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的探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意义

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四大以来,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重大进展。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远远滞后于企业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 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宏观调控,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 能更大程度的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内在要求。随着经济市场化的大规模推进, 宏观调控改革越来越成为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心。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 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为中心的改革, 不仅将重塑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的基本关系, 而且从根本上改进和完善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机制, 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加快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这就要求政府集中精力搞好宏观经济调控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实施宏观调控。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从目前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跨向高水平的小康, 是一次伟大的社会变革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达到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过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增长全体人民的福利, 实现社会和谐全面进步。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更加主动地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预见性和适应性, 改进工作效率, 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更好地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责任。

二、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政府是行使国家权力、履行国家职能的政治实体或组织, 在我国, 履行这一职能的是法院、检察院等执法监督机构。政府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政府指国家行政机关;广义的政府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立法机构) 、行政机关 (执法机构) 和审判机关 (司法机构) 的统称。本文主要从广义政府的角度研究它在市场经济中的职能和作用。

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 它反映政府的实质和活动的内容与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 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和方向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不论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或者是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 在它们多样化的发展历程中, 政府总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主要分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指的是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指导、管理、监督、协调和服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 市场机制较弱,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分量较重, 发展社会经济方面的职能尤其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 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即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担负的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责和功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与经济管理体制密切相关, 并由经济管理体制所决定。它必须为经济基础服务, 且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变革, 进行不断调整和重构。“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 而且政治统治只有在它执行了它的这种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在我国,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探索早已开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转型进程的加快, 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已经逐步转向主要从事宏观调控, 组织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监督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体制转轨时期, 从我国国情和国际大背景考虑,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应趋向努力实现市场机制作用与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能作用的有机结合, 并探索出自己的特色。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由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和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两部分构成。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统一的国民经济的两个方面, 宏观经济指国民经济的总状况及其影响这一总状况的主要因素, 微观经济活动是宏观经济的基础, 宏观经济活动又极大影响微观经济活动的开展。当市场经济的发达使各部门各行各业之间结成互相依赖的紧密关系, 成为一个有机结构的整体时, 才产生了对整个经济生活进行协调管理的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管理。

微观经济, 指国民经济中以经济个体为主体进行的经济活动, 一类是商品、劳务的生产和供应者, 另一类纯粹是消费者的个人。这里所说的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管理, 主要是指对从事工业、农业、商业等经济活动的企业和个人的管理。微观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基础, 政府对于微观经济的管理应当开放搞活, 使整个国民经济充满活力。政府应通过法律和法规的形式, 给经济个体的决策加以限制性条件, 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提供微观经济活动的良好环境。

三、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

科学发展观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的多视角, 深刻分析了科学发展的内涵, 阐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 明确提出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思路和方向, 对当前指导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是一个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政府经济职能转型是指政府经济职能重心的转移、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方式的转变和政府经济职能关系的调整。

中央转变政府职能的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减少行政审批。只有切实把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减下来, 政府才可能把主要精力转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创造良好环境上来。第二, 加强中长期规划的研究和制定。这是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任务和途径。只有加强对影响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的研究, 正确判断国际环境的变化趋势, 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产业政策, 使国民经济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健康增长, 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第三, 完善政府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决策程序。正确决策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信息, 要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又与时俱进的制度和程序, 防止民主决策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要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建立各类专家组成的咨询委员会等组织, 随时为政府出谋划策。

当前,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 其主要内容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三个层面:

第一,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重心的转移。改革开放以后, 特别是进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重心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按照发展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 经济职能的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大局上来。

第二,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方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为运用经济手段为主,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相结合。二是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的转变, 把本来就属于企业而被政府占有的权力, 毫无保留地还给企业, 强化企业自主权;同时, 把宏观管起来。三是由重计划、排斥市场转向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四、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措施

1. 现代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和法制基础的重构

首先是现代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政府行政管理应该秉持“有限性”观念, 从社会领域收缩其原有的侵犯性权力。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该以一种保障而非侵害、剥夺公民合法权益的态度, 合法行使各种行政权, 及时从市场已发生或可能发生作用的领域收缩权力, 各项行政权之设定、行使必须符合法治的原则和具体要求, 各项行政权的全部行使过程要公开接受立法、司法、行政、社会、党团等各方面的监督制约, 政府必须在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对社会进行有控制的积极干预, 管理“到位”, 不能“缺位”。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时, 应该在行政权的具体设定和运作问题上, 以低成本求高效益, 并不断完善己有制度。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之一。而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 重点在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诚实和信用, 政府应该为社会做诚信的表率。在行政决策方面, 要加强对决策活动的监督, 完善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和机制, 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

其次是法制基础的重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必须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的新的法制基础。应确认市场主体资格制度, 充分尊重和保护财产权制度, 维护合同自由制度, 国家对市场的适度干预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最后,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定位。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型步伐, 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在政府职能转型过程中,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准确定位应当是加强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管理, 制定市场规则, 组织生产公共产品, 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 保护公平竞争。

2. 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途径

强化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职能。对于我国的实际情况, 作为一个正处于市场化进程初期的体制转型国家, 要经受住市场经济和融入国际经济的考验, 离不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的帮助。要发挥好三种职能:一是战略引导职能, 二是平衡协调职能。三是保护职能。

弱化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改变了政府权力支配社会的格局, 进一步弱化政府微观经济管理职能己是当务之急。要从根本上改变由政府统一计划、配置人财物的权力模式, 使政府经济权力从无限变为有限。弱化政府对微观的经济的干预职能。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 政府干预才是合理的。要切实推进政企分开, 政企职责分开, 必须明确划分和分离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能。

区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权限。要按照中央统一领导, 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原则, 在维护中央权威和尊重地方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寻找兼顾中央和地方利益的平衡点, 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自的职责权限, 推进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规范化、法制化, 使地方政府分权与中央政府集权达到动态统一和平衡。

3. 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第三部门是针对第一部门政府组织和第二部门企业组织而言的, 是非政府、非营利、志愿性的社会组织。第三部门是现代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它的兴起和发展是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社会自治化的结果, 是社会和谐的需要。

摘要: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 是关系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 它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参照西方国家在政府职能改革中的成功经验, 结合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理论分析, 以观念、体制、制度和机制为关键点, 阐释了目前制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

参考文献

张宏斌, 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型问题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 2005, 1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人民出版社, 1993

上一篇:蒸汽爆破技术在秸秆类原料厌氧发酵预处理中的应用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