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通用8篇)

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 篇1

行业背景:

消金行业红利期显现

近期,知名咨询公司发布2016—2020中国消费金融投资前景预测报告称,与消费金融产业发展成熟国家相比,我国短期消费信贷占比具备了提升空间。虽然我国消费贷款占GDP比重超过了20%,但剔除以住房贷款为王的中长期消费信贷,我国短期消费信贷占GDP比重仅5%左右,远远低于美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消费杠杆率一直偏低,随着消费升级需求愈发旺盛,消费金融市场迎来了红利期。

2013年—2016年,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从60亿猛增到4367.1亿。从2013年到2016年,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实现了70倍爆发式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317%。

从概念上来说,国内的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

行业呈多样生态

对于大的消费金融机构来说,主要是选择与各大领域巨头合作,并推出金融服务。如海尔消费金融已经与红星美凯龙、网筑集团、中国电信、有住网、环球雅思、民生旅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了家居分期、手机分期、游学分期等金融产品,全面覆盖家庭生活、娱乐、学习场景等。

支付工具是消费场景与消费金融连接的桥梁,广泛应用于线上线下、购物出行等各个场景,以支付工具为推广渠道能够实现快速的场景迁移和较高的用户转化率。

消费金融各种细分领域为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领域,也带来了新的技术难题。除了旅游金融、医美分期、租房家居、消费分期、教育金融、汽车市场等已经在市场上出现的商业场景,消费金融的细分市场将延展到更多未知领域,给第三方支付行业提出了问题与挑战。稳定的支付渠道、实时清算、企业需要定制的解决方案等是第三方支付公司在解决消费金融行业问题时无可避免的问题点,甚至可以说,是消费金融领域支付清算的核心问题所在。

解决方案案例:

漫道金服旗下子公司宝付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作为国内领先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漫道金服旗下子公司宝付为众多金融细分领域量身打造支付解决方案,包括消费金融、电商、保险等行业。其中,消费金融是宝付大力拓展的重点行业。

宝付消费金融涵盖电商、旅游、医美、租房、教育、小额贷款等场景,针对不同的场景定制相应的解决方案,连通充值、放款、回款等所有场景,将整个流程形成闭环,解决了企业合规性要求、人员操作成本及特殊场景的定制功能。宝付已开发网银、代收、代付、分账等产品,帮助消费金融商户实现支付安全、稳定、便捷、高效的同时,又满足其资金便捷流通,实现了信息与资金流的安全可控,大幅提高了企业的交易效率,更完善了C端用户体验,使用户粘性大大加强。

宝付的行业解决方案涵盖了大部分消费金融场景,同时拥有银行、持牌消金、信托等多资金方,满足企业商户多场景多资金渠道的需求。为了应对消费金融越来越精细化发展的需求,深入辅助消费金融多种消费场景,宝付专门为企业定制了包括消费场景、小额贷款类的人性化解决方案,满足商户所有需求。

宝付的产品研发能力在行业内也排在前列,在分账、多角色实时清算、实时代收付等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升了企业与自身的行业竞争力。作为一家金融科技企业,宝付将努力促使消费金融生态合理、合规化。在支付层面,将消费金融的资金流入端与流出端对接,牢牢把握支付风控,为消费金融企业带来了稳定、便捷、高效以及安全可控的支付体验,高比率提升了企业C端客户的粘性,潜在地提高了消费金融企业的成长速度。

在大金融领域,第三方支付企业链接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等,将企业交易场景中的资金流进行高效的、即时的匹配,促成了企业业务模式的优化,也提升用户体验,更迎合消费金融快速增长的市场前景,并且也符合行业对互联网金融相关业务的监管预期;而作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佼佼者,宝付将与大金融领域内各领域企业实现和谐发展,共创互赢。

2017年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漫步金融街(000402,股吧)。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报告概述

随着收入与支出的双双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国民对于消费升级的诉求不断发酵,由此带来消费性贷款的持续走高;同时,监管机构及政府推出多项政策助力消费金融的发展,2009年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应运而生,2013年国务院强调要助推消费升级,创新金融服务,并提出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消费金融公司,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及消费金融,为消费金融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在此背景下,TalkingData 联合米么金服推出《2017年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报告》,报告从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应用发展情况等方面对消费金融行业进行分析,同时选取了银行信用卡、现金贷以及医美分期等消费金融细分行业,对其用户进行画像洞察,希望能对消费金融行业从业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Part1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概况

消费金融公司处于产业链核心环节,消费场景拓展和风控是关键

消费金融产业链包括消费者、消费金融公司、资金提供方、征信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和催收机构,其中,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资金需求和提供方的连接桥梁,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征信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为消费金融公司的风控环节提供服务;催收机构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针对逾期不还的借贷人的催收服务。整个产业链中,消费场景拓展和做好风控是两个关键因素。

互联网消费金融以线上服务为主,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风控、审批

传统消费金融主要面向有征信记录的客户,通过线下网点提供服务,其审批根据成熟的征信和风控体系进行,但审批速度较慢,另外,其资金来源和运用可直接对接,成本较低;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面向征信记录缺失或者传统消费金融不够重视的长尾客户,以线上服务为主,其审批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资料、消费数据、行为信息等多维数据进行交叉验证,审批速度较快,但资金成本高。

移动消费金融用户达到2.23亿

截至2017年3月,我国移动消费金融用户规模达到2.23亿,同比增长近一倍;消费金融在移动用户中快速渗透,其渗透率由2016Q1的8.8%迅速增长为2017年的15.9%,移动端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战地。

移动消费金融应用行业图谱

移动消费金融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消费金融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两大类,其中,传统消费金融主要指银行信用卡;互联网消费金融根据其是否与特定消费场景相结合,可分为无场景和场景化消费金融,无场景消费金融主要指现金贷,场景化消费金融包括网购分期、教育分期和旅游分期等;另外,大学生分期针对大学生群体发放消费信贷,即包括部分无场景应用,又包括部分大学生购物分期应用。

银行信用卡应用行业渗透率较高,现金贷应用使用率较高

从各类消费金融应用的行业渗透率&使用率分布来看,银行信用卡应用行业渗透率较高,现金贷应用使用率较高;而面向特定消费场景的各类分期应用行业渗透率和应用使用率都相对较低,其仍处于用户培育阶段,未来有较多可提升空间。

Part2 消费金融特定用户人群洞察

90后信用卡用户较多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

从省份分布来看,80后信用卡用户在广东、山东、浙江和四川等省份占比高于90后信用卡用户,而90后信用卡用户在江苏、北京、河南与河北等省份占比较高;从城市级别分布来看,80后、90后信用卡用户均有一半以上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相对而言,80后信用卡用户较多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90后信用卡用户较多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

80后信用卡用户偏爱母婴应用,90后信用卡用户偏爱视频应用

80后银行信用卡用户相对偏爱母婴、办公、图片摄影和出行等类型的应用,90后银行信用卡用户则相对偏爱视频、餐饮和网络购物等类型的应用。年轻女性是医美分期消费主力,文娱从业者最舍得为美丽买单

医美分期用户中,女性占比超过9成,女性用户是医美分期主力军;从年龄分布来看,90后占比近6成,80后用户占比近3成,医美分期用户年轻化。

医美分期用户人均消费1.36万;从职业分布来看,媒体/体育/娱乐等领域的文娱从业者在医美分期行业人均消费金额最高,为17323元,文娱从业者最舍得为美丽买单。

Part3 消费金融行业发展趋势

专注垂直场景的创业企业独立研发APP未必带来客群的拓展

从消费金融细分行业应用覆盖来看,装修分期覆盖用户较多,但覆盖率也仅有0.118%,教育分期、租房分期等其余应用覆盖用户极为有限;从同比增长来看,装修分期、租房分期和旅游分期覆盖用户均有所减少;综上,可以看出,专注部分垂直场景的创业企业独立研发APP未必带来客群的拓展,而和专注垂直场景的C端企业合作或许是拓展客户的有效方式。消费金融产业持续优化,掌握消费场景+金融科技的企业将会胜出

消费金融行业参与者众多、竞争激烈,要想脱颖而出,还需与场景深入结合,比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与电商消费场景充分融合,客群下沉为消费金融导流;而大数据、风控、征信、反欺诈等金融科技可以为消费金融企业筛选优质客户,减少欺诈发生率,降低不良率和逾期率等,为消费金融保驾护航。在消费金融这场激烈争夺的战争中,掌握消费场景+金融科技的企业将会胜出。

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 篇2

(一) 液态奶市场调查抽样方案的设计

液态奶市场消费者行为调查是本文研究的基础, 为了掌握液态奶市场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作出液态奶生产企业在营销策略上的调整和选择, 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抽样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原则:本次调查样本的抽取按随机原则进行。 (2) 抽样方法:本次调查使用随机访问形式, 街头拦截访问。 (3) 抽样的范围和规模:地点:郑州市区, 共发出问卷300份 (4) 调查对象:以郑州市15-65岁的液态奶消费者为调查对象, 其中包括不同性别、职业、婚姻状况等的消费者。

(二) 液态奶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问卷设计

1、液态奶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问卷的基本结构。一个问卷有三个部分组成, 即卷首语, 被访者背景, 正式问卷。卷首语也称开场白, 其内容一般包括称呼, 问候, 访问员的自我介绍, 描述调查目的等;被访者背景包括被访者的年龄、职业、收入、受教育程度等;最后, 是液态奶消费者要回答的正式问卷。

2、液态奶市场消费者行为研究问卷的基本内容。消费者研究的问卷设计用准确的问句, 严密的备选项目, 编制成一个个问题, 以便进行实地访问, 从数量上去测定消费者的数量表现, 分析液态奶市场消费者的数量特征, 揭示其表现的规律性。问卷的内容包括品牌认知、使用行为、购买行为和品牌评价。

二、液态奶消费者行为统计分析

(一) 液态奶消费者的统计特征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 其中有效收回问卷279份。本次调查涉及的消费群体中, 液态奶消费者女性占72.5%, 男性占27.5%。文化程度上, 消费液态奶的市民文化水平主要在高中为30%, 大专为25%, 本科为45%这样一个层次上。

(二) 液态奶品牌认知分析

1、液态奶品牌认知。品牌认知主要反映品牌的知名度, 通过品牌认知, 可测定出“领导品牌”、“跟随品牌”。各个品牌的知名度差别是很大的, 在郑州市场, 95%以上的液态奶消费者知道蒙牛、伊利, 由于花花牛是郑州的区域名牌, 95%以上的液态奶消费者知道它, 70%以上的液态奶消费者知道光明。这些品牌基本上可分两个层次, 蒙牛、伊利、花花牛属于第一层次, 光明属于第二层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蒙牛、伊利和花花牛的品牌在液态奶市场上是占很大优势的。

2、液态奶认知渠道比。广告的诉求对象是消费者, 如何把信息有效的传递给消费者是厂家和商家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因而, 研究消费者的媒体接触行为对他们选择广告媒介就显得尤为重要。消费着认知品牌的渠道有很多, 认知渠道比可以反映各种渠道在消费者心中的强度。电视广告认知渠道比是通过电视认知某商品的人数与被调查人数的比率。在郑州液态奶调查中, 电视广告认知渠道比为100%, 说明在全部信息来源中电视广告成了消费者认知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这其中可能是各品牌液态奶的广告大战使得电视中经常出现各种液态奶广告, 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调查, 电视广告认知渠道比最高, 报纸排第二, 杂志和广播次之。因而, 对于购买频度高且已进入成熟期的液态奶产品来说, 电视广告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 液态奶使用行为与购买行为分析

1、液态奶使用行为分析。使用行为是消费者的基本行为之一, 它包括消费者的使用动机、使用频率、适用地点、使用时间等。

(1) 使用频率消费者使用频率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使用的次数。根据调查资料使用情况如下:每天一次或以上的占37.5%, 每周5-6次的占15%, 每周2-3次的占25%, 每月2-3次的占20%, 使用频率更小的占2.5%。

(2) 使用原因。根据调查资料, 消费者使用液态奶主要原因是以前使用过、企业信誉好和味道好。消费者使用液态奶其他原因还有广告和他人推荐等。以前使用过占30%, 价格便宜占28%, 企业信誉好占3%, 广告好占25%, 味道好占34%, 他人推荐占15%。

2、液态奶购买行为分析。在价格认知行为中, 我们主要分析购买各种价格段位液态奶的人数比, 从而找出消费者最认可的液态奶的价格水平。在被访问者中, 经常购买1.00-1.50元的消费者占总调查人数的75%, 由此可见, 消费者乐于接受的价格位于这个区间, 购买超过三元和低于一元的消费者几乎没有, 说明了高价位和低价位是不被消费者乐意接受的。这说明了消费者的价格认知行为是:主要认可中等价位的产品, 对高价位的产品则很少认可。本次调查在消费者购买渠道方面主要调查了在大型超市、个体便利店、社区超市、食品批发市场购买液态奶的人数, 调查发现, 大型超市是消费者购买液态奶的主要场所, 社区超市其次, 便利店第三, 批发市场排在最后。

(四) 液态奶品牌评价分析。笔者邀请使用过伊利、蒙牛、花花牛、光明四个品牌的液态奶消费者从有营养、品质好、品牌知、名价格便宜、口味多、味道好六个方面对伊利、蒙牛、花花牛、光明四个品牌进行评分, 以百分制计算。之后, 将分数加起来求平均数, 最后, 将四个品牌在六个方面的得分分别加起来, 得分较高的是蒙牛和伊利, 低一些的是光明和花花牛。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作为液态奶市场领军品牌的蒙牛、伊利在品牌形象方面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光明、花花牛品牌形象也是不错的。但是相对于蒙牛伊利这些强势品牌来说, 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品牌形象建议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三、对液态奶行业营销的建议

(一) 提升品牌形象, 拉动终端需求。目前, 液态奶产品品牌众多, 价格竞争异常激烈。通过调查发现, 消费者在购买液态奶产品时非常注重品牌的形象, 一旦认定某一品牌, 较少转换。避免产品销售过程中价格竞争的一个根本途径是引入消费者的力量, 把消费者的需求拉动起来。只要消费者坚持认购这一产品, 中间商便会因担心顾客流失而不得不经销这一产品, 同时也会认识到经销这一产品的长期利益将会很大。因此, 优良的品牌形象, 过硬的产品, 是避免价格竞争的基础, 也是企业获得市场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二)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与品质。伴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与教育程度的提高, 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与健康。面对乳品安全备受关注的现状, 乳品企业要严把产品的质量关, 从源头抓起。建立覆盖牧草种植、奶牛养殖、乳品生产加工、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 最大限度地减少乳品生产中存在的安全和质量危害。确保生产出绿色、环保、纯天然、无公害的“放心奶”。

(三) 注重产品差异化与创新。现在液态奶市场对产品概念的炒作相当厉害, 这就要求产品的研发要注重差异化, 突出个性化。差异化是产品市场的生命力, 它不仅仅体现在包装、强化内容和口感上, 还应包括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消费方式的液态奶, 例如“汇源”就是以纯牛奶加纯果汁的双纯概念开拓市场。“维维”赋予天山雪时尚、健康的概念等。产品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如何将液态奶作为一种功能食品的载体来运用。消费者对健康需求日益强烈, 同时也愈来愈具体化, 具体化势必带来个性化, 个性化带来消费分流, 消费分流给产品细分市场创造了条件。因此液态奶企业要以自己的特色赢得优势, 增强竞争力。

(四) 实施差别定价策略。差别定价策略, 是指生产经营者根据不同的顾客群的需求特点, 以及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生产需求的差别, 对相同的产品采取不同的销售价格。根据确定差价的依据不同, 差别定价的具体形势主要有:促销差价、时间差价等。通常, 对购买量大的或长年购买本单位产品的长期客户, 制定优惠价或给予一定数量的折扣, 对一般顾客, 则按普通价或全价销售。例如, 河南花花牛公司对于它们的订奶户给予一定数量的折扣, 如果订三个月的牛奶, 可额外获得6袋牛奶;如果订半年的牛奶, 可额外获得15袋牛奶。这样就可以鼓励顾客多订牛奶, 促进产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刘永先.液态奶高端市场的营销策略[J].中国乳业, 2007, (3) .

[2]龚振, 荣晓华, 刘志超.消费者行为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衡凤玲.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4]李淑贤.消费者心理对企业营销业绩的影响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 篇3

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收到汽车投诉2733例,投诉总量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按照厂家排名,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长城汽车排在投诉前5位。

按照汽车品牌投诉统计排名,轿车投诉中,福克斯、蒙迪欧、科鲁兹、速腾和朗逸排在前五位。SUV投诉中,哈弗H2、创酷、途观、昂科威和奇骏排在前五位。

按照汽车质量问题排名,异响问题依旧最多,此外在上半年汽车投诉里,轮胎、导航以及车内异味问题相对突出。

按照地区投诉统计,除港澳台三地,广东、山东、江苏、河北和河南排在前5位,北京、浙江、四川、湖北和上海排在6到10位。

投诉热点:车内异味难除、车载导航更新慢、轮胎破损维权难

在过去几年,中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人们的购车热情一度高涨,在有关汽车用车安全以及涉及更加细节的问题上,比如车内空气等,往往被人们忽视。除汽车车内的仪表台板、地毯、门内装饰、顶棚、座椅总成、汽车线束等部件可能释放有害气体外,车身内沥青材质的阻尼板甚至还含有高致癌物多环芳烃,对人体的损害远超于空气污染及PM2.5。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上半年统计,异味问题越发的明显。除了奥迪宝马奔驰这样的豪车之外,合资车中,长安福特蒙迪欧、福克斯,斯柯达明锐以及一汽大众迈腾等也频频被曝光出车内有异味的情况发生。

除了车内异味问题,车载导航问题也成为上半年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其中以奔驰、哈弗H2和吉利帝豪三款车的投诉最多。消费者集中反映导航出现的问题有:无法及时更新,经常会没有路线,厂家不给升级,机头不能兼容其他导航软件,升级却又无法自主完成,现有的导航经常带错道路无路可走,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轮胎问题一直是让消费者感到头疼的问题,2016上半年收到轮胎汽车投诉有252例,其中消费者投诉普利司通轮胎有近100例,主要集中在创酷汽车上。通常情况下,轮胎出现问题,就返回厂家鉴定,这种行业的普遍做法,但让消费者感到维权为难的是:一方面怀疑厂家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另一方面又止步于高额的第三方鉴定费用。

据悉,轮胎企业在理赔时,主要参照两个标准,一个是2009年由商务部出台的《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另一个是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等制定的行规《汽车轮胎理赔工作管理办法》。

其中,《轮胎经销企业经营规范理赔要求》规定使用方在购买轮胎且使用后,轮胎花纹磨损小于等于2毫米以内发现有质量问题时,可免费调换轮胎;超出2毫米后,发现有质量问题,经鉴定是轮胎制造商的责任,轮胎制造商理赔时应按花纹磨损情况收取一定的磨损费。

而《汽车轮胎理赔工作管理办法》则规定,使用方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的,如果胎面花纹磨损深度载重轮胎小于2毫米、轿车轮胎小于1.6毫米,可以不收磨损费调换新胎;如果胎面花纹磨损深度超过以上标准,制造方或者销售方可向使用方酌情收取磨损费。

这两个标准虽然只差了0.4毫米,但消费者在成本付出方面却有很大差距。

据悉,普利司通对轮胎理赔标准却是“新胎起磨损不超过1.6mm时,全额赔偿;新胎起磨损超过1.6mm时,按剩余花纹深度基准理赔;剩余花纹深度不足1.6mm时,不予理赔”,低于国家标准。

消费者希望国家尽快出台关于轮胎质量鉴定方面的法律法规,将汽车“三包”规定的相关实施细节具体化,为消费者维权提供法律保障和依据。

4S店弊病:抵押合格证、多次维修、销售事故车

首先说一下合格证,消费者买车拿不到车辆合格证的问题越发明显。2015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平台收到消费者投诉没有拿到汽车合格证的投诉共计141例,而今年上半年已经有105位消费者投诉同样的问题。其中,海马、奇瑞等国产4S店抵押合格证的问题明显。

抵押合格证融资本身是4S店和银行之间的商业行为,跟购买车辆的消费者没有任何关系,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无辜的车主被他们绑架,不得不参与到这场合格证之争中,成了事实上的受害者。

众多的投诉表明,在这种车证分离的潜规则下,合格证的贷款已经被许多经销商挪为他用,有的资金链已经断裂,押在银行的合格证也是根本拿不回来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消费者车、钱两空。一些4S店明知合格证无法归还,还故意想办法拖延,伪造临时牌照的做法,是一错再错,错上加错。

除了扣押合格证,像不给发票、不退保证金也是消费者经常碰到的问题。

4S店维修问题也是个不小的问题,2016年上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平台收到消费投诉4S店维修问题有469例。集中反映在以下几点,一是4S店缺少配件,消费者经常是等好长时间。二是维修过程中出现同样问题,多次维修。三是4S店的服务态度让消费者不满,消费者与工作人员经常会有扯皮的现象发生。

吴女士去年底购买了一辆起亚k3轿车,提车使用后不久发现该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踩油门没有任何反应,行驶过程中车速迅速降至20迈以下,并且发动机故障灯亮起,车开始剧烈抖动,转速表指针上下跳动特别快。出现问题后吴女士第一时间前往所在的起亚4s点检修,工作人员判断为电脑故障,表示电脑除障就可以,但没两天又出现该故障,4s店先后给更换了节气门,油门踏板,行车电脑,但仍然没有解决,故障仍然存在。之后吴女士再次去到4s店要求处理,工作人员说可能是汽车线路的问题,向厂家申请配件,但直到现在车子的故障还是没有解决。吴女士联系起亚厂家要求退换车,厂家客服告诉她不属于退换车范围。

最后再来说一下事故车以及二手车的问题。今年上半年,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平台收到消费者投诉疑购买到事故车的问题有近30例。而因购买二手车引发的投诉有50多例。除了4S店这一销售渠道之外,网上一些O2O汽车平台也成为事故车以及问题车的销售渠道。

以瓜子二手车为例,今年4月份秦先生在瓜子二手车网站看中一辆比亚迪速锐轿车,当时网站上面写明这辆车从来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也没有维修过,后来成交日当天在瓜子二手车广州分公司做的深度检测,也没有说明这是一辆事故车。直到6月3号,因为车辆发生刮擦,秦先生去4S店做维修,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车右前门更换过,而且更换的还是一个副厂门。而且这个门框已经生锈,胶条也脱落,门要使劲才能关的上。拆开副驾驶中控,里面维修痕迹明显。秦先生打电话到瓜子,他们说让走保险,还说不是重大交通事故不会管的。

事实上,出卖方应该如实告知车况,特别是有没有重大事故,瓜子二手车网站没有如实告知这是一种违约行为。 业内人士表示:“瓜子二手车等C2C模式的电商平台出现事故车,主要原因还是上门检测的流程不规范,检测师往往经验不足而导致偏差。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中国二手车市场的数据库分散没有打通,以至于不能像欧美国家一样,轻松就能在数据库中查到这辆车经过几个人的手,有没有事故和保险理赔记录等信息。这就需要跟大量线下经销商合作,使得追溯记录透明化。当然法律政策同样要支持到位,虽然中国出台了《二手车评估鉴定规范》,但是落地执行还尚需时日。”

新能源汽车投诉较少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和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2.6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0.8%和16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7.1%和64.2%。

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 篇4

建筑防水行业的质量问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据公开数据,目前我国建筑防水材料不合格产品率在70%以上。非标产品泛滥,已经成为行业普遍存在并得到默许的潜规则。近几年来,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工程质量的重视,以及对产品质量监管的日益严格,防水行业的质量问题也在日渐改善。一些品牌企业率先公开承诺放弃非标,并逐步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品牌和质量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主流。

《中华建筑报·中国防水》针对行业质量提升做过很多相关的新闻报道。此次在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开展消费质量调查活动,旨在为消费者开辟一个传播途径,扶优打假,以此督促防水企业自律与规范诚信,重振广大消费者消费信心,培养消费者维权意识,为净化防水市场,促进防水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近百万人次参与消费满意度调查

此次活动分为五个区域进行,共108家企业参与投票调查。此次调查活动的108家防水企业,都是由中国防水编辑部筛选出来,涵盖了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品牌企业和各个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截止活动结束,京津冀地区22家企业共计投票13982票,中部地区25家企业共计投票231146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30家企业共计投票23159票,西部地区20家企业共计投票41393票,东北地区12家企业共计投票61576票。

品牌与质量日渐成为行业主流

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监管的日渐严格,品牌和质量意识已经日渐成为行业的主流。在此次针对消费者信赖的防水品牌调查中,深圳卓宝集团以2753票的支持率在全国性的品牌企业中排名第一,潍坊宏源防水以2579票排在第二。深圳卓宝集团是一家行业领先机具创新型的企业,近年来推出的零缺陷防水系统风靡全国市场,获得一致好评。卓宝在塑造自身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引导整个防水行业的质量提升,在行业内率先引入产品防伪技术,并提出为“社会奉献不渗漏防水工程”的理念。

在中部地区,新乡锦绣以8698票排在第一位。新乡锦绣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国企转型防水企业,在年初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承诺不再生产销售非标产品,是河南第一家公开承诺不再销售非标产品的防水企业,也是第一家公开宣布不再生产非标产品的中型企业。新乡锦绣作为中小企业的代表率先宣布不生产非标产品,也预示着我国建筑防水行业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开始觉醒。

根据投票数据,京津冀地区,品牌企业中,东方雨虹获206票,德生防水获290票。中小企业中,北京圣洁防水以4058票排在第一位,天津禹神3784票排在第二位。在东北地区,哈尔滨民富防水以8465票排第一位。西部地区,全国性的品牌企业较少,四川蜀羊获556票,而广西金雨伞仅38票。区域性的中小企业,如宁夏双玉以13496票排第一,广西禹杰防水以1127票的支持率高居广西市场的榜首。

东部南部沿海地区竞争最激烈,是企业数最多,也是全国性品牌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深圳卓宝集团以2753票排在第一位,宏源防水2579票,其它的品牌企业如科顺防水361票,上海台安349票,江苏凯伦1056票,大明防水1751票。还有一些新兴企业也获得了不错的支持率,如中油佳汇获得了1404票。

经微信平台技术人员全程监测,个别企业投票出现异常,根据规则其票数未纳入统计。

假冒伪劣非标现象依然严峻

从投票数据可以看出,在品牌和质量成为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主流的大背景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品牌意识开始觉醒。但是中小企业的品牌很难和大的品牌企业去抗衡,无论是品牌、质量还是价格,中小企业都不占优势。这种矛盾不解决,中小企业,就很难放弃非标成功转型。我国建筑防水行业的假冒伪劣现象,依然严峻。非标泛滥、假冒伪劣、低价竞争、市场混乱是目前建筑防水消费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

20初,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建筑防水材料被纳入其中。在往年,质检总局针对建筑防水材料的抽查中,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质检总局组织对建筑防水卷材和防水涂料产品质量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219家企业生产的219批次产品,经检验,197家企业的.197批次产品合格,22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抽样不合格率为10%。防水涂料方面,抽查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9个省、直辖市,共抽查了39家企业生产的39批次产品。经检验,29家企业的29批次产品合格,10批次产品不合格,产品抽样不合格率为25.6%。

除了产品不合格率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当前我国的建筑渗漏率居高不下。7月份,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联合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分析公司发布了《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其数据显示,我国建筑的屋面渗漏率达到95.33%,部分城市达到100%。

如此触目惊心的建筑渗漏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非标材料的盛行和假冒伪劣的泛滥。打击非标和假冒伪劣成了最近几年建筑防水行业的主旋律,针对打假保优,中国建筑防水协会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开展了相关的质量提升活动,取得了较大成效。

消费主体不清防水消费维权难

另一方面,建筑屋面渗漏率居高不下和业主维权意识淡薄也有很大的关联。在很大程度上,屋顶漏水已经成为公众认为必然会出现的合理现象。因房屋漏水产生纠纷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但都很难有合理的维权。

一方面消费的主体不清,另一方面维权的对象也不清。一般来说,业主作为房屋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但并不是直接的防水消费者。真正防水的直接消费者是开发商,甚至是施工承包商。

一旦房屋出现渗漏,直接的受害者业主并不是防水材料的直接消费者,所以业主不可能直接找到防水材料厂家维权,甚至根本就不知道用的什么防水材料。业主甚至都找不到开发商,只能找物业。

目前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如果在5年的质保期内,物业会找来施工方进行简单的修补。而一旦过了5年质保期,维修便需要动用维修基金,但这需要复杂的流程和三分之二以上业主签字。一般房屋渗漏维权陷入这种怪圈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银行业消费者权益自查报告 篇5

一、内控制度及工作机制建设方面

我行在各级监管机构的监管指导下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畅通渠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内外部沟通协调,切实履行金融机构主体责任,营造消费者保护的良好氛围。

1、制度建设

我行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逐步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梳理了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流程,制定了《客户投诉管理办法》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法》。

2、机制运行

为保证我行消费投诉制度机制有效运行,我行明确了全行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牵头部门为综合办公室,指定综合办公室成员负责具体经办并组织实施;全行客户投诉的指导、协调、督促等工作由办公室负责,处理及协调好消保投诉等事宜,为全行消费投诉制度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保证。

3、成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

我行董事会下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会主任XXX,成员XXX、XXX,明确了董事会承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最终责任。

二、金融消费者权利保护方面

1、我行始终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渗透到各项具体的业务中,金融消费者教育及权益保护知识教育,提升金融消费者识别、抵御金融风险能力。让客户明白“自享收益”的同时,要“自担风险”。引导客户进行风险自评,让客户学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相关产品的风险特征,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提升金融风险抵御能力;出现“风险越位”情形时,积极采取限制措施并提醒客户,帮助客户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

2、我行不存在挪用侵占客户资金的行为,不存在代客户办理相关业务等违规行为。在客户接受我行金融服务或选择金融产品时,我行会对客户接受的金融服务、选择的金融产品进行如实告知,让客户自主选择金融服务、金融产品,不存在捆绑销售行为。

3、我行机构设施完善,计算机网络平台硬件设备使用合理,软件设置规范,设备运行状况良好,未发生因机构设施、计算机网络平台等出现故障或其他风险而导致客户财产及相关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

4、向金融消费者提供服务或销售产品时,会全面、完整的提供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对复杂产品、关键条款或者交易条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消费者说明、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并按照监管要求留存相关资料。

5、在对金融产品营销推介过程中,对产品的服务和性质、主要风险、收费标准、金融产品表现情况以及其他影响产品预期收益的重要信息等的介绍真实、全面,不误导、夸大产品收益,或者掩盖产品风险信息、虚假宣传等。

6、我行在自行催收过程中未采取违反法律法规、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向金融消费者进行催收,或者损害金融消费者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7、我行建立了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客户在接受我行的金融服务时,我行遵循为客户保密的原则,对网银、征信、账户管理等系统进行设置访问权限、增加身份识别功能等措施保护客户个人金融信息,不存在泄露、非法使用或非法对外提供个人金融信息的情形;在向有权机关提供个人金融信息时,会核实相关文件,并登记查询人员身份证件等,保护金融消费者财产不受侵害。

8、我行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对手续费的收取均能按照上级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并对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对客户做了提示,不存在无合法依据收取费用或收取费用未提前告知的情形。

我行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银行及监管部门各项规章制度,从未发生过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大事件。

三、投诉处理方面

我行在营业部大厅醒目位置公示投诉电话、摆放客户意见簿,公布张贴价目表,向客户公示各类业务的最新收费标准,公开透明,充分保护客户的知情权。

我行目前还未开通官方网站,但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来电、来访等投诉渠道方式等,并对客户投诉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台账,时刻跟踪处理结果并接受金融消费者的监督。同时在我行产品或服务合约中,也会提供本行投诉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

我行自XX年30月20日开业运营以来,尚未发生客户投诉事件。但我行会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报告本行消费投诉处理工作相关制度、消费投诉管理工作责任人名单,以及上述事项的变动情况。

四、宣传教育方面

我行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借助各种业务宣传渠道,组织开展多次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活动:

1、集中宣传

,我行组织并开展了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金融知识送下乡”、“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跨境赌博宣传月”、“金融知识普及月 金融知识进万家 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名”、“金融标准 为民利企”等宣传活动,累计活动时长约40天,共受理咨询答疑8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余份。重点围绕安全用卡、客户维权、防范金融诈骗和非法集资等金融安全知识,帮助社会民众增强辨假防骗能力,收到良好效果。

2、线上宣传

发挥网络和自媒体的阵地辐射作用,充分利用线上渠道宣传。20,我行利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多篇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推文,如“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你知道几条?”、“老年人如何防范金融诈骗?”、“提高防范意识,谨防电信诈骗!”、“看清非法集资真面目,提高警惕防入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反假币宣传,我们在行动”等,总计阅读量为1200人次。在普及金融知识的同时,帮助金融消费者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影响,有效提升了金融知识的普及,使广大金融消费者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了解的金融知识维护合法权益,营造浓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氛围。

五、检查监督和整改方面

消费行业调查报告案例 篇6

海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综述如下: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日趋突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服务业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在gdp 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与此同时,伴随着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也日趋突出。

(一)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经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

许多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近年来,在消费者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诉、投诉、举报案件中,服务行业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原先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以商品问题为主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重点问题。从上海市工商局12315 举报中心统计的情况看,2003 年至 2005 年三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申(投)诉件数的增幅均在 30% 以上,在消费者总申(投)诉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呈逐年增长趋势,2005 年共受理申(投)诉 30446 件,占总申(投)诉量的 43.08% ;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举报增长显著,2005 年受理消费者对服务业的举报 7402 件,比上年增长 79.53%,在总举报量中所占的比重首次突破 50%,达到 51.29%。根据苏州市消费者协会统计,2005 年服务行业消费者投诉量排名前 5 位的行业比上年增长的幅度均在 15% 以上,其中增幅最大的达到了 25%。根据南京市 12315 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统计,2005 年 1 月至 2006 年 5 月 10 日,全市共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申诉 4674 件,占总申诉量的 31.5% ;受理消费者对服务行业的举报 1398 件,占总举报量的 60%。服务行业中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二)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大多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从江苏、浙江和上海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案件的情况看,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主要集中在电信、居民服务、中介服务、文化娱乐、维修服务、公共设施服务、洗染、饮食、美容美发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和身体健康。有些案件虽涉案金额不大,但对消费者造成的伤害程度和对社会的影响程度都非常大。如有的美容美发企业使用不合格产品,坑害消费者,造成严重事故,给消费者带来重大伤害。有的从事家电售后维修服务的商家不能按承诺及时上门维修,甚至用一些低劣的手段欺骗消费者。有的家装企业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破坏了安全的消费环境。

(三)一些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

在服务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新兴的服务消费热点、消费方式不断出现,而其中的一部分正在逐渐成为消费者申诉、投诉、举报的热点。在这些热点中,电信服务业问题比较突出,从江苏省工商局和杭州市工商局12315 中心受理的消费者申诉情况看,位居服务类申诉排位之首的均为电信服务业。2005 年江苏省工商局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 2681 件,比上年增长 22%,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 21% ;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06 年 4 月 30 日,杭州市 12315 中心共受理电信服务类申诉 2114 件,占服务类申诉总量的 19.03%。电信服务业申诉中对短信息费用的申诉占有较大比重,一些短信服务商与媒体相互配合,采用互动、有奖竞猜、赢取纪念品等方式,诱使消费者上当,令许多消费者防不胜防。此外,上海、杭州两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提出,近年来出现的储值消费(也称为预付款消费)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情况的调查分析,产生上述服务行业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法律法规缺位、滞后,存在无法可依或操作困难的现象

由于长期以来在行政监管过程中,监管部门侧重于对有形商品和有形市场的监管,因此现行法律、法规中存在着重有形商品规范,轻无形服务规范的问题。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只是从总体上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了规范,重点是对有形产品消

费的规定,对无形的服务类产品,只是简单规定了“参照执行”。再加上当前服务业发展迅速,门类众多,进一步导致法律法规的缺位、滞后。在实际工作中执法依据不足、法规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行业标准、行业规范缺失、不透明,增加了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难度

由于服务

业种类繁多,各行业的行业标准、行业规范一般都是由各行业协会或其主管部门自行制定,往往造成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有失公平、公正,或不健全、不透明,使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或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就可以有机会滥用权利,或利用消费者的不知情来侵害消费者权益。同时,由于服务产品的质量通常与人们的主观判断有关,即服务标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例如美容、洗染、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都具有这种特点,并且由于服务产品具有生产与消费不可分割的特殊性,即经营者提供的服务与消费者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无法固定和量化。由这两个特点所决定,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件发生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难以判明是非,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行为规范,因此很难对服务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罚。

(三)非法垄断行为的泛滥,造成了大量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

铁路、民航、电信等公用事业本属自然垄断行业,其垄断地位本身是合法的。但企业不得滥用其优势地位,实施非法垄断行为,如制定垄断价格,限制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等,直接侵害消费者的权益。在我国反垄断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仅依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简单规定,政府行政执法机关很难对此类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此类事件层出不穷,禁而不止,影响极为恶劣。如电信部门出售的充值卡规定了使用有效期限,过期就停机处理,如再不充值,到一定时间就取消该号码,消费者认为极不合理但又没有其他选择。

(四)企业失信现象大量存在,直接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服务业企业的服务水平良莠不齐,某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诚信,以不正当的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如上海、杭州两市销售储值性“贵宾优惠卡”的美容美发企业中,有的在策划这个项目时就是一个骗局,因此在收取了大量预付款后便想方设法倒闭企业,携款潜逃。还有一些企业在制定格式合同时,利用一些不公平条款扩大经营者的权利,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义务,并且不向消费者明示。如一些地方的消费者购买记次健身卡后,在未被告之的情况下,过了使用期限而无法继续使用,导致自身遭受损失。

(五)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监管合力

服务行业门类众多,其管理涉及到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没有一个部门能够对服务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进行一站式管理,而是要靠各级政府、司法机关、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等部门以及消费者个人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但目前的情况是各部门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分头管理,没有形成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联动机制,导致执法责任不清,效果不明显,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执法冲突,维护消费者权益难以做到及时、有效。

(六)行业协会发展不规范、不健全,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

目前各服务行业协会依然与各自的政府主管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很浓的官方色彩,其自身的建立和发展就很不规范,体制改革尚不到位,各项制度也没有建立健全,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行业自律组织,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行业管理。部门或行业利益的驱使,也使得行业协会很难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上制定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以及处理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例如南京市工商局在制定电动车“三包”规定中,就没有得到电动车行业协会的积极支持,经过反复协调,才使得这一规定正式出台。

三、加强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对策建议

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打击侵权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为此,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推进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开展:

(一)政府要把服务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政府要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服务业消保维权中的一些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妥善解决,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当前,由于服务业的消保维权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各项工作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因此更需要政府的重视与扶持,加大对服务业消保维权工作的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行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

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内容。目前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开展这一工作中还存在着职能定位不清、监管范围模糊、执法依据不足等问题。因此要切实加强对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研究和探索,明确服务业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选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科学合理地界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服务业的范围和对象,把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加快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1993 年颁布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已明显不适应当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必须要尽快修订,增加和细化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规定,如明确界定“消费者”、“商品”、“服务”、“经营者”的概念、设置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等。同时各地、各部门的立法、立规工作也要同步进行,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尚未修订出台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制定部门规章或发布局令等形式对服务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规定,先行弥补法律滞后的不足。

(四)加强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与服务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沟通协商,积极推动服务业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建设工作,以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在这一工作中,应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在追求行业利益之上,反对以维护行业利益为理由损害消费者权益,特别要反对推行某些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所谓“行业惯例”,积极促进整个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的提高。浙江、江苏两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服务行业标准、规范服务行业行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会同行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制定了《洗染服务业经营规范及消费争议处理暂行办法》、《关于照相行业服务质量管理办法》、《餐饮业消费规范》等行业规范,有效地规范了一些行业的经营行为,切实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五)加快推进服务业行业协会的改革,尽快培育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行业自律组织

通过明确、科学的事权划分,使政府职能归位,使行业协会褪去官方色彩真正成为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职能,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六)要建立全社会服务业消费维权网络和联动机制

一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以12315 执法网络为基础,整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内部力量,建立起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不断加强对服务业经营者的监管。另一方面,要以信息网络为平台,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搭建全国性的消费者维权门户网站,与各行业、各部门链接,形成全社会的维权网络,建立起服务业消费维权的联动机制,形成服务业消费维权的整体合力。如江苏省苏州市就是在市政府领导下,以建设消费放心城市为契机,通过整合政府规范管理市场经济秩序资源,调动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等 6 种力量,相互协调配合,提高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七)根据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特点,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方式

汽车行业刀具消费趋势 篇7

在刀具材料方面, 由于汽车零部件材料本身的要求提高, 超硬刀具材料如cBN (立方氮化硼) 、PCD (聚晶金刚石) 刀具和新型硬质合金刀具被大量采用。在国内汽车用户所选择的刀具材料中, 使用最多的仍然是硬质合金刀具, 占64.1%。

而超硬刀具的发展, 硬车削正作为一种替代磨削的经济性好的方法在普及。 与第一届调查相比较, 超硬刀具使用率有了明显提高, 如气缸体缸孔的加工在半精镗和精镗工序中很多就采用了立方氮化硼刀片, 切削速度达到了新高度, 刀具寿命也大为延长。

汽车行业采用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加工条件相对比较固定, 对刀具的加工效率、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近年来, 随着汽车制造业大量应用轻型材料, 如铝合金、复合材料等, 金刚石刀具的应用也大量增加:如在变速箱壳体的某些工序加工中, 将原来采用的硬质合金镗刀改为金刚石刀具, 刀具寿命甚至可提高到数万件, 其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金刚石刀具由于其极高的硬度, 在加工铝制工件及其他有色金属及其合金时使用寿命极高。另外, 陶瓷刀具也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目前正在汽车制造业不断获得应用的刀具, 由于其有很高的硬度同时又具有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中国金属加工在线”

啤酒行业:即将迎来消费旺季 篇8

啤酒与足球素有奇缘,被称天生佳偶。我们从电视常听到足球评论员在比赛解说时谈到,某个进球可以促进啤酒多少销量。因此,在历届世界杯或其它重大赛事中我们总可以看到百威啤酒的身影,百威凭借出色的体育营销能力,发展成了世界级巨头。眼下,离巴西世界杯开幕不足3个月了,啤酒市场有望迎来消费旺季,相关上市公司,特别是龙头公司青岛啤酒(600600)、燕京啤酒(000729)有望广泛受益。

世界杯是啤酒消费催化剂

2009年10月,百威英博与国际足联达成协议,2010南非世界杯、2013巴西联合会杯以及2014巴西世界杯期间,百威英博继续保留世界杯酒精类产品的独家赞助权,并将其拓宽至百威英博旗下的其他区域啤酒品牌。同时百威英博将获得这两届世界杯官方会徽的使用权,用于推广和宣传以世界杯为主题的大型市场活动。与耐克、百事可乐等一样,百威具有很强的体育赛区事营销能力,凭借世界杯的舞台,将“百威”品牌传递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铸成了在啤酒行业的霸主地位。由于国内的哈尔滨啤酒被百威英博收购,我们可以看到,中文LOGO的哈尔滨啤酒也出现在了南非世界杯的赛场。而随着各大媒体的赛事转播,哈尔滨啤酒的名字也让收看世界杯的中国观众所记住了。

即使抛开重大足球赛事,啤酒消费也呈现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即每年夏季是啤酒消费旺季,每年冬季是啤酒消费淡季。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啤酒销售量与持续高温天气呈现0.96的高度正相关关系。国内啤酒行业的产销数据也基本支持这一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国内啤酒销量大约为1044万千升,二季度销量跃升至2483万千升。在上市公司中,青岛啤酒2013年一季度销量为182.9万千升,而二季度销量窜升到了275万升,环比增长了50.27%;燕京啤酒2013年一季度销量为113万升,而上半年销量达295万升,即二季度相比一季度多销了69万升。

当前估值已具备吸引力

今年以来,啤酒行业的上市公司青岛啤酒、燕京啤酒在二级市场上都经历了深度回撤(参见图1),截止本周四,前者跌幅超过21%,后者跌幅超过19%,由于两支股票均为基金重仓股,短时间内这么巨大的跌幅实属少见。对于其中的原因,浙商证券认为,青岛啤酒去年在扣除三得利的合并产能后,自然增长速度约为6.5%,因此,如果没有进一步的并购,2014 年要完成1000 万千升的销量比较困难。同时,由于行业内巨头企业青岛啤酒、雪花啤酒、百威、嘉士伯都在追逐市场份额,可能会使销售费用上升,从而对净利润产生影响。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经历长达3个多月的单边下跌之后,青岛啤酒目前的股价相对2014年业绩为20倍PE,处于历史上的估值底部,考虑到公司的行业地位、规模,以及潜在的收购因素,如此低的估值可能不会维持很久。青岛啤酒的AH股对价或许能说明一点问题,目前,H股相对A股有15%的溢价。由于港股市场远比A股市场成熟,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认知程度显著高于国内投资者,其溢价应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行业集中度有望继续提升

国内啤酒市场在经过上一轮并购之后,产业与竞争格局已大致稳定。百威英博、嘉士伯、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阵营的位置;燕京啤酒、珠江啤酒、金星啤酒则分别依靠华北市场、华南市场与河南为中心的中部市场形成了第二阵营。数据显示,数据显示,百威英博、嘉士伯、华润雪花、青岛啤酒四大巨头目前占据了啤酒市场60%左右的份额,其余40%的份额为各地大大小小的啤酒品牌所瓜分。

年初又有消息传出,百威英博将以38亿元的价格洽购吉林四平金士百纯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士百”)的消息,尽管消息并没有得到双方的承认,但若交易成真,对于百威英博而言将是重要的一步棋。资料显示,金士百为吉林第一大啤酒品牌,也是国内最大的纯生啤酒生产企业之一。市场份额除吉林外,还覆盖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等西北、华北区域。恰巧,东北市场又是华润雪花的老巢,未来进一步短兵相接的概率非常大。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啤酒品牌由于尚没有引起巨头们不惜重金去占领,因此反而要平静许多。但这种平静或许也难以维持很久,摆在中小区域啤酒品牌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收购别人,要么被别人收购。

从发达国家市场来看,该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可达到80%,相对目前60%的集中度来看,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获私募大佬裘国根青睐

裘国根是我国价值投资的标志性人物,其一手创立的私募基金上海重阳投资有限公司目前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私募基金之一。裘国根一向以善于挖掘价值低估股而著称,比较倾向于投资绩优蓝筹股。资料显示,裘国根旗下私募产品自2012年就开始潜入了燕京啤酒,至2013年底,重阳对冲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持有2130万股,重阳3期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持有1950.71万股。去年二季度,上海重阳投资还重仓杀入青岛啤酒,持股1333.25万股,市值超过10亿元,位列第七大股东,并一直持股至今。

重阳投资总裁王庆曾表示,重阳投资不买流通市值在100亿以下的股票,目前为止也没有参与创业板,而且持股时间相对较长。照此来看,重阳投资敢于同时对啤酒行业的两家上市公司下重注,一定是出于对啤酒行业龙头公司的极度看好,值得投资者注意。

上一篇:军校毕业自我评价下一篇:邹城市电视知识竞赛决赛规则