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2024-10-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精选9篇)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篇1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积极教育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私渡镇九年制学校 蹇小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中午好!

我校开展积极教育方法活动,是在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是在研究新方法、呼唤新模式的学习、探索中,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促进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展开的。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很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更需要在坐的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指导和帮扶。现就我校开展积极教育方法活动的情况与各位进行交流探讨,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结合校情,抓住时机,推出积极教育理念

自国际计划把我校确定为“积极教育方法”项目学校以来,我校就把此次活动作为更新我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机会,由一位校级领导主抓,制定活动计划并落实培训。共召开专题研讨会议四次,把各项具体工作分别落实到政教处、团队部、班主任和教师等各个工作岗位。而且通过校园展板、家长会等方式广泛深入地面向师生和家长开展积极教育活动理念的宣传,为此项活动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持续深入开展积极教育方法培训,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 积极教育方法是一种理念,其根本在教师,自活动启动以来,学校安排班主任和骨干老师参加了国际项目办和县教研室联合举办的专题培训学习,然后让参训者回校以后面向全体教师多次展开校本培训,通过系列培训使绝大多数教师深刻地理解了积极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自觉地树立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工作中主动地改进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同时学校还通过家长会、校长学术报告的方式面向学生家长作了积极教育方法的培训,使广大学生家长了解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式,认识积极教育这一卓越的教育理念,自觉配合学校教育,挤出时间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变化和心理需求,采用引导、鼓励等积极的方式开展对学生的教育,极大地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

三、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大力贯彻落实积极教育理念

1、学校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推进积极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要求全体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步入课堂,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享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大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涵,把课堂变成妙趣横生的研讨交流会,鼓励每一位学生克服自卑,以自信、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发现自身的亮点,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克服偏见,用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自觉地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学生的表现表示赏识,对学生的不足以温馨的语言进行指出,尽量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齡特点,用真诚和信任换起每一位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近年来,我校中小学各班各学科教学质量均有了较大的进步,尤其是去年九年级中考毕业学生全部考入高中,合格率,优秀率都有很大提高。学校也先后获得群众满意的基层单位、考核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凝聚着全体师生的心血和汗水,也是我校大力推进积极教育的显著成效。

2、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中贯彻落实积极教育理念。

在规范班级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的教育,要求班务工作中处处渗透“爱”,多一些表扬少一份挖苦,多一些鼓励少一份打击。在日常班务工作工中通过家访、主题班会、个别谈心、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等方式走近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寻求解决困难的办法。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和单亲学生学校积极争取社会爱心人士给予资助,把社会及学校的爱心传递到这些孩子们的心底,使他们燃起快乐生活和积极学习的火焰。同时要求班主任们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那些常犯错误的学生,摒弃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坚决杜绝体罚、请家长、作检讨、斥责等消极的教育方式,而是耐心的帮助他们深入分析、反思自己错误的性质和危害,探讨导致错误的原因,积极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并自觉地改正错误。并且能积极联系家长,做到家校配合,从根源上消除产生问题的各种诱因,使学生在积极友好的教育环境下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他的尊重和爱护,激发其向善改过之心。经过我校教师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以心换心,耐心鼓励引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战胜自卑,重塑信心,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快乐、自由的环境中完成学业。我校的张晓丽、胡涛、王正红等同学都是单亲或留守儿童,在老师的积极教育引导下,自强自立,勤奋进取,先后获得了汉中市和西乡县“三好学生”称号。

四、因地制宜、组建社团开展各类活动,为积极教育注入鲜活生动的内涵。

积极教育是让学生在受到尊重、赏识、理解的自由环境中充分发挥潜力全面成长的过程。近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国际计划项目和学校现有的师资条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地域特征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成立了篮球、书法、绘画、音乐等社团,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兴趣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坚持开展“两节一会”、“校园好声音”及重大节日庆典联欢活动,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切磋技能、展示风采的平台,学生们在球场竞技、舞台献艺、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学习生活的欢乐,发掘潜力,培养生活的激情,使他们成为知识技能不断进步、人文素养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不断增强的一代新人。

五、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相结合,共同推进积极教育

当今社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家庭的责任。尤其是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很大,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让工作成功了一半,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我校利用家长会、家访、家长到校接送学生的机会与家长交流,借机指导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对孩子要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3、指导家长对孩子批评和爱应有“度”,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能动则棍棒加身,也不要过份溺爱孩子,更不要剥夺孩子的天性。

4、指导家长注重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所说的一切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孩子的动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对话唤起了孩子心灵深处做人的互相尊重与责任感。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克服“教育是学校的事”这一被动局面。

目前积极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已经被私渡镇的教师和学生家长深深认同,家长、学校、社会共同转变理念,积极行动,以行之有效的方式把积极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中,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师生在开展积极教育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心灵沟通和情感的传递,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能够把社会规范和教师的要求化作自身的积极行动,他们在获得教师尊重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感恩,学会了传递爱心。在自由、尊重、和谐、友好的环境中学会做人、做事、生活、学习,不断完善和提高着自己!

今后,我校将一如既往地通过扎实推进积极教育方法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私渡镇教育的繁荣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篇2

●构建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

学校的校园网络建设从1999年就开始筹划, 截至2007年完成了两座教学楼网络、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的互联。目前, 整个校园网络共有近百个信息点, 学校网络主控中心机房装配有100兆快速以太网交换机, 联想万全服务器三台, 通过光纤接入教育局网络中心并接入互联网。

在教研组暨电子备课室中, 教师可方便地进行电子备课、网页浏览、课件制作等教学准备, 与此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与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每个教师办公室按需分配多台计算机, 均能实现校内互通。

●构建教育信息化软件环境

(一) 开发高效实用的校园网站

学校校园网站设有网络心理咨询室、教师个人主页、学生空间、论坛、教师博客等板块。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网络管理、信息宣传、师生交流和家校互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 曾在区教育局网站展评中荣获一等奖。

利用校园网站可以便捷地发布通知、公开校务、交流信息、上传文章、自建教师档案、下载资源、参与论坛互动等, 这也促使学校的管理更加高效、透明。校园网站作为学校对外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 动态的新闻模块能够快速实现校园新闻、公告等信息的动态发布及各种教育信息的共享, 也为广大师生提供了研究、学习、交流的空间, 如留言板、论坛、校长信箱、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等。通过校园网站, 家长能及时知道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情况, 师生的日常活动也实现了信息化, 完成了对学校资源的有效整合。

校园网站建设的意义还在于师师、师生、生生之间不再受到传统课堂的种种制约, 有了全新的交流方式。论坛、留言板和网络心理咨询室是学校网络交互的一个亮点。家长和关注学校的各界人士都可进入其中, 这里不但是家长与学校沟通、学生间个人交往的重要平台, 也是学生发表个人看法和需求、教师进行帮助的地方, 只要正确指引, 这样的交互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校园网站中的教师博客群也是我校的一个特色, 通过教师博客群的建立, 可以把学科知识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管理。对学科资源全组教师可以分工设计、共同开发、共享使用;而开发出来的学科知识, 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做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学校还鼓励教师在自己博客中设立“教学反思”板块,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 教师们发现这是一个学习、思考、研究和交流的好去处。经过长期的操作与交流, 教师们都能自觉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现在, 学校教师的反思积极性更高了, 反思程度也日趋加深。

(二) 运用积件的理念建设资源库

学校在2008年购置了《中央电教馆初中信息资源库》, 资源达150GB, 并定期升级, 学科资源通过升级达到200GB, 各种学科光盘共419张, 包括8个学科的各种素材库和学科课件。同时聘请了中央电教馆的技术开发人员来进行专题讲座, 让全体教师学会怎样调用资源库里的学科资源, 并自主开发、制作, 形成适合于自己授课和学生自学的新的课程资源。

学校把积件库的建设与校园网站建设联系在一起, 在网站上开辟了教学积件平台板块。根据每个教师的优势和特点, 指派一人或几人组成学科资料研究小组, 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某一类知识点, 通过搜集整理或自行制作, 将所有资料在校园网站上发布。学校建设积件库时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养成共享和及时发布的习惯, 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

(三) 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培训

学校通过对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定期培训, 使教师都能初步建立自己的资源包, 并可以进行分类处理和应用。通过培训, 教师充分理解了网络资源的方便快捷与多样化, 学会了网络资源的使用技巧, 能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 并上传到学校资源网站共享。

在加大校园硬件设施配套的同时, 学校适时地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以适应校园网应用的现实需要, 针对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差异及应用情况, 采取分批培训。学校精选了培训内容, 如IE浏览器的使用, 电子邮件的收发, 视频点播、课件点播、视频广播软件的使用, 教育教学管理软件的使用, 多媒体网络课件制作, 校园网站的使用, 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电子备课, 计算机硬件维修和病毒防范基本常识等。学校采取了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如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全国及省市教科研工作会议及各种形式的微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 培养骨干5人次, 实施骨干带动战略, 带动培训工作的全面开展;在全体教师中开展大练现代教育技术活动, 广泛开展校内自培, 每周保证培训2个学时, 每学期保证培训80学时以上;并在每学期举办一次“自制课件评比”和“教师博客展评”。

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趣味性及强大的信息容纳性已经使其成为师生开展教学, 进行交流的首选。

●开展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课题研究

学校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理论知识, 引导教师认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及信息资源在新课标实施、科研兴教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探索应用, 进行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探究活动。

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项子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比较研究》。在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 课题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学校也被评为课题研究先进单位, 申请了国家优秀课题, 同时有三节课申请了国家优秀课例。

2009年, 学校参与了吉林省电化教育馆“十一五”电教科研课题《“城乡中小学教师双教一课”的应用研究》, 并顺利结题。2010年, 教师自制课件共获得区教育局课件评比一等奖1个, 二等奖4个, 三等奖5个。王佳奇、谷平老师在市教育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大赛中分别获得各自学科第一名, 在全国说课大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篇3

我县位于湖南省最西部,总面积1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21.37万亩,其中水田15.26万亩,早地面积6.11万亩,共有山地1.87万亩,人均纯收入仅千余元,是全省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全县辖16个乡、7个镇、297个行政村,总人口26.20 万,其中女性人口12.08万,占46.11%,农业人口21.87万,占87%。有侗、汉、苗、回等26个民族,其中侗族占80.13%。自《新晃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新晃县儿童发 展规划(2001—2010年)》颁布实施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 及省妇几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县妇儿工委的 直接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坚持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不断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金县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以《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根本,认真实施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作用,构建“五大工作机制”,攻克“五大重点目标”,有力促进了全县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建“五大工作机制”(一)统筹发展机制

为了把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县将妇女儿 童事业发展和两个规划的实施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县委、县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纳入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了小康社会建设工作中,纳入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规划的实施,保证了人财物的必要投入和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牵头、多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妇女儿童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县妇女儿童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

(二)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制定了我县妇女儿童规划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制定了分级、分项、分的计划和措施。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定了实施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了规范管理。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下发了监测统计指标和监 测统计评估方案。制定了妇儿工委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联络员职责和办公室职责等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运转,提高了妇女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机制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发挥我县综合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提高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纳入县委党校的授课内容,二是开展对妇女儿童工作者和各成员单位业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三是开展向妇女儿童群体的宣传培训,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和能力,四是面向社会开展宣传。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两个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现状和保障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创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

(四)资金保障机制

县政府把用于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2005年,全县投入卫生经费554.56万元、妇幼卫生费70.9万元、防疫防治经费85.9万元、计划生育事业费78.7万元及教育经费4322.2万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68.35%、52.93%、65.48%、274.76%、15%。同时,在县领导的关心下,妇女儿童工作专项经费由2003年的1万元增加到了2万元,并纳入了县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行。(五)政策保障机制

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的意见》、((2001—2005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我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县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现妇女儿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社会力量,攻克重点目标

我县抓住妇女儿童教育、卫生保健、就业、参政、保障、环境等关系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同时,采取借力、整合、共享等方式,集聚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

(一)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2005年,我县城镇女性从业人员占全县城镇从业人员的41.4%。县委、县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给与了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和安置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劳动、工、青、妇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大了下岗女工的帮扶力度,拓广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发展劳动服务企业和建立社区服务网点,开展社区服务,共兴办社区就业实体6个,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395个,其中安置女性下岗人员比率达51.95%。二是加大对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全县参加农村科技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60%,农村剩余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的人员中女性占55%,通过培训的女性人员中就业率达95%。三是积极出台优惠政策。自2005年起,我县对下岗女工再就业人员给以了政策性补贴。凡是自谋职业的下岗女工由政府为其每年交纳800元的社保补贴;凡到省外务工的下岗女工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差旅补助;凡到县外省内务工的下岗女工每人每年给予300元的差旅补助;凡录用下岗女工的,政府按人平给用人单位800元岗位津贴,录用40岁以上的下岗女工的,政府按人平给用人单位1200元岗位津贴。

(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多年来,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了叫,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城区县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工程”等,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学前教育普遍提高。全县有幼儿园10所。2005年,全县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95%。

2、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县各级各类学校43所,农村教学点123个,在校学生27246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3572人,初中在校生10404人,小学在校生13484人。2005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8.6%,其中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8.6%。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100%、学辍学率为0.22%。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6%,其中女生为95.5%。2005年我县的“两项督导”评估工作获得了市级先进单位,2006年我县的“两基”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

3、城镇职工技能教育和农村技术培训得到较快发展。2001、2005年,全县共3000余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平均每年有1000以上的农民接受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城乡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三)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妇女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000年以来,全县基本形成了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监督、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卫生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通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母亲安全”等项目的实施,基层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得以巩固和发展。通过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全县的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幼卫生保健业务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1、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建设,巩固健全了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全县有妇幼保健机构3个。全县乡以上妇幼保健专业人员100余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300余人,基本上保证了乡有专干、村有保健员的要求。通过各种硬件的投入,培训基层妇幼卫生人员数百人次,使我县妇幼卫生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妇女普及避孕措施、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妇女享有良好的生殖保健水平。孕产妇死亡率由2000年的71.58/10万下降到了2005年的32.76/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2000年的72.9%上升到2005年的92.79%。

3、儿童保健工作进展顺利,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全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26.21%和38.66%o,分别比2000年降低了24.97%和27.88%;住院分娩率为90.4%;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5年来为0。全县连续5年未发现脊灰病毒病例,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同时,对全县0一7岁的幼儿实行全程免费接种,计划免疫率达85%,“四苗”接种率达到了90.45%。

4、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自2006年以来,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县开展了地毯式的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并给予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对农村妇女的妇女病普查实行全免费,对城市妇女的妇女病普查费用减半收取。2007年3月,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援助的妇女病普查普治项目在我县正式启动,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的包括海极星超声聚集诊断仪、红外乳腺诊断仪等仪管设备也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增强了我县妇女病的防疫防治水平和能力。

(四)妇女参政比例明显提高,参与领域进一步扩大。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女干部的工作中,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女干部成长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断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放手、大胆培养使用女干部,努力促进跨世纪女性人才的成长。目前,我县有女干部1003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36.04%,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均有女领导,配备率为100%,其中县处级女干部6人,占同级的15.38%,科级女干部132人,占同级的15.3%,其中女性一把手19人。我县的乡镇领导班子100%配备了女干部。

全县297个行政村的妇代会主任100%进入了村、支两委班子,其中女村支书18名,女村长10名。村委会委员中女性比例由原来的33.2%提高到了37.7%。县十届人大女代表42人,县政协女委员33人,分别占代表总数和委员总数的25.45%、23.1%。2001年我县推荐的全国人大代表杨兰芝光荣当选,成为我县历史上的第一位全国女人大代表。

(五)保护处在困境中的妇女儿童,提高享有社会服务水平。为使儿童的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我们狠抓了“两免一补”和社会捐资助学活动。仅2005年,就通过“两免一补”、“春蕾计划”、“希望工程”和社会捐资助学等救助贫困学生17042名,其中小学9581名,初中47349名,残疾儿童56名。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篇4

助推农村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章丘市卫生局

章丘市总人口99.4万,其中农业人口84.01万。卫生系统拥有乡镇卫生院22处,村卫生室610处,卫生系统干部职工3952乡医1908人,人民群众基本医疗保健权益,1996年以来,我市因地制宜,转换机制,在22处乡镇积极推行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以下简称“一体化管理”),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近10年来,这项工作使全市有限的农村卫生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提高了乡村医生的素质,使乡村医生成为农民群众的保健医生,全面提高了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

一、基本内容

乡(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我市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和强化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的需要,在市卫生局领导下,以镇卫生院为主体,对镇、村两级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实行“三制六统一”管理。

1、“三制”。聘任制主要指对乡医实行优化组合,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工资制即乡镇卫生院按乡村医生工龄、职称和工作数量、质量等确定工资数额,每月按照发放;退休养老保险制就是卫生院从卫生室业务收入和预防保健基金中各取一部分,为受聘乡村医生办理养老保险。

2、“六统一”。一是规划布局统一。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坚持科学规范、布点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设置村卫生室,人口多、范围大的村单独设置村卫生室,人口少、范围小的村实行2-3个村联合设置。二是行政管理统一。根据工作需要定编、定岗、定员,实行逐级全员聘用,各乡镇卫生院明确一位副院长专门负责一体化工作,对于私自从事诊疗活动的,一旦查实,开除出村卫生室、注销注册,对另起炉灶自行开业的依法取缔。三是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医疗质量管理,统一业务技术培训,统一 责任目标考核,做到门诊有登记、开药有处方、拿药有发票、转诊有登记,同时还把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之中。四是统一文书档案统一管理。卫生院为卫生所提供统一的处方、门诊登记、收据、帐目、报表等文书资料;卫生院建立统一的卫生所档案和乡村医生档案。五是统一财务管理。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收费票据和财务帐册。乡村医生工资由村卫生室自行发放,村卫生室要将业务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业务发展基金及为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六是统一药品供应。实行村卫生室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价格。镇卫生院建立药品配送中心,村卫生室所需药品和卫生材料由卫生院统一代购配送。坚决杜绝使用假冒伪劣药品。卫生院与卫生室签订药品购进合同,按月结算,年终按执行情况实行奖惩。

二、具体做法

1、建立组织,制定方案,深入宣传发动并积极加以引导。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一体办成员和乡医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院领导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通过会议、座谈、传单、版面、广播、参观交流、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传达本乡镇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规划方案和市政府文件,广泛深入地宣传一体化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目的、好处、内容和方法步骤,并积极加以引导,达到人人明白、家喻户晓。消除了乡医畏难发愁情绪和顾虑,并引导干部群众和乡村医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障推行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协调村卫生室房屋、机构设置等工作。

2、制定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各乡镇(街道)根据本地经济发展、人口状况、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卫生资源状况等方面实际情况,本着“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便于管理、一村一室”的设置原则,统筹规划、科学调整、合理布局村级医疗机构,制定适合本乡镇街道实际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报市卫生局审批后实施。村级医疗机构的设置,一般以覆盖人口2000人左右,每500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服务半径0.5-1公里左右的原则设置1处卫生所,并原则上实行中心卫生所辐射,其它方式补充的形式。卫生所的设置,也可根据实际做出科学、合理的布局安排,不搞一刀切。

3、加大卫生院(所)的改貌力度。卫生所用房在充分改造和利用现有卫生室的基础上,村集体无偿提供地基,以政府、卫生院补助为主、乡医自筹资金为辅的方式解决建设改貌资金,不论采用何种方式解决,村卫生所房屋均为村集体所有。房屋要符合《医疗机构设置标准》要求,房屋面积要满足开展业务需要卫生室业务用房必须做到“五室”分开,面积达到60m2以上;同时卫生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加大了对村卫生室医疗设备添置,人员培训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扶持。

4、规范乡村医生的考评聘用。考聘范围主要是现有在职在编的所有乡村医生,根据需要也可以从符合规定条件的其他人员中考聘;原则上男年龄60周岁(含)以上、女年龄55周岁(含)以上的人员不再考评、聘用,但有较高的医疗技术专长且有较好的社会信誉的人员可以继续参加考聘。考聘工作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取“数量控制、严格准入、择优聘用”的办法,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选贤任能、优胜劣汰”的原则,根据业务考试成绩、从医年限、技术职称、群众评议等项目进行量化打分,结果经公示生效后,按综合得分多少排序,原则上以每500人配备1名乡村医生的比例由高到低确定聘用对象,择优录用,由卫生院长聘任,聘期2年。乡村医生不得兼有碍卫生室正常工作的职务或职业。同时强化对乡村

5、强化卫生监督执行。为进一步整顿我市农村医疗市场秩序,规范和完善卫生所及乡村医生管理,去年10月份印发了章卫字[2005]25号和章卫业字[2005]58号两个文件,联合章丘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章丘市公安局、济南市 工商局章丘分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医疗市场秩序”专项治理工作。通过整顿达到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和净化医疗市场秩序的目的。有效的打击了各类非法行医活动,巩固了一体化成果,促进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6、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卫生所必备二十项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及考核办法,严格岗位责任制,兑现奖惩,将日常管理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7、医疗机构登记注册。村级医疗机构科学规划布局、重组后,原持 医生的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乡村医生队伍整体素质; 有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依法注销办理手续,重组后的一体化卫生所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件》等规定进行登记注册,由办事处卫生行政部门逐一审核验收,合格的予以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对卫生室执业范围、执业地点、乡村医生执业资格等进行严格规定;制定村卫生室

三、成效

1、净化了农村医药市场。乡镇卫生院统一调拨卫生室药品,贩卖假劣药品的药贩、野医和游医失去了市场,有效地保证了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社区内医疗和药品执行了统一价格,杜绝了一些乡村医生乱收费现象的发生,维护了群众的正当经济利益;同时,区域卫生机构设置得到合理规划,杜绝了一村多室,以家设室的现象,农村办医乱情况得到根本遏制。

2、促进了防保工作的落实。乡一体办与村卫生室签订了工作综合目标责任书,一方面通过强化健康教育,有效纠正了一些农民防不顶治的错误意误;一方面通过把防保工作质量和乡村医生工资、奖金挂起钩来,较好地解决了一些乡医重治轻防的问题;加之,防保工作由卫生院统一布置,统一行动,统一检查,使其切实落到了“严、细、实”。

3、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活力。实行一体化管理,既为乡镇卫生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牵动了卫生院内部经营运行机构的变革,从而为卫生院注入了活力;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卫生院与卫生室消除了不正当的竞争和矛盾,开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卫生院的综合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逐渐增强,业务收入和社会声誉明显提高,原来亏损的卫生院开始步入良性循环,乡镇卫生院的“枢纽”地位日益得到巩固。

4.调动了乡村医生的积极性。通过实施一体化管理,全市乡医报酬得到合理解决;乡镇卫生院为乡医逐步办理了养老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通过优化组合和业务培训,乡医技技能得到互补和提高;多数卫生院建立了乡村医生支部,把乡村医生的组织关系转至院内统一管理,从而确立了医疗质量、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等工作标准。

乡村医生的政治地位,充分调动了乡医的积极性。

5.完善了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推行一体化管理以来,农民群众在本村卫生室就医,一律减免诊查、挂号等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序上减轻了农民负担;所有乡镇开始实施乡村两级合作医疗管理,使农民群众在村里就能享受到一定补偿,有效地方便了群众;内部约束机制的驱动,卫生室自觉加大了宣传引导力度,提高了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互济意识,进一步调动了全县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引导了农民加大医疗保健的投入,目前我市的合作医疗已由单纯的福利型合作医疗改为风险福利型,既保小病也保大病,丰富了合作医疗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开展。2005年全市74.9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报销金额1996万元,受益农民达52万人次,占参加新农合农民群众的70%。2006年全市77.54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全市有469个村卫生所挂牌为村级合作医疗报销点,承担新农合报销,增加了新农合的生命力。

践行教育创新 办人民满意学校 篇5

办人民满意学校

——泰和县桥头中心小学创新发展的一些做法

桥头中心小学是一所地处井冈山脚下偏远的山区农村小学。桥头境内山峦叠嶂、树木葱郁、空气清新,被誉为“井冈山下小桂林”。我校现有学生715人,其中留守学生418人,教学班23个,教师48人。学校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办学宗旨,我校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以各种“创新发展”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朝着打造成了一所具有“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精神的创新型学校目标而努力前进。现就我校开展 “创新发展”活动的一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规范学校管理抓创新

我校着力完善“教师绩效考评方案”。该方案分为:教师班级管理,教师工作量,教师考勤三大块进行量化打分,每学期考评一次,记录在教师档案,作为教师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通过公开公正考评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提高。在2009年泰和县教育局办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学校”称号。在2009年小学毕业年级质量抽测中我校成绩名列全县第二名。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制度,实现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学生评语上多提鼓励性话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转变育人方式以活动促发展

通过专题采访、社会公益活动、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等形式,不断创新育人途径。为践行教育创新活动,我校今年五月份分期分批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加“亲近家乡山水”参观家乡名胜景区活动(文天祥议事旧址,楠木林度假村,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高琰村八栋屋古村等)。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近大自然,一边学一边玩。换种方式“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领略家乡的美,使之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为了达到走出去,请进来的目的,我校与实验小学建立了“手拉手学校”合作关系。今年我们两校在五月份互派二十六名学生和两名指导老师来学校参观学习十天,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于是两校决定每年定期互派师生进行交流活动,开展两校学生同学习同生活等等,并使之常态化。让城乡学生共享教育资源同成长,让友谊之花开遍城乡。与之同时我们还和镇敬老院建立“一帮一”结对子关系,月月都到为敬老院老人做好事。

我校的留守学生管理推行“以人为本”的模式。针对我校留守学生面广,我校采取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一的形式,老师指导学生学习,老师指导学生就寝,指导学生用膳等方面,实行亲情化管理,只要是学生有困难,我们大家一起帮助他。让学生感到家庭的温暖。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学生寝室全部挂上蚊帐,避免夏天蚊子叮咬学生。住宿生实行“十个一”标准化管理。只有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我们就安心。于是,就连二年级学生就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也在学校住宿。学生家长这样信任学校,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尽心尽职为学生服务呢?

三、努力挖掘桥头乡土教育资源,强教学。

我校组织骨干教师编写了桥头第一本乡土教材——《美丽桥头我的家》,并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安排了教学老师,教学时间,确保了认真使用这册教材。为编写这册教材,我们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编委会,组织骨干教师编写。教材内容全部来自桥头本土,包括“悠久的历史”、“浓郁的风情”、“秀丽的景观”、“绚烂的明天”四大章共四十三篇文章。文章内容包含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独特的客家饮食文化。用学生身边优秀的资源教育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已经使用一年取得一定的成效,还在不断完善之中。

我校针对教师年龄偏大,上进心有限,采取了狠抓教研教改,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的办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根据学生爱好开办了十三个学生兴趣小组,如文艺小组、体育小组、书画小组等。每个小组有指导老师负责指导开展活动,学校为兴趣小组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使它办好办活。

四、努力创建优美校园,构建育人环境。

我校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资金一百二十多万元,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我校新建了一栋教学大楼和一栋学生宿舍,建筑面积大九百多平方米。学校继续完善了教学楼周围路面的硬化和美化,新建立一个标准的篮球场。通过不懈地努力,我校由过去住低矮的泥巴房变成现在的钢筋水泥房。我校校园环境起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美化校园还有很多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工作涉及面广,我们不会因“创新发展年”活动的结束而停止,学校各项工作的创新,我们将沿着“求科学发展之真,创发展环境之优,办人民满意之教育”的发展道路,锐意创新,不断进取,为把我校打造成一所创新型学校而努力奋斗。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篇6

一、创新思路, 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改革开放以来, 历届苏仙区委、区政府领导班子秉承兴学重教的优良传统, 本着治穷先治愚的执政理念,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 大力实施“科教兴苏、人才强区”战略, 实现了从“人民教育人民办, 办好教育为人民”向“人民教育政府办,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历史转变, 完成了从“再穷不穷教育, 再苦不苦孩子”向“发展先发展教育, 建设先建设学校”的理性飞跃, 实现了从“人人有书读”到“人人免费读义务教育”的伟大跨越。2006年, 苏仙区顺利通过国家“两基”验收,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达到99.8%,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5%, 高考二本以上录取人数近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递增, 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逐年提高。

解决了原来“上学难”, “上好学难”问题接踵而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许多人从让孩子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日趋强烈, 校际之间存在差异, 尤其是城乡教育差距扩大, 教育不公平现象日趋突出, 追逐“名校”成为人们普遍心态, 择校热“高烧”不退, 导致城区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的问题凸显。苏仙区教育局及时调整学校布局, 优化教育结构, 提出“城办高中, 片办初中, 乡镇办寄宿制完小”的改革思路, 使合格学校建设成为农村教育实现再次腾飞的契机。2008年、2009年分别投入350万元、641.1万元用于合格学校建设, 大奎上、良田中学等10所农村学校顺利通过省市验收;2010年又投入690万元, 用于坳上镇等13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 农村学校太弱问题得到有效改观。

二、破解难题, 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外出务工人员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管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年来, 国家出台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政策, 让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导致城区学校太挤和农村学校萎缩。加之农村学校点多面广、规模较小、质量效益差、办学成本高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郴州教育布局调整步伐似乎慢了半拍, 改革步子能不能大一些呢?2008年, 敢为人先的苏仙人调整思路, 提出学校布局调整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走规模化发展路子, 兴办寄宿制学校。采取“撤并、挂靠、扩建”等措施, 撤并布点多、规模小、效益低的村小, 扩大乡镇寄宿制初中和中心完小规模, 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的村庄, 可适当保留教学点, 但必须挂靠乡中心小学, 实行“一校多区”管理。

市十二中就是2008年由高中改建的一所初中寄宿制学校, 将原来的栖凤渡、廖王坪、岗脚中学合三为一, 接纳两乡一镇的初中学生寄宿就读, 全校寄宿学生达到480多人。学校从住宿、学习、娱乐等方面入手, 制定寄宿制学校管理制度。起初, 被撤并的两个乡学生家长表示强烈反对, 有些家长认为学校太远, 宁愿送孩子到城区学校就读, 也不愿送到镇上就读。经过一年多的观察, 家长们发现, 市十二中的老师比乡中学的老师教得好, 以前在乡中学没条件上的课, 在这里均有专业老师上, 放学后还有专门的老师辅导, 做完功课老师还组织学生看电视、读报纸、做游戏、打篮球等。也有家长认为, 孩子在这里读书不但比城里近, 赶集时送衣物钱财方便, 费用也要节约不少。

三、示范引领, 学校布局调整加速推进

近几年, 苏仙区在学校布局调整方面已经卓有成效。2008年以来, 全区共建成寄宿制中小学26所, 乡镇初中全部实现寄宿制管理。城区能容纳1000人以上的寄宿制中学已有3所, 500人以上的2所。全区现有43428名中小学生, 在城区、乡镇中心校就读的占到85%以上。

苏仙区 (原郴县) 有着光荣的尊师重教传统, 曾在全国率先提出“再穷不穷教育, 再苦不苦孩子”的口号, 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面旗帜, 推动了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的今天, 一些山区农民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让孩子走出大山、跳出农门是他们最大的期盼。前几年, 在城区高中就读的8000多名学生中, 农村学生就达5000多名, 陪读的家长就有2000多人。他们在城区摆摊设点, 打工赚钱, 就是为了照料孩子, 给其做饭洗衣, 目的是让孩子有更多时间学习。2004年9月, 笔者在《湖南日报》曾以《关注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为题, 报道过郴州市二中周边的陪读大军, 折射出苏仙人对教育重视和寄予希望。

区委、区政府领导顺应民意, 决定压缩乡镇学校扩大城区教育, 大胆提出“教育城镇化”学校布局调整思路。从2008年起, 新建或改扩建市十二中、良田中学、岗脚中心完小等23所农村全日制寄宿制学校, 撤销43所村小, 实现1.56万名中小学生寄宿就读;另一方面, 从2009年起, 用3年时间, 在城区新建、改建、接收8所学校, 让城市周边乡镇的学生进入城区就读, 实现教育城镇化目标。

学校道德和法制教育践行心得体会 篇7

【摘要】

通过学校道德和法制教育活动的践行,使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首先在道德方面,让我明白了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每一个公民必须有责任和义务去积极塑造自己,进行长期的修炼,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同时需要毅力。其次,在法制教育方面,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廉洁从教,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这样人们的道德水准和法律意识才能不断提高,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关键词】 道德学习法制教育 修炼 完善 廉洁从教 履行职责

在学校道德学习和法制教育活动阶段,我们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用集体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一段时间,深入学习了有关道德和法制的各种规范、报告等。通过学习和践行,进一步加深了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提高了自身的师德水平和法律意识,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的体会:

第一、道德领悟方面

为了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2014年3月以来,学校安排全体教师进行了传统文化《弟子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践行《弟子规》,使大家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1、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既要从未成年人抓起,但又不只是未成年人的事。成年人更应当做出好样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从自己做起,摆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如果大家都奉行“人若爱我,我便爱人;人若敬我,我便敬人;人若助我,我便助人”的人生哲学,那这个世界就不会有爱。有的人老觉得“我做了别人不做,自己就会吃亏”,所以往往等着别人先做。其实,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任何事物的进步,都需要有一批先行者。我们参与道德实践活动,最需要的就是积极主动,自我先行。

2、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种长期的修炼,但更要从眼前的点滴做起。比如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说话和行事不失诚信、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孕妇让座等等。有些人面对这类事情,往往认为“做不做都无所谓”、“做了也白做”,故而不大在乎乃至于放纵自己的一些“小毛病”。其实,这也往往会有伤道德的大雅,会养成不良的习惯。

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加强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首先要注重品行修养,这就需要孜孜不倦地向他人学习和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次要处理好名和利的关系,做一个深明义理的人。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不是看他表面上是否懂得了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关键在于他是否把这种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特别是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始终保持高尚的情操

和品质。提到自己的道德修养,也要做到不谅“小恶”。所谓“小恶”就是大家常说的小毛病,“小恶”因其小而常常被忽视。其实,我们常讲的自我批评,自我解剖就是指要重视解决“小恶”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坚持做到“日三省吾身”。

4、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需要毅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但只要我们能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严于律己,成为有道德的人并非就是一种奢望。比如说,待人以宽,责己以严;喜闻己过,乐道人善;不甘人后,敢为人先;无辩息谤,不争止怨;能容小人是大人,肯为小善成大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只要我们能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那么我们的道德修养才能逐渐树立起来。

第二、法制教育方面

我们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更应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依法执教的意识,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与教育教学工作中。

1、增强法制观念

近年来,人们的法律观念不断提高,也出现过不少因在校园发生学生伤亡事故而起纠纷的事件,有的赔偿经济损失,有的受到行政处分,甚至惹上官司。因此学习《教育政策法规》,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用新的教育政策法规来认识和解决新的问题,提高依法执教的能力。例如,2015年5月的一天,我校三年级的学生程浩楠在课间做游戏活动时,一不小心把一年级的小学生于瑛瑞给绊倒摔伤了。学校领导、老师采用了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通知双方家长,把受伤的学生送到医院治疗,经过用药治疗,不久就康复出

院了。由于伤害事故的发生原因在于学生之间的嬉戏活动中,学校没有过错,故学校不承担赔偿责任,医疗费、误工费等由弄伤人一方的家长承担。这样,学校既免除了赔偿的责任,又避免了经济纠纷。

2、依法廉洁从教

在《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条文中,明确指出了作为教师所不应去做的言行,以及对学生要平等对待的原则。品读条文,对照自己,觉得自己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指导自己的实践,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教育教学中努力做到为人师表,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了既宽松又有序,既民主又自主的学习、生活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与幸福中得到发展。教师要廉洁,不能向学生吃拿卡要,不得接受学生家长赐予的礼品礼金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牢记法律法规的条文,充分做到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学生,对存在问题的学生多方想办法树立其信心,要学会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师生彼此一定都会多得许多快乐。

3、履行岗位职责

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政策,正确执行法律法规,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比如我们以前认为合法的行为,现在有可能是违法的;以前我们认为是违法的行为,现在有可能是合法的,就可以依法治教,不会“违法而不知、合法而迟疑”。我们教师队伍中,以老教师为主。老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变化,有时情绪激动,难保不会做出违法的事情来,诸如辱骂、体罚等行为,因此,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领会是非常重要而紧迫的,所以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一定的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基本知识,掌握主要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精神,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

教育方针,增强在办学中执行各项教育政策、法规的自觉性,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懂得并能正确维护学校、师生的正当权益。

践行“积极教育”助推学校发展 篇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新思考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指出,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在人原有的天性中, 总是不断认识自我, 寻求自我, 以期望更加完美地追求自我实现[1]。积极心理学寻找并研究发现个体、群体和社会发展因素中, 对个体发展具有积极、健康、向上和美德的力量, 并以此来促进个体人格健全, 为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正能量。

1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 积极心理学以一股全新的力量给人们带来崭新的视角和理念的冲击。199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 (Seligman) 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积极心理学, 于2000年1月他和Csikszentmihaly联名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宣称:“当代心理学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 心理学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和肩负着新的使命。”[2]关于积极心理学, 重点在于挖掘人类的内在潜能, 把追求并体验积极情绪, 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作为责任, 通过积极的因素引导, 倡导用一种正向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以新的心理学观点重新审视并诠释生命[3]。

2 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个体美德力量和在成长过程中的一切积极向上并有利于自身发展潜力等积极品质的学科, 以三个研究方向为主线, 关注人类的幸福、发展与健康。

一是积极的主观层面的主观经验。关于主观体验研究重点体现在对人的主观幸福感, 强调个体要立足现在, 展望未来, 做到接受并满意过去、用心感受现在、同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挑战未来;

二是个体水平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关于人格特质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望找到让个体具备积极人格特质的有效方法, 最终实现突破自我, 充满正能量;

三是群体层面的积极组织系统的研究。旨在如何调动个体和社会环境中一切积极有效地因素, 包括通过积极组织系统培养公民的道德感和美德, 让每个公民有职业道德, 并具备社会责任感。

3 积极心理学与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积极心理学倡导积极的研究取向, 这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取向不仅仅给教育实践提供新视野, 同时也丰富了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的内容。身为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 应当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目的特殊性, 树立积极的教学观和育人观, 自觉将积极心理学能量理念结合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尤为迫切。当调动一切积极健康向上的因素, 不仅增强学生正向情感体验, 还能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体系, 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完善, 同时为中等职业学校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 达到各因素有效地统一整合, 促使教育在良性循环中获得高速发展。

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 也有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直接导致积极心理学以一个全新的, 健康的心理学概念,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积极心理要素的整合而形成一股新思想, 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亮点和关键趋势。

4 积极心理学新理念下, 未来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化新方向思考

积极心理学积极倡导的一种理念, 认为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 有待我们去挖掘, 同时每个个体又存在多种多样的需求, 特别重视个体的自我实现, 在如此正向观念引领下势必会导致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向多元化的方向路径发展:

4.1 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

(1)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塑造学生积极心理体验。

积极情绪是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 快乐和悠闲地体验当下同时对将来充满希望的情绪体验。通过开展多姿多彩、融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文体活动是塑造学生积极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效途径。以社会热点为载体举办各种班级、学校相关主题活动, 结合学生技能比赛、运动会等各个契机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 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及社会道德感、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学校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比如美容美发实践、图形图像设计、电子家电维修等专业实践和切磋, 在他人的接纳和肯定认可中获得个体自尊和自信的满足, 促进情感升华, 获得积极的情绪, 从而增进感情, 加强人际沟通和交流。

(2) 教师应该改变观念, 运用自身的积极心理, 进一步帮助学生挖掘内在积极的潜力。

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也渴望获得积极的体验, 这需要将激发人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以帮助学生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 从而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促使个体健康幸福。但由于社会上某些人总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职生甚至对其冷嘲热讽和一些制度规矩的限制, 再加上其叛逆心理强化了师生关系冷漠, 学生出现自我需求低, 消极看待自我的现象, 导致其不愿意尝试积极情绪的探索和体验。

众所周知, 我们现在90后的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 特别中职学校的学生更是个性鲜明, 活泼好动。而积极心理学, 更是强调个体自身积极因素的寻找, 主动挖掘自身潜能, 塑造并完善积极的人格。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知识, 加强心理学观点的引导, 与学生建立信任、平等的关系, 树立全新健康的育人观, 结合职校学生特点, 挖掘并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 强调优点与长处, 通过个体对自身的全面审视, 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获得他人肯定, 同时学会自我欣赏、自我信任、自我肯定。通过积极的干预, 以便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通过感受快乐和成功, 积极调整心态, 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潜力。

(3) 开设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注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打造良好的校园课堂文化。

将积极的活动理念渗入到课堂教学, 重新探索未来教育新途径是一种全新尝试。

(1) 开展积极的新型班会活动课。

将传统的班会课与德育课结合起来, 开展以积极心理学为主流的主题讲座、班级团体辅导等活动形式, 改变传统说教式的班会课形式, 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结合成功体验、幸福感受、自信心态、人际交往等主题进行组织活动, 提高学生的情感享受, 从积极的情绪体验中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2) 教师将积极理念渗入课堂。

教师应当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将积极的心理理念渗入课堂, 突显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以活动体验等多种方式, 增强学生的主观情绪情感体验, 传递正能量, 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将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 行为反应, 认知构建融为一体, 实现寓教于乐。

从理论上来说, 我们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 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观。教学上, 我们大家要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体验性和互动性, 使中等职业学生学会自觉主动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日常学习和生活, 通过外显实际的行动达到积极思想内化。

(3) 营造宽松、愉快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氛围, 体验师生互动。

积极心理学倡导一种自由、民主、和谐和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改变自我角色定位, 积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 与学生交谈时多使用平等、积极的词汇, 避免使用消极、命令式、侮辱性的言语。教师的教学, 应遵循尊重, 平等, 参与的原则,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特点,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来营造和谐的气氛, 增加操作的课堂教学以促进实践的目的[4]。

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通过课堂活动增强学生课堂体验, 适当表达对学生的鼓励、欣赏, 以开放的态度接纳学生的优缺点, 可以消除学生的内心抵触, 减少孤独感、寂寞感和无助感, 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 同时为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奠定良好的基础, 打破学生的自我防御体系, 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新型的课堂可以充分调动心理健康教育及其他学科教育中的一切有利因素, 做到资源整合, 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4.2 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完善人格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培养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促进学生健康人格为终极目标。职业学校应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间积极的交往沟通从而促使个体积极发展健康的心理。以积极心理学引领教学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并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接纳自我、接纳他人的同时学会接纳社会, 热爱集体, 投入社会生活, 体验生活, 获得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完善个体健康人格。

4.3 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系统

积极心理学认为, 人类的经验是体现了一种积极的力量, 环境中的人与环境以及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循环反复, 个体能否较好地适应环境直接反应其是否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我们应当意识到环境的重要作用, 积极建立一个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完善的组织机构系统。

中职院校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板报、宣传栏, 做好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的定期宣传, 在学校校报等相关杂志报纸上开设积极心理学健康专栏, 在学校的校园网站做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建设和宣传工作落实到位, 创造一个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宣传氛围, 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帮助学生了解人性层面的正能量包括一切积极力量和美德, 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 进而培养个体的积极品质。

总之, 教师要结合职业教育目标和学生实际, 进而全面推进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吕明, 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社, 1987.

[2]苗元江, 余嘉元.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2) :81-87.

[3]Sheldon M, 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 (3) :216-217.

深圳阳光体育助推学校特色发展 篇9

深圳普通中学生之所以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 主要原因在于深圳多年来坚持在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以来, 深圳市成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 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工作成效作为教育考核重要内容, 强力推进阳光体育。各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 青少年学生纷纷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 享受运动, 强健体魄, 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明显提高, 成为深圳教育的一大亮点。

目前, 全市中小学校全部铺设了塑胶操场, 体育器材设施设备配备全面达到教育部新颁标准化建设标准。各学校还因地制宜建设快乐体育园地。2011年深圳大运会63个使用场馆, 有21个属于教育系统, 17个在中小学校。正在深圳举行的广东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 包括田径、游泳、球类等7个比赛项目是利用中学场馆进行的。这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达到了国际比赛标准, 双休日、节假日对学生免费开放。

打造体育特色学校, 是深圳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策略。深圳市教育局将认定体育特色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的一项标准, 每学期开展一次创建工作专项检查, 每学年组织一次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 对被认定的特色学校给予市、区专项经费, 市、区两级每年各拨付创建小学10万元、中学15万元。深圳还建立专门的体育督导评估队伍, 对学校进行科学考评, 考评结果与校长和学校考核奖惩挂钩。

评价机制极大调动了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积极性。各校都着力建立全员参与的模式, 实施1+1、1+2甚至2+2工程, 让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门以上体艺特长。同时, 各校都开展体育课题研究, 组织专家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各校逐渐形成特色传统项目, 推进“一校一特色, 一生一体艺”教育特色建设。

深圳市每年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市、区级学校体育竞赛, 各学校也分别组织各类比赛, 以竞赛推动群众体育活动。通过阳光体育活动以及各种体育竞赛, 深圳市以点带面, 着力发现和培养体育运动优秀后备人才, 促进学校体育和学生运动能力全面提高。每年全市中招体育考试, 确认体育尖子生都在3%左右, 然后再进行重点培养。担任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旗手的易建联, 曾就读于深圳滨河中学, 就是深圳学校体育培养出来的典型代表。

上一篇:职称业绩成果证明材料下一篇:尉犁县社区教育工作及实验区建设工作总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