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2024-06-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通用8篇)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1

【摘要】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大学管理心理学论文热点问题。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了焦虑心理、挫折心理、自卑心理、依赖心理等不良心理状态。研究大学生择业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形成良好的心态,以健康的身心求职择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使得女大学生在择业心理压力、心理冲突方面较之男大学生更加突出。分析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困扰及其产生原因,同时提出了一些措施以助于解决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困扰。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心理困扰 女

随着高校的扩招,女大学生在其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据有关资料统计,2008年普通高校女毕业生占总人数的44%左右。现实社会中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这就给她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也产生了一些心理障碍。准确把握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主要表现及归因,重视女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社会和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分析

女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有着鲜明的性别特征和独特的成长规律,了解她们的就业心理,引导她们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受到种种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的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相对于男大学生来说更为艰难。妨碍女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而部分女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生活和现实社会的反差

一些从小到大都在被保护的环境中成长的女大学生,尤其是现在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她们希望经过几年的大学的学习之后,能够获得高起点、高回报的工作,过上舒适安稳的生活。她们宁愿暂时不就业也不愿意下降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对未来带着太多的“浪漫”色彩,有时还不切实际,对社会、未来的期望过高,但自身又缺乏积极主动,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出现焦虑不安,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在她们心理上的不平衡感会产生一系列的对于走向社会的不适应,对未来感到失望,对自己失去信心。

2.自负与自卑的交织

由于女性普遍具有自觉、认真、细致、踏实等特点,所以女大学生在学校里备受老师、家长的呵护和宠爱。女大学生凭借自身的实力走向大学,又以自己的聪慧、刻苦和努力与男大学生竞争。比起一般女性,女大学生显得更为自负。自卑是女大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对她们自己的能力或地位评价过低,对社会就业环境十分没有信心,自己瞧不起自己。女大学生的自卑主要是不自信。但有时由于性别原因,女大学生在接受用人单位选择中多受冷落,“宁招武大郎,不要穆桂英”的这种“性别歧视”的越来越严重的现象损害了女大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她们产生“女生学习再好,讲来也难找到好单位”的自卑心理。这样导致女大学生职业的获得过程难度加大,结果所获得的职业往往与她们相对较高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女大学生普遍对自己获得的职业满意度较低。为了逃避这种境地,有些女大学生就是选择了其他出路,如升学“考研”,通过提高学历层次,增加其就业竞争力,而有部分就选择在“大款”、“大腕”面前放下清高,玩起“款爷”的手

臂。

3.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矛盾

目前,我国经历着异常深刻的社会改革,这场变革触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应该说,当代女性面临更多挑战。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双重角色------家庭主妇和职业妇女,她们还承担者三重责任------做妻子、做母亲和工作人员。面对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而造成现在社会上的矛盾,如在社会上的妇女的天职是当好妻子和母亲、妇女的归宿是家庭,而女强人的家庭生活往往不好等等,使得广大妇女包括女大学生陆续谈话自己的社会责任和现代女性的角色追求,往往被动者接受,有些甚至不自觉地拥护这一观念。

4.金钱至上理念促使的实惠心理

一种时下流行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嫁个好老公,少花十年功”寻找富翁、款爷做就业之石或全职太太的心理,体现了女大学生对实惠的普遍价值取向。

二、产生心理困扰归因

1.社会因素

传统观念的束缚及传统教育方式的后果。虽然重男轻女的观念己被现代社会所摒弃,但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仍左右人们。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对女性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造成不少女生对自身性别的自卑。市场经济和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受经济利益驱动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影响,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经济利益、工作范围和社会效果,忽视了才智发挥、事业成就等。

2.学校因素

高校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还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疏导,女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教育还显得比较被动,就业心理咨询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还不够广泛。

3.自身因素

(1)不正确的自我定位走入心理误区。有些女生很难给自己正确定位,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就业时忽视所学专业特点,忽视自身特长,不从个人发展和事业前途考虑,而是盲目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一味追求待遇好、收入高的热门职业。

(2)低职业成就动机导致行为偏差。女大学生虽然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但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职业成就动机却较低,有些女大学生将人生幸福寄托在“找个好丈夫”上,将很多精力放在身材、美容、穿着打扮等外在的形象上,而忽视大学期间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往往显得束手无策,引发心理危机。

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

1.规范就业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制定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法律规范和相应的保护政策,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的职责、义务和权力,为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提供法律保障,使女生就业有章可循是国家不容推卸的责任。在人才选聘上,标准统一,不人为设置性别障碍是社会各用人单位所应尽的义务,以保证女生拥有公平竞争的权力和施展才华的机会,消除女大学生就业的自卑心理。学校要重视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推荐工作,帮助她们掌握择业技巧,学会收集择业信息;提供更多的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女大学生的特长和优点,使用人单位通过学校的推荐,发现女大学生的潜能和才华,从而为女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2.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

针对女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不同年级的教育教学任务,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如对于低年级学生,要重点帮助她们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优势和不足,使得她们树立信心,初步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大

二、大三的学生,可通过开展职业测评、职业培训等途径,帮助女大学生认识各种职业,初步拟定职业职业生涯规划,做好职业生涯决策。对于高年级学生,要侧重于帮助她们进一步修订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现实而正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评价,确定合理的职业定位和务实的择业观,完成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要让每位女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依靠自己的个性与

3.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

聪明与才智、自信与拼搏争得一席之地;使得她们在用人单位面前,用自己的气质与得体的语言和行为,以及扎扎实实的专业知识,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为自己的人生争得一片试飞的天地。

(1)尽快转变社会心理角色,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就业这对女大学生来说绝不仅仅是一次归属的改变,还意味着自身社会心理角色的转变。女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克服自卑、依赖等不健康心理,尽快完成心理角色的转变。

(2)发挥性别优势,正确自我评价,选准职业切入点。尽管女大学生在体质、心理上有许多不足,但女大学生在性格、语言、交往、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比男生略胜一筹,又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耐心细致的特点,因此女大学生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爱好特长等,通过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来拓展知识面,加强实践能力,提高社会适应、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找准职业切入点,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3)积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各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如:转移、宣泄、自我暗示、放松等。在遭遇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排除心理困扰,最终实现合理就业、成功就业。

【参考文献】

1、《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困扰的表现、归因及对策》,潘帆、王婷作。

2、《女大学生就业现状心理分析及对策》

3、《浅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及其调适办法》,贺旭、陆琼作。

09英语(国际贸易实务)1班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2

一“90后”大学生独具的性格特点

1智力发展迅猛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了”这已经逐渐成为了茶余饭后大家谈论学生的“口头禅”, 这也间接证实了“90后”大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90后”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还处在青春期末期, 智力发展正处于高峰阶段, 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全面、思维更加宽广, 对事物的判断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 他们对于接触的事物和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在社会群体中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他们新奇、独特的思想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胡闹”的错觉, 容易被社会误解。

2自我意识极强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 当代“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整个家庭的爱萦绕在他们周围, 使他们无论在做任何事都自认为自己才是核心, 这种与生俱来培养出来的骄傲性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强, 而过分的溺爱使得“90后”大学生的自我拼搏意识、创造意识、求知意识都变得淡薄, 这就逐渐造就了他们丧失了团队意识, 个人观念主义极强, 不利于“90后”大学生融入到社会当中。

3具备实用主义特性

“90后”大学生优越的成长条件使他们缺少信仰, 物质需求的增加使他们越来越“唯利是图”, 他们重视做任何事情的回报比例, 实施简单实用主义, 他们愿意用最简单的方式收回最大化的效益, “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初就已经开始思考今后的就业方向, 而忽略了大学生的本质———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及思想道德修养, 他们更加在乎的是那一纸毕业证书, 而忽略了自我积累, 久而久之就使得“90后”的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就业条件。

4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90后”大学生过度活跃的思维导致他们认识事物容易偏激, 特别是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成熟的时候, 容易被一些其他因素误导, 这样面对当今网络化社会信息爆炸式的涌入, 使得“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可度逐渐降低, 社会道德及伦理意识淡薄, 更有甚者他们甚至对生命的认识也视如草芥, 完全对思想道德没有任何意识。

二当前“9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1中国传统意识对“90后”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尤为严重

性别歧视问题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已经是老生常谈, 但这也确实是影响女大学生尤其是“90后”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 自原始社会之后更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 男女不同境遇的待遇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 在思想根源上一直影响着中国民众。根据对当代“90后”女大学生调查显示, 我国有26%的女大学生与家庭因就业所期待的角色问题发生冲突, 而男权主义更是对女性就业群体具有天生的排斥感, 所以在如今当权者多为男士的今天, “90后”大学生原本就面临极为严峻的就业问题, “9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2在政策法规上对“90后”女大学生就业帮助甚少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招人的重要标准, 他们需求的就业者就是能够为他们创造出更大价值的人而不是人才。基于这种视角下的就业市场只会将男性就业者和女性就业者等同视之, 他们在乎的只是就业者能够创造多少价值, 这样就会造成男性和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同等竞争环境, 而女性的特殊体质因素洽洽成为了她们的短板。女性在生理发展上无论在体力、智力、精力方面都较男性存在缺陷, 再加上女性独有的生理条件制约, 使得她们在就业市场上很难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审视这种情况无可厚非, 但是关键需要国家出台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和体系, 才能够在保障用人单位基本利益的同时, 切实保障“90后”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根本利益。

3“90后”女大学生在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就业

女大学生尤其是“90后”女大学生在身体和生理方面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在心里素质方面女性较男性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欠缺。而一些传统的女性大学生受家庭教育熏陶在思想根源上自我承认与男性间的差距, “女子不如男”的思想扎根在了他们心灵深处, 使得“90后”女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缺乏自信, 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 女性的自身优越感容易让她们产生“自恃清高”的心态, 她们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放大自身优点, 认为自己学识渊博能够胜任更好的工作条件, 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 再加上女性自身怕吃苦的特点, 很多偏远地区的工作都不在她们的择业范围内, 这就使得她们在原本就萧条的就业市场中难以寻得一席之地,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4过于扭曲的价值观阻碍“90后”女大学生就业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显著提高, 人们已经不再满足“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 追求更加丰富、多元化的享受, 这点在“90后”女大学生群体尤为显著。根据网络调查显示, 60%的“90后”女大学生包括家境富裕的学生都难以抗拒奢华的物质享受, 一些不良现象应运而生, 女大学生被包养, 为了时下流行的物品而援交等现象屡见不鲜, 在扭曲的价值观面前, 许多“90后”女大学生逐渐失去自我, 在就业市场中摇摆不定, 甚至被“潜规则”。扭曲的价值观不但影响了“90后”女大学生的未来生活, 还搅乱了就业市场, 使得“90后”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举步维艰。

三解决“90后”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体系、保障“90后”女大学生就业权益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形式的活动都要以健全的制度为依据, 我国要效仿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就业市场制度, 在法律及行政法规方面对就业市场的运行进行限制,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种不足进行制定, 合理裁定和量化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就业要素, 制定出一套公平、合理、长效的就业市场机制, 摒除就业市场中的一切不合理、不平等因素, 为“90后”女大学生创造出一个公平、透明、合理化的就业市场。

2完善对“90后”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校要强化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新时期下的“90后”女大学生更加张扬、叛逆, 她们不再遵循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教育理念, 过分教条的传授只会激起她们的叛逆心理, 教师要放下姿态, 真正融入到“90后”女大学生的心里, 从她们的角度出发, 解决她们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潜移默化地对她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 帮助“90后”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使她们在面临众多就业机会时能够随时抓住机遇, 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

3家务劳动要向着社会化发展

女大学生自身具备的独特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在选择就业单位经过实习期之后即将面临结婚、生子、哺乳、育儿等各种不可避免的事情, 这就使得她们会分散多数的精力, 这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不想看到的, 他们在进行职位选择时是希望将就业者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尽可能的最大化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 因此要想有效解决“90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就必须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 将家务劳动面向社会化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各种积极措施, 组织实施各种活动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 这样能够将女性职场工作者从家务中解脱出来, 使她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 这样能够培养“90后”女大学生良好的工作状态, 这种状态也是用人单位乐于接受的。

4优化“90后”女大学生社会创业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青少年就业困难已经日渐显著, 为了使“90后”女大学生这一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能够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创业之路是极其艰辛的, 对于女性而言就更显得尤为艰苦。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注重对我国当前创业环境的关注, 在净化我国创业环境的同时还要为当代“90后”女大学生创造出一个合理竞争、公平透明化的创业环境, 保障“90后”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为“90后”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强大的保障。

综上所述,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和经济积累的关键时期, 社会竞争日渐残酷, 青少年特别是“9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我们要关注“90后”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 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 注重对其进行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 使她们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 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 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姜爱贤, 孟亮, 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 2008 (11) .

[2]孙丽娜, 蒋晓蒲.关注““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 :27.

[3]张素玲.文化、性别与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国女大学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3

一“90后”大学生独具的性格特点

1智力发展迅猛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来越聪明了”这已经逐渐成为了茶余饭后大家谈论学生的“口头禅”,这也间接证实了“90后”大学生在智力方面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90后”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还处在青春期末期,智力发展正处于高峰阶段,他们看待事物的眼光更加全面、思维更加宽广,对事物的判断具有极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批判性,他们对于接触的事物和人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在社会群体中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们新奇、独特的思想往往会给人造成一种“胡闹”的错觉,容易被社会误解。

2自我意识极强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当代“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整个家庭的爱萦绕在他们周围,使他们无论在做任何事都自认为自己才是核心,这种与生俱来培养出来的骄傲性促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强,而过分的溺爱使得“90后”大学生的自我拼搏意识、创造意识、求知意识都变得淡薄,这就逐渐造就了他们丧失了团队意识,个人观念主义极强,不利于“90后”大学生融入到社会当中。

3具备实用主义特性

“90后”大学生优越的成长条件使他们缺少信仰,物质需求的增加使他们越来越“唯利是图”,他们重视做任何事情的回报比例,实施简单实用主义,他们愿意用最简单的方式收回最大化的效益,“90后”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初就已经开始思考今后的就业方向,而忽略了大学生的本质———强化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及思想道德修养,他们更加在乎的是那一纸毕业证书,而忽略了自我积累,久而久之就使得“90后”的大学生逐渐丧失了就业条件。

4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

“90后”大学生过度活跃的思维导致他们认识事物容易偏激,特别是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成熟的时候,容易被一些其他因素误导,这样面对当今网络化社会信息爆炸式的涌入,使得“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认可度逐渐降低,社会道德及伦理意识淡薄,更有甚者他们甚至对生命的认识也视如草芥,完全对思想道德没有任何意识。

二当前“9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分析

1中国传统意识对“90后”女大学生就业影响尤为严重

性别歧视问题在影响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已经是老生常谈,但这也确实是影响女大学生尤其是“90后”女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主要问题之一。中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自原始社会之后更是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女不同境遇的待遇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在思想根源上一直影响着中国民众。根据对当代“90后”女大学生调查显示,我国有26%的女大学生与家庭因就业所期待的角色问题发生冲突,而男权主义更是对女性就业群体具有天生的排斥感,所以在如今当权者多为男士的今天,“90后”大学生原本就面临极为严峻的就业问题,“9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可想而知了。

2在政策法规上对“90后”女大学生就业帮助甚少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将利益最大化作为企业招人的重要标准,他们需求的就业者就是能够为他们创造出更大价值的人而不是人才。基于这种视角下的就业市场只会将男性就业者和女性就业者等同视之,他们在乎的只是就业者能够创造多少价值,这样就会造成男性和女性在就业市场的同等竞争环境,而女性的特殊体质因素洽洽成为了她们的短板。女性在生理发展上无论在体力、智力、精力方面都较男性存在缺陷,再加上女性独有的生理条件制约,使得她们在就业市场上很难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的角度审视这种情况无可厚非,但是关键需要国家出台一整套完整的社会就业保障制度和体系,才能够在保障用人单位基本利益的同时,切实保障“90后”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的根本利益。

3“90后”女大学生在自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就业

女大学生尤其是“90后”女大学生在身体和生理方面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心里素质方面女性较男性的承受能力也有所欠缺。而一些传统的女性大学生受家庭教育熏陶在思想根源上自我承认与男性间的差距,“女子不如男”的思想扎根在了他们心灵深处,使得“90后”女大学生在心理方面缺乏自信,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女性的自身优越感容易让她们产生“自恃清高”的心态,她们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放大自身优点,认为自己学识渊博能够胜任更好的工作条件,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再加上女性自身怕吃苦的特点,很多偏远地区的工作都不在她们的择业范围内,这就使得她们在原本就萧条的就业市场中难以寻得一席之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4过于扭曲的价值观阻碍“90后”女大学生就业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显著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追求更加丰富、多元化的享受,这点在“90后”女大学生群体尤为显著。根据网络调查显示,60%的“90后”女大学生包括家境富裕的学生都难以抗拒奢华的物质享受,一些不良现象应运而生,女大学生被包养,为了时下流行的物品而援交等现象屡见不鲜,在扭曲的价值观面前,许多“90后”女大学生逐渐失去自我,在就业市场中摇摆不定,甚至被“潜规则”。扭曲的价值观不但影响了“90后”女大学生的未来生活,还搅乱了就业市场,使得“90后”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举步维艰。

三解决“90后”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体系、保障“90后”女大学生就业权益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形式的活动都要以健全的制度为依据,我国要效仿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就业市场制度,在法律及行政法规方面对就业市场的运行进行限制,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种不足进行制定,合理裁定和量化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就业要素,制定出一套公平、合理、长效的就业市场机制,摒除就业市场中的一切不合理、不平等因素,为“90后”女大学生创造出一个公平、透明、合理化的就业市场。

2完善对“90后”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90后”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高校要强化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新时期下的“90后”女大学生更加张扬、叛逆,她们不再遵循传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教育理念,过分教条的传授只会激起她们的叛逆心理,教师要放下姿态,真正融入到“90后”女大学生的心里,从她们的角度出发,解决她们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她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帮助“90后”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她们在面临众多就业机会时能够随时抓住机遇,把握人生前进的方向。

3家务劳动要向着社会化发展

女大学生自身具备的独特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在选择就业单位经过实习期之后即将面临结婚、生子、哺乳、育儿等各种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就使得她们会分散多数的精力,这种情况是用人单位不想看到的,他们在进行职位选择时是希望将就业者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尽可能的最大化以谋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要想有效解决“90后”女大学生就业压力就必须要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根据西方国家的实践表明,将家务劳动面向社会化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各种积极措施,组织实施各种活动促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发展,这样能够将女性职场工作者从家务中解脱出来,使她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这样能够培养“90后”女大学生良好的工作状态,这种状态也是用人单位乐于接受的。

4优化“90后”女大学生社会创业环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就业困难已经日渐显著,为了使“90后”女大学生这一就业市场中的弱势群体能够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但是创业之路是极其艰辛的,对于女性而言就更显得尤为艰苦。政府和社会各界要注重对我国当前创业环境的关注,在净化我国创业环境的同时还要为当代“90后”女大学生创造出一个合理竞争、公平透明化的创业环境,保障“90后”女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90后”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强大的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和经济积累的关键时期,社会竞争日渐残酷,青少年特别是“9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我们要关注“90后”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注重对其进行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使她们能够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寻求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姜爱贤,孟亮,刘桂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11).

[2]孙丽娜,蒋晓蒲.关注““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7.

[3]张素玲.文化、性别与教育:1900-1930年代的中国女大学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与分析 篇4

文秘专业是新起的专业。文秘主要学习应用办公软件、公文写作、商务礼仪等。学习文秘专业的大学生将来从事的行业很多,但是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自2003年以来,当我国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就业市场后,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2009年12月,某学院对2010年毕业的女大学生生进行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观调查。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当前女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观,研究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及当事人参考。本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女大学生的“自身素质”、“就业意愿与预期”、“就业价值判断”及其“就业面临的困难”和“实际就业的感受”等。本次调查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0份,对得到的信息做了一个统计分析。针对这一情况,我做了调查与分析。有利于将来,文秘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

文秘专业大学生的现状。我做了市场调查,做出的结论。就这个结论,做出自己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女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中,有65%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较有前途,而不是很有前途,说明她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是相当满意,根据女性心理推测,她们更多的是因为这个专业是自己所学专业所以才去爱它,而不是因为爱才去学,这就存在一个兴趣问题,而接下来的问题是“你选择现在所学的专业是因为什么?”只有20%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我喜欢这个专业”,而65%的女大学生选择了“服从调整”或者是“父母选的我服从”,这就说明大部分的女大学生选择的专业并不是自己真心喜欢的,所以问到认为自己的专业技能如何的时候,多数人选择了较好,而不是很好。

综上可见,女大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来学习的兴趣,所以这个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强迫学,而不是自愿学,不管是自己强迫自己还是他人。

二、女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本次调查主要关注毕业生就业求职必须面对的三大选择:“到哪里(地区)就业?”、“选什么单位就业?”及“要求多少薪酬?”。

1.女大学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

对就业地区的选择,在被调查者中,有65%的女大学生都选择了在中等城市就业,15%的女大学生选择了大城市,10%的女大学生愿意在父母家所在地工作,另外10%的女大学生喜欢在沿海城市工作。这表明女生对就业地区的选择范围并不狭窄,并且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女生毕业后,较多选择在生源地就业,也就是回家乡就业。

2.女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

本次调查将就业单位划分为政府机关、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务员、合资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和其他等类型。改革开放以来,在人们的就业观念里一直有着在外企工作就意味着高薪但不十分稳定,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收入不高但工作稳定的认识。本调查数据显示,有50%的女大学生选择了在国家机关工作,这一方面说明稳定对大学生选择就业单位的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这与政法院校开设的专业也有很大相关。此外,有35%的女大学生选

择了在外资企业就业,这就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认为外资企业的待遇高于中营企业。还有15%的女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

3.女大学生对第一份工资的期望值

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薪期望是劳动者的自我标价。在被问及收入底线时,女大生的工薪期望都主要集中在1000—2500元之间,但是具体分析,女生主要集中在1000—1500元,占49%,在1500—2000占30%,在2000—2500元仅占9%;可见女大学生对工资的期望并不算太高。

4.女大学生对选择就业单位考虑的因素

在择业时,女生对选择就业单位会着重考虑哪些因素?

女生重点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职业稳定、升迁机会、收入、能运用所学知识、压力、挑战性。

从调查数据显示,60%的女大学生把个人的发展空间大小做为择业的标准,有20%的女大学生将工作的稳定与保障性放在了首位,另外20%的女大学生把薪水的高低做为选择就业单位的选择标准。

三、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

1.在校期间得准备

绝大多数女大学生是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走完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据我们调查所得,女大学生比较心细,会想到很多方式去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

(1)理论知识方面

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与方向,有的看过有关求职就业的指导书,还考过与职业相关的技术证书,接触并请教有相关经验的人,向相关单学习等,而且平时还注意搜集就业信息,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

(2)实践方面

在校期间很多女大学生都在利用课外时间去打工,做企业兼职,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也提前对社会有了一个大致了解,毕业后不会看到社会而茫然。

女大学生做得这些准备对以后的就业非常有帮助,因为现在的社会,能力是第一位。她们有的在在校期间都已经开始努力地去采取各种媒介去了解就业信息,人才网站、招聘会、人才市场等都有她们的足迹。

2.女大学生在就业中的优势

在问到认为身为女生,自己在就业中所占的优势时,50%的女大学生认为工作热情是她们的优势,也有相当一部分有选择了相貌和容姿,还有少数女大学生选择了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

3.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失利的因素

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求职失利是因为自己社交能力不强,还有的认为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还有一些因素,像依赖心理严重,太过挑剔,就业政策不详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传统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在中国,有几千年“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传统,传统的性别依附观的残余影响至今支配着许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录用。性别歧视已经成为女大学生就业中很大的一个问题。

通过上述对女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困难的分析可见,女生所做得准备并不比男生少,而且个人素质也高,女生就业与男生相比处于劣势;女大学生就业面

临的最大困难是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急需的帮助是需要政策禁止性别歧视;传统观念和生理差异因素则是女大学生就业主要的两大障碍。

四、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

1.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1)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员工实行性别配额制。在就业领域,基于男女平等原则,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女性就业权的实现。建议在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录用人员的相关规章中增加规定:根据男女平等原则,为保障男女两性平等地实现就业权,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实行性别配额制,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宜由妇女承担的工作岗位外,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招聘男女员工。在这方面国家机关应当身体力行、率先垂范。

(2)立法禁止就业性别歧视。我国流行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男强女弱”等传统性别依附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残余影响。除继续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外,还必须立法明确禁止对妇女的就业性别歧视,包括在就业领域禁止带有性别歧视的招聘启事和以性别为由不录取女性等,创造一个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以利益导向机制引导企业平等地录用女性员工,有利于消除生理差异因素给女性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尽快将政府应当承担的有关社会保障责任如生育保险责任从用人单位中转移出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企事业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追求效益优先。如果继续让单位承担女职工的生育保险责任将增加单位雇佣女工的成本,在相同条件下用人单位当然更愿意选择男性。因此,女职工生育保险责任由单位承担改为社会承担,是增加女性就业机会,保证男女公平竞争就业的重要保证。如2001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部分消减了因员工性别不同造成的生育负担畸轻畸重的不合理现象,相对弱化了用人单位的性别偏好。[3]

2.对女大学生的建议

(1)女大学生当自强。这就是说,女大学生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总体上看虽然女性就业比男性困难,但从个体上看,如前所述,在被调查者中有许多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于男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从实际看,即使女大学生受未来的结婚、生育等因素影响,但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女大学生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

(2)女大学生可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工作单位。目前,我国由于高校扩招,每年的毕业生不断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法学专业毕业的女大学生,除选择竞聘司法人员和国家公务员外,各行各业中还有许多职业适合女性,所以,她们可以从当前我国就业情况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

3.对用人单位的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改变传统的“男比女强”的用人观念。我们都应该认识到,在现代社会,高素质的优秀女性人才越来越多。这是因为,一方面女性自身素质在不断地提高,另一方面就业环境在不断地改善,这些都使女性就业中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少。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的开放、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新企业以及更适合女性的新职业、新岗位,女性雇员与男性雇员的差别正在不断地缩小。所以,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观念也应当更新,应以“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取代“男比女强”的旧观念,实行因才选人、因才用人,才能使更多的女大学生能够被用人单位录用。

4.对学校的建议

为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建议学校应采取以下措施:

(1)应注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为顺畅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应注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2)应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3)应大力向用人单位宣传和推荐女大学毕业生。

(4)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1995年3月12日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第14次全体会议通过的《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行动纲领》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5

一、引言

随着高考扩招,我国的大学生数量激增,导致供过于求,大学生也再不是稀缺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了21世纪影响中国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在这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劳动就业问题以外,还附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问题[1]。这严重违反了就业平等权,并且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变形扭曲,已经成为了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分析,探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目的在于探讨有助于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相关对策,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一、就业歧视相关定义

1、《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一条规定“对妇女的歧视一词指基于性别而做的任何区别、排除或者限制,其作用是为了妨碍或者破坏妇女基于男女平等、无论已婚还是未婚享有的人权和基本自由”;

3、就业性别歧视,在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首先提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

4、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女大学生的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在录用大学毕业生的各个环节中,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生或提高对女生的录用标准而导致女生平等择业机会的丧失及其他损害的情况。

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我国高校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

孙慧敏;田保状;张小村;张安涛

1、刘秀英、孙水裕、金更欢(2009)认为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女大学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许多被调查者指出,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明确要求“只要男生”或“同等条件下男生优先”。在同等条件下,男生签约率明显高出女生8个百 1

分点。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在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求职、应聘中,超过半数的招聘单位提出“只要男生”的要求,甚至一些国家政府部门、银行、高校、医院、报社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也在招聘中明确提出“只要男生”,使同样具有应聘资格的女生失去竞争机会

蒋婵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女大学生就业率低,(二)女大学生就业存在性别歧视,(三)女大学生就业质量低,(四)女大学生就业缺乏保障。

蒋婵:“女大学生就业与构建和谐社会”,广西党史(理论版),2006,(11)

(一)医疗保障覆盖面小

曾俊、黎玉芹①(2009)认为城乡二元格局的形成和城乡社会医疗保障出现的巨大差别,使全国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比率变小。从社会医疗保障覆盖面看, 城镇已达到98 % ,农村只有10%。与国际比较,小康型国家享受社会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已达83% ,而我国只有37%。

(二)医疗市场管理混乱

马睿宏②(2009)在文中指出我们国家在医疗体制改革中,由于淡化了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原则,一些部门和地方套用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改革规律来指导具有特殊性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导致医疗事业的发展经费不足和体制、机制的扭曲,使公立医院的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治理机制都不符合公益性要求,让医院自己在市场上生存的政策,刺激了医院的盈利动机,扭曲了医疗服务的价格机制,导致供给诱发需求和药品价格的虚高,致使改革效果不理想。正是由于这种不合理的机制使药价越来越高,形成“以药养医”的格局。

我认为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有待解决的问题,除了上述作者提到的医疗覆盖面小和医疗市场混乱这两个方面外,还存在一个很显著的问题是社会统筹程度低以及财政对医疗资源的投入不足等。

三、神木县“免费医疗”制度的分析 ①曾俊、黎玉芹:“浅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

②马睿宏:“浅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7期。

(一)对“神木模式”的不同观点

这项惊动了全国的医改,各种褒贬不一的意见也开始纷至沓来,有人为其鼓掌叫好,认为神木县实行免费医疗为医疗体制改革闯出了一条新路,在全国树立了榜样。有人说这是一场闹剧,有舆论指责此项措施是“乌托邦”,是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并规劝神木县与其不现实地推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不如脚踏实地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余晖③(2009)认为,与国家新医改方案相比,神木模式在框架设计上并没有制度上的创新,亮点主要体现在对重大疾病治疗的较高封顶线以及财政补贴远高于新医改方案中设定的补贴标准上,这是政府基于自身雄厚财政实力做出的一种增加医疗投入和医疗保障力度的尝试,不应理解为全民免费医疗。另一方面,在免费激励下,医生和患者都存在一种过度占用政府财政享受医疗服务的倾向,这种合谋会带来逆向选择,财政入不敷出,无法维系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最终政府会陷入两难境地,继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财政将更加难以为继,而一旦降低,会引起更大社会问题。“国家新医改方案走的是全民医保道路,政策基调在于加大对医疗服务的投入。不是全民免费医疗的路子。”余晖指出,考虑到我国国情,走全民免费医疗虽然能够最大范围地体现公平性,但其在效率上存在巨大的道德风险,可能会带来财政方面无以为继的后果。

但是我认为神木“免费医疗”模式有其肯定的一面,“神木模式”基本实现了全民医保的制度公平,当地政府履行了对公共事业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科学的健康及卫生服务管理模式和有效的医疗费用控制机制。同时明确了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

(二)神木免费医疗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思路

1.“免费医疗”存在的问题

梁琦④(2010)在文中总结了神木免费医疗存在的问题。由于“看病不花钱”,患者蜂拥而至,定点医院病床爆满,住院需要排队、找关系,医院的病床也一直加③

④代松阳:“理性看待神木‘全民免费医疗’”,《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5月11日 梁琦:“浅论免费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对‘神木模式’的思考”,《南方论刊》,2010年第3期。

到了走廊上。甚至出现有些人小病大治,另一些重病患者却因没有床位而住不进医院。政策实施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住院病人达到高峰,与同期相比增加了30%。再看政府报销的医疗账单,3月份(第一个月)为960万元,四月份(第二个月)为1270万元,增长幅度超过32%。

2.完善的措施

王梅⑤(2009)认为针对神木医改如何完善相关的制度设计从目前来看,一些可行的选择包括:

第一、实行单病种付费制度。

第二、扩大定点医院的范围,在定点医院的选择中应充分发挥民营医院的力量。第三、在定点医院中引入竞争机制。

第四、建立分级医疗体制,层层转诊制度。

第五、统筹兼顾,同步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实施免费医疗所导致的病床爆满问题,可以参照英国的二级医疗体制。Alain C.Enthoven⑥(2000)认为国家保健服务体制应鼓励医院成为独立、自治的法律实体,将获得由卫生部门提供服务的地区的居民收入。它鼓励普通医生的做法,将大到足以接受管理的服务,提供基层医疗服务以外,包括门诊服务,并择期手术的范围扩大计酬支付责任。

综上所述,虽然我认为神木医改的大方向值得肯定,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这项改革举措还存在很多问题,从目前来看,完善制度设计是当务之急。同时我认为神木“免费医疗”体制在未来的改革中可以借鉴英国模式建立分级医疗体制,并且提高政府财政投入的均等化,坚定不移地推行医药分离制度,最后要加大风险监控,从制度上规范公众的道德风险。

⑥王梅:“‘神木医改’之争”,《理论参考》,2009年第6期。Alain C.Enthoven:“In Pursuit Of An Improving Nationa Health Service”, British Health System,2000

参考文献

[1]潘玉云、康端:“全民免费医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社会保障》,2010年第1期。

[2]梁琦:“浅论免费医疗中的道德风险—对‘神木模式’的思考”,《南方论刊》,2010

年第3期。

[3]马睿宏:“浅谈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生产力研究》,2009年第7期。

[4]代松阳:“理性看待神木‘全民免费医疗’”,《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5月11日。

[5]曾俊、黎玉芹:“浅析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19卷第1期。

[6]王梅:“‘神木医改’之争”,《理论参考》,2009年第6期。

[7]周政华,“神木医改背后”,《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19期。

[8]鲁元春:“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北京大学校长基金论文集》,2003年。

[9] Alain C.Enthoven:“In Pursuit of An Improving Nationa Health Service”, British Health System,2000.[10]Rudolf Klein:“Why Britain Is Reorganizing It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Yet Again”,British Health Service,1998.自从普通高校扩招以来,在校注册大学生总量在增大,女性的比例相对上升。

就业压力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在劳动力市场中,女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就业难的问题。据江苏省妇联针对本省《妇女权益保障法》实施十周年情况进行的专题调研显示,有80%的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有34.3%的女生有过多次被拒经历。在同等条件下,男生

论文女大学生的就业分析正文 篇6

绪 论

近年来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显得尤为严峻,且前段时间金融危机的到来又使就业形势空前的严峻。给当代大学生造成极大落差和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女大学生面临的困难远远大于男生,所以分析在新形势下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女大学生如何发挥优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择业,寻找调适方法对促进其顺利就业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第 2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一、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及原因

(一)现状

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法》的实施,女大学生占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增大,已达44%左右。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个阶层关心和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大学毕业生就业体制改革为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平台。通过双向选择,很多大学生找到了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但是部分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女性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其主要特点表现在就业率偏低、就业层次偏低、录用标准偏高等几个方面。

1、就业率偏低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双向选择”又为广大大学毕业生提供了灵活的就业体制。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出现了一些不对等现象;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人才供用双方对人才标准要求不一致,以及人才市场的管理失控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性别不平等的现象尤为突出。女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9年全国大学生共有610万之多,其中有310万人没能及时就业,而这310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女大学生。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已达46%。但是,据最近厦门大学的一个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就业机会只有男生的87%。女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56%)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大学生,只有3家表示愿意找女大学毕业生。

2、就业层次偏低

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除了就业率偏低外,还表现为就业层次偏低。一些高校毕业生画出了这样的等式——“女硕士生等于男本科生”,“女博士生等于男硕士生”。据厦门大学女性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9届本科毕业生中,88%的女生认为在找

第 3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工作中,劳动力市场没有向她们提供数量平等的就业机会和与能力相符的工作岗位,致使一定比例的女大学生或找不到工作,或被迫就地应聘,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均低于男生。除此之外,女大学生就业质量偏低还表现在用人单位降低对女大学生拟付的工资水平,形成女大学生不合理的就低上岗。

3、录用标准偏高

女大学生就业率偏低和就业层次偏低的现状,其实是由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在录用标准上的男女不平等造成的。不少用人单位打着人尽其才、用人所长的口号,其实在真正录用人才时对男女二者却持不同的标准,大多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的要求苛刻,而且标准高。同一岗位,本来男女性均可胜任,但往往女大学生先败下阵来。尽管女生的学业成绩、表达能力等方面均强于男生,但用人单位选择的仍然是男生。用人单位对女大学生过分的要求和潜意识的排斥,人为造成录用女大学生标准提高、门槛提高的结局,将不少优秀女大学生拒之门外,这一现实让不少女大学生感到困惑和盲从,内心充满着无奈、怨言。正如北京师范大学编辑系的毕业生小徐所说的:“过去听到师姐们抱怨女生找工作难时,我还不以为然,认为可以凭自己的实力消除用人单位的偏见,现在经过半年的求职生涯后,我才知道,作为女生,找份工作有多难。”其实,小徐是一个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如果她是男生,或许她不会经历那么多求职坎坷。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之间似乎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同一岗位,男女毕业生同时竞争,女生要取胜,必须在能力、学历、经历、经验、学识水平、性格、甚至于外表形象等方面比男性竞争对手要强很多才有优势,否则遭遇败北理所当然。这就是说,男女两性在职业岗位的天平两头,女性这一边原本轻一些,必须要附带一些高出男性的条件作为砝码加上去,才能使人才天平向女性倾斜。在此,暂不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至少我们对这一现状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少女大学毕业生因为用人单位潜意识排斥女性,人为抬高录用女大学生的门槛,使得不少女大学毕业生领教了落聘的痛苦经历,遭受了多次不公平的境遇。

(二)原因

从就业现状容易看出女大学生就业有多方面的困难,其原因有社会传统意识、工作岗位的福利待遇以及女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

第 4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1、传统的社会性别歧视以及对性别不平等角色定型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性别歧视的深刻烙印,在腐蚀和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了贬低和压抑女性的陈腐观念定式,给女大学生顺利就业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

其一、社会偏见使女大学生就业空间狭小。从就业的政策机制来说,也存在一些不够完美的地方,与“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相配套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的法律手段还显得乏力,女性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质没有完全被人们所认可、接受和保护,相反成了用人单位挑剔的把柄。社会中对女生存在普遍的偏见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认为“女生智力不如男生”。当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男女性在生理机制上并无明显的差异,也没有优劣之分,除一小部分智力超常和低下者外,75%以上的人的智力都处于常态分布,不存在男性天生在智力上优于女性的问题。“女性没有男性能干,意志不坚强,承受能力差”。逐渐出现所谓的“性别职业”,把女性可以从事的职业限制在教师、护士、办公室秘书、助理、家政服务、环卫等工作范围内,而竞争强、待遇优的高层次岗位则成为女性的禁区,成为女性难以进入的所谓的“男性领域”。

其二、传统观念与大众传媒压抑女性就业发展。传统的性别歧视作为社会的潜意识,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女大学生毕业在就业中“不需要理由地”处于劣势。人们一般都认为女性的工作能力总是弱于男性。虽然我们现在不再狭隘地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对女性的家庭角色期待仍大于社会角色期待。尽管社会发展要求女性具有事业心和竞争精神,但当女性在职场中、在社会生活甚至在政治生活中与男性一起竞争时,却会遭致许多非议和诘难。

2、女大学生狭窄的择业理念

女大学生倾向于选择语言类或服务性的专业,以从事具体事务性的、与语言和形象思维有关的工作。专业结构的局限使女生就业适应面窄,也造成了这些职业领域的拥挤。女性角色的传统定位和男强女弱的社会论调,在一定程度上使女大学生内化为自己的价值标准,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抑制了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很多女大学生,眼睛盯准那些跨国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以及一些工薪高、环境优、前景好、轻松自由的

第 5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岗位,就业期望过高,就业观念陈旧,对那些最需要人才的西部、农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单位不感兴趣,缺乏艰苦奋斗、创新奉献的敬业意识和职业理想。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现实。我认为现在女大学生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一部分,还多少带有女性的一些优劣,如心理脆弱、胆小自卑、依赖保守等也给当今不少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社会上对女职工享受福利待遇的偏见

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实际情况来看,通常女性雇员要比男性雇员提前五年退休,而女性的预期寿命一般还比男性长,更重要的是女性职员由于其生理特征的特殊性,请假期间会耽误一些工作,而且国家规定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还不能少,所以雇佣女性员工意味着额外福利成本支出会相对多一些,这也是用人单位偏向男性的一个因素。

我个人认为,女大学生们为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被用人单位看重,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有效的方法来面对求职的种种困难。

第 6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二、女大学生就业优势分析

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女性的一些特有优势,为女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干好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语言能力优势

人们一般认为,男性理解空间的因子一贯是出色的,在数学、几何、逻辑推理方面,男性表现比较突出,而女性一贯优越的是语言因子,女性语言表达比男性发育早,在语言的流畅性、语法、造句、阅读能力等方面,也是女性较为出色。对大脑功能区域化的研究表明了女人的语言功能区不止一个,在大脑受伤时,男性只在左侧受伤时才出现语言错乱,而女性任一侧大脑前叶受损都会发生语言错乱。而在口吃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远远高于女性。20世纪90年代对于脑功能区域研究的另一结果证实,男人主要运用左脑进行交谈,而女人运用左右两侧大脑,女孩的大脑左侧发育得比男孩快。这也就意味着女性学说话比她的兄弟们早而且好,更早地学会读书,更快地学会外语。记得在大学期间,参加过几次大学联谊,在演讲赛上,大部分参赛选手是女生,并且得奖选手基本上是女生,由此说明,女大学生由于具有天生的语言功能优势,所以女大学生运用语言词汇的能力强于男大学生,在语法、阅读能力等方面更为出色。一般来说,女大学生从事文字整理、编辑、翻译、播音员以及教育、接待洽谈等工作,更能发挥其特长。

(二)沟通能力优势

女性在情感的表达和感知方面具有与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女性比男性富于情感,直观能力强,对事物的观察力更为细致、敏锐到男性所不能感受的东西。女性还善于扑捉身体语言、口头信号、音调及其他感觉刺激中的微小信息。

对身体语言的研究表明,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有60%-80%的信息是以非语言信息传递的,语言信号仅占20%-30%,另外7%-10%是语汇。女性敏锐地收集分析信息,她的两个大脑半球之间信息传递迅速,使她精于理解这些语言和视觉信号。在听觉上,女性也比男性敏感,女性对色彩、声音等方面的敏感度比男性高40%左右。由于女性感知能力强于男性,因此女性在与人沟通、寻求合作、实施人性化管理方面比男性容易获得成

第 7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功。近年来,在管理学界有一种说法,女性化的领导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21世纪,权威型、命令型的领导模式必将被人性化、情感型的领导模式所取代,而女性由于具有感情细腻、善于观察、长于沟通的心理特点并善于把这一优势融于管理中,形成女性独特的管理风格,因此容易获得成功。

女大学生是女性群体中的佼佼者,她们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并且温柔、和蔼、容易与人相处,感情丰富且善于体谅别人,在社交场合或工作协作中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在就业市场中有其独特的长处,这一优势有利于从事公关、行政管理、办公室、商务洽谈、旅游餐饮、外贸、文秘、传媒、it行业等领域的工作。

(三)忍耐能力优势

女性的性格特质决定着其具有较强的耐性和柔韧性,这主要与其生理心理特征有关。有研究表明女性的攻击反应比男性低,一般引起男性愤怒的事情,往往也只能引起女性的焦虑。悉尼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当遭遇到潜在侵犯时,74%的男性用侵略性语言和侵略性肢体行为来解决问题,而78%的女性则会避开或者以谈判解决。据最近交通部门统计结果显示,在交通灯前92%的乱按喇叭的事是男性驾驶员干的,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的施暴者往往也是男性。由此可见男性比女性具有攻击性,女性表现出比男性更好的忍耐性。暑假期间,我的一个同学作为一名女大学生在某食品公司实习,任办公室文员,刚到时她对那里充满了激情,每天按时上下班,毕竟是她的第一份工作,当然要表现得出色,渐渐的,她开始烦工作了,没想到文员的工作是这么的单调,每天就是登记公司里购入的生产材料以及出售的食品记录,除了用excel还是excel,整天面对电脑,她非常郁闷。而且别人在休息她还要拼命地核对登录的进出账是否出差错。于是她决定调理好自己的心情,烦了,她就听听音乐,聊聊天儿,看看书;累了,就到公司里面走走。这样,她感觉反而找到工作的规律了,工作轻松很多了。这就是因为她在工作最困难的时候很快学会了耐性,将自己的急性和惰性尽快的协调好了,心情也好了,她也获得了老板娘的赏识。而同去的几名男大学生很长时间都不能适应那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感到很苦恼。

其实女性的忍耐性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表现也比较突出。一般情况下人们认为,女性柔弱、胆小、自卑、依赖,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抵御病痛、灾难、克服困难的能力不如

第 8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男性,实际上女性潜意识的那股韧性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远远强于男性。女性在工作岗位上也表现出这种特质。特别是对单调乏味的条件,女性仍能孜孜不倦地长期工作,有一股男性无法相比的钻劲、挤劲、韧劲和定力。大多数女性工作耐心持久,态度认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因此,女大学生在担任财务工作,计算机操作、文字工作设计的内务、资料整理、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及办公室等工作中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综上所述,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将这些天生的优势与其渊博的知识、乐观向上的心态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女大学生一定能够得到人才市场的青睐。为此,女大学生要想使自己在择业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自如地应付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必须做好各种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增强心理承受力,克服女性自身的弱势,充分发挥优势,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同时,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己,争取顺利就业。

第 9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是成功就业的要素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局势,除有自身的特有优势和掌握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就业的压力并不仅仅在于外界因素,与自己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也戚戚相关。

(一)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在就业前,每个人都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客观、实在的评价,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和缺陷,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理性地克制和改正。客观自然条件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差异,我们面对既成事实,需要的是勇于接受现实,忍耐自然条件不足带来的不便和压力,趋利弊害,扬长避短,而不必去钻牛角尖,只有化腐朽为神奇,才能使自己的求职道路更加绚丽多彩。

每个人的求职道路不尽相同,一个博士生可能到科研所做自己的科研,可能到大学教书,也可能到山上放羊,各有所长。这是每个人的定位。只要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不为眼前的小是小非缠住手脚,就为了走好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二)增强信心,敢于竞争

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导。在求职过程中会碰到失败或挫折,你不能一撅不振,而要增强信心继续和重新拥有清醒的头脑。信心犹如一剂强心针,能让你重新振作起来。当面临激烈的就业竟争时,如果对自己缺乏信心,轻视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就会失去拼搏的勇气,放弃对理想的追求,结果自然是一事无成。

有了信心,就有了敢于竞争的勇气,就有了成功的希望。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谁敢于竞争,谁就有胜的把握。也就是说,只有自信,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人,迟早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敢于竞争,要靠真才实学,而不能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更不能相互拆台或相互嫉妒。竞争应在互相学习、互相勉励、共同进步中进行,敢于竞争,就不要轻易示弱和言败。世上没有弱者和失败者,第 10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只有胆怯和懦弱者。作为时代骄子的女大学生,应有青年人的朝气和锐气,有敢想敢干,勇于拼搏。敢为天下人先的精神。

(三)精心准备,善待挫折

有一句俗话说:“一个心不在焉毫无准备的人就是穿过森林也不会看到一棵树。”这个比喻十分贴切,很多人对于手上的工作或眼前的事物,往往心不在焉,毫无准备:有的人在一家商店里已经工作多年,对于零售业仍然一窍不通,原因在于他们做事时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也从不思考,从不留心任何他所经手的事务。一个人所做的准备越充分越好,具有的经验也越多越好。

对于初出茅庐的女大学生来说,各方面的准备显得尤为重要。从就业的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的设计,就业心理的变化,求职的方法与技巧,到就业权益的保护等等,都需要悉数了解。当进入一个新单位后,又要熟悉新的工作环境,掌握职业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脚踏实地地工作,为自己的下一步目标做充分的准备。

当然,精心准备会给你带来成功的喜悦,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客观因素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困难或挫折是正常的,也是难免的,最重要的是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它们。

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但并不是每一个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只有去面对它,正视它,坚持自己心中必胜的信念,相信这些挫折不算什么,相信挫折也是一笔财富。那么再大的险阻困难都能承受。记住,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已经失去面对挫折的勇气。

在择业中遇到挫折,就勇敢地去挑战它,把它当作自己意志的考验,时刻提醒自己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只有善待挫折,你才能在逆境中学会生存,才会历经苦难而成就事业。

(四)适应现实,放眼未来

第 11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用人单位和择业者求贤和就业的基本途径,许多大学生更喜欢以市场为媒介的双向选择,找到自己称心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一次成功地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对此,女大学生更应有充分的认识和思想准备,要从长计议,立足现实,适应现实,放眼未来,树立职业上的长远意识,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目前看来国有大中型企业普遍不景气,“老少边穷”地区环境艰苦,与那些经济发达地区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有些大学生粘轻怕重、十分注重选择那些积极效益好、收入稳定的工作,但有远见的人士就敏锐地察觉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良好经济秩序的日益稳固,随着我国开发中西部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情况会有很大好转:那些曾经不景气的企业或许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部门,那些曾经贫瘠的地方正在焕发勃勃生机;所谓的“冷门”专业或职业可能恰恰是有待振兴或开发的领域,预示着一个美好的远景。

我国人事制度也在进行较大改革,建立人才流动机构,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社会服务体系也在进一步完善,第一次择业未成功还有更多的择业机会,越来越开放的人事流动制度将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女大学生应该正确发挥性别优势,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求职!

第 12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页结论:

现阶段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可能暂时无法得到根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和就业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得到改善。我认为当今女大学生不要因为没有就业而感到难过、伤心,我们首先应该分析女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以及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诸多因素,其次我们应该把女大学生如何发挥优势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择业当做该论文的重中之重去分析,最后只要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就业也不再成为困难。

致谢:

该篇论文虽然凝聚了自己的心血,但却不完全是个人智慧的结晶,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引,没有同学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我的成长肯定会大打折扣。当我打完毕业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符,涌上心头的不是长途跋涉后到达终点的喜悦,而是发自内心的诚挚谢意。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论文的构思以及内容不厌其烦的指导和悉心指点,使我在完成论文的同时受益匪浅。最后也十分感谢我曾经的大学班主任老师,闲暇时刻一起讨论问题,让我逐渐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意识,尤其是在该论文的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大量的建议,从而为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知识。快乐的求学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将成为我今后人生旅途中新的起点。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大学职业技能鉴定研究所求职指导组.大学生就业指导手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2]女大学生走在根辛求职路上[eb/ol].2003-04-01.[3]唐娅辉.性别意识与妇女地位[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0(4).[4]席希.江苏法制报[N/ol].2006-6-20.[5]徐敏,肖文.全球背景下中国妇女就业[N].中国妇女报,2003-03-01.第 13 内蒙古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7

一、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1. 女大学生对于自身求职自信心不足, 容易出现一些求职心理障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 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就办学性质而言, 独立学院一般属于三本院校, 部分三本院校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自身能力没有一本、二本学校的学生硬, 再加上很多招聘企业直接表明要求应聘者为211、985院校的学生, 因此加重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压力。在就业大军中有部分女大学生由于不信心、害怕受打击, 过于自卑, 有的干脆就选择不去就业市场, 回避求职这个事实, 更有甚者在大四出现轻度抑郁等心理问题。

目前在社会上还出现了一种大学生就业等待、观望心理等现象, 也就是有一些女大学生在毕业前容易出现一种等待和观望情绪, 她们会希望社会、学校和家庭对自己就业方面有一定的关注, 希望依靠父母或亲朋好友的介绍找到满意的工作。单纯地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 而不是通过努力、创造和理性分析自己的现实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就业选择。

2. 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专业限制性强、性别歧视的情况频频出现

据调查理科专业的女大学生就业难度大于文科, 特别是如计算机、生命科学等前几年热门专业目前却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 毕业生心理落差比较大, 再加上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都会明确表明“男生优先”或“只限男性”等此类要求, 将有同等条件的女生拒之门外, 使得女生在外找工作时处处受限, 即便跟男生有同等的专业知识, 技术和能力也没有施展的空间及机会。

因此容易形成女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个人对环境即将发生的变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并为需要做出各种努力引起的担忧情绪。独立学院的女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感觉四年时间过得太快、学的太少, 工作难找, 一旦在就业中受挫后, 极易产生情绪低落、猜疑等不良反应, 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

3. 在求职过程中“以貌取人”现象层出不穷

“就业整容”反映了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形象焦虑, 通过对自身形象的否定, 来实现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这背后的价值博弈, 与其说是对找到的工作没信心, 不如说是丧失了做自己的信心。同时, 也反映了社会上“以貌取人”现象存在的事实, 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除了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外, 对仪表仪容也提出了更高甚至苛刻的要求。

4.“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毕婚族”风靡当今社会

“毕婚族”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目前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毕婚族”, “毕婚族”中以女生居多, 许多女生把结婚当出路, 用这种办法缓解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 认为与其辛苦的工作, 还不如找个有钱有势的男朋友。生活的转变使得大家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上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各种各样的现实压力与条件下催生出了时下流行的“毕婚族”“毕生子”现象。

5. 攀比心理作祟, 使女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认识不足

有的女生认为, 自己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 专业技能强, 本身气质不错, 服饰比较时尚以及综合素质条件比较优越, 进入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一系列“金饭碗”类的单位是理所当然。持这种心理的女大学生高估了自己, 不能冷静与理性地分析目前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 更没有认真地思考过现实就业的困难, 从而造成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攀比心理, 使她们在择业过程中比较迷茫, 更有甚者会影响顺利就业。

二、影响女大学生就业因素

1. 社会因素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人们总是夸大女性的负面影响, 而低估了女性的社会价值和能力, 这点对当今女大学生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男主外, 女主内”的思想根深蒂固, 男性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分工上远远高于女性, 女性只是处于辅导、辅助的社会地位。

由于这种传统的、落后的思想观念的影响, 很多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 她们对自己的就业期望度不高, 对就业积极参与性也不高, 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一味的“求安定”“求舒服”。调查显示:近10年来女生参与考公务员人数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很多女生热衷于考公务员, 原因在于公务员工作稳定, 工资待遇也还不错, 而且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等等。

2. 家庭因素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女孩子因其为独生女而承受了一个家庭全部的责任和期望, 一方面家长希望女孩子能成为家中顶梁柱, 家庭的核心, 另一方面家长又在整个择业过程中加以各种限制, 加上目前社会不安定, 很多家长会对女孩子择业的区域性有一定限制, 多数要求在父母身边或在“北上广”等经济条件优越的大型城市, 种种要求和限制削弱了女生的求职的主动性及创业意识, 使得独立学院的女生在就业竞争市场更是处于劣势。

3. 用人单位因素

很多用人单位认为女性在体能上明显不如男性, 加上女性在家庭婚姻生活中要分离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家庭和子女中, 故在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 有些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要男生, 不要女生, 有些用人单位虽没有明确指出只用男生, 但在同等条件下男性优先, 特别是一些工程设计, 技术等相关男性较多的行业中会以无法解决女生住宿为由将女生拒之门外。

4. 学生自身因素

从从事多年毕业生工作的角度观察发现目前独立学院的女生中有部分学生对就业期望值较高,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想法, 她们希望从事既体面又轻松的工作, 大多数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首选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工作, 外企等收入高的企业, 对于专业不对口, 工资待遇暂时不是很高, 工作时间长, 特别是工作可能会出差等方面的工作基本不在很多女生考虑之列。

而且由于就业观念落后大多数女生不愿意创业, 她们认为创业比较累, 比较有风险, 导致她们的就业面无形中变得比较狭窄。

三、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就业对策建议

1. 制度建设

政府要能制定保障女性就业的相关法律, 对求职过程中出现的性别歧视现象进行校正, 尽可能的健全社会保障机制, 同时要完善求职就业法规, 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 加大企业录用女性劳动者的补贴, 以便保证男女大学生在就业平台上的公平、公正。

2. 学校管理

学校要加强学科建设和改革力度, 增加女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高校应开设一些与目前市场需要有关的课程, 更加接近现实社会环境, 特别是开设一些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课程, 帮助女生更好的就业、创业。女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虽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但是并没有到达普遍认识的程度。

3. 社会扶持

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就应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社会对女性的传统认识, 使女大学生在社会参与度上享有与男生同等的机会, 要通过各种途径改变人们对女性的工作能力, 工作效率等方面态度, 现如今已有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一系列举动, 说明政府对于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逐步开始重视。

4. 自身就业观念转变

首先, 在求职的过程中, 女生遇到最大的障碍则是“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不一致”。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是女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和融入职场重要的筹码。因此, 在校期间女生应该有意识的培养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 增强社会竞争力, 这种意识应该是贯穿于四年平时的学生和生活中, 不应该仅仅是临近毕业之时。

其次, 女大学生们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保持积极主动的求职心态, 同时应该从个人实际出发, 取长补短, 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主动的创造就业或是创业机会。比如:女生在语言能力、文字功底方面一般优于男生, 再加上女性天性中的温柔, 容易与人相处的特性让女性在交往能力上有突出其优势, 那么在文字书写, 编辑, 公关等一类工作上女性的就业机会会大于男性。在求职过程中, 女大学生要是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选择合适自己的行业, 在面试的过程中不卑不亢, 遇到的各种问题也能应付自如, 很多女大学生一样能找到很好的工作, 这个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最后, 女大学生要彻底摒弃“女子无才便是德”及“女性是弱者”等传统观念, 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 相信自己和男生一样, 要敢于竞争, 克服自卑、胆小、怯懦等自身心理障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 培养、发展自己的特长, 形成一定的优势、强势;并利用各种机会及早参加社会活动, 以增强就业竞争力, 以便将来在就业竞争中取得主动。要理性认识就业问题, 客观地分析就业形势, 了解就业市场的现状, 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观, 改变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职业观念, 要适应市场需求, 培养竞争意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

总之, 随着产业结构不断的发展变化, 第三产业, 服务性行业比重愈来愈大, 所给予女性就业的空间也将会越来越大。在当今这个体能优势逐步失去竞争力的社会大环境下, 男性体能方面的优势在逐渐削弱, 加上信息化时代让现在的劳动方式更加的多元化、机械化、智能化, 这给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带来更多的空间及机会。

虽然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以及工作环境中的确存在着很多事实上的不平等, 它们对女大学生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然而克服这种不平等则需要国家, 整个社会及学生本人共同努力, 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积极迎接人才市场的各种挑战。

摘要:本文针对独立学院中女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专业限制性强、“以貌取人”等种种因素所产生的就业问题, 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用人单位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其原因, 最后给出了一些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凌翔.新形势下高校女生个性化就业指导探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9 (02) .

[2]叶文振, 刘建华, 夏怡然, 等.女大学生的“同民同工”200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查的启示[J].妇女研究, 2003 (01) .

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分析与对策 篇8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基金项目:淮海工学院2012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DS2012062。

中图分类号:G64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7-2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高校的扩招,我国女大学生就业人数在逐年增多,就业领域不断扩大,就业层次也不断提高,但是现实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现象有增无减。这就给女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另外也给社会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女大学生在时代的变迁中有权利不断寻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针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这一社会现象值得我们去探讨。

1 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现状

1.1 性别歧视的界定

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认为,所谓“性别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其结果和目的是损害或否认妇女(无论婚否)在男女平等基础上,认识、享有或行使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①。

1.2 性别歧视的表现

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性别歧视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就业率低。通过统计发现,在各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协议的一次性签订率中,女生的一次性就业率明显低于男性。

1.2.2 就业领域相对男生来说比较狭隘。在传统观念的作用下,虽然有受过高等教育,从理论上来说女生可以从事和男生一样的工作,但在人们的观念上还是认为女生适合做文职类比较安稳的,技术含量低,简单重复性质的工作。

1.2.3 薪酬福利明显低于同等条件的男生,这是极为不合理的。2000年,中国女性受教育年数已经达到男性的90%左右,而在绝大多数行业,女性工资收入通常都不到男性的70%②。

1.2.4 女生的发展机会比较少。女生在劳动年龄内要面临生育,并且会有长时间的休假,之后会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家庭上,所以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去培养女生,觉得培养女生的成本相对男生来说会比较高。

1.3 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危害

第一,就业性别歧视违背了男女平等的社会价值理念。现代社会是文明的社会,追求人人平等,和谐发展,就业性别歧视这一社会现象意味着男女不平等。

第二,就业性别歧视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追求社会公正的理想,就是对社会成员在生存权、就业权、受教育权和社会保障权等这些基本权利上给予切实的保证,才能实现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理念。我国现阶段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日益严重,明显违背了社会公正原则,影响了社会和谐。

第三,就业性别歧视给广大的女大学生就业群体带来压力。很多女生屡遭用人单位拒绝,产生自卑胆怯的心理,对自己丧失信心,到最后放弃工作的权利退回到家庭。

第四,就业性别歧视也带来了家庭问题。如果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会导致以后“丁克”家庭越来越多。

2 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原因

2.1 自身原因

就业中出现性别歧视的现象与女大学生自身因素,本文主要从女性对性别歧视的敏感度不高和其生理特征因素进行分析。

2.1.1 女大学生对性别歧视的敏感度不高 目前仍然存在相当一部分女大学生没有性别平等的意识,并且认同社会上的性别偏见,认为用人单位有权进行性别选择,这就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出现性别歧视现象高居不下。

2.1.2 生理原因 不同性别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差异。自古以来,女性都承担了不可逃脱的生育责任,这也是性别之间最大的差异。大多数的女性会在劳动年龄阶段生育和哺养,这需要女性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旦女性进入生育期、哺乳期,这对职业女性而言,不得不暂时离开工作岗位。还有,在体力方面,女生確实没有男性那么健壮有力。虽然在脑力劳动日益占据主要地位的今天,这些差异的重要性在慢慢下降,但是其影响力还是存在的,并且仍然支持着“男性优先”的选择。

2.2 社会原因

2.2.1 传统观念的影响 就性别观念来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的女大学生也赞同男性比女性能力强,更能胜任工作。传统的性别观念不仅影响着社会对女大学生的不重视而且还影响着女大学生的心理,强化了女大学生的依附性,所以导致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在择业时会选择相对比较轻松、平稳、没什么发展的工作。

2.2.2 性别歧视法律体系不完善 我国关于在女性就业问题上虽然有法律上的保护,像我国的就业法,明文规定:“就业单位不得歧视女性,在工酬上实行男女平等”,但在现实的女性就业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许多的法律规定比较抽象,缺乏良好的可操作性。《就业促进法》是促进就业的第一部专门立法,但它只是原则性的宣扬了禁止就业性别歧视,并没有对就业性别歧视做具体的界定,也没有规定性别歧视的判断标准。这样在就业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女性就无法依据这些规定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3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的对策

要真正的解决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从女大学生自身出发,提高女大学生的素质,加强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然后,从社会方面入手,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并要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

3.1 从自身入手

3.1.1 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的在进步,许多的用人单位都注重员工的综合素质,倾向于雇佣文化教育水平高,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员工。所以,在这样充满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女大学生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知识。

3.1.2 加强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 大多数的女大学生对自身认识不足,会有不自信,自卑的心理。尤其是我国的女大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都有很强的依附心理,有着传统的女性角色心理。在工作中会觉得能力不如男性,不能胜任工作等等。所以,要为女大学生开展一些心理讲座,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使女大学生对自身能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3.2 从社会方面入手

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不仅要从女大学生自身方面入手,还要靠社会的力量。通过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和谐的先进性别文化,完善我国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等这些途径。

3.2.1 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 要消除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现象,就要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实现男女平等就业。先进的性别文化以承认妇女的社会主体地位、承认男女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为基础,以立足现代,推进性别关系的和谐,推进男女共同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为目标,以权利的个性化、选择的多样化和向弱势群体的倾斜为原则,并具有批判性、超前性和挑战传统以及为大众所接受的特点。③

3.2.2 加强社会支持网络 女大学生因特殊的生理结构,有着孕育后代的职责,因此用人单位在雇佣女大学生时会有所顾忌甚至会给予女大学生不合理的工作待遇。因此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的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本在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女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回归社会,使问题能得到本质上的解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完善女性生育保险制度,使女性的社会生育补偿由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互相分摊,减少用人单位在效益和效率上的损失,消除他们的顾虑。

3.2.3 完善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 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应由国家立法机关制订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将反就业性别歧视规定在立法中。这样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解决问题时会比较系统,方便。其次,制订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法》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相关的理念和政策。《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主要内容包括,就业性别歧视的概念,法律责任的追究。

4 结语

为此,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想切实地减缓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必须从女大学生自身以及社会两个角度着手,提高女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开展心理讲座,加强女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性别文化,加强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等一系列对策,希望能最终促进女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文明发展的社会。

注释

①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958.

② 朱镜德.现阶段中国妇女就业方面的差别待遇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5,(5).

③ 周群英.先进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参考文献

[1]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1958.

[2] 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

[3] 朱镜德.现阶段中国妇女就业方面的差别待遇问题研究[J].妇女研究论丛,2005,(5).

[4] 朱易安,柏桦.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周群英.先進性别文化与先进文化的同建[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上一篇:非学历远程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青年大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