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及对继续教育的作用

编者按:2014年10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发布大学章程,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解读大学章程,章程的法律性质及对继续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本刊邀请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王怀勇撰文探究。

摘 要:2013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等六所公立大学的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后开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大学“章程时代”的真正来临。但是,章程的制定并不能保证章程的良好运行,如果大学章程在制定之后就被束之高阁,那么章程的制定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了。因此,对公立大学章程法律性质进行解读并探讨其发挥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继续教育管理与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章程;自治规则;

章程是现代大学制度的载体,其规定了大学运作过程中的各种重要问题,是大学作为独立法人的体现,也是大学自主办学的保障。大学章程是大学内部治理的依据,对于大学的内部治理至关重要。《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虽然将大学章程列为了设立大学的必备条件之一,但之后的数年间,大学章程制定的过程缓慢且质量不高。直到2011年7月《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出台,以及2013年11月中国人民大学等六所公立大学的章程经教育部核准正式施行,才标志着我国大学“章程时代”的真正来临。

章程制定之后要保障其良好地运行就需对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加以明晰。明确章程的法律性质对于继续教育将产生重要作用,继续教育的正常运行、继续教育的质量保障、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保障、职业资格的鉴定与职业资格证的颁发等都需要大学章程对其规范,使继续教育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一、现代高校中大学章程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大学章程的概念

章程是指一个组织的规程和办事条例,其会对组织的各项重大问题进行规定。对于外部关系而言,章程是一个组织人格独立的标志与象征;对于内部关系而言,章程是组织运作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和主要依据。 当提及大学章程的概念时,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和大学章程在章程这一上位概念上确实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公司是企业法人而大学是事业单位法人,所以大学章程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于公司章程的特征。

大学章程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教皇或教会的特许状,即大学通过教皇或教会对权力的授予而制定章程。伴随着“西学东渐”,大学章程也传到了我国,并在1862年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大学章程——《同文馆章程》。但新中国成立后,大学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实行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制度,大学章程也就不复存在,直到近些年大学章程才又被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大学所重视。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条文表述,所谓大学章程,是由大学起草由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对大学各重大事项进行规定的基本规程,是大学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

(二)现代公立大学的法律性质

在探讨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之前,有必要对公立大学的法律性质加以明晰。根据《高等教育法》第六条“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举办高等学校,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第三十条“高等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以及《民法通则》对于法人种类的划分,可以看出我国的公立大学具有法人主体资格并属于事业单位法人。

法国将公立大学列为“公立公益机构”之一种,隶属行政机关系统 ;德国1998年修订的《大学基准法》规定“大学原则上为公法社团,同时为国家之机构,大学亦得以其他形式设立之。大学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自治权。”但是修法至今,德国并未出现以其他形式设立的大学, 可见德国将公立大学规定为一种国家为达到公共行政目的而设立的公法主体。观察我国的公立大学,不难发现,其与法国、德国公立大学的相似之处,均为国家为实现公共行政目的,即提供高等教育服务而设立。法、德两国将公立大学当作公法主体来对待,我国公立大学与法、德两国有相似之处,然而由于没有法律明文规定,所以不能将我国大学类推为公法主体。但是,《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招生权、处分权、颁发学位证书权等权力,且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判决中明确表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某些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虽然不具有行政机关的资格,但是法律赋予它行使一定的行政管理职权。这些单位、团体与管理相对人之间不存在平等民事关系,而是特殊的行政关系。他们之间因管理行为发生争议,不是民事诉讼而是行政诉讼。”

公立大学拥有这些权力是缘于行政法中的行政授权行为,即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或规章将一定的行政权力授予某个组织行使,是相对于国家行政而言的社会行政的一种。但同时应该注意的是,国家的行政授权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公立大学只有在行使国家授予的行政权力的时候才与相对人之间产生“特殊的行政关系”。所以,在对比法、德两国的相应规定、我国法律规定以及最高法院的相关说明之后,将公立大学定义为“准公法主体”是比较恰当的。

二、高等院校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

通过《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的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其中本科以上高等学校的章程核准后,应当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章程由教育部核准;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章程,经主管部门同意,报教育部核准。”可以看出,大学章程的性质与不用备案即可生效的公司章程而言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本文将从大学自主办学和行政机关对大学的管理两个方面考察公立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

(一)自治规则

传统“大学自治”观念中,高等学校是享有广泛自主管理权的自治主体。大学自治观念一直以来强调学校权力与国家权力的相对独立,排除国家过多干预,学术自由被认为是一种普适人权和公民自由权,任何人借此得以自由地寻求真理并将真理传授于他人。为保障良好的教育制度,为维护民主之存在与发展,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都是必需的。这也是各国宪法在规定国家负责教育的同时,还强调大学享有自治权力的原因。在传统“大学自治”观念中,大学行使自治权力,制定大学章程是应有之义。

但是我国并不具备大学自治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同经济体制一样,我国大学也全面学习苏联,在教学管理上实行高度的集权管理方式,并不存在大学章程。我国宪法也并未像其他国家宪法一样规定了大学的自治权力。但随着大学改革的深入,我国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成为了深入人心的观念,比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第三十九条的内容就是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民主、公开的原则,成立专门起草组织开展章程起草工作。”可知,大学章程的起草者是大学自己,这也就印证了大学章程是大学的自治规则这一观点,说明了大学章程是大学行使办学自主权的体现。

(二)大学章程在行政法上的属性

公立大学章程是自治规则,其重要原因就是公立大学章程的起草者是大学本身而非其举办者——国家。但是,根据《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地方政府举办的高等学校的章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其中本科以上高等学校的章程核准后,应当报教育部备案;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的章程由教育部核准;其他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章程,经主管部门同意,报教育部核准”可知,公立大学章程并非只有自治规则一个属性,因为其要经过教育主管部门的审核才能生效,所以它还具有行政法上的属性。关于大学在行政法上的属性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

1.行政许可的产物

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大学章程的核准属于行政法上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特定的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或资格的行政行为。通过行政许可,既能使国家对行政相对人或行政事务进行宏观调控,又能充分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对大学章程的审核同样体现了国家对大学既注重宏观管理,又注重发挥大学自主管理积极性的意志。

将教育主管部门核准大学章程的行为归类于行政许可是有其合理性的。行政许可是对于一般性禁止事项的一种授益性行政行为,基于行政管理、公共利益维护等原因,法律对许多活动或行为设定了一般性禁止,许可是对一般性禁止的解禁。许可一共有五种类型,分别是普通许可、特许事项、认可、核准、登记,其中核准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的用词相同。

但是《行政许可法》中的核准的含义是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一般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客观性的特点。可以看出,《行政许可法》中的核准定义与《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中的核准定义显然不同。那么,教育主管部门对公立大学章程的核准是否属于一种不能归类于《行政许可法》中五种行政许可类型的新类型许可呢?行政许可首先是行政机关对于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而做出的一种授益性行为,这里的行政相对人通常是不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即行政许可是一个外部行政行为,而且行政许可通常是针对一项具体行为而非抽象行为。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对公立大学章程的核准从外观上看与《行政许可法》中的行政许可有相似之处,但是应该不属于行政许可的性质。

2.抽象行政行为的产物

学界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大学制定章程的行为是抽象行政行为。这种观点的逻辑在于,大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且大学章程因其具有针对对象的不特定性、效力的后及性与可反复适用性等典型特征,根据行政法学中关于行政行为分类的一般原理,当然应被归属于抽象行政行为之列。 但是,以这样的逻辑来认定公立大学章程是抽象行政行为是不严密的,因为公立大学的行政主体资格是来自于法律的授权,而法律的授权是有范围限制的,这就意味着并不是公立大学的所有行为都具有行政法上的意义。比如,根据《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享有招生权、处分权、颁发学位证书权等权力,那么公立大学在行使这些权力的时候是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公立大学进行其它行为时是否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还需要具体分析。

公立大学制定章程是比较特殊的行政法律行为,在现行的行政法中并没有现成的规定可用,但是可以参考类似的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考察其性质。大学章程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相似之处首先在于其二者都有自治的性质,都是由组织根据自身的情况而制定的,这样可以做到规定与自身情况高度相符,具有自身特色。其次是二者都需要上级机关批准后生效,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要经过上级人大批准,公立大学的章程要地方或中央的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从这样的角度去观察,不难发现,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大学章程在制定与批准生效上,似乎只是效力层级具有差别,而在原理上基本是一致的。但这里仍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制定机构本来就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是大学在起草大学章程这一事项上的行政主体资格是不明确的,那么公立大学制定章程这一行为是否具有抽象行政行为的性质呢?在这里可以将公立大学制定大学章程的过程看作一个委托行为,即教育主管部门委托公立大学起草大学章程,而后对大学章程进行核准以赋予大学章程以效力。但应当注意的是,这里的委托行为并不是与行政授权相对应的行政委托,因为行政委托的对象通常是具体行政行为,并且规定在《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文件中。其实,行政机关委托其他主体起草规范性文件十分常见,比如地方人大常委会经常会委托高校制定法规等等。公立大学起草大学章程是缘于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立大学的举办者是国家,而逻辑上来说章程应该由举办者来制定,只不过在大学自治、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的要求下,国家通常采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管理大学,所以公立大学的章程是教育主管部门委托的产物。

综上所述,公立大学制定章程具有抽象行政行为的性质,不过与一些学者所认为大学章程是抽象行政行为的产物所不同的是,其并不是公立大学具有行政主体地位的应有之义,而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的委托起草。

三、对于继续教育管理及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于继续教育的立法缺失,导致大学继续教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管理者和教职工、受教育者由于缺少法律条款的保障,其应有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继续教育院校过分追求市场效益而不重视教育的社会效益,造成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部分院校甚至通过造假,让学生蒙混过关获取毕业证、资格证。因此大学章程亟需对继续教育的规范性和法律地位作出明确规定,使继续教育有法可依,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正轨。

参考文献

[1]湛中乐,高俊杰.论大学章程在现代大学法人制度中的地位[A].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湛中乐,徐靖.通过章程的大学治理[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6).

[3]李泽彧等.科学与民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多视角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4]沈德咏.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大全(下卷)[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

[5]郭冬生.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陈学敏.关于大学章程的法律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责任编辑:李养正】

作者:王怀勇 贾国威

第2篇:浅述国外大学章程对我国民办院校章程制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大学章程是一所大学的宪章,是大学各项工作条例的根本。相较于国外私立院校,我国民办高校存在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现状,在章程的设立上亦有不规范、缺乏时效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比国内与欧美发达国家及香港地区大学章程的内涵与发展,总结了其他地区先进的章程制定理念对我国民办院校章程设立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章程;民办院校;章程制定

我国《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设立学校等教育机构必需具备相关章程。《民办教育促进法》亦对我国民办高校章程的建设提出了相应要求。然而,从实际角度出发,至今仍有许多大学尚未建立章程,或者仅在小范围内被人知晓。[1]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校的新兴类群,在章程建设上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与此相比,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尤其是私立高校的章程建设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通过对这些经验进行对比、借鉴,从而加速我国民办高校的章程建立,对我国民办院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民办院校章程的内涵及发展

早在我国现代大学建设的初期,章程即作为高校的宪章而存在。20世纪50年代初,教育部制定了多所高等院校的章程。这种由行政部门主导的章程制定模式,标志着其权威性与法律效力。然而在此之后,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高校章程主要作为日常管理制度而存在,出现了法律效力的缺失。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得到逐步落实,民办院校亦逐渐兴起。其相应的章程制定亦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有学者认为,“所谓民办高校章程,是指为了保证民办高校依法自主管理和正常有序运行,由民办高校的举办者根据《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按照一定程序,以条文形式,对有关学校办学宗旨及根本使命、管理体制及议事规则、学科设置及师生权益、资产来源及财务活动等重大事项做出原则性、基础性规定而形成的规范性文件。”[2]可以认为,高校的章程是一所高校完成运营与管理的基本规则,是其制定其他管理条例的“宪章”,是依法治校、独立管理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具有多样化、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民办高校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其章程亦在实践中得以确立。相较于公办院校,民办院校章程的制定者可以是个人、企业或者社会团体,其制定亦有较高的自由性。

二、国内民办院校章程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国内大多数民办院校兴建之初,均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制定并登记了章程。然而,在具体制定过程中仍存在主体不明确、依据不充分、权责利不对等、内容要件不齐全、制定程序不规范、行文不严谨、执行不到位等问题。[3]笔者认为,这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国内民办院校是一类新兴的办学方式,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缺乏成熟的体系,其发展和改革路线仍有较大的探索空间,因此在其章程的制定上,亦存在着不规范、不全面等问题。同时,不少民办院校照搬公司企业性质的法人章程而设立自己的章程,并未考虑到民办非盈利组织的特殊性。第二,制定者未重视章程的法律效力。在西方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办学的“特许状”逐步发展为契约,进而产生了详尽的大学章程,这一过程体现着一种契约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因此,大学章程是作为宪章而存在,而不是日常管理条例。第三,外界环境对大学章程的建设较为忽视。虽然《高等教育法》对大学章程的建设提出了要求,但涉及到章程详尽建设的法律为之甚少,因此制定者在章程建设过程中亦因缺乏详细法律、条令而存在不规范现象。

三、國外民办院校章程的制定与发展

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强的法制观念,而大学章程即是作为宪法而存在。欧美大学章程最早可追溯到特许状。特许状是由教皇或国王颁发的,赋予大学进行一系列日常管理权利的条令,其类似于执照或者政府批文,但内容更详细,并划分了大学内部各方的权利与责任。[4]特许状体现着政府与院校的契约关系。大学章程通常由高等院校的权力机构根据大学的特许状和国家或地方的教育法律法规而制定。[5]在美国,章程制定的依据通常由州级议会确定,亦受联邦法令的约束。因为其联邦制的特殊性,受州立法影响,各校章程具有鲜明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在英国,1992年之前建立的大学(称为前大学)章程通常依据皇家特许状制定,而新大学通常依据国会法案或公司法而确定。

就制定主体而言,欧美大多数院校的管理制度为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而私立学校几近全部如此。董事会是大学章程制定的决策机构,一般由代理人、资助者和校友组成,具有法人资格。如加拿大多数私立院校大学章程规定,董事会由名誉校长、校长、地方行政人员、教授、社区工作人员(包括校友)和学生代表组成。日本私立院校为理事会所领导,其有制定学校重大决策、合并/设立新院校、决定最高人事安排与确定学校经营方针等作用,其中即包括大学章程的设立。大学作为学术机构,其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使命决定其应以教学、科研为主,行政管理为辅。国外私立院校中,学生代表、教授占董事会一大组成部分,值得国内民办院校借鉴。

为了保证大学章程制定的合法性,公正的制定程序是必由环节,亦是高校民主化管理的要求。国外发达国家法律对大学章程的制定作出了严格规定。在英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私立院校章程的制定受皇室颁发的特许令严格控制,在制定完毕后需经王室批准并在议会备案。美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亦受董事会成员的严格管控。就修改程序而言,欧美高校章程的修改更为频繁,以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如密歇根大学的章程自1965年起修改了8次,麻省理工学院章程的修改距上一次修改仅具一年半时间。这种不断变化的章程促进高校在发展中不断适应新环境,利于各项规章的执行。

四、香港地区私立大学章程的内涵与发展

香港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其办学思路既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同时,在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在经济、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取得了非凡成绩。除此之外,香港地区的私立院校与内地民办高校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其办学理念与经验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因此,深入研究香港地区私立高校的章程制定及发展过程,对促进内地民办院校章程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大学章程在香港地区被称为“大学条例”。香港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在英国政府殖民统治下逐步发展起来的。1911年香港大学成立,其条例由香港政府通过立法局设定,并从那时开始逐步发展、完善。时至今日,香港地区大学章程的制定主体仍为立法局(又称立法会)。其制定由准备、审议、表决与通过等步骤完成。[6]首先,章程制定主题组织成立起草小组,同欧美地区类似,起草小组的成员由校长、名誉校长、教授、校友等社会人士构成。在此之后,起草小组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各大院校的章程、高等教育法等规章政策,并以此起草章程。章程草案需交给多方进行修改、完善,并完成审议过程。在审议过程中,章程草案与法律法规的抵触情况、行文逻辑、专业术语、格式等要素均被列入考虑范围,除此之外,章程的必要性和重复性、权责利对等关系亦得到充分研究。此后,具有制定权的各项机构对章程进行表决,以反映自己的意见,并加以完善修改。在表决通过后,章程草案会被送呈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进一步的审核,并将最后予以公布。

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分为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两方面。就法律依据而言,香港地区各大学章程主要依据本地立法和英国法。在香港回归后,中国宪法中关于高等教育的部分亦被纳入章程制定依据的考虑范围中。

就制定内容来看,香港地区大学章程详尽地规定了大学各项内部权力,包括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等诸多方面。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的合法性,香港地区高校对各权利行使机关做出相应的约束与规定。如《香港大学条例》第14条规定,“除规程另有规定外,当校董会、校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任何学院院务委员会或任何委员会举行会议时,如主席或副主席(如有的话)皆缺席,出席该会议的成员须选出一名主席主持该会议;校董会、校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学院院务委员会及任何委员会须决定其各别举行会议的时间及地点及会议的程序,并就该等事宜订立规则;每个委员会自其所属组织上次会议后举行的所有会议的纪录,均须在该组织每次会议席上提交该组织省览,不论该组织为校董会、校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或任何学院院务委员会”。[7]

随着法治社会的发展,民办院校章程的法制化是其章程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香港地区,大学章程由立法会赋予法律内涵。章程作为一所高校运行的“宪章”,具有高于其所制定的其它任何规章制度的法律地位。同时,香港地区大学的章程被纳入香港法例,各个大学的章程均与某项特定的法例一一对应,确保其明确的法律效力,利于执行的明确性与可行性,赋予其较高的法律地位。

五、国外与香港地区大学章程建设的指导意义

大学章程是大学设立的必要条件之一。国外优秀私立院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合理、规范的章程设立有利于依法治校,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民办院校的自主权。相较于国外以及香港地区的优秀院校,笔者认为,我国民办院校在章程制定上需要借鉴以下几点经验:

(一)重视章程的法律地位

大学章程作为一所院校的宪章而存在,其权威超出任何其它管理条例。在制定过程中,要积极参阅其它优秀院校的经验,做到规范、得体,履行“依法治校”的契约精神。当今国内众多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其大学章程的制定往往有过浓的行政色彩而不是法制理念。而国际上,私立院校章程往往由立法会等政府机关确立,既保障了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亦促进了“依法治校”理念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过程,笔者认为,首先,在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应该查阅国家有关法律,确保章程没有与法律冲突的内容并及时校正,完善管理过程。其次,应详细规定各机关、部门所有的权利与其对应的行使程序,将章程与国家法律挂钩。

(二)跟紧时代步伐,确保章程的时效性

大学章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及时修订的。如前文所述,美国密歇根大学章程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修改了8次,麻省理工学院章程最近两次修改间距不过一年半时间。目前我国民办院校刚刚起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包括章程在内的一系列条例自然需要及时调整,确保大学章程的时效性,避免其执行力降低甚或成为一纸空文。

(三)强调学术权利,实现自主治校

大学是培养学术人才的场所,其使命决定了其学术权利的地位。在民办大学章程建立过程中,要确保教授治学的地位,实现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的相依共存。笔者认为,不妨效仿国外高校章程制定过程,使教授成为章程制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明确划分责权利关系

民办院校作为民营非盈利组织,其章程的重要意义之一即是划分各成员的责权利关系。国外大学章程都对大学管理中权力机构的划分进行了法律上的切割,即董事会享有哪些权利、理事会或者执行机构及校长享有哪些权利、最终的司法诉讼又必须通过怎样的途径等。[8]与此相较,国内民办院校章程在制定过程中仍存在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甚至因此引起无谓纠纷。笔者认为,只有在民办院校章程中明确划分各方责权利关系,才能确保章程的实际性,保证各项工作的展开。

(五)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我国民办院校存在起步时间晚、经验不足等现象。相较于国内情况,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私立大学有着优秀的历史,且其中不乏世界名校。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为尽快实现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对外交流必不可少。首先,我们应当仔细研究国外优秀高校的章程,不仅仅是对章程内容的研究,亦要分析其制定主体、制定过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其次,应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高校,尤其是民办院校章程的发展进行纵向研究,结合国外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重视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本土化、民族化研究,设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章程制定模式,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敏.我国现代大学章程的缘起与困境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7(4):29-32

[2],[3]董圣足,李蔚.论民办高校章程的制定与完善 [J] 《高等教育研究》, 2008(06):42-48

[4]曹玉洁,王会珍.英美大学章程特点分析[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59-64

[5]刘香菊,周光礼. 大学章程的法律透视[J] 《高教探索》, 2004(3):39-41

[6],[7]梁剑. 香港与内地大学章程比较研究[D] 西南大学,2008

[8]范文曜,张家勇.大学章程的治理意义——英国大学章程案例研究[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8

作者简介:胡桂成,女(1981.5-),汉族,籍贯:湖北随州,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企业营销战略策略。

作者:胡桂成

第3篇:大学章程的想象

摘要:关于大学章程的讨论已然成了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通过对大学章程的概念、特许状的历史和达特茅斯学院案的梳理提出了“复合型大学章程”的概念。“复合型大学章程”是指由若干来源于不同机构具有不同效力且不同性质的文件汇编而成的大学章程。复合型大学章程能够切实保障大学章程的目的得以实现。

关键词:复合型大学章程;特许状;达特茅斯学院案;立法

《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教育部第31号令)于2012年1月1日正式施行以来,大学章程已然成了教育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与教育学界的热闹相比,法学界稍显沉寂。依笔者有限的阅读,站在法律的角度上思考讨论大学章程并不多见。这一现象或许反映了人们的某种普遍的观念:这跟法律似乎有点远吧。与之相对照的情形是,则有大量的法律人在讨论公司章程的问题。人们现在似乎只关注大学章程的功能、结构以及意义,但真正能保障大学章程成为大学章程的就是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以及在一个互动的历史发展中经由重重法律观念和种种法律制度所确立的法律背景。本文准备就大学章程的法律史基础做一番粗浅的探究,并进而希望能在一个多元的角度上思考大学章程。但愿本文能抛出砖引来玉。

一、大学章程今释

大学章程在新中国也算是一桩新鲜事。经过多年的沉寂,突然在最近几年成为了讨论的热点。热点倒是成了,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究竟何为大学章程?似乎迄今并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义。或许人们认为大学章程就是那么简单明了,根本用不着学究般的讨论它的定义;或许人们觉得讨论大学章程的定义无法带来实践性的结果;但笔者在这里却首先希望能界定一下人们日前热论的大学章程。法学界流传着康德的一句话:“法学家们还在为法下定义。”这句话提醒人们偶尔讨论一下某个概念的定义或许会带来新的发现。

根据教育部第31号令,似乎可以做如下界定:由高等学校经一定程序制定的作为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事实上,在此之前,一些大学已经酝酿建立自己的大学章程了。“北大原计划在2008年出台自己的大学章程。随着校长的更换,新任校长周其风考虑到当时国家正在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议学校放缓。他曾解释说,《纲要》会对大学的使命、目的、学校管理体制等方面作出规定,北大应该在此基础上制定章程。”在教育部第31号令颁布之后,对大学章程的讨论进一步深入。然而,截止到目前的研究大多将目光放在大学章程的实质内容方面,人们往往普遍关心的是大学章程如何规定以促进大学价值的实现,比如保障学术自由,实现大学自治,如何管理学生,等等。

笔者将目前的大学章程讨论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不完全归纳为两点:第一,人们普遍感到大学章程很重要,相当于一个学校的“宪法”。但事实上,人们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学章程”的概念。第二,人们都觉得大学应该尽快制定大学章程,言下之意是大学章程是大学制定的,因此大学可以掌控其章程的制定过程。然而事实是,到目前为止大学章程都是大学的某个机构制定的。这两点严重限制了对大学章程进行想象的空间,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章程进行一番梳理。

二、特许状与大学章程

由于大学章程毕竟不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事物,因而在如何制定或者建造这一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从世界范围内已有的大学章程中寻找灵感。在追寻大学章程的历史中,特许状被频频提起。今天特许状已经成了讨论大学章程的一个背景,但也仅仅是一个背景。事实上,这样的一个背景蕴含着一个我们应当特别予以关注的话题:特许状的法律效力。

既然今天在讨论大学章程时提到的特许状是从中世纪开始的,那么笔者准备回顾一下中世纪欧洲的法律背景,从而探明人们对特许状的法律效力的认知。从法律上来讲,中世纪的欧洲地地道道是一个割据的欧洲。罗马法、封建法、教会法、王室法、商人法和自然法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欧洲法律的割据。在每一种法律体系之中,都有相应的法院系统行使一定的管辖权。在如此纷杂的法律格局中,罗马法无疑是影响最为重大的。11世纪末罗马法走上复兴之路之后,就更是如此。

在罗马法中,皇帝的敕令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法律渊源。著名的东罗马皇帝优士丁尼在登基之后立即着手系统整理了罗马法,形成了《优士丁尼法典》、《优士丁尼法学阶梯》、《优士丁尼学说汇纂》。优士丁尼皇帝死后,他的大臣又将其在位期间颁布的敕令汇编成册,形成了《优士丁尼新律》。这四部分内容后世给予《国法大全》或者《罗马法大全》的称呼。其中《优士丁尼法典》便是优士丁尼以前历代皇帝包括西罗马帝国皇帝的敕令的汇编。由此不难看出皇帝的敕令在罗马法中的地位。皇帝的敕令不仅仅在该皇帝在位期间有效,它一经颁布就成为了法律,是罗马法国家的法律。

在11世纪左右,罗马法之所以复兴,除了由于日益发达的商业活动导致了诸多诉讼需要解决外。政治上对罗马法也有需求。希冀独立的城市、欲求权利的地方组织、国王乃至教皇都希望从罗马法那里获得支持。结果,罗马法在欧洲逐渐变成了一种“普通法”。因此,在很多场合下,人们愿意按照罗马法的相关规定从事活动。国王或者教皇往往也会颁发一些文件,而人们早已习惯将这些文件作为重要的法律予以看待。换言之,教皇敕令也是教会法的一种法律渊源。特许状便是此类文件。在大学如此,在商业机构也是如此。

欧洲的早期大学从教皇那里或者从国王那里获得过此类文件。例如,1158年夫累得利克一世发布旨谕,为维护波隆那大学学生的利益,规定大学师生可以自由通行,不受阻碍,连大学的信使也享有同样权利。又规定大学教授有裁判权,凡外人与大学生发生诉讼时,均由大学审理。结果是外人一定败诉。

这样一个简短的论证是为了说明特许状的法律效力。而在当时,这些特许状大概就是今天所谓的大学章程。但时过境迁,大学章程的内涵逐渐丰富起来,逐步与特许状划开了界限。今天人们已经形成了特许状是特许状、大学章程是大学章程的观念了。例如,陆一和熊庆年清楚地指出:“特许状并不等同于现代大学章程。特别是在原殖民地国家完成独立建国并构建起国家法律体系之后,大学的设立及其法律地位不再需要特定的授权,而是依照现有法律。”刘香菊和周光礼认为:“现代大学章程已经脱离了与国家或地方政府教育法规混合的状态,成为大学自我治理的总纲。现代大学章程一般是由大学的权力机构(一般是大学的董事会)根据大学设立的特许状及国家或地方政府教育法律法规而制定的。”这些论述在相当程度上与笔者在第一部分界定的大学章程的概念相吻合。因而,人们将早期大学经由特许状而形成的大学的实质要素寄希望于特许状在新时代的对应物——大学章程。似乎,只要有一部好的大学章程,一个大学便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的大学。这恐怕就是我们的大学在紧锣密鼓的忙活制定大学章程的原因之一吧。

然而,需要冷静考虑的是,如何让大学章程真正发挥效力,而不是仅仅成为没有牙齿的纸老虎。例如刘承波已经意识到大学自治权力的来源问题。“严格说来,虽然特许状还不能称之为大学章程、不具有独立性,但特许状作为殖民地时期学院取得合法自治权力之载体而在实际上已经勾勒出了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轮廓,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可以说是大学章程的雏形。通过特许状,学院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自我管理的权力,从而使学院自身在学术和管理方面的自治权力合法化”。

尽管有学者将大学章程论证为一种“自治规章”,并按照德国行政法理论,认为其具有行政法的性质,希望其有一定的法律地位。旧然而,在目前中国的法律框架内,由大学制定的大学章程并不具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分别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做了规定,大学章程并不能在其中找到一个位置。因此,纯粹由大学制定出来的章程的效力是值得怀疑的。

因此,之所以梳理特许状的历史和法律效力,是希望人们能够认清在概念上彻底脱离特许状的大学章程的地位,希望人们清醒的认识到,单纯地在今天意义上的大学章程的螺蛳壳里做道场是无法完成我们讨论大学章程的初衷的。我们讨论大学章程不是为了一个章程的文本,不是因为法律要求大学有章程我们就必须有章程,而是为了让大学切切实实的有一个相对自主的办学环境,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的使命。

三、达特茅斯学院案的法律解读

达特茅斯学院案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案件。该案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启发。

达特茅斯学院位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该学院由埃利沙·惠洛克(Eleazar Wheelock)于1769年创办。新罕布什尔皇家总督约翰·温特沃斯(JohnWentworth)提供了达特茅斯建校所需的土地并在1769年12月13日送来了英王乔治三世颁发的特许状(charter)。1816年,新罕布什尔州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规定州长及其委员会应该任命九位新董事到特茅斯学院的董事会,以组成达特茅斯大学董事会。此举遭到了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的反对。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拒绝承认新罕布什尔州该项法律的有效性,而是继续根据英王颁发的特许状履行职责。而所谓的达特茅斯大学董事们则以达特茅斯大学董事会的名义任命了伍德沃德(Woodward)掌管达特茅斯学院的公章、基金等事项。于是,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在新罕布什尔高等法院提起了一场旨在夺回公章、基金等事项的诉讼。该法院判决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败诉。后来,达特茅斯学院董事会将该案上诉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1819年,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新罕布什尔州高等法院的判决。联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马歇尔动用了“宪法”第十条第一款“州政府不得通过任何法规破坏契约”的规定,裁决该州政府的行为不符合“宪法”。达特茅斯学院终于在特许状的庇佑下获得了胜利。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例,人们可以看出,大学章程自身并不足以保证大学能够不受干扰地办学。事实上,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干扰办学的力量都是存在的,即便美国也是如此。而在此案中,达特茅斯学院能够最终获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特许状具有足够的法律上的效力,州议会通过的法律竟然也在它面前黯然失色,落得个被最高法院宣布因违宪而无效的命运。这就告诉我们,大学章程一定要有与其目的相适应的法律地位,否则,无异于打水的竹篮。此外,“契约”这一在一般人看来属于商业性活动的词汇成为了该案裁判的一个关键,这也不免提醒我们要在更广泛的空间理解大学和大学章程。

四、复合型大学章程

通过前面的论述,笔者认为我们今天过于追求一种看似丰富而实则简单的大学章程。“看似丰富”是指大学章程被寄予厚望,人们希望大学章程能够囊括大学自主办学所需要的一切。“实则简单”是指人们不约而同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由大学的相关机构制定出一个文本。在这样一个文本的制定过程中,无论人们有什么样的想象,比如将制定大学章程与制定宪法进行形象关联,无论人们怎么论证大学章程的法律效力,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大学章程的效力几近于无。现阶段,在很多法律都不能够很好的得到实施从而真正发挥效力的大环境下,大学章程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在多大程度上能顶住来自其他诸多方面的影响?答案恐怕不难想象。

要想避免这种有章程无效果而让章程沦为笑话的局面的出现,复合型大学章程或许是一个思路。笔者所使用的“复合型大学章程”是指由若干来源于不同机构具有不同效力且不同性质的文件汇编而成的大学章程。

首先,就大学章程文本构成而言,在现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已经充分描述了这种复合型的大学章程。例如,耶鲁大学现有的大学章程是以准许办学的特许状为首的一系列根本性法案(Acts)、规章(Bylaws)和规章汇编(Miscellaneous Regulations)的集合。其中的根本性法案是康涅狄格州的立法。规章则往往是大学自身的权力机构制定的规则。

其次,为了实现大学章程所设定的目的,大学章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效力,这样才能避免成为无牙齿的老虎。如前述达特茅斯学院一案,如果没有在法律上具有足够权威的大学章程,恐怕达特茅斯学院很可能像橡皮泥一样被随意干预。这一点,在今天的讨论中也已经被清楚的揭示出来了。例如,康奈尔大学的章程本身已经成为整个纽约州教育法的一部分。再如,澳大利亚梅铎大学章程则是依照1973年修订的梅铎大学法案的第17节制定的,后被政府批准通过并在政府公报上公布,从而取得法律效力。

通过立法的方式或者至少将部分内容以立法的方式予以颁布的确是对大学章程的有力的支持。事实上,在我国也曾经出现过这样的思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9年11月7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的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座谈会上,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忠表示,“深圳将制定《南方科技大学章程》,交深圳市人大审议,避免政府直接与学校打交道会造成的行政干预,实现大学自治。”吴忠同时还提到深圳决定以立法的形式颁布《深圳大学条例》。

但是,让人惋惜的是,尽管从学者到官员都注意到要让立法机关直接给予大学章程以支持,这些描述和设想只是昙花一现。人们并没有见到深圳在这两个文件上有任何实质性的举措。相反,南方科技大学按照现有的模式制定了《南方科技大学章程》并报送到了教育部。而学者们似乎依然执著于一种看似丰富而实则简单的大学章程。其实,在笔者看来,在中国,即便如深圳市人大这样的立法机关参与到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中也还是远远不够的,或许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应该参与到至少一些大学的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简单的类比美国,不能因为美国的大学往往是州的立法机关参与进来,我们就觉得有省一级人大的参与就可以了。由于美国宪法比较清楚地规定了联邦和州的权限,因此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各自针对相关事项的立法往往就已经是最高的了。我国实行的是单一的立法体制,省一级的立法往往抵挡不住来自中央一级立法的干预。因此可以考虑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针对某个大学制定某种规范性法律文件使之成为该大学章程的一部分。这样,大学章程的效力才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保障。

此外,就大学章程的法律性质而言,多数研究者往往从宪法尤其是行政法的角度来定位大学章程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位置。这种思路也极大地限制了人们对大学章程的认识。其中的一个问题是,将大学章程局限在行政法的视域下一如将大学局限在行政系统中一样非常不利于大学的去行政化。鉴于“大学去行政化”长久以来已经成为了某种共识,而事实上大学的行政化色彩并没因这样的共识而弱化。其中的原因也值得人们深思。如果人们能从更为广泛的视野中思考大学章程的问题或许也可以为这样一个难题找到某种线索。例如,我们也可以如马歇尔大法官一样从契约的角度进行思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契约蕴含着“平等”的因素,因此人们在思考大学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关系时或许会首先想到“平等”而非“管理”这样一个关键词。再如,我们也可以从社团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可以把大学章程跟一般的社团章程进行对比,甚至还可以把大学章程跟公司章程进行比较。同样,从法律上来看,社团的章程往往使得社团具有某种独立的法律上拟制的人格,这有利于树立大学的独立形象。如此这般,思考讨论大学章程的空间就会扩大很多,解决办法也就相应会增加很多。所幸已有学者开始注意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包含不同性质的法律文件也是复合型大学章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大学章程并非一定是清一色的行政法。

在复合型的大学章程这个议题上,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是,单凭大学的一己之力能否完成人们理想中的大学章程的制定这一重任呢?众所周知,一部法律的制定往往需要经过众多的机构、通过诸多程序(提出法律案、审议法律案,表决和公布)才能实现。一部好的大学章程如若没有诸多部门的参与没有足够合理的程序恐怕是难以完成的。就目前中国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一个大学要制定一部理想的大学章程恐怕还有诸多的障碍需要跨越:首先,就大学章程达成共识。人们直到今天还在就诸多方面热烈地讨论大学章程足以说明这种共识尚未形成。其次,能够有一个合适的部门准备大学章程草案。这样一个合适的部门既需要有一定的权威又需要对大学有着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第三,还需要有一个能够适合审议大学章程草案的部门。这样的部门应该有长久的权威,否则制定出来的大学章程很快便会受到挑战乃至被废弃。笔者在这里并非是说在目前的大学中根本找不到承担上述任务的部门,而是强调很难找到与制定理想的大学章程这一目的相契合的合适的部门。例如,以吉林大学为例,《吉林大学章程》制定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有校务委员会、职工代表大会和中国共产党吉林大学委员会。这些部门承担制定大学章程的任务确实具有某种合理性,然而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学生自身的参与恐怕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吧,因为任何一个大学中都有相当数目的学生。因而这样的大学章程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也就可想而知,它在大学的日常运作中的效果也就不难想象。因此,笔者认为,鉴于中国大学目前的状况,提倡复合型大学章程至少能用大学以外的立法资源弥补大学自身“立法”工作的某些不足。

五、结论

大学需要章程,大学需要的是能够切实保障大学实现其使命的章程。如果仅仅依靠大学自身,制定这样的大学章程将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在中国目前的法律格局和法治环境下,中国需要复合型大学章程。

作者:史大晓

第4篇:教育基金会章程

宝 钢 教 育 奖 评 颁 实 施 细 则

宝钢教育奖是宝钢教育基金会支持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项主要公益事业。为了做好宝钢教育奖的评颁工作,根据《宝钢教育基金会章程》特制订本细则。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宝钢教育奖设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五个奖项,每年评颁一次。

第二条

宝钢教育奖在以若干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为主的全国部分高等院校(以下简称评审学校)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国冶金教育学会(以下简称评审单位)设立一定数量的宝钢优秀学生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名额。

第三条

宝钢教育奖的评审工作,由宝钢教育基金会设立的专门委员会——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负责评审和管理。

第四条

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宝钢教育基金会理事会委任;委员由评审学校、评审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出任。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由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负责。

宝钢教育基金会的顾问同时也是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的顾问,他们可以自愿参加宝钢教育奖的评审工作。

第五条 评审学校、评审单位应相应成立本学校、本单位的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校、本单位宝钢教育奖的宣传、申报、评审和颁奖工作,并在本学校、本单位内指定一个部门与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对口联系、开展工作。

1 第六条 为鼓励台湾学生、港澳学生来内地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就读,增强台湾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港澳学生的祖国观念,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宝钢教育基金会决定特设台湾学生、港澳学生奖学金,并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试行。试行期间,有关问题详见附件《宝钢教育奖关于港澳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宝钢教育奖关于台湾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章 奖励金额和名额

第七条 宝钢教育奖奖励金额和奖励名额。

宝钢优秀学生奖:金额为5000元/人,每年 700-800名;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金额为1万元/人,每年30-50名; 宝钢优秀教师奖:金额为1万元/人,每年200-300名;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金额为10万元/人,每年10名;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金额为3万元/人,每年名额不定。 第八条 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于每年参照上一年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的学生奖、教师奖名额,并根据上一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评审出的宝钢优秀学生奖与宝钢优秀教师奖的质量情况,分配本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的宝钢优秀学生奖与宝钢优秀教师奖及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的名额。

第九条 为了表彰全国其它高等院校有突出表现和贡献的优秀学生与优秀教师,特在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设立少量机动名额:宝钢优秀学生奖10名,宝钢优秀教师奖5名。申报的学生和教师须由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推荐(申报、推荐及程序见第十九条)。

第三章 申报及评选条件

2 第十条 宝钢教育奖申报对象主要为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和评审单位在籍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和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及以上的在编教师。

第十一条 申报宝钢优秀学生奖的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模范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诚实守信。

2、勤奋学习,成绩优秀,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下简称五种能力);研究生还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取得一定的优秀研究成果。

3、尊重师长,友爱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能承担社会工作,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乐观进取。

第十二条 宝钢优秀学生奖获得者中的特别优秀者,经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提名,可参与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的评选(评选程序见第二十一条)。

第十三条 申报宝钢优秀教师奖的条件。

1、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教书育人。

2、坚持工作在教学第一线,近三年连续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每学年完成本科公共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授课在64学时以上,且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和同行好评。

3、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基本建设,在教学内容、教材、方法、手段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在核心期刊及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或有正式出版的教材、专著等。

4、注重因材施教与学生的“五种能力”的培养,并取得显著成效;其直接培养、指导的学生在科学研究、竞赛、设计、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活动中取得突出成绩,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5、有与职称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特别是能够将学科前沿知识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实践中。

第十四条 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中的特别优秀者,经评审学校或评审

3 单位提名,可参与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的评选(评选程序见第二十二条)。

第四章 评选原则及评审程序

第十五条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掌握评选标准,严格遵守评审程序,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六条

评选中要注重申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全面衡量申报人的各方面表现。在此基础上:对申报学生要侧重对其“五种能力”以及自我养成意识的考核;对申报教师要侧重其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影响,以及对学生“五种能力”培养成效的考核。并注意向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的教师以及中青年教师倾斜。

第十七条

候选人一旦确定,应在一定范围内张榜公示。获奖者应为本单位绝大多数师生所认同。

第十八条 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由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评定,报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备案;对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须在《评审表》“学校意见”或“单位意见”栏中,简明扼要地写出推荐意见。

第十九条 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申报宝钢教育奖的学生或教师,经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推荐后,须由本人按要求填写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的宝钢优秀学生、宝钢优秀教师《评审表》;其真实性由推荐学校或推荐单位确认。学生或教师《评审表》首先由其本人所在学校在《评审表》 “学校综合评价意见”栏中填写学校意见,由学校领导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尔后由推荐学校或推荐单位在《评审表》“推荐学校意见”或“推荐单位意见”栏中填写推荐意见,由推荐学校领导或推荐单位领导签名与加盖公章,并由推荐学校或推荐单位按要求完成申报和后续工作。

第二十条 评审学校或评审单位推荐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申报宝钢教育奖的学生或教师,原则上每年只能推荐1名宝钢优秀学生候选人或宝钢优秀教师候选人。

4 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申报宝钢教育奖的学生或老师,其《评审表》由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经过资格审定后,委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评审组进行评选,并提出入选名单,由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最终确认。

第二十一条 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的评选。

1、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在评选出宝钢优秀学生奖后,可从中择优评出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1名(个别评审学校、评审单位2名),推荐给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

2、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对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推荐的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进行资格审查后,以书面材料方式寄给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供主管宝钢教育奖评颁工作的部门评审,并进行通讯表决。

3、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按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通讯表决得票多少,从高到低排列,提交当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的获奖名单,由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最后确认。

第二十二条 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的评选。

1、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在评选出宝钢优秀教师奖后,可从中择优评出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1名,推荐给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

2、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对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推荐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进行资格审查后,将书面材料寄给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各位顾问和委员,供各位顾问和委员评审,并进行通讯表决。

3、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在每年年底召开评审工作会议,对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通讯表决结果进行审议。秘书处按候选人在通讯表决中得票票数从高到低排列汇总,将前20名提供给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审议。凡是通讯表决得票前10名并且得票数超过表决票数1/2(含1/2票),首先确认其入选。确认入选人数不足10人时,在未获确认入选的提名人中,按得票多少往下类推按缺额的一倍提取,作为第二轮候选人,进行投票补选。在第二次表决中,入选教师须获得出席会议的评委70%以上(含70%)的票数,且按得票数,由高到低补足10名。但审议和表决结果最终评出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人数不应超过10名。

4、在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第二次表决的候选人,没能入选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的教师,即自动获得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

第五章 评审材料

第二十三条 《评审表》中“主要事迹”一栏应具体生动、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地介绍候选教师的业绩和学生在校期间所取得的成绩。教师的事迹应用具体的事例介绍其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培养和考核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的突出成绩;学生事迹应介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特别是入校后在“五种能力”方面的现实表现。

第二十四条 申请的教师和学生以及相关单位应实事求是地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评审表》中的各项内容。如填写项目出现马虎、敷衍了事者,将取消该候选人的获奖资格。

第二十五条 对以弄虚作假等不道德手段获得奖励者,一经查实,将撤销奖励,追回证书和奖金。

第六章 评审时间

第二十六条 每年5月30日前,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将当年《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通知》从宝钢教育基金会网站及以书面形式寄发给各评审学校和评审单位。

第二十七条 9月15日前,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在宝钢教育基金会网站的申报系统上完成宝钢优秀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的申报工作,同时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装订,并签名盖章后寄发给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存档备案。寄发材料:每位宝钢优秀教师奖候选人(包括本学校或本单位推荐的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宝钢优秀教师奖候选人)《评审表》一式一份及2吋彩色免冠近照一张;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评审表》一式二份及相关佐证材料的复印件一份及2吋彩色免冠近照一张。

6 9月30日前,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将汇总的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的《评审表》(复印件)及《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通讯表决票》以书面形式寄发给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的各位顾问与委员,以进行评审和通讯表决。

10月20日前,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负责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的部门协助本学校、本单位的宝钢教育奖评审工作委员会的顾问与委员,将《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通讯表决票》寄回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第二十八条 10月15日前,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应在宝钢教育基金会网站的申报系统上完成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的申报工作,同时用A4纸正反两面打印装订,签名盖章后寄发给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存档备案。寄发材料:每位宝钢优秀学生奖候选人(包括推荐的非评审学校、非评审单位宝钢优秀学生奖候选人)《评审表》一式一份及2吋彩色免冠近照一张;每位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评审表》一式二份及彩色免冠2吋近照一张。

10月25日前,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将汇总的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的《评审表》(复印件)及《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通讯表决票》以书面形式寄发给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由主管宝钢教育奖评颁工作的部门评审,并进行通讯表决。

11月5日前,各评审学校、评审单位将《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通讯表决票》寄回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各项材料须按上述规定时间寄出,寄出时间以邮戳为准。逾期未寄,则视为自动放弃。

第七章 表彰与奖励

第二十九条 宝钢教育基金会于每年年底通过宝钢教育基金会网站和《中国教育报》公布当年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的获奖名单。

7 宝钢教育基金会与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每两年一次联合举行宝钢教育奖颁奖庆典活动,届时邀请获奖师生代表出席。获奖师生代表一般为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提名人和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人。

第三十条 宝钢教育奖获奖名单公布后,各评审学校应单独或结合学校其它教育奖项举行颁奖仪式,进行表彰。也可以与本地区宝钢教育奖设奖的其它学校联合举行颁奖活动。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细则》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凡与本《实施细则》条款不一致的其它规定自行废止。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解释权属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宝钢教育基金会秘书处

2010年10月20日修订

第5篇:兴永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兴永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基金会的名称是z省兴永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兴永一中)教育发展基金会。

第二条本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

第三条本基金会的宗旨:提高一线教师的待遇,缩小与可比学校教师的待遇差距,留住、吸引优秀教师,重点奖励在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资助特困教师和困难学生等,提高兴永一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兴永教育事业发展。

第四条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

为人民币1000万元,于兴永一中校友和社会自愿赞助。

第五条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兴永县民政局,业务主管单位是兴永县第一中学。

第六条本基金会的住所为兴永县z。

第二章业务范围

第七条本基金会的业务范围是:

(一)接受兴永一中校友、政府、组织及其他个人提供的资金、财产捐赠;

(二)奖励在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三)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资助特困教师;

(五)资助困难学生;

(六)发放一线教师津贴,以提高一线教师的待遇,留住、吸引优秀教师;

(七)本章程规定或许可的其他活动。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本基金会由9名理事组成理事会。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3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九条理事的资格:

(一)热心基金会所从事的公益事业,拥护本基金会的章程,志愿服务于理事会;

(二)具有在某一领域从事研究或管理工作的经历,并享有较高个人声望;

(三)能够尽职尽责,确保捐赠财产的使用符合捐赠人的意愿和基金会的公益目的,保障基金会财产的安全及保值增值;

(四)廉洁自律,办事公道;

(五)对本基金会有实质性的支持,具有较强的议事决策和协调能力。

第十条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

名候选人并组织成立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四)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有本基金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基金会的活动;

(三)对本基金会工作的批评、监督和建议权;

(四)遵守基金会章程,维护本基金会合法权益;

(五)执行本基金会的决议;

(六)完成本基金会交办的工作;

第十二条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会。理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审议通过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审定收支预算及决算;

(五)审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三条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有1/3理事提议,必须召开理事会会议。如理事长不能召集,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召开理事会会议,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四条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会议应由理事本人出席,理事因故不能出席,可

以书面委托代理人出席理事会会议,委托书中应阐明授权范围。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

(四)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五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当当场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六条本基金会设监事5名。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七条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

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八条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由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登记管理机关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十九条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条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监事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

第二十一条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

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二条理事会设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第二十三条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政治思想好,热心基金会事业;

(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最高任职年龄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为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五条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3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二十六条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制定理事会工作计划并辅助执行;

(三)敦促理事善尽职守;

(四)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五)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六)与理事和秘书处进行双向沟通;

(七)执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在理事长的领导下,协助理事长处理基金会各项重大工作。

第二十八条 理事会设秘书处。秘书处是理事会的日常办事机构,在理事

会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2人,实行秘书长负责制。

副秘书长人选由秘书长提名,理事会决定。

本基金会秘书长在理事长、副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并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开展日常工作,执行理事会的所有决议,组织实施理事会赋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二)拟订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

(三)促进机构财务目标的实现,拟订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保证捐款收入和资助支出正常,保证经费支出和经费结构合理;

(四)根据理事会关于资产运作的原则,具体承担资产管理的责任,实现资产运行安全并保值增值;

(五)向理事会推荐有热情和具备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由理事会决定,组成一支有社会责任和有效能的秘书处

管理团队,建立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凝聚机构文化,倡导和培育职业精神;

(六)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工作进展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负责与理事沟通,配合理事长、副理事长工作,实现机构信息共享,为理事会决策提供支持,接受理事会和监事的监督和检查;

(七)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二十九条 理事会设名誉理事、名誉理事长。

(一)理事会可根据需要,聘请若干名对兴永一中给予长期支持和做出重大贡献的海内外人士为名誉理事。理事会支持名誉理事参与机构活动,鼓励其对机构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倡其为本基金会及其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名誉理事由当届理事会聘请。

(二)理事会可邀请德高望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长。

第四章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条本基金会为非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于:

(一)兴永一中校友捐赠

(二)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自愿捐赠;

(三)投资收益;

(四)政府资助或拨款;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条本基金会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二条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三条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资金和财产;对捐赠协议明确了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财产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三十四条本基金会财产主要用

于:

(一)奖励在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二)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资助特困教师;

(四)资助困难学生;

(五)发放一线教师津贴;

(六)本基金会的日常运转费用;

(七)理事会决定的其他费用。

第三十五条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

(一)接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捐赠活动;

(二)超过30万元人民币的非常规类即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投资活动。

(三)理事会认为对本基金会影响重大的其他活动。

第三十六条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七条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

上一年基金余额的8%,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5%。

第三十八条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三十九条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条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一条本基金会应当执行国

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二条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三条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四十四条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

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五条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四十六条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后,将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七条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第四十八条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

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条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转入兴永一中财务部门,用于支持兴永一中发展建设,奖励优秀教职工和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本基金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相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章程修改

第五十一条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

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章程经2015年月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三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本基金会的理事会。

第五十四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 首页 上一页 2

第6篇:青海省教育发展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结合青海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基金会的名称是:青海省教育发展基金会。 第三条

本基金会的性质是公募性基金会。 第四条

本基金会的宗旨是: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倡导助人为乐风尚,借助社会公众力量,保障优先发展教育,汇聚社会关爱,扶持救助贫困,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教育。 第五条

本基金会的原始注册基金为400万元人民币,由省财政一次性注入。

第六条

本基金会的业务主管单位是青海省教育厅,基金会接受省教育厅的业务指导;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青海省民政厅,基金会接受省民政厅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七条

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一)多渠道筹措教育发展基金,接受社会捐助。

(二) 资助贫困地区学校、学前教育、改善办学条件,合理配臵教育资源。

(三)资助教学科研活动,资助教育培训,褒奖优秀教师。 (四)宣传优秀校长、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五)资助本省籍贫困生。 (六)资助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校长教师的疗养;资助重危教职工疾病患者的医疗。

(七)开展与国内外教育组织、民间团体的友好往来与合作。 (八)开展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友好人士的联系与交流。

(九)其它符合本基金会章程宗旨的服务资助项目。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八条

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是理事大会。理事大会由全体理事组成。

第九条

理事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审议收支预算及决算报告;

(四)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五)决定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六)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条

理事大会每年召开2次。理事大会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有1/3以上理事提议召开理事大会时,理事长须负责召集。 召开理事大会,理事长须提前10日通知所有理事、监事。 第十一条

理事大会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大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表决,2/3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一)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二条 理事大会应当制做会议记录,形成理事大会决议后备案。理事大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当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三条 本基金会设理事若干人,设常务理事25人。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 第十四条 理事、常务理事的资格:

(一)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

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第十五条

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第一届理事大会可根据工作需要与业务主管单位协商确定。之后经上一届常务理事会提名,新一届理事大会表决通过。理事的罢免常务理事会提请理事大会决定。 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大会任职。 第十六条 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参与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参与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 参与审议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 参与领导本基金会开展工作; (五) 参与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 本基金会理事大会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是理事大会的执行机构。常务理事会由理事大会选举产生,理事大会闭会期间由常务理事会行使理事大会职权,对理事大会负责,领导本基金会开展日常工作。 第十八条 常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理事大会决议; (二)筹备召开理事大会;

(三)决定业务活动及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用计划; (四)听取和审议秘书长工作报告;

(五)向理事大会报告工作计划和财务状况; (六)提议增补或罢免理事、常务理事;

(七)决定任免副秘书长、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 (八)决定内部管理制度; (九)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九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条 常务理事会每年召开两次。

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会设秘书处,为日常工作办事机构。 第二十二条 本基金会设监事会。监事会任期与理事大会任期相同,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二十三条 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二十四条 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可由主要捐赠人提名; (二)可由业务主管单位提名; (三) 监事的变更依照程序进行。 第二十五条 监事会的权利和义务:

(一)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 (二)监督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 (三)列席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

(四)有权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第二十六条 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 监事会成员和未在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基金会获取报酬,获取报酬的人数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二十七条 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与基金会利益关联时,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基金会理事、监事会成员及其近亲属不得与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八条 理事大会设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秘书长,从理事中选举产生。常务副理事长可兼任秘书长。 第二十九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二)最高任职年龄原则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必须专职; (三)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能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三十一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确需超龄任职的,须经理事大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二条 担任本基金会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以及外国人,每年在中国内地居留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第三十三条 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超届连任的,须经理事会特殊程序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登记管理机关批准同意后方可任职。

第三十四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为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

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在任期间,基金会发生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三十五条 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 (三)代表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本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在理事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理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常务副理事长履行理事长职务;常务副理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时,由常务理事会推举一名副理事长履行理事长职务。 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秘书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工作计划; (二)提出副秘书长及办事机构主要负责人人选,提交常务理事会决定;

(三)聘请秘书处工作人员;

(四)组织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提请常务理事会通过; (五)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三十六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来源于: (一)省财政一次性拨款; (二)省政府奖励基金拨款; (三)国家机关各部门的资助;

(四)社会各界的捐助和国内外友好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 (五)银行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七条 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本基金会重大募集活动和应向业务主管单位报告。

第三十八条 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九条 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捐赠协议明确具体使用方式的捐赠,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使用。

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收入用于捐赠目的。 第四十条 本基金会财产必须用于本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 第四十一条 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四十二条 理事大会、常务理事会因违反《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规定,致使本基金会财产遭受损失的,实行责任追究制。

第四十三条 本基金会财务独立,单独设立银行账户,财务支出实行“一支笔”制度,制定《基金管理使用办法》予以规范。重大开支须提请常务理事会审议决定,业务主管单位报告。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的公益事业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第四十四条 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时,应当向社会公开所资助项目的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四十五条 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用途和使用方式。

基金会有权对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资助项目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金额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资金使用时,应充分考虑捐赠人的意愿。

第四十六条 基金会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计监督。

第四十七条 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八条 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每年1月31日前,常务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第四十九条 本基金会每个季度将本季度工作情况和财务支出情况报告常务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列席会议。每进行年检或者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决算时,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五十条 本基金会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五十一条 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后,将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十二条 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基金会应当及时如实答复。

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五十三条

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致使基金会无法正常运行的; (二)基金会被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的; (三)由于其他原因终止的。

本基金会因(一)、(二)项情形之一终止的,应当经理事大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四条 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大会表决通过后或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报告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五十五条

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终止其他活动。

第五十六条 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基金会宗旨相关的事业。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五十七条 本章程的修改,须经理事大会表决通过,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 基金会会徽

第五十八条 本基金会会徽周围系橄榄绿为衬托的圆形图案,上面书写基金会汉语和英语名称,象征团结、关爱和发展;中间由海蓝色组成的长江、黄河,突出江河源头的地方特色,象征教育基金如江河奔流,源源不断;一株春苗托起鲜红的太阳,体现教育基金以人为本,济危扶困,构建和谐教育的宗旨。

第7篇:房县大木厂镇教育奖励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彰显大木成功人士反哺大木教育的形象,全面提高全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鼓励中小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大木厂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决定设立“房县大木厂镇教育奖励基金会”(以下简称奖励基金会)。

第二条 为规范奖励行为,落实筹资任务,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 为确保奖励基金会工作有序开展,遵循合法、公正、公开的原则,成立奖励基金会领导机构。

理事长:

副理 事 长:

理事:

吕斌: 中国社工协会社会养老工作委员会总干事,盛世天颐集团董事

长。

肖德宏:大木中心学校校长

张文超:大木初中校长

刘吉明:大木小学校长

吴修良:退休政府干部

黄太运:大木初中校办主任

刘水平:大木街村村民代表

顾问:

薛习林:大木厂镇正乡级调研员

奖励基金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大木中心学校,刘运凯(大木初中退休教师、校长)任基金会秘书长,刘凤燕(大木小学教师)任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开展日常工作。

第四条 在奖励基金会领导下,成立评选委员会。评选委员会由理事会根据教育系统在职人员结构选举产生。

第三章机构职责

第五条 奖励基金会负责奖励经费筹措,负责指导和监督奖励对象的评选工作。

第六条 奖励基金会每学年对评选委员会评定的全镇中小学教职工和中小学生进行奖励。

第七条 常设评选委员会在基金会的领导和监督下负责奖励对象的评选工作,书面报送奖励基金会审批,并建立、健全相关档案资料。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管理

第八条 自2014年2月1日起,由奖励基金会采取社会募捐、单位赞助、政府奖励等多种筹资方式,每年筹资50万元左右用于奖励基金会奖励资金。

第九条 当年未用完的奖励资金与次年投入的资金进行累计,单位或个人捐款的资金仍累计作为奖励资金。

第十条 奖励基金会的资金实行专帐专户(开户行:房县农商银行大木支行,户名:房县大木厂镇中心学校,账号8201 0000000516179),不得挪作他用。

第五章奖位设置及奖励标准

第十一条奖励基金会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教师10名(其中初中6名、小学3名、幼儿圆1名)、优秀校长2名、三好学生20名(其中初中12名、小学6名、幼儿圆2名)、中考状元男女生各1名和中考正线进入十堰市三大校的考生、高考优秀1名。

第十二条 奖励基金会每年资助大木初中在职特困教师2名(且有突出贡献的,三年内不重复资助)、特困学生10名(其中大木初中8人、小学2人)。

第十三条 奖励标准和资助标准根据当年实际情况确定。但每奖励总额控制在基金总额的30%以内。

第六章评选办法制定

第十三条优秀教师、优秀校长、优秀学生、中考状元、高考优秀、特困教师、特困学生的评选办法由奖励基金会评选委员会负责制定。

第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评选资格:

1、在本学工作中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

2、在工作中不听从安排,不服从分配的;

3、 违反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党风廉政建设、安全生产四个 “一票否决权”的;

4、奖励对象在颁奖之日前调离大木厂镇或自动离职的;

5、不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中小学生。

第十五条评选结果纳入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内容,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章程及所有评选细则由“房县大木厂镇教育奖励基金会”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修改本章程,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会人员参加,并表决通过。

第十八条本章程自2014年2月起施行。

房县大木厂镇教育奖励基金会二○一四年二月二十日

第8篇: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教育基金会对外宣传、资金募集及使用等工作,践行基金会服务学校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宗旨,提升学生参与和服务学校发展的意识,特此成立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

第二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由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和北京理工大学团委共同管理和指导,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者总队负责组建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根据基金会的工作要求,参与基金会的各种公益活动,向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传递爱心,引导广大学生关注学校发展,共建和谐、文明校园。

第四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以基金会志愿者的身份参加活动,以项目化管理为主要运作模式,以学校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为主要管理平台。

二、志愿者

第五条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成为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一)具有北京理工大学正式学籍并按时注册的在读本专科生、研究生;

(二)北京理工大学在编教师或行政干部;

(三)北京理工大学校友。 第六条

注册成为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的程序如下:

登陆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服务管理系统,下载相关志愿者注册表格,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并将志愿服务意向填写为“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

第七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必须履行以下义务:

(一)关注国内外志愿服务发展形势,认真学习志愿服务有关理论和实践经验,了解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行动有关制度、政策和发展状况;

(二)自觉学习并遵守教育基金会有关制度、政策,维护教育基金会形象;

(三)履行志愿服务承诺,及时、认真完成所参与志愿服务项目规定的服务内容;

(四)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觉接受项目负责人的协调。 第八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享有以下基本权利:

(一) 就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 了解北京理工大学志愿者活动信息;

(三) 参加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各类志愿服务培训;

(四) 参加北京理工大学校团委及北京理工大学延河之星志愿者总队的各项评优;

(五) 申请参与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工作;

(六)享受基金会提供的工作补贴。

第九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不得以个人身份接受社会各界给予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活动的任何形式的捐赠或赞助。

三、服务项目

第十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在教育基金会的指导下,参与相关重大活动的前期准备和现场组织等工作,协助做好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仪式,开展受助学生的回访和反馈,及时在两校区宣传教育基金会的活动和重要工作,动员毕业生离校前小额捐赠。

第十一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可针对校内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民工子女、孤残老人自主设立公益活动项目,向基金会申请资助经费。

第十二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自主设立的服务项目需由队长、副队长拟定方案,确定项目负责人,填写《北京理工大学志愿服务项目申报、审批表》并认真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开展活动,活动经费由教育基金会和学校团委共同支持,视情况引入社会捐赠。

四、奖励与惩罚

第十四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评选在志愿服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志愿者,授予“优秀志愿者”称号,表现特别突出的推荐参评学校和各级政府、相关组织设立的志愿服务个人奖项。

第十五条 教育基金会志愿服务队每年组织评选服务机制健全、活动富有特色、工作确有成效的项目,授予“优秀志愿服务项目”称号,表现特别突出的推荐参评学校和各级政府、相关组织设立的志愿服务集体奖项。

第十六条 志愿者无故中途退出志愿服务项目达2次的,在批准其参与其他志愿服务项目时要慎重考虑;志愿者无故中途退出志愿服务项目达3次的,原则上不再批准其参与相关志愿服务项目。

第十七条 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因违反志愿服务相关规定或项目要求、不接受项目负责人协调等原因,影响项目运行或有损教育基金会和志愿者形象的,该项目志愿服务时数记为0,且取消参与评优的资格。

第十八条 本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基金会志愿者服务队

2013年5月22日

第9篇:慈善基金会章程

MM省MVM市SS 慈善基金会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基金会的名称为MM省MVM市SS慈善基金会。

第二条、本基金会属于地方性基金会。

第三条、本基金会面向公众募捐的地域范围是MVM市行政区划内,募捐的对象是:MVM地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组织及个人。

第四条、本基金会的宗旨: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风气,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五条、本基金会的原始基金数额为人民币__佰万元。原始基金来源于发起人的一次性捐赠。

第六条、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是MM省民政厅。

1 第七条、本基金会的住所:MVM市XX街XX号。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八条、本基金会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是:

(一)筹集帮扶慈善款。接受法人、自然人及社会组织等捐赠,组织各种募捐活动,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帮扶慈善资金;

(二)慈善帮扶救助。主要对生活困难的本市人员的生活给予帮扶救助、对遭遇突发性事件的困难人员给予救济援助,发挥对社会、企业和主管部门救助的重要补充作用;

(三)公益互助援助。组织热心帮扶慈善事业的职工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公益活动;

(四)组织交流与合作。同国内外慈善公益机构及有关部门、团体开展交流和友好往来,学习先进经验、开展合作业务;

(五)弘扬慈善事业。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企业公民”运动,弘扬慈善之风,倡导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精神,促进慈善友爱社会风气的形成。

(六)规范管理基金。根据本基金会的章程,规范、完善本基金会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好使用好本基金会所募集的资金。

第三章 组织机构、负责人

第九条、本基金会理事会由5至25人组成。

本基金会理事每届任期为5年,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

第十条、理事的资格:

(一)热爱慈善工作这项公益性慈善事业,认同本基金会的宗旨,关心和支持本基金会的工作,并志愿为本基金会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职工和社会知名人士;

(二)具有较强的公共利益责任意识,能依据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独立客观地参与本基金会的管理工作;

(三)为本基金会做出重大贡献或捐资的单位代表或个人。

第十一条、理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第一届理事由业务主管单位、主要捐赠人、发起人分别提名并共同协商确定;

(二)理事会换届改选时,由业务主管单位、理事会、主要捐赠人共同提名候选人并组织换届领导小组,组织全部候选人共同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

(三)罢免、增补理事应当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备案;

(四)具有近亲属关系的不得同时在理事会任职;

(五)理事的选举和罢免结果须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第十二条、理事的权利和义务:

(一)理事享有本基金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理事有权参加理事会的所有会议。理事有权对会议提交理事会讨论的文件草案或其它材料提出质疑,并要求秘书长或受委托起草该文件草案的起草者作出说明。理事在理事会议上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对需要表决的事项行使表决权。

(二)理事有对本基金会工作的批评权、建议权和监督权;有权调阅本基金会的有关文件,询查本基金会的有关工作情况。

(三)理事应当了解本基金会的宗旨和本基金会开展各项活动和项目的运作方式,熟悉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规定。

(四)理事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基金会章程,执行理事会的决议,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完成本基金会所交办的工作,维护本基金会及其理事会的利益。

(五)理事应当按时出席理事会会议,并为议题准备意见,积极提出相关建议或意见。

(六)理事应当了解本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动员社会力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为本基金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七)理事应当积极参加本基金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维护本基金会的宗旨和声誉。

第十三条、理事会是本基金会的决策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一)制定、修改章程;

(二)选举、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决定重大业务活动计划,包括资金的募集、管理和使

5 用计划;

(四)审定收支预算及决算;

(五)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六)决定设立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七)决定由秘书长提名的副秘书长和各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

(八)听取、审议秘书长的工作报告,检查秘书长的工作;

(九)决定本基金会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十)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四条、理事会每年召开2次定期会议。理事会会议由理事长负责召集和主持。

如由理事会1/3以上的理事提议时,必须召开临时理事会会议。

如理事长不能召集会议时,应指定一名副理事长召集和组织 6 会议。若理事长、副理事长不适宜召集时,提议理事可推选召集人。

理事会会议召开前,理事长或召集人需提前3-5日通知全体理事、监事。

第十五条、理事会会议须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理事会决议须经出席理事过半数通过方为有效。

下列重要事项的决议,须经出席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理事表决通过时方为有效:

(一)本章程的修改;

(二)选举或者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三)章程规定的重大募捐、帮扶活动;

(四)本基金会的分立、合并。

第十六条、理事会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形成决议的,应制作会议纪要,并由出席理事审阅、签名。理事会决议违反法律、法规或章程规定,致使本基金会遭受损失的,参与决议的理事应

7 承担责任。但经证明在表决时反对并记载于会议记录的,该理事可免除责任。

第十七条、本基金会设立由3名监事组成的监事会。监事任期与理事任期相同,期满可以连任。

第十八条、理事、理事的近亲属和本基金会财会人员不得任监事。

第十九条、监事的产生和罢免:

(一)监事可由本基金会的主要捐赠人、业务主管单位分别选派;

(二)本基金会的登记管理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选派;

(三)监事的变更依照其产生程序。

第二十条、监事的权利和义务:

监事依照章程规定的程序检查本基金会财务和会计资料,监督理事会遵守法律和章程的情况。

监事列席理事会会议,有权向理事会提出质询和建议,并应

8 当向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以及税务、会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监事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基金会章程,忠实履行职责。

第二十一条、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的理事不得超过理事总人数的1/3。

监事和未在本基金会担任专职工作的理事不得从本基金会获取报酬。担任理事和监事的现职公务人员不得在本基金会领取报酬。

理事承担本基金会指派的特殊工作时应给予适当的补助,对其必要的开支由理事长或由理事长授权的财务主管批准,可以在本基金会列支。

第二十二条、本基金会理事遇有个人利益及其近亲属与本基金会利益关联时,应当主动回避不得参与相关事宜的决策;本基金会理事、监事及其近亲属不得与本基金会有任何交易行为。

第二十三条、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由理事会从理事中选举产生。

9 本基金会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

秘书长由理事会聘任,副秘书长由秘书长提名,理事会聘任。

第二十四条、本基金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本基金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或为本基金会做出突出贡献的;

(二)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最高任职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

(三)身体健康,能正常开展工作;

(四)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本基金会的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

(一)属于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的;

(二)因犯罪被判处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刑期执行完毕之日起未逾5年的;

(三)因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正在执行期间或者曾经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

(四)曾在因违法被撤销登记的本基金会担任理事长、副理事长或者秘书长,且对该本基金会的违法行为负有个人责任,自该本基金会被撤销之日起未逾5年的。

第二十六条、本基金会理事长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应当由中国内地居民担任。本基金会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间,本基金会发生违反《本基金会管理条例》和本章程的行为,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相关责任。因法定代表人失职,导致本基金会发生违法行为或本基金会财产损失的,法定代表人应当承担个人责任。

第二十七条、本基金会理事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召集和主持理事会会议;

(二)检查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

(三)代表本基金会签署重要文件。

11 本基金会副理事长协助理事长开展各项工作。

第二十八条、本基金会秘书长在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秘书长行使下列职权:

(一)主持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

(二)组织实施理事会批准的公益活动计划,组织开展各项慈善活动;

(三)拟订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计划,在理事会通过后组织实施;

(四)拟订本基金会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批决定;

(五)协调各机构开展工作;

(六)提议聘任或解聘副秘书长以及财务负责人,报理事会审批决定;

(七)提议聘任或解聘各机构主要负责人,报理事会审批决定;

(八)决定各机构专职工作人员聘用;

(九)受理事长、副理事长委托处理相关事务;

(十)章程和理事会赋予的其他职权。

第四章 财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二十九条、本基金会为公募基金会,本基金会的收入来源于:

(一)发起人捐赠:原始基金由发起人一次性捐赠;

(二)政府财政资助:本基金会存续期间,力争每向MVM市财政局申请资助______元人民币;

(三)组织募捐的收入:由本基金会面向社会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公开募集;

(四)理财收入:通过管理本基金会基金购买国债、存款利息等理财方式所取得的收入;

(五)委托理财收入:本基金会委托金融机构对本基金会基金保值增值的收益;

(六)其他收入。

第三十条、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接受捐赠时,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本基金会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

第三十一条、本基金会组织募捐时,应当向社会公布募得资金后拟开展的公益活动和资金的详细使用计划。重大募捐活动应当报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备案。

本基金会组织的募捐活动,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摊派及变相摊派。

第三十二条、本基金会的财产及其他收入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

第三十三条、本基金会根据章程规定的宗旨和公益活动的业务范围使用财产;对于捐赠人与本基金会签订了捐赠协议明确约定了捐赠款项的具体使用条件时,本基金会将根据捐赠协议的约定用途使用。

本基金会接受捐赠的物资无法用于符合本基金会宗旨的用途时,本基金会可以依法拍卖或者变卖,所得价款作为本基金会的

14 收入。

第三十四条、本基金会的资金和物资主要用于本基金会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

第三十五条、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投资活动是指:

(一)本基金会的重大募捐活动是指一次性捐赠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募捐活动以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募捐活动;

(二)重大投资活动是指一次性使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投资活动。

第三十六条、本基金会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进行管理,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第三十七条、本基金会每年用于从事章程规定公益事业的支出,不得低于上一年总收入的70%。

本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

第三十八条、本基金会开展公益资助项目时,应当向社会公

15 开所开展的公益资助项目种类以及申请、评审程序。

第三十九条、捐赠人有权向本基金会查询其捐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于捐赠人的查询,本基金会应当给予及时准确的答复。

本基金会违反捐赠协议使用捐赠财产的,捐赠人有权要求本基金会遵守捐赠协议或者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捐赠行为、解除捐赠协议。

第四十条、本基金会可以与受助人签订协议,约定资助方式、资助数额以及资金用途和使用方式。

本基金会有权对资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受助人未按协议约定使用资助或者有其他违反协议情形的,本基金会有权解除资助协议。

第四十一条、本基金会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本基金会接受税务、会计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税务监督和会

16 计监督。

第四十二条、本基金会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且不得兼任出纳。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

第四十三条、本基金会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业务及会计,每年3月31日前,理事会对下列事项进行审定:

(一)上业务报告及经费收支决算;

(二)本业务计划及经费收支预算;

(三)财产清册;

(四)其他理事会认为应当审定的会计资料。

第四十四条、本基金会进行年检、换届、更换法定代表人以及清算时,应当进行财务审计。

第四十五条、本基金会按照《本基金会管理条例》规定接受登记管理机关组织的检查。

第四十六条、本基金会通过登记管理机关的检查后,将

17 工作报告在登记管理机关指定的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监督。

第五章 终止和剩余财产处理

第四十七条、本基金会有以下情形之一,应当终止:

(一)完成章程规定的宗旨的;

(二)无法按照章程规定的宗旨继续从事公益活动的;

(三)本基金会发生分立、合并的。

第四十八条、本基金会终止,应在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15内,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注销登记。

第四十九条、本基金会办理注销登记前,应当在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的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完成清算工作。

本基金会应当自清算结束之日起15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在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

第五十条、本基金会注销后的剩余财产,应当在业务主管单

18 位和登记管理机关的监督下,通过以下方式用于公益目的:

(一)捐助给MVM市______援助中心;

(二)无法按照上述方式处理的,由登记管理机关组织捐赠给与本基金会性质、宗旨类同的社会公益组织,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章程修改

第五十一条、本章程的修改,须经本基金会理事会表决通过后15日内,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后,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章程经×年×月×日理事会表决通过。

第五十三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本基金会理事会。

第五十四条、本章程自登记管理机关核准之日起生效。

上一篇:口腔实习鉴定下一篇:思政研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