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精选12篇)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1

石岐中心小学大信学校 陈晋宁

中小学合唱能力的高低恰好体现一个国家素质教育水平的高低,纵观世界欧美日韩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是合唱强国、音乐强国。然而,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乐器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发达国家音乐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日常合唱教学中,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一般被动学习,长期以往学生学习积极性会减弱。而且在绝大多数小学在日常的合唱训练中无法同时安排指挥老师和伴奏老师,所以在缺乏伴奏老师的同时 多媒体教学辅助则日益凸显其重要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乐器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不仅在各领域、各专业教学中应用广泛,在小学生音乐教学以及合唱教学中的应用也开始广泛增多。多媒体合唱教学相对传统合唱教学有着很多优势。1.直观性,能突破视觉的限制。通过视频可观摩世界著名合唱团的音乐会、演出。聆听天籁之音,观赏成熟表演。2.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学生跟随音频练习视唱、练习节奏、学唱乐曲。多媒体能提供最规范的、最准确的音频进行学习。3.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难点节奏和旋律的学习可通过音频的反复学习与复习使学生得到掌握和巩固。4.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电脑音频制作出来的节奏和视唱训练不仅信息量大,而且节约教师大量的时间。

小学生合唱能力主要包括音准、发声、演唱技巧、团队合作能力、表演软实力等。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虽然多媒体教学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培养锻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自从多媒体教学开始进入课堂和合唱教学开始,就出现了过度依赖和不当使用的情况出现。首先,在合唱教学中,多媒体不可能取代传统教学,它只能是作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存在。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不应当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避免几个误区。

首先,过度依赖多媒体进行合唱教学。多媒体的出现,确实减轻了老师们的工作负担和对教师劳动力的解放,但也出现了一些老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几乎完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完完全全在跟机器学习音准、节奏,反复播放学习歌曲让学生学唱,老师几乎被机器取代了主体地位,完全抛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人与人交流的精髓所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大部分时间是面对冰冷的机器。

其次,对多媒体技术的不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并不是主体,我们应当遵循这一原则。有些教师在合唱教学中,滥用多媒体,一些本该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讲授的课程,即使生搬硬套也非要使用多媒体,使小学生对讲授的内容的认知发生偏差,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优势相对传统教学而言也是明显的

首先,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并非对立,并非谁要取代谁,而是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精华进行结合,通过运用一定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多媒体教学凸显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资料的展示。传统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示范、讲解,范唱等等,而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音频等现代化技术实现对教学资料的展示,可实现老师无法示范的效果,可重复性高。2.合唱教学也可以丰富多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利用视频、音频的搭配,学习和展示的效果丰富多彩。

其次,对小学生合唱基本技能的培养。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小学生在发生、延长、音准的训练进步明显。在多媒体环境下,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录音技术反复对比训练中发生和演唱技巧,找出与教学资料对比的差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找出差异,反复练习提高歌唱能力。这样能减少训练,提高练习效率,减少时间上的耗费。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2

一、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应用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教学更生动、直观,有利于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及好奇心,促进教学工作顺利进行[1]。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首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 好奇心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 没有好奇心, 学生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更谈不上创新。 建构主义理论将学生学习与学习环境联系在一起,认为学生学习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学习环境,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营造学习环境,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引领学生积极探索新鲜事物。

例如,学习“染色体组”一节时,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可以用无籽西瓜的例子进行课堂导入。 很多学生都吃过无籽西瓜,然而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无籽西瓜的形成原理。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兴趣,用多媒体课件将无籽西瓜的形成过程演示给学生看,学生会对“染色体组”、“三倍体”等概念充满好奇心,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创新思维的形成依赖于质疑, 没有对现有知识提出质疑很难进行创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书本知识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全部,学生应对现有知识大胆提出质疑。 我国古代教育学家朱熹倡导学习时应大胆提出质疑,只有通过质疑,才能促进学习不断进步[2]。 因而,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知识大胆质疑,提出新想法,这样才能不断发现新知识,有利于创新。 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大胆推翻、勇于怀疑,这样才能促进新知识的出现。 现阶段, 随着教学体制不断改革,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变化,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对学生的问题全盘否定,不利于学生质疑思维发展。

例如,在“减数分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学生在观看演示的过程中大胆质疑,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质疑一一解答,在课堂上与学生很好地互动交流,从而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学习“生物变异”一节时,学生容易将“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交叉互换”的概念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大胆提出质疑, 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加深学生对不同概念的区别和理解。

三、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生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探索新知识的过程[3]。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为有效加强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应对学生积极进行引导,引领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按照假设收集资料,通过分析验证假设。 而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依赖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 因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和探究思维。 在高中阶段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就是专门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开设的一门课程, 高中生物课程应加强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联系, 利用研究性学习思维方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探究和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学习“生物与环境”时,针对现阶段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题“关于大气污染治理方法的探究”,让学生在网上自主搜集资料,进行这一课题研究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形成。

四、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高中生物属于理科范畴, 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要求较高。 尤其基因染色体等方面的学习,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动画演示、视频等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和具体化,使学生对知识更容易理解, 从而有效锻炼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应切实注意学生形象思维培养,教师通过演示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真正产生兴趣,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想象,从而形成较强的形象思维。

例如,学习“DNA结构”一节时,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难以理解,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就有了清晰概念,有利于DNA转录和翻译等过程的学习 。 因此 ,多媒体课件不仅使教学更直观和具体,而且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培养。

五、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而创新依赖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能有效促进思维多方向发展,为思维的方向性提供较强的理论指导。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 教师应充分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留下更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课堂上积极引领学生畅所欲言,力求同样的问题得出不同结论,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学习“细胞分裂”时,由于分裂时期不同,细胞的形态也不同,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画出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形态,并利用网上邻居互相分享,彼此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知识掌握,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创新思维的形成依赖于质疑思维、探究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及好奇心等多种思维发展。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和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大力推广,现代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将多媒体技术与高中生物教学有机结合,能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课堂上时刻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希望为同行提供帮助。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3

在一个合唱团大集体中,指挥无疑起着中流砥柱的支撑性作用。他通过个人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表情、动作、手势,以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向合唱团成员传递出自我对于音乐的情感,最终再通过集体的形式将这种情感以合唱的方法进行放大,进而使得整体的音乐氛围得到升华,感染在场听众。合唱指挥要想切实激发团员内在的情感,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的指挥技法,以达到个人能力与团队能力的同步协调发展。

一、指挥者指挥技术

(一)指挥姿势

由于在合唱活动中,指挥者要通过身体的语言将自我对于音乐的感情与理解及时地传达给团员,因而指挥的姿势成为指挥技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指挥姿势对团员情感的成功激发,就需要指挥者在进行指挥活动时要尽量保持一种自然、流畅的状态。具体来说,指挥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指挥者的两脚分开而立,保持一尺左右长度的距离,在站立时指挥者要注意将身体的重量平均地分配在两条腿上,不能够将重心偏于一腿,以造成指挥者散漫的形象;其次,指挥者在站立时应当保持背部与腰部的绷直,挺胸抬头,显示出一种饱满、自信的指挥状态来,切不可腰板倾斜,摇头晃脑,给团员们做出坏的师范;第三,指挥者要保持自己行为的严谨端正、大方得体,不宜有过多的小动作,不能过于引人注目,而忽略了指挥的实质意义;最后,指挥者应当直接与团员进行密切的动作与眼神沟通,通过二者之间聚精会神的合作,将自身感悟与要求及时传达给合唱团,从而使得整个合唱活动事半功倍[1]。

(二)指挥棒握法

优秀的指挥者,除了要严格调整自身的指挥姿势,还需要采用科学的指挥棒握法。一般来说,人们所常用且习惯的握法是将指挥棒的圆球部分置于自己的掌心,棒体置于食指的第一指节与第二指节之间。在实际状况上,由于个人的习惯与性格的不同,指挥棒的具体握法也千差万别,这说明,实际上指挥棒并没有标准的握法规定,只要指挥者个人感觉自然顺畅,就应当予以认可[2]。此外,对于同一位指挥家而言,不同的音乐作品在合唱时所要进行的指挥动作与指挥棒的握法也不尽相同。例如,当遇到较为舒缓、悠扬的音乐作品时,指挥家可以采用常规握法;而当作品风格表格变得较为激昂、热烈时,指挥者可以尝试以手掌紧握指挥棒的握法,将个人的情感诉诸在握法之间,通过自己铿锵有力的动作,让合唱团成员感受到自己的内在激情,从而起到感染团员、激发丰富感情的目的。

(三)手臂动作

指挥家最重要的身体器官无疑是手臂,指挥家要想切实激发合唱团成员的感情,就必须要在自己的手臂动作上下苦功夫。具体来说,在进行指挥活动时,如遇到一些富有节奏的拍子,此时指挥家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大幅度手臂动作,以肩为轴,充分调动出整个手臂内在的力量,从而有力地衬托出当前音乐作品所需要呈现出来的表现力度;如遇到一些较为普通的拍子,指挥者则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小幅度指挥活动,以肘为轴,主要依靠手臂肘部以下的部分力量进行指挥活动;而遇到一些节奏感较弱的拍子,指挥者则主要依靠手腕的力量,充分发挥手指的灵活性。在针对不同节奏特征拍子的指挥中,指挥家要保持整个身体尤其是上半身与手臂部分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手臂肌肉不能紧绷,要随时保持在一种松弛的状态,并时刻呈现出一种大方、儒雅的姿态[3]。

(四)左手握棍法

严格意义上,左手握棍与右手握棍只是指挥者在合唱指挥活动中所应用的一种方式,与指挥者的个人能力、指挥效果、演出精彩程度并不存在直接的联系。相反,左手握棍在指挥者的指挥动作中反而是一个被众多人所忽视的现象。目前有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资料显示,采用左手握棍指挥的指挥者,与右手指挥的指挥者相比较,前者右脑的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左脑。这是因为人体的右脑管理着左肢,而左脑管理着右肢。经常使用左手握棍法的指挥者在无形之中不断地强化了自身的右脑能力,进而进一步完善左手握棍指挥的技巧。因而,实际上左手握棍与否,这只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生理现象,而当前在指挥领域个别指挥者所采用的左手握棍法却持续受到外界的指责与反对,这其实是没有道理的。仅就指挥这一动作而言,右手能够完成的动作左手也能够做到,二者之间并未存在显著的差异。在特殊情况下,如果要求必须左手握棍,指挥者就应当在正确认识左手握棍法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放松自己的左臂,发挥出与右手处于同一水平的左手能力,确保在整个指挥过程中做到挥洒自如、美观大方。如果指挥者无法完满发挥出左手应有的水平和实力,就不可能营造出情感浓烈的音乐氛围,进而感染在场的合唱团员与听众。

(五)指挥动作与节拍相适应

由于合唱活动所选用的音乐作品都具有节奏连贯性较强的特征,这就给指挥者们以有益提示,在指挥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作品的不同节奏强弱打出不出的拍子。具体来说,不同节奏的音乐作品可以分为多个小节,而每一个小节当中都涵盖了以下4种最为基础的节奏,即两拍子一个重拍,一个轻拍、三拍子一个重拍;两个轻拍、四拍子一个重拍一个轻拍;一个次重拍,一个轻拍;拍子一个重拍,两个轻拍,一个次重拍,两个轻拍[4]。此外,一些音乐作品在节拍方面还可能出现与4种基础拍子不相符合的情况,而这些拍子一般是基于另一五类基础节奏发展而来,即五拍子两个拍及三个拍的组合(或者先两拍再三拍、先三拍再两拍)、七拍三个拍及四个拍的组合(或者先三个拍后四个拍、先四个拍后三个拍)、八拍将基本四拍的每一个拍再分成两个小拍、九拍将基础三拍的每一个拍再分成三个小拍、十二拍将基础的四拍中每个拍再分成三个小拍等5种情况。针对这些基础拍子,指挥家就必须在进行具体的指挥活动中首先明确目标音乐作品属于哪一类基础拍子,然后在此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指挥动作,将自己的挥棒动作依照基础拍子的节奏进行分组频率设计,从而使得指挥动作符合乐感与乐理。

二、指挥者个人综合素质

(一)指挥者个人情感因素

音乐作品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情感丰富的以歌唱的形式所表达的语言作品。一场成功的合唱既离不开指挥者充满激情的指挥活动,也离不开合唱团员的协力合作,而指挥者的个人情感因素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懒散无力的指挥无法充分发挥出音乐作品自身的精髓,也无法将自身内在感情传递给合唱团员。因此,音乐作品的指挥当是内部感情与外部表现的有机统一,是指挥者个人情感与指挥动作的有机统一。从舞台表演的效果层面来说,一场将音乐作品节奏准确无误地反应出来的合唱无疑是成功的,然而它完全不能称之为生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演出。真正的演出是一种境界,是指挥家将个人的感悟融入到音乐作品当中形成一种自我陶醉的个人情感,而这种个人情感在现场能够放大其表现形式,让每一个合唱团员都能够置身于其中,进而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个人情感,在感动听众之前首先感动自己[5]。基于这一目的,指挥家在进行指挥活动时一定要保持自身感情的充沛与饱满,要确保自我能够以情动人,确保自己能够调动起一切的有利因素,最终实现引起全场共鸣、激发合唱团成员感情的目的。歌唱是一种艺术形式,指挥也是一种艺术,作为需要不断提高个人艺术造诣的指挥家,就必须在具备丰富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实现个人情感与音乐作品的完美交融。

(二)指挥者个人艺术水平

指挥者在整个合唱团组织中处于核心与主导地位,是合唱团的灵魂人物。他直接肩负着传递情感、沟通心灵、震撼灵魂的重任。因而,担任合唱团指挥一职的人,必须具备相当高超的个人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指挥者能够迅速及时准确地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内涵,并采用一种深入简出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确保合唱团成员都能够切身领会到其精髓,进而让合唱团其他成员对指挥家的鉴赏能力与指挥能力心悦诚服。指挥者要帮助合唱人员及时感悟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就需要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艺术与音乐的热情。具体来说,在进行正式排练之前,指挥者首先应当将目标音乐作品进行及时地解构,充分了解与掌握其乐句、段落、调性、调式等最基础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目标作品的节奏快慢与呼吸的配合对比等注意事项。在正式排练活动中,指挥家应当采用多样化的指挥形式,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帮助合唱团员深入理解音乐及艺术的内涵,进而大幅度地提高合唱的表演质量与艺术水准。以《黄河大合唱》为例,这是一首感情激昂、气势磅礴的音乐作品,融艺术性、民族性、思想性于一体,指挥者在进行《黄河大合唱》的排练活动时,就必须深刻理解这部作品的艺术性及其思想性,并将个人理解融入进去,个人情感与合唱人员分享,从而将演唱者与观众拉进一个艺术美的音乐世界。指挥者在理解《黄河大合唱》时,既要充分感受这一曲目所要传达的思想内容与文化价值,同时又要尝试把自我的感情渗入进去,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亲身经历对该曲目进行重新解构与解读,并将自己切身的体会和理解与合唱团员们及时分享。

(三)指挥者个人文化修养

提高指挥者的个人艺术水平,关键在于强化指挥者的个人文化修养。文化素养高的指挥者能够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展现音乐作品的艺术美。这就要求指挥者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提高自身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广泛涉猎包含声乐、文学、历史、宗教、哲学等在内的相关学科。指挥者只有通过在自己的脑内形成复杂的、统一性的文化体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升自我的艺术品位,才能用多种文化视角来重新解读与阐释音乐作品。拥有高深文化修养的指挥者,能够以自身优美的肢体语言来补充完善指挥动作,能够利用恰到好处的手势与传神的眼神实现自我与合唱人员之间的密切交流与灵魂上的沟通,能够利用自身深厚的艺术修养深入发掘音乐作品更深层次的意蕴,能够使得合唱人员在其引导和帮助下形成一个团结向上、协力前进的集体[6]。此外,提升个人文化修养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加深指挥者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与解读。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域的音乐作品具有较为明显的文化、地域、语言等差异,而指挥者要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特色及其深层次的情感,就必须广泛涉猎,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自我的审美能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合唱团员的审美情感。

(四)指挥者个人的形体美

指挥者个人的形体美是指挥者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形体就决定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和评价。而指挥者的个人形体美则突出表现为其在指挥过程中多呈现出来的仪态与气质。形体美作为艺术美的一部分,它带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享受。因而,指挥者要不断完善个人的形体美,就需要切实把握好个人在指挥活动过程中个各种动作的尺度。具体来说,首先指挥家应当把握好自己与合唱团及其观众之间的位置关系,指挥家既要与合唱团保持一定的标准距离,以确保指挥的效果,同时又不能离观众太远,以免观众产生疏离之感;其次指挥者要控制好自己的姿势,既不能太张扬,让人心生厌恶,也不能做一些华而不实的虚动作,进而让观众觉得矫揉造作。指挥者的形体美从本质上而言,应当是一种手上有动作,心中有声乐丰富内涵的境界。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指挥者的举手投足之间既显示出自身素质的高雅与形态的优美动人,同时又显示出美妙的音乐与蕴含深刻的艺术美学价值对人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而这是值得所有指挥者学习并为之努力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指挥者在合唱活动中,不仅需要具备高超的指挥技法,需要从指挥姿势、指挥棒握法、手臂动作、指挥动作与节拍相适应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要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既要充分发挥出指挥者个人情感因素,又要提高指挥者个人艺术水平,同时还应当注意指挥者个人的形体美,在把握好自己与合唱团及其观众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控制好自己的姿势,彰显出自身素质的高雅与形态的优美动人。指挥者只有通过内外兼修、协调发展的方式,才能真正有效激发出合唱团员的情感,才能确保合唱的质量,为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精神大餐。

参考文献:

〔1〕彭浩宇,曾依依.对合唱《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分析与指挥上的艺术处理[J].大众文艺,2013,(10):63-64.

〔2〕王秋诗.迎接太阳的辉煌与想往——陆在易女声合唱《迎接太阳》指挥案头手札[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2):92-93.

〔3〕杨丹.合唱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能力的影响探讨[J].艺术研究,2013,(1):106-107.

〔4〕谢红芹.浅论指挥技法对合唱团员审美的促进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55-56.

〔5〕阎宝林.关于合唱指挥随意现象的商榷[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2):90-91.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4

石首市小河口镇小学

周勇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为中小学的各学科教学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学习环境,它已经成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大主流。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着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网络技术的介入,为数学教学构建了一个无限开阔、信息丰富、交互灵活的学习环境,体现出无可比拟的强大优势。

一、“大众数学”思想在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中得到充分体现

“大众数学”思想的基本含义包括(1)人人学“有用”的数学。(2)人人掌握数学。(3)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种思想是以人的生存发展为目的的数学教育思想。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作为信息贮存和智能化学习工具,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满足不同层次需要,信息含量丰富的课堂学习材料,并通过优良的交互性对学生学习进行及时辅导和及时反馈、评价,以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便于让全体学生都能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它能发挥个别化教学特点辅助数学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使他们达到最低要求,得到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在学习中建立一种自信的人格,符合大众教学面向每个学生的思想。多媒体网络计算机还给对数学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可以进入互联网查寻、浏览、思考更多的数学问题。通过上网搜寻不但满足了知识吸取的需要,而且掌握了利用计算机学习和研究数学的方法,同时感受到数学是如此贴近生活,从而体现数学不但有用而且很美,可以刺激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愿望。小学生在网络中学习课外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延展和有益补充,使“大众数学”思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要求数学教师更新角色,把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

多媒体网络环境必然支持“大众教学”教学思想的实现,但多媒体网络环境毕竟只是一种资源或教与学的先进工具。工具的效益发挥取决于教师,学生如何利用这一教育技术为教和学服务。特别取决于教师以何种观念为指导,用怎样的方式组织设计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全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要求教师是以新的观念去建构,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因为多媒体网络作为教学手段只有和新观念、新方法的有机结合才称得上创新的教育技术。小学数学本身包含了丰富的创新教育的元素,但创新教育的桥梁是教育技术的创新,而教育技术创新是教育创新的载体。为把多媒体网络环境作为创新教育的桥梁,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创新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必须从三方面实现角色的转变。

1、观念系统的角色更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是观念系统的转变。

教师首先要树立新的目标观念和对教学的评价体系,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大众数学”的思想,更要以创新教育为目标。教学中追求全面发展与学生独特才能相结合,面向全体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并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另外在教学中要树立新的师生观念,教师不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播者,他不是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的服务者、辅导者。在教学过程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对权威(包括教师)做出科学质疑、争辩乃至批评,允许课堂内外师生智力对抗和思维撞击,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

2、能力系统的角色更新。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要敢于创造性的重组教

学内容,将创新意识和能力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那么教师必须有以下能力:(1)设计出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案的能力。(2)永远追求新知识和不懈于教育科研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是更高级的根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的创新能力。(3)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信息高速公路和基础的多媒体网络环境,信息丰富,瞬息万变,真伪难定,良莠不齐,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熟练地从网络的各种载体中获是信息,选择信息,并有效使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能力。

因而教师只有全方位更新角色,才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抢占教育的制 高点,抓住进行创新教育的主动权。

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学习

环境,体现教学过程的双主模式,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并受到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多媒体网络计算机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材料,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数学概念,规律、法则等。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课件辅助教学。(1)首先屏幕上显示大小不同的圆形物体(钟面、车轮、交通标志、呼啦圈等),问学生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然后点击鼠标,每个图形变成大小不同的圆,从而建立圆的表象。(2)然后屏幕展示圆形成过程的动画:一只小狗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拴在木桩上,小狗叫着,绕木桩跑一周回到起点,小狗跑动的轨迹,展示出一条封闭曲线,也就是圆,这样直观展示出圆的形成过程,过目难忘,初步建立了圆的概念。(3)电脑演示圆规画圆的过程,一脚固定,一脚旋转,然后学生尝试画图,通过手眼脑各种感官的参与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4)电脑动态展示圆各部分,圆心、直径、半径,使抽像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通过观察比较深入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相互关系。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静态抽象的概念,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的融入变得生动活泼。又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借助CAI软件演示运动情况,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观察时间、地点、方向、结果这四要素的相互联系。从而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集图像、动画、声音等于一体的优势,为数学课教学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学习,从而准确快速的认识概念,发现规律,理解数量关系,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在认知过程,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训练,从而发展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探索公式产生的过程,这本身就 是一种间接创新,让学生根据拼合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表像,直观体验两图形面积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直觉思维,在拼合过程中,要学生采用不同的剪拼方法,这是思维发散性的训练,并且借助多媒体电脑的演示,展示各种不同的剪拼思路从而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多媒体网络环境使家庭和社会对学校小学数学教学联系更加紧密

现在数学教师可以在网上布置作业,可以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实现家长和教师的联系,还可以通过聊天室实现互访,教师及时向家长传递孩子的学习情况,家长也能适时的向教师反映其孩子的学习情况,学生在家学习有疑难时可在网上向教师呼救,教师在网上跟踪辅导学生学习数学。关心小学数学教育的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都可通过Internet进入某个数学教师的网页了解其教学工作情况。多向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家庭.社会都积极参与并支持学校内的课堂教学,尤其要求社会要为学校教学的延展提供资源服务,目前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求社会为小学数学教学多提供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网络资源。

多向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使社会各界成为教学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多向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也要求社会广泛参与并支持,加快小学数学学习社会化到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并受到终身教育的熏陶。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5

摘要: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目前以手机自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充分的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当中,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在新媒体环境下同样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对学生管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升学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新媒体;学生管理;影响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发展,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新媒体的用户也在逐步的增多,尤其是在高职学校的学生当中,他们很多人都是新媒体的忠实用户,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新媒体也在不断的改变着学生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相比较普通本科院校来说,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自我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尤其是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成为了高职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6

摘 要: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共同合作,促进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关键词: 互助学习师生关系 学生发展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关系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学习该教师所教学科的兴趣。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引路人。能否做称职的、学生信服的引路人,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人格魅力、个性色彩往往是征服学生的关键。

教师的个性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关系和谐,在这种愉快、和谐的氛围下,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产生一种人格号召力,使教师所教内容较易被学生接受。而且,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交往,以便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产生共振效应。要触及年轻的心灵,首先得学生愿意跟你交流。如果学生一看到你就害怕,甚至讨厌你,那么怎么可能愿意向你吐露心声呢?所以,要使学生感到你是可信赖的,就要尊重和信任学生,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你这个人,自然会喜欢你教的学科。虽然感情并不能取代教育,可教育的全过程必须充满感情,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一、教师要靠魅力产生影响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校一学生因上课照镜子,遭到数学老师的责骂。羞愧交加的这位学生掩面而泣,然后回家找来了家长……这是对学生人格的侮辱,说明这个教师本身师德修养不高。这只能引起学生与家长对这位老师的厌恶,对其所授的课失去兴趣。说明这位教师没有魅力,不吸引学生,课堂模式呆板,导致学生上课无事干。著名教育家林语堂的课每节都是满座,许多学生每天都计划抢座位,听林语堂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他总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生尊敬他、喜欢他,所以喜欢听他的课。甚至课间、茶余饭后都模拟林老师的动作与言行,这说明教师的吸引力是多么大,学生的印象是多么深刻。再如我孩子初中的一位政治老师,她非常爱孩子,初中课堂内容中孩子自己可以看懂的,老师就给孩子课内学习时间20分钟,剩余时间讲故事、做游戏,故事贴近孩子生活,有时讲她小时候有趣的事或很尴尬的事,学生非常喜欢。看似课堂时间学生学习得少,但是效果好,学生课后也爱看政治课本资料。教师偶然的一个举动、一句话,在我们看来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可能就是一辈子的。所以教师要以自己人格的魅力吸引学生,以高尚的修养与品格影响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从心里尊重你,接受你的教育,你的教育才会有成效。

二、教师要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是对他人人格的理解和尊重。从教育角度看,宽容是对被教育者的爱护、信任。宽容意识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如果没有宽容意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爱学生、被学生爱的好老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任校长期间,有一天看到一个男生在用泥块扔另一个学生。陶行知看到立即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行为,并叫他到办公室等他。看到学生,陶行知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糖给这个学生,说这是奖励你是个守时的人。说完又给了第二块糖,说因为你用泥块扔同学时,我叫你住手,你就住手了,说明你是个尊重老师的人。当学生接过第二块糖时,陶行知又拿出了第三块糖,说据我了解,是那个男生欺负一个女生,你才想拿砖头砸人的,说明你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这应该奖励你,这个学生的眼里噙着泪水。结果可想而知。对于学生来说,有时候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人生历程中,谁能确保无过错,贵在知错必改。教师要谅解学生的过错,对学生的错误要客观分析,正确面对,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在宽容的具体细节中提出严格要求,做到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情。只有善于换位思考、宽容理解学生的教师,才能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展开。

三、教师要体贴人――靠仁爱之心发挥影响力

报纸和新闻上常出现“人性化管理”、“人性化设计”等字眼,什么叫人性化?我认为人性化就是对人的尊重与关怀,它充满了人情味。教师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真正与学生面对面地接触,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时常听到调皮学生的家长无可奈何地说道:“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可是就是不管用。”其实暴力、武力、批评都是教育学生的大敌,不但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特别是对于调皮的学生,这些更是不管用。学生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独立存在的,对学生的教育和沟通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有仁爱之心。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7

一、“咬字、吐字”如何影响合唱作品的演唱

清楚和了解什么是合唱之后,我们来步入正题——合唱的咬字。说到“咬字”,一般学过声乐的人应该很清楚:歌唱的咬字和平常的说话是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的。

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大多数是自己国家的合唱(当然也有不少国外的合唱曲目,这里我仅探讨一下我们中国的合唱咬字问题),合唱中的咬字吐字其实与一个民族的语言有着莫大的联系。这种联系甚至还牵扯到民族音乐学的一些问题。随着民族音乐学学科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在逐渐的改变。民族音乐学不仅仅是从民族学的角度研究音乐的学问。当然,在这里我们对于民族音乐学就是点到为止不作深入研究。我只是想借民族音乐来引出我国的合唱艺术并对其咬字和吐字进行分析。

我们都知道,一个刚刚组建的合唱团,每个人的音色是各不相同的。如果在一起唱歌,很难达到音色的和谐与统一,更不用说是完美。因为,一个人自己唱好歌也许容易,而要跟队友合作唱好一首歌若不经过长期认真训练肯定是做不到的。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优秀的独唱演员不一定是一名合格的合唱队员。所以,我们要做到合唱中共性的关键,那就是咬字。

一些演唱者初次演唱合唱作品时,感觉到自己的声音与合唱队的声音十分不融,时常控制不住而把自己暴露出去,以至于一段时间内不敢放开声去唱歌,哪怕是简单的开声训练也是有所顾忌。但后来,随着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发现,除了情感、呼吸以外,唱好合唱的关键因素是咬字!

二、如何正确的掌握“咬字、吐字”

我国汉字语音发音的自然单位是“音节”,每一个单字就是一个音节,当我们仔细分析音节(即每一个单字时),会发现它又是由几个音节的更小单位组成。我们把他称之为“音素”——它是汉语发音时的最小单位。我们的一个汉字就是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例如,一个音素的字有“哦(o)”或“噢(o)”;“啊(a)”或“阿(a)”,而音素多一点的又有“啦(la)”或“呀(ya)”;“快(kuai)”或“花(hua)”。在演唱合唱作品时我们经常遇见这样的问题,怎样说好这些字呢?如果我们把每一个音节发声的时值变短,那么几个人同时说一个字一定整齐。但由于不同的字由或多或少的因素组成,当需要某一个字加大时值时,由于不同的人说话时的习惯不同就会造成发声的不整齐。就拿“槐(huai)”字来说,有人着重咬住音头“h”,有人则很快将这个字归韵以至于在“ai”上延长其时值。所以,一般来说一个音素的字要比多个因素的字好唱的多。

如何解决“整齐”问题,就要凭借指挥的引导。在统一合唱队员呼吸、换气点、音量等众多因素后,难免在唱歌时影响整体发声效果,这就又牵扯到普通话的问题。如果每个队员在普通话方面都有很扎实的基础,那我们的合唱就只需在归韵上解决发声即可。当然这只是对于一般的合唱队最基本的要求,要想让合唱队达到更高水平还需要在很多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和心思。在这里我仅探讨一般合唱队的咬字问题。

1、声母、韵母

根据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所颁布的“拼音方案”,代表声的字母及字母结合体称为“声母”;代表韵的字母及字母结合体称为“韵母”。声母有21个,韵母有36个。我在这里就不作详细的列表了。不同的声、韵的发声是我们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和关键。声母一般从“喉、舌、齿、牙、唇”发声;韵母一般分为三个部分:“韵头”、“韵腹”、“韵尾”。

2、先说声母后唱韵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这也是中国颁布“拼音方案”后的基本方案。我们都知道声母相当于“辅音”,韵母相当于“元音”。其实,咬字与吐字是发音时先后发生而又紧密结合的两个步骤。咬字就是要咬住“声母”,吐字就是指唱“韵母”,也就是说合唱队员处理声母与韵母的关系要以韵母的形态为主。当唱一个字时,首先要知道这个字韵母的形态,大脑中要有所反映,继而在这个韵母的形态上发出声母。我们要注意,切不可先发出声母后再去想韵母,那样唱出来的字是非常别扭或者是不准确的。

3、把咬字与作品恰当结合

很多合唱队员由于自身普通话不标准,从而在唱歌时只是按部就班地将字规规矩矩地咬出来,给人感觉歌曲毫无感情也没灵性,而且队员们咬字时力度和口型大小也各不相同。这样唱出来的歌其效果我们是可想而知的。在“月光合唱团”,每到老队员退团新队员加入时,这种问题就会接踵而至。所以即使是队里唱的很成功的曲目,一旦人员有变,就会后退一大步。这就是说,只有经过长期训练才能使大家在相互配合上更加默契,彼此融入其中,同时呼吸、同时换气、同时咬字,最后达到同时歌唱。

三、“咬字、吐字”在合唱中的重要性

把咬字与作品恰当结合,就是说在歌唱中决不可孤立的、一味地追求咬字吐字而忽略歌唱。演唱是通过正确的发音、发声规律很好的将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得以表现。如若只是机械的按照声、韵咬字吐字,再准确的也无艺术性可谈,其作品也会变得黯然失色、毫无感染力。如此说来,不同作品由于其内容、情绪和风格的不同,对咬字吐字的要求当然就各不相同。一般抒情的歌曲应该柔和中做到清晰,而激昂的歌曲要强调声母以达到有效之力。

合唱教学视唱能力的训练 篇8

合唱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加强单旋律的音准训练和节奏训练,为合唱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单旋律的音准训练:

演唱歌曲的先决条件是音要准,因此音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音准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学唱音阶,同时必须重视练耳,耳朵听不准音,就谈不上唱准音。因此,在唱音阶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弹奏简单的乐句片段,让学生辨别唱名,可以从接近音阶的乐句听起,逐步发展分解和弦,直至较难的旋律音程。在让学生听唱的基础上,可进行听记练习,通过听音视谱、视唱来提高辨别音高的能力,在音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做示范性唱奏,只有通过示范唱奏,让学生对音准有了认识之后才能少用琴或者不用琴。

二、节奏训练:

多媒体对羽毛球教学的影响 篇9

羽毛球是大学生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羽毛球教学过程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原有的羽毛球教材大多是文字、图谱和光盘,理论知识较少,不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羽毛球运动的深刻内涵,为此在重新选择、编制教材时我们除了保留原来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还增加了教学VCD以及期刊中的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络收集了大量新内容充实到教材当中,新编制的羽毛球教材不仅有文字还有图像、音乐、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书本是理论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现在可用各种相关资源来充实封闭、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知识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利用这一优势我们开辟了羽毛球史话、自学天地、羽毛球百家谈、羽毛球健身园等栏目。针对羽毛球技术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动画手段向学生展现动作机理和健身作用,力图做到全面、形象、科学地向学生介绍最新、最全的羽毛求知识。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及网络进入课堂,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结构,充实了新的教学内容,更新了教学理念,解决了教学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矛盾,让学生能够从更为广阔的空间、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来重新审视羽毛球对人们学习、生活的巨大作用,为进一步学好羽毛球打下了深厚理论基础。

二、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传统的羽毛球教学过程大多采用“口传身授”的教学形式,老师讲到那学生就想到那;老师做到那学生就跟到那,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结果的评价者,而学生这一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主体却处在被动位置。陈旧乏味的教学形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个性的发展,养成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抹煞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意识。教师的权威式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此,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

1.全面观摩技术动作

由于羽毛球动作强调快速、灵活,很多动作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改为慢动作示范,往往达不到示范效果,有的根本就无法完成。引入多媒体后每次在学习新动作之前,首先以正常速度观看整体示范动作,让学生对动作的运动方向、动作线路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然后再用较缓慢的速度再次观看,让学生了解动作形象、结构和动作细节,进一步强化记忆。由于动作是在正常情况下完成的,只是放慢了播放速度,因此便于观察技术细节、熟悉动作路线,对学生在思想上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大有帮助。

2.注意步伐和全身的结合

过去在教学中大家对手部动作比较重视,但对脚步动作却有所忽视,为此,在教学中注重动作的全局性,做到移动在先然后才是全身和手的动作,但对初学者来说要想完全掌握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观看课件时可采用截取、放大、重放、慢放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段观察脚步移动时的重心移动轨迹和脚掌的蹬转细节,运用局部放大的观看方式体验、观摩,为下一步技术练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示范、多媒体有机结合

要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人机联动、有机结合”,反复观看课件可以使学生对新授动作的了解更为清晰,教师在示范讲解时要重点注意动作的整体演示,从而弥补课件观看中动作不够具体、缺乏真实感等不足,善于将各个局部的动作片断整合成一个连贯、协调的组合,从整体结构、方向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方面给学生一个更为形象具体的整体形象,通过讲解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本体感觉。

四、拓展了教学时间和空间

现在每周2学时的授课时间确实很难满足羽毛球教学要求,过去由于没有教师的辅导,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复习比较困难,预习就更难以做到了。现在将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上网查阅,为预习、复习课上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教材、上网浏览、收集有关信息来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羽毛球技术的理解和体验,另外通过校园网,教师可以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创造了一个随时和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互动学习环境。这样就缓解了过去教学时数有限、教师不足的问题,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课余学习。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推进了体育教学的一体化进程,使教学的时间、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为摆脱传统教学过程中封闭的教学模式、构建开放型和谐的新型教学方式提供了美好的发展前景。

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羽毛球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给体育教学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教师带了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体育教师应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探索多媒体与体育教学的最佳结合形式。

说到体育,大多数人就想到去体育场上运动,而且一般人也只对自己经常参与的运动略懂一二。比如,羽毛球、排球、篮球、冰壶、花样游泳等项目的时候,可能会为这项运动的“美”所吸引。但是大多数人太

专业,确切说是,根本搞不清楚这些运动的胜负条件,它的紧

是云里雾里了,可以用体张之处。而学习了体育这门课之后,我再看一些体育赛事,就育的眼光去欣赏体育的美,觉察到这里面的对抗、紧张、拼搏。

羽毛球,只知道怎么是输,怎么是赢,是的。在经过了一堂羽毛球课程的学习之后,学生感受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对羽毛球是多少根羽毛组成的,羽毛球的拍子,场地等的了解;对羽毛球的起源,发展和在奥运会

发展的了解;对世界知名羽毛球选手,协会,赛事的了解。都是以前所不知道的,以前,同学们看完一场赛事,讨论的,最多就是,什么什么赢了,谁谁谁打的真漂亮之类的。但是,现在完全是用不同的眼光去看比赛了,会关心下他们的对抗技巧,会在最紧张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浅析硕士论文下,如果某方采用什么样的对策毕业论文会比较好,甚至会联想一下这门运动刚起步时候的情形。

一、挥球技巧

1.活握死抠

非击球状态下,球拍

握死,拍柄要能灵活转动以便不同的击球动作;击球状态下,手指抠紧球拍,尤其是食指和拇指,保证击球动作干脆、线路明确。

2.长挥短抖

击球时,尤其是长球和杀球时,肩膀和胳膊要完全放开,击球有力量保证并且大动作可以迷惑对方;在最后击球的瞬间,线路的变化以及落点制约全靠手腕的抖动。

3.高压低抬

打后场球手腕要有前压的感觉,速度要快,避开被动挨打。

球速慢落点近容易受攻击;防守时手臂上抬要充分

4.远打近搓

后场球要先跑到位,胳膊带动手腕,幅度大用力猛;前场球小球,小臂伸出稳固,手腕和手指转动,幅度小用力巧。

5.对拐平举

中前场放斜线短球,手腕要反拐上挑的动作;中前场平抽快球,球拍不放下,用小臂发力手腕紧绷。

6.正侧反背

打正手球身体向后侧方转动,作为弥补,手腕制约拍面也要有相应角度的内侧转动;打反手球,身体完全展开背对敌手,手臂挥动距离长,手腕发力要及时到点。

7.强追缓挡

在进攻有利时,要不断加快进攻节奏,手臂手腕动作连贯而急促;在对方连续进攻时,主动通过轻挡放小转变对方连续进攻的节奏,手臂手腕发力舒缓。

8.柔舞脆击

羽毛球的所有动作都应该是很协调连惯的,甚至是轻柔的;但击球瞬间必须是干脆利落的,从腰部到手腕,击球发力应该有

猛烈的停顿,接着又是协调连贯的身体动作。

二、发球战术

发球不受对方干扰,只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发球者可以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发到对方接球区的任何一点。采用变化多端的发球战术,常常能起到先发制人、取得主动的作用。因此,发球在比赛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采用发球战术时,眼睛不要只看自己的球和球拍,应用余光注视对方的情况,找出薄弱环节。发各种球的准备姿势和动作要注意一致性,给对方的判断带来困难,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发球后应立即把球拍举至胸前,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位置,两脚开立,身体重心居中,但一定注意重心不要站死。眼睛紧盯对方,观察对方的任何变化,积极准备还击。

1.发后场高远球

这是单打中常用的发球,要求把球发到对方端线处,迫使对方后退还击,给对方进攻制造难度。发高远球虽然弧线高,飞行时间长,但由于离网距离远,球从高处垂直下落,后场进攻技术差的对手较难下压进攻。把球发到对方左、右发球区的底线外角处,能调动对方至底线边角,便于下一拍打对方对角网前,拉开对方的站位。特别是左场区的底线外角位是对方反手区,更是主要攻击的目标。但发右场区的底线外角时要提防对方以直线平高球攻击自己的后场反手区。如把球发到对方接发球区底线的左、右半区的内角位,能避开对方以快速的直线攻击自己的两边。

2.发平高球

发平高球,球的飞行弧线较低,但对方仍然必须退到后场才能还击。由于球的飞行速度快,对方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对策,回球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于球队飞行弧线的制约,应看对方站位的前后和人的高矮及弹跳能力而定,以恰好不给对方半途拦截机会为宜。落点的选择基本与发高远球相同。

3.发平快球

发平快球(或者平高球)和网前球配合,争取创造第三拍的主动进攻机会,著称了发球抢攻的战术。发平快球属于进攻发球,球速很快,著称了发球抢攻的战术。发平快球属于进攻性发球,球速很快,作为突袭手段如运用得当,往往能取得主动。但当接球方有所准备时,也能半途拦截,以快制快,发球方反会处于被动。发平快球时球的落点一般应在对方反手区,或直接对准接发球的身体,使对手措手不及。

4.发网前球

发网前球能减少对方把球往下压的机会,发球后立即进入互相抢攻。把球发到前发球内角,球飞行的路线较短,容易封住对方攻击自己后场的角度。发球到前发球线外角位能起到调离对方中心为止的作用。特别是在右场区发前发球线外角位,能使对方反手区出现大片空档。但对方也能以直线推平球攻击发球者的后场反手。如果预先提防,可用头顶球还击。发网前球也可以发对方的追身球,造成对方被动。最好发网前球时配合发底线球才能有较好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对运动有其他要求:

力量:俯卧撑等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就看你能否坚持。

速度:至少意识上有更快的想法。

爆发力:加强腿部力量练习,深蹲不错的,不一定要负重。

掌握对球拍的感觉:随手拿来挥一挥,想想姿势找找感觉。

韧带:不一定要求你能横批一字,但是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不过更多的可以压腿,腰部的柔韧性可以提高。

腹部:仰卧起作也是

不占用地方的锻炼策略毕业论文,可以考虑每天晚上100个,坚持2个月,腹肌就能够有6块。

三、教学中打不到球的情况

这个对于刚接触羽毛球的人来说是狠正常的,这个时候对球缺乏球感,也就造成你对球飞行的时间速度判断产生了误差。可能这个事情还会在你纠正自己的姿势的时候再次发生。注意击球的时候冒进,在球飞行到位后的击球动作要快,刚开始的时候可以看球击球,熟悉球性后看对方空挡击球。刚开始的击球一定要注意努力的打倒对方的底线处,宁可出线也将球落到对方中场。

多媒体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媒体教学,信息技术

儿童是通过形象认识世界的,正如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声音、形式、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文体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给数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目的是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哪些优点呢?

一、可创设教学内容情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是思维的动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融“声、图、文”于一体。因此,精美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例如,在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用计算机设计多媒体课:小红和她的几个好朋友约好到人民公园去玩,正准备上车时,售票阿姨挡住了去路,她说必须答对车门上的题目才能给他们开门。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说:“愿意。” 学生全部答对,车门开了。上了车后,司机叔叔说:“符合口令车才能开。设置配音效果,生齐答,车子开动了。这样,我们就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情节激发兴趣引入课程,并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 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能把形象直观的教学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申学生的思维能力。事物的直觉形象思维只停留在表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与直接感性的经验相联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一节中,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应培养学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建立学生的空间概念。又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设计了一个动画画面:周末,同学们去野餐,在优美的音乐的伴奏下,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来到了郊外,贴近生活化的情境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跟着提出问题:“把4个苹果和2瓶水平均分给两人, 每人分得多少?”学生答后,动画演示分得的结果,非常直观地显示出“平均分”,加强了学生对“平均分”这个概念的理解。

三、可强化感知和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例如,在教学 《轴对称图形》时,用传统教学方法,拿一些教具比划演示, 总是难以讲清。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并把这个过程保留下来,对折过程中还可以配音乐,促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学生可以很容易地建立起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由浅入深,巧妙设计大密度的练习,让学生在“乐学乐做”的情感中,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并逐步形成能力。

四、可强化学生的注意力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数形结合,声情并茂, 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和无意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既调节了学生的情绪,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运用多媒体将课堂上的主要板书、录像、动画、例题、学生练习等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包装组成一个软件包,使教学内容程序化,上课时教师容易控制教学的进程,主要精力可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的思维上,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还能帮助学生归纳,比较,整理所学知识, 使零散,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理解掌握与延伸拓展,从而可以增大课堂容量,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可化静为动,让学生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信息技术教学能化静为动,直观生动地展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张楚廷.数学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2]徐一峰.多媒体制作案例教程[M].中国铁道出版社主,2008。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11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应用写作 利弊分析

论文摘要: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走进了高校写作教学之中,并为写作教学的课堂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但近几年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也正逐步显现出来,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或网络教学课件等软件系统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近年来为改变高校应用写作耗时低效的现状,不少高校教师采用了多媒体进行写作教学。应用写作的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通过周密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灵活运用现代教学形式,丰富写作信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集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于一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教学的直观性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它将课堂教学引人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教学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为应用写作情境教学的创设提供了最有力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缺乏基本生活阅历和社会实践经验的当代大学生不在少数。应用文即实际应用文章,它是各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及个人在工作、学习、生产、科研以及日常生活中为处理事物、解决具体问题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文体。与其它文学作品相比,其突出的特点表现为:有较强的应用性、政策性以及写作对象明确、写作格式固定等特点。这些实用性的文种对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实践、社会体验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距离。如果在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黑板、粉笔机械地讲授应用文文体和写作格式,很难创建一个具体、形象的教学情景,从而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公文教学中每一个具体文种适合什么情景,它与其他文种有何不同,制作的程序是怎样的?由于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不熟悉机关、团体工作的情况,学生难于产生学习的需求及兴趣,为此高校应用文教学中我们一直倡导情境式教学,但显然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收效甚微。多媒体应用写作情境教学就是把现实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的材料及其发生、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条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传播媒介集于一身,引导学生对情景素材进行探讨分析,最终给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我们可以模拟国家机关条条块块的情境,让学生熟悉我国各级组织机构之间、上下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选择贴切的材料,模拟现实社会情境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网上模拟机关工作流程,从草拟、会商、核稿、签发、缮印、校对、用印、分装、传递让学生亲自感受。运用多媒体手段模拟情境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内涵得到延伸和扩展。由于学习内容与相应的情景结合,有助于学生从整体结构上感知和把握学习内容,而真实的情景接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全部感受力和经验,并能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

(二)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写作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

现代信息技术人机交互是其显着特点。多媒体计算机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这种交互方式对于应用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它将声形图文融合在一起,将活生生的现实呈现于学生面前,全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写作教学,写作主体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写作成功的前提。如在应用写作的公文教学中,我们首先在计算机中通过事先准备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长江大学舍己救人的大学生英雄群体进行了解,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对表彰决定这个文种进行学习,并布置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最后将学生写作练习和《教育部关于授予徐彬程等巧名同学”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荣誉称号并追授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同学”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的决定》进行了公文比较分析。这样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写作兴趣得以激发,学习效果较好。同时多媒体网络系统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很方便地进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也是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传统的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甚至学生做的写作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老师是整个写作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然而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正是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随时选用计算机中的资源进行教学,如政府网站中大量新鲜、典型的例文,现实生活中大量活生生的例子,试题库中实用性文种的训练;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从资料库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通过网络系统提交各种写作作业。

(三)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可以很好解决应用写作例文不足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应用写作的教学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近几年应用写作的教材虽然层出不穷,但这些教材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是例文的陈旧和不规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写作教学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巨大的存储能力,存储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的文字、图像、声音等教学资源。特别是精品课程一般都可以链接政府网站,资源容量极大,例文规范准确,可以满足学生学习以及写作模仿的需要。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使媒体资料能得到充分共享,从而扩展了教学空间,使教学摆脱了以学校为中心、课本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的束缚,可以让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拥有自由遨游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解决了例文不足的问题。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写作教学带来的弊端

多媒体对小学生合唱能力的影响 篇12

一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式, 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及智能性等特点。集成性: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整合各种形式的信息, 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度, 并以新的形式展示出来, 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交互性:多媒体可以利用各种图形界面进行人机交互, 运用多种方式加强信息的传输和交流, 从而增强教学操作的灵活性和便捷性。智能性: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教学内容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且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二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影响

1. 激发潜在的思维意识

高中生物教学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 可以激发高中生的发散性思维意识, 这主要是由于多媒体网络可以将大量生动的信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 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从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感知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有较多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需要学生能够从课外查找相关的知识加以理解, 而多媒体教学则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外知识, 引发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思考, 进而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意识。

例如, 在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时, 若教师只是根据教材中的整个图解进行讲解, 则会增加学生对此过程的理解难度, 而用多媒体课件将课堂内容分解成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则可以降低学生对光合作用变化过程的理解难度,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意识, 将两个阶段进行有机融合, 使其认识到光合作用两个阶段存在的密切联系。同时, 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分析、整合和思考能力, 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高中生物教学开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向思考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 生物教学大多利用教材插图讲解一些抽象的知识, 极易让学生产生害怕、畏惧心理,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导致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薄弱, 使学生无法展开自己的思维并独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然而, 在多媒体教学下, 学生可以吸收大量的课外知识,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尝试性地解决一些难题。

例如, 在讲解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时,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色盲检测图片, 引导学生辨认红绿色盲检查图, 然后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最后用多媒体展示道尔顿图片, 介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多媒体图片可以为学生理解文字提供有效帮助, 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其联想到更多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知识, 并将生活中的相关实例与课堂知识联系起来, 从而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以及不同方面看待问题。

3. 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间有很强的衔接性、过程性和阶段性, 其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性进行, 若仅以板书和口头讲解, 则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导致课堂教学效果降低。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情况, 利用多媒体可以将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复习, 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新知识, 引导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新问题, 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 以便于更好地利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

例如, 在讲解组成细胞分子这一章节中, 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之前学过的有关细胞的知识, 恰到好处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使学生可以很好地进入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 然后再利用多媒体展示新课程内容, 最后让学生对前后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长期下去, 学生的思维模式也会因教学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使其能够正确处理和应对各种问题和困难。

三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内容, 能将课堂内容以多种形式展示出来, 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广大高中生物教师应充分发挥潜在的思维意识, 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培养其良好的思维模式, 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摘要:将多媒体技术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 既可以为高中生物课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发散性思维,影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写教师节的小学作文下一篇:好习惯,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