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中国武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论文(精选12篇)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体系,在满足社会大众精神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资源,自1988年全国武术经济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武术经济”的概念后,人们开始关注其经济价值,使之产业化,与市场经济接轨。在不断地摸索中,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不少问题,我们应抓住各种机遇积极推动中国武术运动的产业化运作,构建合理的武术产业格局。
一、制约中国武术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1.1武术市场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体育产业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产业之一,目前还处于过渡转型时期。武术作为其中起步较晚的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产业规模、结构上、在社会化、产业化的程度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其经济氛围差,基础薄弱,武术产业空间狭小,市场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武术整体运作规模小,器械、服装、设备生产业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现代高科技在武术产业尚未得到普遍的应用,科技含量较低,这些都制约着武术产业的发展。
1.2武术产业的发展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众所周知,武术具有独特的健身、防身、观赏功能,是技术性非常强的运动项目,她是以人为载体的无形资产,是东方文化的代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武术的实用性、艺术性及其文化性,没有充分认识其商品属性,忽视了武术运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功能,使之没能成为市场经济得主体,没有发挥其自身造血功能,未形成与武术运动发展相匹配的产业规模。
1.3武术市场法制不健全,经济管理及运行体制不完善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新旧体制运行所造成的摩擦和真空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紊乱使得体育市场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利用武术非法牟利,体育产业化发展得不到基本的法律保障。长时间以来,人们对武术品牌经济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比较肤浅,武术产业处于无规划、无组织、松散、无序的发展状态,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与经济结合,产业自身造血功能低下,不具备熟练驾驭市场的能力。
1.4武术产业受关注程度不够
首先,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推动产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我国政府对武术的发展给予的政策倾斜不够;其次,商家对武术产业的兴趣也不浓厚,不愿对其进行大规模投资;再次,媒体宣传的力度不够,国内高水平的武术比赛很少得到央视等权威媒体机构充分的重视,而来自于西方体育的足球、篮球、汽车拉力赛等却得到国内权威媒体机构过多的青睐。这种宣传力度上的不足使人们普遍对武术的理解不够甚至产生误解,对内不利于普及推广,对外直接影响武术的形象和国际传播。
二、推动我国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2.1更新观念,树立武术市场经济的思想
中国武术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在中国民间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武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必须转变思想,大力挖掘武术的群体健身价值以及相关文化娱乐价值,更新中国武术产业发展的观念。虽然武术是我国的国粹,但很多时候在经营管理方面我们要虚心学习世界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熟悉国际环境和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在遵循我国武术产业的发展规律及规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出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确保我国武术市场稳定发展的对策措施,不断创新,使中国武术以新的面貌树立在世界之林。
2.2完善武术产业发展的法律规范体系,使武术产业的管理及运行规范化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决定了市场经济环境下谋求发展的体育产业必须有法制的规范和保障。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只有健全体育产业发展的法律体系才能使体育产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对于武术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管理与训练体制是促进武术运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合理的武术运动管理体制、训练体制、运动员选拔体制和竞赛体制能保证我国武术产业发展的武术资源能够被有效、合理地利用。此外,我们还应借鉴国外先进的体育产业管理及运行模式,如:武术经营可以借鉴足球俱乐部的.营运模式、跆拳道的经营和传播模式,经营各种武术健身娱乐中心、俱乐部等,使我国的武术产业向国际化标准靠拢。
2.3加强政策扶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武术走社会化、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政府职能部门应顺应时代发展,全面部署整合我国武术的发展战略,为武术的发展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提供市场的发展方向,宏观上加强对武术文化资源的开发、推广及保护性工作,并且在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为武术产业化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同时,加强与媒体的合作,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地、多方位宣传武术,促进武术的推广与普及,并扩大其影响力,形成武术新闻舆论热点,引导消费,制造出新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武术消费群体。
三、结束语
1 沧州武术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整体产业链的节能减排做的不够
在沧州地区,武术旅游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交通业、住宿餐饮行业、通讯行业等等,这些行业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大气层造成破坏,从而导致全球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不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要发展沧州的武术旅游业,就需要从整个产业链入手,做好节能减排工作。
1.2 沧州武术旅游业缺乏有效的动力机制
在发展沧州地区的武术旅游业过程中,不少人将眼光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上,将获取经济利益作为旅游业的主要发展目标,没有意识到对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没有对当地武术旅游业的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没有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规划制度,盲目开发导致很多资源被浪费。而且很多相关旅游产品达不到低碳标准,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沧州武术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1.3 社会对低碳旅游的了解不够全面深入
要将低碳经济理念变为现实就需要全社会人民的一起努力,在低碳经济时代,沧州的武术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转型为低碳旅游,而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做的是转变游客的观念。很多游客认为旅游应该是随心所欲的,而低碳旅游则需要游客做到节约、环保和自律,这让不少游客觉得受到了约束。还有些当地政府与旅游业开发者希望通过武术旅游业来提高当地的GDP,忽略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2 促进低碳经济下沧州武术旅游业更好发展的对策
2.1 树立低碳经济的环保理念
第一,沧州的旅游业应抛弃工业时代的盲目开发方式,将低碳经济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第二,国家应将低碳经济理念传达到每一个人的心里,让人们树立起科学的环保意识。当人们来到沧州欣赏武术节时,能够适当的约束自己,保护好当地的环境和资源。国家还可以将沧州的武术旅游业作为低碳旅游的示范区,加大宣传力度,让全民积极参与到环保当中,促进沧州武术旅游业顺利完成转型。
2.2 充分发挥国家的作用
国家应积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促进沧州的武术旅游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国家应为沧州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武术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在节约能源的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其次,国家还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制度来为沧州的武术旅游业提供保障,合理安排当地旅游业的各项工作,对旅游资源进行循环利用,避免造成浪费。第三,国家还应为沧州的武术旅游业提供资金支持,只要当地的武术旅游业以及相关产业能符合规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就可以提供适当的资金来推动当地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2.3 建立完善的绿色运营模式
在沧州地区,可以为游客提供自行车、电动车等等来鼓励游客选择这些无碳的方式进行观光,武术旅游业本身应避免进行攀比和浪费,为游客提供的服务功能应以节约、便利和舒适为主,将低碳旅游作为当地武术旅游业的标签。沧州还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碳的消耗量,使整个旅游产业链能够实现循环发展。
2.4 培养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沧州的武术旅游业在转型为低碳旅游的过程中,越来越需要专业的管理人员,要提高当地武术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因此,在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中,要想培养出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就需要对专业进行优化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社会多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沧州也应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来对武术旅游业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实施,让武术旅游业真正成为低碳旅游产业。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我国具有国家特色的旅游业之一,沧州的武术旅游业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保护。国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将沧州武术旅游业建设为低碳旅游产业,积极吸收国外优质低碳旅游业的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武术旅游业中去,并针对沧州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办法和发展模式,推动沧州的武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勇.我国武术旅游资源深度开发路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2).
2015中国汽车论坛将成为汽车领域最受关注的盛会。已经准备参加会议的国际嘉宾包括世界汽车组织主席、秘书长,各国汽车协会负责人,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交通领域高级官员,国际著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的高管,国际著名咨询研究机构的知名专家学者等;国内嘉宾包括国家工信部及其相关部委的官员、中国主要整车与零部件集团负责人,汽车相关行业企业的高管,科研院所、学校专家和学者、协会年会代表、相关行业或组织的代表等。预计会议总人数将达到千人规模,这将是2015年中国和全球汽车界的一次重要盛会,也是专门为社会各界及其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打造的一场思想盛宴。
当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成为经济新常态的重要特征。在新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重大挑战与机遇。本次论坛将深入探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思维、新机遇、新策略,展望未来中国和世界汽车产业的新趋势,探索汽车产业与社会和谐发展方向。论坛将邀请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发表演讲、对话或发布企业重要动态,所有参会代表都有机会与演讲嘉宾开展对话。论坛将涉及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各种精彩主题,进一步探讨汽车安全、环保、节能等焦点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全面涉及汽车和零部件企业最关心的实用话题,如转型升级下的汽车企业战略与产品布局、危机下的中国品牌出路、反垄断法与企业应对策略,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战略选择,汽车配套采购趋势与本土化发展机遇,自贸区与汽车市场发展机遇,城市限购与交通解决方案、互联网与汽车未来、车联网、智能汽车、汽车电商、汽车金融等各方面热点问题。
与前几届中国汽车论坛相比,2015中国汽车论坛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包括专题演讲、圆桌会议、高峰对话、闭门峰会等多种形式会议。为增强互动性和关键问题解读,大部分主题都设有演讲嘉宾与参会代表、记者的互动问答环节。为满足国内外著名机构发布最新动态要求,2015年中国汽车论坛特设新闻发布区,各著名企业与机构将发布当前的最新成果、动态与合作信息。
2015中国汽车论坛的召开得到了国内外各界全方位支持。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国家部委和相关机构对论坛的全面指导。感谢国际汽车组织(OICA)、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等全面支持和参与,感谢国内外各界朋友的全面参与和支持,感谢持续支持这一工作的所有媒体朋友们。
让我们共同期待“2015中国汽车论坛”的胜利召开!
《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立足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助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改善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轨推动、双向推动,合理引导学生进入职业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培养大工匠打下扎实基础,为个人发展、家庭脱贫提供支撑,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创造条件。
《意见》提出,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各地要根据地区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引导优质学校通过兼并、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等形式,整合资源,优化中职学校布局。要建立健全分类分专业的中职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完善中职学校办学标准,全面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到,中西部地区所有中职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标。
《意见》强调,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各地要围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族传统工艺等领域,遴选具有相对优势的高职院校,支持其提升基础办学条件,扩大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装备水平。
1、《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
正确
错误
2、《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
正确
错误
3、《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进一步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正确
错误
4、《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积极推进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
正确
错误
5、《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
正确
错误
6、《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正确
错误
7、王在全所长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国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己超过5000家,是国有表演团体的1/2。
正确
错误
8、《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制定融资性担保管理办法,修订《贷款通则》,修订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明确对小型企业的扶持政策。
正确
错误
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正确
错误10、2004年6月,在深圳交易所开通了中小企业板块,经有关部门批准,总股本5000万以下,流通股3000万股以下的成长性中小企业获得了上市融资机会。
正确
错误
11、《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定,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正确
错误
12、王在全所长指出,中国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须要靠自主创新技术和不断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来实现。
正确
错误
13、王在全所长指出,传统产业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又是新兴产业关联和带动的对象,一些传统产业插上高科技的翅膀,同样会涅磐重生,转化为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等。
正确
错误
1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管理。
正确
错误
1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中小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正确
错误
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计入应纳税所得额。10%30%
50%
17、王在全所长指出,截至2010年6月,全国共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148家
248家
348家
448家
18、《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左右,吸纳、带动就业能力显著提高。5%10%
15%
19、《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高度重视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在3年内选择()成长型中小企业,对其经营管理者实施全面培训。
10万家
30万家
50万家
100万家
20、《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主要用于关系国家安全、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经济和社会领域。
政府投资
社会投资
民间投资
公益投资
21、《国务院关于非公有制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是在哪一年颁布的?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2、《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企业当年提取并实际使用的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计税工资总额()以内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1.5%
2.5%
3.5%
4.5%
23、《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要把投资重点放在不断加强和巩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国有资本
民间资本
境外资本
国际融资
24、《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计入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不再提取折旧。
10万元
30万元
50万元
70万元
25、《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左右。5%8%10%
15%
26、《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
村镇银行
贷款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
国有控股银行
27、王在全所长指出,民营经济发展应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分别是()
增量投入
规模膨胀
科技进步
政策扶持
28、《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在()的前提下,放宽对金融机构的股比限制。
加强有效监管
促进规范经营
防范金融风险
促进热钱投入
29、《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对财务核算制度健全、实行查账征税的内外资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以下统称企业),其研究开发()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按规定予以税前扣除。
新内容
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艺
3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规定,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推进重点区域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引导中小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和服务水平,提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研发
管理
制造
摘要:在分析陕西省产业结构构成状况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各产业碳排放现状的描述,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从政策上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促进陕西省低碳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陕西省;低碳经济;路径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近年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政府提出了约束性碳减排目标。然而,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碳排放水平及减排措施所有不同,有必要深入分析区域碳排放特征,制定因地制宜的区域低碳发展路径,才能有效促进我国碳减排整体目标的实现。陕西省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形成了“二三一”的局面。陕西省第二产业产值中工业产值占到80%以上,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大。同时,第三产业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陕西是中国的能源大省,随着陕西经济在“十二五”期间迅速上升,离不开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其在推动陕西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致了大量的碳排放。深入研究陕西省经济的发展状况,对陕西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1陕西省各产业碳排放现状分析
近年来,陕西省能源产业迅速崛起,带动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升级,促进陕西省经济快速增长。但是,随着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环境中CO2的排放,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凸显。-陕西省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碳排放量总体逐步上升。2000-20陕西省GDP平均增长率为17.55%,碳排放量平均增长率为10.62%,碳排放呈现出“高速增长—波动—逐步下降”的特点,其中2000-碳排放量平均增长率18.45%,-期间碳排放增速波动较大,-年碳排放量逐步下降,平均增速7.83%。陕西省能源消费主要是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组成。煤炭消费比例在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占主导地位。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太大改变。有研究表明:天然气能源利用效率比煤炭高30%,石油比煤炭高23%。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近年来陕西省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2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2.1培育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随着陕西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温室气体总量的持续增长,环境质量与产业结构协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来看,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新兴产业技术革命的兴起都会崛起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陕西省作为国家首批五个低碳试点省份之一,通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新增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长,能够避免陕西省进入资源诅咒的怪圈,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2.2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由之路
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在支撑陕西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中,势必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陕西是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尤其是煤炭。陕西能源生产企业大多具有生产规模小、能源加工转换率低等特点,增加了陕西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成本,使得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陕西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陕西经济低碳发展围绕能源企业如何应对新技术、新能源的挑战,实现从传统的高碳低增长方式向低碳高增长模式转变。陕西目前所处的工业化具体发展阶段,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契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2.3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陕西省能源化工高碳排放的产业特征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导致陕西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面对资源开发强度大和环境容量小的`矛盾,要求企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促进工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减少“三废”排放,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因此,作为国家低碳示范省,发展低碳经济是将其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以低碳理念引领省域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培育低碳竞争力、倡导低碳生活,对陕西省实现低碳转型刻不容缓。
3低碳经济下陕西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点
陕西省要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突破原有发展路径。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完善科技创新机制,以推进陕西的低碳化进程。
3.1从政策上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依赖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必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大力提倡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兴产业,明确重点发展行业或企业,优化产业布局,将资源有序地引导向低碳经济方向,坚持走低碳的新型发展道路;二是从陕西目前发展来看,应结合其经济发展阶段,低碳经济的新路径的另一重要着力点就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平衡全省工业的整体碳排放量。
3.2从机制上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
陕西省从机制上完善技术支撑,加大对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技术领域创新的支持,新产业快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替代也正在进行,推进高耗能企业的技术升级,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一方面,应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建立科学合理的碳排放预算制度,逐步形成以煤气化为龙头的多产了联合技术系统开发及利用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建立低碳经济研究机构,鼓励校企联合进行“产学研结合”,推动有条件的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研发机构。陕西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3.3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促进低碳化发展
陕西已经进入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第二产业结构碳排放占很大比例。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考虑是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为契机,加快陕西省经济增长转变方式,关中地区要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高新技术产业;陕南、陕北利用中心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围绕各类产业园区,推进产业结构在空间上的优化布局。发展新兴产业具有可持续性,能够解决陕西产业结构不合理现状,达到减少碳排放的发展目标,新兴产业规模的扩大不仅不会导致产业高碳化,反而会进一步增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低碳优势。
4结论
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陕西省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陕西省走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的必要性。提出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从政策上制订低碳经济发展规划,从机制上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促进陕西省低碳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效广,杨乃定.陕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和路径[J].环境保护科学,(05):45-49.
[2]徐玉霞,杨宏伟.陕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趋势分析[J].河南科学,(05):805-809.
一、民族武术与民族经济关系的概述
民族武术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具有很高的经济文化安全与传承意义。民族武术与民族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一方面, 民族武术其发展为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支撑点,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其对发展民族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武馆为代表的武术教育机构可以吸引大量的就业人群, 并带动武馆、武术学校等武术教育业发展;武器、教育器械、音像出版、影视等民族武术配套产业受惠于武术也加快了发展;武术表演和竞技的产生、武术基地建设使得武术成为了一个文化消费项目, 带动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 民族的确的经济发展带动民族武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 为民族武术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二、发展民族武术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武术产业是民族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民族武术要积极研究并了解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民族武术发展存在的问题制约其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1) 民族武术的保护滞后
长期以来, 我国的民族武术传承和保护相对于经济发展处于滞后阶段, 缺乏针对性政策保护和鼓励措施, 面对现代社会的冲击, 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民族武术发展, 传承和保护受到极大挑战, 掌握民族武术文化的人越来越少, 而且由于其自身主要依靠口授等无文字方式传承, 造成了很多的民族特色武术逐渐消失, 从事民族武术的人越来越少, 例如“苗拳”、“苗棍”、“布依棍”等基本已经难觅踪迹。
(2) 发展模式局限对民族经济推动不足
目前, 民族武术的发展模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一种是武校武馆、商业表演等以武养武的小开发形式, 传统特征十分明显;二是与民族武术产业相关的影视娱乐、出版、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模式, 缺乏创新性, 且部分行业涉及面广、投入大、周期长, 发展也相对较弱。
综合这两种发展模式可以看出, 民族武术产业发展模式相对局限, 仍以旧时期的武术产业发展模式为主, 没有很好的适应现代化产业发展, 关联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对经济的带动能力相对较弱。
2、外部环境不利于民族武术产业的发展
目前, 国内的武术比赛基本都是亏本经营, 除了民族武术经济处于一种自发、松散、随意的状态而重短期、轻规划的原因之外, 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受到外部环境制约, 一方面, 城市化水平加快和城市生活转变让武术影响了原本滋养武术“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 现代社会对传统民族武术提出了商业化、特色化的需求超出了产业发展水平, 与此同时, 跆拳道、瑜伽等国际武术或者运动种类对民族武术产业也造成了很大冲击。
三、发展民族武术文化产业推动民族经济发展
民族武术文化产业是一个覆盖面很广、企业关联度较高的产业, 既能带动自身产业经济的发展, 又能带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 具有很高的经济学发展价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推进民族武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民族经济发展。
结合当前民族武术发展的现状, 应该大力推动民族武术产业化发展之路, 推动民族经济增长, 主要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努力:
1、积极推动民族武术文化的保护
民族武术传统性较强, 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对待文化遗产应该坚持以保护为主、开发利用为辅的原则, 走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双赢道路, 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民族武术文化, 提出相应发展策略, 地方政府要将民族武术作为地区名片进行资金和政策支持, 与此同时, 要通过相关条例制定统一的标准, 监督和协助民族武术相关企业发展, 创名牌、加强保护, 成立专业的民族武术传承机构, 在保护下进行开发。
2、提高民族武术文化产业商业化水平
目前, 民族武术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没有市场化也没有经济优势, 要推动武术“职业化”和举办各类武术竞赛, 学习国外经验提高商业化水平, 举办观赏性强的竞技比赛, 凭借武术竞赛创造社会和经济利润, 发展竞赛产业的经济功能、娱乐功能、健身功能等, 多层次和不同角度的促进竞赛武术的发展。
3、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
少林寺和咏春拳凭借影视作品取得成功的案例说明民族武术应该加强宣传和推广力度, 加强媒体宣传, 全面地多方位地向社会宣传、报道民族武术发展, 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整理民族武术资源, 总结出民族武术独特的技术性、健身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系统编辑出版刊物杂志、光盘等等, 并利用各种展会机会对外发放,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拉伸民族武术文化产业的产业纵深
民族武术相关的配套产业以及第三产业涉及广泛, 对推动民族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发展民族武术文化产业更要推动其向产业纵深发展, 推动特色餐饮、旅游产业、养生产业、用具服装等产业的发展, 形成产业链, 推出具有我国传统的标志性的武术文化产业发展, 做强民族武术文化产业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 发展民族武术产业对发展民族经济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不断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我国成熟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 充分认识到武术文化的丰富性和市场潜力, “武术搭台, 经济唱戏”, 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发挥武术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既保护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巫术文化, 又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摘要:政治、经济、文化构成了社会的三大基础, 其中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作用。在我国, 武术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基于其独特性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发展民族武术对民族经济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武术,民族经济,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1]胡建文, 舒颜开, 文明华.湘西苗族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09 (11) .
[2]颜世亮.现代大众武术发展的复兴之路[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
[3]王家忠.我国武术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 2009 (11) .
[4]郝牡清.我国武术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 2010 (7) .
[5]王俊奇.现代大众武术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武术科学, 2004.
[6]龙远蔚.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导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4.
[7]沧县县政府.关于借鉴登封经验发展沧县武术产业的分析与建议[DB/OL].http://www.cxzf.gov.cn/ShowArticle.asp ArticleID=1041.
[8]刘劲松.我国武术产业发展中存的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1) .
关键词:旅游产业 中国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6-0080-02
我国经历多年的迅速发展后,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我国的旅游业对于全球旅游业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30%,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进行的经济转型等原因,导致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进入了瓶颈期。希望本文的写作能够有助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我国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过去的这些年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旅游产业收入达到了22706亿元,占GDP总量的4.37%,可见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旅游产业作为我国战略性产业,对于我国当今时代经济的转型以及解决我国国内的各项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 我国旅游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可以有效地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旅游產业的关联性在于,我们进行旅游并不仅仅只是旅游这一个项目,而是在旅游的这个过程中将会带动所有有关的产业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去旅游的时候将会带动运输业的发展,我们在当地旅游的时候必定要进行住宿等日常生活,因此将会带动旅游地的餐饮、住宿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并且根据我们在旅游地进行的项目,也将会在不同程度上带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旅游业具有着强大的关联性,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收益,甚至是带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旅游产业每收入1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增加4.3元,可见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潜力。并且我们知道旅游业是一个服务性的行业,因此需要大量的员工进行维持,因此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就业,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1]
1.2 我国旅游产业是绿色环保产业,有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却在急剧的恶化,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想不断地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就应该在当今社会新形势下不断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并且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正好符合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另外旅游业属于绿色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绿色环保,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因此绿色产业在当今时代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将会带动我国产业的转型,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例如,根据国家环境局统计旅游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吨标准煤/万元,仅为工业的1/11。[2]
1.3 我国旅游产业具有文化承载的功能,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积淀,是人类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在进行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促进文化的发展,让文化领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知道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无穷的魅力,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用走向了下坡,这是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没有文化的浸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木,因此旅游业的发展作为文化的传承,将会有助于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3]
另外,由于我国地缘广阔、环境复杂,很多的少数民族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等原因,导致文化一直被封闭中,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这些文化重新纳入到人们的视野中,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此更加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这样文化也就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流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就健康持续发展,从而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经济概述
2.1 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环境
旅游业的发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其发展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经济、社会、地理、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政治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管理体制等,这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放宽了政策这就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普通民众的收入不断的增加,并且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改变,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发达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管理机制等也在不断地被引入我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的科学管理促使旅游业不断地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的增强旅游业的竞争力,这就有利于我国旅游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可以说近几年我国的宏观政策、微观管理以及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旅游人员等的优势促使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2 我国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2.2.1 旅游景点季节的变化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旅游景点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然而我国属于亚热带气候,因此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我国季节的影响。例如,我们要进行香山枫叶旅游,我们进行旅游的目的就是去看香山的枫叶,但是除了秋冬季节我们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枫叶,但是在春夏季节,对于此项旅游我们就不适宜进行,因此旅游景点季节的变化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2.2.2 游客的季节变化影响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游客的数量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我国进行旅游的人员大多是上班族,因此在节假日就容易迎来我国旅游业的高峰,但是在上班的时间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就处于低迷的状态。例如,在我国几个长假五一、十一中,我国主要的旅游景点人员爆满,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但是在上班时间,我们可以看到旅游景点门可罗雀,这种鲜明的对比不利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2.3 旅游资源开发度低,旅游产业管理低下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旅游景点的开发,基本上处于满足人们基本的旅游观光的层次,這种开发程度与人们观光以及度假的需求严重不符,这样就影响到了人们的旅游状态。例如,我们旁边很多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是去旅游了,明明看了很多好玩的、美妙的景色,可是当我们旅游回来的时候脑子里就只会记得非常累,对于我们所看的东西一概忘记了,这种状况使得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去旅游,这样就不利于我国旅游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由于目前我国的旅游管理并不是十分的合理导致我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了瑕疵。一方面是旅游景点附近公共设施的不完善,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旅游的热情,另一方面由于旅游景点管理不善,导致在节假日旅游景点人员爆满,这样就严重的影响到了人们旅游的心情。我们身边的很多朋友相信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假期去旅游,可是旅游景点人挤人,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美好的景色,也没有进行放松,知识看到了旅游景点吗,满满的人以及满满的垃圾。可见我国旅游产业的管理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旅游产业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旅游产业作为我国的一个朝阳产业,有着巨大发展的潜力,并且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等原因导致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瑕疵。本文的写作,希望有助于我国旅游业在当今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凌江.北京旅游产业素质升级的机理分析及其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12,10(29):10-11.
[2]刘志华,李京颐,陈文力,黎巎.北京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及可行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2,14(02):14-15.
国务院1985年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开始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方法,将体育部门列入第三产业。此后,出现了体育产业。1992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后,如何加快体育产业,是体育界在改革中面临的新课题。从经济角度看,体育有其强大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通过其自身的活动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是当代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育已从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转变成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文化活动并进而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门类。
体育产业与我国整个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它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基础之上,才可能得到顺利发展。
一、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
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多年来一直把体育作为纯粹福利事业。国家是体育事业的唯一投资者,主导着整个体育的发展,并完全承担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责任。同时在我们的主导思想上,也一直把体育领域的劳动视为非生产劳动,认为体育不能生产和创造经济价值,只是在利用和实现投资的社会价值。
随着我国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后,社会各经济部门的主导思想有了根本性改变,因而也已不再把体育视为单一的社会福利。体育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一部分,被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范畴之中,把体育推向社会,推向市场。尤其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更使体育与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以满足社会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使体育的价值得到更充分,更完善的体现。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是必然的,是我国经济、政治改革的必然结果。
二、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政治基础
政治是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前提和保证。就体育领域而言政治表现为国家政权对体育的需要和统治集团的体育观念。政治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我国体育产业化的保证。
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就把体育部门列入第三产业,明确体育不是上层建筑而是政治基础。在1995年全国体委主任会议上,提出了“面向市场,适应市场,走向市场”的体育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同年6月,国家体委制定并颁布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首次较为全面地形成了指导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理论体系。
国务院1995年6月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明确制订了全民健身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接着1995年10月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在《体育法》总则第三条中规定:“体育产业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以上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标志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政治基础已逐步完善,为体育产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经济因素分析
在当今世界上,体育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以及西欧,同时也是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国内体育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也位于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珠江三角洲和沿海一些省、市。经济发达与否,从根本上决定了整个社会对体育的投入,而由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体育需求和体育消费的增加,又是体育产业部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发展体育产业,在一定的政治保证下,最为关键的经济决定因素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
(一)经济保障是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的前提。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主要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人均水平等经济因素的制约。从我国的现状看,由于受经济水平、投资观念、决策等因素影响和制约,体育事业至今仍是以国家投资为主,但是投资非常有限。从消费结构来说,尽管人们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我国总体水平和消费结构还比较低和不合理,体育的投资和消费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在一般家庭中,体育消费还是个新事物,至今没有被纳入日常的预算之中。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对北京、上海、天津的829位居民存款意识进行的专项调查显示:近期有50%的居民不愿意放开手脚消费。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一是下岗失业可能性使今后收入存在不稳定。二是教育制度的改革,今后将使教育费用大大提高。三是医疗制度改革。因此,人们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体育投资和消费。居民只有在基本经济条件保障下,满足生存的需求后,才会扩大体育方面的投入。
(二)全民健身为体育投资和体育消费找到了切实可行的途径。首先,加强宣传的力度和广度。随着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劳动者整体素质的要求已提到全社会的面前。其中身体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使人们确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树立个人健康目标,增强人们的健康意识,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推行和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发点和突破口,因而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形成全民健身的潮流。只有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体育投资和消费意识,才能促进体育消费的增长,优化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
其次,增长体育消费。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促进全民参与健身活动,重要的是要建立起面向群众面向家庭的社区辅导站、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多种组织形式,使得群众体育方式、内容丰富多彩,既满足个性的需要,又丰富群众的体育消费。不但有不花钱的体育煅炼,也有福利性的收费低廉的体育消费,还有中挡的以及专供高收入者享用的体育消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不同人群的不同层次需要,是拉动体育消费的有力杠杆。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广大群众作为基础,把挖掘体育消费立足点放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群众体育基础上,把全民健身带入市场从而扩大体育消费。
(三)促进体育市场繁荣。体育市场是否兴旺,也是衡量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标志。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的出现,人们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开,体育消费的层次性逐渐显示,并可以通过体育市场反映出来。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服务生产和体育消费之间的桥梁,体育市场的需求是拉动体育消费的动力。培育体育市场,一方面通过国家投入、体育部门自筹和社会集资等多渠道的形式建设一批能举办比赛,又能向社会开放供群众活动的不同功能、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加以市场化运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或个人投资兴办的以体育服务为内容的营利性体育企业,从而发展和扩大体育市场,使体育市场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结合起来,动员和组织群众投入到各种形式的体育煅炼中去,拉动体育消费,促进体育市场繁荣。
(四)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增强群众健身意识的同时,还需要引导人们寻求科学的适合自己身体状况、职业特点的健身方法。因此,技能培训、辅导咨询、健康评估、体质康复等一些服务项目和方式便形成了一定的市场需要。这也要求体育部门的工作者抓住关键环节,力求新的突破,用“巧”劲去催育体育市场,研究人们的消费习惯、生活状况、收入水平。这样才能使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又会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高全民的素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社会风尚。同时,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和部门的促进作用也极其的明显。因此,《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推动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我国体育产
业化的发展,必须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只有在相应的政治保证之上,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动员和组织全民参与,以广大群众作为基础,满足不同的需要,挖掘体育消费的潜力,促进体育市场的繁荣,从而才能有效地推进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牟6月颁布
2.《论培育和开拓体育市场》,《成都体院学报》,1995.4
3.《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体育科学》,.4
调研报告
淮滨县试验办 李炜
——关于淮滨县工业园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
淮滨县紧紧围绕“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淮滨”的奋斗目标,从实际出发,以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为抓手,以资源开发为契机,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优质高效服务为动力,努力构建工业发展新平台,走出了一条园区兴工、工业兴县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实现了淮滨工业由弱到强的根本性转变,推动县域经济实现了新的跨越。现将最近几天对我县工业园区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工业园区紧紧围绕“企业(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指导思想,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建设,使园区充分发挥全方位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吸纳培育新兴产业和壮大本地传统产业的集聚效应。截至2009年底,园区建成面积已达4.3平方公里,入住企业(单位)57家;其中工业企业3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4.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完成税收4374万元,解决就业1.2万人。2010年3月26日,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来我县视察县工业集聚区,视察结束后,郭省长对我县产业聚集区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并对园区内工业今后的发展寄予了希望;5月31日全市县域经济考察团莅临淮滨,参观团领导对我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做法及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园区建成以来,先后多次接待省、市经济考察团调研、考察我县产业聚集区发展情况。2010年5月,淮滨县产业集聚区作为全省50个“2009年度发展又好又快的产业集聚区”之一被表彰奖励(豫政办〔2010〕51号)。随着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高,对我县经济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带动作用,使县域经济由全省108位,上升到目前68位。
二、措施与成效
我县坚持以“工业强县”为目标,积极打造产业聚集区,扩大产业集聚效应,强化产业合理布局,努力构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提高城乡产业发展的整体素质,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主要做法如下:
(一)科学合理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实现公共资源低成本共享的总体思路,聘请具有国家A级资质的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将规划面积7.9平方公里的工业集聚区科学划分为轻工纺织、酿酒食品、药品药械、装备制造、木材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群,同时兼顾生态、人文等景观建设,使之成为淮滨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对外招商引资的主要窗口和非公经济的重要聚集地。逐步调整和完善园区规划,力争形成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集聚区、设施完善的新城区、环境优美的新景区和拆迁群众的安臵区。截至目前,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28亿元,园区面积已建成4.3平方公里,标准厂房4.06万平方米,完善集聚区道路10.15公里,配套雨水管道24.7公里、污水管道18公里,同时配套了供水、供电、宽带、电信等设施,形成了“三横四纵”的交通网络,实现了“六通一平”。抓紧抓好失地群众的安臵是集聚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桂花安臵服务区已完成规划设计和围墙建设,建成的小区可安臵居民2300户、9000多人,将集中安臵桂花村拆迁群众和酒厂、毛纺厂、麻纺厂等企业职工;立城安臵服务区正在规划设计中。
(二)构筑服务平台,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定了《淮滨县鼓励客商投资的若干优惠政策》、《淮滨县鼓励客商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若干优惠政策》和《淮滨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投资办企业的客商提供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低价土地、黄淮地区优惠电价等优惠政策。明确规定了项目服务细则、入驻项目工作流程图等,对入驻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部门、一个小组、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机制,实行招商、对接、落地、投资建设的“一条龙”服务机制。县四大班子领导每周都深入园区督察项目建设情况,召开工作例会,现场解决园区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集聚区发展能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实施意见》,正在积极筹建“淮滨县和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为农村改革发展创业提供融资平台。县职能部门坚持为入驻企业提供“一对一”式的贴身服务,已为12家企业代办或帮助办理了各项手续,帮助10余家企业解决问题近200个,无一例乱检查、乱罚款、乱收费事件发生。
(三)以项目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委、县政府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省、市、县关于大招商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项目招商、专职招商、专题招商、以商招商”的招商引资形式,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内陆经济结构调整趋势明显的地区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目标区域,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同时,积极顺应国家政策,全力跑项争资,争取到上级扩内需项目资金1.33亿元。今年上半年共接待企业来淮考察30多批次,外出考察项目10多批次,成功签约项目7个,签约金额5.22亿元。其中加佳利粮油、仁鸿门业、安康肉业三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还有10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2010年上半年新建、续建项目累计达1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0.8亿元,工业项目投资2亿元,实现工业产值5.11亿元,实现税收3020万元。县制定出台了《关于选派干部到发达地区锻炼和招商引资的意见》,截止2010年上半年已外派三批100多名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分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效果显著。首批外派的56名干部,成功引进项目10个,协议投资1.2亿元,已落地固定资产投入2162万元;7个投资项目协议,协议投资金额3.9亿元。
(四)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为切实增强工业园区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工业园区筹备组自2007年筹建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财务管理、项目建设管理等多项工作制度,使工业园区建设工作从一开始就按照规范化、制度化要求推进。围绕“优化环境,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思想,把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作为园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成了“雨污分排”和管网对接的环保控制体系。为认真落实信阳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坚持“五禁止”、“十不准”规定,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服务承诺制、限时结办制、全程代理服务制、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制等,从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和约束。大力倡导并开展园区“四通”精神,即办事“畅通”,遇事“沟通”,化解矛盾积极“疏通”,破解难题灵活“变通”,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和“分工负责制”,形成了协作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和氛围。同时,为规范企业的生产建设,工业园区与各入园企业分别签订了消防、治安、安全生产、卫生管理等目标责任书,明确企业的责任与义务,不但预防了各类事故的发生,还提升了企业形象。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大型企业数量不多,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技术含量有待提高;多数民营企业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人才结构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员工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致使企业在战略规划、生产制造、市场开拓、新产品开发诸方面都受到影响,发展的拉动力明显不足,阻碍了企业做大做强。
(三)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大多数企业创新经营管理体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局限于传统式经营和家族式管理。这与现代企业科学民主的管理理念相差甚远,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开拓市场能力疲软、活力不足,应对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四)企业发展资金短缺。民营企业融资难,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我县的民营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因此普遍存在资金紧张,贷款难的问题,且受目前银行信贷权限的上收、企业担保条件和商业银行资本准备金的提高等因素的限制,这一问题日益突出。
四、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经济发展,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抓招商选商,构建集聚效益。首先是把园区建设成为对外开放的新窗口,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加快引进一批有产业聚集效益的大项目。发展对经济增长有强劲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提高民营经济增长质量的整体竞争力和持续扩张能力,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对GDP和财政的贡献率。其次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入园关,对资源浪费严重、污染大,技术工艺落后,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禁进入园区。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二)抓全民创业,营造发展氛围。一是加大支持创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为企业创办人士提供有力后勤保障;二是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民营经济专题、专栏,系统的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县上下大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大业”的浓厚氛围;三是支持鼓励农村能人离土创业、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人才带动创业、民营企业家勇创大业、外出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来迅速扩张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三是依托县委党校、县职业中专、农广校等培训基地,聘请相关专家对我县中小企业、重点工商户和有创业意识的群体,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业辅导活动。
(三)抓科技研发,增强创新能力。实行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并举,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民营企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突出抓好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强化跟踪协调服务,促进企业早投产。
中国餐饮最近十年的增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自2010年调整了统计口径后,增长率就由原来20%左右的高位增长下降至13%-15%,甚至低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且差幅在进一步拉大,2013年成为近22年以来增幅最低的一年。但是中国经济在一段时期内仍会以中高速运行,而我国居民消费率仍处于低位,所以未来中国餐饮业仍将有一个良好的展望预期。
支持中国餐饮产业发展的另一个核心动力在于国家的两个“倍增”计划,GDP倍增和收入倍增。此外,还有一个动力来源就是城镇化。在我国1名农民人口转变成1名城镇人口需要的投资是10万元人民币,转移10亿人就会有10万亿的庞大市场。
当然,近些年餐饮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四高”问题首当其冲:高税赋、高人力成本、高原料成本以及高房租。餐饮企业如何应对?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做好定位,着力于模式的创新,尤其是对于随时变化的市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二,注重连锁化的扩张。研究数据显示,能够做大做强的餐饮企业多数都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而且直营连锁的平均效益远远高于加盟连锁。在连锁餐饮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餐饮企业开始考虑如何在直营店与加盟店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短期快速的扩张,这也是近几年很多企业收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型航母越来越多,标准化就成为他们最主要的一个路径,包括质量标准、流程标准等等。
第三,一体化趋势明显,这就需要上下游的整合,按照波特的五力理论,一体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锁定成本,降低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现场管理成本、财务成本以及制作成本。这些年,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这方面的探索,例如,嘉和一品的第三代中央厨房,可以支持300家门店的菜品供应,除满足本企业供应之外,还向第三方供应物美价廉的标准化餐饮产品。再比如,和合谷发展“双厨房”运营模式,中央厨房进行烹饪工业化探索,终端厨房探索应用标准化操作、多功能一体的智能化设备。
第四,要做信息化的整合,加速信息内部的集成。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大数据时代,这就意味着餐饮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例如,金百万除了固有的16家餐厅,在北京建立起92万人的“CRM客户关系”会员网络,规划了“利用餐厅的社区优势,实现5公里半径的社区餐饮数字化商圈”的商业模式,实现从坐店到跨界的电子商务。甚至连老字号庆丰包子铺也推出“Transight连锁餐饮管理信息系统”,形成总部、店铺及配送中心的三位一体监督管理模式,如果在一个营业时段内不符合企业标准的包子累计超过出售包子总数的2%时,系统就会自动向店铺发出报警,要求店铺按照企业标准制作产品;同时,总部督导部也会收到此条信息,提醒督导部人员核查。
未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审慎而乐观,中国餐饮产业仍会持续发展,中国餐饮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化整合,塑造属于自己的模式。
一、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提出经历了研究和舆论准备阶段和全面启动阶段。2009年5月, 国务院常务副总理李克强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时指出, 要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被提及。2009年12月27日, 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提到要开始考虑对产业的科技支撑, 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应该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 这些涉及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领域。2010年9月,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下发, 在“十二五”规划编制中,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编制作为重点。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发达国家围绕着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 将对中国提出更多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 要求中国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 采取不同于推动一般产业发展的对策, 从而在这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抢占制高点, 加快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步伐。根据2009年11月23日温家宝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神, 中国当前的战略新兴战略产业主要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
二、战略新兴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而导致的中国产业的发展将会由过度依赖外部产业需求逐步转为主要依赖内部产业需求, 一方面, 迫于国际市场需求长期低迷的不利形势, 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中国产业发展不得不由外需转为内需;另一方面, 中国城市经济和第三产业的长足发展孕育了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 从而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形成了中国特定而广阔的市场需求, 又进一步地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尖端科学技术密切结合, 拉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并由此促进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从国际上来看, 鉴于过度发展虚拟经济给整个经济体带来巨大创伤, 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尤为重视发展与尖端技术密切相关的新兴产业, 以此来保持自身的经济和科技优势。而作为日益崛起的发展中大国, 产业革命必将是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绝好机会。这次产业革命将带动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 进而推动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发展, 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与关联产业相互融合, 逐步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战略新兴产业与关联产业密切结合, 并带动相关产业兴起, 是其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主导产业的先决条件之一关联产业包括前向关联产业、后向关联产业以及旁侧关联产业, 它们分别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后、产前和产中服务。此外, 关联产业中有相当比重是生产性服务业, 战略新兴产业与其相互融合必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来看, 新兴产业与关联产业相融合并逐步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将有利于提升中国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并极大改善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不利地位。
当前, 中国许多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严峻挑战, 有待产业转型, 形成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另外, 被划为生态功能区的区域由于受自身环境和经济功能定位的限制, 经济长期陷于停滞和贫困的状态, 也有待发展绿色高收益产业, 实现与其他功能区的共同发展。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低碳、节能的集约型产业, 对于落后地区的发展将是一个新契机。从而在“后危机”时代, 基于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带动区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对进一步促进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不仅关系未来主导产业竞争, 而且也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所以要科学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过程所面临的背景和各种问题, 把握好产业自主创新的规律和机制, 努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发展。为此,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要围绕如下方面来强化自主创新, 从而提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竞争力。
加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 要深刻领悟和把握“技术—经济”范式更迭带来的自主创新契机, 营造适宜于战略性新技术创新及其拓展的范式设计与制度创新。主导技术范式的转轨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潜藏着跨越式发展的机会, 发展中国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重大的结构转型问题。由导入期向拓展期的转变, 不仅意味着主导技术和主导产业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 而且要求新的经济范式与之相适应。
加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 要通过划分不同技术和创新类型, 实施模块化创新转换战略, 累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产业模块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重要背景, 所以应该大力实施模块化创新战略。所谓模块化创新战略专指在产品模块化创新环境下, 企业围绕产品设计、制造等领域的架构创新、模块创新和元件创新的总体构想。架构创新建立了系统的秩序并使互相联络成为可能, 属于破坏性创新。模块创新和元件创新属于渐进性创新, 对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二次创新 (集成创新) 。今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以价值创新和获取为目的, 动态实施模块化创新转换战略。
产业政策是一种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产业政策法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构成要素。构建完善的产业政策法律调控机制, 是“后危机”时期选择、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需要[2]。
相较于日本等经济赶超型国家完善的产业法制定和法律机制, 中国产业立法的效力层次较低, 产业政策法律化程度不高, 对政府制定的实施产业政策行为进行约束的规范或法律责任条款不明确, 对于如何兼顾第一、二、三产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统筹规划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方面, 缺少指导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本法》, 也未制定出三大产业促进法, 某时某期的产业发展仅靠政策规划和规范性文件, 这种现状远未上升到立法层次, 更难保障“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的经济战略任务, 总结国外先进经验和调整产业政策法体系的需要, 目前必须制定指导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基本法》, 在后危机时期为中国三大产业政策立法提供基本规范和法律保障, 并依此制定相关战略新兴产业促进法, 满足在振兴、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关键时期的法治需求[3]。
目前, 中国对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支持略显滞后,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继续鼓励促进自主创新, 在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结合、财税、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知识产权、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既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前沿探索的支持力度, 也要把政策聚焦到支持产品研发的前端和推广应用的后端;既要为大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国际市场上参与竞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也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宽松的投融资环境, 激励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积极性。
尽管世界经济陷入几十年不遇的危机, 但科技创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组的速度却没有放缓。一些发达国家为提升全球竞争力, 研发产业呈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 在海外设置一批原创型技术研发基地。受金融危机影响, 高端人才的引进成本降低, 目前已成为引进国际科技人才的最好时机。在此背景下, 中国在新兴产业领域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整合国际资源, 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同时, 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 支持科研单位或企业到国外收购研发机构, 通过合作吸收国外的高新技术及开拓国际技术市场, 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4]。
四、结语
总之, 借鉴国外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主要举措, 充分剖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水平和中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趋势, 要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来促进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带动区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拉动中国整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过程中, 要科学选择战略新兴产业中的重点产业和优先产业;强化自主创新, 提升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技术竞争力;营造适宜于战略性新技术创新及其拓展的制度创新;实施战略性产业的模块化创新转换战略, 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法律机制;制定产业基本法, 确立战略新兴产业基本规范;提高立法层次, 健全战略新兴产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培育良好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支持环境;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 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摘要:对如何促进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提出了对策建议, 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构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发展路径, 从而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战略新兴产业,中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正楚, 张训, 周震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评价及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12) .
[2]欧阳峣, 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 2010, (5) .
[3]王忠宏, 石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J].中国发展观察, 2010, (1) .
【市场经济下中国武术经济的产业化发展论文】推荐阅读: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06-28
经济学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优化论文07-01
新常态下化学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探析的论文12-13
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09-30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2-06
义乌现在的市场经济发展11-23
论市场经济下的诚信建设06-17
粮食产业经济发展11-14
产业基金经济发展11-15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计划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