态节能建筑的认可度。

公众节能意识的薄弱是制约我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公众是建筑的服务对象,如果公众的节能意识不强,会使其对节能建筑的需求不足,导致企业对发展生态节能建筑缺乏积极性。因此,促使公众对生态节能建筑的认同和接受是推进我国节能建筑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提高公众节能意识需要政府、媒体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公众真正认识到生态节能建筑的价值,整个社会才会形成对生态环保型建筑的强烈购买需求,广大公众才能更加青睐生态节能建筑。同时,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也会更加符合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第三, 要大力推广和使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

虽然使用新型环保节能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建筑成本,但通过环保材料可以大大提升建筑质量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品牌效应,同时也可以节省大量后期维护费用,进而能够为企业赢得更为丰厚的利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些年,随着资源紧张问题日趋严重,各种新型环保材料正不断涌现,建筑外墙、外窗、装饰、通风系统和保温等方面都已经存在很多新型材料可供企业选择,如新型外窗材料大大提高了外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不仅能阻止室内热量的外泄、吸收太阳辐射能量、降低采暖负荷、节省采暖费用,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大大减少玻璃表面与室内空气的温差,提高室内舒适度。

第四, 要应用推广环保节能技术发展生态环保型建筑。

笔者认为发展生态环保型建筑的重要一环是要加大对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2008北京奥运建筑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走生态环保建筑的道路。近年来,国内外在发展生态环保型建筑方面开发出了许多的新技术、新成果,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光导管照明、风能发电、地源热泵供热制冷、空气源热泵技术、绿色安全型保温建材、真空玻璃窗、光电智能化控制、雨水蓄集及利用、污水处理及利用、垃圾处理与沼气生产系统、LED建筑采光系统、景观生态绿化系统、屋顶绿植系统、室内空气净化循环质量控制系统、再生材料使用系统等等。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国实现建筑节能,甚至是为整个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依靠科学技术,综合优选、组合应用可进一步降低生态环保建筑应用成本,因地制宜地迅速而全面推广使用适合当地的生态环保新技术是我国建筑领域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当然,推进生态环保型建筑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府到社会、科研部门等各个层面、各个机构的不断支持,尤其是政府有关部门要推出一系列实用可行的政策法规、措施与规定,引导建筑工程向生态环保型建筑不断发展,同时鼓励各类生态、环保、节能技术应用的推广和落实。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实现建筑节能的战略目标,还需要全民共同努力来促进生态低碳建筑的普及,鼓励全国各地建筑设计院不断采用和推广已被实践证明的、先进的、适用的生态环保技术;支助建筑行业及相关行业协会在本系统内,不断以新技术升级原有技术,加速整个建筑行业的生态环保技术进步。此外,还要在金融领域大力扶持我国的节能新技术企业,促进新技术产业基金的发展,促使技术领先企业资本运营,使新兴生态环保技术向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总之,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如何建设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使人类的生存空间更洁净、更舒适,是符合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的明智选择。生态环保节能建筑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和建筑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力地促进整个建筑业的大发展,为人类创造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接下来要采取措施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彩虹. 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建设探析[J].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0, (7).

[2] 邓江,乔琼. 建设生态环保型节能建筑的思考[J]. 生态经济,2009,(7).

[3] 范远朝,石栋.试析环保建筑工程的现状与市场前景[J],科技致富向导,2011(7).

[4] 成志明.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节能措施[J],山西建筑,2011(23).

[5] 徐锐,王胜利.建筑设计中的环保节能措施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4).

[6] 刘宜锦.关于建筑相关问题的探讨[J].机电技术,2007,(3).

作者:赵汉玉

第4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

学习心得体会

最近,通过三明电大继续教育培训平台学习了“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课程,使我明确到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近来学习了低碳经济公共课,从低碳经济概念、提出背景及历史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世界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未来,气候变化成全球经济发展桎梏,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方向等六个方面,站在俯瞰全球大格局的高度,通过多角度多视野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新颖的视点,觉得很有启发。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 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各国经济,但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和机遇并存,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经济本身带来巨大的冲击,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本次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大都是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单单依靠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有的在危机中已经倒闭或者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使得当地政府从中深刻认识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也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最终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因此金融危机后,无论国家从金融危机影响,恢复经济增长出发,还是企业自身需求,都迫切需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这场危机后恢复经济增长过程中,谁抢得先机,谁就占

领了制高点,掌握了主动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对此认识不足,总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家的事,与我们老百姓关系不大。但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老百姓的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公民要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过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去。我觉得,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中国是一个碳排放的大国。人多,消耗大,技术又不够发达,减排的困难也多。但是人多也意味着空间大,人人都来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乘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大数字。怎样计算“碳”消耗量,生活中的减碳常识有哪些?这是我从网上学到的: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2.7。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0.19。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践行低碳生活,就是要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水和回收等方面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而是要求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如选用节能空调,夏天空调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家里所有灯泡均改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选用节能洗衣机,清洗衣服的水还可以循环使用;洗菜的水和洗衣服的二道水、洗澡水,用来冲马桶,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或步行;多使用环保袋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理念,为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使人们更加关注低碳经济的崛起。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从国家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安排好有关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表.必须从传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型和资源循环型产业转变.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

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而是要求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如选用节能空调,夏天空调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家里所有灯泡均改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选用节能洗衣机,清洗衣服的水还可以循环使用;多骑自行车,少开车出行;多使用环保袋等等。低碳生活需要大家参与,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顺应低碳经济发展,可做的事很多。我们需要的是扎扎实实地做事,而不是跟风赶时髦,或空喊口号。小小的行动,就能实实在在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我觉得,低碳生活就是要从每个家庭做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第5篇: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

顾益康

摘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促进农业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经营转变;促进农业资源从粗放开发利用向节约、集约、循环和永续利用转变;促进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向以规模化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农产品物流业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浙江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必须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到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中去,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坚持富民强农基本宗旨、家庭经营基本制度和统筹城乡发展基本方略,以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为动力,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致力于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产业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基础保障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实施“创新强农”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

一、推进农业发展理念创新

要树立五个农业发展新理念。强化农业人本化理念,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全过程,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把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努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使现代农业成为能让农民致富的产业和体面的职业;强化农业多功能化理念,顺应农业功能不断拓展的趋势,充分发挥农业的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致富、生态保育、文化传承和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强化农业工业化的理念,科学借鉴现代工业发展的理念,推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和生产的标准化、清洁化、机械化;强化农业产业化理念,积极推进农业社会化分工协作,完善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强化农业生态化理念,引导农业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发展轨道,优化农业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要在坚持农户家庭经营的基本制度长期不变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形成以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化的家庭农场经营与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深化农地经营体制改革,鼓励农民自愿转让农地承包权,建立流转市场,积极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经营水平。进一步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培育一批有强大的市场经营能力的贸易流通型的龙头企业和农产品物流基地,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拍卖市场、期货市场多层次市场有机结合,实物交易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

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创新

按照区域化布局的农业块状经济和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型经济要求,大力推进标准化、产业化的特色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功能区建设,积极培育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农业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一批有区域知名品牌、拥有连片基地的特色农业强县强镇。充分发挥浙江水稻科研力量强和稻作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积极推进水稻生产的规模经营,建设一批高产高质高效的水稻生产示范县、镇和稻作文化示范点,努力提高浙江粮食生产力水平。积极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

四、推进农业科学技术创新

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实行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与循环经济技术有机整合,注重研发和推广与精致型农业产业相配套的、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农业功能多样化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作制度改革和生产模式创新,重点推广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设施农业、循环农业、数字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创新,建立和完善首席专家、推广教授、科技特派员、责任农技员制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五、推进农业发展机制创新

要以微观和宏观多个层面和统筹城乡发展层次上来创新农业发展机制。要形成农业创业创新的新机制,促进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鼓励农民与科技人员、工商企业进行多种形式的联合投资和合作经营,通过设立现代农业创业贷款等多种举措,培育一批新的农业创业主体。要着力形成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新机制,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来进一步促进农民的分工分业分化,进一步形成百万农村能人创业带动千万农民转产转业的机制,推进务工经商农民的市民化,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第6篇: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

我国绿色施工的发展现状

及推进措施

摘要:在施工阶段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介绍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绿色施工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展望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推进策略。 关键词:绿色施工、现状、推进、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建设需求,建筑数量和建设速度前所未有。建筑业承担了转化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有效国民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使命。同时,建筑业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资源和能源消耗非常突出,建筑业能否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绿色施工作为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在绿色施工的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绿色施工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亟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1.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意义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工程施工过程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环境的集中性、突发性和持续性影响,决定了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绿色施工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主要包含以下4层内容:①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②节约资源,降低消耗;③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④基于绿色理念,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设计产品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绿色施工基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是强调施工过程与环境友好、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施工模式。绿色施工本身不是具体技术,而是对工程施工提出的更高要求。绿色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以工程承包方为主导,由相关方(政府、业主、总承包、设计和监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工程施工的总体水平。

2. 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施工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当前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为了满足政府及大众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减少噪音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形象,一般均会采取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尤其在政府要求严格、大众环保意识较强的城市进行施工时,这些措施一般会比较有效。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比较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事实上,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等。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技术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当前。大多数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3. 影响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原因

3.1 公众绿色施工认识不足

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与整个环保意识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当前,包括政策的制定者、业主、设计者、施工人员及公众在内,人们对环保的认识普遍不够,公众环保意识水平仍有待提引。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说的多,做的少;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而一般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较强,但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在建设项目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以及一线从业人员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似乎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 3.2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驱动

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建筑成本,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节水节电等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新型设备;有利于可持续的建造方法的研究与确定等。承包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利润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项目。除非几乎不增加费用,或者已经在合同中加以规定,或者承包商在经济上有好处,否则承包商不会去实施与环境或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工作。

绿色施工概念的应用同样可以在施工中产生节约的效果。例如通过减少施工现场的破坏、土石方的挖运和人工系统的安装,降低现场清理费用;通过监测耗水量、在有可能的场合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降低水费;通过施工和拆除废料的重新利用,降低填埋场的额外收费和运输费;通过更仔细的采购以及资源和材料的重新利用,降低材料费;减少由于恶劣的室内空气品质引起的雇员健康问题等等。

当前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或施工方法,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情况下,由于绿色施工被局限在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因此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而一些节水节电措施如果没有系统长期的采用,则由于其节约的费用可能低于其投入而得不到应用。 3.3制度措施不完善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使得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各个部门的标准不同,给执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各项改革仍在进行,如不规范的建筑工程承发包制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建筑工程盲目压价严重,导致承包商的利润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3.4建筑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土地附着性、材料加工性、设备依赖性、技术移植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点,建筑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诸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他行业先进技术的横向转移和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当时期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制度化、规范化差,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成本上升,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4.绿色施工推进措施

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因此,迅速造就全行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良好局面,是摆在政府、建筑行业和相关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绿色施工不能仅限于概念炒作,必须着眼于政策法规保障、管理制度创新、四新技术开发、传统技术改造,促使政府、业主和承包商多方主体协同推动,方能取得实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推进的措施。 4.1 提高民众绿色施工意识

(1)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加强培训。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仍然不足,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缺乏重视。而对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对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的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其从中受益。

(2)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按照绿色施工原则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示范单位,注重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的比较,用活生生的例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绿色施工示范项目不应仅仅是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定时洒水,清洁运输等内容,还应包括场地分析与评价、可持续的场地施工方法、结合气候施工、能源的节约、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使用,减少填埋废弃物、实施科学管理等综合内容。

(3)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的民众参与制。民众参与制可以挖掘民众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绿色推动机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了解民众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加强绿色施工的政策引导

建设主管部门应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实践,加紧制定有关促进绿色施工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依法要求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遵守绿色施工的有关规定。可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绿色施工评估,对达到标准的施工企业降低税收比例,以补偿采取绿色施工措施增加的费用支出;对达不到标准的施工企业提高税收比例,增加其社会责任成本。另外,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到建设合同中,并在建造期间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可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4.3 建立健全绿色施工制度体系

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需要靠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及切合实际的法规。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强大推动力,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积极呼应。绿色施工的法规可以是环境保护法规的分支及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它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的协商。

目前,我国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技术标准及规范也应继续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并不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如针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承包商应在投标书中说明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覆盖;可提出承包商应通过IS0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对于其它社会投资项目则可通过税收、奖励等制度促进绿色施工的应用,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建造合同,并在建造期间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此外,还可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可将承包商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程度,作为工程评标和评优的依据;可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或“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应进一步完善施工中的保险与索赔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5. 结束语

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施工结合气候,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各种绿色施工技术正是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并完善的。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必将会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竹隰生,任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2,(4):33—35.

[2]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634-1638. [3]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9):7l-72.

[4]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1):97-100.

[5]肖绪文,冯大阔.建筑工程绿色施工现状分析及推进建议[J].施工技术,2013,42(1):12-15. [6]王有为.中国绿色施工解析[J].施工技术,2008,37(6):1-6. [7]毛志兵,于震平.绿色施工研究方向[J].施工技术,2006(12):108.111.

第7篇: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学习心得体会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政府推进节能减排的措施”

学习心得体会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近来学习了低碳经济公共课,从低碳经济概念、提出背景及历史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世界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未来,气候变化成全球经济发展桎梏,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方向等六个方面,站在俯瞰全球大格局的高度,通过多角度多视野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新颖的视点,觉得很有启发。

人的生存过程,就是消费能源,向自然排放危害环境物质的过程。二氧化碳是人类消费能源、资源的必然产物,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大和活动能量的急骤膨胀,人类的活动已经危及到自身生存的基础。 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 改变观念,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冲击了各国经济,但历史经验表明,危机和机遇并存,每一次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催生新的产业变革。

在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海外投资、进出口、金融证券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劳动就业、经济增长等层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经济本身带来巨大的冲击,面对危机,我们不仅要看到此次危机给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带来的挑战,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机遇,本次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大都是一些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特别是一些单单依靠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有的在危机中已经倒闭或者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使得当地政府从中深刻认识到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也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最终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因此金融危机后,无论国家从金融危机影响,恢复经济增长出发,还是企业自身需求,都迫切需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在这场危机后恢复经济增长过程中,谁抢得先机,谁就占领了制高点,掌握了主动权。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对此认识不足,总认为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家的事,与我们老百姓关系不大。但通过学习,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不仅是国家的事,更是我们老百姓的事,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公民要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过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的活动中去。我觉得,发展低碳

经济要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中国是一个碳排放的大国。人多,消耗大,技术又不够发达,减排的困难也多。但是人多也意味着空间大,人人都来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乘以十三亿,就是一个大数字。怎样计算“碳”消耗量,生活中的减碳常识有哪些?这是我从网上学到的:家庭用电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耗电度数乘以0.785。也就是说,你用了100度电,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 出行时,如果开小轿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油耗数×2.7。家用天然气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天然气使用度数×0.19。家用自来水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等于自来水使用度数×0.91。

践行低碳生活,就是要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水和回收等方面来改变生活细节。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而是要求我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如选用节能空调,夏天空调调高一度,冬天调低一度,家里所有灯泡均改用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好习惯;用太阳能热水器,省电又省气;选用节能洗衣机,清洗衣服的水还可以循环使用;洗菜的水和洗衣服的二道水、洗澡水,用来冲马桶,尽量做到一水多用。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或步行;多使用环保袋等等,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减碳”做贡献。

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一个高能耗国家,我们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我国巨大社会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源,创新思维、改变观念,坚持体用结合,从全局观、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才能正确认识并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要从我做起,推进污染减排,践行低碳生活,为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贡献力量。

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从国家利益和长远战略目标出发,安排好有关低碳经济的战略部署和时间表.必须从传统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和零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型和资源循环型产业转变.

第8篇: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及措施

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

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围绕促进资本市场功能发挥、推动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在认真研究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证券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相关意见。

一、行业现状

(一)发展阶段。证券业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源于银行、信托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网点。1987年,证券行业进入初创阶段,之后陆续设立了近90家证券公司。1998年,实施银证脱钩,审计署对88家证券公司同步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表明,证券行业当时挪用保证金、违规理财等行为比较普遍,资产质量较低,隐藏巨大的历史遗留风险。1998年后,持续进行了信证分业、财政证券转制、清理非法网点和风险处置工作,证券行业开始进入清理整顿和综合治理阶段。特别是2001年后股市持续低迷,至2003年底证券公司各种违规和风险问题开始集中暴露,资金链面临断裂,行业技术上破产,社会信誉跌至冰点。国务院果断决策,从2004年开始对风险较大的证券公司实施关闭,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综合治理,最终关闭了31家证券公司,彻底化解了历史遗留风险,建立健全了一批基础性制度。2008年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开始收尾,综合治理顺利结 束,证券市场基础性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规范运作的水平明显提高,证券行业开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二)制度建设。证券公司风险处置过程中,本着化解历史遗留风险、查找并堵塞制度漏洞的要求,探索实施了证券公司账户清理、客户资产管理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等制度。综合治理及随后的规范发展阶段,又陆续推出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以有效性评估和信息隔离墙制度为特点的合规管理、证券公司信息公开披露、投资者适当性、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等基础性制度。同时,审核“三公开”机制、严格从业人员管理、客户资金监测分析系统、证券公司后台集中管理等措施也相继付诸实施。这些制度和措施的有效运行,使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透明度和公信力明显增强,为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实践。证监会一贯支持、推动证券公司创新发展,2004年8月第一次正式发文(证监机构字[ 2004]96号),明确了证券公司开展业务与产品创新的机制、路径和支持证券公司创新的政策措施。之后,陆续推出了集合理财、资产证券化、直接投资、融资融券等新业务,并以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等自律组织为平台,采取专业评价等手段,相继推出了报价回购、约定购回、现金管理等新业务。 2011年,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业务(产品)创新指引(试行)》,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支持证券公司 创新活动的监管安排。在产品与业务创新上,遵循市场有需求、公司有能力、法律无障碍、风险可控制、监管有措施、客户权益有保障、发生事故能妥善处理的原则,先试点、后推开,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四)开放进程。20多年来,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从境外证券类机构设立驻华代表处到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再到境内证券公司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制度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制度,再到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RQFII)试点;从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到《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再到CEPA补充协议和ECFA后续商谈;从认真履行WTO对外开放承诺到主动实施证券业自主开放的政策措施,我国证券业走过了一条渐进式的开放道路,国际化水平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兼顾多边最惠国待遇和双边互惠安排的对外开放格局。目前,境外证券类机构在华设立代表处124家,合资证券公司13家,合资证券投资咨询公司1家;同时,有20家境内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了子公司。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政策取得积极成效,并经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维护了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

(五)经营状况。综合治理和规范发展阶段,行业深刻吸取经验教训,集中精为和资源,健全内控机制,加强信息技术系统建设,显著提升内部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经受住了股市大幅度波动和国 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传统业务持续发展,创新业务陆续平稳推出,市场中介功能和作用逐步扩大,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总体良好。截至201 1年底,行业整体连续6年盈利,109家公司总资产1.65万亿元,净资产6240亿元,净资本4643亿元,分别是综合治理初 期的5.45倍,8.81倍和10.98倍。证券营业部5000余家,从业人员 26万人,分别是综合治理前的1,7倍和6倍。

(六)突出问题。当前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满足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与银行、信托等金融同业和国际先进投行相比,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完全形成0 2011年以来市场低迷,证券公司传统业务盈利水平大幅下滑,而银行、信托公司的业务快速增长,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及时有效推出新产品新服务的问题逐渐突出。造成证券公司专业服务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受国际国内大形势的影响,各方面对证券公司业务和产品创新很谨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上对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系统推进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国内股票市场大幅波动,证券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风险控制上。在此情况下,对已经研究论证多年的新业务新产品都放慢了推出速度,更难以顾及其他业务和产品创新。

一是受行业发展阶段所限,证券公司经营机制不活、创新能力 有限、创新动力不足,综合治理之后行政监管主要任务是推动证券公司强化管理、夯实基础,迸行内部管理创新,当时缺乏全面加快业务与产品创新的基础。

三是证券行业身处公开市场,直接面对投资者,行业敏感度强,矛盾易发多发,社会关注度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容忍度低,解央过程中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高,可选择余地小,客观上对行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要求较高。

四是受市场深度、广度制约,证券公司业务与产品创新的空间有限。证券公司与证券市场相生相伴、相互依赖,许多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需要市场的结构、层次、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与之相匹配,证券公司难以单兵突进。

(七)基本判断。目前是证券行业有史以来运作最规范、财务最稳健、基础最厚实的时期,但也是证券公司面临压力和挑战最大的时期之一。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和新股发行、信用债券、金融期货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深入开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正在拓展。综合判断,进一步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行业进入创新发展为主导阶段的相关条件已经初步具备。

二、基本目标

(一)主要依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导向,坚持创新与监

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坚持把防范化解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生命线,坚持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方针。围绕“五个坚持”,证监会党委提出要研究资本市场面临的若干根本性问题,包括如何以资本市场的科学发展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发展,如何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服务于中小企业、三农和创新创业活动,如佴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中体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个坚持”和“三个如何’’为确立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指明了方向。

(二)基本目标。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是:以防范化解风险为基础,以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提高 证券公司服务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能力为目的,以提升行业核心 竞争力为手段,坚持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和证券公司对内对外开放进程,不断增强证券公司的资本市场中介功能和服务水平,实现证券行业与经济社会和谐共进及可持续发展。

1、增强证券公司中介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按照证券公司资本市场中介的属性,确立证券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应有地位和功能。在加强公司治理,建设现代金融企业进程中,不断强化证券公司的自治权利,放开证券公司设立内部组织架构的限制,允许证券公司根据各自业务发展战略和客户服务的需要自主确定内部组织体系及其组织类型,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行决定分支机构的业务范围、经营方式,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证券公司集团化经营,允许证 券公司全资拥有或控股基金管理公司,进一步放宽设立基金公司的限制,整合公募和私募平台,统筹规划和开拓客户理财业务。支持证券公司积极探索和完善境内外母子公司的管理体制,整合内外联动的业务运作和产品创新平台,发挥协同效应。持续培育证券公司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支持不同规模、不同条件的证券公词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证券公司发展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在巩固提升证券公司传统业务功能的基础上,培育和加强证券公司的市场组织功能,放开中介、代理业务限制,充分发挥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和为投资者进行财富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必须立足于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方法,都必须以是否能有效增进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判断和检验标准。证券公司投资者保护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证券公司诚信、行业形象和市场及社会稳定。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应牢牢树立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服务理念,监管安排和公司内部合规制度、考核机制都要与投资者保护相一致,以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为导向。要坚持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为投资者提供产品或服务时应遵循分类分级管理原则,将合适的产品或服务以合适的方式提供给合适 的投资者,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2.培育投资者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和理性投资理念。要支持证券公司增强产品创设和营销功能,切实为投资者提供诚信专业的、个性化的财富管理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把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3.形成自主渐进、安全共赢的开放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主要金融机构侧重予应对危机和调整业务模式,监管压力上升,市场信誉和竞争力受到一定影响,我国证券业国际化面临新的机遇。但是,我国证券业对外开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偏低,“引进来”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成效低于预期,“走出去”开展跨境业务尚处在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我国融入全球经贸体系、企业境外投资和经营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二是我国本土证券公司发展历史短,总体规模小,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经营机制不灵活,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竞争力与国际大 型投资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三是我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起点格局、空间范围和实施进程存在差异,大型跨国金融机构同时进入我国不同金融领域,对“分业经营’’的本土金融机构造成不公平竞争,对我国“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监管机构实施有效监管带来挑战。

我国银行业等其他行业对外开放的经验证明,越是主动开放和高度竞争的行业,越有可能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证券业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更新经营理念,引进先进管理、产品开发研究和风险控制等技术,推动金融创新和行业竞争,提高证券业服务效率和水平,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因此,应继续坚持“以我为主、循序渐进、安全可控、竞争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保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渐进性、连续性、前瞻性,根据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总体规划和安排,持续提高证券业对外开放水平。在缩短合资证券公司申请扩大业务范围经营年限要求的基础上,择机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与投行业务直接相关、服务于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研发、销售等业务范围,逐步提高外资参殷证券公司的持股比例,稳妥开展对外扩大开放的探索和试,最工作。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应允许对本土证券公司自圭、稳健地“走出去”,协调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支持鼓励证券公司稳步开展跨境业务和国际化经营。

同时,综合考虑对外开放进程和安排,协调有序地推进证券公司对内开放。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民营经济的方针,进一步支持民营资本进入证券、投资咨询等领域。同时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开展相互持股的试点。在目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总体格局下,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与国内其他金融机构以控股、参股方式探索综合经 营,逐步形成内外资公司公平竞争的局面。

4.树立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留足制度空间。监管必须能包容、推动行业创新,但创新活动不能侵蚀、损害监管的有效性。监管制度安排事关行业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总体架构,应在坚持风控、合规两项基本监管制度有效性的基础上,按市场化方向改革现行监管制度,实现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归位尽责,有机互动。按照减少事前审批、强化事中检查和事后问责的原则,对法定审批项目进行动态评估,凡是公司自治、行业自律和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均适时予以取消;一时不能取消的,尽量采取简易程序审批。规范事前报备项目的管理机制,清理取消不利于创新发展的“软措施”、“窗口指导”,为行业自律和证券公司自主创新腾出足够空间。监管手段改革应确保监管部门在必要环节能及时、充分掌握证券公司信息,监测证券公司风险。同时,应减少对证券公司业务过细的监管规定,对适宜证券公司自主决策的事项尽量不纳入行政蓝管和自律管理范围,对适宜行业统一规范的事项尽可能由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则和业务指引,以提高证券公司自主自治、市场应变和创新能力。

5.加强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提升行业社会形象。证券行业社会责任建设关系社会和谐,也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应着力增强证券行业的社会责任感,引导行业牢固树立诚实守信、依法合规、关心国家、热爱人民、扶贫济困、绿色环保的正确理念,摈弃脱离社会、 推卸责任、急功近利、虚荣炫耀的观念和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在促进社会和谐、国家统

一、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应督导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相关部署,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应加强证券行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从业人员思想建设、文化建设、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专业精神和专业优势,服务人民,回馈社会。应培育行业担当精神,改善行业社会形象,实现证券行业与社会的共同协调发展。

三、近期措施

(一)提高证券公司理财类产品创新能力。支持证券公司以维护和强化资本市场中介属性为基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理财产品创新活动。在严格坚持信息真实披露、风险充分揭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基本要求的同时,扩大投资范围、允许产品分级、拓宽销售渠道、减少相关限制。对大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短融、中票、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以及正回购等。对小集合产品,投资范围放松到证券期货交易所交易的产品、银行间市场交易的产品、经金融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审批或备案的金融产品等。对定向和专项理财,允许投资者与证券公司自愿协商,合同约宠投资范围;允许资产管理将其持有的股票作为融券标的证券借给证券金融公司。将现金管理产品的投资范围从银行存款放宽到各类风险较低、流动性较强的债券。同时,动态评估各类产品的投资者适当性安排,合理设计投资门槛,引导证券公司高度重视和积极 挖掘个人高端客户和机构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二)加快新业务新产品创新进程。严格区分公募和私募,改进公募产品和业务管理,进一步放开私募产品和业务限制。取消私募类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审批项目,审批取消后改为备案制,过渡期内采取简易审批程序。鼓励和支持产品创新,对简单业务和产品不搞评审和试点;对比较复杂、风险较高的业务和产品,必须进行评审和试点的,尽量缩短评审和试点期限。适当加快试点扩大周期,试点成功的及时转入常规;已转入常规的业务、产品,尽量依靠自律、内控机制,依法必须审批的,简化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加大对有利于提高证券公司服务能力、在行业内具有较大推广价值的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激励力度:,

(三)放宽业务范围和投资方式限制。在科学调控杠杆率的前提下,逐步扩大证券自营投资品种范围,直至允许投资所有场内场外证券类金融产品。支持证券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等各类中介服务。放宽报价回购、约定购回和融资融券业务限制,扩大三项业务的市场覆盖面。允许具备条件的证券公司依法投资金融期货、商品期货、黄金现货及其他非证券类金融产品。在完善净资本规则和落实“隔离墙”制度的基础上,对证券公司依法设立直投子公司、并购基金管理子公司、另类投资子公司等非证券业务子公司及其开晨相关业务进一步放开限制。

(四)扩大证券公司代销金融产品范围。充分发挥证券公司柜 台销售功能,允许证券公司代销经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授权机构批准、备案发行的各类金融产品,为证券公司拓展客户财富管理等业务创造条件。

(五)支持跨境业务发展。支持我国证券公司及其境外子公司、境内合资证券公司为中国企业跨境发行上市、并购重组提供中介服务。支持证券公司为中外投资者跨境投资提供中介服务。研究制定境外公司到境内发行股票和人民币债券的有关办法,依法明确由境内证券公司从事保荐和承销业务。增加QFII、RQFIJ和QDII的额度,允许证券公司以适当形式开展相关业务。在CEPA和ECFA框架内,积极支持跨境业务在两岸三地资本市场先行先试,为行业进一步开放积累经验。研究制定相关业务规则,形成有利于跨境业务平稳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规则体系。

(六)推动分支机构组织创新。允许证券公司自主决定营业部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逐步放开设立营业网点的主体资格限制(取消经营业绩要求)和地域限制(取消“饱和区”、“非饱和区”等区域划分,由公司自主选点),以风险资本准备调控营业网点设立的规模和速度。逐步放宽客户开户方式限制,在符合基本开户流程、保证适当性要求和投资者教育到位、客户资料真实完整、客户回访制度落实的前提下,允许证券公司探索网上开户。允许证券公司在符合规定的最低标准基础上自主决定IT技术配置和营业部技术框架。鼓励网点经营模式和组织方武创新。允许证券公司依法自主决定分 公司的组织形式和业务范围,允许分公司在管理区域营业部基础上,经营证券业务。

(七)鼓励证券公司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鼓励证券公司上市,允许符合法定上市条件的证券公司自主确定境内外上市安排。积极推动证券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创新并购重组支付手段,对以行业整合为目的的收购,将解决“同业竞争”的期限由2年放宽至5年。取消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IPO)上市审慎性监管标准(借壳上市的仍坚持审慎监管)。

(八)拓展证券公司基础功能,发展证券公司柜台业务。在场外市场发展过程中,培育证券公司柜台交易业务,拓展证券公司托管、结算、估值等证券服务和市场组织功能,鼓励证券公司开展资产托管、结算、代理等业务,支持证券公司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专业化后台管理增值服务。创新托管体系,探索建立二级托管并存模式,提升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地位。结合场外市场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券试点.探索做市商制度。允许证券公司探索面向自己客户的柜台交易( OTC)市场,允许证券公司将个性化产品通过OTC;市场销售给合格投资者,允许在监管部门或授权机构备案的产品在OTC市场转让流通。允许证券公司规范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口

(九)改革完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借鉴国际金融改革经验,从我国市场和行业的实际出发,调整完善净资本构成和计 算标准。增加风险覆盖率和杠杆比率等指标,完善逆周期调节机制,适时灵活地调整有关风控指标和风险准备计算比例,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放大行韭业务规模空间、提高公司自有资金使用效率。根据证券公司具体情况及实际条件,采用差别风险控制指标,对于业务开展稳健、合规风控能力强的证券公司给予更多更大的业务操作空间。

(十)探索长效激励机制。为支持证券公司吸引和留住高端人 才,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应对行业对内对外开放压力,在 《证券法》相关条款修改之前,允许证券公司探索合法合规、长期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十一)加强证券行业社会责任建设。通过监管导向和着力发挥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完善证券公司及从业人员从事业务的适当性管理要求,强化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行业诚信建设,树立行业“三公”形象;支持行业设立公益性质基金,推动行业开展投资者教育、证券纠纷调解、杜会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和形象宣传。

四、实施原则

(一)统筹兼顾、稳中求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措施多、涉及面广,有些还比较敏感。在推进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要特别重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统筹安排、有机衔接好监管退、自律进与弱事前、强事后等各项工作,兼顾创新发展 与合规风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在行业普遍关心、条件相对成熟、环境限制相对较少、有利于增强证券公司中介服务功能且证监会能自主办理的领域,率先予以突破。要兼顾大中小证券公司的不同情况,支持“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东中西部证券公司共同发展。

(二)协调配合、分工落实。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涉及系统内很多单位和部门的职责,需要各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抓好落实。其中一些措施,还涉及到其他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立法机关,需要加强沟通,寻求理解支持,取得协作配合。

(三)尊重企业、鼓励首创。证券公司发展战略、业务范围、创新能力和创新需求不尽相同,应支持行业差异化发展,尊重证券公司的自主定位。要保护行业的创新积极性,以积极开放的姿态对待行业的各类创意和新思路,鼓励并帮助公司将创新愿望转化为配套可行的创新方案,允许有可操作性的产品或业务创新方案先行先试。证券公司产品或业务创新涉及商业机密的,应予保护。但对不涉及商业机密、对行业有普遍意义的新业务新产品,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放开。

(四)及时评估、务实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各项措施实施条件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不尽相同,即使准备工作完成后,也要统筹兼顾,区别情况,择机推出。我国资本市场还是以 散户为主的市场,因此各项改革创新措施的推出应高度重视其可能给广大散户投资者带来的影响,必须周密论证、持续跟踪、及时研判,出现问题时应快速应对;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客观评估和全面分析,实事求是地发现不足并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必要时,应适时暂缓或叫停。对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或对行业竞争格局有较大影响的措施,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审慎推进。

五、几个关系

(一)要妥善处理行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的关系o要协调相关部门,在融资渠道、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证券公司支持,为证券公司创造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比如,允许证券公司正常进入银行间市场开展相关业务,发挥应有作用;允许证券公司进入外 汇市场和黄金市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给予证券公司一般借 款人地位,允许证券公司从事支付业务;减轻证券公司的税收负担。 推动《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修订工 作,修改相关法规中不适应创新发展的相关条款。

(二)要妥善处理行业开放与保护的关系。开放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保护是阶段性的手段,不能过度,更不可能持久。适度保护有助于幼稚行业的培育和成长,但只有开放才能促进行业做优做强做大和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在对外开放时,应配合国家对外经贸谈判,根据行业承受力逐步提高外资持股比例,适时扩大其业务范围,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度。同时,应允许境内证券公司在亚太 地区周边市场、欧美发达市场和主要新兴市场设点布局,量力而行,务求实效,逐步培育和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资本市场规模相匹配、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行。

(三)要妥善处理创新发展和风控合规的关系。风控合规与创新发展是伴随证券行业持续成长壮大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创新发展决不能产生普遍性违法违规,也决不能出现系统性风险。监管中一定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证券公司行为要合法合规,不能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二是证券公司创新风险要可测、呵控、可承受,不外溢,不形成社会性、系统性风险。无论是证券公司还是整个行业,都要有充分的风险准备,考虑最坏的情景,制定应对预案,实行最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

(四)要妥善处理行政监管、行业自律和公司自治的关系。在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自律组织能够自律管理或者事后监管能够解决问题的地方,监管机构“往后退’’,自律组织“向前进”。在此过程中,做好退进衔接,制定自律管理的标准和流程,提高透明度。监管机构做好事中监测分析、事后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叫停。对授权派出机构的审核事项和事前备案事项,应统一监管标准,避免监管套利,条件具备的,也要及时予以取消口要强化证券公司法人责任,明确分支机构以法人管理为主线,妥善处理法人管理与属地监管的关系。

(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创新发展联合调研小组)

第9篇:创建优化发展环境标兵单位推进措施

叶升中心小学创建优化发展环境标兵单位、

示范窗口、服务标兵活动推进措施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转变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制定以下推进措施:

一、深入开展学习活动,增强创优争先意识。

1、加强国情区情市情的宣传和教育。全校教职员工明确自己在建设和谐青铜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服务青铜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荣誉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2、继续开展进一步深入开展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活动。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文件,突出注重解放思想,突出注重改革创新,在改革工作作风上取得新的成效。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积极推进依法执教

1、制定班级、学校考核方案及细则,明确考核目标,细化考核指标,量化考核结果,营造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

2、制定各项安全制度和管理措施,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推进依法执教。

三、加强学校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工作效能

1、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新风正气”为主题,着力加强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树立良好行风、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认真对照“八项规定”、“五条禁令”、“六比六看”的工作要求,持续深入开展学习和讨论活动,切实解放思想领域存的突出问题,做到“有激情、有状态、重实效、树形象”,继续保持对人民群众真挚的感情、对教育事业旺盛的激情,在工作中积极谋事、管事、干事,注重工作实效。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思想僵化、纪律松驰、激情缺乏、作风飘浮、执行不够、效率低下等问题,树立良好形象。

2、深入推进校务公开。学校各项工作通过校园网、公示栏等予以公开公布,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坚决杜绝由于工作不

力而导致的损害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事态发生。

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全力创办满意教育

1、大力开展规范教育收费示范校创建活动。加强督查和考核工作,实施教育“阳光收费”,不强行收费、搭车收费。

2、严格教学教辅用书管理,学校教辅用书一律由新华书店和教体局统一配送,学校和教师不得替书商宣传、推介、销售教辅用书。

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

1、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活动。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育法规,学习教育政策,明确教师职业责任和道德规范,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雄教师活动,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要求教师做到“六比六看六反思”。

2、举办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和校长论坛,巩固师德师风建设成果。组织师德征文和师德报告会,表彰师德师风模范,树立师德师风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

3、严肃查处教师违规行为。重点查处教师乱补课、乱收费、乱编印教辅资料和侮辱体罚学生的行为。

4、做好家长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工作。严格按照“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要求认真受理每一个家长的来信来访。

六、争取社会各界支持,营造良好教育环境

1、积极主动向各级领导汇报工作,经常通报工作信息,宣传法规政策,争取各级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加大教育投入。

2、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和建议,共商学校发展大计,合力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寻求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不断需要。

青铜峡市叶升中心小学

二0一三年一月二十四日

上一篇:简爱读后感英文版下一篇:家庭理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