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篇1

——赵正永

去年以来,面对经济形势的重重迷雾,面对唱衰中国的种种声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特点,体现了对全球大势和经济规律的准确把握。与全国一样,受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等不利影响,陕西省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要完成经济增长10%左右的预期目标,实现完美收官“十二五”、稳步开局“十三五”,让三秦百姓与全国一道同步够格地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必须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践行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扎实工作,确保全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充分认识新常态 把脉危中有机的发展大势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就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在去年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书记首次阐述了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三大特点。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从消费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等九个方面,深刻分析了新常态带来的趋势性变化。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本质特征,精辟剖析了其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进一步明确了稳速度、转方式、调结构、添动力等工

作重点,为全省上下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既为陕西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又提供了难得机遇,而且机遇大于压力、发展危中有机。结合我省实际客观分析,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全省经济增速连续波动下滑,去年已降至10%以下。同时,投资增速连年降低,消费拉动乏力,进出口动力尚未形成,稳增长的任务很重。二是结构调整压力。工业特别是能源化工业在经济中比重较大,易受市场影响,第三产业占比仍然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小,房地产市场疲软,全省整体上还属于资源依赖型和投资拉动型的粗放式发展,结构调整到了必须付出代价的时候了。三是社会风险压力。市场需求不旺,企业开工不足,就业矛盾凸显,财税增收微弱,民生刚性支出,加之其他的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加大,同时经济运行中的地方债务问题、民间借贷资金断链问题仍然会促使矛盾激化。

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机遇也是显而易见、可以把握的。一是新常态带来的倒逼机遇。人口结构、要素成本等客观条件变化,必将倒逼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转向创新驱动。过去我们多次喊“狼来了”,这次“狼”真的来了,各类市场主体降成本、调结构、要效益就会成为自觉行动。二是雁行破阵的机遇。现在,各省都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过程,面对经济下行的共同遭遇,谁先破阵谁领先。陕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我们精神不软、目标不松、应对有序,就能再获得一次持续发展的契机。三是国家大战略的机遇。国家加大西部大开发力度,强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为我省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

是我省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位优势不断显现,辐射中亚、联通世界的能力将更强,这也会进一步带动全省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无论是压力还是机遇,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要我们头脑清醒、认识到位、主动作为,就完全有可能、有条件实现新常态下的新发展。

理性看待新常态 不断强化和更新发展理念

知势可为人先,用势方有所成。我们理性看待新常态,关键要把握好三个心态。一要保持平常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是30多年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客观经济规律的现实体现,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周期,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新态势,是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必然趋势。同时,受客观条件制约,要想保持过去那种高速度、那种增长模式,既不可能、也做不到、更受不了。因此,必须从现实的浮躁中回归到历史的耐心上,理性认识、客观应对,不大惊小怪、不自乱阵脚,保持定力、稳步发展。二要强化忧患心。经济增长虽然与结构调整相关,但不会主动地带来结构转型升级。和全国相比,我省总体实力较弱,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问题较多,如果没有积极的姿态和应对的措施,就会加重风险。因此,更需要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凡事从坏处着眼、争取最好结果。三要增强自信心。总书记指出:“经济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尤其是陕西的资源、科教、工业、文化等优势,为我们适应新常态打下了良好基础;这几年加快发展的实践,使我们累积了一定的实力和经验,拓展了发展空间。因此,全省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趋利避害,善于发现和充分利用机遇,着力在激发新活力、增强新动力、构建新体系、培育新优势上下功夫,牢牢掌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好地推动发展,关键是要突出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坚定发展意识。总书记反复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从我省实践来看,基本省情没有改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陕西的形象要通过发展来塑造,3700多万人民的生活改善要通过发展来满足,科教文卫等事业的全面进步要通过发展来支撑,发展中存在和出现的新老问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我们现在转变作风的目的也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紧抓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全部的心思、全部的精力用到抓经济、谋发展上来。另一方面,要转变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发展理念也应随之调整。在我省经济爬坡过坎、结构深刻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实施“稳中有为、提质增效”战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兼顾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正确处理“稳”与“进”的关系,把质量效益作为优先选项,把持续增长作为根本保障,把生态改善作为追求目标,“蹄疾而步稳”地推动各项工作。

针对今年的预期发展目标,中央确定增速为7%左右,总书记特别强调,7%左右是就全国而言的目标,是各地经济发展的平均值,而不是最低值。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有的

地区可以高一些,有的地区可以低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得快一点也是要鼓励的。按照这一要求,我省确定今年全省增速为10%左右,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虑。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追求,二是多年来领先全国增速2至3个百分点的发展实际,三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的刚性需求,四是引领社会信心的迫切需要。因此,这是符合陕西实际而且必须为之努力的增速,是必须通过艰辛努力才能实现的。省上也希望各地合理确定增速,“跳起来摘桃子”,在有质量有效益的前提下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要兼顾全局和重点,坚持存量调结构腾空间、增量优结构扩空间,在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要兼顾当前和长远,既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做好当前工作,又强化“功成不必在我”理念,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坚持放权和监管并重,加快建立有序的市场体系,持续推进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更高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做到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积极适应新常态 扎实做好各项重点工作

当前,关键要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稳定增长速度。经济的下行压力越大,越需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确保增长有质量、有速度,做到换挡不失速。我省是比较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要进一步扩大有效的、清洁的投资规模,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水利设施等领域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再新上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力争使投资增长保持在20%左右。工业占我省的半壁江山,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增长保持在12%左右,我省的稳定增长速度就有保障。要千方百计稳定工业,搞清楚有减有增的领域,不断

夯实稳增长的产业基础。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西咸新区这一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的品牌,紧盯世界五百强等大企业,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精准招商引资,“一对一”走出去、请进来、优服务,为全省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长越困难,越要在结构调整中找出路,这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要坚持创新驱动,发挥我省科教优势,以西安交大科技创新港和西安光电产业园建设等为重点,以国有大企业技术研发力量和中心建设为引领,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加快培育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努力把全省科教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要以金融保险、物流仓储等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以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针对消费升级问题,经过过去几轮模仿型排浪式增长,现有的消费市场和消费模式拉动增长明显不足,未来的消费热点尚不明朗,但群众仍有许多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当前消费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投资,但我省还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另一方面,文化、教育、网络、健康、养老等新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去年“双11”全省快递业务同比增长67%、达到3940万件,但出去的只有1100万件。这些都说明,我省消费市场空间还很大。我们要及时跟进消费转型升级和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紧紧围绕生产性和生活性消费两大领域,紧盯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家政服务、养老和健康医疗服务等新兴消费,着力推动电商、网购、快递等融合式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加快培育新的消费增长

点。

三是保障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永恒的使命。今年要重点抓紧三方面工作。一个是增加群众收入。去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1.8%,绝对值同全国拉大的局面并没有改变。要推动全民创业、大众创业,做好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让群众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增加收入。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好低收入群众生活,继续保持全社会收入增长10%以上。一个是完善社保体系。要进一步加快社保体系改革,推进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在内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对低保、医保等各项民生政策的支出标准、保障对象等做一次全面梳理,真正让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得到保障,实现民生政策的公平、普惠。一个是建好民生项目。特别是城市和农村扶贫工作要有力度、有新举措,对35个重点示范镇、31个文化旅游名镇、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等全省性重点项目,要强化责任、保障资金,不断完善功能配套,确保实现我们对人民的承诺。

四是保护生态环境。去年以来,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我省空气优良天数大幅提升。下一步,要继续坚持党政同责,持续用劲,坚决打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攻坚战,增加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指数。要加强秦岭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齐心协力整治违法建筑,还青山绿水原貌。要加强重点污染源治理,巩固和扩大河治理成果,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探索更加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打造山清水秀、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

五是扩大对外开放。要以叫响做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为重点,把建设西咸新区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坚持既向西拓展又向东延伸,把边缘区位变成核心区位。要充分完善西安大都市功能,努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国际化程度,加快打造交通枢纽、物流基地、区域性电子商务中心。要认真筹备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第五届陕粤港澳经济合作活动周,依托欧亚经济论坛筹办首届上合组织成员国商品交易会,举办西安〃泉州“一带一路”起点对话等活动,开展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建设,加快省内企业走出去步伐,推进陕韩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取中新工业园落户,切实推动陕西省对外开放战略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主动引领新常态 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邓小平同志曾经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对陕西而言,在新常态下主动作为、创新创造就是引领新常态。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靠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务实苦干。我省这么多年形成的心齐气顺劲足的局面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维护。现在,中央把作风建设的篱笆扎得紧了一些,把干部管理得严了一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有力地发展好经济,但有的同志感到不适应、不自在、不舒服,认为干事越多风险越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出现了为官不为的现象。比如,有的怕犯错误不为,有的自身不净不为,有的不会干事不为,有的感到前途无望不为,这些都是党的纪律和干部政策所不容的。我们要支持和鼓励那些既能够干净干事、又能够干成事的干部,为他们创造条件、提供舞台。去年中央巡视组对我省进行巡视之后,省上本着对干部负责的态

度,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核查,为此有的同志就心有怨言,这大可不必,因为通过核查,确实查出了一些干部严重违纪违法的问题。我们的干部首先要相信自己、相信组织,坚信我们会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干部,我们也欢迎各方面对干部的监督,但决不允许那种借机造谣、蓄意诬陷、泄私愤的现象存在。

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篇2

总经理陶乃钧就2015年工作要点作说明时指出,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我们在制定集团公司2015年工作要点时对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作了分析,相关职能处室的同志们作了大量的调查和测算工作,按照董事会抓早抓细抓实的要求,经理办公会就全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反复讨论和研究,拿出了现在这个在新常态下,力求以新作为来谋取新发展的“盘子”。董事会讨论通过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计划的分解,责任的细分和全力以赴推进落实。

党委书记刘德升在会议表决通过各个事项后讲话。他说,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又是大连公交步入地铁时代的元年。我们面临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地铁开通的新挑战、乘客出行的新要求、客流变化的新矛盾,今年的任务比往年更重,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应对新挑战,解决新矛盾,满足新需求,谋求新发展。今天是新年上班的第二天,我们讨论通过了全年的工作目标,目标确定后就要立即抓落实,要体现一个早字,要早分解、早细化、早落实到位。但是,抓落实单靠早不行,还要抓细抓紧,“细节决定胜败”,抓工作必须过细,不能粗枝大叶,要较真儿,不能对付;同时,要抓紧,“抓而不紧等于不抓”,只有抓紧不放,久久为功,才能真正抓出成效。

顺应新常态 谋求新作为 篇3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童小平,市级老领导金烈、陈之惠、陈万志等和市级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原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重庆企联余远牧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主旨讲话;重庆企联张祥明副会长作了题为《顺应新常态,积极发挥协会职能作用》的工作报告;重庆企联执行副会长吴冰主持会议;重庆轨道集团仲建华董事长致欢迎辞;重庆企联副会长兼秘书长郭庆华宣读了表彰决定;通过了《关于增补和调整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常务副会长的议案》;重庆企联常务副秘书长龙晓琳报告了《关于设立重庆市企业联合会企业法律工作分会的议案》;西南财经大学校长张宗益作了《当代世界经济对企业家的机遇与挑战》的精彩报告;重庆贝信投资公司何培玮投资总监介绍了《国家创投基金政策背景及参股基金重点投资方向》,他强调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及路径。370多名企业界及媒体代表出席了大会。

余远牧在讲话中首先代表“重庆企联”向全体会员单位、全市企业家们、向长期支持市企联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美好的新年祝福!

他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重庆企联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关怀下,凝心聚力,顺应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协会工作,组织建设有了新的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协助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重庆举行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及大企业峰会,加强了与国际性商会及境外企业的联系。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加强社团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尽心竭力为会员企业和企业家服务。

其次,充分发挥企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成为招商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先后在永川、万州召开招商引资推介会,达成了投资几十个项目近200亿的意向协议,促进了企业和当地经济的共同发展。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与重庆市生产力发展中心共同完成了市发改委委托的《重庆市企业经营环境指标体系研究》课题,受到了市政府肯定。完成了《重庆企业负担过重的调查情况》《重庆企业法制环境调查情况》《重庆行政管理环境调查情况》三个调研报告,受到中国企业联合会的充分表扬。先后两次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翁杰明与企业家面对面座谈,共商我市经济和企业发展大计。

再次,企联创新重点品牌项目,发布了重庆企业100强,引起中外媒体广泛关注和市领导高度赞扬。成功推荐12家重庆企业进入中国企业500强,14家企业进入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21家企业进入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协助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重庆举办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会及大企业峰会。

另外,企联积极参加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与市人社局一起组织全国管理咨询师水平考试;开展全国高级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工作;与联合国劳工组织共同开展“企业可持续发展项目(SCORE)”;承办了《能机器人关键技术产业化应用高级研修班》等近30多场公益培训项目。

最后,余远牧强调,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真诚期盼与全体会员单位、全市企业家们携起手来,共同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抓紧苦练内功,蓄势奋起,共同谱写更加美好的华章,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祥明从七个方面向大会汇报了2014年主要工作情况: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政府建言献策;二、协助中国企联在渝召开500强峰会和中韩对话会;三、创新形式与内容,提升品牌活动影响力;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工作;五、持续开展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当好雇主组织代表;六、弘扬核心价值观,推进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七、扎实推进协会组织建设。

接着,他又提出2015年协会工作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中央和重庆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企工作;二、面向企业,创新思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三、精心组织,不断提高重点品牌项目水平;四、发挥好企业(雇主)组织代表作用;五、全面提升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水平;六、进一步加强协会自身建设

大会向重庆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冯跃等16名同志颁发了“2014重庆市高级职业经理(特殊贡献人才)”证书;表彰了“重庆建工、重庆银行、重庆轨交集团等32家企业为“2014年重庆市最佳诚信企业”;表彰了“重庆安福汽车、华能重庆珞璜发电、重庆六建”等21家企业为“2014重庆优秀诚信企业”;命名了“重庆银行、力帆控股、隆鑫控股、园林建工”4家企业为“2014年度重庆市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会上授予冉海陵、姚晋川、李培军等11名同志为“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突出贡献人物”荣誉称号;授予“重庆轨交、中冶建工、金科地产”等11家企业为“2014重庆市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责任编辑:江 山)

适应新常态 担当新作为 篇4

【关键词】水库;管理;新常态;新作为

新常态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不同以往的、客观真实又必须面对解决的新业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呈现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三期”叠加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必须正确认识,主动作为,从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新常态相适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促进人和事业的全面发展。

新常态提出新要求,新常态孕育新机遇。安华水库面对发展新形势,深感发展“民生水利”责任重大,2015年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抢抓国家水利大投入的重大机遇,适应新常态 担当新作为,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安华水库防汛工作事关浦阳江流域安全,事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修编《安华水库防汛抢险预案》和《放水预案》等各种预案,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预防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全力提高水文雨情预测报能力和水平,提升预报正确率,全力当好防办参谋工作。

二、抓好除险加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近几年,水库水利建设管理等各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今年除险加固工程正式实施,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抓好进度,完成今年的投资任务,因此,必须做好二项工作:一是抓好工程前期招投标和政策处理工作;二是全力抓好现场管理和监督。

三、抓好库区综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在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的同时,今年争取对库区综合整治工程争资立项工作,加大与上级水利部门的衔接力度,加强同设计部门的对接工作,争取项目落实到位。

四、抓好“五水共治”工作。治水,民之所望,利之所系,我们要根据职责所在,把治水当作服务民生的第一抓手,第一要事,当好治水“第一责任人”。我们不仅要唤醒全社会对水资源、水保护、水环境的重视,更要脚踏实地,务实工作,借鉴兄弟单位、县市的先进经验,学习汲取,寻找差距,并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做好监督服务指导工作。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水利发展绿色化,推动环境治理常态化,“五水共治争上游,一江清水送下游”,还水乡以本来面目,还百姓以笑逐颜开。

五、抓涉水行政执法。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活动契机,结合“五水共治”工作要求,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水法规的宣传力度。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制度,严格落实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规范、合理、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和涉河水事违法行为。

六、抓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等。加强对工程建设、招投标、行政审批、资金管理、行政执法等重要领域惩防体系建设。推进水利机关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上廉政课、看廉政教育片、出廉政宣传栏,将廉政宣传工作常态化。

七、从严从实改作风正作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在突出问题导向,贯彻从严要求,落实一个“严”字,处处严格按章办事,狠抓一个“实”字,时时严防虚浮懈怠。对一些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属于能力不足的,加强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加强总结提高;属于担当精神缺乏的,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属于不作为的,严肃批评教育,认真执纪问责。从健全工作目标责任着手,每个岗位职责分工清晰,每项工作程序目标清晰,每项奖惩认定执行清晰,促使党员干部勤奋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

八、要适应新常态,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创新热情,干部素质、工作作风至关重要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素质、作风、能力上积极适应新要求;要讲大局、讲奉献、讲合作、讲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新常态是主动提出的,到了一定的发展阶段,必须追求质量、效益、可持续,才能稳扎稳打。解放思想、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大家树立信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在新常态下,盲目追求高增长路子行不通了,但有质量、有效益的同时速度还要有,不能把“新常态”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的理由借口。

新常态是目前中国经济重新“洗牌”的时期。在新常态下,每个地方都在调整,都在重新启动,对与水库的管理建设来说会遇到难得的机遇,真正把机遇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正确思路和工作举措,从而推动蚌埠跨越赶超。

适应新常态 谋划新作为 篇5

为促进税收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叶培煌局长在征收局国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2月7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任务,适应新常态,谋划新作为,振奋精神,勇于担当,为促进税收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下面,我代表班子讲三点意见。

一、齐心协力,积极作为,2014年税收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税收职能得到进一步发挥。面对经济发展趋缓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严峻考验,早安排、早筹划。进一步树立组织收入是国税部门中心工作的观念,树立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科学研判,超前部署,从年初起狠抓组织收入工作,努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组织收入工作合力。严格收入质量。坚持组织收入原则,落实“四个严禁”工作要求,全力“三向”要税收,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到“好时不放人情水、难时不收过头税”。把握收入进度。深入开展税源调查,抓好重点税源企业管理服务,强化信息管税。充分运用税收经济分析,密切关注税源增减变化,按月、季度上报,牢牢把握组织收入主动权。全年共组织入库各项税收7440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口径收入73957万元,完成了调整后的收入任务。

(二)纳税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习教育,增强服务意识。通过向纳税人发放调查问卷,落实局领导坐班制,设立意见箱、内外网等途径及时收集各类诉求。按照“六零六化”目标,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研究讨论并制定“精简资料”、“优化流程”、“减少审批事项”三项便民办税服务措施。开展“办一次税”活动,撰写换位思考心得,引导干职工切身感知纳税人的需求,增强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县级纳税服务规范》考试,进一步掌握服务内涵,畅通联系服务纳税人“最后一公里”。群策群力,加强平台建设。试点运行“萍乡市国税局征收局资料影像系统”,大幅减少纳税人提交的资料复印件。一厅税法宣传员继续走进全市汽车文化展和企业,发放“营改增”宣传资料和税收宣传画。二厅率先在全市推行纳税人凭身份证购票方式。三厅将涉税资料整理成电子文档“税务包”,分门别类供纳税人下载。四厅优化国地税联合办证流程,政务中心国地税联合办证窗口受理,国税大厅统一发放;借助“赣商520户外行”活动契机,加强与企业财务人员交流,宣传税法。全面推进,提升服务质量。对表、证、单、书进行“简并”,减少资料52种;对办税流程进行重新优化,简化审批程序,减少签字环节,下放审批权限7项。整理形成统一的《公示项目一览表》,明确公示项目和位臵,方便索引;将《首问责任制》、《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解读》等热点内容制作成展板,摆放在各办税服务厅醒目位臵;将常用税收政策根据《公示项目一览表》指示位臵导入触摸屏,方便纳税人查阅。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各环节中易出现的涉税风险逐一归集,整理编辑成《汇算清缴中费用扣除项目

涉税风险二十点》等涉税风险提醒系列材料,上门免费发放,并逐一释义。以我局第二办税服务厅为重要办税窗口的安源区在2014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作为地级市的抽查单位在全国71个地级市(州、盟)具体区中排名第一。

(三)管理质效得到进一步增强。始终坚持“管理讲规范、工作讲规矩、办事讲程序”。加强政务管理。对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落实重点工作督办制,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文风会风,严控会议和文件数量、规模。抓好事务管理。严格落实习总书记“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要求,明确标准,强化后勤保障。抓好综合治理,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确保和谐、平安、稳定。规范财务管理。按照“九项不得违反”和“五项严格执行”要求,认真落实市局《建设节约型国税机关实施意见》和《财务管理办法》,执行全市开支统一项目和标准,平稳推进规范津补贴工作。严肃财经纪律,加强政府采购和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医疗保险制度。严控“三公”经费和会议费支出,公务车统一归库管理,定点保险、定点维修、一卡加油,提高公务卡使用比例,低碳办公,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四)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深入人心。学习教育务求实效。以领导小组学习为龙头,带动各部门学习,采取个人自学、听取报告、观看影片、书写体会等方式,持续增强干职工对教育实践活动的认识。纳谏剖析真心诚意。坚持开门搞活动,深入基层开展意见大走访和换位大体验,先后组织4场专题座谈会、发出120份征求意见表、280份调查问卷。深刻剖析检查,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团结—批评—团结”的效果,得到了市局黄汉如局长和第三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分类整改质量过硬。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查摆出来的“四风”4方面16个问题整改到位率达100%。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制定“四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8项制度建设均已建立并公开,到位率达100%。

(五)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局务会、局长办公会,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推进决策民主、科学。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切实做到在学习上、落实上、团结上、作风上、守纪上五带头,带领干职工落实好工作部署,做好表率。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组织观看《全国道德模范颁奖典礼》、参加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向全市“最美国税人”杜波同志学习活动,引导干职工坚守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组织“春蕾活动”、“助残一日捐”,开展定点帮扶,向芦溪县源南乡石北村贫困学生张小玲连续第五年捐赠助学金5200元。赴羊狮幕举办登山活动,开展卢德铭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安源纪念馆活动,增强干职工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选送作品参加“全国公益微税收”博客大赛获优秀奖,派员参加全市“同建文明城,共圆中国梦”歌咏比赛获一等奖,参加全市国税系统“换位思考树新风”演讲比赛获一等奖,同时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典型,我局在市局绩效管理考核中再创佳绩,连续三年荣获全市国税系统先进单位,荣获全省国税系统2012-2014年度先进单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扎实开展“勤廉教育月”活动,主要领导上廉政党课,观看《拒

腐防变每月一课》、《廉政中国》警示片,唱廉政歌曲,为每位干部购买《十八大以来廉政新规定》书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局“三十二条”及市局“三十三条”规定,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全年共对1名副科级干部旷工问题经上报市局党组进行免职处理,对2起效能投诉事件进行了受理,责任追究4人,批评教育1人,经济惩戒1人,总计金额3000元。

回顾2014年,我们积极应对组织收入、深化改革、纳税服务、事多人少等各项压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完成了调整后的组织收入任务。可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确实来之不易,是市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我们征收局全体干职工兢业工作、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征收局班子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组织收入工作有待于进一步突破。客观上,税源严重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重点税源行业产能过剩,国家减税政策效应持续。主观上,因新的征管模式下个别税源管理人员税收任务观不强,存在心中无数、束手无策、缺乏担当,挖潜增收的主观努力程度不够,措施不实。二是纳税服务工作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少数同志服务观念淡薄,服务态度不好,“大模子式样”,“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仍然存在,办税效率不够高,涉税投诉时有发生。三是创新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工作特色少,习惯于照葫芦画瓢,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学习氛围不浓,缺乏思考,组织、落实能力不高。四是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有待于

进一步彰显。少数党员干部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没有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注重自身素质的修养,混日子,缺乏兢业精神,有的表现还不如一些普通群众。

二、认清新形势,适应新常态,促进新发展

全国税务工作会议提出了税收新常态概念,并从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的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围绕税收新常态,全省国税工作会议提出要重点把握好“六种关系”。全市国税工作会议对“如何适应新常态”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具体做法。

(一)认清新形势

经济发展新常态带来新挑战。经济由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增长结构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增长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三大显著特点。而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利的一面是将在短期内使税收收入增速放缓甚至持续下滑;但有利的一面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增长更趋平稳,产业创新培育和形成更多新增长点,提供更坚实的税源基础。经济结构变化将带来税源结构的深刻变化,不利的一面是税源复杂性、流动性、隐蔽性显著提高,将使税收征管面临更直接、更尖锐、更繁多的矛盾和问题,但有利的一面是这将有效倒逼我们进一步提高管理的集约化水平,不断加快改进税收管理方式。

深化改革新常态带来新挑战。“营改增”即将推行到位、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这些都表明利益固化的藩篱正在被打破,用改革的理念、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手段推进各项事业已成为新常态。从单位讲,税务机关在发挥税制改革突破口作用、提升税收法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上将有更大作为。税收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发挥税收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作用寄予厚望,广大纳税人对提升服务水平、满足服务需求、构建新型征纳关系充满期盼。从个人讲,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人少事多的工作局面,面对养老改革、工资改革、公车改革等触动自身利益的深刻变化,是保持积极心态、支持理解改革还是抱着本位主义、满腹牢骚埋怨,是认真履职、勤勉工作还是为官不为、消极懈怠,将考验我们的思想境界、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

从严治党新常态带来新挑战。中央推进从严治党,监督之弦越绷越紧,制度之网越织越密,问责之剑越磨越亮。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在约束中工作,习惯在监督下干事,做到守纪律、讲规矩、干事业有机统一。当前,税务干部思想日趋多元,教育引导监督的难度加大。对单位而言,要坚持善待与严管结合。既要在规范传统物质激励手段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精神激励,突出柔性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又要坚持从严管理,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形成人人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对个人而言,要坚持自律他律结合。严格自律,即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抵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底线,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勇于他律,即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养成在监督下开展工作的良好习惯,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以自身良好形象凝聚干

事创业的正能量。

(二)适应新常态

认识观念上适应。面对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从严治党新常态,要强化常态思维,保持“心常态”,融入新常态。时变事变境变,思亦要变。面对新变化,我们要有变革之心,要用变革的思维看待变化、适应变化;要有进取之心,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接受任务不讲条件,面对困难敢于担当;要有恒久之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方法途径上适应。要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坚持弥补短板与不断优化相结合,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加强工作的制度化建设,自觉把各项税收工作臵于税收新常态中去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推进税收现代化“六大体系”面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建立健全符合我局实际的制度机制,推动国税事业发展。

能力素质上适应。古人云:“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对领导干部而言,要提高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能力、严管善管能力和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对普通税务干部而言,要提高税收风险管理能力、纳税服务能力和工作落实能力,不断增长实践才干。

(三)促进新发展

促进税收收入新发展。2015年,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我国经济结构逐步提质增效升级。随着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重大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及我省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战略 的深入落实,随着“奋力把经济搞上去”思路落地和主攻工业战略实施,我市转型升级步伐正在加快,必将培育出更多的经济增长极和税收增长点。

促进税收法治新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成功开展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税收内控系统、全市综合治税平台等改革试点,综合治税体系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税机制更加健全,税源监控能力不断增强,有效促进干部减少执法随意性,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特别是《征管法》的修订将为依法征管提供更强大的法律保障。这必将在工作中产生极大的乘法效应,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制度红利。

促进队伍建设新发展。随着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完善的制度遵循和严格的纪律保障将促进干部廉洁从税。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入人心,干部作风长足进步,领导班子凝聚力和队伍战斗力大大增强,复合型、专业化人才培养成效初显,为做好新常态下的税收工作提供了不竭动力。

三、振奋精神,勇于担当,圆满完成2015年工作任务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税收现代化的重要之年,做好今年的国税工作意义重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提出了深入推进税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营改增、消费税等各项改革的明确要求。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要求深刻认识、主动适应、积极引领税收新常态。全省国税工作会议部署了十大工作任务。全市经济工作

会议确立了今年生产总值增长8.5%,财政总收入增长10%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市国税工作会议要求在促发展、严执法、强征管、优服务、提素质上取得新突破。上述要求为我们做好今年国税工作指明了方向。

根据上级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工作实际,今年征收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依法治税这条主线,以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突出组织收入这个中心,把握适应新常态这个主题,积极谋划,努力在抓收入、促改革、优服务、提素质、强作风上取得新突破,为萍乡转型发展作出新贡献。

2015年,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组织收入工作取得新进展

牢固树立收入任务观。牢记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第一职责,切实增强任务观念和责任担当意识,坚持组织收入原则,提高收入质量,坚持向管理、向服务、向改革要收入,加大征管主观努力程度,确保完成全年税收收入任务,努力实现首月、首季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满堂红”的目标。

认真落实各项机制。建立新型税收收入管理体系,做到:早规划。建立税源调查和收入督导制度,早部署、早落实,制定堵塞漏洞增收、科技管理增收措施,提高挖潜增收贡献度。深分析。开展税收形势分析、税收风险分析。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动态,对现有税源、新增税源、潜在税源进行认真测算,深入剖析“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政策对组织收入的影响,做到情况明、底数清。细征管。

分步稳妥推进税收征管规范1.0版和2.0版。强化信息管税,依托全市综合治税平台,深化涉税信息分析应用。落实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办法和税收“黑名单”制度,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开展代开普通发票风险排查,加强发票缴销和超定额补税工作,全面推行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升级版,强化“以票管税”。

用好用足税收政策。落实支持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小微企业、促进消费、保障民生和成品油等消费税税目调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扩大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等税收政策,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免抵退税优惠政策,加快退税进度,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抓好省政府支持赣西经济转型税收优惠政策的跟踪问效,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助力萍乡转型升级。

(二)改革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推进税收改革。按照“底子要摸清、技术要跟上、服务要主动”的要求,做好建筑房地产业、生活性服务业、金融保险业“营改增”试点准备工作。运行“货运企业(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管理。巩固专业化管理,按照分类分级管理原则,优化征管资源配臵,合理定位岗位职责,推动专业化管理良性互动机制。推广金税三期工程优化版,强化系统运行保障,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发挥“科技兴税”作用。

加强税种管理。加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管理。落实增值税、消费税政策管理,加强“两头在外”商贸企业等享受优惠政策企业的风险管理。深化所得税分类管理,规范核定征收和查账征收企业预缴管理,加强汇总纳税企业监管,抓好纳税申报表工作,提高所

得税占比。关注、收集并核查各类第三方信息,挖掘非居民税收潜力。

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进绩效考评。全面实施和推行绩效管理3.0版,实现组织和个人绩效管理的全覆盖。健全“决策下达—执行实施—结果考评—持续改进”的运行机制,制定适合我局实际的绩效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完善工作创新项目化管理办法,以指标明责任,以考评问责任,以改进强责任。加强政务管理。坚持“管理讲规范、工作讲规矩、办事讲程序”。工作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平常遇上临时性问题要学会见机行事,“见子打子”,虑事要周,办事要细,并注意工作的反复性。加强工作纪律,实行明查暗访常态化。高效运转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对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跟踪督办。继续成立通讯员队伍,提高文稿写作和信息报道质量。严格控制文件和会议数量、规模,提高办事、办文、办会能力。完善合同制员工管理,做好公车改革,强化后勤保障。加强保密、信访、维稳工作,创建“平安单位”。规范财务管理。贯彻《财务管理办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公务接待管理、政府采购和会议费、差旅费管理等有关规定。按要求推进公务用车、工资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抓好规范津贴补贴工作。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推进财务公开,严肃财经纪律。

(三)优化纳税服务取得新成果

完善宣传格局。围绕社会关注的税收热点、重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报道。规范纳税服务QQ群管理,按要求做好网站改版工作,加大政务、财务、党务公开力度。加强实体和网上纳税人学

堂建设,拓展税收宣传渠道。加强涉税舆情监管,落实好市局《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方案》,提升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拓展服务平台。深化星级办税服务厅建设,稳步推进国地税联合办税,让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完善“萍乡市国税局征收局资料影像系统”,深化“同城通办”和“一窗全能”,全面推广“免填单”服务,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打通服务联系纳税人“最后一公里”。积极落实省局《关于逐步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创新税收服务措施的通知》,创新服务措施,提高办税效率。

提升服务质量。以“六零六化”为目标,持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组织学习好《纳税服务规范500问》,并积极组队参加市局竞赛,落实好纳税服务规范2.0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向纳税人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税企恳谈会,就如何提升纳税服务水平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解决纳税服务工作中的不和谐因素,高度重视并及时处理和回应纳税服务投诉,促进征纳关系更加和谐。落实涉税信息保密制度,确保纳税人信息安全。

(四)干部队伍建设迸发新活力

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推进决策民主、科学。在深刻学习领会上级的精神上下功夫,在破解难题中增长才干,提升统领全局、推动改革的能力。“若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局领导和各单位、部门负责人都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按上级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县以下国税机关职级和职务并行制度。加强中层干部素质培养,强化中层干部队伍 的执行力,不断提高其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组织能力、落实能力和破解难题能力。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抓好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国税文化建设,引导干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持续开展志愿者服务。组织并丰富学习日的学习内容,改变过去过多念文件、读报纸的形式,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在线学习、业务技能竞赛和考试,鼓励干部参加“三师”资格考试,培养一窗全能等复合型专业化人才。抓好先进典型培养,做好“身边好人”选树宣传工作,形成正确的评优评先导向,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激发正能量。

强化基层党建工作。持续推进“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活动,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深化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班子理论学习制度,严格党内生活,从严执行党章和党内各项制度规定。落实省局《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强化一把手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体责任,为国税工作开展提供政治保障。制定并落实好“党员示范岗”评选机制,教育每个党员要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戒,心中有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引领作用。

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继续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落实好“暖心工程”,热心帮助干职工解决一些工作、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积极发挥工、青、妇作用,多组织干职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并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五)党风廉政建设彰显新风气

狠抓责任落实。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加大考核和问责力度。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考双评”,并纳入绩效管理。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加强理想信念、党纪法规、优良传统、职业道德等方面教育,运用正反典型事例,与时俱进地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勤廉从税意识,营造以廉为荣、为贪为耻的良好氛围。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落实新一轮惩防体系工作规划,制订落实具体措施,抓好扎根工程、亮剑工程、通电工程、防护网工程和任务书工程。全面推进内控机制信息化升级版建设,打造“制度+科技”的权力制约和监督链条。加大“一案双查”力度,强化查办案件的警示、震慑和教育。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认真贯彻落实萍乡市《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职不为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和有关公务接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会议费管理等规定,加大惩戒力度,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进行严肃查处并问责,教育引导干部守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作风上的规矩人、工作上的实在人,保持警觉、警醒,抓常、抓细、抓长作风建设,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新常态 新形势 新机遇 新作为 篇6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提出新常态的概念,要求大家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那么问题来了?该如何理解新常态?从自身岗位出发,立足本职工作,在我看来新常态可总结为16个字,站位脚跟、着眼未来、改革创新、把握机遇!作为国有企业,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同时适应市场、把握机遇,新常态必要有新作为!回顾过往,公司多次获得省、部级、市级多项荣誉称号,赢得烟台用户的一致好评;今年,自来水公司更是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这一光荣称号!这是全公司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结果!但是我们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洋洋得意,因为新常态带来的不只是新机遇,更有新挑战,我们作为一家成立了60年的老国企,深知不能改革创新、提高竞争力就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在城管局的领导下,公司“对症下药”,准备两副了“药剂”:

一是“内服”公司创建精细化管理,更新档案管理模式,全员进行绩效考核,提升行为规范,打造精品自来水工程,让上善若水、情润万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供水人工作标准;窗口单位的微笑服务、和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遇到孤寡老人、残障家庭公司还会积极上门服务好似雪中送炭,服务质量连年上台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公司明白唯有市民的支持,才是60年辉煌的唯一保障!所以我们更要全心全意的来回报市民!二是“外用”作为供水行业,最重要的就是自来水的质量,想要保证质量,就要不断更新技术工艺,从最早的移动罩滤池,到后来的V型滤池,我们一直走在行业前端!可是这几年新闻不断爆出各地自来水出现问题,引起用水“恐慌”。而现如今莱山水厂的成立,不但在工艺技术方面让我们重新走到了同行业的前端,也在供水质量上加了一层保险!莱山水厂的双模技术,是整个山东省的独一份,就是在全国也属于少见!双模技术可以将水中细菌、病毒、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全部过滤掉,变成“纯净”的水达到直接饮用的标准;这使我们在保障安全供水方面更加的底气十足!以质量促发展,发展创效益,稳扎稳打,以科技实力带动企业发展,让我们在新常态、新形势下站稳脚跟、把握机遇、拼搏进取、再创佳绩!

人多力齐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城管系统齐心协力下,今年烟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四连冠”的目标;站在街头,我能感觉到“文明”已经深深融入这座城市脉络,成为烟台最醒目的标签!这是对城管人最大的鼓励和回报!十五年的风风雨雨,城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为城市发展默默做着贡献:

1、套子湾的污水处理,集中治理城市水体,是保护和改善烟台市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设施;

2、园林绿化明显增多,丰富多彩的园林绿化成为烟台对外形象的一张“绿色名片”

3、保持广场地面、景观水池等各类公众设施卫生清洁,规范广告牌匾设置,对陈旧破损影响市容的,及时整修更换;对有安全隐患的,加固或者拆除。

4、加强执法人员和协管员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执法素质,推进执法人性化!可谓是水清、地绿、街美、人和,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新常态下应有新作为 篇7

一、着力理念创新,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恩施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引导全市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种理念。一是牢固树立强化政务服务,就是抓从严治党的重要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改革创新,党风政风出现新气象。加强政务服务,对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和提供高效便民服务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牢固树立强化政务服务就是抓发展的重要理念。没有优质的政务服务,就没有优良的发展环境;没有优良的发展环境,就没有经济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就没有经济的竞争力,努力做到用环境的大优化促进全市经济大发展。三是牢固树立强化政务服务就是抓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理念。社会管理的实质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强化政务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社会管理的本质要求和核心所在。

二、着力平台建设,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政务服务中心是推进政务公开、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重要平台。一方面,狠抓政务服务组织平台建设。市、乡(镇、办)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研究部署,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市、乡两级政府“一把手”为本轄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负总责,把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目标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考核。明确政务服务中心为同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政务服务行政机构,选派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办事认真、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干部充实政务服务中心领导班子。落实政府部门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另一方面,狠抓政务服务工作平台建设。2014年,恩施市将原“恩施市行政服务中心”升级为“恩施市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市最好的办公楼(原恩施经济开发区企业服务中心)用于建设“市民之家”,总办公面积约 8600 平方米,是原中心办公面积500余平方米的17.2倍。全市所有具有行政审批及政务服务职能的部门全面进驻,同时配套完善收费、中介服务等便民措施,较好的满足了市民办事需要。

三、着力规范审批,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一是严格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强化政务服务,关键是要转变职能,建立规范、高效、便捷、透明的行政审批运行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为群众服好务,为企业服好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好务。严格按照省、州两级政府公布的行政审批项目开展行政审批清理,并将清理结果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二是严格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受理办理。有特殊情况不进政务服务中心的,市政府部门的项目要经市政府同意,乡(镇、办)部门的项目要在征求市政务服务中心意见后由本级政府决定。目前,全市进驻政务大厅单位由原11个增加到现39个,进驻人员由原41名增加到现170多名,进驻事项由原103项增加到现422项,日受理事项由原100余件增加到现2000多件。原在本单位办理受理的市房产交易大厅、市林业服务大厅、市民政婚姻登记、市人社局社保核定征收、市公安局户证及出入境、市国税及地税税务登记、州城5个派出所户籍等业务均进驻中心办理。三是严格优化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对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一个窗口对外”的原则,各部门一律不得再在原单位受理和办理,各部门也不得擅自将审批事项从政务服务中心撤离。制定行政审批事项办事指南,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市住建局窗口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办理中,从600多页申请资料精简至100多页,由原来的3个月办理周期缩减至一个星期。市食药监局窗口在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群众在办理保健食品《食品流通许可证》中,将原所提供的资料由12项优化到现在的4项。2015年以来,180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得到优化,为群众节约532个工作日。

四、着力基层便民,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抓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规范化建设和“群众办事不出村”信息化建设,坚持把方便基层群众办事作为政务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延伸服务链条,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政务服务网络体系延伸服务链条。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将流动人口婚育证、外出人员务工证、农民建房证、零星树木砍伐证、结婚证、老年证、身份证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证照办理下放给乡(镇、办)事处承担。全市17个乡(镇、办)有16个乡(镇、办)建成便民服务大厅,按照“7+X”的要求(即民政、人社、国土、食药监、工商、林业、计生和其他)确定进驻单位。今年,全市172个村完成“群众办事不出村”信息化系统建设161个村,能办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事项有8个部门30项业务。

五、着力健全长效机制,打造政务服务快车道

上一篇:水管处领导班子2008年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浮雕设计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