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市场(精选7篇)

人才市场 篇1

(一)第一讲

人 才 市 场 概 述

马 昌 定

一、人才市场的含义、产生、特点

(一)含义

从广义上说,人才市场是遵循市场规律调节人才供求的一种机制。人才、用人单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机构、人才交流场所(设施)等都是人才市场组成的重要因素。狭义地说,人才市场是指交换人才劳动能力的场所,是为人才个体和人才使用单位双向选择(买卖)提供条件和服务的机构。由于体制上的原因,目前我国存在着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服务的主要对象,传统的做法为,各类使用人才的单位和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的人员,以及其它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各类能工巧匠。科学的人才观认为,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做贡献,人人都能成才。

(二)人才市场的产生和形成

1、人才市场产生和形成的前提条件(1)人才供求双方具有相对独立性。即人才具有独立支配自己劳动能力的权利,使用人才的单位有用人自主权;

(2)有服务于人才“买卖”双方的中介条件。包括机构、场所、设施(网上人才市场则以网络为载体)。

(3)工资成了人才的市场价格,由人才市场供求关系调节。

2、人才市场形成的现实基础

(1)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来配置。因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发展完善人才市场。

(2)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和人才资源的配置都是通过行政计划完成的,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分配工作。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人事制度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也必须改革,要打破人才资源计划配置和毕业生统包统配的体制和机制,必须建立市场配置体制和机制,人才市场就应运即生。

(三)人才市场的特点

1、我国人才市场与国外的人才市场比较,其主要特点:

(1)我国的人才市场是政府培育的,不是自发形成的。因此,我国人才市场从功能、机制、服务范围、对象到市场的场所(设施)机构受政府行为的影响很大。

(2)目前情况下,人才中介机构是我国人才市场的表现形态。因为我 国人才市场是由政府建立的,在起步阶段,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分割一部分职能,交由其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来行使,而人才中介机构又基本上是通过市场机制来运作,由此培育人才市场。这就形成了当前的情况,即不是人才中介机构以业已存在的人才市场为依托,而是人才市场凭借人才中介机构而存在。可以说,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是通过人才中介机构而获得了存在的形态的,这也使得人才中介机构成为了人才市场的具体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

2、人才市场与一般的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比,除了具有开放性、竞争性、等价交换性等共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表现为:(1)人才市场上的“商品”(人才)交换、价格(工资)不是成交与否的唯一因素。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才将工作环境、发展前景、人际关系等等作为是否成交的重要条件,而其它商品市场,商品能否成交,主要是取决于价格是否合适。

(2)人才市场中“商品”(人才)使用价值的非显现性。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购买者大都通过眼看、手摸、阅读商品介绍或度量,就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判断。而人才的使用价值,凭简单的物理观察、度量是很难判断的,必须进行科学的测评。

(3)人才市场上“商品”(人才)的储存、陈列上的信息替代性。一般商品市场必须陈列储存有商品实物供买方察看、购买,而人才市场的“商品”可以通过文字信息陈列、储存,买卖双方可以通过了解信息来选择。可以说,人才市场的商品主要就是信息。中介机构主要通过提供信息为买卖双方服务、促进交易。(4)人才市场上的“商品”(人才)具有情绪性。他们讲究尊严、讲究平等。他们对市场服务的要求,软件重于硬件。

(四)人才中介机构

1、人才中介机构的性质。中介组织也叫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会中介组织是介于政府与社会之间,依法从事独立和专门的社会活动,从而具有特定功能的共同体。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大量的这种经济性中介组织(也叫市场中介组织),诸如各种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资信评估机构、工程监理机构、商标事务所以及各种中介交易机构(房地产交易所、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技术成果交流中心、产权交易中心等)。人才中介机构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中介组织。2001年9月,国家人事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人才市场管理规定》明确:“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是指为用人单位和人才提供中介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的专营或兼营的组织。”

2、人才中介机构的产生。一是市场需要。人才个体和用人单位要实现合理选择、组合,必须有中介机构为其提供中介服务(重要是信息服务);二是政府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社会人才资源的管理需要从微观走向宏观,从直接走向间接,它就需要一种具有一定的社会整合能力与市场调控能力的人才中介组织。可以说,人才中介机构它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即处于社会中间层,占据人才资源的公共事务领域,拥有客观的合法的活动空间。

3、人才中介机构的特征

(1)独立性。人才中介机构既非隶属于政府的纯行政机构,也非属于 企业性质的经济组织或经营管理组织,而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社会法人组织。

(2)中介性。它属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将政府与社会有机联系起来,成为重要的中间环节与功能性的交流渠道,是社会整合的调节器。

(3)公共性。它的行为结果是公益性的,它存在的基础是政府与社会的公共需求。

(4)服务性。人才中介机构既服务于政府的公共管理需要,也服务于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

(5)公正性。人才中介机构的地位要求它必须依法公正地发挥功能,遵守自己的行业准则,公平合理地居间服务。

目前我区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才中介组织。一是职能上,它们或多或少还根据政府的授权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和人事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县市一级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很大程度上还是政事不分。二是经费来源上,基本上还是财政拨付。从发展来看,必然要实行政事分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中介组织。

二、人才市场的地位和作用

(一)地位

1、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人才市场,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完善的市场体系。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市场层次完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运转自如。现代市场可分为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两个方面。商品市场包括生活资料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资 本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没有人才市场,市场体系是不完整的。

2、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才资源成为了第一资源。人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二)人才市场(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1、配置人才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的人才资源的市场配置,重要是通过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完成的。通常是人才中介机构向社会发布人才供求信息,将供求两个主体联系起来,服务双方的选择和人才资源的配置。

2、反映人才供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是反映社会人才供求状况的最有效途径。国家人事部从去年开始,定期公布全国重点城市和地区人才供求状况,都是由当地的人才市场提供数据。这种反映,一方面影响人才供求双方的选择,指导人才的流动;另一方面,引导人才的培养。许多人才培养机构都根据人才市场的供求信息确定培养规模和种类。

3、引导人才消费。人才市场的供求双方,大部分对人才市场的整个形式不很了解,很难科学合理地确定其人才消费的定位。有些用人单位对哪些岗位究竟选择什么样的人才最合适,并不很清楚;有的人才对自己究竟最适合什么样的职位也不一定很明确。这就需要我们人才市场的专家、顾问为他们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4、评价人才素质。目前,许多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都开展了人才素质测评业务。人才素质测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多种方法,对人才的德、智、能、绩进行客观、准确评价的一种社会活动。科 学的人才测评,一是能对被测评者的素质作出客观鉴定;二是对被测评者的潜在素质进行预测。这种鉴定和预测就能更准确地认识人才,更科学地配置和使用人才,实现职位与人才的最佳匹配。

5、保障人才流动。目前,我们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人才代理业务,特别是我们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根据政府的授权开展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与此相关的诸如身份认定、工龄计算、职称考评、户籍管理、党团组织关系管理,社会保险代办等等业务,有效地解除了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保障了人才的流动。人才派遣业务,既有利于人才的合理配置,也能有效地保障人才流动。

6、提升人才“内存”。人才市场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人才本身的需求,开展培训业务,能使人才在离开学校以后,不断地更新知识和增加新知识,新技能,这对于开发人才资源,提升人才素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人才市场的现状

(一)人才市场发展面临的形势

1、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都高度重视人才和人才市场的发展,人才市场逐步被社会认同;

2、改革的深入,将加速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创造有利于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环境,特别是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直接推动人才市场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使人才市场的发展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国际化的人才流动和世界范围的人才配置已成为可能。我国加入 世贸组织以后,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国际合作的人力资源开发已提上了议程。

4、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首先是我国入世以后,面临着国(境)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竞争,我们当前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规模不大、层次不高、服务粗放,与他们竞争处于很不利的地位。其次,在国内也面临着劳动力市场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竞争。

(二)我国的人才服务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较大的成绩。主要表现为:

1、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稳步发展,人才市场的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从种类上分,有区域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和基础性人才市场;从层次上分,既有国家级的,也有省、地级的,还有县、区级的;从存在形态上分,既有集市型的人才市场,又有网上人才市场。截止2003年底,全国共有人才交流服务机构4653家,从业人员28095人,挂牌的人才市场3305家,其中国家级人才市场30家。我区截止2004年底,共有人才流动服务机构104个,挂牌的人才市场96个,其中国家级人才市场两个。

2、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2003年,全国共举办人才交流大会49490多场次,参会人才2198多万人次,参会单位1900万余家,达成流动协议的590多万人。各级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接待流动人员2380多万人次,登记流动的1296万余人次,实现流动的有445万多人。我区2003年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人才市场)共举办人才交流会730多场次,进场招聘人才的单位1.7万多家,共接待各类要求流动和求职的人员71万多人次,其中实现就业和达成流动意向协议 的有14.2万多人。

3、人才社会化服务的内容不断扩大,工作水平不断提高。2003年,全国人才服务机构共为46万多家单位代理人事业务,为260多万人提供了人事代理服务,举办各种培训班21000多场次,为190万多人提供了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培训;全国共为人才信息计算机数据库28700多个,年访问量达到8.5亿多次。2003年,我区的人才服务机构共为1700多个用人单位提供了人事代理服务,年底累计代管流动人员档案22.3万多份。人才培训、人才测评、人才租赁、就业指导等业务也有较大发展。

(三)人才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市场主体尚未完全到位;

2、基础设施较差。有的地方没有场所,有些地方连基本的服务设施都没有;

3、市场功能不完善。如人才评价、咨询指导、市场信息的处理、人才培训、人才流动保障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尚不完善;

4、机制不健全。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有的未形成,有的不健全;

5、从业人员的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高;

6、管理不规范,法制不健全。

四、人才市场的发展

中央确定我国人才市场发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具体地说,就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健全与其他要素市场相贯通的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加强客观调空与监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按照法制建设要求,营造公平透明,竞争有序,规范运作,恪守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政府公共服务相配套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人才市场服务体系。

(一)发展人才市场的意义

1、发展人才市场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而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是优化人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所以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必须发展人才市场。

2、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前面说过,没有完善的人才市场,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不完整的,人才市场的滞后会影响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3、有利于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人才市场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能有效地避免计划体制下人才选拔配置任用上的诸多弊端,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作为我们广西这样人才缺乏的后发达地区,发展人才市场是开发人才资源最有效的途径。目前,我们广西的人才状况是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有的地方大量积压人才,有的地方则非常缺乏人才。现阶段要解决人才匮乏的问题,当然要培养人才,但培养人才周期较长,远水难解近渴;引进人才,我们又缺乏发达地区的优厚条件,竞争不过人家。只有完善人才市场,盘活区内的人才,实现人才都能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开发人才资源最有效的途径。

5、有利于迎接国(境)外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人才服务业也要对外开放。一些国(境)外的人才中介机构正瞄准我国这一市场,如果我们自己在这方面不发展的话,不仅人才中介服务业的市场被人家占领了,而且我们许多优秀的人才也会随之外流。

(二)发展人才市场的措施

1、提高认识,增强发展人才市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育和发展人才市场是政府赋予人事部门的职责,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作为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机构,责无旁贷。从目前的形势看,我区人才市场的发展已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兄弟省、市比较差距也较大,区外、国外的机构意欲抢占我区的市场。另外,从我们人事部门自身的发展来看,人才市场是我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阵地。必须抢占机遇、加快发展。

2、深化改革、排除壁垒,推进市场主体到位,创造有利于市场发展的体制环境,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当前主要是深化劳动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使用人单位和人才都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合理配置。

3、完善人才市场服务网络。一是办好基础性人才市场,提高市场覆盖率;二是推动国家级人才市场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人才市场的辐射、带动、示范作用;三是大力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等专业性人才市场,满足高层次人才开发的需要;四是发展农村人才市场,为农村人才的发展和技术交流提供服务。

4、完善市场功能。一是人才中介。包括现场中介、网上中介、委托中介;二是人才流动保障。目前就是我们开展的以人事管理(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及其相关的服务;三是人事代理服务。包括人事诊断、策划设计、管理咨询和人事事务的代管代办(人事外包);四是人才派遣服务;五是人才培训;六是职业指导;七是人才测评;八是人才信息服务。我们要通过创造性的工作,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和领域,不断创新服务的内容和方式。

5、人才服务机构内部应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人才服务机构的工作性质、对象、范围和方式与政府机关是有根本区别的。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切合实际,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

6、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推动才中介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当前人才市场的发展,领导重视,社会认同,客观需要,能否发展起来,关键在人,在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除了政治上可靠以外,要有开创创新的意识,发奋进取的精神,还要精通业务。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人才专家、人才顾问。因此,我们一定要选好人,同时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素质,要努力提高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业务开发能力和经营水平。

7、提高服务质量。一是树立质量意识,明确质量是生命线;二是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三是加大相关的训练;四是监督检查,抓好落实。

人才市场 篇2

会计人才是市场需求很大的一个行业, 尽管用人单位对不同会计人员基本条件的要求具有差异性, 但都重视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条件同时, 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其他基本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多。

(一) 最低学历要求

市场重视被招聘人员的学历资质, 说明用人单位往往通过会计人员的教育程度对其能力进行基本评价。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与其岗位层次呈同方向变化。高级会计人员学历设限大都在本科以上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级会计人才的专业知识背景倾向于宽泛、深化, 认可接受过系统高等教育的会计人才;中级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为基本高等教育水平, 2/3的招聘单位接纳专科层次的应聘者, 招聘意向较为理性, 没有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费;初级会计人员在学历要求上与中级层次区别不大, 但允许接受更大比例的较低学历者, 说明对于一般会计人员企业更关注其实际工作能力。

(二) 工作经验

招聘单位对会计人才工作经验的要求最为集中, 表明招聘单位最重视会计人才的工作经历, 从而反映出会计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工作, 工作经验对会计工作的完成效果非常重要。具体来说高级会计岗位要求的工作经验最长, 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应聘者具有五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包括相关行业内的工作经验) 和一定的财务领导管理经验;3/4的单位对中级会计岗位要求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只有不到1/5的单位在初级会计岗位上愿意给予新手加盟的机会。

(三) 最低职称及专业资格

从样本数据来看, 一方面, 很多用人单位并不特别看重会计人员的职称, 半数以上的单位没有提及对会计职称的要求, 说明招聘单位更倾向于各类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职称和资格证书在多数单位眼中不被视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表现。由此可见, 市场需求不会唯“证”是图, 而是强调专业人员的真才实学。另一方面, 在中、高级会计岗位的招聘条件中, 有一定比例的单位要求会计人才拥有会计师以上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者CPA资格。经笔者对样本信息进一步分析发现, 做出此类要求的单位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和国有企业, 据此可以判断, 市场将专业职称和资格视为中、高级会计人才的一项重要要求。

二、造成我国会计人才供给现状的原因

(一) 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脱节

近几年扩招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各类高校纷纷增设会计专业, 造成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存在供大于求的现象。而且大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 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理论与实践脱节, 培训成本相应增加, 与用人单位迫切需要能直接上岗的人才形成矛盾。

(二) 会计人才自身存在弊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业务素质不高。知识面过窄, 只知道财务核算, 不懂得企业经营管理, 缺乏独立性思考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理论与实践脱节, 对会计实务了解不深。第二, 道德素质偏低。目前, 我国会计专业教育对会计道德教育重视不够, 许多会计人员在营私舞弊、投机倒把前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 甚至积极参与到伪造账表、弄虚作假、通同作弊之中。当前的会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问题, 缺乏会计诚信教育机制。

三、适应市场需求的会计人才培养

(一) 重新定位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专业是一个成熟的管理类专业, 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量较大, 但开办会计专业的院校也非常多。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指由一般本科高校所培养的面向基层, 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较强动手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的会计人才。根据市场调查与政策分析:高校、科研机构、社会中介机构, 会计本科毕业生基本进不去;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金融企业会计人员总量已经饱和, 优化人员结构给应届毕业生留下的空间很小;未来二十年, 民营经济将实现超常规发展, 需要大量既懂核算、又懂管理的会计人才, 给会计专业毕业生开拓了较大的就业空间。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生, 因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扩招, 更多地走上了考研之路, 愿意就业的人首选“三资”企业和金融机构, 极少有人愿意到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民营企业去工作。

从人才市场细分和就业目标定位的视角, 一般本科高校的会计教育应“以突出应用能力培养, 办出本科特色和以岗位群设置为依据, 办出专业特色”为指导思想, 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主要面向中小城市的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 从事日常业务核算与管理工作, 胜任会计主管及以下岗位群工作需要, 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素质、知识、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 加强高校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

会计学是知识性、应用性较强的管理学科, 在教学过程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彻底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1. 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基础理论知识抽象地讲解, 学生是不能感知具体的经济业务关系的, 必须利用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 使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融合和升华。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

现代教育要求运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以求在有限的时阿内获取更多的信息量。还需要借鉴国际会计教育的经验, 探索和尝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方式, 尽快与国际会计教育靠拢, 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应开放、多样化, 即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参观实习及撰写报告相结合。

3. 注重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的素质、兴趣爱好、个人发展目标和潜能是不同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采取差异教育的方式。

(三) 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市场的需求

会计教育是为会计人才市场服务的, 会计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 对会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均有所影响, 会计教育的内容会体现在各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多年来我国各高校的会计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人有我有, 人无我无, 如何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市场的需求, 体现各院校的培养特色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例如作为一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院校, 可以在本校的财会专业开设外贸会计课程 (指的是外贸业务会计) , 既能适应市场需求, 建立人才的培养特色, 又能增强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及选择,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落到实处。

(四) 建立多元化结构师资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 高校会计教师担负着培养会计人才的使命与责任, 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会计教学质量和会计人才素质。因此, 必须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要求本专业教师坚持终身学习, 不断地更新知识, 密切关注会计学发展趋势和动态, 积极探索科学的会计教学方法。同时鼓励、支持和要求中青年教师考取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等资格证书, 以及到企业挂职锻炼, 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从而构建一支高层次高素质富有生机活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会计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坚持专兼职结合的方针, 在努力培养更多的专任教师的同时, 针对会计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 聘请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业务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担任技术性、操作性较强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通过这些措施, 彻底改变学生踏入社会不懂实务不懂操作的现状。

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各界对会计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人才培养的质量观也在不断地变化。高等本科院校应该在满足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充分提高主体价值的教育思想观念, 对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 对人才培养规格重新设计, 积极进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

(五) 形成人才互动机制

积极拓展应用型会计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沟通交流渠道, 形成会计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互动机制。积极开展学生与国有大型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性组织或研究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国家人才管理部门领导之间的交流。

参考文献

[1]蔡文新.浅谈会计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改革[J].江西省商务学校学报, 2007.3

[2]颜淑姬, 本科会计教育改革的新思路[J].财会月刊, 2008, (6) .

[3]丁佩芬.“双导师制”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人才市场年中报告 篇3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从整体来看,2015年第二季度的就业景气指数(CIER)为2.03,与第一季度的2.46相比有所下降。CIER的计算方式是用招聘需求人数除以求职申请人数,以1为分界线,如果指数大于1时,表明人力市场中需求多于供给,就业市场景气程度高;反之,如果该指数小于1,则说明目前就业市场的竞争比较激烈。

从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CIER就呈现上升趋势,在2015年第一季度达到2.46。第二季度的2.03是2014年至今的首次下滑,反映出经济放缓,就业市场总体来看出现趋冷现象。“第二季度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会比第一季度更多,但从第二季度的薪酬涨幅来看,则比第一季度略有提升。”罗迈国际市场运营总监李哲告诉《第一财经周刊》。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转型,因此尽管放出的职位数量有限,但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比较集中,因此企业会拿出更多的费用来吸引这部分人。

虽然从整体环境来看,人才市场依然不太景气,但报告也显示。部分地区和行业在这段时间表现出超过年初的活跃,我们通过数据呈现及对人力资源专家的采访,来帮助公司人了解政策转变及经济趋势给人力市场带来的影响,这是一个相对宏观的市场前期总结和趋势预测,在即将到来的“金九银十”跳槽季,你会需要这样一份指南。

A不同区域的招聘需求

华南区招聘趋势最为乐观

《万宝盛华雇佣前景调查》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华南地区净雇佣指数达到15%(净雇佣指数是用预计增加员工的雇主比例减去预计减员的雇主比例),与上一季度相比,该数值提升了7%。华南区包含了广州、深圳、厦门及长沙4个城市,其中广州和深圳的净雇佣指数分别达到15%和13%,超过了大部分城市。

在上一季度的报告中,华南区的净雇佣指数下降最明显,原因是原本属于华南区支柱产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不断迁移出该地区,转而投向劳动力更廉价的越南等地。而现在深圳前海经济开发区的不断发展,给深圳、广州以及整个华南区带来了很多新的就业机会。“华南地区的龙头是深圳,现在深圳可以得到和香港差不多的政策支持,所以金融业的聚集是很厉害的。而广州和深圳之间地缘相近,也会产生连带效应。”万宝盛华集团(中国)董事总经理张锦荣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广州、深圳两大城市招聘趋势的回温也带来了就业竞争程度的缓和,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和白领人才供给报告》中显示,在城市竞争指数排行榜中,深圳和广州分别处在第9位及第13位。

东北地区就业竞争激烈

从智联招聘的这份报告来看,沈阳、大连以及长春进入了求职竞争指数城市排行榜的前五位,其中沈阳更是占据了榜首的位置,竞争指数达到34,这个指数通过用简历投递数除以职位量的方式来反映岗位竞争情况,而沈阳的数值远高于北京的26.4和上海的20.3。

这一现象与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有很大的关系,原本从事传统重工业的公司人不得不转移到其他行业谋求发展,这样就给那些原本供给量相对稳定的行业带来职位上的竞争压力。张锦荣认为,“东北传统的重工业、运输业等都随着市场的变化会被逐渐淘汰,现在若不成功转型,东北地区的就业问题就会很大。”

B哪些行业的用人需求比较大?

金融行业增长拉动就业

我们拿到的3家第三方机构的报告一致显示,金融行业用人需求依然很大。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上半年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指数报告》显示,就今年上半年来看,金融行业整体的用人需求同比增长了58%,在就业前景较好的十大行业中排名首位。从细分领域来看,基金、期货、证券、投资领域用人需求同比增长了57%,银行增长了69%,此外信托、担保、典当、拍卖领域的用人需求翻了将近一倍。而在智联发布的夏季求职需求最多的十大行业中,基金、证券、期货及投资位列第二。

金融行业用人需求的持续增长与2015年上半年金融行业整体发展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上半年上证指数的飙升让更多人关注金融相关的内容,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券商、基金以及私募等机构用人量的增长。另一方面,民营银行牌照的放开,让更多公司想在这一领域试水,因此对于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大。而传统银行由于面临着互联网的冲击,且处于向“利率市场化”过渡的过程中,因此扩充队伍也是行业共识。张锦荣说:“国家一直在发展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中能构成规模化的也就是金融业。”

互联网、电商行业的招聘侧重前端和市场

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排在了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夏季就业前景较好的十大行业第二位,该行业提供的职位同比去年增加44%。

尽管招聘需求量很大,但在这一行业中,并不是所有岗位都缺人,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黄若珊告诉《第一财经周刊》:“现在最需要的人才是软件工程师和网页设计师等。”而根据罗迈的调查数据,李哲认为前端开发、UI设计、PHP人才也在该行业中被大量需要。

一个有趣的发现是,在各大行业销售岗位普遍缺人的情况下,互联网行业的情况则有些不同。罗迈国际针对2015年5月至7月的调查报告《招聘内幕》显示,互联网行业是唯一一个对市场人员需求超过销售人员的行业。这是由于行业特有的形态使得互联网公司更注重网络营销,而新媒体、社区运营、App推广等网络营销手段都被归在市场部门的工作内容里,因此也形成了互联网行业中市场人员需求高于销售的现象。

C哪些城市及行业的薪酬更有优势?

长三角地区稳步提升,重庆潜力很大

薪酬最高的依旧是一线城市,智联的调查显示,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的平均薪酬分别位列排行榜前三,北京以7873元的平均月薪占据第一。长三角地区的杭州、苏州、宁波以及无锡紧随其后。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和成都位列平均薪酬城市排行榜的第五和第七。

由于制造业在中国的整体迁移,重庆和成都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拿重庆来说,现在这个城市的GDP增长率已经达到了9%。对此张锦荣解释道:“重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PC生产和组装基地了,重庆的PC产量已经占到了全球PC产量的1/3。”除此之外,重庆在物流上也有便利之处:连接起新疆的铁路及欧洲的铁路。货物只需在重庆出发时进行检验,之后途经的国家一路免检。“现在这个城市有点类似于贸易港。”张锦荣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网络游戏最赚钱

在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夏季求职期十大高薪行业中,网络游戏以8802元的平均工资占据了第一,这样的高薪一方面来源于行业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来自于游戏行业商业模式的高利润。目前网络游戏这一行业中,“最缺的职位是游戏设计开发、游戏策划以及3D设计与制作。”黄若珊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D民企进一步吸纳人才

走访人才市场报告 篇4

走访时间:2015年4月18日

走访地点:

奉贤区人力资源市场

调查过程: 1.参观人才市场,了解和收集一些招聘信息

2.访问招聘企业,亲身参加面试

感想总结:

这个学期,应《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求,以及自己本身对就业前对人才市场的状况了解为毕业后就业做好准备的的需求,我于4月18日走访了奉贤区人力资源市场。21世纪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企业在越来越广的空间内正面临着革命式的挑战,而人才是决定这一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是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在招聘会上,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对应聘者提出了“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硬要求。“经验”是分层次的,运用“经验”有适宜性要求。即便在同类企业、同类岗位获得的“经验”,在A单位有效,在B单位就不一定适用。有眼光的企业,往往注重考察人才的专业素养、综合能力及可开发潜质,认为对人才的“经验”培养有所投入,是同生产成本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情。更有一些企业将此作为凝聚人心的感情投资,以期获得员工忠诚企业、勤奋工作的回报。根据调查我得出了如下数据:

一.企业对应聘者最看重的素质依次是:

工作经验(80%)、专业技能(80%)、工作态度(70%)、教育背景(48%)、忠诚度(46%)、职业道德(34%)、年龄(20%)、性别(8%)。

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远远大于基础学科人才

据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人才中,大多数为应用学科专业。如:计算机29.4%,企业管理24.8%,机械17.1%,财会统计15.9%,市场研究与情报策划14.1%,化工7.5%,公关7.5%,金融证券6.8%,邮电、通讯、交通5.1%,房地产5.0%,中文、文秘4.5%,广告传播4.3%等。而对基础学科专业需求较多的只有外语14.1%,像生物学、物理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有限。

三.企业理想人才应具备素质

调查中还发现,企业所需的理想人才应具有的素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有敬业精神”、“实际工作经验”和“受教育程度高”。其中要求具备“有敬业精神“的呼声最高,达55%;要求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为27.9%;要求“受教育程度高”的占24.6%。对敬业精神的高度重视,表明企业强烈的意识到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其工作表现的制约关系。

四.不同类型企业对人才专业需求也不同

从调查中每一类企业需求最多的3种专业人才看,生产类型企业需求较多的是机械专业,占29.6%、计算机专业占21.1%、化工专业占19.8%;服务类企业需求较多的是计算机占27.8%、房地产占11.1%、财会统计和国际贸易占8.3%;其他类型企业则更多的需求企业管理专业占20%、计算机专业占15.6%、机械专业占8.9%的人才。

五.企业普遍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

从调查中还反映出,企业比较关注人才的综合技能,希望所需人才具备“较强的营销意识”(占10.3)、“知识面广”(占8.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占7.1%)、“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占7.1%)和“较好的外语水平”(占6.8%)。另外,还有9.8%的企业关心所需人才是否有当地户口。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只有40%的企业招聘为本地人才市场,这些企业对应聘人员的各项能力要求都有着许多不同,30%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业务能力,30%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组织协调能力,15%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语言表达能力,10%的企业关心应聘者的职业道德与忠诚度,10%的企业看重应聘者的环境适应能力,5%的企业对应聘者的压力承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从调查的数据来看,企业最看重的的是应聘者的业务能力和应聘者的组织协调能力,因为良好的业务能力和协调 能力能给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而且这些企业中45%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为本科学历以上,40%的企业要求应聘者的学历为专科以上,只有5%的企业要求应聘者的学历在高中以上。从数据上看,企业对应聘者的学历比较看重,丰富的理论知识是办事的基础,也能在以后的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这些企业有60%他们需要专业性的人才,10%的企业选择通用性人才,20%的企业选择创新人才,10%的企业选择技能性的人才。从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企业都选择他们所需的专业性人才,他们要求有很强的专业能力,21世纪是人才的世界,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保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一部分的企业选择创新性人才。

人才市场调查方案 篇5

一.调查目的: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动手能力。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德阳市所有建筑企业。

调查单位:德阳市每一个建筑企业。

三.调查项目:

人力资源管理有关人力资源需求与供应、招聘人员流程、招聘流程、分类统计数据以及调查结论。

四.调查方式:

由小组走访组织调查工作。

五.调查时间:

2012年9月10日-2012年9月14日

六.调查组织工作:

1.我们一组共有7人

2.2012年9月10、11日,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负责人讲座

3.2012年9月12日,走访人才市场,进行实地调查

4.2012年9月13日,整理数据资料,分析统计

人才市场 篇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人事和劳动部门实行的是分类管理,改革开放后,人事和劳动部门分别建立了各自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分开管理。两个市场在人力资源方面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但是由于相对独立,各自管理,也导致其公共服务的功能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要求越来越迫切。2012年12月,人社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按照“五个统一”的要求,统筹规划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职能,整合建立统一的综合性服务机构。2013年,人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的意见》后,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不断深化。目前,部分省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已经进行了整合。

2 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现状

2.1 盘锦市劳动力市场的现状

盘锦市劳动力市场始建于1996年,2001年劳动力市场改扩建,建成后市场建筑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2008年更名为盘锦市人力资源市场。市场设有办公区、环形服务台区、招聘求职区、信息发布区、多功能厅等服务区。市场设置招聘席位80个,大型电子显示屏一个,自动查询机两台。为社会搭建招聘与求职的平台,为广大求职者和企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劳动力市场每年组织开展大型专场招聘会6~8场,每周安排日常招聘会2场,全年日常招聘会110场。每年约有3500家企业进入市场,提供12000多个工作岗位,进入市场求职人员30000人次,达成意向7000人。

2.2 盘锦市人才市场的现状

盘锦市人才市场于1994年挂牌成立,由于当时受办公条件所限,没有场地召开人才招聘会。1996年初,人才市场大楼交付使用后,经过充分的准备,于当年8月18日成功举办了全市首次人才交流大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2004年市政府投资120多万元重新改造扩建市人才市场。2012年,盘锦市人才市场再次改扩建,新建的人才市场增设了电子显示屏,新建了重点企业招聘区域。截至目前,盘锦市人才市场成功召开了各类招聘会600余次,接待用人单位23884家次,达成就业意向240000人次,为盘锦市经济发展,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搭建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

3 两个市场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整合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简简单单地归结于两个机构和职能的合并,改革可能涉及管理机制体制等一系列深层次的改变,所以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也面临着一定的难度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涉及机构内部规格的变化,两个市场合并成一个机构,原两个机构的人员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果规格不作相应调整,则职能、人员等都难以做出合适的调整;二是涉及人员队伍稳定性以及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盘锦市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编制是非常有限的,为了开展工作的需要,有时采用聘用临时人员的办法,这也就导致了人员内部变动比较频繁、业务素质偏低等问题;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由于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建设和相应的工作经费,导致有些业务无法开展;四是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信息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开展的信息分类主要是入场求职人员的基本信息的录用,还需进一步提高信息和数据共享的水平。

4 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两个市场的法定性质相同。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央编办发〔2005〕15号)文件规定,盘锦市劳动力市场和盘锦市人才市场在机构性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这两个市场在性质上的统一,为以后的整合奠定了基础作用。

(2)两个市场的核心功能大致相同。虽然两个市场在服务对象上有些差异,劳动力市场侧重于服务人力资源中较低层次的群体,人才市场侧重于服务人力资源中较高层次的群体,但两者的核心功能在本质上是具有一致性的,即两个市场都是为各类群体的劳动者提供就业和公共服务的平台,两个市场在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两个市场在维护劳动者公平就业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过程中都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

(3)两个市场的服务项目具有相似性、包容性和连贯性。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基本服务都包括政策咨询、求职服务、招聘服务、就业援助、档案管理、劳动和人事代理、社会保障服务、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等。这些服务在内涵上是非常相似的,而且相互有所包容,业务上相互贯通,所以可以通过相互补充、相互连接,把两个市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为各类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的公共平台。

5 推进盘锦市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整合工作的建议

(1)全面考虑,慎稳推进改革。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整合涉及机构职能、领导指数和人员岗位的变化,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因此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因此,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整合中,要慎重考虑,认真处理好改革与稳定、整体与局部、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机构整合过程中,要通过充分的研究和探讨,统一思想,认识到在整个大环境下整合的重要性,同时通过统筹规划、加强指导和创新方法等各种有效的手段,尽力消除两个市场整合过程中的各种阻力,尽量减少整合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各种不利因素。

(2)抓住重点,整合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项目。一是通过对两个市场的服务功能、服务内容、服务制度、服务平台等资源进行统筹,实行统一的标准。要全面梳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项目,明确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对两个市场相同的公共服务项目,要实行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二是做大做强优势品牌,对目前在市场上开展比较好且具有优势的服务项目,要继续保持服务品牌,加强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科学规划设计各项服务内容和流程,简化经办手续,提高服务效率,为各类劳动群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3)加强资金投入,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在机构整合的同时,只有加强资金支持,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和提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质量,做到两个市场整合的平稳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两个市场的规模都相对较小,有些招聘功能不能有效地开展,可以通过项目扶持等方式申请资金支持,设立统一规范、容纳力更强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4)转变观念,积极创新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方式。一是由粗放式服务向精细式服务发展。改变市场粗放式服务,引导市场向先进性、规范化、标准化方面转变。人才招聘、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创业示范等业务向精细化高标准服务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市场整体功能,以优质服务和良好环境创建现代化人力资源市场。二是由传统化服务向多元化服务发展。努力拓展市场领域,扩大市场规模,增强服务功能,利用信息、网络服务等方式,使传统服务向多层次多功能服务转变,满足不同群体和不同层次服务需求,提高人力资源市场吸引力。三是由现场服务向网络化服务发展。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投入,实施网络化服务,使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通过网络服务,为大众提供及时准确的人力资源服务,形成全市信息上下联动,人力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市场。

参考文献

[1]曹建元.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整合研究[D].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8.

人才市场 篇7

一、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

财经类专业在我国大专院校中起步较晚,很多院校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设立财经专业,这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直到上世纪我们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之后,各大院校才开始大面积的开设财经类专业,所以说 ,与其他传统型专业相比,我国的财经类专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丰富,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一直不断增长。当前,全国财经类人才总体的需求状况良好,供需双方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的加强,以及我国加入WTO,整个社会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将更加突出。并且随着国际交往的越来越频繁,国际业务必然增加,这就需要更多的财经类人才。通过对我国人才市场的调查与研究,我们认为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仍将持续下去。

二、目前我国财经类人才存在的不足

1.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由于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仍然是以往的应试型教育体系,所以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数也都是应试型人才,这些应试型人才对书本上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很好,但是缺乏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一些刚走出校园的财经类人才,说起理论知识头头是道,但是一旦展开实际业务操作,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说明我们培养的财经类人才只是注重书本的基础知识,而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2.领导能力较差。由于财经类人才需要站在企业总体的角度作出一定的判断与决定,这就要求财经类人才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但是领导能力不是短期就能锻炼出来的,这要求我们的财经类人才在校时就要培养自己的领导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财经类人才都不具备这种能力,财经类人才多是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认为自己搞好财经类内容就可以了,这种做法直接导致了当前的财经类人才领导能力较弱。

3.团队合作能力较弱。新时代的要求是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的,特别是财经类团队。一个企业往往需要一个庞大的财经类团队,团队合作成果的好坏直接能影响到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财经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但是当前的财经类人才由于各种原因,更愿意单独完成任务,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合作能力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队的合作。

4.缺乏复合型人才。当前的社会,由于分工的复杂化,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不仅仅需要一个会计人员,也需要这个会计人员懂得贸易或者管理类的知识,但是当前大多的财经类人才专业比较单一,并且不热衷于学习跨专业的知识,导致了大部分都是单一型人才,只能适应特定的岗位,不能实现人才的复合型利用。不仅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更是造成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浪费。

5.缺乏国际型财经人才。由于我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来设立分厂,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实行走出去战略,这就增大了对国际型财经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在国际型财经人才的培养上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一些国际型财经人才供不应求。

三、对我国财经类人才的培养建议

1.转变教育模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这就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严重滞后,培养出来的应试型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仍需到企业继续学习一段时间,学习如何具体操作。学校只是教给了学生基础知识,却没有培养学生的动手与实际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转变当前的落后的教育模式,采取新型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

2.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根据对人才市场的调查,具有创新能力的财经类人才相当受欢迎。因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创新性人才。只有创新性人才能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3.加强财经类人才的合作能力培养。当前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优胜劣汰的法则使得我们只有采取团队合作的方式才能获得成功。并且团队协作不仅仅能节约人力物力,并且能更高效的完成任务。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财经类人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培养复合型财经类人才。社会对复合型财经人才的需求是旺盛的。因为复合型财经类人才可以胜任多个工作岗位,并且无需企业支付额外的培训成本,既减少了企业支出,又增加了企业产出,复合型人才在今后的人才市场会受到普遍的欢迎。

5.增加国际型财经类人才的产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联系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都需要国际型财经人才,可以预见的是,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才市场对懂国际业务的财经类人才的需求将大大增加。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也将越来越细化,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培养更多的适合人才市场需求的财经类人才,才能促进我国财经产业的顺利发展,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阎达五.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张志建.知识经濟与人才培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美容顾客满意调查表下一篇:安全生产许可证法人代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