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性:问题、原因、对策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对毕业生施行“统包统配”, 20世纪80年代, 大中专毕业生仍然沿袭“统包统配”就业模式, 教育与就业之间关系是确定的, 即个人接受了什么样教育, 从事相应什么样职业岗位。[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 教育与就业之间确定性关系逐渐地被不确定性所取代。

1 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不断凸显

1.1 毕业生的收入水平不断下降

根据中华英才网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个行业的11700多家企业的调查, 共收集到23000多条应届生的薪酬数据。数据显示, 2005年, 全国应届毕业生的平均税前现金收入为28011元, 2006年下降为26758元, 同比下降了4.5%。而2007年, 企业承诺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为24852元, 比2006年下降了7.1%。[2]

1.2 毕业生中过度教育的现象严重, 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比例下降

Mason (1996) 关于过度教育的严格定义包括两个部分:首先, 大学生的工资和非大学生的工资没有明显差异;再者, 工作并没有充分改变已使毕业生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利用。[3]在我国:在专业上用非所学约占14%以上, 层次上的高才低用约占13%以上, 数量上的人浮于事造成1/3的人才未发挥应有作用。

1.3 毕业生失业或不充分就业现象日益严重

2007年全国近500万高校毕业生中, 至今仍然有100万没有找到工作。另一方面, 2008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559万人, 比2007年增加64万人。明年预计将突破600万人。与经济增速放缓相反, 逐年增加的大学生人数, 给今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增加了许多就业压力。[4]

2 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的原因

2.1 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来分析

赖德胜教授将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分为城乡劳动力市场、国有单位和非国有单位劳动力市场。[5]很多的大学生将城市作为自己的首选之地, 这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深化, 但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和经济体系改革的要求。这与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周期长有关。[6]我国高等教育周期为4年甚至更长, 高等教育的周期性造成了高等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时间差和空间差问题。

2.3 教育与就业不确定性关系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二战以后, 各国加速发展经济, 加速发展高等教育, 是基于经济、民主、知识传播考虑, 各国高等教育的扩张是战后不可避免的重要趋势。我国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 是由宏观社会需求、解决经济困境、走出“应试教育”怪圈等因素形成的一种综合效应。[7]

2.4 高校课程设置同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性有着极大关系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社会大量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 但是大学生供给和实际需求结构却不相吻合。[9]

总之, 造成教育与就业由确定性向不确定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陈平原教授指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朝野上下如何齐心协力, “大学生就业难”将是个长期存在而且无法彻底解决的难题, 教育与就业关系的不确定趋势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

3 教育与就业不确定性的解决对策

3.1 政府部门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上要有所作为

首先, 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的法律、法规体系。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 有关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政府应改变大学生就业方面所采取的相互分割、头痛医头的较为单一的政策取向, 从根本上使大学生就业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9]其次, 提供充分的信息, 保证信息的对称性。因而要规避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性, 最主要途径是各行为主体在决策时要掌握足够的信息。[10]

3.2 高等学校应该采取措施提高毕业生在市场的竞争力

首先, 发挥好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学校应从就业指导中心人员的配备、培训等方面, 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其次, 课程设置合理化。学校应将实践能力贯穿于大学生4年学习的过程中, 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3 毕业生应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首先, 大学生要切实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概念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 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 (ASTD) , 指出其涵盖的16项技能, 包括5个类别:基本胜任力 (阅读、写作、计算) , 沟通能力 (听和说) , 适应能力 (问题解决、创造性思考) , 群体效果 (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 和影响能力 (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 等等。[11]其次, 大学生要尝试着自己创业。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 明年大学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将会有611万大学生毕业, 这要求大学毕业生要有自我创业意识。

摘要:近年来, 我国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 高等教育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 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应运而生, 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性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高等教育自身和课程设置的角度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 对如何更好地解决教育与就业之间关系不确定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就业,不确定性,规避

参考文献

[1] 叶忠.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研究关系的述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

[2] 栾立.全国应届生起薪跌7.1%[N].新闻午报, 2007-09-27.

[3] (英) 克里夫·R·贝尔菲尔德.教育经济学——理论与实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6.

[4] 王金月.金融危机波及高端劳动力大学生就业寒意袭来[EB/OL].http://view.news.qq.com/a/20081116/000028.htm.

[5] 赖德胜.教育与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241~280.

[6] 王开达.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J].交通高教研究, 1994 (4) .

[7] 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3) .

[8] 袁美学.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J].现代商业, 2005 (9) :194.

[9] 纪汉霖, 章惠.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J].科技资讯, 2009 (1) .

[10] 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 2007 (12) :38.

[11] 王萌.美国、日本、德国大学生就业中政府作为的研究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7 (12) :38.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用户培训下一篇:反家暴法施行背景下中国家庭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