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经济下农村金融发展对策研究

2022-12-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经济经过高速发展阶段,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开始过渡到持续稳定和较低速发展模式,城市金融可能在新常态经济模式下表现为增长乏力,而此时农村金融发展则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对农村金融建设和发展的关注增加,农村金融结构转型也不断加宽,农村金融结构体系、信保体系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使得农村的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系表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进行革新,为其注入新鲜血液,进而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进步。

一、新常态经济下农村金融发展困境及原因

(1)农村金融人才缺乏,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农村金融发展是一个很大契机,国家对农村金融的准入政策有所放宽,农村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农村金融创新日渐兴起,但是随着农村金融的蓬勃发展,农村金融体系日渐复杂,金融风险也同步提高,金融秩序维持难度加大,同时农村金融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协调,农民金融知识薄弱,接受创新产品难度大,资金短缺与资金需求缺口大,这些问题随着新常态经济发展日渐突出,需要大批金融人才参与工作,设计控制金融风险制度,宣传农村金融观念,促进农民接受新思想,新金融产品,但是农村金融人才流失率高,是造成农村金融发展滞后重要原因。

(2)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体制不完善,分别不均衡,农村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平台,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由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组成,而真正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只有农村合作银行,且大部分分别在城市,导致农民的金融服务得不到满足,特别是中西方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相对缺乏,同时农村金融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制度不完善,担保体系和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其运行效率和质量低下,金融服务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制约农村金融的发展。

(3)金融理念落后,随着新常态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发展也相应做出相应调整,对农村金融服务势必表现出不同需求,但是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理念落后,产品服务单一,加上征信系统不健全,政府监管力度小,资金流动性大,农民创业融资困难,同时农民本身的金融知识薄弱,导致对农村金融机构缺乏信任,农民收入少,所以农村金融机构陷入收款难的困境,但是农村发展又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大量资金支持。综上所述,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民本身两者金融理念的落后导致一种恶性循环,金融机构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依赖农村金融机构但同时又处于不信任状态。

(4)金融产品推广落后,创新力度不足。金融机构没有真正发挥其引导力和推动力作用,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本来存在分布不均问题,而政府在资源支配上占有绝对权,金融制度对农村的不利体制,导致农业资金大量外流,而一些本该为农所用的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做到物有所值,截至2017年3000多个农合机构,它们对涉农业务主体和数量大大减少,同时下支机构也是不断裁剪,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影响力弱,金融产品推广落后,同时存在是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涉农金融产品单位小、收益低、风险大,多数金融机头重点放在优势企业而非小微涉农企业,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产品数量和质量远远达不到农村经济发展需求,金融机构应该从单纯的存放款业务转变为担保、融资、理财等新兴业务上来。

二、新经济常态下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发展环境

在新常态经济下,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而农村金融由于缺乏相应的发展环境,阻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构建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成为新常态经济下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条件。一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农村金融发展时间较短,人才匮乏,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要依据新常态经济下农村金融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应法律法规,例如完善金融机构征信体制和担保体制,在大的法律环境下让农村金融发展有法可依,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进行反馈和解决,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民金融知识培训,通过加强对农民进行金融知识和司法的培训,完善他们对金融机构的认识,使农民能够建立诚实守信的理念,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人力条件。所以构建完善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要从金融机构和农民两方面入手,不仅需要制度上完善,更需要意识上提升认识。

(二)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农村金融体制不健全导致金融机构营运能力差,农民对其信任度低,是阻碍金融机构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是完善金融体系,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应该是多元化、互补化,农村金融机构不应该着重于农村合作银行,如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民间金融机构等都可以积极建设起来,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相结合,发挥各自所长,共同促进金融服务的发展。其次是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由于农民收入低,对存款安全感低,创业过程中对资金需求又高,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对存款保险制度和企业投资保护制度要建立起来,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形成能防范和应对风险机制,再次就是加强农村保险制度建设,扩大保险覆盖面,增加险种,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业务,分散农业风险,完善金融保障制度。

(三)政府政策扶持

政府在农村金融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发挥政府的作用对于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相应的资金项目,通过对农村进行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确保农村信贷资金的及时供应,为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金融发展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其次,政府要针对金融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要简化金融机构的审批流程,并制定奖励业务良好的农村金融机构,这样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当地政府可以加大政府的财政扶持和财税扶持,政府坚持定向调控,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进而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进步。

(四)引入高质量的金融人才

农村金融发展最终需要是人才的推动,但是专业人才缺乏,人才流失率过高导致的人才漏洞一直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金融人才的培训,当地政府可以定期对金融人才进行相关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培训,聘请专业的人员提高农村金融人员的专业性水平,另一方面,农村要完善对金融人才的福利待遇,通过提高福利质量和水平留住金融人才,从而完善农村金融人才体系,同时,农村要引进创新型的金融人才,对农村的金融发展规划和方向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推动农村的金融发展和进步。农村金融人才需从两方面入手,培养现有人才和留住外来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人才不断流,有储蓄力量。

(五)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农村金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的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服务质量差是农村金融存在的严重问题,因此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化监督,降低金融机构风险,同时针对金融机构的数据和资料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库的整理和分析,为金融机构的管理和发展提出相应的改革和策略,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以此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水平,在新经济常态下,农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管理,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和监督手段,并利用现在大数据的分析技术,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创新策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我国复兴强国的梦想意义重大,而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层面、地方政府、农民和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多方配合,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不断调整策略、加强创新、与时俱进,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助力中国农村经济发展。

摘要: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新常态”概念。目前我国正处在不断适应“新常态”这种大背景下,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三农”问题解决、实现农村面貌的创新和建设,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整体经济由粗放式转化为新常态经济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新常态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针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及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 任碧云,刘进军.基于经济新常态视角下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问题,2015(5).

[2] 孙华.经济新常态视角的农村金融发展路径探究[J].中国市场,2016(12).

[3] 王健,刘会静,郭晓梅.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农村包容性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经济论坛,2018(6).

[4] 张华.经济新常态下农村金融监管体系建设研究[J].河北金融,2016(5).

[5] 李乐平.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研究[J].农业经济,2016(4).

上一篇:基于QAIT模式的有效教学反思Arduino课程的设计下一篇:价值观多样化态势下互联网络建设与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