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铸就强国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正在向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国家之家的综合国力竞争也日趋激烈。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通过对人类历史上各大强国的发展历程,总结经验,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中国特色的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主要体现两个核心:一是要做到国家是人才的强国;二是通过合理利用人才达到强国战略的目的。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人才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到21世纪初,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从新世纪开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的人才战略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一、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要成为人才的强国;另一个方面在于用人才来实现强国的战略[1][2]。
人才的强国,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想要强国兴国,首先要做到总量上、结构上、素质上又领先世界的人才,同时包括人才的投资上、人才的发展指标上、人才的效率上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人力资源生态环境要不断得到优化。要确定人才的全球竞争优势,世界上优秀的人才到中国来能够获得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优秀人才汇集的中心之一,在国际上具有人才竞争优势,这是“人才强国”很重要的体现。第一个是人才总量素质结构要处于一个高的水平;第二个来讲,就是人才的发展水平,比如投资发展水平要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第三就是人才效率、人才的贡献度要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第四就是人才生存的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机制环境,要有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优秀人才的价值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尤其是创新型人才,也有利于世界优秀人才都到中国来。
也就是说你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在全球是具有竞争优势的,这是一个层面的意思。
第二个方面用人才来实现强国战略,要求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报以积极培养、重点引进与知人善用的态度,最终使得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达到强国富国的目的,通过这一指导思想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方针。
提出人才要优先发展,实际上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就是说通过人才的优先发展,通过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推动国家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这个层面上,真正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通过加大人力资本的力度,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去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推动我们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提升国家未来竞争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强国”的建设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力旺盛,既能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人才强国成功的历史案例
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一系列世界公认的经济强国,他们的强大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不管哪个方面的因素都和人的作用分不开,而且其中人才往往对国家的强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以下如今的经济强国中人才起到的作用,不仅可以看出人才强国的可行性,同样为我们国家制定有本国特色的人才强国战略方针具有借鉴意义。
对于我们熟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人才所起到得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革命,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
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正是由于出生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和瓦特使得英国成长为该时代的“日不落帝国”,成为了第一个工业国家。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正是由于美国和德国涌现了大批的科技人才,不断革新各项技术,完善工业体系,最终形成了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美德两国实力赶超英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发达国家的“发达资本”主要是人才
新加坡建国之后,任何资源都没有,连饮用水都必须向邻居马来西亚买。但新加坡却依靠发掘人才资源——也就是所谓的“精英治国”战略而成为发达国家,本国人才不够优秀,就提供高薪、低税去引进海外人才。新加坡第一任总理李光耀曾概括说:“在这个时代,所有的发达国家为了增强竞争力,都必须依赖外来移民和人才,而美国之所以能在许多领域居于领先地位,就是因为它广纳人才。”
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以“人多地少”作为国家无法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但是,同样起步较晚,又非世界交通咽喉位置,面积不如中国云南省、而人口却达1.2亿、多火山地震又资源贫瘠的日本,各类人均自然资源指标比中国、印度都更为严峻,却依靠能揽全世界资源为己所用的人才战略,而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均收入曾一度高居世界第一。世界上先后有7名华裔获诺贝尔自然科学领域的奖项,其中4人是中国留学生出身,但没有1个人拥有中国籍。
如今,包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在内都开始复制这种美国模式,包括塑造国家梦想吸引人才。专门负责海外猎取人才的“联系新加坡”主管David Tan就说:“我们出售梦想。我们的研究显示,新加坡以世界一流的效率而闻名。因此,我们需要出售软实力——实现梦想的地方。”这三个20世纪才开始独立的国家,如今也都成为发达国家。
韩国为了对外国顶尖人才表现足够的诚意,这个过去反对双重国籍的国家决定最迟2011年允许外国顶尖人才(包括外籍韩裔人才)持有双重国籍。韩国《朝鲜日报》等媒体甚至认为与欧美竞争对手相比,这样的努力还不够:“要想成为人均收入达3万美元的发达国家,就要确保一人可以养活数万人的21世纪型人才。要最大程度地将他们吸引到韩国,仅提供奖励远远不够。我们应该进行全方位努力,改善商业和生活环境,建立能积极接受外国人并与其共存的宽容文化,打造有吸引力的韩国。”
几乎所有国家都意识到:获得外国的技术、专利、知识产权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但是,获得外国掌握这些技术的人才却可能完全免费。即使人口再密集的国家的公民也能够感受到:太多普通外国人的入籍扎根,可能会让土地、公共资源、就业机会等更加紧张,但那些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超级人才”入籍,则只会让他们得到更多好处。美国的氢弹之父、美国的电子计算机之父都来自于欧洲。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美国曾经动用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加上整个第六集团军,组建了一支特殊作战部队——“阿尔索斯突击队”到德国去抢他们认为最有价值的资产,当时前苏联也在德国抢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前苏联忙着搬设备、工厂,而美国抢的是人才,德国研发氢弹、原子弹的科学家都被挖到了美国。当时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只是德国的1/3,而今天,美国拥有全世界2/3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从以上各大案例中可以看出,不管是国家体制的更新还是技术的发展,人是核心是关键,这其中高新技术人才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所以,归根结底发达国家其实是人才的发达,人才强大国家才能强大。
三、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
人才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之关键,是振兴中华、走向强国之路的根本。根据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新发展和新变化,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我们党首次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国策,使大批知识分子和各类人才走上了经济建设的主战场。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则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2]
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是对此前提出的国家人才战略的深化和系统展开。2003年12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突出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并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全面部署了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方针政策。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战略之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我国在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上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先,在对人才资源上,树立了“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一理念。对人才思想理念的改变,为人才优先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次,人才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不仅需要开发利用好国内人才市场,同时要加强国内外人才交流和竞争,而且积极引进海外人才。最后,对于人才培养和引进的目的,一定要做到以用为本。不仅要在各种项目交流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最重要的是做到用好人才,用活人才,达到富国利民的根本目标。
我国在近年来不断加强对人才的重视,制定了合理的人才强国战略,使得国家的综合国力步步攀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新中国的崛起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是绝对的主角,其中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善于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是这个国家富强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人才铸就强国。
参考文献
[1] 朱钧侃,刘宇舸.论人才强国战略.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
年8月.第2卷第4期
[2] 付春生.论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职称论文发表专家
今年是新中国汽车工业诞辰60周年。60年的发展历程, 是开创、涅、变革、转型、创新的成长过程, 中国人的汽车梦, 吸引几代汽车人锲而不舍, 攻坚克难, 不断开启中国汽车工业波澜壮阔的新篇章。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跨入新的历史阶段, 站在新的发展高度, 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也将面临更多的新挑战。环境的压力、能源的枯竭、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自主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缺失、汽车零部件能力体系建设有待完善、核心技术依赖度高等问题日益凸显。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 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改革步伐的推进, 改革举措的落地, 关键还是靠人才。为此, 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的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决定》关于“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的战略部署, 以《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汽车行业人才的紧迫需求为指引, 以实施全国汽车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为重点, 统筹推进汽车人才工作。
对于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汽车行业来说, 切实领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人才工作的精神, 着力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的要求, 进一步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 是行业发展的必要举措。创新培养汽车人才, 不仅是时代的要求, 更是中国汽车工业民族品牌建设和自主创新的关键所在.进一步提高行业优秀人才的社会影响力和贡献度, 符合时代潮流, 符合国家战略要求, 符合行业发展需要。
中汽人才交流中心是国内汽车行业非常重要的专业机构,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汽车行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是汽车人才的战略性资源集聚的重要阵地。由中汽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年度性人才论坛是汽车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的高端平台, 本次论坛以“汽车人中国梦:新高度、新挑战、新发展”为主题, 定位非常准确。
站在新的发展高度, 面对诸多新形势下的新挑战, 中国的汽车工业要谋求新的发展路径, 人才是关键。推进汽车行业人才工作, 促进资源向人才战略倾斜, 大胆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 加大汽车行业人才培养开发和引进力度, 加快人才能力素质提升和结构调整, 有利于突破汽车行业人才培养瓶颈, 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 有利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论坛的主办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关注汽车行业从业人员在成才中的困难和障碍, 认真研究汽车人才成才的规律, 更好地服务汽车人才发展。同时, 也希望相关政府主管部门、汽车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机构携起手来, 在发现、推荐、促进汽车人才成长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鉴定中心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汽车行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并将进一步加强与政产学研机构的交流合作, 努力为汽车行业人才发展的前沿理念和创新管理模式创造有利条件。部属的各类人才机构, 包括人才研究会、人才交流协会、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等, 将会与各位一起, 共同探索促进汽车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规律, 共同为促进汽车人才成长而贡献力量。
志高品牌的成功有四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我们定为企业本身,也就是从企业文化和品牌方面统合。品牌建设的第二个要素是产品,关于产品,志高主要是提供最优性价比的产品,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企业的产品出来,并非完全是由消费者认可,同时必须有整个供应链的认可,企业在发展产品策略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渠道,考虑到下游经销商可获得合理的利润空间。第三是广告和宣传,志高在品牌宣传方面,目前我们做到行业的第四,跟志高品牌的提升有密切的关系。最后是人的要素,第一是企业家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自身的改造要与时俱进;第二是18000员工,在特别激烈的全球化竞争时代要赢得自身的定位,我们有一个共同目标,就是要打造全球最大的制冷基地,从优秀走向卓越。
梁伯强圣雅伦日用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是“追求内外美,服务全人类”,前一句是对整个企业员工的道德行为约束,后一句是我们企业的发展远景。我认为,在整个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文化是第一位的,是企业的根,通过文化筑就品牌,使得我们的产品做到全球60多个国家,虽然我们生产的是小产品,但目标很大。我们还办了一个商学院,培育更多的老板,通过内部环节孵化,在社会上吸纳更多的人才过来,大家共同打造这个网络,共同致富,永续发展。
顼同保东华纺织集团董事长
三年来,公司开始做品牌,可以说,只是有了一些知名度。我经常跟职工说,虽然有了知名度,并不代表是真正的强势品牌,集团今后的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包括环保的、健康的,提供给消费者;通过消费者的认可,来不断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同时,我们还准备让集团的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此,2004年集团在纽约成立了公司,2005年又在洛杉矶收购了美国的一个小品牌,随着彩棉行业在中国的兴起和消费者的认知,国外很多的品牌企业都在关注,2005年陆续到我们企业谈合作的有好几个大品牌,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把“顶瓜瓜”的品牌做成真正的国际品牌,充分利用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的全方位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和延伸新的领域,实现我们做百年企业的夙愿。
汝继勇德尔集团董事长
德尔集团2003年通过了国家免检产品资格,2005年又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向世界名牌冲刺。
在行业里,我们在几个方面做的比较有代表性,第一,集团公司有自己的木艺研究院,每年的专利在同行业中都是领先的。第二是商标的保护,目前我们在12个国家拿到了注册,在国内所有的类别中,也进行了商标的保护和注册。在品牌宣传方面,我们追求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发展,聘请名人来推动整个品牌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第三是爱心工程,集团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大学设立了德尔奖学金和助学金,还在云南等地建立了100所爱心小学。
集团能够保持快速增长,可以用四个字代表:“准”、“快”、“稳”、“狠”。另外,我们还要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一是要开展友好合作,二是建立有效机制,三是实现持续创新。
陈文武宝光电气集团董事长
宝光电气集团始建于1997年,是个新企业,承蒙社会各界及新老客户支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质、信誉、发展”是我们的原则,向社会提供一流的产品及一流的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今后,我们会大力支持中国新品牌事业,进一步完善宝光品牌。本次会议是一次总结品牌建设经验、整合品牌市场,创新品牌理念,推动品牌发展的盛会,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我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舞台。中国新品牌工程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对宝光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将更加紧密地与中国新品牌工程加强沟通及合作,大力支持中国新品牌事业,与中国新品牌事业同成长,共提高,将宝光做大做强。
宝光现在还很年轻,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抓好竞争力,全面推行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打造优质产品和售后服务工程,实现立足自身、辐射全球的奋斗目标。
戴喜东三鱼实业集团董事长
品牌是社会对你的认知、评价以及是选择你还是抛弃你,是企业和事业内在质量和功力的表现,这是我对品牌定义的理解。另外,品牌也是一个企业、一个团体道德文化力的结果,有什么样的道德,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品牌。有多少轰轰烈烈、名扬五大洲的品牌昙花一现,最后销声匿迹了呢?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怎么建造品牌?三句话,诚信是本,智慧是魂,理念是纲。要立足于诚信,有好的理念,好的产品。另外,立足于诚信,要紧的是质量,“酒好不怕巷子深”,这是老传统,不能欺世、不能骗人,诚信是本。一个企业好3年、5年容易,好50年、100年就难了,因此,我们要经常告诫后世子孙,诚信立业,创新为本。所以说,为商有道,更要人道,相信上帝、用户,自有公道。
赵士军迎新玻璃集团董事长
迎新集团起步于1993年,当时投资120万元,建了第一条线, 1995年集团首先淘汰小型生产玻璃,率先用原材料生产,投资1100万元,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到1997、1998年,就上了浮法玻璃,抓住了机遇。1999年、2001年,我们出资1.6亿元,建立了沙河市民营企业生产浮法玻璃第一家,2004年我们又投资1.8亿元,建了第二条生产线,在全国、亚洲也是最大的生产线。同时我们还利用当地的优势,投资7000万元建立了发电厂。我们这几年的规律,就是低谷上项目,高峰搞积累。
展望未来,迎新人将继续坚持“迅捷勤奋、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恪守“心系消费者、追求零缺陷”的质量方针,坚持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使企业整体提升、持续发展,实现“建设一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目标,打造我们的品牌,尽早跻身中国大型优秀企业之列。
陈奎洪天龙集团董事长
浙江天龙集团是一家致力于中国网球运动的普及,立志弘扬网球民族品牌的专业生产企业。我们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中国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做实事,如全国大学生网球赛,全国青少年夏令营网球赛,成立全国大中院校天龙网球俱乐部,赞助全国大学生网球邀请赛等等。
从1998年建厂到现在,我们一直坚持“打造民族精品,提高产品品质”的理念,与国际品牌接轨,向世界名牌进军。天龙网球是经国际网球联合会ITF质量标准检测认定的国际比赛专业网球,获得了15项国家专利,先后建立了700余个国内外产品销售办事处和专卖店。目前,集团正在申报驰名商标,为实现中国天龙网球品牌,成为真正的、民族的、世界的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大会的召开,与所有的知名企业一道,为中国民族品牌的发展壮大做出不懈的努力。
刘长弟振汉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浙江振汉袜业已经成为中国袜业行业的知名品牌企业,棉袜制造企业的龙头企业,企业连续多年被省、市政府部门、金融、技术监督部门评为先进企业,中国知名品牌、质量信得过单位,并取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不能说振汉公司已经在新品牌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但是振汉公司将以坚定的信念,用最少的时间让振汉成为中国名牌,走向世界。具体做法是,第一,牢固树立品牌战略观念,这是长久地参加市场竞争,保持企业良好形象,最终提升企业价值,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基本方针;第二,全方位实施品牌战略,向广告业专家咨询,为品牌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以品质求胜,打造品牌核心。振汉经营宗旨:品质成就卓越,品牌传递价值。振汉宣言:效率出成绩,品质求第一。
我们坚信振汉品牌将以一个全新的产品形象引领中国袜业走向世界。
朱晓峰老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2年,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批准了试用HACCP标准,当时我们正在建厂,我们决定把新厂完全做成HACPP标准厂。2003年底,老唐食品在全国第一个通过了肉制品的HACCP认证,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
多年来,我们积极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把最好吃、最卫生、最有营养的老唐产品供应给消费者;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旧体制下的老商场经营模式,主动出击,在北京30多家大型商场中建立專柜销售。
第一节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在信息、生命、空间、海洋、纳米及新材料等领域超前部署,集中优势力量,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第二节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建设科技支撑体系,全面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一批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第三节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
第四节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加强公民知识产权意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加强计量基础研究,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及时淘汰落后标准。
第五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整合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间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与合作,构建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二、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第一节 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
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努力降低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特别是女性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贫困家庭学生的辍学率
第二节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
第三节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加强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四节 加大教育投入
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困难县义务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力度。
第五节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职责,制定和完善学校的设置标准,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三、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第一节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为国服务。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
最近,中央批准印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这个《人才规划纲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绩,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是今后几年全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适应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实现“十五”计划确定的宏伟目标,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中央全面分析我国面临的新的国际国内形势,根据江泽民同志关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二十一世纪头一、二十年是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加快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在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总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们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才方面的挑战最为严峻。“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走人才强国之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人才队伍建设,关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关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要围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人才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把握规律,拓宽思路,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党和国家整个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宏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总体布局之中去谋划,去部署,去推进。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干部、人才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人才规划纲要》是在科学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借鉴国外有益做法,根据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新特点、新规律制定的,从指导思想到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党在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思想和基本要求。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必须学习好《人才规划纲要》,掌握基本精神,理清工作思路。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方针,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健康进行;要以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各项人才政策,遵循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扎扎实实地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工作。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改革精神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是《人才规划纲要》的一个鲜明特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规划纲要》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许多改革措施,本身就是改革的产物。抓好《人才规划纲要》的落实,要继续以改革的精神大胆创新,及时研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进行理论创新,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切有利于人才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加强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发展的新境界;要进行制度创新,通过深化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推进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要进行工作方式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速人才工作信息化,不断把人才工作提高到新水平。贯彻落实好《人才规划纲要》,关键在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狠抓落实。要认真学习《人才规划纲要》,广泛宣传《人才规划纲要》,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心和重视人才工作的氛围。要加强宏观指导,把中央的要求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中央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和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要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实行分类指导,使之相互协调,整体推进。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以推动全局工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坚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定会到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在新的世纪,要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正确认识实施人才战略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市场,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全社会真正创造出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作 者:邓芳 作者单位:黔西南州委党校,讲师,贵州,兴义,562400 刊 名: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GUIZHOU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年,卷(期): “”(2) 分类号:C96 关键词:人才 人力资源 科学人才观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我们党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 适应党的历史任务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 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更好的人才, 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赢得未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对当前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经济全球化下激烈竞争的必然要求。自古至今, 人才都是一个国家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方面。进入新世纪以来, 各国都把人才强国战略摆在了国家发展的重要地位, 而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激烈的竞争下, 各国更是把人才作为取得激烈竞争的法宝。美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 大规模的吸纳全球的人才精英, 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这让美国在未来几十年的全球竞争中一直处于主动位置,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使美国能够继续领跑世界各国。
其次,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要关头, 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中央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 就是要我们解放观念, 与时俱进, 整体规划, 逐步推进我国人才制度建设, 以此来保证我们党的人才队伍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使我们党成为一个优秀人才集聚的党, 一个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优秀的党,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证。
第三,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须要求。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虽然扭转了过去十几年对人才利用混乱的局面, 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管理机制, 但这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需的人才机制还有很大差距。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 我们的小康大业, 需要培养大量的人才, 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小康事业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十七大报告提出, 我们已经朝着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后要继续努力奋斗, 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为此我们要一如既往的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提高我国的人才竞争力, 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
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最根本的还是人才的建设, 而人才的建
设需要科学的规划, 党中央基于这一点提出了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为此, 我们要更新观念, 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 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障。
1、要大力创新观念, 最大限度地拓宽人才工作的视野。
人才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意识是领导干部的第一意识, 要更广泛地理解人才的概念, 深化对人才含义的认识, 树立全面科学的人才观。目前,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需要大批各类型、各层次、各方面的人才。因此, 我们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建立以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为参考的综合衡量标准, 做到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什么职称、什么资历、什么身份, 只要对我们的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 都是我们的事业所需要的人才。要最广泛最充分地把各类人才聚集起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民族的振兴, 以更开放的胸襟、海纳百川的胸怀来吸引人才。
2要以新的思路育才、引才、用才, 把实施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科学的用人管人机制, 突出发展这个主题, 重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以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环节为指导, 努力做到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提高能力、适应市场经济, 为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模有质有量的人才队伍。
3、要以新的机制管才、聚才, 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吸引资金、技术和项目靠环境, 聚才、留才同样靠环境。优秀人才的成长, 一方面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 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培养。为此, 应做我们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是保证人才工作方向正确。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充分发挥政治保证作用。党管人才, 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把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要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 统筹安排, 以党委为中心, 组织部门为主导, 各有关部门为补充, 全方位做好人才管理工作, 力争做到符合我国实际的人才工作格局。第二是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要抓好人才评价、选用、激励、流动、保障五个机制建设, 增强人才工作的活力。第三是营造“四尊”的浓厚氛围。各级党委、人才管理部门要多措并举, 积极吸引社会各个方面关心和支持人才工作, 激励社会各界人员努力成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要大力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性, 使社会上形成一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
摘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进一步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资源
人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本质上是一场人才竞争。科技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竞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怎样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是当今刻不容缓的问题。
本人认为:首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进入新世纪,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上世纪中叶的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推动下,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人才竞争进一步激烈。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倚重于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创新人才资源开发战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面对新形势,抓住时机提高人力资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已经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当前,我国已经到了必须依靠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的阶段。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能力,加快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势在必行。
其次,加快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就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优先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尽快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宏大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第一,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强党政人才培养,就应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一是加强党政人才队伍的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二是进一步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切实抓好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三是着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公共服务及管理水平。第二,进一步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当前经济竞争的重要资源。做强做大企业,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着力提高他们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推动企业创新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建立一支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年龄结构合理、层级结构清晰、专业结构配套的人才队伍,在企业核心业务领域形成高度密集的人才优势;使企业人才素质得到普遍提升,人才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协调发展;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协调提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通过人才市场“猎取”等市场化方式配置人才的比例,全面建立人才选聘工作的竞争机制,逐步发挥人才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三,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专家。通过培养,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其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追求真理的志向和勇气、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国际视野、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
第四,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应根据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的需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加快培养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
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建立培养体系完善、评价和使用机制科学、激励和保障措施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工作新机制,逐步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中、初级技能劳动者比例结构合理的格局。
再次,创造有利于人才辈出的环境
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需要营造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必须进一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
一、完善培养体系。在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加大对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投入,优先发展科学教育事业,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人才总量同国家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各类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在奋斗中充实自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利于人才特别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创新型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改革和完善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加快建立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
此外,还要注意进行开放式培养。在世界科技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不采用开放式培养,难以尽快培养造就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开放式培养是加快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因此,要加强同国际科技界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同海外研究开发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支持企业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善于利用国内国外两种人才资源,坚持自主培养开发和引进海外人才并重,立足国内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坚持自力更生培养人才,同时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人才。
二、完善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决破除那些不合时宜、束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推动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的全面创新。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和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引导和激励各类人才积极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更加关注重点行业和人才密集单位,更加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和基层科技推广、工农业生产第一线,更加关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各类企事业单位,更加关注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坚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的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真正形成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激励机制,让优秀人才得到优厚报酬。建立以公开、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健全一套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坚持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摒弃论资排辈、攀比学历等做法,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建立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和人才信息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让稀缺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并保障重大科技工作的人才储备。改革和完善人才保险制度和福利制度,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加大人才资源开发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培养各类人才队伍,离不开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开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大力提倡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在全社会广为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接受科技武装,进一步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李昕雨 临床医学院第一党支部
在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的数量、质量、结构和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国家、地区和企事业的兴盛衰亡。要认识到人才有优点,也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要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减少和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人才有价,既要重视精神激励,更要重视物质激励;要因需设岗,因岗择人,因能授职,小才不可大用,大才也不可小用;要将人才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克服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起现代人才观,才能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关系到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现代化既是我国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国家现代化的持续动力和必要保证。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是我国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经济,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将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是关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温家宝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要全面加强人才工作。
我们党员应该从自身做起。为了更好、更快的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党员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成才,积极肩负起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培养和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是最为关键的。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有: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培养想象力、实践出真知。
【人才铸就强国】推荐阅读:
读书铸就中国梦06-02
环保铸就美丽家园06-10
在平凡中铸就诚信10-05
弘扬英雄铸就的抗战精神09-22
敬业在平凡中铸就非凡09-27
用责任铸就师德之魂10-13
智慧铸就成功的人物事例11-04
铸就平安文艺晚会主持词12-03
爱心责任铸就和谐班集体09-16
用青春铸就辉煌(演讲稿)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