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家暴法施行背景下中国家庭的现状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家庭暴力的内涵和特征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曾指出:“自从有人类所记载的文字开始, 家庭一直是其成员进行暴力的舞台。”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暴力, 通常是男性对妇女即丈夫对妻子实行的身体暴力或情感暴力。妇女先天的在身体上处于弱势地位, 在生活中其权利最易受到侵犯。当代的家庭模式有所改变,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 伴随着性解放和女权主义的发展, 出现了愈来愈多的单亲家庭;随着性观念、性取向潮流的改变, 同性结合也不再那么神秘和隐晦。这些所谓的现代意义上的“家庭”内的暴力, 很难被认可并进入传统家庭暴力的内涵之中。我国现行的《反家暴法》, 其施行的背景仍是基于传统的家庭关系, 遵循的仍是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随着中国法治事业的发展, 其内涵一定会更加丰富。

家庭暴力有着以下几个特征:对象的亲密性、力量的差距性、施暴的隐蔽性、行为的多发性。对象的亲密性, 是指家庭暴力是发生在亲密关系间的不法侵害, 也只有具有相当的亲密关系才可能发生家庭暴力;力量的差距性是指, 家暴中男女“力量”的失衡, 这里的“力量”并不是局限于狭义的身体力量, 还包括诸如权力、控制力、资源等广义的“力量”;施暴的隐蔽性, 是指家庭暴力的行为, 通常发生在具有私密性和封闭性的关系中, 外人一般是无法察觉的, 因此一旦发生, 外人难以施以援手;行为的多发性是指, 暴力行为具有持续性或经常性的特点, 施暴者一般不会主动停止暴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若是家庭不和谐, 整个社会一定会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在家国相通、家国一体的中国, 维持家庭的正常秩序, 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

二、中国家庭暴力的缘由

(一) 强调国家本位的古代, 忽视妇女权利

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此为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三纲五常”是古代君王用以统治国家的思想工具, 通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来奴化人民, 以达到统治的目的。应正确的理解为: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 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 丈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这才是儒家思想的应有之义, 但后来加以扭曲, 臣下应当服从君主, 儿子应当服从父亲, 妻子应当服从丈夫, 变成这样一个服从的上下级关系。从这样的一个关系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是极其低下的。

(二) 维护宗法家长制

宗法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奴隶主的贵族的政治特权, 法律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 “礼”与“法”一直贯穿其中, “礼法合一”是后人对其的总结。“礼”要求人们按礼的规则行事, 这种法律文化深深影响着人们:反映在受害妇女观念上是“从一而终”、“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这样的观念使得妇女不得不被迫接受男性的暴力, 在那样的社会中, 维护妇女合法权利的观念淡薄, 且没有维护的途径。

(三) 重视等级, 男尊女卑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以男性为中心, 就是在当代也不例外。这使得男女两性在家庭中的地位极不平等。女性基于自然分工远离了自然关系, 并未参与公共关系中法律的建设, 致使其男女平等的夙愿在公共领域中难以表达, 不能在家庭中体现。同时, 中国古代社会特别强调等级和秩序, “刑不上大夫, 礼不下庶人”就是反应了这个道理, 身处哪个等级, 就只能做这个等级所允许做的事。这使得妇女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愈发被掩盖和合法化了。

三、反家暴法施行的及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23条规定:“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 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当事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或者因受到强制、威吓等原因无法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 其近亲属、公安机关、妇女联合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救助管理机构可以代为申请。”以法条的形式正式确定了妇女救济的途径。而在以前, 家庭暴力在我国不是违法行为, 也没有什么救济途径, 人们总以“法不入家门”、“清官难断家务事”诸如此类的说法将家暴问题引向社会伦理方向, 这样从根本上排除了受害者救济的途径, 只要没达到犯罪的程度, 法不会介入的。长期以来家庭暴力不是法律术语、法律没有明确的禁止, 这是造成家暴长期存在的原因之一。

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我们社会对待家庭暴力不够重视, 当人们提及家庭暴力, 总将其归入道德领域的范畴, 并没有从法律上对其加以评价。为了预防和遏制家庭暴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于2015年12月27日通过, 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从各国的立法实践来看, 遏制家庭暴力亟待被纳入法律体系, 并且在看待家庭暴力的问题上, 我们需要在观念上重新审视。本文立足我国的国情和立法现状, 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内涵、特征及其严重的危害性, 并从法理学视角分析了《反家暴法》施行的必要性和及时性。

关键词:家庭暴力,反家庭暴力法,男女平等

参考文献

[1] 蒋姗姗.我国反家暴立法法理分析[D].苏州大学, 2014.4.

[2] 罗杰.家庭暴力立法与实践研究——以民事法律规制为中心[D].西北政法大学, 2012.3.

[3] 赵晓红, 杨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思考—兼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念的作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12) :123.

[4]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范扬, 张企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9.

上一篇:教育与就业关系不确定性:问题、原因、对策下一篇:“营改增”背景下建筑企业纳税筹划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