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消费观的调研报告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提升,报告在工作与学习方面,已经成为了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是有着写作格式与技巧的,写出有效的报告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消费观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关于消费观的调研报告

关于投资与消费关系的调研报告

最近,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赴安徽、河南两省就我国当前和长远面临需要解决的投资与消费关系问题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地方相关部门座谈会,实地走访了多家企业。现将主要情况和我们的建议报告如下:

一、两省投资和消费的变动特点

2008年,安徽、河南两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总体上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虽比前几年有所回落,但均能达到10%以上,连续5年保持在两位数。从投资与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看,两省近年来均呈现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特征,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多年来,安徽、河南两省投资增长较快,2000—2007年,安徽省的投资率(资本形成率)从36%上升到46.4%,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3.7%提高到52.5%;河南省的投资率从41.6%上升到55.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3.6%上升到77.1%。2004年以来,两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消费,一直维持在50%以上。

与此同时,两省的消费率呈逐年回落的态势。2000—2007年,安徽省的消费率由64.1%下降到54.1%,2008年进一步下降到50%左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65.1%下降到48.2%。河南省的消费率从2000年的54.3%下降到2007年的45.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74.5%大幅下降到27.5%。虽然两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上也保持了快速的增长,但相对投资而言,消费增速明显偏低,因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下降。

(二)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比重上升

安徽、河南两省的消费结构变动也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政府消费比重持续上升。在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下降,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2000—2007年,在最终消费中,安徽省居民消费比重由82.9%下降到81%,政府消费比重由17.1%上升到19%;河南省居民消费比重由76.1%下降到70.6%,政府消费比重则由23.9%上升到29.4%。同期,居民消费中,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由59.7%下降到33.9%,城镇居民消费比重由40.3%上升到66.1%;河南省农村居民消费比重由33%下降到29.2%,城镇居民消费比重由67%上升到70.8%。

(三)薄弱领域的投入相对不足

近年来,两省在保持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在调整投资结构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两省投资中的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浙江、江苏等沿海省产业转移带来的资金,加上两省城镇化率相对较低,投资安排中重视工业、重视城市的倾向十分突出,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明显不足。由于对能源及原材料等传统加工工业投入较多,对高技术、农业、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形成投资结构总体偏重,在2007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安徽、河南两省仅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四个行业的投资就分别占到两省投资总额的62.8%和68.6%。由于城市投资增长迅速,农村投资比重下降较快,城乡投资差距持续扩大,2001—2008年,安徽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20.2%下降到11.7%,河南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从31.6%降至16.9%。

(四)新一轮扩大投资对两省投资与消费的影响

2008年下半年开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效益下滑,投资意愿和能力减弱,沿海省市产业梯度转移的投资增幅也明显下降,两省投资增速均呈现高位回落的态势。第四季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以扩大投资为主的保增长措施,对两省投资和消费的影响将逐步显现。

由于投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比较直接,扩大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对当地经济的拉动作用难以评估,甚至有可能是对本区域以外的发展拉动作用更大,所以地方对增加投资的积极性更高,措施比较多、也比较具体。随着一大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两省投资环比增幅迅速增大,进一步增加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的难度。

二、两省投资消费关系不合理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感到安徽、河南两省经济增长明显呈现以投资拉动为主的格局,并有随着近期宏观调控政策而持续强化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与两省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性特征密切相关,也与现行的体制机制有很大关系。

(一)高储蓄率导致高投资率

储蓄是投资的源泉,较高的储蓄率是维持较高投资率的重要条件。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的储蓄率是较高的,2000—2005年我国平均储蓄率排在全球第11位。而安徽、河南两省的储蓄率则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高。2000—2007年,两省投资率和储蓄率基本一致,差值都保持在0.5个百分点之内,考虑到两省都是内陆省份,外向型经济的成分不高,因此说明储蓄向投资转换得比较充分。一般而言,储蓄率上升一方面来自于家庭储蓄的增长;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的增长。调研发现,两省来自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的储蓄率上升是导致总储蓄率上升的主要推动力。2000—2007年,安徽和河南省GDP增速都在两位数以上,可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则分别下降了9.61和19.35个百分点。与此对应,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分别上升了10.2和22.29个百分点。企业储蓄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是投资回报极具吸引力。而投资回报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包括能源、公用事业、土地价格、污染控制在内的投入成本低,负外部性成本没有内化为企业成本等,扩大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市场价格没有成为引导资源配置的正确信号,并持续激励企业减少红利分配,从而减少可支配收入向居民部门转移,进而提高了全社会的储蓄率。

(二)工业化城镇化推高了投资率

从国际经验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较高的投资率作为支撑。目前,安徽和河南两省工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安徽省工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分别只有37.4%和38.7%,均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左右。河南省工业比重较高,2007年末达到57.1%,但城镇化率却仅有34.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和住宅投资的大幅增加,2008年安徽和河南省城镇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88.3%和83.1%,且城镇投资增速分别高于本省农村投资增速10.6和5.3个百分点。安徽省预测,本省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GDP增长0.52个百分点。河南省预测,到2010年本省城镇化率将达到40%,城市人口增加1000万以上,能带动投资高达万亿元。近年来,两省投资率的迅速提高,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特征决定的投资为主的拉动模式有很大关系。

(三)产业梯度转移抬高了投资率

安徽和河南省都属于中部地区。按照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和我国的国情,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升级,东部地区资金快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两省正越来越成为一些劳动密集的、消耗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转移的接受地,这些工业投资的大量进入,也使两省的投资率不断提高。近年来,两省利用省外资金的增速很快,2006年河南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1004亿元,比上年增长99.4%,省外资金占城镇投资比例高达28%。因此,安徽和河南两省的高投资率带有强烈的区域性特征,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由于承接的还是以初级加工业为主,也承接了部分“两高一资”项目和落后生产能力的项目。因此导致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以“量”的扩张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据2007年统计,河南省90%以上工业企业是“零”专利,80%左右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R&D投入占GDP比重仅为0.48%,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多种因素影响消费率的提高

首先,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抑制消费增长。2008年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3231元和4454元,安徽省分别为12990元和4202元,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省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也低于本省GDP增速。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都在40%以上,加上其他如交通通讯、衣着支出等刚性需求,城乡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十分有限,这极大制约了消费提高的能力。

其次,是消费信心不足抑制消费增长。这主要是因为体制机制不健全造成的,住房、医疗、养老保险及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使得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消费减少,储蓄增加。

第三,是不完善的消费环境阻碍消费扩大。河南和安徽作为中部欠发达的省份,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交通、通讯、文化、旅游、卫生、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消费需求的扩大。金融资本市场发育不足,信用消费比重太低(在我国消费总额中,消费信用所占比重不到1%,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通常都高于20%),限制了居民扩大消费的能力。特别是农村水、电、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加以政策引导不足,限制了农民对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如郑州三全食品公司为扩大农村市场销售,在县乡投放了一批冰箱专卖冷冻食品,每台冰箱年销售额达2万元,说明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潜力还是很大的,但由于冰箱一次性大量投入的成本较高,投放的速度上不去,这种市场潜力的释放又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如果国家对此给予一定补贴,效果会比较好。

(五)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加剧了失衡状况

在工业化城镇化初期,在政府的引导下,加大投资力度对破除基础设施瓶颈制约、拉动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安徽和河南省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地方政府普遍采取“赶超战略”,追求实现跨越式增长。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体制的和历史的原因,各地政府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财政问题的主要方式是投资建厂、发展工业和扩大城市规模,因此习惯于投资拉动的思维定式。结果是搞项目建设得心应手,扩大消费却显得力不从心,存在不同程度的过度投资、重复投资、低效投资的问题。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硬件”投入多,医疗、教育、社保等民生发展“软件”的投资少;见效快的投入多,管长远的投入少。由此导致投资率偏高和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全社会消费能力提高不足。而且,调研中还发现,各地政府对经济形势今年年内见底、明后年经济的高增长普遍充满信心,在这种氛围下,大干快上,继续加大投资的想法和做法比较普遍。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安徽和河南两省情况反映出的问题,在全国具有共性。我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着投资率持续走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态势,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带来工业项目的重复建设,城镇化的蔓延式开发,最终导致投资效率的下降,出现产能过剩和资源环境的破坏,影响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大众福利的提高,形成“富裕中的贫困”现象。必须采取措施对不合理的投资消费关系进行调整,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和“十二五”时期经济工作的着力点,逐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科学界定政府的投资领域

目前的积极财政政策和扩大政府投资的举措,是在我国已经形成巨大生产能力、一些行业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进行的,必须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切实优化投资结构。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要着眼改善民生、注重优化结构,进一步减少对一般竞争性行业的投入,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公共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带动效应。

(二)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调控投资方向

无论是政府投资还是民间投资,都要继续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引导和调控。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发挥其对行业健康发展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行业投资、生产与市场供求情况的信息发布制度,正确引导地方和企业投资方向。制定完善行业的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准入标准,加强用地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条件。

(三)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注重从源头上解决扩大消费不足的问题,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以增加就业为核心,实现收入增长,带动消费增长。在目前停产限产企业增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形势下,要大力鼓励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微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行“零税赋”,对个体经营户实行免注册设立,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安排就业给予适当补贴。继续提高农资直补、良种直补、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广辟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的就近就业空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城镇消费热点

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农村连锁便民超市和配送中心。扩大家电下乡补贴范围,对速冻食品企业在农村超市投放冰箱设施等冷链物流投入给予适当补贴,以促进形成市场销售终端,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对购置食品安全仪器设备给予适当补贴,以调动企业购置安全检测设备的积极性。城镇是消费需求的大头,要把扩大城镇消费作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重点,努力拓展消费空间。合理引导住房、汽车等消费,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健身和节假日等消费。不仅要注重需求引导,也要注重供给引导,通过供给创新带动需求创新,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兴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培育形成新的消费热点。

(五)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

加快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全面实施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积极探索与职工基本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衔接。提高失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探索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尊重传统文化崇尚节俭和提倡“量入为出”的谨慎消费模式的同时,鼓励适度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引导银行加大住房按揭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教育助学贷款等多种消费贷款业务。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农村消费信贷业务,与时俱进地推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教育、医疗、现代农业机械、建房及住房装修等适销对路的特色消费信贷品种。

(调研组成员:田锦尘、陈亚军、许长旺、赵慧煜、陈雷、吴萨、梁义、周丹、彭木生、孙书一、孙大钟)

作者: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调研组

第2篇:关于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市场的调查报告

摘要:美国房屋次级贷款危机引发了近70年来全球最大的经济危机,关注危机冲击下我国区域性消费信贷市场风险状况有助于我们把握好其整体风险水平和趋势,以防患于未然。通过对近几年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运行调查的分析,发现危机下以住房消费贷款为主的区域性消费信贷市场的扩张步伐急剧减速,市场风险略有暴露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

文献标识码:A

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级房屋贷款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并引起全球经济衰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强化了我国经济运行周期下行阶段的特征。居民持币观望心理严重,社会消费需求增长放缓。在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背景下,我们对银行业务中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显示,海南省消费信贷在经历若干年的稳定增长后,2008年受危机影响其增速明显放缓。金融危机增加了消费信贷风险的暴露,但风险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一、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概况

(一)消费信贷增幅呈下行趋势

2009年2月末,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余额为132.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4%,折年率为1.6%,比2008年下降7.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信贷增幅下降。2001年以后,受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贷款利率水平较低以及居民信用消费意识逐渐普及等因素的推动,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由2001年的22亿元增至2008年的132.3亿元,8年内增长了6倍。消费信贷额占商业银行贷款总额比重也由2001年的3.4%提高到2007年的11.2%。2002年消费信贷增幅达到峰值72%后逐渐回落到2007年的17.7%。而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使2008年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增幅进一步回落至8.8%(见图1)。短期内,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增速放缓的趋势难有改变。

(二)商业银行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轻汽车贷款

近几年,因为汽车消费贷款违规操作、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等原因,农业银行、深发展银行停办了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汽车贷款、助学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呈现负增长,而住房消费信贷增长一枝独秀Ⅲ。2009年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分别占消费贷款总额的93.6%和1%。与2004年比,前者的比重提高了lO个百分点,后者的比重则下降了7个百分点。近5年来,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年均降幅达30%,助学贷款增速由2005年的21.4%降至2009年2月的-2.13%,也呈萎缩态势(见图2)。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质量较高

随着各项股改措施的落实和风险控制水平的提高,消费信贷不良率逐渐走低。2009年2月末,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6%。2006年,消费贷款不良率升至峰值7%后逐年走低,至2008年末不良率降至1.5%。今年以来,由于受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个人消费贷款风险暴露水平略有提高。

分品种看,个人住房贷款质量最高,而汽车消费类贷款、助学贷款等其他消费贷款的质量较低。2009年2月末,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和其他消费贷款不良率分别比2004年末降低了1.8、11.7和1.8个百分点,而助学贷款则比同期上升了12.3个百分点。

(四)贷款利率水平以下浮为主,比重逐渐降低

据统计,商业银行消费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和上浮贷款的比重较低,但其比重逐渐降低。据统计,2006年至2009年1月份商业银行新增消费贷款中利率下浮的比重在64.2%以上,利率上浮贷款的比重则由2006年1月的1.8%提高至2009年1月的22.3%(见表1)。显然,进入2008年后,我国利率水平开始进入下行周期,商业银行为稳定和扩大存贷利差水平,存在着扩大利率上浮贷款比重的倾向。加之执行第二套住房利率上浮10%的政策规定,导致贷款利率折扣率由2004年的83%提高到2008年的97%,购房者实际承担的资金成本不断提高(见表2)。在利率多次下调及2009年2月开始实行七折利率优惠政策后,商业银行实际利率水平相当于基准利率的79%,但总体利率水平还比2004年的资金价格水平要高0.32个百分点。

二、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主要风险及风险评估

(一)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主要风险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即信用制度和信用体系不健全情况下借款人故意违约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商业银行只有以停办措施被动应对。信用制度不健全,征信体系建设推进缓慢,是汽车贷款和助学贷款等消费类贷款不良率较高的主要原因。2004年以后汽车消费贷款发放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在于当年保险机构因经营不善不再作为第三方担保人对汽车消费贷款提供担保,导致汽车贷款不良额大幅增长。此后,商业银行均谨慎经营汽车消费贷款。除了工商银行近两年重新开始增加该项贷款投放外,其他商业银行贷款余额逐年减少,不良额均为前期未消化部分。汽车消费贷款面临的发展瓶颈在于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缺少对借款人实际收入水平以及信用状况的全面了解。导致其只能将该项业务和保险机构的担保相挂钩。此外,助学贷款作为信用贷款,在消费类贷款中不良率最高。也与现有的征信体系无法发挥有效约束借款人行为有密切联系。归结来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的缺乏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完整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的信息和数据无法有效整合,商业银行无法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必要的信息,使得商业银行难以对个人的收入及信用状况做出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估,从而准确评估消费信贷的信用风险。我国《信用法》的缺失也同样庇护了借款人的违约行为。

2,定价机制风险。定价机制风险是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现有的定价机制下无法对消费信贷实施区别分类定价策略,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风险。在消费信贷市场,消费贷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客户分散且数量大、客户风险状况差异性大。然而,住房按揭贷款银行的选择主要受制于银行之间对楼盘按揭项目竞争的结果,至于住房按揭贷款的价格则完全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利润目标,基本上不受贷款风险水平和市场竞争性等因素的影响,客户只是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属于垄断定价。由于缺乏科学的消费贷款定价机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无法通过差别定价的贷款策略,按照客户贷款的风险状况进行贴水,从而难以有效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

3,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政策调整有可能导致商业银行经营亏损的风险。一是政策调整滞后风险。房贷新政是在房地产市场发生调整后才推出,已明显滞后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导致房地产市场发展发生较大的波动,政策的前瞻性不够。二是央行和同家其他部

委的政策协调性不够,过于强调对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的政策调整,而住房供给的政策调整力度不足,组合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调整作用较为有限。目前,居民的购买力主要取决于其收入水平,首付比例和资金的价格是影响其对消费信贷需求的次要因素。只有有效降低房价,提高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才能有效促进消费信贷需求的扩大。三是利率政策的调整有可能使银行经营陷入困难境地。据了解,在2008年10月央行宣布房贷新政后,海南省商业银行实施新政的积极性并不高。随着央行多次降息,在实施房贷利率七折后,银行5年期贷款利率由5.94%降至4.158%,而五年期存款利率为3.6%,银行仅有0.558%的利差。扣除经营成本后,银行可能出现亏损。

(二)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风险评估

当前,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的结构趋势仍将持续。综合分析海南省房地产市场未来的走势、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我们认为,海南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整体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1,海南省未来楼市将持续上升,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广阔的住房消费信贷市场。目前,海口商品房的均价不足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一半,也比很多省会城市的房价低30%以上。作为国际旅游岛和未来我国最大的休闲度假地,预期海口、三亚等城市的房价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据统计,海南省现有购房者68%以上来自岛外。尽管这些岛外购房户房屋闲置有相当的比例,然而在我国受金融危机较大的冲击下,海口市和三亚市的房市未出现抛售现象,表明购房者对海南省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上行趋势存在着强烈的正向预期。此外,在我国房地产价格向下调整的同时,海口市和三亚市的房价调整幅度都比全国平均程度要低(见图3)。2009年前3个月,全国平均房价同比增长为负值时,而海口、三亚房价同比增幅保持正值。2009年1-3月份海口市住房销售价格指数同比上涨分别3.1%、0.7%和0,而同期三亚的同比增幅比海口要高,显示出海南省房价较大的抗跌性和房地产市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短期内不排除海南省房价有可能进一步下滑,但未来海南省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房价稳定向上的趋势为商业银行住宅按揭市场健康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按揭贷款客户群体还贷能力强。2009年前2个月,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新增不良额0.6亿元,不良率较上年末提高0.23个百分点。商业新增不良住房贷款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借款人按时还款意识不强。存在善意违约的情况。据调查,不良住房贷款大部分是违约1-2期的贷款,主要原因是借款人出差或忘记存入资金形成违约,但这部分借款人贷款行通过电话催收后,都能在还款账户中补存资金归还欠款。而包括开发商资金断裂楼盘未竣工按期交房、借款人收入下降及房价涨幅低于贷款利率水平导致借款人损失等因素导致的借款人违约情况发生几率较低,涉及的违约金额也较小。如交通银行仅有一例因借款人收入变动因素导致贷款违约情况,光大银行只有一个楼盘未按期交房导致违约现象。整体上看,在危机的冲击下,借款人仍保持了较高的还贷能力。此外,从近几年购房者构成看,有相当高比例(海口市为68%)的外地购房者以现金交易为主,不存在贷款按揭问题。而本地购房者多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中高收入阶层为主。这些借款人有稳定的收入和还款来源,且购房以自住用途为主,住房按揭贷款的还款能力有较好的保障。

(三)风险控制机制日益完善规范了消费信贷操作

历史上,商业银行违规操作是导致消费贷款大面积违约形成较高不良住房贷款的主要原因。2004-2006年,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增加1.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因为某些商业银行员工内外勾结,通过假按揭骗取银行资金。股改后,商业银行违规操作风险因素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中国银行海南省分行实行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机制,统一标准,区别授权,并在2005年成立了消费信贷审批中心对零售贷款业务实现全省集中审批;工商银行严格执行双人调查和见客谈话制度,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和汽车贷款合作机构的管理,从源头上杜绝“假按揭”;中国银行实施了消费贷款的全过程风险控制管理等等。随着消费贷款风险控制机制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质量有望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发展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消费贷款政策

一是尽快推出个人房产抵押分批贷款产品。借款人以房产抵押取得最高为房产价值一定比例(如70%)的贷款信用额度,可允许其在较长的期限内(如30年)拆零使用,并在该信用额度内循环贷款。允许新房或二手房作为分批贷款产品中的抵押房产。二是研究制定个人破产法,增加《担保法》中有关个人消费贷款的条款,健全法律法规。个人破产法等法律的建立健全一方面有助于杜绝和严惩逃避债务的贷款人,维护金融机构的合法债权;另一方面,确保那些确实无法偿还贷款的消费者可以解除债务负担。

(二)以创新方式拓宽消费信贷业务领域

一是积极参与利用农用车、家电下乡活动的契机,有针对性的对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小额消费信贷业务,将这部分贷款用于购买农具、家电、助学、盖房等农民急需的消费种类,将农村消费信贷作为农村地区业务发展的突破口;二是通过增加消费贷款抵押质押物的种类来扩大消费贷款业务:三是积极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并要求汽车经销商和保险公司共同为汽车消费贷款提供担保,以转移汽车消费贷款风险。

(三)建立健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科学的消费贷款定价机制

各商业银行总行要将消费贷款定价权下方给各省一级支行,总行仅确定消费贷款定价参考范围。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在建立有效风险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对消费贷款实施浮动贷款利率管理,按照客户的信用级别、抵押品价值和贷款期限等因素确定消费贷款的风险溢价,以使商业银行更好地防范风险。

(四)切实发挥房贷新政的作用

监管部门应抓紧出台操作性强的房贷新政实施细则,促进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应科学合理规划休闲度假酒店、高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有效调整房地产结构,使房价与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各家商业银行也应该主动降低门槛,通过让利于购房者,让购房者享受到真正的实惠,使得购房预期真正转化为实际消费。

作者:向志容 颜 蕾

第3篇:关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市场调研与改革思考

【摘 要】基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市场调研,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 市场调研 改革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也对社会变迁对当今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及时适应市场、区域、行业及社会发展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专业一线的教师,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探索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针对高职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教学发展方向分别对同行、企业、毕业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并在调研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本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及课程考核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调研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各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人才市场调查发现,营销人才的需求一直居于榜首。深圳罗湖人才市场《2012年第二季度深圳人力资源状况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参与调查企业中44%对营销类人才有需求,营销类人才需求量最大。《广西“十二五”人才开发目录》显示,营销类人才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食品、机械、电子信息及医药行业。从广西人才网了解到营销人才一直是需求大户,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发布《2012年三季度人才供求情况分析报告》显示销售类、市场/策划/推广类等业务类人才需求量居于较高水平,共计需求达到34568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区内外对市场营销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量。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一线的教师,要想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首先应根据社会需求设置课程,并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使课程内容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方法能受学生欢迎。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理论性较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专业课学习负担重;另一方面,学生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再加上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所以很多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恰当的实践背景、仿真训练和实践活动,很多学校目前采用本科式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在学生成绩考核上,主要是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在考核形式上大多采用单一的书面考核形式,这种考核形式不能综合反映和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习惯采用“上课听课、记笔记、做习题、期末考试论成绩高低”的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不出来,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人从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研究已有六年多时间,现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教学发展方向深入学生、同行及企业进行调研。

二、调研方式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5月成立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改革研究小组,共有包括笔者在内的6名教师。2011年5月到2012年10月,我们充分利用寒暑假和校外指导毕业生实习的机会,深入同行院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企业(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南宁办事处、太康人寿保险公司南宁分公司)、毕业生(2008届、2009届、2010届)中进行调研,通过走访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召开毕业学生座谈会的方式,就社会对高技能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规格,广泛听取意见,为消费者行为分析 课程教学方案的建立准备了丰富的项目材料。

三、调研信息反馈

(一)同行反馈信息

经过对同行的调研,我们发现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只有贴近学生在企业的营销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要求,以项目为载体、能力为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的学生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企业反馈信息

企业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应加大技能操作的训练,通过设置一些项目,在课堂或课外让学生练习,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上岗后经过训练的学生在企业中成长较快,他们能迅速进入角色,在企业中独当一面。

(三)毕业生反馈信息

经过对毕业生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学生学后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造成部分学生在三年学习结束时,总是觉得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都知道,但不能应用到实际中,在实践工作中不知道怎么做或什么都不会做。

四、调研结论

为了确保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理论知识紧密结合企业实际,以“必需、实用、够用”为度和实践知识依据行业岗位需要设置,笔者认为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缩减深奥理论,突出实践技能,在内容上充分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按照营销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了解消费者—分析消费者购买过程—分析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社会因素和营销因素。

五、课程改革思路和对策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开设此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能有意识地运用消费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消费行为,并以此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因此,在开设此课程时,应把重点放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获得观察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相关知识,成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教师“传授”向注重学生“能力提升”转变,课程不再是规范性的教学内容和教材,更是“体验课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不是“死”的,而是动态的。授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思考问题,开放思维,发表不同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自信。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教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指导者,通过教师的指引不断启发学生不停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改变教学模式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营销理论,还应善于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时俱进,更新自身教学观念,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教师在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教学中应注重两个问题,一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二是提高学生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分析的能力。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消费行为分析的能力,教师可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

假设教学情景:学生为某一企业的营销项目小组成员,教师为该企业的销售顾问。教师与项目小销售组组长签订项目委托协议,各项目小组组长通过人员招聘组建营销团队(每个团队4~5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各营销团队分别完成某些任务。以项目(如表1所示)为引导,给学生设定明确的项目目标,例如撰写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分析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分析某一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等。在项目确定后,鼓励学生先去自学,通过搜索资料运用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通过设定项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会学生自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此外,在明确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做中学,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触类旁通,感受到理论课程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未知领域的热情,对后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三)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1.改革考核内容和方法。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单纯以笔试形式考评学生的作法,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综合应用能力考核相结合,并能突出技能考核,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如设计问卷、撰写调查报告、以某产品为载体分析某一群体的消费行为、案例分析等。调查报告既能体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又能反映他们的专业水平。案例分析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辨、分析应用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某群体消费行为分析可以考核学生利用知识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采用全过程考核方式。建立起科学的课程考核体系,将过程考核和最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如学生素质表现占20%,平时项目成绩占40%,期末卷面成绩占40%。这样既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也注重学生学习结果,有利于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全过程考核有利于督促学生学习,清楚了解每一个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指导,还有利于防止个别学生在期末突击应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此次调研分析,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加强,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如实习实训条件、教学场景限制等一系列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解决。但是值得肯定的是,只有不断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岗位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翟红华.市场营销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市场周刊,2009(9)

[2]吴松岭.经济类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财富网络,2009(5)

[3]欧阳娟.《物流营销与客户服务》课程内容改革调研报告[J]. 职教与成教,2011(2)

[4]刘芳. 浅议《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商业文化在,2011(6)

[5]张玺,李和国.《养猪生产技术》课程改革调研报告[J]. 职业技术研究,2012(9)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JGA263)

【作者简介】张亚玲(1979-),女,河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责编 何田田)

作者:张亚玲

第4篇:关于大学生消费观调查的的消费报告

国贸1202班陈晓宇2012015038此次调查,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统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情况与支出情况。我们以班级为单位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经过一周的问卷调查与咨询,我们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是大学生每月的预期支出总是比其可支出量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简单的说也就是大部分大学生往往存在着钱不够用的情况,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伙食费的支出所占比重占据了较大的部分,这使得很多学生没有其余的闲钱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以及购买衣物。客观的说,这部分与学校伙食较贵可能有很大关系,但是大学生自控力的缺失,花钱的随意才是归根结底的原因。也就是说,许多大学生还没有能力合理的去支配自己的金钱。

第二,就是学生的消费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了部分学生还是过于注重商品的档次,品牌与外观,而忽略了商品本身最根本的实用性。这使得部分学生在看到自己心仪的产品时会有种购买的冲动而忽略了该商品价格与价值间存在的巨大差距。这往往造成了购买该商品使用后觉得不实用而弃之不用造成的浪费。这归结起来还是一部分学生的虚荣心作祟,没有真正去细思该东西的具体实用价值,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我们来说说学生的经济来源。从调查问卷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来源于家长。这使得很多学生在消费时并不顾及自己真实的消费能力,往往是花超了之后找各种理由找家长要钱,更有甚者找同学借钱却迟迟不能还清。这其实与当代大学生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这个时候,家长就因该适当的控制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毕竟这个群体是即将步入社会的,一旦养成了依赖家里的习惯,指不定将来将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啃老族群体。同时,家长的经济后盾使得很多大学生虽有很大热情勤工俭学但却缺少动力。因此,这必须靠家长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方能增加大学生独立生活的积极性。同时不得不说的一点是,虽然我本人很赞同勤工俭学,但是要是因为勤工俭学而耽误了学校,岂不是得不偿失?

第四,从调查问卷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消费状况不是很满意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与以上所提到的三点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所以,要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观能彻底得到改变,学校,家庭,社会都有着其必要的责任与义务。只有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大学生能够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真正学会理财,真正建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步入社会自己赚钱后真正的能靠自己养活自己。我们不该一味的批评与指责,正确的引导才是我们所必须做的。

总之,从以上调查报告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当代大学生虽然缺少理财能力,虽然消费观念薄弱,但是我相信,在社会 ,学校,家庭的共同引导与监督下,当代大学生还是能改掉自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做个真正会理财,能理财的高素质人才.

第5篇:关于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我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我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我们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和提高我们的“财商”,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调查内容

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费来源、消费观念、品牌消费等 三,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全工商系院学生为总体,随机抽取200人未样本调查推断总体,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男性100人女性100人

四,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1,储蓄观念淡薄,消费观念不稳定,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财商”一词的提出者罗伯特曾经说过:“财商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心,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据调查,高达99%的被访学生的主要生活资金来源于父母,说明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暂时不具备独立的经济来源。其主要原因是,我们还处于求学阶段,受到自身时间及能力的限制。另外,中国传统教育或观念也不像西方那样较早提倡并培养学生的经济独立能力,生活费主要由父母支付有其一定的客观原因。但这样的另一方面是我们无法真切体会到这些钱的来之不易,容易轻率的消费,也不担心没钱用,因为总有父母担着。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在19岁以上,大部分是第一次走出家门,大学也是走向独立自主的生活过程,据调查,在校大学生一个月生活费用在500至800元之间居多,在总体中占了80%。由此可见,该学院的大学生家庭比较富裕。但是70%的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费勉强或刚好的情况,有10%的人表示自己的生活费根本不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消费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那么是家里给的钱少吗?回答是否定的,他们大都有同样的感慨:不知道自己的钱往哪里用了。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学生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学生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学生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学生有储蓄的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的财商需要培养和加强。

2,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原则

据调查,60%的学生,想买某样东西,钱却不够用时会选择向父母,或向朋友同学借甚至是用信用卡提前消费,只有40%的学生会选择自己存钱。可见仍有大部分的学生们不懂得量入为出。部分学生已经有了提前消费的观念。在消费过程中,45%的学生会考虑到钱不够用,另有30%的学生会考虑到商品的品牌与外观,仅有25%的学生会考虑商品的实用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难以把握好适度消费的原则,过分追求品牌消费,不惜牺牲其他消费来满足欲望。

3,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99%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仅有1%的学生靠奖学金、勤工助学或者兼职。另外问卷调查统计,有二分之一的学生没有理财规划。部分学生追求品牌消费,同学之间形成了一种攀比心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花销较大,与自己的预期不符。可是,大

家又一直保持这种花费的势头,这也算是大学生消费心理脆弱的一定表现。这些都归根与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所照成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们家庭条件宽裕了,使他们在各方面都依赖父母,没有形成良好的消费观。

六,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1、 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与依赖性并存

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

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

思想、生活、学校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

但他们却又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有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

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 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血药,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

尊和尊他体系,以实现自我价值。炫耀心理世纪上市一中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

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这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这种消费心理

在大学中普遍存在着,他们以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的

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

3、 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消费攀比心理的动因。大学生在大学里推崇世俗化

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

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

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食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

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

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

新变化和创新。

七,建议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他们在质量、价格、品牌、情绪等诸多影响购买的因素里面,他们首先考虑质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与情绪的影响。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充满的是感性而略掺有理性的消费观。而对于流行与时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个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适度追求是合理的。但过分的攀比会产生危险的影响。那么对于大学生在消费中产生的问题,我们能提出什么建议呢?如下: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

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

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

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

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由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

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攀比情绪、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

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

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通过这次调研,

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

体上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学生来自全

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

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

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

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的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八,总结

1, 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指人们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

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实现消费者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当今的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比较冲动,他们缺少消费理性,缺少消费中的算机,因而常易发生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不会花钱的现象。他们敢花钱但不会花钱,缺少理财方面的知识,因此要寻到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脚、无端浪费等毛病。另外我们认为大学声懂得遵守一定的生活费原则。吃要营养均衡、穿要穿耐看、住要简单实用、行要省钱方便,引导大学生花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要一味追求档次讲究攀比,更多的应考虑所购物品的价格比和自己的承受能力,教会学生学会记账和编制预算。大学生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期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终身受益。

2, 社会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确立公正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而言积极开

拓大学生的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要。同时要规范市场次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

3, 学校要加强学校对消费观念的培养,形成大学生良好的消费风气。良好校风是

师德师风让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良好的校风起塑造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服的巩固与发展。

第6篇:关于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问题

中学生的消费与消费观虽已渐渐独立,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由于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阶段,既有叛逆又有彷徨,中学生的消费渐趋自主,但其经济又不能独立,学校应对学生加强教育,努力宣传朴素的生活作风,引导适度的消费,健康的消费,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不能一味纵容,把握好度。社会也应对消费歪风与不正常的舆论进行纠正,规范中学生消费及消费观,使中学生消费走入正轨。此项调查是对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的消费情况,从而能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及问题。

二、调查范围

海棠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进行随机抽样方式对海棠中学的100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本次问卷调查100份,有效问卷94份,完成率达到94%,时间为12月16日。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86.17%,没有零用钱的学生仅占13.83%。初中生零用钱每月多在50元以下,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5.96% ,50-10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 %,100-150元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32 %,150元以上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 %。那么中学生们的零用钱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8.72%;其次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6.20%;自己打工而来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4.89%。其他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0.21%。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再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用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些呢?有些父母在孩子上学前总会在他们兜里放上几元钱,给孩子买些零食和学习用品。在孩子出门玩耍时也会给孩子准备一些花费,这些零花钱也是家长对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极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但是这些都是比较少数的家庭。所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零花钱,但是初中生年龄尚小,平时花费不多,加之初中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行事能力都相对较弱,家长们一般不会给小孩太多钱支配,只有在一些郊游、外出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相对更为"慷慨"一些,一般在平时就每次给个几元钱,以应付日常花销和每日车费为主。因此大多数初中生的每月零用钱金额在50元以下。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的,也会经常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这也是基于长辈对幼辈的爱护。少部分期望"自食其力"的学生还会通过打工来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同时也接触了社会,丰富了社会经验。但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能同意他们利用课余打工的家长还是不多。大多数的家长还是比较疼爱孩子的,不忍心让他们受苦。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可是中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肆意挥霍只占了1.06%,看到合适的就买,相信自己的眼力占了37.23%,能省就省的占了36.17%,做好消费计划也占了32.97%,现在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生消费市场上也在进一步启动。但是中学生在购买也会开始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0.63%,没什么看法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8.7%,不应该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1.70%,不会因价格贵而不买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45,他们同样要考虑商品的用途及价格它们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9.14%、61.70%,款式及包装和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他们接着要考虑的因素分别占了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8.80%,现在他们购买时看到合适就买,必要时才买,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6.80%、35.11%,接着才是喜欢才买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6%,求异心理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19%。这可以证明他们的消费观大有改进,不会盲目的消费。

(四)中学生消费后的理念

在这次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的零用钱花费中,更有计划不会乱花钱,也知道他们的钱花到哪里去,会自己系统的结算和间中的结算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27.60%从来不会的和没有的分别只占了被调查总数的 13.83%、11.70%,和朋友消费时的付款情况:aa制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0 %,请客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 %,其它情况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7.60 %。

五、调查结果

现在的消费市场上,我国目前中学生人数高达7300万,中学生作为一个消费团体渐渐被注意。虽然没有大学生那么多的空余时间,可是中学生也有我们独特的消费观念,我们一方面有着课业的压力,经济上没有独立;另一方面我们有着自己的消费需求,有时为了得到有些自己很想得到的我们可以花时间和尽力想尽一切办法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是在中学生心智发育是十分重要的。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消费行为,我们一般每月都有一笔固定的消费资金(零用钱),有了经常性的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六、调查建议

调查和分析中学生群体的消费心理状态,对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定的参考意义。国内在消费观念上还是比较落后,家长总希望在自己的保护伞下为孩子营造安逸舒心的成长环境,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但在教育上可别大意了,"拔苗助长"不行,过于"精心呵护"更不可取!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变化,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与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

第7篇:关于现代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日期:2008-04-21] 来源:本站转载 作者:后宅中学 方德政 [字体:大 中 小]

一、研究背景:

目前,许多初中生的消费观存在着一定的误区,那么,我校学生的消费观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带着疑问进行了关于“现代中学生消费观”调查。

二、研究目的:

了解我校学生对消费的看法,跟家长和老师的看法做比较,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

三、研究计划及过程:

(1)步骤概述

第一阶段:设计一个调查问卷,通过它了解后中学生的一些看法。

第二阶段:上网,去图书馆查找资料,仔细分析挑出重要内容。

第三阶段:总结分类完成调查报告。

(2)安排及任务分工。

第一阶段:研究时间:2月21日~2月28日(胡冬冬、张政炜)

设计调查问卷,并发给各年级的学生。上网查找资料,主要在网易、新浪、搜狐、百度等网站搜索有关资料,进行下载和整理,其余同学负责上图书馆翻阅查找。

第二阶段:活动时间:3月1日~3月9日(许波、刘双双)

此阶段采取集体活动,分工合作的方式。统计调查问卷,并做出分析。

第三阶段:活动时间:3月10日~3月25日 (曹卿卿、朱鹏飞、付亮亮)

资料总结,交流各自想法观点和设计灵感。分析占有资料,达成共识,形成理想模型。写调研报告,并记录每次活动过程。

第四阶段:制作课件(方江锋)

关于现代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

[日期:2008-04-21] 来源:本站转载 作者:后宅中学 方德政 [字体:大 中 小]

四、调查后总结:

1.学生的消费观如下:

该花的

就花

尽量节俭

不花

白不花

追求名牌

消费

随家庭

经济状况

模仿

父母消费

60.3%

13.4%

24.6%

8.6%

56.4%

78.6%

从统计的表格中,我们不难看出,同学们节约意识不够强,同时,父母的消费观及家庭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同学的消费。

2.学生消费心理情况如下:

求新性

兴趣性

从众性

盲目性

40.3%

39.8%

20.6%

24.6%

从统计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追星族”的同学较多,部分同学存在着盲目消费及攀比心理。

五、调查后建议:

1.我们不应该追求物质享受,应追求精神享受;

2.我们自己本身是消费者,要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要爱惜父母的劳动成果;

3.我们应调整好自己的消费心理,切不要盲目消费。

4.我们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为家长卸下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六、感想与体会:

1.经过一个多月的资料搜集,我们手里拿着辛辛苦苦寻来的资料,心里既充实又愉快;

2.研究之初,老师就指导我们确立了“研究方向;

3.在调查研究中,遇到的困难我们去解决,去思考,这样一来,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增加了我们的才干。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来讲,短短一个月,确实历炼了不少,为我们以后的生活提前上了一课。也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8篇:关于中学生的消费观的研究性学习报告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

关于90后中学生的消费观

高2012级13班

指导老师:

小组组长:

小组成员:

一、研究背景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二、研究方法

在这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

我们按照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1)确定课题——设计研究方案——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报告研究成果.

(2)进行分工

(3)确定研究方法

(4)进行问卷制作及问卷的发放和回收

(5)对问卷进行统计并针对某些问题分析

(6)进入活动后期的整理分析及总结

三.开题报告

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所以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而我们这次的调查课题旨在了解学生的消费问题,来了解中学生在学习,饮食,娱乐和其他各方面的消费行为,消费观念以及消费心理,从而对次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学生这一社会群体的消费观.从而初步反映当代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一).金钱的价值观

当今社会金钱的价值观可浓缩为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的富

裕,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改变.从前,有不少人谈钱色变.可如今,却在金钱的魔刀下面动摇了,不但理直气壮地谈钱,并且千方百计地挣钱,人们都尽情享受着金钱带来的快乐.诚然,靠勤劳致富的人们赚了钱以后,"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也是无可非议,但令人担忧的是,作为社会成员一部分的青少年,也从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大众传播媒介中受到不良影响,慢慢滋生了金钱崇拜的心理.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二),近朱者赤,过墨者黑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也往往受大人的影响.在波涛汹涌的经商大潮中,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们在还青少年的心目中占据地位越来越突出,"有钱就可以得到一切","有钱就不会被人看不起"的金钱价值观正在日趋形成,它们侵蚀着还需少年纯洁的心灵.金钱至上的观念在朦胧中被他们所接受,使他们的社会主义的责任心,义务感和社会道德观念日趋淡化.

(三),羡慕与攀比

羡慕,是一种往上看的感觉.当一个人拥有了你一直想拥有却没能拥有的东西时,你理所当然的会羡慕.别人有了私家车,你会羡慕;别人有了自己的房你会羡慕;别人的车子比你的档次高,你也会羡慕;别人的驻扎比你的豪华,你还会羡慕.这是一种抬头仰视的感觉.这种仰视会给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带来打击.

攀比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可以这样说,攀比心理人人都有,只不过每一个人攀比的对象各有不同,攀比的内容五花八门罢了.但不管怎样的攀比,其结果却很有限:一是把攀比变成一种发奋图强的动因,进而赶上和超过攀比对象;二是把攀比变成不满和牢骚,自惭形秽,怨天尤人;三是把攀比变成不切实际的想象,空中建楼阁,想入非非;四是把攀比变成诋毁别人的理由,无中生有,以求心理平衡; 五是把攀比变成自我解脱的理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人不如人,不如不比人;六是把攀比变成对亲人的一种伤害,别人能怎样,你却不如何;七是把攀比变成劝进的一种方法,人家有作为,你也能成才; 八是把攀比变成一把双刃剑,欺己损人,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环境或者是别人的无能; 九是把攀比变成依附于人的偏见,摇尾乞怜; 十是把攀比变成诱发兽性的因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等.

(四)当代学生消费新概念:

1.理性消费是主流

2.追求时尚和名牌是不老的话题

(五),当代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1.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培养和加强

2.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3.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4.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进一步了解调查,我们小组制定出调查问卷专门针对我校的高一学生对于消费观的看法进行调查,针对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的消费,支配金钱的方法,生活的基本费用进行调查.

在这过程中,我们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分组讨论法,问卷调查法,查阅,查寻资料法,总结分析法.并且,我们小组在研究时有明确的分工,以方便调查

四.小组活动过程记录

1.活动计划

目的:更高效的完成研究

2.设计调查问卷

目的:收集数据.更好地研究

3.发放调查问卷

4.分析结果

目的:更具体的体现出结果

5.查阅外省中学生消费观

6.完成结题报告

7、下面是我们小组对中学生消费倾向的调查问卷,参与人员包括:高中生初中生. 中学生消费问卷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 你每天的零用钱大概是多少?

A.5元以下B.5—10元

C.10—20元D.20元以下

2.平时零用钱主要花在哪方面?

A.零食B.学习用品

C.电子娱乐(上网.手机.MP3等)D.其他

3.你觉得应该节制消费吗?

A.觉得B.可以考虑C.不应该

4.你平时会节制消费吗?

A.会B.有时会C.几乎会D.不会

5.你生日请客吗?一般花费多少钱?

A.是a.50元以下b.50—100元

c.100—300元d.300元以上

B.否

6.赴生日会时,你会送礼吗?一般花费多少钱?

A.送a.10元以下b.10—50元

c.50—100元d.100以上

B.不送

7.在购买衣服时,你会:

⑴.买名牌原因是:A.质量保证B.有面子C.随大众

⑵.买另类原因是:A.为了引人注目B.有个性C.随大众

⑶.经济耐用

8.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多选题)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B.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D.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9、您经常吃零食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0、您经常购买辅导书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11、您买东西时讨价还价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您经常购买一次性用品吗 A.经常 B.一般 C.偶尔;

13、您经常光临路边摊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4.您购买衣服时抱着什么心态 A.喜欢就买 B.必要才买 C.合适就买;

15、您的消费理念是什么 A.做好消费计划 B.肆意挥霍 C.能省就省;

16您在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A.什么都不想 B.不花白不花 C.该花就花;

17、同学过生日,您会如何选择礼物 A.自己动手制作 B.去商店买便宜实惠的 C.越

贵越好;

18、您选购时一定要名牌吗 A.一定要 B.无所谓;

19、商店搞促销时,您怎样看待 A.便宜就买 B.实用就买;

20、您每天做公交车还是出租车上学 A.公交车 B.出租车;

21.您过生日会讲究排场吗 A.会 B.不会;

22、您住学校宿舍还是自己在校外租住豪华房间 A.学校宿舍 B.豪华房间;

23、您自带塑料袋去超市购物还是在超市买塑料袋 A.自己带去 B.在超市买.

五.问卷分析

我们在校发放问卷,全数收回,统计结果如下:

每日的零花钱

5元以下 48%5~10元 23%10~20元 10%20元以上 20%

零用钱主要花在哪方面

零食 21%学习用品 16%电子娱乐30%其他33%

认为节制消费的有

应该 55%可以考虑25%不应该19%

平时会节制的有

会 28%有时会47%几乎会6%不会17%

生日请客,一般花费

50元以下 19%50~100元 24%100~300元25%300以上32%

生日送礼,一般花费

10元以下 20%10~50元52%50~100元 8%100以上20%

购买衣服,你会

买名牌 44%因为:质量保证64%有面子22%随大众14%

买另类 20%因为:为了引人注目 13%有个性23%随大众13%

经济耐用36%

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33%避免盲从,理性消费25%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0%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2%

取自(中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与思考)的结果分析:

每月零用钱的调查比例

50元以下 16%50~100元 56%100元以上 29%

这些钱做些什么事(项目100元比例)

正餐 20 35%课外书 20 20%文具 5 5%零食 15 15%娱乐 15 15% 穿名牌的心里感调查总结

心理反应积极 41%能改善自我形象 24%能带来心理满足 17%

认为没什么区别 41%追求发现 18%

中学生再消费时让父母参与的程度

没有机会提意见 10%与家长共同协商 42%指定品牌让家长购买 12% 在家长的参与下购买 34%

从两地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上看,一般我们每天的零用钱不是很多,大都在5元以下,花费在学习上的费用比较少。从侧面来看,我们可能不是很努力认真的学习,大部分的人都觉得该节制消费,且都会节制消费。现在“人情消费”在中学生的消费中占有比例还比较大。在购买衣服时,主要选择名牌和经济耐用的服饰。中学生对于我们该有怎样的消费观很清楚,并且家长在消费中里坚不可动的“守门者”地位已经动摇了。大

多数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喜好买东西,根据以上数据看重实用的比例大于注重品牌,但也只有百分之十二的人会在购买前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有少部分人对自己的花费作了一个计划,并坚持到现在.这是一个很好的理财习惯,但很多中学生还在盲目的消费.六.结题报告

关于问题1.有543人接受调查,47.5%的人每天零用钱在5元以下,接着是5~10元的人,占总人数的23%,每天10~20元的次数最少,占总人数的9.9元,说明我们90后的学生每天零用钱不多。

在问题2中,选择学生用品的人数最少,占总人数的15.8%,说明我们在学习上的精力花的少,在其他方面的比例最大,约为33.1%

问题3中,大多数人觉得应该节制消费,看来我们还是懂得体谅父母。

27.8%的人平时会节制消费,46.5%的人有时会节制消费,17.4%的人不会节制消费。看来,还得加强培养学生养成合理的消费方式。在生日会时,请客的人不在少数,一般在300元以上。可见,我们还是很会做人情消费的,在赴生日会时,一般人会送礼,一般在10~50元内。在购买衣服时,一般都会买名牌,或经济耐用的,选择名牌时因为大部分的人认为名牌比较有质量保证,看来广告的魅力蛮大的。…..囧

以上时本地区90后中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现象

我们再看别的地区的调查结果

从中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与思考中,我们可知中学生的消费观心理;兴趣爱好的消费大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归纳总结有以下几点:

1. 猎奇型

中学生充满了好奇心,也喜欢探索,只不过他们探索的是一些新事物:喜欢运动的同学会去攒足钱买滑板;喜欢玩闹的同学勒紧腰也要去买吓人玩具;而不少女同学对新鲜又美丽的小玩意儿则毫无抵抗能力。这些消费和中学生未新的心理和好奇心理是密不可分的。

2. 潮流型

现在的中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偶像,于是有中学生把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收集明星资料上面。

3. 攀比型

现在的名牌,有李宁.别克.安踏.乔丹……“大款之子”就带头穿起了名牌,中学生有“你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攀比心理。从以上材料,我们也能看出中学生的消费观也有不合理的,我们还需老师和家长引导我们走上一条合理的正确的道路。 以上是在我们研究《关于90后中学生消费观》的课题中,为了做好它。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再从一些文本资料(注:中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与思考)上找到了我们需要的,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了解到,在当今社会上,90后中学生现在的人情消费有时候比成年人做得更有“人情”。从问卷调查的结果上看,90后学生的消费观有好有坏。好的一方面在于他们懂得节制自己的消费,懂得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坏的一方面在于,有时候为了爱面子而买名牌服饰,有时候不顾家庭的富裕程度。从文本资料上看,90后中学生一般都在朝着高消费的方向走去,这是不好的。

我们觉得,90后的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并且在孩子自由分配较多的零花钱的情况下,学校.家庭,可以通过一些公益活动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孩子关爱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独立自主的品质,让他们少一些物质追求,多一些自然纯朴,让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的组员,包括组长,谁都是第一次做,都没有经验,刚研究的时候,我们非常不团结,且大家都很懒。有时候,组长分的任务,有的组员没有按时完成。我看组长很难过,不过,她坚持下来了,我们大家也都一起坚持到了最后。虽然刚开始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但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团结了起来,尽了自己的一份力。最后,不管结果怎么样,我都想说:努力就好,有时候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如果不努力,连成功的机会都没有。

七、结题感受

通过这次研究活动,培养了我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群体协作的精神,坚定了我们行动的信心;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社交能力,口才能力,对于消费方面的相关知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探索,使我们对原有知识有了更透彻的理解;通过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对问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和实施手段.

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功进行,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和师生们的共同协作是分不开的.所以说,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成果是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更体现出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八、对同学们的建议

中学生应正确消费观念,它的确立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消费心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情操.提高中学生理财能力应得到我们的高度重视,让我们成为金钱的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培养自己对金钱的管理能力 .不要盲目的去追求品牌,盲目的攀比,不要挥霍无度.要有目的的,有限度的消费,毕竟我们还是学生衣食住行靠的都是父母„„现在花的钱都是父母血汗钱,更应该节制,当用则用,当省则省.

九、心得体会: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长,我觉得我自己还是很负责的.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研究性学习结束了,我们的汗水也付出了,接下来就是慢慢的收获了吧...

是的!我觉得我有了很大的收获,越是困难,越要坚强向前.我们小组就是本着这种精神才能够取得这次活动的成功.在活动组织方面,我的组织能力的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动手动脑方面,我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都有了很大进步.在这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经验.在面对困难时,我想我已有了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在困难中变得坚强.

当然,这次活动的成功也要归功于我的组员们,虽然组长这一职务是"主心骨",可是如果没有我这些任劳任怨的组员们的帮助,我想我们这次活动也不会那么顺利的完成.就算在这过程中有些小小的失误,但是我们还是成功的挺过来了,不是么

总之,努力付出了才会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大家在一起团结,一起面对困难,才能够让困难迎刃而解!相信我们,我们是最棒的团体!

第9篇: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居民消费水平调研

学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班级:传播093

3姓名:贺田

关于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调研报告—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居民消费水平调研

前言: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农村建设提出我们的建议。为了解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我和几个外校的大学生(我的朋友)在寒假展开了此次调查。 目前,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改善和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消费信用是当前扩大农村消费的主要途径。高度重视和不断促进农村消费也是扩大内需的有效途径。当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我县生活消费支出、消费环境、社会保障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调研,来阐述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现状、原因和如何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结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消费需求的现状

根据宁乡县商务局2010-07-21发布的2010年宁乡上半年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采取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扩大消费,我县消费品市场表现出稳中有升的趋势。

2011年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1%。其中城市消费37亿元,占消费总额的66.2%,同比增长17.41%;农村消费18.8亿元,仅占33.8%,增长13.61%,城市消费额和增幅大大高于农村。从消费热点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有力带动了空调、冰箱等家电的销售,商品消费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热度不减,宁乡车展三天时间销售各类小汽车300多台,带动成品油消费增长44%。豪德专业大市场、大润发商业广场相继启动,规模型商业和精品型商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激活我县消费品市场。

从网上搜索到,我们宁乡县的城镇人口是41.52万,农村人口91.49万,城市化比例是31.21%。于是我们重点对我县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展开了调查。

(网址:)

(二)、农村居民消费心理

1、即期消费不足,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意愿,是消费者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消费偏好的集中体现。从总体趋势上看,宁乡县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即每百元纯收入中用于生活消费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一是商品价格上涨导致购买力下降。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和保障能力仍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的社会保障模式得不到有效保证,农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较多,在考虑支出时,很为谨慎,往往选择增加储蓄,减少即期消费,以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相对落后的消费环境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近年来,宁乡县各级政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小城镇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为了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彻底改变农村流通领域的落后面貌,开展了“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进村庄,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镇,农副产品进县城工作”,但是由于部分乡镇基础设施落后,一些地方存在电视信号弱的情况;部分地区交通通讯条件差,道路坑洼不平,产品维修不便、售后服务跟不上,许多县城居民享用的现代化商品在农村基本派不上用场,加之农村乡镇购物环境较差、产品不够丰富,更有甚者把农村当作推销假冒伪劣产品的集散地,严重挫伤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

3、农民消费观念陈旧保守,消费结构不甚合理。长期的自然经济,培养了农民相对保守陈旧的观念,形成了“存钱、盖房、娶媳妇”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消费模式,大部分农民不敢借贷消费,消费层次不高。从消费情况看,绝大多数农民的消费仅限于一般的生活支出,传统的吃、穿、住三大基本消费仍牢牢占据着农民消费的绝对份额,即使有钱的农民也舍不得在娱乐、健身等享受和发展方面多花钱。

(三)、 制约我县农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1.收入水平增长率偏低。尽管我县农村居民收入每年都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扣除物价因素的实际增长速率变化不大。收入水平偏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消费需求,尤其对于占农村人口比重60%,购买力占23%的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温饱型的农村居民而言,收入不足严重制约其消费需求。

农民收入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市场上销售其农副产品获得收入;二是通过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来增加的收入;三是非农产业的收入,主要是农民进城

务工经商。四是劳务输出收入。 随着中国加入WTO,农产品价格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农产品价格较低,制约着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使其价值实现较低,加大了农民增收的难度。随着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进城的门槛大,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困难日益加大,加之家庭生活等压力和农民自身文化素质问题,非农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严重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

2.基础设施薄弱。我县农村道路、市场消费环境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标准质量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购物环境、卫生条件、交通建设相对落后、信息传播设施滞后、通讯费用偏高、有线电视、电话等普及率有待提高,宽带网络使用率更是偏低。目前,有综合市场的乡镇占全县的28.6%;有专业市场的乡镇占全县的14.3%;有农产品专业市场的乡镇占全县的14.3,农村基础设施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

3.商品流通障碍。农村商品流通体制落后。流通网点布局不合理,在村里就可以买到化肥的村占40%,从村到买到彩电的商店的距离4-5公里的占

3.7%;6-10公里的占44.4%;11-20公里的占37%;20公里以上的占14.8%。产品流通渠道滞后,流通成本高,利润低;经营规模小, 现代化程度低,小个体化,经营环境差,管理落后;假冒伪劣产品、不法分子违法行为严重、产品质量差、生产资料市场质量与价格不相称。

4.农村社会保障落后于城镇。我县农村社会保障事业严重落后于城镇,与农村经济改革发展脱节现象严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窄小,保障标准偏低,民政部门经费不足,救济缺少科学性和连贯性。医疗保障落实的现实性差,国家财政资助不到位,居民参保意识低,参保人数少。养老保险制度系统风险相对高,地方资金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资金投资渠道单一,资金管理不科学,不规范,缺乏有效的监督。

5.消费观念相对落后。近十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总体上仍相对落后。 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据了解,农村饮食观有较大的飞跃,但仍然存在饮食结构相对单一,营养结构不够合理;衣着尽管趋于成衣化时尚化,但儿童、已婚中年人、老年人的衣着观念普遍停留在简单的保暖需求状态;对住房质量、生活环境、商品档次等的要求偏低;总体医疗保健意识低;信贷消费观念薄弱。

(四)、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建议

1、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中央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对农民的补贴,直接减轻农民负担,这样也就相应增加了农民的可支配收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农产品规模效应。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村的经济结构。积极探索和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作用,扩大农村信贷规模, 改善农业投资环境,扩大农村投资的渠道,发展农村股份制企业;积极发展农业科技信息体系,进一步推广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引导和技术培训;实行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建立相关的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完善农产品收购验收制度,促进农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提升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加大优势农产品的进出口。加快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放松农民进城的限制和农村儿童进城就读的条件,积极引导促进农村消费结构更科学化、合理化。

2、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生态环境、农田水利、农村能源等项目,特别是支持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种子、种畜和乡村道路建设等,同时,加快农村水、购物环境、交通、通讯和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农村消费的“瓶颈”制约。同时,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生态型农村经济。

3、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加强农村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 发展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流通网点,降低产品流通成本;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 扩大经营规模,促进农民合作投资经营,科学经营管理;进一步加大农村流通市场整治力度。对经营者而言就要整治欺行霸市、经营假冒伪劣、短斤少两、强卖强买等行为 ,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

4、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促进社保基金的稳定性和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全面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形成一个更加合理并具有可持续性的新制度,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科学制定农民大病医疗统筹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县级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基金,完善多层次的监督机制,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农村卫生体制改革的良性互动;提高资金管理的层次,提高避免风险的水平,确保基金的缴纳,投资和发放的安全有效

5、转变相对落后的消费观念。积极引导农民更新消费观念,鼓励农民随着生活的改善,由生理数量需求消费向生理质量需求消费发展。积极传播现代的健康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去除传统的不健康的观念, 尤其是婚丧喜庆铺张浪费等不良的旧习惯,改变农民“量入为出”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攒钱养老”、“积累为后”的消费心理;宣传诚信意识,消除信贷消费的心理障碍,鼓励信贷消费;建立绿色消费观。

调研结论:

我县的消费水平总体呈现提高趋势,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措施的是实施下,我县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消费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2011年我县城市消费37亿元,占消费总额的66.2%,同比增长17.41%;农村消费18.8亿元,但仅占到了33.8%,增长13.61%。由此可见,我县的农村消费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并且空间很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得以转变,扩大农村消费仍然需要进一步努力。

附件一: 附件二:

上一篇:建设工程廉政协议书下一篇:员工正式聘用合同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