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用11篇)
作者:张昕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视听心理 想象力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设计对现代教育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多媒体的运用没有选择性、重技而轻教、使用过于死板等妨碍了教学。应用视听教育理论注重视听结合的生理、心理效应,强化多种媒体学习资料的优化设计,根据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来设计媒体组合形式等这些特点有助于促进多媒体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开始的计算机模拟演示到后来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多媒体教学设计已成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学生各科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
一、多媒体课程及其教学设计的内容
多媒体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于Web的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多媒体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这些特点。
多媒体课程内容是多媒体课程实现的基础,因此,其内容的选择要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学科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四个方面考虑,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慧、能力和多媒体课程的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目前多媒体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一)多媒体的运用没有选择性
不加选择使用多媒体,往往无法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目的。在语文课程多媒体设计中,简单使用多媒体会钝化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学习《听潮》一课时,教师把抽象的文字幻化成一幅生动的画面,这样,表面看把学生带进兴奋愉悦或愤怒悲哀的情感境界,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感染和共鸣,实际上,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反而不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这样就把文学鉴赏最重要的素质—想象力的发展潜能大大压抑了,这实际上是简化了文学鉴赏的过程,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而教师把课文分段朗读给学生听,读“大海沉睡图”这一画面时,就以轻柔、舒缓的语气读,并且带着丰富的联想,学生读着仿佛也进入海的酣梦这中;读“涨潮达到高潮”这一画面时,就应该情绪高昂、语气急促、语调高亢,想象海浪阵阵拍打岩石的动态声响,想象千军万马激战的情景。这样,学生各自以不同的理解在心中构建一幅符合自己想象的画面,学生的想象翅膀真的飞起来了,情感也得到了很好的陶冶,因而潜移默化地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二)重技而轻教
在不少学校,为了所谓提高教学质量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各种科目创促上马,即便是像体育、音乐这类充满着感性、交流和实践的科目也都迫不及待地挤上了目前尚显得呆板的多媒体教学大车。更有甚者,根本不知多媒体教学设计为何物,挂上一个不伦不类的课件或是老师讲课的视频文件,就匆忙为多媒体教学建设的成绩单上添砖加瓦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成了最可怜的人,他们吃力地学习着也许并不适合于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在付出了金钱、健康的同时,还不得不习惯于以机器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三)多媒体的使用过于死板 一些老师使用所谓多媒体教学后,讲、写便越来越少,学生无法亲耳聆听老师的教诲,感受不到极富人情味的手把手教学,看不到活生生的、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容,享受不到老师的语重心长,只剩下了冷冰冰的、不断刺激着眼睛的显示器。这难道是未来教育最佳方式吗?
三、促进多媒体教学设计的策略
1.充分发挥视听教育理论对多媒体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视听教育理论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的刺激和被灌输知识,而应当是信息的主动加工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而且知识的构建应当是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学习情境中进行学习应与视听心理学相结合。由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提供图文声并茂的情境,能提供有利于协作的学习的交互式学习坏境,还能够提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探索的大量资源,所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实际上为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
2.注重视听结合的生理、心理效应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多媒体课程设计中,一个好的音频设计往往可以把画面和声音连接在一起,增加画面的信息,烘托画面的气氛。
(I)增加动感。声音是时间的流程,它始终在动,而视觉画面可以是完全静止的,如出现一座房子的画面,一切都是不动的,当传来房子里有人弹琴唱歌的声音时,画面便立即具有了生活的动感。
(2)增加真实感。在多媒体课程中,适当加人一些生活中真实的声音效果,如翻页的“唰唰”声,走路的脚步声,敲门声等,都会给人带来一种真实感和亲切感,将电脑空间与人们习以为常的实际空间联系了起来。
(3)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声音往往具有“先声夺人”的效果,当需要人们注意某一点时,可以通过声音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具有许多物体的画面上,我们一方面可通过画面处理突出主体,另一方面也可以配上相关的声音突出主体。(4)联觉感应。联觉出现在各种不同的感觉中,最常见的是视听联觉。即,在声音的刺激作用下,会产生视觉形象。比如,即使画面上没有表明夏天的特殊场景,只要配上烦躁的蝉鸣声就会让人联想到夏天的画面,产生热的感觉。
如果能在设计课程时恰当合理的运用这些效应,声音就不会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因素,而是整个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最后谈谈音乐。现在,许多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程形式中,音乐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组成因素。音乐是抽象的艺术,但她在激起人的心理反应、感情和情绪方面却是最准确和细腻的。现在的许多多媒体课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点,配乐一般都比较简单也缺少变化。虽然可能在多媒体课程中并不需要像电影那样要充分调动人的感情,但音乐与画面的不协调会给人的感觉上造成不舒适。对每种视听结合的艺术来说,人们在使用和观赏时的愉悦感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学生不可能喜欢这个课程,这个课程设计也必然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3.强化多媒体学习资料的优化设计,是提高多媒体课程教学应用效果的前提条件。多媒体学习资料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最优化。所谓最优化,就是要从多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好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具有最优的整体功能。多媒体的组合要达到最优化,关键是能否最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在选用多媒体进行组合时,就必须把它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系统中去设计、去构建,充分考虑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最优效果的媒体,从而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
实践告诉我们,能够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即教学设计包括软件设计的水平,而不仅仅是媒体本身。并非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必然会对教学有正面的作用,媒体的作用和效果必须通过优质的教学设计和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表现出来。优化教学设计,即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研究适宜的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4.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是提高多媒体课程教学应用效果的保障。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思考,是近年来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在信息时代,个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是有限的,而掌握获取知识的策略才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表明,中西方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能力等方面有以下差异:中国学生严重依赖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由教师高度控制,学生学习自主性较低,在学习过程上强调信息内容、看重记忆,学习动机主要受外界诱因的支配,学习效果上注重学生的努力和学习态度,强调适应性和顺从、避免冲突、注重团结等。而西方学生不怎么依靠面授,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较少由教师控制,学生学习自主性较高,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能力,以深人学习为目标,学习动机更着眼于掌握导向,学习效果方面个性和自我发展,把对学习材料和老师的质疑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可见,我们要借鉴西方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法。
1. 过分注重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每个教学内容或知识单元都有它的特殊性, 因此,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技术手段。否则, 重形式轻内容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有哗众取宠之嫌。一些通过大量资料进行主题研究的课、欣赏课、实验演示课、仿真等等, 能极大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而数理逻辑强、思辨性强的, 或者能亲身体验, 或教具、教学挂图等可完成的教学内容, 往往不宜用多媒体教学。有些教师不加分析将课堂变成了“电影院”, 从讲课到练习, 甚至是板书全做成课件, 一个接着一个放, 弄得学生眼花缭乱, 应接不暇。教学无重点, 非教学因素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方向, 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 还未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忽视思维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再创造。有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12条棱的数法时, 用计算机将12条棱的数法一一展示给了学生看, 于是学生的确很快掌握12条棱按相对位置关系数的方法。但实际上不是“授人以渔”, 而是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先让学生自由数, 在数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 最后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数法, 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演示, 让学生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 这样真正揭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既训练了学生多角度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发散了思维, 培养了思维的选择性。
认知理论的研究证明:多媒体可诱发认知内趋力, 使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兴趣。这些多媒体影像使教学过程跨越时空限制, 成为学生思维活动的向导。但如果使用不当, 则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阻碍思维的发展。
3. 课件教学新理念缺失
课件是上课的关键。因此, 备课设计课件则成为教学中的关键一环。不少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备课结果通过课件设计体现出来, 致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丢失, 人被机器所牵, 成为“机器的奴隶”。究其原因, 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所致。教师以个体劳动的方式, 仅仅根据教材和本人的经验来设计好课件, 授课时唯“程序”式地教学, 使得学生亦步亦趋, 其思维的多元化难以显现。二是制作课件需投入大量的精力, 从而相对减少了钻研教材的时间。再则, 优秀的教案和课件需不断修改和加工。修改课件并非易事, 有时甚至为一个细节而得修改整个程序, 故而造成诸多教师因畏难, 放弃对教案和课件的再修改, 囿于教材和课件局限, 不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忽视情感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部分是依靠设备实现的, 因而, 怎样处理好人机情感交流关系, 就成了调控教学进程的关键之一。情感交流是课堂教学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 情感因素是关键因素, 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没有情感的交流教育也就失去意义在教学中师生在机器前不停忙乎, 而更多的学生注意力则被课件中的游离教学主题外的音效、图像或动画等所吸引。最终是学习过程表面化, 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流于形式。
二、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对策与方法
1. 要改变观念, 努力普及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一种新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 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应当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必须指出, 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学校当然就是以学生为本。针对当前多媒体教学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 努力为教学改革寻找创新点和突破口, 使多媒体的教学应用从当前的热点走向制高点, 使之向高水平发展和持续发展, 形成规模和整体优势, 以真正担负起承前启后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重任。
2. 要重视多媒体设备的投入, 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
普及多媒体教学需要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投入。现在我国的本科院校已基本普及多媒体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一些学校在这方面刚开始起步。为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应尽力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3. 要加强课件制作技术的培训与指导。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要组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班 (提高班) 或课件制作指导中心, 对一些未能掌握或不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教师进行较为系统地技术培训与指导, 以提高教学制作课件的水平。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照抄教材多, 学生记不下内容, 上课照念课件, 未突出教学重点, 因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电子课件制作应根据各专业、各课程性质、特点、要求不同, 制作的技术技巧也各异, 由于技术性较强, 因此需要加强指导与交流。
4. 要建立健全多媒体教学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
学校可在教务处领导下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多媒体统一管理机构, 对学校各教学楼的多媒体教室的电脑设备、幻灯机等, 进行经常维修保养, 发现突发事故, 应紧急抢修, 以满足和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高校亦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每年组织一次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竞赛,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件的制作水平。
小结转总之, 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教学手段, 改进了教学方法, 它有着其他媒体无法取代的特殊功效。但是创新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 只有将传统教学的长处与多媒体优势进行整合, 才能让它最大限度地服务于课堂, 优化教学过程, 达到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真正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课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形象、形式活泼多样, 以及便于学生课后复习查询等优势, 已确立了其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但由于不少使用者对其把握得不够准确,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这种教育技术, 忽略对教育技术用于教学的方法研究, 往往事倍功半。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对策
参考文献
[1]黄荣怀《多媒体教育网络的设计与开发》GCCCE9'7, 广州, 1997
[2]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一、教育观念落后,制约着多媒体优势的发挥
观念一:手段先进,就以为教育思想先进。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此指导下,新型教学模式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由旧教育理念下的接受者,变为新理念下的主动学习者,多媒体也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掌握知识、陶冶情操、获得启迪的工具,让教学过程从传统“传道、授益、解惑”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但有些教师,以为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这样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育思想便是先进的。教学中只是把多媒体作为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并没有把多媒体应用成为学生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意义建构的工具。这样的课堂,虽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把手段先进当成就是教育思想先进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多媒体优势的发挥。
观念二:滥用多媒体,以为课件越多越好。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够补充大量的知识信息,极大地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需要和求知欲,能够激发学生课堂兴趣。于是有的教师就滥用多媒体,以为课件越多越好,在课件中大量使用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运用,晃人眼球。我曾经听过一位老师教授《蓝蓝的威尼斯》一课,课上,威尼斯的风光图,与之对比的苏杭水乡图,世界各国的特色船只图及意大利的刚朵拉图片,通过多媒体像放电影一样,接连放映了16张,让人眼花缭乱,头晕脑涨。这种语文课只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形象性,娱人视听,把语文课搞得已不像语文课了。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岂不糟践了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须明白,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多媒体来辅助,也不是课件越多越好,一切应以学生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
观念三:制作课件,以为是备课的全部。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有些教师一味地花时间来制作课件,把制作课件当成备课的全部。殊不知,制作课件,只是备课中的一个环节,因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的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体策划和总体设计。用制作课件代替备课,教学效果无疑是得不到保障的。
二、教育技能欠缺,制约着多媒体优势的发挥
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操作看似简单,但要精心准备好一堂多媒体教学课件,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它需要很多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在这方面,有的老师就显得能力有点欠缺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师,不会制作课件,只靠人家做现成的课件过日子。有的老师懂得些现代教育技术,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整合编辑课件,有一定的技术死角。所有这些技术上的因素,都严重制约着多媒体优势的充分发挥。
三、个人素质不高,制约着多媒体优势的发挥
这主要表现在下列两个方面:
其一、课件制作,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而且还很繁琐。刚接触到多媒体教学时,每个人都很有热情,因为有新奇感。但日子一长,有的人就坚持不下去了,就坐不住板凳,认真钻教材,查资料,搜信息,做课件,因为这需投入大量时间,消耗大量精力。为了省事,也有人直接下载现成课件,实行“拿来主义”。课堂上,让自己的教学跟着课件走,亦步亦趋,有时还搞得环节错位,错失教学的最佳时机。要克服人之惰性,这就要看个人意志与素质了。
其二、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发挥熏陶感染功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堂要创设氛围,激活学生情感和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合作探究,引发更多的教学生成。而有些老师,因为有了多媒体教学的方便,便一切依赖于课件,让课件“统治”课堂,不去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不让学生充分研讨,不与学生充分交流,便借课件亮出答案。他们不注意教学效果,只管点击鼠标,呈现思考题与答案,匆忙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借多媒体来减轻自己课堂上的教学负担,多媒体怎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呢?
现在是多媒体教学刚普及阶段,出现点问题是在所难免的。首先要正视这些问题。不能一味地看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也要看到运用它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想办法克服。其次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增强责任心,扎实做好多媒体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多媒体这一好的东西用好,努力把它良好品质发挥到极致。再次,要转变教育观念,提升业务能力。正确理解新课标理念,把握住它的精髓。为实现新课标,努力钻研业务知识,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是先进的,我们要努力扬长避短,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天空中大放异彩。
潘 村 小 学
巩 烨 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县盘克学区 潘村小学 巩烨宏)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经常会对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感到困惑,会听到同事抱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不高,也会听到学生感叹英语难学。然社会生活信息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能不断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得英语教学能够对每个学生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现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将从学生、教师、教材及评价四个方面浅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对日常的教学活动有所裨益。
一、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首先,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认识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日积月累的沉淀导致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中高年级学生仅仅知道几个英文字母。
其次,部分学生在三年级刚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对其充满着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突然发现自己缺乏学习该门功课的“天赋”。随着课程难度的梯度上升,最终便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2、教师方面
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相关主流理论与观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对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与组织效果。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师,致使教学中存在缺乏英语课堂口语训练的语言氛围、对单词发音的误拼、对简单英语语法的指导欠缺科学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后续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另一方面,目前学校的英语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服从地位。教师主动地灌,学生被动地听,教学课堂没有生机和活力,枯燥的英语教学环境抹杀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材方面
说到教材,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教材?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边远农村地区,它应该能够做到既能传承人类语言规则和内容,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过于城市化,与广大农村地区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严重脱节;其二,教材对于知识体系的螺旋式难度上升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其三,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却乏对农村学生教学的适用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不是学习最基本的英文字母,而是直接接触英语完整的句子。试问,不打牢基础,平地就起高楼,符合科学的认知规律吗?
4、评价方法
课程的评价是对课程实施效果的一种评估。它应该是科学的、有目的性的、有针对性的和有效的。可是,在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中,相关管理部门在英语课程评价上,采取的都是单一的纸笔考试,缺乏完整性;其次,就是这唯一的考试用卷——测评工具的选择有时也存在着随意性,部分试卷严重脱离课程标准和脱离实际的教材内容。
二、建议与对策
1.健全学生英语学习心理
根据著名教育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个体之间对于语言的学习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健全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最重要的就是其强化学习动机。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关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归因。教师应纠正学生的归因偏差,尽量引导学生把失败归因到自己努力程度不足上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加强师资的配备,改进教学方法
首先,相关部门应提高英语教师在招录中的比例,争取安排更多的专业教师充实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其次,相关科任教师亦应改进教学方法。首先,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培训活动,加深各种教育模式的感官体验;其次,建立长效机制,落实教师专业化的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真正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最后,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积极实施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一步开发教材,挖掘教育资源,力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3.加强教材编写的逻辑性和实用性,遵循认知的一般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内容摘要】英语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也是学生获取国际信息的主要途径。不过,英语阅读的教学情况却不乐观,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英语阅读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 阅读教学 问题 对策
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国际性语言,为了我国对外开放更好地进行,学好英语是必不可少的一面。然而,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并不乐观,尤其是英语阅读教学,存在很多问题:英语阅读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没有体现主体性;英语教学中的生词和歧义词处理不恰当;英语阅读中比较注重阅读材料,忽视了阅读方法等等。下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英语阅读中的一些弊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及措施,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阅读方式比较单一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依赖课本的模式,大部分教学内容和方法都来源于课本,忽视了英语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还有那些重要的英美背景文化,教师基本上没有介绍。这样,就使英语教学失去了弹性,随着消失的还有英语的其他功能以及时效性。这样,让学生觉得英语学习非常枯燥乏味,丧失了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习英语的心境。
2.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没有体现主体性
以往的英语阅读课,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听取的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师生之间根本没有互动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方式,怎么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无形中也影响了英语阅读的教学效率。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时间。
3.英语教学中的生词和歧义词处理的不恰当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生词和歧义词的处理,总会让很多教师感到困难。有些教师只是强调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却放弃了对其中单词的应用。只是简单的将单词的意思告诉学生,没有强调它在这篇文章中的特殊含义。一篇英文短文是由多个词组构成的,词组又会在特定的语境中生成特定的含义。所以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讲明词组的各种意思,否则学生在遇到新文章时,曾经讲过的单词仍然是一个新单词。
4.英语阅读中比较注重阅读材料,忽视了阅读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而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课中,教师比较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对阅读方法的渗透、涉及的非常少。其实,学生只有掌握了熟练地方法和精湛的技巧,才能将英语阅读做得更好。
二、如何解决高中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探索有效的词汇记忆方法
在英语阅读中,词汇量的多少是阅读的关键。英语阅读好比一座高楼,而词汇就是高楼中的块块砖石,是高楼的基石。所以,想要搞好英语阅读,首先就要掌握单词。而记忆单词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决不能像以前一样让学生照着词汇手册背诵。
(1)利用联想记忆单词:每个单词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它单词保持或多或少的关系,所以在英语单词的记忆中,学生要运用联想记忆,理清单词之间的关系,一定会事半功倍。
(2)在英语阅读中记忆单词。将单词放在一定的阅读情境中,根据文章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它的含义。
2.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很多时候,学生的阅读习惯很不好,总是先将英文翻译成汉语,然后再通过我们的汉语知识去理解文章意思。这种习惯影响了英文的思维模式,导致英语阅读效率很低。还有学生们在阅读的时候反应很慢,会记住文章部分的内容,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材料。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过于依赖词典,而不是逐句、整段、通篇的翻译,也会影响英语阅读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英语阅读训练中,只注重阅读材料是不行的,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几种阅读方法。
(1)略读,这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的方法,它的作用就是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阅读。它的要求就是速度快,要求在短时间内的阅读量要大,但是理解的准确度不高。
(2)细读。细读就是在略读的基础上,进行细致分析的阅读方式。它的作用就是准确、详细的了解文章的意思,仔细揣摩,认真思考,力求最完美的翻译。
三、结语
教师一定要认清高中英语阅读的现状,清楚影响英语阅读的原因,同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这样,高中英语教学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原作者:尹占国)高职院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立德育人功能的发挥,必须解决。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问题对策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职业院校,完成这一任务,就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教育主渠道作用,通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特别是重技术的应用与技能训练而轻人文理性的培养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面临诸多问题,如教师素质偏低、教材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僵化等,严重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立德育人功能的发挥,必须改革。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学历偏低,教学能力不强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都是由原来中专学校升格或合并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多数学历偏低,加之进修学习的机会少,接受新知识有限,教师普遍表现为缺乏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观念落后,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偏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2.教学内容滞后,脱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的快速发展、脱离高职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仅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来看,教材编写于2007年,内容虽经过修订,但近几年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实践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没有体现在教材中。此外,教材缺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教材内容繁杂,理论性高,比较抽象,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弱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不强的状况,学生学习比较吃力。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不少教师仍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法,教师控制整个课堂,一讲到底,忽视学生主体性、创造性。这与“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着力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的教学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从教学手段来看,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还是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有的教师虽然也采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大多停留在文字搬家层面上,还不能很好地把多媒体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结合起来 4.教学评价内容不科学,方式方法单一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评价在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考试的内容以教材为中心,偏重于教师课堂所讲,死记硬背的多,灵活运用的少。考试以期末笔试为主,“千人一卷”,一考定终身。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少,对学生评价不起主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功能被简化和强化为检验和测评学生的唯一工具。死记硬背,唯书是上,使学生沦为考试的机器和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对策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已成为我国教学遵循的现代教学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教学改革对策,以提高教学实效性。
1.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提高教师素质(1)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 从实践来看,教师的教育知识由三部分组成: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所教学科的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师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融合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如何教授所教学科的知识。本体性知识是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师对教材在熟练掌握基础上深入研究,努力掌握学科所涉理论的精髓,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理论,做到学科基础深厚。条件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遵循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科学地教学。实践性知识则是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它是一个不断积累、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断总结提升,加强反思,深入研究、扩展,及时更新知识内容。同时,还要了解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丰富文化底蕴,增加知识储备。(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高职院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都有参加培训和继续学习的机会,把组织教师在职学习作为主要途径,适时安排教师通过脱产或半脱产进修、专题培训、课程培训、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进修深造,鼓励支持教师脱产或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升队伍的学位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要注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水平,调动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做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最终实现二者的双丰收。2.更新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针对性
在新的形势下,高等教育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紧贴时代脉搏与学科发展前沿的新教材。这就要求教材开发编写部门对教材内容要及时修改,借鉴国际经验,不断创新。当前,要把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十八以来最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编写到教材中,做到课程内容与时代同步。同时,要充分考虑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弱、学习能力不强的状况,弱化理论体系,内容贴近实际。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生关心的国计民生的大事及国内国际时政热点问题及时整合到教学中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社会变化的实际,不断地去改革和完善原有的教材体系,以创新为灵魂,坚持教材建设的与时俱进。3.转变观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要不断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一是转变教师角色。应进一步树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的意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把“舞台”还给学生,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引领者。二是要不断创新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把单向“灌注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的“互动式”教学,倡导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课程,可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专题讲座、专题演讲、辩论、教学实践等方法。三是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尽量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把学生关注的国内国际热点、难点问题引入到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必须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会制作精美有效的课件,还要熟悉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基本环节、形式、方法等,恰当合理运用,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改变过去千人一卷的闭卷考核方式,从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既要重视知识,更要注重能力。期末考试应采用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上,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能真正反映出学生已具备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加大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力度,提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重视社会实践成绩,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小论文,走进社会,开展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以及课堂上演讲、辩论、讨论交流等。建立起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科学评价,从而使评价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参考文献:
一、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果教师不能正确认识、恰当运用和熟练掌握这一现代教学手段, 造成的反效果将比其他学科更为严重。
1. 过分注重多媒体技术形式。
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 往往容易陷入教师在“讲”数学, 学生在“听”数学的“教师本位”困境。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只是辅助教学, 为学生提供适宜的认知载体和学习环境。由于部分教师对其有理解上的偏差, 过度注重多媒体技术形式, 忽视教学本质和内容, 造成了“技术本位”困境。
相对于高中其他学科, 数学学科的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如果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插入大量漂亮的图片、搞笑的动画, 使屏幕五彩缤纷, 为了增强表现力, 不惜把各种多媒体技术的所有花招都挪用到一个课件上, 其结果会使得内容杂乱, 打破数学理论知识本身的严密架构。所以, 教师若是盲目地追求多媒体教学形式而忽略了课堂学习的最终目的, 会严重影响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2. 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
数学中的符号、定义、几何图像及其动态演绎过程都可以由多媒体课件直观的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无论是板书提纲、公式推导, 还是例题讲解、课后作业, 统统电子化, 将所有教学环节给全部用多媒体代替, 教师将退化为一个点击鼠标的播放员和解说员, 无法进行透彻的讲解与分析。
尤其是对于数学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讲解, 学生如果只看多媒体课件的计算演示, 充其量只是一种“视觉暂留”, 无法在教师引领下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其结果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不利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 过度依赖内容固定、顺序固定的多媒体课件, 教师的教学思维将被桎梏, 无法根据学生的课堂即时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3. 忽视学生感受和交流。
由于多媒体技术强大的表现力,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数学理论知识本身的抽象性, 使这些信息未必能被学生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吸收, 造成了教与学在内容上不等量。同时,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便捷性, 省去了教师的板书过程, 学生只需看大屏幕, 失去了必要的笔记思维训练过程。学生思维的展开过程也被直接的、形象的图像和文字影响, 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的印象上, 造成了教与学在思想上不同步。
目前, 大多数教师仅停留在让学生观看幻灯片和教师单向讲解的层面上, 无法真正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互动。如果教师只关注多媒体, 不与学生进行交流, 那么课堂上就无法进行通畅的信息传递, 学生会感觉与老师之间的存在距离, 反而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升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对策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应该在不断的实践中认识问题、权衡并克服矛盾, 真正有效地将多媒体运用于数学教学中。
1. 重塑正确的教学理念。
无论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多媒体教学, 如果教师不认真依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做好教前准备和组织课堂教学, 再好的多媒体技术和课件也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成为教师教学精力投入不足的替代和懒惰的借口。多媒体在教学中产生的诸多问题, 本身并不在多媒体上, 而是教师自身主导作用的缺失。
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在课堂上, 教师才是起主导作用的核心力量, 多媒体始终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 教师的主要精力不应该放在多媒体技术形式上。课上得精彩与否, 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 用多媒体可以把课讲好, 不用多媒体也可以把课讲好。只有在真正需要多媒体来展示教学内容时, 教学的重心才应该转到多媒体上, 而不是因为教师害怕板书劳累和教学节奏失控, 而将课堂主导权交由多媒体控制。
2. 确定多媒体教学运用原则和主要环节。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要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服务, 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要适合学生“直观——具象——抽象——逻辑”的思维特点和心里特点; (2) 要有利于数学情境的创设、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 (3) 要有利于“数学概念形成——数学性质发现——解题思路探索”的形成过程; (4) 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依据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 可以在问题导入、数形结合、强化巩固、实践运用等环节倾向运用形象直观和动态演绎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而对于理论知识的初次讲解, 可能更需要使用传统板书方式一步步的进行分析和推理, 强调教师的思维引领作用, 而不是用多媒体一下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和有机结合, 才能为学生构建完整的高中数学理论知识“认知——理解——掌握——实践——发散——再实践”的学习链。
3. 提高多媒体交互式教学水平。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只是简单的播放多媒体课件, 照本宣科, 没有把握教学节奏并和学生充分交流, 那么多媒体教学也仅仅是教学形式上的改变, 没有真正发挥其本质作用。因此, 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交互式教学相结合, 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的交流反馈, 充分调动学生在教学统一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多媒体教学时, 教师根据课程的内容进行知识引入并组织和设计问题, 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交互式的方法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踊跃发言,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建成.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多媒体教学能力的构成探析[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3, 12 (10) :44-46.
[2]胡天荣.浅析数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尝试[J].科学咨询 (教育科研) , 2014, (11) :96.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
一、当前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使人们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有了全新的变化,互联网和手机的普及更是带动了世界的联系与沟通,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已不再局限于报纸书籍和广播电视节目,新兴媒体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人们曾经的生活方式正如手机、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样,新媒体的出现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如今,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课堂上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尤其给中学语文课堂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景象。新媒体的运用使语文教学不论是教育观念、教育手段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方面都有了新的变革。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确实给语文课堂的进行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也给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授课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出,但在这里我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其本身出现了问题,而是教学者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些偏差。
1、对运用多媒体教学认识不足
许多教师对多媒体这一教课手段认识不足,要明白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讲课并不是以多媒体为主体的,它只是通过一定艺术手段来表现出更有趣的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信息的一种教学工具。可是现在有不少教师就把多媒体课件当做课堂教学的主体,上课甚至连课本也不带就通过一张张PPT的展示来进行课程内容的讲授。语文课堂本该是启发学生探究性思维的一门重要学科,却因为一些教师把讲授的问题答案都记录在PPT上,使得课堂变成了教师自己讲自己的,学生在底下狂抄PPT的畸形课堂。这样的根本就不能达到调动学生丰富情感的的情感目标,这是对多媒体教学的误用。
2、过于追求课件的精美,忽视语言训练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欣赏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知识世界,确实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更好的汲取知识。但现在某些教师却把课件做的过于精美,用一些花里胡哨的背景图片,这些虚有其表的形式,的确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却也不可避免的使学生只被这些影像和音乐吸引反而真正要学习的东西却被放在了一边。每当这个时候教师总会用各种手段强行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讲授上可这样的收效并不大。语文学科是一门交流的学科,交流沟通,情感表达是语文的重中之重,教师千万不要使自己的课堂仅仅成为播放幻灯片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阅读、沟通和讨论才是一堂语文课真正的意义所在。如今的课堂却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当中,忽视了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语言训练,这不单单使学生很难感受到文章所要表现得丰富情感,更无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去思考和交流。
三、改善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途径
1、教师素养的提升
由于教育者对多媒体使用上的偏差,因此提升、培养教师素质很有必要。教师不光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的榜样,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与学生拓宽了知识视野,但也为某些教师提供了溜奸耍滑的余地。某些教师利用网络的便捷,直接在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在没有充分研读课文备好课的前提下就给学生上了课,这样做的结果显而易见。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一味依赖网络的资源,而不去思考,又怎么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呢?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已经是一名教师了就自持“知识完备”而不再继续读书,继续深造。学无止境,教学相长。
2、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定位
文安县大柳河镇中学 王长久 邮编065806 电话***
摘要: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形势对中小学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介绍德育所包括的内容入手,分析了我国当代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和缺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即:让受教育的主体回归生活,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凸显学生主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德育触摸学生心灵;实践体验,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以参加公益活动为契机,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学会调查和了解社会,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疾苦,从而体验和生成一种高层次的社会责任感等。
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
(一)国家文件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定
“德育”,顾名思义应该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小学德育纲要》(1993年)和《中学德育大纲》(1995年)两个文件当中。此外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生守则》(1981年)、《中学生守则》(1981年)、《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1年)、《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994年)。《守则》和《规范》是相互补充的,《规范》是《守则》许多条文的具体化,是《守则》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要求,两者的精神是一致的。
没有《规范》,《守则》中比较原则的要求不容易落实;没有《守则》,《规范》只限于日常行为的要求,又不够全面。
(二)对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结构的把握
由以上可知,《纲要》、《大纲》、《守则》和《规范》构成了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根据学校德育内容的构成原理,从结构上说,普遍认为学校德育内容可分为政治、思想、道德、法制和心理五个层面;从组成上说,又分为基本内容和时变内容两大部分。其中,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是根据当前形势任务和学生品德实际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变性,这部分内容难以用大纲形式规定下来,应由教师根据当时形势任务和学生具体品德实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地加以确定,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从而保证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如何结构性地把握由国家文件规定下来的中小学德育内容,是中小学德育实践工作者的实际要求,也是德育理论中的重要课题。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五个方面存在着一种相互递进的关系。具体如下:
1、思想教育
在我国特指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具体包括科学人生观教育、科学无神论教育、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教育和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以及理想实质是人之德性的核心问题,是德育必备的理性基础。是德育内容的最高层次。
2、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3、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包括:(1)基本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教育或社会公德教育。(2)公民道德或国民公德教育。(3)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4)集体主义教育。此外,还有家庭美德教育、青春发育期的性道德教育和适当的职业道德教育。
4、法纪教育
法纪教育是指法制和纪律教育,是学校德育基本内容的较高层次。法纪教育要求学校对学生依法管理并进行教育。从管理方法上说有依法管理法,即:学校德育管理者运用法律法规对学生施加影响,调控他们的行为以及德育组织内外部关系的管理方法。
5、政治教育
政治教育是高层次的学校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教育。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对他们承担的教育责任是重大的。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校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养民主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
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只有充分弄清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结构,才能整体把握好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才能结合学校实际,富有成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二、中小学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中小学生发育普遍提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因中小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性与生理发育的超前性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方面诸多问题。如社会公德意识滑坡、尊师节俭意识差、厌学情绪及“早恋”等,必须认真解决。然而,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学中对德育的重视只停留在表面上,德育工作确实存在很多问题。
1、学校德育组织机构不够完善
德育活动的开展,首先必须建立学校德育组织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这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组织保证。然而,有些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只由科任老师和班主任来完成;政教机构不够完整,学生干部也只限于班集体中的班干部。这使得一些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起来很零散,不够完整和规范,不够多元。
2、德育只是单项的道德灌输
应该说在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学生一直是单纯的被动的受众,学生的发展就是按照学校预设的德育规范进行矫正,学生对规范本身的是与非没有话语权,对如何遵从德育规范也缺乏自主权,所以,学生的德性养成完全是一个被动的教化过程。由于在德育工作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缺乏对德育规范的理解,从而满足于一般性的应付,即:当着老师时,学生不会违反道德规范,但是,不在学校或者不在老师面前就很难说了。
此外,德育工作中与学生交流得少,思想指导单调、单一也是影响德育工作效国的重要原因。德育工作不像那些文化科目有特定的教材可用,有固定的讲解内容。“守则”也好,“规范”也罢,只是条条框框的制度规定,然而,很多时候,德育工作不是缺少制度而是缺少对制度的执行,如果是简单的强制执行,其效果也只会是昙花一现,而且还容易引起叛逆甚至是群体性抵触。德育工作效果欠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些中小学教师在做德育工作时缺乏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德育工作单调、单一,其工作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鉴于以上所列的中小学生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想很好的解决德育问题,需从以下方面入手。
三、解决德育问题的对策
一直以来,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饱受指责,广大德育工作者付出极大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但是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中一个深层问题没有解决好,这就是德育的根基和原点问题。学校德育只有在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选择和实施上与之相契合,才能触摸到学生的心灵,才能获得学生的真心认同,那样学生的道德才会和身体一同生长。
(一)回归生活:让德育贴近学生实际
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德育。因而学校德育必须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反思生活。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的德育工作总是带着强烈的功利色彩,盲目地堆砌着高不可攀的“道德大厦”,以成人的标准构筑逻辑严密的道德条目,无视学生的生活实际,无视学生的道德际水平。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等等充斥于耳,而学生扮演着一个无动于衷、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再如少先队活动,计划写得详尽而周密,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学生个个是“豪言壮语”;但是,学生道德行为却不尽如人意。这种斩断了道德与学生生活联系的德育“高空作业”,使得道德成了与学生毫无关系的客观认知对象,与学生生活无法联系,学生无法产生内化的动机和热情,无法进行甚至不愿意进行道德的自我实践和自我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生活,了解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与品德发展的问题,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所欲所求,在此基础上生成设定德育主题,让学生在各种生活情境中理解、体验、践行所要求的价值和美德。如在学习生活方面,在越来越重的学业负担下,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状态怎么样?家庭教育方面,特别是外出务工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状况如何?以及学生在人际交往、课余生活、心理健康等等必须得到我们的关注。面对孩子的思想实际、心理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孩子发现自我,认识社会,探索人生真谛的育人工程。再如,一年级新生对小学生活
充满好奇和幻想,同时也有诸多不适应,为此我们可以开展“亲近我们的校园”、“以哥哥姐姐为榜样”等德育活动;针对中年级学生生活习惯方面的现状,我们可以开展“自己的事自己做”、“告别不良习惯”、“我的生活我做主”等德育活动。事实表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道德教育才能引发学生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
(二)凸显主体:让德育触摸学生心灵
学校德育常常被片面地理解为对社会的顺应,把“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把批评和惩罚作为常用的德育手段,而没有意识到要把人培养成改造社会的主体。因此,德育不仅要考虑社会的要求;不仅依据社会规范,更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以下是我校的一些做法:
1、做好校园升国旗活动
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升旗活动,但是,有了升国旗的仪式不代表就有了爱国主义教育或德育。我们要“以有形的国旗展示无形的信仰和崇高,实现内在精神的横向穿越。”如何才能让升旗仪式成为学生的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呢?
国旗教育应该是超脱物质功利的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学生引向审美和精神领域的追求,成为一种人生境界的展开,展示无限丰富的人性。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的境界有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仅仅把五星红旗看作是国家的标志,这是功
利的境界;而能够理解红旗是烈士的鲜血染成,这是道德境界;能欣赏红旗的审美意蕴,进而领悟生活的艰辛和幸福,生命的优美和崇高,努力去开掘和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这就是天地境界,一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进行升国旗活动,我们要努力让学生利用升国旗时肃穆的气氛,联系生活实践,反思自己在现实中的做法和形象,同时让他们真正感触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2、德育互动,加强学生与学校、老师的思想交流
传统的德育工作中,学生是单纯的、被动的德育受众,学校怎么要求,学生就得怎么做。这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尊重,学生缺乏对德育规范的理解,学生形成“有老师或校领导时,我有一套;没老师或校领导时,我也有一套”的应付心态。怎样才能攻克这一德育工作中的难点呢?伦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德性处于一种自然流淌状态,学生的德性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恰恰是最好的德育资源。为此,学校应该努力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德性的自然流淌,激发学生德性发展的自我需要,为学生的德性养成创设自主、合作的机制与平台。我校积极组织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有条件时也请学生家长参加)和学生的“思想交流会”。我们得承认,这种形式一开始并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但是,随着我们在交流会上对学生的充分理解与尊重,现如今能敞开心扉和老师、领导等交流的学生越来越多。这也说明这项做法是正确的,大大提高了我们德育工作的效率。
(三)实践体验:让德育从他律走向自律
实践阶段是道德教育的关键,因为个体道德的生长只有内部活力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细云
中药调剂是指根据医师处方将中药饮片配成供患者使用的药剂的过程,是一项负有法律责任的专业操作技能。调剂工作既要做到符合医师处方意图和调配准确无误,又要及时发现医师处方中不合理或错误的用药。目前,大部分医院面对中药调剂中出现的问题不太重视,导致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甚至导致患者生命受到威胁。因此,根据本人在院中药房多年调剂工作的实践经验,就中药调剂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简单探讨,并浅谈自己对该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存在的问题
1、处方别名、全名的问题
中药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药物的种类更是数不胜数,大部分中药在使用时考虑到种类较多、历史长久和记载的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出现中药别名、全名等过于复杂,使调配人员容易发生差错,归纳为7种情况:完全是两种饮片如川黄连和胡黄连;同一种品种不同炮制规格,如生姜和炮姜;同一植物不同入药部位:如桑叶、桑枝;一种饮片的正名和全名之差,如白芍和杭白芍;一种饮片和并开的两种饮片,白芍和赤白芍;两种饮片并开,如桃红、生龙牡等;一种饮片的正名与别名,如大黄、川军、锦纹、生军等。
2、药材质量较差
质量较差药材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医院对中药质量监察不严格,缺乏对商家、厂家的了解,对供应商是否持正规营业执照经商缺少鉴别,药材质量较差的特点有:易长虫、发霉,使用时出现较多杂质,纯净度较低等。由于目前农药物的广泛使用,许多中药药材都受到化学元素和过量金属的污染。还有许多商家、厂家在买卖药材时为了自身利益,将劣质、发霉和过期药材实行有害加工,这些,严重影响中药材质量。
3、中药剂量、配伍及人员问题
中药调剂是工作人员是从现有处方准确的进行药物配臵工作。①剂量出现的误差:保证配臵中药重量和剂量的准确性是中药调剂的关键点,但是由于开处方的医疗人员书写笔迹潦草和配臵药物人员没有及时向其求证药物剂量、别名等在进行配臵,最后出现药物剂量配错和患者处理方法错误的现象。②配臵常出现的误差:医院中药配臵存在误差属于临床治疗较为常见的现象,形成这些误差的因素有很多,如医院在防止药物时位臵安放错误也可出现配臵问题。③素质欠缺出现的误差:一是医院中医师及调人员专业技术较差、道德素质较低、责任心较弱。有些医师为了简化处方,在处方中未注明饮片的生、熟、炒、灸,或者对需特殊处理品种未予注明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烊化、打碎、炒制等,给调剂造成困难,使调剂人员投药生熟不分,以生代制,方法不明,降低药效;有的调剂人员一边按照处方调剂中药一边聊天。二是部分人员对中药调剂禁忌了解不透彻,对药物配伍不明确。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时会忘记配伍禁忌“十九畏”与“十八反”,十八反包含有32种药物。这十八反包括32种中药的相反,如果相反药物合用,会增强或产生毒副作用,原则上应禁用;在调配剂量时部分人员会用眼睛是去度量药剂量,这样大大减少了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标准性。
二、解决的对策
1、调整中药处方用药名
为确保中药处方用名的规范性,可和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较高的医师为中药药材进行命名,不可使用历史长久的曾用药名。生产药材地区形式复杂,应根据药材生产地区进行用名和规范药物规格,还应要求重要调剂人员除了了解药材全名外,还应了解处方用名等。如:处方名、非处方常用名、药材全名等,确保因药材名称错误导致处方药剂调配失误。
2、加强中药质量监察力度
由于各种因素,大部分医院对中药市场了解程度较低,与其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等存在明显缺陷。这就要医院市场监管部门完善中药市场规章制度,国家工商管理工作者应加大市场监管,做好本职工作。针对提供过期过质的商家、厂家应及时举报,避免危害药材流入市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除不断加强中药质量监察力度还应对制造伪劣、假冒药材人员追讨法律责任,针对情节较为严重者要加大惩罚力度。除此之外,医院可自行建立GAP规范的中药生产地,在较大限度中保证医院中药药材质量,确保治疗效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加强职业道德观,提高专业素质,完善规章制度 整个中药调剂工作中调配环节是最容易产生误差,同时也是最主要环节之一,所以,未经过专业中药调剂培训工作者和非中药调剂人员不能直接进入医院调配室和从事此类工作。一是制定奖惩制度。对忽略工作岗位、责任感较低的调剂人员应给予处罚批评,而对重视工作岗位、尽忠职守的人员应给予表扬赞赏,并把道德素养评定和工资、奖金向挂钩,提高药剂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自身素质教养。二是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在医院内部开设名师讲课、药剂培训等对所有中医人员进行培训授课工作,特别是工作经验较低的调剂人员应实行定期考察,提升医学文化知识,使其达到专业化、规范化。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对贵重中药材要实施专柜管理;调剂人员在岗期间应集中精神为患者配方,并保证工作环境干净,利于处方配臵;调剂人员必须掌握《中国药典》(2000年版)和《卫生部颁发药品标准》(1992年)中有关不宜同用药的规定,以其作为判断是否配伍禁忌的法定依据,对超量用药或有配伍禁忌用药提出疑问,并要求处方医师做出纠正。若病情需要时,必须经处方医师重新签字后方能调剂;调剂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地区的处方的应用常规,掌握中国药典对需特殊处理的品种的规定,并应根据医师用药习惯和多年积累的经验,找到处方应用常规,如有疑问随时与医师取得联系,做到调剂准确。
关键字 高职数学 多媒体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存在的问题
存用在现在现在现在,各种新兴的高科技媒体已逐渐开始应用于高职数学教育,但结果是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目的性不明确
運用多媒体进行高职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然而许多教师对其目的性不很明确。多数情况下多媒体教学只是出现在公开课、评优课中,并没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得到推广,有些学校和老师有意无意地把多媒体当成“门面装饰”,以为使用了多媒体就代表自己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脱离教学需要,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
(2)缺乏教育技术理论指导
目前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普遍存在教学过程和方法单调、媒体选择和运用不当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有的教师没有掌握多媒体操作技能,有的教师在选择、使用中只重视计算机媒体而轻视常规媒体。
(3)师生之间缺少交流,教师难以用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学生的眼睛始终集中在计算机屏幕上,而教师要操纵软件或课件,学生不能够直接面对教师,从而看不到教师的肢体语言。这样师生之间缺少情感的交流,教师难以用其行为影响学生,而且学生始终盯着屏幕,容易感到上课形式过于单调,纵然多媒体教学有种种优点,但由于缺少师生之问真情实感的交流,缺少了教师利用其人格力量对学生的陶冶,从而在培养学生成才方面有一定的缺憾。
(4)高等数学多媒体课件种类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灵活教学
目前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中,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大多程序化、模式化,而且大多类似电子读物,教师就是放幻灯的,学生参与不多,教师难以根据课堂气氛及学生个人和班级的差异,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固定化,很难满足学生不同的具体需要。
(5)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快,学生不能完全接受
采用多媒体教学,单位时间和空间内集声音、文字、动画、图像于一体的信息,比过去教师上一堂课讲授的信息量要大得多,并且速度较快,而人的接受能力有限,如果信息量过大,不仅不能接受,反而还会感到头晕脑胀,时间久了,还容易变成疾病,使得学习效率降低,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还有的学生只顾看画面而忘记了学习的内容,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
2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培训的目的,应是为了帮助广大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培养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技术现代媒体的介入应该体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而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数量上的增多,手段上的新颖,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课堂中应当充满活力,应注重课堂中的动态交流,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不要让“人机对话”淡化甚至替代了入与入之间的感情交流。
(2)重视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科学地影响学习内部过程,合理地组织和安排外部的教学事件,优化教学活动的程序。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前,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学习风格,做到因材施教;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力争使用最佳策略于特殊的教学情境;要权衡各种媒体的优势,解决课堂中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奏效的教学问题,发挥多媒体的优势;要对教学中各种媒体的操作进行具体的规划,确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和方法。一般来说,在教师讲授知识重点和难点时,或学生受启发而出现求知欲望时,或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时,都是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要利用教学媒体创设情境,引发情感,设置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形象直观地突出教学重点,分解难点,并配以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3)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学过程中各个要素或各个环节的选择、组合是否恰当、协调,做出价值评判。对多媒体技术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评价,应侧重于多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通常有:
①分析法。在课后及时通过书面形式,从学科教师中征求多媒体使用的意见,从学生中了解使用后的感受。
②评估指标体系法。将指标体系各项内容以表格形式发给学科教师和部分学生,征求反馈信息,并将反馈数据利用数据库系统处理,最后得到多媒体教学效果的量化结果。
③实验对比法。利用平行班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常规教学的对比试验,用对比性测试数据来评价多媒体教学效果,促使教师通过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提高使用多媒体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周灵.CAI实践中若干问题的思考.福建中学教学,2001.4.
[2] 田万海.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6.
[3] 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编.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 余胜泉.教育技术理论导读——信息时代的教学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张贵.高等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 江瑾.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05.1.
【浅谈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25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09-21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23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21
初中英语阅读课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01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06-01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9-28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