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共10篇)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

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正在积极稳步发展。

一、现状

1、经济现状。全县村级现有资产6602.75万元,其中:货币资产1219.67万元;应收款1198.71万元,其中50%以上是农户三金尾欠;库存物资4.73万元;林木资产417.41万元;长期投资53.23万元,短期投资1.6万元;固定资产3658.38万元;在建工程49.02万元;负债总额963.94万元;所有者权益(积累)5638.81万元,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大部分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

2、收益情况。,全县村级总收入3387.04万元,其中:发包收入520.89万元,补助收入73.61万元,投资收益14万元,其他收入300.04万元(大部分是农户土地流转收入,要分配给农户)。支出总额3016.16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480.78万元,管理费用299.96万元,其他支出235.42万元。收益370.8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社区)中,无收益的村13个,占13%;有收益的村88个,占87%。当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5-10万元以上的村9个,10万元以上的村15个。

由此可见,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多数村组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工作开支,部分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全县村组基本无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农村村组集体经济分配主要是资产性的分配(土地征占费)。

二、主要做法

1、落实责任,增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自觉性。为提高村干部工作质量,增强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自觉性,各镇乡建立了党支部岗位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和经济工作任务下到支部,责任落实到支部书记,按照表现评优树先,按照能力选拔干部。调动了村级班子和村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突出抓了村级财务的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将村级财务全部收归镇乡农村经济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实行“社有乡管”。取消了村级招待费,每年可节省开支20多万元,减少了集体资产浪费,增加了农村积累。同时针对各村债权债务严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通过对帐目进行认真地清理、公开,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减了负,松了绑。

3、更新村干部思想观念,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的问题。为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各镇乡经常组织村干部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走出去参观学习,从而解放了思想,增强了竞争意识、超前意识和开放意识。

4、帮助贫困村理清发展路子。贫困村由于家底子薄,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往往缺乏信心。县上相关部门针对贫困村致富无门路,发展无思路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重新制定发展目标,结合各村实际,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因地制宜,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寻求自己适宜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

二、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临近城镇、集镇的村,集体经济较为雄厚,集体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而边远的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目前,除新平、五津、邓双、永商四个镇外,其他镇乡集体经济都很薄弱。

2、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发展的资金和资本。从目前村级经济现状看,全县村级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64个,占63%。在5638.81万元积累中,主要是固定资产积累,而固定资产大部分是非经营性资产,如村委会大楼、提灌站、学校等,难以形成资本。

3、地域条件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丘区,虽然土地资源较丰富,但受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投资环境差的影响,集体经济发展的难度也较大。在全县20个薄弱村中,丘区就有9个,占45%。

4、个别村干部开拓创新精神不够,发展集体经济思路狭窄。当前村干部抓集体经济发展有两怕:一怕担责任,创办经济实体失败后,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遭群众谴责;二怕困难,由于村级经济薄弱,发展集体经济面临诸多问题,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

三、案例情况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2

10月17日至18日, 江苏如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邵晓泉,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督导员张秀良带领调研组, 深入如城、郭园、吴窑、丁堰、雪岸等镇 (区、园) , 实地调研该市村级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 该市各镇 (区、园) 将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扎实举措, 强势推进, 取得了显著成效。实地调研中, 调研组详细了解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有效做法, 并针对发展中呈现的不平衡性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邵晓泉要求相关部门深入基层, 明确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制约因素, “对症下药”;有效提升水面、土地、农产品、劳动力等资源的利用率, 镇与镇、村与村加强交流, 相互启发, 相互借鉴,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增强村级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能力, 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3

一、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基本情况

1.全力备战长春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认真准备区教师风采大赛

11所农村学校全面重视长春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工作,每个学校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具体的学习时间、内容安排和监督考核机制来备战此次测试。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有以教师自学为主,学校定期集中考核;有学校统一下发学习资料,教师统一学习、参加考核;有以青年教师为学习主力军,总结概括理论、学科知识要点,将知识重点共享他人。

2.教师档案袋建设起点高

2007年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针对教师档案袋建设进行了两次分组培训,会上区属中小学校将各自在此项工作上的经验、成果作以交流和推广,同时展出各自有特色的教师档案袋。在这次调研期间,我们将学科优秀教师档案袋带到每个农村学校,并组织教师对范例进行翻阅学习。

3.校本培训扎实开展

农村学校每学年或每学期初制定校本培训计划。每周有固定的校本培训时间,内容多为集体会课(集中备课、上课、听评课)、教学研讨、德育培训等,每类培训隔周进行,教师学习笔记完整。校本培训从计划、实施到总结等各个环节的一系列过程性材料能充分反映出学校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

4.教师叙事研究成果显著

2005年长春市在中小学开展教师叙事研究活动,汽车区教育局根据市相关文件精神,积极号召全区教师进行叙事研究,促进教师通过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来提高专业化水平。农村学校将教师叙事研究汇编成册,每年都有一本成果集。

5.骨干教师成绩突出

西新小学在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方面制定了"6个1":每学期至少做一次业务讲座;进行一次骨干教师论坛;写一本自学笔记;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研讨课;帮带一名教师;每人承担一项课题。该校五名教师参加长春市"区农村教师优质课大赛"活动,其中3节课被评为区一等奖,2节课被评为区二等奖。

二、 存在的问题

11所农村学校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地区,其中3所学校原属外县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没有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价机制和机构指导其"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建设,导致农村学校对"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开展不深入。

1.区开展的教师风采大赛活动主要包括上课、说课、答辩等环节,农村学校自感教师自身素质不比局属各学校教师,有的农村学校对市级测试工作后期的区教师风采大赛活动热情不高。

2.每位农村教师都建立了个人成长档案袋,但由于教师对个人档案袋缺乏深刻的认识,且没有及时收集汇总个人素材的习惯,导致一些教师档案袋过程性材料少,体现不出个人或学科的特色。

3.每个农村学校都有体现自身特色的校本培训内容,但由于早前没有正规的监督评价机制指导其工作,使农村学校校本培训的过程性材料不完整,痕迹不明显。

4.教师对叙事研究体裁认识有误,多将叙事研究写成论文、课后反思等。

5.在此次调研期间,农村学校无区以上级骨干教师,多为校级骨干教师。个别学校对骨干教师没有提高培训计划,同时也缺乏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的管理机制。

三、建议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4

情况调研报告

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状况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县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在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和提升农民纯收入的同时,也衍生出农村大批留守妇女和儿童,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给我们做好农村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为进一步了解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有效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近日,锦屏县妇联通过走访座谈、下发统计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全县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留守妇女现状 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女性万人,占总人口的%。留守妇女28890人,占妇女总数的27%。此次调查情况显示,目前留守妇女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在年龄特征上,31-45岁的留守妇女比例较大,为%。30岁以下的大多因生育、照顾年幼子女而暂时没有外出务工,或是夫妻双方共同外出,45岁以上的一般因年龄较大、男性外出较少,留守比例较低。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留守妇女大多文化程度偏低。31-45岁的留守妇女中,初中文化程度者居多,45-60岁的以小学文化程度者居多,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在生活中认为自己最大的困难是子女教育压力大。三是在留守原因上,客观因素是需要在家务农、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主观因素是本人不想外出务工或家人不支持。四是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上,主要是生活劳动强度太大和生产发展缺资

金、缺技术。五是当留守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时,%的留守妇女选择向邻居亲友求助,因为留守妇女文化程度低,不懂法律,很少有留守妇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中小学共计留守儿童10350名,其中小学6344名,占在校生比例%;初中4006名,占在校生比例%。从此次留守儿童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留守儿童有以下主要特点:在全县中小学留守儿童中,有6233名留守儿童在校住宿,占留守儿童比例%;有1146名的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占留守儿童比例%;生活上的“单亲家庭”的有2215名,占留守儿童比例%;隔代抚养和上代监护的有6322名,占留守儿童比例%。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留守妇女

1、体力劳动加重。青壮年男劳力外出务工后,农村只留下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妇女甚至部分老人转变为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在抓好劳动生产的同时,留守妇女还要教育子女、赡养老人,有限的精力与高强度的劳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她们的身心健康。在调查中,有半数以上的妇女表示“一个人难以单独承担农活”,“希望过上稳定的家庭生活”、“平日里希望有丈夫的体贴帮助”等。

2、精神负担加重。留守妇女除了长期承担繁重体力劳动而健康堪忧外,还普遍存在精神负担重,安全感低;夫妻交流少,婚姻关系脆化等。调查显示,丈夫外出后,4%的留守妇女常常觉得没有安全感,60%的留守妇女常常感到孤独。留守妇女与丈夫主要的沟通方式是打电话。空间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夫妻情感的交流以及性交流,导致感情危机,久而久之婚姻难以维系。二是婚姻纠纷中“留守妇女”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当

夫妻出现婚变时,大多留守妇女因无法掌握丈夫在外的收入和财产情况,因丈夫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使得留守妇女的权益得不到合法保护。70%的留守妇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心理压力,并且缺乏有效的排解方式和渠道。

3、教育子女能力低。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留守妇女本身文化水平比较低,家务劳动繁重,除了在经济上、生活上能为子女提供一定的帮助外,无力或无过多的时间在子女学习上、做人上给予有效教育与监管。80%左右的留守妇女认为对子女的教育就是拿钱给他们上学,只要他们在学校听老师的话,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有近50%的妇女几乎从未同子女谈过理想与抱负,有近65%的妇女不知道平时孩子在想什么、盼什么,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主要表现在吃饭穿衣上。调查还发现有的留守妇女由于自身文化水平低,对子女上缺乏科学的教育和监管。同时由于孩子缺少父爱,家

庭角色缺位,留守儿童多数学习成绩平平,自身特长不明显。部分孩子因父母离婚家庭破裂,造成心理、人格有缺陷,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

1、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较少导致学习问题。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很少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了很多。

2、缺乏亲情的抚慰导致生活问题。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由于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留守儿童的满意度更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

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留守儿童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留守孩子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即使父母回家时也难以与父母正常交流。一些孩子寄人篱下的感觉,又会使他们出现心理偏差,带来负面的心理感受。孤独感、紧张感、失落感和焦虑感,是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感受。

三、采取办法法及措施 针对留守妇女儿童的现状,锦屏县妇联立足“党政关注、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定位,积极探索服务留守妇女儿童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成立留守妇女互助组织,关注留守妇女生产生活。自开始,我们在部分外出人员较集中的村试点成立了留守妇女互助组织。这个组织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在农忙时,通过互助组搭伴实现了互帮互助,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节省了劳动时间,在农闲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她们聚在一起,娱乐谈心,交流

沟通,消除烦恼,成为情感交流和娱乐活动的平台;当她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她们能通过整体来维权,成为互相维护权益的机构;当她们有什么需求和服务时,又成为了她们诉求表达的渠道。目前,我们已成立15个留守妇女互助组织,使广大农村留守妇女有了倾诉和维权的依靠、她们的心灵沟通的平台,得到了广大留守妇女的拥护和支持。二是充分运用农村妇女培训基地,积极开展适合农村留守妇女特点的实用致富技术培训,通过妇女小贷政策引导留守妇女发展特色农业增收致富,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同时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扎实开展“平安家庭”创建工作,依托妇女儿童青年维权服务站,畅通留守妇女信访诉求渠道,发挥12338维权热线的作用,为留守妇女提供便捷优质的维权服务,增强和提高留守妇女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三是打造“妇女之家”县级示范点,要充分发挥“妇女之家”的作用,让其成为留

守妇女最可依赖的温暖之家;要特别关注特困留守妇女的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四是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1、凝聚力量,倾心尽力,“三关爱”暖冬行动成效显著。近年来,我会组织团县委、县民政局、县关工委、县教育局等单位的负责人,前往大同乡、彦洞乡、隆里乡等乡镇开展发放暖冬物资、免费义诊、义务抢修线路、亲情聊天室聊天等活动。

2、以“三?八”晚会为契机筹集“留守儿童基金”。活动邀请了全县所有的县级领导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锦客商和在外创业的锦屏籍老乡,晚会通过歌舞、小品、联唱、朗诵等文艺表演形式,搭建“爱心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为贫困留守儿童奉献爱心,共收到来自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元。目前县妇儿工委以“六?一”国际儿童节为契机,慰问留守儿童735人,物资6万余元。各乡镇和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也相继充分发挥职能作

用,积极深入各中小学校开展贫困学生慰问帮扶等活动,发放慰问金及体育用品、文具、图书等物资共计42400元。

3、凝聚各方力量,创建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经过不懈努力,我县获得亲情聊天室项目资金10万元,为把此项工作组织好、策划好、开展好,我会与团委、教育、关工委等部门共同斟酌酝酿,出台了两室共建实施方案,凝聚各方力量,创建了偶里、平秋、河口3个县级农村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今年我会将继续开展实施2014年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新建敦寨、启蒙、大同3个县级“留守儿童”亲情聊天室、儿童之家示范点。

四、对策及建议

1、高度重视,创造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尤其是要发挥好妇联等群团组织优势,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密切配合、共同关爱留守妇女儿

童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利用“三八节”、“六一节”等重大节日,广泛宣传妇女儿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

2、要出台相应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如针对留守妇女文化素质低,教育主管部门要发挥中心校及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授课,引导其当好合格家长及培养合格子女;针对农村妇女创业风险大,有关部门应帮助有条件的农村妇女、女能手、女企业家给予信贷扶持和项目扶持;对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妇女所从事的种植、养殖行业项目应给予重点扶持,积极为她们提供政策支持和市场信息,帮助她们搭建创业平台。针对留守儿童,加大价值观念的引导、亲子之间沟通交流、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工作力度,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开通家长热线,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3、严厉打击侵害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

县农村敬老院建设情况调研 篇5

一、全县五保对象基本情况

二、农村敬老院建设情况

农村五保对象身处社会最底层,住房条件十分简陋,生活水平极低,为努力提高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我县高度重视农村敬老院的建设与发展。

2003年以来,在盟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建设了西干沟、上都河两处农村敬老院。

西干沟中心敬老院,位于大北沟镇中部(原西干沟乡政府所在地),建设于2003年,项目计划投资约40万元(与2005年黑山咀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20万元合并建设),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830平方米,建房32间(其中院民宿舍22间,厨房2间、餐厅3间、浴室1间、活动室2间、仓库1间、锅炉房1间),该敬老院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主要为多伦县南部乡镇的五保户提供集中供养服务。目前,有工作人员4名,床位70张,供养五保老人65名。

三、敬老院存在问题

(二)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服务水平低。建设农村敬老院时,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建设工程只能首先保证院民宿舍、厨房、餐厅、锅炉房等必要房屋的建设,没有单独的医疗室、活动室,只能挤出院民宿舍充当,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敬老院的供养能力。敬老院日常生活设施简陋,如卫生室缺少简要的医疗、保健、消毒器械及必备药品,餐厅缺少必要的消毒设施、厨房缺少活面机、馒头机、蒸车等食品加工器具。入住人员少时,食堂人工做饭还可以维持,随着入住人员的增加,生活必备的基础设施更显的紧张短缺,对院民的服务仅限于吃保、穿暖等基本生活需要。敬老院服务很难从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服务提升到精神生活服务,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开展不起来。

四、对农村敬老院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抓好现有农村敬老院管理,保障院民基本生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工作和服务,充分发挥敬老院院务管理委员会作用,加强对敬老院工作的监督管理。在保障五保老人衣、食、住、行、医最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组织和领导五保老人开展一些棋类、书画类、文艺类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真正让老人们在敬老院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二)发展院办经济以副补院,能解决多大困难解决多大困难。充分利用敬老院现有的耕地菜地,种植玉米、土豆、蔬菜等农田作物;扶持敬老院开展投资小、无风险、见效快、技术难度低、易于掌握的家畜家禽饲养,如:养殖肉猪、鸡、奶牛等,努力提高院办经济收入,补贴院民生活。

(三)完善生产生活必备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各级部门要加大对敬老院运行的投入力度。更换两处敬老院部分陈旧设备,添置的新院民生活必备物品。供养人员达到60人以上应该单独设置卫生室,配备简要的医疗保健器械、餐厅配备必要的日常用具消毒设备,厨房活面机、馒头机、蒸车等设备,以便更好的为五保老人提供服务。

(四)加大敬老院新建扩建力度,努力提高集中供养比例。目前我县两处农村敬老院最大收住能力只有140人,集中供养比例低,还需要加大扩建和新建力度。新建多伦县大河口乡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可行性调研报告、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争取早动工、早使用。

(五)争取上级资金支持,解决现有敬老院建设工程尾欠资金和设备更新问题。我县两处农村敬老院尾欠工程款30.6万元,设备更新需要资金18万元,需要上级帮助解决,以保障我县农村敬老院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县五保对象提供更加方便、优质、安全的服务,使我县五保供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县农村敬老院建设情况调研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县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报告 篇6

局的安排,6月16日到7月10日,我们对全县110个行政村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方法

为了搞好这次全县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工作,县政府召开各乡镇长和地震应急负责人参加的专门会议,安排部署这项工作。要求各乡镇要有专人负责,成立3—5人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情况调查领导小组。县科技局地震办10人,分3个调查小组逐乡镇开展工作。调查方法是县调查组和各乡镇调查人员分组,进村入户现场调查,所调查村子,做到每户必进。调查的内容包括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窑洞等结构类型房屋的间数、面积,所居住的人数、建设年代、抗震设防的措施及房屋现状等。

二、调查情况及分析

(一)房屋的结构类型

我们对调查的110个行政村,以村为单位,并对各种类型结构房屋的间数进行了统计(见表一)。

从表一统计的的调查情况看,县这次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共涉及48129户,总计调查各类房屋23.86万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9.41万间,占39.4%,砖木结构房屋78958间,占33.1%,土木结构房屋48935间,占20.5%,土坯房12148间,占5.1%,土窑洞4487孔,占1.9%。

表一:各种类型结构房屋的间数统计表

房屋结构砖混房砖木房土木房土坯房土窑洞合计

间数(间)******

户数(户)17904***48234248129

占%39.433.120.55.11.9

备注砖混和砖木结构的房屋有2层以上的共计25603间

砖混和砖木结构的房屋有2层及2层以上的共计2.56万间。其中砖混结构房屋23625间,占砖混结构房屋的比例达25.1%。从以上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全县农村民居以砖混和砖木结构房屋为主。

(二)、房屋的建设年代

1.砖混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农村民居中砖混结构房屋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二)。全县砖混结构房屋共计调查9.41万间,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544间,占0.6%,八十年代建设的4060间,占4.3%,九十年代建设的14603间,占15.5%,至建设的37072间,占39.4%,以后建设的37788间,占40.2%。

表二:砖混结(来源:好范文 http:///)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7237788

占%0.64.315.539.440.2通过我们分析认为:砖混结构房屋始建于八十年代、建筑兴盛于九十年代,持续高速发展于以后,成为我县农村民居的主要结构类型。

2.砖木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农村民居中的砖木结构类型房屋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三)。全县砖木结构房屋共计调查78958间,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2384间,占3.0%,八十年代建设的19892间,占25.2%,九十年代建设的37922间,占48.0%,至建设的13143间,占16.6%,以后建设的5617间,占7.1%。

表三:砖木结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31435617

占%3.025.248.016.67.1从表三可以看出:全县砖木结构房屋在九十年代是建设的高峰期,以后还有一定数量的建设。

3.土木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土木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见表四)。全县土木结构房屋共计调查48935间,在全县所调查的农村民居中占20.5%,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29431间,占60.1%,八十年代13775间,占28.1%,九十年代5008间,占10.2%。

表四:土木结构房屋建设年代统计表

建筑年代80年以前80年代90年代-以后

间数(间)29431***62

5占%60.128.110.21.40.2从

表四可以看出:土木结构的房屋主要建设于八十年代及八十年代以前,从九十年代就退出了我县农村民居的历史舞台。

4.土坯结构房屋

我们对全县土坯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建设年代进行了统计,全县土坯结构房屋共计调查12148间,在全县所调查的农村民居中占5.1%,其中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8953间,占73.7%,八十年代以后建设的3195间,占26.3%。

5、土窑洞

八十年代以前建设的土窑洞还有4487孔,占全县所调查农村民居的1.9%。

(三)、抗震措施

全县所有调查的各类结构的房屋建设时都采取了地基夯实的抗震措施。另外,我们对全县砖混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按抗震措施的采用情况进行了统计(见表五)。全县所调查的砖混结构房屋有底圈梁的有35766间,占38.0%,有构造柱的4226间,占4.5%,采取强体拉接筋措施的14176间,占15.1%,有顶圈梁的10643间,占11.3%,采取楼顶现浇措施的5707间,占6.1%。

表五:砖混结构类型房屋抗震措施统计表

抗震措施底圈梁构造柱强体拉接筋顶圈梁楼顶现浇

间数(间)35766422614***7

占%38.04.515.111.36.1从表五可以看出:全县农村民居建设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采取打底圈梁措施的比例较高,达38.0%,但有构造柱的仅占4.5%,有顶圈梁的占11.3%,楼顶现浇仅占6.1%,比例都很低。说明群众有一定的抗震设防意识,但抗震设防意识不强。通过我们调查,南中部灌区民居抗震措施在底圈梁、构造柱、墙体拉接筋、顶圈梁方面都大大高于北部旱塬区,反映了我县北部与南部的社会经济差异。

(四)、房屋的现状

我们对全县各种结构类型的农村民居的完好现状进行了统计(见表六)。全县砖混结构房屋完好的90132间,完好率为95.8%,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3944间,占4.2%;砖木结构房屋完好的73486间,占全县砖木结构房屋78958间的93.1%,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5742间,占6.9%;土木结构房屋完好的30927间,占全县土木结构房屋48935间的63.2%,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18008间,占36.8%。土坯结构房屋完好的5299间,占全县土坯结构房屋12148间的43.6%,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6849间,占56.4%;土窑洞完好的2870孔,占全县土窑洞4487孔的64%,有开裂、腐蚀、歪闪、变形、不均匀沉降的1617孔,占36%。

表六:各类房屋结构现状统计表

房屋类型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土木结构土坯房土窑洞

结构完好(间)90***2752992870

占%95.893.163.243.664.0

其他39445472***17

三、建议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再次以血的教训警示我们,农村民居是防震减灾的薄弱区,是地震灾害的重灾区。4月24日,我省石泉4.7级地震小震成灾,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充分反映了我省农村民居抗震能力低的问题。在目前世界地震预报不过关的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抗震设防措施,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最有效选择。结合这次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调查的情况,我们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领导,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

首先是各级政府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问题,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提高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高度来狠抓落实。其次,要把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考核指标体系,与新农村建设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验收。第三,在工作部署上,要调动建设、土地、科技、民政等部门及乡镇政府的力量,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服务和管理,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局面。

(二)、开展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管理工作。

这次调查的情况说明我县农村民居采取了一定的抗震设防措施,但农民群众的抗震设防意识并不强,多数群众不知道我县处在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存在着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危险,抱着侥幸的心理。因此,一定要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经赋予了县人民政府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的权利,县政府应该依法开展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

(三)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必须抓住农村民居抗震设计图纸这个中心环节。

建设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农村民居包括选址、抗震设计、抗震施工、抗震材料的选择四个环节,其中抗震设计是中心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的中心。调查中我们也了解到广大农民群众都迫切需要适合当地户型结构的、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设计图纸。省建设厅也设计和公布了一批农村民居图集,但户型结构不符合我县当地群众的建筑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实际推广中不被群众所接受。我们也和城建等有关部门就此问题进行过沟通,一是设计部门认为设计农村民居麻烦,而且不赚钱;二是他们也没有这项专项费用来搞设计。从而使农村民居抗震设计成为难点和关键点。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7

1基本情况

围绕规范村级财务管理, 许多县市都在积极探索和建立管理农村财务的新机制、新政策, 使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例如2008年, 福建省南安市就实行了《南安市农村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推行了农村集体财务计算机网络监管工作, 采用世纪之村“三资”监管平台, 统一了财务、票据、账户等管理;全市乡村的财务都纳入了计算机网络监管, 实现了实时监控、远程操控, 使得乡村每一笔钱的出处都可以查询得到, 较好地推动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南安市推行的是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 聘用代理会计加大对集体各项开支的审核力度, 从源头上解决了乱开滥支的现象, 确保全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财务管理不到位

许多农村县市在推行了改革制度之后, 虽然加强了财务管理, 但是, 在集体资金的管理上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有些乡村资金长时间直流帐外, 规避财务管理。 (2) 现金库存过大, 与现金库存金额管理规定不符。 (3) 有的乡村做假账, 虚报金额。 (4) 有些乡村财务报销凭证不规范, 手续不齐全, 甚至还存在打白条的情况。 (5) 对于财务的公开公正度不高、不规范, 有些乡村半年, 甚至一年才公开一次或者两次。

2.2 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不到位

有的地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 对于台账的管理不完善、不全面。很多乡村对管理工作还停留在摸索阶段;有的乡村还没有完成资产、资源的登记工作;有的乡镇对于资产、资源的管理、使用等方面也没用严格的操作手段;有的集体对于资产的处理也未经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代表大会的审核通过, 只是领导拍板决定了。诸如此类的现象都表明了对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需要改善。

2.3 合同不规范, 使得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有些村存在书面合同少、合同不规范、合同当中关键条件隐晦、条款不明以及权利义务不平等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的现象。当然也存在着村干部违规操作, 擅自更改集体决定, 延长合同期限的问题。

3 对策

为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妥善实施, 维护农民群众和管理干部的合法权益, 应当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

3.1 开展代理会计绩效考核制度

应该积极推行代理会计绩效考核制度, 完善代理会计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可以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相关业务人员予以绩效奖励, 而对工作不认真、违章办事的相关业务人员予以撤换, 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诉讼追究其法律责任。代理会计还需要充分发挥事前、事中、事后的财务监督作用, 做到将一切有可能产生的关于“三资”管理的问题解决在萌芽时期, 这样就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同时, 还需要加强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确保人员能够敬岗爱业、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

3.2 加强审计监督

对于村级财务账簿的审计, 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关部门领导要认真选取进行村级财务审计的人员, 要求无贪污之心, 认真工作。在进行财务审计, 特别是对集体资产要实行专项审计, 要依照国家的相关规定, 对其资产的运营状况进行检查, 看看是否有违法乱纪、侵占资金、铺张浪费等行为, 如发现有此行为, 轻者责令如数退还并赔偿相应损失, 重者将交给国家相关部门进行责任追究, 涉嫌犯罪的, 将移交司法机关进行刑事处分。当然, 对于审计的结果要有全面具体的报告书予以公示。

3.3 强化督查力度

要组织相关检查人员采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暗访的形式, 重点查处党员干部是否存在贪污、私自挪用、私分财产以及严重违反法律法规, 造成乡村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同时, 要对检查出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要让党员干部对照问题, 逐一整改, 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而且, 要实行党员干部考核机制, 结合明察和暗访的结果, 对每个党员干部进行考评, 将考评结果以数据的形式公布在布告栏中, 让所有农民群众了解, 这样更能进一步促进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督查。

3.4 落实责任追究

积极查处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行为, 有针对性的就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及在检查中发现的玩忽职守、贪污、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严肃处理, 基于责任追究, 不可以只是口头批评或者口头警告, 那样的话起不到一点威慑作用, 很多的违法行为还是会“卷土重来”。

3.5 完善制度体系建设

可以根据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围绕着人、事、钱三点进行, 用制度管理好人, 用人管理好事和钱。当然, 在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之前, 必须做到财产公开透明化, 人员正直廉洁化,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制度体系建设的贯彻执行。

4 结语

通过本文, 了解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明确“三资”管理在对农村起到好的作用的同时,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在于相关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 个别没有做到洁身自好。所以, 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党员干部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实时监督, 相信以后,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能够更加地成功。

摘要:当代社会对农村集体的“三资” (资产、资金、资源) 监管的意识越来越强, 有关“三资”的问题也暴露得越来越多, 怎么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找到监管的有效途径, 就成为了人们的思考问题。由此, 从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有效的途径三方面着手,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8

按照年初县政协制定的2009年工作要点的安排,为了加快我县农村沼气建设发展步伐,县政协组织县农牧局新能源办、部分市县政协委员、部分乡镇联络组长及政协办有关人员,于2009年7月至8月间,深入乡村,就我县农村沼气建设情况进行调研,8月26日县政协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县农牧局关于农村沼气建设情况工作汇报和参加调研的委员们的意见,调研组根据调研的情况,起草了调研报告,经县政协主席会议、县政协常委会议研究,修改整理后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村沼气池建设现状

我县非常重视以沼气池建设为核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3年以来,我县连续6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沼气建设作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民心工程之一。县农牧局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在技术和项目上的支持,推动我县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积极培养沼气示范户,组织农民学习和观摩,激发了广大农户建池积极性;强化施工队伍建设,培训农民技术员198名,组建了52支沼气池专业施工队,施工质量得到了保证;逐步建立和完善村级沼气物业服务体系,建立沼气物业服务站17个。

全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全县共建17立方米以上户用大中型沼气池2万多个,涉及全县20个乡镇、270多个行政村,有力地促进了我县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我县连续被评为省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先进单位。在2003年全市沼气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县作了典型发言,省电视台也曾做过专题采访和报道。在2007年省组织的沼气建设大比武活动中因成绩优异,省新能源办奖励我县新能源服务面包车一辆(保定市只奖了3辆)。

二、发展农村沼气的必要性

沼气作为绿色能源,对农村生产生活是一项重大变革。沼气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重要途径。第一,节约能源,减轻经济压力。据了解,一户四口之家建一个12立方米的沼气池(我县因地制宜,所建沼气池一般是17立方米),如果管理得当,原料充足,所产沼气可解决常年的做饭、烧水和照明用能。

第二,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沼气池对人畜粪便密闭发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阻断了疾病传染源,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带动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文明的进步。

第三,保护生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农村发展沼气,减少了秸杆焚烧和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沼液沼渣作为良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土壤的破坏,能够促进“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作物)”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建立农业循环发展的经济模式,具有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县的沼气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和群众对沼气建设的意义了解不深,缺乏建池积极性。在乡村调研时,罗庄乡的南罗庄村支书,对相关的惠民政策和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了解后,当即表示要争取列入项目村,大力发展沼气。由此可见,沼气建设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二是有些农户有等、靠、要的思想。国家给扶持就建,不给就不愿建,给少了也不愿建,没有认识到沼气建设关系到自己的卫生环境、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提高。三是部分农户对沼气的认识仅限于解决点灯做饭,而对沼液、沼渣的使用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的综合效益缺乏认识。

(二)建设经费不充足。推广农村沼气发展,资金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是农户方面。随着建材和人工工资的上涨,每建一个17立方米(因我县处北方地区,经测算,建17立方米的大池比较适宜)的沼气池并完成改厨、改厕、改圈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在平原地区需要资金3500元左右,在山区则需4000元左右。国家对沼气项目的补助标准因项目不同从800元到1200元不等,其中大部分还是炉具等物品,只有少量现金,资金的大头要由农户自筹,直接影响群众的建池积极性。因此,在我县出现平原经济状况好的地方建池多,山区经济水平差的地方建池少的情况。二是农业主管部门方面。国家补贴的沼气建设项目款直接对应到农户,县农业主管部门因缺乏配套资金,办公经费紧张,在沼气建设的宣传、推动和后续服务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沼气建设的实施,完全依赖中央投资,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投资主体过于单一,往往是项目终结,建设推广也告结束。

(三)客观条件受限制。一是近几年农村许多家庭不再搞家庭养殖,沼气原料不能自给;二是由于绝大多数农村男劳力进城务工,留守的老、幼、妇没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管理沼气。我县的沼气池建设有两个建池高峰,一是春天年后男的尚未外出,一是秋天以后打工的回来,直接反映了这个问题。经调查,许多留守的妇女觉得备料出料太麻烦,不如用煤气、电来得省事,因此积极性不高。我县大洋乡的中长店村和长古城乡大洋店村对全村的建池户从购买建池材料、与施工队议价到日常管理修护、沼液沼渣的处理都进行了集中统一管理,减轻了农户在经济上和体力上的负担,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四)建设模式较单一。我县的沼气池建设主要集中在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项目上,而学校、宾馆、医院、商店等人群密集的地方,尤其是各种大中型养殖基地沼气建设滞后,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缓慢。目前我县的养殖业发展势头良好,共发展规模饲养场919个,其中存栏60头以上的猪场32个,70只以上的羊场73个,500只以上的鸡场615个,奶牛场(户)56个,这些养殖场多数集中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污水粪便直接排放,严重污染了农田、水源,破坏了周边环境。许多养殖场周围的土壤出现了富肥现象,严重影响了土壤的再生能力。我县在沼气产业化开发上作了一些积极探索,如汉唐牧业有限公司正在筹建一个投资400万元的沼气发电项目;齐家佐乡葛公村正在筹划将养殖、种桃、种菜、沼气建设有机结合,形成生态产业链。这都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扶持。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农村沼气池的数量不断增加,而服务人员却非常有限,导致沼气建设的后续服务严重滞后。沼气池出现不产气、漏水、漏液等现象后,农户个人不会维修,请专业人员维修麻烦,维修成本也较高,后来就干脆弃之不用了。比如罗庄乡的坡上村,建池时间比较早,技术水平有限,建好的沼气池不能产气,引发了一些群众对沼气技术的不信任,也影响了周边村庄群众的建池热情。仁厚镇的北野羊村沼气发展早,规模大,大多数农户都有,因早几年的建池技术已落后,夏天沼气用不完,沼液外溢,味道难闻。目前已有更新的建池技术,可以防止沼液外溢,但需对技术人员进行再培训,相应又出现培训费用负担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首先要培树一批沼气池建设质量高、效益好、功能全、设施完善的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发放资料、组织学习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村干部要带头建沼气池,然后在村学校、村卫生室、小卖铺等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地方建沼气池,农户翻盖新房时连沼气池建设一步到位。要让农民充分了解到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国家扶持的优惠政策以及沼气的使用、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使农民自觉自愿地建上沼气池,正常持续地用好沼气池。通过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纵深发展。

(二)完善投入机制,拓展融资渠道。由于修建沼气池的同时要求完成“一建三改”(建

池、改厕、改圈、改厨),一次性投入较大,农户难以承担,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沼气发展的瓶颈。要突破这一瓶颈,须在充分发挥农民的投资主体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吸引社会投资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的沼气建设持续投入机制。一是充分抓住国家、省对农村沼气大力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步伐;二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引导广大农民增加对沼气建设的投入;三是把各种支农资金“捆绑”使用,把扶贫资金、农村改厕、沼气工程、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资金集中起来,统筹安排;四是县财政应设立相应的沼气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鼓励非项目村的农户建沼气池。

(三)统筹规划,综合推进。建议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一是以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为主,着力提高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水平。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以村为单位,统一购买原材料,联系施工队,并做好日常管护工作。二是适时推动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凡规模化养殖场和达到一定加工废水排放量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必须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实行达标排放。在一些住宅密集区、山区和农户小规模分散养殖而无力建池的地方,也可由乡镇或村级组织协调,将养殖户的污水、禽畜粪便通过管道装置集中起来,建设大中型沼气池,以减少污染。

(四)丰富建设模式,提高综合效益。只有显著的效益才是保证沼气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要跳出就沼气论沼气的传统思路,以建设生态家园的思路来定位沼气,引导发展沼气。沼液具有很强的杀虫效果,可谓“生态农药”。用沼液培育的水果、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议要把沼气建设与无公害食品的种植结合起来,培育我县名优无公害食品。积极推广沼气贮粮、水果保鲜、沼液浸种、喂猪、叶面喷施、沼渣种植食用菌、养鱼等综合利用技术,扩大沼气利用范围,使沼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建立用户档案,健全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是保证沼气技术在广大农村安全使用的重要条件,沼气池的后期维护工作解决不好将直接制约农村沼气技术的推广。建议由县、乡、村三级联动,成立农户沼气协会,培养专业化的沼气施工队伍和维修服务队伍,及时为建池农户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走出一条以服务促进沼气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要建立完整的沼气用户档案,及时详尽地了解沼气池的建设情况、用户的使用情况,分片管理。由协会牵头,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管理,彻底解决广大农户在建池、使用方面遇到的种种困难,为建池户提供全方位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待时机成熟可采用市场化运作,对服务的农户合理收取一定费用,保证沼气使用的良性发展。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9

xxx县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响应党和国家“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不断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所以,我们认真落实xxx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发〔XX〕36号和国发〔XX〕5号文件,做到建设现代农业,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我们对全乡x个村xxxx个村民作了深入调查。

我们的调查采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调查表、与个别在家务农的村民座谈和电话调查个别外出务工农民的基本情况等形式。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类型、就业方式、就业区域、就业工种、就业收入等作了详细的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并对增强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素质等方面询问了在家务农村民和外出务工农民的建议。现作简要分析如下:

一、被调查的**个村共有**人,其中劳动力**人(劳动力系指男16周岁至60周岁、女16周岁至55周岁的农村人员,下同)占总人口的**%。经过各种职业培训和参加过正规职业学校培训几乎没有。

二、劳动力在本乡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其中农业生产达**人,高居**%;从事专业养殖**人,仅占**%;从事农产品经营**人,占**%;从事专业农产品加工**人,仅占**%。

三、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省外就业共有**人,占总劳动力的**%。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人,占**%)、广东、福建(**人,占**%)、其他地区(**人,约占**%)等。

四、被调查劳动力的就业方式以“亲帮亲”、“邻帮邻”和自谋职业为主,有少量劳动力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就业。

五、被调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中外出务劳动力就业工程主要是制造、建筑业,采矿、其他服务业,另有少量人员就业工种不固定。xxx元至xxx元,有的低至月均工资xxx元,仅有少量劳动力月均工资可达近xxxx元。

综上分析,我们建议如下:

一、解决资金缺口,抓好培训技术关,为农民工撑起一片蔚蓝的天。我们在调查中得知,不少农民不是不想培训,而是担心培训费过高、技术不过硬等问题。鉴于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政府部门应从解决“三农”问题,切实贯彻党的“三农”政策的高度,投入资金,补充职业培训的资金缺口,并督促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把好培训质量关,真正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职业教育机构应拓展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培训时段,鼓励对青年农民进行长期培训的同时,加强对中年农民短期培训。青年农民,特别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不久的农民,应大力鼓励他们进行长期职业培训,学到今后工作的技能的职业培训。中年农民民,应提倡进行短期培训,诸如外出务工的必知法律法规,一般行业技能的培训。对于这批农民工,我们应重点加强建筑业的培训等等。

三、抓住地方经济特点,加强引导与培训,开拓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致富之路。比如,某村土地肥沃,宜大力发展种养业。但从以上调查分析来看,从事种养业的劳动力却很少,而且效益并不高。这就说明,我们的技术还很落后,还不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应加强引导与培训,从种植养殖入手,用先进技术培训种养能手,致富一个,带动一片。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送农技下乡”活动,不要把农业技术作为某些人谋利的手段,而应成为我们农民共同

占有的致富金钥匙,以此才能走出一条致富的小康大道。也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才能真见成效。

四、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农业投入,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从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农村已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偏少,同时青壮年劳动力比例偏低。在家务农村民多为老弱病残等农民,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缺乏先进的理念,以至于许多学生初中毕业,甚至初中尚未毕业就随父母外出打工,失去了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特别是失去了正规职业学校培训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就业技能等有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势必导致农民工素质越来越低,不能从事带有技术性的工作,使就业矛盾愈加突出。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快农村基本实施建设,给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以更多更好的优惠政策和资金。并在此基础上,不断转变农民的就业培训观念,给予必要的政策,鼓励农民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参加学以致用、用以致富的就业培训,并保证就业培训的时间和培训的质量,从而将传统的“亲帮亲”、“邻帮邻”就业方式转变为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成批输出。这不但能增强农民工素质,更能为农民工解决许多就业咨询、就业法律等相关问题,节约就业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确保农民工待遇的提高。

五、正确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完成真正意义上的“转移”(我们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解是:由农村人口变成非农人口,要在城镇定居下来,并且有就业场所,下岗、退休后应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县大力推进“兴工富县”的新时期,政府部门应广开门路,引进资金技术,开办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最大限度地吸收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真正转移。这才叫“离土不离乡,挣钱最荣光”!在吸纳农民工的政策上,政府应加大对企业的奖励,并鼓励农民工先培训后上岗,让企业与农村劳动力实现“双赢”。对于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政府也应组织相应部门专门引导。要从职业培训、就业渠道的拓展上下功夫,要真正地响应党的号召,帮助农民富起来,而不是把职业培训、拓展就业渠道作为我们培训机构、政府部门盈利的机会和手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说,我们的工作是求真务实的,我们是真正做到了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民!

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10

×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近期情况汇报

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

(××年月日)

下面,就我县近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展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继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农业增加

值增长速度达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元,各项经济指标都有了新的突破。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加强防旱抗旱,大搞劳务输出,稳步推进春季农业生产,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深入调研,广泛讨论,明确发展思路

为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思路更加切合全县发展实际,从去年秋季开始,县委、县政府就自下而上开展了农业生产调查研究。县级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分别深入联系乡镇,同乡村干部群众进行了座谈讨论,听取了他们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相继召开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研讨会议、四套班子联席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议,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初步提出了今年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思路,并召开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和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后,县上立即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了有关精神,讨论制定了贯彻实施意见,并结合上级精神对原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进一步讨论修改和完善,并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进行了进一步安排部署。之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全县个乡镇进行了现场办公,对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市、县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春耕备耕生产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落实。各乡镇也层层召开会议,针对各自实际,讨论确定发展目标,研究制定落实措施,全面安排部署了各项工作。通过多层面的讨论研究,进一步理清了全县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工作重点。

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县级着力抓好“三化”,即:推进县域经济的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进程;乡镇全力抓好“三个提升”、突破“四个层面”,即:提升乡镇企业规模和效益、提升畜牧业比重、提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效能,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上求突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求突破、原创:大力发展劳务输出上求突破、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上求突破;村级重点抓好四件大事,即:修路植树、种草养畜、劳务输出、科技推广。

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净增元。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⒈全力提升产业化水平。坚持以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化经营,强化龙头、提升基地,拓展市场,创新机制,提高效益。一是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完成万吨中药材加工、滨河集团“大成”白酒工艺技术研发及规模生产、文教纸制品厂吨防近视纸生产、吨方便面生产项目,力争开工建设万吨菊芋加工、万吨高烹油生产、林河果汁公司万吨浓缩果汁扩建、吨洋芋全粉加工项目。同时,认真抓好全省乡洽会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二是提升基地水平。开展万亩无公害大蒜、万亩无公害中药材、万亩无公害啤酒大麦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生产。重点推广种植、养殖新品种个以上,建立农业科技示范点个以上,推广农业新机械种,提高科技水平。大力发展蔬菜、油菜、洋芋、花卉制种,用到年时间,把制种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三是不断规范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支部+协会”、“公司+协会”、“公司+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户参股发展龙头企业等多种利益联结形式,着力健全体系、完善章程、拓展市场、规范行为、发挥功能,使之成为连接市场、龙头与千家万户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入会农户达到户以上,占总农户的比重达到以上。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环境,提高龙头企业反哺农业的能力,努力实现农民群众、龙头企业与地方财政“三赢”。

⒉加大劳务输出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促使农民陈旧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得到进一步改变,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种务工光荣、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县农科教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开展与用工单位的“订单培训”和与沿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联合培训”,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大力培养劳务能人,确定一批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的打工者到经济发达地区经风雨,见世面,增长组织才能和领导才干,使其成长为劳务经济的带头人。在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建立驻外办事机构,派驻常驻代表,做好当地劳务信息的搜集、反馈,协助用工单位加强务工人员日常管理,并协调解决好拖欠工资、无故解雇工人、因公负伤等劳资矛盾。在外出党员较为集中的工地或地区成立临时党支部,领导

和团结民工诚实劳动,互相帮助,遵纪守法,维护民工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县直单位联系帮扶劳务输出制度,每个县直单位联系个村,联系建立个劳务输出基地,帮助输出劳务人次以上,拓展基地,扩大规模。完善县级劳务输出协调领导机构、乡镇劳务协会、村劳务公司、组劳务信息员四级劳务输出组织体系,大力引导和培育民办职业介绍所,切实做好信息发布和组织人员的工作。建立劳务输出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全县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实行分级负责抓劳务的机制,县一级重点抓好对农民技术工人的培训,乡镇一级抓好劳务输出基地建设,村一级重点抓好外出务工人员在家的服务工作。邀请外地用工单位召开次劳务招聘会,组织次较大规模的劳务回访活动,宣传××劳务品牌,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同时,把劳务输出工作纳入乡镇、部门、单位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严格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劳务输出工作取得实效。力争全年输出劳务万人次,收入亿元。

⒊做强草畜产业。全力推进百万头只牛羊和百万只绿鸟鸡生产基地“双百”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新模式,促进畜牧业走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子。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干部、单位帮扶机制,鼓励干部、单位与农户结对子,进行长期指导帮扶。实行畜牧技术人员包村包点责任制,为养殖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指导和服务。进一步完善“投母还羔”、“投母还犊”等投入方式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优质畜种的引进投放速度。充分挖掘退耕还林优势,加大优质苜蓿种植面积和林区内畜禽养殖力度。加强示范引导,建立养殖示范点个,建立示范小区个,扶持发展养殖规模示范户户以上,重点抓好南丰炒面庄奶牛养殖、三堡种羊繁育、六坝仔猪繁育、丰乐绿鸟鸡基地四个养殖示范点建设。继续运用“五良”配套技术,推广“繁育-育肥-出栏”的高效生产模式,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强化动物免疫检疫,保证运输、屠宰、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的检疫率达到,确保生产安全。全年新发展养殖专业村个,新增规模养殖户户,使全县牛、猪、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万头、万只、万只和万只,分别增长、、和。

⒋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完成日协农业节水灌溉、瓦房城和双树寺水库地震破坏修复、节水灌溉示范、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童子坝河流域水土保持和小型农水工程等个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借鉴外地经验,完成以工代赈易地搬迁项目。完成三北四期防护林亩,治沙造林亩,封沙封滩育林万亩,西山绿化亩,义务植树万株,四旁植树万株,及-××年退耕还林补植任务,使生态环境有较大改善。加强县乡道路建设,按照“”工程要求,今年完成乡村公路建设条公里。进一步加快小城镇与小康住宅建设速度,建设小康住宅示范点个,新建小康住宅户。加大项目争引力度,争取将大堵麻灌区列入国家大型灌区改造项目。

⒌加强农民培训。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全力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县农科教培训中心作用,集中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期;依托各科技示范点,组织开展各类观摩学习活动,把科技培训的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实用技术光盘进万家”活动,为农民赠送实用技术光盘万张以上;充分发挥一线农业科技人员的指导作用,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现场培训,下派名农业专业干部驻点工作。力争年内培训农民万人次以上。通过强化培训,使全县农民在种植养殖技术、诚信观念、思想道德、法律意识等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高。

⒍抓好扶贫开发。继续坚持领导挂点、机关挂村、干部包户的扶贫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强化扶贫工作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贫困村的帮扶。切实关心农村弱势群体,继续实行科级干部和党员富户结对帮扶贫困户制度,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提供支持;发动邻居、亲朋、好友伸出援助之手,互帮互济,为贫困户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开展多种形式的慰问活动,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二、全民动员、全力以赴,切实做好以防旱抗旱为主的春季农业生产

⒈切实抓好防旱抗旱。去年入冬以来,全县气温偏高,降水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比多年同期减少,是有气象记载以来冬、春降水量最少的一年。面对严峻的旱情,全县各级党政组织把防旱抗旱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确保了社会稳定和春耕备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是广泛调查,准确掌握旱情。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赴各水库和河流查看水情,了解水库蓄水情况。从农业技术部门抽调农业科技人员组成旱情调查小组,在个乡镇设立土壤水分监测点个,准确测量了土壤含水情况,并分析预测了旱情对全县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各乡镇也对受旱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措施。

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抗大旱和长期抗旱的思想。组织召开灌区委员会场次,及时向群众通报了旱情及水情形势。在县电视台和××政务信息网上开设了专栏,每天发布水情信息。各乡镇和村召开村、组干部和群众大会多场次,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动员。农口相关部门印发各类宣传材料万多份,从抗旱措施和技术方面进行了引导。

三是周密安排部署。加强灌溉管理,狠抓计划用水,结合中长期天气预报,认真分析水情,科学制定了水库控制运用计划和灌区轮廓配水计划。严格灌水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死比例、硬轮期、保重点、不调剂”的灌溉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了量水设施。建立了旱情信息互报制度,农业、水利、气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及水库蓄水情况,适时指导群众抗旱防旱。原创:水务局对灌区所属村下派驻点干部,帮助群众工作,同时,与各灌区签订灌溉管理工作责任书。按照早计划、早安排、早建成、早使用的要求,对今年计划完成的各项水利工程进行了重新安排,目前正在利用春耕前的有利时机加紧拉石备料,力争在夏灌一、二轮灌溉中有的工程投入运行,发挥节水抗旱效益。抓好常规抗旱措施的落实,组织群众维修渠道条、公里,清淤立方米,维修养护水利设施台(件),维修高效节水工程项,整地保墒万亩。全县连续两次召开抗旱备耕工作会议,从县直部门抽调机关干部名,分赴各乡镇宣传旱情和防旱技术,落实抗旱措施,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利用近期连续几次降水过程,抢墒播种。

四是发动群众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群众扩大中药材、洋芋、优质饲草等低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目前已落实总播面积万亩,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万亩,大麦万亩,洋芋万亩,饲草万亩、大蒜万亩。

⒉积极调运储备春耕物资。目前已调运储备各类农作物种子万吨,占全县农作物种子需求量的,其中:优质大麦种子吨,加工型洋芋种子吨,优质玉米种子吨,优质油菜种子吨,优质饲草种子吨,优质中药材种苗吨。储备化肥万标吨,其中氮肥万标吨,磷肥万标吨,复合肥万标吨,占总需求量的;积送农家肥万立方米。农资、供销等部门调运农药吨,占需求量的,农膜吨,占总需求量的;农机部门检修农业机械台件,完成率达。金融部门发放春耕备耕贷款万元,占计划万元的。

⒊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农资市场秩序。成立了由县工商、质监、物价、农业、公安等部门组成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进行了专项整治。止目前,共出动车辆台(次),执法人员人(次),查获倒买柴油案件起,案值多元,罚款元。查获—油菜种子公斤,案值多元,取缔无照经营农药的户。通过整治,进一步净化和规范了农资市场,确保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

⒋加大农业项目建设力度。组织各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了中央一号文件,对国家的支农政策和投资导向进行了深入分析,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干部“依靠项目促进农村发展”的意识。超前谋划,积极行动,论证和筛选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农业发展项目,编制了可研报告。实行了重点建设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对个农业和农村重点建设项目,分别确定了责任单位和联系领导,制定了项目建设目标,细化了建设任务,并坚持一月一调研,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观摩,全年一总评管理制度,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⒌狠抓劳务输出工作。加强宣传,利用春节前民工返乡之际,组织召开务工人员座谈会多场次,认真听取了务工人员的意见建议,并请一些劳务能人进行了经验交流,着力解决群众的思想顾虑,坚定了大搞劳务输出的信心。在××电视台、《三农资讯》、政府信息网站设立劳务输出固定专栏,在各乡村采取悬挂横幅、刷写墙体标语、印发宣传材料、开办黑板报和墙报等多种形式,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加大帮扶力度,积极推行部门联系帮扶劳务输出制度,各部门都根据制度要求,确定了名领导专门负责联系村劳务输出的宣传发动和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已确定联系帮扶对象个,联系组织输出劳务多人次。加强劳务培训,在县农科教培训中心举办裁剪缝纫培训班期,培训人;举办家政服务班期,培训人。为进一步探索劳务培训的新途径,近期,县上又组成考察团,赴广州、厦门、青岛等地进行了考察,与沿海职业技术学院联系开展在本县进行基本知识学习、赴职业技术学院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异地就业的“联合培训”,已签订意向协议份。各乡镇也组织人员,到各固定劳务基地,慰问务工人员,了解务工信息,进一步加强协调沟通,巩固合作关系。止目前,全县已输出劳力万人次,其中有组织、成规模输出万人次,能人带动、自谋输出万人次,就地转移多人次,创收万元。

⒍广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结合“科普之冬(春)”活动的开展,县上从涉农部门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宣讲组,分赴全县个乡镇、多个村,集中对乡镇、村、组干部、劳务输出人员、农村党员、青年科技带头人、种植养殖专业户、致富能人及其他劳动力进行了农业新技术、农作物新品种、标准化生产、卫生防疫知识等多个方面实用技能的培训。培训中对文化层次不同的人进行因人而宜的宣讲,初、高中文化程度及种养大户等重点讲技术要点、农产品的销售与国内外市场的衔接关系、农产品的产量与品质等;对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重点利用《高效种植养殖实用技术》系列电教片、现场示范等形式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此次培训共播放科教片部、场,宣讲相关知识项,参训多人,其中乡村组三级干部参训余人,青年科技带头人参训多人,其他参训多人。发放科技教材多本,科技“明白纸”万多份。

⒎积极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春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强化措施,认真安排动物春防工作。止目前,已调入牛、羊、猪型口蹄疫苗万毫升,亚洲型牛羊口蹄疫苗万毫升,禽流感疫苗万毫升及常规疫苗多万头份,并全部发放到了乡镇。目前,已完成疫苗注射以上。

⒏加大为农服务力度。实行县级领导联点、科级干部驻村、部门包村包户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乡镇个,帮扶村个,帮扶部门个,结对帮扶困难户户。在农口部门实施了每个单位联系一个示范村、每个领导联系一个示范项目、每个干部抓好一个示范点、每个科技人员抓好一个科技点、每个党员帮扶一个党员科技示范户的“五个一”示范工程,已落实科技示范点个,调运良种万公斤。积极为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帮扶户捐助资金万元,捐助化肥吨,捐助种子公斤,捐助面粉袋。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我县的春耕备耕生产工作由于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动手早、行动快,农业生产开局良好,进展顺利。但由于我县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繁,当前春耕备耕生产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旱象严重,资金短缺,抗旱任务依然非常重。进入月中旬以来,虽然天气多次出现降水过程,但多为无效降水,最大降水量也仅毫米。截止月日全县河源来水量为秒立米,是去年同期来水量的。座中型水库蓄水万立米是去年同期蓄水的,旱象依然十分严重。今年以来,县上多方筹措资金万元,用于防旱抗旱,但根本无法满足目前防旱抗旱的需要,缺口资金达万元。

二是部分困难群众的“三缺”问题还比较严重。目前,由于去年重建任务大,进行了震后重建的群众基本用去了多年的积蓄,生产生活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那些贫困户,家底薄、信誉度低,历年农资贷款沉淀大,金融部门不敢投放贷款,缺口粮、缺种子、缺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据统计,目前,全县“三缺户”达到户,需用口粮万公斤、种子万公斤、化肥吨。

三是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影响农业投入。今春以来,各种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特别是化肥涨幅较大,据供销部门统计,原创:美国二铵每吨涨价元、云南三料每吨涨价元、尿素每吨涨价元、复合肥每吨涨价元,其他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假冒伪劣农资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受农资价格上涨和市场秩序的影响,农业投入减少,成本加大,全年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增收受阻。

四是乡级财政运行困难的问题突出。乡级财政多年来负债运行,困难重重。止去年底,乡级财政累计赤字达万元,负债万元。今年全面取消农业税以后,年转移支付资金比原农业税及其附加费少万元,乡级更加困难,将直接影响对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上一篇:置业顾问的工作职责下一篇:(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古诗《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