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第四季(共6篇)
1、若为奇迹一切证据皆可为之;若为事实则必证明之。
2、请原谅我忽视你!那我就要你转起你那完美的意大利引擎来了。
3、遗伤难愈。
4、我们一个人来,一个人活,一个人死。只有我们的爱人和朋友让我们暂时觉得我们不是一个人。
5、复仇最能激发宽恕。
6、死亡的时刻如同故事的结尾,给予前面的人生一个不同的意义。
7、死亡时辛酸的痛苦,但是还未真正生存即寻死是无法令人接受的。
8、唯一我知道能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刚刚都走出去了。他们以正直的心做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恪守自己的誓言。“我决心维护和I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防止被国内外一切敌人侵犯。我将忠于宪法-恪守不渝。我自愿承担这项义务毫无保留之意也决无推诿之心。我必忠勤尽责为执行我即将承担的职务鞠躬尽瘁。愿上帝助我。
9、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10、童年时起,我便与别的孩子不同,我看不到他们看到额世界。
11、跟你说点事哦!宝贝!我乃跑车中的兰博,跑我才彰显实力,你不能锁我在车库里吃灰尘,否则我会枯萎。
12、佩佩为您服务,别受我美名的欺骗
13、就算你离开了学校,也永远不会忘怀。
14、人不是命运的囚徒而是受心灵的禁锢。
15、我们的做法并不符合原始规定,但小组除掉了四个跨国犯罪分子并拯救了一个男孩的生命。
16、没人能长生不老。()
17、身心若是平静安然,就无谓天气好坏。每天都是美好,只会使脉搏跳动得更强烈。
18、兰博基尼只有冲刺的速度。金牌极品怪客通话完毕。滴滴
19、疼痛是一种破茧而出的领悟。
——李玫瑾
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的李玫瑾有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称号——“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传闻中,她如悬线问脉的“神医”,仅凭对案件过程的“望闻问切”,便能推知凶手的年龄、身高、体型与行为习惯。这些在侦探小说中被渲染得有如神助的能力,在她的手中淡然地变成了事实。不过,在一身冰冷肃然的警服之外,她却是个柔软温润的女人,哪怕看爱情电视剧,也会感动得哭。她仿若一朵肆意盛开的玫瑰,绽放出属于自己的芳华……
“勇敢”红:
做第一个人,试第一件事
李玫瑾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目睹过上山下乡,在那种环境下,求稳思想处处弥漫,可她却一直倔强地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奔波。高中毕业时,当时广受欢迎的北京前门大饭店要招服务员,工作稳定,待遇又好,李玫瑾的同学纷纷报名应聘,可她却宁愿满北京城瞎逛也不愿报名。同学、朋友纷纷打探缘由,李玫瑾脆生生甩出一句:“我想考大学当老师!”“你疯了?丢了1年多,你能考得上吗?”朋友们大为惊讶。可李玫瑾还是两个字:“试呗!”
1年后,国家果真恢复了高考,李玫瑾欣喜若狂,收拾收拾便进入了复习状态。苦读2个月后,答案揭晓:李玫瑾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4年后,李玫瑾成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教师。不过,她具体教授哪门课没有确定。于是,李玫瑾便瞅准空当四处学技,观察罪犯受审时的表现便成了李玫瑾的家常便饭。一次,在法庭上,一个年轻的罪犯被宣判死刑后,居然“大义凛然”般地喊:“死就死,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当这种现象在多个罪犯身上重复出现后,大为惊讶的李玫瑾脑中闪出一个疑问:过去,罪犯被判死刑后总是当场瘫倒,可现在他们怎么这么不在乎?看来,这些人的心理很值得研究。
有了这种想法后,李玫瑾找到领导,说出了自己的课程选择——犯罪心理学。领导一听,犯难了:“课程倒是不错,可国内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材,从事这个专业研究的学者也寥寥无几,你这教学工作怎么开展呢?”“不怕,没有我就自学!”领导顾虑重重,李玫瑾却早已信心满满。最后,领导拗不过她,同意了。
接下这门课程后,李玫瑾便开始了漫长的自学之路。她首先跑到刑侦教研室,主动要求帮助其他老师抄讲稿、校对讲义;随后,她又带着饭盒去中国人民大学听犯罪学课、去北京大学听心理学课。她记了一大摞笔记,抄了一大堆讲稿……终于,2年后,李玫瑾完成了自己的《犯罪心理学讲义》。
因为案例丰富,讲解又深入浅出,李玫瑾的课深受学生们的好评,有很多学生甚至在课程结束之后,将笔记本仔仔细细地订好,小小心心地珍藏起来。李玫瑾在学校里红极一时。为了考验李玫瑾,有学生故意拿电视剧中的案例来考她。谁知,李玫瑾听完就敲了敲学生的脑袋,说:“是电视上看来的吧?真实案例不会是这么完整的过程,而且编剧也不懂心理学,因为人的性格有其连贯性。”看着学生沮丧的表情,李玫瑾忍不住笑了。
可是,就在她的教学蒸蒸日上时,李玫瑾突然向学校提出挂职锻炼。“你的课这么受欢迎,何必要突然中断呢?”领导善意地提醒她,可李玫瑾给出的理由却很充分:“我的研究离不开真实案件,如果光停留在理论与陈旧的案件上,对学生和学科建设毫无益处,我甚至无法断定我的学科究竟有没有实用价值。”在李玫瑾的坚持下,她毅然赶赴山东省青岛市公安局,开始挂职锻炼。
对于一个来自高等公安院校的女教师而言,挂职锻炼完全可以变成走过场行为。可李玫瑾不,只要发生案件,她都会第一时间冲到现场,进行深入分析后再详细提出自己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青岛市发生了数起强奸抢劫杀人案,被害对象都是一对对的恋人。了解案情后,李玫瑾迅速投入工作。很快,她便发现,这一系列杀人案作案时间比较规律,一般是在周末、傍晚,作案人在袭击受害人时既要满足性需求,又会掠夺财产。据此,她认为案件是一人所为,而且此人很可能是“找对象比较困难”的知识分子。得到李玫瑾的分析报告后,领导半信半疑地按她的分析缩小了侦察范围。不久,凶手便被抓获,而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是,凶手的特征与李玫瑾的判断九成吻合!
这次小试牛刀后,李玫瑾发现了犯罪心理学的用处之大,也更为关注公安实践,除了授课,更多的时间精力,她全投在了办案一线。
“执着”紫:
说该说的话,坚持该坚持的事
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李玫瑾逐渐成为国内有名的犯罪心理学家,并被称为“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然而,树大招风,声名鹊起的背后,各种挑刺、质疑也紧随而来,这其中,第一案便是马加爵案。
2004年年初,云南大学本科生马加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4名室友。对于作案动机,马加爵自称因为打牌与同学发生争吵,被斥责为人很差后怒而杀人。之后,又有消息称马加爵穷得买不起鞋而无法上课。一时间,“贫穷”被认定为马加爵犯罪的原因。
可是,李玫瑾没有盲目地从众。她研究了马加爵所有的讯问记录,又一一分析马加爵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和所有个人用品,最终,她发现了一个疑点:穷得连鞋子也买不起的马加爵,居然花重金买了台二手电脑。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李玫瑾最后得出结论:马加爵杀人,是因为其在网上浏览过黄色网站,引发性冲动后他做过某些荒唐事,而这些事不巧被同学得知,并在打牌吵架时揭发出来。羞愧难当之下,马加爵这才绝望地杀人灭口。
2004年6月,李玫瑾发表了《不是因为贫穷》的犯罪心理分析报告。随后,争议潮水般涌来。虽然批判声漫天,可李玫瑾却不退让:“研究问题并说出真相是我的职责,哪怕观点不为人所接受我也要说。我希望通过马加爵案的剖析,能让与他有同样认识误区的年轻大学生不再重蹈覆辙。”
马加爵一案给李玫瑾招来极大的争论,可事后,李玫瑾不仅没有“吸取前车之鉴”,为维护自己在法学界的“名望”而妥协委屈,反而越发固执。
2006年7月,陕西省汉阴县发生11人遇害的特大杀人案。1个多月后,犯罪嫌疑人邱兴华被抓获。法院一审判处邱兴华死刑后,要不要对邱兴华进行精神病鉴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主张鉴定的除了邱兴华的家属、律师,还有一些法学界响当当的专家。这其中,便有70多岁的精神病学泰斗刘锡伟。一审过后,刘锡伟坚信邱兴华犯有精神病,并联合学术界众多名人为邱兴华奔走呼吁。刘锡伟也在第一时间找到李玫瑾,希望她加入其中。
可是,李玫瑾不仅拒绝了白发苍苍、名望甚高的老教授的要求,还在对邱兴华进行心理问卷测试后,指出邱兴华只是变态人格,不符合精神病鉴定的条件。结论一公布,刘锡伟气愤地公开指责李玫瑾:“怎么能仅凭两份问卷就简单得出结论呢?如果邱兴华最终被判死刑,你难辞其咎!”随后,越来越多的人也将矛头对准李玫瑾,指责她妄下结论,影响一个人的生死。一时间,李玫瑾成了众矢之的。
面对外界蜂拥而来的批判声,李玫瑾却坚持己见:“对我接触的所有罪犯,我都会让对方回答我的相同问题,目的是了解罪犯的心理,积累一定的犯罪心理学资料。但我的问卷从来不对外,更不是用做‘精神病鉴定’的工具。更何况,我的观点早在一审前就出来了,当时的判断是基于犯罪行为过程。”
2006年12月,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最终未对邱兴华进行精神病鉴定。面对批评质疑,李玫瑾依然平和:“既然从事犯罪心理研究,我就应该坚持科学、客观的结论。不管事实如何,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是我的原则。”
“淡定”白:
生活是朵清雅的花
脱掉严肃笔挺的警服,生活中的李玫瑾是一个淡定、柔软、快乐的女人。她会轻松地和网友分享幽默短信,会和女儿争执悬疑片的对错,会笑着接受驾校教练的怒骂,会心疼自己的女学生将来要从事如此血腥的行业。
对自己的研究对象,李玫瑾心怀悲悯,而对学生和合作者,李玫瑾更是疼惜。2007年初,某法制节目的女记者采访她,偶然间翻开了她桌子上的照片。悲惨的现场照片让女记者当即吓得惊叫,半天不能说话。李玫瑾见状,立刻用双臂拥住女记者,轻轻拍着对方的肩膀,并轻言细语安慰。采访结束后,李玫瑾担心她留下心理阴影,坚持主动和她保持联系,还不断进行心理疏导……事后,女记者专程打电话表示感谢,李玫瑾却淡淡一笑:“女人本来就不应该承担这些,我很抱歉让你看到了这些本不应该看到的东西。”
这是一个不适合女人的行业,满眼全是阴暗与悲剧。所以,从一开始,李玫瑾就给自己立下规矩:离开办公室,离开现场,就要将头脑中那些关于血腥的记忆打包存放,做回那个会给孩子做衣服、会用半个小时做一桌菜的普通女人。
李玫瑾和女儿的关系非常好,母女俩常常会一起挤在电脑边看悬疑片。可是,专业知识深厚的她经常会看到一半就犯职业病,说出最后的结果。每每此时,败兴无比的女儿便会撅嘴跺脚,和妈妈争执剧情是否合理。为了报“败兴之仇”,2008年,女儿主动挑战,邀请李玫瑾一起追看悬疑美国电视剧《嗜血法医》。该片以情节惊、奇、险获得了第62届美国金球奖提名,开创了好莱坞先行预订后续几季剧本的先河。所以,女儿故意一边看一边和妈妈设想后续的情节,结果李玫瑾马失前蹄,居然猜错了几集的剧情。母女俩便边看边笑,疯成一团……
李玫瑾十分享受与女儿在一起的时光,也乐于和素昧谋面的网友们分享快乐。2009年5月底,李玫瑾参加一次学术会议。会上,她偶遇了业内一名泰斗。在共进午餐时,年近八旬的老先生要起身夹菜,一边夹一边念念有词:“人过七十就学坏,上桌就挑好吃的菜!”一桌人被逗得前仰后合,李玫瑾也笑痛了肚子。回到家后,李玫瑾在“六一”儿童节这天与博客上的网友分享了老先生的趣闻,并大声宣告:“儿童节是所有仍有童心人的节日,希望大家过一个快乐纯净的‘六一’!”
身为女性,在看多了生离死别时,对于女性安全,李玫瑾也有自己的看法。一次,李玫瑾开车去上班。在等红绿灯时,突然,两个衣冠楚楚的男人轻敲她的车窗,比划着求助。李玫瑾并没有立刻降下车窗,而是冷静观察片刻后拒绝了。两个男人失望地走开。可是李玫瑾却将车子启动后,悄然尾随他们走了50米,然后才把车停到两人身边,热情地伸出了帮助之手。同在车上的人好奇地问:“你当时为什么不帮忙呢?”李玫瑾微微一笑:“当时我不同意是不能确定他们的意图,而看到他们没有再问任何人,才确信他们是真的有困难。要知道,对于女性来说,善良如果没有智慧相伴就沦落为愚蠢。”
工作血腥残酷,生活却优雅淡定。所以,经常会有人问她关于选择的问题。2010年4月,有记者采访时问她:“如果有来生,您想当男人还是女人?”李玫瑾灿然一笑:“当然是女人。女人孕育、抚育下一代,她的智慧决定一个民族的智慧,决定这个社会的高度,多么伟大!”说完,又低下头,羞赧地一笑,“还有,作为女人,看连续剧可以随便掉眼泪!不用担心别人眼光。”
“生活应该像一条绳子,舒缓地沿着自我的节奏蔓延。如果可以,我希望拥有一个农家小院,种些自己想吃、想看的,然后和过路的人坐下,喝口茶,歇歇脚,侃侃东西南北……”这就是警服背后真正的李玫瑾。
链 接:李玫瑾给女性的“防卫教科书”
问:身为女性,我很害怕抢劫犯,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穿精致套装和拎名贵包让白领女性最容易成为抢劫的对象。如果有人抢包,记住三个步骤:把包扔给他,迅速跑开,然后大喊,一定不要与他近距离冲突;晚上记得走在马路中间,不要给路边陌生人一下子控制你的机会;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如果前方有两个人站着不动,就掉头往相反方向走,最好一边大声唱歌一边往前,歌声乍停会给附近的人一种提示;但危险不幸真的到了眼前,不要反抗。
问:如果已经与罪犯面对面,该怎么办?
答:如果对方与你有一定的空间距离,不可能马上发起致命攻击,你应该及时向周围人求救;如果对方已靠近你或者手持凶器,则不要硬抵抗,而应适当地、慢慢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但记住,一定要在周旋中寻找求救机会。比如,他要你把钱拿出来,那就可以说“好的,我给你找一找,我可能出门带的钱不多……”让他感觉你还是跟他配合的。
问:遇到罪犯时,常有女性执意反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生命价值远高于财产和器官价值。有些罪犯特别残忍,所以当你没有能力自救或报警时,一定要冷静,并先服从他的要求,减缓他情绪的紧张度。这时最重要的交流方式是温和的言语,最忌讳的是长久地直视对方。过久的注视会让他认为你想记住他的面部特征,从而激发危险反应。你可以用拉近距离的语言轻声试探对方,比如:“你能不能别伤害我”之类的。
问:未经世事的女性憧憬浪漫,如何避免以爱情为名义的欺骗?
答:你要观察他与家庭的关系是否和睦:动不动就“我妈说”,还是咬牙切齿“她从小就对我不好”?前者你要防范他的恋母情结,后者你要了解他是否有暴力倾向、冷酷性格。一个会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说起父母会微笑的男人是有亲情感和责任感的,当你们组成家庭,他也会以爱和责任回报你。
问:很多罪犯都是女性身边的人,我们如何判断?
被称为“海边恶魔”的张波在近一年的时间里连续在青岛海滨制造了8起凶杀案。杀人恶魔张波的杀人对象是不特定的,时间几乎都在傍晚至深夜,杀人的动机就是报复社会。
由于他性格孤僻,心胸狭隘,与他相恋六年的女友离他而去,于是他对于海边谈恋爱的青年男女产生了不可遏制的杀人欲望。在袭击他人时,他往往出手凶狠,直击要害,越是见到亲密恋爱的男女,其报复的程度越深,直到将对方打死。
他曾在武警部队当过兵,受过较为系统的专业训练。从部队复员后,没有落下城市户口,没有找到工作关系,他认为这个社会都与他过不去,给他制造麻烦,对社会风气、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性的认识。
他自己交代:“我上来一阵就想杀人,不杀心里就不踏实,杀了人才能得到暂时的平衡。”在被抓获后为我交代:“如果你们今天不抓住我的话,我马上还要杀人,杀更多的人,我不会住手的。”
1.案例中的错误观念? 一个人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这是对自身自我价值的保护。但是张波单纯地将自身的不幸全部归结到社会的不公这些外界原因,而没有看到自己的问题,将重点集中在对社会负面影响的吸收上,从而形成了错误的思维模式,产生了强烈的报复杀人犯罪动机。
情感尚未成熟,崇尚以自我为中心。一味责怪别人,抱怨社会的不公,而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
2.动机?
报复社会的冲动.作为犯罪主体的张波对这些犯罪机遇只有冲动,至于杀害的是谁,他不管,其犯罪的对象应该是整个社会,通过杀害社会中的成员,达到报复社会的目的。心理学上一种叫做侵犯动机,是指个体有意伤害他人,以使自己获得平衡和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嫉妒的驱使。心胸狭隘的他看到别人男女成双成对度假,就会感到不满和愤恨,感觉别人对其不公平,就极有可能产生破坏的动机采用极端的手段来破坏和伤害他人。
3.能力特征?
在武警部队当过兵,是特种兵,在体能,在力量,逃跑技术上有优势。犯罪能力高,在海边实施侵犯行为,即使面对一男一女也比较容易得手,而且能够较快逃离现场。
4.人格特征
性格上的障碍:性格孤僻,心胸狭隘,不善与人沟通,对自己的内心体验找不到合理合法的排解途径,导致社会交往苦难,不能与人和谐相处,社会责任感的降低,最终反社会人格形成。
情感上的障碍:受过情伤之后,无羞耻心,悔恨感和犯罪自责感,往往残害他人后不觉后悔。自制性低
在部队当过兵,在部队的生活远比我们严格得多,长期的压抑导致在一下子放松之后更容易引发犯罪,就像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压得越紧,最后反弹得也最厉害。超我功能不张,缺乏道德良心与罪恶感。
5.思维模式
心理意识的强化是通过行为的不断重复才得以实现的。“杀更多的人,我不会住手的”,这种恶劣的意识,是对其犯罪心理产生刺激和催化的作用,使下一次犯罪有了更多的心理冲动、更强烈的动机。
6.对案例的理解,与公安工作的结合。
失恋的力量,对一个人的影响,不要去浪费人家的感情
警务化管理压抑。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解,自我放松。不要最后成为“狂魔”。
从阳光少年到混世魔王 14岁抢劫强奸案的嫌疑人
2003年09月19日 11:17 南方网
南方网讯近日,正定县公安局新城铺刑警中队经过36个小时的缜密侦查,破获了一起持菜刀入室抢劫强奸案件。让刑警们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在破案前被刻画成“小伙子”的犯罪嫌疑人,竟是一个刚满14周岁的少年。
童年遭不幸
龙小阳(化名),1988年12月出生在正定县一个较富裕的村庄,幼年时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年迈的奶奶成了他唯一的亲人。奶奶总觉得他可怜,凡事都由着他的性子来,邻居和亲戚也非常同情他,常常给他送去一些生活用品。无论龙小阳在街上还是家里出现过错,就连与同龄小孩玩耍斗气,大人们也总会原谅他,让自己的孩子让着他。龙小阳这棵“独苗”就在这样的温床下慢慢养成了无拘无束的性格,开始自由疯长起来。
混世成魔王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龙小阳开始逃学,四年级还没读完,他就辍学了。奶奶没少跟着他磨鞋底,老泪流了不知多少,老师的苦口婆心对他也如流水一般。大家的善意和忍让,被他认为是怕他这条已出世的“混世魔王”。他想吃好东西、玩游戏机,但没钱。于是就开始偷拿东家一点,西家一点,到后来,他要是手里没有了钱就想法去偷,无论是熟人、生人、家里、家外,别管是啥东西,见啥拿啥,从不走空。得手后能变卖的变卖,然后就到县城找家旅馆住下来,打游戏、吃喝、看录像。“他只要在哪儿转,那附近准有人家少东西……”一位熟识他的村民如是说。
在2001年以前,龙小阳曾因盗窃被当地派出所抓获5次之多。然而,每次都因其年龄小,教育后不得不送其回家。2002年秋天,他先后盗窃本村一农户现金500元及某旅店店主手机等物品,被查获后,又因年龄原因被责令家长管教送回了家。然而,奶奶哪里管得住他?转眼间他又溜掉了。
邪念生祸害
今年3月9日下午,龙小阳纠合两名流浪少年小A和小B,在石家庄正定机场附近几个村庄转悠踩点,伺机找“活”干。当日下午5时许,三人骑自行车转到距其家不远的D村,窥视到靠村外一农户院墙不高,街门又上了锁。龙小阳让小A和小B在外放哨,他翻墙跳进院里。这时,从屋内走出一位少妇,龙小阳上前一把卡住对方的脖子,并在推搡对方进屋的过程中,顺手抄起厨房菜板上的菜刀,“想要命就把家里的钱拿出来!”少妇被吓得目瞪口呆,瘫坐在炕上。龙小阳用菜刀撬开抽屉翻出1000余元现金。
这时,龙小阳盘算着其家再也不会有别人回来,床上除了少妇,只有一个婴儿,于是邪念顿升。他随即把菜刀架在了刚满月的婴儿脖子上,逼这名少妇脱掉衣服,“不然砍死他……”少妇屈服了。在龙小阳正欲施暴时,小A和小B在院墙外发出了事先订好的口哨声,他不得已仓皇逃脱。
入狱不自在
案发后,正定县公安局副局长安健立即抽调新城铺刑警中队、技术中队、南牛派出所精干民警成立了“3 9”专案组,经过侦查和摸排,很快将龙小阳锁定。3月21日中午,龙小阳潜回邻村一朋友家玩耍时,被得到线索的南牛派出所民警抓获。他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龙小阳是那种看上去像20岁,但脸上仍然透露着稚嫩的孩子。当民警问他在看守所里有什么感受时,他答道:“不自在。这次犯事可能大了点,原来抓到我后,训我一顿民警就把我送回家了,有时送回村里治保会。这次犯事我已满14周岁,抢人家钱,还让人家女的脱了衣服,我想一时半会儿是出不去了……”说这话的时候,小阳的脸上竟看不到一点羞愧之情。龙小阳说,对这次作案经历,他曾向一位旅馆的店主炫耀过,但人家不相信。的确,看着他像讲武侠故事一样的神情,民警们都找不到与他谈话的“准星”。
监管当重视
案子破了,然而安健副局长在谈到这起案子的时候,时常会激动不已:“如今的问题少年不能再小看了。他们也懂得钻法律的空子,再加上影视的负面影响,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教育管理手段,小人做大案还有上升的趋势。”在农村,网络对广大青少年的影响已经非常严重。可以说,沉溺于网吧不愿回家的农村少年比城市中的孩子绝对不少。他们本身有更大的流动性,一旦接触到了光怪陆离的社会,他们将很难留在祖辈们曾经坚守的土地;一旦他们没了钱去挥霍,更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农村,对于那些失去单亲或双亲的少年儿童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的规范机构对他们进行教育管理,给他们以帮助。基层警力紧张,加之农村帮教组织受家族观念的影响有名无实,应如何教育和预防单亲少年犯罪,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类
年级:11级
姓名:马健
学号:119024484
【摘要】犯罪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因素的分析,提出一些预防大学生形成违法犯罪心理的对策,以期达到控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目的。【关键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分析;预防
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心理态度支配下实施的,所以,实施行为的客观情况总是表现着人的一定的心理态度。犯罪活动也是一样,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无不受行为人主观意识的支配,否则就不称其为犯罪。这就说明,任何人的违法犯罪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完成的,大学生违法犯罪也不例外。
一、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形成的因素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主体因素和主体外因素两大类:
(一)主体因素
1、个体的心理因素
指个体原有的心理结构中存在的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不良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因素和性格结构中的不良因素。犯罪行为人通过这些不良心理因素,积极地吸收主体外的不良因素,从而内化为犯罪心理。
2、个体的不良行为因素
指违法犯罪人原有的不良行为特点。不良行为是在不良的心理支配下发生的。根据反馈原理,不良行为如果得逞,会反作用于不良心理结构,使不良心理结构得到加强和发展,恶性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形成犯罪心理结构。
(二)主体外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1)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水平还比较低,有些地方人民的生活水平还较差。违法犯罪大学生片面地看重社会上的诸如收入差距、分配不公、贪污腐败、不正之风等消极因素,致使他们产生金钱能改变一切、权力能支配一切等错误思想。
(2)随着对外开放,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没落、低级趣味的东西也随之而入,利已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严重地侵蚀和毒害了一些大学生的心灵,成为诱发他们违法犯罪的重要社会因素。(3)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以及有些政府机关对社 会丑恶现象打击不力,也对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养成他们任性、自私和对物质的强烈占有欲。也有的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采取粗暴简单的方式,使其在心理上潜藏着粗野、好斗、对立的不良情绪,这些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
(2)家庭关系不和、父母离异、或是家庭成员有恶习,都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3、学校环境因素。
(1)有些高校只重视对大学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使部分大学生形成了不正常的道德观、人生观、理想观。
(2)有些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形式单
一、内容枯燥、流于形式,造成部分大学生的法制意识较低。(3)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有时虽然挂了一个心理咨询与教育的招 牌,但流于形式、根本不能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化解心理疾患。
(4)校园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文化娱乐活动多年不变、品味较低,根本引不起大学生的兴趣,不能把大学生从一些不健康的活动中吸引过来,不能消除他们的生理、心理疲劳。
(5)有些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还存在漏洞,对学生管理不严,赏罚不明,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6)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待加强,没有形成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致使一些不良现象在学校里还有生存之地。
二、大学生违法犯罪心理的预防
犯罪心理预防,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诱发犯罪的心理因素和条件,防止个体形成犯罪心理结构以及发生犯罪行为。
(一)主体外因素的预防
1、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和风气
(1)政府应当在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前提下,保证各项政策的稳定性,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倡廉工作,使人们生活在安定的政治环境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环境中,防止大学生形成信仰型犯罪心理、物欲型犯罪心理。
(2)净化文化环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禁止传播并取缔各种诲淫诲盗和宣传暴力的读物及视听材料,防止大学生萌生性犯罪和盗窃、抢劫的犯罪心理。
(3)加强法制建设和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2、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
(1)开展道德教育,增强道德意识。培养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必须在社会活动和集体生活中进行,大学生在接受外界影响的同时也给予外界以影响,在这过程中,逐渐地使个体的言论、情感、行为等方面同化于社会上正确的舆论。因此,从道德方面预防犯罪,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和积极因素,针对大学生的特殊情况,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使他们分清丑与美和善与恶。要使他们生活在道德舆论与榜样行为的力量较强的集体中,以增强积极的影响,削弱消极的因素。
(2)开展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不能忽视法制教育,要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养成学法、守法的自觉性。可以通过开设法律课、讲座、橱窗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在法制教育中,要从诱发因素抓起,从不良心理需要抓起,教育大学生自觉纠正和防止个人需求中的不合理倾向,变不正常的心理需求为合理、高尚的需要。(3)开展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学校各部门、领导、老师都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要做大学生的朋友,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增进理解与沟通,消除逆反心理。
(4)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大学生一般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过程,社会阅历较浅,加上是同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优越感强烈,往往难以承受挫折的打击,所以很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使他们认识到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有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的勇气与力量,要用自信去迎接人生中的坎坷。
(5)做好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学校各部门要各负其责,把维持校园良好秩序与积极向上的校园风气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以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要加强对校内商业摊点以及文化娱乐场所的管理,杜绝”黄、赌、毒“,对违法犯罪活动要严厉打击,做到防患于未然。
3、做好家庭教育工作。
家庭是培养子女个性品质的基础,家长的道德品行对子女的榜样力量是巨大而深刻的。作为学生家长,除了给子女好榜样外,还应积极配合社会、学校做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既要关心子女在校的生活、学习,也应该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加强对子女的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了。要多与子女谈心,重视他们的心理、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化解。要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使子女充分享受到爱的温暖。但爱要适度,不能溺爱。对于违法的大学生,家长要进行跟踪教育,帮助他们做好思想转化工作,消除他们的尚未稳固的犯罪心理结构。
(二)主体因素的预防
主体因素预防,就是要加强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的监督,使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文化素养,能够有效地防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蚀。主体因素的预防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自我预防原则。如何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以及出现心理失调时怎样恢复心理平衡,是个体进行犯罪心理自我预防的一个重要方面。
2、防微杜渐原则。一是个体要进行犯罪心理的自我预防,避免做那些极微小的损人利已之事,如果曾有过这样的行为,就应警惕不再犯类似错误,防止积小过为大过;二是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切实关心大学生的成长,对他们的错误应当及时指出,并进行正确的引导。
3、持之以恒原则。一是进行自我预防的大学生要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性,防止自己产生不良的心理品质,不能时松时紧,短时的放松即有可能让有毒病因乘虚而入;二是家长和老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引导应常抓不懈,防止因一时的疏忽而酿成终身的痛苦。因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完全固定,易接受新鲜事物,而且对事物的辨别力低,优劣难分。
人格在心理学上又称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和,表现在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反映着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可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是这个道理。人格是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不良的人格特点,不仅会导致人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疾病,甚至常常是导致或诱发犯罪的心理基础。
说到犯罪,就不能不涉及人的心理。因为人的犯罪行为都是在心理的驱使下实施和完成的。因此,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不良人格作为犯罪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一、不良人格与犯罪心理的表现
任何社会的犯罪现象,都会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不同社会群体的犯罪现象,也会折射出这个群体的特点。就当前部队青年官兵犯罪的情况而言,其心理特点既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迹,又与军营的特殊环境相关连,同时与个人原有的心理素质密不可分。也就是说,青年官兵产生违法犯罪心理并实施犯罪行为,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是主客观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等社会因素,又有不良管理教育环境和风气等具体生活因素,更有人格上的缺陷与不良表现。
(一)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市场经济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金钱在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也在日益增强。面对新的形势,少数官兵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混淆和动摇。他们不再信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再讲牺牲、讲理想、讲奉献,而是成了“金钱拜物教”的忠实信徒。“政治是假的,理想是空的,前途是渺茫的,友谊是虚伪的,只有金钱才是最实际的”;“人生就是为了尽情地享受吃喝玩乐”就是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在这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支配下,个人的物质需要急剧膨胀、恶性发展。一旦采取正当手段无法满足个人需要时,少数人便挺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侵财犯罪的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谋财以满足自己物欲的动机支配下发生的。
(二)认知能力上的缺陷
军人是经过医学筛选的特殊群体,因而这一群体应该具有较高的素质。然而,由于在这种医学筛选中并没有增加心理筛选的内容,因而在认知能力上有严重缺陷的人应征入伍,也就见怪不怪了。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些战士不仅达不到应征入伍的文化要求,有的甚至根本就是智力落后者,连“8÷2=?”这样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这种有严重认知缺陷的人,主要表现在不会辩证地认识问题,反应迟钝、失常,固执偏激,爱钻牛角尖。一些报复性的犯罪,其认知能力上大多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某部战士邹某某,一心想考军校,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便认为军校考不成,一切也就全完了,遂产生报复杀人的恶念。趁部队看电影之机盗出武器,向正在集合的连队射击,导致9人伤亡。一些故意破坏、盗窃武器装备的犯罪,常常出自对领导的报复心理。他们的认知逻辑十分简单,你不让我好,我也不能让你好过了。
(三)物欲的急剧膨胀
人的需要有些是合理的,有些则是不合理的。当人的需要与社会的满足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人们的选择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人的不合理需要占据了优势地位,或者人们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就常常会促使犯罪现象的发生。从现阶段部队犯罪的实际情况来看,暴力侵财案件的明显增多,正是这种不合理的物质需要的急剧膨胀的结果。军人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靠正常的收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大款”,自然也就不可能在物质方面获得极大地改善。但是,少数官兵却十分羡慕那种“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的所谓高消费生活。于是,便发生了个人的物质需要和客观条件不能满足之间的矛盾。面对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个别官兵不是积极调整自己不合理的需要结构,而是采取了不择手段要获得满足的方式。一个犯有盗窃罪的战士经常这样表白:“只要能让我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我什么事都能干出来”。
(四)情绪情感的极度不稳定
青年战士正处在内心情绪动荡、情感多变的时期,而军营的生活特别是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和铁的纪律,常常使一些青年战士有较强烈的压抑感。当这种压抑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又无法通过正常途径得以排遣和释放的时候,便极易诱发激情犯罪。某部战士林某,只因和战士阎某发生口角,便拿起铁锹向阎某的头上劈去,导致阎某颅骨开裂,抢救无效死亡。某分部战士XXX,只因出租车的车费而与司机发生争执,盛怒之下竟将出租车司机活活弄死。
(五)心理上的不成熟,愚昧无知
由于社会阅历浅薄,涉世不深,一些战士甚至触犯了法律而还浑然不知。一个17岁的战士把人杀死后,竟然问前去提审的检察人员,“我该说的全都说了,你们什么时候放我回部队?”还有一些青年战士“哥们义气”十足,“为朋友两肋插刀”而不计后果。某部一个青年战士,帮助老乡打架,出了人命后竟大包大揽地表示全部由自己负责。
动机简单,不计后果,常常导致一些青年战士挺而走险。由于青年战士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不协调,常常使得他们思想简单,做事鲁莽,自控能力差。他们有的为贪图一点蝇头小利而贩卖武器装备,有的为图一时痛快而大打出手,有的则因盗窃不成而杀人灭口。
(六)性格暴戾、粗鲁孤僻
我们对犯罪军人进行了性格方面的调查,发现性格缺陷是青年官兵犯罪的一个重要心理特点。某部干部孙某某性格十分暴躁,攻击性强,不能容忍一点委屈,一次只因听到韩某某说他不是好东西,便对韩破口大骂,盛怒之下竟拔出手枪,对韩连开两枪,致韩当场死亡。某部战士刘某,性格古怪孤僻,既不原意与人讲话,也不原意与人交往,但内心对其班长的意见很大,认为班长只会指手划脚。一次,班长又当众指责了刘某,并不容许刘辩解。刘某觉得恶气难消,当夜将班长打死。从某部13名犯有杀人罪的情况看,性格粗鲁暴躁的有6人,性格古怪孤僻的有5人。
二、犯罪心理的形成
青年官兵产生违法犯罪心理并实施犯罪行为,原因是复杂、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是主客观多种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市场经济的负效应是少数青年官兵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强烈地冲击着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信念。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反差拉大,少数青年官兵产生了强烈的失落感,穿军装土气,学雷锋傻气,“傍大款”、“比阔气”才洋气,从而导致人生坐标错位和目标追求出现偏差。19名侵财犯罪人员犯罪原因剖析时,有11人自己认为,心理不平衡和盲目攀比是诱发他们暴力侵财犯罪的主要原因。盗窃犯朱xx,面对满面红光、西装革履、一掷千金的暴发户时,摸摸自己羞涩的袋囊,感到个人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失去了往日争当先进典型的光荣感、责任感,增添了严重的失落感和危机感,终于由先进典型沦为阶下囚。
商品社会金钱功能的增强,加剧了一些人的心态剧烈躁动,不惜一切追逐金钱。少数官兵信奉“金钱能通神”,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及时行乐”有相当的市场。于是,为了追逐金钱不惜挺而走险,破釜沉舟,葬送自己的前程。某部排长李xx,以帮助战士提干为名,骗取两名战士15000元,用于赌博,为销赃灭迹,逃避还钱,•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将两名战士和一地方女青年杀害。
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和贫富反差的加大,使少数官兵贪图享乐,不遗余力追求畸形消费。相当多的“两劳”人员把个人的物质需要尤其是生理需要摆到了首位,疯狂地追求享受享乐。有的热衷于进入高消费、高档次的场所寻欢作乐,有的沾染了赌博、嫖娼、吸毒等恶习,过着极为放荡的生活,有的效仿带有暴力、色情和凶杀的影视书刊故事情节,不择手段地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某部志愿兵金xx,因经常迷恋和祟尚故事情节里的“骗术高手”,挖空心思地琢磨和探求骗财之道,他编造了“有个酒店小姐捡到10万美元,想以1:1•比例兑换人民币”的谎言,骗取了某业务部职员何某的信任。何某为达到能兑换美元的目的,曾两次借给他4万元人民币。金xx•对骗来的钱大肆挥霍,多次进入高档酒店、卡拉OK歌舞厅,为三陪小姐买金银首饰和高档服装,并为其租房长期姘居。在入不敷出、债台高筑的情况下萌生恶念,持刀将何某杀害,并抢劫现金6万元。
(二)家庭环境与教育的缺陷是形成不良人格的基础
人格是在日常生活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家庭环境对人格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良的家庭环境与教育,会使人形成不良的人格,甚至导致违法犯罪心理的产生。一些青年官兵违法犯罪心理的形成,与最初家庭教育的严重缺陷有直接关系。
家庭教养方式的不科学,阻碍了子女心理走向成熟的进程,甚至培育了违法犯罪的心理基因。有的家庭对子女过于娇惯、溺爱,使其养成好吃懒做和自私排他的品行,有的家长不能及时管教和疏导,反而纵容,以至入伍后,专横、霸道、逆反,不服从管理,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某部战士甄洪雷,与他人合伙抢劫、杀人。被判刑后他说:“我这个人生性就是想干啥就干啥,在家惯了,做事从不考虑什么后果。如果这次不抓着我,不知下次我还要杀多少人呢?”
家庭变故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及个性的发展,甚至成为犯罪心理滋生的土壤。家庭父母双亡,单亲家庭,父母离异等,都会对个人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一些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者易从此消沉,消极对待人生。这不仅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诱发犯罪心理产生的重要原因。
家庭期望值过高,使得部分青年官兵心理负荷过重。有些人由于无法实现家庭的期望值,便破罐子破摔,通过制造事端,进行违法犯罪,来发泄不平衡的心理。罪犯胡波因“上军校、当军官”的美好愿望没能实现,便谋划劫机外逃,企图制造重大政治影响,最后导致自己铛锒入狱。
•品行不端的家庭成员,会对少数官兵产生非常严重的消极影响。一个杀人犯的母亲在看望即将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的儿子时,曾说过令人意想不到的话:“儿子,你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直走下去吧!妈妈从前乃至今后都不会怪罪于你的.....。”某部战士罗xx•在休假期间,在他姐姐和姐夫劝说下,两次到四川成都市劳务市场参与拐卖打工女青年的犯罪活动,最后,他和他姐姐都被绳之以法。
(三)不良管教环境和风气,是犯罪心理形成的具体诱因
管理教育方法不当,单位小环境不好,对犯罪动机的形成起着推动、暗示、刺激的驱使作用,使个别人萌生犯罪意识并外化为犯罪行为。
青年官兵正处在青春期,情绪情感容易冲动,受到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压抑,容易导致心理失衡,步入极端。有的单位不注重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依法治军的特点和规律,一味采取罚、卡、压、禁、堵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方法,致使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弱的战士难以接受,导致不良后果的发生。某部战士洪xx,想通过非法途径入党,当他从别人手中弄来一套空白的党表时,被排长赵xx发现。赵对洪的行为多次公开批评,并暗示洪“有他在你就别想入党”。洪xx几次想私下找他认错,都被拒绝。洪感到排长是在耍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便嫉恨在心,产生报复念头,持板斧将在寝室睡觉的赵xx砍成重伤。
对青年官兵忽视心理教育,难以及时、准确诊治心理上的疾病,在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心理的发展。一些基层单位忽视心理教育,对心理教育在思想认识上存有盲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生命线,部队官兵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完全可通过管理工作和思想教育解决的,因而忽视心理教育,使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不懂得心理知识,遇到矛盾不会采取恰当的方式或方法来解决,使矛盾复杂化。有的不能对症下药,及时治疗战士的心病,将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来对待。特别是当战士由于许多外界因素影响已经出现心理障碍的情况下,许多干部不认识心理缺陷导致战士出现的情绪变化,反而简单地认为是“压床板、泡病号”,是有思想问题,结果因误导误教,采取加压措施,使战士人格受辱,自尊心受挫,心理压力加剧,酿成严重的后果。
对青年官兵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及时做化解工作,容易导致其在犯罪心理的驱使下行为失控。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地方机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社会矛盾冲突增多,必然冲击和影响着部队官兵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一些官兵因家属下岗,婚恋受挫,家庭宅基地被占等涉法问题的出现,容易因处理不及时或不当,酿成案件的发生。某部干部吕茂荣的妻子,因所在单位的场长代某以下岗等条件相要挟,对她长期霸占。吕为此精神上受到压抑。在担心打官司打不赢,说理又说不出而力不从心的情况下,曾两次预谋杀人都未被单位发现。结果,在时机到来时,他持刀将这名场长杀死。
青年官兵所处的小环境不好,风气不正,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容易成为犯罪心理产生的“温床”。一些基层单位存在的权钱交易、随礼送礼、侵占公物、乱拉关系等不正之风,已成为诱发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基层干部处事不公,以权谋私,在入党、入学、提干、转志愿兵、学技术等涉及战士切身利益热点问题上,收受战士的礼物,严重挫伤了战士的上进心,导致矛盾激化。个别战士为了达到个人目的,没有钱到处借,以至债台高筑,有的因还不上债就琢磨着歪门邪道捞钱。某部战士王xx因抢劫、杀人被军事法院判处死刑。他在法庭声泪俱下地陈述:“连队入党需花钱,请假回家也要花钱。我想入党,指导员说得花钱,我当时很生气,就私下向其他战士打听,结果他们都说花钱了,至少200元钱......。我请探亲假,•连队干部以要走的人多、训练任务重为由不许,我无奈给了他50元钱,这才放我走。我在回家赌博输钱后,才执意抢钱的。”
(四)人格存在缺陷,思想基础薄弱,是形成犯罪心理的主观基础
重大恶性案件,激情犯罪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类人员大都具有人格缺陷,容易爆发激情,导致认识能力下降,自控能力减弱,行为冲动性、攻击性增强。
人格缺陷在青年战士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类人思维偏激,感知片面,分辨是非、善恶能力差,实施犯罪动因简单,对行为后果缺乏预见性,易受他人合伙作案,犯罪手段残忍,危害严重。军区部队在1993年至1997年四年间发生的未满18周岁的59名战士犯罪中,因追求吃喝玩乐而盗窃、抢劫作案16起,占52%;因与他人发生口角而导致故意伤害等突发性案件7起,占23%;因受报刊杂志情节吸引而简单模仿的强奸、绑架勒索等案件8起,占26%。
少数青年官兵思想基础差,不善于以道德和法纪观念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至在不良的外界诱因剌激下极易形成犯罪心理。一些青年官兵忽视思想改造,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乐于接受社会消极的东西,法纪观念淡薄。因此,思想基础不牢,法纪观念不强,道德品质不高是少数青年官兵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消除犯罪心理,搞好“两防”工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犯罪心理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不良心理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要搞好“两防”工作,必须从矫正不良人格开始。
(一)矫正不良人格,消除滋生犯罪心理的土壤
我们对军区102名犯罪劳改人员,某师炮兵团120名没有经过心理教育和训练的官兵,16集团军高炮旅120•名经过心理教育和训练的官兵,进行了艾森克人格测验和精神卫生自评测验对比分析,发现三组人员在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性向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调查中所有犯罪劳改人员的犯罪动因都能从心理因素中找到答素,而心理问题的发生数量和程度,没有经过心理训练、心理教育的官兵明显高于经过心理训练和心理教育的官兵。
因此,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搞好心理常识的普及,加大心理教育的力度,把心理常识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善于发现不良人格者,创设积极的生活环境,进行重点的帮助,及时做好教育和转化工作。要建立健全青年官兵的心理档案,对有严重人格障碍的人要重点防范。
(二)搞好信念教育和心理疏导
少数官兵犯罪心理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密切相关的。研究治军特点规律要主足于社会发展的大成背景,研究预防官兵犯罪心理同样离不开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官兵心理变化规律和特点,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研究新形势下官兵心理轨迹必须紧紧扣住时代发展的脉博。
我们的政治教育必须把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始终放在重要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少数官兵经不起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容易滋生拜金心理、攀比心理和失衡心理。因此,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
面对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冲击,人们的心理更加复杂多样,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搞好官兵的心理疏导。由于青年官兵来自于不同地区、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经历,贫富差距拉大,官兵思想更趋复杂,文化差异大,使不少官兵的心理也呈现出分化的趋势,经济条件优越的官兵容易产生优越心理和排他心理,经济条件差的官兵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嫉妒心理;而家庭父母离异、父母病故、父母形象差的官兵,往往客易产生忧郁心理、激愤心理等等。面对青年官兵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积极疏导,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三)培养官兵健康的心理必须实行综合治理
少数官兵由军人,有的甚至是党员干部、先进典型而变为罪犯,大都经历过复杂的心理斗争的过程。因此,必须对部队小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有利于官兵身心健康的军营环境。
要把培养健康心理与经常性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一道去做。要把培养健康心理与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抵制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影响,加强心理训练,提高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把培养健康心理和整顿不良倾向,净化风气结合起来,坚持对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入伍、休假、入党、当班长、考学、提干、晋职晋衔等热点问题,实行公开、公正、公平,坚决制止请吃、吃请,人情风、随礼风,堵博、公款娱乐,努力净化军营环境,建立健康的人系关系。要把培养健康心理和“八小时”以外的思想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堵塞不健康街头小报、音像制品和马路文化等侵蚀和影响;一方面要坚持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文化活动,陶冶官兵思想情操,培养健康行为。
本季度我对蔡官学校开展督导活动8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跟踪督查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情况;进一步督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督促学校做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迎检工作;督查学校环境、卫生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情况;督促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督导。现就以上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对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技术装备进行专项督查。
10月和11月份,我就义务教育均衡迎国检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蔡官学校进行了专项检查。该校为抓好这两项工作,把环境教育与环保实践活动与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了具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同时该校还大力创建语言文字规范的校园环境,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校园推进普通话和文字应用的标准化,持久深入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切实培养师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用字习惯。
通过学校汇报、查阅资料、访谈教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该校创建的具体准备情况。我认为该校领导高度重视,资料准备充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了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
资料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进一步梳理材料,注重细节的完善和资料装订的美观。
二、继续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督导。
本季度中,按照区教育局的布置和要求,由区教研室牵头,督导室共 同参与对蔡官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检查,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①督查方式和过程
第一.认真听取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报告。第二.查看学校的有关制度、规定等资料。
第三.随机抽取30名学生召开座谈会,向学生进行调查,要求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第四.进入教学区、教室进行实地察看和了解。
第五.将所察看和了解到的情况向学校领导反馈,向学校领导阐明区教育局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求学校尽快整改。
②该校做得好的方面
第一.制度完善、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从总体看,办学行为的规范程度在提高,重视学生学业负担的控制,并实实在在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学部看,小学的办学行为规范程度比中学高,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控制工作比中学做得更好,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更趋合理。
③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和减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第一.初中部存在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的现象。
第二.初中部存在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主要是九年级,如:九年级音乐、美术课有停上现象。
④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第一.学校要积极引导并严格要求教师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必要时应责令有关教师改正错误。
第二.学校要充分认识国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有关课程。⑤总的评价意见:
【犯罪心理第四季】推荐阅读:
青少年犯罪心理11-24
犯罪心理学 读后感07-04
犯罪心理学书籍推荐09-27
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特征11-10
青少年犯罪心理调查报告10-13
关于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心理的调查报告06-25
会计职务犯罪07-08
无犯罪记录承诺07-10
新华社区零犯罪09-19
职务犯罪侦查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