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精选9篇)
调查对象
农村经济、环境问题
一. 调查内容
1.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2.我国环境现状
3.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4.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二.调查结果
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一)当前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球经济危机没有改变我省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走势。
(1)农业生产稳定发展,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仍是长期态势。
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稳定,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有望保持稳定发展态势。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产品仍将处于平衡状态,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的短缺与过剩一直会交织存在,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可能相应增长。
(2)2013年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好于预期,但社会商品的通货膨胀影响了人们的购买支出。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可能出现变化。
(二)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过程中,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特征日益突出。
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一方面,农业农村经济更加与国民经济高度相关。工业经济、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日益交融。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农产品的生产、价格和贸易对国内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我国环境现状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汽车尾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这几年尤为明显。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中国北方城市更是受到雾霾的严重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雾霾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
(3)淡水
由于工业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加上农业和水产养殖业排放的肥料、农药和粪便而造成大面积的富营养化,中国大部分河流和地下水的水质较差,而且还在进一步恶化。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的污水排放量一直在不断上升。中国约有75%的湖泊受到污染,给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4)海洋
中国海洋面积达300万平方千米,并拥有广阔的大陆架以及海岸线外长达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但由于陆地污染物排放、石油溢出和过度捕捞及其他海洋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沿海地区都遭到污染,近海渔业资源基近枯竭。
三.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
农业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和规模化养殖产生的畜禽粪便。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会形成从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气的“立体污染”,会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对生态系统的损害。农田化肥、农药通过排水沟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水中氧气减少,鱼类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专家估算,目前我国水体氮磷污染物中来自工业、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大约各占1/3,但这只是个很粗略的估计。
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类型繁多,这也成为生活垃圾难以回收处理循环利用的原因。
这是一种失调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视自然规律,掠夺性地开发资源,同时,经济活动带来的大量污染物进入环境中,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导致环境状况恶化,自然资源匮乏。
四.如何发展农村经济
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和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淡水、耕地、矿产等主要资源从整体上看,数量短缺、质量下降、开发成本增大,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制约作用。
事实上,农村经济发展与控制污染,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性。生态环境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和农业在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时业缺乏相应的机构向农民宣传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并鼓励农民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首先是政策方面可以考虑从宏观调整个区域粮食基地建设的规划和农业生产的结构; 第二,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引导农民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第三,立法方面应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完善相关法规,一些发达国家对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控制有机废弃物排放、促进有机废弃循环利用、控制农药污染等,都制定了明确的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借鉴。
第四,建立生活垃圾回收站,提高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
第五,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国的人口仍然还在增加,人民群众的上活质量需要改善,会使农村经济和环境的矛盾更加突出,我们唯有及早应对,从根本上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的紧迫感。加大政府控制污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决心。
三.总结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模仿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英国的泰晤士河污染经过150多年的治理到现在才有所改善,给子孙带来了100多年的伤害。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农村亦是如此,我们应注意以“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来发展农村。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
一、我国农村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生活垃圾污染
现在有些中小城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还处于初级状态, 基本上是拉到布局在郊区的一定规模的垃圾堆放场填埋。有的做一些简单处理, 方法也极其简便。在农村一方面垃圾污染治理设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另一方面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生产量增大, 由此导致一定范围不同程度的生活垃圾污染。
(二) 农村养殖业、种植业产生的污染
据有关研究资料, 养殖1头猪产生的污染量相当于7个人生活产生的污染量, 养殖1条牛产生的污水量比22个人生活的产生的污水量还要多。由于养殖业发展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问题。根据农业部的有关研究成果, 我国农村地区仅牛、猪、鸡等畜禽饲养产生的粪便年排放量已超过30亿t, 其中有30%的排放物未作任何处理便直接排放进入了不同的地表水体。农村养殖业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质量的重要影响因子,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种植业产生的污染与养殖业不同, 主要由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当 (主要是过量) 和农田秸杆等引起的污染, 呈面源特征。种植业对生态环境的冲击最明显和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富营养化对地表水、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水源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种植业造成的面源污染具有潜伏性、长期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 因为不容易被人们重视, 所以治理与控制上具有相当的难度。
(三) 乡镇工业引起的污染
随着农村经济振兴的潮流和城市环境治理的需要, 一些规模较小、能耗较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如小造纸、小冶炼、小化工等纷纷迁移到偏远的乡村, 而这些企业自身的工艺技术落后、设备简陋、陈旧, 没有或者基本没有防治污染的设备与设施, 即使少数配套了环境保护措施, 也不会正常使用。同时地方领导为搞活农村经济又给污染企业做保护, 加上农民的环保意识差, 这些都加剧了农村区域的环境污染程度。据一些研究资料与研究结果, 近年来我国仅仅固体废弃物的堆存就导致了533.3万hm2以上的农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已达13.3万hm2以上, 一些地区农民田地的灌溉水源已被污染, 全国只能利用污水灌溉的田地面积已增至总灌溉农田面积的7.3%。我国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致使每年粮食减产量多达10000000t以上, 同时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农作物的品质, 经济损失高达125亿元以上。
(四) 产业开发引起的污染
在一些农村为了发展经济, 盲目围湖造地、炸山开矿、河道挖沙、乱伐林木造成了生态系统功能下降。还有一些农村基层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总量, 不惜以牺牲农村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为代价, 大肆进行矿产开采, 致使土地资源质量退化、可耕地数量大幅度减少, 不仅导致农用地养分的大量流失, 而且流失的都是肥沃表土, 进入江、河、湖泊后一方面加剧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另一方面造成河源通道淤塞, 致使部分河流的行洪、蓄洪能力严重下降, 最终导致越来越频繁的洪涝灾害;在西北的一些干旱牧区因发展工业过度开发草原, 导致肥美的草原面积锐减, 沙漠化趋势加重, 以致不得不进行生态移民。
(五) 农村发展旅游业造成的环境污染
一些地区风情民俗奇特、自然生态良好和名胜古迹众多, 依托这些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已成为发展农村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发展乡村旅游, 吸引来了大量流动游客, “农家乐”给当地农民带来收入的同时, 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令人担忧。由于外界人口的拥入, 对植被的肆意破坏, 废弃物必然大量增多, 加之餐饮消费不生宰杀家畜中的清洗废水、任意搭盖棚房、垃圾胡乱堆放, 暴露了目前乡村旅游环境管理尚处于散乱、不规范的状态, 引起的环境隐患应当高度重视。
二、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一) 水体污染
根据国家环境部门公布的数据统计, 我国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全国七大水系中, 不适合作饮用水源地的河段已接近40%;城市水域中更有78%的河段不适合作居民饮用水水源地, 约50%城市的地下水体也受到污染。随着现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水体受到农药化肥、汽车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的废水等有机物的化学污染将日趋严重。
据新近资料数据显示:我国目前主要大城市的居民中只有23%的人口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小城镇居民和广大农民饮用水达标率更低。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居民中有82%的人口饮用的是浅层地下水和取自地表的江、河、湖水, 其中细菌等菌群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达75%, 约有1.6亿居民饮用受到有机物污染严重的水源。最近有报道人们一直认为是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因为水污染也存在许多隐患, 如今的自来水也不再是卫生、安全的水了。对不同国家的自来水质量的调查数据表明, 从自来水中检测出的化学类污染物总数有2221种之多, 其中, 一些种类已经被确认为是致癌物或促癌物。从自来水的加工处理看, 我国多数自来水厂目前仍只采用过滤、沉淀等环节加氯消毒后, 将地表江河水体或地下水简单加工成饮用自来水。自来水加氯消毒, 成本低、效率高, 可有效杀灭细菌和病原微生物, 但也会伴生较多的化合物———卤代烃, 这些含氯有机化合物正是引起人类各种胃肠癌的最大的潜在根源。另外受污染的水体中除农药、化肥、洗涤剂等有害物残留外, 还含有多种重金属元素, 即使是把自来水煮沸了, 上述残留物也不能全部去除, 而且煮沸水中有害物的浓度还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 同时还增加亚硝酸盐与三氯甲烷等致癌物含量, 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溶解氧的含量反而降低了, 因此饮用开水的安全系数也不是很高的。确保饮用水合格, 应该是水体环境污染防治的首要任务。为此设立饮用水集中水源地保护区, 确保水体环境质量已经势在必行。
(二) 农田土壤污染
为了防治防治血吸虫病, 我国从1959年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用五氯酚钠, 五氯酚钠中的杂质二恶英严重影响了水质, 已造成区域二恶英类污染, 在洞庭湖和鄱阳湖底泥中检出的二恶英含量已经很高。有机氯农药虽然已禁用了近20多年, 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已大大降低, 但检出率仍然很高。广州市种植蔬菜的农田土壤中六六六的检出率高达99%, DDT检出率为100%。漁米之乡太湖流域农业土壤中DDT、六六六检出率都达100%, 一些地区农药DDT、六六六最高残留量仍在1mg/kg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土壤污染既有重金属污染也有农药、多环芳烃等有机物污染, 尤以有机物污染更加严重。现在我国土壤污染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已经通过食物链开始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了。与此同时, 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工业区附近和城市的土壤有机污染还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曾经对某钢铁集团周围的农田土壤和工业区附近绿地土壤的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仅有6%的采样点尚处于安全水平范围。农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PAHs) 有15种, 总平均值达到4.3mg/kg, 并且主要以具有致癌作用的4环以上有机物为主, 4环以上有机物占土壤总含量的约85%, 而工业区周边的土壤中污染物种类与污染物含量都远高于农用地土壤中的水平。例如增塑剂、多氯联苯、除草剂、多环芳烃 (PAHs) 、丁草胺等高致癌的有机物质在重工业区周围的土壤中可以很容易地被检测出来, 在土壤中的含量均超过国家标准多倍。对天津市郊区和市区土壤的进行采样调查, 对比分析表明10多环芳烃 (PAHs) 的含量市区土壤超标最严重, 其中二环萘的超标程度尤其严重, 土壤中强致癌物质苯并芘的含量超标情况也不容乐观。如果以我国西藏地区未直接受污染的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0.625-3.501g/kg为背景值, 沈阳市土壤检出的多氯联苯含量在6-151g/kg, 计算可知沈阳市土壤的多氯联苯污染已达何种程度?
(三) 大气环境污染状况
虽然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大气环境污染物总排放量长期居高不下, 大气环境污染状况仍然非常严峻。目前, 全国年排放二氧化硫量高达0.1857亿t, 烟尘0.1159亿t, 工业粉尘0.1175亿t, 大气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全国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参加国家环境统计的338个不同类型城市中, 有137个城市的空气环境质量低于国家三级标准, 占统计城市的40%, 列入严重大气污染型城市;全国47个重点监测城市中, 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水平的城市占70%以上;酸雨区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如今的西南、华南和华中、华东4个大范围的酸雨区, 酸雨区域面积已占30%以上的国土面积, 酸雨污染范围日益增大, 导致我国继北美、欧洲之后成为世界第三大酸雨区域。
三、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一) 切实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教育及宣传力度, 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
需要通过不懈的宣传与教育, 增强农民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广大农村居民树立起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 他们才能自觉地参与保护家园的环境质量, 让农民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环保工作中去。只有让农民全部行动起来, 农村区域环境问题才真正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的解决。
(二)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环境法治建设
首先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 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污染防治和自然资源保护中“谁污染谁付费, 谁利用谁补偿,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 科学确立环保立法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改变过去环保法规的内容偏重于污染防治的不足;其次, 要严格环保护的执法, 把不同政府部门的环境保护执法权力统一集中到环保行政部门以形成执法合力, 实现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执行同一标准、实行统一奖惩, 从根本上切实提高环境保护的实际效果。
(三) 建立长效的农村环保管理体制
坚持城乡统筹, 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城乡环保总体中, 并确定服务内容和配套标准。对环保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实行城乡统一规划, 多方筹集资金加大村、乡镇的环保设施投入, 使城市实行的各项环保制度与环保设施向基层农村区域延伸, 逐步提高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水平。
(四)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制,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要建立健全从村、组到乡、镇的环境保护机制, 落实环保工作人员队伍, 并定期公布所在农村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相关信息, 使所有村民都知道自己生活的区域环境质量高低。要加大力度监督和治理现有的乡镇企业污染, 确保企业的每个污染源都达标才能排放。对那些限期治理后仍然不能达标的企业坚决实行停产整治或关闭、转产;新上马的乡镇工业建设项目执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 并进行追踪评价, 规定并保证新建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 严格控制污染量的增长。要切实加大广大农村区域的环保巡查和执法力度, 对乡村违法偷排行为采取有力措施, 一抓到底;改变长期沿用的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中偏重GDP的体系, 加大农村环保工作及其成效在干部业绩考核中的比重。
(五) 发展有机生态农业, 控制农业资源污染
农村地区要采用效率高、低成本垃圾和污水处理的生态新技术, 提升对农村居民的污染治理技术的业务指导水平, 促进农村地区人畜禽的粪便、生活垃圾、作物秸秆等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活污水的生态化处理。科学划定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 鼓励建设生态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要求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必须建设并保证污染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 落实清洁生产技术, 实现养殖业废物的减量化生产、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农民施用农家肥、有机肥, 禁用有毒高残留农药, 使区域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同步增长。
(六) 建立多渠道环保投入机制, 确保农村环保资金需求
把农村环保作为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重点, 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在中央财政加大支持的同时, 地方各级财政也要加大农村环保资金保障力度, 同时, 要完善环保相关政策, 强化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切实采取措施, 加大污染治理的投入。在农村地区产生污染的有关企业还要实施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建立环保投入的多渠道机制, 地方各级财政和相关企业要切实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到新水平。
(七) 建立农业环境监测体系, 强化农村环保管理与监督
在广大农村要建立污水灌溉农田的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及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环境监测体系, 切实加大环保监督和污染治理的力度, 以传统的村规民约的方式把环境保护要求、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纳入全体民众的环保行动中。进一步创新农村环保工作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总责、环保部门统一监督、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污染者承担主要责任、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环境监督制度和管理体系。同时, 要想方设法协助农民运用先进生产技术, 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培养、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通过“绿色”生产经营方式, 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 达到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农村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2-0307-03
收稿日期:2014-04-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1731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编号:KYZ201131);江苏省国土资源科技计划(编号:201303);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编号:1310307030x)。
作者简介:夏敏(1971—),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地评价和土地信息系统的研究。E-mail:xm@njau.edu.cn。社会环境影响(SEIA)正式被提出是在20世纪80年代,在1986年,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坎特教授正式出版了第1本论述SEIA的专著《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此后屡次在国际环境影响评价会议上都有大量有关SEIA的论述内容发表。社会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新领域,在国外已经引起了足够重视,而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1-4]。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于2006年12月22日启动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社会因素”应急课题。我国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制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于2011年对其进行了第1次修订,此次修订增加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并于2012年1月1日开始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适用于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
土地整理涉及到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等众多社会问题,特别是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而土地整理的顺利完成又需要农民的支持,因此进行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現实意义。我国学者们对土地整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大量研究[5-8],但大都侧重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研究,对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较少,而且土地整理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其对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本研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咨询与实地调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欠发达地区甘肃省靖远县和发达地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定性描述和定量评价其社会环境影响,并分析区域差异,为我国土地整理工作高效全面开展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南京市江宁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南部。全区辖10个街道,200个社区,总面积1 563 km2,2012年耕地面积 585 km2,总人口94.59万人,农村人口48.31万人。江宁区是我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创新基地,国家东部地区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空港枢纽,2012年人均GDP超过3.7万元,主要经济指标进入江苏省106个区(县、市)前10强。
靖远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白银市腹地。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村,总面积5 809 km2,2012年耕地面积 773 km2,总人口48.11万人,农村人口42.62万人;位于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基础薄弱,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甘肃省后列,是1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
1.2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为反映两地土地整理情况,通过向专家、两地区国土局工作人员咨询及预调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土地整理项目作为样本。其中,南京市江宁区选取淳化街道、横溪街道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甘肃省靖远县选取刘川乡涝坝湾村土地整理项目、东湾镇三合村土地整理项目。于2013年7—9月在样本地区进行了农户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共回收有效问卷226份,其中江宁区116份,靖远县110份,并从当地国土局、国土所获取了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及验收资料。
1.3研究方法
1.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借鉴已有土地整理环境影响、社会影响等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9-12],遵循以人为本、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结合预调查情况,从土地整理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和社会环境的主体——农民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稳定、社会可接受度4方面共13项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3.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通常要根据人们的经验和主观判断来确定[13]。本研究通过查阅众多与土地整理评价有关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调研,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对两地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分析,利用数据统计结果及所见所闻评价区域差异。
1.3.3定量评价本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定量评价,用定量的数据直观表述两地土地整理项目的社会环境影响。层次分析法(AHP)是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14],是1种被广泛应用的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具体步骤为:(1)建立层次结构体系;(2)构造判断矩阵;(3)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4)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事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法[14]。具体评价步骤为:(1)建立评价因素集和因子集;(2)确定评价集;(3)确定权重集,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4)建立单因素模糊矩阵;(5)进行多级模糊综合评判。
nlc202309040045
2结果与分析
2.1定性评价对比分析
2.1.1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土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农用地的平整使耕作机械能够直接进入农田作业。修建或改造农田水利设施;新建田间水泥路、砂石路代替原来的土路;新建生产路,并进行防护林的建设,使得农业生产的条件大大提高,缩短了农作时间,提升了农业劳作的效率,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南京市江宁区调查样点平均耕地增长率达3611%,农户调查问卷显示,土地整理后农业生产条件有较为明显的改善,64%的农户认为水利设施条件有改善,87%的农户感受到了新建的田间道路带来的益处,土地平整后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水平也明显有所提高。甘肃省靖远县调查样点平均耕地增长率为4.11%,远低于南京市江宁区,主要在于欠发达地区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沟渠、田坎等面积的减少,对于村庄无大力度的整理;而农民对农田基础设施改善的评价好于发达地区,认为水利设施条件、田间道路有改善的分别占到了90%、87%,原因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更加依赖土地,并且在土地整理之前水利设施和田间道路条件极为落后,土地整理健全农田基础设施后,农民感到有更为明显的改善。
2.1.2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农民是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土地整理后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健全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农田生产能力,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人数,提高了农民收入,对村庄的整理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水平,整洁的道路也为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江宁区调查问卷显示91%的农户家庭收入有所提高,靖远县农户家庭收入提高的比率也占到88%,而收入提高在1万元以上的户数低于发达地区。江宁区农户生活环境明显好于靖远县,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景象,村庄整洁,具有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体系,每个村都修建了休闲广场和户外健身设施,新建医疗站并增添医疗设施,新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综合卫生中心,在工作、购物和出行等方面的便捷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有78%的农户认为出行较以前方便。靖远县农村面貌较以前相比也有所改善,农户认为居住环境、生活服务设施、出行方便程度有提高的分别占到86%、62%、71%,只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2.1.3促进社会稳定土地整理通过明晰权属界限减少了土地利用过程中引发的各种纠纷;改变了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促进了城镇化发展;减少了耕地上的劳动力和劳动时间投入量,把部分农民从世代耕耘的土地上解放出来,很多农民自愿把耕地承包给种田大户,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发达地区江宁区表现明显,81%的农户认为明晰权属界限后土地纠纷情况有了很大改善,主要从事农业的人数比率由原来的53%降为14%,大部分农户选择外出打工,87%的农户认为扶贫情况有所改善,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欠发达地区靖远县认为土地纠纷有很大改善的占到45%,主要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由原来的61%降为27%,外出打工的人数由原来的19%增长为44%,进行个体经营的比例也有所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更加多样化。根据《甘肃省发展年鉴》,2011年靖远县贫困人口由10万人下降到5.75万人,扶贫效果明显。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打工在促进城镇化、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大部分农民工无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农民工,由于未接受或不能接受足夠的教育,劳动力素质低下,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这部分人的生活水平[15],造成社会不稳定。
2.1.4社会可接受度有待提高提高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接受度是促进土地整理协调、高效开展的前提。本研究主要从公众参与度、社会支持率、公众满意度3个指标来评价社会可接受度。2个地区农民对土地整理的参与度都不高,江宁区仅有一半的农户充分参与到土地整理过程中,靖远县更低,只有29%,大多数农民只是土地整理的被动参与者,缺少“话语权”,只是按照要求配合项目开展,即使感觉权益受到损害也无力反抗。两地农民都支持土地整理,农民相信土地整理会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只是希望相关领导将相关资金全部用于为农民谋福利的土地整理工作中,施工单位不要偷工减料,从中获取不正当利润。两地对土地整理的结果满意程度都有待提高,尤其在发达地区。江宁区农民认为非常满意的仅有33%,满意的有20%,认为一般的占31%,仍有16%农民对土地整理结果不满意;靖远县认为非常满意的仅有48%,满意的有8%,认为一般的占到18%,还有26%的农户对土地整理结果不满意。土地整理旨在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农民作为土地整理的直接受益者,农民满意度直接反映了土地整理的绩效,对于投资巨大的土地整理工程只有真正使农民满意才能促进我国土地整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2定量评价对比分析
2.2.1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咨询专家并结合实地调研中农民的意见构造判断矩阵,求解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具体权重见表1。
2.2.2建立评价集基于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需要,将评判标准分为5个等级,即V={V1,V2,V3,V4,V5}={很好,好,一般,无变化,有所恶化}。综合考虑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情况及带来的影响,为各指标的每个等级制定标准。
2.2.3模糊综合评价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建立模糊矩阵并进行模糊运算,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南京市江宁区综合评价结果为[0.152 90.451 80.268 80.098 20.028 3],“好”的隶属度最高。甘肃省靖远县综合评价结果为[0.134 30.268 90.482 70.071 80.042 3],“一般”的隶属度最高。从综合评价结果(表3)来看,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环境影响好于欠发达地区。从准则层分析,在B1生产环境、B3社会稳定方面,江宁区好于靖远县;在B2生活环境方面,两地评价结果接近,最大隶属度均为“好”;而在B4社会可接受度方面,靖远县好于江宁区,可见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对土地整理的实施效果更容易满足,更能够接受土地整理,期望早日通过土地整理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nlc202309040045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农户调查让土地整理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参与到评价中来,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不同经济发展区域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环境影响,对比分析区域差异,综合评价发现发达地区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好于欠发达地区,但对水利设施建设、田间道路建设及农民满意度指标的评价上不如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土地整理要参考、借鉴发达地区的工作经验,增加对农田基础设施的维护,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增强对居民点整理的力度,增加耕地面积并保证耕地质量;完善居民点配套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明确土地权属并鼓励农民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进行规模经营,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要增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关注。两地都应加强土地整理过程监督及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建议由农民来监理土地整理项目,对项目各个环节进行全程、全天候、不间断式巡回监督,把守住“第一道关卡”,发达地区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公开,全程让农民参与并了解 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对土地整理的认知,了解农民对土地整理的期望,提高农民满意度。
土地整理项目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确定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 目前学界内对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
较少,本研究从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稳定、社会可接受度4个方面构建了土地整理社会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其科学性和适用性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王慧钧,王华东. 论社会环境影响评价[J]. 环境科学进展,1996,4(4):1-20.
[2]劉佳燕. 社会影响评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展望[J]. 国外城市规划,2006,21(4):77-81.
[3]Frank V. Principles for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A cri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and US documents[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2006,26:3-14.
[4]Becker D R,Harris C C,Mclaughlin W J,et al. A participatory approach to social impact assessment:the interactive community forum[J].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s,2003,23:367-382.
[5]王军,李正,白中科,等.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增刊1):340-345.
[6]申晓强,刘志斌,朱志宇. 基于物元分析模型的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7):173-180.
[7]荀文会,刘友兆.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4):10-14.
[8]王姗姗. 基于熵值物元可拓模型的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某项目为例[D].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9]雷广海.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0]张正峰,陈百明. 土地整理的效益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3,19(2):210-213.
[11]梁敏. 农村土地整治社会效益评价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12]信桂新,杨庆媛,杨华均,等.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影响评价[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312-317.
[13]汤青慧. 土地整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04.
[14]杜栋,庞庆华.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5]张勤,常仲智. 新农村建设区域比较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269-272.王志国,尚士友,闫秀芳. 典型草原植被盖度计算与试验插值对比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2):310-3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一、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推进灾后恢复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旧县镇农村经济继续健康发展,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
二、内容:
旧县镇位于马龙西南部,东与大庄乡、通泉镇接壤,西与昆明市嵩明、寻甸两县相连,毗邻马鸣乡,北与马过河相接,东西横跨25公里,南北纵距16公里。距马龙县城20公里,曲靖市区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昆曲高速公路、昆沾铁路、宜马公路横穿全镇而过,是昆明进入曲靖市的第一镇,具有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优势。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调查得知旧县镇辖旧县、小房子、袜度、白塔、红桥、照和、梁家田、龙海、高堡9个村民委员会和旧县居民委员会,76个自然村,100个村民小组,其中民族村7个(回族村2个,彝族村1个,苗族村4个),综合算来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元。
(1)经济收入来源:
农:主要是种植业,烟草占主导地位,同时兼有辣椒,三七。据调查,这些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以上。
林:目前正逐步发展起来,栽种桉树,滇朴等。
渔:发展渔业,据调查,旧县镇搞养鱼的农户超过50家,主要消费是在逢年过节时。副:粮食作物,包括,玉米,大米,麦子……。养殖业,牛(水牛,黄牛),羊,猪。(2)经济作物:
三七:三七又名田七,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称其为“金不换”。三七是中药材中的一颗明珠,三七属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播种后三至七年挖采而且每株长三个叶柄,每个叶柄生七个叶片,故名三七。其茎、叶、花均可入药。本地区开始尝试种植,面积不可小视。据调查就旧县镇的种植面积就超过了
三七 图1 1
烟草: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烟草又是高税利商品,农业税利30%左右,工业税利60%以上。旧县镇则是个烟草示范基地,种植面积广,产量高。烤烟种植19000亩,总产量266.7万公斤,总产值达3073.68万元。目前因为烤烟的热销,家家户户扩大了种植面积,平均下来超过10000颗以上。
烟草 图2 桉树:桉树,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老叶脱落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桉树的用处体现在多方面。其木材大多既重且硬,也能耐久,有的种类还特别耐腐、耐磨,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硬木木材;其大材、中材、小材都可以各得其用。由桉树制造的木浆生产的纸,不仅质量较好,而且耐撕、耐拉。很多桉树都是很好的薪炭材。有的桉树叶子可以蒸制挥发油,用于工业、制药、化妆品等行业,如很多喉片中都含有桉叶油成分。桉树树皮还可以提制栲胶供工业用。此外,桉树花分泌的花蜜一般量大,成色好,是非常优秀的蜜源植物。因此,说桉树“浑身是宝”,一点都不过分。这种有经济效益的树木因生长速度快,在县
桉树 图3
镇地广为种植。
滇朴: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园林用途可在公园中孤植用作庭荫树,亦可列植水边或作行道树。可用于厂矿区绿化。因为这样,有些村民就开始培育幼苗,卖树苗来赚钱。
滇朴 图4 经济主要去向:
盖房:目前随着经济发展,盖房越来越多。说明了农村的居住条件正在改变。
图5 买车: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而诞生,无论是自行车,摩托车,三轮车还是奥迪宝马。但是对于我们旧县镇来说,最实用的就是三轮摩托车,面包车。
图6
2、环境问题
(1)与环境和谐的措施:
沼气: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是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更是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环境和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一是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条件,促进了农牧民观念的更新。通过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彻底改变了农村“烟熏火燎”的厨房和传统的薪柴能源结构,不仅使农村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改厨、改厕、改圈、改院等建设,明显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村容整洁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二是丰富了新农村建设内容。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实施,既提升了农牧民安居的层次,又配套带动养殖业和蔬菜业,拓展了乐业的内容;既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又节省了群众燃料的开支;既解决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又杜绝了破坏植被的现象,取得了一举多得的效果。难怪广大群众无不交口称赞:“一滴水反映太阳的光芒。从一盏小小的火苗,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农牧民的无限关怀。这小小的火苗,点亮了千家万户的新生活。”
沼气池 图7
太阳能:太阳能热水器的优点可用六个字概括:节能、环保、安全。
节能(节约开支):对家庭讲采用太阳能热水器供热,可节省日常用于加热水的电费、气费90%,可减少家庭开支,对社会讲,可减少我省有限的能量资源的消耗,使这些能源及配套设施能用于工农业生产上,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环保:据计算,每台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在其使用15年的期间,将会减少由于燃煤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26吨,一氧化碳136吨,粉尘1120吨,二氧化硫352吨,氮氢化合物908吨。
安全:目前大量使用的燃气热水器、电热水器均存在一个安全问题,因为功率,煤气等问题,导致发生事故,并且随着用户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增长,使用太阳能就不存在中毒和触电的隐患,十分安全,即使是带电加热功能的太阳能热水器,由于加热体远离使用者,加之使用时间仅为电热水器的十分之一,所以危害的可能性也已经达到微乎其微、忽略不计的程度。
太阳能 图8(2)与环境不和谐的地方
化肥过度使用:
1、过量施肥导致土地板结形成盐碱地。
2、过量施肥导致作物疯长形成减产
3、过量施肥导致环境污染。
山上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受污染。
污河
图9
三、结果体会:
就目前旧县镇经济发展来看得出如下结论:
1:积极方面
1)、经济主体趋向多元化 :由原来的单一结构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2)、农村经济成份与产业结构逐渐转向多元和复合 3)、经济发展快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村民新增了许多农机,盖起了许多新房等……
2:消极方面
1)、环境被严重破坏了
四、遇到的问题、意见:
村民一味的追求利益收入,比如说,为了可以赚更多的钱,就大面积种植烟草,开荒地,破坏植被,接踵而至的导致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干旱,暴雨……庄稼收成不好。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我建议要提高烟草的质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使用新的方式方法来种植,合理采用高效化肥与粪肥搭配使用,这样估计会取得好成效。
对田里的庄稼也是如此,过度使用化肥导致盐碱化,农药亦是如此,装农药的包装用后随便乱扔富含N,P,K元素的残留液流入河流中导致河中水草疯长,村里的河也越来越窄,原因不言而喻了。我建议各村干部应该想办法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目前他们的环保意识太低了。
系别名称:社会工作系
姓名:XX专业:社会工作学号:XXXXXX
摘要: 我们通过问卷采访调查发现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使之日益完善,服务于民,使被污环境得到改善。调查主题: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查
调查时间:实践时间:2013年X月XX日至X月XX日共XX天 调查地点:苏州市张家港市金港镇袁家桥村
调查人:XX
调查内容:农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口头采访
调查步骤:1.拟定问卷
2.发放问卷,口头采访。
3.回收问卷,分析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一.目前农村的环境状况
近几年来,在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导下,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农村产业进一步调整,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环境有了大的改变。到2006年,该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35.2平方米,比1999年增加11平方米,新建、改建公路1324公里,建设沼气池1万个,打深水井28眼,解决了28个村群众的饮水问题。2000年以来,全县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300平方公 1
开i,全县绿化面积不断加大,森林覆盖率达到26℅,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县委、县政府把流域,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环保的重中之重,加强环境整治力度,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整治工作,但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距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尤为突出的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调查问卷后显示,有36.7%的村民觉得空气没有以前要好,65%的村民认为水质大不如从前,约95%的村民认为环境问题影响到了生产生活。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一部分地区空气污浊,粉尘含量高,群众难以呼吸到新鲜空气,特别是居住在大工厂附近的群众。第二是一些地区土壤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未得到有效控制,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下降;部分土壤受到污染,重金属含量超标,2005年来,耕地面积为16万多公顷,其中,几污染面积为2200多公顷,占耕地面积的0.77%。第三是有些地区水质较差,群众饮水不安全。第四是部分地区生态受到严重破坏。一些企业在开采资源过程中,忽视环境保护,致使一些地方出现塌方、裂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水土流失,植被受到破坏。第五是村镇规划不到位,村容村貌脏乱差现象特别严重。
二.出现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城市农村转移,加速了环境污染进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污染向农业转移,城市污染向乡村转移的趋势比较明显。一是污染型企业向乡村转移。二是城市部分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超标排放。三是城市垃圾在近郊农村堆积,造成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二)重点污染区域、行业,加重了环境污染。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采取了 “一控双达标”、关停“五小”等大规模的污染治理行动,但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以及产业结构等原因,乡镇企业的污染仍然在加重。新兴煤矿场,昊丰水泥厂、副达造纸厂等这些重点污染区域和污染行业。这些污染区域和行业中的企业大部分规模化程度低,设备简陋,能耗系数高,环保投入不足,“三废”排放量大,加剧了这些地区的环境污染。
(三)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导致了环境污染。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些基层干部缺乏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意识,对保护环境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严重的重发展轻环保思想。有的领导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以牺牲农业为代价发展工业,以污染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环保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缺乏实际行动,一些企业和农民缺乏环保意识,不能用环保理念维护自己的家园,更不能规范自身的行为,为了获取自身利益,不惜污染环境。
(四)村镇建设缺乏科学规划,加剧了环境污染,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和农村聚集点规模迅速扩大,由于一些领导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短视行为,造成绝大多数村镇缺乏长远、整体规划,有的虽有规划,但缺乏环境影响评估,我县80%以上的村镇建设至今仍处于无政府状态。以致形成“有新房无新村”的反差现象。
三.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几点建议。
在城市显著改善的今天,农村环境问题相比而言越发突出,无论是从改善我县总体环境质量的需要,还是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需要考虑,都必须重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因此,对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村镇规划和实施力度,从设施和制度上解决污染。我县应把生态村镇建设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标,做好村镇生态规划。在规划中要把农村环保设施建设纳入到公共建设。按照农村现实条件,分布实施,首先要从解决垃圾和污水处理入手,加快个村镇的污水处理建设。建立“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家里农村卫生保洁制度,抓好生态文明村试点,逐步推开。
2.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污染。要借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和我县农村工作的实际,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环境保护法规,环境保护科学知识等,使人人都了解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危害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加大环境管理和治理力度,从重点污染源着手治理污染。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新污染防治。二是要积极开展治理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严格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管理可逐步推行集中治理,综合利用模式“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四是要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的有效处理。加快治理排污企业,关停城郊农村私设垃圾场,阻断城市污水向农村转移途径。
4.制定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依法防治污染。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农业法等有关法律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予以规定,但由于它们比较原则,针对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和有效实施,我县应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使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加强多目标调查成果转化与应用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
依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如:国土环境质量状况、农田区土壤肥力和营养状况、规划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地、部分地方病分布区和影响因素等),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调查成果的`意见和方向.
作 者:杨晓波 王文清 马力 于成广 边维勇 乌爱军 刘明华 YANG Xiao-bo WANG Wen-qing MA Li YU Cheng-guang BIAN Wei-yong WU Ai-jun LIU Ming-hua 作者单位:辽宁省地质矿产调查院,辽宁,沈阳,110032刊 名:岩矿测试 ISTIC PKU英文刊名: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年,卷(期):26(4)分类号:P596关键词: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环境 环境污染与保护
关键词:农村社会组织,农村生活,和谐农村,农村政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渐渐发展成为了一支非常重要的民间力量。这种力量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 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问题, 由于问题的日益突出, 严重地阻碍了组织的发展, 对农村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和组织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的发展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而从农村社会组织自身出发, 多角度的寻求解决的方法, 从而探索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措施。“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调查小组特开展此次调查。
一、研究方法与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充分运用资料收集法、问卷调查法、案例访谈法和归纳分析法等多种调研方法, 力求使所得的资料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 多角度地调查研究, 确保本次研究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进而保证了所得结论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次调查小组成员深入农村、贫困地区, 涉及的范围也很广 (台州、金华、湖州) , 开展实地调查。此次调查发放问卷60份, 回收60份,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54份, 有效率为90%。调查对象为浙江省农村组织者, 近距离地调查农村组织, 为制定科学的措施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本调查的特点:站在农村组织者的角度, 了解组织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本此调查分析采用的为SPSS11.5统计软件。
(二) 组织的基本的情况
1. 成立时间、规模。
调查发现, 农村社会成立的时间都不长, 一般在最近几十年才成立的, 这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体人民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关系。组织的规模并不大, 大规模的组织只占8%左右, 一般组织的人数为几百左右, 规模最小的组织人数只有2个人, 规模最大的组织有3000人, 可见农村社会组织都是小规模。
2. 组织登记处。
本次调查中, 农村社会大多数在街道办事处登记的占23%, 在居委会, 区、县民政局登记的各占5%, 在乡镇政府登记的占37.1%, 没登记的和不知道在哪里登记的各占2%, 大多数组织在乡镇政府登记的。
3. 组织的形式。
农村社会的形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会员制, 一种是非会员制, 非会员制占了86.7%, 而会员制占了13.3, 组织主要的注册形式有五种, 分别是专业性社团、行业性社团、学术性社团、联合性社团、民办非企业社团, 专业性社团占9.4%, 行业性社团占有12.5%, 学术性社团占6.3%, 联合性社团占9.4%, 民办非企业社团占34.4%, 其他占28.1%, 以上表明民办非企业和其他的社团占了很大的比例, 但专业性、行业性、学术性、联合性社团占的比例很少, 说明成立的组织只停留在表面, 人们没有真正地了解农村社会的含义和作用。
二、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总的来说近几年来农村社会组织快速发展, 但同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 农村社会组织快速健康发展, 使组织管理层面更具民主化、规范化
近几年来, 农村社会组织一步一步地走向规范化, 68.6%的组织有书面章程, 没有书面章程的占31.4%。在选举方面, 由决策机构内部的推荐, 再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占总比例37.1%, 由组织成员推荐, 再经过决策认可的占17.1%, 按照章程的要求来选举占2.9%, 由组织的负责人直接任命这种比较传统的方法仅占28.6%, 总体来说组织还是很民主的。但实际解决问题方面, 由负责人个人决定的仅占17.1%, 其他方式都是由管理阶层决策决定的, 由此可见, 农村社会组织逐渐舍弃传统的管理方式, 转向民主的管理方式。
(二) 由组织活动领域和活动方式可以看出, 农村社会组织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
调查发现:农村社会组织的活动领域大多数在社会公共服务 (45%) 、文化 (27%左右) 、教育 (35%左右) 等方面涉及较多, 但与人民生活无关的领域 (卫生、生态环境、宗教等) 涉及的较少;活动方式主要是提供公益活动 (34.3%) 、宣传交流 (34.3%) 、开展一些教育性的讲座 (31.4%) 、培训、研究、训练 (28.6%) 。由以上可见农村社会组织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但在与人们生活无关的方面涉及太少, 组织者应加强这方面的活动。
(三) 组织活动的特点:次数少、小规模、人数少
农村社会组织活动的次数一般在几十次左右, 参加活动的人数在100人以下, 参加活动的人员50%以上都是组织人员 (占54.3%, ) , 社会其他人员只占了25.7%, 上级领导占的百分比很少 (占8.6%) , 社会上其他只占了34.2%, 以上说明, 人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组织这个词的含义, 组织者应加大的组织活动的宣传力度, 村民应对了解组织, 积极地参加组织活动。
(四) 组织存在的问题, 阻碍了组织的发展
由调查可知, 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第大问题就是人才缺乏 (占问卷51.4%) , 第二大问题是资金缺乏 (占问卷40.0%) , 第三大问题是开展的活动没有得到人们的响应 (占问卷20.0%) 和有关组织方面的法律 (规) 不够健全 (占问卷20.0%) , 最后是缺少政府和人们的支持 (占问卷11.4%) , 组织管理阶层存在很大的问题 (占问卷11.4%) , 上面存在的问题要解决需要人们、组织者、政府等同时努力, 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很长的时间。
(五) 大多数参与组织者对于组织持肯定态度, 是相信组织的
调查发现, 28.6%的组织负责人认为农村的作用很大, 8.5%的组织负责人认为农村社会组织作用比较大, 42.9%的认为组织在某些方面有些作用, 14.3%的组织者认为组织对于农村的建设作用比较小, 5.7%的组织负责人认为农村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很小, 但总的来说, 组织者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还是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六) 由于农村社会组织的不断壮大, 其对于农村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调查发现, 只有10%的组织者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在建设中影响力很大, 48.6%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在建设中的影响力一般, 5.7%还有的人认为农村社会组织可有可无, 可见农村社会组织没有深入群众, 导致影响力很低。总的来说, 农村社会组织对于农村发展的影响逐步增大。
三、应对农村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 农村社会组织不断涌现, 渐渐发展成为了一支非常重发的民间力量, 这种力量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日益突出, 成为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稳定, 社会的和谐, 但是农村社会组织本身存在种种问题, 使组织发展停滞不前, 因此解决农村社会组织的问题刻不容缓。
(一) 政府层面
1. 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监督。
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我国的影响在不断加深, 对于农村的发展的影响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政府除了关注农业发展外, 也要高度重视农村组织的发展。因此, 一方面, 政府实施相应的政策, 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农村社会组织活动, 在农村对组织进行宣传, 增加组织在农村里的影响力, 把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纳入新农村发展规划, 成立农村社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 深入研究和解决农村社会组织的问题和困难, 保证组织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规范性, 最好由全国人大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来规范农村社会组织的设立、组织和活动, 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农村社会组织的登记和许可制度, 放宽对农村社会组织设立条件的限制。
2. 深入农村社会组织, 解决实际问题。
政府要专业成立一个小组专门解决农村社会组织的资金、技术、场地等问题, 使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地发展, 小组要定时召开组织大会, 随时倾听组织者的建议和困难, 确保困难快速解决, 政府要每年拨款支持农村社会建设, 为农村社会提供场地, 对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农村社会组织要给予一定的奖励, 要研究制定并落实关于农村社会组织的各项优惠政策, 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3、加大宣传, 带动组织发展。
政府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各种新闻媒体, 加大对其重要性的宣传力度, 使全社会都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农村组织, 鼓励群众积极加入组织活动中, 使群众了解到农村组织的重要性, 在农村开设一些教育性的讲座, 使群众消除种种顾虑, 让了解农村组织的基本理论知识, 要尽快培养一批农村组织的优秀人才, 带动农村组织的发展, 同时要为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4、加速完善法律、法规。
要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 指导农村社会组织制定出完善的章程, 使农村社会更加规范化, 政府要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 确保农村社会组织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二) 组织者层面
1. 积极引导, 规范管理, 民主科学。
组织者要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其一, 要根据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原则, 正确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地展的方向;其二, 要根据自身组织的特点, 完善组织内部管理制度和运行管理机制;其三,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完善组织的章程;其三, 依法办理登记注册;其三, 要定时开组织大会, 要定时进行自我批评, 完善组织的不足之处, 习公开选举组织管理者, 要加强的组织的规范化和民主化, 促使组织快速、健康地发展。
2.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的积极性。
组织者可以通过海报、广播等方式来宣传自己的组织, 吸引群众来参与到组织中来, 开设一些讲座, 消除群众对组织的疑虑, 了解组织的基本事项;要举办活动之前, 要做好规划, 根据群众的爱好, 安排活动的流程, 开设一些奖项, 吸引群众参加组织活动。
3.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 加快人才培养。
组织者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带动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组织者应把人才培养、招商引资当作发展农村社会组织的核心, 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家,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同时可以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增加农村社会组织基金, 以便于农村社会组织发展。
(三) 群众层面
1. 了解农村社会, 响应组织活动。
村民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要了解农村社会的定义, 要了解到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发展, 有利于建立和谐农村, 要积极响应和支持组织的活动, 同时要宣传农村社会组织, 状大组织, 促进组织的发展。
2. 提高自身素质, 成为组织一员。
人才对于农村社会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 组织成员来源于村民, 村民必须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 投身于农村社会组织的建设, 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自己的力, 使农村更加和谐、美好。
参考文献
[1]马丽娟关于我区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的思考 (200810) :15-16
[2]李海港, 张记非政府组织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理论观察2007年第6期
[3]康晓强一份关于社区民间组织的调研报告 (200905) :23-25
[4]翟桂萍, 孟文海我国社区民间组织的成长兰州学刊2007年第5期:94-96
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源于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深化。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彼此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发达国家对环境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跳出自然环境本身,而从经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思考,这也是研究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重要方向。
我国学术界重在对环境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对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尚未足够重视。近年来,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环境污染造成群体性事件、环境恶化危害公众健康、环境破坏与贫困形成恶性循环,等等。要实现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就必须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这是国合会设立该研究项目的初衷,也是本书的要旨所在。
本书的作者,也是该课题的研究团队由中外专家组成,中方由国务院研究室巡视员范必任首席专家,课题组成员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环保部、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等单位。他们大都有数十年政策研究经历,不少政策建议已转化为政策实践。外方首席专家伊丽莎白?多德斯维尔(Elizabeth Dowdeswell)女士,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和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现任加拿大学术委员会主席,其团队成员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院、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银行等机构。
时任国务院研究室主任宁吉喆在序言中写道:住在世界各地的十几位课题组成员聚在一起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一年多的研究中,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平均每两个月就集中一次,既有专门会议,也有国内外调研。会议中激烈的争论甚至使旁观者感到紧张。不同意见相互碰撞激起的火花,使这份研究成果显得与众不同和更具创新性。
这份研究报告总结了国内外对环境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着眼于环境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就环境问题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关注环境与贫困、环境与人口、环境与健康、环境与社会公平、环境与可持续消费等领域。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促进中国环境与社会相协调的政策框架。
课题组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框架,包括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环境公共治理“三个维度”。他们主张,在价值观念上,推动全社会形成环境保护的主流价值;在环境行为上,倡导公众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落实企业环境社会责任,促进和规范环保组织发展;在环境公共治理上,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环保社会风险的评估、化解、应急机制,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国合会秘书长、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在本书序言中指出,这一研究不仅开创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系统性研究的先河,而且在分析方法和理论上都有重要创新。
基于“三个维度”的框架,课题组进而提出了制定环境与社会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多方参与原则,促进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企业、团体与个人作为社会主体不是旁观者或批判者。二是长期与短期目标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政策时兼顾当前收益与长远效益。三是政策目标一致性原则,综合制定经济、社会和环境政策,做到相互衔接配合。四是以法制为保障的原则,通过立法保障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公平正义的原则,保护公民的环境权利,同时公民也要把保护环境作为基本义务,享受环境的权利与保护环境的责任相辅相成。
研究报告提出了多个方面的政策建议,荟萃了中外专家学者对环境保护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如,课题组构建了促进环境与社会和谐的2050年愿景和2020年行动框架。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政策建议。我国规划体系按时间分,包括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一般只规划五年。对环境工作来说,五年能够实现的转变十分有限。比如,本世纪初“十五”计划提出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后,十多年过去,至今尚未完全遏制。联合国、世界银行的很多研究往往要展望20-30年,课题组将规划目标延伸到2050年,与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时间同步,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报告还建议将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调整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规划”。各级政府提交每年“两会”审议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相应调整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报告”。我国的发展规划和计划,最早只有经济发展计划,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级政府编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将社会发展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并列为重要内容。课题组建议,在我国的公共政策体系中提升环境政策的地位,将其与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并列。这一建议势必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报告还提出了一提列富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教育培训和理论研究,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和公序良俗;凡涉及公民环境权益的重大决策、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均纳入环境社会风险评估;合理确定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通过购买服务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鼓励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完善保障公众参与环境政策制定的制度安排,等等。
我校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学校组织“三进三同”的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寒假期间深入农村,进村社、进农户、进田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让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能够更加的深入农村,去体会农村的劳动生产,和锻炼自己的吃苦耐劳的精神,认真、积极地体验这次社会实践。我以个人参与的形式加入了此次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是通过与村民聊天交流、体验农活等形式,加深了对基层农村的了解,深刻地体会到农民的生活和需求。时间虽短,但感受颇多,体会很深,收获也很多。
一、凤凰镇的简介与基本情况
凤凰镇位于渝巫路主干道,距新县城4公里,东与城厢镇接壤,南与古路镇相连,西与菱角乡毗邻,北与胜利乡交界。幅员面积48.71平方公里,辖10个村和1个社区,52个社,全镇人口总数18530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16261人。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是当地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它是市级试点镇,巫溪县特色工业园区所在地。
二、凤凰镇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争创文明乡镇、构建和谐凤凰”为目标,在抓经济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集镇与农村同步推进、产业强镇与文明村镇创建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
由于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是十分关注的,由此出台了取消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粮食补贴政策、农村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也很大范围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自己的生活一定会不断走向富裕。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现在大部分的农民家都修建了新的楼房,还广修公路。现在不少有带头性的村民还自己扩展产业,有的大面积种植果树申报微型企业,村里还有一个很大的养猪场,每年都有不错的业绩。通过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有人都带头丰富文化活动生活,他们跳起了坝坝舞,有很多人都参与了进来。
这几年对比看来,农民的收入较前几年有了大幅增长,生产生活质量也是越来越好了。然而,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相比、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民增收速度依然是表现出比较缓慢的状态。他们种植大面积农作物,但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产业发展见效较慢,农民依靠农业增收的效果不明显,长期稳定的增收机制尚未形成。
在与他们交流中,部分农民在思想上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比较低的需求层次上,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满意,也不知道如何更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对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更是没有整体、合理的构想。绝大多数农民对市场经济几乎没有运用科技技能的概念,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在生产中的收益。本村与村干部研究发展建设的新点子、新措施、新途径还是不够的,他们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有时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向人民群众学习还不够。
村里的年青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或儿童,少年儿童缺少关爱。再者就是很多村民了解的信息都是通过电视和政府的宣传,因此,信息传递不够快,信息还是比较闭塞。虽然也有各种政策措施,然而对于群众提出的劳动力缺乏、贷款难等问题,村里面还不能为村民很好的解决。
三、建议及对策
我觉得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现状,适当发展苗圃和蔬菜果树种植业,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在这个养猪场的基础上,可以扩大规模,提倡科学养殖。通过增强养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增强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他们对各种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应该积极为农村送去致富知识,并现场对他们进行指导。并普及科技知识帮助农民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增强村民致富意识。村干部也要起到带头作用,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外出务工虽然能够带来最直接的经济收入,但随着劳动力的流出,也由此产生的那些大量的留守老人和儿童,政府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在生活和劳动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多听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充分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村干部还可以与外出务工的人员建立联系方式,让务工人员随时与家人保持联系,关心家人的生活、健康。
四、个人感想
【社会调查报告: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推荐阅读:
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06-23
农村社会调查研究方法12-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27
暑期社会实践社区环境调查10-07
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调查12-03
暑期省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1-03
关于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调查报告09-15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10-30
大学生社会实践 农村医疗调查报告11-26
大学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