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消费趋势分析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口消费趋势分析(共8篇)

人口消费趋势分析 篇1

2008年安化黑茶屡拿金奖

2008年以来,为整体推介安化黑茶,拓展内销市场,安化县茶产业办和茶业协会组织企业先后参加了诸多的国际茶业博览会,55家(次)企业参展,展区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有6个安化黑茶产品喜获金奖,企业现场销售茶叶360多万元、签订3200多万元的订货合同。2008年10月第五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举行,在诸多名优茶评选活动中,安化黑茶产品获金奖。

2008年11月安化县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第九届广州国际茶文化博览会。举办了专场“安化黑茶”品牌推介会。在中华名优茶评选活动中,安化黑茶产品获金奖。

2008年北京奥运会,湖南省茶厂工人们精心特制的一支重达2008两(折合62.5公斤)的世界茶王——千两茶,将赠送给北京奥运组委会。

2009年

2009年10月,首届中国湖南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在益阳茶业市场隆重举行,“中国黑茶之乡”称号正式花落益阳。

2009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茶公司稳居百强榜首。2009年湖南“安化黑茶”与安徽“祁红”、福建“建红”形成三足鼎立的繁荣局面。

2009年5月27日-由《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协同中央电视台策划拍摄——“端午访茶”安化黑茶

2009年6月5日专题节目

黑茶的前世今生(CCTV第7频道《乡土》专栏)

2010年

2010年湖南安化黑茶六大新闻

NO1:1月14日安化黑茶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国家产品保护目录 NO2:1月29日“安化黑茶”商标通过工商局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NO3:3月24日湖南省茶业协会经济年会召开

NO4:5月湖南安化黑茶作为湖南唯一入选产品,以“世博十大名茶”进驻世博会 NO5:6月24日安化黑茶宣传广告亮相首都国际机场

NO6:8月

1日安化黑茶成为“我们的节日”申遗第一茶

2010年安化黑茶与世界500强并位营销

2010年黑茶驻上海世博会后,以“世博名茶,健康之饮”为主题的安化黑茶户外宣传广告在北京国际机场正式亮相。

《2010年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之一安化黑茶》新上日志“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2011年

2011年,在国际上安化黑茶成功在欧洲六国举办推介会,在东欧刮起安化黑茶文化旋风。2011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安化黑茶千两茶荣膺金奖。

2011年,刘振华教授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黑茶与神奇的金花菌》讲课,在国际食品和微生物学术界引起安化黑茶热。

2011年,中央电视台及地方频道多次报道安化黑茶。在中国电视媒体掀起一股黑茶茶文化的热潮。

中央2套《生财有道》栏目“黑茶进博物馆” 中央4套中文国际《走遍中国》栏目“黑茶之乡” 中央7套《乡土》栏目“神秘的安化黑茶”

中央10套《探索·发现》栏目“茶马古道黑茶系列” 2011年中央及全国60多家媒体争分报道安化黑茶,在中国掀起一股黑茶热浪。

2011年,湖南省政府制定“将安化黑茶产业打造成为湖南又一个千亿产业”发展规划,将安化黑茶的发展提升到全省战略高度。

2011—2012年,湖南梅山黑茶崖有限公司成功研发“茯砖速溶茶”“功能袋泡茶”“安化黑茶饮料”“安化黑茶日化用品”等新产品,引领安化黑茶向“科技化、便捷化、时尚化”方向发展。

2012年

2012年,中国各大门户网站均出现报道安化黑茶之后,诸多安化黑茶厂家对互联网和媒体的广告和宣传加大。

2012年6月,湖南梅山黑茶有限公司于国内著名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速溶茶、功能袋泡茶等黑茶精深加工产品,享有2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多次获省市县科技发明一等奖。2012年有读者向新闻热线爆料:“温州开出多家黑茶销售店,有“金花”的黑茶价格每公斤动辄上万元。

2012年,在经历了2006年、2007年普洱茶被爆炒的温州,将掀起另外一轮黑茶投资热。2012年在“中国黑茶之乡”益阳,“安化黑茶”凸显品牌魅力,不仅受到边疆地区消费者的青睐,还走俏大江南北,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2年以来,安化县作为全国著名茶乡,把做强黑茶产业列为“3+2”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2年安化黑茶享有“中国茶文化的化身”、“世界茶王”的美誉;知名茶书曾誉安化黑茶为:“茶文化的经典,茶叶历史的浓缩,茶中的极品。”

2012年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博览会上梅山黑茶凭借产品品质过硬、科技含量高,荣获两个金奖和一个银奖;梅山黑茶的“全产业链三位一体多维营销效政策”首次面向全国招商,即好评如潮。

2013年

2013年国家扶植安化黑茶的发展,现已经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茶产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 2013年梅山崖安化黑茶在全国20个省市等地开设安化黑茶专卖店,店铺开业当天吸引众多市民到现场品茶、论茶、购茶,一品安化黑茶的独特魅力。

2013年安化连续四年跻身全国重点产茶县十强,茶叶产量排名第五位,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2013年安化黑茶,已经成为湖南省实现千亿茶产业战略目标的重要力量。

2013年3月20日,中国黑茶产业技术联盟创新服务平台的第一个黑茶种苗繁育基地——资阳区新桥河镇杨林坳茶叶种植基地挂牌。

人口消费趋势分析 篇2

1 女性体育消费的现状

发展女性体育是促进女性全面发展和构建两性平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体育消费是反应体育观念的改变、经济发展水平提升的一项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 女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改变, 影响着体育消费的结构和水平, 反映了女性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

1.1 女性体育消费不断增加, 总体消费水平较低。

近年来, 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 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提高。女性体育人口比例不断增长, 体育消费占日常消费比重日益增高。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公布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 截至2001年, 我国体育人口占7岁到70岁人口的总比例为33.9%, 其中男性为56.6%, 女性为43.4%, 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比例的15.8%[1]。

现代女性是消费市场的主力军, 掌握家庭消费的主动权。从社会市场角度看, 女性消费者是市场最为活跃的主角, 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 我国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8.13%, 其中在消费活动中有较大影响的是20~50岁的中青年妇女。在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消费中, 与女性有关的消费占家庭消费总额的96.11%[2]。目前我国女性体育消费额还远低于男性, 但大多数的女性体育消费支出还处在较低水平。

1.2 女性参与体育项目集中, 各阶层之间差异较大。

2005年进行的《中国妇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女性体育锻炼意识较强, 调查对象中约82.6%的女性会不定期进行体育锻炼[3]。女性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休闲健身项目上, 尤其是一些运动量小、对休闲健美直接相关的项目上, 比如羽毛球、瑜珈、游泳、网球、健美操以及其它户外休闲运动。

总体来讲, 由于经济收入水平、周围体育文化设施的配备等原因、体育消费观念和能力上, 城市女性居民远远高于农村女性。但是在城市各阶层女性之间仍然存在重大差异。如有的学者研究发现北京城区职业女性对体育消费总体上持肯定态度, 花钱买健康的健身意识在绝大多数职业女性头脑中已形成, 但不同职业、年龄之间存在着差异[4]。中青年和老年。青年时参加锻炼是为了健身和娱乐, 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工作负担重是他们不锻炼的主要原因;中年人锻炼多为调整情绪, 而缺乏锻炼方法和体育设施是阻碍他们锻炼的原因;老年回归为健身和娱乐, 气功、太极拳、舞蹈等项目流行, 多在公共场所进行在不同职业中。

1.3 女性成为体育消费的潜在主力军。

尽管女性体育人口总数上不如男性, 参加的体育项目也逊于男性, 但是不容忽视, 女性成为体育消费的主力军。《中国妇女生活质量调查》在对女性消费支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 健身消费排在服装服饰、通讯和旅游之后, 列女性消费支出的第四位, 可以看出女性对于体育消费还是相当重视的。从女性参与的体育活动项目可以看出, 女性体育消费主要取决与女性对于自身的定位。相比男性, 女性更注重美的感受, 追求健康美、形体美成为一种时尚, 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体育健身当中来。从而在体育消费上, 女性选择体育服装或者体育用品时, 除关注实用性和功能性以外, 还更加注重精品化或品牌化, 虽然品牌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但是精品更多使她们感到自信和快乐。

2 制约女性体育消费的因素

2.1 传统观念的束缚。

“男主外, 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仍然相当流行, 以致影响到男女两性对于体育消费的态度。传统观念认为男性是家庭的支柱, 男性的身体健康影响事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家庭的幸福。因此, 在家庭资源消费分配的比例中, 男性占比重较大。许多女性参加体育活动或者观看体育比赛, 都是在以丈夫为中心的前提下进行的。体育消费要么是健美, 要么是陪同丈夫、孩子去观看比赛, 自身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尽管女性体育呈现上升趋势, 女性体育人口仍明显低于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孟凡强的调查发现, 所划分的13个年龄组中只有56-60岁年龄组中女性体育人口高于男性, 其余12个年龄组中男性体育人口都不同程度的高于女性[5]。在人际交往、治病、满足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四个方面男性均大于女性, 其中在满足兴趣这一选项中差异显著, 男性为48.7%、女性为29.6%[6]。

2.2 城乡发展失衡的羁绊。

体育消费除了消费观念的差异外, 和文化教育程度、经济收入水平、体育锻炼设施的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国两策"形成的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 农村与城市相比, 发展严重落后。大部分农村的体育设施基本没有, 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存在误解认为简单重复的农业劳动就是体育锻炼。加上农村妇女一般都是家庭中扶老携幼的主要承担者, 繁重的田地劳动后, 还得做饭、洗衣、照顾老人孩子、饲养家畜等, 疲惫不堪。农村妇女体育锻炼的意识普遍低于城市女性, 而农村体育设施的落后、农民的贫穷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成为制约农村女性体质增强的重要障碍。但徐富君、王华明断言:女子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直接取决于女性文化观念的变迁, 而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水平[7]。

2.3 锻炼时间的欠缺。

人们的各种消费行为中, 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无疑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理想的女性是把家庭和事业、审美和情感达到和谐状态的女性。在中国社会, 女性往往把家庭角色当作主要的角色, 个人消费服从家庭共同消费。在体育消费生活中, 关注家庭成员共同的体育习惯和爱好, 甚至有时牺牲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体育消费中注重“物美价廉”的消费, 所以在满足家庭成员消费的前提下, 女性通常选择家庭周围的公园、广场、社区健身场所等地方进行锻炼。承担双重角色的己婚职业妇女是中国妇女的主体。对沈阳市300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妇女职工调查发现, 75%的职业妇女由于受双重角色的压力而没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8]。家务重、工作忙、无时间或本身不喜欢是影响她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因素。

3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 女性的体育消费已经而且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 体育消费真正适应女性的需求, 满足女性强身健体的需要, 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具体来讲, 应该做好如下工作。

3.1 体育消费性别视角的树立。

体育消费内容主要有实物消费、参与消费和观赏性消费, 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厂家应该树立社会性别的视角, 分别针对男女两性各自心理、生理特点, 量体裁衣, 做到“物尽其用, 物尽其值”。拿其中占相当大的比例实物性消费来讲, 体育产品的设计应该具备性别视角。女性对于体育产品的需求主要以满足精神和心理需要为主, 对新事物比较敏感, 追求美的欲望比较强烈。因此, 体育产品的设计应该美观、大方, 满足女性特别是城市知识女性的需求。从功能、质量、设计、包装等各方面下工夫, 既突出实用性和功效性, 也要重视产品外表形象, 吸引女性眼光, 满足女性需求。

3.2 女性体育观念的转变。

改变女性体育观念, 增强体质, 学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实中, 体育的“教”和“学”两方面都存在不足, 制约着体育事业乃至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群体中, 体育教师尤其是女性教师所占比例是近年女性体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女性体育教师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集中体现在爱心、耐心和细心。但是, 中学男女体育教师的比例不够合理, 集中表现在女性体育教师偏少, 仅有16.7%。学生的爱好和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 男女教师比例的失衡, 使女性体育运动在话语权上处于弱势地位, 女性体育运动难以开展, 女学生体育热情低于男性, 体育能力较差, 消费水平偏低。如何正确树立体育价值观、消费观和生活方式, 积极的引导他们正确的进行体育消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公共体育消费支出的增加。

实践证明, 只有具备充裕的闲暇时间, 较高的经济收入, 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有方便的体育消费场所等条件, 体育消费才成为可能。针对妇女群体锻炼意识增强, 但是整体收入水平不高, 在锻炼时间较短的情况下, 政府一方面可以加强高档体育活动场所的建设, 但是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对于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入, 完善城市社区体育活动的场所, 更要加大对农村体育活动场所的支出比例, 是广大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加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宣传力度,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增强全社会的健身及体育消费意识, 既能增强妇女体质, 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 同时提升妇女自信心和满足感, 提高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 从而增加体育消费的支出, 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女性在体育运动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影响着体育消费的结构和水平。本研究从女性消费者的角度, 对女性体育消费的现状及制约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显示:女性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各阶层妇女之间的体育消费存在重大差别。传统观念的束缚、城乡发展失衡的羁绊、锻炼时间的欠缺是影响女性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制定科学的政策, 引导女性体育消费的发展, 并且增大体育消费在国民支出中的比例, 造福于民。

关键词:女性,体育消费,和谐

参考文献

[1]体育总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12/10/content_655317.htm

[2]于海涛.浅析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5) :81-84.

[3]何东宪.女性渐成体育消费主力军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4206931.html

[4]北京城区职业女性体育消费调查研究.http://www.echinasport.com/News/News_Details.aspx?ArticleID=1655&ClassID=221&ClassName=市场观察.

[5]孟凡强.我国体育人口性别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4, (3) :32-35.

[6]冯玉蓉.吉林省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4) :31.

[7]徐富君, 王华明.论女性文化观念的变迁与我国女子体育运动的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5) :1-3.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统计分析 篇3

关键字:中国人口 老龄化 趋势

一、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43亿,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老年人口800多万,超过新增人口数量;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年均净增高龄老人100万,增速超过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65岁以上空巢老年人口将超过51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近1/4,老年人照料问题突出。

2020年、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分别达到2200万和5300万人。那时候,我国将形成老年人口高峰,届时每3~4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老年人口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父母,生活无法自理的空巢老人将会成倍增加,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口安度晚年是一个大问题。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先期进入人口老年型的国家相比,具有老龄化发展快、老年人口数量大、地区之间不平衡、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等特点。这些新特点将给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老龄化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现状。与之相应的赡养问题、劳动力人口老化、抚养比升高都将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2011年全国老龄办主任会议2月25日在云南昆明举行。全国老龄委副主任、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在此间表示,“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人口老龄化形势会更加严峻,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

总体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相伴随,与城乡差异、区域差异、收入差异扩大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相交织,这给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增加了新难度,也提供了新条件。

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

由于我国在近50年的高速发展中,很大情况得益与我国处于15-64周岁的人口比例较高,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工业发展前进的必要动力;而紧凑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60-80年代的人口比重较高,80-目前的人口比例较少,我们人口老年化的最大问题就是沉重的人口赡养问题,试想80年代出生的人们以后多数要赡养4个老人(父母+爷爷奶奶),或者一个家庭要赡养父母和岳父岳母。

(二)人口老年化也会带来新一轮的投资和消费变化

表现在老年化社会的消费需求日益丰富。养老机构建设加快发展;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较快发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提高,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老年人权益得到较好保障;老龄领域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和合作也取得新进展。同时,我国老龄事业还面临着严峻挑战,如老龄化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老龄工作积极应对不足之间的矛盾,老年群众日益增长的新期待与老龄社会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等,需要各方面引起重视,积极予以解决。

三、解决策略

(一)完善现行生育策略

1、控制人口增长,实现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的转变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群众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都是旧的传统的生育生育观念。引起这种生育观念自发转变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还没有从根本上出现。因而要由国家采取行政的、經济的、技术的各种措施,推动和引导群众减少生育,降低出生率,控制住人口的迅速增长,努力使人口的再生产类型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生产类型,并努力使人口再生产类型达到稳定的零增长。

2、建立稳定低生育水平的政策保障体制

在我国进入后人口转变时期,人口政策及相关的社会发展政策应该作出及时的反应,努力创建一个促进我国人口由外生性低生育率向内生性低生育率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3、教育战略地位与人口发展战略相结合

人口素质的高低影响生育意愿。人们有了文化知识就容易理解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容易接受新思想,这也是为什么城市人口更容易接受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政策。因此,人口素质的提高能从根本上帮助人们改变生育意愿。从宏观上有利于我国人口控制,更重要的是,促进内生低生育率的转变,形成稳定低生育水平的物质基础。这就要我们大力普及教育,将教育与人口政策相结合,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二)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解决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

从目前我国国情看,应采取国家、社会、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

(1)发展养老保险事业。由政府完全供养老年人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若由人民本身负起大部分责任,将收入按照规定比例存入银行。当他们退休后得到一笔累积下来的养老金,至少可以用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

(2)提倡家庭养老的美德。政府应提倡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尊老、敬老、养老的美德,靠家庭成员供养老人家。这不止能减轻社会的负担,还可以让老年人有精神寄托,不会觉得晚年孤单。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稳妥,不搞‘一刀切”,应尽快抓紧,平面展开。一般地区,先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入手,创造条件,逐步展开;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要把社会保险与救济救灾工作统一起来,扶持贫困户参加社会保险,提高他们战胜灾害、脱贫致富的能力。

3、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

人口消费趋势分析 篇4

在2009广州车展之际,网易汽车与专业的汽车调查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合作,开展主题为《如何迎接汽车消费下一个“黄金十年”》的网络调查,探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现状和未来汽车消费市场的趋势。

调查从消费者购车的需求开始,在消费者中意的品牌和车型,选购的渠道,选购的过程,付款的方式,以及售后服务等不同方面,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观察中国汽车消费市场。调查于2009年11月5日上线,为期十天,期间共回收网友问卷38807份,完整答卷数33095份。较为全面客观地展现了下一个十年汽车消费模式将可能发生的变化。

1.购车需求和品牌偏好调查

中国汽车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中国家庭的平均拥车数量远远低于西方国家。相 对于早些年,汽车是身份的象征与社交的需要而言,现在汽车已经渐渐走入中国的家庭,购买汽车以家庭需要,出行代步为主。同时,购车需求的变化,将带动市场走向成熟。

中国乘用车市场未来的主力军依然是价格在8~12万、排量为1.4-1.6L的三厢轿车,并且有超过50%以上的人选择在未来2到5年内选择购车,仅有不到15%的人暂时没有购车计划。而近年来SUV车型在中国市场上渐渐成长,关注此类型车的被访者达到21%,说明了此细分市场巨大的潜力。纵观中国汽车市场发展这么多年来,消费者们迫切需要一个规范有序的二手车市场。

石油资源的供应有限,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环境,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指向着——新能源汽车。面对这个时髦的词汇,却有高达73%的人并不清楚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由此看来,普及新能源汽车,不仅需要高科技技术,更需要人们的了解与支持。2009年,中国自主品牌的销售市场份额得到了提高,但从此次调查中看仍有不少被访者对于品牌车系没有偏好,如能抓住他们的需求就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车型的更新换代,需要符合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律。过于频繁的更新换代既不属于制造技术的革新,也不是适应市场变化的表现。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是好事情。

2.选购渠道调查

对比已经购车的车主获得信息的渠道,亲朋好友的推荐及建议选购的过程中将会起到关键的作用。而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也远远低于互联网络。

尽管汽车厂商及经销商网站的汽车信息相对具有权威性,但相关信息缺失细节,更新滞后,故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更多的消费者倾向于从汽车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上获取信息。其中75%的网友从专业的汽车网站获取汽车信息,67%的网友从门户网站获得,比例上与专业垂直网站的比例差距不大。

3.选购过程调查

汽车品牌的信誉和可靠性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只有十年如一日的高品质产品、高质量服务才能塑造一个积极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所带来的财富是不可估量。

在将来可能的购车地点中,4S店的二级店得到了14%的认同。它是对4S店的良好补充,它的产品和服务均来源于4S店,使顾客感到放心;它又能够覆盖更多的地域,使顾客得到便利,是一个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式。

但高达80%的人不清楚网上4S店是怎么回事。这成为“网上4S店”发展的绊脚石。“网上4S店”不仅需要加大宣传的力度,更需要的是把握消费者的心理,找准发展的定位。消费者为什么认为“网上4S店”不成熟,消费者期待“网上4S店”能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呢,都是“网上4S店” 需要解决的困扰。

购买汽车的时候,同一车型不同车款的选择,取决于购车者对于汽车配置的需求。与选择车型的原因相类似,安全性配置,增强汽车性能配置等获得购车者的青睐,而经销商是购车者获得信息的渠道之一,因此购车者往往在决定购车前,光顾不同的经销商店。这直接导致了汽车经销商,乃至汽车厂商之间的竞争压力,良性的市场竞争将给汽车市场带来发展的机遇。

在汽车的促销方式上,无所不用的营销手段、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声势浩大的促销活动,除去直接降价促销外,最吸引人的方法是“免费延长保修期”。保修期的延长,不仅是对销售市场起到促销的作用,更多的是说明厂商对自身产品质量的一个自信心,对于售后市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政策利好对于推动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而长久、稳定的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才是一个成熟的汽车市场,中国就需要这样一个汽车市场。

4.付款方式调查

贷款购车的方式在中国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32%的被访者认为办理贷款手续

太复杂,不仅仅是流程、文书工作的复杂,更多的在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对比不同人群将会使用贷款的比例,购买中级车的人群相对会使用贷款更多。

他们购车的目的往往是家庭的需要、交通工具,也就是俗称的“刚性需求”。他们的购车总价不高,还款的风险有限;他们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还款的压力相对较小。

贷款手续复杂掣肘业务发展,高达50%以上人因为贷款利率和费用偏高而放弃

贷款。而汽车在中国仍然属于一件高价消费品,不少消费者往往是等到手上有足够资金,才会购买汽车。

5.售后服务调查

人口消费趋势分析 篇5

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变量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来说,居民消费一直是值得关注的一环。虽然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上在总体上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居民的消费率(尤其是近二十年)在呈现下滑的趋势。长期来看,扩大居民消费对一国经济健康运行尤为重要。而同时我国在近几十年,计划生育定为国策后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由年轻型社会直接过渡到老年型社会,这些变化在宏观角度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是有影响的。本研究系统地回顾了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和国内学者在西方消费理论基础上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结论,并另外对国内外学者引入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成果简要的叙述和点评。实际上在我国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人口年龄结构上,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都有很大的差异。本文来研究人口年龄结构在1989年~2010年这段期间里对是我国居民消费构成的影响,对三大区域的居民消费影响以及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参考以前学者对消费函数实证的基础上对相关变量进行筛选的基础上,引入省际人口年龄结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实证主要分为了三部分,先引入少儿负担比和老年赡养负担比,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进行估计;再引入总抚养负担运用动态面板GMM广义矩估计进行估计,最后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建立特定时期变系数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居民消费受消费习惯影响大,同时我国近二十几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是构成居民消费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其中少儿抚养负担的下降、老年赡养负担的加重和总负担系数的下降都对居民消费率有拉低作用,老年赡养负担加重比少儿抚养负担减少对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影响更明显。人口年龄结构对东、中、西部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主要表现在少儿抚养负担对东部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最大,中部次之然而在西部却并未出现显著性影响;老年赡养负担对三大区域影响都显著,但对东部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从时间动态变化上来看,老年赡养负担是由之前对居民消费的负影响转为正影响,而少儿抚养负担基本上正向影响且没有老年赡养负担影响那么明显。所以本文给出建议,我国政府在制定扩大内需政策上应结合我国人口年龄因素,尤其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这一国情。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从制度上和政策上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人们对持久收入的预期,充分挖掘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重带来的老年消费市场,做好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

2011年空调市场消费趋势报告 篇6

国美集团、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商会,通过对国内空调消费发展形态调查研究,现联合发布《2011年空调市场消费趋势报告》,通过对空调消费市场发展态势的准确把握,为市场研究及空调制造企业提供参考佐证,并向消费市场传达2011年空调消费趋势。

来自中怡康的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内空调市场交易量达到3674万套,各上游企业厂商都取得较好的业绩。2010年国美集团空调销售达600万套,据中国电子商会2006年以来对空调市场份额监测显示,国美集团空调复合增长一直保持行业领先水平,并持续稳居空调市场销售份额第一,是中国空调渠道的第一渠道。

2011年,中国整体市场的持续增长和节能补贴、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惠民政策的继续实施,特别是空调变频技术提升将加快空调的更新换代。2010年空调市场得益于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相比2009年基数增速较快;2011年,空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回落,增长幅度在6%--10%左右,未来三年内,中国空调市场将保持12%—16%的复合增长。而国美集团在2011年将处于高扩张高增长阶段,增长率将在20%以上,高于市场水平。

智能、节能、低碳、环保、新技术空调等概念是2011年中国空调市场的主旋律,由于消费者对低碳、环保、节能空调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原来二级及以下能效产品已经基本退出市场,变频节能空调整体价格趋于平稳,性价比更优,2011年变频空调将大幅提高市场占有率。

空调流通渠道的变革也将为空调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国美集团率先在行业通过与上游厂家深度合作及大单采购、淡季打款等措施,国美集团终端空调零售价格在2011年继续保持低于其他渠道的竞争优势,并力争在2011年空调旺季来临之际,抑制空调价格上涨苗头,维持空调低价位水平。

中国空调市场保持强势增长

2011年,节能惠民、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实施,将为空调市场增加更多的市场空间。

从市场刚性需求上看,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以及房地产的发展等因素,将成为中国空调市场长期增长的直接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6.22亿,城镇化水平46.6%。“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预计将达到并超过50%,并进入城市社会阶段。未来10-15年,中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将年均提高0.8-1个百分点,城镇化的进程将直接拉动一二级空调市场的需求增长。

中国房地产在经过近一年的政策调整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一部分对冲了2010年上半年地产调控对2011年空调销售的滞后影响。2011年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投入超市场预期,弥补商品房销售受政策打压的影响。未来无论房价走势如何,成交量都会逐步放大。

农村市场蕴含着很大的家电消费潜力。目前农村市场空调保有量只有12%,空调在农村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在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以及城镇化建设带动下,农村新增楼房增加,使得农村市场对家电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在“家电下乡”政策影响下,空调渠道将进一步下沉。

综上所述,由于渠道拓展和需求的旺盛,未来三年内,国内空调市场复合增长率将保持12%—16%的增长幅度。

“世博”低碳空调将占国美集团20%份额

随着家电产品人均保有量越来越高,全球性能源危机等因素,节能空调需求和门槛都会越来越高,自空调节能补贴政策出台,高能效空调就开始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空调作为家电产品里面著名的“电老虎”,节能、低碳、环保、变频产品就一直是空调市场最热点的话题。

2010年6月,《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能效准入门槛提高,原来的5个能效等级调整为3个能效等级,之前的3—5级产品全面退市。通过国家节能惠民政策的推动,我国高能效空调市场已经迅速发展,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

按定速空调市场旧能效标准计算,1、2级定速空调销售量比重由2008冷年的8.9%上升至2009冷年的19.9%,再由2009年提升至2010冷年的86.6%,(见表1)。而2010年6月定速新能效标准实施后,目前1、2级定速空调销量比重占到6成市场,随着国家政策推行力度的深入,这一数字还会再次缩减。高能效机型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导。

表1 定速空调新旧能效标准零售量比重对比

数据来源:北京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有限公司

节能产品的发展,不仅可以保证我国家电产品在出口时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产品升级达到产品结构调整,打造低碳绿色社会。

以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为契机,国美集团与上海世博会特许经营办公室签约成为授权零售商,授权三年内,国美销售经世博认证的家电产品。经由世博认证的产品均由行业顶尖供应商采用新技术、新材质制造而成,具有低碳、高品质、节能环保等特点,这些产品均佩有蓝色海宝世博特许标识,在国美集团旗下国美电器、永乐电器、大中电器、三联商社、黑天鹅电器、金太阳电器等多个零售渠道内销售,目前国美电器世博家电已囊括美的、海尔、格力、志高、伊莱克斯、TCL等44个品牌557款。

世博家电产品具有很强的导向性和示范性,它代表了家电产品低碳环保的发展趋势。随着世博家电标准在家电产品中逐步推广,中国家电业将加快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效提升中国家电产业的全球化竞争能力。

来自国美集团的销售数据显示,自国美集团销售世博家电以来,2010年世博认证的空调产品累计近100万套,目前,世博空调在国美系统内的空调占比已经达到20%,占国美包销定制机型的65.6%。国美获世博会授权将在未来两年继续有效,消费者仍然可以在国美集团的终端门店选择具有权威认证带有世博标识的世博空调,2011年世博空调预计销售150万套。

国美集团变频空调份额超过50%

低能效空调的退出历史舞台,新一轮的节能技术竞赛又在市场展开,变频空调将成为市场上的最大热点。变频空调进入中国市场已经有10余年历史,但是由于变频空调整体价格偏高,市场政策缺失等客观条件,其市场份额一直在定速空调之下。

新的国家政策,为变频空调的普及带来了曙光,“十二五”再次强调了节能减排的政策导向,变频空调作为节能减排的高技术低碳产品,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2010年初,变频空调首次入选国家家电下乡招标品类。中标的变频空调产品,可以享受由国家财政以直补方式按产品销售价格的13%给予的补贴,其中挂壁式变频空调最高可获得325元补贴,落地式变频空调最高可获得520元补贴;2010年初,2010年6月1日起,国家节能补贴标准从09年制定的300元—850元,调整至150元—250元,国家补贴政策的调整,成为变频空调的最大利好,客观上缩小了变频空调和定速空调的差价。

此外,国家将注资2亿元,力争在2015年将电子膨胀阀节能技术的推广比例从现有的20%提升至50%以上,由于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变频空调,这也被认为是国家支持推广变频空调的强烈信号,国内变频空调的市场份额将快速上升。

从实际效果看,自2010年6月,新的补贴政策实施后,变频空调迎来高速的增长,根据中怡康数据监控,2010年变频空调销售量占整体空调比例为29.8%,销售金额占比35.27%。

(2010年,国美变频空调销售额占比43.89% 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国美集团销售渠道,2010年变频空调市场份额已经激增到43.89%,随着变频空调得到越来越多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在制造和渠道共同推动和政策引导的双引擎作用下,各大空调供应商将加大变频空调的研发推广力度,变频空调产能将进一步释放。随着产能的增加,变频空调的价格将出现下行态势,变频空调的整体销售规模会大幅度的提升,整个市场占比将达到45%,国美集团变频空调份额将提升至55%以上。

变频空调在节能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变频空调能效等级也分为1~5级,其中1级最省电,而变频空调中的4级产品相当于定速空调的2级。目前美的、海尔、格力三大空调供应商正逐渐加大变频空调产品比例。

2011年,在节能减排的政策主导下,空调供应商将集体发力变频空调。变频空调在国家多项利好政策和厂商联合推广的双引擎作用下,将迅速进入上升通道,有望全面超过定速空调,进入真正的普及年。

另外,在变频空调产品中,高品质的“无氟”变频空调成为时下市场的热点。从市场来看,无氟变频空调有望成为新一轮绿色竞赛的核心技术标配:“无氟”空调采用新型R410A制冷剂,不含“氟氯烃”,减少了对臭氧层的消耗。目前像欧、美、日等国家已在2010年以前完成了R22制冷剂的替代工作,不允许使用R22,我国已经明确了加速淘汰R22的方向,并着手制定方案。

无氟变频市场零售量比重

“无氟”变频空调2010冷年销售量比重已经占到整体变频市场的62.4%,比上年的33.7%上升了28.7个百分点,比08年的19.6%上升了42.8个百分点。美的、海尔、格力等主流空调供应商均推出无氟变频空调型号,依靠强大的节能、低碳功能,此类空调受到高端市场的青睐。

渠道变革影响产业格局

在空调流通领域,渠道变化将直接影响空调产品的行销成本,从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布局。目前,国美电器、永乐生活家电、大中电器、三联家电等专业家电卖场已经成为一二级市场空调流通的主导力量。

近几年,国美集团积极的推行商业模式变革,率先步入网络优化调整阶段,经过转型调整,国美集团奠定了厚积薄发的基础,迈出了商业模式变革的第一步。

2010年,国美集团与海尔、三星、夏普、美菱、LG等企业签订了跨的战略合作模式,为空调产业提供了样板。2011年,空调供应商将受益于国美集团的商业模式变革,通过国美集团终端掌握的准确需求指导供应商研发和组织产品生产,实现即需即采和即需即供,消除库存,降低产业链的成本。针对卖场订单制定的差异化产品比例将大幅增长,专业家电连锁卖场将通过与核心供应商共同推进协同供应链管理,以差异化和高性价比的商品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多方共赢。

目前,国美电器拥有1400多家门店,空调年销售能力超过600万套,2011年,国美集团在保证门店经营质量的基础上,加速门店网络扩张,尤其加速在三四级市场的渗透,实现门店数量和质量的双向增长,这将为空调产业打通更深的流通渠道。此外,国美集团通过收购库巴购物网,以及对自有电子商务模式的转型,将通过实体店加电子商务的双轨道,扩大流通布局。

国美集团继续全面提升信息化系统升级,并建设大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强后台实力,通过物流的改造,完善空调产业链的后台运输体系,这无论是对商品售后服务管理和下沉渠道都有战略性的意义。

市场竞争激烈 空调难涨价

面对2011年空调业涨价压力,国美电器依然是平抑空调价格的排头兵,去年同期,多家渠道认为空调价格上涨趋势不可逆转,而国美电器发布2010年空调白皮书,预测空调价格将维持下跌趋势。

市场证明,2010年3—5月份的实际情况正符合国美集团的预测,无论是市场还是国美渠道内的空调价格都在不断下探。国美空调均价在3各月降幅更是累计达15%以上。国美用事实再次印证了自身的价格优势。

根据中怡康的数据显示,2010年,国美集团空调无论是匹数段还是柜、挂机的均价都低于市场水平。

国美6大举措力保空调低价

国美集团将通过六大举措,平抑空调价格,力保2011年上半年空调价格将保持低位水平。

国美集团已经启动2011年旺季销售备货计划,优选智能、节能、低碳、环保、新技术商品,通过现款规模采购给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商品。由于国美集团已经敏锐的判断空调市场将进入变频时代,因此,国美电器在2010年岁末已经提前与供应商确立2011的合作意向,包括海尔、美的、格力、大金、伊莱克斯、三洋、TCL、志高、奥克斯、海信、科龙、松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格兰仕、长虹等国内外著名品牌均与国美签订了采购机型,其第一批采购机型规模已经超过450万套的规划。

国美集团将联合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协同供应链,创建信息共享平台,提升供应链效率,实现单品规模与效益的最大化。

通过采取淡季打款的合作方式,在低价基础上再次降低商品价格。国美集团增加10亿现金采购,其中有30%性价比更高的定制机型,单型号采购量超过10万套。国美电器通过在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阶段,大规模采购空调的模式,通过集中采购、统购分销、淡季打款等合作模式,降低供应商的流通成本,从而降低空调产品在国美集团渠道内的价格,空调业有“三分购买,七分安装”的说法,空调后期的服务水平重要性相比于价格,更值得消费者关注。国美集团为更好的服务全国的消费者,通过三个服务举措,为消费者提供最高专业级别的服务团队。

国美集团配备了30000名金牌导购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细致、周到、热情的服务;培养了500席的呼叫坐席、24小时无间断服务;签约5000余家安装公司、20000多辆配送车辆、150000名专业安装技师,在空调旺季实现即买即送即安装的服务承诺。

国美集团首批性价比优的节能变频低碳特价机将在3月中旬全面上市,得益于国美大单采购的平抑效应,国美集团卖场内,1P空调将跌破1200元,2P空调跌破3000元,其中,变频空调占比超过50%。

ES方法在人口趋势分析中的应用 篇7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2000年到2010年11年间非户籍人口的变化, 2000年至2010年广东省的非户籍人口在2003年至2004年间有着明显的差异, 反映了在这段时间流动人口的增多, 也可能增幅是2004年以前和2004年及之后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致造成的, 说明了流动人口波动性。从2004年及以后的数据, 可以发现这三年 (2008-2010年) 非户籍人口在快速增长, 年增长率分别为25.8%、8.5%和8.8%。

为了获得广东省非户籍人口数据, 我们将常住人口数量与户籍人口数量求差。由于广东统计年鉴2012年仅记载了2000年、以及2005年至2011年的常住人口数量, 考虑到2000年和2011年抽样调查数据的可靠性, 我们将仅用2005年至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所用。

从画出的人口图示显示, 2005年至2010年间非户籍人口的数量呈现直线增长的趋势。并不是平稳的时间序列, 所以在使用模型来建模预测的时候是要进行差分的。与户籍人口不同, 非户籍人口的数据收集困难, 现有的数据资料相对户籍人口要匮乏的多, 仅有总的非户籍人口数量这一信息可利用。为了充分展示非户籍人口可能的变化趋势情况, 我们利用ES模型对其进行预测。从预测的结果中显示ES模型的AIC=40.11817, 下图1展示了对未来十年非户籍人口总量的预测情况, 其具体数值见表1所示。

在图1中, 2005-2010年为已知的数据, 2011-2020年为预测数据。在后面的10年中, 黑色的直线表示非户籍人口总量预测值, 黄色区域为非户籍人口总量预测值的80%的置信区间, 橙色构成95%的置信区间。从此模型的预测结果看, 非户籍人口的数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鉴于非户籍人口数据收集困难、信息量少的事实, 与户籍人口分析相比较, 其模型的预测结果准确度比户籍人口预测的准确度相对来说差一些, 但是这种方法在预测人口方面还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广东省非户籍人口的定量分析, 所采用的模型是指数平滑 (Exponential Smoothing, 简称ES) 模型, 析的过程中是使用的R统计软件。

关键词:ES模型,非户籍人口,人口预测

参考文献

[1]薛毅, 陈立萍.统计建模与R软件.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97-321.

[2]徐俊晓.统计学与R读书笔记 (第六版) , 2012.882-944.

[3]Introductory Time Serieswith R.Paul S.P.Cowpertwait, Andrew V.Metcalfe Publisher:Springer;1edition (May29, 2009) .

[4]王燕.应用时间序列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5]冯丽华.人口增长的综合预测分析.系统工程, 2001 (1) :71-75.

[6]李洁.我国流动人口态势分析与趋势研究.南京:信息工程专业, 2011.

人口消费趋势分析 篇8

“后人口红利”时代 家电企业市场营销的特点

2012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首现下滑后,进入微利搏杀的家电行业开始经历产品与技术创新、产业链资源整合、盈利模式转变、战略生态重新布局的转型与改革的阵痛。因此,认识并预测市场营销策略正在或将要发生哪些变化,将成为各品牌寻求逆势突围的关键。

1、家电产品注入“互联网基因”

技术创新是“后人口红利”时代,企业占领制高点的必备武器,所以,2013下半年以来,创新和变革成为家电行业的主基调,在创新和变革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互联网基因”的注入。

首先,互联网技术与家电产品结合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产品智能化。据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智能家电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显然,智能家电正成为拉动家电市场需求的主要动力。2014年,以三星、LG、TCL、长虹、海信、创维、康佳、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家电领军企业,更是致力于从单品智能向全品类智能家居的打造,以期通过家电网络化真正实现家庭范围的物物相连。

其次,近两年家电企业还热衷打造人性化、定制化的产品。通过细分目标市场,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品类和差异化的产品功能。比如2014年TCL推出专业的智能游戏主机+游戏电视两类产品;长虹推出以“手机智控”替代“遥控器控制”的CHiQ智能电视;美的、格力、大金等空调品牌2014年主推的厨房空调;苏宁主导定制的老人空调、儿童空调、母婴空调等等。

最后,从产品技术更迭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所强调的“迭代和复盘”的理念,是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的方法论。所以,未来家电产品的生命周期将会大幅缩短,产品更新速度也将不断加快。

2、电商助力家电销售全渠道化

“后人口红利”时代,家电销售渠道的变化则表现为,实体卖场与网络电商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持续贯通。电子商务虽在家电领域起步较晚,但近两年的发展速度却不断加快。据专业机构调研数据显示,2009-2012年,我国电商业态占比从0.47%上升至3.92%,增幅超过700%。

在这种背景下,家电市场面对在互联网思维下成长起来的淘宝、京东等专业电商的瓜分,逐渐告别了国美、苏宁、大中“三家独大”的零售时代,迎来线上线下群雄逐鹿的竞争格局。2014年,伴随京东等多家专业电商品牌赴美上市,更加速家电渠道电商化的进程。

而被卷入电商资源争夺的大家电制造企业,一方面自建线上渠道来完善自身的渠道布局,另一方面则通过与京东商城等第三方专业电商的合作来实现互补和消费者体验模式的完善。

另外,伴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覆盖领域的扩张,家电网购规模的增长将不再仅仅源自PC端用户的规模,还有移动端。加之新型城镇化兴起,未来苏宁、国美等传统零售巨头和线上电商的渠道开拓都将向三、四级城市下沉。

3、产品服务人性化且内涵被延伸

在市场营销环节中,良好的服务质量管理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企业赢得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口碑的重要一环。近些年伴随家电产业智能化和高端化速度加快,也给家电售后服务的旧有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目前我国针对以智能家电为代表的高端家电产品的维修服务,还未正式纳入基本维修范畴。所以,围绕“家电智能化”新推出的特色服务以及新售后需求不在“三包”服务之内的问题,软硬件升级和修复的问题,售后服务人员缺乏智能家电专业知识的问题就陆续浮出水面。

未来,针对高端家电产品,企业将致力于建立更为人性化、多元化的售后服务平台,制定智能家电软硬件服务统一的行业标准。除此之外,随着家电网购在家电销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针对物流配送慢、送货破损、在线咨询不专业或无人响应等问题,家电企业需要把网购也纳入到服务质量管理的范畴,并将服务内涵延伸至售前、售中以及售后环节。

4、企业借势“跨界营销传播”增强品牌势能

“跨界营销”可以看做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企业或品牌通过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进行的一种联合共生的新型营销方式。早在几年前,家电领域就已经出现了不少“跨界营销”的案例。近些年竞争加剧和技术成熟,大家电领域的“跨界营销传播”更是引起大品牌的集体围观,跨界联手的“元素”也更加丰富。

如TCL一边现身好莱坞大片《X战警:逆转未来》中国首映礼,一边搭载《中国好声音3》的快车;互联网品牌乐视强势登陆《爸爸去哪儿2》;方太厨电、美的厨电分别拿下《十二道锋味》的独家赞助和《喜乐街》的独家冠名;而LG、三星更是借韩剧的娱乐效应,力邀国民男神李敏镐、银幕情侣金秀贤和全智贤为各自品牌代言。

当然,除了跨界营销能够帮助企业增强品牌势能、提升国际影响力外,海外扩张也是加速品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不过,一直以中低端产品在国际市场谋求发展的中国品牌,未来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将遭遇关税壁垒、成本压力等一系列困难,并且,中国家电企业在价格定位和品牌价值建设方面仍与外资品牌存在差距。

“后人口红利”时代家电企业市场 营销变革因素及建议

对于家电行业而言,宏观层面的政策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微观层面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公众环境都是导致家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变化的因素。

1、国家扶持性政策退市带来“空窗期”

“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补贴”是曾经拉动中国家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三大国家扶持性政策。自2011年底至2013年5月,三大政策陆续收官,整个家电行业逐渐进入扶持性政策退市的“空窗期”。

不可否认,扶持性政策对整个家电行业销量增加、利润回升、产品能效升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在拉动国内家电市场消费需求方面,刺激效应明显。但是,大家电产品作为耐用家电消费品,政策因素严重透支了未来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依靠外因即政府政策性扶持,来保证家电业持续健康发展并非长久之计。

所以,家电企业必须利用市场机制,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创新、产业布局创新等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来延续后政策时代的需求改善,以转入内生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

2、人口变化成家电企业营销变化的隐性因素

相比政策、技术、竞争环境,人口变化因素可能会被很多企业忽视,但它的作用却是潜移默化的,更是导致“后人口红利”时代家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变化的关键。在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现下降之后,中国人口结构出现增长势头减弱、主要劳动年龄人口达到峰值、老年人口出现第一次增长高峰、城镇人口历史性超过农村人口等一系列变化。

这就导致家电产品加速高端化转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向“技术创新”倾斜、由人口细分带来的产品细分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产品线布局、城镇化提速推动家电渠道下沉和知名品牌在三四线城市影响力提升等方面的变革。

而伴随因教育水平、生活环境不同而导致人生观、价值观改变的“85后”、“90后”一代人成长起来,以及2014年“单独二胎”全国生育政策的影响下,家电产业或将迎来新的盈利契机,年轻消费人群的思维意识也将发生重大改变。

未来,随着劳动力价格重估、环境成本上升、资源供给紧张、资本回报率下降以及产能过剩,一系列的累积风险将日益加大。可见,人口变化导致消费主体和消费市场的变革将牵引着企业未来的行动方向。

3、互联网技术引领下的技术革命

从企业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来看,家电产品智能化、物联化、定制化、迭代化的发展趋势,主要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新技术在家电圈掀起的产品革新。

而互联网技术同时也影响着消费行为和家电销售渠道的改变,一方面,网络传播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习惯开始形成“注意、兴趣、检索、行为、分享”等一套流程化的“动作规范”,“产品迭代”成为满足消费需求变化的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实体卖场与网络电商融合的趋势加强,让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产品定制化成为可能。

此外,互联网思潮还带来家电企业对大数据技术的热衷与应用,“大数据”不仅使原本复杂的企业管理变的相对简单、透明和高效。同时,企业通过大数据还可以发现潜在用户,对目标用户进行相对准确的定义和需求的确认。未来,企业在制定市场营销策略时,如果利用大数据拥有的“挖掘内在关联性”的特殊应用,就可以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用户拓展。

4、家电企业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

2014年以来,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房地产低位运行、后政策时代透支效应、低成本的电商渠道等原因,我国大家电产品告别了高速增长的时代。特别是彩电领域出现大幅下滑,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最新数据显示,2014上半年国内平板电视估算销售规模只有2000多万台,比2013年同期下降15.3%。

而在家电市场销售规模整体收窄的同时,相比白电领域以格力、海尔、美的为代表的传统制造巨头的厮杀,彩电圈的竞争环境更为复杂。一方面,日系品牌让出核心竞争地位后,中韩品牌在彩电领域的对阵将从本土市场延伸到全球市场。另一方面,2013年下半年以来,以乐视、联想、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IT企业也纷纷涉水“电视圈”,还有盒子厂商、广电系等也参与分割智能电视市场蛋糕的队伍,一时间客厅“鏖战”再次升级。

对于在“价格战”中存活下来的大家电企业而言,面对当前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困局”,不能再陷入“低价怪圈”。未来,资源的竞争、数据的竞争和平台的竞争才是在家电圈抢夺话语权的关键。

5、社会化媒体促使公众角色的互换

近些年,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性工具的发展使传播变得简单起来,从而清除了大众传媒的特质性瓶颈,消除公众表达旧有的障碍。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对媒介的控制不再完全掌握在职业人手中,另一方面,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采用简单的社会工具,而这类工具带来的快捷沟通,使得大众传播的速度也在加快。

所以,未来家电企业将面临消费者、传播者和研发者角色融合的公众环境。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将有机会在与制造企业的互动交流中,成为新产品的研发者,这也是企业实现产品创新和定制的灵感来源,并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形成口碑营销的基础。而当消费者将产品体验的感受口口相传时,他们实际上又与传播者的角色进行了融合。

综上所述,伴随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首现下滑,家电企业迎来了人口结构调整的“后人口红利”时代。在国家扶持性政策退市、“后人口红利”时代人口环境变化、互联网技术引领下的技术革命、家电企业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社会化媒体促使公众角色互换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家电企业市场营销策略有了新的变化。

第一,产品智能化和网络化不断深入、出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定制化产品、新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并开启持续迭代升级的模式。第二,专业电商、零售渠道以及家电企业重视电商布局,加速线上线下渠道融合。第三,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和环节扩展至售前、售中和售后。第四,以跨界合作为标志的产业边界模糊化、传播和推广手段多元化。

上一篇: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下一篇:应聘会计工作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