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精选7篇)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篇1

建议

恰当运用多媒体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

现代教学理念冲击着广大教师,现代教学用具、技术已不由分说地走进了课堂。教师们接受了教育改革的新挑战,在更新教育观念和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种种实践探索,然而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在具体的操作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反而因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影响了原有的教学质量。本文作者也在实践中探索,就语文学科如何恰当、高效地运用多媒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问题上有了以下体会:

对比传统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化教学用具和媒体辅助教学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势:

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

利用多媒体,可以适时地补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声音、图象可以随时插入,随时展示,避免了平时只靠口说手写的容量小的弊端。这样学生虽是坐在教室里,但其视野却可以随着多媒体的展示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其对文字的感受又可以随着画面、声音不断的延伸,这样就大大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宽了学 生的知识面,为他们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0分钟的上课时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了它的最大价值。

例如在初中第一册《春》的教学中,我用PowerPoint制作了这样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播放形式为屏幕左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像、视频、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映现该段文字,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配乐朗诵,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运用生动、形象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学生学习的最有力的因素。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传统教学主要是教 师将自知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苦恼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教育者,感谢高科技的发展,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凭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图、文、音并茂,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这很适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强教学效果,这是一个口才绝佳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当在大屏幕前,我们的教师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的摆在学生们面前,引领他们去欣赏“春”的千姿百态,聆听“潮”的汹涌澎湃,感受“莲”文化的无穷魅力时,动静结合、声像俱佳,学生乐学,老师不累,语文课上就其乐融融了。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传统教学中,去过苏州的老师还好点儿,没身临其境的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真是老师心里犯嘀咕,学生课下真糊涂。如今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真正是“游”了一番苏州,这一遍下来园林的美妙不用多说也 明白了八九分,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最后请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老师提前按课文描述的内容制作好课件,让学生对着画面配解说词,学生们站在大屏幕前煞有介事的介绍,俨然一位当地的导游,此时的学生有新鲜感、成就感,因此个个兴趣盎然,整个课堂气氛热烈。再 例如上《三峡》一课时,学生根本没去过三峡,我就用多媒体出示三峡风光纪录片,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乐意学习本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多角度、多层次、可重复、可选择的利用已有的软件或题库,可以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

例如在出示课堂练习时,不再是一题一题的抄在黑板上,鼠标一点,题目就出来了,节约了课堂时间,增加了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事先制作了一系列的思考题,由简到难,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事可做,真正做到了分层教学,课堂上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边阅读,边思考,边讨论,课文内容学生能够很好的吃透,在40分钟内完成了指定的任务。通过练习,也很好地巩固了学习效果。

然而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老师还存在着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教育手段与素质教育思想脱节,滥用甚至误用 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教育手段的先进,而忽略了教育思想的更新。于是在多媒体教学这一现代技术的美丽外衣下,仍旧演绎着死灌硬教的教学传统,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

另外,实施多媒体教学也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会不能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误区二: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淡化甚至忽略了老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很多老师都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 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仅仅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在看教师演戏。多媒体教学只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误区三:以视听代替想象和朗读,以屏幕代替黑板与粉笔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此外,有了多媒体,教师课堂上的范读是几乎没有 了,取而代之的是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这对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显然是利少弊多。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读书声也越来越小,以前的那种书声琅琅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朗读是语文课程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感受文字的音韵美,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魅力。这些都是播放音像资料无法实现的。尤其是优美的散文,更应该让学生多读。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一般的课件几乎都拥有大量美丽的图片,如果只是让学生欣赏这一张张春花图、春草图、春雨图,不让学生反复读这些段落,他们就难以理解本文文字的妙处,其中的儿化、轻声、叠词等问题,也就难于掌握了。还有些老师认为,有了课文朗读磁带,就不必自己亲自朗读了,这样其实也不好。课堂上教师的范读更能唤起学生的感情,范读过程实际上也展示了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以及个人对于课文的理解。比如,我在范读《不朽的失眠》一文时,我饱含感情,融入到主人公的角色当中,学生们的情绪也被感染了,听得更用心了,沉浸在故事所渲染的悲壮氛围中。我想,这是播放朗读磁带难以达到的效果。

另外,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几乎完全脱离了粉 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有时会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往往因为无法及时加到课件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这样取长补短,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上述这三种情况都是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较为典型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非但教学质量提高不了,有时甚至会对原有的教学秩序造成极其不良的影响。

如何使现代化教学用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在优势,真正实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和恰当使用多媒体,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谈几点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认识:

一、要实现教学思想与教学用具现代化的统一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现代化教育手段非常有用,但是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现代化教育手段只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教学的根本内容。教学的根本内容是传授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使用现代化教育工具上,我们绝不能本末倒置,把内容和形式的位置颠倒,不考虑学科特点滥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更不能只重视教学的形式,为电教而电教。多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因此,我们在强调教学思想现代化的时候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的现代化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完全否定,传统教学上的好方法完全可以继承,结合实际情况,运用现代化教学用具,扬长避短,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用具的使用两方面都要努力实现“现代化”。仅有改革的思想而缺乏有效的途径就像拥有了建摩天大厦的蓝图却只有建平房的技术一样,对加快教改步伐的目标仍旧遥不可及;仅有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工具而缺乏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容易让人迷失方向,就像不恰当运用的核能,最终竟变成军备竞赛的焦点和摧毁人类自身的头号潜在威胁。所以,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对语文教师的要求是既要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又能纯熟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只有这两者的完美统一才能把语文教育改革思想贯彻到实际的教学中去,为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促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提供最大限度的可能性。

二、要根据语文科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需要恰当选用现代化教学用具。

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不尽相同,因此,不能对所有的学科都规定统一的操作模式。《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语文教学要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现代化教学用具和技术在视、听方面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然而听、说、读、写等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单靠加深理解就解决得了,而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练就应有的能力。学生的欣赏能力、分析能力也并不是光靠看屏幕或做完电脑中的题目就能提高;文章内在的意境也要靠反复阅读、咀嚼才能品味出来……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让学生既掌握大量基础知识,又要具备灵活运用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在学习中陶冶性情、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因此语文学科教学中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时就不能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方式方法,而是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慎重选择、灵活运用。

三、在具体运用现代化教学用具辅助教学时,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四个方面。

要做到明确的教学重点和灵活的教学形式有机统一。

课堂上运用先进的教学用具,但并不意味着课堂的教学 内容的改变,与传统的教学要求一样,教育者在每一节课都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活动,每一节课都应该有明确而突出的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与过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更快接受,更好的接受,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如我在上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的一课时中,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先分析以往中考题的考点、难点,再结合例题让学生分析、回答,最后选取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必答、抢答赛,以小组积分评出优胜者。明确的教学重点和灵活的教学形式有机的统一,既突出了这一课时的复习要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听、说、读、写能力要均衡训练。

现代化教育工具改变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传统方法,强化了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接受信息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看课文、听教师解说,然后发挥想象的较为固定、死板和被动的学习模式得到彻底的改变。然而,国外调查结果表明:普通人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对亲身经历的内容可以掌握80%。这说明,实践是最关键的一环,学以致用关键在于实践,而不是处于学习起始阶段的视觉、听觉上的单纯接收。因此,语文教学中要留有相当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思考、消化、吸收。那么,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上进行规划,合理分 配时间,让学生在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上均得到训练和提高。

既要利用多媒体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培养形象思维,又不能因此而限制学生的想象空间。

语文是一门讲究形象思维的学科,文学艺术注重形象可感。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课文内容,选取许多图形图像制作课件,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老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中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带来的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这个图景可以因人而异。老师用现成的图形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以自己或别人的想象取代他人,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因此在制作语文课件时,图形图像资料的应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适可而止的原则,不要过于注重课件外观的精美而添加图形图像,这样可以避免喧宾夺主,也可以减小课件的容量,便于携带和运行。对于学生比较陌生或缺少相关生活画面但又与课文理解密切相关的内容,可以在课件中加以呈现。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语言文字的描述想象和再现有关图景。例如在诗歌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可以指导学生用自己 的话描述感受到的生动画面,并把它们画下来,在用实物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出来。这样,既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又保护了他们的想象力,还使他们得到美的熏陶。要注意的是语文课件中的图形图像的作用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在理科学科中,通过课件中的图形图像把抽象的定理、微观或宏观的景物直观地演示或展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实物,而是借助图形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终极目标是用图形图像唤醒语言文字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体验。所以展示图形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的想象,观看电视剧不能取代阅读文学作品。前者在多媒体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拓展、丰富的作用。如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的千古佳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十个字描绘出来的是一幅怎样苍茫辽阔的画面啊,你可以闭上眼睛,在想象中把这个画面铺展得无限大,然后去体会大漠的无垠、落日的辉煌,在冥想中去领悟那深重的悲凉与孤寂,以及在雄浑的自然图景中自身如砂砾般渺小的慨叹。如果使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沙漠图画,岂不是把人的思维固化了?看着屏幕上的图景,估计学生也想象不出更为阔大的画面了,也就更难理解诗人胸中奔腾的感情了。所以说,在多媒体技术面前,我们应该摆正心态,既不要激动盲从,也不能冷眼旁观。它可 以成为登山的绳索,但不能取代坚持不懈的攀援。

注重发挥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因此,在多媒体的使用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在“教”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以“机”取而代之。在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和时机上,要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老师一节课的时间里主要任务是不断地点击鼠标,用老师事先设计的课件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学生在台下仰着脖子当观众。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激情,唤起学生的热情,用充满情感的话语和体态,传达自身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会。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要注意融入情感调动因素,如音乐、朗读录音等。教学时,要关注课件运行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快慢和启发方式,用积极的情感交流带动知识的学习运用。

四、对多媒体教学的再思考

1、多媒体教学的可贵探索、全新变革。新尝试新思维 新气象带来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方向,必须以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并让多媒体教学服务于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尽快掌握多媒体技术,任何对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心存介蒂、拘之千里的思维,都是不合时代要求的。教师要变传授型为引导型、导演型,将舞台艺术的舞美设计、灯光效果、声像艺术 导入课堂,组建成语文课堂教学的舞台和布景。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2、多媒体设境应基于课文,应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写法增强审美感受为主导,多媒体只是手段而非内容,更不是目的。

3、多媒体的教学并非适应一切,对抒情性画面感强的作品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借鉴,对科技含量高、学生因科技知识缺乏而产生的认知不足,多媒体教学更是一种弥补。但对一些知识性逻辑性相对突出的文章,则未必合适。

4、多媒体教学的评价系统要更趋科学、更客观,不应只看教师怎么教,用了什么画面,配了什么音乐,设计了什么动画,而应关注学生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方法,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文章的钥匙。应以课堂教学效果的认定来构建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如此才不至于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另外,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在教学中实现重点、难点的突破,还有其内在的教育作用,例如,培养学生对现代教育技 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主动学习,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等。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教育引导学生的。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篇2

近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高级中学的教学设备更新速度也大大加快,每个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教学系统,而学校学习中如果学生们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工作的话,学习活动就会被同学们赋予积极的意义。正如在体育运动中,体育活动被大家所重视,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的成功都会给全队带来荣誉。在评价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达到碰撞、对接、融洽、升华的境界。

(二)教给学生一些合作的策略。

包括积极倾听别人的意见,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如何与同伴进行交流,如何利用他人的信息,等等。我们要让学生“会听”“会说”“会互帮”,“会说”指询问原因和提供原因,有礼貌地表示不赞同与赞同的应答,或学会说服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也就是“学会微笑与倾听,做会说话的人”。教师在语言表达上给予的积极引导,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运用,形成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应鼓励学生帮助他人和展示自我,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培养学生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每个学生都必须承担一定的任务,并同时掌握所分配的任务。个人任务的明确有利于避免有的学生不劳而获的“搭车”行为,同时也是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的一种鼓励,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感受到自身对于集体的价值。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会一些社交技能,彼此认可,相互信任,准确交流,实现高质量的合作,达到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虽然能让学生互帮互助,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但合作学习不具有普适性,不是所有类型的课程都能运用。运用合作学习这种方法一定要把握适当的时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可适当运用。

(一)当达成教学目标具有多种途径时,可组织合作教学。

例如在总复习时,教师往往一个人费尽心思整理知识框架、概括知识点,但是教学时经常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很难聚精会神听讲。教师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不同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定章节的复习任务。教师可事先指定每节的负责人,让学生自己复习,列出心目中的重点、难点,并给出重要的题型。最后同组间交流,互相补充矫正。完成后各组间进行评比,找出最好的作为范本在学生中推广。又例如教学《交通运输网》一节时,教材要求学生制定一份寒假到外地的旅游计划,要求至少到达两个城市,时间一周,费用经济合理。完成这个活动有很多方案,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合作,共同查阅交通图、列车时刻表、有关地区旅游介绍等,小组也给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有了现代化教学当然是好,但是在教学中也难免存在很多问题。我是一名高中地理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三年多,在此谈谈看法。

(一)从实际出发,课前试用,认真检查。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可是大部分教师在整堂课上不论是课题、习题,还是图形等,完全由电脑完成,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一个字也不写,而学生也脱离了课本,一直内确定旅游目的地,设计旅游方案,互相协商,得出最终方案。这样得出的方案往往比地理教师一个人想的更合理,更有创造性。

(二)当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组织合作教学。

安排学生独立完成地理教材中的活动题时,学生往往出现一系列的困难,如考虑不全面,抓不住要点,思维混乱,等等。这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彼此启发,能更全面掌握知识,认清规律。比如在《中东》一节中,为什么中东是个长期的热点地区?为何这个地区战争不断?如果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回答,可能会答出“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文化差异大”这四个因素中的一个或两个,很难答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后在回答就基本能答全。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节中,如何摆脱单一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不良影响?这一问题即使对基础扎实的学生来说也很困难,大多数学生会提出“努力发展多样化农业”、“努力发展民族工业”,既不具体又不全面。这时地理教师及时提问除了上述两条外还有哪些方法,并分小组讨论,就可能有更多答案,如发展旅游业,加强本区国家间的合作(建立类似于OPC的组织)等。

(三)当学生彼此间不统一或有争议时,组织合作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常有不同的方法,提出解决的方式不统一,甚至还会出现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认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而发生争执的场景,这时是开展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例如,在《河流和湖泊》一节中“黄河的治理”教学,学生常为了如何治理才能根治黄河争吵不休。有学生认为该疏浚河道,有的认为要加高堤坝,有的说开挖新的河道,等等。这时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再在小组间进行辩论,最后稍加点拨,很轻松地得出“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这一结论。

(四)在教学内容多而难度不大的时候,组织合作教学。

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等。如《中国行政区划》一节中,学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我们就可以小组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的方法;学省级行政区的分布,我们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合作学习法,等等。

以上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认识是我的一点浅薄认识,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

[2]钟启.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抬头看着那“新型的课本”。教室漆黑一片,可以想象学生的学习状态是怎样的。如:有一位教师在一堂地理课上讲洋流,课件是很充分,但是在使用时学生看不清楚,而该老师根本不知道所存在的问题仍然站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一堂课下来一言未发。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那么在使用前就必须认真试用以防出现问题。

(二)靠近主题,防止学生喧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有的教师把教学课件画面搞得很复杂,很“花哨”,按钮奇形怪状,并使用了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虽然看似“好玩儿”,但却把注意力分散到非教学信息区,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这都导致多媒体教学名不副实,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合理使用多媒体,则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

在地理课上,地理图片较多,如果没有图片单一讲课则效果很不好,此时,用多媒体教学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如:地理课上教学“大气运动”时,可直观动态演示,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这样便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不应节节都用,机械化使用。

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设备,只是教学的辅助设备。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不必苛求每一堂课都用多媒体,不能将多媒体置于传统教学之上。教师往往都从网上下载别人的课件,别人的范例,不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听不懂。过多的信息也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使得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看,机械地回答。此外,有的教师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机械地坐在操作台前,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使教室沉闷,学生昏昏欲睡,学习兴趣随之下降,从而严重影响了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发挥。

二、多媒体使用原则

我在地理教学中常常把握以下原则:

(一)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使用。

有些教学内容很简单很容易看懂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如:一堂一年级数学课,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加法,画面上先出现了两只小白兔,又出现了一只小白兔,然后老师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白兔。像这样扳指头能解决的问题又何必用电脑呢?而抽象教材则应多使用,如:

1. 综合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地理是一门跨文理两科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其内部的各地理要素间也有着很强的综合性。有些地理事物是由多种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由于难点集中,因而学生很难把握,比如:“大气运动”。

2. 空间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空间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往往是学生看不清、听不见、摸不着,感知不深、想象不到、理解不透的事物和现象。如:“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这样的知识,无论是教师的语言描述,还是画图表示,都不如用动画效果好,这时使用计算机才恰到好处。而多媒体组合,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进行学习,从而建立地理事物的空间观念。

3. 理论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在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基本理论,是从历史角度或空间角度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如:“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这些理论知识,是理解其他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的理论基础。但这些理论往往脱离学生的实践,很容易使学生觉得枯躁乏味,缺乏兴趣。为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组合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4. 区域性强的地理教学难点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高一地理下册教材中,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图就有39幅,大部分是学习的重点。地理事物的区域分布往往成为学生不易掌握、记忆的难点。学生往往依赖于死记硬背,找不着规律,效果不佳。

(二)复习内容多使用。

复习课内容多,知识衔接性强,若全凭口头和板书就比较费劲。一方面缺乏条理性,另一方面复习效率不能有效提高,所以对复习内容,我尽量多用多媒体。比如等值线的复习,我制作了PPT课件,将等值线全部归纳到幻灯片上,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区分各类等值线,同时我通过链接等方式,在每一类等值线复习之后,将典型题例引入,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教材基础之上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三、结语

以上内容是我的一些看法,也许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但我依然感到欣慰,因为在黑暗中每摸索一寸,每跌倒一步,就向成功接近了一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会用勤奋粉刷船身,用爱心和先进教育理念填满船舱,用键盘、鼠标做桅,用追求做帆,即使跌跌撞撞地行驶,也坚信最终会驶向目标的港湾。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它发展的最终目标和其它教具一样,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劳李萍.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李军杰.多媒体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的策略.地理教学,2004.11.

对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思考 篇3

对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思考

文/李丽娟

摘 要:多媒体课件以绚丽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方便的操作,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情境,带来了丰富的视听效果,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同时也挑战着语文这一学科和教语文的一线教师。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传统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教学对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

语文这一学科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来进行教学的,语言文字的传授不需要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抽象。有的语文教师就以此为借口拒绝多媒体教学,认为通过声、像来展示语言是多余之举。持这种观点的教师否定了多媒体在提高教学速度和效力方面的优势,更否定了视听结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这一事实。还有一类教师就是走了另一个极端,以为多媒体教学能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切问题,以为声音、图像等越多越好,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盲目地使用多媒体,甚至以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取代教师的传授和讲解。

于是,放弃了对教学艺术的追求,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抓不住文章的重、难点。其实,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用得好能促进教学,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根本不能替代教学,这一点每位教师都要从思想上去认清。

我们教学的主体是人。人与人的双向交流永远是教学活动具有生命力的体现。无论时代怎样的发展,“人机对话”只能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这是由人的本质决定的,也是由人类社会的特点所决定的。更何况,设计、操纵人机对话的还是人。在人机对话式的教学中,机器是在执行人的意念,而不是取代人的意念,所以教师应树立永远进取的意识。

二、多媒体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多媒体教学技术对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是十分严峻的,它的出现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求在教学手段上精益求精。巧借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现教师的教学能力,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里就有这样的一篇文章《故宫博物院》。故宫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身为炎黄子孙的学生,肯定关注祖国的文化。可《故宫博物院》是一篇建筑物众多、方位词众多的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由于文体的特征,学生读来觉得很枯燥,加之所讲建筑物太多,学生在阅读时就没了方位感,感觉走入了迷宫。

针对这一情形,在教学中我恰当地将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文中所讲到的建筑物按由北到南的游览顺序绘制了游览故宫的平面解析图,然后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把建筑物的`名称一一标出。同时加上几幅故宫的精美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不仅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实,我使用多媒体教学,是因为多媒体的特点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最终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让一篇抽象的说明文变成了一篇直观的说明文,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教学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挑战

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时候,作为语文教师应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有深刻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课件预设性强,影响了其应付课堂突出情况的能力。我们都知道,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应变能力成为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课件大多预先设定教学程序,教师按预定的计划操作,有可能造成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

语文教学是表情达意的过程,教师的情、学生的情、作者的情三者应融为一体,始终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所以整个教学既自主又合作,既自动又互动,达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境界。而多媒体教学却忽视师生间的交流,由课件全盘代讲,用课件取代了书本,而教师则成了一名电脑操作员,忙于操作、解说,学生并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思维也未得到拓展,师生间的交流显得很苍白。在很多时候语文教学仍需要教师亲自去说、去做、去画、去演,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用提问、启发等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维。显然“人机对话”存在的弊端十分突出。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篇4

关于正确树立监理工作理念的思考与感悟

——本文刊载于《建设监理》2015年9月刊

在当前监理工作环境下,监理的工作时常不被社会、业主理解和认可,监理工作的难度在加大。监理工程师如何明确监理工作思路,正确树立监理工作理念,提高监理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发挥监理作用,确保工程安全和质量的可控,实现建设目标,一直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监理工作实践和体会,通过对监理的充分理解,对开展监理工作必须正确树立“两个重要观点”和“六个要”的工作理念,简单谈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1 对监理的理解 监理工程师在开展监理工作前,搞清楚监理工作的内涵,明确监理工作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监理从字面上理解,“监”就是监理工程师受建设单位委托,根据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勘查设计文件及合同,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造价、进度进行控制,对合同、信息进行管理,对工程建设相关方的关系进行协调,并履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法定职责的服务活动。就是要求监理工程师在现场监督好工程的科学有序推进,当然还包括施工、建设单位的行为。“理”就是管理,主要是自己内部的管理,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程序是否到位等。而有的监理机构,有意无意地参与到施工单位的内部管理中,是不可取的。2 “两个重要观点” 2.1 监理工作的关键和重点是确保过程控制记录及资料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在工程施工监理过程中,监理人员除了要到施工现场,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设计施工图纸等要求,检查发现和处理解决质量、安全、投资、进度等问题外,还要让这些工作情况通过记录资料真实地反映出来。它既是以后全面了解工程建设过程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建设工程一旦发生安全质量问题后,作为问题调查、原因分析以及确定责任的重要依据。监理工程师应高度重视《监理日志》的记录。在过程控制中,应对天气和施工环境情况、当日施工进展情况、当日监理工作情况(包括旁站、巡视、见证取样、平行检验等情况)、当日存在问题的处理情况以及其他有关事项进行真实的记录。实现资料的闭合管理是十分重要的。2.2 监理工作的最高境界是“控制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能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监理工程师发现上道工序未按审查通过的工程设计文件施工;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施工规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专项施工方案;以及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要及时通过下发《监理通知单》、《工程暂停令》,组织召开现场专题会议等手段,坚决制止进入下道工序施工。3 “六个要” 3.1 底气要足建设工程监理制于1988年开始试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法律形式作出规定,国家推行建设工程监理制,从而使建设工程监理在全国范围内进入全面推行阶段。为了提高建设工程监理水平,规范建设工程监理行为,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质监局又联合发布了《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监理工作是有法律依据作支撑的,是建设市场的基础之一。监理工作是一种高智能的有偿技术服务。监理工程师开展监理工作要底气足,要大胆开展工作,遵循“公平、独立、诚信、科学”的准则,转变工作思路,切实把监理工作作为建设单位管理的延伸,认真履行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3.2 标准要清监理工程师要理清监理的程序。要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和《监理规划》的要求,依照程序对施工的全过程开展监理工作。对设计文件、工程建设标准要清楚;对工程项目的各项安全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各项具体内容要清楚;对建设单位的授权要清楚。监理工程师对自身的监理行为要清楚,对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单位给予警告、通报批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资质证书的行为,对由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个人没收非法所得、收缴《监理工程师岗位证书》的行为以及触犯法律的行为要清楚。3.3 职责要明依据GB/T 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的规定,监理工程师要明确总监的15条岗位职责、专监的12条岗位职责、监理员的5条岗位职责,以及总监不得将有些工作委托给总监代表的8条岗位职责;在工作中不越权、不滥用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3.4 关系要顺关系要顺的核心是搞好组织协调工作。项目监理机构是监理单位派驻工程项目现场负责履行建设工程监理合同的组织机构。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合同关系,与施工单位之间是监理与被监理的关系。一个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需要各参建单位及政府、社会各方的通力协调和配合。组织协调始终是监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监理工程师应发挥良好的协调作用,按照“公正、独立、自主”的原则,公平地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协调好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关系,目的是完成好监理合同约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监理工程师可以运用好以下手段开展好组织协调工作。(1)及时下发《工程联系单》、《监理通知单》等书面指令。下发时一定要注重文字质量,将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说清楚,起到传达监理意图,纠正偏差,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的作用。(2)开好监理例会。例会召开前一定要谋划好。必要时,事先与各方沟通好,利用场合大、各参建方都在的特点,统筹、协调和解决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3)发挥专题报告的作用。当现场遇到重大难题时,总监可以通过专题报告的方式直送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的高层。目的是引起上层领导的重视,对工程负责。一般情况下,此种手段效果很好。(4)约谈施工方项目主要领导。总监可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约谈施工方项目主要领导。通过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摆问题、讲道理,切实达到解决问题、顺畅关系的目的。3.5 监理要严目前监理工作除“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外,还有安全监督的责任。监理要严,主要体现在质量控制和安全监督上。要牢牢抓住这项工作,要做到铁面无私、铁石心肠。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涉及工程建设项目运行的安全和效益。监理工程师应坚持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狠抓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施工安全涉及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监理工程师必须持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且狠抓落实,真正做到“宁当恶人,不当罪人”。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该审查的施工方案、安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人员资质、质量认证材料等,一定要严格审查;对施工过程中该监理检查的项目,一定要严格检查,一定要实测实量。按照GB/T 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中的规定,该停工整改的,一定要停工;对现场存在的问题该报告的,一定要报告。一定要多项措施并举,严格监理,确保安全质量始终可控。3.6 工作要细这里说的工作要细指的是监理文件资料得管理要细。监理文件资料是反映工程成果的重要性文件,是监理工作成效的根本体现。一方面考量监理机构的工作质量和业绩,另一方面也是监理企业、监理工程师加强自我保护的有效手段。项目监理机构应做到“明确责任,专人负责”。采用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整理、编制和传递监理文件资料。可采用以下措施将此项工作做细。(1)加强对项目监理机构各级人员的培训教育,真正做到领导重视,在专人负责的基础上齐抓共管。(2)制定标准和程序,使收集、整理、编制、传递、归档监理文件资料的各环节内容和格式的规范统一。(3)严格实行内业资料责任包保制。明确各级监理人员在内业资料方面的分工和职责,将内业资料与监理人员的考核挂钩。要求每个人搞好自己的“记、账、单”。(4)以“人、机、料、法、环、质量、安全”为要素,搞好各类资料的填写记录。(5)组织内业资料相互观摩交流和检查评比。通过不断组织对内业资料进行专项检查评比和相互交流观摩,把好的内业资料复印给大家参考学习。通过大家面对面的交流和互相取长补短,可以促使内业资料管理水平得到提高。4 结 语 以上是笔者对正确树立监理工作理念的一些思考和感悟。如何有效地将工作理念真正融合到监理工作过程中,确保监理项目的始终可控,在工程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切实发挥好监理作用,还需要监理工程师在具体工作中去理解和实践。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篇5

近年来,许多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都感到思想品德课越来越难教,往往事倍功半,常常出现学生思想品德成绩(及格率、优生率等)比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成绩都还低得多的现象。

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一是学生普遍不重视,认为升学只占60分,与语文、数学、外语130分相比,还不到二分之一。二是感到学习枯燥,理论性强,难得“背”,不想“学”,不喜欢这个学科。三是考题“活”考题“难”,涉及知识范围广,能力要求高,费时费力效果不理想。要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成绩,就必须针对以上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学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成绩的环境和氛围。

思想品德学科是初中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对学生成“才”(升学)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也好,班主任也好,不可仅仅只看到思品课中考只有60分,要在学生中大力营造“学科无好坏,各科都重要”的氛围。不只是到了初三才重视思品课,初

一、初二同样要重视。

新课改后,思想品德学科特别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及生活体验接轨,注重思想品德课堂与现实社会接轨,把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融入思品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课堂认识社会,感受人生,发展自我。针对这一显著特点,学校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比如加强读报栏建设和管理,加强图书室建设,努力提供电子阅读条件等,广泛开辟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途径和渠道,让他们有学习思品课不尽的“源泉”和“土壤”。

二、大胆继承和使用思品课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读”、“听”、“记”、“想”、“练”是学好思品课传统有效的方法,必须坚持。

读——读懂弄通,抓住要领。要让学生在反复通读教材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介绍有关政治理论知识的句段,即“知识点”(基本观点),抓住要领,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

听——集中精力听课。听课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尽一切努力指导学生听好课。首先,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其次,培养学习兴趣,使养成集中注意力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做到耳、目、心、手并用。

记——记好课堂笔记和记忆。为了提高听课的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记听课笔记。记笔记可以帮助思考,加强记忆,便于复习。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达到听记结合,手脑并用,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听指导记,记服务于听。要适度安排时间让学生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及知识要点。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记不住”肯定“考不好”。教师应不要受所谓课改理念影响,不敢让学生“背”。任何学科,都离不开必要的“背”。

想—— 善于思考问题。思考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必要条件。学生思考能力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因而在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思考,根据事实作出结论,而不要无根据的胡思乱想。

练——做练习题。只有“见多”才能 “识广”,只有训练才能形成技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思想品德学科“背得倒”不一定就“考得好”。因此,精选习题,适度安排学生作业或单元测试是非常必要的。在“练”的过程中应注意题型题量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广大思品课教师不能搞“一边倒”,该坚持的还得必须坚持,关键是要掌握好“度”。

三、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改革课堂教法学法。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思品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自觉树立新课改理念,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发生的。教学情境是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设计、构建的适合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氛围。“教学活动的成效取决于主体与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因此,教师要利用生活中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共鸣,激发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创设情境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激发了解事件原委的愿望,及情感上的共鸣。二是角色扮演进入情境。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根据故事、事件的情节,扮演各种社会角色,领会各种社会角色的责任,体验相应觉得色的感受,练习“承担”相应角色的义务,学习承担一定社会角色所应有的态度和所需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阅读法、讨论法、辩论法等来引发学生体验,增强思品课的实效。

2、注重教学生活化。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目的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位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因此,以生活理念构建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大课堂不仅可以优化教学过程,而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宗旨,使得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目的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优化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应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要把生活搬进课堂教学,教师应对给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改造和丰富教学内容,尽可能使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有适合学生实际、适合时代要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才是最有效的。

四、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分类要求,全面提高。“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之一。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师,在传“道”时必须自己先“正身”。因此,无论是自己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还是业务能力、知识水平,乃至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方式等,都千万不可随意。在工作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做到。如作业批改,试卷评阅,我原则上都是不过夜的。再如上课不迟到,必须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等,我坚持了说到做到。我以为,在教学工作中,许多时候无声胜有声,润物细无声。

现在的义务教育都是普及教育,特别到了初中,学生分化现象非常严重。如果在教学中用一个尺度去要求一个班的所有学生,那么显然是要吃闭门羹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实行分类要求,因材施教。只有各类学生都有了不同的进步,整体效果才能提高。当然,这也是国家政策所倡导的。我们千万要摈弃初中只抓少数尖子而放弃大多数学生的错误做法。就思想品德课而言,对于学困生,只需让其掌握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就行了,要以学生不厌学,能学多少学多少,但必须学为标尺;对于中等生,要以鼓励为主,以掌握好基础为主,以逐步有提高为标尺;对于优秀学生,要严格要求,在掌握好基础的前提下,重视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 篇6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是要求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引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改进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环境,构建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但是把现代技术用于数学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而是在学生了解一些新技术的前提下,重点探究如何把它们用于数学教学,如何根据现代的教育思想研究教学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地设置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和建构所学的数学知识.但是据调查显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不经常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而且教学实际中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状况不容乐观.

二、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的实践

多媒体技术的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帮助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数形结合”,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利用它可以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多媒体应用的积极方面

比如在讲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先运用多媒体显示两个处于外离状态下的圆,接着作出这两个圆的半径之和与半径之差,然后让两圆逐渐靠近,将两个圆的相对运动在屏幕上动态地展现出来,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两个圆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总结归纳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基本位置关系,以及各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使静态的“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动态化了,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更清晰的认知.

又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的教学中,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察各种情况时的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但是运用几何画板则可以动态演示图像的变化过程,比传统的描点作图要节省时间,也形象直观.而且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中的参数作图,当拖动两条线段的某一端点(即改变两条线段的长度)时分别改变φ和ω,拖动点A则改变其振幅,这样更能揭示图像变化的特征,又不失一般性,这些也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图:

2.多媒体应用的消极方面

当然,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但是有些教师往往就忽视这些,结合身边的一些例子,我也总结了一些多媒体技术在使用中的隐忧:

(1)随意呈现,喧宾夺主.一些课件“重形式,轻内容”,背景太过花哨,背景音乐不合时宜,看起来是活跃了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仅仅讲究华丽的外表.

(2)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而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

(3)把多媒体看成“全能”,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有的教师上课时“一键定乾坤,电脑为中心”.人机交互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基本特点,但人机交互也使得计算机成为隔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道障碍,不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这与新课标理念“教学的本质是交流”是相悖的.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它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才是教学活动过程的核心,所以我们在使用这样一种先进的技术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要注意到:

(1)为课堂注入更多人文思想,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查阅、了解一些与数学有关的人文历史或者是有名的科学家,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热情.

(2)牢记多媒体的辅助性、工具性,要把握好以纸笔运算、推理、作图等为主要手段的数学学习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之间的平衡.

(3)注重德育、美育的渗透及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带领学生挖掘数学美,追求数学美,对于陶冶学生思想情操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4)加强思维训练,为学生开拓观察、思考、归纳、猜想的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从事高水平数学思维、理解数学本质的活动.

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有效性的设计原则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次深刻的变革,现在也处于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我们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设计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多媒体教学要把握时机

多媒体教学不该用时千万别强行使用.比如一节课,多媒体只是用来显示课题和例题,其余的都是教师板书完成,并且多媒体的屏幕挡去了教师书写空间的一半,这样就根本不需要多媒体信息技术.

2.多媒体教学要把握量

多媒体教学该少用的时候就不能多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来代替教师的板书特别要避免.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比较适用于诸如图形的移动和变换、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等运动或抽象的知识点,而一般较少运用于对概念和运算包括情感的体验和表达等.

3.注意把握多媒体技术的度

多媒体教学要注意为学生提供观察、分析、思考和想象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除了体验知识,也要感受情感并且理解其生成过程.教学中,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教师在使用时要注意教育好学生.

比如在教授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是这节课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到学生从二维平面走到三维空间是有非常大的困难的,要进行过渡就需要设置一个衔接.所以,将所有的平面图形叠在一起是构成不了空间图形的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时多媒体的演示就必不可少了.

然后空间图形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能看到.图形的旋转和透视是空间图形主要的两种形成手段.对于图形的旋转,因为课本中的空间图形都是静止的,所以关于旋转方式构成空间图形这方面也需要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而对于透视,则可以放映大量关于透视的美术作品(特别是素描作品),比如《最后的晚餐》,分析它整幅作品中所用到的透视原理.

最后,透视与三视图的关系和特点.三视图使用的是平行透视(平行投影),立方体等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形成过程可以用它与透视的区别与联系等进行分析.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非常适合这部分内容,能带领学生很快从二维走到空间的领域.这部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相对容易接受,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模式被改变,使原本抽象的空间几何变得异常形象和自然.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运用,那学生要理解和把握图形的变换就会相对吃力.空洞的言语是无法解释清楚空间运动等抽象性的知识的,所以此刻就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涂荣豹,王光明,宁连华.新编数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爱忠.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

[3]王光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教学措施[J].中学教研(数学),2005(10).

导学案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与思考 篇7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文应用能力最终得以顺利地生成和发展。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何更加科学的实施教学,如何使教学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导学案”作为实施学案教学的载体,对高效课堂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开展“导学案”教学十分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由教会学生知识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作为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智力,进而促生高效课堂的产生。

“导学案”——一个全新的名词,伴随课改进入了我校课堂。推行初中语文导学案已近两年时间了,在不断学习、运用实践、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本人有了些许体会,现与大家交流。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认识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力水平。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导学案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第一,“导”就是指导、引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随着我们的指导的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预习,这就是“导”的作用。

第二,“学”就是指学生在此课或章节中要学什么,掌握什么的问题。

第三,“案”就是一种方案,它是学生学习的时候的一个方案。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以下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3.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如:《敬畏自然》的导学案设计(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2.反复阅读,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的观点;感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情怀。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阅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导语提示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他的恩惠,在她怀中壮大,高天流云、小桥流水、大漠孤烟、黄河落日无不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破坏了自然,自然母亲已伤痕累累。看看漫天的沙尘,污浊的空气,脱皮空腹的山峦,日渐枯竭的水源……这就是人类在“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接受自然回馈的礼物。人与自然到底是什么关系?人类又该怎样对待自然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并感悟严春友的《敬畏自然》,或许我们就会多一份爱护自然的责任。

二、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黑板展示)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三、整体感知

(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请各小组同学通过讨论、交流并口头展示)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3.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四、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讨论、交流,小组自由展示)1.再读课文,讨论交流下列问题 ⑴作者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⑵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五、挑战自己(质疑思辨)

教师引导: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如:

⑴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 ⑵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⑶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 列举你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黑板文字、语言交替展示)

1.根据本文精辟的论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将如何把“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变成最实际的行动?

2、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条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七、达标分层检测(略)

八、课后反思(略)

导学案的使用

刚开始使用导学案,我不知所措:一节课的内容,二节课甚至三节课也不能完成,有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给他们讲出来,自己也一吐为快,在学生独立完成导学案的过程中(“独学”环节),我认为在教室里自己是一个多余的人,小组讨论时,成绩差的学生和我一样,干巴巴的坐在教室里。“展示”这一环节,又成了优等生的天堂。所以几个星期下来,我感觉就是学生成绩优的更优,差的更差,出现了两级分化。细细思考,原因出在老师身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成了局外人,学生们自然一盘散沙。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着手改进。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预习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学生学先于教,即以学生的预习活动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然而在以往教学中,我们发现,老师布置预习后,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充其量读一遍课文,读第二遍便已没有了兴趣,学生学得被动,读得无力、乏味,整个预习似乎“不留痕迹”,而“导学案”中的“预习导学”则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一个重要载体。所以我在预习环节,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进行预习,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生疏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做好标记。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在上课前必须抽批部分“导学案”,以便了解学情。

2.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小组讨论“导学案”中的有关内容。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

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进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分层检测的落实问题。

分层检测题目的设置要求有层次有梯度,能体现知识能力重点,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教师或小组长(检查当堂训练情况,也可作为作业批改)现场批阅学生练习,收集反馈信息,当堂矫正补救。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小结梳理知识框架、规律、方法,并对合作小组当堂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经过改进以后,我明显感觉学生学习更努力了,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了,效果越来越好了。

上一篇:史上最强脑筋急转弯下一篇:微积分学习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