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通用7篇)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1

2012年05月11日 09:08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5期 作者:姚春玲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7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得以成功实践,自治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阐述内蒙古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环境因素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希望借此能够使更多的地区更加重视社会环境因素在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能够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会环境,内蒙古,经济发展

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社会环境就是这众多因素中的一个。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传统、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程度等等。它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一个政局稳定、经济秩序与治安状况良好、文明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意味着企业经营者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区域发展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内蒙古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内蒙古得以成功实践,自治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区域社会环境所包括的内容繁多,本文拟从内蒙古发展环境、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内蒙古社会大局等几个方面对内蒙古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简要的概括。

(一)内蒙古发展环境的变化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白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五年规划以来,在国家的扶持下,在自治区政府的不断努力下,内蒙古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的成效。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束后,内蒙古的综合运输体系已初步形成。而“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的基础设施建设更上一层楼:新增公路里程33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3 100公里,新增民航机场3个,建成8条500千伏电力外送通道。通过全面加强公路、铁路和电网三大通道建设,累计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47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555亿元,民航机场建设投资50亿元,建成鄂尔多斯、二连浩特和阿尔山机场,机场总数达到12个,①为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内蒙古经济发展初期生态环境的破坏度较低,随着内蒙古经济的不断发展,内蒙古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自治区政府历来都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从而使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的规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生态建设资金3 228亿元,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草原建设总规模5亿亩,禁牧休牧面积78亿亩,林业生态建设总面积5 000多万亩,6 000万亩农田和8 000万亩基本草牧场受到林网保护。①

(二)内蒙古社会事业的发展

1.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得到加强。作为自治区政府重要工作内容之一的“民生工程”建设得到了加强。具体体现在:(1)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1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2%以内,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2)财政用于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累计达1 048亿元,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30.7万人和886.4万人,230.9万职工纳入失业保险。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生活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200多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3)全面启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累计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投资689.4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78.5万套。内蒙古还建立了被征地农牧民和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五七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以及灵活就业人员、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农牧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基本实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自治区级统筹和失业、工伤保险盟市级统筹的目标。(4)制定了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以及异地就医政策,自治区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①各项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使自治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2.社会事业快速发展。近些年来内蒙古的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的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各项社会事业中,自治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前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进度居全国前列。民族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城镇社区卫生和蒙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推进人才储备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草原英才”工程,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3.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内蒙古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据了解,“十一五”期间,内蒙古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增长率达28%,高于自治区同期GDP增速。目前,内蒙古已拥有4个国家级、2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草原文化整体形象和实力明显提升,涌现出一批具有草原文化特色的艺术精品,其中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在以“节庆展示城市软实力”为主题的第七届中国节庆产业年会上被评为“十大品牌节庆”。此外,《蒙古学百科全书》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学艺术健康发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三)内蒙古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自治区党委深刻认识内蒙古在国家稳定大局中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构筑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目标,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环境。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国综合考评中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

总之,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治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和谐内蒙古摆到重要位置,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为各族人民谋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不断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积极促进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全区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内蒙古人均GDP水平逐年提高

1.吸引外资能力逐步增强。随着内蒙古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内蒙古的投资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投资环境的改善使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额都在不断地增加。截至2009年,内蒙古实际利用外资额为318019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额为298385万美元,分别较2000年增长了4.8倍和25.6倍。这些资金投放到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2.第三产业得到良好发展。伴随着和谐内蒙古的建设和发展,内蒙古社会政局的稳定发展以及内蒙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其中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自2000年以来内蒙古第三产业的产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截至2009年平均增长幅度都在15%左右。在第三产业中,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来内蒙古旅游的国内和国外游客日益增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内蒙古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动了内蒙古地区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自2000年以来,内蒙古接待外国入境旅游人数逐年增加,2009年达到128.96万人次,这些外国旅游者给内蒙古带来了55 831万元的经济收入。与此同时这些外国游客的到来为内蒙古的餐饮、住宿以及邮电通讯等等与之相关的第三产业也带了不菲的收入。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上良好的旅游环境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国外游客,同时也吸引了很多的国内游客。2009年来内蒙古旅游的国内游客数量为3 880万人次,创造的旅游总收入为573.22亿元,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与之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2009年内蒙古旅行社达到616个,比2000年的88个增长了6倍,这其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旅行社数量都在不断攀升。

随着自治区各个经济领域的发展,内蒙古的人均GDP水平也在逐年提高,2009年内蒙古的人均GDP达到40 282元,较2000年增长了5倍多。

(二)产业结构趋向合理

随着内蒙古综合运输体系的初步形成,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主的创新型内蒙古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内蒙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内蒙古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同时也为内蒙古产业结构的调整,奠定了基础。

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自治区政府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自治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5.1:45.4:39.5调整为2010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优势特色产业得到巩固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迅速成长。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3%提高到2010年的43%左右。

(三)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

随着内蒙古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日臻完善,城镇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以及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内蒙古的城镇体系渐趋合理。随着内蒙古的城市化人口大幅增长2009年内蒙古城市化率大幅提高,城镇人口由2000年的1001.1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1 293.45万人,年均增长32.4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53.4%,居全国第9位,比2000年提高11.2个百分点。从城市发展规律看,内蒙古的城市化已进入加速发展期。而城市化也成为加快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为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的发展,通过上述内容的阐述可见一斑。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内蒙古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社会环境因素必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注释:

①摘自《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参考文献: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2

环境是指事物周围客观存在着的情况和条件,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档案馆系统组成部分的城建档案馆也总是处于一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其建设活动既受到一定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与制约, 同时也对环境产生反作用。因此, 笔者在此着重对城建档案馆建设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行探讨。

经过20多年的发展, 城建档案馆在我国已具有了相当规模, 作为一种实体, 它是我国档案事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也是人类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社会大系统中, 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系统相互间通过人、财、物、信息等进行对流, 以维持其自身的存在并谋求发展。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小分子, 城建档案馆的一切活动也脱离不了这一规律。因此, 城建档案工作者必须考虑到外部发展环境中诸如经济的、技术的、政治的、伦理的种种因素, 而不论其因素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以推进城建档案馆与社会紧密结合, 健康协调发展。

一、政治体制

从政治体制来说,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就在于我们可以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人力、财力、物力, 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城建档案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之所以能在较短时间内完善体系, 达到相当的规模, 就是因为大家共同抓住了有利时机, 利用国家有关政策, 齐心协力开创和发展了城建档案事业。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 目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此基础上, 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整体上层次、上水平还要走一段较长的路。

二、经济体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 作为科学技术事业单位的城建档案馆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要想生存和发展, 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 市场经济主要是通过竞争、价格、供求等市场机制来调节和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除了商品市场之外, 它还把一切涉及经济关系的行为都推向了市场, 对非经济领域也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城建档案工作虽不属于经济领域的活动, 但它能够参与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一切社会活动, 不但能带来社会效益, 而且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特别是能使利用者获得立竿见影的收效, 从而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城建档案工作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它从深层次和新角度引发了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思考, 采取新的措施, 积极输入市场经济中的效益、质量原则和竞争机制, 激发城建档案工作自身的生机和活力, 一改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四平八稳的工作方式, 不断自我完善、向前发展。应该说, 市场经济的确立, 对城建档案馆的发展是一种机遇。但与机遇并存的是挑战, 市场经济下的城建档案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其主要表现是“四重四轻”, 即“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 重眼前利益而轻长远利益, 重正面效益而轻‘影子效益’, 重局部效益而轻整体效益”。这是一种片面的观点, 它影响了人们对城建档案工作的正确认识, 损坏了城建档案馆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因此, 应端正认识, 树立全面效益观, 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好服务, 做出贡献。

三、法制环境

城建档案事业是一项科技文化事业,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 国家相继颁布了《档案法》、《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城市规划法》及《建筑法》等法律法规, 使城建档案事业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近几年, 建设部又先后颁布了《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城建档案主题词表》、《城市建设档案案卷质量规定》、《城市建设档案馆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城市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这些法规、规章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城建档案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档案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 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 将城建档案管理规定纳人城市建设法规系列, 标志着城建档案管理法制工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对于促进全国城建档案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 在新时期如何建立健全城建档案的法规体系, 仍是十分艰巨的任务。

四、城市化进程

社会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 必然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据有关资料表明, 截至2005年, 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3%, 离城市化国家80%的要求, 还有一定距离, 这说明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化国家。专家预测, 未来10多年内, 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7%, 接近或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 一方面, 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 我国的城市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 城建档案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如何管理好、利用好海量增长的城建档案, 是城建档案馆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

五、科技发展水平

21世纪, 人类社会将以信息化和知识经济为显要特征, 以新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为主导的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给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正以其海量的存储容量、超强的计算和自动化处理能力以及方便快捷的网络沟通, 催生信息量浩大、社会共享度高的城建档案现代化管理, 城建档案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正在较快普及。在普及应用过程中, 大量的非电子档案正在进行数字化处理, 转化为电子档案。与此同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技术的推广, 办公自动化及无纸化办公、设计绘图自动化及无纸化制图日益普及,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活动中以及在勘测、设计、施工各个环节, 直接产生了大量的电子档案。原来主要以模拟信号方式摄录制作的普通声像档案, 随着数字化摄录及编辑设备的普及应用, 逐步为数字化的电子声像档案所取代。21世纪是一个“数字”时代。数字地球、数字城市乃至数字社会将有力地推动数字城建档案馆的建设。未来城建档案馆, 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数字档案馆。由此看来, 新世纪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城建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更为先进的科技手段, 赋予城建档案信息全新的形态, 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将为城建档案馆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3

【关键词】体育锻炼 习惯 因素 提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0;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39-02

一、家庭、社会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影响因素

(一)学生以车代步代替徒步

过去学生是徒步上学,现在社会的进步、财富增加,生活水平提高,81.5%的学生都能以车代步。小到电动车、摩托车,大到小汽车、公共汽车,上课和放学都是到学校门口接送。只有10%的学生会骑自行车上学,8.5%的学生会徒步上学。学生接触地面的时间都越来越少,更不要说体育锻炼,这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之一。

(二)学生实际体育场地减少,体育锻炼时间减少

现在教育城镇化特别明显,农村下面的学生到乡镇读书,乡镇又到县城读书,县城的学生到市区读书,而且跨越地区的特别明显。好的学校都是以5倍、10倍来扩招,“一位”难求,报纸都有报道。这样就说明教育集中化,学生集中了,学生的人数增加了,但学校的面积又有没有增加。就是增加,没有相应的5倍、10倍?学生增加了,于是人均体育锻炼的面积减少了。学生学习从早上7点40分开始早读到晚上9点40分下晚修,都安排得满满的。虽然有安排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时间,但由于考试、天气和放假等原因影响,甚至其它课又占用体育课,又由于场地的限制和影响,实际上能利用到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就减少。56%的学生认为这些原因会减少体育锻炼的三分之一的时间,甚至41%的学生认为会影响到二分一的时间,3%的学生不觉得有影响。学生可以利用的时间减少,即是学生参加的时间和机会都相对少,这也是学校和社会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原因之一。

(三)学生生活由低层转高层

学生数量的增加了,学校的面积不增加,学生生活就不得不由低层转化成高层。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高层了,下地面的机会就会减少,而且也没有兴趣下去活动。一是走下去参加体育锻炼不一定有自己的活动的场地,也不一定有自己喜欢的项目。二是自己没有很大的兴趣去做。三是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没有时间去做。75.5%同学认为学习和生活在高楼中会影响他们下去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少下去进行体育锻炼。

(四)没有形成竞争的意识和制度

现在社会或者家长与家长之间关心的和讨论的都是你的孩子在哪个学校,在哪一个重点班,在班上排第几名,考多少分。并不关心你的孩子跑步有多快,力量有多大,身体好不好只是略谈的事情。因家长和社会不关心,或少关心,所以体育锻炼得不到重视,现在家庭调查表明有81%,不关心学生的锻炼时间,也没有关心孩子锻炼的体育项目,又怕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会受伤影响学习;学生自己虽然有安排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但因为家长和社会的不关心,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说虽然你是用2小时去参加体育锻炼,但能起到作用的没有半个小时,这就是因为没有家长的关心和监督,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没有什么竞赛给他们参加,这也是压制他们参加体育的兴趣。没有比赛,不能发挥他们的的所长,得不到家庭、社会的赞赏和支持,就减少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热情。63.5%的同学都有这种思想。

二、改变家庭、社会环境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对策

(一)家庭和社会应意识到行动去

以前因为家庭和社会比较穷,家庭成员比较多,所以是先追求温饱,再追求财富;现在家庭成员相对减少了,温饱解决了,财富也有了;但食物不环保,空气质量变差,所以家长应以身作则,多参加各种社会体育运动,宣扬体育鍛炼的好处和方法,宣传体育锻炼竞技的前途。创造更多体育活动和体育竞技项目给中小学生。大家现在充分意识到身体健康是一种更大的财富,就要实际行动起来,合理安排运动的时间和运动项目是一个关键。但现在很多是家长即中老年人意识到自己身体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涉及到自己孩子,所以说作为家长不但要给自己全理安排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项目,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孩子体育锻炼创造机会,多陪伴自己的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尽量创造机会表现自己,有表现就有区别,有区别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荣誉感,有荣誉感就有兴趣,这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社会环境的变化。

(二)国家、地方政府、学校要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

国家的教育部门,已经意识到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每年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监测了。小学、初中增加了的体育课,增加了社会参加体育锻炼的指导员,把中考体育引进了高中招生考试中,引进到高考中去,这就是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重视。我们要利用好这一契机,充分利用好场地、时间、空间,使体育锻炼达到普遍性,地方的政府、社会、社区更大的投入,创造更多的竞赛、比赛来让身体素质得到表现,得到肯定,得到赞赏。这样就会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就会提高体育锻炼的时间,就会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

(三)普及体育锻炼的场所和项目

现在虽然有很多体育场所对市民开放,但设备简陋,而且很多场所只适合中老年人,适应于青少年、学生的场所少之又少。所以希望国家政府促使地方和社会增加对体育场所的投入和维护,增加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机会。67%的学生认为,如果运动场所超过3公里就不愿意去,29%的学生认为,除非是很有兴趣的时候,才会去3分公里以上的地方进行体育活动。所以普及体育锻炼的场所是提高体育锻炼的关键条件之一。第二,增加学生有兴趣的项目,适应学生年龄段、学生心态的体育项目。这也会增快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四)家长陪伴和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82%的学生认为家长没有陪同孩子一起去进行体育锻炼这种习惯,这虽然是因为年龄区别而产生的现象,也是不同体育锻炼的项目差异。但这种差异会抹杀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因为现在学生生活在高层,大部分学生各有各种不同的任务,能集中一起的时间特别少,所以就要求家长陪伴和创造条件带领自己的小孩进行体育锻炼,再有学生接触到体育锻炼项目比较少。家长要提供技术的支持,没有技术的支持就不能提高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就不能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就不能提高身体素质。所以先对家长陪伴和指导学生对体育锻炼意识和思想的培养都是实施这种理念的关键。只有提高了这种意识和思想,才能增加家长陪伴和指导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

(五)创造体育锻炼的表现机会

身体能力只要能表现出来,就会提高他们的兴趣。怎么样才能表现出来呢?一是通过竞技比赛表现出来。例如:跑步,你跑的成绩是多少,胜了多少人。篮球比赛,你和你的团队羸了多少分,你在比赛中又得到了多少分。羽毛球你又掌握了多少项技术等等。增加学生自己当教练和当指导员的机会,只有当别人的教练和当体育锻炼的指导员时,会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因为有胜利的感觉就会更有兴趣去提高自己的技术,丰富自己这一方面的知识面。所以地方政府、社会、学校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比赛、竞赛和技术交流,让学生学到知识并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三、结论

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虽然主要的内在因素是自己,但社会和家庭环境也是外在重要因素。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一个重要的因素,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富国强民出一分力量。清华大学的校训有:每天锻炼一个小时,为祖国工作50年。更体现体育锻炼有习惯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贵仁,中国学校体育改革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2]李晋裕,学校体育史,海南出版社,2000年.

[3]张保华,现代体育经济学,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4]体育与科学,2010年.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4

但是人类发展指数自身也不是一个完美的指标, 它一直忽略了自然界系统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王志平 ( 2007) [2]研究了人类发展指数的方法及改进, 通过增加知识变量的构成, 改进人均GDP因素等, 优化了HDI的衡量指标, 解读不同年份不同国家指数的影响。李晶 ( 2007) [3]研究了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及其证实分析, 运用了环境指标 ( Pe) 修正HDI用环境行为指标调整收入成分, 用人均CO2排放量代替环境破坏指标, 建立一个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分析框架。田辉[4] ( 2008) 对人类发展指数进行修正, 以环境指标作为修正因子, 通过对收入指标的修正得出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 ( HSDI) 的指标体系构建。Ahmad Jafari Samimi等 ( 2011) [5]使用2006—2011年的EPI指标与HDI指标进行了相关研究, 并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进行对比研究。可知HDI的指标存在一定弊端, 那么环境因素、人口因素对HDI是否存在影响? 如果存在, 又是怎样的影响?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被解释变量为人类发展指数, 选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2011 (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1) ( 也是解释变量原始数据来源) , 原始数据共有187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及相关数据, 此外, 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还依据187个国家的HDI指数大小分成四个等级: 人类发展指数非常高的国家 ( VERY HIGH HUMAN DEVELOP- MENT) 、人类发展指数高的国家 ( HIGH HUMAN DEVEL- OPMENT) 、人类发展指数中等的国家 ( MEDIUM HUMAN DEVELOPMENT) 、人类发展指数低的国家 ( LOW HU- MAN DEVELOPMENT) 。在人口因素方面, 数据齐全, 样本数量为187; 在环境因素方面, 去除数据不完整的国家, 并对四个等级的国家取相同数量的样本, 最后每一组35, 总样本量为140。

环境因素方面我们初步选取的是环境绩效指标 ( En- vironmental Performance Index, EPI) , 该指标关注于环境可持续性和每个国家的当前环境表现, 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定和专家认定的表现核心污染和自然资源管理挑战的指标来收集数据, 虽然对于环境指数的合理范畴没有精确的答案, 但其选择的指标可以形成一套能反映当前社会环境挑战的焦点问题的综合性指标体系。为确保使用的是最合适的测评基准, EPI指标的选取有四个标准, 其中为了确保标准中的相关性, 指标所追踪观察的相应环境问题必须与各种情况下的国家都具有相关性, 包括多种地理状况、 气候状况、经济状况下的国家。除此之外, EPI使用25个环境指标并遵循10个政策分类对163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绩效情况进行了排名。其中建立的10个政策类别分别是: 环境疾病负担、水对人类的影响、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空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森林、渔业、农业和气候变化。是目前被广泛认可和使用的衡量环境状态的指标。

2模型的建立与优化

2. 1模型的设定

因为在环境因素方面我们选取的解释变量只含有EPI一个, 因此我们在设定模型的时候结合Eviews的初步分析, 拟定以下模型:

其中, Y为HDI的数值, X为EPI的数值, β1, β2为常数项, ut为随机扰动项。

2. 2模型的估计

在Eviews软件中输入数据, 进行OLS估计, 得到以下输出结果:

Eviews输出结果显示: x的t检验值15. 02555, 变量的t检验显著, F检验值为225. 7670, 方程的F检验显著, 使用截面数据时R2为0. 620636, 拟合效果非常好。 因为是一元的模型, 所以不需要参考调整的R2, 但是该值也传递出拟合效果好的信号。同时经检验模型不存在异方差、自相关的问题。此时的x与y的散点图如图1所示:

可以看到, EPI与HD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从回归方程我们可以看出环境绩效表现越好的国家, 其发展指数越高。这是符合经济上的意义的。EPI目标一是减少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压力; 二是提升生态系统活力和推动对自然资源的良好管理。通过四个标准: 相关性、基于绩效、透明性、数据质量, EPI可以更好地衡量各个国家的环境状态, 并对就如何减少人类健康的压力以及如何提升生态系统的活力、加强自然资源管理这一难题提出建设性的、可行的建议。

2. 3模型的优化———虚拟变量的引入

为考察不同人类发展指数水平的国家之间, 环境与HDI的关系是否有差异, 我们引入了虚拟变量。因为发展水平分为四种, 因此引入三个虚拟变量: D1、D2、D3, 区分了四个等级, 四个等级在数据上表现为每个等级35个数据, 在最终方程的转折点上, 我们选取的是约等于临近两个等级的6个国家的均值。

使用Eviews进行虚拟变量的引入, 得到以下结果:

t检验与F检验显著, 而且R2达到了0. 7989, 拟合效果非常好。由此可以得出四个不同人类发展指数水平的回归模型总方程与分别的为:

3结论与政策建议

首先,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环境绩效指数 ( EPI) 与人类发展指数 ( HDI) 是存在一定的关系的, 而且是正向的关系。这意味着环境绩效指数越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 UNDP) 指标下的人类发展水平也越高。同时从最后引入虚拟变量的回归方程中可以明显看出, 不同人类发展指数水平的国家, 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不同, 总的来说, 环境绩效指数越高的国家, 其人类发展水平越高。

仔细观察, 我们还能发现人类发展指数非常高的国家, 环境绩效指标对人类发展指数的贡献大于人类发展指数高的国家, 这意味着在这些国家环境对人们生活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大于另一部分国家。同时, 人类发展指数低的国家, 他们的环境绩效指标对人类发展指数的贡献是所有种类中最大的, 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只要多关注环境绩效相关指标, 同样通过改善环境增加一定量的环境绩效指数, 它就能在人类发展指数方面给这些国家带来相对更高的进步。

我国在2011年的人类发展报告 ( HDR 2011) 中排名101位, HDI数值为0. 6871, 处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其中, 当年世界平均水平为0. 682, 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平均水平0. 63, 高度人类发展指数国家平均0. 741. 我国人类发展水平略高于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国家与世界水平, 与非常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高人类发展指数国家有一定水平。通过图2可以看出, 在21世纪之前, 我国同所在中等人类发展指数平均水平一样, 与世界平均距离较大, 21世纪之后提高很快, 2013年与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 UNDP 官网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在人类发展指数上我们只是处在世界平均水平左右, 这反映出我们国家在追求GDP增长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不仅仅是HDI包括的人均寿命、教育与经济的这三方面, 我们在环境问题、 人口问题上也任重道远。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指出, 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问题得以解决, 美丽中国的实现也迈出了重大的一步。首先必须从意识上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并持之以恒的付诸行动, 在政府、企业、 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构建可持续的社会, 不让今天的自己成为明天的敌人。

参考文献

[1]UNDP,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11[R].2011.

[2]王志平.“人类发展指数” (HDI) :含义、方法及改进[J].上海行政院学报, 2007 (3) .

[3]李晶, 庄连平.对人类发展指数的权重结构探讨——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 2007 (12) .

[4]田辉.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 (HSDI) 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 2008.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5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是企业一定时期筹资组合的结果。自1958年Modigliani和Miller提出MM结构理论, 开创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体系后, 国内外学术界对资本结构进行了深入和广泛地研究, 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多学科交叉的角度对资本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极大充实和丰富了相关研究成果。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最初集中在微观角度, 从企业层面的特征角度来探讨影响企业资本结构选择的因素, 这种静态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即认为企业当前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但实际上, 企业目标资本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的, 而这种调整速度会因资本市场摩擦而变缓, 最终导致企业形成最优资本结构的行为受阻。随着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和面板数据的应用, 学术界也逐渐利用动态模型来研究资本结构, 并提出了动态权衡理论等。但大部分学者仍然是从企业微观因素角度分析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因素。但有学者 (如Welch, 2004) 通过深入研究发现, 如果仅仅从企业特征等微观层面来研究资本结构, 其得出的分析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会产生偏差。

宏观经济环境是企业融资的基本环境, 是企业在融资决策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近年来有些学者将研究视点转向了探讨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宏观经济环境主要包括了国家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市场体系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 其中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宏观经济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 影响着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方向, 金融市场环境包括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两个最主要渠道, 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速度, 因此本文将重点从经济周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这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国内外学者对其相关研究的成果。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宏观经济环境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 有些学者甚至对不同国家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横向比较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宏观经济环境可以部分解释不同国家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差异。

(一)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有关研究宏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及其动态调整速度影响的文献, 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 其中实证研究中又有两种形式:用时间虚拟变量和经济指标来来衡量宏观经济环境。

Graham和Harvey (2001) 向300多家美国企业的C F O发放调查问卷, 有2/3企业的C F O认为企业进行融资决策时, 会认真考虑股票市场对企业股票价格是否存在高估或者低估;同样地, Bancel和Mittoo (2004) 对欧洲国家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 企业管理层在进行融资决策时会考虑资本市场的情况, 具有明显的择时行为。B r a u和F a w c e t t (2006) 在对I P O进行问卷调查时, 82.94%的企业CFO认为股票市场的总体情况是企业IPO决策时考虑的最重要的因素。

Booth和Laurence等 (2001) 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混合数据为样本, 将宏观经济变量包括G D P实际增长率、银行贷款/GDP、股票市场价值/GDP、通货膨胀率以及Miller税收项目, 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进行横截面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可以解释14个国家长期市场负债比率25.8%的变化, 16个国家长期账面负债比率22.4%的变化, 以及17个国家总负债比率27.5%的变化。

Nejadmalayers (2001) 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融资选择的影响, 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因素能部分解释企业融资决策问题: (1) 随着短期国库券收益上升, 企业更可能发行债券融资而不是权益融资; (2) 当长期国库券收益上升, 收益曲线越陡, 或者收益曲线越容易变动, 收益曲线越弯曲, 企业负债融资的可能性越大。

Korajczyk和Levy (2003) 以违约差价、期限差价和三个月权益市场回报率为宏观经济环境的度量指标, 对样本公司基于是否存在融资约束进行分组, 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 研究样本企业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波动时的融资变化。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 (1)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资本结构发生时间序列变化的解释程度达12%至51%; (2) 宏观经济环境对无融资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 且资本结构呈逆周期; (3) 宏观经济因素对融资约束企业的资本结构影响不大, 且其资本结构呈顺周期的特征。

Drobetz和Wanzenried (2006) 选用了90家瑞士企业1991-2001年间数据为样本, 以期限价差、违约风险溢价、短期利率和泰德价差等四个变量指标来度量宏观经济因素, 建立实证模型测度宏观经济因素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 面板数据结果表明:期限价差、泰德价差和违约风险溢价均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有正向影响, 而短期利率则为负向影响, 并且经济环境良好时, 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快。

Douglas和Tian Tang (2010) 以美国企业1976-2006年间数据为样本, 选用实际GDP增长率、违约风险溢价、期限价差和股利收益率为宏观经济变量, 采用整合局部动态模型和两阶段动态调整模型, 测量了宏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 结果发现: (1) 资本结构具有逆周期特征; (2) 无论企业是否受到融资约束, 只要宏观经济环境良好, 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就更快。

(二) 国内文献综述

苏冬蔚和曾海舰 (2009) 以1042家1994-2007年数据为观测样本, 用实际G D P的自然对数和实际企业所得税的自然对数衡量经济周期, 以银行不良贷款衡量信贷违约风险、金融机构贷款总额自然对数衡量信贷规模、上证综合指数的年化收益率和深证成份指数年化收益率衡量股市表现, 运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和分数响应两种非线性计量方法, 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呈显著的逆周期特征。

黄辉 (2009) 采用GMM模型, 选用996家公司的1997-2006年数据, 对宏观经济因素与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关系进行研究, 该文除了以G D P实际增长率、国债息差衡量宏观经济环境外, 还引入了制度因素和过度负债、股价高估两个虚拟变量, 实证结果表明: (1) 企业资本结构在较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中有更快的调整速度, 为0.7-0.8之间; (2) 企业在融资时机和顺序上有融资优序和市场择时的动机; (3) 宏观经济环境使得企业特征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发生扭曲。

何靖 (2010) 以378家公司1998-2008年平衡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 采用G M M模型, 直接将宏观经济指标内化到模型中进行估计, 分析了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的影响。研究发现, 宏观经济环境不仅直接影响着样本公司对目标资本结构的选择, 还作为外生冲击, 影响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 并且在宏观经济环境上升时, 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快。

闵亮和沈悦 (2011) 选取了1998-2009年共9268个观测样本, 以是否支付股利为是否存在融资约束的判断指标, 将样本公司进行分组, 以1998年和2008年作为宏观经济衰退期的哑变量, 通过建立动态模型, 研究了宏观冲击下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问题, 结果表明: (1)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是宏观冲击与公司经营特征联合作用的结果; (2) 不管是否有融资约束, 公司资本结构调整均对权益市场的规模效应较为敏感, 而对信贷市场规模波动不敏感; (3) 融资约束型公司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快, 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更显著。

于蔚等 (2012) 以855家A股上市公司1999-2008年的数据为样本, 以股利支付率为融资约束度量指标, 将样本数据分为融资约束较轻和融资约束严重两组, 建立非平衡面板数据模型, 以信贷规模、股权扩容规模、贷款利率和股票市场整体收益率来衡量宏观经济环境, 研究了经济转型下宏观冲击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 实证结果表明: (1) 从资金供给方面来看, 信贷市场和股权再融资市场的容量性指标 (信贷规模、股权扩容规模) 和成本性指标 (贷款利率和股票市场整体收益率) 对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 (2) 宏观冲击的容量性指标和成本性指标对融资约束程度不同的公司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即融资约束较严重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更容易受到容量性指标的制约, 而融资约束较轻的公司则对成本性指标的变化更敏感。

李勇 (2014) 以820家2001-2011年的数据为观测样本, 选用实际G D P增长率、信贷规模、股权扩容规模、债券发行规模和实际贷款利率衡量宏观经济环境, 并根据实际G D P增长率将宏观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作为宏观经济周期的哑变量, 构建了资本结构动态调整模型, 研究结果显示, 样本公司资本结构调整呈顺周期特征。

三、中外文献评述

通过上述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 目前有关宏观经济因素对资本结构调整影响的研究,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而研究结果都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资本结构选择及其调整有重要影响, 并且是通过企业微观层面因素表现出来的。

第一, 在研究方法上, 国外文献主要有问卷调查法和实证研究两种, 国内主要是实证研究, 在实证研究中, 一部分学者采用了以时间为哑变量或者以G D P增长率划分样本进行研究;另外一些学者则直接选取一些经济指标作为宏观经济因素的代理变量进行实证研究, 虽然选取的指标各有侧重, 但总体来说最终实证结果均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影响着资本结构调整。

第二, 在选用实证模型上, 除了采用常规的线性回归模型外, 还有些学者开始尝试用其他的模型, 国外学者倾向于Probit模型, 如Korajczyk和Levy (2003) ;国内学者则采用GMM模型, 如何靖 (2010) 、黄辉 (2009) 。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某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大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医学生, 共301人。发放《医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因素调查表》301份, 回收效问卷297份 (剔除填写不全的问卷后) , 其中男生128人, 女生169人。

1.2 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是否经常参加校内的娱乐活动及时间、参加校外的娱乐活动及时间、是否上网、上网的内容、上网的时间、是否打工、打工的种类、睡眠时间、午睡时间、是否吸烟、饮酒、与同学的关系、毕业后的去向、获取工作的途径、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态度等21个因素。

1.3 方法

过录教务处存档在案的被调查学生高考成绩, 将标化成均数为500分, 标准差为30分。过录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 将其标化为均数75分, 标准差为15分。 采用现场记名问卷方式, 以班级为单位, 在统一时间, 讲述指导语后, 组织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独立完成, 发出的问卷统一收回。调查表的信度为81.82%。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学习成绩平均分为因变量, 其余21个变量为自变量, 在α=0.15水平上进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1.4 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进行预调查, 针对预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制定了现场调查的有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调查阶段以班级为单位, 采用集合式调查法, 有漏查者进行补查, 发出的问卷全部收回。

2 结果

上网玩游戏、和外校同学联系、和社会人士联系、毕业后的选择、工作安排渠道、对明星动态是否热衷九个因素进入模型 (见表1) 。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目前无获取工作的途径 (r=0.3006, P=0.0186) 、与外校同学关系密切 (r=0.3173, P=0.0127) 、和高中初中同学联系密切 (r=0.2841, P=0.0265) 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上网玩游戏 (r=-0.2844, P=0.0263) 、毕业后选择结婚 (r=-0.3843, P=0.0022) 与学习成绩成负相关;对明星动态是否热衷、毕业后考研、毕业后是否出国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 讨论

一个学生在整个学生时代, 其学习成绩的优劣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与学生本身的智商、勤奋、体制和疾病有直接关系外[1,2,3] , 同时还受性别、年龄、民族、气质等因素的影响[4,5,6]。然而, 家庭、学校等社会因素及外界环境的作用也不能低估[7,8]。许多研究表明医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所决定的。对于医学生来说, 其智力水平相差不多, 因此起决定作用的是后两者。本次研究表明社会因素对学业成绩有明显影响。

3.1 对学习有积极作用的因素

无获取工作的途径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r=0.3006, P=0.0186) 。大学生是即将参加工作步入社会的群体, 所以, 很多同学将面临自主择业。随着市场经济利益观念的深入, 不少毕业生就业时, 把目标对准了县以上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把进层次高、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作为首选目标。同时, 对工作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也相对集中, 来自城市的学生不愿离开城市, 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又不愿回家乡[11]。若父母亲友不能为其安排工作, 只有靠自身的能力来解决, 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在校学习成绩好, 成为其今后择业的一个重要砝码, 这也许是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3.2 对学习有消极作用的因素

上网玩游戏。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网玩游戏和学习成绩呈显著负相关 (r=-0.2844, P=0.0263)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作为人们了解、沟通、通讯、工作学习和娱乐消遣的工具平台在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互联网的使用就像一把双刃剑, 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内有人认为, 大学生正成为网络成瘾的高发人群[12]。有可能导致人们网络成瘾的动机是人际交往, 社会支持等各种需要。例如, 在网络游戏中的“高手”可能会受到“万人敬仰”, 而这点可能是在实际生活中所体验不到的, 网络成瘾者在下网后, 有可能体会到一种失落, 对社会支持的要求会促使其重新投入到网络社会中去。在这种情况下, 他很可能不能集中精神学习, 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人际关系方面。经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和外校同学联系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r=0.3173, P=0.0127) 。社会同学联系和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r=0.2841 P=0.0265) 。大学时代是一个渴望友情又追求孤独的时代, 处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既希望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自由角落, 又害怕孤独, 常常处在个体心理闭锁又渴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心理冲突中。大学新生由于大学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 多有人际关系不适, 这种情况下, 会在校外和社会人士中寻找友情或是爱情[13], 去排解心中烦恼与苦闷, 缓解进入大学而带来的心理紧张, 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3.3 毕业后就选择结婚的同学学习积极性低

社会环境因素体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篇7

(一) 中小企业融资优势

中小企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 远高于总的经济增长速度。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 工业新增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内蒙古中小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增强明显。截至2010年6月底, 全区注册的中小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共计88.5万户, 创造了全区70%以上的GDP。

中小企业是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戴维·帕奇的研究, 每10个新工作岗位中, 有8个是由雇员不足100人的小企业创造的。在我国, 中小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单位投资容纳和新增的劳动力明显高于大型企业, 在绝大多数行业都比大企业高出1倍以上。到2007年底, 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小企业已经吸纳就业人数244.5万人。内蒙古中小企业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人口、资金等要素的流动和集聚, 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了城市化进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发展中小企业已成为缓解就业压力, 稳定社会的重要措施。

中小企业是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内蒙古中小企业70%分布在旗县, 各级地方财政收入的大部分来源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对振兴地方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 哪个地区中小企业的效益好, 那里的经济就会繁荣, 财政收入就比较宽裕, 群众的负担就会减轻。

中小企业是主要的创新力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中小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作为中小企业的业主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管理者, 个人创新意识能迅速成为具体的实施计划, 新产品、新工艺投入市场的速度快。数据表明,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上已经和大型企业不相上下。在美国, 50%以上至60%的科技进步发生在中小企业, 80%以上新开发的技术是由中小企业来付诸实施。在我国, 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等方面意识强、行动快, 成为名符其实的技术创新生力军。截止2009年底, 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参加科技活动的人员为11414人, 高新技术企业R&D的经费支出5.95亿元, 比上年增长了47.64%;申请专利231件, 授权专利58件, 分别比2008年增长了102.6%, 41.6%。

(二) 中小企业融资劣势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 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管理情况。多数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完善, 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部分企业出于避税的目的故意隐瞒收入, 银行又缺少技术手段进行鉴别, 所以银行难以准确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无法正确评价中小企业融资的潜在风险。

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 增加了银行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控难度。中小企业客户量大、分散、涉及行业多, 所有制结构复杂, 多头开户现象普遍, 经营管理随意性大, 使得银行有限的人力难以对贷款使用情况及时跟踪和监控。

贷款规模有限, 金融机构贷款额度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虽然近几年多数金融机构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在有限的规模内提升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例, 但由于总额有限, 仍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需求。尤其是一些成长型、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 大量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如内蒙古银行2011年贷款规模为20亿元, 全区共26个分支机构, 平均每个分支机构的规模为0.77亿元。据内蒙古银行统计, 该行所有分支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贷款资金缺口合计约23亿元。近年来, 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较快, 但有限的资源主要集中在首府呼和浩特及周边城市, 中小企业聚集的县域以及部分乡镇被边缘化。边远落后地区金融机构规模不足, 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开展较晚, 业务推进速度相对缓慢, 制约着当地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影响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一) 中小企业融资机遇

政府日益重视中小企业,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背景。2002年6月, 全国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05年2月,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3号, 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从国家层面看, 已经基本形成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内蒙古自治区在发展中小企业过程中, 在国家政策基础上不断完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近年来自治区先后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内蒙古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形成了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核心, 相关配套文件为支撑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 强化了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和引导, 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以内蒙古农业银行、内蒙古建设银行、内蒙古银行和包商银行为例, 4家银行2011年全部企业贷款规模为277.14亿元, 同比下降24.49%;其中, 中小企业贷款规模为163.72亿元, 比上年增加30.46亿元, 同比增长22.86%, 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占全部企业贷款规模的59.08%, 较上年提高了22.77个百分点。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自治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较为突出。中小金融机构一直把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开拓与发展的重要对象, 在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内蒙古银行和包商银行为例, 截至2011年8月末, 内蒙古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96.58亿元, 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62.85%, 占其企业贷款余额的93.81%;包商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16.63亿元, 占其各项贷款余额的65.39%, 占其企业贷款余额的94.48%。

(二) 中小企业融资威胁

成本上升背景下的粗放式经营模式是造成中小企业缺乏资金的根本原因, 也是造成其融资困境的根源。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走的是数量型、资源性、低附加值、低成本的粗放式发展道路。目前中小企业正处在一个成本上升的大环境中, 包括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全球通胀、资源、能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在内的宏观经济因素, 导致企业成本不断上升, 大量吞噬了企业原本建立在低价基础上的利润。如果中小企业不从根本上不改变经营发展模式, 被淘汰出局在所难免。

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制约其发展, 反映在各种融资渠道和融资工具所产生的融资成本、资金数量、及时提供及契约条件上。另外, 中小企业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融资倾向。比如, 创立阶段, 中小企业主要通过民间借贷、非正规金融等渠道获得资金, 但是这些渠道获得的资金成本往往相当高, 而且融资总量有限。

摘要:中小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无论是在促进经济增长还是在增加就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融资特征和影响因素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结合实际,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环境因素。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

参考文献

[1]颜光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与制度变迁[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许进.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融资瓶颈与信用突破[M].人民出版社, 2009.

[3]俞建国.中国中小企业融资[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

[4]包商银行课题组李镇西.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 (2) .

上一篇:写意花鸟下一篇:申请博士的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