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犯罪论体系的思考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犯罪论体系, 是刑法学理论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近现代刑法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刑法理论的发展水平。不同法系国家, 乃至同一法系不同国家, 由于政治基础、法学传统、法学文化背景和法学理论发展水平的不同, 犯罪论体系的内容体现出来的科学程度也不尽相同。

一、犯罪论体系的概念

在当今世界主要有三种犯罪论体系:一是日德等大陆法系国家采取的犯罪论体系;二是英美法系将犯罪成立条件分为犯行和犯意, 然后讨论抗辩事由;还有前苏联等国采用的犯罪论体系, 即将犯罪成立条件分为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然后讨论排除事由, 犯罪形态等问题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讨论比较我国犯罪论体系与第一种犯罪论体系 (德日) 与我国犯罪论体系, 以期促进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发展。

二、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现状

犯罪构成理论一直是刑法理论中最具有活力的一部分。近年来, 学者们对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与国外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 并对是否引进国外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了激烈的论辩。论辩的结果是, 主张全盘引进德日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或参照德日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来重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呼声似乎占据了上风。

陈兴良教授认为:“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陷, 决定了四要件的犯罪构成不可避免地被颠覆的最终命运。而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则对采用德日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从逻辑性、实用性、经济性和科学性多种视角作了论证, 是对我国采用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的学术支持。”张明楷教授则认为:“考虑到我国刑法理论已经借鉴的一些具体理论都难以离开违法与责任概念, 也考虑到国际学术交流的便利, 还是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为妥。”

其实, 不论是全盘引进德日的三阶层犯罪体系还是以此为根据进行改造, 都涉及“法律移植”的问题。笔者认为, 撇开法律移植的恰当性探讨, 同时去除自身文化优越性、狭隘的民族自尊心考量, 单就某一法律体系是否应当被移植或作为改造的样本而言, 其自身是否具有合理性是进行上述法律活动的前提。对此, 将我国和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 是应该引进、重构, 还是完善, 就一目了然了。

三、我国的犯罪论体系与大陆犯罪论体系的联系与区别

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体系采用的是一种递进式的逻辑结构, 某一行为是否与构成要件相符合, 须首先加以判断, 然后依次为违法判断与责任判断, 自外表深入到内部, 即所谓“立体重合关系”。而我国现存的犯罪构成体系是一种耦合的逻辑结构, “将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关系确定为一种共存关系, 即一有俱有、一无俱无。只要四要件齐备了, 才说的上是犯罪构成的要件”, 总之是“将四大要件先分而论之, 然后加以整合”, 体现的是一种同时性和横向联系性。

(一) 联系

通过将我国犯罪构成要件理论与大陆法系国家犯罪论成立体系进行比较, 笔者发现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基本上能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首先, 大陆法系国家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第一阶层中的构成要件, 包括作为客观要件要素的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行为时的特别情绪、行为结果以及作为主观要件要素的故意与过失。其中, 行为主体的特定身份要素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对应;行为客体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犯罪对象相对应;行为、行为状况和行为结果与我国犯罪论体系中的归罪客观方面相对应;构成要件的故意与过失也与我国的犯罪主观要件中的罪过相对应。其次, 大陆法系国家犯罪成立理论中的“责任”要素, 包括责任能力、责任的故意与过失和期待可能性。其中, 责任能力要素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中的犯罪主体要件下的责任能力内容相对应;其责任的故意与过失可与我国的犯罪主观要件的罪过因素相对应, 而期待可能性又与我国的犯罪故意与过失要件相应。

可见, 我国的犯罪构成要件实质上包含了大陆法系国家犯罪, 成立体系中的责任要件如责任能力、责任的故意与过失、期待可能性。

(二) 区别

两大犯罪认定体系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其区别也是明显的, 主要表现如下:

首先, 逻辑结构不同。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 三个要件:构成要件的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而我国的犯罪论体系体现的是一种同时性和横向联系性, 各要件互为前提, 互相之间形成一种“一有俱有、一无俱无”的共融关系。一种完完全全的平面结构。

其次, 两者在具体内容上也有不同。最明显的是, 大陆法系犯罪成立体系中, 单独作为第二阶层的违法性在我国没有对应的要件存在。我国学者认为犯罪构成的四要件即体现了犯罪的本质特征社会危害性, 那么在犯罪构成体系之外就没必要再单独设立违法性要件。

诚然从上可以看出大陆法系的三阶层犯罪论体系模式明显有着下列优点:在逻辑上具有递进性, 有助于明确要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具有层次性, 能够分清各种要件之间的界限:具有高度的理性, 能维护法律适用的安全性, 有助于实现结果的正义性。但也存在不少缺陷, 构成要件在三阶层体系中究竟充当什么功能的问题, 争议仍很大, 使三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并非想象的那么层次清楚。

四、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具有合理性

目前, 引进德日犯罪构成理论, 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进行重构已在刑法理论界成为一种倾向。就连司法部出的司法考试教材也采用了三阶层犯罪论体系。在这种倾向下, 笔者认为, 虽然这两个犯罪体系存在着诸多联系但不考虑我国的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而直接的拿来、膜拜德日犯罪判断体系并非想象的那么美好。我国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是具有合理性的。

首先, 四要件构成理论是在经过审慎反思, 反复论辩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精华。我国的第一部刑法典就确定了这种四要件的犯罪论体系, 经历这么多年虽然也有不少争议, 但是四要件构成理论在犯罪论体系上仍处于通说地位。是适应我国刑事发展需要的。

其次, 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在诉讼上, 我国采取纠问式的诉讼模式, 即在一般纠问中, 必须首先调查是否存在犯罪事实, 只有在犯罪事实存在得到“确证”以后, 才能对特定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特殊纠问。我国的四要件排列顺序与这个是相适应的。

再次, 从司法层面上来讲, 在现行的司法体制下, 我国现行的四要件犯罪论体系有利于公检法三机关明确自己的工作界限, 从而提高司法效率。

摘要:犯罪论体系是研究犯罪的核心要素, 基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的客观存在。有鉴于目前, 引进德日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 对我国犯罪构成体系进行重构已在刑法理论界成为一种倾向。针对这种趋势,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我国的犯罪论体系做理论上的探讨, 对三阶层犯罪构成理论和我国的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进行比较分析, 并提出观点, 以期促进我国的犯罪论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犯罪论体系,三阶层,四要件

参考文献

[1] 高铭暄, 马克昌主编.《刑法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 陈兴良.《四要件犯罪构成的结构性缺失及其颠覆——从正当行为的学术史考察》, 现代法学, 2009年6期, 第57~75页

[3] 张明楷.《以违法与责任为支柱构建犯罪论体系》, 现代法学, 2009年6期, 第4l~56页

[4]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 第92-93页

[5] 周光权.《犯罪构成理论:关系混淆及其克服》, 政法论坛, 2003年6期

上一篇:侦查推理的程序性探究下一篇:刍议网络信息化在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