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2-1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重视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表明“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但是现行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和思维并未在深度、广度和层次上与时俱进,没有实现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未达到校企之间“双赢”的利好局面。因此需要建立符合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特色的新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

二、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发展情况

测绘地理信息类的专业培育的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获得全面发展,掌握并从事地图测绘、具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进行电子地图的数据采集实际工作等基本能力同基本技能,具有必要的初级理论和专门知识,有创新精神,顺应地理信息生产并服务第一线企业,产业升级转型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具备优异职业操守和爱岗敬业精神的高品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发布的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进入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我国地理信息产业2018年产值为5957亿元,相比2017年产值5180亿元,增加了777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5%;产业从业量超过10.4万家;截至2018年,产业从业人数高达134万余人,相比2017年从业人员114万人,增加了20万人。经过调研,当前地理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根据目前的劳动生产率情况推测出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

三、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需求与企业需求不匹配

随着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各专业在就业时面向对口企事业单位。据调研,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量均很大,单位希望招聘的人才能够报到后就可以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然而高职院校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更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使学生毕业后可以应聘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多种岗位,但由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在培养学生时不同方向的专业技能讲解的不够深入,不能“入职即上岗”,独立完成分配的任务。这就使校企双方产生矛盾,导致高职院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各专业设置同企业的需求并不一致。例如,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的职业标准不一致,学校设置的课程标准和企业实际生产的不一致等。

(二)校企“双主体”责任、义务不明确

校企合作双方目标不一致。高职院校主动同企业进行合作,期望和企业共同建成实训基地;期望企业能够为校内教学提供大量数据、案例等;期望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习场所供高校的实习生选择,从而提升学生多个不同岗位上实践的综合能力。企业积极与学校合作,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利用实习生为企业带来更大利润,而且企业员工流动性较大,并不注重人才的深度培养,综合技能的提高,以完成项目,获得利益为主。[2]因此,校企协同育人初期,存在很多问题。如企业将项目的某个生产环节安排在学校,由在校学生完成,实现实际生产环节的实训课程,但是校企合作双方在签订合作协议时,没有明确的合作方案,没有行业协会的监督等,导致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的目标出现矛盾,不能达到真正培养人才的目的。如果只是满足企业的需求,高职院校所履行的主体职责就会缺失,背离了校企之间合作的初衷;如果只是满足高职院校的需求,企业逐渐不再积极参与,合作就失去了意义。

(三)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不合理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工作,没有设置院系层面的专职人员和部门负责,具体的工作是由各教研室分别开展的,导致相关工作不系统,协调性较差,不能深入合作。[3]如某专业需要完成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协议的签约工作。首先,需要教研室负责人和企业谈合作,基本内容达成一致,个别细节问题需向系主任申请;其次,教研室负责人将具体细节与系主任汇报后,再约系主任和企业谈协议细节;再次,系主任将协议细节上报学院,再约企业谈协议签约事宜;最后,校企双方谈好后,签订合作协议。可以看出,只是谈合作的时间就需要几个月,无形中推迟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影响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谈判工作内容重复,造成高职院校的资源浪费,不利于校企合作的快速推进。

四、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对策

校企双方协同育人,不只是对人才的培养,更是为社会做贡献。虽然企业的前期投入在短期内不能得到明显回报,但从长期看,既为企业培养储备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也为地理信息产业培养高质量人才,加快科技转化,推动行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校企合作共同育人,应当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实训室、创建教学团队、为地方的需求服务等几个内容入手,打造特色专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一)优化教学资源

校企合作要将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重点,兼顾岗位和社会需求,结合学生考取对应职业资格证书时所需内容,建立一套系统地课程标准。使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对接,缩小高校教育与实际生产的距离,实现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

由于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生产项目种类多、涉及领域广,如果将每一个项目制作成一个独立的实训模块,实训内容数量太大,不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这就需要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各自的优势从不同类型的项目中提炼出具有共性的实训项目模块,编写成实训教材,有利于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达成校企之间的无缝对接,从而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和企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校企双方共建实训基地,既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准员工”,还为在校学生的培养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企业能够在“准员工”中选择更优秀的人才,同时也改变了高校实践教学远远跟不上产业发展的现状的问题。

企业于校内设立研发中心,扶助高校同企业自身的科研人员进行协作并共同承揽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项目,展开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及面向各种需求的应用开发,给行业及产业带来科研服务及依托行业企业实现成果的转化,既为社会培养了精准人才,又为地方经济做出贡献,同时也是高校所属教师的社会服务属性的重要集中体现。

(二)共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桥梁

企业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及对员工严格的管理办法,校方按照国家规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职业素质的培养需要校企文化融合,将学校的校园文化和企业的职场文化最优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入学开始按照校企双方需求的“双素质”进行培养,最终实现校企双方最满意的协同育人成果。

例如,学生入学后,学校除了安排正常的教学活动及课外活动外,还要安排新生去合作企业参观,亲身感受企业文化。合作企业协同校方共同制定参观流程,首先企业为学生安排入职培训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测绘类职业人需要遵守的制度,具备的素养;其次企业各部门为学生进行部门职能讲解,使学生了解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企业开展培养员工对于时间管理、礼仪、目标管理等方面的素质拓展活动时,将参与活动的培养对象扩大到即将实习的在校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计划,开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素质拓展项目,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既与企业紧密联系,又能为高职院校提供智力支持。校企合作只有行业协会的参与,才能在产业链、公共服务链和价值创造链的不同环节将校企协同育人融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校企的双赢。

例如,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一次实训安排,某企业将一个项目的某个生产数据的环节放到学校完成,校企双方合理利用实训学期,为学生提供平台,参与实际生产的过程。实施过程中,有企业的师傅来校进行指导,专任实训教师辅助指导,将数据生产过程作为正常的教学进行安排,同时,学生能够得到应有的劳动所得。该实施过程就应该有该高职院校所在地区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的参与,既可以对企业进行约束,也可以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及学生日常管理标准给出合理的建议,充分进行优势互补,最终达到了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的效果。

(四)成立校企合作机构

成立专职负责校企合作的管理部门,可以具体设置市场调研组、专业设置改革组、项目合作实施组、监察组等。该部门成员包括行业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教师、部分法律人士等。该机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校企沟通协商的效率,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进度,完善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合作理念,为校企合作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

校企双方合作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双方利益最大化。校企合作机构成立后,可以更专业的分析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具体需求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结合社会发展为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指明具体的发展方向;还可以更具针对性的对不同规模的测绘地理信息类企业进行调研,搜集不同规模企业保障企业自身利益所需要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机构通过搜集资料、统计数据,针对校企双方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不同阶段的发展,确定不同时期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最优的合作企业,达成校企双方真正意义的共赢。

五、总结

虽然校企合作的提法比较早,但是目前的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校企双方并未找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合作模式,导致校企合作只是停留在表面。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方向;坚持优化教学资源,使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无缝对接;坚持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创新、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并实现研究成果的转化;成立校企合作机构,为校企双方构建最优合作桥梁。

本课题研究的高职院校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是把校企双方的优势进行互补,共同完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实现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是促进地方经济进步、实现校企双赢局面的有效途径。

【相关链接】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是院校为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而与行业企业开展的深度合作。

摘要:本论文旨在打破传统的“校企合作”思维模式,建立符合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特色的新型产教融合模式。本文从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及行业现状入手,就当前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该研究达到提升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2] 桑潇,杨巨成.产教融合视域下校企协同育人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2018(1):62-66.

[3] 蔡湘文.基于“双主体”的工科类高职学院校企深度合作的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6.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拓展下一篇: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