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如何留住优秀人才, 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中的核心问题。同时现代企业经营制度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一直面临着委托代理问题, 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因此股权激励制度应运而生, 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激励体制帮助企业留住核心人才、高科技人才, 另一方面帮助企业改善委托代理问题, 解决企业高管在经营过程中与股东所有人所发生的利益不一致问题。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所采取的股权激励现状来看, 激励制度在实施当中存在了很多问题, 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股权激励制度的作用, 反而可能会沦为企业高管谋取私利的工具。因此, 有必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制度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和改善的对策。

一、股权激励制度相关理论概述

(一) 股权激励的定义与发展

股权激励制度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是解决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 相关理论是由开始美国管理学Berler等于1932年首次提出, 他们认为当所有权与经营权被人为分开后, 管理者会由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置股东利益于不顾, 损害企业所有者的权益。随后在1976年有学者提出了股权激励的相关制度,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协同效应将公司高管与股东放在统一战线, 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进而解决委托代理的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以上的理论开始被广大的西方国家认可和接受。相较于欧美国家在股权激励问题上的较早和较成熟的发展, 我国股权激励的起步比较晚。2005年, 证监会颁布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 (试行) 》相关文件, 自此我国股权激励实施才开始真正拥有政策制度依据。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模逐年扩大, 根据《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统计与分析报告》中的相关数据显示, A股市场共有399家上市公司公告409个股权激励计划, 尽管2018年A股市场行情较差, 但是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程度却丝毫不逊于2017年, 证明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常态化手段, 成为上市公司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必备工具。

(二) 股权激励的特点和作用

股权激励通常让员工或是高管人员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公司的经营和管理, 转换他们的思想, 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权激励想要发挥这样的作用, 会具有以下的特点。

首先, 股权激励计划应长期执行。优秀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其目标都是成为百年老店, 因此要求企业必须具有相匹配的长期战略眼光和目标。同时从企业的结构职位上来看, 员工所处的职位越高或是掌握核心技术越多, 那么他们的表现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就会越大。因此无论从公司的长远发展要求来看, 还是从留住高管及核心人才持续提升公司业绩和核心竞争能力的需要来看, 均要求企业应具有长期的股权激励计划和制度, 并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 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长远的发展眼光, 可以为公司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 股权激励不能是一个短期的行为, 需要有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制度的设计、执行、反馈和优化, 成为企业的常态化管理工具。

其次, 股权激励应针对人才价值进行合理回报。员工在工作中虽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工资和奖金回报, 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其工作价值。很多企业为核心员工提供的工资或者奖金, 虽与个人绩效挂钩, 在很多勤勉努力贡献巨大员工的工作当中没有进行有效的体现。经济上的回报效果不佳的同时, 员工也看不到清晰的上升通道, 会使得核心员工无法长久得为企业工作。因此采取股权激励制度, 把员工的工作价值回报和公司的持续发展进行更加紧密的结合, 使得员工认识到, 个人发展和经济收入不仅仅是跟绩效挂钩, 也是跟公司的未来发展挂钩, 让员工充分享受个人劳动价值所带来的回报, 也让员工愿意与企业同发展、共进退。

最重要的是, 股权激励也体现了控制权的激励。在公司发展过程当中, 通过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使得核心员工获得一定公司的控制权和管理权, 让员工亲身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 监督公司的决策管理, 使得员工产生主人翁意识, 摆脱“打工”的心态, 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内部理念不一致、思想不统一的问题。

(三) 常见的股权激励模式

(1) 业绩股票模式:业绩股票模式是典型的奖励模式, 企业会自身的发展现状和需要, 预先设定一个要求被激励的核心员工应达到的绩效目标, 如在规定期限内实现或超越所预定的绩效目标, 然后根据该目标给予激励对象一定数量的股票。这种方式我国上市企业使用的并不多。

(2) 虚拟股票模式:该股权激励模式是指企业核心员工在完成业绩目标后, 会获得企业奖励的一定数量的虚拟股票, 并且可获得分红权以及股票升值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但激励对象获得的虚拟股票不具有普通股所包含的表决权和决策权, 且股票也不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流通转让, 如果员工离职, 那么虚拟股票将会被企业收回。虚拟股票模式可以看作员工奖金的延期支付, 并不涉及所有权的出让, 因此激励效果通常较差。

(3) 股票期权模式:股票期权模式是股权激励机制当中最常见也是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 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 有93个计划采取了股票期权模式, 占比22.74%。股票期权模式是企业赋予核心员工自愿获取股权的权力, 在行权过程中, 激励对象须在规定的时间内, 按照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企业一定数量的在外流通股票, 购买资金需自行支付, 目前很多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企业会给予激励对象无息贷款来提供购买期权的资金, 变相推进企业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

(4) 限制性股票模式:该股票模式是指企业直接授予核心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 但要求激励对象在须符合一定的工作年限或在规定时间内达到一定的业绩目标, 并且可以将所获得限制性股票在二级市场出售, 获得一定的价差收益。限制性股票模式也是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最常用的模式, 2018年共有269个激励计划选择该模式, 占比65.77%。

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股权激励计划在我国A股市场实施的如火如荼, 但是从宏观环境到企业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 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一) 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配套政策较为滞后

我国自2005年起实施了股权分置改革, 并在同年公布了股权激励的试行实施办法, 为股权激励打好了一定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数据也能看出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目前针对股权激励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 同时对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行为还未有一个系统和有效的管理监管体系, 例如针对股权激励过程当中的会计信息处理, 以及如何去体现实施方案效果等, 并没有进行清楚明确的规定。2016年股权激励的相关正式文件出台, 2018年针对该文件进行了修正, 但是目前政策的颁布与实施时间较短, 很多实施方法还缺乏市场的考验, 导致企业内部对于股权激励制度, 缺乏统一的规范以及要求。

(二)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设置不合理

从企业在股权激励的实施现实情况来看, 目前很多上市公司针对核心员工实施的股权激励内容较为单一, 无法有效满足员工的多方面需求, 及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很多企业实施的股权激励, 完全与企业经济利润挂钩, 容易引导员工只关注短期和眼前利益而放弃了长期利益。部分公司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中会受到高管人员干涉, 过分倾斜高管人员利益, 导致核心技术人员利益受到挤压, 甚至认为股权激励对于他们没有吸引力。

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是很少考虑到不同员工所处的岗位所负责的项目的差异, 为追求效率、降低成本而采用简单的一刀切模式, 使得很多承担难度较大项目的员工会产生心里不平衡, 体现不出激励计划的公平性。

长期性质应是股权激励的一大特点, 但是很多上市公司设置的行权期限过短, 会导致高管人员在公布激励方案后为一己私利释放一些内幕消息, 推高股价, 利于他们完成激励目标, 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

(三) 缺乏公正客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股权激励在实施和兑现过程中, 离不开对于公司绩效或是员工业绩的评价, 通常是要求员工达到一定业绩目标后, 企业才会对兑现激励方案中所提到的相应奖励措施,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并没有一个公正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确认。

首先在上市公司运营过程当中, 监管部门会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干预, 通常会对高管人员及核心员工的业绩与努力产生影响, 无法与企业的整体业绩挂钩, 导致这部分成果难以进行评价。

同时企业的业绩变化, 一方面可能受到国家或者行业政策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与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自身努力相关, 因此如果企业的业绩发生变化, 也并非一定是企业员工不够努力的原因。当企业缺乏一个合理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而只是单一的将公司业绩利润与员工激励计划进行挂钩, 那么如果由于外部原因导致了企业的经营状况变差无法完成设定的业绩目标, 并将责任归于全部管理人员或者核心工作人员的话, 那么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得激励计划不仅没有促进企业发展, 反而变成了企业惩罚员工的借口。

三、优化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的对策

(一) 完善股权激励法律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

首先在目前的相关政策基础上, 必须要建立健全股权激励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法规制度, 保证制度的完整和系统, 从司法、税法、证券法到会计准则都应具有完备的规定, 这样才可以保证股权激励制度实施的程序完整。

目前在股权激励制度下的税收问题逐渐凸显, 目前很多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都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股权激励制度, 然而针对这个现象我国还未建立一个专门统一的专项税收政策满足这方面的纳税要求。

(二) 动态设计股权激励方案

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方案的设计中, 应着力加强股权激励方案的动态性、科学性以及可执行力, 为股权激励效果的充分发挥提供保证。方案设计也应重点强调股权激励的长期性特点, 避免行权时间过短, 防止激励对象过分关注眼前利益。

股权激励方案在设计时应考虑不同岗位、不同项目的员工情况, 对于岗位责任大、项目难度高的激励对象应将风险和难度等因素量化纳入考核体系, 保证激励方案的公平性。

为了防止高层人员的自利行为, 激励方案中应配套具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 高层人员在激励方案下获得股权、偿付到期债务以及披露各种利好、利空消息、买卖公司股票等行为都应在严格的监管体系下。

(三) 设置公平客观的业绩考核体系

当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例如行业政策、国家政策等出现了利于或不利于企业的变化时, 应及时调整激励方案和考核标准, 保证股权激励和员工的实际努力挂钩, 而不是单纯关注企业的业绩变化。

四、结语

股权激励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来说还是是一个新鲜事物, 只有十多年的发展, 但是其发展之迅猛和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令世界瞩目。因此如何完善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上存在的问题, 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 还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摘要:股权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 以及留住核心人才的重要管理手段, 我国上市企业目前已大面积展开使用股权激励制度来规划企业的长期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股权激励制度的相关理论和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其次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股权激励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 然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玲玲.股权激励机制对上市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2) .

[2] 桑建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方案设计[J].财会学习, 2019 (5) .

[3] 焦蕾.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J].市场研究, 2019 (2) .

上一篇:美学与设计美学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应用探究下一篇:论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