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现状及推进措施(共8篇)
运城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畜牧业作为我市大农业中的优势产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市畜牧业得以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新的市委、市政府组建后,非常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把畜禽规模养殖作为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配套服务、依法监管,促进了全市畜禽规模养殖的跨越式发展。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1、全市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猪、牛、羊、鸡存栏分别达到86.4万头、22.4万头、61.6万只和1759.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2.24%、1.2%、3.1%和14.04%。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4.82万吨、7.42万吨和1.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85%、110.65%和49.42%。其发展速度充分体现规模养殖的活力。
2、标准化规模养殖成批涌现:根据全市养殖小区调查统计,截止今年6月底,全市生猪年出栏1000-2000头的规模户(小区)有227个、3000-4999头的有23个、5000-9999头的有的10个,万头以上的有6个;肉牛年出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小区)
批畜牧龙头企业,但由于资金等原因,现有的畜牧龙头企业,特别是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缓慢,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精细加工几乎是空白,缺乏高附加值的畜产品深加工,造成效益不高,影响进一步发展。
二是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不平衡,规模及标准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小区建设摊大求洋,有的小区建设忽视防疫设施等。
三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尽管我市未出现类似违禁兽药添加剂瘦肉精事件,但从全国全省出现的问题看,违禁药物的销售使用更加隐藏,一些不法商贩直接销售到场到户,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强化宣传和打击力度,从源头上杜绝,确保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个别县(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进展缓慢,特别是乡、村动物防疫网络不健全,乡镇站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和村级防疫人员的补助得不到完全落实,直接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质量。
三、主要工作
1、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建设,加快小区畜禽圈舍的建设和改造,完善青贮窖、饲草加工设备、挤奶站、防疫室等生产设施,推广应用良种畜禽,建立饲草料生产基地,形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高效安全的现代化
局畜禽改良站和人工授精网点,配备改良人员,健全改良设备,提高改良服务能力。大力推广繁育新技术,重点推广高产奶牛冻精,肉牛、肉羊杂交改良,生猪三元杂交生产等技术,大幅度提高家畜生产性能。
4、加快饲草饲料开发。采取人工种草、飞播牧草、草地改良等综合配套措施,加快“三化”草地治理,加大推进耕地种草力度。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配备饲草加工机械,做好农作物秸秆开发利用。进一步做好草地承包经营、划区轮牧,完善草地动态监测、病虫鼠害防治、草地防火等管理措施,做到草地建设、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大力推广应用配合饲料,进一步提高配合饲料普及率。
5、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格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安全使用管理,加强禁用投入品的监管,坚决查处生产假劣饲料、兽药和种畜禽的案件,整顿和规范畜牧投入品市场秩序。建设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完善检验技术手段,扩大检测范围,增加检测品种。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兽药残留限量、产地环境质量、养殖规范化各项畜产品质量标准,开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和产地的认证工作。
6、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坚持扶优扶强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扶持一批肉类、奶类、禽蛋等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改扩建力度,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带动养殖户发展的能力。建
信贷门槛,支持畜牧业的发展。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增强农民自我投入的主体意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
3、强化政策扶持。贯彻落实国家对畜牧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对于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购置牧业机械、建设青贮窖,由各级财政给予适当补贴;对能繁母猪、优质后备奶牛、奶牛肉牛冻精改良和畜禽防疫扑杀,按照国家政策给予补贴。合理安排畜牧业生产用地,对于建设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积极组织畜禽养殖企业和农民参加牧业保险,各级财政对参加养殖保险者给予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继续清理畜禽养殖和屠宰加工环节不合理税费,对引进优良种畜禽、牧草种子继续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1 制定畜产品安全保障措施与政策, 加强监管指导
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更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特别是近年来, 频现的食品安全事件, 使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焦点。作为畜牧业强县, 阳谷县委、县政府对全县畜产品安全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政策, 确保不出现一例质量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制度
县畜牧局抽调精干力量, 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定期对全县可能危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进行监督检查, 并严格按照《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不定期对生产中和市场上销售的畜产品进行抽查, 并将抽查结果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依法向社会公布。
1.2 加强质量监管队伍建设, 监督指导畜产品生产企业和个人重视畜产品质量安全
作为负责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部门, 县畜牧局依托现有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通过强化职能、明确岗位、充实人员、完善条件的办法, 真正提高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能力, 充分发挥县级监测机构的基础作用。另外, 发挥技术优势, 推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监督指导相关企业和个人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监督其执行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稳定提升畜产品质量, 为全县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好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5]。
1.3 制定监测计划, 加强流通环节检查
制定完善的畜产品监测计划, 加强对畜产品产地、生产加工和经营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和质量追溯制度, 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 特别是要加强畜产品的检疫工作, 发现销售的农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应当立即停止销售, 及时封存, 杜绝疫情的跨区域流通, 切断传染源,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2 积极打造优势畜产品品牌, 推进品牌畜牧业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阳谷县畜牧业的发展, 在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 县委、县政府还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创新机制, 强化监管, 积极打造优势畜产品品牌, 大力推进品牌畜牧业发展。
2.1 强化组织建设, 健全培训制度
以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养殖协会为畜产品品牌培育、经营的主体, 加大工作措施, 加快以畜产品加工、流通为重点的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 围绕优势产业、产品, 建立专业合作社, 引导相关企业与养殖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合同和服务契约。同时, 加大对畜产品经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品牌意识, 提升整体经营水平。
2.2 搞好养殖基地建设, 扩大养殖规模
阳谷县的畜禽养殖以养猪和养鸡为主, 全县年出栏猪50万头, 年出栏鸡4 500万只, 目前年出栏2万头猪的大型养殖厂5家, 年出栏5 000头猪的中型养殖厂12家, 年出栏2 000头猪以上的小型养殖厂20家以上;年出栏50万只鸡的大型养鸡厂10家, 年出栏20万只鸡的中型养殖厂20家以上。在畜禽养殖过程中, 应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建立和扩大特色畜产品的规模优势, 坚持一手抓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 一手抓规模扩张, 尽快形成品牌畜产品的规模优势。
2.3 制定奖励制度, 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支持鼓励阳谷县优势畜产品品牌建设, 县委、县政府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全县优势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中的培育、保护等, 奖励补贴在畜产品品牌建设及“三品”认证中取得突出成绩和做出贡献的先进集体 (单位、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 。目前, 全县已有“凤祥五更炉梨木熏鸡”、“鲁信食业”、“新世纪清真食品”等优势畜产品品牌。
2.4 规范品牌标准, 加强质量监管
阳谷县畜牧局加强技术扶持力度, 制定了生猪、肉鸡等8大类、逾50个品种的生产操作技术及产品加工贮存标准, 从技术上指导规范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另外, 加强对畜产品的质量监管, 投资逾100万元, 建立高标准的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 健全和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畜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严禁不合格畜产品进入市场, 做好品牌畜产品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保护工作, 严厉打击假冒品牌畜产品商标和标识的违法活动。
2.5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品牌知名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与信息化, 县委、县政府通过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的形式, 充分利用各种招商会, 展销会等活动, 大力宣传推介阳谷畜产品, 并大力开展“农超”、“农企”对接活动, 扩大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模式, 扩大品牌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打响阳谷县畜产品品牌。通过名牌引导生产, 不断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 提高优质畜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份额, 提高畜产品总体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
摘要:介绍了阳谷县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及推进品牌畜牧业发展的措施, 包括:制定畜产品安全保障措施与政策, 加强监督指导;积极打造优势畜产品品牌, 推进品牌畜牧业发展等内容, 为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畜牧业,措施,山东阳谷
参考文献
[1]符建伟, 工毅红, 李鹏坤, 等.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农畜产品中农兽药残留速测质量保证制度 (试行) [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4) :121.
[2]赵海, 李索南才让.农牧区畜产品安全监管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 (7) :59.
[3]肖安东, 匡光伟.重金属对畜产品安全的危害与对策[J].中国兽药杂志, 2011 (4) :55-57.
[4]袁建敏, 马红兵.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2 (5) :30-33.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制约因素;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2.041
当前,畜牧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落实好现代畜牧业发展目标的今天将面临许多挑战。当今畜牧经济发展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蔓延和产业阶段调整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和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制约,加之产业自身所产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养殖业要破解发展壁垒,是摆在每一个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 当前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畜牧业深加工技术不强
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精深加工做坚强的后盾,以生猪为例,现在外销产品以分割肉、白条肉为主,但是由于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阻碍了生猪产业做强做大,究其原因是因为缺少发展畜产品的战略突破口,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不强,无法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
1.2 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
国内动物疫病疫源分布较广,当前全球H1N1 流感蔓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还存在极大不稳定性,猪肉产品价格存在继续下降可能,给发展畜牧业带来了新的问题。
1.3 畜产品质量安全
在全社会高度关注的情况下,由于散养户比重高,产加销环节多,推进标准化生产难度大,监管的质量标准、技术支撑、检验检测等体系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同时畜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畜牧业的治污设施投入成本大,畜禽粪污的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的技术还不足。
1.4 畜牧业信息化落后
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很好的信息平台,才有利于畜牧的新科技发展,由于产品滞销的现象制约了畜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不能及时地了解市场经济行情和外界的养殖信息,生产上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
2 推进畜牧产业发展的有力措施
2.1 提高畜牧业深加工技术水平
逐步改善草场“三化”现象,满足最佳水解条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使工艺水解血球蛋白产物的氨基酸总量为716.66%。以必须氨基酸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为基础,不断提高饲料的成效,加强畜牧业技术推广力度,带头推广畜牧新技术,推进畜牧机械新技术的推广,带动能力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并搞好产业定位和区域布局,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努力争取国家扶持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制定对本地区畜牧业发展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企业。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厂对工业饲料的需求,并促进加工业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产业化运行机制建立的步伐,逐步降低养殖风险,扩大畜牧业发展和政策平台与机遇的关系,提高引进民间资金投入规模养殖,为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控综合能力
在防控工作中,要在完善疫情监测、检疫监管和联防联控等制度下,规范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并实现稳定控制,签订了动物防疫工作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全面开展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动物检疫监督设施、动物疫情测报站等项目建设,形成以动物防疫公路监督检查站为关口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充分调动兽医工作人员防疫治病的工作热情,定期进行应急综合演练,开展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监督设施、疫情测报站、兽医站基础的项目建设,形成了以区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龙头的监测诊断及疫情测报体系。
2.3 发展有机畜牧业
在牲畜的饲养过程中,禁止用化学饲料或含有化肥、农药成分的饲料来喂养,有效避免牲畜肉类及其制品之后损害人体健康。为了促进畜禽生产和预防疾病,需要对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模式进行转型,对畜牧业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控制,进一步提高在管理标准制定方面的水平,禁止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大量使用,动物必需饲喂有机饲料不能超过反刍动物饲料干物质的10%,非反刍动物饲料可以饲喂天然来源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添加剂。建立健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认证标准和体系,将我国资源优势合理区划加以保护和利用,既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又能产生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4 信息化在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应用
养殖业的投资主体为相对贫困的农民,需要政府在信息技术上,按标准化规模场模式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支持用户按照合作经营模式组织开展信息化养殖示范创建活动,引领农民向信息化规模养殖方向进军,增强群众的科技应用能力,提高行业生产水平地区的畜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首先就得抢占科技的制高点,把这些最新最优的科技成果转化到产品加工上来,以最简化的手段加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如:建立疫情控制系统,开发网上贸易和信息平台,直接建立畜产品交易的快速通道,通过信息化把畜牧业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去发展,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使用和消费上,改进了畜牧业生产的技术手段。集中优势力量优先安排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畜牧业信息网络的建设,用信息来塑造经济。注重生产信息转变到狠抓市场信息,做好畜牧业信息资源普查摸底工作,统筹规划加强信息技术在养殖,经营和加工中的推广应用,增大畜牧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刺激畜牧业产业多样化信息需求,促使畜牧业信息资源开发生产者不断降低成本,发挥信息服务产业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催化加速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辉娜,王巾英.动物福利壁垒——我国畜牧业发展对外贸易的新障碍[J].当代财经,2007,(05).
[2] 吴杰.初探动物福利壁垒产生的原因及其效应[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7).
[3] 周正祥.动物福利壁垒及我国应对的政策措施[J].财贸经济,2006,(07).
[4] 刘双芹.我国禽畜产品出口面临的新问题——道德壁垒[J].国际经贸探索,2005,(05).
介绍了禽畜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了各类污染源及其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以期促进畜牧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 邳州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 潍坊市工业经济现状及对策
★ 广东林业产业化经营对策探讨
★ 藁城市恶臭污染现状及对策
★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 浅谈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考核现状及对策
★ 中职化学教育现状及对策论文
★ 我国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
★ 自贡市农村劳务输出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建设现代畜牧业。四川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建设四川省现代畜牧业,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西部乃至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四川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四川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对发展四川省现代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增长
现代畜牧业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F316.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在于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设现代畜牧业。当前,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要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建设现代畜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设现代化新型畜牧业。四川作为全国畜牧业大省,建设四川省现代畜牧业,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西部乃至全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何建设四川省现代畜牧业,为畜产品开拓市场、降低成本、实现畜产品的价值等,已成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发展现代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促使“三农”问题得到解决的有效途径。
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2008~2014 四川统计年鉴数据,基于四川省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来探讨四川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1.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1现代化畜牧业的内涵
现代畜牧业的内涵基于国内学者对现代畜牧业形成、发展和内涵、本质特征的认识,现代畜牧业是一个相对于传统畜牧业而言,代表当前畜牧业发展先进水平的综合的、发展的概念。现代畜牧业是指在传统畜牧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立足于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质量安全、持续高效的产业。它是以商品性生产为主要特征,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科学技术和高效管理为基本动力,高度商品化、高效益、高科技含量、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业。
1.2现代畜牧业基本特征
在人类畜牧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原始畜牧业阶段、传统畜牧业阶段和现代畜牧业阶段。现代畜牧业的特征是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化(即专业技术服务社会化、信息流通社会化)。现代畜牧业的高级阶段是以高生产能力和高劳动生产效益为特征。
现代畜牧业发展是对传统畜牧业不断改造、继承和发展的变化过程,既有对传统性的合理继承,又有现代先进性和合理性的特殊体现。现代畜牧业不同于传统畜牧业的特征主要表现在:高度商品化、市场化;生产和管理科学化、知识化;生产经营产业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产品质量安全化;决策管理信息化。同时,用发展的观点来看,不同历史时期经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同,使得现代畜牧业具有了所在时期明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征,也有其特定的含义、内容和要求。所以现代畜牧业不会停留在一个不变的水平上,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将不断向前发展,会有新的衡量标准,也会赋予现代畜牧业新的内涵和特征。
2.四川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2.1畜产品综合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较快
2.1.1畜禽存栏数量
2014年出栏生猪、牛、羊和家禽分别为9911万头、417万头、2903万只和14 亿只,同比增长5.2%、5.85%、5.85%和8.25%。2.1.2肉蛋奶产量
2014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9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741万吨,增长5.16%)、186万吨和65万吨,同比增长6.06%、8.62%和5.45%。2.1.3畜牧业产值水平
2014年,四川省畜牧业产值和增长幅度创历史最高水平。2013年四川省全年畜牧业总产值为1317亿元,占全国的9.66%,占农业总产值的51%。2014年全年畜牧业总产值1942亿元,同比增长47%,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5.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0个百分点。畜牧业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
2.2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结构效益不断提高
近年来四川省牛羊肉比重上升,牛奶产量持续快速增长,畜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3年全省出栏肉猪、肉牛、肉羊和家禽分别为9454.7万头、392万头、2783万只和13亿只,同比分别增长6%、6%、8.5%和6%;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25万吨、171万吨和6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2%、6%和 10%;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31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1%,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加50元以上,畜牧业成为支撑农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2.3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畜禽词养规模不断扩大
在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的两轮驱动下,我省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发生变革,传统家庭养殖业逐步分化,一些具有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农户由兼业养殖向专业养殖发展,规模化养殖所占比重不断增大。作为川内最大生猪基地的成都市,规模养殖场已达到1500个左右,规模养殖比重由34%上升到57%,其中万头以上的养猪场由2013年的九个猛增到目前的101个,年出栏生猪1095万头,猪肉75万吨,占全省总量的1/8。
2.4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完整的兽医体制改革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全省21个市(州)125个县(区、市)出台了畜牧兽医体制改革文件,已有4369个乡镇实现了“独立建站、三权归县”,47902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防疫员兼疫情观察员,全省建立了一支职责明确、装备先进、技术一流、工作扎实的防疫队伍,防疫屏障、防疫监督、疫情监测和疫病控制四大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完整的兽医体制改革政策体系。
2.5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强化,川猪市场声誉不断提高
全省扎实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了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力度;强化养殖过程监管,在全省146个县(市、区)开展牲畜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加强执法监督,生猪产地检疫面以乡为单位达到98.01%,规模场达到100%,4887个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率达到100%,在全省178个县实施“放心肉”工程。畜产品质量安全优势日益显现,川猪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得到提高。
3.四川省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畜牧业产业组织程度低、规模小,承受风险的能力弱
目前,四川省畜牧业产业组织主体(无论副业养殖户还是养殖专业户)与国外畜牧业相比,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规模狭小、技术落后的问题,风险承受能力弱,阻碍了一些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虽然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畜牧业产业组织程度低的一些缺陷,但由于产业化经营仍属新生事物,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所占份额比较低,大多数农户要独自面对市场,进行自产自销,再加之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信息可信度低等原因,使农民处于不公平的交易地位,市场交易成本必然很高。因此必须加强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创新,使之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休,以提高农民畜禽饲养的组织程度。
3.2畜牧业生产结构趋同,导致低水平、低层次的结构性过剩
我省广大农村普遍养殖猪、鸡,养殖结构单一,在同一区域内饲养的畜种、不同区域之间畜禽的结构呈现趋同,导致市场、原材料的不必要的过度竞争,使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受到限制,不能有效带动养殖业的发展,致使畜牧业生产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导致低水平、低层次的畜产品结构性过剩和某些畜产品生产的相对不足,市场竞争力不强。
3.3牲畜品质总体不高
我省农村猪、鸡养殖普遍存在“重养轻食”,不合理供料,不注意畜禽的生长环境,致使生长慢,疾病多;农村各养殖场长期高度分散经营,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导致牲畜品质退化,不能有效进行家畜品种改良,家畜品种单一呈逐渐退化状态。
3.4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
现代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加工业做坚强的后盾,更需要加工企业龙头的带动。四川省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靠省内自身消费和出售初级畜产品为主。乡镇级屠宰场基本上都是初级加工企业,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不能外销,严重阻碍了畜禽产业的做大做强。畜禽的肉食加工也是一些小作坊,严重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4.四川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及对策
笔者认为,我省现代畜牧业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为中心,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依靠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联合,走贸工牧一体化的路子,促进畜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1不断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着力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
提高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优势,把畜牧业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小生产同多层次大市场有机结合,并向专业化的规模经营转化。我省各地已出现不少适度规模的养殖专业户、专业村、镇,采取“以场带户”、“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骨干加工企业为龙头,以优质商品生产基地为基础,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逐步形成区域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现代化加工、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逐步丰富畜牧业的生产结构。
4.2以“优质、安全、生态、高效”为目标,不断推进牲畜品质的提高
4.2.1 稳抓品种改良
推进畜牧业向优质型转变,畜禽品质的优劣、养殖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良种化程度的高低。针对我省部分地区“畜群近亲繁殖,种畜更替难”的现象,抓好畜禽品种改
良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基础环节。一要推广品质好、饲料报酬率高,生长周期短的优良品种,加速畜禽品种改良步伐,力争使畜禽品质品种得到全面提升。二要加强种畜禽场建设,依法强化种畜禽管理,做好引种、培育、推广工作。4.2.2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重视养殖污染防治
推进畜牧业向安全化转变,畜产品安全是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一要加强养殖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从源头保证畜产品安全。重点规范养殖户用药,坚决查处使用药物的违法行为。二要加强对投入品的监管,严厉打击生产假劣饲料和兽药的违法行为,规范和整顿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市场。三要切实搞好动物疾病防治和畜产品检疫,从源头上杜绝对畜禽危害较大的动物疾病的流行与发生。四要科学选址,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建立畜牧业循环经济。一方面要大力推广青贮饲料、秸秆氨化,促进农作物秸秆的合理利用,实行草田轮作,推行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畜禽,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根据种植面积和有机肥料的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的规模和定点,鼓励畜禽场对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尤其是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一批利用养殖场粪污生产沼气和有机肥项目。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粪污利用、变废为宝,促进畜牧业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
4.3坚持科技兴牧,加大畜牧业科技投入
推进畜牧业向技术型转变,科技兴牧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根本出路。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畜牧业更需要科技的支撑,产业的开发需要高层次的人才。针对部分农户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的现象,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技能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广大养殖户,推广养殖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变农村的卫生习俗和养殖习惯,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引导养殖户走专业饲养的路子。另一方面要加强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畜牧兽医适用技术,提高其服务水平,要加强对畜禽屠宰加工人员的职业技能、动物疫病知识和公共卫生知识培训,逐步推行屠宰加工人员上岗许可制度。最后要加强同川内农科高校的联系,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推广科研成果的生产力转化。
4.4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进畜牧业向效益型转变
市场经济就是效益经济,发展现代畜牧业更应注重经济效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畜产品深加工,引导农民组建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减少养殖消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一要大力推广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等工业饲料的科学饲喂技术,充分发挥饲料的最佳效价作用。二要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积极开发和推广秸秆存储、氨化和微储饲养技术,因地制宜开展种草养畜,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三要适时出栏,获取最佳的料肉比。通过这些有效途径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5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要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防疫疫苗经费、免疫注射牲畜存栏情况及免疫登记汇总,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支出应按照政策规定纳入财政预算。二要搞好投入扶持,各级政府应安排适量的财政资金,重点扶持畜禽良种工程建设、生态养殖小区建设,适应规模养殖场的圈舍改造和养殖户的沼气配套建设,要加大金融机构对养殖户的信贷支持,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担保体系,龙头企业可根据国家规定成立担保公司。为所带动的农户担保贷款,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企业。三要围绕畜牧业的发展重点和产业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具有拉动作用,社会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畜禽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速畜牧业人才、资本、技术在-4-
我省集聚。四要解决好养殖小区和适度规模养殖场建设用地。按照种养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把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以及建设畜禽养殖小区所需的土地列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支持农民充分利用荒山、荒地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五要推广养殖保险。各地应制定鼓励支持养殖户参加养殖保险的办法,防范和降低养殖风险。
综上所述,建设现代化畜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省内部分地区客观存在农村劳动力缺乏现代知识、技能,畜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畜牧产业化基础的实际情况,四川省建设现代化畜牧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2014~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年鉴》、《四川统计年鉴》
[2] 戴健,刘晓媛,苏武峥,丁建国,陆朝晖.现代畜牧业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2):48-52.[3] 黄得益.对四川畜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四川兽牧兽医,1995(12):55-56.[4] 屈坤宁.四川畜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1998(2):10-12.[5] 彭平顺.王春景.发展农区特色畜牧业的思路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24):237.[6] 王雁秋.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发展现代畜牧业[J].行业透视,2014(11):7.[7] 段诚中.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的探讨—暨四川生猪产业化发展现状[J].主题策划,2005(7): 36-37.[8] 程支中.姚明久.对四川畜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J].牧业论坛,2001(7):15-16.[9] 袁茜.当前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9):165.[10] 四川畜牧食品信息网 http:///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Condition, Problem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he Sichuan Province and Counterplan
Research
Abstract Building socialism new countryside, to build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first.The animal husbandry of Sichuan province is flourishing, it’s very important to build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some new increasing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were suggested.This has a graveness instruction meaning towards speeding construction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of Sichuan province.Keywords: Agriculture Economic Growth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Animal Husbandry
摘要介绍了喀什市畜牧业生产情况及地位,分析了制约喀什市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喀什市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业;生产情况;问题;建议;新疆喀什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323-04
全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是今后5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对于喀什市而言,解决好农业贫困人口的增收、脱贫、致富问题更关系到喀什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实现。笔者作为曾经在畜牧系统工作多年的乡镇干部,结合学习地委扩大会议精神,在推动畜牧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方面进行了认真思考。现结合喀什市畜牧业发展实际,就如何有效发挥畜牧产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一些初步认识进行汇报。畜牧业生产情况及地位
1.1 喀什市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与邻近兄弟县畜牧业以生产为主不同,喀什市畜牧业以流通、消费为主,活畜、家禽和畜产品流动量极大,市场活跃,发生输入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几率极高。随着城市规模扩张,市区人口增多,市民对肉、奶、蛋等产品的消费需求日益增加,而地产畜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2]。
截至2015年底,喀什市牲畜存栏为50.05万头(只),牲畜育肥出栏97.04万头(只),产肉34 939 t,产奶19 500 t,产蛋10 650 t,产毛795 t,皮张78万张。年末人均畜牧业收入1 335元。全市养殖畜禽的农户有3.4万余户。其中养殖大户363户(包括145户牛羊养殖大户、42户奶牛养殖大户、91户家禽养殖大户、75户生猪养殖大户,其他10户)。已建成1 000 m2以上的养殖圈舍61座(深喀农业养殖园区内39座,其他分布在各乡)。规模养殖场共有38个,其中示范场1个、家庭养殖场3个;各类养殖合作社96个,入社社员876人,辐射带动农户人数4.7万余人。
1.2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是保障广大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畜牧业生产极大丰富了人民的“肉篮子”,改善了人们的膳食结构。十二五期间,喀什地区肉、奶、禽蛋产量由35.4万、21.0万、6.7万t分别提高到43.00万、33.50万、10.34万t。肉、蛋、奶已经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副食,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对动物产品的需求,繁荣了市场,改善了生活。二是占据广大农民总体收入必不可少的部分。畜牧业是广大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畜牧业通过拉长产业链,一方面可以增加畜产品附加值,提高畜牧业和农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可以实现农业内部劳动力的转移,达到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畜牧业对喀什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畜牧业已成为喀什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三是实现农业经济绿色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自古以来畜牧业就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畜牧业的农业是不完整的农业,实践证明畜牧业是建立生态农业的前提和基础。农牧结合,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生态循环。以养殖业为主体,与种植业紧密结合,一方面种植业的产品如玉米、小麦、棉副产品和农作物秸秆为养殖业提供了饲料来源;另一方面养殖业产生的粪尿为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源,改善土壤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等种植物的产量,实现了种、养殖业协调可持续发展。四是提升喀什地区文化品味必不可少的部分。畜牧业作为喀什地区农业的一大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而围绕畜牧业生产为核心所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俗,在一定程度上是组成喀什地区文化底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疆少数民族餐饮文化中的烤羊肉闻名全国,运动中的叼羊比赛被巴楚县成功申报并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制约喀什市畜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1 地产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严重不足,主要依靠外地调入供应市场
随着大喀什建设不断深入,城市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大部分乡、镇面临城镇化,农村养殖业发展空间受到制约,发展养殖业所需的棚圈建设用地及饲草料用地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近郊的乡(镇)以往建成的养殖小区大部分已拆迁或正面临拆迁。地产畜产品的市场供给能力日趋不足,导致辖区地产牛、羊肉价格仍居高不下,外地调入的活畜及冷冻畜产品占据了喀什市牛、羊肉食品市场份额的70%。
2.2 规模养殖所占的份额极少
畜牧业生产仍以农户家庭分散养殖为主,规模养殖所占的比例较低,仅占存栏量的5.4%,且管理方式粗放,养殖效益不明显。千家万户的散养难以适应当前市场化发展需要。
2.3 养殖业发展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实施安居工程建设,农民大部分资金用于建房,除中央和自治区对少部分规模养殖小区建设进行项目扶持外,绝大部分养殖户未享受任何扶持资金。在畜牧业贷款问题上,存在期限短、手续繁杂,需要有固定经济收入的人员担保等问题。在上级项目扶持方面,安排的畜禽养殖扶持项目仅局限于极少数规模养殖户,绝大部分散养户未享受任何扶持资金。
2.4 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不健全
没有专门从事畜产品质量监管的单位、监测设施及设备,无法对畜产品质量进行科学的检测。现有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工资待遇低、流失较多、乡镇兽医人员不能做到专职专用。
2.5 基层畜牧业专业技术队伍不稳定
随着畜牧业不断发展,乡镇基层畜牧兽医站编制不足、人员结构老化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因工资待遇原因,基层村级动物防疫员和育种员等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致使基层技术人员队伍不稳定。加之乡镇站所管理体制改革,造成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必须服从乡政府统筹安排,业务干部在职称评审上受到影响,无法专心从事专业工作[3-4]。
2.6 涉牧机构带动力不强
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理想。
2.7 屠宰场及交易市场环境差
喀什市辖区的生猪屠宰场、牛羊屠宰场以及皮毛市场环境差,位置不合理。以上是当前制约喀什市畜牧业发展的问题,大部分也是全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当前所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尽快予以解决。
促进畜牧产业发展的建议
3.1 在扩大规模上加大力度,增强畜牧扶贫带动能力
加大畜牧业龙头企业、养殖园区、养殖基地、养殖大户的扶持和建设力度,依靠企业、园区及基地的作用,带动贫困户的就业和脱贫增收。按照“养殖园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建立起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在6个方面受到益处。一是土地流转受益,对缺乏劳动能力和经营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方式获得收益。二是产业前端受益,对参与产业发展缺乏资金的贫困户,采取政府或业主垫付部分或全部生产母畜、子畜、禽苗款项的方式,帮助发展产业。三是保护价格受益,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与贫困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协议,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四是利润返还受益,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乡建设为契机,落实电商销售贫困户畜产品利润返还措施,对高于本地市场销售利润的30%返还给贫困户。五是务工就业受益,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季节性用工和长期用工要优先使用贫困户的劳动力。六是股份合作受益,鼓励扶持贫困户的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参股到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获得保底分红增加收入;积极探索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土地、草地入股到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有固定收入来源。
3.1.1 充分利用近年来建成的养殖基地棚圈。针对当前规模养殖基地“空棚率”高的问题,为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养殖棚圈,积极引导和鼓励援疆资金、金融组织资金、民间资金向畜牧业投放,通过多元化资金投入及实行财政补贴政策努力增加牲畜存栏量,建议取消只对畜牧合作社引进母畜进行补贴的限制,规定凡农户从疆外引进生产母畜的按一定标准给予补贴,另外加大自繁适龄母畜的补贴范围,达到迅速增加存栏母畜基数的目标。
3.1.2 不断增加财政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扶持项目,各县市财政实行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用于扶持养殖基地、小区、大户的培育,牲畜贩运户流通补贴和农户养殖贷款贴息等。金融部门加大对养殖业的贷款额度,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和期限。在推进养殖业政策性保险过程中,为扶持畜牧业发展,县市财政除承担应由本级财政承担的保费部分外,全额承担应由养殖户承担的保费部分,切实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3.1.3 通过政策进一步向贫困村户倾斜扶持各县市结合地区《关于加快喀什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自己制定出台的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施行财政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每年安排1 000万~2 000万元的资金,用于贫困乡、贫困村扶持规模化养殖小区建设、养殖大户培育、牲畜贩运户流通补贴及农户养殖贷款贴息等。通过政策和资金进一步向贫困乡村和贫困户倾斜扶持推进本地养殖大户的发展。在养殖环节,以园区、企业、大户和合作社联户开展规模养殖的形式并存,增加本地牲畜饲养量和畜产品总量,努力增加本地育肥和屠宰牲畜的数量,确保畜产品市场供给稳定。
3.1.4 努力推进畜牧业合作社经营。鼓励支持畜牧业企业、养殖大户、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合办各类畜牧合作社,并切实发挥合作社在生产资料供应、养殖技术管理、市场信息服务、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积极为养殖基地形成一定规模的、条件成熟的合作社争取项目资金进行标准化改造。同时对现有的养殖合作社进行摸排,对那些只持证没有养殖基地的或者为了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而成立的“空壳合作社”进行整顿处理,引导养殖合作社切实发挥带动作用,为社员提供生产物资采购、市场信息、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把合作社办成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养殖的纽带。政府每年选出一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效突出的合作社进行表彰奖励,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努力推动畜牧业发展。
3.1.5 大力扶持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强化龙头企业的扶贫带动。用财政和援疆资金进一步加大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力度,积极鼓励、扶持新建规模化的畜牧养殖企业,政府将在养殖用地安排、争取上级扶持项目等方面进行重点倾斜。继续扶持现有的畜牧业龙头企业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推进畜牧产业发展发挥带动作用。
积极培育农业产业的市场主体,确保每个贫困乡引进或建设一个畜牧业龙头企业,每个贫困村至少有1个运行正常、带动能力强的畜牧业合作社和1家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促进贫困户农产品的顺产顺销;强化市场主体的扶贫责任,以“市场主体+贫困户”的方式,通过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同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定向带动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为贫困户提供产业发展的种源、技术培训和服务,收购、销售贫困户的畜产品,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建立市场主体带动贫困户机制,畜牧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在申报产业发展项目时,必须提供经乡镇、村审定盖章的带动贫困户名单,作为项目申报的前提条件之一。带动贫困户的方式可以采取无偿提供种畜禽、生产母畜、禽苗及吸纳就业务工、资金支持、订单收购产品等方式。养殖基地或家庭牧场实行“一帮一”方式带动贫困户。项目建设与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同检查、同验收。
3.1.6 探索“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新路子,开展“投羊还羊”模式或“滚动资金”模式产业扶贫。利用项目资金或购买生产母羊投放给贫困户,进行“造血式”扶贫,投放的生产母羊或者滚动资金2年后,按照1∶1的比例回收,再投放给其他贫困户,形成“投羊还羊”发展模式。滚动项目资金由所在乡政府和村委会负责回收,用于不断滚动发展该乡没有获得项目覆盖的贫困户,直至全乡覆盖,形成“项目滚动”发展模式。
3.2.5 促进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保障肉产品市场供应。扶持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按照国家、自治区活畜储备库的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在已列入国家活畜贮备库项目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协助培育条件成熟的企业争取列入国家活畜储备库建设项目,扩大本地肉类产品的储备量,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同时要保障销售牛、羊、猪肉摊位、门面的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设立检疫台账,确保肉食品正常供应。
3.2.6 强化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各县市分管负责部门加强畜禽产品市场价格监测工作和畜牧业统计工作,及时发布畜牧业生产、价格、市场等动态,适时引导畜牧业生产,做好对养殖企业、合作社和养殖大户的服务工作,最大限度保护他们的利益。坚持信息化助推贫困村脱贫,加快推进贫困村信息化建设,建成覆盖贫困村、贫困户的农村信息网络,每个贫困村至少培养1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
3.2.7 积极推广农牧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农业绿色发展。重点示范和推广畜禽养殖―果蔬生产,畜禽养殖―沼气生产―果蔬生产和畜禽养殖―粪尿有机加工―果蔬生产等3种结合方式。在粪尿的加工、运输、贮存、施用等关键环节上进行技术研究和创新,学习外地先进经验,面对运输车辆和田间粪肥临时贮存池等设施建设给予正常的引导支持。积极推广各类协会、合作社、种养殖企业,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延伸产业链条,以实现粪污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3.3 在检验防疫上加大力度,确保畜牧产业产品安全
3.3.1 高度重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实施村级动物防疫员待遇参照社会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国家、自治区补贴不足部分列入财政预算,解决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工资待遇及五险一金等。建立和完善畜禽疫病可追溯制度,完善标识佩戴,规范防疫和监督档案,增强出栏畜禽及产品的可追溯性,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严格执行外地调畜报检制度、调入畜隔离观察制度,努力防止外地输入型重大动物疫情的传入,及时掌握第一手的疫情动态资料,继续加大力度开展畜禽检疫、畜产品市场监督管理、奶业、饲料、兽药等行业经营场所管理,确保广大群众安全消费畜产品,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3.3.2 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实施产地检疫和定点屠宰检疫,强化动物和动物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严格遵守“六条禁令”,规范检疫出证行为,严厉查处逃避、抗拒强制免疫和检疫、贩卖病害动物等的违法行为。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也按照工作职责,认真地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条例,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加强对外地调入畜的监管和畜禽市场的检疫执法监督工作。成立专门的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加快建立健全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畜产品检验人员队伍的培育,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使用违禁添加物行为,强化源头治理。畜牧部门积极推行畜产品标准化生产,实行养殖全过程质量监管,强化畜禽养殖档案和投入品使用管理规范,依法开展对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的管理和安全监测监督,提升预警预报水平。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等相关部门也按照工作职责,认真地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条例,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定出台《喀什地区宠物管理办法》,对宠物销售点、门诊划行规市,对生活区饲养宠物等事项用具体规定进行管理整顿。
参考文献
一、名牌的含义及名牌对本溪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1. 名牌的含义
名牌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2. 名牌对本溪市地方经济发展的意义
(1) 实施名牌战略是本溪市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引擎。实施名牌战略, 可以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集中, 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 促进本溪市产业结构调整。
(2) 实施名牌战略是本溪市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加速器。在品牌竞争和品牌消费时代, 市场竞争的本质是品牌优势的较量, 而名牌产品就成为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建立和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以名牌产品为突破口可以使本溪市更多资源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以名牌企业为龙头可以带动其上、下游企业及平行企业共同发展, 提高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同时建立更多的优势产业, 拉长产业链条, 促进经济蓬勃发展。
(3) 实施名牌战略是本溪市扩大对外开放的润滑剂。培育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牌产品, 是发展外向型经济, 提高出口贸易总量, 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及档次, 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能增强对外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提升本溪市企业与域外企业的合作层次和水平。
二、现阶段本溪市实施名牌战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意识不强
目前, 大部分企业的经营意识仍停留在产品营销阶段, 缺乏经营品牌的战略眼光。企业对推进名牌战略认识模糊, 主体意识不强, 认为创名牌完全是政府的事, 与企业毫不相干。2007年, 全市主动申报省名牌产品的企业仅有22家, 而且只有一半基本具备参评条件, 最后仅有8家企业通过了市级初审。
2. 规模企业偏少、管理粗放, 实施名牌战略缺乏广泛基础
目前本溪市工业企业总数虽已达到11226户, 但规模企业仅有358户, 97%以上的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500万元, 市场覆盖面小, 辐射能力差。此外, 多数企业管理不规范, 全市通过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只有210户, 仅占企业总数的1.87%, 占全省获证企业数的2.6%。
3. 产业层次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实施名牌战略缺乏有力支撑
目前, 本溪市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2%、83%和10.8%, 仍以资源开采和生产原材料为主。全市虽有部分“专、精、新、特”产品, 但绝大多数为初级产品, 附加值不高, 新产品产值率仅为3.51%。全市企业产品标准化工作滞后, 计量检测体系不健全, 这已成为制约企业创名牌的瓶颈因素。在本溪市有关部门进行质量普查登记的499种产品中, 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仅有31个, 占6.9%;产品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22个, 占4.9%;国内一般水平的312个, 占69.5%。以上数据表明, 大部分企业的产品不但难以进入国际市场, 就是参与国内的市场竞争, 也无更多优势可言。
4. 企业科技、管理人才匮乏, 实施名牌战略缺乏人才支撑
本溪市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 全市现有经营管理人才 (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 39413人, 其中大学本科以上8189人, 只占20.8%;高技能人才 (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 38799人, 其中, 高级技师330人, 仅占0.4%;国家注册质量工程师仅有10余人 (截至2006年年底, 全国有59348人) , 仅符合中国名牌产品参评资格的最低要求, 且完全集中在“两钢”。
5. 企业不善于培育自主品牌, 实施名牌战略缺乏重要载体
大部分企业对品牌的培育、宣传和保护意识淡薄, 短期行为严重, 缺少长远规划。部分产品甚至没有商标或商标未经注册 (注册商标是获评名牌产品的要件之一) , 因此, 产品辐射范围小, 影响力不大, 很难凸显品牌效应。截至2006年年底, 全省注册商标共有90596件, 其中本溪市注册商标754件, 只占总数的0.83%。全市目前尚无一件中国驰名商标, 拥有著名商标合计65件, 其中省著名商标28件, 占全省著名商标总数的3.79%;市著名商标37件, 在全省排第13位。
6. 政策支持力度不强, 推进名牌战略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
缺少具体的引导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采用国际标准的鼓励政策。名牌产品、优秀新产品的奖励额度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对企业争创名牌行为的引导性和吸引力不强。同时, 本溪市融资环境不够宽松, 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 筹措资金渠道狭窄,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研发新产品受到制约。现行企业技改项目的扶持政策覆盖面有限, 立项门槛较高, 很多企业因无法得到贷款或贷款数额达不到要求, 而根本享受不到技改贴息的优惠政策。
三、本溪市实施名牌战略的措施研究
1. 强化对实施名牌战略的组织领导
要把名牌战略工作真正列入政府相关部门的议事日程。责成专人负责推进, 建议将名牌战略的推进速度与质量纳入相关单位、部门的政绩考核内容, 按照《本溪市名牌战略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责任, 由市名牌推广委员会负责年度考核评估, 并作为衡量一级政府或部门经济工作的重要指标。同时也要把企业积极争创名牌产品, 作为评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经营者的重要条件。
2. 着力提高企业创牌积极性
通过各种途径, 让全市企业认识到,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品牌是企业的灵魂”,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不竭资源和财富。有关部门应及时发布创牌信息, 通报国内或省内的最新发展形势, 使企业增强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 从而积极主动地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
3. 加强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
企业要坚持“质量为纲、诚信为本”, 建立健全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大力加强标准化、计量检测和质量认证等基础工作, 做好产品售后服务, 切实维护产品的信誉。要积极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 强化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 夯实产品生产基础。
4. 注重科技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企业要树立新的人才观, 加强质量管理和科技研发队伍建设, 特别是要培养注册质量工程师等各类质量管理人才。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 积极引进并留住外来技术和管理人才;建立激励机制, 敢于重奖在技术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5. 着力培育争创名牌的梯队产品
市名牌推广委员会应加大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 扩大争创名牌产品的梯队规模。在对全市企业普查和评价的基础上, 筛选出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份额多、经济效益好的产品, 并按照不同等级, 分别进行培育和储备, 做到“四个一批”, 即依靠加强管理, 巩固延续一批;依靠技术改造, 发展壮大一批;依靠科技进步, 开发储备一批;依靠招商引资, 引进嫁接一批。同时, 以培育争创名牌梯队产品的优惠政策为核心, 吸引更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加入到梯队中来。
6. 加大财政投入, 完善奖励机制
政府各相关部门应将国家或省、市产业政策及调整方向及时通报给争创名牌产品的梯队企业, 做好这些企业重点项目尤其是国债项目的推荐工作, 积极争取国家或省里的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和其他优惠政策。全市各类专项资金, 特别是技改项目贴息, 应集中向争创名牌产品企业倾斜, 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进行自主创新。同时, 加大市本级财政支持力度, 逐步增加科技三项经费和高新创业资金的投入比例, 直接补贴企业用于发明专利或授权专利技术的研究费用。通过贴息、担保和补助等多种方式, 帮助企业化解信贷融资难题, 支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黄江松.品牌战略[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8:120.
【关键词】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现状;对策
1 奎苏镇畜牧业机械化的现状
近年来,畜牧业在巴里坤區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和其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前所未有的。近日,我们从巴里坤自治县牧业局召开的工作会议中看到,今年巴里坤县又把发展畜牧业提升到了牧业强县的高度。这主要是归因于近年来绿色环保的巴里坤牛肉和羊肉的广受欢迎,巴里坤牛肉和羊肉以其鲜嫩、味美而倍受疆内外人士的青睐,而且牛羊肉市场价格看好、需求量大,在农牧区经济中,出口创汇,繁荣市场,成为农牧民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因而,大力发展畜牧业则成为巴里坤发展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奎苏镇随着巴里坤县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在畜牧业发展中已崭露头角。然而,更强更大的发展力度也意味着更高而要求。
2 奎苏镇畜牧业机械化的问题
2.1 畜牧机械功能单一,种类少科技含量低
目前,我镇畜牧业机械仅仅只有联合收获机6台、打草机10台、小型粉碎机145台、割晒机115台,机械的种类较为单一,功能简单,只是简单的物理性的加工工艺,科技含量不高。在奎苏镇凡养殖规模达三四十头(只)牛羊的农户,虽配有种、收、加工相对齐全的小型机具以满足饲养畜牧业的需要,但大部分已经过时,而且利用率低,然而面临现在大规模的种养殖,仅有的这些农牧业机械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2.2 在养殖方面机械化技术较为欠缺
当前,奎苏镇养殖业是以圈养为主,以人工饲养与放牧相结合来发展畜牧业。近年来,国家和镇府曾多次投资,以促进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牲畜品种的改良,现已初见成效 ,如牛羊存栏圈养数量逐年上升等。以前只有十几头只牛羊的农户现在都发展到了拥有几十头只,有的甚至达到数百头只。现在全镇的总存栏数已达5.3万头,除去近1万的羊要转场越冬,其它全部圈养。在饲养过程中,农户每天都要人工拌料、填料、饮水,他们还要不断地粉饲草料,因而劳动强度非常大。然而,今后养殖大户的养殖规模还会继续扩大,如果我们还是依靠人力来搞养殖,显然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了。
2.3 奎苏镇草场和牧草退化较为严重
由于近年来巴里坤县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畜牧业,奎苏镇的畜牧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直接体现就是牲畜存栏数逐年增加,然而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草场载蓄量过大、草场退化、苜蓿地退化等,这些都极不利于我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气温逐年上升,而降雨量又逐年下降,严重影响了植被生长。因此,草场和牧场改良问题也将使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 解决奎苏镇畜牧业机械化的对策
3.1 养殖方面
由于农牧民养殖数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圈养育肥和奶牛业发展迅速,单靠传统的饲养,不但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下,而且阻碍了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奎苏镇农机站的工作人员针对这一现状,借国家购机补贴的“春风”积极地向广大农牧民推广最新的现代化机械,把农民能买、或者通过购机补贴、国家扶持能买的起的各种机具引进来,鼓励那些有能力,上规模的养殖大户购买,进行重点扶持,通过扶优扶强,以政府部门的技术培训、资金支持为契机,来打造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的良好氛围,逐步实规模效应,从而把畜牧业的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目前,利拉伐(上海)乳液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9JYF—2型移动式挤奶机比较适合我镇中、小型奶牛养殖户。此类机型不仅省力而且效率高,可使养殖户逐步从繁重的挤奶劳动中解脱出来,也使奶牛饲养技术有了较大的改进。同时,剪毛机、中性铡草机、大中型饲料综合加工机械等都在2008年自治区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产品中,这些机具是目前促进奎苏镇农牧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首选。
3.2 饲草料的贮备方面
储备草料是畜牧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奎苏镇的饲草料相对比较丰富,由于奎苏镇大面积的种植大麦、小麦,机械收获后对麦草要进行回收,用作饲草料,因此,饲草料的回收成为一个关键的环节。以前,农牧民都是散拉草,但是这样对装车技术要求高,对草料的浪费也极大,而且劳动强度大。现今,联合收获机收获后的麦草,以及打草机打的牧草,用捆草机收回,既实现长草短喂,又便于存放,还大大的解放劳动力,能使一大部分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搞创收,产生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要鼓励农牧民尽快购买和使用捆草机,补充捆草机在奎苏镇的空白。另外,为了保证奎苏镇畜牧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草场和牧场改良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3.3 农牧民转场方面
一直以来,奎苏镇的牧民冬、春转场是最辛苦的。每年十月底,牧民赶着羊群要经过4天~5天的徒步跋涉,辗转到200千米以外的北山冬草场放牧过冬,到来年的四月中旬,再赶着羊群返回,一路的艰辛和劳苦不说,还常常会遇上风雪天气,每年羊群的损失都不少,特别是羔羊的损失尤其严重。今年春天的转场奎苏镇的牧民还遇到狼群的攻击,近百只羊受损。因此,如果我们能依托政策,利用大中型拖拉机焊架拉运,实现统一机械化转场,那将是奎苏镇畜牧业生产的一大突破。
3.4 要发展产业化
实现大规模养殖后,再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把最初的肉类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值,来达到增收的目的。如果有一项适合巴里坤特色的肉类生产加工项目,形成龙头企业,来推动奎苏镇畜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也将是新时期我镇要继续发展畜牧业的一个新的突破口。奎苏镇的淀粉厂、俊业制麦厂就是最好的例子。
总之,先进的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最关键的环节。大量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促进“农牧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畜牧业机械的大量推广和应用,能有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而畜牧业发展产生的有机农家肥又可以用于农田改良、农业生产,尤其是牧草种植的发展。大量营运科学化,推广现代化机械,以农养牧,以牧促农,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奎苏镇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畜牧业现状及推进措施】推荐阅读:
畜牧业推进情况汇报提纲12-11
《畜牧法》知识测试题及答案07-05
畜牧业工作要点10-18
畜牧业机械的发展09-13
畜牧业经济管理11-01
畜牧业污染治理对策11-24
如何发展农区畜牧业12-03
畜牧业行业调研报告06-29
畜牧业企业的商业模式09-28
畜牧业经济管理学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