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流经济发展研究论文(精选8篇)
创新型应用人才就是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问题、新观点,并且能够运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方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但笔者认为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定义为: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熟悉物流管理相关法规,掌握系统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理论知识,能够从事物流系统优化、物流业务运作及物流管理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根据教育部高校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布的统计数据,到2010年,我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需求量为30万至40万人,在职人员培训需求达到100多万人。在学科开设方面,自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正式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到2008年,全国2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54所大学开设了物流工程本科专业。从现行各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上看,在物流课程的开设上一般有《物流管理概论》、《仓储管理学》、《运输学》、《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物流系统设计技术》、《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英语》等理论课程或类似课程,但在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重课堂理论教育而轻实践操作能力培训。由于场地、资金、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一些高等院校缺乏物流专业实验室或实训基地,学生只能从课堂上教师的讲述和通过观看实务视频、到企业参观等形式获取理论知识以外的物流实务知识。从效果上来看,学生对实务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差,不能够达到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
(2)灌输式教育多于启发式教育。教授的知识多而杂,但都是抽象的理论,即使是案例教学也是就案例讲案例,没有尽享扩展性讨论。所以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举一反三,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去解决。
(3)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符。人才培养目标没有能够结合社会实际人才需求出发,导致培养目标广泛而没有针对性。学生完成四年学业后感到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更不用说从事管理工作。而企业需要的是能快速上手的专业技能人才,尤其是从事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管理、国际物流事务的人才。所以现在的毕业生虽然工作容易找到,但大多数都是从搬运岗位干起。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落到实处,对于高校来讲,要利用好已有的实验室资源,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一来可为当地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服务当地经济,二来提高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使学生拥有专业技能,在就业方面增强优势。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柳州是广西及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市工业涵盖30多个行业,已形成以汽车、机械、冶金为支柱产业,制药、化工、造纸、制糖、建材、纺织等传统产业并存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优势企业,如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柳工集团、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等。柳州又是大西南重要的铁路枢纽,湘桂、焦柳、黔桂等铁路干线从柳州通过,向南可通过越南直达东盟各国,也可在防城港实现海陆多式联运,并且拥有国家一级口岸,水路可通过柳江深入广西中、北部广大腹地甚至湖南、贵州等地。随着柳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对物流的需求与日俱增,柳州大型的物流企业现有五菱物流、桂中海迅、瑞泽物
流、中铁物流园等。柳州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柳州高校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柳州高校来说,针对柳州产业结构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一条好的途径。柳州以汽车、机械产业为龙头,这些行业的物流运作涉及到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及废弃物物流。所以柳州高校的物流管理教学体系设计应紧扣这一流程,使学生熟悉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模式和其中具体的物流操作和细节,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学科要求以扎实的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所以公共课程的设计要包括外语、数学、计算机基础、管理学原理、会计学、法律等。专业课程的设计要体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特点,要有一些工科基础课,使学生了解车间现场的车、磨、刨、铣、钻等工艺,使学生能看懂零部件三视图,在学生进入汽车、机械企业就业时,就能很好地理解生产物流,容易上手,并且在做采购业务时,能看懂零部件设计图,理解规格、精度要求,不会出现纰漏。另外在专业课的设计上,要体现汽车、机械产业链的特点,要有从采购到废弃物处理一系列的课程。实践课程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以企业真实业务为依据,最大程度模拟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如表1所示)。实践课程解读
3.1 金工实习
通过车、磨、刨、铣、钻、焊接等工位的机床操作,以及参观企业的装配线,熟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现场,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产物流的含义,做好生产工位的JIT配送。
3.2 物流信息技术认知
包括条码操作能力训练、射频读写器操作、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POS机操作、EDI操作、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
条码操作能力训练:根据EAN编码原则编制条码,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条码,将条码贴在相应货架上,利用条码扫描仪扫描条码。
射频读写器操作:粘贴电子标签,利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或固定式RFID读写器采集信息。
电子标签拣货系统训练:学生先在控制计算机加载本批次订单,按下启始按键之确认键,前往其启始通道区进行拣货,拣货完成时,蜂鸣器响起,则再查看下一通道指示器上所显示的信息,直到电子标签LED屏显示拣货完成,方可离开。
EDI操作:熟练进行EDI报文的收发。
GPS和GIS操作能力训练:熟练进行车辆监控(地图定位、绘图、距离测量、地名查询、面积测量)、车辆调度、载货管理、统计查询、网上查询。
WMS仓库管理软件操作:包括入库管理、出库管理、在库管理、预警管理、实时仓库监控、结算管理等。
海关报关报检软件操作:进行出口业务报关、转关、清关、报检、财务、查询等。
3.3 供应链综合实验
构建一条汽车供应链,学生分角色扮演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制造商、销售商、物流公司,完成销售商下订单、汽车制造商查询整车成品数量、计算需要生产的整车数量,计算各个汽车零部件的需求量、查询库存零部件数量、制定出汽车零部件需求计划、向零部件供应商发送订单、供应商备货、第三方物流接货和入库、按生产计划排序拣货、配送至生产工位、汽车装配、产品检验、第三方物流向销售商发货、销售商客户管理一整套供应链操作业务。
3.4 第三方物流运作综合实验
包括入库流程、在库保管流程和出库流程、整车运输流程。通过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尽可能真实地模拟汽车产业链中第三方物流的日常运作(如表2所示)。
3.5 物流建模与仿真
适合于高年级的本科生,可作为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内容。学生对某一当地企业的物流系统进行调研,利用相应的仿真软件(Vensim、Flexsim)建立模型并进行计算,最后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学生设计实验内容及步骤,教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 论
目前我国物流领域的资源浪费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及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
绿色物流的提出不仅仅是为了节约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实施绿色物流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物流效率。企业为了生存,获得长远的利益,必须要降低成本、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进而才能建立竞争优势。中小型物流企业对发展绿色物流的需要越来越积极和强烈,实施和发展绿色物流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说显得极为重要。
一、国内外关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
绿色物流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连接绿色需求主体和绿色供给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程。对于企业而言,实施绿色物流战略,将给企业树立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对于政府而言,积极倡导绿色物流,能够为政府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和拥戴。
1. 国外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1)美国。美国经济高度发达,物流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物流业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推行自由经济政策,其物流业务数量巨大,异常频繁,因而就决定了美国对绿色物流的更大关注。自二次大战以来,美国物流领域主要发生了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二战期间因叉车的发展而引起的,叉车的出现使单层库房的高度超过了人工堆码高度极限2.1米成为可能,并且公路代替铁路成为主要运输途径。第二次是六、七十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各类配送中心。第三次是“第三方物流”即独立的批发——配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流通的主渠道。物流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绿色的。美国管理学派认为,物流是“有效率、有效益”的过程,而物流管理是“高效和经济”的手段。
(2)欧洲。欧洲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绿色物流的国家之一。欧洲联盟的建立更是为欧洲物流的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随着资本、劳动力、资源、市场的自由转移,关税壁垒的拆除,欧洲的统一市场逐渐形成,对于物流的各种限制性关卡或措施不复存在,形成了遍布欧盟大地的绿色物流通道。另外,欧盟各国普遍重视标准化工作,都设有由政府大力支持的标准化技术组织。在欧盟国家的企业和市场上,统一的欧盟标识、欧盟标准随处可见。由于欧盟国家经济的先进性,这些标准或标识相当一部分已成为国际统一的标准和标识,促进全球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效率化。
2. 国内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的物流业才刚刚起步不久,但是发展非常迅速,仅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已达3841 14亿元,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3%。2007年一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1516万亿元,同比增长23.8%。
当前我国对绿色物流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没有认识到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后果以及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成本增加。事实上并没有多少企业把物流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成本来计算。因此,绿色物流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于“绿色”的观念还是很笼统,也没有要主动进行绿色活动的意识,因此我们需要加强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认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使绿色理念得到普及和推广。
绿色物流的实施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企业的事情,同时也是政府的事情。政府要制订和颁布一些强化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强化制度约束,调整、整顿物流市场,改善我国物流行业分散、混乱的局面。目前,我国已制定和颁布了不少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加强对物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因此,政府要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以及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物流业的制度管理,建立物流行业良好的秩序。
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绿色物流快速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发达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许多保护和扶持绿色物流的政策法规,而我国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来为绿色物流保驾护航,同时,技术和人才的缺乏也严重制约了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二、SHARP公司的绿色物流系统化运行实例分析
1.SHARP的“Super Green Initiatives”
“保护地球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课题”,在这一认识愈来愈深化的背景条件下,SHARP公司本着以诚意和创意来贯彻“亲善对待人和地球的企业”方针的保护环境的基本理念,开发产品时考虑保护环境(即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生产活动时也考虑保护环境(绿色工厂)、创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企业风气(绿色意识)。
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SHARP公司通过一个名为“Super Green Initiatives”的行动计划,对企业实行全面的环境管理。在这项行动计划中,SHARP公司建立的环境可持续性的管理框架如下图所示。
该框架从产品的设计、制造到物流过程、使用及产品回收阶段,都制订环境管理目标和策略。首先,公司对有关的职能部门实行新的环境管理体系。然后,从绿色产品的规划、到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直至回收再循环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绿色行动。
2. 绿色产品的规划、设计与绿色制造
首先,SHARP公司的绿色产品都是基于以下7个概念而研制的,即:
(1)低能耗——产品能量的利用率高,使用能量比较少;(2)安全——使用安全、可靠,不使用对身体有害或对环境不利的化学物质;(3)资源节约——产品及其包装材料使用最少的资源,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4)可循环——易于再循环或重用,要标明所用材料的标号;(5)使用再生材料——在新产品生产中,使用可再生塑料和一些旧零件、旧原料;(6)使用期长——指产品是可定期升级、易于维修的,且维修费用低;(7)易于拆卸——指易于分解、易于再循环的特点。
可以这样说,绿色产品的设计原则主要是3R原则:废弃物的减量化(Reduction of wastes)、零部件/产品的重复利用(Reuse parts/products)、物料的循环(Kecycling of materials)。
其次,按照绿色产品目标要求进行研发和设计后,必须经过产品绿色性评估,获得SHARP绿色产品标志认证后方能投入生产。
然后,在SHARP的“绿色工厂”进行生产。“绿色工厂”管理包括: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正确管理有毒化学物质;实施能覆盖环境、安全、卫生措施的风险管理计划,防止环境污染。
SHARP公司的目标的目标是实现零排放,最终处置零填埋。
3. 物流阶段
SHARP通过绿色物流将绿色产品与绿色消费市场连接,主要体现在物流包装与运输环节的绿色行动。
在配送站点的绿色行动包括:改变铁路运输模式;引入低污染的车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
在物流包装方面,主要是设计易于循环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例如,开发出用纸板制作的缓冲材料,取代普通塑料,对环境影响更低等。
4. 回收管理
SHARP公司采用三种策略进行回收阶段的管理,这就是:
(1)研究开发新的回收技术,并将回收技术反映在产在产品开发和产品设计中;(2)提高回收利用率,使尽可能多的零部件或材料被再利用,实现零填埋的目标;(3)提高回收效率,公司建立了一个高效率的回收循环处理系统,以保证处理的速度和效果。
目前,SHARP在日本本土建立了多种产品(例如,复印机、PC机、电池等)的回收循环系统。以复印机回收为例,当复印机被退回到SHARP回收处理中心,经过检查分解成零部件,好的零部件被清洗后返回到生产线,被装配到新的复印机中。
5. 绿色理念的宣传教育
绿色企业的创建,不仅培养了员工的环境意识,提高了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还使企业找到了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公司实施了一系列计划,对员工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宣传绿色企业文化。
三、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及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1.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现状
中小型物流企业是物流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量多且增长速度快。有数字显示,2001年,我国有各种物流企业1000多家。2003年,我国的物流企业已超过12000家。2005年底,我国在册物流企业数达到了73万家。其中,中小型物流企业约占了总数的90%,但是,占总数90%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所拥有的市场份额仅有市场总额的20%,市场十分狭小。
目前,我国所有的物流企业中,95%的为中小型企业,企业内部结构紊乱,规模小,设备不齐全,物流成本高,利润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并影响社会效益的提高。企业杂乱无章的经营方式导致中小型物流企业信誉低,无力与大的国内物流企业及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竞争,导致市场狭窄,资金短缺,企业生存艰难。
但是中小型物流企业特点鲜明,易于从小型物流企业成长为大型物流企业。在物流业发展的初期,对于完善我国的物流产业、推动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
2. 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已有一部分企业认识到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但是对他们来说绿色物流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并没有多少企业真正了解并实施绿色物流,在他们看来,绿色物流并不能直接带来成本的减少或者利润的增加。这些企业多为中小型物流企业,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薄弱,可以说追求企业利润是他们唯一的目标,这就使得中小型物流企业在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我国交通运输的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和253.59公里/万人,徳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必须加快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尽快建成比较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物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绿色”是当今社会的主题,是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企业应当为树立绿色企业形象而不断努力。它是发展企业物流绿色化的重要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完善企业内部制度,还能获取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扩大企业影响力,进而促进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中小型物流企业在发展绿色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物流在我国刚刚起步,人们对它的概念还比较陌生,物流绿色化对我们来说,还有相当漫长的路要走。在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初中期,实施绿色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企业造成负担,减缓企业发展速度,降低企业的效益,使得绿色物流在全社会很难得到推广。其中,有许多因素都制约了中小型物流企业的绿色物流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绿色物流思想比较落后
政府的绿色物流观念没有形成,也就不会主动宣传绿色物流思想,它只是被少数人接受,得不到全社会的认可。许多政府领导对物流的认识比较浅薄,实施绿色物流就会遭受很大的阻力。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实施绿色物流的号召,在绿色物流方面起到示范带头的作用,然而,企业和消费者的绿色理念非常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没有形成,他们中更有甚者都不清楚什么是绿色物流,这就给绿色物流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要在全社会提倡绿色,提倡环保,提倡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这样绿色物流思想才能在全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心。
2. 与物流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我国政府对绿色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始终没有形成开展绿色物流的意识,一味的追求高的GDP,而忽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法律法规的制订不完善,缺乏对现有物流体制的强化管理,没有相应的政策约束,任凭物流市场随意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政府早就认识到绿色物流的重要性,积极提倡发展绿色物流,并制订了物流相关的法规政策,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政府也意识到绿色物流问题,并陆续制订和颁布了用于规范物流市场的政策和法规。因此,要走物流绿色化的道路,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相应的手段,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环境意识。
3. 物流标准化的工作十分薄弱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全球经济早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标准化工作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重要。各国都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想在经济全球化中取得先机,进而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胜出。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得比较迟缓,标准化体系不完善,尽管已经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标准,如《商品条码》、《储运单元条码》、《物流单元条码》等等,但应用和实施这些标准的企业不多,想要普及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在推行国家标准的同时,各个地方也建立了自己的标准,这些标准中有的符合国家标准,有的不符合,这不利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4. 物流研究和教育落后,专业人才十分短缺
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专业人才是物流发展的基本要素,而我国在物流教育培训方面还比较落后,从政府到社会再到个人,对绿色物流都不是很重视。我国研究物流的专业机构和人员少,企业只是单纯的开展物流活动,获取巨额利润,而对物流的研究几乎没有,绿色物流的观念更是不强,忽视了对物流绿色化的追求。目前,国内物流教育培训的主要方式是以社会团体和机构为主,方式比较单一,因此,我们要大力拓展物流培训的途径,加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物流的发展提供根本的保障。
五、针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绿色物流的发展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绿色物流是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它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活力,美化环境,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绿色物流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长远的规划,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树立绿色物流理念
要发展绿色物流,首先必须从思想上树立绿色物流的观念,让人们对绿色物流有个初步了解。政府、企业、个人基本上仅是对物流有所认识,而对物流绿色化毫无概念,很多人认为绿色物流仅仅是企业的事情,与政府和个人的关系不大。也有人认为,物流只存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其目的是为社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企业的角度看,现代物流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企业效益,更应包括社会效益,即对“绿色”的追求。因此,在我国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同时,要加强绿色物流理念的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提高认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制订有利于绿色物流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
法律法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有助于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法规政策,需要有法律法规的监管和制约,它是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制订和颁布法律法规有利于物流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政府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对政策的执行力度,对企业物流活动的有害性进行约束,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
3. 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建设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指处于枢纽或重要地位的、具有较完整物流环节,并能将物流集散、信息和控制等功能实现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逐步成为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名誉会长张皓若认为:目前国内已建成的物流中心空置率达到60%,仓储的利用率不到一半,因此现在我国再不能盲目上马新的物流项目了,而应该在发挥存量设施上下功夫。他认为,全国的物流设施要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打破地方和行业垄断,把重点放在交通枢纽和交接点的建设上。物流是个规模性行业,只有成规模才能体现效益。可现在国内搞了这么多物流中心,有的中心建设根本没有考虑市场半径,僧多粥少,谈何效益。
我国物流中心的建设要与国情相符,要注重物流中心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是盲目追求物流中心数量。应当充分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物流发展迅速且需求量大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并以此为基点辐射周围地区,带动城镇、乡村的繁荣发展,形成连锁反应,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 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物流专业人才的缺乏是我国物流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主要因素,因此,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和专业知识的物流人才已显得十分紧迫。
我国物流业发展滞后,全国有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是由运输、仓储和贸易部门演变而来的,不仅科学技术落后,服务水平有限,而且漠视物流活动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违背了“绿色”的主调。因此,国内高等院校要积极开设关于物流专业的学科,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要为造就更多的物流人才而努力,勇于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唯有如此,我国的现代物流才能走上“绿色”的发展道路。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物流绿色化任重而道远。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的经济已融入到全球经济中去,国外的一些物流企业巨头纷纷登陆我国市场,这对于国内的物流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若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要加快绿色物流建设,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抑制物流活动各个环节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净化物流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还有助于我国物流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实施绿色物流战略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程世平.现代物流管理的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业,2006(6):94.
[2]曾国平,谢庆红.绿色物流:未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主流[J].经济师,2001(11):49.
[3]吴建文.浅议绿色物流[J].物流科技,2005(6):29.
[4]李宏岳.国内外绿色物流现状和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12):234.
[5]温建萍.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现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6,(3):175.
[6]崔民选.2006中国能源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
关键词:区域物流;物流产业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得以进行的保障。同一经济区域内,物流发展具有一定共性。这是由于相同的法律、制度、文化社会背景,以及相似的科技装备水平条件所导致的。这使得区域内物流发展的模式、阶段等,呈现区别于其他经济区域的特性。这是区域物流概念产生的缘起。经济全球化使每个企业、地区都置身国际市场大循环中,紧密连接,相互依存补充。且不论围际性企业全球配置生产和物流网络,地区之『日J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发展空间,竞争从来没有断歇过。现代物流直接影响着地区牛产一销售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决定着商品流通的成本和效益,进而涉及到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地区政府日益重视区域物流,力图使其发展符合本地的历史、环境、经济、地理特征,最大程度地实现区域特色经济,使得区域内部物流的合理组织,保证区域物流活动的有效性调性,都已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一、区域物流的概念
同前学术界对于区域物流尚无统一定义,但其“经济区域”属性已被普遍认同,并认为区域物流研究的是在特定经济区域空间范围内物流活动的规律。例如:董千阜(1999)认为区域物流的空间范围是以城市、乡村为基本构成单位的,“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和城市内部、各类开发以及各个企业之间”;王子龙(2004)也肯定了其地域系统范围;苏小军(2004)则将此范同划分为区域经济带内部和外部。
因此区域物流应指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地理环境条件F所发生的物流活动总和。这些物流活动的总和在一定经济区域范围内呈现出整体共性,与其他经济地区的物流活动相别。概念中存在两大要点。要点1:物流活动具有现代物流的特征,是结合信息技术的物流环节操作层面的一体化,也是以实现商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有效时空转移为目的的。要点2:区域物流是在城市、城镇、农村等域空间形态结构巾,通过物流基础设施所实现的物流有机集成,具有经济地理空间的意义。
二、我国区域物流发展的整体状况
值得欣慰的是,现代物流管理在我国已经起步,表现在国家领学人多次针对物流问题发表讲话,各种物流会议不断召开,开始出现以现代物流为主业的物流企业,以及一此省市和发达的经济区已经着手制定自己的物流规划。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政府部门已经认识到发展现代物流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战略意义,并已着手研究和制定有关物流规划与政策。
三、区域物流发展的协同化趋势
协同(synergy)本意为“共同工作”,是对系统的各种因素和属性之间的动态良性相瓦作用关系及其程度的一种反映。因此,物流协同可认为是为实现物流系统茁年辅进的目标,各子系统或各元素之间相互协作、配合、促进,并形成的良忡循环态势.供应链协作、物流共同化等物流协同趋势在空间领域的映射,是反映为包括物流环节、企业内部、供应链、产业内部以及各地域在内的区域物流活动的协调。区域物流协则意味著充分利用物流发展的区域特性,使物流活动符合所住经济区域的经济、社会等环境条件,最大程度地实现区域物流的合组织。从而满足统一协同域内物流活动、保障效率的需要.电是区域物流系统构建和研究的目标所在。
四、国内外区域性物流研究现状
1.国际研究状况
从跨国公司角度研究全球性物流资源置和协凋问题。具体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市场竞争机制及物流供应链运行等问题。此类研究多利用运筹学等数量化技术工具,为供应链的全球网络设施选址定位、多工厂协凋、战略配送体系设计等问题提供支持。这是企业层面物流优化研究的扩建,常用方法包括数学解析法、系统仿真法和启发式方法等。如位分法和图解法解决一元网点的布局问题;混合整数规划解决物流中心的选址以及物流规划问题等。
2.国内研究状况
内区域物流研究是在引进、吸收周外物流发展经验和趋势指导的基础下进行的。受国内计划经济经历的影响,宏观层面、区域层面的物流研究比较受到重视。从文献检索信息看,研究无论从方向和数量都要多于旧外。但也是南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国内流通领域存在着行业、部门分割,进而影响区域物流研究角度,更容易关沣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运和远洋运输以及货运、货代、过关代理等局部问题。
五、结语
区域物流是经济具有共同属性的地域空问内各物流系统的有机综合。其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同,协同化趋势日益明显。在国内经济区域内物流快速发展时期所凸现出来的竞争内耗、物流管理协调和效率等问题,急需区域物流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指导。目前区域物流研究巾所呈现的缺乏对系统同运作的研究、子系统研究缺乏供需结合、系统机理研究、系统管理研究缺乏微观——宏观衔接等,将是下阶段区域物流研究的关注点。
参考文献:
[1]王莉.物流学导论[M].中国铁道出饭社.1997.
[2]张文杰.安徽省以芜湖市为中心的观代物流规划研究报告.2001.
[3]深圳平湖物流基地.现代物流论丛.理论篇[M].东旅游出版社.2000.
东莞市地理位置优越,具有非常完善的基础设施,东莞火车站是广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广梅汕铁路与京九铁路的交汇点,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北有广州,南有深圳两个国际机场,皆有高速公路直达,这为物流交通提供了方便。
近来年东莞经济实力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规模巨大,以加工制造业为产业基础的东莞,有“世界工厂”之称,物流服务需求旺盛。有资料显示,每天从东莞出境的货柜车就有7000多辆。
总体来讲,东莞物流产业有相当稳定的基础:内部需求旺盛、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政策支持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东莞物流业的发展。
二、东莞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东莞物流业发展迅速,但是相对莞经济的发展速度来说却相对滞后,而且与物流相对成熟的广州、深圳等地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东莞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三、民营企业为主 企业规模偏小
虽然近年来东莞市物流企业数量大幅度增长,但其中多以本地民营物流企业为主,且企业规模总体偏小。据统计,目前东莞市注册资本在千万元以上的物流企业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家左右而已。东莞市的物流企业有很大一部分广州、深圳等地的大型物流企业设立的办事处或分支机构。东莞本地的物流企业思想仍旧停留在“重生产、轻流通”的观念上,缺乏做大做强的决心,不注重扩大投资,保守而驻足不前。当地民营物流企业的平均职工数、平均职工工资等远远落后后广州、深圳等地的物流企业。
1、以传统服务为主,物流功能简单
虽然近年来东莞市的物流企业服务品种正在大量增加,但服务内容却依旧是传统服务业的水平,主要以运输、仓储、搬运等服务档次和水平较低的服务业为主,没有发展新的物流增值服务。这种现象导致东莞物流业只能接零散生意,无法提供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另外,很多企业不注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无法跟上时代发展对于现代物流技术的要求。同时,很多企业自行提供运输等服务,也从另一方面阻碍了东莞服务业整体规模的形成,导致发展缓慢。
2、物流市场混乱 物流管理水平低
目前,东莞物流管理市场存在三类物流企业:国外大型物流企业、东莞本土的物流企业以及贷代企业。东莞本土的物流企业数量众多,加上贷代企业,数量多,管理难度大,又没有相对配套完善的管理政策,导致各类公司之间恶性竞争严重,人员流动频繁,物流市场混乱无序。从物流企业自身来说,大多数物流企业都没有明确的公司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等,企业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粗放,无法提供正规、规范而有效的物流服务,以致运作效率低,速度不高,成本上升,从而造成物流管理成本的加大和物流环节上的浪费。
四、东莞市物流业发展对策
针对目前东莞市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发展对策:
1、深化认识 加强物流基地建设
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现代物流技术和知识,增强工商企业采购现代物流服务和物流企业应用现代物流技术的意识。政府部门要适时适当引导物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技术服务,应用新技术,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要大力加强物流基地的建设,物流基地对东莞市的经济发展和长远规划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政府应带动物流企业充分发挥东莞虎门满仓、常平大京九物流和松山湖三大物流园区的优势,加大开发建设,加速东莞经济发展。
2、政策扶持 发展第三方物流市场
目前,东莞市已经出台了针对物流市场的《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十五”规划》,成为指导东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性文件,同时,各级政府部门在加快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还要遵从市场规律,由市场需求决定产业发展方向,不能过分干预。针对东莞市巨大的物流需求,可以鼓励工商企业将“自营物流”分离出来,转而投向第三方市场,依靠专业的物流企业承担物流运输,提供完善的物流及配套服务。
3、加强监管,营造规范市场秩序
由于物流业的发展时间很短,但是物流业涉及的部门却非常多,这就造成了政府对于物流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再加上物流企业质量的参差不齐,导致物流市场混乱,违法违规经营、不正当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不正当经营行为长期以牺牲公共利益赚取利润,对东莞市整体投资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此,东莞市有关职能部门应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逐步建立行业信用体系,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概述
第三方物流(The Third - party Logistics) 简称3PL,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一种运作方式。通过第三方物流方式,不仅可以使生产企业或销售企业集中精力做好其核心业务,如品牌、质量与销售,而且可以利用专业物流企业的规模效应,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三方物流”一词被用来描述“与服务提供者的战略联盟”,尤其是指“物流服务提供者”。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物流社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它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基础上,实现了物流资源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规模上的整合。
据调查, 年我国物流管理人才缺口将达到 50万人,如此庞大数量的人才缺口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而且加之国内第三方物流业发展的缓慢,同样限制了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队伍中,领导这些现代物流企业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有融会贯通采购、仓储、运输、配送、顾客服务各物流功能的协调管理能力外,对于现代物流最新的管理理论及技术,例如电子商务等都要有相当的认识与接触。然而,遗憾的是,我国可以担当这些重任的专业物流人才都较缺乏,国内物流企业和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的知识需求
1、要求具有扎实的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运输包括海运、空运、铁路、公路运输等不同的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通常要涉及多种运输方式和手段,多式联运的水平也是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综合能力的指标之一。
2、要求具有精确的成本管理知识。物流服务涉及到多个作业环节,发生各种不同的费用,如在运输作业过程中,往往除运费外,还会发生停车费、路桥费、保险费、报关费、检验检疫费、海关查车费、订仓费、提货费等。在物流服务营销的过程中,业务人员不仅要了解作业费用发生的原因、种类和数量等信息,而且要具有作业成本分析的`能力。
3、要求具有基本的安全管理知识。第三方物流企业是买方或卖方委托的物流服务提供者,它只能按照委托方的要求执行物流作业。在作业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安全隐患就无时不在。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的能力需求
1、要求具有严谨缜密的思维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是一个动态、连续的服务,服务质量的持续提高是第三方物流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保证货物在规定的时间以约定的方式送到指定的地点,过程的设计必须是严谨、科学、合法的。
2、要求能够开展团队合作并具有奉献精神。物流作业的物理特性表现为一种网状的结构,在这个网络中存在多条线,每条线上又存在着多个点,任何一个作业点出现问题,又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的话,就有可能造成网络的瘫痪。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人员应具备一种强烈的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在作业过程中,不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能够为周边相关岗位多想一点、多做一点,使上下游协调一致。
3、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物流的灵魂在于系统化方案设计、系统化资源整合和系统化组织管理,包括客户资源、信息资源和能力资源的整合和管理。在目前物流行业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整合客户资源的前提下,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理念,充分利用设备、技术和人力等企业内部资源来满足外部客户的需求。
三、第三方物流企业人才培养的策略分析
(一)建立以企业内部培训为主、外部培训为辅的双层培训体系
企业内部的在职培训具有培训时间灵活、培训内容针对性强等诸多优点,因为企业的运作情况和需求情况其决策者和从业者最为了解,所以内部培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内部培训的对象主要是中、低层从业人员,目的是为企业培训直接从事具体物流活动的操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当然,内部培训也有缺点,比如注重短期效益、全局观欠缺,或培训质量不高等。同时,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内部培训的能力,或者有一些能力但能力不强,或者企业希望长足发展,此时,就需要外部培训,即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现有从业人员。外部培训的对象主要是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选拔其中的优秀人才,通过脱产或半脱产的学习形式,进行物流理论研究、物流应用分析、物流专题讨论、物流项目策划和物流论文写作等较高层次的培训,其目的是为企业加速培养一批知识、能力和素质优秀的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二)积极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
企业毕竟是具体的实业单位,他们往往无法实时地全局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向,从而出现短时盲目,这就必然会影响到其人员培训。同时,为了自身利益,个别企业很可能进行一些违规操作而不顾忌员工乃至行业的整体利益。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积极发挥物流行业协会的指导和协调作用。美国物流比较注重企业物流,尤其开始注重全球物流战略,但也是以企业为核心的。相应地,作为非官方机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始终坚持企业家办会原则,不受政府影响,但可以与政府合作。其主要责任就是协调物流企业关系、为企业教育和培训合适的从业人员,而相应的费用及会费则又是协会的主要经济来源。我国的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属于同级别单位,其功能、目标也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类似。因此,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必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三)建立健全“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以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为了提高物流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开设物流证书培训,如物流领域的行业协会开设的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已是物流人才培养的必要补充。目前,我国的物流认证成果有: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引进英国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ILT) 的国际物流资质认证体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职业经理管理证书,以及中国商业技师协会的物流职业资格认证等。
当然,我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也已经制定了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这些认证制度和认证体系的建立,既使得物流教育面极大拓宽,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种制度激励,促成从业人员甚至学生实现具体的阶段目标。
四、总结
——以顺丰快递为例
摘要:本文以我国的快递物流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我国民营快递企业——顺丰快递。顺丰快递在我国民营快递中是一个成功的典型。虽然着面对民营快递的激烈竞争,顺丰的成功也有其必然性,顺丰公司能够随着政策法规的发展变化调整相应的策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措施,这使得企业能够在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其自身的优越性。而如何做得更大更强这也是顺丰快递接下去发展目标更是长远的探索和目标。
【关键词】快递物流;现状;对策
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的的技术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成为衡量;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顺丰物流作为我国本土最大的快递物流备受世人的关注,顺丰物流作为家喻户晓的物流企业也走过了不少的风风雨雨,当然有好也有坏,顺丰物流要想继续发展和就必须解决存在的问题。顺丰快递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谋求发展?本文以顺丰快递为例探讨顺丰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既保持自身优势和如何做大做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第一家快递企业于1979年诞生以后,中国的快递市场迅速发展从对目前中国的快递市场现状以及民营快递企业自身特点的分析来看,速度与服务质量应当是民营快递企业目前发展的重点。而顺丰的成功,无疑是这个领域的一个典型。通过分析顺丰快递物流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促进其又好又快发展。
一、关于快递物流
(一)、快递物流的概念
快递物流是物流的一个延伸的一个分支,但物流的范围要广于快递物流,快递在将来的发展趋势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主要经济增长点和发展趋势。快递物流主要针对个人和小宗货物的运输,具有送货上门,网点分布广和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人们在家就可获得想得到的货品,并逐渐取代传统的“买东西还要到超市,买完东西还要自己拎回家”。快递物流可以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正逐渐被人们认可。
(二)、特征
①适应经济发展的特征,现代化快递业的发展与商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经济的发展程度。
②快捷安全性快递服务凭借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先进的通讯网络及最快的运输工具将商业函件和包裹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③高科技性实现快递快递物品的门到门或桌到桌服务,必须及时、准确地接受到客户信息实现快件的全程跟踪,随时解答顾客查询。
二.顺丰快递公司的发展现状
(一)、顺丰快递的概况、运作理念、运作目标运作技术
顺丰快递(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3年3月的民营企业,顺丰快递企业将经营理念定位于“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速递业”的经济理念。顺丰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对市场做出反应,推出新的产品和调整策略,缩短贸易周期,降低经营成本,促进客户竞争力的提高。顺丰速运全部采用自建、自营的方式建立自己的速递网络,特别是集团总部成立以来,更加致力于加强公司的基础建设,统一全国各个网点的经营理念,大力推行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提高设备和系统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竭尽全力地塑造顺丰这一民族速递品牌。
(二)、顺丰快递的发展历程及业务状况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社会物流需求显着增加,许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快递物流的发展作为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顺丰快递在我国在快递行业中发展最快,增长势头强劲的一家企业。物流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顺丰快递等大型物流企业已经逐步稳定了自己的销售网络,而由于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市场竞争模式也在增加。顺丰可以提供全国33个省、直辖市、港澳台地区的高水准门到门快递服务。采用标准定价、标准操作流程,各环节均以最快速度进行发运、中转、派送,并对客户进行相对标准承诺。主要有:省内即日、跨省即日、陆运通、陆运达、普货等等。1993 年成立以来,每年都投入巨资完善由公司统一管理的自有服务网络:从蜗隅佛山,到立足珠三角,到布局长三角;从华南先后扩展至华东、华中、华北、东南;从大陆延展到香港、台湾,直至海外。顺丰在中国大陆目前已建有 2200 多个营业网点,覆盖了国内 32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近250 个大中城市及 13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顺丰在香港 1993 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营业网点,目前营业网点覆盖了 18 个行政区中的 17 个(离岛区暂未开通);在台湾 2007年在台湾设立营业网点,覆盖了台北、桃园、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主要城市;在韩国 2010 年顺丰开通了收派服务,覆盖韩国全境;在新加坡 2010 年顺丰在新加坡设立营业网点,覆盖了新加坡(除裕廊岛、乌敏岛外)的全部区域;在马来西亚 2011 年 8 月 1 日顺丰开通了收派服务;在日本2011年11月15日,顺丰开通大陆到日本的快递服务。
三、顺丰快递的优劣势的问题研究
(一)顺丰发展的优势所在①自有的服务网络具有服务的标准统一
以客户为核心,建设快速反应的服务队伍,谨守服务承诺提供灵活组合的服务计划更为客户设计多种免费增值服务及创新体验,全天候不间断提供亲切和即时的领先服务,顺丰快递拥有自己一整套的服务体系和
统一的服务标准,顺丰快递将经营理念定位于“成就客户,推动经济,发展民族快递企业”。顺丰积极探索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为客户产品提供快速安全的流通渠道,帮助客户更快更好地对市场做出反应。
②速度优势
速度是快递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想要分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快递企业必须把速度放在第一位。据了解,无论是同城快递还是成绩快递,民营快递企业都比EMS快约50%,而顺丰,则依然比其他民营快递快约20%。与此同时,顺丰在2010年创建了属于自己的航空公司,有着自己的专运货机,这无论从配货的机动性上还是从输送快件的时效性上来看,都是富有相当的主动的,显而易见,是速度造就了顺丰的成功。
③安全性能高,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客户利益
顺丰快递以客户为核心顺丰快递皆用心保护客户的每一包裹,不管是从签收包裹到运送包裹直至包裹到达目的地的客户手中的每个环节顺丰快递无不体现顺丰快递的贴心服务这一理念。这注重为客户的快件及时、安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客户的利益,因此顺丰快递有着良好的口碑。
(二)、发展的劣势问题
①快递运费价格贵
顺丰快递有其突出的特点当然也有其最明显的劣势那就是价格贵,以跨省快递为例,顺丰起价一般是20元/kg,其他快递公司如申通、圆通、中通之类大概10元/kg(陕甘宁等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贵点)。当然顺丰的速度其他快递公司难以匹敌,但价格的门槛也让很多人做了其他的选择。因此顺丰快递在此基础上要降低运营成本,从而获得更优势的地位。
②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由于民营快递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普遍不高,行业技术含量低,初始资本投入较少,行业利润较大,容易进入,并且廉价劳动力市场充足,因此导致快递市场很不规范。另外,国家对民营快递企业的管理相对“真空”,有些企业仅追求短期效益,管理松散,人员流动性大,失信于客户的事时有发生,这大大影响了民营快递企业的整体信誉。
③网络具有其局限性
EMS作为我国邮政快递的龙头老大,它以无人能比的网络优势在开展国内快递。而对于顺丰来说,与EMS及其他大型民营快递相比,其最大的劣势在于网络的相对不健全,在涉及偏远或较不发达地区,顺丰的快递业务尚未触及,这或多或少的减少了顺丰的发展机会。
四、顺丰快递发展的研究对策
(一)、提高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影响力,加强品牌建设
顺丰快递企业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树立诚信服务理念,构建优质服务体系。快递企业应在手续的办理上、货物的运输包装上、售后服务环节上提高效率,重视客户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形象;并与商家或买家合作,规范验货程序;妥善解决客户的索赔和投诉等问题。
(二)、充分运用市场信息,加强对新产品开发与创新
对快递企业而言,其产品就是为客户提供快件寄递服务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快递企业必须及时把握市场态势,准确定位市场,根据不同竞争对手和客户采用不同的竞争手段,发挥自身长处,将内部资源
集中到核心竞争力,避开竞争者的优势项目。同时,避开服务的同质化,积极推进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如中国邮政除了传统快递业务外,还增加了两岸邮政特快专递等多项业务这些服务创新不仅满足了一般客户的需求,而且对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出国留学、商务礼仪、人情交往、商业活动等开展了针对性服务,满足了多种层次、类别客户的需求,拓展了市场空间。
(三)、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是快递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是物流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快递企业要通过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来转型,也就是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单靠企业自身力量往往力不从心。因此,政府应对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国家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租赁给快递企业经营,减轻企业一次性投资的压力。各快递公司应建立更多分拨中心与配套网点,并健全传送带等基础配套设施,提高工作效能。有条件的公司可配备自动分拣系统、货物追踪查询系统、速递资料收集器、与海关对接的EDI系统等,提升信息化水平。
(四)、差异化市场定位、挖掘合作伙伴
面临国外对手的强大冲击,顺丰应实行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尽量发挥长处,避开竞争者的优势项目。可以开展特色经营,拓展经营领域,提升服务的附加值。在服务方面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人性化的服务。在细分市场上做出影响,比如开展生鲜食品、药品等特色快递业务,利用差异化的经营模式为品牌加分,拓宽盈利渠道。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合作机会将会大大增加。顺丰应进一步与快递运送的源头企业及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展开合作,加强对国内外快递客户的争夺。加强合作,分享优势,充分发挥顺丰的速度优势,与合作伙伴取得共赢。
(五)、提升员工素质、加强团队建设
快递业务经常与客户面对面的的打交道,因此快递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客户对快递的公司的印象。快递企业作为终端物流服务,所以必须重视从高层到基层的物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形象和素质。同时增加新进人员与老员工之间的沟通联系,增强团队凝聚力,培养团队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六)、企业的优化和对资产重组
面对民营快递企业的数量急增,盲目扩张,绝大多数快递企业资金不足,呈现出规模较小。服务不全面,服务质量低等不足。目前我国快递企业中年收入超过百亿的仅有邮政(EMS)和顺丰快递这两家,但是相比国外的快递公司则明显缺乏品牌影响力、连锁网络不全、与国外大型快递公司比较竞争力不足等。现如今美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整个快递行业份额的96%以上,而在中国前四大快递公司占快递行业行业份额的60%以下,明显表现出行业集中度不足。所以说,快递产业的优化和资产重组是大势所趋。任何企业很难单靠自身的力量在日趋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快递企业也不例外。遍布各地的服务网络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建成,优良完善的服务也不是一蹴而就,我国快递企业应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开拓市场。为此,快递企业应积极开展合作、兼并,谋求共同发展;开展不同类型快递企业、特许经营型快递企业、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兼并重组;开展航空、铁路、公路等运输企业与快递企业合资、合作或兼并重组,以及电子商务企业、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与快递企业联合或兼并重组,从而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一体化整合。
五、结论
本论文通过对民营快递行业的简要了解,以顺丰速运为例,浅谈顺丰快递业目前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在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得顺丰快递业更加完善业务流程,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做到更好的服务。在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展望顺丰快递业未来的发 展趋势,必将走向集成化、信息化、国际化。以时限为核心的快递业正在引起企业与个人的关注,同时中国经济的繁荣,大力引进外资、西部的开发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都为快递业的迅猛发展提供契机。现今,国内物流业已成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之势。然而中国物流的打成气候,要靠国企和民企的携手共进。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再到健康发展,确实需要一个过程。顺丰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发展自身的优势,针对劣势,做出相应的改革,同时也可以借鉴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的成功经验,寻求发展。
【参考文献】:
在西方发达国家, 为了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 实现物流对经济增长的支持目标, 各国政府都投入巨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提高物流设施质量, 以促使物流产业标准的不断提升。如今, 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1 美国物流业发展状况。
美国作为最发达的经济体, 其物流也最发达, 为了实现物流的国际化, 服务形式的多样化和达到快速反应的要求, 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和无线电射频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美国政府为支持物流产业的发展, 加强了物流相关法规的建设与完善, 美国与物流相关的法规主要包括经济法规与安全法规两个方面的内容。全球化是美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特色之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不断发展, 美国现代物流业的全球化趋势也越来越显著。
1.2 日本物流业发展状况。
日本物流观念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从美国引入,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 如今已经形成了自已一套独特的管理方法。日本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与政府对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有直接关系, 在市场竞争日愈加剧的状况之下, 物流服务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得到了日本政府和政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日本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引导物流产业发展, 如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相互合作来制定综合措施;道路、航空和铁路等交通部门密切合作, 共同制定出综合交通措施, 以建立一个适应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和有效便捷的运输体系, 为企业和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物流系统以实现信息化和标准化为目标;进行无纸化贸易;对都市内物流建立一种畅通机制, 保证道路交通无阻碍, 提升汽车运载效率和物流服务质量, 减轻环境压力, 完善多种方式运输竞争模式, 实现多种方式的联运, 促进水路货运和铁路货运的发展, 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 保证地域间物流的畅通。
1.3 欧洲物流业发展状况。
欧洲物流业有着较长的发展历史, 欧洲物流业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制造企业与客户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伴的。随着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的不断改进, 欧洲的运输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专业化是欧洲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特色之一。近年来, 欧洲现代物流产业既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也表现出了专业化和高度细分化的发展趋势, 这些在消费物流、快递物流、汽车物流和高科技物流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 中国物流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物流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物流的质量和效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从总体上来看, 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急待解决的问题:
2.1 政府落后的管理体制造成物流产业社会化程度偏低。
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表现为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块分割式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为物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种种障碍。虽然经过多年改革, 部门与地区的条块分割模式在一定程度仍在起很大作用, 表现为行政管理政出多门, 这使得物流业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这种落后的管理体制之下, 先进物流模式所要求的社会化和网络化就难以实现, 有效地合理配置物流资源的目标也难以达到。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 中国的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比重并不是太大, 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约占全部工商企业的22.2%, 而在美国, 这个比例是58%。由于中国企业现代物流观念还没有建立起来, 从而也就没有按照现代物流对企业内部的物流进行整合与重组的理念, 而业务外包等现代物流方式则极少被企业所采用, 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制造再产品销售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物流活动, 还主要依靠传统的企业内部自我组织来实现的,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潜在的物流需求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和有效的市场需求。
2.3 物流的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中国的仓储设施、装卸设备、运输工具和信息处理技术等物流硬件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较落后。具体的表现是:公路网密度低、公路联运能力差。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数虽然增长较快,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是较短的, 国内某些边远地区仍然处于半封闭的状态之中, 国内航空运输能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旅客日益增长的出行要求和高时效的货运增长需求。水运方面, 全球范围内水运能力都出现了过剩的现象, 中国也不例外, 国内水运价格出现了恶性竞争, 加上中国现有水运存在的问题, 如船型单一和船龄偏高, 使得国内水运发展形势也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
2.4 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 中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错过许多好的时机, 造成应用程度的落后, 如今中国到底有多少家物流企业真正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 还是一个难以确定的数目。加之各种利益主体存在的冲突, 以及信息不畅通等多种因素, 造成了大量短缺物资不能及时得到配送, 大量物资在流通领域被滞留下来, 造成库存始终居高不下, 库存费用也不断攀升, 资金深沉严重。据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中国商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系统处理信息的比例还不到一半, 服务业和运输业应用计算机的比例就更低。除POS和条形码技术之外, 其他信息技术在中国的物流领域应用程度普遍较低。
3 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启示
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因此, 总结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经验, 结合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实, 把握当前全球发达国家先进物流的发展趋势, 有助于促进中国物流朝着正确的方向和捷径快速发展。就中国物流发展状况而言, 当前存在的以下几方面问题急待解决。
3.1 改革政府管理职能, 为物流产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中国物流管理体制中仍然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部门和地区条块分割模式, 这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造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所以, 对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改革, 重新划分这些部门的职能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十分紧迫的, 有必要成立专业性的协调机构, 来研究、制定和协调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相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 结合政府的发展政策, 研究制定有利于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支持性政策与措施, 如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物流装备更新问题、物流建设的融资政策、物流基地的土地使用政策、物流服务及运输的价格政策, 以及物流企业工商登记管理政策等。
3.2 注重新型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应改变按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行业管理部门进行规划与投资的条块分割的模式, 适当集中政府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与投资领域的职能, 对各种物流所需基础设施进行统筹和统一布局, 以促进基础设施间的配套与协调发展。同时, 从中央政府层面上加强规划的统一性和全局性, 如对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统一制定和协调地区间和城市间的物流发展规划。
3.3 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
发达国家的企业通常都将企业内部的物流社会化, 而企业自身只专注于价值链中的核心环节。近年来, 各国企业都实行仓储、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实行外包, 物流外包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迅猛发展, 成为物流市场中一个极具生命力的新兴领域。一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定位于消费者的最终需求, 他们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最终目标, 追求“在正确的时间内、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和正确的方式, 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点及正确客户手上”。二是专业化的服务, 例如美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有根据企业自身优势制定出的明确的市场定位。针对企业物流外包目标是要享受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的市场情况, 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发展目标放在了承接物流外包服务的专业化和高效率方面。
3.4 加快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进程。
政府对物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积极支持和鼓励, 具体是:一是要支持大学及科研院所在物流研究领域进行攻关与创新, 提高中国物流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准;二是要鼓励国内企业建立属于自己的物流研究机构, 鼓励企业与大学和研究院所进行物流研究领域的合作, 开展具有应用性的物流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三是加强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 形成具有多层次和多样化的物流教育人才体系。
3.5 大力发展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
加快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促进城市物流业的发展。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促进物流技术和服务的升级, 物流投资环境的改善, 物流企业的加速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对整合现有物流资源, 缓解交通压力和改善生态环境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周华.中国现代物流大全-B[M].北京:现代物流管理铁道出版社, 2008.
[2]王佐.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储运, 2007 (7) .
[3]万丰华.中国物流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市场周刊[J].新物流, 2009 (3) .
[4]汪鸣.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5]王雪.美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9 (2) .
关键词:物流业;物流管理;服务业
“年底快递忙,介意者请慎拍”——2010年12月底,很多家淘宝店铺挂出了延误提醒。2011年1月11日,淘宝商城五折“光棍节”促销,当天吸引了2100万人参与,成交金额单日达到9.36亿元,超过香港购物天堂。然而这一天,国内多家民营物流公司都经历了爆仓的一天,成千上万的货物铺天盖地而来,货单如雪片般汹涌而入。洪峰一般的快件潮让申通的上海分拨中心疲于应付。两万平米的仓库里,每个角落都堆放着小山一样的快件,一条用于分拣的流水线几乎都被快件掩埋,这是电子商务的春天,也是民营快递的受难日。
那么国内的物流行业为何如此的脆弱。这是在特殊情况下出现的状况,还是一种常态呢?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是,中国并没有获得制造大国应该获得的好处。因为在整条价值链中,中国处于低端,付出的多,得到的少。一个国家只有掌握了商品的流通渠道,控制了商品的流向,那么这个国家才是价格的制定者,才是既得利益的分配者。
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物流是指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用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物流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基础性产业。在全球化的今天,物流业发达与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中国现代物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长足的进步,具体表现在:
第一,物流运行的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目前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已通过市场解决,逐步形成了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运行机制,物流市场主体向多元化多极化方向发展。众多的国内企业也已经认识到了物流的重要性,建立起物流园、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进行现代物流业的探索。
第二,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有了非常大程度的提高。现代物流体系建立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先进的物流基础设施。近年来,中国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枢纽机场、国际航运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末,中国运输线路中,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9万公里以上,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高速公路达4.54万公里。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吞吐量80亿吨。截至2009年民航机场166个,年货运吞吐量在10000吨以上的有45个,完成货运吞吐量945.6万吨,比2009年增长7.04%。近些年正在新建的高铁项目也将更进一步为物流业提供交通支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专用物流信息网络开始在一些地区建立,这也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近年来,物流业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和相关物流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发展更加深入而务实。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为代表的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更为迅速,各类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物流企业群体逐步形成,从运行的角度看,物流业开始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
2000-2010年中国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如表1所示。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国家GDP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二、中国物流业面临的问题
与国外的同行相比,中国物流业并没有在商业信函时代积累太多的资本,它们几乎是和网购市场相伴而生的。2005年8月份,申通一天的订单量是45万单,其中6万单来自于淘宝。到了2011年1月,淘宝每天为申通带来100万张运单,贡献率达到40%。
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内,政府对此行业采用了最严格的管制模式,即国家垄断经营,而这一管制模式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交通运输业向更高阶段的物流业发展。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交通运输业的基本组成部门——航空、海运、铁路、公路、水路货运基本向外资开放,国外物流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于是,物流行业很多难题也都随之而来。
(一)宏观层面面临的问题
中国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方面的障碍。物流行业是全社会的服务行业,涉及国民经济的很多产业,需要统一规划,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组织实施,使物流行业各个部门协调发展。但是,由于体制没有理顺,各部门之间分工又有交叉和一些特殊因素,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重复建设等种种问题,使全社会难以形成综合性物流服务。目前中国物流业的制度安排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使原本是一个系统资源的物流业的管理权限被划分成若干个部门。比如,铁路、公路、航空、海运等运输资源,均分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这样,大大降低了运输的效率。
(二)微观层面面临的问题
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与世界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相比,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在资源配置、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现代化科技手段的使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在仓储系统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没有按照未来的市场发展需求和市场环境状况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造成以行政部门为系统建立的仓储系统面积大、数量多、仓储设备现代化水平低,区域布局不合理,空间布局也不合理,物流环节存在相互重复、冲突现象,使得商品呆滞时间过长,物流市场无序竞争。
另外,目前中国商品周转率只有发达国家的30%,每平方米库存的商品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5%,配送差错率为发达国家的3倍。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左右,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仓库过剩量达到40%,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而且由于缺乏必要的产业引导和规划,时下又有许多企业正热衷于建各类物流园区、配送中心和立体仓库,这无疑会加大物流资本存量,与发展现代物流、提高整个社会效益的目的背道而驰。
(三)物流与环境的矛盾
1、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也是物流作业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交通工具本身产生的噪声污染、大气污染;不合理的货运网点及配送中心布局,导致货物迂回运输,增加了车辆燃油消耗,加剧了废气和噪音污染;集中库存产生了较多的一次运输,从而增加了燃料消耗和对道路面积的需求,破坏生态。
2、装卸及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装卸过程中的污染环境行为有:装卸不当和商品体的损坏;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污染;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物,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并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则污染大气。
以上是中国物流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在中国物流企业开放之前,大型国际物流企业以合资的形式与中国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双方各出资50%建立新公司。但实际上,新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业务都是外方占绝对优势。这些大型国际物流企业是在为以后占领中国市场做先期战略准备,一旦中国物流业对外开放,他们就以新公司和母公司的实力占领中国市场,挤压中国物流企业的生存空间。目前美国FedEx、美国UPS、德国DHL以及荷兰TNT四大外资快递巨头已占领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80%以上的份额。2005年全面对外开放后,四大快递公司纷纷通过独资、并购、加盟等方式加速网点扩张,进一步强化了垄断地位。更令中国人不解的是,一些国有企业会轻易将市场拱手相让。2004年12月,美国联合包裹为换取中国23个中心城市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掌控权,向自己在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中外运支付1亿美元费用。UPS不仅覆盖200多个中国城市,还把国际快递业务又扩展到国内另外22个商业地区。
三、解决中国物流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此之多的问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物流也将进入全球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中国物流业要想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需要解决内忧外患两大问题。因此,需要建设中国国内强大的物流公司,而建设强大的国际化物流公司必需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拥有一定的物流资产和覆盖较广的物流网络。任何物流企业要想成为国际化物流大公司,必须拥有较大规模的物流资产,像现在的国际物流巨头中每个公司都拥有大量的物流资产。网络化是现代物流的另一个趋势。随着企业物流所需要网络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大型跨国公司的物流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分布。
第二,能提供优质及个性化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中必须具有能够提供适合顾客需求的個性化物流服务的能力,取得客户的信任,逐渐建立品牌。在美国,联邦快递能和百年老店UPS分庭抗礼,仅仅只用了20年时间,它的起家正是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中恪守“隔夜送达”的承诺,建立品牌。公司创始人做出最严苛的承诺,“只要耽误60秒,公司就退款。”
第三,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和标准。近几年,中国相应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制订有一定的滞后性,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因而,制订和完善物流法律法规是中国物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和整顿不合理现象的要求。另外,要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必须首先实行物流的标准化。当前中国物流各部门的非标准化行为仍然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造成了物流成本的上升,严重影响了物流活动的正常进行。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增强竞争优势,应当采用国际标准,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第四,企业的模式。中国现在物流行业的情况是,大部分物流企业是几辆车跑长途运输,是个体户或合伙企业,独立承担经营风险。少量的配送企业,大部分依附于超市和连锁企业,还有很大的地域性限制。极少数物流企业是股份公司制,而且基本是国有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如中铁快运,中国邮政物流。这样的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的步伐,给有实力的物流企业政策和资金支持,全力推进物流企业的改革,为具有全国性提供物流服务能力的企业上市提供服务。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其优良的业绩在股票市场上获取企业发展的资金,从而摆脱缺乏资金的限制。
第五,业务模式。中国的物流服务模式单一,且质量不高。如果在国外的话,投诉率是很高的。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服务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或增值服务的利润很高,同时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业务模式上,我们要向国际知名大型物流企业学习,请教对方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提高自身的素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
第六,坚持做环保物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物流企业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制订其经营管理战略,以单元装载系统为媒介,有效地巧妙组合各种运输工具,通过运输方式的转换可削减总行车量。
四、结束语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加入世贸组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电子商务的兴起等,为中国物流行业现代化发展带来一个肥沃的土壤。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政府和社会对现代化物流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促使了政策环境的改善和企业物流的变革,为物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在外国物流巨头的冲击风险与国内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中国物流业能否逆流而上,在岌岌可危的市场竞争中分得一块蛋糕,这是需要一个思索和创新的过程,也是在国外物流狙击压力下,不得不去走完的一条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周华.中国现代物流大全-B[M].现代物流管理铁道出版社,2008.
2、王佐.我国物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储运,2007(7).
3、万丰华.中国物流业的产业化发展研究市场周刊[J].新物流,2009(3).
4、汪鸣.我国物流业发展政策研究[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5、王雪.美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9(2).
6、刘长涛.国外物流发展概况初探[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6(3).
【浅谈物流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物流经济学方法论文11-06
物流经济地理交通运输11-24
《物流经济学》教学大纲07-11
新经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06-04
经济管理系物流人才培养方案05-30
企业物流发展论文05-24
物流管理论文——中国邮政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定稿05-26
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发展策略研究06-04
浅谈现代物流06-08
物流发展建议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