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篇1

学院,学号,姓名(题目下方注明)

摘要,即主要内容,概括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成果,结论.200字左右.正文

结束语收获和感悟,以及发现的问题,解决办法

谢辞提供帮助的单位及个人

参考文献

关于大学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

目前,中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308.5万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蕴含巨大潜力的消费市场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倾向以及其金钱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青岛地区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占50%,对青岛地区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消费倾向和消费观等方面做了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做出结果总结.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有效问卷50份,其中男生25人,女生25人.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心理行为

据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中,以衣食为主要部分,约占总消费的60%,这其中,食物支出占到43%,衣物消费占到约19%,这其中包括化妆美容的消费.其他消费中,各种聚会及休闲娱乐支出约占7%,与学习相关的书籍及辅导班消费约占7%,人用于人际交往的费用,包括

恋爱,人情往来等约占6%.此外,据统计,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将近40%的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超支。

首先,从调查结果看来,食物消费仍是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主要部分,在总体生活费用中占到约四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与现今的大学生走出校园有关。大学生作为拥有巨大消费潜力的群体,大学的选址必然会带动一系列消费。学校周围自然不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聚会必备场所,这也为大学生到校外就餐提供了便利条件。而这些价格不菲的快餐更是成为男女约会的绝佳的地点。这无疑为学生经济的主要来源——父母,带来了相当的负担。

随着年龄的增长,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大学生,特别是女生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聚会,面试,出游都要光鲜亮丽,各种衣物、化妆护肤品便隆重登场。在这其中,名牌奢侈品占据了衣物及美容支出的绝大部分。在被调查的女生中,有近20%拥有超过300元的衣物,有54%经常到聚美优品、乐峰等网站购买护肤及化妆用品。

其次,在日常消费中,休闲娱乐消费占到不小的比例。这在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暴露了一定的问题,大学里,不再有从前的管制,面对各种诱惑,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调节生活节奏,又或者逃避生活现实,陷入泥淖之中。

大学后,同学生日,部门聚餐,考试得了高分,比赛获胜,评上奖学金,各种部门各种形式的聚会纷纷而至,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不够交情、不给面子等都是让人难以拒绝的理由,特别是碍于面子的大学生。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

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近六成大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中每年要花费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更有极少数人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此外,人际交往消费中包含的恋爱消费也是开支极大的一部分。如今大学校园中有一句恋爱誓言较为流行,“馒头咸菜,省钱恋爱”。有许多情侣表示,尽管两人出去都比较节省,但一个月最低花费也有一两百,这其中还不包括通信的话费。在这方面,男生的花费显然多余女生。“两个人出去,到付钱的时候,总不至于让女生付吧”一位男同学表示自己每月投资在女友身上的大约有三百元。对于恋爱消费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学生表示,是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抠出的,而自己的父母并不知道。有部分学生靠打工来额外补贴恋爱开支,还有极少部分表示父母知道自己有女友,会额外给自己这部分费用。结束语:

从调查结果看来,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主要是父母提供的。尽管大学生消费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93.7%的大学生,还是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一学生表示,看到父母为自己上学花费很多,心里也感觉很是愧疚,但毕竟自己还没有上班,不能挣钱。假期打工挣的那点钱,贴补一下平常的生活还行,要是自己供应自己上学,确实十分困难,“没有办法,只能靠老爸、老妈了。”可见,大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支付能力是有较大差距的。

大学生多数是自进入大学开始,才更多的拥有选择消费的自主权。消费的安排直接的影响生活的质量以及家庭的负担。此次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一定的问题。

一、大学生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花费并不清楚,有近4%的大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花费了多少钱,从未考虑过自己的钱是怎样花的。一女生表示,自己看到舍友买了新衣服或者化妆品,便忍不住想买。再者,许多学生都具有随波逐流的心理,没钱了就向父母要,在中国父母“苦什么都不能苦孩子”的观点下,这种行为便更加没有节制。

大学时期是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大学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因此需要正确引导,避免随波逐流以及盲目从众,树立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对当代大学生尤其重要。

二、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比例不协调

许多学生用于文化消费的费用不及物质消费五分之一。这一定程度上是由不自信而引起的炫耀心理所致。炫耀表现在生活领域,便是对各种名牌奢侈品的追求。用物质上的富裕来补足心理的自卑及不自信等情绪,并以此来现实自己的社会主导能力提高自己的地位。

对此,要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倾向的引导与教育,竭力避免只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三、许多大学生攀比心理严重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大学生抱着“人有我亦有”的观点,只要别人有的东西,自己也一定要有。这是基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下的一种不正常心理,以经济能力来显示平等,总是自己先曲下腿仰视别人,即便是物质方面真正富裕了,心理的不平衡也难以抹平。这就要求大学生能给自己准确的定位,消费上综合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量力而行,不要超前消费,当然,最好也不要落后消费。

谢辞:

感谢帮助完成调查的小组成员

参考文献:

《中国统计年鉴2011》

《山东青年报》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篇2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的身份, 决定了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 将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 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 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 尤其是占很大比重的名牌消费现状, 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 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校园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

鉴此, 我们小组在校园内展开了关于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名牌消费情况的随机问卷调查。经我们回收整理, 发现我们调查的男女生比例为48:52, 而数据和结论如下:

一、当代大学生名牌消费现状

(一) 讲究经济实用是消费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名牌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 讲求经济实用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考虑因素, 但不难看出, 名牌和时尚、流行元素等在大学生消费取向上有着重要影响。如图一所示:

(二) 追求时尚和名牌。

大学生绝大多数是20岁左右的青年, 他们站在时代前沿, 追新求异, 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 这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从调查中发现, 85%的大学生购买过名牌, 只有15%的大学生没买过 (见图二) 。

在问及购买品牌产品的原因时, 28.8%为高素质, 20.3%为紧贴潮流, 16.9%为有优越感, 16.9%为朋辈影响, 10.2%为高档次、有质量, 6.9%为其它 (见图三) 。

(三) 名牌成为购买各种用品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调查发现, 在大学生购买各种用品时考虑的因素比重中位于前两位的分别是牌子和品质。并且所占比例不相上下 (见图四) 。

二、当代大学生名牌消费存在的问题

(一) 储蓄观念淡薄, 节约意识需培养和加强。

调查发现95%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的主要来源为家庭。有钱时就大手大脚乱花, 而月末或期末时, 大部分同学的消费大大超出计划范围, 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可见, 当前大学生的节约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二) 消费结构不合理,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调查结果发现, 有85%的同学曾有过购买名牌的经历, 并且名牌的消费费用在他们生活消费中比重在30%—50%之间占58%左右 (见图五) 。

而在选择名牌的消费方面, 主要集中在衣物和电子科技产品。一部分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 存在攀比心理。在调查中, 一些同学指出,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 有的同学节衣缩食, 甚至牺牲自己的其它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 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 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 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为出, 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三) 名牌消费目的有所偏失。

调查中, 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对于名牌消费的动因中, “有面子”、“为了心情愉快”占了很大的比重, 次之的为“跟随潮流”以及“怕被人看不起”。这几点, 都不难看出大学生在名牌消费上过于虚荣, 并未确立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中外名牌消费比例失调。

从调查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大学生名牌消费中中国名牌只占了11%, 虽然我们的调查项目有限, 但统计数据反映出我国本土企业, 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较国外著名企业都有待改进和提高。并且, 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情结) 还有待“浓化”。

三、当代大学学生名牌消费心理及行为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名牌消费过度等问题, 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 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 当某些大学

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 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 就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 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 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情况是, 有些大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 但他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甚至不惜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行为。

(二) 父母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 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父母对他们比较溺爱, 很多时候默许他们的错误行为。因此, 我们更应该关注家庭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重视不够。具体体现为:

其一, 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关注不够。

其二, 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 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 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 因此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其三, 校风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树立正确的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四、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 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 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 加强大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 在当前国情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无论是在学生日常生活, 老师在进行理论教学时, 家长在提供经济时, 都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养成健康消费心理, 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第二, 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节约意识, 增强理财能力, 提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作为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金钱和名牌, 培养和加强节约意识, 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 学校也应加大对大学生各方面的风气建设。消费风气也是其中的一方面。因此, 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 并且持之以恒, 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 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倡导:

1.节制消费, 勤俭节约!

2.名牌消费, 量力而行!

3.健康心理是美, 虚荣可耻!

大学生消费状况社会调查报告 篇3

作为一个独特的消费群体,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及消费状况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况,对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为更好地研究把握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及状况,笔者采用“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与消费观念调查问卷”的方式,随机从西安市辖区内20余所综合类、高职类、理工类等不同类别民办高校中抽取500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55份,经过数据分析后,对民办学校学生消费心理及其状况有了大体认识。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现状

总体上看,民办高校学生消费状况与11年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9年做的调查相比,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学生比例高出很多,由原来的3.87%增加到21.76%,而月消费在700元以上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9.33%增加到19.34%,月消费在300~500元和500~700元之间的比率分别由44.41%和34.17%下降到38.90%和20.00%。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水平也显著攀高,同时,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男生消费高于女生

本次调查中,男生交回有效问卷157份,女生交回有效问卷298份。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民办高校中男女生的消费水平有较明显差距。男女生在必要的、常规的学习消费上,如购买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和学习辅导书等差距不大,消费差额比率为12.4%,在交际消费上,表现出女生略高于男生,消费差额比率为-16.3%,而在生活消费上,男生却远远高于女生,消费差额比率为62.3%。男女生总消费差额比率为56.8%。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这其中主要是由于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这也表明,男生的交际空间比女生大,交往的范围比女生广,男生更喜欢交友和参与社会活动。

高年级消费高于低年级

本次调查中,大一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32份,大四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23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一与大四学生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60.4%、-61.9%、-33.8%、-43.7%。大四学生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这是由于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就业的压力,购买必要的学习资料、上辅导班、日常通讯、必要的就业联络支出等都需要较多费用。

城乡差异明显

本次调查中,生源地是城市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05份,生源地是农村的学生交回有效问卷250份。也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水平进行对比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交际、生活和总消费三个方面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前者与后者的学习消费、交际消费、生活消费及总消费差额比率分别为:29.8%、85.1%、30.5%、46.5%。这和他们所处环境、家庭影响和成长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城市学生由于成长的环境和从小所受的影响,在消费上比农村的学生要高一些,而且城市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娇惯、溺爱的多一些,农村学生很多是多子女家庭,花费会比城市学生谨慎仔细一些。

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特点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几个显著特点。

冲动性

主要表现为民办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方面的不理智。调查表明,有的学生平均月消费7500元,而有的月消费还不到300元。这种消费水平的差异,虽然有家庭经济状况的因素,但也有冲动性消费心理的促成影响。在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宏观政策背景中,青年人的消费心理也必定带有冲动性的色彩。

个体差异性

调查显示,当代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的个体差异性十分明显,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个人性格爱好不同,消费状况的个体差异增加,消费行为、认知喜好等存在年级差异。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展现自我,也是造成消费水准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

易感性

消费心理的外控性增加,即易受外部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民办高校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体现在消费行为上往往是冲动多于理智,加之个人虚荣心及受社会、家庭不良消费观念、消费习惯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消费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民办高校学生的娱乐消费、社交消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给家庭带来经济上和心理上的沉重负担。

盲目性

消费心理的盲目性表现在部分学生在消费上有攀比和追求名牌的心态,认为自己应当永远走在时尚和品牌的前列。他们不顾及商品对自己学习、生活的价值度,也不十分考虑自己的身份地位、家庭状况等因素。

教育对策及建议

民办高校学生的消费心理,会影响他们消费观念的养成和消费行为,需要我们正确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以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树立科学消费观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前提基础,基于民办学生的消费状况及其消费心理特点,民办高校应树立以下科学消费观念。

一是理性消费观。如今在校的民办高校学生年龄多在17~22岁之间,生理和心理还不够成熟,尤为重要的是,他们成长在思想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在消费方面难免出现因盲目、攀比、赶潮、“面子”而导致的冲动性高消费行为。对此,社会各方面尤其是高校更要强调理性消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积极主动地做好思想引导和教育管理工作。

二是发展性消费观。当代民办高校学生在消费上除基本生活费用外,还有更为可观的交际、娱乐、学习用品和其他费用,主要包括交通费、通讯费、烟酒和化妆品等。对经济不独立的民办高校学生群体来说,我们应鼓励提倡其合理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优化消费结构,鼓励他们在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加大用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发展性消费,即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结构中的精神文化和教育含量,尽量减少纯娱乐性、消遣性消费,提升消费的价值,实现最优化的消费边际效应。

三是适度性消费观。适度消费由家庭或个人的支付能力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支付能力不断增强,适度消费的水平会随之“水涨船高”。但对基本无收入的莘莘学子来说,超过其支付能力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是尤为不可取的。为此,应教育引导他们消费以量入为出、节俭节制为原则,以提高学习生活质量为目标,提倡有计划的、合理适度的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

四是文明消费观。当前某些民办高校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消费行为的影响,滋生了享乐主义的消费观念。对此,应坚决批判并杜绝各种不文明、不健康的消费形式。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

进行科学的财商教育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必要环节。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专家指出,财商的概念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也是现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话题。财商是由四个方面的专门知识所构成的:一是会计,即财务知识;二是投资,即钱生钱的科学;三是了解市场,即供给与需求的科学;四是法律,它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运营一个会计、投资和市场领域的企业并实现爆炸性的增长。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常识问答》《消费心理学》《消费与生活》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与方式、消费技能技巧以及常用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养等,提高民办高校学生对不科学消费的甄别抵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

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是促进民办高校学生科学合理消费的有力保证。民办高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勤工助学和创业活动等措施,促使学生巩固科学的消费观,形成合理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财商。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助管、助工岗位,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特别是家庭贫困学生,走自立、自强、自助的道路,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他们倍加珍惜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宝贵机会,让他们意识到劳动更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对于一些综合能力素质和自身条件较好的学生,应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去创业,创业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也能很好地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4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年龄年级专业

为了解我校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请尽量如实填写,谢谢。

一.选择题

1.您的月消费额大概为多少()

A.300 以下B.300-500C.500-800D.800-1200E.1200

2.您每月饮食方面支出(包括零食,饮料)大概为多少()

A.200 以下B.200-300C.300-400D.400-600E.600 以上

3.您每学期学习方面的花费(包括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

A.200 以下B.200-300C.300-400D.400-600E.600 以上

4.您的每月消费,除了日常三餐,学习外,主要方面为()

A.逛商场B.餐厅C.图书杂志D.公园娱乐E.其他(如____)

5.您是否有定期出去聚餐的习惯或请朋友吃饭的行为?如果有,平均每月用于这方面的消费有()

A.50 以下B.50-100C.100-150D.150-200E.200 以上

6.如果您是女生,您在服饰和化妆品方面平均每个月的消费()

A.基本不花费B.50 以下C.50-100D.100-200E.200 以上

7.您每月谈恋爱方面的花费大概是多少()

A.我尚单身B.100 以下C.100-200D.200-400E.400 以上

8.您每个月话费支出为多少()

A.50 以下B.50-100C.100-200D.200-300E.300 以上

9.您是否有打工的经历,如果有,或有此打算,目的是()

A.补贴日用B.增长社会经验C.赶时髦D.渴望独立E.闲着没事,干就干了

10.您花费的资金主要来自()

A.学子勤工俭学B.用休息日在外作家教C.给企业打工D.主要从家里拿钱,很少自己挣钱E.其他

11.您的家庭月总收入为()

A.500以下B.500-1500C.1500-3000D.3000-5000E.5000 以上

12.您觉得您现在每月消费情况如何()

A.非常高B.偏高C.刚刚好D.偏低E.非常低

二 .简答题

1.您的家乡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市

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5

背景: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挖掘出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使之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调查对象:

河北联合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通过一周的问卷调查统计,我们小组顺利的完成了“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报告的问卷调查”,实行匿名填表,共发放调查表50份,有效收回47份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元~800元和800元~1000元这一幅度,少于4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

(二)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三)手机费用过高。被调查同学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也有29%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达100元以上。

(四)旅游.恋爱费用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出玩已经是普遍现象。另外,调查中占17%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也61%有想要恋爱,恋爱学生中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集中在250元~350元。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第1页

(五)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四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

(六)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

(七)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4000元~6000元居多,(八)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九)过半学生愿意打工

相关数据显示当生活费透支时,有61%的同学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调查数据也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在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或自己打工赚取。

二、结论:

(一)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大

第2页

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成为大学生们的必备工具,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二)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三)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笔记本电脑。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四)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五)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三、对策与建议

第3页

(一)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二)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四)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习惯。对于尚未有固定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消费不但能弥补物质生活上的不足,还能让大学生有更深的精神内涵和更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大学生应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把娱乐和知识摄取结合进行,以陶冶性情,获取知识。另外,要注意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

(五)大学校园应形成更好的消费氛围。学校氛围的影响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但是,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在校内开展消费道德教育不应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以引导。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学校方面应注重对大学生消费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同时可以把勤俭节约这项中国的传统美德加以发扬,能够在校规、校训上加以体现。这样的措施不仅能使大学生们重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还能从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抓起,从而使广大学生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第4页

大学生上网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篇6

在现在物质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大学生们追求物质消费,也注重精神消费。虽然说没有高素质的消费者,就没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毕竟是一个特殊性质的消费群体,他们那种没有经济基础的消费再加上他们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如果没有正确消费观的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

根据某一地区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显示:

1.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300~500元左右,来自农村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在500~800元左右,来自城市的学生家庭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

2.大学生的生活费90%源自家庭供应,仅10%是勤工俭学或是奖学金。众多家庭条件比较优秀的学生对打工挣取生活费表示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中甚至认为大学生打工是件很丢脸的事情。

3.7%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是100~200元,而生活费在200~400元的人约占24%,400~600元的超过40%,600~800元占20%,800以上占9%。

4.大学生每月生活费主要用于基本生活、通讯、上网、买衣服和交友,只有极小部分是用于购买书籍。

5.75~85%的学生追求时尚和名牌。

6.大约75%的学生每月有盈余,其余者或多或少都会有透支状况,甚至是负债累累。

7.众多大学生心目中合理的消费状态认为只要够花就行,很少有人会订出比较详细的消费计划使自己每个月有结余。

8.超过70%的学生对现在的消费状况表示不满意,希望“月收入”能大于800元。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理财能力普遍较差,花钱没有计划,经常借钱。他们大把大把的花钱,高度追求物质享受,尤其偏爱名牌商品。一部分人认为名牌产品质量好,可信度高,是财富的象征,又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因此将名牌作为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以个人消费和生活方式来评价他人和自己的价值。显然这部分人是进入了消费观念的误区:作为学生,我们还没有经济基础,所拥有的财富仅是父母的劳动所得,对一个依靠父母生活的人来说,我们对自己最好的证明是学业和素质修养,而不是外在的物质高消费。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是他人提供的,而不是自己的。如果感觉到只有名牌才能证明自己,那么我想,这个时候大学生需要的应该不是名牌,而是对自己深刻的反省:父母亲挣钱多不容易,那点微薄的收入既要维持家庭正常开销,还要供我们上学。父母亲对待自己是吝啬的,不舍得吃、不舍得穿,而对待我们却是那么的慷慨,毫不犹豫地将一大笔钱塞到我们手中,希望我们在外吃好穿好,却不曾考虑是否要给自己买一件名牌衣服。

二、上网状况调查。

网络时代的来临,这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所谓计算机网络是通过互联通道相互通信,从而实现数据和服务共享的一些分布的,智能的计算机所组成的集合,其关键是对数据和服务进行共享。处于世界颠峰的Internet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帮助:获取各种信息,另外还可从许多网站上下载无数免费的软件。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交流,象网上语言系统、聊天、网络电话、视频、电视、传真图片、会议等。Internet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它也有不利于人类的一面。无形的网络虽是一个无限的信息资料库,可安全、高效地传递信息。可同时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暴露了出来:网络病毒的蔓延;网上人物的真实身份令人质疑;大量信息被随意地纂改。

从对当代大学生的调查来看,网络中的娱乐板块,最受大学生的欢迎。QQ、网络游戏、在线影视、广播、网上体育世界等。而其他的则利用较少。据调查,大学生中除极个别的人之外,7/8以上的人上网主要是出于娱乐休闲的目的。一些学生能神采飞扬的在网上了一下午,然而所谈的也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在聊天的过程中网恋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再者,网络游戏,原本是带给人快乐,可是现如今带来的却是伤害。据调查,1/5以上的大学生长时间甚至通宵达旦地上网打游戏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影响学习的同时也使身体健康状况大打折扣。

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研究 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消费状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大学生消费状况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的调查数据来源于“武汉地区独立学院非毕业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调查院校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武汉大学珞珈学院等15所独立学院。采用无记名抽样问卷调查方式, 调查对象为武汉地区独立学院的本科非毕业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8份, 回收问卷968份, 有效问卷900份, 使用SPSS统计软件和人工核查方式对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在900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男生409人, 女生491人;在学科方面, 理工农医类学生310人, 经管文艺类学生590人;在年级方面, 大一学生396人, 大二学生302人, 大三学生202人;在生源地区方面, 城市 (地级市及以上城市) 的学生有182人, 城镇 (县城及乡镇) 的学生有381人, 农村的学生有335人。

一、四成被调查者每月的日常开销是“701~1000元”

在“您每月的日常开销”的调查中, 40.0%的被调查者选择“701~1000元”, 29.6%的选择”501~700元”, 17.1%的选择“1001~1300元”, 6.0%的选择“1300以上”。

从来自地区上看, 城市、城镇、农村的被调查者选择日常开销在“1001~1300元”的比例分别是29.1%, 18.6%, 8.7%;来自城市、城镇、农村的被调查者选择日常开销是“1300元以上”的比例分别是10.4%, 5.8%, 3.9%。由此可见, 农村、城镇、城市的消费水平呈上升趋势, 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环境差异。就总体而言,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经济状况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城市学生的家境一般都比农村学生的优越, 其消费的水平就会比较高, 而相比城市学生而言, 农村学生更能够体会父母血汗钱来之不易, 他们往往在日常生活中省吃俭用, 期望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二是家庭教育差异。现在的城市、城镇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 是父母的“掌中宝”, 为了让孩子在学校里安心学习, 父母往往会给孩子较高的生活费, 导致不少大学生的消费相对自己的实际家庭状况偏高, 对自己的需求和消费缺乏合理的思考和规划。三是传统消费文化差异。不同的消费文化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有着差异化的影响。城市、城镇学生崇尚享受, 缺乏节约资源、节约消费的意识, 经常大手大脚地花钱, 而农村学生由于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懂得如何适当安排自身的消费。

从性别上来看, 32.2%的男生日常开销是“501~700元”, 26.4%的女生日常开销是“501~700元”, 8.3%的男生日常开销是“1300元以上”, 4.1%的女生日常开销是“1300元以上”。以上数据显示, 男生的日常消费普遍高于女生,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女生具有较强的储蓄观念和危机意识, 懂得把每月额外多出的生活费储蓄起来, 以便不时之需;而男生储蓄观念则比较淡薄, 不会制订预算和计划, 不能合理安排和控制每月的支出, 缺乏科学理财的意识和经验, 往往是“月光族”。二是男生更加注重关系消费, 尤其是恋爱支出, 男生一般是恋爱关系中的消费主体, 在情人节、生日或纪念日等都要为另一半准备礼物, 其中还包括吃饭、逛街、娱乐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都会显著增加男生的日常消费。

二、超过三成大学生除了餐饮, 日常最主要的消费是“娱乐”

在“除了餐饮, 您日常最主要消费在哪些方面”的调查中, 32.2%的被调查者选择“娱乐”, 18.2%的选择“服饰”, 17.6%选择“通讯、交通”, 15.2%的选择“学习资料”, 7.2%的选择“恋爱”, 9.6%的选择“其他”。

从性别上来看, 除了餐饮, 日常最主要消费在“娱乐”上的男、女生比例分别是38.0%、27.4%;而日常最主要消费在“服饰”上的男、女生比例分别是9.3%、25.6%。从中可以看出, 男、女生的娱乐性消费均多于发展性消费, 而在服饰上的消费支出, 女生则显著高于男生, 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女生容易产生冲动性消费, 女生的消费行为一般呈现出时尚、潮流的特点。相比于商品的实用性、耐用性而言, 她们更注重物品的外在美学价值。例如, 女生看中某一闪亮的发夹时, 她就会不顾其质量如何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二是女生易产生从众心理, 女生购物时大多是三五成群, 当其中有人提出购买服饰时, 其他人往往出于从众心理而不顾自身是否实际需要而进行跟随性消费。三是女生易产生炫耀性消费, 部分女生期望通过消费让别人明白自身是与众不同, 从而彰显自身的个性和地位, 从中获得满足感。

从年级上看, 大一、大二、大三学生除了餐饮, 日常最主要消费在“学习资料”上的比例分别为12.4%、14.0%、22.3%, 随着年级的升高, 他们花费在学习资料上的比重呈递增趋势, 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低年级易忽视精神消费。由于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 缺乏自主消费的经验, 很容易受环境、流行趋势的影响, 他们过多的消费在娱乐、通讯、服饰上, 追求享受生活, 从而忽略了对学习的投入。二是低年级的消费观念不成熟。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消费观念养成的初级阶段, 还没有完整、稳定的消费观念, 而高年级学生随着阅历的丰富已经具有较成熟的消费观, 倾向于进行自我实现式消费, 即更多的消费在学习资料上, 充实自己的内涵, 增加自己的技能, 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近五成大学生在目前大学学习与生活中为“生活费压力”感到苦恼

在“目前大学学习与生活中, 你感到苦恼的事情是?”的调查中, 57.5%的被调查者选择“缺乏目标”, 48.8%的选择“生活费压力太大”, 46.3%的选择“专业课学习力不从心”, 21.6%的选择“课程设置不合理”, 9.6%的选择“读书无用”, 8.4%的选择“恋爱”, 4.0%的选择“与同学关系不和睦”, 1.2%的选择“其他”。

从年级上看, 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为生活费苦恼的比例分别是45.3%, 47.8%, 49.2%, 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支出款项多元化。随着年级的升高, 大学生人际关系越来越广泛, 在交际、应酬等方面花销增加。此外, 由于工作、学习、出行的需要, 在穿着、出行等方面的支出也会比低年级学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在有限的生活费的限制下, 大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二是消费观念的转变。刚进大学的学生与社会的接触比较少, 提倡“吃好, 玩好, 歇好”的“三好”享乐主义, 感受不到父母提供的生活费来之不易, 而高年级学生正面临着兼职、实习、工作等接触社会的契机, 由原有的父母每月提供生活费的模式向每月自负生活费的模式转变, 体会到挣钱的不易以及生活费的压力。

自地区看, 农村、城镇、城市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为“生活费压力”感到苦恼的比例分别为58.7%, 45.6%, 33.3%, 农村学生的生活费压力普遍比城镇、城市学生的大,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消费水平的两极化。城镇、城市学生所处的经济环境要比农村学生的更加优越, 消费水平与经济环境相匹配, 农村学生的生活费普遍低于城镇、城市学生, 农村学生每月要利用较低的生活费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还要满足学习、交际的方面的需要, 所以每月的生活费压力要高于城镇、城市学生。二是节俭的消费观念。面对高昂的学费, 农村学生往往会通过平时的勤俭节约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会比城镇、城市学生更多的考虑如何将有限的生活费每一分都花在刀刃上, 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或非理性支出, 造成了生活费压力的产生。

四、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

(一) 社会应为大学生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正处于消费观念养成的阶段, 容易被社会上追求潮流、崇尚名牌的不良风气所影响, 加之公共传媒与明星人物对新产品的大力鼓吹, 都对大学生产生明显的诱导作用, 使得大学生对商品的认知高于商品的真实价值而进行盲目性消费, 为了让大学生养成理性的消费观, 社会应正确发挥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功能, 不应对新商品进行虚假性宣传, 为大学生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 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

学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一是学校开设理财课程, 教育大学生科学理财, 大学生出现盲目消费的原因往往是由于自身缺乏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 通过学校开设的理财课程, 大学生可以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 将有限的生活费发挥效用最大化, 并培养其储蓄意识, 不随便乱花钱, 从自身行动上为父母减轻负担。二是学校开展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大型理财知识讲座、理财知识竞答、辩论赛的形式向大学生宣传理财知识, 另外也可以通过暑期实践、山区支教、志愿者活动等让大学生体会生活的不易, 从而懂得要勤俭节约。三是学校增加勤工助学的渠道, 学校通常给贫困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在此基础上, 学校可以适当增加勤工助学岗位, 鼓励更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体会通过自己劳动挣钱的不易, 认识到父母辛苦持家的艰辛,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理念。

(三) 学生自身要正确进行消费决策

在社会、学校的帮助下, 学生自身也要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提高自己的消费品位, 进行理性消费, 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 克服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 形成健康的消费行为, 尤其要自觉分清正常消费与盲目攀比消费的界限, 正确进行自身的消费决策, 在自己的消费行为中要体贴父母挣钱不易, 懂得量入为出, 进行合理消费。自觉抵制享乐、拜金、个人主义的不良倾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历览前贤国与家, 成由勤俭破由奢”, 由此可见个人消费观念与国家兴衰息息相关, 而当代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栋梁, 引导大学生继续保持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 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 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位一体的规范一定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进行理性化消费。

参考文献

[1]宋海南.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 (08) .

[2]张东虎.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包头师范学院大学生消费为例[J].世纪桥, 2010 (21) .

[3]刘兵.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11) .

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调查报告 篇8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适应自我肯定

1、前言

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状况,是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中学生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改进学校和家庭教育措施,创建和谐校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被试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抽取我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共4个年级的280名学生,其中,男生122人,女生149人。另有9人未报告性别。具体见下表。

3、中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状况

3.1总体状况评估

本调查中,以自我肯定、自我烦忧、亲社会行为、社会疏离感、做事效率、违规行为、积极应对和退缩挫败作为社会适应性状况的指标。结果发现,280名中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处于良好的水平,在自我肯定、积极应对维度上个体差异比较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我校学生在社会疏离感和退缩挫败的得分上略高于2.5,应该做适当关注。

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我校学生环境变化应对、社会事务与规范、人际关系和自我系统四个内容领域随年级变化的特点,结果如图所示:

(1)我校学生在环境变化应对上,初二学生得分最高,高一学生得分最低;在初二以后,该项得分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得分在高一降到谷底后呈现上升趋势,而女生得分则继续下降。

(2)我校学生在社会事务与规范方面,女生从初一到初二得分上升然后逐渐下降,而男生从初一到高一的得分一直在下降。

(3)在人际关系方面,女生的得分一直在下降。而男生的得分在初二出现峰值后也开始下降。

(4)在自我系统方面,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男生在初二时自我认识最为消极,而女生在初二时候最为积极。随着年龄的增长,男生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积极而女生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消极。这个现象可能跟社会对男女性别的评价不同有关。

3.2日常问题行为

本调查选取了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22种问题行为,按照“从未发生”、“1~2次”、“几次”、以及“经常”和“总是”等进行评定,分别记1~5分。结果表明,最经常发生的5种问题行为是:抄别人的作业、骂人或讲粗话、向父母撒谎、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最不经常发生的5种行为是:偷或骗取别人的钱物、离家出走、未经允许在外过夜、旷课、逃学和看暴力色情书刊。

3.3网络使用状况

互联网是中学生重要的发展环境,健康使用互联网也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次调查发现我校学生上过网的比例为91.5%,在周一到周五,接近半数的学生(42.7%)未接触网络,另有学生或多或少有网络接触(1小时以内的为20.7%);不过在周末或其他假期时段,不上网的比例只有5.3%。这也说明如今网络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覆盖率已经很高。

在网络活动方面,13%的学生会上网浏览新闻,22%的学生会搜索信息,50.7%的学生会进行网络聊天,48.7%的学生听音乐或看电影,37.3%的学生会玩网络游戏,16.7%的学生曾访问论坛、博客或个人主页,8.7%的学生会进行网络学习,19.3%的学生会下载软件或资料,8.7%的人会收发邮件。因此在使用网络上,收发邮件是发生最少的行为,而听音乐、看电影、

玩网络游戏和进行网络聊天是我校学生发生最多的行为。

考虑到网络有可能对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本调查考察了中学生在使用互联网过程中最常出现的危险行为,结果发现,中学生网络危险行为主要表现在:14.7%的学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上网,46.7%的学生会在网上结交新朋友,2.7%的学生会将家庭住址、电话及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告诉陌生网友,12%的学生会与网友通电话,2.7%的学生与网友见面或外出,1.3%的学生曾浏览色情网站、图片或文字等,8.7%的学生曾下载或浏览暴力网站、图片或文字等,29.3%的学生会谎报自己的信息(如性别、年龄或经历等),4.7%的学生会发布有关其他人或事的虚假信息,9.9%的学生会在网上使用不文明用语,16.7%的学生在网上宣泄对某些人的不满,7.3%的学生在网上对他人进行言语攻击,8.0%的学生在网上发布攻击性的符号或图片,23.3%的学生曾浏览算命、占卜、星相、运势等网站。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中最常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在网上结交新朋友,谎报自己的信息(如性别、年龄或经历等),浏览算命、占卜、星相、运势等网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上网和与网友通电话。而最少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将家庭住址、电话及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告诉陌生网友,发布有关其他人或事的虚假信息,与网友见面或外出,下载或浏览暴力网站、图片或文字等,以及浏览色情网站,下载图片或文字、电影等。

3.4中学生交友状况

友谊关系是中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中学生选择什么样的人做好朋友,对于其身心发展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关于“中学生好朋友所具有的特点”的调查发现,学习成绩好(75.3%)、是学生干部(46%)以及参加学校的学生团体(40.7%)是中学生好朋友的最重要特点;相反,经常逃课、不良网络使用和欺负同学是最不被中学生选择的好朋友的特点,分别只有2.7%、2%、5.3%的同学选择该项。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我校参与此次调查的学生其好朋友群体是积极向上的。

从好朋友交流的内容看,涉及内容最多的是有关兴趣爱好(68.7%)、学校里发生的事情(57.3%)以及学习情况(34.7%),而与父母的关系、自己身体发育和外貌方面的话题则相对较少,分别为4.0%、8.7%。

从好朋友交流的形式上看,除了面对面的交谈是中学生好朋友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外,QQ等即时通讯(50%)、手机短信(46%)和电话(40%)也是中学生首选的交流方式。而书信(0.7%)、E-mail(2.7%)是中学生使用最少的交流手段。

3.5师生关系与学校态度

师生关系也是中学生重要的人际关系,学校是学生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师生关系的质量以及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师生关系与学生的学校态度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次调查发现总体来说师生关系是良好的,学生对学校的态度是积极的。

从上图可以看出53.7%的学生比较满意自己与老师的关系,这是比较好的信号。

在对学校的态度方面,从下表可以看出有71.3%的学生喜欢上学。

4、结论与建议

4.1本次调查表明我校学生社会适应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其环境适应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社会事务与规范意识随着年级增长而降低;而初二和高二学生在人际关系和自我系统方面相对于其他年级存在更多的问题。

4.2我校学生最经常发生的5种问题行为是:抄别人的作业、骂人或讲粗话、向父母撒谎、不完成作业、考试作弊;最不经常发生的5种行为是:偷或骗取别人的钱物、离家出走、未经允许在外过夜、旷课、逃学和看暴力色情书刊。

4.3我校学生中最常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在网上结交新朋友,谎报自己的信息(如性别、年龄或经历等),浏览算命、占卜、星相、运势等网站,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长时间上网和与网友通电话。而最少发生的五项网络问题行为是:将家庭住址、电话及所在学校等个人信息告诉陌生网友,发布有关其他人或事的虚假信息,与网友见面或外出,下载或浏览暴力网站、图片或文字等,以及浏览色情网站,下载图片或文字、电影等。

4.4学习成绩好、学生干部以及参加学校的学生团体是中学生好朋友的最重要特点;好朋友之间交流的内容最多的是,有关兴趣爱好、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习情况;除了面对面的交谈外,手机短信、QQ等即时通讯和电话是中学生好朋友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

4.5加强新形势下中学生心理与社会性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如互联网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系;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早期诊断与矫正;中学生同伴间沟通与表露,中学生同伴教育等),适时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加强普通中学与科研院所合

作,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大学生旅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1 篇9

随着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大学生旅游正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学生旅游消费现状并不让人乐观,如何更好地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和提高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报告通过调查大学生旅游意向和旅游消费状况等方面的特点,进而从侧面折射出大学生旅游的动机,在此基础上,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旅游的优点和所存在的问题,继而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发展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建议。

关键字:大学生旅游消费 旅游市场 消费状况

目录

引言...........3

一、大学生的旅游意向.........3

(一)大学生旅游的态度与目的.....3

(二)影响大学生旅游的重要因素.........3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3

(一)大学生旅游地点的选择.......3

(二)大学生旅游时间的选择.......4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4

(一)旅游服务要素关注方面.......4

(二)旅游消费形式方面...........4

(三)旅游过程中花费方面........5

(四)旅游住宿价格方面...........5

四、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5

五、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及建议.....6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6

(二)大学生旅游存在的问题.......6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建议..........6

结论...........7

大学生旅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旅游越来越成为我们追求休闲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旅游群体当中,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一个重要而又独立的组成部分。当今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在3000万人左右,可见中国大学生旅游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独立能力和自我生活能力,同时在校大学生闲暇时间相对充足,具有较强的旅游意识和动机,这些因素促成了大学生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由于大学生收入有限,从而导致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总体较低。

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现状和特点,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式调查方法,以本市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时间是2010年5月16日至5月22日,在为期一周的调查中,共发放600份调查问卷,收回592份有效问卷。现将调查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此次参与调查的男女比例约为1:1,这样减弱了由性别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一、大学生的旅游意向

(一)大学生旅游的态度与目的此次参与调查的对象有52.8%的大学生持提倡旅游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大学生增长见识的途径,其中有37.1%的大学生认为旅游可有可无,也有10.1%的大学生并不看好大学生旅游,认为这样会影响学习并增加经济负担。对于旅游的目的是欣赏景观、增长见识的比例为60.3%,休闲散心比例为22.6%,另外找同学、熟人玩的比例为12.7%,而纯粹娱乐性质上的游玩、观光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

(二)影响大学生旅游的重要因素

此次调查也显示75%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出游最重要的因素是金钱,2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时间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而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伙伴、宣传地、朋友意见是影响他们出游的重要因素。由于资金和时间的限制,导致大家在大学期间旅游次数还是比较少的。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喜欢旅游是因为能欣赏景观、增长见识,但同时金钱是影响着多数大学生外出旅游的主要因素。

二、大学生旅游的地点与时间

(一)大学生旅游地点的选择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偏爱自然风景区,占了总人数的53.2%,表明大学生更愿意与大自然亲近。其次,旅游目的地选择民族风俗区的比例为20.4%;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繁华城市区和海滨城市区,分别约占总人数的12.3%和11.1%;而红色旅游革命区和高校校园不大受大学生的欢迎。这样选择,主要是多数大学生认为自然生态旅游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可以深入自然环境中,去用心感受。通过步行、骑车、骑马、登山、划船、户外野营等活动亲身实践的去认识大自然,并且还能缓解繁忙紧张的学习生活给大家带来的疲劳。

(二)大学生旅游时间的选择

大学生选择出游的时间也是很广泛的。根据在时间选择方面的调查,参与调查的大学生有61.1%选择寒暑假出游,原因可能是寒暑假的假期长,有充足的时间,有利于长途旅行。而普通节假日由于时间较短,没有充分时间做好旅游前的准备工作和旅行后的休息调整,而不利于出游。也有23.9%的大学生选择在校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旅游,使得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和多姿多彩,这种主要是针对短途旅游,对时间选择比较随意。由于大学生的特殊原因,愿意选择在五

一、国庆或其他重要节日放假外出旅游的只有不到10%,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黄金周外出旅游人员增多,使得在旅游高峰期价格的上涨,对于大学生来说,选择这期间旅游是很不明智的选择。

三、大学生旅游的消费状况

(一)旅游服务要素关注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旅游服务要素方面,有31.5%的大学生关注旅游住宿问题;其次是26.3%的餐饮;18.5%的购物与13.7%娱乐;以及6.2%的交通与

3.8%其他因素。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在旅游途中,约76%大学生愿意投入到购物中的比重是10—20%,表明购物在大学生旅游中也占主要活动。

(二)旅游消费形式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在选择旅游消费形式上,更多的大学生选择自助游,占总人数的47.6%;其次是和朋友结伴出游的,占37.1%;而只有13.3%的大学生选择跟旅游团。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旅游还是很倾向于自己组织出游这一类,说明大学生自主独立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在选择自助游一项中,高年级明显多于低年级,这可能是高年级有更多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大学生选择自己组织出游一方面可以体验生活,增加旅游乐趣;另一方面是在旅途中遇到困难可以共同解决,以促进双方间的感情。

(三)旅游过程中花费方面

根据调查显示,参观游览比例为31.3%、购物比例为16.6%、住宿比例为16.3%、餐饮比例为13.4%、交通比例为11.4%、娱乐比例为9.1%、其他比例为

1.7%。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参观游览成为大学生旅游花费中最高的部分。这是因为在所

有花费项目中,参观游览的费用相对比较固定,大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小,在有限的旅游费用之中,这笔费用就显得格外高了,从这一点上也印证了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低还表现在对住宿、交通和购物品的选择方面。而对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约占33%,喜欢约占46%。而特别喜欢仅约占13%。由此可见,当地的风味小吃没有将其特色表现出来,就深入了解,许多大学生对在没有品尝时给予的期望值偏高,而真正品尝之后,其期望值大打折扣,毕竟青年人对新鲜事物在感官上都会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一旦去体验之后,没有其想象的好时,将会大所失望,这也许是其感觉对其旅游地的风味小吃上感觉一般的比例占较高的原因。

(四)旅游住宿价格方面

在旅游住宿方面,选择30元左右(人/每晚)的占53.6%;50-90元(人/每晚)的占30.2%;100元-150元(人/每晚)占11.6%。可见,大学生旅游消费的要求体现了节约原则,这可能表明当代大学生保持着俭朴节约的优良传统,也有可能是大学生的旅游费用大部分还是处于家庭资助。总体来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范围及方式也趋向保守。

四、大学生旅游的信息渠道

调查表明,亲朋好友介绍的旅游景点可信度相当高,约占50.8%;其次是网络搜索约占33.2%;报刊广告约占11.3%;旅行社咨询约占2.7%;其它约占2%。可看出亲朋好友亲身游玩过的景点的好坏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这说明口碑宣传是大学生获得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也决定了大学生会将互联网作为获取信息的另一渠道。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报刊广告、旅行社对大学生并没有起到较大到关键。因此收集旅游信息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只是较容易,同时在收集旅游信息是,出游费用是最关注的,其次是景点的吸引力,住宿条件、安全问题、交通便利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目前各景点、旅行社及其它媒体提供的信息与实际享用服务自建的距离相差较大,由此可见提供的信息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根据调查,一半大学生表明学校极少组织大学生出去旅游,并且部分大学生极少参加学生组织的旅游活动。可见学校对大学生的旅游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学生旅游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五、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及建议

(一)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

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特点,结合旅游电子商务的可重复消费的特性,将两者结合,为旅游电子商务企业的现在和未来创造利润。大学生群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贡献,不仅是现实的,而且在未来还会产生更大的回报。

1.大学生是现实的目标客户:目前大量的旅游产品,在大学生的消费能力之内,旅游电子商务相对于大学生的营销,本身就能收到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2.大学生将成为消费主体: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中相对素质较高,对网络知识较多,使用电子商务的障碍较少的群体,将会成为旅游电子商务的主力军之一,并对周边人群形成带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在他们相对较为集中、营销成本较低的时候开始,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3.大学生是将来旅游项目的经办人:本单位的旅游事项,他们虽然没有决策权,但都会成为经办人,是否使用电子商务网站,使用哪一家的服务,选择权在他们手中。大学生市场的开拓,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意味着现在和未来,即学生对于旅游电子商务而言,不仅是马上能够创造利益,更是旅游电子商务未来的主力军,因此做好学生市场,对于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可估量。

(二)大学生旅游存在的问题

1.消费水平偏低:大学生旅游消费构成共涉及三个方面即日平均消费构成、花费较高的项目选择和住宿方式、交通方式和购物品选择。大学生大都还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旅游的钱都是从自己的生活费或是辛苦打工的所得中省出来的,所以基本都是选择最便宜最划算的旅游路线和方案,同时在旅游中的购买力也较弱。

2.信息来源单一:大学生经济上还没有完全独立,因此大学生旅游一定要考虑资金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大多只能从朋友推荐和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

3.安全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中的旅游群体,旅游决策易受同学朋友影响;再加上旅游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大学生旅游常常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社会阅历较少,年轻,好奇,冒险等个性使他们不泥于传统的旅游景点,而是喜欢去一些富有刺激性探险性的景点,因而时有安全事故发生。

(三)大学生旅游市场发展的建议

1.开发重点旅游市场: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应突出重点景点,大学生追求个性

化,或者探险或刺激的旅游活动。所以旅游企业在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可开展漂流、攀岩、探秘等探险旅游活动。

2.合理定价: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利用旅游淡季的优惠价格吸引大学生。充分利用旅游资源,降低旅游产品的直观价格,使其从心理上先关注该旅游项目。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旅游企业要取的较大的经济利润,必须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多销策略,取的价格优势,进行规模开发。

3.多渠道的促销方式:与高校社团合作,深入学生内部开发旅游市场,既可提高知名度,又可节省人力、物力,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取的良好的促销效果。同时可以采取网络促销,大学生上网时间较多,在特定网站设立旅游的专栏项目,提供相关旅游信息给大学生浏览。还可以采用传单、海报等宣传方式,在食堂、球场等人群密集的区域进行促销,以此取得不错的宣传效果。

结论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心得 篇10

2010年5月,我和本班成员组成一个小组,对**大学各院系学生进行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调查,总共分发调查问卷800份,回收773份,其中有效回收问卷759分。(!!调查基本情况!!)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掌握了很多一手的资料,对学校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实践活动,从这次活动中,自己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了,真正做到了所学即所用。(!查的评价!!)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你们调查得出的结论!!)

⒈ 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⒉ 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⒊ 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⒋ 大学生大部分生活费来源于父母。

在调查的活动过程中,最终我们战胜这些困难,得到了有价值的调查结果。我也有一些心得和体会:(!!你的心得和体会!!)

调查问卷的分发是有讲究的,为了得出最具统计性的结果,调查问卷应该覆盖每个院系,制定需要分发的问卷数量,再通过各种方法分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了调查课题之后,第一件事就再根据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个人特点等行动的第一天,我们就是因为没有指定完有了这个教训,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指定了计划,给

团队成员之间一定要团结合作,相互信任。一项大的任务,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团结和合作,要相互信任,这不仅是我们完成这次调查的经验,我相信,以后走入社会,有自己的事业时,也一定要懂得去团结同事,信任下属。

在遇到困难时,不能退缩,不能气馁。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我们在刚开始着手调查时,一样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像没有勇气上去进入教室,进入宿舍一个一个的调查,团队成员的激情受到了一定的打击,晚上,我们自我总结,相互鼓励,最终大家都克服了心理障碍,完美的完成了这次调查的任务。

学龄前儿童消费状况调查研究 篇11

摘要:学龄前儿童消费作为家庭消费的主要部分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拓儿童消费市场是企业和商家明智的选择。通过调查问卷,探究了学龄前儿童消费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学龄前儿童消费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拓儿童消费市场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 消费 市场需求 服务消费

随着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龄前儿童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基本上是3个家庭照顾一个学龄前儿童,“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共同的心愿,也是推动学龄前儿童消费的主要动力。在国际经济发展疲软的大环境下,刺激家庭消费,是拉动内需的主要途径。为全面了解学龄前儿童教育消费的具体情况,我们对学龄前儿童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了解学龄前儿童消费基本状况。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对象

为系统了解学龄前儿童消费的基本状况,以张家口市120名学龄前儿童为样本,对他们及家长与家庭情况进行了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问卷118份,其中有效问卷115份,问卷有效率95.8%。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对少量家庭进行了访谈。问卷为自编问卷,从儿童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月平均收入、家庭月平均支出、儿童平均月消费、儿童消费结构和消费意向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测试完成后,利用Excel和spss11.5进行了数据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样本特征

从性别和年龄区间两个维度对学龄前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被试儿童中男、女比例分别为45.2%与54.8%,其中2岁以下儿童17.4%,2—3岁占19.1%,3—4岁占16.5%,4—5岁占21.7%,5—6.5岁占25.3%。从对调查数据的汇总来看,被试儿童在性别比例和年龄区间的分布上基本上是均匀的,所得的相关数据可以作为研究的重要依据。

为全方位了解学龄前儿童的消费状况,研究中从家长学历水平、家庭收入与支出及用于孩子的专项消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被试家长中85.2%的接受过高等教育,学历层次普遍较高,家庭收入大部分集中在5000—8000元,占67.8%,有68.7%的家庭月消费在3000—6000元之间,调查数据基本能反映张家口市学龄前儿童家庭的收入与消费水平。

(二)学龄前儿童消费特征

1、消费结构多元化,消费重心随儿童成长而迁移

学龄前儿童消费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消费也在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2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平均月消费只有520元,5—6.5岁年龄段平均月消费增至1280元,而且逐渐出现了学龄前儿童自主消费的态势。3岁之前的学龄前儿童消费主要集中在衣物、食品、图书、娱乐和玩具上;3岁以后,除了保持原有的消费外,还增加了旅游和教育消费。绝大多数家长鼓励孩子在旅游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5岁以前的旅游,以游览自然景观为主,5岁以后开始注重通过对人文景观的游历对孩子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随着儿童的年龄增长,学龄前儿童的消费重心由原来的物质消费转向了服务性消费。

2、消费的误区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在为孩子购买玩具方面显得有些溺爱。在对学龄前儿童家长调查中显示,有超过74.3%的家长对孩子购买玩具的态度是“只要孩子喜欢就买”,大部分学龄前儿童玩具堆积如山。玩具的作用主要是辅助、促进孩子生理、心理发育,不在数量,而在于是否适合。为儿童购买过多的玩具不但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玩具过多不利于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在玩具的选择上,一是要适合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二是要能起到促进孩子在此阶段正常发育的作用。

在学龄前儿童消费中,家长替孩子进行选择的情况非常普遍,具有很强的攀比、从众心理。家长具有儿童所无法比拟的社会阅历,应为儿童设计适当的成长计划,进行有效的投资,在兴趣班、玩具、衣物和幼儿园的选择等方面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家长认为好的不一定就真的适合孩子,这不但在经济上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

3、现有消费市场的不足

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家长迫于工作压力无暇顾及孩子,很少有时间陪同孩子,大多数学龄前儿童家庭聘请了保姆或家庭辅导教师。但无论是家庭教师还是保姆,都带有服务的局限性。家庭教师能对学龄前儿童的学习和心理状况进行适当的辅导,但是不能照顾他的生活,而保姆普遍学历水平偏低,其服务领域大多仅局限于照顾儿童的生活。有些家庭,由于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孤独、乖戾和自私等一些不良习惯开始在儿童身上呈现出来。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与教育不无担忧,大多数家长表露了对既能辅导孩子学习、陪孩子娱乐又能照顾孩子生活的高素质的儿童陪护人员的渴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开展了幼儿早期智力开发,但基本都是买辅导材料在家自己进行开发,遇到实际问题无处咨询,缺乏必要的指导,对开发效果不很满意。即使是有一些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机构,但大多规模很小,缺少真正懂得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专业人才。由于缺乏儿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营养学等方面的知识,许多儿童家长感到比较迷惘,希望能有专门机构能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咨询与辅导。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的智能玩具开始进入儿童消费市场,儿童玩具更新换代很快,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玩具孩子玩上一段时间就不喜欢了,这也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家庭经济负担。调查发现,许多学龄前儿童家庭都有大量的闲置玩具,孩子不喜欢玩了,丢了又可惜,这让家长很是头痛。但目前二手玩具市场与玩具租赁业务开展的不是很普及,还无法消除儿童在玩具消费方面的矛盾。

现有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服务市场少之又少,而且很不完善。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学龄前儿童旅游市场在国内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以学龄前儿童为主要客户群体的旅游项目少之又少,多数家长表露了对儿童旅游市场的期待,各个旅游景点应综合考虑成人和学龄前儿童的不同需求来安排适当的旅游项目。endprint

三、结论与建议

(一)倡导学龄前儿童的理性消费

从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家庭在学龄前儿童消费中存在攀比、盲从的情况。相关部门和媒体应引导家长端正认识,进一步理性对待学龄前教育消费问题引导家长们克服攀比、从众心理,使他们根据孩子的年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家庭条件等实际状况,进行合理科学的学龄前儿童消费投资,使投资发挥最大的效能。

(二)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开拓服务市场

相关部门应努合优化与合理配置现有教育资源,避免各种办学机构之间的不良竞争,保证学龄前教育发展的秩序与可持续性,积极推进教育向公平教育、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使每个学龄前儿童,都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学龄前教育。同时,也要鼓励社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家庭学龄前教育需求。一方面要建立一站式的培训体系,整合各类兴趣班、特长班,这样不但可以给家长和儿童带来便捷,还可以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带来稳定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亟待培训高素质的儿童陪护人员,可以从师范院校毕业生中进行人员选拔,建立一支既熟悉学龄前儿童教育规律,又能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进行适当指导,且能对其生活进行照顾的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幼儿智能开发市场还需进一步开拓和完善,改原来的散兵作战为规模化、规范化的服务体系,建立起与幼儿家庭的一对一的帮扶对子,上门服务应该成为该服务的主要方式,跟踪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对幼儿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及时的指导,提供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拉动学龄前儿童家庭对相关产品的消费。

大力开发和完善儿童旅游市场,是旅游行业的明智之举。家庭消费都是以儿童为核心,儿童旅游其实就是全家的集体出游。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儿童旅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前景,将会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家长学校亟待健全,首先要帮助家长克服在孩子培养过程中的盲从心理,还要给家长提供科学的育儿之道,指导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何时进行教育、如何进行教育,为他们提供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膳食营养等方面的咨询。

伴随着学龄前儿童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在物质消费和服务消费两个版块中,服务消费市场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应该是投资者投资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刘渝琳.统计学教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范剑平.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肖显静.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解读[J].人文杂志,2004(1)

〔本文系河北省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职前教师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11039I-2)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这个周末真有意思作文下一篇:财务总监岗位职责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