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精选11篇)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要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作指导,在课堂上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媒体内容呈现的时机。
2、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3、正确处理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整合积极影响
若干问题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第11条 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以信息化整合语文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培养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预期目标。
一、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媒体,动静结合,声形并茂,能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迅速转化为有意注意。如:我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首先,用录像播放一个片断:西沙群岛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像亿万颗彩色的珠子在滚动,海底里有山崖、峡谷,海参在蠕动,还有大龙虾在爬行„„这些奇妙的景物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很快就被这些生动有趣的画面所吸引。此时,我进行配乐叙述:在我国的南海上,那里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岛上有葱茏的树木、茫茫的沙滩、丰富的水产和矿藏,真是风光如画,物产丰富,她像一串珍珠在南海上闪耀着光芒,同学们想到那儿去游览吗?学生边眼观画面,边听其中之解说,深深地陶醉于西沙群岛的五彩缤纷,千姿万态的神奇世界中,产生新奇感。多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等特点。通过多媒体创设教学所需的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多媒体以其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习氛围轻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有利于形成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开放的学习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现有的多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方便地查阅,获取相关知识,满足他们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迁移,体现信息社会对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需求,更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新的课题。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可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当时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野蛮贪婪,了解那一段屈辱的中国历史,从而深刻地感受到詹天佑接受修筑京张铁路任务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感受到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和非凡勇气。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加深了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感悟;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很好地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这样不仅优化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媒体技术的应用中让学生从自己动手、及时交互反馈方面,真正实现构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想。
3、巧用多媒体手段,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4、利用多媒体提高审美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语文课同时肩负着美育的使命。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具有形象、直观、方便的显著效果。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为例,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内容,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但是,同样的一篇文章,有人能读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人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朗读的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时,课文朗读可以交给专业人员来完成,他们能够很好地把握课文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锉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配上音乐,图片、文字。文字根据朗读速度滚动,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朗读声情并茂,音乐灵动,使文中所刻画的烟台的海在不同季节里所表现出的不同魅力,清晰地展现在大家眼前。使人感受到海的美,这对理解课文的主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艺术都是相通的,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丰富了课文的审美空间,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真实、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触发学生的想象。因此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感受美的能力。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好媒体内容呈现的时机。
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感悟语言的最佳结合点,在恰当的时机呈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例如教学《泊船瓜洲》一诗,引导学生理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如何引导学生领悟“绿”字的精妙?这是难点。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品味诗的语言美,从而领悟到“绿”的神韵。“绿”字既包含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勃勃生机。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进行课件展示,将媒体资源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但它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如果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的作用,长期只凭借图形、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例如朗读,有道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能促进语言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它具有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作用。再如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虽然能节省大量时间,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动态性、即时性,有时重难点内容给学生感官刺激的时间短,特别是对中下等学生,很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会出现“当时清楚、过后模糊”的现象。所以,板书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媒体,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匆容置疑的,多媒体课件也不能代替板书。种种例子表明,只有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并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使它们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
3、正确处理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有些语文课在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课件的“美观”,而忽视了语文课程自身的特点,淡化了教学内容,甚至偏离了学科内容。这种课从形式上看往往课堂气氛很活跃,图文、动画并茂,使学生眼花缭乱。但经过冷静的思考后,课文中主要的信息内容往往被掩盖了、冲淡了,学生很难获取主要信息,主体部分被喧宾夺主了。诚然,语文课件可以调动多种媒体,使其声情并茂、形象可感,但同时也将其直观化、固定化。这必将遏制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进行想象的能力,也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老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不能过多倚重多媒体方式而忽视了语文科的自身特色;单纯追求教学方式的现代性,忽视了语文学科本身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我们提倡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以弥补文字不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的遗憾,恰到好处地演绎教学内容,上出语文课所应有的“语文味”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传情,才能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01。
(2)李杰,《浅谈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2008.06.04。
一、激其趣
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画卷, 课文的导入则是画卷的扉页;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乐章, 课文的导入则是乐章的前奏。传统教学的导入主要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 年复一年, 形式单一, 学生易对语文课产生厌倦情绪。多媒体的出现, 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命力。多媒体教学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凭借其独特的形象性、趣味性、新颖性,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就可在课堂上用电视纪录片《圆明园》来导入, 浓缩的沧桑的历史一下子就如在眼前, 当听到厚重的男中音“一个世界奇迹, 一座艺术殿堂, 一百五十年的历史, 六代帝王的梦想, 一个王朝的荣耀与耻辱———圆明园”, 看到断壁残垣复原成恢弘的建筑群, 看到辉煌的艺术殿堂毁于一旦, 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走入了这段特定的历史时期, 跟着文本一起去感知。《春酒》一文, 在罗大佑的舒缓轻柔的歌曲中教师深情吟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导入:“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掌海棠红呀海棠红, 那血一样的海棠红, 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诗的格调、曲的风格与《春酒》所表现的思乡的主题不谋而合, 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尽其美
在审美阅读中, 作为审美对象的课文要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 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除认知障碍。因此, 教学时巧用多媒体可以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 使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声, 形成相应的审美心理。例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课, 若单凭语言文字和课文插图, 学生很难领会到圆明园之美。教学时, 可利用多媒体对课文相关内容进行捕捉、剪辑, 制成课件, 在壮观的景象、优美的乐曲声中, 学生朗诵出“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可是,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接受了美的沐浴, 体验到情感的震撼。这里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发挥了独特的优势, 取得了学文、悟道、审美的和谐统一。
三、深其涵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特点。课程标准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中的地位, 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而不是靠灌输。同样是《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一课, 再现的情景, 浓缩的历史, 鲜明的对比, 激越的情感让学生在多媒体营造的氛围中去体会、去感知、去升华。相信学生看到联军举起锃亮的钢刀时, 学生也会在心底呐喊:“住手!这是我们的, 你们这群强盗。”当学生看到陪炮火烧焦的土地、燃烧的火把时心中定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深思。
总之,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是教育教学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会用、善用多媒体, 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多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 扬长避短, 各取所长。
摘要:语文文本中的很多情境很难用语言描述, 因此语文老师有时往往磨破“嘴皮子”, 可能也难把那种美、那种意境、那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多媒体的使用则弥补了这一遗憾, 它丰富了学生对文字美的感悟, 使语文课变得更丰富多彩。本文从“激其趣、尽其美、深其涵”三个方面来谈谈多媒体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色、形、声、光,将语文的教授过程直观地、形象地、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知,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长沙》,用多媒体课件给原先黑白的枫林、碧水等染上鲜艳的颜色,“层林尽染”;再逐一勾画出竟发的大小船只、翱翔的雄鹰、嬉戏的游鱼……,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秋天的气息,景致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它能将静止的、抽象的文字内容变成生动形象的音像结合的复合载体,将老师以表达的原理、现象生动条理的表现出来,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直观形象的揭示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要有真的情景,对课文情境的体验是学好课文的基础。但是,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景,单靠教师的一张嘴,就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多媒体技术显示了它的优势,利用其声像结合的整体特点,教师可在课堂上模仿甚至再现作者笔下的情景,或者营造一种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增强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4.利用多媒体交互性,为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大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检索方便。无论你需要哪一个课件,哪一部分内容,只要一按鼠标,计算机就会把你需要的内容推送到你的面前。二是控制速度。实际过程发生在瞬间。然而,为了讲清原理,必须分解动作,多媒体能够完全受控地适宜于不同的教师与学生,可以放慢运动速度,也可以加快,可以分解动作,也可连续运作。三是分步提示。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自学或解答某些难题时。计算机能分步提示学生,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进度。循序渐进,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四是自动批阅试题。计算机能随机出题,对于学生的解答能立即批阅,给学生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为个别化教学和因材施教提供了条件。
二、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是促进教学优化发展的手段。教师、学生不能被课件束缚手脚,围着电脑课件转。如果教师离开了多媒体课件依旧手足无措,那绝不是一件好事了。课堂教学应注重师生互动,思想对碰,情感共鸣,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以及语言本身的魅力,多媒体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成为课堂的主角。
2.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应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养与学习,使教师尽快掌握驾驭这种工具。
3.注重实用性
提倡利用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进行语文教学,但制作的课件不能过于娱乐性缺少文学性,过于色彩感缺少教学的严肃性,结果会使课堂是过于活跃、说、玩、逗、唱地闹哄哄一阵,偏离了教学主题,以至于语文多媒体教学课好听、好玩,但没有教学重点,不能扎实基础教学。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的。教师应多在课件制作中去实践,深入钻研教材,驾驭课件,不可简单地下载别人的课件去组织教学,图轻松,充当课件播放员,应多比较、研究、制作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课件。
总之,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语文教学只有与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科学整合,语文教学才能开创出一片崭新天地。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共同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孔祥田,李兴保主编.《现代教育技术学》
铜冶镇二中 马运书 2013年11月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铜冶镇二中
马运书
[摘要]:多媒体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整合的阶段。多媒体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初中语文 课程整合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失控,现代教育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的运用适应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起到了越来越明显的支撑作用,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以中学语文的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教学中的应用。
一、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大大简化了教
师的操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形象、直观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屏幕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例如在进行《雷雨》一课教学时,我凭借录音、投影等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发展学生思维。在教学《雷雨》时,我先播放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啦、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地把学生带进了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紧接着打开投影仪,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课文录音,欣赏着屏幕上呈现出的一幅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入情入景,学生很快了解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牢牢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课堂,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为了让学生了解雷雨前、后天空、蝉、蜘蛛的不同情况,我打出了分别绘有雷雨前后景象的投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运用对比的手法,结合课文,进行概括,画面一出现,学生马上投入积极的思维之中。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清晰地了解到:雷雨前,天空中乌云密布,黑沉沉地压下来,蝉一声也不叫,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雷雨后,天空中太阳出来了,还出现了一条彩虹,蝉叫起来了,蜘蛛又坐在网上了。这一环节的安排,促使学生有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乐于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
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即使写了也是三言两语,且病句错字连篇。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有了兴趣、产生了写作的欲望,才能用心作文,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我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象媒体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丰富了写作素材,使“巧妇”常为“有米之炊”。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多媒体可见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首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个方面的素质。
1、图文并茂,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语文课中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有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
如《沁园春·雪》是开国领袖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气吞山河的名篇,既有
词所固有的辞藻华美、尽情铺排、比喻生动、想象瑰丽、夸张奇特的特点,又能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以形象而准确的语言,赞美了祖国的壮丽河山,歌颂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争取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故此,教学内容当围绕熟读成诵进行,并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总体设想是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
2、名著研读。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首次规定了“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推荐了14部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意在课内外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实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著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又如建立《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可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利用多媒体,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他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
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名著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景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情景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景引入,悬念引入,设问引入,图画引入,音乐引入,表演引入等。 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画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例如:我在讲解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当逐行出现诗句时,诗中的画面也随着变化,我把配有黄鹂在枝头上鸣叫的声音,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画面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因此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许多老师都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汉字的音、形、义与学生认识事物、活的语言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说识结合。
首先,通过多媒体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在“找朋友”游戏中,掌握生字字音。如:戴婷老师教的《猫和老鼠》一文,让学生通过比较姐妹字:“迷、谜、眯、咪”进行找朋友,这样学生不但能从字形上理解词义,而且从词语中记住字形。其次,让学生在三次练说中认识事物。一说,语言尝试。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介绍《猫和老鼠》的影片,然后自由介绍这种动物,或是用一个词来说,并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巩固生字字音。二说,语言的运用与积累。在给动物找名字的游戏中,再用合适的词来说各种动物。这样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既运用了原有的知识,又可将别人说的新的词语积累起来。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扩展对一些其他动物的了解。
由此可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的识字、学词、学句比较枯燥无味。而通过多媒体参与教学,进行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观看生动有趣的影片后,主动练说,在游戏中,大胆练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并获取知识。通过三次练说,使语言训练层层递进,将识字与认识事物与说话训练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识字目的。
3.创设情境,陶冶情感
情感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无疑为创设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感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效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的感情变化,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随着一段段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画面出现,各种声、色冲击着学生,学生心中的感情油然而发,此时此刻,让学生带着这种感情朗读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了。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受到感染,情感的陶冶就落到了实处。
4.巧设质疑,拓展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的灵感,为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上课时我常常播放有关课文内容的课件,在学生们仔细观看后我让同学们针对刚才所看内容纷纷质疑,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
5.课外延伸,发散思维
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学法的迁移,通过发散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大增加听和看的机会;用文字、图像、声音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如《山村的早晨》这一课,我在总结山村的早晨的特点后,播放有关家乡早晨景点的录像,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我们家乡的早晨有什么特点?它与课文中的“山村的早晨”有什么异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分析比较,充分讨论。这样,既做到了学法迁移,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篇课文只是教学的一个例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这一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课文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信息技术凭借互联网这一庞大的信息网络,可为语文教学的拓展提供极大的便利,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历史教学、趣味性、直观性、渗透性、开放性、知识网络体系。
正文:今天,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信息化时代已经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由于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人类传统的教育活动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冲击,这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优化教师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视听感官,实现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学生从未亲身体会,以至不能领悟其中的精髓和其价值所在,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展现中华文化的精彩斑斓,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发现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例如我在讲到《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内容时,播放经剪辑的《南京大屠杀》等电影片断。当同学们感受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看到国共双方紧握的双手时,同学们个个满怀豪情,甚至发出誓与日军周旋到底的呐喊;当镜头上交替出现日军将南京青年当作刀靶练习刺杀,看到日军活埋南京和平居民,日军在南京郊外集体屠杀,人民群众流离失所时,同学们个个义愤填膺,进而转为低泣。这时,学生的情感已完全融入了影片中。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学生在正确理解课文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对真善美的爱,对假恶丑的恨,思想感情受到极大的感染和熏陶。
总之,让历史教师与时代接轨,与时俱进。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需要我们对多媒体技术不断的学习、应用和创新,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这是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历史工作者去关注,从诸多的问卷调查和一线教师的反馈得知,虽然初中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没有减退,但对历史课的兴趣,下降的尤为明显,究其原因是因历史大都离我们生活的年代比较远,而且很多历史事件与今天或身边的事物没有直接联系,所讲到的事件、人物大多难以记忆,枯燥乏味。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才的的起点”。将多媒体计算机引进课堂,是目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而实用的手段之一。学生只有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求 这门学科的欲望,而这种兴趣的激起则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把所讲的史实化小为大,化远为近,化虚为实,化快为慢,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得看得见、看得清,抽象的东西变成具体的,遥远的东西变成眼前的,无法重视的能够重视,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思考和探究历史知识的奥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的教学效果,真可谓“寓教于乐”。如《鸦片战争》一课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原因时,我先播放电影《林则徐》中有关“禁烟”、“销烟”的历史背景及林则徐采取的措施,用它代替单调的复习,巩固知识点,一下子将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鸦片战争的爆发是不是由虎门销烟而起?学生纷纷展开讨论,发言积极,气氛活跃。这样就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愉快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又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时,下载了连续剧《北洋水师》序幕的画面:一只小纸船在海边飘泊。一阵阵海浪打来,小纸船摇摇欲覆;海浪打在沙滩上,激起点点泡沫,瞬间泡沫破灭、消失了„„并提出问题:“北洋水师在当时是亚洲第一钢铁舰队,可为什么我们屏幕上看到的却是摇摇欲覆的小纸船?那泡沫又意味着什么呢?”引导学生在小纸船和钢铁舰队之间、在沙滩上的泡沫和洋务派的强国梦之间展开了联想和想像,通过这些心理活动,让学生能够洞察北洋水师的灭顶之灾和洋务运动失败的结局,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因的愿望。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补充资料,加大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与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 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适时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及微观世界的动画等, 能形成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拓展教学空间, 使教学从无声到有声, 从无形到有形, 从平面到立体, 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 只靠挂图或黑板难讲解清楚的知识, 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 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 改变了讲、听、问、答直线式的信息传递反馈方式。变枯燥为生动, 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生物表象和本质, 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 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有效地避免学生厌学情绪, 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生物课上在讲授“减数分裂”时, 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 把精子与卵的形成过程, 用连续的动画过程展现出来。特别是同源染色体行为这个学生难以理解的变化过程, 通过动态显示, 那些看似静止的事物活动起来, 化静为动, 使学生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方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好, 也就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使“死”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的生物知识, 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 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例如, 生物课上在教学“植物的个体发育”时, 运用多媒体的优势, 将课文中用文字描述的荠菜胚发育的过程变为形象逼真的动态图像, 通过双受精作用的完成、胚发育、胚乳的发育等动画, 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刺激了学生注意, 并化抽象为具体, 帮助学生理解, 启迪思维等。可见,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生学得轻松, 教师教得省力, 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即使如此, 学生仍然感触不深, 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生物学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 生动活泼, 吸引力强。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且学生学习时, 其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 降解了, 消失了, 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 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如在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时, 过去只能利用挂图分析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 由于这些图是平面的, 加上图是不连贯的, 学生学习以后还是很茫然, 学生都是死记硬背其中的各个时期的特点。现在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动态图, 既能连续播放, 也能定格各个时期分解过程。又如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比时, 让学生通过观看二者的动画演示, 讨论分析进行总结, 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能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三、多媒体的利用能增大课堂容量、信息量, 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 所谓提高教学效率即在一定时间内, 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 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 最头疼的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需要大量板书, 特别是在复习课中, 需要把知识穿成线、结成网而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这要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还要吃粉笔灰。有时干脆将题念给学生听, 学生在下面记, 这样的效果极差。现在, 利用多媒体强大的文本显示功能, 可使本应花二十几分钟写的内容在一瞬间就能显示在学生眼前, 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 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既标准又快捷。
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 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检验学生对当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需要对学生进行小测验或让学生做相关练习题。此时, 把题目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 由于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 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通过课堂练习, 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 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 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 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四、多媒体的利用能优化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学生验证所学知识, 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 实验经常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限制, 如有的实验过程太快, 只能看到实验结果而无法观察到中间的过程、有的实验耗时而缓慢在课堂上无法完成、有的实验因场景太大或有危险性而无法进行, 所有这些均制约了中学生物实验的开展, 影响到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为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亦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技术条件。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把多媒体和教学进行有机整合, 优化了实验过程, 拓宽了教学渠道, 也大大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例如讲述DNA的复制过程时, 可以利用FLASH制成动画, 使抽象难懂的DNA解旋、复制的过程一目了然。总之, 在信息化的今天, 多媒体为我们中学生物实验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对于我们进行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综合和贮存提供了方便。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 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的联系, 拓展学生的视野
生物来自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 学习生物的过程中, 涉及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内容较多, 传统的教学方法, 一般采用模型、挂图、板书等手段, 真实性和直观性较差, 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为适应学生知识面广、信息来源多的特点, 我们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就不能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 应该而且必须结合教材给学生拓展生活、环境、工农业生产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最前沿等方面的视野, 利用多媒体技术, 使这些变成可能。为配合教学, 我上网搜集了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 特别是一些学生不易见到的工业生产过程, 如自来水的生产过程、炼钢炼铁、燃烧与灭火、爆炸、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与综合利用、海水晒盐、污水的处理、毒品及其危害等。学习到某一部分知识时, 就播放有关的资料, 增强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能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 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整合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现代已经突飞猛进,多媒体教学已经步入了教育教学,这无疑给教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课堂教学更加刷新变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更加凸显,学生们的积极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学习也日趋猛进。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伟大魅力和功能。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教学实践,要努力研究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探讨其教学方法。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水平,掌握语文教学能力,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学重点要掌握好,否则教学任务就会很难完成,教学目标就不会实现。同时,教学难点若是不能突破,教学就会受到阻力,学生就很难掌握知识理论。为此,教学难点成为教学中的中心环节。教学难点往往都是隐含在知识的内部里,难点知识在教学中成为非常大的难度问题,如何突破教学难点成为每位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教师的语言的表述往往是有限的,因为语言具有抽象思维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说,最能让学生理解和明白而掌握的方式应该是那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而多媒体教学最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它能够把抽象变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使学生能够比较明了地掌握知识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我在执教《海底世界》一课时,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海底世界奇景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于是,我在教学的时候,采用录像手段,播放了海底的美丽景色,再加上一些优美的音乐,学生就深切地感知了海底的壮美景色,他们对这一难点很容易地就掌握了,教学效率得到了提高,教学也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二、运用多媒体提高古诗教学效率
古诗词在我国文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可以称得上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凝炼含蓄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倍受人们的喜爱。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因此,古诗词在小学中学的教学中所选的比例始终较多。特别在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所选篇目不断增多,它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主流,如何能够在古诗这个文化长河中获得更多的精神营养,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极为关注的问题,同时古诗词的特点具有跳跃性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也有深刻的含义。但是小学生他们的思维和他们的阅历都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教学中能否把古诗词教学的成效达到最佳状态,乃成为广大语文教学关注的问题,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丰富的想象能力,极大地提高了古诗词的教学效率。比如我执教《望庐山瀑布》一诗词的时候,对于“日照香炉生紫烟”里“生”一词感到非常的美妙,而只靠老师的语言表述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和体会的。于是我就采用了录像多媒体的手段。我先向学生问道:“生”字的意义是什么呢?李白怎么不使用“升”呢?于是,我就给学生播放了录像片,让他们看画面上的景物: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孩子们被这些美景惊呆了,他们感官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调度,他们开始了思考,当他们看到了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的时候,诗歌中的“生”就感悟到了。“生”有“产生”之意,至此学生真正地理解了诗歌中“生”的妙用。
三、多媒体的应用促进写作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在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教学中,一提到写作,教师就感觉到很难指导,学生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师生都被写作这个语文教学占用重要地位的内容所缠绕着,因此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当多媒体步入语文教学时,作文与多媒体的整合教学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笔者就是根据多媒体在写作中的整合提高写作指导效率有所感触的。我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出学生的写作兴趣感。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了。当我给学生布置亲情母爱的时候,就给学生播放了《世上只有妈妈好》,同时有制作了相关的幻灯片,并选择《大堰河,我的保姆》诗歌进行感情朗读,音乐和诗歌的融合所形成的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感染着学生,发现学生留着眼泪奋笔疾书,倾吐着自己对伟大母亲的爱。
总之,多媒体教学能够给教学带来无限生机和效益。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我们广大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探讨多媒体教学与语文教学的整合,通过科学而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方式,它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理教学 情境 整合
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进行创造性设计,展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富于表现力,有助于充分揭示物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物理思维的形成过程,使物理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实现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其最大的特点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物理学在发展历程中其大部分规律往往是在定性、定量、建模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实验条件的制约下,很难再找到其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便利地理解所教学内容,无奈之下,靠教师一张嘴的讲解似乎是难以摆脱的桎梏。作为学生而言,他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预测那种毫无激情,被动接受知识的又一无奈局面。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通过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深奥的.物理知识以简洁明了,直观易懂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大大缩短了所学物理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更好地帮助学生思考知识间的联系,发展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其友好的交互界面,使学生感到物理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可以说,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辅助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学生也成为物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彻底改变了传统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突破物理教学的难点内容
物理学发展到今天,我们可以说它是一门集严密、逻辑与精确于一体的科学。物理教学的本质要求主体在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氛围中通过认真思考和积极思维不断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教师的任务显然在于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毋庸讳言,物理教学中的很多现象错综复杂,有些现象教师用语言表述也好,用文字说明也罢,甚至用挂图辅助都很难把它们讲清楚,学生的脑海中也很难呈现出它们的具体情景,而辅之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却可以通过其文字和数据处理能力,提供各种图像、表格、动画、定格呈现方式,使物理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从而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性、形象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一扫物理课乏味、深奥难懂的现状,取得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例如,对于物理教学中平抛运动的剖析,电磁感应现象等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实践教学变静为动的效果,实现变难为易的目的,帮助教师轻松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诚然,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所以教学中我们应针对所教学的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的优势,诱导学生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物理知识,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物理活动中去,为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实现物理教师的自身发展
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物理教师要树立与时惧进的教育理念。虽然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从现象看,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时间少了很多,但实质上对教师所讲解内容的含金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督促我们教师不断进取:首先,真正更新教学观念。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需要我们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方面切实走出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包括改变教案、粉笔、黑板、嘴巴一统课堂的教学思想;包括淡化教师在物理课堂的绝对地位,实现由单纯的物理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其次,有效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不是为了仅仅取悦学生,粉饰教学过程,而是要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取得与其一致的教学效果。我们知道,物理教学活动过程的中心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过程,这个过程是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所无法取代的,如果我们仅仅把利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中的笑声联系起来,那将偏离运用现代手段的初衷,合理的将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方法,才是有效优化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体现。再有,不断加强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教学中,如何更好地使用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物理教学,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在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只要不断地学习,努力掌握这种技术,才能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有效整合。
总之,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所具有的众多优点是不言而喻的,实现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技术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使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自己教学的有益补充,使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相国。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2]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3]唐文和,刘向永,徐万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J]。中国远程教育,2003。3。
[4]陈建。对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认识[J]。教育科学研究,。9。
【内容摘要】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工具。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观点,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就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学科的整合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思想政治教学,张世茹
(2004级教育硕士哲学与社会学院040010200025)
一、我国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现代教育的悖向性。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体现了国家、社会对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从学生能否有效地接受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理解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德育要求的角度来看,必须强调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天能否适应社会生活。思想政治课本身又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前瞻性和社会性特点,与时代和社会息息相关,与个人成长息息相关,从这个角度上出发,思想政治课的组织与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发展的,并且是使受教育者个体(学生)融进教学环境,接触生活、社会的过程。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与塑造完整人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社会、国家是一致的,而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为考试而学,为考试而教”,教学的基础性在歪曲目的驱动下彻底毁灭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思想政治课与机械“倒灌”的教学方式教学,师生关系被禁锢在输入与输出的简单系统性,缺乏反馈、信息,学生思维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培养一批又一批机械的“知识”型人才。在全球出现“教育战略热”和以“新国民精神”为主的新教育理念浪潮的大环境,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出现了如下的趋势: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产学研分离走向产学研一体化,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从办学体制单一走向多元化,从集中统一模式走向非均衡发展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具有深远而中大的意义。
二、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信息技术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对于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此外,这种交互性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按照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人的认识不是外部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部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为了有效的认知,外部刺激是需要的,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多种的主动参与活动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学生能真正体现出学习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 83% 来自视觉,11% 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 94%。还有 3.5% 来自嗅觉,1.5% 来自触觉,1% 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整合的几点建议。
(一)用信息技术创设协作学习情境
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群体活动开展较少,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展开群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群体活动能力以及竞争合作能力。比如:在我讲到《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时,我在一个月前布置学生搜集与消费者权益有关的案例,由于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学生课下通过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交流,通过对材料的搜集和整理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第一组:消费调查,第二组:为什么,第三组:是什么,第四组:怎么办。小组确定
之后,每个小组同学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各小组同学利用合作讨论和信息分享,克服了探究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减轻了教师搜集信息的困难,增强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率。通过各种媒体设置合作学习的情境,给了学生个性表现与发展的最好空间,使教学活动更加活泼,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在合作学习中,也避免了由于性格和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在学习上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情况,更加突出了能力强的学生的学习优势,也有利于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的提高。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目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整合提供了平台。它集声、像、形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主动获取资料。比如:在学生们准备关于消费者权益一课的过程中,学生搜集的材料五花八门,如: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宝马车彩票**、日本三菱汽车的质量问题及学生身边的实例等,都比较有说服力,通过影像资料的引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学生开展积极的讨论分析,将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讲变成学生的主动探索。在案例分析中,了解消费者的权益主要内容及解决措施,突出重点;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知识脉络图,展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来探讨消费者的重要地位,从而使知识呈现由繁变简,一目了然,突破难点。总之,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实效;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和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的整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学生吸收大量信息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动态的、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眼、耳、手、口多种器官参与学习,调动学生思维,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枯燥、课堂信息量小、效率低、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兴趣低的缺点,使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着手借助各种媒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现代信息技术构筑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多向的、交互的情景,让学生在讨论中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能充分利用课前搜集的信息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孩子们将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而教师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四)信息技术与学习方法的整合传统教育体制下学生学习的主要辅助手段是教学辅导书,做题─核对答案─做题,成为大多数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重结论,轻学习过程;重接受,轻探索发现, 忽视对学习过程和质量的反思,无个性的学习策略,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成为阻碍学生脱颖而出的障碍。而在新课改要求下,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便利,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越来越强,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扩大自身认知空间,增大信息量,以支持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而确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使学生由原来“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学生自主性学习架设了一个合适的平台,信息技术是实现研究性学习和基础性课程整合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冲击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可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体验性和探索精神,学生学习兴趣高,参与意识强,这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将二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Z1;
[2]毕作勤刘强王绪东,《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中国教育学刊》,2003.4;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5
[4]钟启泉,《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
[5]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中国电化教育》,1997年第12期
[6]钟志贤,《素质教育与教育技术实践》,《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5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整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不再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如今,多媒体作为一项新技术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那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校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作些肤浅的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1.多媒体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创建了一个新的言语环境,创造了一种新的倾听和言说的方式。比如,作文修改,如何才能将一个学生的作文传给所有学生,而且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它进行修改呢?用投影将该学生的作文展示在大屏幕上,这样就可以集体阅读、修改了。有了多媒体,我们可以链接网上的名师,调用资源。总之,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能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实现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方式的信息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课堂教学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而对话则是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一个学习过程。多媒体教学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提供了便捷、快速、全方位的现代化平台。
二、语文学科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优势
1.运用多媒体可创设情境,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有利于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深切感知、思考,进而创造。多媒体技术提供形象有趣的直观教材,创设新奇的知识环境,突破时空限制,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这样信息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了,思维活跃了,自然就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如,教学《春》一文时,我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从而达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运用多媒体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小说,有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散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妙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语言为形象的图像,创设出最佳的情境,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理性的思考,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我先以一组秋天的图片导入,再配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把学生充分带入诗歌的氛围中,就能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可设计教学环节,多角度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于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天上的街市》的教学,将天上明星和地上街灯交相辉映,牛郎织女天街闲游等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再配上背景音乐,这就加强了学生的感悟,又培养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4.利用多媒体,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增加课堂信息量,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多媒体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学《芦花荡》一课时,启发学生思考回答老头外貌、语言、神态等来归纳老头性格特征,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而且利用节省的时间,能让学生进行“人物外貌描写”的写作训练。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既能增加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又能增加课堂容量,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十分有利于突破初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能使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运用不同思考方式来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媒体,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合理地结合起来才会真正使语文课更丰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5.
[2]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浅谈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整合】推荐阅读: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点06-0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运用06-20
关于语文教学中正确使用多媒体的思考与建议05-27
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09-09
中学语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论文09-09
巧用多媒体资源 整合文言文教学07-15
浅谈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中职英语教学07-21
浅谈如何有效发挥小学数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09-23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09-28
浅谈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