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管理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成本管理是实现医疗机构财务改革工作的基本手段,在新政府会计制度的环境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服务主体,成本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最大程度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尽可能地降低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不必要成本消耗,在全面实现单位成本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的情况之下,提升成本管理水平和成本管理效率,确保政府会计制度的充分实施,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成本管理的外部环境分析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指为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其他业务活动所耗费的资源总和,重点是医疗成本和公共卫生服务成本。根据其经济功能分为人员工资、材料、资本性支出、其他日常公用支出等。而成本管理是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和财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关键因素,它对医疗经济工作中的支出和收入进入全面的记录和分析,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医疗成本,提升节约意识,提高单位绩效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率。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医疗行业环境也发生着变化。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通知中(国发[2016]78号),提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意识不强、资源配置低下、不重视经济效益的管理模式,将影响其医疗服务质量、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等,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而服务于社会医疗卫生保健的基层医疗机构,对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做到预算管理加强、事业成本降低、资源利用合理,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改革实施,财政补助实行“收支两条线、定额收支、差额补助”的补偿机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则由国家全额拨款,基本药物补偿制度的实施,彻底改变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药品加成为主要收入的模式,出现了较大的收入缺口。而较低的补偿机制将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承担原有的医疗服务,还承担了群众的健康管理任务的和上门服务的工作,正确划分医疗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成本界限,统筹考虑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综合改革进展、绩效考核结果等情况。并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的管理,既考虑了群众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经济负担能力,同时也期望通过良好的社会服务得到应有的补偿。故基层机构的改革不仅要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应将管理成本等理念引入改革中,促使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成本管理氛围。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多为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以医疗为主,其会计核算人员都是由非专业人士或兼职人员担当的,专业素质不高。很多任职的财务人员缺乏成本核算知识,在成本核算、公卫服务、资产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存在着不足,对现阶段国家政策理解不到位,造成财务报告与实际资金消耗存在不符的情况,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分配,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度或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或缺陷,故会计核算人员利用这些漏洞和缺陷,徇私枉法,严重干扰单位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了单位会计核算的效率。

(二)成本管理认识不到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非营利性服务主体,承担着公益职能,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不同,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医疗及公卫服务、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意识停留在总收入总支出层面,更多关注医疗收入和财政拨款的多少,对如何进行成本核算、支出是否规范、费用增长是否合理等缺少关注。单位职工认为成本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自己仅做好医疗服务,解决患者病痛即可。

(三)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依靠国家全额补助,不重视成本管理工作,而缺乏必要的市场经营和竞争压力,进而导致整体成本管理制度体系的不完善。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面临着日益复杂的财政管理模式,很难全面掌握和控制医院整体财务活动,造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管理效益低下。

(四)成本控制不够科学

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项目不科学。成本控制通过年初预算来进行,虽然预算控制属于成本范畴内,但是很多单位在申报预算更多的是以收定支,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及分析工作,不可避免在发生自身利益与社会责任相冲突,必须牺牲自身利益以降低对社会的影响。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管理过于粗放。各科室参与程度不够,形成财务人员一包到底,造成成本管理的形式化。三是成本管理具体执行中难以进行过程控制,不能适时发现支出的不合理性。相对于传统成本,如药品、材料等可从会计账簿上直接查到外,而更多的隐形成本往往被忽略,如医生规培产生的工资、培训费等显性费用易核算,但培训结束后而能给单位带来多少经济利益难以有效核算,从而影响成本的准确性。

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完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建立院、科、组三级核算体系,充分利用“四川省基层医疗信息管理平台”,细化分解成本核算范围、项目,使各个层面的收入、成本、费用的核算方式规范化,规范物资的出入库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统一成本数据采集,提高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二)促进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及绩效管理的有效结合

“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为前提,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性质,控制医疗成本、减小消耗及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以成本控制为核心,加强预算管理,有效地促进成本控制,并使成本控制指标不断地得到改进。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相辅相成,预算控制是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成本控制则可通过成本核算的办法来强化预算管理。对不合理的支出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配置。

(三)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结合各项会计职业活动引导会计人员不断加强道德的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和职业道德品质,促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加强后续教育培训和考核,促使会计人员以多种方式自学,提高业务技术水平,以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并提升对报表进行编制和分析能力。实行会计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使会计人员在各个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都得到实践的机会,促进相互交流,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融合网络的各种信息交流,相互探讨会计知识,交流会计经验和集思广益,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健全成本管理的考核与评价机制

绩效考核、绩效分配均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了职工节约意识的提升,自觉控制费用的积极性加强,为了成本管理更好的推动和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考核和评价机制。

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在以年度工作计划为基础,医院战略发展为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效益指标,根据药品占业务收入比重、百元收入材料消耗、每门诊(住院)人次成本率、人员工资及公用经费支出比例等,结合成本管理的原则,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基础建设成本、医疗设备购置成本等实行专门考核与评价,对其使用频率及产生效益作专项评估,对产生闲置设备及资源浪费的,将减少绩效发放额度,缩减来年的专项补助收入,重新分配设备资源,使其得到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成本管理及控制的作用。

四、结语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为能更好地体现其公益性,需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必将产生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其经济补偿的来源为财政补助收入和医疗业务收入。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加强成本管理,降低医疗及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更多的群众受惠,确保持其公益性。

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我国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极大的主导作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最为密切。作为独立核算主体,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既肩负着公益性责任,还要借鉴现代化财务管理体制来优化日常经济活动,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各部门领导人员要深入认识到成本管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现有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管理现状,深入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基层医疗,成本管理,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春雪.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2).

[2] 郭凤英.成本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剖析[J].商场现代化,2016(30).

[3] 刘川.关于加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的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3).

[4] 徐兰.目标成本制度下单项医疗成本的分析[J].经济师,2016(7).

上一篇:5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护理体会下一篇:建立基于试题库的校内统考机制实现教考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