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计划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才需求计划(精选8篇)

人才需求计划 篇1

建设计划的通知

各科室: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提升我院实际竞争能力,现制定出我院专业技术人员梯队建设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目标,在医疗实践中加快培养年轻的专业技术骨干。

二、人才梯队建设的目的(一)人才无断层

当医院内的某个职位由于人员的变动、长假、退休或辞职等种种原因出现空缺时,保证有合适的人选接替这个位置。

(二)顺利交接保证目前的人选确实胜过他的前任,而且交接得越快越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培训方式

(一)根据和培养对象签定的“协议书”和个人培训计划,采取以在岗位自学为主,结合集中培训、跟师学习、参加学术交流、进修等多种方式进行培养。

(二)宏观调控,统筹安排人才的培养。根据全院卫生事 1

业发展的需要,医院的卫生医疗服务人员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

(三)为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在卫生人才培养方面具体措施为:

1、合理安排各层次人员比例,按照区卫生局的要求进行人员配置。

2、积极统筹调动卫生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上做到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3、方向明确,形式多样针对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学历、推广适宜技术、讲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积极开展卫生专科人才培养。培养同时应重视师承,分层开展。

三、以人为本,坚持“三个并重”

(一)培养和使用并重。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人才,发挥其价值和潜力。人才也只有在使用中才能更好地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我院在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将人才的培养摆上同等重要位置,充分注重挖掘人才潜力,积极探索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极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1、不拘一格用人才。

(1)为现有技术骨干提供必要的临床工作条件,为其发挥聪明才智、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 ;

(2)通过延聘、返聘等方式,充分发挥院内老医师的作用。

2、积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我院从政策、财力和时间上对现有人才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充分发挥院内有临床经验医师的传、帮、带作用。

(2)积极鼓励科室内的小讲课。各科室每月都要组织1-2次科内小讲课,或坚持进行疑难病例讨论、临床经验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习。

(3)聘请上级医院的专家来院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3、根据需要,医院每年选派优秀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深造。医院要求每位外出人员学习回来后要向全院讲授所学的内容、体会及外院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等。医院也会对外出人员开展新技术情况进行评估。

4、对新职工实行业务培训。

(二)积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多形式,多渠道广纳贤才。主动到各医学院校或面向社会招纳贤才。想方设法为优秀人才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环境,以事业留人,以感情和适当的待遇留人。

(三)激励与考核并重把品德、能力和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重点。临床医师、医技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四方面对医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在院内公布,进入医务人员个人档案,并直接奖金挂钩。

四、保障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重视、关心优秀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和困难,改善工作条件,为其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

人才需求计划 篇2

近日, 江西省南昌市正式出台了《关于开展“洪城计划”人才创业项目申报的通知》。

申报“洪城计划”人才创业项目的人才须具备以下4项条件:拥有在国内外某一学科或技术领域的高新科研成果,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拥有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 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潜力, 可进行产业化生产;拥有可形成南昌新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产业的重大项目;拥有引领南昌5大战略支柱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和项目。

评审将根据技术评审、综合评审和项目答辩情况综合排序后, 由该市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人社局提出入选年度“洪城计划”项目建议, 按照重点推荐 (A类) 、优先推荐 (B类) 、一般推荐 (C类) 提交审定。项目经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通过后, 由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对接洽谈、签订合同、企业注册落户后, 由市政府一次性对“洪城计划”A类、B类、C类项目, 分别给予100万元、70万元、5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及其他相关扶持政策。

刚性需求者如何制定购房计划 篇3

为什么要买房

房子该租还是该买是争论多年的话题。其实买房、租房各有千秋,只要能够满足自己和家人的居住需求,不影响工作、学习,买房租房就都不是问题。

那什么时候买房呢?这与生活需要紧密相关。有了明确的需求才会有明确的购房目标,绝不能仅仅因为别人都在买、爸妈叫我买、听说明年房价会涨等原因,就盲目草率地决定。作为以自住为主的理财目标,类似房价的未来走势等变量并不能成为主要的参考要素。

弄清自身经济实力

有了明确的购房需求,接着要量力而行,评估自己的购买力和所能购房屋的范围,并针对买什么、哪里买、什么时候买,来制订合适的购房计划。

要搞清楚满足自己需要的房子得花多少钱。找房看房是前期主要准备工作。可通过网上了解、中介咨询、实地考察来寻找符合要求的新房及二手房。如此一来,什么样的房子是什么样的价格、什么样的价位才能达到自己的要求等问题就能有初步概念。

进一步,购房者还要弄清自身经济实力。一次性的前期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后续的经常性支出和打理也需要全面考量。这些问题决定了是否能承受整个购房计划至始至终的经济压力。

转变购房思路

如果分析之后发现,目标无法实现,怎么办?降低自己的购房目标是一种思路,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点也是一种思路。租房的成本、二次置换的交易成本和贷款利率上升带来的额外成本、可能的价格和政策变化都需要纳入考量,才能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前后的总花费,并进行比较和决断。

别指望一劳永逸

在高房价压力下,一下子就买到完全称心的房子实属不易,适当取舍十分必要。应将各种需求进行大致排序,比如地段、户型、面积、配套和交通等因素,按照必须满足、最好满足、可忽略等程度进行评判和比较,在价格和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平衡。

购房者也要关注较为长期的购房计划,避免三五年之后发现当初买下的房屋已无法适应新出现的变化,而需要进行计划外的、产生额外支出的变动。

不过,也有一些购房者由于将买房看得太重,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购房毕竟只是满足某一阶段居住需要的行为,谁也无法完全预测将来的变化。诸如经济环境、购房政策、薪资变化、城市规划……即便是育儿计划,也可能因为双胞胎这样的变数而被打乱。

人才工作总结及人才工作计划 篇4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狠抓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引进各类急需人才,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注重各类人才的培养,继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人事保证。

一、主要特点及做法

(一)公务员队伍建设扎实有效

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公务员队伍是《公*员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一年来,我们通过严把入口关、任免关、考核关和信息采集关,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伍宏观管理,注重公务员素质建设,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一是把好入口关。按照报名、笔试、面试、体检(体能测试)、考察(考核)、上报拟录人员名单等程序,完成了公务员招录工作。今年地区公务员拟招录岗位37个,拟招录85人,上报拟录人员62人,录用61人(1人待定)。

二是严把任免关。我们严格政策规定,规范办事程序,落实任前公示和试用制度,完成了地直单位上报的考察任免工作。截止目前,全年共任免地直机关、事业单位科级干部69人,其中拟任28人,试用期满正式任职19人,转(兼)任15人,免职7人。

三是严把考核关。20**年地直机关事业单位共参加考核2112人,其中:行政649人(优秀187人,称职450人,未定等11人,基本合格1人),事业1463人(优秀187人,合格1217人,未定等55人,基本合格4人)。

四是严把信息采集关。完成了地区政府系统公务员信息采集工作的上报工作。共采集4147名(公务员3496名、参照公务员651名),其中:地直919 名、吐鲁番市1057名、鄯善县1382名、托克逊县789名。对地区政府系统新列入公*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了审核,并上报自治区人事厅审批共107 个。

五是严把人事档案关。通过前期收集材料、分类登记、补充材料、裱糊、录入、装订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0个单位的档案整理完成,共收集4000余份零散材料,并逐人鉴别、核准,清理出不入档材料600余份,补签字、盖章材料1300余份。上架档案1000余卷,待完成档案300余卷。

(二)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人才引进工作的深入,为满足企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们采取“人才订单”的办法,大力引进急需人才,为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全地区人才需求状况的基础上,积极组团到区内外参加人才交流会,采取“主动出击、广泛洽谈、真诚对待、认真筛选”等办法,积极为地区引进所需人才。全地区有32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自治区人才交流会,各种需求专业86个,需求岗位368个,这次接待了2800余人,登记1624人,面试后达成意向286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的4人。积极协调用人单位赴兰州大学,西安大学部分院校参加招聘会,用人单位达成意向的60人。并为沈宏集团签定各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协议237人,为用人单位提供了热情服务。

年初我们向自治区外专局申报了2个项目,一项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博物馆运营管理,日本地方政府国际协力专家组织会派遣项目专家1-2名来我地区针对需求方提出的课题进行1-2周的指导。另一项是英语教学领域,香港方面将派出英语教学专才,面向全地区中小学教师进行为期1-2周的英语教学培训。10月,2 名日本文物专家已来吐进行了为期2的讲课指导。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有序展开

根据《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改革思路,我们大胆在地直机关八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先行试点,形成一个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基本实现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

1、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比较成功。地委、行署领导高度重视地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并经常听取局领导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我们根据地委、行署的决议指示,狠抓工作落实,注重工作细节,突出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措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地直8个试点单位都通过了试点方案,完成了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出台了绩效考核的办法,工作运行正常。

2、顺利完成了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今年是地区事业单位首次公开招聘工作人员,为了确保招聘工作公平公正、科学规范,我们大力推行“阳光操作”,规范化服务。为了扩大报名面,方便考试报名,我们投资2500多元专门建立了地区人事人才网站;规范了面试程序、面试规则,实施合理设置考场,加强考官管理,严肃了考场纪律,同时对整过招聘过程的所有环节,都邀请了纪检监察部门和媒体参加,实行全程监督检查。第一次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地直12个事业单位拿出了58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报名人数623人,通过笔试、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考察,有46名同志被聘用。第二次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人员正在进行中,地直19个事业单位拿出了39个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准备招聘59人,报名确认的580人,正在准备资格审查和面试工作。www.b9b8.com

(四)人才培养工作进展顺利

我们始终按照自治区人事厅的要求,把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放在首位,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不同能力需求,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培训方法,对各级各类人才组织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强化了能力素质。

与组织部配合举办了第八期科级公务员初任培训班,共培训地直机关公务员42人。根据自治区人事厅安排,组织了本地区及县市人事局长、党校(行政学院)讲师共14人参加了自治区党校(行政学院)举办的三期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骨干和师资培训班。组织举办了地直机关和吐鲁番市《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骨干培训班(维、汉)两期,共培训骨干327人。共选送少数民族中青年科技骨干特殊培养人员6人。向自治区推荐上报2名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参加评选。完成了 20**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推荐工作,推荐地区文物局李肖参加20**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的评选。共培训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149余人,都获得了工人技术等级资格。其中,初级工13名,中级工28名,高级工76名,技师32名。选拔推荐32名同志参加了自治区20**年第一期汽车指导驾驶员培训考核班,通过考核32名同志全合格,并有3名同志获得优秀学员、一名同志获得优秀班干部的荣誉。

(五)人才市场健康发展

我们立足现有人才市场的实际,按照“健全机制,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工作思路,在总结自身差距和不足的基础上,学习借签其它地州市人才市场建设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业务,健全机制,规范服务,人才市场正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一是人才市场建设逐步规范化。通过局领导的努力,地委、行署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从地区就业局六间办公室,共180平米建筑面积划给我们用于人才市场建设,弥补了我地区人才市场的空白,大力推进我地区人才建设。我局投入了15万元的`资金装修粉刷和配备了降温、桌橙和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施;制做了各种职责牌,标语牌,建立了市场的各项制度,明确市场服务的内容,市场的工作在逐步有序的运转起来;积极拓展市场的业务,建立了人才信息登记库,对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基本信息录入了电脑;建立了用人单位选人、求职人员求职登记表,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打下了基础,到目前为上已有16家企业单位来我中心选人登记,90多名大学生来我中心求职登记;建立起了吐鲁番地区人才招聘网,丰富了网上信息,第一次在地区人才市场为企业举办了委托招聘会,12个企业单位参加,提供了28个岗位。

二是人事代理工作有了新的进步。积极进行人事代理政策宣传,发放宣传单134份,与组织部、档案局联合下发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集中归口管理的通知,并深入到企事业单位主动做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归口管理的督促工作,到目前已有6家单位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归中心管理,到目前为止共代理人事档案642份。

(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途径逐步增多

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突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努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促进了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一是完成了大中专毕业生登记工作。今年共登记大中专毕业生503名,其中:本科257人,大专200人,中专46人;汉族18人,少数民族485人;男生197人,女生308人。及时登记并转递大中专毕业生档案464份。

二是经常指导各县(市)搞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今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补充到事业单位就业各县(市)共681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具各县(市)统计共有456名大学生到企业就业。

三是完成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分配计划。根据自治区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通过报名、初审、初选、体检、培训等程序,选拔确定了3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镇支教、支医、支农服务,根据自治区统一安排,即将奔赴服务单位。

四是地区2次组织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作。第一次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报名确认688人,招聘46人;第二次报名确认580人,准备招聘61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人才市场业务拓展还需要迈开更大的步子。

二是引智工作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20**年工作计划

(一)在认真总结改革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准备20**年在全地区全面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重点是在岗位设置、岗位竞聘、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面进行规范,认真解决改革过程中人员分流的问题,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稳妥推进。继续做好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工作。

(二)继续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政群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做好党政人才的任免、信息采集、考核、调配和培训工作,在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始终坚持“凡进必考”的原则,有效地推动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以岗位需求为导向,认真搞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工作,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中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培养工作,不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三是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特别是厂长(经理)业务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

(三)继续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职能。加强人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建立人才公共信息数据库,提供人才信息、开展人才培训和强化全方位的人事代理。完善全地区人才市场服务网络,积极开展人才规划、人才测评、业绩档案等业务,提高人才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完善市场信息有偿使用机制,强化市场服务功能。

(四)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和就业基地建设步伐,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建立统一开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择业登记、就业指导等人性化服务,利用网络技术,充分实现网上资源共享,为毕业生提供可靠快捷的信息服务。同时,要加快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毕业生适应就业岗位能力。政府要投入专门扶持资金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各就业见习基地要在政府的扶持下,主动承担为毕业生进行公共服务的职能,创造更多岗位、吸纳更多毕业生到基地见习,增长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加大对20**年“三支一扶”大学生服务期间的管理,挖掘“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的先进典型,用典型引路的方式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的宣传工作,促进“三支一扶”工作顺利开展。

人才工作计划 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旌阳区“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以实施“十百千”工程为主线,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重点,加快推进“人才强镇”战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示范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人才工作计划。

二、奋斗目标

结合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要求,按照《旌阳区“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类别进行基层分解,逐步落实具体时限,项目责任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落实人才工作激励政策,切实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尊重人才、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具体目标是:在全镇培养10名农村主职后备干部、50名农村土专家和5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打造六支队伍、即基层干部队伍、能工巧匠队伍,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模范农民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

三、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着重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1)认真宣传贯彻人才工作政策。认真抓好省、市、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旌阳区“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统一思想,加大人才信息和典型宣传力度,研究制定人才工作具体措施。

(2)进一步摸清各类人才底数。在全镇范围内广泛开展人才状况调查,完善全镇人才资源信息库,充分掌握全镇的人才的分布和结构现状,为镇委,镇政府人才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3)建立健全人才政策机制。一是完善培训机制。采取上挂下派、离岗锻炼,“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人才培训工作。以党校、成校为阵地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各类人才50次以上.大力实施“农村人才素质工程”,选派3-5名以上农村青年到大中专院校学习农业、企业专业技术知识,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一户一名科技明白人”的目标;二是建立招才引智机制,工作计划《人才工作计划》。今年力争引进1-2名以上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到我镇工作;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聘请专家教授做我镇的技术顾问,搞好农业、企业及有关技术知识指导。

(4)加强乡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阳光工程”。一是加强农村技术员队伍建设。全年举办15期以上科技人才培训班,每村至少选派2人参加学习,培训人员50人以上;着力建一支公布广、素质强、业务精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指导群众生产的实用技术。二是加强农村致富能人队伍建设。对“土专家”、“田秀才”分行业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充分利用党校、村级党员电教活动室的职能作用,分期分批对乡土拔尖人才进行培训教育,使每个拔尖人才至少熟练掌握1门以上的致富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把拔尖人才培训成产业、行业致富的带头人、领路人。三是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的蚕桑、妇女养兔协会组织,定期组织会员培训学习实用技术、交流生产经验和产品供求信息,使协会联动千家万户,架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桥梁。采取“走出去,请近来”的双向结合的培训模式,抓好乡土拔尖人才的培训。力争在“十一五”末,实现村村有2-3名乡土拔尖人才的目标。

(5)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实施“领头雁”工程。一是抓好干部培训工作。结合当前农村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选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大力培训农村干部50人。二是抓好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完善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库,建立跟踪培养机制。三是加强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良性用人机制,鼓励农村干部和乡土拔尖人才参加继续学历教育,对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给予奖励。

人才聘用计划 篇6

公司各位同仁;

按照公司2014发展计划,需设置销售部门以提高公司业务量,促进企业良好的发展,按照本的计划设置销售部,该部门设置主管经理一名,业务精英2名,销售后勤及市场维护人员、后备人员4名,销售部需制定销售规章制度和销售计划,并且按照计划认真执行,公司将按照销售业绩对该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分月考核、季度考核、审核)

销售部门必须实行末尾淘汰制度,具体制度在人员组建完成后制定,销售部所增加的管理成本,必须在业务拓展中消化,但在建立初期公司应给予适应的缓冲期,缓冲期公司设置2个月,在本5月底开始进行业务考核。

现将销售部门设置计划上报,销售计划由销售部经理吕涛建立,并在2014年2月18日上报公司

重庆渝之肴食品有限公司段凯中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研究 篇7

早在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上就将生殖健康的内容写入其《行动纲领》, 生殖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科学、医学及有关国际机构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实施的“三大工程”, 也属于生殖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导向, 立足社区, 面向人群, 提供个性化生殖健康全程服务已成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发展方向[3]。因此, 了解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咨询需求, 对进一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内容拓展

近年来, 生殖道感染和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率迅速上升, 已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4]。生殖健康成为讨论人口与妇女卫生保健问题的焦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要实现“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战略目标, 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人口环境, 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 而且要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同时也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 更好地保护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促进育龄夫妇的生殖健康。目前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将生殖健康的重点主要放在生殖健康技术服务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 以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不断深入, 育龄人群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应有所调整与扩充。

1.1 不同避孕方法和产品的需求

以往的调查研究结果[5]显示, 育龄人群知道避孕方法最多的为女性绝育术, 其次为宫内节育器 (上环) 和口服避孕药, 对避孕套、紧急避孕、安全期避孕了解较少, 多数育龄人群知晓3种及以下的避孕方法;不同文化程度的育龄人群对避孕方法的知晓率不同, 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 对避孕方法的种类知道得越多。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充分提供信息的基础上, 给广大育龄人群更大的知情选择权, 以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

1.2 对生殖道感染防治知识的需求

农村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普遍存在;全国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多数育龄人群对梅毒、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 而对近几年来发病率较高的生殖道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则知晓率甚少[6]。我们应充分利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 进行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工作, 向广大群众提供相关的宣传教育和预防措施。

1.3 优生优育方面的需求

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他 (她) 们更加关注孩子的质量, 近年来兴起的“高职查精热”、“孕前咨询”都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育龄夫妇优生优育的愿望。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育龄妇女对优生优育的知识缺乏;对现有技术服务的利用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几乎未开展。急需通过优生优育教育、宣传和服务来提高中国出生人口的素质。此外, 对养育婴儿、子女早期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2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的主要类型

2.1 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生育技术服务的需求

一是希望通过技术人员采取上门指导、面对面讲解等形式, 让育龄群众了解各种避孕方法的优缺点, 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自主选择适宜自身的避孕方法;二是希望技术服务人员要加强避孕节育随访服务和常规随访服务;三是已婚育龄人群希望除每季度获得1次生殖健康检查, 还应每半年获得1次生殖道疾病普查普治的生殖健康服务, 并获得生殖健康咨询、政策法律咨询及性病艾滋病防治的相关服务;四是希望计生技术服务机构从检查、治疗设施和业务水平及服务态度和卫生状况等方面加强改进。

2.2 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培训的需求

大多数群众希望获得涵盖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知识的培训, 计划生育政策法规方面主要是关于生育政策及奖励扶助政策等知识;生殖健康方面最希望获得的是常见妇科病防治知识, 其次是避孕节育、优生优育、青春期保健、新婚期保健、性病/艾滋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希望计划生育职能部门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 通过计生人员登门宣传、看电视/VCD, 宣传图画和召开培训会等方式获得自己所需的生殖健康知识。

2.3 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需求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不断深入, 广大育龄人群对生殖健康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同时期的育龄人群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新婚夫妇希望获得新婚期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等知识;己怀孕的妇女希望获得孕期保健知识, 孕期应注意的事项等;产褥期妇女希望了解掌握母婴健康状况、产褥期注意事项、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及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等知识;渡过生育期后的妇女希望获得生殖健康及更年期保健等知识, 帮助她们预防妇女常见病和性传播疾病, 增强她们生殖保健意识和预防能力。育龄人群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杂志等途径来获取生殖健康知识, 但更希望能够得到来自专业部门机构、专业人士的生殖健康咨询帮助, 甚至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生殖健康咨询师, 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殖健康档案, 定期体检, 不定期咨询服务等[7]。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8]: (1) 青春期健康教育咨询, 提供性心理、性道德、性社会责任、友情与爱情、珍爱自己远离毒品等知识; (2) 避孕节育咨询, 提供计划生育知情选择, 安全高效的避孕知识和信息; (3) 生殖道感染咨询, 防治性传播疾病、艾滋病、生殖道感染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知识; (4) 不孕不育咨询, 少儿时代、性成熟时期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症发生防治知识、就诊指导; (5) 性保健咨询, 青少年、中年、更年期、老年性健康保健知识; (6) 孕产妇保健咨询, 孕前准备、孕期保健、胎教、安全分娩、产后保健、母乳喂养及学龄前教育知识; (7) 男性、女性的更年期及老年期保健; (8) 家庭暴力与妇女权益知识。

3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人口结构差异

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作为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内容, 已逐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人口文化素质还不高, 部分人群对性及相关问题, 对生殖健康服务还有神秘感。怎样普及性知识和生殖健康知识, 并了解人们对生殖健康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求, 是我们更好地提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内容。

2000年人口普查时, 中国人口数量为12.95亿, 其中15~64岁人口为8.88亿人, 2010年将达到9.84亿, 2016年将达到10.10亿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对生殖健康有需求的育龄妇女在未来10年内保持在3.5亿左右, 而对生殖健康有强烈需求的生育旺盛年龄妇女在未来10年内保持在1亿人左右, 每年将有新进入婚龄的人口2 000万迫切需要生殖健康服务[9]。

实际上对生殖健康有需求的对象不仅包括成年人口, 还包括约2 600万10~19岁的中小学生。据调查:目前, 这些青少年从父母那儿得到性知识的比例不到2%, 从学校得到的相关知识比例为1.66%, 有70%的相关知识来自黄色出版物、三级片或成人网站, 24%以上的孩子通过各类书籍自己获得[10]。我国老年人口有8 811万人, 他们对生殖健康服务也有需求。

显然, 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 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十分巨大。

3.1 不同文化素质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不同文化素质的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不同。例如在发达国家, 人口文化素质较高, 使用避孕套的比例就远远高于我国。我国育龄人口中, 采取绝育和安放宫内节育器的比例很高, 这也与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状况密切相关。怎样根据不同人口文化素质情况设计不同的生殖健康服务模式, 将是计划生育部门和医疗卫生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3.2 不同年龄结构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从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来看, 对生殖健康服务具有需求的人口包括:青少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3个部分。青少年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主要是获得以性及相关问题为主的生殖健康信息服务, 其信息来源主要由中小学教育部门和家庭提供, 而其他途径仍然是医疗卫生部门和计划生育部门。

成年人口是生殖健康服务的主体和重点。我国成年人口未来长期保持在9亿左右, 他们对生殖健康服务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为成年人口提供生殖健康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状况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家庭幸福和我国计划生育事业的成效, 关系到我国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能否实现。优生优育、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知识和技能、满意和谐的家庭生活、生殖道感染及肿瘤的预防等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

老年人需要更、老年期保健知识, 提高生命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3.3 不同性别结构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

以我国目前情况来看, 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男性人口, 特别是成年男性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从男性医药保健品销售及各种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咨询和就诊的情况来看, 使用各类男性医药保健品的人数在不断增加, 遇到相关问题到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咨询和就诊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男性生殖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及家庭的广泛关注。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 家庭生育责任主要在育龄妇女肩上, 因此, 在我国落实各种避孕节育措施主要是以妇女为主, 男性为辅。我国计划生育部门工作重点也是15~49岁的育龄妇女, 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年龄妇女。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 涉及性及有关生殖健康问题的内容主要由医疗卫生部门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涉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和不育等方面的问题, 主要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部门提供生殖健康服务。中国近3.15亿育龄妇女, 约1亿生育旺盛年龄育龄妇女对生殖健康服务的需求是巨大而长期的。

3.4 不同地域结构对生殖健康服务需求的差异

据1997年国家计生委人口与生殖健康数据库资料显示, 城市育龄人口使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套、避孕药与针等其他方法比例远远高于农村, 宫内节育器高出26个百分点, 避孕套高出12个百分点, 避孕药与避孕针高出近1倍, 绝育方法农村却高出城市42个百分点[11]。城市和农村人口对生殖健康服务需求有较大的差异。

我国农村育龄妇女比重大大高于城市, 针对绝育手术和宫内节育器的技术及应用, 须作深入的科学研究, 以提高避孕的有效率, 降低并发症和副反应的发生率。

城市育龄妇女文化水平相对较高, 对各种避孕方法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尝试, 提供多种避孕节育方法, 并帮助她们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方法, 其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要求将会更高, 这样才能更多、更好地满足城市育龄妇女的需求。

关键词:生殖健康,需求,生殖道感染,人口结构

参考文献

[1]郭显超.国内生殖健康研究概况[J].2008, 28 (2) :115-118.

[2]董兆文.生殖健康问题, 2004, 12 (2) :127-128.

[3]黄西戎, 武俊青, 李文英, 等.深圳市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咨询需求调查[J].2007 (7) :417-419.

[4]刘民, 刘凡, 李竹, 等.苏嘉地区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服务内容调查[J].2004, 7 (1) :40-41.

[5]杜蔚云, 吕阳, 张文辉, 等.藏区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知识的认知与需求调查[J].2007, 23 (3) :195-197.

[6]刘英, 曹丽娟.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J].2007 (22) :2833-2835.

[7]杨杏兰, 陈芬.育龄妇女避孕状况及对生殖健康需求的调查分析[J].2004, 3 (14) :113-114.

[8]张淑华.2007年垦利县育龄群众计划生育需求信息分析[J].2008 (3) :155-156.

[9]蒋正华.全国和部分地区人口预测[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171.

[10]佚名.青少年性教育须破“黑箱”[N].成都商报, 2002-02-27 (8) .

人才需求计划 篇8

根据党和国家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为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2010年纳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四年多来,在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认真研究总结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创立并实践“领跑者”理念,从理念创新、氛围营造、机制改革等方面,深入推进计划实施,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 总体目标

“学堂计划”的总体目标是:遵循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成长的规律,构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特区,激励最优秀学生投身于基础学科研究,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国家培养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巨大的基础学科领域未来学术领军人才。借鉴“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推动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层次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具体目标是,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每年动态选拔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2.“领跑者”理念

“学堂计划”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创立“领跑者”理念,实施优势转化战略,营造清华学堂环境,注重素质教育环节。“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优势转化战略,即将学科、师资、国际交流、优质生源、优良传统等方面的办学优势积极、主动、优先地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以百年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搭建国际化、开放式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素质教育优先,引导学生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理想,潜心钻研,勇攀科学高峰。

“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

3. 主要举措

学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力学六个专业领域实施“学堂计划”,分别建立了清华学堂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充分尊重学科门类、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

(1)建立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学校探索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实行开放式动态进出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将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选入“学堂计划”进行培养。目前,入选计划的学生近500名。

(2)以拔尖人才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

“学堂计划”分别设立了“清华学堂首席教授”和“清华学堂项目主任”岗位,聘请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和沃尔夫奖获得者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著名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郑泉水等一流学者担任各班首席教授。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首席教授全面负责学生培养和项目管理工作。邀请知名学者、优秀教师和社会杰出人士担任学生导师,聘请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对计划实施进行指导。

(3)改革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学堂计划”实施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发展方向制订和实施个性化培养方案,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充分选择,鼓励学生表现特长、发展潜质,追求卓越。各学科设置核心课程体系,聘请国内外优秀授课教师,力求小班化和多样化,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开展研究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

(4)营造学术氛围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高端开放式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活动,建立学习者“社区”和科学研究“乐园”,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提供专门的物理空间,将清华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建筑——清华学堂作为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建立学校层面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学术交流。

(5)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学校发挥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优势,聘请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给予指导、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通过开展联合培养、交换生项目、实验室研究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选派到国外一流大学进行学习和交流,开拓国际视野,增强学术自信,激励挑战精神。

4. 配套政策

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学校为计划实施营造有利环境,提供政策保障和支持。

(1)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建立人才培养“特区”。在招生、培养、管理等环节,在注重“素质”的基础上,突出“拔尖”和“创新”的目标。入选的学生享受专项奖学金。

(2)设立专项经费,充分利用国家经费支持,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参与。专项经费主要用于聘任国内外高水平教师、资助学生国际交流和科研训练,以及奖学金、教学资源建设等。

(3)配备最好的设备和条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要向参与计划的学生开放,并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专门支持。

(4)开展拔尖人才成长规律研究,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创新。组织教师、教育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就拔尖创新人才特质、培养途径及相应的体制机制等共同开展教育研究,推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二、尊重学科特点和师生个性,鼓励多样化探索和实践

数学班在首席教授丘成桐先生主持下,遵循“领跑者、国际化、重基础、尊个性”的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工作,不仅吸引和培养了一批有志于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学生,更对数学系整体人才培养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数学班通过自主招生和高考初选一批有志于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优秀学生,并通过每年综合考核建立动态进出机制,使得入选同学自觉肩负起“领跑者”使命,引领数学系学生专心数学学习,营造崇尚科学、潜心数学、刻苦钻研的学习氛围,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数学班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训练和接触前沿,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鼓励高年级班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兴趣组织不同方向的研讨班,积极创造机会使学生尽早地在数学的主流方向跟随国际数学大师学习工作。数学班邀请了一批国际著名学者来清华大学开设讲座,讲授数学基础和专业课程,派遣部分学生赴国外著名大学数学系学习和研究,一些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直接由国外教授指导,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使学生尽早接触数学研究的国际前沿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

物理班继承和发展了基础科学实验班的成功经验,在帮助学生树立学术理想、自主学习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显著超越了以往局限,克服了过去的不足,执着于物理学术研究、自主举办学术沙龙、自主选择研究方向、自主选择学术导师在物理班已然成风。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提出,一流顶尖人才主要地不是在课堂上教出来的,关键要为这些人的脱颖而出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非常好的环境,营造很好的氛围,使得一流人才“冒出来”。学生遴选重点考察学生科学追求、物理认识、思维逻辑和意志心理等。开设Feynman Lectures on Physics等基础课程和海外杰出学者课程,建设科研实践基地,提供自主科研探索的实验平台。物理班设立了励志导师、励学导师,对学生分阶段、个性化指导。学生从二年级起陆续在物理系、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等自主选择导师参加科研训练,高年级根据发展兴趣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鼓励、资助高年级学生自主进行国际交流、参加国际会议,通过与世界优秀同龄人的交流互动,学生的自信心和多方面能力大大增强。鼓励学生成立“叶企孙学术沙龙”,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化学班旨在培养对化学研究有着浓厚兴趣、基础理论扎实、富有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思维和国际视野、立志为化学事业奉献毕生的高层次人才。首席教授张希院士带领团队成员,精心设计和开设加强前沿、交叉学科的“超分子化学”等系列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学术研究活动,设立“创新研究计划”,建设高分子化学、化学生物学、计算化学等实验室,开设探索性实验。每周固定举办学堂班会,内容涉及选课指导、专题报告、实验点评、海外学习汇报,首席教授、专家学者、学生自己都可以成为主角,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国内外交流,优选世界一流高校作为学生国际交流目的地,鼓励学生参加国际研讨班、学术会议以及其他交流活动。开设的课程、研究计划和实验室对全体学生开放,带动了化学系学术氛围的提升。“学堂计划”的实施为化学系带来的更重要变化是,凝聚了全系教师重视教学、重视人才培养,开展教学研讨已成为常态,带动了化学系教学改革。

生命科学班为对生命科学具有强烈兴趣并立志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的学生提供一个独特的学习平台,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实践、优秀科学家的指导及多种渠道的国际化交流等举措,力争使其成长为未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杰出研究人才。生命科学班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研能力训练。首席教授施一公院士开设“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逻辑”,以生命科学领域一些里程碑式的发现为重要素材,启发学生的逻辑与思维,让学生感受、领会生命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每位同学在大二时确定一个实验室进行课题研究,学生和导师共同制定独立的研究课题,撰写英文研究计划,定期交流研究进展,多数同学最终直接参与了所在实验室重要课题研究。每年举办学术年会,毕业班同学英文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提交英文学术论文。杨振宁先生欣然参加了首届学术年会,殷切寄语年轻学子“今天是一个大时代,青年人应抓住机会”。生命科学班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科学家和学生畅谈学术人生,组织学生参加生命科学与医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选送学生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交换学习和科研实践,资助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生还自发举办学术沙龙,交流各方面的研究进展。

计算机科学实验班首席教授姚期智先生认为,本科阶段是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思维方式成型的重要时期,对于学术人才而言将决定其学术生涯的广度与深度。精英教育要从本科开始。姚期智先生2006年创办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目标在于为中国培养与世界顶尖大学的本科生具有同等甚至更高竞争力的创新型学术人才。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三个主要创新点是:创建了强化基础、探索前沿的知识体系;创新了深耕精耕、启迪思维的育人模式;开拓了大师引领、自我超越的成才途径。名师深入教学一线、师生积极互动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首要特色。姚期智院士等一大批名师躬亲教学一线,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互动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充分利用院系、学校的平台优势,开展形式丰富的学术互动。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建立起了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厚基础、深实践、广交叉、探前沿”的课程体系,开设了“图灵讲座”等品牌讲座系列,设立课题项目等激励机制,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高端国际联合培养基地,制度化支持专项国际交流项目,为学生国际化培养、接触科研领域前沿、参与科研实践创造条件。

钱学森力学班旨在为力学和与力学密切相关的诸多工程学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钱学森力学班重视开放式创新人才培养,强调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赢。成立了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克智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机械系主任Rohan Abeyaratne担任主席的顾问委员会,为人才培养提供发展战略意见和评估。举办创新挑战赛,通过心理测评、创新思维赛、创意实验赛、综合面试等多个环节,选拔有创新潜质、敢于挑战、有理想抱负的学生。设立新生导师制,调整课程体系,开设“力学与现代工程概论”等特色课程,实施小班授课,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到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利用全校以及周边科研院所资源,由一流师资为学生设计研究型实验课程,并提供长期的设备、技术支持与学术指导。创建“猫头鹰实验室”,利用国际一流的前沿交叉研究环境和师资网络,创造一个以解决重大科技挑战为主线、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放自主创新环境,支持学生提出具有重大原创性和科学价值的自主科研计划。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作为国际导师,支持学生到导师的学校或研究机构参与科研工作。学生出色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三、凝聚共识稳步推进,“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初见成效

1. 优势转化,初见成效

“学堂计划”实施四年多来,学校逐步明确了“领跑者”理念,积极探索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开展人才成长规律研究。计划实施激发了学校和教师培养拔尖人才的巨大热情,凝聚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国际视野的杰出学者,吸引了一批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学生, 发挥了“领跑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领跑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更多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加入“学堂计划”并以崇尚科学、追求学术为人生理想,更为可喜的是带动了所在院系形成优良的学习风气。2012年以来,“学堂计划”近200人本科毕业,其中绝大多数选择在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继续攻读基础科学领域的博士学位。凭借在数学基础上的严格训练,数学班同学已在国内外数学学习和研究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12年和2013年,数学班每年都有2名学生被哈佛大学数学系录取攻读博士学位,2008级朱艺航同学在抵达哈佛大学的第一周内即通过了数学系博士资格考试的全部6门科目。目前,在清华大学就读博士生的30名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毕业生在科研道路上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已在领域内会议和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47篇,其中20篇发表在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排名前四的顶级国际会议(STOC, FOCS, SODA, CCC)上。2011年,以生命科学班成员为主的科研小组参加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并获得金牌。2013年,生命科学班学员组成的科研小组获得清华大学第31届“挑战杯”比赛特等奖;钱学森力学班6位同学完成的研究项目“三自由度卫星模拟气浮台”获一等奖。钱学森力学班杨锦同学在猫头鹰实验室自主进行“不破的水泡”项目研究,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领跑者”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学堂计划”六个院系为培养拔尖学术人才的不懈努力,更影响和带动了其他院系培养拔尖人才的多种探索。“学堂计划”积极推进面向国内外的开放和交流,建设的课程、研究基地、学术讲座等面向所有学生,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和引领作用。2011年以来,学校先后启动能源实验班、环境工程国际班、法学国际班以及英语实验班等复合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体现复合型、国际化、小班制和导师制等特色,形成“学堂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更多复合型国际化领军人才培养项目两大类本科人才培养的“领跑者”,带动了全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学校委托教育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从教育学角度对钱学森力学班和“学堂计划”的课程建设、学生培养持续开展了近四年的教育教学跟踪研究。钱学森力学班阶段性调研报告显示,在招生、课程与培养方案、学业评价、本科生科研与导师制等诸多方面发生了积极有效的改变。该班学生的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均显著高于其他院系,学生在思考力、意志力、自主性等方面获得了较充分的发展。

“学堂计划”的实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组部、国务院参事室、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等先后来校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为该计划和学校整体教学改革的“领跑者”,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计算机学科国际评估专家评价为“拥有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优秀的本科教育”,在创新型学术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成果于2012年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

2. 经验和体会

回顾“学堂计划”实施四年历程,我们有以下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学堂计划”一以贯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充分运用学校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多种资源,把多种办学优势汇聚并转化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上来。“学堂计划”就是优势转化战略的一个典型示范。通过“学堂计划”,把优秀生源、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和社会影响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集中到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上来,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

第二,“学堂计划”由一流学者领衔,以拔尖人才培养未来的拔尖人才。“学堂计划”实行首席教授负责制,学校聘请在各自学术领域的国际一流学者担任首席教授和项目主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学术造诣深厚,在年轻学子中具有巨大影响力和感召力,卓有成效地推动并实践了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机制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在他们的具体组织下,一批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参与培养方案研究与制定,国内外优秀教师来校授课,参与前沿讲座、论文指导等教学活动。学校搭建了“学堂计划”交流平台,各位首席教授互相勉励,互相促进,研究讨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战略,交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共同创造更加优异的育人成就,形成了鼓励创新、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

第三,“学堂计划”鼓励多样化实践,尊重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堂计划”充分尊重学科特点、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差异,调动院系和教师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院系多样化的措施和选择。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下,学校为计划实施营造有利环境,在招生、培养、管理等环节提供政策保障,在经费、设施、资源等方面予以条件支持。在“学堂计划”实践中,学校层面做到尊重三“个性”,即学生个性、学科个性、教授个性,不做统一规定,逐班量身定做、逐生量体裁衣。相关院系做到三个“自”:自发,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自觉,不等不靠不要,积极探索,潜心育人,以育人为责,以育人为乐,以育人为荣;自主,学科自主,首席教授自主,学生自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探索性、自主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要有长远的眼光、宽容的心态和执着的努力。希望各方面持续支持,不断探索,长期实践,尊重不同学科人才培养的规律,调动学校和教师培养拔尖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投身于基础学科研究。

上一篇:九年级第三单元测试卷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