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精选8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1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者:蔡金有

来源:《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2013年第02期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喜爱,如何让学生具备一种通过化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需要去关注的问题.笔者主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进而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笔者就以“依托课改 提升效率 发展能力”这一主题来浅谈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开展.关键词:高中化学;提升效率;发展能力

一、以学定教从而教学相长

“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有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在课堂上观察学生表现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2

伴随着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 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方面的意识, 不断提升数学理论的人文价值, 并加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由于上述几个方面的要求, 就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现状, 笔者就我国当前新课程标准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进行分析与论述.

二、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概念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开展与实施,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目前已经逐步渗透到日常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来,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中心.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改革对于深入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当积极地开展同学生之间的互动, 数学老师应当加强对高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科学对待理论讲解与能力提升之间的关系, 正确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关于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宋秋前学者是这样认为的:有效教学就是老师与学生共同依照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开展教学活动, 用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益以及最高的效率帮助学生在“理论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学习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目标上得到有效整合, 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式.

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而言, 则具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使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数学认知, 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通过师生之间积极有效的互动, 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以及创新意识.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就是要推动并提高高中生对高中数学理论框架的熟悉, 使学生能够逐步形成科学的数学认知结构.

三、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原则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开展, 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笔者认为,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应当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 低耗节能原则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教师与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当合理运用课堂上的所有时间, 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师与学生精力的消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低耗节能原则.

(二) 差异效益原则

我们在进行教学情况的衡量与考核时, 应当非常注重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而带来的客观影响.所以, 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固定化的计算公式来衡量课堂教学是否有效, 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学间的横向比较.笔者认为, 只要从纵向来看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教学看作是有效的.因此,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 应当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全面素质原则

有些学校的教学只关注学生分数的提高, 这是严重违背有效教学原则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学生全方位的考量.就像有的教学手段虽然效率较低但是可能会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这与有效教学的理念是相违背的.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 不仅关注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效率, 而且更应当关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开展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培养时, 教师也不应当只是片面地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而忽视了实践操作水平的培养.要使学生不但能想到, 而且应当做到.

(四) 师生共进原则

我们一提到教学效率, 大家往往想到的就是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但是有效教学还应当包括教师自身综合水平的提高.如果教师不能慢慢地成长, 那么教学效率也就不会实现持续性的提升.虽然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但是教师作为有效教学的主导者也应当得到一定的重视.有效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更加积极, 也应当让教师在有效教学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

四、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开展的对策措施

笔者通过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 针对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提出以下几个推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开展的对策措施, 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 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教学理念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导, 如果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 那么就算用的是最好的教材, 最科学的教学方法, 那么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传统的教学理念中, 教师就是站在讲台上讲, 学生就是坐在座位上记, 学生就好像是一个容器被动地接受着教师放进来的知识.当代新型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就是由老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帮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说, 要想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应当将传统的教学理念予以转变, 逐步构建符合当代新型教学理念的框架体系.

(二) 明确开展教学的目标,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 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 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 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要明确教学目标, 进行有效地教学设计, 首先应当与教材进行深入对话, 备好教材, 把“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教师不仅要全面、准确地掌握学科知识, 而且应当做到融会贯通, 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知识体系, 创造性地组织教材, 引导学生打通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 将生活和书本知识有效地融为一体.这样便可以有效地发挥以下作用: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 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 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 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 有效率功能.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就需要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 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

(三) 灵活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 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教法制约学法, 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克服只备教材不备学生, 不考虑学情, 从而定位不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活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在备课行动中基本掌握学生能够达到的能力基础, 部分学生的能力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 在教学设计中, 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培养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节.备课备学生和备教材同样重要, 因为只有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备课时首先应当全方位地了解学生, 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做到因材施教.

(四) 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 从概念到概念, 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 势必影响大范围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所以说,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应当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 科学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 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 既能准确地传递信息, 又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习效果.

(五)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论认为, 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 变课堂为学堂.一堂课只有45分钟, 时间非常宝贵, 一秒钟也容不得浪费.因此, 课堂上一定要用简洁的语言把问题说明清楚.但是, 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在课堂上喜欢说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浪费了不少课堂上宝贵的时间, 因此, 往往导致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到位”.“三讲”就是:核心内容必须讲, 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必讲, 学生的疑点和难点必讲.“三不讲”是指:学生已会的不讲, 不讲学生也会的不讲, 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三到位”是指:讲练到位、点评到位和纠错到位.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关于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分析与论述, 我们应当看到, 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我们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重视有效性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严格依照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开展原则, 积极采取多方面的对策措施, 从而为我们高中数学今后的有效性发展增强动力.

参考文献

[1]黄明月.新课程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新课程 (教研版) , 2009 (6) .

[2]朱达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引入的十种方法[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3) .

[3]苏振莉.从实践角度出发探究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J].时代教育 (教育教学) , 2010 (5) .

[4]郑上典.关于高中数学导数部分内容的认识及其教学方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7) .

[5]宋扣兰.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3) .

[6]刘燕.开源导流学以致用——浅谈高中数学与生活[J].新课程学习 (中) , 2011 (7) .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学的不断进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就不得不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如果依旧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容乐观。情境教学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情况,构建一个和谐语文学习氛围,使教学能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有效开展,不断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多多开展情境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应用情境教学模式的意义

1.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教学《一个村庄的故事》时,教师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按照文章任务分角色扮演,对哥哥角色观念进行透彻分析,进而引发对一次性筷子的思考。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很容易被带入到课文中,这样在教师讲解的时候,学生和老师便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也可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境教学模式可以将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以记忆、理解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学生能够从阅读文本中深刻理解文章,能够将课文知识存入自己的脑海。学生头脑里装的东西多了,学习语文也越来越容易了,就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语文的热情了。

3.以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素质

以情境教学来提高语文教学的层次,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开展情境教学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语文潜能,也可以使小学生的特长充分展现出来,对提高学生的素质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新课标下开展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情境的再现

在语文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些情境再现的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些课堂小活动,巧妙地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在进行这些小活动的时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模拟生活中场景的时候,可以用所学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在生活中的灵活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真正热爱。例如,教学《珍珠鸟》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对珍珠鸟细节描写的内容,然后进行讲解,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见到的鸟的特征和鸣叫,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整理和理解,把课本学到的一些描写手法和用词的恰到好处加以总结,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语文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方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点的总结,并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领悟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大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

三、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占有一定的比重。而语言的运用能够鼓励学生开口讲,从而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和课堂气氛的活跃;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丰富教学内容,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模拟一些身临其境的情境对话,给学生创造一个锻炼口才的机会。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学习讨论,并经常组织开展这种语言类的活动。课外活动中,也可以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1)在校内提倡普通话交流和用语,选定某一节课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2)鼓励学生写日记或者读后感,在班级设置读书角,阅读校园报刊、名著等,并写读后感。(3)对于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鼓励学生进行校园报刊和杂志报刊的撰写、投稿,加强了对学生实际语言交流中的技巧指导,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必须开展情境教学。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从实际生活出发,进行情境再现。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清亮.浅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青春岁月,2011(20).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4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曹立华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课堂教学呈现多元化的形势。但是,无论如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初中政治教学都应该彰显有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

关键词:初中政治;有效性;新课改

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最大效果的教学过程。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拥有了兴趣,学习会变得积极主动,对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下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爱上政治课堂的`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多媒体情境创设、联系生活教学法、小组活动教学法等等。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消费观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小品《昨天、今天、明天》,让学生思考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如何在材料中体现的,通过对视频的观察,学生积极发言,在纷纷表达自己观点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强化了对这一知识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承认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地位的思想,任何时候都要将学生看作一个会变化,有思想、意志、情感、个性的个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将话语权教给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教师要采取目标学习指导法,让学生不断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要采用浓缩指导法,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图,帮助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国家制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组织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几个点来构建知识框架,提高学习有效性。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

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注重课堂教学,还应该将课外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时多读课外书《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充分利用课外活动的渠道拓宽知识视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实现政治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5

【摘要】《基础会计》是职业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入门课,针对职校生基础普遍较弱、理性和感性知识少的特点,为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降低理论要求,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结构,把理论联系实际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着重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基础会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养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的习惯,帮助学生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给学生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多体会到一些成功的愉悦。《基础会计》是职业类学校会计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课程,其主要研究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一系列内容,既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又有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核算,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各种专业会计和有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对于职校生来说基础普遍较弱,他们对会计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难以理解。笔者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新课程的标准调整了部分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难度,改进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对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

一、调整教学内容、课程结构、降低了教学难度,提高了教学境界

《基础会计》是根据国家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编写的,本着“降低理论要求的原则”笔者适当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以强化实用性和适用性为目的。对一些纯理论叙述的内容,在不影响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做了适当的删减。例如第一章《会计的基本前提和原则》、第三章《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正确理解和接受,因此这部分内容调整在本书的最后来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顺序。又如在讲完第三章《账户和复式记账》以后紧接着讲第六章《经济业务的核算》,主要强调会计分录(即记账凭证)的编制,先做到“纸上谈兵”。然后讲第四章《会计凭证》和第五章《会计账簿》,把理论真正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理论,并用理论指导实践,达到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的目的,从而开动学生的思维并激发其创造性,提高其处理会计实践问题的综合操作能力,让学生感到学以致用了。又如在讲第九章《财务报告》时,精简部分教学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只讲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基本概念、简式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即资产负债表只讲部分项目的编制、复杂的完整的项目留待以后学专业会计《财务会计》学,利润表中的“每股收益”这部分内容不涉及,这样调整以后,教师教起来更方便,学生们学起来更轻松、兴趣大大增强。

二、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培养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1.精心组织课堂导入,以旧引新、自然交融、以启发、讨论为主,引发学习兴趣

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选择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会计分录的编制时,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第二章《会计要素的分类》,第三章《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然后提出问题:(1)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涉及哪些会计要素?(2)导致会计要素发生了什么变化,即增减变动?(3)在借贷记账法下应记在账户的哪一方?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热烈讨论,会计分录的编制变得简单,非常容易。

又如在讲供应过程的核算时,以简单的经济业务引入:“企业以从乙公司购入A材料150000元入库,货款尚未支付(暂不考虑增值税)”出发,探究下列问题:

(1)如果考虑增值税呢?

(2)如果货款已经支付呢?

(3)如果企业开出一张商业承兑汇票呢?

(4)如果有运费呢?

(5)如果同时购进几批材料呢?这样使学生对旧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理解,做到了“温故而知新”,也逐步培养发散思维的习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是笔者采用的最多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的巩固与理解,尤其注意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转换处提出新问题,以此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

笔者要从过去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向“以培养终身学习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模式转换。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调动其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驱力。《基础会计》是一门枯燥的课程,若照本宣科,学生必学之无味,学之困难。笔者在讲记账凭证的编制时,从学生以前题目入手,提出“记账凭证与会计分录的关系”“转账凭证的编制”“转账凭证与记账凭证的关系”“记账凭证应该如何编制”等问题,组织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提倡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讨论,学会倾听、学会分享、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实践的全过程,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学生操作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操作中的正确与否以及改进的方法,学生们受益匪浅,并在小组活动中把学生推向主体。

3.创设教学情景,增强教学效果

除在每章开头增加了一个贯穿全文的情境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通过联系生活经验或具体事例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笔者在讲银行存款的清查时,创设了一个企业月末企业财务人员与银行核对存款的场景,请同学回答财务人员在找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从而知道未达账项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入账时间不一致而造成的,是银行与企业之间存款金额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了未达账项就找到了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金钥匙”。这场景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能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加了主体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求得新的知识的发展。另外,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笔者在讲会计凭证的装订时,适时地给学生在大屏幕上展示整个过程,又如在讲会计账簿的登记,利用大屏幕列示各种账簿、投影仪展示学生们登记账簿的结果,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评价方式“以抓基础重实践,以实践促提高”的原则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对课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作业除完成老师布置的以外,每章内容讲完学生要自己出一份考卷,从中选出三五份给全班同学进行测试,每学期每学习小组要完成三份社会实践报告,跟踪一个企业或一个部门。笔者将《基础会计》的考核分成两个部分:理论与实践,理论部分重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及灵活应用。实践部分分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单项实训有会计分录的实训即根据资料运用借贷记账法,对工业企业筹集资金以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分录。会计凭证的实训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实训包括根据会计凭证及有关资料登记会计账簿。掌握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各种明细账和总账的登记方法,以及错账的更正方法、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成本计算实训要求根据资料,运用费用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编制简单的材料采购费用分配表、工资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和成本计算单。会计报表实训包括简式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这些于每章相关内容学完以后完成,综合模拟实训集中一周时间,要求根据一个企业的资料分别采用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和记账凭证汇总表核算程序,进一步练习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达到熟练掌握这两种会计核算程序,在理论考试之前完成。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基础会计(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6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一学生英语学习掉队的原因,并重点论述了自己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高一英语 英语教学 新课改 教学方法

高一新生升入新的学校,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大多都满怀信心打算学好英语,重新开始。然而,当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时,便由希望到失望、由喜欢到畏惧、由有兴趣到厌学这一不良后果。

一、学生掉队原因探析

其一,心理障碍促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研究证明:人的智力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它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也不是教育中成败得关键,而情感、兴趣、喜好等非智力因素具有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一部分学生初中英语基础知识本来就薄弱,诸如:单词不认识,句子结构模糊,时态混淆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使他们产生畏难情绪。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相当一部分学生小学没有学过英语,初一英语就跟不上,一路跌跌撞撞挨过了初中三年,勉强考上高中,英语一直以来就是他们的薄弱学科。只要一提到英语,心里就畏惧,就认为自己学不好。

其二,缺少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有其独特性,尤其需要专心和较强的理解及记忆能力。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不读单词、背单词,课文也几乎很少读,也不去积累优美、实用的短语和句子,没有听录音磁带和提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就单纯依靠课堂上老师40分钟的教授来学习英语。这样,渐渐就听不懂老师的英语表达,学习吃力,丧失兴趣和信心。

其三,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的消除上显得无措可施。一方面教师对心理障碍的理论知识显得比较匮乏,遇到问题缺乏深入的分析研究,往往感到比较难以处理。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单从知识和技能上指导学生。老师认为讲得很清楚的知识,学生仍旧不能掌握,其原因不是不认真听讲,就是态度不端正,而采用极其生硬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就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的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英语成绩越来越差,掉队队伍不断扩大。另外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没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导致学生放任自流,最终形成了学生偏科现象,对英语的学习越来越不重视,英语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差,最终形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导致一部分中等学生也加入到掉队的行列。

其四,教材的更新,对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要求比较全面,尤其对听说读写技能要求更高,知识容量越来越大,然而在课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一件事情。

二、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的举措

新课程的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知识掌握能力,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人格塑造的重要手段。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重视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质量、课后教学分析。在教学目标上,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在教学对象上,强调学生的优势分析;在教学内容上,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地选择与运用适合学生的多种教学方法,并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一是分析了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尽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发现高一学生普遍存在英语底子薄,基础差,尤其在词汇的掌握,文章句子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所以针对这个实际情况,我经常思考如何将教材的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在备课时,我反复的钻研教材,充分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把教材的重点难点一一掌握清楚,理清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掌握知识的逻辑,尽力做到基本知识能够举一反三,运用自如。针对不同的学生决定采取夯实基础知识,改进教学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等方面入手,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安 1

排一定的互动学习环节,力争将教材知识掌握的目标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教学效果喜人。

二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但是教材的突然变化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在英语能力的要求上会更高一些,对学生来讲,既生疏又困难,但是它基本知识的掌握方面要求的有所提高,想进办法消除学生厌学情绪,改变对英语没有兴趣的局面。我采取了一些具体教学方法:例如:在词汇的掌握上,我引导学生注意单词的发音,注意音标与单词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出单词的拼读规则,掌握一定的单词记忆技巧,同时采用反复记忆、滚动记忆的方法,还要坚持持之以恒,每天都有单词收获。在英语听力的培养上,要求学生每天晚上听半个小时的磁带,长期坚持,在听力课堂上努力让每个同学都能够听懂,把一些关键部分以填空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既降低了听力的难度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是坚持布置适量的作业,提高作业的反馈力度。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对老师而言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改进教学方法,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7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高中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 分别是:教师只注重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很难帮助学生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这导致教学质量比较低下。很多教师把应付考试作为教学的目标, 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这缺乏英语的实用性, 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高分低能现象, 不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新课改形势下, 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 这也是当前摆在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战经验和心得体会, 谈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导学生学习方法

刚步入高中的学生, 虽然通过初中三年的英语训练, 能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 但是大部分的学生仍然存在自学能力差的特点。大部分的学生主要是被动地学习英语, 教师教什么, 自己就学什么, 学习方法也很简单, 就是教师安排做什么, 自己就跟着做什么, 这不利于达成新课改中提出的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个时期, 教师要着重地教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

首先, 英语教师要协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计划应该包括短期目标以及学期的长期目标。其中短期的目标, 要符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 是能够比较容易达成的。学习的长期目标, 是要在学生的个人能力之上一点点的, 是需要学生再多努力一下才能达成的。通过长短期目标的结合, 激励学生自主地学习英语。其次, 教师要安排并指导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 让学生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学生把预习时遇到的障碍与问题标记好, 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 把不懂的问题彻底解决。课后, 学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把课堂上的重点知识都整理一遍, 彻底消化吸收。根据计划的安排, 可以进行每周、每月的集中复习, 把所学的知识都回顾一遍。再次, 学生要养成每天练习英语的习惯。每天晨读要大声地朗读英语, 每个单词要做到发音准确, 课文要朗读流利。每周要安排一段时间, 与同学使用英语进行对话, 练习英语的口语能力。

(二) 教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英语的基础知识, 更需要教会学生学英语的方法。学生只有学会了学习的方法, 才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首先, 教师要教会学生归纳法, 并锻炼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可以运用举例子的方法, 从引导启发学生开始, 到学生具备独立归纳知识的能力为止。其次是教师要教导学生学会类别法。通过横向比较以及纵向比较, 以此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再次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以及提问题的能力。

二、做好课堂教学, 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如果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了, 那么学生学习英语会从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那么如何在高中阶段, 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是高中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此,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 提出以下一些方法。

(一) 播放优秀的英语电影。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在许多学校里也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英文电影, 尤其是比较贴合高中学生生活的英文电影播放给学生们观看。许多学生对于电影都有兴趣, 那么播放优秀的英文电影既可以迎合学生的兴趣, 又可以通过英文电影培养学生对英语语境的感受。每次看完英文电影之后,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简单讨论一下影片的观后感、内容等等, 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若是感到用英语讨论有难度, 那么可以让这些学生试着复述一些电影的对白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这些用英语讨论有困难的学生逐步的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讨论了, 而那些英语较好的学生用英语讨论时更加流畅自然了。当学生们在收获了学习的成果与喜悦时, 这会更加激励他们踊跃的学习英语, 从而提升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向学生介绍欧美风土习俗。

很多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厚, 包括部分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 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也不一定很强烈。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只在学校或者英语课堂上使用英语, 说英语, 下课之后或者回家之后, 在学生的生活环境中便没有了英语的语境, 再加上文化的差异等原因, 使许多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浓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一些欧美等地的风土习俗、宗教等内容, 让学生对英美的用语习惯、英语的使用环境等多一些了解, 以便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与认识英语, 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三、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 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

教师不要像个家长似得俯瞰学生, 而应该走进学生中间, 去了解学生, 与学生平等相处, 与学生交朋友。学生只有喜欢了教师, 才能更愿意主动学习英语。英语教师也是只有更了解了学生, 才能运用更加适合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教学质量自然就会提高。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是教师最重视的学生, 自己是教师眼中的好学生。当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 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 教师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 尽量给予委婉的批评。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告诉他们, 只要努力, 一定能够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巫洁.新课改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探析[J].英语广场 (学术研究) , 2013, 06.

[2]李蒙.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J].成功 (教育) , 2013, 09.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开展 篇8

关键词:高中物理;有效教学;新课程;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要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使其形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本人在高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重组教学内容

新版教材对整个物理教学的结构进行了大胆的调整,但其中一些调整并不合适我们的学生,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适当的调整,效果不错。比如,“共点力的平衡”这一节合并到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中,只安排了半节课的内容,根据教学实际,我们加大了教学的比重,并安排到第三章“相互作用”的最后讲授;必修2中第七章内容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第1节内容是“追寻守恒量”,我们认为把这个内容放在第1节显得很突兀,并且与后面的几节内容联系不大,于是把它移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前面,效果好得多。类似的还有选修3中第二章“恒定电流”第2节“电动势”,我们把它可移到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前面;第三章“磁场”中“磁通量”的概念移动到和选修3中第四章“电磁感应”一起学习。

二、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需要寻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出发点,认真思索,设计出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比如,对物理规律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模式为:提出问题—假设推测—活动验证—得出结论。还有像“动能定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楞次定律”等都采用這种教学方法;而对以练习为主的习题课教学,最好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模式为:设疑激趣—初步分析—反馈矫正—强化训练—总结规律;对那些容易混淆、出错的问题,可以用“导致悖论教学法”,模式为:引出问题—自主思考—矛盾出现—解决矛盾;对一些理论课可以采用模式为“读—议—练—讲”的“茶馆教学法”。

三、实施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辩证地掌握好整体教学与分层教学的关系。面向大多数学生要制定一个整体的教学目标,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就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整体与分层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注重对差生、优生的个别教学辅导,激励、强化中等生,防止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发生,逐步解决班级两极分化、差生转化及优生发展等问题。

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对基础好的班级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本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规律;对基础一般的班级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边实验边探究;对基础较差的班级,教师要先做演示实验,然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自己动手,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此外,对那些学有余力、对物理又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可组织课外兴趣小组让他们参与,使他们的物理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与张扬。

四、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利用最合理的方式呈现实验情境,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中学物理教材把实验分为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使学生加深理解以及更加牢固地掌握已经学过的物理概念与规律;探究性实验是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物理概念、规律,提供感性材料与根据。验证性实验一般为“教师做,学生看;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方式,学生提不起兴趣,缺少主动性,根本谈不上训练其探究的能力。而探究性实验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观察分析,让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规律,同时激发学习动机,

加强探究能力的培养。

例如,学习“自感现象”时,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首先提问“当通电线圈通过自身电流变化引起磁通量变化时能否引起电磁感应?”通过设计电路演示实验,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自感电压的存在,以及即使很多人在电路中串联,也能感受到电击感,甚至可以使全班学生都能体验到。10V电压竟然可以让全班学生都产生电击感,这个情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探索兴趣与求知欲。然后教师将学生分组,引导每组设计实验电路图,观察试验中小灯泡延迟发光的现象,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进一步了解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条件,从而发挥出本次的实验功能。这种“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设计实验—指导观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始终处在不断探究的教学情境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又教给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

总之,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要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但有效学习不止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更多的是课外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邹晓明.对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探究程度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05(9).

[3]项红专.科学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物理教师,2003(10).

[4]沈建民.高中物理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对策浅探[J].中学物理教与学,2003(3).

[5]周胜凤,关民.如何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6).

上一篇:心态作文下一篇:一年级我要上学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